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

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

【摘要】声乐艺术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活动,不过由于其内容较单调、专业指导匮乏等原因,导致大众参与的热情有所下降。基于此,本文展开探讨分析,从声乐艺术理论着手,分析其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发展实况,总结问题,并给出相关的有效性建议。

【关键词】声乐艺术;群众文化活动;发展与普及

一、声乐艺术简述

声乐,指的是以人的声音演唱创作的音乐方式。根据音域、音色的不同,划分为低音、中音、高音。声乐的唱法包含美声唱法、通俗唱法、民族唱法等几种。近几年又涌现出一种全新唱法--原生态唱法。声乐艺术是一种歌唱艺术,方式多样,可以合唱、独唱,也可以对唱、齐唱。声乐艺术的发展与普及会为大众带来不错的视听享受,演唱者可以借歌唱抒发自我情感,引发大家共鸣。而且该方式也是大众比较能接受的艺术方式,民间中多以合唱团为主,在推动我国文化建设上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作用。

二、群众文化活动中声乐艺术发展现状及问题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飞速,大众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合唱比赛、歌王大赛等歌唱活动在全国各地普及性发展。比如壶关地区组建了业余声乐表演队,建有综合化的文体活动楼及群众文化活动室,整体上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丰富多彩的气象。从某种程度来说,声乐艺术得到一定发展,对大众生活带来一定愉悦作用。但群众文化活动中声乐艺术发展也遭遇了诸多壁垒和制约,主要存在下述几点问题。

(一)没有结合群众的现实状况

不得不说,近几年积极参与群众文化的人数量不断增多,这无形中促进了声乐艺术的发展。可因为参与者存在多元化特征,复杂性高,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参与其中,且声乐能力差异较大,这使得现实工作中没办法针对大众现实状况进行个性化需求性教学。一般来说,许多地区群众音乐活动都是文化馆老师予以教导的,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为了实现统一化效果经常采用固定或者统一曲目,阻碍了声乐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比如乡镇群众在跟随文化馆老师学习《嘎达梅林》时,如果按照正常的教学方法,文化馆老师要引导歌唱者的情绪状态、发音状况,尤其是舌头的放置状态。在唱“啊”时,舌头放平、后缩或者下压,呈现出的声音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下压时喉咙开的过大,声音不自然,后缩的声音不够清晰,像被堵住了,只有放平状态,声音才更自然动听。但这些专业性的解释和教授,许多乡镇大姐听不懂,也搞不清楚,她们一味地认为只要声音洪亮、节奏整齐,效果就是好的,并不懂得每个人声音搭配的美感。

(二)缺乏专业的声乐理论指导

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声乐艺术,虽然有文化馆老师予以指导,也存在较为出名的歌唱表演艺术家莅临教导,不过都存在一个问题,即过于注重练习,理论指导跟不上,造成理论和实践的不同步。大众在不清楚发声器官、发音规律的前提下展开练习,无疑是不益于声乐艺术的发展的。比如歌曲《我的祖国妈妈》中有一句“我走遍海角天涯”,该句演唱时必须发自内心,表现出一种深情的感觉。老师会引导和启发大众,从横膈膜、心窝里起音,以一种弱来彰显内心的浓厚情感。“海角天涯”时则可以启发大众,仿佛面前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要将声音舒展开来进行演唱。“忘不了祖国妈妈”前句换气时可以自内在深呼吸,从而令传递出的情感更深厚。歌唱技巧、情感结合等方面,老师都可以点滴渗透,教会大众。但仅限于本首歌,而并非将声乐艺术基础的理论性知识教给大家,比如发音器官、呼吸发声吐字要如何与歌曲内涵相结合等。脱离了这首歌,大众依然不知道声乐的基础理论内容,也不懂得如何运用理论知识来结合实践,更不用说尝试自己摸索其他声乐曲目的演唱技巧和方式。

(三)忽视了为群众创建自我展示平台,极大的挫伤了大众的热情

群众文化活动主体力量是大众,很多参与声乐艺术的大众水平都是业余的,不具备专业水准,所以这些人们希望可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平台,来展示、表演,满足自己的精神文明需求。而现实是我国群众文化活动给予群众团体表演的机会非常少,大多是聘请团队表演,这使得大众参与的热情度下降,对群众文化活动的持续化发展造成阻碍。几乎每逢传统佳节,五一、六一、七一、元旦等都是文化活动高涨的时期,很多民间艺术表演也轮番登场,群众的参与热情也非常积极。但最终选拔出的能登陆舞台表演的几乎永远是素养过硬的专业团队。群众性表演只能在私下的日常娱乐中,登不了“大雅之堂”,没有展示的舞台和机会,很容易降低大众的兴趣。

三、普及和强化群众声乐艺术活动开展的举措

(一)要把声乐艺术根植到群众文化活动当中

声乐艺术专业性极强,展现形式也丰富多彩,可以为专业表演者喜爱,也可以被广大群众喜爱。事实上,近几年声乐艺术已经在大众群体中获得广泛普及,而相关声乐工作者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声乐艺术走入大众。要注意的是在展开指导时不能过于专业,要联系群众实际需求,定制相应的指导方案,把声乐艺术和大众需求、所思所想相联系,创作展现大众生活的作品。现在很多地区文化馆、群艺馆都会针对不同人群开设不同的声乐培训班。比如2018年,福州市群众艺术馆开办基层文艺骨干声乐培训班,很多基层文艺工作者、文化志愿者参加。格鲁吉亚音乐家诺那•碧兰泽老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大家讲解声乐理论技巧,并示范演唱为大家展示理论实践结合的演绎效果。随之四名基层业务骨干纷纷尝试上台演唱,演唱完之后,老师会结合每位学生的不同音色,自发音方法、发声部位等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成长。开办的公益性课堂培训中,老师从呼吸方法、发音方法指点每位学生,联系学生不同条件因材施教,为学生们的后期成长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声乐基础。

(二)要强化政府领导性,创建群众专用的声乐活动平台

声乐艺术的民众化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领导。所以政府要从经济上予以扶持,提供群众文化活动需要的设施、场地、教材等,增建必要的声乐活动平台、广场等。在技术层面也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如文化部门积极予以协调,推动声乐文化的进一步繁荣。比如在外在设施方面,可以新修一些群众文化活动广场、文化大院等,不断拓展阵地,并采用现代科技技术,推动先进文化传播,提高群众文化的感染力。内在内容上,可以鼓励大众自编自演,或者拓展开发农村题材的声乐曲目,定期组织社区竞赛,激励更多群众参与进来,也使之有表现发挥的空间与舞台。

(三)加强对群众性声乐人才的培养

声乐文化在群众艺术活动中的开展,必要的一项举措就是加快人才培养,储备声乐文化人才。文化宫、群艺馆等群众文化活动业务指导单位,要勇于下基层,从大众文化需求出发,结合所有社会性力量、资源来建设和培养声乐人才,加强对声乐文化的宣传推广,运用目前资源推动业务发展。举例来说,福州群众艺术馆的公开讲座曾邀请中央歌剧院青年歌唱家阮余群老师就高雅声乐艺术如何走进百姓进行探讨,老师详细介绍了声乐演唱中姿态、神情、速度等事项,给予了歌声更强的感染力。第歌手大赛导师培训也曾邀请业内知名专家为选手进行培训,导师们从选手的唱法、歌曲表达技巧多方面予以指导,让选手们更好地表达歌曲感情传递音乐力量,从而打动在场观众的心。再比如云南聚集着许多少数民族,当地文化馆加大对声乐文化的宣传,可以将各个少数民族集合起来,展现声乐的通俗、民族、美声唱法。美声表演中,将胸腔、颅腔、口咽腔结合,引发共鸣,使得中低音更加浑厚有力、高音更加嘹亮。还可以鼓励少数民族爱好者把美声和民族润声技巧结合,尝试令自己的音质更动人。在展现声乐演唱活动的艺术性同时,也加强了民族联系,团结了民族感情。

(四)利用全社会力量,增强群众参与声乐活动的积极性

群众文化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要构成内容。所以要动员全社会力量,运用好一切社会资源组织大众进行声乐文化活动,不断拓展和扩张声乐队伍,丰富完善声乐内容。比如文化馆提供专业性指导,社会培训机构运用自我资源组织开展声乐比赛,为大众声乐爱好者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大众通过这些社会机构、资源、力量的培养,提高自我能力,并最大化丰富业务生活,提高精神文明质量。此举也最大限度地促进声乐艺术在群众中的发展。

四、结语

声乐艺术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典范代表,有助于丰富大众的日常娱乐生活,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改变大众对声乐文化的认知,加强大众对声乐文化的指导,不断提高大众对声乐艺术的参与热情,从而为大众提供更多元、更专业、更丰富的群众艺术活动,真正展现声乐艺术的价值性。

参考文献

[1]徐丽.浅谈如何开展群众文化工作[J].大众文艺,2017(5).

[2]张媛.试论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再发展[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8(4).

[3]吴林烨.群众文化活动中声乐艺术的发展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33).

[4]魏萧云.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发展[J].戏剧之家,2018(8).

作者:张媛媛 单位:辽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