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能力培训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课堂教学能力培训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课堂教学能力培训

课堂教学能力培训范文1

关键词: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策略

近年来,教师的教学技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农村新入职小学教师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教学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村教育的发展。对于刚踏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农村新入职教师而言,往往会面临难以适应教师角色和教师工作岗位的困境,因此如何培训农村新入职小学教师,以提升他们的教学技能,使他们很快进入教师角色并适应教学岗位,是教育行政部门和承担培训任务的机构面临的新课题。

1研究目的

本课题主要是解决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不足的问题,通过对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培训现状进行调查,找到问题所在,以期探索并提出科学的解决策略,从而提升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为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2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参加沧州师范学院培训的100名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对他们发放问卷、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6份,调查问卷回收率为96%。

3调研分析

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而言,他们在教学技能方面属于弱势群体,如果不对这些教师进行培训,他们的教学技能较低,教学任务可能就无法完成,会大大影响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教学技能包括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这三项技能。

3.1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培训。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如何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解新教学理念,依据新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必须通过培训提升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理解把握课标能力、使用教材能力、教学备课能力等。从调研结果来看,在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培训方面,67%的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培训表示不太满意,71%的教师表示在培训中大部分都进行了课标解读,但依据课标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这一能力的培训很少,另外有87%的教师表示应该增加依据教材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培训,68%的教师表示要多进行教学备课能力培训。

3.2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培训。课堂教学实施能力是指教师按国家教学大纲和课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是教学技能体系的核心。因此对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板书书写能力、课堂控制应变能力都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培训现状的具体调查情况如下:73%的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没有接受过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培训;在接受过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培训的教师中,62%的教师对课堂语言表达能力培训不太满意,82%的教师对课堂控制应变能力培训不太满意,41%的教师对板书书写能力培训不太满意。从上面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应加强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培训,尤其加强课堂控制应变能力培训。

3.3课堂教学评估能力培训。课堂教学评估能力是教师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合理评价,要求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与分析,做出综合性评判的能力。从调研结果来看,73%的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没有课堂教学评估能力,也没有接受过这样的培训。没有课堂教学评估能力,也就没有教学反思能力,这势必会影响教学能力的提升,因此要加强课堂教学评估能力培训。

4提升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策略

4.1集中培训阶段以基本知识引领为主,提升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在集中培训阶段,沧州师范学院聘请高校精通教法专家、教科所的教研员、一线优秀名师进行专题讲座培训,通过专家解读课标,讲解如何使用教材,指导教学备课,使新入职教师掌握依据新课标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依据教材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结合农村小学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学校和班级的学生特点进行备课,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和流程。专家集中讲授完理论知识后,检验学员所学成果,让每个学员做一份教学设计,并将教学设计的理念及教学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一并提交给专家,由专家集中对学员的教学设计进行点评,解答学员提出的问题。最后将参训学员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一个题目,由组长统筹安排,明确共同的备课流程、内容框架、环节、最终目标,参训学员各有分工又共同协作,搜集备课资源,设计课件、预制教案,大家作为一个团队集思广益,共同探讨交流、优化、再调整,把各自备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摆出来,大家一起进行商讨,提出解决方案,再次优化调整教案,将调整好的方案提交给专家,由专家点评指导,根据指导意见再次调整,最终形成精细完美的教案。集中培训阶段为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搭建了学习基本教学知识的平台,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经过这一阶段学习,能够夯实教育教学基础,提升教育教学的领悟能力,激发教学研究热情,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潜力和自身价值,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4.2观摩实践阶段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提升课堂教学实施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需要在课堂教学实施中落实。如何联系学生的实际来实施教学,如何组织与掌控课堂,如何适应农村小学课堂、锤炼教学技能、达到教学专业化等等,对于刚刚踏上教师岗位的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因此,围绕提升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这一关键问题进行第二阶段实践观摩培训。首先带领学员进入优质小学进行现场教学观摩,通过课堂观摩,让学员了解:优秀教师如何斟酌教学语言;课堂上如何发出明确教学指令,学生能立即领会并执行;如何把控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跟上讲课节奏并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如何处理课堂上出现的措手不及的问题,使学生佩服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观摩结束后,组织学员依据课堂观摩情况进行分组研讨,可以把课堂观摩中的疑惑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然后由聘请的名师对这一节课进行全方位的课堂点评与教学设计解读,从课标角度帮助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去解决教学设计以及课堂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观摩实践阶段基本技能训练,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在观摩、体验、实践训练、调适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并将自己所学的基本教学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科学合理地完成教学设计,提升自如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实施能力。

课堂教学能力培训范文2

关键词:智慧课堂;四维一体;高职院校

1研究背景与意义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推进了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步伐,各类智慧教学平台(如云班课、金课坊等)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智慧课堂”应运而生并深入到每一个学校,提升了高职院校整体教学质量。但是,高职院校的智慧课堂教学起步较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成效保障机制尚未完善,对于智慧课堂教学成效保障的研究有待深入。因此,研究当前高职院校智慧课堂教学的发展形势,从教师、学生、教学管理部门和智慧教学平台等四个维度构建科学合理的智慧课堂教学成效保障机制,才能有效保障高职院校智慧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也能促进教师能力、教学管理、学生素养、智慧平台不断循环提升,进而提升社会和企业对职业人才的满意度。

2高职院校智慧课堂教学成效提升的困境

目前,在教师、学生、教学管理部门和智慧平台等维度的协同配合下,高职院校智慧课堂教学深入开展,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智慧课堂教学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2.1教师维度。(1)智慧教学理念和动力不足。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开展了智慧课堂教学,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据调查96.03%的教师使用云班课和金课坊等智慧教学平台开展教学,但也存在少数教师智慧教学理念薄弱、动力不足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部分教师认为传统教学方式优于智慧平台辅助教学,对智慧课堂教学方式不愿接受,个别教师甚至还存在心理排斥现象。(2)智慧教学内容设计的深度尚浅。据对高职院校教学督导访谈得知,教师上传到智慧平台的教学资源数量和种类偏少,教学资源内容以静态PPT为主,缺少微视频、动画等动态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任务设计数量和种类也有限,目前多数教师利用智慧平台进行签到、提问和讨论,教学活动任务的设计以答疑讨论和课后作业为主,缺少丰富的实训任务、教学游戏、头脑风暴等教学活动[1]。(3)智慧教学方法与技巧缺乏。据对教学管理部门访谈得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智慧平台线上教学与教师线下教学的时间比例安排欠妥,教学节奏把握欠佳,影响智慧课堂的教学效果。另外,随着学生对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认知度不断提升,其在智慧课堂教学中的活跃度却逐渐降低,而教师恰恰缺乏调动学生参与智慧课堂的方法与技巧。

2.2学生维度。(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局限。提升智慧课堂的教学成效,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据调查,教师普遍反映,多数学生能够在智慧平台上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前和课后任务,但也有7.59%教师认为少数学生无法按时完成课前和课后任务,致使教师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深化教学内容,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因此,少数学生的自主学习力仍需培养。(2)学生网络素养缺乏问题。学生课中进行智慧课堂学习的自觉性、自律性欠缺问题制约着“智慧课堂”的教学成效。调查结果显示,33.48%的教师认为学生在课堂中无法控制自己在移动终端如手机进行与学习无关的活动,导致教师无法按时保质的达成教学目标。

2.3管理维度。(1)智慧教学监管激励机制缺失。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平台+教育模式不断被引入各高校,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着手组织教师建设和推广智慧课堂,然而与之配套的监管和激励机制尚未构建,制约了教师开展智慧教学的积极性。(2)智慧教学环境保障问题。智慧课堂的顺畅运行离不开智慧教学软硬件的支持和保障,调查显示22.76%的教师反馈学校教学设施设备老化问题需优化、教学网络环境难以满足智慧教学的要求。(3)智慧教学培训面窄问题。目前,学校开展了基本层面的智慧平台使用培训,但是面向教师开展点多、面广的智慧教学设计能力、智慧教学方法与技巧的培训仍需加强,以提升教师智慧教学的能力。

2.4平台维度。在智慧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反映智慧平台存在功能模块不健全、网络运行不畅甚至有时系统崩溃的情况,影响了教学效率。因此,智慧平台功能模块、服务器容量受限等问题,仍需不断更新迭代。总之,推进高职院校“智慧课堂”教学仍然是一项艰巨而富有挑战的任务。

3高职院校智慧课堂教学成效保障机制的构建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智慧课堂中存在的影响教学成效的问题,建议从智慧教师培育、智慧学生约束、智慧管理保障、智慧平台合作四个维度构建“四维共振”的教学成效保障机制。

3.1智慧教师培育机制。教师是教学的直接执行者和核心关系者,培育具备与时俱进的智慧教学观念、具有较强智慧教学设计能力的智慧教师,将有利于提升智慧课堂教学效果。(1)多元合作机制。具备智慧教学理念是开展智慧课堂的前提,针对目前少部分教师抵触智慧教学问题,可以成立教学工作坊,为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师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优秀智慧教学教师定期分享智慧教学经验,探讨智慧教学问题,引导其他教师树立智慧教学理念,形成智慧教学融合相长的局面[2]。(2)创新学习机制。教师既是智慧课堂教学的执行者又是自身发展的学习者,具有双元主体地位,需不断围绕智慧课堂教学开展各项创新与学习活动[3]。教师应制定智慧教学学习规划,学会智慧教学资源如微视频的制作编辑、生成等技能,丰富智慧教学平台的资源库。同时,教师还应创新智慧教学的方法与手段,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讨论、抢答、游戏、虚拟仿真、情景实训、创新训练等互动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智慧课堂教学效果。

3.2智慧学生约束机制。学生是智慧课堂的网络参与主体,其参与网络在线教学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学校和家长应协同努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1)学生自觉自律强化机制。当前大学生一方面内化正确的网络观,明确上网的目的,加强网络自律行为,控制无关学习的网络行为,自觉配合教师完成智慧课堂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同伴教育”模式的改动,同伴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交互式主体,在同伴的及时监督提醒下,养成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使网络自觉素养内生化[4]。(2)家校协同共育机。家长是学生正确网络观、网络习惯的引路人,应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以亲情感染、行为引导的方式,指引学生自觉自律地完成智慧平台学习任务,弱化玩网络游戏、观看电影等课堂行为。学校应与家长齐抓共育学生网络素养,一方面将正确的网络素养观融入校园文化,利用主题班会、社团活动、实践活动等途径传播积极的智慧课堂网络在线学习观,培养学生课堂自觉利用网络学习的意识。另一方面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内动力的同时,适当开列网络行为负面清单,并纳入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形成激励约束机制,帮助学生养成自觉自律习惯。

3.3智慧管理保障机制。智慧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离不开教学管理部门的支持与保障,建议从教学环境、教学培训以及教学激励约束等方面构建智慧课堂教学保障机制。(1)教学环境保障机制。在调查中发现,教学环境的优劣是影响智慧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应制定校园教学设施、设备及网络优化战略与规划,将持续改善智慧教学环境作为常态化的工作来执行。在原有软硬件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加快建设智慧教室、虚拟仿真实训室以及VR沉浸式实训室等,增强学生智慧课堂体验感[5]。同时,扩展校园信息网络宽带,提供免费无线网络,使智慧课堂信息网络畅通无阻,免除学生网络流量不足之忧。(2)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机制。智慧课堂教学效果有赖于教师的教学技能,高职院校需制定教师教学技能可持续提升的中长期规划,以制度的形式将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作为常规化工作来抓,采取“教师走出去”和“专家引进来”的培训方式,整体提升教师智慧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水平以及教师设计智慧教学活动、教学环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等的能力[6]。(3)智慧课堂激励约束机制。适当的激励约束机制能够激发教师开展智慧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教学管理部门需从校级层面构建智慧教学评优制度,包括优秀智慧教师、优秀智慧班级,以评促学;设计智慧课堂教学比赛制度,以赛促教;并把评优和比赛结果纳入教师职称晋升考评依据。同时,教学管理部门还需制定智慧课堂教学标准要求,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加大智慧课堂教学计划、智慧课堂教学实施和智慧课堂教学改进的检查力度,保障智慧课堂教学成效。

3.4智慧平台合作机制。智慧平台是智慧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平台效率影响着课堂效果。针对目前智慧平台存在的诸多问题,平台公司应主动与高职院校建立起协同合作机制。平台公司建立教师“交流圈”,收集教师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及时对平台进行功能模块优化,方便教师教学使用。平台公司还应利用自身信息技术优势与合作学校共同就网络接入层、网关及应用层扩容展开合作,提升智慧平台的网络流畅度,满足智慧课堂教学的需求。

4结语

课堂教学能力培训范文3

关键词:乡村教师;培训困境;调查研究;对策

截至2017年底,省教育厅数据显示贵州乡村教师达124998名,2018年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了明确战略目标、发展规划、培养机制、待遇和管理措施,努力建设一支适应多彩贵州新未来发展需要、胜任教书育人使命的“四有”“三者”好教师。新时代,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教育精准扶贫实施背景下,针对乡村教师队伍大、分布散、底子薄、易流动、教学弱和结构欠佳的状况,加之社情、教情、学情的新变化,精心、精细、精确、精准地实施乡村教师培训仍面临不少困境和挑战。因此,本次调查从供需视角对乡村教师培训困境做实证性陈述,探究乡村教师培训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工具

调查对象来自贵州8个县乡村教师、校长、教研员,样本中男性占57.6%,女性占42.4%;年龄30岁及以下占27.6%,30—45岁占51.1%,45—55岁占20.2%,55岁及以上占1.1%,均值(Mean)37.3年,极差35年;乡(镇)初中为33.3%,乡(镇)中心校为39.9%,村小为24.2%,教学点为2.6%。调查工具采用封闭式调查问卷和结构式访谈提纲进行数据收集,问题设置根据已有研究文献、出台的乡村教师培训文件、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和试调研时一线教师、教研员的建议最终确定。其中,封闭式问卷单选、多选、开放式问题共计106个题目,结构式访谈提纲5个问题。

(二)调查方法与分析工具

根据教学质量差异,对样本框进行了A、B、C三组分类,依据分层抽样和配额抽样的方式确定样本量,发放问卷627份,收回603份,有效问卷578份,回收率96.2%,有效率95.9%,符合统计要求;结构式访谈主要是上述地区县教研室负责人和校长共计87个样本。对578个封闭式有效样本采用SPSS16.0forWindows○R1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变量特征描述。鉴于有效样本量和贵州乡村教师数量的差距,有些数据在统计学意义上较显著,与现实情况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乡村教师培训困境分析

(一)重“道”与重“术”的困境

调查发现,乡村教师已参训的内容(多选)居前三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理论、学科教学知识和课堂教学技能,分别为81.5%、79.7%和51.1%,供给侧,培训内容重讲“经”论“道”的教育理论知识较明显,关注理论知识的单向传导。而乡村教师急需的培训内容(多选题)居前四是课堂教学技能、班级管理方法、学生心理健康和信息技术,依次为69.2%、45.3%、41.3%和36.5%,需求侧,培训内容重课堂教学设计实操和学生管理的知识与技能较明显,43.8%的乡村教师认为并不需要参训的理论知识。访谈发现,无论县教研室负责人还是校长都特别强调课堂教学、学校管理、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30岁以下教师较关注新课程内容教学培训,占该项应答总数的34.2%;5—10年教龄的教师对教师心理健康培训需求明显,占应答总数的22.2%;初中教师对新课程内容教学培训需求明显高于中心校、村小和教学点教师,占应答总数的38.6%。教育知识与理念单向传导的重“道”式内容设置与课堂教学与管理实践性和技术性重“术”式内容需求困境,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培训促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效能。

(二)单向学习与情境学习的困境

数据显示,乡村教师已参训的培训模式(多选)居前三的是集中讲授式、远程网络式、研讨交流式,依次为63.2%、22.7%、19.7%,供给侧,培训模式注重思想、理念、知识、信息、组织形式等单向学习模式构建。乡村教师比较期待的参训模式(多选)为名校跟岗、同课异构、教学观摩(名师示范课)、教学研讨、送教下乡,依次为44.7%、52.6%、37.1%、51.3%、77.2%、71.5%的教师期待基层优秀教师、教学名师担任授课教师。教龄在5—10年、中小学三级职称、55岁及以上和村小教师偏好教学观摩(名师示范课)形式和研讨交流互动形式。访谈发现,他们对单向学习培训模式的批判多于认同,特别是对与一线教学契合度不高、脱离乡村课堂教学实际的集中讲授式培训颇有微词。需求侧,培训模式注重情境学习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借鉴与重塑,参与和体验的实践共同体。知识权威传导性,学习过程被动性的单向学习模式与知识情境性需求现状,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乡村教师参与培训模式的多样性和价值感。

(三)考核敷衍性与返岗实践性的困境

访谈发现,培训考核是乡村教师培训不可或缺且较薄弱的环节,学校会让参训乡村教师给本校教师做二次培训。培训考核主要由实施方在培训即将结束时做问卷满意度调查和收集培训预置书面作业,短短几天集中培训,培训机构无法检测参训乡村教师返校后的课堂教学实际效果,培训方采取简便直观的考核方式进行培训考评,极少数会有后续跟踪,敷衍性的成分较高。而参训乡村教师较能接受的考评方式包括:踪研讨交流,为29.5%;课堂教学实践,为23.4%;现场说课,为18.9%;提交教学设计,为13.0%;完成研修日志,为7.5%;完成培训中预置作业,为6.5%,其他方式为1.2%,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交集很小,初中一级以上职称、教龄20—30年、培训时间超过20天的,教师较能接受现场说课的考核方式。培训效果考核要在返岗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评价,而课堂教学实践效果需要乡村教师持续地内化、吸收、运用、创新,特别是培训理论知识与课堂教学实践需要一个内化融合的过程。培训效果考核敷衍性与效能实践性的困境,致使乡村教师培训后期检测跟进困难重重。

(四)培训现场性与教学时限性的困境

调查数据表明,乡村教师已参训的空间形式包括:现场参加培训,为63.3%;远程线上学习,为14.7%,其他为9.7%(年轻教师自主学习网上课件、网络教学视频等资源),访谈中部分校长表示,学校要求教师强化自主学习意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他人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提升教师专业能力认知、课堂教学效能感和专业水平。供给侧,乡村教师参训的时空形式是现场参与特征较显著,无论省级、市级、县级培训、送培下乡(镇)还是出省培训模式,乡村教师几乎都要现场参与。而乡村教师参与培训面临的现实困境依次是去培训没人上课,理多实少没啥用,培训机会少,分别占应答总数的31.2%、18.9%、18.6%。需求侧,乡村教师包班制管理模式和全科教师(一专多能)课堂教学时限要求,其外出培训的工学矛盾较突出。培训现场性与教学时限性的困境,限制了乡村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的活动半径,或者预置了乡村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的时空范围。

(五)培训间断性与专业持续性的困境

从乡村教师已参训的集中培训项目来看,参加过2个及以下的占57.3%,3个为25.8%,4个为14.3%,5个及以上为2.6%。调查上述集中培训项目实施形式发现,1次实施为93.5%,多次实施为3.7%,忘记了为2.8%。访谈中,他们列举的培训项目大都是短平快1次就完成的培训任务,几乎没有提及多次实施完成的培训项目。供给侧,乡村教师培训项目设计目标达成功能的间断性特征较显著,关注事的经验思维特征较明显。而乡村教师期待培训项目持续时长1年及以下的为37.1%,1—2年30.7%,2—3年25.9%,3年以上6.3%,每次培训最好安排在正常教学时长内的呼声强烈。需求侧,乡村教师对培训项目设计持续性特征需求较明显,关注人的系统思维特点较突出。培训项目设计方间断实施的主导性思维模式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持续实施的促进性思维模式困境,某种程度上会挫伤乡村教师参训的主动性和成就感。

三、乡村教师培训优化对策

(一)立足课堂:关注教师需求差异

伴随着社会变迁和教育转轨的深入推进,乡村教育生态在教情与学情上的错综复杂性愈加凸显,结构失衡、流动不居的乡村教师在资源相对洼地的教情中负重前行,而乡村教师对课堂教学重“术”追求或者说是过度关注课堂教学的技能性,强调教师的主体性和主导性的现状,虽然与苏格拉底认为的“教师的职责只能帮助学生自己重新发现早已存在的观念,或回忆遗忘但未曾消失的记忆”[1]有些许相悖,但这是乡村课堂教学最现实的需要。因此,培训内容设计应体现乡村现实特点,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比例,分类分层实施,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围绕“三维”课程目标和学生核心素养设置教育理念、课程改革、教学变革、教学技能、心理健康、班级管理、留守儿童管理、作业类型多元设计等与乡村课堂密切相关的内容,关注乡村教师的需求差异,提高培训效能。

(二)实践赋能:构建情境培训模式

数据显示,乡村教师参训动机(多选)85%是提高教学教研能力,77.9%是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需要,69.5%是更新学科专业知识,动机具有专业提升性、需求社会性和角色职业性特点,乡村教师培训更加注重经验学习、体验式学习、参与式学习,强化知识情境转化与迁移,这与“社会实践中的参与总是建立在对世界意义的情境性协商和在再协商基础之上,强调学习者与世界、活动、意义、认知、学习和知识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2]相吻合。因此,乡村教师培训应构建学习情境培训模式,以教师为主体,以活动为内容,以课堂为场域,以信息为链接,重塑教师、知识和课堂情境协商培训教学共同体,建立专家与学员课堂实践共同体多向互动情境模式,在课堂实践共同体中理解知识更加具体的教学意义,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和教学效果。

(三)动态适应:搭建科学考核体系

调查发现,乡村教师并不太认同培训组织方或教育主管部门在实施方案中要求培训时完成文本作业的考核方式,考核的敷衍性致使乡村教师对待考核存在应付心态。针对考核环节薄弱化、形式化、封闭化,聊胜于无的现状,提出以下对策:一是增强多元性与专业性,构建教育系统内外专业多元考核主体,提升考核过程和结果的公信力;二是注重针对性与衔接性,评价内容既要符合乡村教师的独特性,又要凸显每次培训目标的衔接性;三是强化协同性与实证性,培训效果返岗具有阶段性、实践性、潜在性、持续性、整合性特点要求不仅重视结果的实证性,而且关注过程的协同性;四是统筹反馈性和创生性,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被考核者,便于乡村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及时改进,培训实施方动态调整培训方案,提高乡村教师课堂教学的创生性和乡村教师培训的守正创新性。

(四)善培从宜:统筹培训空间场域

山地割裂,学校分布零散的现实,加之教师“出来培训”与“无人上课”的窘况,乡村教师培训要把普适性培训和“特惠性”培训相结合,科学统筹现场培训和在线培训。一是联合省级乡村名师工作室,发挥其区域引领示范效能。王娇娇把名师工作室功能定位为成长共同体、研究大平台、名师孵化器和区域辐射场[3],2016年至今,贵州省评选900名省级乡村名师(数据根据贵州省教育厅公示的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省级乡村名师名单整理得来),按照名师工作室运行机制,组建区域教师研修共同体,承担区域乡村教师培训和教研任务。二是融合当地师范院校,助力乡村教师培训培养。乡村教师本土化、民族化的内涵发展,离不开与当地水乳交融、互促互进的师范院校持续合作,彼此有共同的基因与记忆,可以传承与创新。三是实时适度整合“互联网+教育”线上培训,乡村在“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数字校园”新的学习模式创建较城区落后,条件成熟的乡村学校可利用在线培训开放、多元、互动的特点,加强“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专递课堂”“在线开放课程”等信息化教育教学和教师教研新模式的探索[4]。

(五)引重致远:融合项目式培训

数据显示,教龄3年及以下占24.8%,4—6年占15.2%,7—25年占41.2%,26—33年占14.0%,34—40年2.9%,40年以上占1.9%,结合休伯曼教师职业生涯阶段划分:第一阶段1—3年,第二阶段4—6年,第三阶段7—25年,第四阶段26—33年,第五阶段34—40年[5],可见,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阶段性、实践性、多样性、潜在性、自主性、持续性特点,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认知和教育情感信念的形成是一个艰辛过程。贵州省乡村教师队伍年龄优化得益于特岗教师的大量补充,乡村教师培训要尊重教师成长规律,开展系统性与持续性的融合项目式支持,比如围绕乡村课堂设置理念项目篇、知识项目篇、技能项目篇、课题项目篇等,项目之间既相互独立又融合交叉,针对每个项目篇的前置需求、目标、内容、模式、阶段、考核、周期等环节制定完备的方案,项目实施方与乡村教师双方应强化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的意识和能力[6],坚持创新而不拘古,灵活而不机械的原则,在实践探索、自主学习、协商合作中解除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困境。分层分类实施,持续项目推进,挖掘融合项目式培训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引重致远的效能。

参考文献:

[1]林玉体.西方教育思想史[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30.

[2]J.莱夫.E.温格.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M].王文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1—52.

[3]王娇娇.吉林省名师工作室运行模式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4):1—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17-01-10.

[5]车琪.提升教学领导力:教研员专业发展的重要命题[J].中小学管理,2016(4):18—20.

课堂教学能力培训范文4

【关键词】人工智能;信息素养;智能辅助;机制;教师教育

引言

为了迎接智能时代,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文件来促进新时代教师教学素养提升,包括《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等等,明确指出需要利用智能技术改变教师培养模式,当下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主要包括有职业培训、网络教研等,人工智能作为一项新技术,在教学培训中的使用是以大数据为支持,以高效的技术应用为教与学赋能,通过搜集教师的教学数据和教学中的漏洞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为此,用好人工智能辅助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有利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促进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发生,推动教育变革走向纵深。

一、人工智能辅助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内涵及特征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发展方向是动态发展、不断变化的,除了受不同时期的教育理论所引导之外,技术创新同样为教师提供新的发展动力。当下随着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发展逐渐深入,教师的培训模式也从校本培训转变为以人工智能为技术基础的智能化培训形式,①其实质在于利用人工智能切实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具体表现为培训观念和方式上的变革,促进教师在观念上形成人机协作共存的新理念,在培训方式上改变以往校本培训、课堂教研的割裂状况,形成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教、研、训”相融合的新格局,利用智能技术所带来的数据驱动、精准测评和智慧化教学环境等特征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不断发展,形成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信息意识、知识、能力与道德,促进教师在技术大背景之下能熟练利用智能技术创设合适的教学环境并且结合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提供高效教学指导。

(一)数据驱动

数据是智能产生的基础,人工智能辅助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数据驱动是指人工智能借助教育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技术,将教师在课堂环境和网络环境中的教学数据翻译成有价值的数据,例如教师教学能力的缺陷、教师诊断能力的水平、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等,进而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改进、信息素养的提升提供改进计划例如调整教学方案、提供教学资源等等。②数据驱动的教研突破了以往以主观经验为主的素养提升形式,教师的培训到教学中的各个真实的环境都是以真实的数据为基础,凭借数据的支持实现教师能力有的放矢式的提升,从而提出更精准的能力提升方案。

(二)精准测评

智能时代是个性化时代,教育评价的发展同样也需要个性化。教师作为独立个体其学习方式、教学偏好各有不同,智能技术所带来的精准识材和教育大数据技术能够改变以往评价体系单一等弊端,推进教师测评精准化,实现以结果为主向过程为主评价转变、以主观性评级向以客观数据为主的评价转变等,其所带来的精准评价的价值可以简单概括为在于评价主体的多元交互、评价标准的科学多样、评价方式的多维联动和评价结果的全息直观,③而目前流行的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教学分析系统能够在充分挖掘和整理教师线上线下相关数据的基础之上借助智能化信息素养分析系统和智能研修平台,多角度实现对教师的精准化测评,推动实现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高效化提升。

(三)智慧化提升环境

智慧化教师能力提升环境是基于智能技术、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教学环境,其呈现形式包括智慧教室、网络教学平台等等,相较于传统的学生排排坐的教室只能实现单向授课的教学环境而言,智慧化教学环境打破了传统课堂中教师无法切实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和学生互动较少的格局之外,也打破了传统教师评价式信息素养提升的格局,以各种智能设备为基础将线上平台和线下智能教室连接起来的智慧教学环境为教师提供了具身式素养提升的机会,教师在实际的智慧型教学环境中锻炼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括智能环境下的教学资源的搜集和应用能力、混合型教学系统设计能力以及教育信息监测能力等等,④为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人工智能辅助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适切性分析

综合来看我国智能教育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包括教育数据处理难度较大和教育本身的复杂性导致嫁接困难的技术壁垒和教育用户对技术价值和角色的双重困惑等诸多问题,其中尤其是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与储备,作为人才培养环节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教师在智能教育时代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人工智能教师队伍的缺乏以及培养体系的不完善进而将影响智能人才的培养,⑤同时教育人工智能的真正实施适应也依赖于优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因此想要利用这项技术改变教育、改变国家发展,首先需要思考如何使用人工智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改善教师整体队伍整体质量。对大量文献研究发现,面对智能技术教师难以转变自己的角色,也缺乏应用人工智能于教学的知识,教师如何正确应对人工智能已经是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⑥2018年美国发布了教师教育技术新标准,其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分析者的角色,⑦即要求教师利用数据和学习分析技术改进教学。人工智能为教学带来了技术上的变革,但教师落后教育教学能力无法与这项技术匹配,容易为教师带来较差体验,加重其工作负载。面对新要求,智能技术的出现为教师能力提升提高带来契机,以其技术优势能为教师解决专业素养提升个性化的问题,以搜集教师个人数据为基础提出教师能力素养提升的最优方案,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研,实现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和教师培训一体化,彻底改变三者相割裂的局面。比如2018年宁夏政府依托智能技术建设智能平台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试点行动,分层分级重点培训教师关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力。比如2021年中央电化教育馆开展了智能研修平台试点工作,该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成功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教研模式,为教师发展提供探究人工智能与教师发展融合的新路径。因此智能技术能有效促进教师形成以人工智能素养为核心的,包括人机共存知识、创新能力的全方位的智能化课堂教育教学能力。

三、人工智能辅助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机制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5G网络等技术能够为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提供三大提升机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转变提升。

(一)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教师个性化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机制

教学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优质的信息资源,强大的数据搜集和分析处理能力能够帮助人工智能形成以大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根据教师的个性特征和现实需求提供多样化、体系化的学习资源,实现专业个性化发展。⑨对于多而复杂的教学资源,智能机器可以对信息资源进行整理、重组和分类,根据学科的主题、资源的呈现方式进行分类,甚至可以通过长时间记录使用习惯提供可能用到的资源。除此之外数据驱动提升机制还可以通过收集教师个人数据实现个性化的职业培训,目前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提升机制有三大应用形态:智能专家系统、自动化测评系统、培训机器人。⑩智能专家系统能够模拟专家为教师解答教学中的各项问题,也能为教师提供学习问题所需要的个性化的资源和决策服务。自动化评测系统能够有效地捕捉在教师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并提供改正意见。培训机器人在培训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很多师范学校在利用培训机器人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为教师提供模拟教课的机会,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信息素养能力。总之通过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提升机制能够为教师提供个性化资源和个性化培训,真正实现教师教学能力个性化提升,形成富有个人特色的教师信息素养风格。

(二)以精准测评为导向的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机制

从评价主体来看,人工智能将评价主体从以前的以教研人员为主转化为教师专家和人工智能组成的人机协作式评价主体,评价结果更加丰富。从评价方式来看,人工智能所带来的精准测评提升机制在教育中的应用使得评价方式由主观性较强的结果性评价转化为以数据驱动为主的过程性评价,其测评结果是通过收集教师的行为数据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结果。⑪对于教师单节课而言,以精准测评为导向提升机制优势在于可以利用智慧教室采集数据,充分利用智能设备包括摄像头等深度分析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可以查看教学行为分布、参与度和关注度随时间的分布、教学行为时序、评价和知识点内容从而判断本节课的教学模式,人工智能设备也会根据结果指出教师教学中犯的错误并提出改正意见。⑫而对于教学能力长期发展而言,人工智能可以通过长期监测,对老师进行智能画像,对长期以来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标注,以精准化的数据以提供给教师用于改正。精准测评为教师带来的评价结果客观化、评价方式多元化,深度改变以往评价主观性过强的情况,在教学中实际评价教师的工作价值、鉴定资格,切实针对教学问题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实现教师队伍的科学管理。

(三)以智慧化教学环境为基础的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内涵式发展提升机制

受到工具理性因素的影响,教师的能力发展长期停留在仅仅是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这样一种外延式发展使得教师在智能技术与社会深度融合的今天很难培育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人,因此实现教师内涵式发展势在必行,而实现信息素养内涵式发展离不开具身型学习环境支持的要求,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搭建的智慧化教学环境能够为教师提供信息技术的提升和应用提供实际训练场景,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有意识地使用智能技术并且能够设计相对的教学环节来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⑬作为一种集物理、资源、社会文化、情感心理为一体的具身型教学环境,以人工智能设备为基础的物理环境通过高速互联网实现教师与智能设备的互联,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身体最大程度的融入,实现知识和身体认知的互联,实践中锻炼巩固自己的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师在这样一种信息环境中,所见所闻所用都是信息碎片,除了在教学中实现知识和身体认知互联的同时,智慧设备所带来的数据资源支持,例如根据智能分析模型所提供的教学行为数据、教师生理数据、教学环节数据、多模态数据等也为教师营造了一种智能化的文化氛围。

四、结束语

课堂教学能力培训范文5

本文在阐述翻转课堂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国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并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国培计划培训中的适切性;基于适切性的视角,研究了国培计划培训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实施以及需要思考和把握的问题。

关键词:

翻转课堂;信息技术;国培;适切性

一、翻转课堂及其特征

翻转课堂是由FlippedClassroom翻译而来,也被译为反转课堂、颠倒课堂,近来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翻转课堂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习者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中的“教”与“学”的翻转或颠倒。在翻转课堂中,教学组织形式从“课堂授课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转变为“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协作探究”。翻转课堂从传统教学的知识传递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围绕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创设有利于探究问题建构知识和提升能力的资源环境与运行机制。翻转课堂不是为“翻转”而“翻转”,是为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提高而翻转,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思维、高阶能力而“翻转”,不仅是外在形式的“翻转”,主要是教学理念相对于传统教学的翻转。翻转课堂提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向主体,教师的主导是以学生的主体为前提、为中心,并为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服务。“教学”中“学”是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翻转课堂可以把学生学习的深度参与从课堂延伸到课堂内外。学生课前的自主探究以及课堂上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无不体现着学生的深度参与。翻转课堂可以完成教育界多年的夙愿,尊重学生的差异,并照顾学生的差异,实现个性化教学。

二、国培计划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国培(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简称,有时也称为“国培计划”。以下简称“国培”,本文针对幼儿教师)是国家对中小学及幼儿教师培训的重大工程。从2010年实施以来,效果显著。但是不可否认,国培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学者调查发现,在培训内容方面,几乎所有被调查教师都反映当前教师研训内容中理论色彩过重。大部分教师接受的学习内容中,“教育理论”占的比例较大,教育技术类内容相对较少,而“最迫切需要的学习内容”分别是现代科技与人文社科知识两项。在培训模式方面,当前我国教师研训方式上过于注重讲座报告式。调查表明,除了内容空泛、过于理论知识化、缺乏信息技术内容和课堂教学实战技能外,目前各地教师反映较强烈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形式单一过于依赖讲授制或讲座制,缺少互动活动。总的来说,目前国培的问题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培训内容与学员的需求错位;二是培训模式与学员的要求错位。国培中,学员需求的是对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真正有帮助的实践榜样和信息技术技能而不仅仅是理论,国培中不但要有教师教授,更重要的是在如何交流互动上给他们作出榜样。因此,需要从适切的角度出发,研究和探讨适切于学员需要、适切于学员特征的培训模式。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切于国培的学理分析

(一)适切及适切性

“适切”中的“适”是“适当、恰好”“切”是“切合、符合”。我国学者张铁道认为,“适切性是指某事物与其所处环境中诸多因素的相关程度,通常表现为适当、恰当或适合、符合环境和环境中诸多要素需要等方面的特征”。适切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任何一种事物和现象只有与所处的环境适切,才能生存和发展,也就是生物学上所讲的“适者生存”。作为一种重要社会现象的教育,也存在适切性的问题。“教育要适应社会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材施教”、幼儿教育领域中的“发展适宜性”等论述和原则,均含有适切性的意蕴。适切性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任何教育教学活动、任何教育教学资源、任何教育教学方式等都要遵循适切性的原则。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资源或者课程形式或者教育教学的MOOC,理应遵循也必须遵循适切性的原则,关注其适切性问题。

(二)翻转课堂适切于国培的适切性分析

翻转课堂是适切国培学员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集理论与实践,教师教授与师生互动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员学习专业的同时,掌握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1.翻转课堂是适切社会和国培学员需要的教学模式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教师适应信息环境下教育教学的需要。时代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掌握信息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半衰期不断缩减。非常规的学习将会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这就要通过信息技术为个体学习提供工具支持。目前我国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有研究者调查发现,教师教育信息技术整体素质不高、程度差异较大。翻转课堂强调和重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国培计划培训中,既可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也提升了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适切社会和教师需要的、一举多得的教学模式。

2.翻转课堂是适切国培学员个体差异的教学模式

国培学员来自不同学校、学习经历、个体需求、接受能力等存在诸多差异,他们期盼的教学模式是基于他们特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非一刀切”的,是能够适切他们个性差异、体现他们特点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正是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允许学生不同步调的教学模式,与学员的需求不谋而合。

3.翻转课堂是适切国培目标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参与度低,知识的巩固率低(只达到5%),因此,效果并不甚理想。翻转课堂重视学生的参与,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采取讨论、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知识的习得,能够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高效性。总之,在整个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兼顾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理论与实践、教师传授与师生互动,是适切国培需要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引入“国培”中可以让教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增加学员学习参与度,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助力。

四、基于适切性视角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一)基于适切性视角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理念受建构主义的影响,强调问题情境、真实任务、主动参与、技术支持。基于适切性视角的教学模式应该更加强调适切性,重视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学员带着真实的任务,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深度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获得对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多方面的把握和运用。

1.前端分析

主要包括学员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员特征分析等三个方面。我们要了解和把握国培学员的学习需要,洞悉他们的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培计划内容的要求,合理选择、组织教学内容。同时根据学员的基本情况,初步了解学员的整体状况,包括知识水平、能力状况、认知风格等,为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做准备。

2.目标分析

设计者要结合培训目标以及前端分析的结果,提出既适切培训目标又适切前端分析结果的适切性目标。同时需要对目标进行细化,使每一次的培训目标都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对于提出的目标,要尽量涵盖“三维”目标的内容。要结合布鲁姆的目标理论,提出有层次的、以“最高层次目标”为追求的终极目标。

3.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主要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内容。设计的方法、手段和过程要适切于学习者的特征、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目标的需要等。翻转课堂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但是在具体运用的时候,不同的教师还要结合不同的学员、内容和目标,提出更为具体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环节等。

4.教学评价设计

以设定的目标为依据,设计适切性的评价方式。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既要重视形成性的评价,更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同时要重视学员的基础和条件,要结合学员的基础对学员进行适切性的评价。当然,在评价的时候,要参考“同侪评价”的结果以及重视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评价。

(二)基于适切性视角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结合我校开展幼儿教师国培教学的机会,针对国培学员开展了基于适切性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具体实施过程(详见图1)。

1.建立群组

培训学员要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微信群或QQ群,全班学员加入群中。可以指定或者选举优秀的学员作为群主,并监督其管理微信群或者QQ群。结合相关理论以及培训的经验,我们一般选择中学一线名师或者教研员作为管理员。

2.学情分析

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学员的需求和实际工作中的困惑,以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可以通过QQ或微信等技术方式收集,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从而把握学员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状况等。当然,在分析学员需求的时候,要注意国家的应然需求与教师个体的实然需求的结合。然后,结合学情分析以及培训目标,确定具体的培训目标,选择适切的培训内容等,并选择集中的问题作为翻转课堂中视频材料需要呈现的内容。

3.制作资料

我们可以聘请高校教师或者聘请优秀的一线教师(调查发现:国培学员对中学一线名师及教研员需求最高)对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回答,并制作成录像、录音、PPT或文字教案的形式,然后把相关的视频材料放到微信或者QQ群中。

4.课堂互动

老师对上一环节中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收集、讲解,并在课堂与学员探讨互动,引领学员的教学技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等多方面的提升。

5.个别指导

学员之间有个体差异是正常现象,应该理解差异、尊重差异,并对个别仍然不甚明白的学员进行帮助指导,这种指导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从而提高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能力的提升。通过在一期培训班教学中的实施,学员普遍反映,该模式对于提升培训效果、适应学习者的个体需要、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意义。

五、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国培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从教学内容上,选择适切于学员的学习内容。国培学员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有很大差异,如何满足不同学员对学习资料形式的需求,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第二,从教学活动上,设计与开展适切于学员的学习活动。不同程度水平的国培学员,适合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的各个环节设计上,如何实现国家的应然需求与学员的实然需求相结合。课堂互动环节,采取什么方式提高学员学习参与度,提升学员的信息技术能力,增强培训的实效性。这些需要深入思考。第三,从教学效果上,兼顾适切与目标的关系。我们强调适切,并不是一味的适应和纵容。我们要围绕培训的目标,以目标为准绳,选择适切的内容、方式等开展适切的培训活动。当前,国培要注意学科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两方面的协调,既要符合教学内容要求,又要注意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学员学习风格特点,完成培训的计划和任务。

六、结语

本文结合国培项目,基于适切性视角,利用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把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提升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国家的应然需求与教师的实然需求有机结合,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值得注意的是: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仍然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与学生共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统一主体。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技术的能力、对课堂互动的整体把握等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需要予以关注和重视。我们强调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并不忽视教师的主体作用。反之,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对教师的要求比传统教学要高很多。

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2]容中逵.国培背景下农村教师研训问题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4(12).

[3]周建华.国培计划(2013)骨干教师高端研修项目人大附中高中数学班培训需求调查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14(2).

课堂教学能力培训范文6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型的教学工具强势入驻初中数学课堂,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新型教学工具的使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所知识。本文主要分析了交互电子白板技术与传统多媒体的区别,以及其如何激发学生数学课堂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基于电子白板生动数学课堂的特点作了简要的分析总结,以期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给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新型教学工具;初中数学;交互式电子白板

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是有目共睹的,继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应用之后,新型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目前也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并获得了较好的评价。作为新型的教学工具,交互式电子白板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与传统多媒体的区别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指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电子通信技术,通过电子感应白板和白板操作系统集成组合成的输入输出设备。交互式白板能够促进计算机和用户之间进行交互,是一类智能型的教学平台。①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系统被引入课堂教学,教学方式由原来的“课本+粉笔+黑板”转变为“计算机+投影仪+屏幕”。②多媒体教学系统能够提供的主要是文本、图像、声音和视频等数字化的资源,相对于黑板多媒体技术能够把教学内容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呈现。然而多媒体系统须要教师提前做好课件,在上课的时候按照课件顺序播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修改课件是比较困难的,同时学生是不允许操作课件的。即课件在课堂教学中是单向传输,也就是教师输出学生输入,无法与学生进行双向交流互动。新型的交互式电子白板不仅具备了多媒体的所有功能,而且增加了实时更新和互动功能。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实时的提出相关问题,并使用相关工具,指出不理解或者不恰当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的疑问或者自己的理解实时的修改课件,并实时的解题,呈现了白板的实时性特点。相比于黑板,交互式白板能够进行立体、直观的动态演示,还具备对选中对象的任意旋转、平移和缩放的功能,这对初中数学教学尤其是几何模块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③例如教师在讲解立体几何中圆柱侧面积求解过程时,可以通过对圆柱体侧面展开图的360°旋转,为学生生动展示圆柱侧面积的拆分的过程,让学生对其求解过程有直观的感受。此外针对随堂训练,学生可以在白板上直接操作参与求取过程,切身感受知识点的使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因此交互式白板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多媒体,拥有允许师生实时操作课件,利于人机交互的特点。这也是交互式白板可以很快取代多媒体成为目前初中课堂主要教学工具的原因之一。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课堂的作用

数学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语言、一种思维、一种艺术。初中阶段的数学相对小学数学难度有了一定的增加,而其又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课程的设置中,数学是学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整体发展的影响很大。初中数学的难度较大,知识点繁多,需要教师构思好教学方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才能让初中数学课堂更生动。然而由于初中生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其逻辑思维能力尚不成熟,因此易对数学学习迷失方向,失去信心与兴趣。从这一实际出发,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重新审视数学课堂,增强数学课堂的生动性和吸引力,让学生真正的融入数学课堂。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交互式电子白板通过对文字、声音、视频和图片等不同信息的有机结合,能够直观的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有效的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有助于构建趣味性课堂。电子白板的这些作用弥补了初中数学课堂中趣味性、生动性的缺陷,能够促进初中数学的发展趋势和满足初中生学习初中数学的需要。此外电子白板的实时性修订、保存以及回放等功能改善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课堂上学生提出的疑问以及教师的回答都可以得到实时的保存,有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交互式电子白板提升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更好的体现,还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疑惑,更加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师生之间的沟通模式由原先的提问回答,转变为共同提问,共同回答,解答模式形象化和趣味化,生动了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

三、基于电子白板如何生动初中数学教学

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顺应了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能够切实满足初中数学教与学的需求。那么基于电子白板生动初中数学教学,其是如何达到深化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并加以应用的目的呢?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特点来探讨。

(一)生动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良好的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学生不断汲取知识,从而把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因此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是进行教育教学的首要工作。情境创设的生动能否,一方面在于教师将生活场景引入课堂所使用的手段是否得当,不同的手段能够创建不同的情境,,引发学生对同一情境的不同认知,另一方面在于情境展现能否与所学的课堂内容紧密联系,能否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掌握所学的知识,这是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所要考虑的问题。基于教师的教学经验,情境创设成功后通过使用电子白板这一巧妙的教学工具,可以较轻松的创设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能够直接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变被动的接收知识为主动的接受知识。

(二)拓展所学知识,活跃学生思维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尤其能够使枯燥、复杂、抽象的数学教学过程变的有趣、清晰、具体。这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另一方便面也使教师能够将抽象的难以表述的数学知识,通过简洁的语言结合动态展示以及实际生活经验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初中数学课本的相关知识点出发,结合课堂的生动情境和趣味性体验,交互式白板可以拓展所学知识,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强大应用,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增强师生互动,突破知识重难点

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所有功能中,最重要的功能是交互式。交互式意味着师生之间的互动实现零障碍,课堂不再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单向传输,而是学生可以实时反馈学习效果,教师实时调整教学策略的双向互动。初中数学课堂再也不是之前的PPT、教师、黑板为主体的教学课堂,转变为学生走上讲台,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新型生动课堂,真正的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老师只是起主导作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意义在于学生能及时反馈自己的学习状况,教师能够及时捕捉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这可以避免传统数学教学方式造成的学情反馈滞后性的缺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的实时反馈,灵活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对知识重难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在课堂及时消化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课后复习的效率。虽然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并不是都一致,但是电子白板的实时全方位和交互式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复杂抽象知识点的理解难度,而且通过实时互动交流,也有利于对知识难点的快速突破。由此可看出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增强师生互动的同时也有助于重点突破学生的学习难点。

(四)提高习题质量,巩固学习要点

学生能否彻底掌握初中数学的知识点与其巩固知识点习题的数量和质量有很大关系,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点转化为个人数学能力与素养的重要教学过程,因此针对初中数学知识点繁多的特点就要求数学教学有一个强大的习题资源支持。电子白板就能够满足这样的需求,电子白板的资源库能够提供教师多种多样的数学练习,包括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练习,帮助教师设计针对性的数学练习,弥补传统数学练习题型单一,解题思路程式化的不足;同时电子白板中的喷桶、图形编辑、聚光灯等有趣的学习用具能够增加学生解题过程中的趣味性,使解题过程不再枯燥,能够有效改善目前学生厌倦数学练习的现状。

综上所述,交互式电子白板相对于传统的多媒体技术具有丰富教学内容,生动教学内容的表达,允许师生实时操作课件,利于人机交互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强大的数据资源等特性。其可以从不同方面使初中数学更有趣更有吸引力,能够帮助教师形象生动的讲解知识点,也使学生可以快速高效的掌握初中数学的知识点。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以上优点,我们有理由相信新型教学工具合理有效的使用可以生动初中数学课堂,并培养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初中数学课堂使用新型教学工具已经是时代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更加合理高效的使用这些工具,使初中数学教学在新形式下有新的发展。

作者:王德贵 单位:福建省福州市第十二中学

参考文献:

[1]徐彤,徐刘杰,黄静.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教学交互研究[J].软件导刊,2013(1).

[2]李文庭.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J].天津职业学院联合学报,2013(2).

[3]马光仲,蔡?君,王君.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应用的理论基础———教学交往、交互及互动概念辨析的视角[J].课堂与教学,2013(9).

基金项目:

福州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5年度课题《初中数学利用电子白板开展互动教学的实践研究》(FZDJ2015B01)

第二篇: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摘要:

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有效课堂进行构建,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基于此,文章在论述初中数学高效教学模式构建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对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高效课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探索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一、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能够正确处理好老师的教学工作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互动和配合,有效提高了数学教学效率。

(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学过程被单纯的看作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学习技能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也只是单纯的接收知识。高效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开发学生智力

初中阶段,学生的智力水平,学生之间的差距逐渐的显现出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力。数学教师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转变数学观念,进而对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行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开发学生的智力。

二、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改善数学教师的教学思路

为了更好地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改善教学思路,并转变教学观念,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数学教学工作中,由于内容比较枯燥单一,所以很多学生都提不起兴趣,所以数学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关键的。例如,笔者在讲述“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时,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比较平行四边形与正方形和矩形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也能够让他们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复习,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掌握。

(二)丰富数学教学手段

初中生处在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兴趣较高。所以,应该利用良好的教学手段来营造数学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提高数学能力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课堂氛围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需要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对教学手段进行改善,这样才能够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真正让学生作为教学互动的主体,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发展。例如,笔者在讲述“圆的周长的计算”相关知识时,会为学生划分学习小组,让组内的同学进行合作,剪出一个圆,并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同时,还要给学生以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对于不懂的问题,笔者还会引导学生自己提问并自己探索和答疑,这样就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了显著提高,对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合学生特点做好备课工作

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数学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教学质量的好坏和教学效率的高低有重要作用。为了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需要数学教师抓住学生的特点进行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联系数学学科的特点,抓住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对数学教学大纲进行有效分析,并明确数学教学目标,掌握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与此同时,还应对本班学生特点进行充分考虑。其实,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备课工作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所以,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做好备课工作,这样才能够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时做到胸有成竹。例如,笔者在“中心对称图形”备课过程中,会针对班级上每个学生的特点做好备课工作。基础较差的学生,笔者只让他们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特点,而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还让他们明白逆向定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工作,进而对他们的思维能力进行开发。

三、结语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初中教师的重要职责,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探索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方法,进而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数学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

作者:夏灵芝 单位:贵州省务川县涪洋中学

参考文献:

[1]张丽丽.探索构建教学模式,倾力打造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6(9):8.

[2]王冠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6(15):107-108.

[3]杨仲东.初中数学“和谐高效‘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学周刊,2016(14):62-63.

[4]封雯.浅议高效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5(4):78.

[5]廖其锦.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模式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5(14):16-17.

第三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思考

摘要:

调查引发的思考: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力度;继续深化课程改革理念,关注数学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落实;关注课堂教学技能的提升,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落到实处。在深化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同时,解决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问题迫在眉睫。

关键词:

课程改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育质量

为推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提高吉林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我们选取延边地区作为重点调研地区,对延边地区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课堂观察与教学调研,旨在以一个地区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反映出吉林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新理念的支撑下引发了一些思考,进而推进吉林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能更快地适应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

一、调查对象及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吉林省延边地区的部分初中数学教师,主要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法、教师访谈法及课堂观察法。其中,问卷调查是通过对教师教学问卷调查完成的,教师访谈是通过到延吉四中、珲春四中、延吉十二中、珲春六中等学校与教师面对面访谈完成的,课堂观察是通过对12节初中数学课的“课堂导入”环节进行课堂观察分析完成的。调查问卷共323份,共回收有效问卷309份,回收率达95.7%。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论(Tashakkori,&Teddlie,2003)。定量的数据主要通过上述的问卷获得,定性的数据则通过访谈和问卷中的开放题获得。定量部分主要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定性部分主要通过寻求浮现的主题(emergentthemes)来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延边地区教师的教学现状与培训情况

1.教师的基本状况

延边地区现有初中数学教师约949人,其中男教师394人,女教师555人;汉校教师647人,朝校学生177人;年龄在30岁以下的友67人,50岁以上的有236人;教龄在10年以下的有98人,教龄在30年以上的有16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为256人,这表明延边地区初中数学教师经验丰富,大多数处于熟手型后期教师阶段。其中高级教师256人,绝大部分教师是中学一级和二级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有577人。在与一些教师的交流中得知,在教师职称评定中高级名额少,很难评上,一定程度上是挫伤老师的积极性。学历基本达标,但本科普及汉校教师明显高于朝校教师,不过与老师访谈中得到,高学历与专业水平并不是成正比的,如年轻教师学历高但经验缺乏、专业能力丞待提高。

2.教学工作状况

学校是按国家课程计划安排课时数,但访谈中朝汉教师都反映,学校的评价机制主要表现在班级学科的“一平二率”(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上,因此数学学科也存在超课时的现象。调研中发现,有高达90%的教师对教材非常熟悉或比较熟悉,这说明大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扎实,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基本保证。朝族学校班额小,人数少,实施小班化教学,所有学校至上而下都积极投入,大胆尝试,绝大多数的朝校的教师都要求学生预习,全员参与采用导学案(制定规范、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集体共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学习重难点,提高听课效率,培养自学能力,从而扭转学习的被动局面,提高数学成绩。汉族学校班额大、人数多,所有学校都是以自愿为主,实施一部分实验教师开展积极有效的探索,有成效但推广面临问题多很困难。经过访谈得知,所有学校都开展了集体备课、讲课(形式丰富:青年教师汇报课、师徒结队、骨干教师汇报课、名师展示课、大学区交流汇报课、送教下乡、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等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听课、评课,只有个别学校开展了针对课程标准或结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梳理与解决、教材中的问题梳理与解决等,在这一点,朝校教师比汉校教师意识明显。

3.新课程培训情况

延边地区初中数学教师参加课改的培训力度不足的现状依然存在,通过对延吉市初中数学教师参加课改培训情况的调研,显示绝大多数教师均没有参加过国家级课改培训,绝大部分教师只是?加过校级和市级的培训,通过省级视频培训能有1-2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数学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与改进。大部分的初中数学教师认为自己参加过的课改培训对自身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并且定期开展课改培训,有助于帮助教师明确并不断认识了解新课标的变化及更加深入地探究教学的有效性与实践性。当前,延吉市汉校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课堂教学还是传统的模式,即“复习—新授—练习—作业”的模式,这不符合数学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而朝校的课堂教学的新课改理念已具备先进性,教学模式已经形成规模。

(二)延边地区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况

“新课改下延边地区初中数学课堂情况调查问卷”,调查了延边地区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情况。其中,调查问卷设置了12个选择题、3个多选题和5个开放题。选择题中,调查延边地区课改以来初中数学教师对《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的把握程度,有些问题主要是调查初中数学教师对课改的认识与理解程度,有些问题是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有些问题是为了了解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发生改变,还有一些问题主要是针对课改发展方向提出哪些帮助和建设性意见等。问卷调查由初中数学教师完成。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97.41%的教师能够了解《数学课程标准》具体的目标要求,有99.35%的人认为数学教师的角色普遍发生了变化,84.14%的数学教师十分关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有99.35%的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注意学生的反馈,及时改进教学,只有0.32%的数学教师不太关心学生的学习行为。总体来说有86.73%的数学教师对课改以来数学课堂的变化是比较满意的,有91.91%的数学教师认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在实际教学和评价实践中是可以实现的,100%的数学教师都在思考自己作为教师应该怎样适应新课改,有84.78%的数学教师表示愿意通过教师培训来了解新课改的理念,有14.24%的数学教师情感上还是不接受或不太愿意接受通过培训来更新新课改的一些教育理念,近一半的教师面对新的教学方式感觉驾驭课堂教学的难度加大。第13题多选题反映出数学教师教学上遇到疑难问题时,有90.29%的教师通常是向本组其他教师请教,有74.11%的教师是和个人钻研相结合,有56.63%的教师也采取向其他学校教师请教和个人钻研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第14题反映出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专业知识陈旧老化,有46.63%的数学教师对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不全面,有55.66%的教师对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了解和掌握等方面缺乏。第15题反映出新课改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数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实践操作的能力、撰写论文的能力是急需要提高的。问卷第16题,“谈谈您对新课改的认识与理解及面临哪些问题?”对于这一问题,问卷统计的结果主要有以下观点:1.新课改着眼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有效地改善了课堂环境,让他们在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如何更好地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但少数学生不能参与进来,存在浑水摸鱼的情况,时间不够用是普遍现象,有时操作起来理论指导跟不上,导致仅追求形式,忽视对教学内容本质的深入学习。2.新课改提高了学生动脑动手、合作的能力,极大程度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意识。面临的问题是阻力比较大,来自于社会及不懂课改的教育口的人。3.新课改适合现在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合学生的发展,注重知识的生成。但吃不透新课程理念的现象,对新课改中一些新的理念理解肤浅,把合作学习等同于小组讨论,把探究学习等同于在活动中学习等。关注学生的数学素养,有些背景问题不符合农村学生的认知。4.新课改是一个过程,有对传统的沉淀继承和发扬,更要有对未来实践应用的探索和总结。新课改增加了新生力量,从老师到学生都有了新的意识:主动学习,不断创新,面临的问题就是课堂的驾驭能力有待提高:授课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的落实等。5.新课改比较适合现展,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体验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参加社会生活及与外界交流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有时学习内容的吸收和考试脱节,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够科学合理,急功近利,形式主义严重。6.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但改革要有一定的方向,不能人云亦云,不要邯郸学步,失去教育本真与自我。7.对课改是非常认同的,也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不断地践行新课程改革,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面临的问题是课改在学校的整体上不坚决,不彻底,不全面。8.新课改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乐学、好学、会学,这与传统教学具有的优势是无法对比的,而且新课改更具有人性化,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所以得到了教师尤其是学生的喜欢。面临的问题是学生层面是合作探究意识增强,而独立思考意识退步,潜能生的依赖心理变得严重了。教师层面缺乏对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缺乏对课堂教学各环节的调控能力。9.课堂气氛比以往活跃,学生参与度高,绝大多数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教师角色得到转变。面临的问题是:要加强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10.课改就是寻找适合自己,适合学生,适合未来的教学。新课改势在必行,确切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但课改面临着各科不协调,不能形成合力的尴尬局面。综上,可以看出延边地区的数学教师课改理念比较先进,绝大多数的老师是接受并愿意践行课改的,但实践中存在的困惑比较多。问卷第17题,“您认为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变化?”对于这一问题,问卷统计的结果主要有以下观点:1.教师角色发生变化,教师转变了教学方式,确立教师新的职责:新课改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职责是把传递知识的过程变成越来越多地激励鼓舞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2.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实现,学生转变了学习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参与的学生多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困生减少了或人数得以控制了。3.课改课堂大大改善了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建立了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教学手段更加多元化。4.讲授为主的课堂变为对话课堂,生成的课堂,实践的课堂和个性的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新方法新模式不断冲击着老旧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本,改为学生为本;由重教师教,改为重学生学;将研究教师如何教,改为研究学生如何学。5.课堂教学更多的体现互动与生成:交往互动是教学的本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双方以平等的心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问卷第18题,“面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您希望学校及其教育管理部门给您提供哪些帮助?”对于这一问题,问卷统计的结果主要有以下观点:1.作为学校及其教育管理部门,在新课程背景下,调整同基层学校的关系,如何为学校和师生的内涵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教研室不应该是新课程的“中转站”,而应该是教学研究中心、新理念辐射中心、学术交流中心、教学服务中心。2.多给教师提供有意义的学习机会,减少其他与教学无关的活动,让教师能够静下心来钻研课,不要急于求成。让老师在实践中逐渐琢磨课改的内涵,不是照抄照搬,用起来不能得心应手。3.学习是课改的前提,没有强大的理论支持就不会有课堂改革的更好实施,所以希望主管部门能为我们一线老师多创造学习机会,组织教师学习,多进行理论培训及实践类的学习,和名校教师进行教学业务交流、实践指导、引进专家引领等,多走出去,开阔眼界。4.规范办学行为,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课业负担,为教师成长提供符合实际需要的教育培训,让教师了解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和主要要求,给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估等环节,让老师真正把精力放在抓教育教学质量上;提高教师的绩效考核的针对性,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5.改善教学环境是更重要的,给老师提供初步的几何画板等多媒体通用技术,改观多媒体教学在班级教学中的运用现状,教学硬件方面的提供,校际间优势资源能共享、互相补充、互相学习。6.当前制约素质教育最大的绊脚石是行政部门的问题,以学生成绩看老师业绩,那么老师只能紧盯着学生的成绩,素质教育只是一句空话。比如数学中考试题简单点,不至于那么多学生感觉学习费劲而不学了,多关注农村学生起点低的现状。问卷第19题,“根据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认识,你认为未来的初中数学教学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对于这一问题,问卷统计的结果主要有以下观点:1.生活化,简易化,注重知识的应用,朝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发展是数学教学发展的方向,一切不源于生活的理论都是空想,鲜活了的才是知识!2.知识系统化,夯实基础。教学内容不要太深太难,要求学生会一些基础的知识、通用的思想方法就可以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学深一些。3.初中数学应该更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简单化,兴趣化,加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人人都学会有用的数学,让所有的学生都会学并学会。4.未来初中教学应该朝着在完成对学生最基本的文化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兴趣爱好的定向发展,以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主要考查目标的全新理念,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减少模式化技能操练方向上发展。5.未来的初中数学教学应该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走形式主义,让数学回归本位,让学生真正学习,揭示数学的本质规律,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6.重视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更重视新理念,重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自觉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去观察分析或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数学的愿望和能力。问卷第20题,“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哪些困惑,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您有哪些好的建议?”对于这一问题,问卷统计的结果主要有以下观点:1.课程安排要合适,学困生太多,降低考试难度。在课时相对少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多创造跨区域、跨校际等出去学习的机会。2.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多看书,多培训,多提供各种真正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平台。注重提高教师的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实践操作的能力。3.专家的培训与课改要求不吻合,不同的培训对课改的理解不一样,差距较大,使教师无所适从。4.口号太多,变化太快,不知道该怎么做。让一线数学教师静下心来,好好做做题,钻研教材教法,让老师们有个健康快乐轻松的生活和工作。5.学生要“动手”,没有信息技术的专用教室怎么去“动手”呢?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只搞新模式的结果就是老师都不知如何上课了。6.由于个别领导不研究教学理论,并强制地让所有学科、所有教师对所有教学内容按同一种教学模式教学,因此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自己的特点组织教学,更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建议:要提倡百花齐放,不要只限一种模式来控制,只要更有利于学生发展就行,多鼓励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延边地区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情况观察

在本次课堂观察调研中,我们观察了如下12节课堂教学:珲春市三家子满族乡中学董延霞老师的《圆周角的概念和圆周角定理》、敦化市大石头镇中学党建军老师的《菱形的判定》、敦化市第六中学白茹老师的《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图们市石岘第一中学刘婷婷老师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图们市长安中学刘卉老师的《正比例函数图象及性质》、图们市长安中学王桂芝老师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汪清县第三中学林雅芹老师的《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汪清县第三中学曲丽华老师的《正比例函数图象及性质》、延吉市第八中学郑香花老师的《“边边边”判定三角形全等》、延吉市第七中学崔敏老师的《构建知识体系和应用》、延吉市第十二中学秦艳丽老师的《轴对称》、延吉市第十二中学李晶老师的《科学记数法》。通过对这12节课例的课堂教学的观察,我们仅从课堂导入技能这个维度进行观察与分析。我们知道,课堂导入是教师在进入新课题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及建立知识间联系的一种教学行为。所谓“导入”包括“导”和“入”两个部分,即“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某种教学情景”,也就是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课堂导入的主要类型有直接导入法、温故知新导入法、问题导入法、生活情景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及类比导入法,等等。课堂导入的主要作用在于激发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望;启迪学生思维,促进积极思考;创设适宜情景,培养探究能力;架设旧知桥梁,做好新知铺垫。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发现,这12位数学教师的课堂导入环节,从整体的情况来看,初中数学教师比较注重课堂教学的各种教学技能,注重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在这12节课堂教学中,每位教师在对课堂导入的设计中都体现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从课堂教学效果上看,教学导入的效果良好。这几位老师的导入,能够很好地发挥课堂导入的作用,注重“导”和“入”两个部分的有机结合,为顺利进入课堂教学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但是,从这12节课的课堂导入方法上看,其中8人采用的是温故知新导入法,2人采用的是生活情景导入法,1人采用的是直接导入法,1人采用的是类比导入法。这就从一个侧面说明,初中数学课堂教师在课堂导入方面,存在循规蹈矩的思想,缺乏对课堂导入的思考和创新。在这12节课中,有些几何课的教学,如果采用生活情景导入法,效果会更好一些。

四、思考与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力度

通过对吉林省延边地区数学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的数学教师队伍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年龄结构问题,延边地区初中数学教师50岁以上教师占25%,而30岁以下的仅占7%,说明初中数学教师年龄偏大,青年教师短缺;还有教师专业化及高学历教师奇缺,在延边地区现有的初中数学教师中,有的地区本科以上学历为17.7%,硕士比例仅占1%,说明教师学历层次偏低。同时,从教师培训的角度来看,延边地区初中数学教师参加课改的培训力度不足的现状依然存在,通过对延吉市初中数学教师参加课改培训情况的调研,有32.36%的数学教师表示愿意通过教师培训来了解新课改的一些教育理念。调查统计结果还显示,绝大多数教师均没有参加过国家级课改培训,绝大部分教师只是参加过校级和市级的培训,通过省级视频培训仅有1次∼2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数学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与改进。针对本次对延边地区初中数学教师情况的调查,反映出如上所述的这些问题,我们建议:首先,要加大教育行政方面的支撑力度,通过行政干预,切实有效地解决教师年龄偏大、青年教师短缺问题;其次,要为一线初中数学教师创造学历培训的机会,地区教育部门要重视各个层次和级别的培训,从教师角度着想,积极改善教师知识发展的支持环境。将新课程培训工作落实到位,重点培训一线教师最需要的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最后,强调规范办学行为,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课业负担,为教师成长提供符合实际需要的教育培训,让教师了解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和主要要求,给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估等环节,让老师真正把精力放在抓教育教学质量上,通过有效的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师进行系统的业务提升培训和文化建构培训。同时,“针对教师课程开发实际问题,开展校本研修,突出针对性和时效性”。通过校本教研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

(二)继续深化课程改革理念,关注数学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落实

通过调查问卷显示,延边地区非常注重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改革,为此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同时可以看出,延边地区的数学教师课改理念比较先进,绝大多数的老师是接受并愿意践行课改,但实践中存在的困惑比较多。调查显示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第一,新课改适合现在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合学生的发展,注重知识的生成。但吃不透新课程理念的现象使得教师对新课改中的一些新理念理解肤浅,把合作学习等同于小组讨论,把探究学习等同于在活动中学习等。第二,新课改比较适合现展,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体验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对学生后续的学习、今后参加社会生活及与外界交流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但有时学习内容的吸收和考试脱节,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够科学合理,急功近利,形式主义严重。第三,对课改是非常认同的,也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不断地践行新课程改革,但面临的问题是课改在学校的整体上不坚决,不彻底,不全面。另外,调查结果显示,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认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没有转变过来,这主要是“由于部分新的教育理念较抽象且过于理想化,操作上存在困难,而教师原有的传统信念经过长期的实践运用已形成思维定势”。关于《数学课程标准》的把握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有84.78%的数学教师表示愿意通过教师培训来了解新课改的理念,但是有14.24%的数学教师情感上还是不接受或不太愿意接受通过培训来更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有97.41%的数学教师了解《数学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中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部分的具体目标要求。根据本次问卷调查及教师访谈反映出的这些问题,我们建议进一步加强课程改革理念及方式方法的培训,培训学习是推动课程改革的前提,没有强大的理论支撑就不会有课堂改革的更好实施,所以希望主管部门能为一线老师多创造学习机会,组织教师学习,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组织教师进行访名校的实践活动,创造和名校教师进行教学业务交流的机会、实践指导、通过专家引领等开阔视野,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真正提高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质量。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把握方面,加大课标解读的培训,呼吁一线教师关注《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及相关内容的具体目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地把《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关注课堂教学技能的提升,把提高课堂教学教育质量落到实处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对延边地区12节数学课进行了课堂观察,其中几何课5节,代数课5节。从存在问题的角度来看,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在课堂导入的环节中,多数老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温故知新法。同时可以看出,个别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导入技能理念陈旧,方法单一,形式简单。没有充分发挥课堂导入技能的作用,没有有效地利用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中,只有一位教师利用温故知新和类比导入综合的方式导入新课,其他教师的课堂导入缺乏创新意识,导入效果不明显。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存在的不足,我们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逐步将简单的课堂导入技能上升为一种课堂导入艺术,注重发挥课堂导入来激发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望;启迪学生思维,促进积极思考;创设适宜情景,培养探究能力;架设旧知桥梁,做好新知铺垫等作用。在课堂导入中注重课堂导入的具体要求。明确课堂导入的具体要求:第一,要目的鲜明。数学课堂的导入首先要目的鲜明,目标明确,通过导入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主题与任务,重点与难点。课堂导人要加强目的性,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要符合教学目标,体现教学意图,进而完成教学内容。第二,要具有启发性。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对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应该具有启发性。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能引起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参与学习。导入的启发要难度适宜,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畏惧情绪,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要使学生“跳一跳,摸得着”,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把学生带人最佳学习状态,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第三,方法要灵活多样。课堂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导入更不能千篇一律。导入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课型灵活多变地采用各种方法,做到巧妙、新颖,因“课”制宜。导入方法要灵活,形式要新颖,只有灵活创新地导入,才能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第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的实现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来完成。因而导入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照顾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在设计导入的形式与内容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能力,来选择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些问题导入新课,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第五,要优质高效。评价课堂导入的成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是否做到了优质高效。作为课堂教学前奏曲的课堂导入,虽然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不是中心环节,它只是为中心环节作铺垫。因此,课堂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教师要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力争用最精练的语言,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接受并掌握教学内容,做到优质高效。本研究所反映的实际情况虽然样本调查取自于吉林省延边地区,旨在通过一个侧面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思考与建议,这些建议不仅对延边地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吉林省的基础教育改革也有实际的参考价值,对其他省份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研究所反映的一些问题也应该引起教育行政相关部门的重视。比如,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教师自身专业发展问题,新课改理念的培训问题,都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协调努力才能够解决。新课改的理念来自于外来文化(例如:NCTM2000stan-dards),在教师学习和应用新的模式进行教学时,产生矛盾是正常的。就目前的吉林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在深化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同时,解决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问题迫在眉睫。就目前吉林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况来看,我们只有关注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达到对学生教育教学的目标。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及完成教学任务都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完成,课程改革的实施也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教学品质,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推动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必须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必须强化新课程理念,把握《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内涵,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崔安玲 朴昌虎 雷丽霞 单位:吉林省教育学院 延边州教育学院 延吉市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2]李臣之,帅飞飞.深圳市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行为意向的调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0(04).

[3]李国强,邵光华.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信念对教学行为影响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9(10).

[5]崔安玲.新课程背景下吉林省初中数学教育质量调查与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0(11).

第四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

摘要: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做好对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优化工作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阐明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分析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并对如提升数学课堂有效性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改革

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基础科目之一,其课堂教学质量对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及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工作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在当前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无论是社会、家庭还是学校,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势必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计划时,数学教师应当实现多种方案的有机结合,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目标。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指的是通过教师的帮助,中学生能够提升自己能力,养成理性逻辑思维,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尽最大可能实现提高认知能力、升华主观情感的目标。许多教师都轻视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设,而是靠着非常规的辅导、补课、大量做题来实现学生成绩和升学率的提高。这样的做法很难实现学生身心的良好发展,而且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标准不应当以学生成绩来衡量,而是要锻炼学生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尽最大可能改善课堂秩序。这样不仅能使数学教学花费的时间更少、效率更高,还能让教师与学生的负担得到大大减轻。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当响应国家政策,并将其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针有机结合,促进中学生数学素养的不断提高。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评估时,不能只注重学生考试卷面成绩的提高,还应当从数学学科的课堂秩序、课堂效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考量,对学生的课业成绩进行综合评估。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当明确数学学科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初中这个承接小学、转启高中的重要阶段,提高课堂有效性,提升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对学生当前的学习成绩有着重要意义,而且也是学生实现未来学习生涯良好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计划

首先,初中数学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对于课上时间的利用有良好的规划,提高课上时间的利用效率,直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另外,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需求,满足其个性化的发展。学生上课听讲的时间相同,但由于个人能力等因素造成对知识理解程度的不一致,为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在安排数学教学计划时,要“抓两头,带中间”。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听课的习惯、作业的习惯、订正的习惯、考试的习惯)和学习方法对全班进行区分。“两头”即优秀生和后进生,对于优秀生应该多进行引导,基础知识要求他们能看懂例题,会做习题。课堂上通过让其做“小老师”来加强优秀生的思维训练,并适当减少他们的基础作业。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多进行辅导和交流,加强其基础知识辅导,让后进生熟练掌握基础概念。对于“中间”学生,要设置一个针对基础有坡度的练习计划,让学生自己总结难点和重点,并让他们学会回顾和整理知识。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投入到学习情境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要通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感官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教师要将故事、游戏、设疑等多种教学手段灵活地运用到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有参与的欲望,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学习乐趣。其次,学习动机也能成为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在因素,要让学生热爱数学,把养成理性思维能力作为首要目标,课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具体且清晰的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并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此时,学生也会得到反馈而增强学习动机,其自主学习也能更好地实现,从而促进数学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我国推行的新课改当中明确要求:要在课堂教学环节把握好课前备课工作以及课上实际教学过程的有效联系,在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后,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课前充分准备的教学计划完整有效地实行,利用好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互动时间,这对于中学生理解数学学习内容以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是十分有帮助的,而这就需要教师能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学习的进程,完善教学计划,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实际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应当侧重于联系生活实际,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引入数学教学内容,将数学知识点外化为客观事物,让学生能体会到数学的实际应用性,让学生真正热爱数学学科。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虽然仍旧以基础知识为教学重点,但整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必须要实现有效的深化改进,如果仍按照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不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和拓展,那么学生就无法真正掌握数学知识,课堂教学也难以收到预期的成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真正提高,初中数学教师首先应着眼于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以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改变以传统素材中的数据进行测算的教学方法,以采用班内戴眼镜学生的数量或者学生的身高体重数据等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通过这些丰富的内容,学生对处理数据的各项能力等都有了切实的感受和体会,从而学会灵活运用整个章节的知识,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也能实现显著提升。

(四)完善课堂教学方法

受应试教育以及传统教学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仍在使用比较老旧的模式进行教学,虽然能够确保课堂教学的稳定性,让学生按照教师规划好的方针提升应试能力,但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言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要想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切实提高,教师必须从教学方法上入手,以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教师的教学效率。以“一元一次方程”章节教学为例,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尚未接触过与此章节相关的内容,教师在上课前就可以先布置有关的习题,让学生先进行尝试和预习。这不但能对学生的预习方向进行指导,还能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课程,为学生有效参与课程做好充足的准备。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学生根据自己在预习阶段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研究,这样一来,整个初中数学课堂就能成为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中的多元化交流平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实现了提高。其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数学复习课上,就可以用到“确定方向—自主学习—教师点拨—自评自测—教师评讲—自我总结”这一整套程序方法,对于提高学生能力、完善数学教学计划、提高课堂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五)强化学生指导工作,以自主探究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知程度仍比较浅显,所以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观念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实现自身全面的发展。因此,在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教师还应当积极促进学生之间组成学习小组,并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通过随堂的各种活动来引导学生自发进行探索和钻研,教师要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助推器,在课堂上积极推动学生小组之间的相互交流,实现学生知识水平与探究能力的共同提升。例如,在学习九年级数学中的二次函数y=ax2+bx+c与x轴交点个数时,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探究,深层次地分析问题,在研究中实现知识的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给出三个二次函数分别求与x轴的交点坐标:y=x2-x-6;y=x2-2x+1;y=x2-x+2。教师在旁边辅助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数学现象:同样都是二次函数,有的有两个交点,有的只有一个交点,而有的甚至没有交点。让学生小组讨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再进一步提出相关问题,如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个数与什么因素有关,进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主题和重点内容。

四、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反思

(一)有效教学需要教学方法的及时优化

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诸多教学方法如自学辅导法、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初中教学工作当中。这些教学方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学工作总中结出来的,在教学实践与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均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近年来,随着教育者对探究性学习方法的不断推进,教育者开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知识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讨论,这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对于教师提出的相关教学方法一定要看到其两面性,大多数方法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极有可能某一种方法对于解决一方面难题可以提供极大的帮助,但是在其他问题上却不能奏效。例如,某些教师提出的指引发现法,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是并不能保证学习过程的高效性,学习知识的实用性也难以保证。

(二)有效教学需要教学手段的多重应用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是当前摆在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对于一些公开课、示范课而言,多媒体已经使用到了极致。但这样的课堂形式并不具有普适性,只适合于少数课例,对于普通的初中数学教师而言,难以投入如此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制作相应的课件。在平时的授课教学中,最常见的就是教师应用PPT进行讲解,教师在备课阶段所需成本较低,但这种课件一般只是用来替代板书和挂图素材,而且既定的程序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课堂教学应变能力的发挥。但如果教师不使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鲜活的课堂教学将变得单调乏味,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如何在不影响备课效率及课程实用性的前提下,适当加入一些多媒体教学环节,合理规划课程安排,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五、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教学重点,实行开放式的数学课堂,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实现自主思考、共同钻研和良好沟通,通过课前的认真备课,课上高效的教学方式,课后及时的教学反思优化,让学生积极学习相关知识,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性的不断提高,响应国家的号召,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庄佩玉 单位:苏州市吴江区八都中学

参考文献:

[1]王中仙.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与思考[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5(30):106-108.

[2]周艳辉.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品牌,2014(10):252.

[3]陈勇胜.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1):124-125.

第五篇:初中数学课堂信息技术应用

摘要:

信息技术具有很多传统教学方式难以企及的特点,它图文并茂,声音、视频都能灵活地运用到教学中去,动静兼备,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助手段和教学方式。初中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特点,学生学习起来也较为枯燥,而有了信息技术的帮助,就能够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完成数学知识的呈现,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把握知识的规律与本质,他们的主体地位也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关键词:

初中数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对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数学新课标对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应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因此,在实施数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将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现在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笔者谈一谈如何巧用信息技术,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文献:

一、发挥优势,激发兴趣

信息技术能够直观呈现知识,形象性也很强,在激活学生的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并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如进行“轴对称”的学习时,笔者就利用Flash软件制作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只要用鼠标轻轻点击蝴蝶,它就会展翅飞舞,跃然屏幕之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被吸引到了蝴蝶上来,笔者顺势引导,向学生提问:“大家仔细观察蝴蝶的翅膀,它在飞翔的过程中产生了重合吗?”学生观察后纷纷发言:“产生了,我看到它一瞬间重合在一起了。”“好的,那么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教材中是怎么对‘轴对称’定义的,请大家思索一下,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轴对称的例子。”结合多媒体展示与教材中的定义,学生不仅明白了轴对称的概念,还在自己的头脑中产生了深刻的表象,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都有了很大提高。

二、发现规律,验证知识

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学习必须要让学生去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并对这一知识进行验证,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初中数学知识,尤其是几何知识,相对而言比较抽象,我们就可以将信息技术中的“几何画板”利用起来,先在课下构建动态化的模型或表格,在课堂教学中以动态的形式将几何关系展现出来。这样做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空间认知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所存在的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进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学习时,笔者就让学生通过“几何画板”做一个任意的等腰三角形,并在图上标出三角形的底边中线、高、顶角平分线等。随后笔者让学生在点击鼠标时拖动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学生很容易就能观察到,随着三条线长度的变化,点的位置也产生了变化,三条线保持重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肩负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的背景,并提出具有思考下的问题,学生需要做的就是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对数学现象进行观察,总结规律,验证知识,并最终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从而能轻松地将这一知识规律融入自己的认知体系中来,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为完整、完善。

三、转听为做,动手实验

要想对数学教学进行创新,我们就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操作与实验的机会。实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动手、动脑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进行仔细观察,还要对观察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最终形成归纳、总结,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了,他们也能获得更为准确、深入的结论。数学教师要将学生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对学习活动充满了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取得全面的发展。我们可以将数学实验教学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思想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由“听数学”到“做数学”的转变,并从中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如学习“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我就彻底抛弃了以往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做法,将学生带到了微机室中,让他们利用计算机中的画图软件来绘制一次函数图像,并不断地拖动该图像,看看图像会产生哪些变化。笔者让学生将图像的数据变化记录了下来,以此作为依据,思考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单纯依靠自身讲解,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是没有任何效果的。我们要多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让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进行自主观察、推理、验证,直达知识的本质,并熟练地掌握它们。

四、及时反馈,提高效率

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自制力较差,也不具备充足的稳定性,疲劳感经常会伴随他们的学习过程。因此,在进行数学知识的复习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全新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带来新鲜的刺激,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对克服数学难题充满斗志。课堂习题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精心设置课堂习题。信息技术具有容量大、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习题的创设中来,能够使习题的形式更为丰富、生动,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为形象,学生被动接收也变为了主动汲取,他们的学习欲望被充分激发出来,对于他们来说,做练习题已经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而是真正地让他们实现了活学、乐学的目标,我们所倡导的“减负增效”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多媒体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如进行“黄金分割”的学习时,笔者就将“人物脸型”的设计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做不仅很快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对“黄金分割”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创新精神由此得到了有效的激发,他们明白了怎么去欣赏美、创造美,数学课堂也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作者:李志强 单位:甘肃省会宁县老君坡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能力培训范文7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教学思想;多样化评价体系

数字化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就教育而言,推进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各国教育发展要抢占的制高点[1]。教师是成功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基于此,翻转课堂究竟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何种层面上的现实挑战?以及教师的应对措施是什么?本文将针对此进行探索。

一、翻转课堂的本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学生在上课前完成教师布置的视频或资源的学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进行作业答疑、交流互动与合作探究等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2]。对于翻转课堂的理解,要关注其背后的深意,以揭示翻转课堂的本质。

(一)促进深度学习

翻转课堂可促进学习者进行深度学习,即学习者以解决实际问题与促进自身高阶思维的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将整合后的知识作为自身学习内容,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并将新的知识纳入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以促进有效迁移的一种学习模式。上课前,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定步调观看教学视频,或者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教学视频,这是新知识和学生已有的知识产生的第一次联系,课中学生完成相关的作业之后,又同教师进行深刻地讨论、探究问题,这是新知识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产生的第二次联结。多次的学习过程不仅使学生能够实现知识的整合,并且通过探究及讨论发展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而使其顺利地进行知识的迁移。

(二)充分展现混合式学习的特点

翻转课堂将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相结合,充分体现了混合式学习的特点,包括了课前的在线学习及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两个部分,这是一种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相混合的教学模式。在线上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学习。线下学习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针对性的教学。2014年,迈克尔和苏珊•戴尔基金会对十几所学校的混合式学习情况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一开始学校面临技术方面的挑战,但混合式学习的优点逐渐凸显出来[3]。

(三)有利于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翻转课堂将知识的吸收转置于课前,将知识的内化放于课堂。在课前,学生可根据教师的要求观看微视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快进或暂停教学视频,直至自己理解为止,这显然适应了不同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教师教学思想和观念亟待更新

人类社会教育教学活动的出现到当下为止,一直蕴含着两种教学范式,一种是变革范式,另外一种是模仿范式。模仿范式主要指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传授及学生经验的习得。变革范式追溯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目的是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两种教学范式影响着教学变革[4]。从传统教学到如今翻转课堂的推行,意味着教学范式的转型,每一种教学范式各有优劣。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是更加强调了教师对于学生启发、引导的作用,如在课堂中将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相结合,促进学生内化认知与情感,这意味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融合两种教学范式各自的优势,这就对教师的思想和观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教师已有知识能力结构受到冲击

在知识日益更新发展的时代,教室只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场所,应更加强调教师是学生发展的指导者的角色。翻转课堂顺应了时展的要求,其本质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过程的颠倒,这使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受到冲击。翻转课堂的成功实施需要具备七大要素,分别是合作学习、学习者中心、完善的学习环境、足够的学习时间、学校领导的支持、技术部门的协助及教师深刻的反思,而在这七个要素中,除了学校领导的支持,其余都和教师的知识能力密切相关,而在现实中,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远远不够,相关翻转课堂的教师培训也几乎没有涉及,这使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低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需要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相关能力,制作的视频控制在十分钟左右,并且视频中的知识内容是教师精心挑选出来的精华,学生观看之后能形成清晰的知识架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拥有搜集、整理、筛选、整合及开发数字化资源的能力,教师至少需要掌握一款视频录制软件,还有视频录制的技巧及对视频的加工技巧,如剪辑、配音等[5]。但是我国大部分教师还没有具备这样的教育技术水准及开发高质量视频的能力。

(四)教师工作压力增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需备好课,就能对学生实施教学,但是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需花费教师更多的精力。首先,教师要花费大量精力选择有价值的学习资源,选择合适的视频资源,有时还需要自己进行视频的录制,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其次,为了让学生顺利观看视频,并且促进其知识的吸收和内化,这需要教师提早对学生进行必要性的指导;再次,在学生正式进行自主讨论、实践探究之前,教师要对上课情境有一个预设性的思考,并进行充分的备课,为课堂的有序进行做铺垫;最后,在课后部分,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让学生通过操练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同时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纵观以上分析,在实施翻转课堂的整个流程中,各个方面都不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压力,这是不容小觑的一个问题。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应对策略

(一)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建立完整的知识能力结构

教师要提升自身信息技术素养,加强将技术运用于教学的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作为切入点。第一,学校角度,除了可聘请资深专家对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培训,也可以充分利用网上现有的资源,如专家的理论叙述、同行的备课资源,这些都能成为教师学习的资源,或者学校以视频公开课作为资源,进行教师培训内容体系的设计、培训活动的设计、培训支持服务的设计和立体的培训评价体系的设计。第二,教师角度,其应加强自身学科理论知识的建设,拓宽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学科素养差的教师是不可能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的。尤其是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更加开放和活跃,学生在课堂中会随时随地抛出一个问题,若是教师没有雄厚的学科基础知识作为支撑,很难应对这种挑战。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加强自身学科理论的知识基础,除了学科知识外,教师还应该学习社交媒体技术、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以拓宽自身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二)构建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宗旨

教师在翻转课堂中应该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第一,从评价理念来看,教师在学生观看微视频时,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一个诊断性评价,在课堂讨论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即时评价。此外,除了诊断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以外,终结性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第二,从评价主体来看,不能仅局限于传统课堂中教师的评价,在学生课前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参与并监督学生学习的还有家庭,因此评价主体范围应有所扩大。第三,从评价时间长度来看,翻转课堂中的评价应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第四,从评价内容来看,教师的关注点应从原来学生的分数转移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包括教师对学生给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

(三)主动适应角色变化,更好地实施翻转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能力培训范文8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语文阅读能力是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能力,而《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了阅读教学在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功能和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进一步探索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从而实现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进行阅读实践,并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形成和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1]。所以说,阅读是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解构而获得独特体验和感悟的一个过程,阅读教学的效果对于小学生整体语文学习情况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情况来看,其整体水平在不断提升。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普遍认识到语文教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同时,针对过去以应试为目的的模板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大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在阅读课堂上开始实践应用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主的教学活动取代了这种以学生背诵记忆模板为主的教学方法。这样一来,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更有利于小学生阅读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意识到,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而言,问题仍然存在。首先,从教学改革以及创新的角度来说,虽然大部分教师都认识到其必要性,但是在具体的认知以及实践上却存在一定的偏差。其中,形式化的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教师过度追求教学形式的创新,反而忽略了阅读教学核心的教育目标,使得阅读教学整体效果受到影响。其次,教师与学生本身的能力与新的教学模式、方法之间存在差距。这也是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专业教学能力无法满足新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使得这种教学形式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和效果,反而造成了阅读课堂教学效果更加不尽如人意。而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不足也使得其无法达成新的课堂模式的要求,进而造成课堂学习效率的下降。在这些问题现实存在的情况下,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共同关注和探索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提升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科学设置阅读课堂目标

不可否认,在当前的教育教学环境下,创新与改革是一个核心的话题,也是社会、学校等方面对于语文教师所提出的现实要求。但是在关注教学的创新与改革的同时,课堂教学的核心目的不应该被忽视。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而言,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原因。如果教师过度关注课堂的创新性、趣味性等因素而忽视了其教学性,那么可谓是舍本逐末,自然会导致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受到影响。所以,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在设计和开展阅读教学时,首先要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在科学、合理地设置阅读课堂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追求课堂形式的创新,如此才能够实现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教师在制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时,首先需要了解学生,包括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阅读的水平,了解大部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2]。也就是说,基于学生本身的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目标科学性、合理性的首要前提。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时,不仅要考虑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小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情况。在将二者相结合的同时,要把握好“度”。既不能将目标设置得太高,否则班级内的学生无法有效掌握基于这一目标所设计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而产生挫败心理,影响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当然,也不能将教学目标设置得太低,否则在阅读课堂上,学生会因为教学任务缺乏挑战性而失去学习的兴趣,降低课堂学习的专注度,影响教学的效果。其次,在当前的素质教育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设置还要考虑其全面性。也就是说,与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相比,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不仅要关注与阅读相关的教学任务以及目标的设置,还需要关注与小学生的成长与全面发展相关的目标设置。要想实现德育教育目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使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就需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考虑到这一点,并确定相关的教学目标,进而围绕目标完成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体设计与安排。而这种能够影响到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实际上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化以及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都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所以要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科学合理全面地设置教学目标是前提。

(二)实现趣味教学,提升学生语文阅读兴趣

阅读不仅是学生获取信息、提升能力、丰富认知、获得发展的主要途径,更是促进学生写作、交流、表达等素养塑造的基础与根本。而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育人导向而言,实现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浓厚阅读兴趣激发、丰富知识储备强化,既是重点,又是关键,而且成为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好发展的必然保证[3]。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阅读兴趣的培养是最为基础的目标和要求。大部分小学生在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还有所欠缺,所以只有在兴趣的推动和引导下,才能够自主地、长时间地专注于课堂学习。因此,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而言,开展趣味性阅读教学,增强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关键性的任务之一。就其具体的过程而言,教师可以从两种思路出发来实现这一目标。思路一是,教师可以从贴合小学生阅读兴趣的角度出发,进行阅读内容以及课堂活动的创新。要想使阅读课堂对于小学生具备吸引力,教师就需要充分了解班级内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选择贴合小学生兴趣和日常生活的阅读文章作为主题阅读的课外拓展和延伸。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阅读的基础知识讲解环节采用游戏、竞赛等能够刺激小学生参与兴趣的形式,降低教学内容的枯燥感。思路二是,教师可以从转变阅读教学表现形式的角度来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开展。在进行阅读导入时,教师可以将传统的文字性导入转化为多媒体视频或者是舞台短剧,以此来增强导入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小学生的参与兴趣。另外,教师也可以在阅读的基础知识、方法讲解环节中采用微课的形式,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总之,只有保证阅读课堂的趣味性,才能够增强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开展自主教学,引导学生适应自主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模式[4]。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应当得到有效的尊重。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在充分尊重小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前提下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但与此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小学生在思维和能力上的不足也使得他们很难迅速适应这样的课堂模式,反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的下降。所以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开展主题探究的自主课堂,通过探究任务来引导小学生阅读思维的形成以及阅读能力的强化提升。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先确定阅读课堂整体的模式,也就是基于阅读主题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之下,教师可以按照三个板块进行课堂活动的设计与组织。首先是自主探究课堂的准备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师生双方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要做的准备,其重点在于教师。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参与游戏或者阅读活动,让小学生形成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和习惯,为后续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使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其次是课堂上的自主探究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将准备好的课件以及任务通过智慧平板或者是学生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发送给学生,让学生按照课件中的任务和要求进行文章背景知识的学习以及文章的自主阅读与小组讨论。在学生完成对阅读文章的自主探究之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整体讨论,共同回顾总结阅读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并且对学生存在的阅读问题进行解答。只有在这种自主探究的阅读教学课堂上,小学生才能够有效形成主动学习意识,同时逐渐具备自主完成阅读学习的能力。而小学生阅读能力得到切实的提升,正是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重要表现。

(四)开展教师培训,强化教师群体教学能力

除了受小学生本身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因素制约之外,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教学改革的认识以及本身的专业教学能力也是影响阅读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即便是在当前的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在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承担知识教授的任务,还要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5]。因此,教师不仅仅是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还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和保护者。在语文课堂上,只有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才能够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而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保证自身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能够充分理解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任务和要求,深入理解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并且将其应用到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但是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我们要看到,仍然有部分教师在教学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学理念和手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因此,要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性,还需要针对教师进行集体培训。一方面,学校可以针对教学改革的概念,尤其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创新理念、方式进行集体性的课程培训或开展专题讲座。通过这种集体性的教师培训活动来强化教师对新的教学概念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强化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同时,这种集体参与的培训活动也有利于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以及竞争,激发小学语文教师群体自我能力提升的积极性,从而使培训活动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学校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寻求其他地区优秀教师的帮助,让本校教师对优秀的创新实验课程进行观摩和解读,以此来加深教师对于阅读教学创新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并且开展模拟教学活动来增强教师对于新教学理念和手段的实际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利用学校提供的培训机会以及网络上的资源来进行自我能力的提升和发展,以便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在实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整个过程中,只有教师自主参与其中,并具备一定的内驱力,才能够在培训活动中真正有所提升。而互联网为教师的自我提升创造了便利的条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条件。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中的资源,通过观摩、学习优秀公开课,参与小学语文阅读的慕课等方式来向其他优秀教师学习,掌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途径与方法,进而实现自身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而言,小学生本身的素质和能力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情况下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只有具备过硬的语文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才能够对小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的指导,给予他们更大的帮助。而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而言,开展专业性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