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气氛论文范例

课堂气氛论文

课堂气氛论文范文1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教学;有效互动

一、小学生及其特点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配合十分重要,它直接关乎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优质的小学音乐课,不仅可以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性,还可以给学生更多的空间与自由,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本文通过研究小学生的特点,归类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指出了教师、学生在互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从而实现课堂的教学目标,力求上好每一堂音乐课。(一)小学生的概念。小学生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指6到12周岁处于学习阶段的人,旧指在国子监童科和民间蒙馆、私塾读书的学生,今指符合在小学读书的学生。狭义指6到12周岁处于学习阶段的人,有一定的学习空间、一定的学习地点,心理年龄严重低于实际年龄,具体表现为心智不成熟、注意力不集中、言行幼稚等,具有以下4种特点。一是好新。小学生大脑处于发育阶段,听觉嗅觉能力逐渐加强,对新鲜的事物较敏感,喜欢形状、颜色、气味、声音等刺激因素,更喜欢学习新语言等,但有厌旧情绪。二是好动。随着触觉能力逐渐敏锐,小学生喜欢看看摸摸,注意力容易分散。三是好胜。随着运动能力逐渐提高,小学生喜胜厌败,受到教师表扬会喜形于色,受到教师批评则表现为灰心丧气。四是好学。小学生求知欲强,喜欢读书,要求上进。但在学习上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生理特点。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成熟,处在一个依赖性较强的时期,语言能力、身体能力较发达。小学生认知活动由不随意性、不自觉性向随意性、自觉性发展,认识水平从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向抽象概括过渡。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擅长具体形象识记,想象具有模仿和简单再现的特点。小学低年级有时还有不稳定现象发生,情感具有短暂、爆发性特点,易从一种表情转向另一种表情。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形象材料识记较快。自控力有所提高,但自控力弱,随意性强,容易受外界干扰而分散注意力。他们能自编故事,把事物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小学生的情感意志不断发展,他们的情感内容不断扩大丰富,社会情感不断增加,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随年龄增长而发展起来。另外,他们的自我意识也逐渐发展起来,逐步学会把自己的行为与别人的行为进行比较评价。身体方面,小学生的肌肉发育尚不完全,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功能已发育完成,血液循环比较快,心跳快,四年级是小学生生理发育最快的一个时期,身高、骨骼都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处于生理发育的敏感期,大脑的感知能力也随着变强,在情绪方面会有较大的波动。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其大脑发育已接近成年人的水平,这时期,他们会因为一些外界因素影响情绪。

二、小学音乐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的对象一般是指6-12岁的儿童,有其特定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它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它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中的音乐教学是指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选择教学内容,通过课前认真备课,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与学习兴趣。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不仅是学唱歌曲,而是让学生自主参与到音乐课堂中,利用师生、生生、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三、互动

互,是指交互、相互、彼此、双向。动,指运动、互动、动态。互动即交互,人与人或群体之间发生的交互动作或反应的过程。互动就是指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其结果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良好的互动关系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主体之间要有相互的价值理念;第二,主体之间要有发生相互依赖行为的必要性;第三,主体之间要有发生相互依赖行为的可能性。(一)有效互动。“构建一种互动的教学关系、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改变单纯的接受式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长期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学生创造潜能的终极目的,使教与学既对立又统一,在这矛盾中双方都是积极因素,充分调动两者,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共振、互动和合作之中,从而达成教学目标。”(二)课堂互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用游戏来进行互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游戏能为学生带来快乐与满足,使学生体验到玩一样的感觉,从而自愿自主、不知不觉、快乐地投入到课堂中去,在唱唱、跳跳、敲敲等活动中,激发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及参与的欲望。1.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互敬互爱,给彼此一种健康、向上的学习与合作的氛围。新课标提出,学生应该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学会独立思考,同时也学会团结合作。教师把学生当作朋友,多一些理解、宽容。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显得生机勃勃。2.生生互动。生生互动是指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在课堂中,它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激励、相互评价、相互反馈、合作竞争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伴之间的交往,对学生无论是个性的发展还是智力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生生互动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它既是合作的基础,也是实现有效互动的基本手段。在搭配小组时,要合理安排,将内向的学生与善谈的学生组合,成绩偏差的学生与成绩较好的学生组合,保证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这种生生合作的方式有利于教学在短期内取得成效。

四、小学音乐教学与有效互动的关系

(一)有效互动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方式。音乐课堂教学强调在教学实践中让课堂真正“动”起来,而这种“动”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的互动,而是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群体之间的“互动”。传统课堂中,教师教授学生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忽视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有效互动作为课堂中的重要方式,其作用是通过互动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思考、实践理论、解决问题。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促进学生参与教学,获得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二)有效互动是推动音乐教学的能动力。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它的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效互动是推动音乐教学的能动力,课堂中通过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创编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的基本途径。例如笔者在教授二年级音乐课《小动物回家》时,根据课本中出现的小动物,让学生随着音乐模仿小动物的特点跳一段小动物回家的舞蹈,引导学生想想生活中其他小动物的特点。比如,模仿小乌龟的动作来领会全音符的时长;根据小鸭子走路摇摇晃晃的特点来领会二分音符;模仿小兔子蹦蹦跳跳的动作来领会四分音符,等等。一种求知的愿望便在他们心里生发出来,学生们都踊跃举手要求上台表演。通过老师与学生利用肢体互动交流,使学生在音乐教学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互动的教学方式很好地推动了音乐课的发展,也体现了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

五、有效互动的重要性

(一)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指课堂中师生、学生之间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它能直接反应教学质量。课堂气氛可分为三种,即积极的、消极的、对抗的。积极的课堂气氛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消极的课堂气氛常常使学生情绪压抑、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对抗的课堂气氛是一种失控混乱的状态,使学生不信任老师,从而产生厌学心理。课堂气氛影响着教学效果。本文所指的课堂气氛是积极良好的,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师生双方精神焕发,思维活跃。因此,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充分有效地互动起来,才能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在这种师生有效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了解学生,注重学生的课堂反应,抓住学生的学习欲望,积极带动学生自主学习。(二)增进师生感情。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课堂依赖一种真诚的、理解的、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一种和谐的安全气氛。”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没有师生情谊、缺乏师生团结的感情下进行教学,就好比在黑暗中摸索。”心理学家认为,人在心情舒畅的时候学习、工作,思路才会开阔,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就会狭隘。学生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里,才会勇于表现自己,激发对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小学生喜欢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新知识,那么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微笑、眼神、手势等与学生产生互动,使学生心情愉悦,关注鼓励那些不爱发言、不善于交流、胆小的学生,让他们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师生共同建立起一个平等的、和谐的、融洽的、宽容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构建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还能使师生的感情变得密切。(三)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指教学取得的成效,它的衡量标准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对课堂内容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学生对掌握知识的应用能力;三是学生对学科的喜爱程度。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懂得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是老师与学生的双向活动,所谓师生合作,就是要把整个教学过程建立在师生双向活动的基础上,将教与学有机统一起来。在师生有效互动的教学中,不仅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教师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习知识,达到高质量的教学目标。(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改革以来,强调要以学生为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要求课程目标要以学生学习能力为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都能够得到开发,并让他们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主体,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将学生的音乐感受和音乐活动放在重要位置。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以他们特有的方式表达情感。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好的空间。(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是发挥学生思维潜能和想象力的表现手段,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对于培养创新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音乐创造学习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创编活动;二是运用音乐课堂及环境进行音乐创作的尝试与练习。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它有利于启迪学生创造“潜能”,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在学唱四年级教材《我们的田野》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以《我们的校园》为题进行歌词改编。要求同学们按照歌曲的旋律,准确对位、语言流畅。在同学们分组讨论创编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音乐创作的能力。

六、针对课堂中有效互动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备课。充分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与基础,它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的重要保证。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上课前是否认真备课,会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研究理解教材,整合教学目标,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确定教学重难点,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哪些教学环节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构成挑战,并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式,让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有全面掌握并能很好吸收。(二)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包括讲授式、谈话式、实践活动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歌曲的难易程度及学习的个别差异等情况,科学、灵活有效地展开课堂教学。在教唱一些简单的歌曲时,可以采用模唱法;教唱有难度的歌曲时,可以采用分句、对比、合作的形式来进行。实践证明,只有教学方法贴切、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才能让学生有趣、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三)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游戏对于学生来说,是他们最喜爱的事情,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他们的本能活动。通过游戏,最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要把游戏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游戏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的直观形象记忆比逻辑形象记忆要发达,教师可以图片游戏的方式教授学生知识。例如,笔者在教授三年级音乐课《小红帽》时,重点是要求学生认识七个音符的名字。笔者先将音符写在卡片上,教学生识读音符的名称,并告诉他们音符的高低。待学生认会了这些音符后,再把卡片发到学生的手里,并在黑板上写下音符的名称,让学生将手中的卡片贴到黑板上相应的音符位置。学生们都积极踊跃举手,争着抢着回答问题,他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四)课堂常规习惯的养成。好习惯是一点一点养成的,音乐课上的常规习惯也不例外。音乐课堂中的常规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听到上课铃响后,负责领唱的同学要带领大家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第二,听到教师弹奏一连串的音阶时,预示上课开始。第三,上下课时师生要唱问候歌与再见歌,每学期的问候歌与再见歌要更新,让学生有新鲜感。第四,制定音乐课堂公约。第五,下课时要以小组为单位,有序离开音乐教室。要想建立良好的课堂习惯,还需要教师长期不懈地抓,慢慢学生就会形成习惯,这种习惯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质量,节省了宝贵的教学时间,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五)幽默童趣的课堂语言。语言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音乐课堂的艺术性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更需要精妙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羞于表现却又渴望个性的心理,教师要多给予鼓励,语言上要有亲和力。高年级的学生好胜心强,教师可以运用幽默的语言来授课。例如在教授休止符知识时,可为学生们出一则谜语“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对猜谜语很感兴趣,这种方式不仅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他们自主思考,积极响应。(六)及时做出课堂评价。音乐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在学生音乐学习中,对学生的音乐素质发展、审美能力、艺术情操的形成给予价值上的判断,这种评价具有导向、鉴定、激励、改进、调控的功能,有利教学目标的实现,使教育教学工作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课堂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如对音乐兴趣爱好的情感反应,课堂参与实践的态度与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及协调能力,对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力及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

七、结语

课堂气氛论文范文2

关键词:药学文献检索;临床药学;教学效果

徐州医科大学临床药学专业建于1997年,经过20余年的发展,秉承“以人为本,药学服务”的现代药学教育理念,构建了“一体两翼”的课程体系;通过整合课程资源,实现了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了“懂医精药,能力为先”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先后开展了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1-3],成效显著。药学文献检索作为临床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临床药学专业“一体两翼”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献信息收集、整理、加工与利用能力,掌握科技文献的检索方法和科技论文的写作技巧,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研究和创新的能力,培养其具有相应的科研素养[5],以利于课程论文和今后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随着“大数据”“精准医疗”“人工智能”等概念的提出,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专业数据库的出现,在丰富药学文献检索课程内容,便利文献检索的同时,也为药学文献检索课程的本科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任务。为适应当前形势,实现我校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满足实际工作需要,通过整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案和内容等措施对临床药学专业药学文献检索课程进行改革。

1整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我校临床药学专业学制五年,药学文献检索课程在四年级第二学期开设,主要服务于后续的综合技能实验和五年级第二学期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及撰写。因与前期开设的理论课程有明显脱节,时间跨度较长,学生对理论课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不知如何应用,缺乏文献检索在科学研究中应用的感性认识,教学效果欠佳。如能在进行药学文献检索教学过程中,整合与之相关的课程,适时安排相应实践操作,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不仅有利于提高药学文献检索的教学效率,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改善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6]。针对上述情况,从我校临床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在本课程授课初期向学生介绍临床药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本课程的目标、定位,让学生了解毕业论文或科研设计的流程,使其认识到本门课程对后续综合技能实验课、毕业论文设计及进一步深造进行科研选题的重要作用,明确本门课程开设的目的和重要作用。在授课内容上,不拘泥于教材,突出重点,适当讲解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重点讲解获取科技文献的方法和途径以及科技论文的写作的方法与要求。在课程的学时分配上,增加中英文数据库的检索及使用上机实践的学时比例,增加网络环境下获取文献的方法及途径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教案设计时选择与临床药学学科密切相关的“合理用药”“精准医疗”等科研实例,讲解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课程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班级竞赛的方式,在同时上课的两个班级中,通过随机提问或者让学生推荐的方式选出代表回答问题,作为班级的课程平时积分。利用大学生争强好胜和集体荣誉感强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7]。在课程安排上,相应的理论教学结束后及时安排上机实践,同时将临床药学专业的综合技能实验安排在药学文献检索课程结束后的第二周,并将综合技能实验内容与数据库检索相关实验内容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文献检索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上机实践和后续的药学综合技能实验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技能,提高教学效率。

2引入案例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临床药学专业的药学文献检索课程主要内容为:文献检索及科技论文写作概述、中英文数据库的特点及应用和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与方法。从教学方式上又可以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课程设置30个学时。其中理论教学部分具有内容多、信息量大、理论性强的特点,与前期所学的其他课程相关性不大,知识相对独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开展理论部分教学,由于内容相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不高[8]。因此,在药学文献检索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选择与临床药学专业相关的科研实例或话题,使学生进入某种特定的事件和情景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对所给出的科研实例或话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联系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加深印象,又能更加容易地掌握所要求掌握的内容,有利于培养他们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例如在讲授数据库检索及应用时,以学生所熟知的我院某个任课教师的科研课题为例,介绍糖尿病发病机制及用药现状,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检索该教师发表的科研论文、申请的发明专利,教师进行总结,介绍应用合适的检索途径和检索策略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在介绍学术规范时,向学生介绍2017年湖北某高校知名学者的学术造假事件及其对学校和个人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哪些行为是学术不端行为,如何避免不端行为,通过积极讨论、主动答题等方式引导,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

3制订多元化的考核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考核是保证课程正常开展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药学文献检索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大学生获得一定的文献信息收集、整理、加工与利用能力,掌握科技文献检索和科技论文写作的方法,使其顺利完成课程论文或毕业论文。根据药学文献检索课程特点和课程内容设置,采用“文献检索知识及应用考核+综述报告考核+平时成绩”考核方式。其中文献检索知识及应用考核部分占总成绩的50%,考核在第二次上机实践课时进行,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我校图书馆已有的数据库资源或网络资源(如中国知网、Webof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平台),检索相关文献的技能。考核内容基于学生所熟知的专业课教师的课题或与临床药学专业相关的主题设置题目。通过关键词、作者、期刊名称等进行专利、毕业论文及期刊检索。综述报告考查成绩占总成绩的40%,布置与临床药学专业相关某一个疾病的“个体化给药”“精准医疗”“合理用药”等课题,或者让学生选择与自己参加过的科研有关的课题撰写相关研究进展,严格按照我校本科毕业论文的格式进行撰写,重点强调中英文摘要、主题内容的撰写要求、论文格式、参考文献格式的具体要求。同时采取学生相互检查、挑毛病、提建议的形式,以便学生更快地掌握论文写作技巧。教师在课堂上选择几篇往届学生的综述报告或毕业论文,对于内容质量及格式规范给予点评,供学生参考。根据综述报告的质量和格式规范给予评分,作为综述报告的考查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主要由课堂回答问题、分组讨论、任务完成及上课出勤组成。通过制订多元化的考核方案,达到检验学生是否具备文献检索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科技论文写作技能的目的,体现文献检索课程以实践为导向的特点,促进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药学文献检索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临床药学专业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中,根据课程本身特点,引导学生认识该课程对后续综合性技能实验、毕业论文撰写及研究生学习的重要作用,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制订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案,体现药学文献检索课程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特点,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掌握文献检索使用及科技论文撰写的方法。根据专业特点因材施教,将案例教学引入药学文献检索教学中,通过引入与专业相关的案例,开阔学生的视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为学生后续课程及毕业论文撰写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安琳,郑友广,谷小珂,等.案例教学法在临床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3):62-64.

[2]段静雨,张春平,李岩,等.大数据背景下临床生药学教学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21):41-42.

[3]高剑,牟杰,薛运生,等.药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改革与探讨[J].科技视界,2015(5):46.

[4]牛一民,刘阳.临床药学背景下中医药必修课程的开设[J].药学教育,2017,33(6):30-32.

[5]李艳萍,吴剑峰.药学文献检索与科研设计课程应用型教学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4):56-57.

[6]陈辉,郝志友,孙彦君,等.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文献检索课现状分析及改革策略[J].中国西部科技,2013,12(7):98.

[7]谷小珂,张玲,郑友广.提高临床药学专业药物化学教学质量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20):84-85.

课堂气氛论文范文3

“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作为我校的一门新开课程,为适应教学要求,我们在翻转课堂等教学理念的启发下,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坚持科研反哺教学,结合本专业已有的科研课题,邀请相关教师作为课程的科研指导教师,将相关的课题以专题讲座、参观等形式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来,并将课堂实验与已有科研平台相接轨,引导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的研究中。

2教学开展

2.1课堂教学

“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课程目标决定了课程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是课程的主要讲授方式,为了克服过去的“填鸭式”教学的弊端,讲授方式需要加以探索、创新。“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备课、授课以及反思三个环节。(1)在备课环节,认真研读教材和参考书。教材由于编写时间的滞后性,某些观点和数据都有待更新,盲目地按照教材编制教案不能适应现代教学要求,需要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多种渠道获取更全的、更新的知识和数据。丰富授课内容。将视频、音频和动画等丰富的教学素材引入到教案中,让课堂学习不再枯燥。例如在讲述能源导致的环境污染专题中,结合南京的实际,将雾霾引入课堂,并鼓励学生思考如何治理、保卫我们的生活环境,并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如此贴合实际的话题,学生讨论的非常热烈,围绕少开或者不开车、关闭重污染工业、改造渣土车和严格治理工地扬尘等种种方法展开热烈的讨论,让学生充分进行发散性的思考,效果显著。(2)在授课环节,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线,同时采用多种灵活的方式方法,如穿插一些教师准备的专题讲座、学生进行的主题报告以及分组讨论等,在保证教学内容与质量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课堂交流、讨论,并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记入平时成绩,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3)在课后反思环节,应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查漏补缺,不断总结课堂教学的经验,指导后续教学。同时,新能源技术日新月异,时时刻刻都有新的发展动向,作为授课教师要注重从多个渠道汲取最新的知识,及时更新教案内容。

2.2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一个重要但又易被忽略的环节。通过课外辅导能够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及时了解课堂教学的效果,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特别是青年教师,与学生的年龄差距小,更加容易沟通,“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在课外辅导环节大胆尝试,不但每周固定时间地点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并且充分利用微信、QQ和邮箱等方式与学生交流、沟通。通过辅导,不但为学生解决教材上的疑问,同时还能引导学生进行前沿课题的研究,帮助对新能源与节能科研课题感兴趣的学生深入学习,指导学生进行科研文献的查找、阅读与总结。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教师自身也在成长,同时也收获了学生的友谊与尊敬。

2.3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普遍采用的闭卷考试方式,虽然能够促进学生掌握课程知识,但是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不完全适用于“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这门课程。本课程的考核坚持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采用多样化考核方式,将成绩分为“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成绩”以及“期末成绩”三部分。其中“课堂表现”占30%,是对学生资料查阅、出勤考查、参与讨论以及回答问题等课堂表现的综合考核;“平时作业成绩”占30%,主要考核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这两项考核都是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考核重点,占总成绩的60%。本课程在“期末成绩”考核中,大胆地提出两种考核方式:专题报告和结课论文。选择专题报告方式的学生,三到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按照要求,选择一个能源专题进行30分钟的专题汇报,由组长负责分工;考核时教师和全班同学一起对该小组的汇报进行考核,学生的评分作为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由组长根据组员的分工、贡献对组员进行评价,该评价是教师评分的重要依据。该种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与表达能力,受到学生的欢迎。其余学生采用结课论文方式。作为专题报告方式的互补,该方式激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也可以针对教材中的某一种具体的发电技术、能源利用方式等,进行深入的研究,还鼓励学生检索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前沿性的学习和研究,引导学生进行科研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进一步深造作铺垫。从结课论文的选题和内容来看,学生的思考比较广泛和深入,许多学生贴近实际,提出了“由雾霾引发的对于新能源利用的思考”,“雾霾里的思考”,“核能的和平利用”,“太阳能与生物能”等论文报告,将课堂知识与身边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对于期末考核,我们给出详细的考核指标与评价标准,同时还给出了论文的模板。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查找科研资料,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后续的毕业设计甚至就业和深造奠定基础。

3科研反哺

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是教师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科研上创新点多、精力充沛,但是教学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将科研课题与教学工作进行衔接。而科研课题与工程实践关系最密切,是专业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课程邀请相关教师作为课程的科研指导教师,邀请其进行专题讲座,开展了“风光储发电应用”和“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故障诊断”等专题讲座,将教材的知识延伸到工程实际,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技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同时课程还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电力系统动模与新能源实验室、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等实践教学平台,组织兴趣小组参与“基于电力系统脆性的风电入网后连锁故障预警方法研究”等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为本科学生参与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指导和实践环境,也为践行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思想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4结语

课堂气氛论文范文4

【关键词】创造教育;全脑开发;创造思维;创造能力

我校自2018年开展“全脑开发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课题实验,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由于领导重视,加强了对这一科研课题的管理力度,以课题研究为龙头,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带动了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的全面提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管理和指导

(一)领导带头,成立课题实验组

21世纪是科学技术、世界经济高速度发展的时代,国际、国内的各种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为了使我们的国力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处于不败之地,就要转变观念,探索教育改革,培养出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创造教育是较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达到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开展创造教育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举措。创造教育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高难度的课题,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中是一个创举。为使科研课题能够顺利地开展实验,我校把这项研究纳入学校的3年发展规划。对于实验小组的活动给予时间的保证,提供书籍和资料,每学期都要开展课题组的专题研究课活动,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会。领导的重视,时间和物质上的保证,也大大地激励了老师们搞好专题实验的积极性。

(二)加强理论学习与培训

全脑开发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科研课题,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们在过去的传统教育中从未接触过创造教育及脑科学的研究。创造学是一门新学科,而且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创造教育的思维方式和教学重点与传统教学又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我们要把这一课题的实验搞好,首先要学习。1.领导带头学习领导在一切工作中是起决策性的指挥系统。搞专题研究,领导首先要明确地认识到此项科研的重大意义,用创造教育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想领导大家搞好专题研究,领导,特别是主抓此项专题实验的领导,要带领大家学习,要引导老师们学习。我们重点学习了《创造教育概论》,通读了刘文明教授的《中小学生创造智慧超常增长训练》,仔细地研究了我市的创造教育实验方案,和老师们一起参加培训,阅读报纸、刊物了解国内外的有关创造教育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并剪接下来,提供给老师们共同学习和参考。2.组织教师学习首先我们组织教师参加我培训,实验方案人手一份,脑分工图每人一张,书两本,即《中小学生创造智慧超常增长训练》《中小学生怎样开发创造智慧》,组织老师们集体学习《创造教育概论》。安排好时间,让每个课题组的老师参加各学科的辅导,并鼓励青年教师主动向课题组的老师们请教,每学期定期召开专题研究,使大家互相学习,共同促进和提高。在实践中加强学习,参加兄弟学校的研讨会、现场经验交流会。通过学习,使我们对课题的研究有了初步的理解,明确了创造教育的原则和实验方法。

(三)制定课题实验工作计划

“全脑开发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的科研课题,是我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搞好科研专题的研究,就要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有计划,有目的实施。一年来我校按不同学期的不同教学内容,确定实验目标。详细安排专题研究课活动。备课要求双目标备课,即教学目标和专题实验目标。课题组的老师都要参加听课、评课、撰写论文,每学期交流一次论文。每位老师要根据学校专题研究计划,制定出个人实验计划,计划要求具体详细,切实可行。学校除去总的计划外还有月安排、月检查、月总结、周安排,因为计划详细,具体,所以一年来的专题研究能够按计划一一得到落实。

二、寓创造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实施创造教育有多种途径,但最基本途径还是要立于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只有教师真正掌握了创造教育的思想、方法,并融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创造教育的目的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因此我们把主阵地放在课堂教学上。同时,因为专题的引入,老师们会从把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和安排教学方法上精心考虑,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促进了我校课堂教学特色的形成。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方法有许多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老师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志向,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教给学生从小学会创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二)抓备课环节

既然以课堂教学为主,就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教育因素,依据教材内容,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适当的教学目标是上好每一节课的灵魂。实验课题组的老师备课要认真思考,确立好教学双目标,即实验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实验目标要开发学生的全脑,加强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创造思维及想象力的培养,激发和启动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动机。结合教材,结合学生的年会特征,创设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教师要创造性地备课,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去获取知识,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改进教法

活动左肢,活化右脑。通过学习,老师们对左右脑的分工有了一些了解,大家开始注意有意地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多活动左手,以促进右脑活化。左手举手,双手打数,双手学画图形,双手敲打乐器,左右两边做游戏。双手的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外地老师们到我校听课时,学生们灵活的双手打数、运动式的手指操、思维的流畅、洪亮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吸引了所有的听课老师,课题组的老师们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对我校的课堂教学给予了很好的评价。道德课是说教课,如果不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会上得很乏味。但我校的老师不怕辛苦,不断地深入钻研教材,反复设计教案,并多次请教专家,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道德课上的很有特色。特别是这学期的专题汇报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启发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行为矫正,明理导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特别是青年教师生动活泼的表情、和蔼的语气,课堂上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活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创造性的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人人都具有创造的潜能,而且创造力是可以通过培养和训练而获得开发和发展的,所以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摆权威,正确地评价学生,注意和发现他们的优点。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的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励他们的成就感和创造精神,使他们能够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身的价值。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一年来,我校课题组的老师能够遵循这些原则和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的智力和思维品质有明显提高。我们今年从教学的难点入手,四位三年级语文老师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课堂上注意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发言的机会,那怕是智商最差的学生只要能说上一两句就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和表扬。老师们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谁能按图说出完整的故事就给录下音来,这一激励手段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本来难度较大的看图说话课,上得生动活泼。

(五)以点带面推动全局

为了使实验尽快融于学科教学中,我们请语文、数学、英语三位老师做引路典型,在专家的具体帮助和辅导下,每节课都体现了全脑开发的意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摸索到了实验课的基本模式。也使我们认识到,决策指挥系统的创造意识,直接影响着老师们的创造意识。指挥系统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教师要创造性地备课、设计教案,才有可能激发出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三、实验取得了初步成绩

(一)促进了我校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年来的全脑开发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我校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我校得到了专家们的帮助,他们和老师们一起备课钻研教材,听老师们试讲。同时创造教育的专题研究,使实验教材的研究更加深化了,为数学课优化课堂结构、语文课的学法指导提供了理论依据,选题方向正确,深化了教育改革,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课题的引入丰富了教研内容,开阔了老师的思维,也促进了我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我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明显提高,课题组的老师们的论文,在各教研组都受到了好评。全脑开发专题研究也调动了老师们教学的积极性,参加课题组研究的各科课堂教学质量均有了明显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学习效果好。

(三)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水平明显提高

一年来,对各班级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明显高于往年,如三年级数学基础知识、能力测查、正确率都达到了98%以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大有提高。全脑开发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专题实验,虽然只有一年的时间,我们却尝到了甜头,不但锻炼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而且改变了教师传统教学理念、深化了教育改革。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树立了创造志向,增长了创造才干,成为了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35.

[2]李世海.创新教育新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65.

[3]苏才,韩宏宇.脑功能开发与思维训练优秀成果选编[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

课堂气氛论文范文5

改进和完善对外汉语专业现代汉语课教学的策略

根据本文的调查,结合相关高校对外汉语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现实状况,本文认为为了改进和完善对外汉语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有必要采取一些相关措施。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由个体与其环境发生交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现象,也指人们对事物特殊的认识倾向。培养兴趣指从目的性教育人手,通过消除心里障碍,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深层学习和内在学习动机,从而引导他们掌握汉语运用的正确性和得体性。现代汉语课专业性较强,内容丰富,对语言文字功底的夯实起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这门课给人的感觉是枯燥无味、抽象难懂,出现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要逐步摆脱这一困境,让学习者在实现自身学习目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兴趣,概括起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第一,联系方言。汉语方言和普通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直互相影响和补充,并不彼此冲突,它们两者一起构成了现代汉语,构成了今天的汉语环境。地处方言区的高校,生源具有多方言性,这为我们在现代汉语教学中渗透汉语方言内容提供了良好环境。方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习俗和民俗,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心理和地理历史。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紧扣教材内容,重视方言调查材料,联系学生熟悉的方言特点,以其母语为例说明问题,对照汉语方言知识进行讲解,列举方言材料进行语言现象阐释,能够化枯燥为鲜活、化繁琐为简明,更容易产生共鸣。南昌方言用“坐习子”代替普通话“赶时髦”,用“麻”代替“钱”,“且了佛”意思是“玩完,终结”。这一类词语很多,多为南昌方言的特色词汇。南昌方言区的学生学习现代汉语语音时,除了纠正方言读音外,还要重视方言词语辨证,把常用方言词语收录下来,用普通话加以注释和解说,使南昌方言区学生说普通话时不夹杂方言词语,从而提高普通话水平。方言可以增进感情。充分利用汉语方言材料学习现代汉语,生动、有趣,使人感到亲切,学生很容易理解。第二,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是课堂上各个因素的综合效应,直接影响着学生情感和教学效果。Paekard对课堂气氛与汉语学习的关系作了说明,并且比较了不同课堂气氛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影响。生动、活跃的课堂教学体现了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造就了浓郁的学习氛围,创造了语言教学的新境界。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多而且复杂,消除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感,以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为前提,以培养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为基础,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使学生冲破种种顾虑,主动参与、大胆发言,自由、平等地相互交流信息,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师生之间真诚、自由的对话过程,为所有学生都提供一个相对安全自由的心理学习空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大大提高学习热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改变以往现代汉语教学枯燥无味的局面,从而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进而消化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第三,提高教学内容难度。现代汉语与中学语文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不衔接、相互脱节,造成语言知识大量重复讲解,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一种语言可以分解成不同的语言项目,就教学内容来看,其难度的考察与划定,与智力和非智力发展密切相关,可以从语言学和心理学两个方面进句1]。从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出发,充分挖掘学生潜在能力,采取“拔高”教育,在内容上拓宽,在理论上加深,有助于使课堂充满吸引力和挑战性。“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是二十世纪语言研究两大学派,前者侧重研究语言的实体,后者侧重研究语言的功用。

尽管这样的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在教学中与时俱进,把这一类新知识、新理论吸引进来,及时、合理地融人教学中,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2采用案例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案例教学法于1918年产生于哈佛大学,自实施以来,通常用于医学、工商管理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已越来越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因为它对于加深学生理论认识、提高语言能力、培养创新能力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科特点,在选取案例时应特别注重以下原则。第一,引人双向互动。教与学既是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平等对话的过程,又是彼此相互影响的行为。传统的现代汉语教学以“一言堂”为主,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而双向互动强调教学平台上的师生交往,注重教与学双方密切协商、探讨,推动了课堂中沟通方式的变化。在论及互动时,Auwright指出:“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事实,因为在课堂上发生的每一件事都经过人与人的交互过程。”班这种模式中,教师不在演“独角戏”,代之而起的是教师的积极引导,既作为导演,又作为演员,督促学生学习、思考,把学生当做课堂教学的共同创造者,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同时为学生创造“教”的机会,把难以解决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放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教”的过程中,巩固了相应的知识,体验了参与教学的快乐感、成就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创造者。关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格,学生在中学就已学过,具有不少这方面知识储备,尽管在知诊矽卜现形态上掌握得零碎不整,但为互动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以人为本,以学论教”,大力促进师生互动、互惠共赢,唤醒学生大脑深处对知识的崇敬,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修辞格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能够强化学生参与意识,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为修辞的学习提供极大自由发展空间。第二,尊重个性需求。个胜差异客观存在,同时也是一种资源。由于不同学生群体在性别、性格、心理特征、生理特征、认知方式、表达特点、知识结构、语言潜能、语言基础、未来取哑发展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差异,因而导致在现代汉语课程学习上运用不同的情感策略、认知策略和记忆策略。学生是信息接受者,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从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统一的角度来看,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构架能力和交际能力,教学客体必须适应风格各异的个性需求,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是他们的特长、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创造能力,将他们视为有价值的个体,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从而达到R.赖丁和s.雷纳指出的“利用个体差异来促进独立的学习,而不是约束、限制或降低学生的发展潜能”。#p#分页标题#e#

课堂气氛论文范文6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硕士研究生;教学方法

1概述

专业英语是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为学位课。因其在教学方法、内容和要求等方面与本科教育大不相同,如何搞好该门课程的教学,一直是大家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就目前而言,普遍反映硕士研究生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方式依旧比较单一,课堂氛围偏于沉闷,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因此,怎样结合专业英语的特点,探索出一种适用、高效的教学模式,为教师们当务之急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和实践经验,介绍一种改进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体会,以期共享。

2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作者根据自己所带班级学生情况,以及其他同行现状,做了调查分析,目前主要表现在。从学生角度而言,主要体现:1)怕丢丑、怕说错,缺乏自信,互动性弱。较多学生认为已经上研究生了,应该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万一说错、翻译错了多丢人,自信心有点缺乏,较喜欢被动授课方式,不乐意或不主动参与到师生互动环节中。2)专业英语学习枯燥乏味,没兴趣,重视程度不高。部分学生认为过五关斩六将考上研究生了,应该歇一歇,学习有点松懈,没有主动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同时,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考核方式相对简单,不通过率相对较低,就抱着能拿到本课程的学习学分即可的态度来消磨课堂时间,低头玩手机。3)专业英语词汇量较少,语法不熟,基础相对薄弱。专业英语一般文体正式,句子结构较复杂,逻辑性强,理解有点难度。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所学英语,没有专业针对性,专业英语基础相对薄弱。4)心态浮躁,无法潜心学习专业英语。较多学生依赖现代高科技带来的便捷,不管熟悉与否的专业英语句子,总是及时在线查询,而不是将常用专业英语词汇熟记于心,融会贯通。从教师和教学模式方面而言,主要体现:1)教学态度消极,疲于应付。有教师认为,上专业英语课的目的是完成教学任务,获得课时,因此,教学没有激情,态度较消极,一系列教学活动疲于应付。2)教学方式单一,单向教育。目前大多数教学方式较单一,研究生教学也不例外,课堂上老师为主体,是主角,学生为客体,是配角,教学过程为满堂灌式,学生被动听课,易引起师生相互疲倦,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3)教学内容枯燥,呆板单调。目前研究生专业英语无统一教材,各高校内容五花八门。由于各专业千差万别,国家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专业英语教材也没有统一。实践中,各学校一般根据各专业特点,提出指导性意见,各专业英语任课教师自己决定,易导致授课教材内容五花八门,单调呆板,学生对授课内容兴趣不浓,教学效果较差。综上所述,各种因素易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乏味,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互动性,学生上课效果较差,易养成师生懒散的讲听习惯,不能有效提高师生专业英语水平,更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之我见

基本情况:本班49名一年级硕士研究生,每周2学时,共36学时,涵盖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5个专业,专业类别较多,专业词汇不一,不便于教材讲义统一,教授课程有点复杂。为兼顾各个专业及方向,在讲授内容上精选了土力学、地基基础、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桥梁工程等方面10篇英文材料,以及英语基本语法复习资料作为基本教学内容,采用课堂多媒体直观演示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3.1教学目的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示范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应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3.2教学方法

3.2.1苦练写作翻译基本功

为了便于掌握学生专业英语程度水平,开学初前两次课进行专业英语水平摸底,采用方法有:首先是布置任务,要求每名学生在第一次课上进行本专业的中英文脱口秀,课后找一篇有关自己专业的中英文资料进行互译,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专业英语口语和中英文互译水平;其次是汇总问题,根据前两次课授课情况,总结学生专业英语实际存在问题,如文章格式问题、语法问题、专业词汇量问题等;第三是分析总结,分析问题,对问题在后续授课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规范和强化练习。1)规范写作格式。研究生写作是基本功。问题发现学生专业论文撰写格式五花八门,各自为政,有的同学甚至不掌握中英文写作基本规范,如标点符号应用不当、全文行字间距混乱,文章简直是惨不忍睹。针对写作基本问题,要求学生写作要规范,美观合规。并按期刊、论文、研究报告等论文撰写要求,规定统一的写作规范要求,制定统一的美观大方排版格式,力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作风。2)强化中英文互译。要求学生搜集各种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中英文资料进行精读,并互译。每名学生每个月至少完成2篇~3篇总共不少于2万字符的中英文翻译工作,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文献检索能力,又可以提高其专业英语阅读和翻译能力。同时,鼓励学生与科技论文的通讯作者就专业问题进行英文邮件交流,达到提高其专业英语写作和实际交流能力的目的。发现学生逐渐进入专业英语学习状态时,鼓励他们可以与自己的研究方向相结合,提前介入硕士学位论文英语部分的撰写工作,教师予以指导。

3.2.2活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与学”乃是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元素。其为施教者与受教者互动的过程,通过此过程,受教者的潜能得以开展,而施教者的知能也得以持续精进,没有“教与学”的教育活动是空的,是脱离实际的。通过活化教学内容和方法,达到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成果;转变师生教与学状态、打造魅力课堂的目的。1)教师讲。专业英语较多使用被动句,句子较为简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结知识点,针对学生语法掌握现状,采用多媒体、互联网方法教学,前10个课时重点复习练习专业英语语法、句型和专业词汇。要求学生课堂中带专业英语词典,必要时可用手机随堂进行专业词汇网上翻译,这样学生既可对专业基础知识有初步了解,又可加深对相关专业英语词汇和术语的理解和记忆。2)学生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在课堂讲,要求学生课堂解答。每堂课基本每人一句,随机提问,达到每人能开口,人人都动脑的效果。同时,只要课堂时间容许,每次课上争取让每个学生按照专业国际会议要求,做1min~2min英语陈述,汇报自己近期的科研工作进展情况,接受其他人提问,这样既可加深专业词汇记忆,又可熟悉专业英语语法和句型,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3)讲课比赛。根据教学进度和安排,教师每学期组织2次PPT讲课比赛,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从事专业特点和研究方向,分组自愿组合(每组5人~10人),自己制作PPT课件,小组先进行比赛选拔,优胜者进行大课比赛。教师在比赛前事先制定好详细的比赛规则和评分标准,最后重点对学生讲课过程中出现的专业英语知识点理解偏差和问题错误做点评,提出指导和改正意见。同时,通过每次的讲课比赛,每名学生都能全面了解自己研究课题的后续进展情况,而且从一起查找资料,到课堂交流,加强了不同研究方向之间学生的专业交流和沟通,丰富了其专业知识,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的讲台表达能力,又能激励大家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另外,若不进行讲课比赛,教师也可采用课堂集中讨论的教学方法,即,教师事先制定几个需课堂集中讨论的专业问题,布置学生课下查找相关中英文文献资料,学生再到课堂依据专业相同或相近原则进行分组讨论,提出最优的解决问题方法或思路,教师最后做点评。这种方法同样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

3.2.3创新教学与评价机制

教学效果的好坏,需要合适的评价方法或机制去衡量。1)对于教师。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至少要达到以下两点:a.教师从严要求自己。备课要充分,包括教学资料素材的选取(内容要新,国内外最新的专业知识和前沿热点,强化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训练)、教案的撰写、精心的PPT课件制作、饱满的上课热情。积极带动学生,进行师生互动。b.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始终坚守“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的信条,尽管个人水平有限,但要求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2)对于学生。为了便于管理学生,掌握其学习动态和学习程度,从平时课堂发言、课后作业、讲课比赛和期末考试4个方面考核学生,努力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为:a.平时课堂发言(10分)。根据课堂发言踊跃程度、中英文翻译内容的契合度、对专业英语上课的认识高度等方面表现综合得分。b.平时课后作业(10分)。一个学期共布置3次大作业,每次包括中英文互译文献资料各1篇,教师从作业的行文规范格式、翻译句子是否遵从“信、达、雅”等方面仔细批改综合得分。c.PPT讲课比赛分(20分)。根据专业相同或相近进行分组,依据事先定好的评分细则,采取组内打分、组与组之间打分和教师打分相结合的方法,综合确定。d.期末考试分(60分)。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按规定进行卷面考试,最后得分占总分的60%。

4实施效果分析

课堂气氛论文范文7

【关键词】科学;教学方法;学习效率;学生

0引言

当今世界,科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科学教育的开展更是如火如荼的进行。我国紧跟世界潮流,发展科学教育以提高国民科学素养。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尽快建立适合新世纪发展要求的科学教育体系,制订国家科学教育目标和标准,并要制订总体规划及阶段实施计划;面向未来需求,从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高度,树立全新的科学教育价值观念,建立对学校、教师、学生以及教学计划等的科学、公正、客观的评价体系。在这一良好的发展平台上,改变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1科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

因为缺少与新课程相对的科学实践操作体系的直接指导,首先,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用具以及评价方式仍然带有浓厚的经验相传和一定的随意性,这导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对于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阻碍其学习效率的提高。其次,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存在着片面追求教学形式的转变却忽视其真正效果的“怪”现象,虽然“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的确能使课堂气氛热烈,但学生实际的学习效率却无显著提高,教师教学方法有待整理和优化。最后,我国现阶段许多学校对小学科学课程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缺乏专业的实验室、实验设备以及专门的教学用具,这使得小学科学实验无法顺利开展。而对于接触科学的学生而言,科学知识是抽象、枯燥的,一味地沿用传统的教授模式,学生不能有效地获取科学知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所以改进学校实验教学设备是保证科学教育有所成效的必要条件。综合我国现阶段对于科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会发现如今仍然需要努力的方向就是转变教师角色,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针对小学科学新课标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无论是从宏观上进行大架构来审视,还是从探究活动的局部设计来考量,又或是从微观上安排学生们的活动和操作上来分析,这都应体现出层层递进、步步上升、周而复始的趋势。所以目前,我们对于小学生科学课教学方法改革以此提高小学生学习效率的研究迫在眉睫。

2小学生效率启发点

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这一问题在小学中很常见,尤其是考试之前,这一问题会困扰学生并且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心。低效率的学习和复习使学生不能及时完成学习任务且对于学习时间的分配方面存在问题。经过研究,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密切相关。许多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在课前充分准备,课上学习新知识之前用趣味实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于学生复习效率低下这一现状,可能是因为学生对于课程知识不熟练和兴趣不高,而“因才考核”这一观念恰恰能够解决这一困扰,学生在统一学习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而在期末进行考核的时候教师通过每个同学选择的方向进行考核,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在最大程度上尊重了学生们的差异性。翻转探究活动模式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最大程度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的“小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被学”到“学”,这样的学习模式使他们的学习效率随之增加。

3成果展示

3.1教学用具

(1)课堂教学所用教具应注重其实用性,科技性,创新性及直观性等方面的性质,旨在设计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能使教学重难点更易被突破,能成为科学知识载体的教具。而经研究设计的教具有:影子变化特点观察箱,三球仪,弹簧测力计装置,摩擦力大小影响因素探究箱,保温杯制作材料箱,光的传播途径探究盒等。(2)试卷设计应该符合创新观点———因才考核的要求,改善试卷结构及试卷分值分布等,通过不同分数阶段对不同孩子做出不同的评价,使试卷成绩反馈能使教师对小学生有更深刻的了解认知,有利于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以及全面发展。严格遵循因才考核要求设计的试卷有:四年级下册期末特色考试卷,五年级上册期末特色考试卷,五年级下册期末特色考试卷,六年级上册期末特色考试卷,六年级下册期末特色考试卷等。

3.2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要多样化,以演示法和实验法为主,讲授法等多种方式为辅。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科学课是一门实践的课,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除了科学知识外,还包含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等。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科学课教学方法必须以演示法和实验法为主,讲授法为辅。(2)教学方法要与学生身心发展相符合,教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用不同的方法。例如,低年级小学生注意力难集中,注意力容易转移,教授知识时应该要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利用小实验来吸引低年级小学生注意力,而不应该教师一昧的讲解知识。

3.3评价方式

(1)注重知识评价的同时,也要重视实践能力及心理素质的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仅仅以科学课程成绩来评价学生,还要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等综合评价。(2)评价标准应该重视统一标准的同时,也要注重个性评价,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做不同的评价。(3)评价应该重视过程,而不仅仅重视结果。

4结语

在新课程标准中,科学被定义为一门时间的课程,要求保证科学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在本论文中,从改变教学方法,教学用具和评价方式三方面入手,论述通过改变科学课教师教学方法来提高小学生科学课学习效率,并在星沙小学改革实验时,收到了较好的反馈,说明本论文主题有一定研究意义,从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出发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鲁晓辉.《提升小学科学课教学效率》2018.

[2]胡陆.《小学科学课程情景教学研究》2017.

[3]肖菊连.《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012.

课堂气氛论文范文8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教育;建议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展开了一系列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个性化学习并落实素质教育。但是,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却进行得缓慢。因此农村的小学生的教育现状及小学师资队伍问题已不容小觑,亟待被改善与解决。

二、小学的英语教育的重要性

(一)从人生发展历程看

小学阶段的教育是最关键的时期之一,小学生不但思维敏捷,求知欲旺盛,而且记忆力好,模仿力强。在此阶段学习英语发音,对小学生来讲是一个愉快的过程,他们会以此为乐并且记得快,形成正反馈,促进学习。但是在这一时期,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容易受客观环境影响。因此,小学阶段的教育对一名学生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二)小学开始学习英语的益处

众所周知,学习一门语言都需要一段“休眠期”,学生需要一点点熟悉并适应这种“新语言”,据有关英语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9~12岁这个年龄段是学生学英语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小学时期开设英语这门课程是必要的。学生处在小学这个黄金时期,暂时还没有繁重的课业负担,精力较充足。并且在此时开始学习英语也比较容易被接受,也容易激发和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兴趣,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农村小学生学习英语面临的问题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小学的基础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学习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由于小学的英语的特殊性,小学时期学习英语却又面临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一)社会对学生学习英语的期望过高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国际交流日益密切,英语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因此社会各界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学生可以熟练掌握并自由使用。在对待初学者时大家常常要求比较严格甚至强迫要求初学者学习英语,促使小学生在对待英语时可能产生错误的态度。

(二)资源分配不均

虽然大家都认为英语很重要,但是在真实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给予英语应有的重视。以教学课程的设计为例,小学的英语课程无论从课时安排、还是师资投入都无法与语文和数学相提并论,即使数学、语文、英语被称为“三大主科”。尤其是在农村这种问题更加明显。

四、对农村英语教学的建议

(一)改善教师的教学观念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认真完成自己的责任,充分认识到自己一言一行对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影响力,做到言传身教。教师在授课时要精神饱满,这样可以感染学生,将学生带入英语的世界。

(二)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通过改革课堂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有限的45分钟更为有效。教师需要认识到愉快的学习气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活跃课堂气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初学者,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对英语并没有概念,所以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五、结语

农村小学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小学时开展英语教育是必要的,这关系到我国全面英语水平以及社会的长远发展。农村小学英语教育面临重重困难,但我们仍要积极促进农村教育发展,教育好祖国的花朵。国家政府要加强农村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完善农村的教育资源;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此方面还需有关人员进行调查研究,不断改进、完善,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高梅梅.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观念调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5.

[2]张丽冰.广州市中学英语教师教学观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广东:华南师范大学,2005.

[3]孙来勤.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观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4]李月.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观念的个案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