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育教学范例

声乐教育教学

声乐教育教学范文1

当前,在绝大多数人的概念和意识中,多元化的艺术教育理念和思想是一种标准的外来文化,但正如前文已经提及的,我国的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民族声乐教育从诞生、发展之初就具有鲜明的多元化特质,可以说多元化是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与教育发展的肇端,但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在新的世纪,新的时期将这种思想和理念一直坚持继续秉承和发扬。总体来讲,我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与形成主要分为四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这一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我国的民族声乐学科教育与建设还没有完全走上正轨,这时的民族声乐无论在教学和演唱上都受到传统民族声乐的深入影响,无论是在演唱方法还是作品艺术风格层面,如郭兰英演唱的《一条大河》、郭松演唱的《乌苏里船歌》、王昆演唱的《秋收》《南泥湾》等等。这时的民族声乐作品或改编自少数民族或地方性民歌,或源自戏曲曲艺的曲调,在演唱的处理与表现上也带有鲜明的传统民族声乐的唱腔和韵味。第二阶段是20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这一时期对于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来讲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因为很多特殊的原因我国的社会十分封闭,动荡不断,一切艺术都陷入停滞甚至倒退,但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却仍在夹缝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由于极端的思想影响,在我们的学术界出现了一种否定外来文化的思想,武断的否认一切外来文化的作用和价值,而一批早年有过欧美留学经验的声乐教育家则坚决的抵制这种思想,并与其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主张我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必须走一条“土洋结合”的道路,这便是我国现代民族声乐发展史中非常著名的“土洋之争”。而随着我国社会动荡的结束,改革开放的开始,我国开始再次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而争论的结果自然是“土洋结合”道路的胜利。而这次争论的积极意义则在于从此明确了我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理念与发展防线,使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和教育重新走上了正常发展的轨道。第三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开始至20世纪末。这一时期我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也重新开始发展和完善,民族声乐也正式作为一种艺术学科进入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因为我国的高等音乐教育一直完整的沿用西方音乐教育体制,因此,这时“土样结合”的音乐教育理念与思想在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贯彻和发展。通过以中国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为代表的一批声乐教育家不懈探索和努力,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在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具有较高艺术水准和演唱水平的民族声乐教育家与歌唱家,如、阎维文、宋祖英、等等,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也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和繁荣。而大量具有新时代气息的专业化声乐作品也大批的出现,这些作品同这时的民族声乐演唱方法和风格一样,鲜明的带有欧洲古典音乐的艺术特征,无论是在音乐形式还是在音乐风格上。可以说这一时期堪称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无论是在演出市场的繁荣程度还是在教育教学的学科建设上。而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时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这时我国的高等民族声乐教育完全起到了民族声乐艺术进步发动机的作用,在借鉴和吸收外来声乐文化,尤其是欧洲美声唱法上完全做到了多元化的理念和思维,在坚持本民族艺术特征与审美特质的前提和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做到了开放性与包容性,兼收并蓄,才使得我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形态最终确立。第四个阶段是21世纪初至今。这一时期我国的社会的各个层面都进步、发展和转型。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实际需求的变化,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演出市场和舞台上出现了很多新鲜的元素。

“原生态”的抬头“,跨界风”的盛行“,学院派”的坚守,等等。一批新生代民族歌手也相应而出,如融“民声”与“美声”为一体的吴碧霞,“民声”与“通俗”无痕跨界的谭晶,“神曲制造者”龚琳娜等等。多种多样的声乐演唱方式、表演方式、声音理念、审美理念纷至沓来,对我们高等民族声乐教育提出了严峻和现实的拷问和鞭策。我们的高等民族声乐教育在教育理念与思想、学科建设、课程设置等等层面上何去何从,是当前我们民族声乐教育工作者们必须要正视和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前文已有所提及,我国的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是在我国传统民族声乐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的,民族性是其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想使其在新时期进一步发展和进步,我们在实际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就一定不能忽视对于传统的秉承和发扬。而民族性的保持本身就是多元化音乐教育理念与思想重要部分与明显特质。重视传统民族声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从传统民族声乐中发掘和提取艺术养分本身也是多元化思想更加全面和彻底的贯彻。“事实上如果我们对我国的戏曲艺术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的话就会发现,几乎我国每个地方和民族戏曲艺术都有着自己明确、鲜明的发声理念和规范系统的发声方法。例如我国的最大地方戏曲剧种京剧,其演唱发声方法就极具系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与美声唱法相比甚至在很多方面更为具体,要求更为严格,有很多专用的声乐演唱学术名词,如:真嗓、假嗓、左嗓、调嗓、喊嗓、丹田音、云遮月、塌中、脑后音、黄腔、冒调、走板、不搭调、气口、换气、偷气、嘎调、长吭、杂夯等。每一个名词都是一种十分具体的声乐演唱要求或声乐演唱标准,并且这些声乐演唱术语与西洋美声唱法中的学术名词相比更加易于国人的理解和掌握,如果能够在声乐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和融入诸如此类的一些声乐名词和声乐演唱概念和要求对我们的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都是大有裨益的。”诚然,科学性的声音理念与意识对于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作用、价值和意义是不容否定的,这是高水准声乐演唱声音质量的最基本保证,但如果在演唱中一味片面的强调科学性,而忽视或者忽略了民族性的概念和意识,或者对民族声乐作品本身没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知,那么无论如何完美的声音也不能引起我国听众的情感与思想共鸣。因此,在我们的民族声乐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和声乐艺术作为必修科目系统的纳入我们的教学计划,并有效的开展和实施,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艺术本质与内涵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知和理解,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建立起牢固的民族意识,才能最终在演唱中完美的表现出来。另外,加强对于各地方,各民族的原生态民歌的学习、理解和掌握也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原生态民歌的概念,价值和意义我们已经有过很多研究,了解也比较详细,无需过多赘言,但需要之处和强调的是,当前,从民族声乐的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原生态民歌一定要避免矫枉过正的态度。我国原生态民歌众多,类型多样,举不胜举,每种原生态民歌的自身性质、类型、状态也都不尽相同,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我们学习原生态民歌,最重要的是要从其中理解和掌握更多的核心审美特质,并将这些潜移默化的应用于我们的民族声乐演唱,而不是浅显的学习某些特殊的发音方式、民族语言、方言或曲调,或是将其生硬的套装于课堂教学或者实践舞台、这样才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尊重艺术发展的科学规律,切不要形而上学。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符合了多元化的艺术发展精神与思想,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我们民族声乐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进步与完善。

二、在坚持民族与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多元实践探索与尝试。

近年来,谭晶、龚琳娜、吴碧霞等“跨界民族歌手”的不断出现,以宋祖英为代表的学院派歌手与其他类型歌手“混搭”取得成功效果,都不停的冲击着人们的视听感受,同时也在极大程度逐渐突破了人们以往对于民族声乐概念的认知和理解。但从严格的声乐学科种类划分的角度来看,这些看似不同类型的歌手都属于民族声乐的范畴,但又各自具有鲜明的特色,吴碧霞本身具有深厚的传统民族声乐功底,她在艺校期间学习的是湖南花鼓,进入大学后正式开始学习民族声乐专业,而在研究生阶段却转而攻读美声专业,这种中西合璧的学习经历极大的拓展了她的艺术道路,展现出更强的艺术感染力与表现力。但如果我们对整体声乐艺术或者声乐理论有一个较高的认知水平就不难发现,如果单单从演唱的专业性与规范性来讲,吴碧霞的美声演唱只具其形,不具其实,是较为业余的,其根本性质上是一名非常标准的民族歌手,但即使她的美声演唱较为业余,只表现出一些皮毛,但这也极大的丰富了她的歌唱艺术层次,增强了她的艺术规格。再比如“民俗”唱法为代表的民族歌手谭晶,虽然她的民族与通俗唱法结合只是简单用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演唱流行性质的歌曲,在声音的运用于表现层面上并没有突破民族声乐的范畴,但至少为我们实际的教育教学和演出实践上拓展和丰富了曲目的选择。再比如凭一首神曲《忐忑》,以奇葩形象出现在人们视线里的龚琳娜,则以民族声乐为基点,开创了一条极为独特的蹊径,树立起自己鲜明的风格。如果我们深入的分析它的演唱风格,不难发现其实她无论从声音的运用还是表现的方式上人属于民族声乐的范围,首先,她的声音具有明显的非常正统和规范学院派特征,但在具体的艺术处理和表现上融入了非常多元的艺术风格。比如《忐忑》、《金箍棒》因为编曲和配器上完全由她的德国音乐家丈夫操刀,所以表面上带有一定的后现代风格,但究其实质,她此类型的声乐作品则运用了我国传统戏曲音乐的元素,也正是这种民族与现代结合所产生的非常独特的,甚至有些怪异的、令人啼笑皆非的艺术效果才给人耳目一新的视听冲击,使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认识了这位其实成名已久的民族唱法的歌手。同时,无论你对她的这种演唱风格是喜爱还是厌恶,认同或者唾弃,我们都无法否认其对于我国民族声乐演唱风格丰富和多元化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意义。上述事例说明,首先,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的基点是民族性为基础与科学唱法相结合,而民族声乐多元化的方向一方面是继续深入挖掘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中的艺术元素、精神与气质,同时要继续秉承包容性与开放性,兼收并蓄的吸收外来音乐的艺术元素,从艺术处理与表现上不断的丰富和拓展自己,而现有的成功经验也为我们的民族声乐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进一步更加彻底和完善的贯彻多元化的理念和思想,我们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在坚持民族性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学生声乐演唱的科学性、专业性与规范性,紧跟国际上美声声乐艺术发展的潮流,吸收先进的声乐演唱理念,另一方面还要在演唱的艺术处理、曲目选择、演唱实施上大胆的探索、创新和尝试,鼓励学生在合理的艺术范畴内,在教师的指导下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展开多元的声乐演唱实践。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与美声唱法的借鉴和融合对我们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熟悉的概念和课题,这本身也是我国民族声乐发展多元化的最根本体现,但需要指出的是,美声唱法本身也是多元化的,也是在不断发展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我国对于美声唱法的概念、意识都源自俄罗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于美声唱法的理解和认知才真正与国际接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可以说意大利的声音理念占据主流,而21世纪初,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意大利的美声艺术发展逐渐陷入停滞,但在德奥地区美声声乐艺术则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发展,这时德奥的美声声乐理念与风格独占鳌头,而近年来,随着我国与法国之间交流的广泛和深入,我们发现法国的美声声乐艺术风格与我们的亦有很多契合和相融之处,所以,可以说,我们对于美声声乐艺术的借鉴与应用要具有发展性和国际性的眼光和视角,这样才能使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更具普世性,才能更好地走向国际声乐舞台。同时,我们要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市场意识。作为新时期的民族声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对当前社会的艺术发展形势与艺术市场需求有一个清晰、全面的了解与认知,并从社会实际需求的角度出发,在教学中不断加强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我们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们的高等教育不是空中楼阁,我们的学生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高大上”的基本声乐演唱技能以外更要面对毕业后残酷的职业竞争,因此,在大学期间仅仅具有专业的歌唱技能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在保证学生专业演唱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拓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首先要不断的拓展教学曲目,传统的教学曲目固然很多是必须要学习的,但音乐是社会生活的实际表现,必须要积极鼓励学生演唱更多的新创作的曲目,而在选择类型上也不应拘泥于固有思维,无论是传统的民族声乐曲目还是新创作的曲目,无论是流行歌曲还是音乐剧选曲,只要是符合民族声乐演唱的风格与特质就可以为我所选,为我所用。而在演唱的表演形式上也要尽量的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堂、考试和实践演出中选用对唱、重唱,甚至可以与流行唱法、美声唱法、民族乐器、西洋管弦乐器进行组合,然后教师要对其进行规范和指导,这样不但能够极大的拓展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富有创造力的艺术思维和意识,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使学生在走进社会后真正适应多元文化为主导的社会实际需要,成为具有较高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力的民族声乐专业人才,同时这也能够最大限度的杜绝教育资源的浪费。

三、结语

声乐教育教学范文2

【关键词】大学声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策略

时展对于大学教育提出了全新要求,大学除应完成学生专业素养培育之外,还应完成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培育工作,力求为社会培养多维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声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深受高等院校关注,许多大学都已开设专门的声乐类通识教育课程,希望通过声乐教育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1]。不过,当前声乐教育对于实现大学教学综合育人功能的积极促进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主要是由于高等院校普遍未能建立起对于声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全面深刻认知,因而造成在声乐教育实践中存在诸多教学管理问题。为此,大学应提高对于构建科学声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重视力度,正视教学管理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声乐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一、当前大学声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声乐教学方法落后,难以收获教学实效

当前,大学生对于高校声乐教育的印象普遍我“单调”“古板”“老套”,缺乏参与声乐教育和开展自主声乐学习的积极性[2]。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大部分大学在开展声乐教育过程中,习惯于沿袭陈旧落后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即将声乐理论知识和声乐基本技能线性传授给学生,导致学生在声乐课堂中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只能被动接受,其学习主体性未被充分调动起来,参与声乐学习的兴趣不高。由于大部分大学生缺乏音乐知识基础,这种知识灌输型教学在实际声乐教学实践中很难收到实效,严重阻碍着高校声乐教育水平提高。

(二)教材选用不够合理,教学设计水平较差

声乐教材是教师开展声乐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声乐学习最基本的工具,选用优质声乐教材是提高声乐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3]。然而,大部分高等院校在声乐教材选用上都欠缺规划,存在很强的主观随意性,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接受能力。许多大学在声乐教育中倾向于使用高度专业化的声乐教材,这些教材的内容以声乐理论为主体,非音乐专业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其内容。与此同时,许多声乐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较差,无法有效地从学生的生活切入展开声乐教学,而只是机械地复述教材内容,自然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形成浓厚的声乐学习兴趣。

(三)缺乏健全管理制度,教学管理主观随意

健全的制度是大学有效开展声乐教学管理的根本保障,唯有建立起完善的声乐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才能推动声乐教学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4]。然而,许多高校的声乐教育与其他课程教育一样由教务处等教育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在这种教学管理模式下,由于未能准确把握声乐教育与其他课程教育教学的区别,往往未能形成健全的声乐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导致既无法有效地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无法使学生严格遵循声乐教育课堂秩序,造成声乐教学管理水平不高、教学效率低下。

二、有效改进大学声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具体策略

(一)建设专门声乐教育教学管理机构,统筹规划声乐教育教学管理

声乐教育与高校专业课程教育及其他通识教育相比,均具有特殊性,因而统一的教务处教学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很难实现对于声乐教育的有效管理[5]。为此,高校应该构建专门的声乐教育教学管理机构(比如声乐教育教研室或者声乐教育教学管理重心等),由这一机构对自身声乐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单独统筹规划,充分保证这一机构在教学管理中的独立性,以此使其对于声乐教育教学管理的统筹规划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实现对于声乐教育的单独管理和统一统筹规划后,高校需着力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单独管理模式正常运转:首先,高校应增设声乐课程数目,推动教师不断开发精品声乐课程,打造“必修课+选修课”的完整声乐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选择;其次,高校应推动各个专业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规定学生通过参与声乐课程,拿到一定数目的必修课程学分和选修课程学分,以此端正学生的声乐课程学习态度;最后,高校应重视协调好声乐教育教学管理与专业教育和其他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管理之间的关系,确保实行单独声乐教育教学管理后,各门课程之间彼此独立,不会出现冲突的情况。

(二)建立健全声乐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推动教学管理规范有序进行

制度对于人的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高校应着力通过建立健全声乐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有效提高声乐教育教学管理能力[6]。为此,高校需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为开展高水平的声乐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供根本保障:首先,高校需要做好声乐教育教学管理顶层设计,以制度将声乐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流程和主要注意事项确定下来,明确不同教学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打造高效分工与协作的教学管理队伍,确保声乐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制度规定执行管理工作;其次,高校应重视以制度的形式对声乐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促使教师主动规范课堂秩序,以此保证声乐教学按照既定规划有效落实;最后,高校还需要制定关于学生在声乐课堂上行为的相关制度和行为规范,切实保证学生遵守声乐课堂秩序、认真参与声乐课程学习。

(三)开展声乐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增强声乐教育整体教学实力

开展声乐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对于改善大学声乐教育教学管理质量而言,同样具备重要价值[7]。因此,高校在构建声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时,必须着力开展声乐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力求提高声乐课程教学水平,切实增强学生的声乐学习积极性[8]。为此,高校应从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教师教学能力三方面入手改革声乐课程教学,着力增强声乐课程教学实效性:首先,高校应转变选用高度专业化的教材选用思路,充分考虑到非音乐专业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选择内容更基础、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教材展开声乐课程教学,力求提高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与此同时,高校可以组织教师开展校本声乐教材编写工作,让教师在充分了解本校学生声乐知识基础、声乐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全方位整合各类优质资源,打造最符合本校实际声乐教学需求的校本教材,并开发实践相应的校本课程,切实提高教学内容丰富度和针对性;其次,高校需推动教师转变声乐课程教学方法,以此突破单向灌输式教学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声乐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法展开教学,首先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或者向学生提出生活化问题来创设出教学情境,然后再在情境中展开教学,以此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比如,在展开“经典探戈曲目”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经典电影《闻香识女人》中使用探戈名曲《一步之遥》的片段,创设出相应的教学兴趣,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探戈曲目的兴趣,然后再具体展开对于《一步之遥》的声乐知识讲解,以此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高校应组织声乐教师参与主题培训工作,帮助他们了解声乐教学的最新理念和方法。

(四)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管理,提高声乐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信息时代,高校应有使用信息技术展开声乐教育教学管理的意识。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信息储存量大、计算速度快等突出优势,将其应用于教学管理之中,能够极大地提高声乐教育教学管理效率[9]。为此,高校应加大相应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力度,打造专门的信息化声乐教育教学管理平台,使用这一平台对声乐课程规划、声乐课程开展状况、声乐教育教研等各项活动进行高效管理。比如,高校可以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某一门具体声乐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在该课程教学中的行为模式,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方案。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声乐教育在达成“立德树人”根本教育目标、实现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增强等方面的重要价值,高等院校应提高对于声乐教学的重视力度,主动转变声乐教育理念,力求使本校声乐教育教学管理与时展实现同步,切实改善声乐教育教学管理质量,进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声乐教育。为此,大学应认识到当前存在于声乐教育中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不合理及缺乏健全教学管理制度等问题,通过落实建设专门声乐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建立健全声乐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开展声乐教学课程改革工作,以及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声乐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之中这些策略,切实增强声乐教育教学管理实效性,最大限度地实现声乐教育的内在人文功能。

参考文献

[1]和桂莲.高校声乐教学的促进策略[J].大众文艺,2016(12):256.

[2]周开凯.浅谈关于大学音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分析[J].经贸实践,2016(24):261.

[3]齐(王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J].时代教育,2016(7):172.

[4]宁洪梅,刘国峰.传统声乐教学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4):235-236.

[5]杨金花.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声乐教育改革中的渗透分析[J].北方音乐,2016(12):190-191.

[6]陈果.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研究[J].北方音乐,2017(18):182.

[7]单莺歌.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探析[J].音乐时空,2015(19):147.

[8]李斌.浅析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8(1):67.

声乐教育教学范文3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声乐专业;教学问题;教学改革

对于音乐专业教育中的声乐课程教学而言,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一方面是为了适应新时期的专业教育教学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教学改革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一、声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

声乐教学的改革,从性质上来讲,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即改革工作的开展,应当包括理论课程的教学和实践课程的教学两部分内容[1]。从细节的角度出发,可知教学改革还意味着针对教育教学的方法和内容的框架结构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这种求变化、求创新教育教学开展方式,需要整体的教育教学组织和教职人员水平层次也要同步的跟进提升。总的来讲,这些具体环节的细节方面的提升,能够促进教学水平整体的提升。

(二)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教学效果的优化主要是指,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体系结构都会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和调整。从教学模式的优化角度分析,其自身的改变本身就意味着一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思维被引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这种新元素的引进,必然能够从本质上改观学生常规的课堂学习状态,从其主观上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效果优化的目的。

(三)实现专业化人才培养的目标

这一点主要是从声乐专业的角度上来讲的,声乐专业的人才培养,除了要求专业人才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力和水平,从人才培养需求的角度上来讲,声乐专业的学生要成长为专业人才,则需要在培养目标层次和目标的多元化方面同步实现提升,从而从学生的专业素质、综合素质和个人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水平。教学改革,正是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人才培养需求所采取的学校教育层面上的一个措施。

二、高校声乐教学的成果和问题

(一)成果分析

关于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成果,主要是指其在专业设置的数量上、学历层次上的提升,从我国音乐教育专业的高效类型上来讲,包含声乐教育专业的院校类型为高等师范院校和艺术院校。目前,以中央音乐学院为代表的教育系的成立,是我国音乐教育专业体系化的一个典型体现[2]。另外,在已经存在的高师院校和艺术院校中,硕士学历层次的专业点数量达到16个。另外,在专业音乐教育,尤其是声乐教育的维度上所投入的资金和资源也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而且,从更大范围内的国际交流的角度上来看,我国的专业声乐教师,在国际交流会议的参与度和专业国际交流上的认可度,也在逐步提升。这都是高校声乐教育目前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

(二)问题分析

总体的来讲,现阶段的高校声乐教育在宏观上的问题表现在,教师将声乐课程的教学这一具有艺术性和灵活性要求的教学科目内容,依照常规的课程类型开展教学。这就使得学生在声乐教学中的主动性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其全面提升和发展。另外,对于声乐教育中的创新能力培养力度不够。即将声乐课程的教学重点单一地放在了学习上,而对于创作维度的培养和训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后,声乐教育的开展未能够与日常生活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这种脱离现实的教学状态,不容易获得显著的效果提升。

三、现阶段声乐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一)教师专业能力不够

教师的专业能力,一方面体现在其自身在声乐的专业领域所具备的理论知识能力和实践声乐演唱能力。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教师对于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适应和应用能力上。目前,部分教师存在对于个人所从事的专业教育工作的理论知识没有做到全面系统掌握的问题。另外,教师本身的声乐演唱水平也并没有达到一定的层次上[3]。而且,部分教师对于教学改革中引进的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并没有良好的掌握,这也影响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的引入应用效果。

(二)教学材料科学性不足

现阶段高校声乐教育所应用的传统教材,其在内容性质和范围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相对于不断发展的声乐教育事业和其相应的人才培养需求来讲,现阶段所应用的教材在整体上表现出局限性较强的特点。另外,部分高校为了取得更为切实的教育教学效果,针对教材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改良和完善,这虽然是一个大胆的创新尝试,但基于高校本身的理论水平方面的限制,也容易引发声乐教材本身的科学性缺失。

(三)教学模式丰富性不足

这方面的问题是传统的声乐教育教学方法所存在的典型问题。传统的声乐课堂教学,仍然是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按照既定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流程开展教学的,这种情况下,容易使学生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产生厌烦感和枯燥感,从而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改革声乐教学的科学路径

(一)转变声乐教学观念

现代的声乐教育中,教师和校方应当秉承的基本观念是一种发展变化的观念。即教师应当认识到声乐教育需要适应我国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和专业发展的需求,在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的构建上实现一定程度的更新[4]。只有从思想观念的层面完成更新和转变,才能促进教师和院校从主观上对于教学改革带来的变化积极接受和适应,从而发挥出其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引导者和实施者的作用。

(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一方面要依靠教师自身的力量,另一方面,也需要依托高等院校的支持。从教师自身的角度上来说,在完成了教学观念的转变后,教师应当从自身出发,通过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充实个人的理论知识储备,提升个人声乐理论知识的整体水平。另外,从高校声乐专业的角度上来说,学校方面应当积极组织专业教育培训或者相关的拓展训练与实践交流活动,使得教师在学习和交流中明确个人作为声乐教育的实施者所应当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责任。并且在找到问题的基础上采取措施实现自我提升。

(三)注重教材的筛选与应用

关于教材的筛选与实际应用问题,基于提升教材选择与应用的科学性的目的,教师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应该首先对常规的标准化教材进行研究和分析,明确其理论知识框架中有价值的部分。随后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对象,学生的需求进行考虑,积极与学生达成有效地沟通和交流,以提升学生的声乐综合素养为目的,进行教材的筛选和应用,以达到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最后,为了最大化地吸收各版本教材的优势和特点,教师可以采取融合教学的思路,通过整合和分析,将教材知识点进行规划和整合,并逐步开展教学。

(四)丰富教育教学模式

关于教育教学模式的丰富,比较直接的方法是针对现阶段出现的一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充实了相关的教育教学辅助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引入,并且在教师的培训学习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创新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组织思路和教学方法进行培训,从现阶段的实际出发,比较常见的新型教学模式包括了微课教学、翻转课堂、合作式教学模式等,从声乐教育专业的角度上来讲,教师可以根据声乐演唱的不同组织形式选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融合应用。

(五)组织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是提升学生综合声乐能力的重要途径。另外,基于声乐教育的表演性质,更需要在理论知识和课堂实践练习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更加广阔的锻炼和学习交流平台,例如,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的演唱比赛,或者参与一些演出活动等,这些具有真实性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够实现学生声乐实践经验的丰富,从而提升其实践应用能力。

五、结语

综合来讲,高校音乐的声乐教育专业,在改革的开展中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教师和学校方面应当认清现阶段声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推动声乐教育的改革科学稳步地开展。

参考文献:

[1]王瑜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改革的研究[J].艺术评鉴,2018,(14):122-123.

[2]牛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探究[J].黑龙江科学,2017,(23):132-133.

[3]白云.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音教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音乐,2017,(06):30-31.

声乐教育教学范文4

【关键词】音乐教育;声乐;教学改革

1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1.1声乐教学内容单一,失去传承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能力

高校应该慎重选择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内容,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因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基本是依照西方音乐体系制定的,所以科研能力不强,并且由于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教学内容基本都是西方音乐,涉及中国传统音乐的部分很少,不但做不到发扬和传承我国古典音乐,还使教学内容不够丰富,不能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声乐教学内容中,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都没有被囊括在内,几乎都是西方的各种音乐文化和西方的各种乐器文化。这些情况都会让我国的音乐教学慢慢失去传承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能力,并且离高校音乐教育创办的初衷越行越远。

1.2音乐教学目标不够全面,忽略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

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不应该把教育教学目标完全放在学生专业能力上,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示范能力。也就是说,高校音乐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唱”,也应该培养学生的“教”。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来,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唱”,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唱功,但是却不注重学生的“教”,忽略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

1.3忽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时,也不能忽视了社会对于音乐专业的需求。但是实际情况其实是反过来的,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往往是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而过于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满足了社会对音乐专业人才的专业需求,但是却不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除此之外,我国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能力普遍较差,并且不够重视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因此无法提高综合能力。所以高校音乐教育声乐教学应该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虽然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很重要,但是不应该顾此失彼,导致学生的音乐素养得不到提高。

2改革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声乐教学的方法

2.1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职业素养

改革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必须要先完善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聘请专业的声乐教师。关于聘请教师的标准,除了要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以外,也必须要有一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该做学生的榜样,无论是才能还是修养,都要能够给学生带来正面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除此之外,声乐教学是相对综合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所以教师要尽量丰富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质量,尊重学生思想,及时跟进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表扬或鼓励。

2.2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展开教学

首先,高校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展开教学,把中国文化发扬光大。但是也应该以达成声乐教学目标为己任,创新、改革声乐课程,增强声乐课程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声乐能力和声乐认识。因为声乐归属于艺术范畴,有些概念可能过于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甚至会因为理解不了而对声乐学习产生抗拒心理,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不用偏激的话语刺激学生。高校音乐教师只有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尊重学生的想法,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被动学习,但是这样的模式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并且教师也没有考虑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线,围绕学生展开教学,不做教学的主导,而是学生的引导者,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完善教学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3解决有待解决的问题,提高声乐教学水平

传统的声乐教学并不能满足社会对于音乐教学声乐教学的需求,所以高校音乐教师应该针对当下的声乐教学情况,解决现在仍然有待解决的问题,并且还应该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完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声乐教学水平,为社会提供符合社会需求的音乐人才。高校音乐教师如果能够丰富教学手段,优化音乐教育方法,创新音乐教学内容,灵活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养成学生的声乐学习习惯,调动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就能有效提高声乐教学效率。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下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声乐教学的改革是一个重点问题,也是一项重大挑战。高校音乐教师应该围绕学生展开声乐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因为只有这样,高校音乐教师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音乐教师还应该完善声乐教学体系,改革创新声乐教学内容,达到了音乐教学的教学目的,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对音乐教育专业声乐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牛月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与方法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75-77.

[2]修海林,秦润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绍兴文理学院音乐教育学“三课”的设置和教学实践[J].人民音乐,2007(3):18.

声乐教育教学范文5

目前,在响应国家积极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高师声乐教学活动是一种重要的以声乐训练为手段、以审美和教育为目的的音乐教育活动。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目前我国的音乐教育分化为了学院派声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的两级平行现状。因此,如何更好的转变现行的高师声乐教学理念,将社会审美潮流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理念之中,成为当下学院派声乐教学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

社会音乐教育;音乐审美;高师声乐

基金项目:

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师声乐集体课课程的改革与探索》(2014JGB26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高,高度发展的现代科技文明使人们不断的从劳务活动中解放出来,于是,以愉悦内心为主的精神需求日益膨胀。古人有云“诗言志、歌咏言”,歌唱——这种以声传情的艺术活动显得格外有魅力。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声乐演唱技能不断的深化,声乐成为一门融技能性与理论性高度融合的应用学科。但是,矛盾总是伴随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对当下声乐教学的研究显示,高师声乐教学存在着向专业音乐教育偏重,远离社会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在西方文化思潮传播和主流媒体比赛渲染的氛围之下,美声唱法似乎永远略胜于我国少数民族原生态唱法。从各高校音乐学科设置的角度看,高师声乐教育应该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音乐教学人才为根本目标,以推动社会文化发展,丰富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为己任。

一、社会音乐教育的现状

“素质教育”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结合教育的发展规律为我国受教育者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提出的一项重要指标。作为审美活动结晶的艺术,除了具有教育功能之外,还包括娱乐功能、认知功能、智力开发功能等。因此,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将社会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外的第三方教育。社会音乐教育作为学校音乐的补充,不仅丰富了教育活动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国民音乐修养水平。与高师声乐教育相比较而言,社会声乐教育是面向全民的,受众面积更加的广泛。而学校音乐教育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在校学生安排的音乐课程,其学习内容和形式完全异于社会音乐教育。社会歌唱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的歌唱技能水平,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各机构通常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要求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在唱法上,因为各年龄阶段学员的身体发展和审美程度的差异,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原生态唱法等多元化的唱法成为学员之间选择的不同标准,这对声乐教师也提出了挑战。“学院派”歌唱模式不再是评判社会声乐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尺。诚然,社会声乐教育弥补了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些不足,满足了大众对音乐学习的需求。但是,社会音乐教育也凸显出了很多尖锐的问题。首先,管理不够规范。但凡学过一点音乐的人似乎都可以成为一位专任教师或者举办一个教育机构。很多机构是在没有取得营业资质的情况下办学,这使得社会声乐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其次,师资力量和水平有待提高;另外,教学内容需要不断完善,形成体系化的培养大纲。

二、当代高师声乐教学理念

高师声乐教育是高等学校音乐师范教育专业的一个具体方向,其主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掌握高精尖声乐教育理论的社会音乐教育工作者,其教育目标本应从社会群众的需求出发。但是,随着西学东渐和全球化进程的参与,越来越多的声乐学习者一味的追求大作品、飙高音、视美声唱法为唯一,这样的理念怪圈导致高师声乐教学与社会音乐教育出现严重的脱轨现象。现如今,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内,高师声乐教育的矛盾也变得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受教育者素质参差不齐,有待提高。随着高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方向出现转变。目前,艺术类招生考试因为其本身的特点,成为许多成绩不太理想学生继续读书深造的捷径。所以,很多考生都是利用考前半年的时间突击学习音乐参加高考,于是造成了在校生水平良莠不齐的现状。第二,教学方法单调。众所周知,高师声乐教育一直延续“一对一”的授课模式,虽然也有合唱课的安排,但是很多时候被学生作为一种修习学分的科目而已,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第三,高师声乐教学重技能轻理论现状比较明显。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高于实践,声乐理论的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声乐技巧,另外通过对各唱法流派的研究和不同时代声乐作品的解读,不仅可以扩延演唱者的知识结构,更为重要的是能让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赋予作品更多的情感。第四,高师声乐教育“师范”理念淡薄。目前在我国承担专业音乐教学工作的除了专业音乐院校之外,也有多数综合大学设立了音乐系。其音乐教学模式在很大模式上是沿袭了专业音乐学院的教学大纲——以美声和民族唱法为主的声乐教育模式。但是,从宏观的角度看,师范类综合院校应该在借鉴专业院校模式的基础上改革其教学模式,使其具有“师范”性。

三、高师声乐教学模式转变之构想

一直以来,高师声乐教育都以艺术歌曲、民族歌曲、咏叹调歌曲等严肃音乐题材为训练内容,唱法上以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为主。而对于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群众音乐现状关注甚少。高等教育是具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教育形式,除了教学和科学研究之外,社会服务也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尤其当下社会就业形势严峻,高等教育理应思考如何更好的与社会进行对接。因此,高师声乐教育应该树立一种以科学发声方法训练为经、以丰富群众文化艺术生活为纬的坐标体系。少数民族原生态民歌、通俗歌曲、民间曲艺说唱等多元化的社会音乐生活需求迫切需要高师声乐教学的参与才能绽放光彩,让民间文化更加丰富充实。以社会音乐教育原生态音乐教学为例分析高师声乐教学模式转变的可行性。高师声乐教学在长期的美声、民族教学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理论建设也不段完善。鉴于此,我们可以从教学大纲、教学曲目、师资培训、招生资格、学生就业等方面参考已有的经验,从民间选拔一批立志于发扬传统音乐的人才进行培养,院系聘请一些在原生态歌唱领域取得成就的歌手走入校园,走进课堂进行口传心授。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总结,将社会声乐教育的一些内容和形式经过理论分析编写成一部实用性的教材,将会更加利于高师声乐与社会音乐教育的融合。

综上所述,新时期高师声乐教学理念的转变应该是以科学的训练方法为经度,以社会音乐的需求为广度,打破传统的高师声乐教育“学院派”的风格进而向“大众化”教育方面转变,突破美声或民族唱法单一的追求目标,以多专多能的目标制定教学大纲,围绕“师资”二字做足师范类人才培养的功课。在现实声乐教学实践中,高校应该加强“产、学、研”协作,不断分析社会大众的音乐需求,汲取社会声乐教学的可取经验,以宽泛的视角理解并容纳多元音乐教学模式的共存。

作者:姜乐虹 单位:广西教育学院 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声乐教育教学范文6

就目前发展而言,我国对于音乐教育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大学音乐教育,已经具备完整的教学体系,在教学方式、教学用具、教学目标以及音乐教师等方面都进行了最专业的配备。从大学音乐的教学层面来讲,我国大学音乐教育教学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大学音乐教师认为,不需要过度训练学生的声乐演唱技巧,这样也能够培养出具备优秀音乐素养的学生。但是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声乐演唱技巧的要求方面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学生不仅应该具备欣赏音乐的能力,还要提升学生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这样才能够有利于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声乐学习,使其能够对声乐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因此,这就需要教师高度重视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造声乐演唱实践的机会,在理论训练的基础上加上实际的运用,使学生更深层次的对声乐有所感悟。所以,对于大学音乐教育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教学,而是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够使音乐教育上升到新的高度,这样才能够给声乐演唱技巧教学指明方向,但是问题也会应运而生,即声乐演唱技巧教学与传统音乐教学理念互相冲突。就传统声乐教学理念来讲,声乐演唱技巧教学其实就是音乐教师对音乐教学方案的一种调整,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单纯的学习音乐理论知识是非常枯燥乏味的,仅仅依靠音乐理论知识学生的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是得不到提升的,目前很多高校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音乐学习的重要性,而且声乐演唱技巧的学习是一个漫长且耗时的教学,这样就很容易与传统音乐教学理念相冲突。为了避免这一冲突的发展,需要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的规划,有效地安排教学内容,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能够有效的将声乐演唱技巧与传统的音乐学习相融合,制定出比较完善的教学方案,满足大学音乐教学的发展。

二、大学音乐教育中声乐演唱技巧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大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传统的大学音乐教育就是音乐老师进行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在大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声乐演唱技巧教学,这样能够真正有效的体现大学音乐教育。在大学音乐教育中,通过对声乐演唱技巧的学习,学生能够实现动与静的结合,即在理论的基础上加上了实际的运用,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音乐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够将知识运用在实际的演唱中,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音乐,这样能够更加提升大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有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在大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声乐演唱技巧的教学,能够帮助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学习到更多的音乐知识,更加深入的了解音乐的内涵,所以在大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声乐演唱技巧教学能够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在大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声乐演唱技巧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三、当前我国大学音乐教育中声乐演唱技巧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在大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声乐演唱技巧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大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相比,声乐演唱技巧的教学并不能像以往那样交给学生更多的音乐专业方面的知识,但是声乐演唱技巧的教学对于整个音乐教育都起到很好的协助作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新知识的预习,还能够帮助学生对音乐知识进行复习。在课前声乐演唱技巧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好奇心,能够更加主动的去探索研究新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在课后进行声乐演唱技巧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更进一步掌握和理解课上老师讲授的内容。目前对大学生进行音乐知识掌握情况展开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是很牢固,对上课的态度非常敷衍。由此可见,在大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声乐演唱技巧的教学,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弊端,帮助大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能够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质,但是在声乐演唱技巧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还对此有很大的误解,这样也限制了大学生的音乐学习,为此,我国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声乐演唱技巧的教学,提高教师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

(二)教学模式创新性有待提高

根据调查显示,现在很多高校在进行声乐演唱技巧教学时还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依旧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音乐本来就是一种听觉艺术,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容易造成学生听觉上的疲劳,降低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欲望,致使学生缺乏音乐创作的灵感。除此之外,在声乐演唱技巧的教学过程中还会渗透很多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样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使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理论的学习中去,没有时间参与音乐实践的活动,这样不利于大学生音乐能力的提升,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在声乐演唱技巧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创新教学,这样能够使当前的教学状况得到很好地改善,教师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创新的手段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大学音乐教育中进行声乐演唱技巧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选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在声乐演唱技巧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制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辅助性作用,是学生音乐学习路上的引导者,为学生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和建议。教师在教授完音乐理论知识时,需要督促学生对学习的音乐理论知识及时复习,并且能够应用到日后的实践中。如果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可以组建学习小组,同学们之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有效地监督,及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并且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行为及时给予评价,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有利于声乐演唱技巧的学习,更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对大学生的音乐基础进行积极培养

绝大多数的高校都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培养,但是又趋于形式化,并没有真正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就需要高校音乐教师和学生及时的认清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重视对大学生的音乐基础进行积极培养。教师向学生讲解新的音乐内容时,学生内心会对音乐产生新的看法和了解,同时更加深入的理解音乐知识,同时也会在此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这需要教师及时的引导学生对音乐知识及时的进行整理归纳,不断去挖掘知识的深层含义,在不断的学习积累过程中,消化和吸收知识点,能够为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对声乐演唱技巧教学活动进行丰富

在大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声乐演唱技巧的教学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教师不能恪守以往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技巧的教学,教师应该及时关注学生的动态,根据大学生的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高度重视教学,而且还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这就需要声乐教师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可以组织多种实践活动和比赛项目,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参照点设置不同的项目内容,在学校的支持下,为学生创办演出活动,让学生能够进行独立的创作,并且能够展示给大家,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创造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有利于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声乐演唱教学应进行实地实践

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而真正的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的音乐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学习更多的音乐理论知识,还要为学生提供课外音乐实践的机会。这就需要声乐教师根据现阶段高校音乐教育的整体趋势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让学生对传统民族乐曲进行学习,从而促进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民族乐曲的内涵,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

(五)声乐演唱教学应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目前的声乐演唱技巧教学中,多媒体设备应用广泛,网络平台的使用可以向学生全方位、多方面的展示学习声乐演唱技巧的乐趣。多媒体平台的使用在高校学习阶段更能凸显其重要性及优势。现在高校声乐演唱技巧教学仅仅依靠教师的照本宣科的讲解已经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现代的社会是属于信息化的社会,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技术手段,做一位高素质、高理念的教师,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和多媒体平台,直接接入部分专题纪录片、高校公开课或相关组织机构官网,帮助学生接触到一手资源,更好理解声乐知识,并能形成声乐的基本素养。在声乐演唱技巧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传统课堂出现的枯燥问题,给整个课堂增添新的生机。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更能直观的感受到声乐演唱技巧的实际应用,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五、结语

总而言之,将声乐演唱技巧教学应用到大学音乐教学中是目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很多著名学者和专家都对这个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并且也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为声乐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教学思路。随着音乐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音乐素养的不断成熟,声乐演唱技巧教学会被广泛应用,并且能够发挥出其最大优势,为日后的音乐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需要教师和学生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声乐演唱技巧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大学音乐教育中声乐演唱技巧探析[J].孔明霞.北方音乐.2018(05).

[2]大学音乐专业声乐演唱技法研究[J].李安迪.北方音乐.2019(12).

[3]论大学音乐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和拓展[J].许育宁.课程教育研究.2018(45).

[4]大学音乐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和拓展研究[J].刘靖华.北方音乐.2019(02).

[5]大学音乐教育学科的意义及教学构想刍论[J].许育宁.成才之路.2019(02).

[6]大学音乐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和拓展[J].杨昌慧.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2).

声乐教育教学范文7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不能通过说教实现,通过灌输获得,而是要让学生置身于某种情景中,在自我体验和相互影响中逐渐丰富起来。声乐是情感的艺术,是用优美的歌声传递音乐化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塑造乐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其意境,表达其思想感情的音乐艺术。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富于真情实感的演唱才能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将丰富的情感体验贯穿在整个音乐作品表现过程中,才能使歌唱具有生命力。意大利音乐家巴基尼说过:“艺术的目的不是惊人,而是动人”,说明歌唱的目的和使命是传达音乐作品中丰富的精神内涵进而感动人。歌唱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共同活动,只有把歌唱技巧和情感相结合,才能达到演唱的完美与统一。在声乐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用情歌唱;通过教师范唱、音乐欣赏和即兴演奏,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通过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解与分析歌曲,让学生了解歌曲真正的含义,理解歌曲所蕴含的情感。教师把满腔的热情融入课堂教学,用真情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体验。在教与学的互动活动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歌唱欲望,调整演唱心境,引起情感共鸣。如在教唱《鼓浪屿之波》时,先让学生充分了解台湾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这首歌也真正体现了和祖国水乳交融的真实感情,体现了和祖国文化同根同源的最佳艺术表现。通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催生学生盼望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愿望,为演唱该歌曲积蓄足够的情感。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学生演唱时就会更加投入,并且学会用歌唱来表达情感,用歌声来传递情感。通过歌唱中不断的情感体验,将人文素养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深刻感受音乐的魅力与内涵,赋予歌唱以生命力,这样才是最打动人的歌唱,最具感染力的歌唱,才能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二、探索学习,声乐教学中提升人文素养

在声乐教学中,应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加强各专业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体现声乐艺术教育教学的综合性。合理设置课程体系,紧密配合语言课程,通过歌唱语言发声训练、文学作品朗诵等,加强学生歌唱中咬字吐字规范性的训练,增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扩展学生的人文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养;理论联系实践,把声乐技巧训练建立在广博的声乐理论基础之上,使学生奠定系统扎实的声乐理论基础,指导学生认识并遵循声乐艺术的科学规律;在声乐实践活动、表演实践课中,把声乐课与舞蹈、形体课相结合,针对学生的气质、表演、形体等方面加以训练,提高学生舞台表演能力;注重学生技能的拓展学习,通过分析作品,加强对歌曲旋律的认识与对歌词的理解,使学生对演唱作品全面把握,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创编能力等。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独立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在探索中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如讲授《金凤吹来的时候》这首歌时,主要侧重点放在歌曲的节奏把握与意境揣摩上,要让学生明确傣族音乐的特点,通过掌握音乐特点进而掌握该歌曲的节奏特点。让学生通过课前查阅资料与总结学习,用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现傣族文化特点,学生会更直观的了解歌曲,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特点。利用学生在舞蹈课中学习过傣族舞这一便利条件,在教学中,让学生边唱边舞,不尽增强了学习兴趣,还丰富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歌唱的愉悦性,增进了对歌曲的理解,激发了学生自信。

三、职业能力,声乐教学中体现人文素养

职业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工作胜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较强的职业素养。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要凸显人文关怀,渗透人文精神,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在声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我们在教学中深刻体会到,学生不会运用知识,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不知如何运用到岗位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从事的是幼儿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职业需求,更是社会需求,也是培养其人文素养的必要途径。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更应该清楚自己肩上的责任,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研究教学方法,力求在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人文精神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价值观,而这也是保障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这是培养其人文素养的关键环节。网络上不断爆出幼儿园虐童事件,一方面体现出一些幼儿教师不懂教育,教育教学及管理方法不到位;另一方面更反映了某些幼儿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缺乏、职业道德的缺失,没有责任心,没有爱心。作为学前教育的学生,不但要懂技术,更应该懂教育,通过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职业生涯中,良好的职业素养更是不可或缺的。

四、总结

声乐教育教学范文8

当前,我国信息化发展状态良好,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亦在加快,就高校声乐教育教学水平而言,其要亦在不断提高。传统的高校声乐教育教学方法并不能够完全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亦不能够适应全新的教学环境。启发式教学模式在此背景下能够提高高校声乐教师教学水平,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文主要对基于启发式教学模式下的高校声乐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在对比启发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后,提出了几点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开展高校声乐教育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模式;高校声乐;教育教学

声乐教学属于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新课改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声乐教学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大部分高校所采用的传统声乐教学方法不能够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与环境,严重影响了教学水平和质量,因而需要对高校声乐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帮助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设计教学环节与情境,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索与钻研,对于提升声乐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基于启发式教学模式下的高校声乐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希望能够给广大高校的声乐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提供一定参考。

一、启发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

1、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发散学生思维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而言,启发式教学模式更加具有现代特征,比较符合现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标准。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增加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便于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掌握,更加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由此将能够制定更加科学与切实可行的教学环节与情境,激发广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一项事物联想到其他诸多事物中,由此不断的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思考意识和学习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1]。对于高校声乐教学而言,其不仅涉及到诸多声乐理论知识,更加需要学生进行恰当的声乐联系。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式教学将能够对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自主思考,将其融入到生活中,并且能够在声乐联系时举一反三,提高声乐学习水平。

2、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应当前发展趋势

虽然传统教学模式一直以来被广泛应用,但是在全新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出现以后,其已经不能够符合当前的教学发展趋势和需求。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为“逼迫”学习,无论学生自愿与否均需要在教师和家长的督促下学习。但是,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放松与自由,及家长与教师基本上在为学生规定学习范围后,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探索,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中规中矩,既拉近了学生与家长、教师之间的关系,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将教师作为中心,学生基本被动接受知识,使得课堂的气氛十分沉闷。但是,新型的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将学生作为中心,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虽然气氛比较“闹”,但是在教师的有效控制下反而会获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2]。

二、基于启发式教学模式下的高校声乐教育教学策略

1、气息启发策略

气息启发与训练是高校声乐教育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声乐教学中,气息的启发十分重要,其作为一项基础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声乐学习具有重要影响。为了促使学生能够进行良好的气息训练,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想要歌唱的气氛,以及比较轻松、愉悦的环境。此时,学生将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放松的调解呼吸,且能够自然的把控气息。在气息启发策略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肺活量、鼻音、呼吸类的训练。在此方面,教师可以摆放具有香气的花或者食物等,引导学生闻其味道,与此同时帮助学生寻找控制吸气、呼气等气息训练的规律,在享受、玩耍中收获良好气息训练效果。

2、吐字启发策略

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的吐字要求十分重要,除了方言类的歌曲以外一般均要求演唱者咬字、吐字准确且清晰。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对高校声乐专业学生进行吐字启发训练时,首先必须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即吐字必须要清晰。正式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吐字时字与字之间的变化,恰当处理字与字之间的衔接关系。保证每一个字在吐字与声音之间均能够保持良好的统一与和谐状态。另外,教师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吐字发音训练,必须要引导学生尽量保持舌根始终处于放松状态,在联系的过程中争取能够自主发现吐字变化的规律与共同点,由此方能够提高吐字训练效果[3]。

3、表演启发策略

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对高校声乐专业学生进行表演的启发,重点在于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和谐的声乐表演课堂氛围。在该种氛围下,学生能够自行对自己的表演心态进行调整,避免出现紧张、恐惧、烦躁等不良的情绪。与此同时,教师在学生声乐表演中需要适时的基于鼓励与表扬,使学生从心理上能够对自己产生认可与自信,由此方能够在表演当中恰当的抒发情感,更好的进行声乐训练。此外,在学生声乐表演前,教师可以为其讲解作品以及作者的背景或者生命,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受作品或者作者的情感,在产生共鸣的情况下将能够收获更佳的训练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能够切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高校声乐教育教学中通过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充分的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与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且能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通过自主思考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在气息训练、吐字训练以及表演训练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优异成绩。可以说,高校声乐教学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应用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段凤琴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静.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4,19(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