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育教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声乐教育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声乐教育教学

声乐教育教学范文1

当前,在绝大多数人的概念和意识中,多元化的艺术教育理念和思想是一种标准的外来文化,但正如前文已经提及的,我国的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民族声乐教育从诞生、发展之初就具有鲜明的多元化特质,可以说多元化是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与教育发展的肇端,但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在新的世纪,新的时期将这种思想和理念一直坚持继续秉承和发扬。总体来讲,我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与形成主要分为四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这一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我国的民族声乐学科教育与建设还没有完全走上正轨,这时的民族声乐无论在教学和演唱上都受到传统民族声乐的深入影响,无论是在演唱方法还是作品艺术风格层面,如郭兰英演唱的《一条大河》、郭松演唱的《乌苏里船歌》、王昆演唱的《秋收》《南泥湾》等等。这时的民族声乐作品或改编自少数民族或地方性民歌,或源自戏曲曲艺的曲调,在演唱的处理与表现上也带有鲜明的传统民族声乐的唱腔和韵味。第二阶段是20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这一时期对于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来讲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因为很多特殊的原因我国的社会十分封闭,动荡不断,一切艺术都陷入停滞甚至倒退,但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却仍在夹缝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由于极端的思想影响,在我们的学术界出现了一种否定外来文化的思想,武断的否认一切外来文化的作用和价值,而一批早年有过欧美留学经验的声乐教育家则坚决的抵制这种思想,并与其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主张我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必须走一条“土洋结合”的道路,这便是我国现代民族声乐发展史中非常著名的“土洋之争”。而随着我国社会动荡的结束,改革开放的开始,我国开始再次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而争论的结果自然是“土洋结合”道路的胜利。而这次争论的积极意义则在于从此明确了我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理念与发展防线,使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和教育重新走上了正常发展的轨道。第三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开始至20世纪末。这一时期我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也重新开始发展和完善,民族声乐也正式作为一种艺术学科进入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因为我国的高等音乐教育一直完整的沿用西方音乐教育体制,因此,这时“土样结合”的音乐教育理念与思想在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贯彻和发展。通过以中国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为代表的一批声乐教育家不懈探索和努力,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在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具有较高艺术水准和演唱水平的民族声乐教育家与歌唱家,如、阎维文、宋祖英、等等,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也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和繁荣。而大量具有新时代气息的专业化声乐作品也大批的出现,这些作品同这时的民族声乐演唱方法和风格一样,鲜明的带有欧洲古典音乐的艺术特征,无论是在音乐形式还是在音乐风格上。可以说这一时期堪称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无论是在演出市场的繁荣程度还是在教育教学的学科建设上。而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时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这时我国的高等民族声乐教育完全起到了民族声乐艺术进步发动机的作用,在借鉴和吸收外来声乐文化,尤其是欧洲美声唱法上完全做到了多元化的理念和思维,在坚持本民族艺术特征与审美特质的前提和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做到了开放性与包容性,兼收并蓄,才使得我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形态最终确立。第四个阶段是21世纪初至今。这一时期我国的社会的各个层面都进步、发展和转型。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实际需求的变化,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演出市场和舞台上出现了很多新鲜的元素。

“原生态”的抬头“,跨界风”的盛行“,学院派”的坚守,等等。一批新生代民族歌手也相应而出,如融“民声”与“美声”为一体的吴碧霞,“民声”与“通俗”无痕跨界的谭晶,“神曲制造者”龚琳娜等等。多种多样的声乐演唱方式、表演方式、声音理念、审美理念纷至沓来,对我们高等民族声乐教育提出了严峻和现实的拷问和鞭策。我们的高等民族声乐教育在教育理念与思想、学科建设、课程设置等等层面上何去何从,是当前我们民族声乐教育工作者们必须要正视和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前文已有所提及,我国的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是在我国传统民族声乐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的,民族性是其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想使其在新时期进一步发展和进步,我们在实际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就一定不能忽视对于传统的秉承和发扬。而民族性的保持本身就是多元化音乐教育理念与思想重要部分与明显特质。重视传统民族声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从传统民族声乐中发掘和提取艺术养分本身也是多元化思想更加全面和彻底的贯彻。“事实上如果我们对我国的戏曲艺术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的话就会发现,几乎我国每个地方和民族戏曲艺术都有着自己明确、鲜明的发声理念和规范系统的发声方法。例如我国的最大地方戏曲剧种京剧,其演唱发声方法就极具系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与美声唱法相比甚至在很多方面更为具体,要求更为严格,有很多专用的声乐演唱学术名词,如:真嗓、假嗓、左嗓、调嗓、喊嗓、丹田音、云遮月、塌中、脑后音、黄腔、冒调、走板、不搭调、气口、换气、偷气、嘎调、长吭、杂夯等。每一个名词都是一种十分具体的声乐演唱要求或声乐演唱标准,并且这些声乐演唱术语与西洋美声唱法中的学术名词相比更加易于国人的理解和掌握,如果能够在声乐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和融入诸如此类的一些声乐名词和声乐演唱概念和要求对我们的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都是大有裨益的。”诚然,科学性的声音理念与意识对于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作用、价值和意义是不容否定的,这是高水准声乐演唱声音质量的最基本保证,但如果在演唱中一味片面的强调科学性,而忽视或者忽略了民族性的概念和意识,或者对民族声乐作品本身没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知,那么无论如何完美的声音也不能引起我国听众的情感与思想共鸣。因此,在我们的民族声乐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和声乐艺术作为必修科目系统的纳入我们的教学计划,并有效的开展和实施,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艺术本质与内涵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知和理解,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建立起牢固的民族意识,才能最终在演唱中完美的表现出来。另外,加强对于各地方,各民族的原生态民歌的学习、理解和掌握也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原生态民歌的概念,价值和意义我们已经有过很多研究,了解也比较详细,无需过多赘言,但需要之处和强调的是,当前,从民族声乐的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原生态民歌一定要避免矫枉过正的态度。我国原生态民歌众多,类型多样,举不胜举,每种原生态民歌的自身性质、类型、状态也都不尽相同,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我们学习原生态民歌,最重要的是要从其中理解和掌握更多的核心审美特质,并将这些潜移默化的应用于我们的民族声乐演唱,而不是浅显的学习某些特殊的发音方式、民族语言、方言或曲调,或是将其生硬的套装于课堂教学或者实践舞台、这样才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尊重艺术发展的科学规律,切不要形而上学。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符合了多元化的艺术发展精神与思想,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我们民族声乐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进步与完善。

二、在坚持民族与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多元实践探索与尝试。

近年来,谭晶、龚琳娜、吴碧霞等“跨界民族歌手”的不断出现,以宋祖英为代表的学院派歌手与其他类型歌手“混搭”取得成功效果,都不停的冲击着人们的视听感受,同时也在极大程度逐渐突破了人们以往对于民族声乐概念的认知和理解。但从严格的声乐学科种类划分的角度来看,这些看似不同类型的歌手都属于民族声乐的范畴,但又各自具有鲜明的特色,吴碧霞本身具有深厚的传统民族声乐功底,她在艺校期间学习的是湖南花鼓,进入大学后正式开始学习民族声乐专业,而在研究生阶段却转而攻读美声专业,这种中西合璧的学习经历极大的拓展了她的艺术道路,展现出更强的艺术感染力与表现力。但如果我们对整体声乐艺术或者声乐理论有一个较高的认知水平就不难发现,如果单单从演唱的专业性与规范性来讲,吴碧霞的美声演唱只具其形,不具其实,是较为业余的,其根本性质上是一名非常标准的民族歌手,但即使她的美声演唱较为业余,只表现出一些皮毛,但这也极大的丰富了她的歌唱艺术层次,增强了她的艺术规格。再比如“民俗”唱法为代表的民族歌手谭晶,虽然她的民族与通俗唱法结合只是简单用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演唱流行性质的歌曲,在声音的运用于表现层面上并没有突破民族声乐的范畴,但至少为我们实际的教育教学和演出实践上拓展和丰富了曲目的选择。再比如凭一首神曲《忐忑》,以奇葩形象出现在人们视线里的龚琳娜,则以民族声乐为基点,开创了一条极为独特的蹊径,树立起自己鲜明的风格。如果我们深入的分析它的演唱风格,不难发现其实她无论从声音的运用还是表现的方式上人属于民族声乐的范围,首先,她的声音具有明显的非常正统和规范学院派特征,但在具体的艺术处理和表现上融入了非常多元的艺术风格。比如《忐忑》、《金箍棒》因为编曲和配器上完全由她的德国音乐家丈夫操刀,所以表面上带有一定的后现代风格,但究其实质,她此类型的声乐作品则运用了我国传统戏曲音乐的元素,也正是这种民族与现代结合所产生的非常独特的,甚至有些怪异的、令人啼笑皆非的艺术效果才给人耳目一新的视听冲击,使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认识了这位其实成名已久的民族唱法的歌手。同时,无论你对她的这种演唱风格是喜爱还是厌恶,认同或者唾弃,我们都无法否认其对于我国民族声乐演唱风格丰富和多元化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意义。上述事例说明,首先,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的基点是民族性为基础与科学唱法相结合,而民族声乐多元化的方向一方面是继续深入挖掘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中的艺术元素、精神与气质,同时要继续秉承包容性与开放性,兼收并蓄的吸收外来音乐的艺术元素,从艺术处理与表现上不断的丰富和拓展自己,而现有的成功经验也为我们的民族声乐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进一步更加彻底和完善的贯彻多元化的理念和思想,我们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在坚持民族性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学生声乐演唱的科学性、专业性与规范性,紧跟国际上美声声乐艺术发展的潮流,吸收先进的声乐演唱理念,另一方面还要在演唱的艺术处理、曲目选择、演唱实施上大胆的探索、创新和尝试,鼓励学生在合理的艺术范畴内,在教师的指导下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展开多元的声乐演唱实践。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与美声唱法的借鉴和融合对我们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熟悉的概念和课题,这本身也是我国民族声乐发展多元化的最根本体现,但需要指出的是,美声唱法本身也是多元化的,也是在不断发展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我国对于美声唱法的概念、意识都源自俄罗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于美声唱法的理解和认知才真正与国际接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可以说意大利的声音理念占据主流,而21世纪初,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意大利的美声艺术发展逐渐陷入停滞,但在德奥地区美声声乐艺术则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发展,这时德奥的美声声乐理念与风格独占鳌头,而近年来,随着我国与法国之间交流的广泛和深入,我们发现法国的美声声乐艺术风格与我们的亦有很多契合和相融之处,所以,可以说,我们对于美声声乐艺术的借鉴与应用要具有发展性和国际性的眼光和视角,这样才能使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更具普世性,才能更好地走向国际声乐舞台。同时,我们要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市场意识。作为新时期的民族声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对当前社会的艺术发展形势与艺术市场需求有一个清晰、全面的了解与认知,并从社会实际需求的角度出发,在教学中不断加强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我们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们的高等教育不是空中楼阁,我们的学生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高大上”的基本声乐演唱技能以外更要面对毕业后残酷的职业竞争,因此,在大学期间仅仅具有专业的歌唱技能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在保证学生专业演唱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拓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首先要不断的拓展教学曲目,传统的教学曲目固然很多是必须要学习的,但音乐是社会生活的实际表现,必须要积极鼓励学生演唱更多的新创作的曲目,而在选择类型上也不应拘泥于固有思维,无论是传统的民族声乐曲目还是新创作的曲目,无论是流行歌曲还是音乐剧选曲,只要是符合民族声乐演唱的风格与特质就可以为我所选,为我所用。而在演唱的表演形式上也要尽量的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堂、考试和实践演出中选用对唱、重唱,甚至可以与流行唱法、美声唱法、民族乐器、西洋管弦乐器进行组合,然后教师要对其进行规范和指导,这样不但能够极大的拓展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富有创造力的艺术思维和意识,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使学生在走进社会后真正适应多元文化为主导的社会实际需要,成为具有较高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力的民族声乐专业人才,同时这也能够最大限度的杜绝教育资源的浪费。

三、结语

声乐教育教学范文2

【关键词】大学声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策略

时展对于大学教育提出了全新要求,大学除应完成学生专业素养培育之外,还应完成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培育工作,力求为社会培养多维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声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深受高等院校关注,许多大学都已开设专门的声乐类通识教育课程,希望通过声乐教育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1]。不过,当前声乐教育对于实现大学教学综合育人功能的积极促进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主要是由于高等院校普遍未能建立起对于声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全面深刻认知,因而造成在声乐教育实践中存在诸多教学管理问题。为此,大学应提高对于构建科学声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重视力度,正视教学管理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声乐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一、当前大学声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声乐教学方法落后,难以收获教学实效

当前,大学生对于高校声乐教育的印象普遍我“单调”“古板”“老套”,缺乏参与声乐教育和开展自主声乐学习的积极性[2]。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大部分大学在开展声乐教育过程中,习惯于沿袭陈旧落后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即将声乐理论知识和声乐基本技能线性传授给学生,导致学生在声乐课堂中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只能被动接受,其学习主体性未被充分调动起来,参与声乐学习的兴趣不高。由于大部分大学生缺乏音乐知识基础,这种知识灌输型教学在实际声乐教学实践中很难收到实效,严重阻碍着高校声乐教育水平提高。

(二)教材选用不够合理,教学设计水平较差

声乐教材是教师开展声乐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声乐学习最基本的工具,选用优质声乐教材是提高声乐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3]。然而,大部分高等院校在声乐教材选用上都欠缺规划,存在很强的主观随意性,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接受能力。许多大学在声乐教育中倾向于使用高度专业化的声乐教材,这些教材的内容以声乐理论为主体,非音乐专业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其内容。与此同时,许多声乐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较差,无法有效地从学生的生活切入展开声乐教学,而只是机械地复述教材内容,自然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形成浓厚的声乐学习兴趣。

(三)缺乏健全管理制度,教学管理主观随意

健全的制度是大学有效开展声乐教学管理的根本保障,唯有建立起完善的声乐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才能推动声乐教学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4]。然而,许多高校的声乐教育与其他课程教育一样由教务处等教育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在这种教学管理模式下,由于未能准确把握声乐教育与其他课程教育教学的区别,往往未能形成健全的声乐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导致既无法有效地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无法使学生严格遵循声乐教育课堂秩序,造成声乐教学管理水平不高、教学效率低下。

二、有效改进大学声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具体策略

(一)建设专门声乐教育教学管理机构,统筹规划声乐教育教学管理

声乐教育与高校专业课程教育及其他通识教育相比,均具有特殊性,因而统一的教务处教学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很难实现对于声乐教育的有效管理[5]。为此,高校应该构建专门的声乐教育教学管理机构(比如声乐教育教研室或者声乐教育教学管理重心等),由这一机构对自身声乐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单独统筹规划,充分保证这一机构在教学管理中的独立性,以此使其对于声乐教育教学管理的统筹规划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实现对于声乐教育的单独管理和统一统筹规划后,高校需着力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单独管理模式正常运转:首先,高校应增设声乐课程数目,推动教师不断开发精品声乐课程,打造“必修课+选修课”的完整声乐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选择;其次,高校应推动各个专业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规定学生通过参与声乐课程,拿到一定数目的必修课程学分和选修课程学分,以此端正学生的声乐课程学习态度;最后,高校应重视协调好声乐教育教学管理与专业教育和其他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管理之间的关系,确保实行单独声乐教育教学管理后,各门课程之间彼此独立,不会出现冲突的情况。

(二)建立健全声乐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推动教学管理规范有序进行

制度对于人的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高校应着力通过建立健全声乐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有效提高声乐教育教学管理能力[6]。为此,高校需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为开展高水平的声乐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供根本保障:首先,高校需要做好声乐教育教学管理顶层设计,以制度将声乐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流程和主要注意事项确定下来,明确不同教学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打造高效分工与协作的教学管理队伍,确保声乐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制度规定执行管理工作;其次,高校应重视以制度的形式对声乐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促使教师主动规范课堂秩序,以此保证声乐教学按照既定规划有效落实;最后,高校还需要制定关于学生在声乐课堂上行为的相关制度和行为规范,切实保证学生遵守声乐课堂秩序、认真参与声乐课程学习。

(三)开展声乐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增强声乐教育整体教学实力

开展声乐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对于改善大学声乐教育教学管理质量而言,同样具备重要价值[7]。因此,高校在构建声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时,必须着力开展声乐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力求提高声乐课程教学水平,切实增强学生的声乐学习积极性[8]。为此,高校应从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教师教学能力三方面入手改革声乐课程教学,着力增强声乐课程教学实效性:首先,高校应转变选用高度专业化的教材选用思路,充分考虑到非音乐专业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选择内容更基础、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教材展开声乐课程教学,力求提高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与此同时,高校可以组织教师开展校本声乐教材编写工作,让教师在充分了解本校学生声乐知识基础、声乐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全方位整合各类优质资源,打造最符合本校实际声乐教学需求的校本教材,并开发实践相应的校本课程,切实提高教学内容丰富度和针对性;其次,高校需推动教师转变声乐课程教学方法,以此突破单向灌输式教学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声乐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法展开教学,首先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或者向学生提出生活化问题来创设出教学情境,然后再在情境中展开教学,以此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比如,在展开“经典探戈曲目”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经典电影《闻香识女人》中使用探戈名曲《一步之遥》的片段,创设出相应的教学兴趣,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探戈曲目的兴趣,然后再具体展开对于《一步之遥》的声乐知识讲解,以此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高校应组织声乐教师参与主题培训工作,帮助他们了解声乐教学的最新理念和方法。

(四)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管理,提高声乐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信息时代,高校应有使用信息技术展开声乐教育教学管理的意识。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信息储存量大、计算速度快等突出优势,将其应用于教学管理之中,能够极大地提高声乐教育教学管理效率[9]。为此,高校应加大相应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力度,打造专门的信息化声乐教育教学管理平台,使用这一平台对声乐课程规划、声乐课程开展状况、声乐教育教研等各项活动进行高效管理。比如,高校可以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某一门具体声乐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在该课程教学中的行为模式,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方案。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声乐教育在达成“立德树人”根本教育目标、实现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增强等方面的重要价值,高等院校应提高对于声乐教学的重视力度,主动转变声乐教育理念,力求使本校声乐教育教学管理与时展实现同步,切实改善声乐教育教学管理质量,进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声乐教育。为此,大学应认识到当前存在于声乐教育中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不合理及缺乏健全教学管理制度等问题,通过落实建设专门声乐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建立健全声乐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开展声乐教学课程改革工作,以及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声乐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之中这些策略,切实增强声乐教育教学管理实效性,最大限度地实现声乐教育的内在人文功能。

参考文献

[1]和桂莲.高校声乐教学的促进策略[J].大众文艺,2016(12):256.

[2]周开凯.浅谈关于大学音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分析[J].经贸实践,2016(24):261.

[3]齐(王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J].时代教育,2016(7):172.

[4]宁洪梅,刘国峰.传统声乐教学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4):235-236.

[5]杨金花.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声乐教育改革中的渗透分析[J].北方音乐,2016(12):190-191.

[6]陈果.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研究[J].北方音乐,2017(18):182.

[7]单莺歌.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探析[J].音乐时空,2015(19):147.

[8]李斌.浅析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8(1):67.

声乐教育教学范文3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声乐专业;教学问题;教学改革

对于音乐专业教育中的声乐课程教学而言,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一方面是为了适应新时期的专业教育教学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教学改革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一、声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

声乐教学的改革,从性质上来讲,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即改革工作的开展,应当包括理论课程的教学和实践课程的教学两部分内容[1]。从细节的角度出发,可知教学改革还意味着针对教育教学的方法和内容的框架结构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这种求变化、求创新教育教学开展方式,需要整体的教育教学组织和教职人员水平层次也要同步的跟进提升。总的来讲,这些具体环节的细节方面的提升,能够促进教学水平整体的提升。

(二)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教学效果的优化主要是指,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体系结构都会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和调整。从教学模式的优化角度分析,其自身的改变本身就意味着一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思维被引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这种新元素的引进,必然能够从本质上改观学生常规的课堂学习状态,从其主观上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效果优化的目的。

(三)实现专业化人才培养的目标

这一点主要是从声乐专业的角度上来讲的,声乐专业的人才培养,除了要求专业人才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力和水平,从人才培养需求的角度上来讲,声乐专业的学生要成长为专业人才,则需要在培养目标层次和目标的多元化方面同步实现提升,从而从学生的专业素质、综合素质和个人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水平。教学改革,正是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人才培养需求所采取的学校教育层面上的一个措施。

二、高校声乐教学的成果和问题

(一)成果分析

关于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成果,主要是指其在专业设置的数量上、学历层次上的提升,从我国音乐教育专业的高效类型上来讲,包含声乐教育专业的院校类型为高等师范院校和艺术院校。目前,以中央音乐学院为代表的教育系的成立,是我国音乐教育专业体系化的一个典型体现[2]。另外,在已经存在的高师院校和艺术院校中,硕士学历层次的专业点数量达到16个。另外,在专业音乐教育,尤其是声乐教育的维度上所投入的资金和资源也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而且,从更大范围内的国际交流的角度上来看,我国的专业声乐教师,在国际交流会议的参与度和专业国际交流上的认可度,也在逐步提升。这都是高校声乐教育目前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

(二)问题分析

总体的来讲,现阶段的高校声乐教育在宏观上的问题表现在,教师将声乐课程的教学这一具有艺术性和灵活性要求的教学科目内容,依照常规的课程类型开展教学。这就使得学生在声乐教学中的主动性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其全面提升和发展。另外,对于声乐教育中的创新能力培养力度不够。即将声乐课程的教学重点单一地放在了学习上,而对于创作维度的培养和训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后,声乐教育的开展未能够与日常生活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这种脱离现实的教学状态,不容易获得显著的效果提升。

三、现阶段声乐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一)教师专业能力不够

教师的专业能力,一方面体现在其自身在声乐的专业领域所具备的理论知识能力和实践声乐演唱能力。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教师对于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适应和应用能力上。目前,部分教师存在对于个人所从事的专业教育工作的理论知识没有做到全面系统掌握的问题。另外,教师本身的声乐演唱水平也并没有达到一定的层次上[3]。而且,部分教师对于教学改革中引进的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并没有良好的掌握,这也影响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的引入应用效果。

(二)教学材料科学性不足

现阶段高校声乐教育所应用的传统教材,其在内容性质和范围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相对于不断发展的声乐教育事业和其相应的人才培养需求来讲,现阶段所应用的教材在整体上表现出局限性较强的特点。另外,部分高校为了取得更为切实的教育教学效果,针对教材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改良和完善,这虽然是一个大胆的创新尝试,但基于高校本身的理论水平方面的限制,也容易引发声乐教材本身的科学性缺失。

(三)教学模式丰富性不足

这方面的问题是传统的声乐教育教学方法所存在的典型问题。传统的声乐课堂教学,仍然是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按照既定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流程开展教学的,这种情况下,容易使学生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产生厌烦感和枯燥感,从而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改革声乐教学的科学路径

(一)转变声乐教学观念

现代的声乐教育中,教师和校方应当秉承的基本观念是一种发展变化的观念。即教师应当认识到声乐教育需要适应我国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和专业发展的需求,在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的构建上实现一定程度的更新[4]。只有从思想观念的层面完成更新和转变,才能促进教师和院校从主观上对于教学改革带来的变化积极接受和适应,从而发挥出其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引导者和实施者的作用。

(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一方面要依靠教师自身的力量,另一方面,也需要依托高等院校的支持。从教师自身的角度上来说,在完成了教学观念的转变后,教师应当从自身出发,通过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充实个人的理论知识储备,提升个人声乐理论知识的整体水平。另外,从高校声乐专业的角度上来说,学校方面应当积极组织专业教育培训或者相关的拓展训练与实践交流活动,使得教师在学习和交流中明确个人作为声乐教育的实施者所应当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责任。并且在找到问题的基础上采取措施实现自我提升。

(三)注重教材的筛选与应用

关于教材的筛选与实际应用问题,基于提升教材选择与应用的科学性的目的,教师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应该首先对常规的标准化教材进行研究和分析,明确其理论知识框架中有价值的部分。随后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对象,学生的需求进行考虑,积极与学生达成有效地沟通和交流,以提升学生的声乐综合素养为目的,进行教材的筛选和应用,以达到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最后,为了最大化地吸收各版本教材的优势和特点,教师可以采取融合教学的思路,通过整合和分析,将教材知识点进行规划和整合,并逐步开展教学。

(四)丰富教育教学模式

关于教育教学模式的丰富,比较直接的方法是针对现阶段出现的一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充实了相关的教育教学辅助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引入,并且在教师的培训学习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创新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组织思路和教学方法进行培训,从现阶段的实际出发,比较常见的新型教学模式包括了微课教学、翻转课堂、合作式教学模式等,从声乐教育专业的角度上来讲,教师可以根据声乐演唱的不同组织形式选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融合应用。

(五)组织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是提升学生综合声乐能力的重要途径。另外,基于声乐教育的表演性质,更需要在理论知识和课堂实践练习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更加广阔的锻炼和学习交流平台,例如,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的演唱比赛,或者参与一些演出活动等,这些具有真实性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够实现学生声乐实践经验的丰富,从而提升其实践应用能力。

五、结语

综合来讲,高校音乐的声乐教育专业,在改革的开展中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教师和学校方面应当认清现阶段声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推动声乐教育的改革科学稳步地开展。

参考文献:

[1]王瑜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改革的研究[J].艺术评鉴,2018,(14):122-123.

[2]牛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探究[J].黑龙江科学,2017,(23):132-133.

[3]白云.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音教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音乐,2017,(06):30-31.

声乐教育教学范文4

关键词:声乐教学;情感培养;策略;艺术

声乐是一门独特的音乐艺术,其有着非常强的节奏感与表现力,在这特点的背后是需要特定情感的抒发与传递。所以,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特定作品的情感进行准确科学地把握,在演奏与练习的过程中要投入更多的情感,对声乐作品进行更加准确地表达和演绎,要将学习技巧与情感表达进行有机的融合,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了解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情感,从而将音乐的独特魅力进行更加准确、全面的展现。在声乐教育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要充分认识到情感培养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情感培养的贯彻与落实,进而帮助学生在掌握演奏技巧,同时也可以深刻地把握其中的情感,并且将情感进行准确的表达。

一、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策略

(一)情感是声乐教学的灵魂所在

所谓的声乐,即为能够借助于声音对人们的某种情感进行表现,其属于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非常重视情感的价值。情感是声乐艺术形成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声乐艺术的灵魂所在,是声乐艺术的本质与核心,所以,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必须要注重情感的培养,二者是相互统一的。情感是人们内心的一种感受,也是艺术进行交流互动的最终目的,而且可以充分展示出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可以更好地与听众产生共鸣。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由于每个人存在着不同的认知水平,导致其具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因此,为了更加准确地实现对声乐作品的鉴定,能够共享声乐的精品,能够使得观众和演奏者形成共同的审美,那么就必须要进行特定的情感表达[1]。所以,在声乐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科学地对声乐作品进行鉴赏与评价,使其能够受到更加积极向上的音乐熏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审美标准,有效地提高其审美能力。

(三)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声乐教育教学并非只是一味地为学生讲解声乐的技巧,因为声乐技巧学习和声乐学者之间是不同的。声乐的学习范围更加广泛,其不但要掌握丰富的声乐技巧,了解声乐知识,另外,还要了解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了解如何更好地阐述音乐作品的内容,使得音乐作品更加富有活力与生命力。在声乐教育教学中对学生音乐情感进行有效的培养,可以激发其学习热情,帮助其体会到声乐作品中蕴含的魅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掌握的声乐知识与声乐技巧,全面地增强声乐的表现力。

二、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策略

(一)深挖情感教育资源

在声乐教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情感素质,另外也是人性化的教学过程,因此,教师要结合此门课程的客观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探索人情,了解人性,通过音乐更好地引导与感化学生,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通过细致的观察,认为教师能够发现在声乐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因此,教师要树立较强的情感培养意识,要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地搜索、整理、总结情感教育资源,从而为其安排情感教育活动提供更多的素材。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更多情感教育有关的事例,采用歌词分析、案例教学等[2],帮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在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声乐知识的理解、感悟以及鉴赏能力。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上,使其可以内化成为个人的声乐表演技能,提高其情感素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合理营造教学情境

为了在声乐教学中科学、有效的进行情感培养,那么就必须要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营造出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进而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从而帮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更好地体会声乐作品,用心地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另外也可以鼓励学生能够进行自由的想象,进而使得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此前提下,再充分完成情感引导和培养工作。例如,在为学生讲解《月色迷人夜》这一声乐作品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和音频为学生展示月光下的美丽景色,进而帮助学生从原本抽象、无趣的声乐学习中获得更加生动、有趣的画面体验。在此情境模式下为学生创立作品的情感基础,而且可以随着音乐的起伏,帮助学生体会到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之美。不仅如此,在设计教学情境时,教师要充分遵循声乐作品的基本特点,要根据学生当前的情感基础合理地把握好尺度,进而更好地完成声乐教学培养策略。

(三)采用多样化的情感培养模式

在声乐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演唱技巧,培养其丰富的演唱情感,除此以外,也要实现对教学内容的不断优化,使得这些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另外,还要为学生讲解更多社会中发生的正能量事件,进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还要充分重视基础教学环节,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重视对学生发声的练习,使其能够通过对各种情感的模仿,进而完成发声练习,从而为其后续的演唱技巧发展与优化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模仿、敬佩、愤怒等情感[3],如此一来,就可以帮助学生在发声学习的初始阶段,更加准确地把握情感的表达。另外,教师要通过肢体语言辅助演唱时情感的表达,比如将双手背到身后表达出的是一种尊敬与严肃、将手稍微抬起表达的是一种娇羞的情感。将肢体语言和情感给予科学融合,这样可以帮助所有学生加深对情感的理解表现,然后教师要详细地讲解不同乐趣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当时的处境等,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作曲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这样在一起演唱过程中才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出乐曲中蕴含的情感。

(四)注重声音技巧与情感的有机结合

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后,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情感融入和演唱技巧的有机结合。作为一门技术课程,声乐在实际教学中也要注意对学生声乐知识掌握技巧的培养,教师要指导学生能够实现对学习技巧和情感彼此的平衡,使得二者进行有机融合,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情感厚度。目前,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融入情感,另外,还要改变以往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逐渐把教学内容开展的重心向情感培养方面进行转移。教师不但要为学生讲解乐理的演唱技巧,而且还要充分重视情感的培养,如此一来在学生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以后,再实现技巧与情感的有机融合,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的乐曲演唱更有良好的艺术气息。

(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为了可以在声乐教学中实现情感培养,那么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科学引导和示范作用[4]。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积极地鼓励学生,能够有效地调节课堂氛围,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更加的积极、活跃。通过互动交流增进彼此间的情感,而且要通过声乐学习使得师生间能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可以形成相同的情感想象。要能够利用想象实现对声乐作品的深入学习与探讨,并且可以尝试将声乐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不仅如此,教师在为学生讲课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地为其传达声乐情感的表达技巧,缺乏与学生的互动,这样会造成师生间声乐情感体验的割裂,也就影响到情感的培养。所以,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声乐情感表达技巧的同时,也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彼此间的声乐情感体验,达到情感培养的目的。总之,伴随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与落实,声乐课程逐渐被赋予更多的教育功能,当前,在声乐课程教学中也开始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因此,每位声乐教师都要真正地意识到在声乐教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培养的重要价值,在实际教学中要真正地尊重学生,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树立科学的情感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注重对学生声乐技巧的传授,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从而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的贯彻与落实。

参考文献:

[1]杨星.论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音乐时空,2015,(10):160-161.

[2]王蓓蓓.浅析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8X).

[3]刘思丝.分析大学声乐教育中的情感培养[J].通俗歌曲,2015,(12X).

声乐教育教学范文5

歌王卡鲁索的朋友—嗓音专家P•M•马腊弗奥迪指出:“意大利美声唱法(Belcanto)的传统教学模式是由教师教学生直接模仿,由一个好的歌唱家传给另一个歌唱家,如此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我国传统声乐教学中也强调“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中外声乐教学已把“示范法作为声乐教学的主要方法”。国家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声乐必修课(主干专业课)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声乐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师示范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加强声乐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声乐学科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做好声乐教学示范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研究;为声乐课程的教学实践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声乐教学示范研究将声乐艺术现象与艺术形态,作为一种专门的研究对象进行科学研究。

关键词:

示范;歌唱;教学;声乐

歌王卡鲁索的朋友—嗓音专家P•M•马腊弗奥迪指出:“意大利美声唱法(Belcanto)的传统教学模式是由教师教学生直接模仿,由一个好的歌唱家传给另一个歌唱家,如此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我国传统声乐教学中也强调“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人类在长期的歌唱与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声乐及声乐教学是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历来具有重视实践的传统。中外声乐教学已把“示范法作为声乐教学的主要方法”。加强声乐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声乐学科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做好声乐教学示范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研究,为声乐课程的教学实践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一、研究内容

声乐教学示范研究将声乐艺术现象与艺术形态,作为一种专门的研究对象进行科学研究。依据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物理声学、人体生理学、心理学等自然和社会科学,研究声乐示范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根据声乐艺术悠久的历史传统积淀与丰富的艺术实践创新,研究声乐艺术的内涵与外延的本质规律。声乐教学示范研究以声乐艺术实践为基础,通过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梳理、提炼、概括,使感性(感觉、经验与体会)上升到理性(即理论)的高度,反过来对声乐艺术实践产生积极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以专业建设为重点,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进行综合性改革与实践,声乐教学示范研究通过对声乐教学示范的基本概念、学科属性、学科体系研究,结合声乐教学实践的传统与现实经验,深入开展声乐示范理论、声乐示范技能、声乐示范修养、声乐示范文化、声乐示范教学、声乐示范实践的研究,并以我院音乐舞蹈系音乐学(教师教育)声乐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实地开展对声乐教学示范体系、声乐教学示范模式、声乐教师理论研究示范、声乐教师实践研究示范、声乐教师课堂教学示范、声乐教师舞台演唱示范的研究,探索声乐教学示范的机制、模式、内容、方法、手段等科学规律,提高声乐教学示范的科学性,保障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研究方法

(一)历史研究法

声乐教学示范研究应追根溯源、以史为鉴,用“搜练古今,博采沉奥”的精神,对中外声乐教育教学历史进行深入研究,为声乐教学示范研究挖掘历史依据,对揭示声乐教学示范规律,预测未来声乐教学示范趋势也有一定意义。

(二)文献研究法

声乐教学示范研究需要广泛研究、收集与综合类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教育声乐教学改革相关的各种资料,包括音像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资料等,在此基础上,运用声乐学、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归纳,为声乐教学示范研究的科学、深入研究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路。

(三)问卷调查法

声乐教学示范研究还需要对所有声乐专业的学生进行声乐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所得数据、结果,运用统计学进行整理、分析,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教学主体素材。

(四)个案调查法

声乐教学示范研究需要以某一届声乐专业学生作为实验对象,按照声乐教学示范研究所制定的研究方案进行声乐教学,将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为声乐教学示范研究提供论据和实例。

(五)行动研究法

声乐教学示范研究要按照研究需要和要求制定出方案,针对声乐教学实践和教学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对方案进行调整,重新开始进行新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活动,通过行动研究法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学实践和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实践研究所得经验记录、总结,并形成文字资料。

(六)经验总结法

声乐教学示范研究应将研究的对象进行全面考察,以实践所提供的事实为依据,将分析所得的材料上升到理论高度,为声乐教学示范研究的全面、深入开展提供有效的科学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三、研究目标

跨入21世纪,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声乐教育教学事业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同时对声乐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声乐必修课(主干专业课)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声乐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师示范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刚要》这两个重要的教学指导文件精神,声乐教学示范研究应对声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实施工作进一步加强研究,紧跟国家级院校声乐教学示范改革步伐,立足综合类院校声乐教学示范前沿,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率先创建声乐教学示范体系,完善声乐教学示范模式,改变现在单一化的声乐教师课堂教学示范形式,通过课堂内外各个环节,全面构建完整、科学的声乐教学示范体系,在重点做好声乐课堂师生互动教学示范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同时做好声乐教师理论研究示范体系、声乐教师实践探索示范体系、声乐教师舞台表演示范体系、声乐教师网络多媒体教学示范体系的创建工作。通过创建声乐教学示范体系、完善声乐教学示范模式,使声乐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从而,进一步推动声乐学科建设,为同类院校声乐教学示范提供借鉴模式与范本,同时,推动声乐教学示范科研的建设,不仅能够促进声乐教学的改革与研究,同时还能为地方声乐艺术研究筹备有效资源。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声乐教育教学范文6

关键词:民族声乐;提升文化素养;教学

一、引言

作为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学科,民族声乐教学的社会地位和教学地位有了极大的提升。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之中,我国的综合实力有了极大的提升,社会公众越来越关注精神文化享受,民族声乐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迎来了自身发展的繁荣阶段。许多民族声乐老师开始着眼于时展的趋势及要求,将创造性的教学策略与学科教学改革融为一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科学习环境,保障学生能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一些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开始将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与学科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相结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了解学生的学科学习情况,将课堂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实践和自由发挥,保证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收获,进而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

二、民族声乐的文化内涵

学术界和理论界在对民族声乐教学进行分析及研究时明确提出,这一学科教学的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大有裨益。为了体现教学的针对性,保障教学资源的管理配置及利用,老师需要以民族声乐的文化内涵分析为依据和切入点,抓住这一学科教学中的文化切入点,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以及鼓励,让学生在优秀民族声乐文化潜移默化的引导之下实现个人文化素养的综合提升。从宏观的角度上来看,民族声乐艺术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通过对民族风俗、地域以及生活环境的分析可以了解民族声乐艺术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类型的民族声乐特点有所区别,同时文化内涵也有着一定的独特性。为了推动民族声乐艺术的繁荣发展,老师必须要注重不同影响因素的分析及解读,以文化内涵的分析和研究为依据,了解民族声乐的具体特点以及内在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有的放矢,保障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首先民族声乐具有统一的共性特点,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相比,民族声乐的内容及形式相对更为复杂,其中民族性是民族声乐最大的共性特点,通过对这一特点的分析及研究可以对民族声乐教学有效的分类。民族属性与民族文化和文化内涵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通过对民族属性的分析可以对民族声乐进行准确的定位,老师需要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分析民族文化的发展进程以及演变规律,了解民族文化与民族声乐之间的相关性。学术界明确提出,民族声乐无法脱离于民族文化而单独存在,因此民族文化的分析是重点以及核心,从另一个侧面上来看,民族声乐之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各个民俗文化之间存在极为明显的统一性,这一点在民族声乐作品之中呈现的非常明显,如果能够以民族文化的内涵分析为依据,那么对体现不同民族声乐作品的内在价值和要求意义重大。其次,不同类型的民族声乐在文化内涵上也有着一定的个性特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之中所产生的文化非常多元,这一点使得民俗文化的差别非常明显,民族声乐文化对民族声乐作品的表现形式影响最为显著,演唱者可以通过演唱技巧以及表现形式的分析及研究了解民族声乐的具体情况,真正的实现有的放矢。最后,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比较悠久,文化素养的分析必不可少,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声乐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区分,演唱者需要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了解民族声乐的文化内涵以及创作背景,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诠释不同作品之中的内在价值以及情感要素,全面体现作品的感染力以及表现力。因此,民族声乐文化的研究以及分析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积极揭示民族声乐的文化内涵,在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的过程之中实现有效突破。

三、文化素养对声乐学习的影响

要想在民族声乐教学的过程之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首先需要了解文化素养与民族声乐学习之间的相关性。作为一种人生演唱的音乐形式,声乐的整个表现过程以及环节相对较为复杂,演唱者是主体,演唱者个人的综合素养会直接影响最终的演唱效果,通过对作品的深入理解以及感悟,演唱者个人能够对声乐表现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及认知。一个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演唱者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演唱作品的具体内涵,从而在演唱的过程之中实现准确的表达,真正实现作品思想情感的有效传达,因此在民族声乐教学的过程之中,老师必须要注重文化素养的分析以及研究,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了解文化素养的具体内在价值以及组成。其次,有一部分演唱者对文化素养的理解和认知较为浅显,往往认为这一素养与个人的声乐学习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忽略了声乐水平的分析以及文化素养的学习,最终导致个人的作品演绎不够深刻,只能够在简单模仿的基础之上进行分析,难以实现有效的创新,严重影响了个人生民族声乐演唱水平的稳定提升。最后,文化素养对声乐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演唱者个人需要注重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之间的完美融合,关注个人文化素养的提升要求,深入其中领会作品的真实情感以及魅力,提炼出其中的重点以及难点,掌握适合自己的演唱技巧以及声音表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作品演绎的深刻性以及完美性。不同声乐作品之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有所区别,演唱者的个人需要利用自身已有的文化素养进行全面分析以及解读,积极阐释整个作品的核心内涵,保障个人表现与作品内涵之间的统一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个人的高水平。

四、民族声乐教学中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策略

结合上文的相关分析不难发现,在民族声乐教学的过程之中,文化素养的提升非常关键,民族声乐教学能够对能够为民族声乐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依据。音乐学院必须要抓住文化素养这一重要的切入点,了解文化素养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策略实现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从整体上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首先,学校需要关注民族声乐文化教育水平的综合提升,采取恰当可行的教育教学措施推动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不同教学元素之间的分析以及研究非常关键,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文化素养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无法更好的体现音乐院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限制了学生专业水平的培养。针对这一现实条件,音乐学院需要着眼于民族声乐专业学生的文化教育水平,以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为依据,关注创造性教育教学策略的使用要求,给予学生更多力所能及的帮助。其次,学校需要结合目前的民族声乐专业教学情况,积极调整文化课程以及实践课程,加强专业课程文化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保证学生能够掌握适合自己的文化知识,加深个人对民族声乐的理解以及认知,从而实现针对性的调整。最后,学校需要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民族声乐专业与文化领域学习为依据,加强两者之间的交流以及互动,积极举办形式多样的讲座,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对民族声乐文化知识有一个全新的认知,从而实现个性化的成长以及发展。

五、结语

民族声乐教学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要想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老师必须要注重两者之间的逻辑联系,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科学可行的教育教学策略以及思路,重新调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引导和鼓励学生的过程之中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康彦龙.民族声乐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和文化素养提升的思考[J].大众文艺,000(23).

[2]周培.浅析如何在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J].新作文:教研,000(008).

声乐教育教学范文7

当前,我国信息化发展状态良好,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亦在加快,就高校声乐教育教学水平而言,其要亦在不断提高。传统的高校声乐教育教学方法并不能够完全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亦不能够适应全新的教学环境。启发式教学模式在此背景下能够提高高校声乐教师教学水平,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文主要对基于启发式教学模式下的高校声乐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在对比启发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后,提出了几点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开展高校声乐教育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模式;高校声乐;教育教学

声乐教学属于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新课改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声乐教学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大部分高校所采用的传统声乐教学方法不能够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与环境,严重影响了教学水平和质量,因而需要对高校声乐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帮助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设计教学环节与情境,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索与钻研,对于提升声乐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基于启发式教学模式下的高校声乐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希望能够给广大高校的声乐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提供一定参考。

一、启发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

1、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发散学生思维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而言,启发式教学模式更加具有现代特征,比较符合现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标准。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增加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便于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掌握,更加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由此将能够制定更加科学与切实可行的教学环节与情境,激发广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一项事物联想到其他诸多事物中,由此不断的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思考意识和学习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1]。对于高校声乐教学而言,其不仅涉及到诸多声乐理论知识,更加需要学生进行恰当的声乐联系。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式教学将能够对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自主思考,将其融入到生活中,并且能够在声乐联系时举一反三,提高声乐学习水平。

2、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应当前发展趋势

虽然传统教学模式一直以来被广泛应用,但是在全新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出现以后,其已经不能够符合当前的教学发展趋势和需求。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为“逼迫”学习,无论学生自愿与否均需要在教师和家长的督促下学习。但是,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放松与自由,及家长与教师基本上在为学生规定学习范围后,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探索,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中规中矩,既拉近了学生与家长、教师之间的关系,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将教师作为中心,学生基本被动接受知识,使得课堂的气氛十分沉闷。但是,新型的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将学生作为中心,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虽然气氛比较“闹”,但是在教师的有效控制下反而会获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2]。

二、基于启发式教学模式下的高校声乐教育教学策略

1、气息启发策略

气息启发与训练是高校声乐教育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声乐教学中,气息的启发十分重要,其作为一项基础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声乐学习具有重要影响。为了促使学生能够进行良好的气息训练,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想要歌唱的气氛,以及比较轻松、愉悦的环境。此时,学生将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放松的调解呼吸,且能够自然的把控气息。在气息启发策略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肺活量、鼻音、呼吸类的训练。在此方面,教师可以摆放具有香气的花或者食物等,引导学生闻其味道,与此同时帮助学生寻找控制吸气、呼气等气息训练的规律,在享受、玩耍中收获良好气息训练效果。

2、吐字启发策略

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的吐字要求十分重要,除了方言类的歌曲以外一般均要求演唱者咬字、吐字准确且清晰。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对高校声乐专业学生进行吐字启发训练时,首先必须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即吐字必须要清晰。正式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吐字时字与字之间的变化,恰当处理字与字之间的衔接关系。保证每一个字在吐字与声音之间均能够保持良好的统一与和谐状态。另外,教师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吐字发音训练,必须要引导学生尽量保持舌根始终处于放松状态,在联系的过程中争取能够自主发现吐字变化的规律与共同点,由此方能够提高吐字训练效果[3]。

3、表演启发策略

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对高校声乐专业学生进行表演的启发,重点在于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和谐的声乐表演课堂氛围。在该种氛围下,学生能够自行对自己的表演心态进行调整,避免出现紧张、恐惧、烦躁等不良的情绪。与此同时,教师在学生声乐表演中需要适时的基于鼓励与表扬,使学生从心理上能够对自己产生认可与自信,由此方能够在表演当中恰当的抒发情感,更好的进行声乐训练。此外,在学生声乐表演前,教师可以为其讲解作品以及作者的背景或者生命,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受作品或者作者的情感,在产生共鸣的情况下将能够收获更佳的训练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能够切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高校声乐教育教学中通过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充分的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与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且能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通过自主思考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在气息训练、吐字训练以及表演训练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优异成绩。可以说,高校声乐教学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应用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段凤琴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静.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4,19(03):37.

声乐教育教学范文8

关键词:钢琴艺术指导;作用;高校;声乐教学

在我国声乐艺术的早期教育教学中并没有充分认识到钢琴伴奏的重要价值,仅仅将其作为简单的伴奏。通过大量的实践调查发现,声乐教学以及钢琴艺术指导彼此间具有密切的关联,必须要将二者进行有机的融合,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声乐教学效果。所以,在高校的声乐教育教学中必须要充分发挥钢琴艺术指导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高等院校声乐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顺利开展。

一、辅助作用

钢琴艺术指导是借助于伴奏的形式实现与声乐教学的有机结合。由此可见,其最主要的作用即为辅助教学。钢琴艺术伴奏不仅要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乐曲的思想情感。另外,也不能够过分地展示自我。除此以外,在指导学生演唱时代入情感的同时,钢琴演奏也必须要准确地把握音乐的情感,要使得弹奏出的音乐更加具有灵魂、具有感染力,有效带动演唱者的情绪,实现声乐教学以及钢琴艺术指导的有机结合。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声乐表演,为了充分发挥钢琴艺术指导的作用,最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还要在钢琴伴奏中了解到作品的艺术之美,要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找到属于个人的风格[1]。所以,在高校的声乐教育教学中教师就要逐渐不断的研究与探索,找到科学、有效的方式充分发挥钢琴艺术指导的辅助作用。

二、为演唱者创设良好的演唱情境

为了可以更加顺利、优质地完成音声乐表演,那么演奏者必须要全面、准确地把握歌曲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并且结合个人的理解与体会构造出符合歌曲内容的情景,借助于对歌词的演唱表达思想情感。在演唱者对演唱的情绪进行酝酿、对情境进行创设的时候,钢琴艺术指导就要结合演唱者的情绪,借助于钢琴伴奏的音型以及旋律进行配合[2]。尤其是在一些前奏、间奏与尾奏等钢琴独奏的部分,也必须要充分重视对演唱者情感的延续,不要与之进行脱离,要与演唱者进行配合,营造出良好的演唱氛围,这样才能使得演唱充满了思想情感,更好地打动广大的听众,引起听众的思想共鸣。

三、有效地配合语调与句法

演唱者是借助于其语调来表达出声乐表演中的不同思想情感,钢琴的演奏者也是通过语调实现对不同情感的表达。例如,比较有力的和弦表达是一种激昂的思想情感,比较舒缓流畅的乐符表达的是柔美的思想情感。钢琴艺术指导要将演唱者的思想情感作为主线,将步调保持一致,如此一来,才可以更加科学、准确地表达出思想情感。演唱者对于句法的理解与把握也会影响到最终的表演效果,一些大学生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不注重分句,没有准确地把握换气点[3]。于是也就会导致原来完整的乐句变得支离破碎,从而会影响到思想情感的表达,在高校的声乐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对学生钢琴艺术指导。要使得演唱者可以科学、准确地把握歌词的语法,充分重视音乐的连贯性以及结构,找到比较合适的换气点,从而更好地优化演唱效果。

四、提高学生的多层次素养

通过声乐表现可以体现出演唱者的综合素养,不仅能够表现出演唱技法,另外也可以表现出演唱者在表演学与音乐美学等多种方面的素养。所以,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注重对学生演唱技巧的培养,除此以外,也要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论素养。通过钢琴艺术指导可以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其主要是以音乐作品作为导向,引导并且指导学生能够从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演唱的要点以及音乐的风格等多个方面对乐曲进行全面的把握,有效地推动音乐理论知识以及演唱实践的有机融合,有效地优化学生的声乐理论体系,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处理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五、培养学生的艺术合作精神

声乐艺术以及钢琴艺术具有相同的地位,彼此之间是具有密切关联的,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两种艺术的演唱者也必须要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进行默契的配合。在高等院校的声乐教育教学中增加钢琴艺术指导的最终目的即为能够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艺术合作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可以与伴奏进行良好的契合,最终提升演绎的效果[4]。不仅如此,这也会有效地推动我国声乐艺术以及钢琴艺术的彼此促进,使得二者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总而言之,在高等院校的声乐教学中合理地增加钢琴艺术指导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了解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与曲调特色,另外也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合作精神,提升其多层次的素养,而且可以有效地推动我国声乐艺术以及钢琴艺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就要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钢琴艺术指导对推动声乐教学高效开展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鑫.浅析高校钢琴艺术指导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黄河之声,2017,23.

[2]陈莎莎,张楠.声乐钢琴艺术指导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J].北方音乐,2017,21:136.

[3]孙丁叮.声乐钢琴艺术指导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J].大众文艺,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