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育教学范例

课堂教育教学

课堂教育教学范文1

随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步伐的加快,传统的法学本科教学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于法律专业人才的需要,同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法律职业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改革传统的法学课堂教学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探究式教学法在法学课堂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期探究出一条适合新时期法学课堂教育教学的路径。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法;法学本科教学;情境教学

一探究式教学法基本概述

探究式教学法是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而得以演化的,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多种教育教学理论的影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探究式教学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在社会整体文化的影响中进行的,是学生在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之上,主观能动的对知识或者信息的重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呈现的是主动的、积极的层面。新知识是在对原有知识的批判、实践、论证中产生的,知识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社会现象的抽象概括,是多元的网络结构知识,可能在某种条件下是正确的,在随着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这种可能亦存在向不可能或者错误方向演变。学生是信息的承载着、检验者,教师是对学生知识建构的引领者,教学不能背离或者忽视学生原有的知识架构,教师也不是知识网络结构的权威解读者,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在不同的学科知识条件下创设有利于学生知识释放的情景,让社会组织中的学习素材与教材、问题相融合,让学生在自我探寻中学习知识、检验知识、求得真知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然属性,人的需要是由人的潜在力量决定的,学习者的学习是个体自由意志的自我投入,人的行为、个性等因素在学习中起到重要作用,教育教学的中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个性及其潜能,变被动的学习为积极的学习,使其本人能够主动的、愉悦的、有想法的学习,成为心理健康的完整的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以自由,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调控下自我学习,在学习中感知学习的成功、乐趣,教师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进行引导、关注,尊重学生的学习,相信学生通过自身潜能的开发,达到自我学习目标的实现。探究式教学法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也得到了多数专家学者的认可,其中JohnDewey、Richard•Suchman两位学者对探究式教学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JohnDewey教授认为脱离学生实际情况或者忽略学生特点的教学行为是不科学的,虽然实现了灌输知识的目的,但得到的效果确实不明显的甚至是相反的。科学的教学活动应当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考虑学生是课堂主体的实际,通过课堂情境创设、设定科学合理的问题、解决方案的制定等方式或者方法,实现教与学的融合。Richard•Suchman教授对实践性教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将教育教学的环节分为过程性的探究与实践结果评价两个部分,课堂学习应当采用一定的科学的活动方式进行。探究学习方式能够很好的改革传统的课堂,在传统课堂向高效课堂的转变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能够使使学生真正的得以解放,从而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探究中学会学习、获得知识、获得学习兴趣。[1]探究教学法既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围绕教师的发问,以合作探究的模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此基础之上归纳总结的教学活动。法学教育教学的本身也就是使学生围绕问题的提出、过程的检验,通过自身主动的参与来分析、发现、探究科学结论的过程。

二法学本科课堂需要教育教学模式的革新

法学学科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包含了法学理论知识、法学实践性知识以及逻辑思维推导知识。法学理论知识层面,全面系统的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基本要求,只有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了法学理论知识,才能涉及法学应用的层面;法学实践性知识层面,在全面理解把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的法律实践,即全面的、客观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法学发展过程中对于法学专业学生的应然性要求,与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严谨的语言表达能力、娴熟的法律应用能力等一同构筑法学学科素养的必备元素。正如王泽鉴教授说的“法学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使法律人能够认识法律,具有法律思维、解决争议的能力”。[2]国家或者社会对于法科学生的期望最终是服务于全体人民,如何更好的为社会提供服务,受益于人民大众,法律实践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法科学生作为法律职业的代表者,在某种程度上表明着“法律职业者具备高超的社会经验和判断力,是法学专业和其他专业的最大不同”;[3]逻辑思维推导知识层面。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促使法律更新变化,特别是十八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我国的法治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这就为新时期法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学教学必须立足于本科学生的法律思维方法培养,以及对于法律思维方法的具体应用。而不仅在于使学生学了多少本理论书籍,也不在于使学生背诵了多少部具体法律法规。只有充分的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还课堂于学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最终使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得以锻炼,更好的服务社会主义社会。“法律教育之所以成为可能,只是因为法是变动不居的条文以外的其他东西所构成。对于法学家的培养,主要的事情不是详尽地背诵今天有效的条文,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安排条文的框架和范围,条文所用词句的意义以及确定条文意义与使条文之间协调所用的方法。”[4]传统的法学课堂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师,不是学生,课堂以老师为中心,老师以教材为中心,学生以教材为中心。老师讲到哪里,学生听到哪里,课程讲完了,学生的任务就完成了,缺少甚至是没有与学生的互动,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漠视了学生的自我存在感,于是上课打瞌睡、玩手机、逃课等现象与课堂教学并行为课堂现象。此种被动教学模式之下,纵然灌输给了学生部分知识,但是,大部分知识不能转化为学生的自有知识,对于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无从谈起,对于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无丝毫影响,创新性法律人才的培养显得更为遥远。传统法学本科教学以法学纯理论为主,人为割裂了法学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之间的联系,讲法律就是讲教材,讲法律就是讲法条,纯粹的机械灌输,使得法学的应用性学科身份成为空中楼阁。纵然培养出了记忆大量法学理论知识的学生,在司法实践的过程中,显得不知何为,忽视了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正是法学专业学生至关重要的必备能力。有些老师注重法条,讲法律就是讲法条,关于法条为什么这样制定,法条如何理解,法条如何运用,法条背后蕴涵的法律精神什么,法条制定的背景是什么,法条的具体适用与事实如何关联等则很少涉及。这与社会对于法律人才的需求是不对称的。[5]

三探究式教学法在法学本科教学中的运用

探究式教学法在法学本科教学中主要采取四个程序步骤:问题情境建构,学生自我探究,有序协作、得出结论,教师点评,自我反思。通过四个程序的有机组合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问题情境建构。教师围绕法学教学大纲,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具体课程教学的性质等元素构建“问题情境”,结合法学教育教学规律以及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问题情境”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学生运用其本人包括其他同学的智慧、教材、辅助材料、信息技术等发现问题存在的原因,运用什么样的法律思维,采取什么样的法律方法,如何解决解决现有的问题。让其主动知悉课堂缺少他们则不存在,他们就是课堂的主体。诸多问题的衍生,其中包含矛盾的问题等等,让其产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学生自我探究。在第一个阶段,使学生有了学的欲望,在这个阶段,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即不在于教学,而在于引导教学,学生通过知识的储备、团队间的协作等,产生诸多的问题及其相应的问题解决方案,这种经过学生主动思索、积极分析、深入探究、精心加工的探索学习过程,深化了学生对于法学基本知识的了解,提高了学生对具体法律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和运用能力,通过自我探究不断提升学生的法律逻辑能力。有序协作、得出结论。通过教师有目的、有秩序的引导和组织,让学生彼此之间相互交流、沟通探讨,即加强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拓展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协作学习学生将搜集到的大量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并对其进行分析、推理验证,如果在此过程中,出现问题矛盾等情况,则由学生进行自我修正,并最终形成确定的结论。确定结论的形成过程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充分展现学生自我价值的过程。法学教育本身就是教会学生获得自我探究法律的过程。教师点评,自我反思。教师在结论的形成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参与进行充分的肯定,引导学生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梳理,归纳总结在整个探究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思路及方法、结论得出的启示等等。

四探究式教学法在法学本科教学中应当把握的要点

探究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注重教师对于问题的设计。问题设置的过于简单,不能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设置的过难,则使学生产生畏惧的心理,不能有效的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作用。适当的问题设置是课堂教学的开始,是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的前提,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学大纲、社会组织、信息技术等综合材料精心设计法律案例。学生在问题中进入学习,在学习中探究问题,围绕问题激发潜能,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有知识体系及逻辑思维习惯,通过对自有知识的分析,搜寻材料,产生观点,在观点的碰撞中质疑知识,引发新一轮的知识学习。探究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注重教师的引导。在法学本科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替代,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是学生自我分析、探究学习、获取新知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从论证、实践知识到再论证、再实践知识的过程,教师引导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法学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不间断的,教师引导的越成功,学生自我探究的积极性就越大,对知识的求知欲就越强,课堂获得的效果就越佳。

作者:刘小甫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新联学院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

[2]王泽鉴.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2001.

[3]黄月华.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及教学方法探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4).

课堂教育教学范文2

摘要

新时代是科技信息交流的大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科技教育手段,能直观展示出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兴趣、将枯燥难懂的数学理论变得更形象生动等,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些数学理论。

关键词

初中数学计算机;多媒体

一、利用计算机直观展示初中数学教学内容

作为一种新媒体教学方式,多媒体能将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将深奥的理论简单化,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对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展示中,在学习“求圆柱、圆锥的面积和体积”这一章重难点中,传统的教育模式只能通过平面的图形来向学生传达图形形象,要求学生能自己建立空间几何思维来进行想象。而对于立体空间感差的同学来说,就会觉得很吃力,他们根本不知道该从哪里展开思维了。而计算机课堂辅导教学的开展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引进,能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让教师不用反复地演示。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动态的课件,最好能用3D模式放出,对于圆柱的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来说,内容可以是一个圆柱沿着一条母线剪开,然后展开成一个方形,圆柱的侧面积就是这个方形的面积,方形再旋转形成一个圆柱,保留圆柱的运动轨迹,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圆柱展开成方形的一边是圆柱的高,另一边是圆柱底面圆的周长。这些动态课件可以通过反复展示直到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明白为止。像这样的立体几何教学也很多,运用多媒体进行讲解,比实物模型的演示更能加强学生的立体几何空间建设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能够很好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改善课堂教学效果。通过直观展示课堂教学知识,突出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学得更轻松。

二、利用计算机培养学生兴趣

计算机课堂辅导教学的推广和发展,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得到大大的改革,摆脱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的生硬呆板的教学模式,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使得教学方式多彩多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应用计算机辅导教学,能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教师教得更舒心。在运用计算机辅导教学时,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比如,在图形的认识中,对于什么是方形、什么是圆形、什么是梯形、什么是菱形以及什么是三角形的教学问题,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将这些问题生动地展示出来。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动画播放将这些图形融入进去,播放一个运用图形比赛的动画———小猪推着方形去比赛,小兔子推着圆形去比赛。学生看到动画短片一定会觉得很有意思,也会很感兴趣,都想知道谁会赢得比赛的胜利。这样的教学,学生能直观地看出圆形要比方形跑得快,这样就认识了圆形与方形的差别。另外,通过阐述概念,学生能了解梯形、菱形都是属于方形,对梯形、菱形的描述也可以通过动画展示,利用他们的形态特征来加以区分,让学生能直观地认识到图形的样子与意义。这样充满创意的动画情景,能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教学内容,学生如身处在图形的世界里一样,给学生一种新鲜和充满奇趣的感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也通过问题引发思考,进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下产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渴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利用计算机将枯燥的概念生动形象化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如果只是单单以讲授的教学方式教学,那很多学生上课就会感觉听不懂,然后在习题与考试中就会颠三倒四地什么都不做。而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是学好数学技能的重要手段,怎么能让这种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不枯燥呢?利用多媒体进行实践操作就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例如,在“线”的教学中,对平行线的概念定义有很多,如平行线是没有终点的、平行线是一条直线、平行线上有无数个点等,将这些连起来就是平行线是一条没有终点的拥有无数个点的直线,读起来很绕口吧,而死记硬背并不能让学生将知识点记得更牢、更清晰。这里我们可以将一些与平行线有关的图形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出来,通过多媒体演示,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平行概念。比如说桥,桥面的创建就是由两边平行的线构成,再将这些形状由直线代替,这样学生就能更清楚地认识平行的概念。这样就能将抽象的数学教学变得更形象,让学生更易理解,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新媒体技术,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摸索适合学生的更好的教学方式,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素质,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徐爱丽 单位: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4级 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初中

第二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研究

课堂提问,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并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态、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课堂教学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重要纽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纵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历程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提问方式,从应用情况上可以看出,课堂教学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当然,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依然存在可以改进的地方,如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等,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材内容特点科学设计课堂教学问题,促使数学问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重要作用,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

一、引导式问题,增强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注意力

引导式提问主要是以层层递进式的方式逐渐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引导式提问在开始课堂教学活动前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集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注意力。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教学问题,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各个阶段的特征,在正式开始课堂教学活动前通过设置疑问,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提问,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充分的保障。现以苏教版初中数学“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都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本单元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熟练应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探索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和教学目标,教师在正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前提问:“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那二元一次方程组呢?”这一个问题是基础问题,在前两节学习中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已经有了初步认识,故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回答道:“一个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项的次数都为1次的整式方程就叫作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组就叫作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师继续追问:“一元一次方程怎样解未知项?”学生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经验回答:“通过移项变号即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未知项。”这样,教师以层层递进的问题诱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逐渐引入教学主题,增强了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注意力。由此可见,充满吸引力的正式教学环节,让学生迅速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对正式开展教学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教学问题进行设计的时候,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引导式提问的重要作用。

二、讨论式问题,在沟通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讨论式问题一般用于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师生讨论,帮助学生理清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在设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时,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讨论式问题,通过与学生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再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教师直接采用分析例题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例题1:一次篮球、排球比赛,共有48个队,520名运动员参加,其中篮球队每队10名,排球队每队12名,求篮球、排球各有多少队参赛?学生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提出解题思路“设篮球x队,排球y队,则有x+y=48,10x+12y=520,解得x=28,y=20,所以篮球28支队,排球20支队”。教师根据学生数学水平,逐步增加数学问题的难度,由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探究找出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系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设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时,教师必须在为教学课堂注入活力的同时,对教学问题进行科学设计,即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讨论式提问,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三、启发性问题,增强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设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时,需要使教学问题“留白”,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和空间,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应多用启发性问题,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依然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在结束课堂教学之后,为了将课堂内外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的课外学习逐步提高数学水平,教师根据数学教学内容设置启发性问题:“两列火车从相距910千米的甲、乙两地同时相向出发,10小时后相遇。如果第一列火车比第二列火车先出发4小时20分,则在第二列火车出发8小时后相遇。问两列火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应用题的理解难度比较大,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探究应用题,分析解题思路,就可以解出正确答案:“设两列火车的速度分别为x和y,则10(x+y)=910,13x+8y=910,则x=42,y=49,所以两列火车的速度分别为42千米每小时和49千米每小时”。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启发性问题,可以增强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作者:尹海洲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新洋实验学校

第三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分层教学研究

摘要

“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已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期望,更与当前农村教育的发展不相适应。“分层教学”是一种比较符合农村教育实际的教学方式,它能使得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的数学素质和数学素养的普遍提高。

关键词

分层教学;全体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家庭和社会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和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初中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等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在农村,这一点尤为突出。“分层教学”是一种比较符合农村教育实际的教学方式,它能使得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的数学素质和数学素养的普遍提高。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背景

(一)分层教学理论

分层教学的提出历史悠久,自17世纪中期,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就阐述了“班级授课制”。这种“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口号,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知识范围,开始从原来的贵族教育逐渐平民化。很明显,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教师在一个教室同时教授几十个学生,按年龄编排班级,教师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所有的学生,学生也以同样的方式学习着相同的学科,然后又以相同的测试接受统一评价,从而区分出成绩好与差的学生。这种方式有其利,也必有其弊。班级授课的优点是看到了学生的共性,缺点是顾不了学生的个性。到了19世纪末期,有专家学者倡导“按学力、成绩分班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以此来纠正班级授课制的弊端。但是到了20世纪40年代时,这种教学形式遭到各种非议:不够民主、容易造成对“低能儿童”的歧视。随着苏联科学技术的进步,欧洲各国意识到科技落后产生的危险,加速进行尖端人才的培养,使得对上世纪的“分组教学”又进行了重新认识和评价。

(二)因材施教理论

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也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之说。为什么不能“贤人三千”呢?究其原因则是学生的个性差异导致的结果。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宋朝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朱熹将孔子这方面的教育思想和经验概括为“孔子教人,因材施教”(《二程遗书•卷十九》)。这项教学原则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的一个优良传统,在各类《教育学》论著中在论述教学原则时都一致将因材施教作为一项非常重要教学原则,成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其基本涵义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基础等具体情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

二、分层教学实施的重要意义

当前,初中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的自信心严重不足,对学习缺乏应有的耐性,如果教师仍然按照统一的标准实施教学,将难以有效推进现有的课堂教学,难以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进而形成不了有效的课堂教学。另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不利于优生的发展也不利于对后进生的转化,导致这些学生对数学课堂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实施分层教学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能够让优生吃得饱,让后进生吃得好,能够让所有学生学有所获,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另外,实施分层教学也能够促进教师不断的探索,研究一些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三、实施分层教学应遵循的指导性原则

(一)分层教学的差异性原则

探索分层教学,首先就要确定学生的差异。根据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我们通常把学生的差异划分为可变性差异和不变性差异。可变性差异是指学生在知识积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与学习技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不变性差异是指学生在个性特征方面、学科特长方面、兴趣爱好等这些方面存在的差异。相对于可变性差异来说,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是不可改变的,这些差异就成为学生的优势性差异,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特性促进学生个体优势的发展,尽可能的做到学有所长。

(二)分层教学的合理性原则

对“分层”教学有一个科学正确的认识是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实施分层教学,要正确处理学生、教师及家长之间的关系。所以,要及时的进行解释和说明使他们意识到:实施分层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最终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给学生划分等级、划分层次。

(三)分层教学的主体性原则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积极的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要有一种民主、合作、平等的和谐关系,彻底改变那种传统的课堂教学填鸭式、一刀切的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的提出问题,在回答问题时,允许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尽可能的使全体学生融入到整个的学习活动中来,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分层教学的激励性原则

成功的激励是从学生已有的成功中获得激励,从而增强学生创新的动机和信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争取更多的成功;评价激励则是正确评价学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寻找学生成功和进步,重点关注每个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的进步和成功,对学生存在的不足要进行正确的引导,要有适当的宽容。

四、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与对新知识接受能力对学生进行分层编排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分别进行不同的指导。对于学生的分层要灵活机动,随时调整(可以半年一次或是两个月一次),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智力水平,把学生调换到适合的层次,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采用相同的课标与教材实行课堂教学目标的分层

在同一个班级教学时,采用相同的课程标准与教材对学生实行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以是初级目标、中级目标、高级目标。把学生分为初级组、中级组、高级组。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具体实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最终使他们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记忆不得提升。

(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过程的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既要顾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又要兼顾学生掌握的效果,适时的开展各层次学生的教学活动。通过不断的学习达到逐步提高的目的。具体做法包括:(1)讲课内容和方法的分层;(2)指导和辅导学生的分层;(3)教学问题的分层;(4)课堂练习设计的分层;(5)作业设计的分层;(6)评价制度的分层。

总之,实施分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一种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教学强调的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重点是要做到“困材施教,分层提高,让优生得到拓展,让差生得到转化,逐步实现全面提升”。实施分层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所以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可以有效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进步。

作者:董显锋 单位:泗水县金庄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周国清.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分层教学策略的应用.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03).

[2]刘学文.利用分层次教学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剑南文学,2012,(02).

[3]马林彦.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思考与尝试.成功,2013,(16).

[4]成太.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教育,2011,(03).

第四篇: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

在教育行业的迅猛发展中,新一轮教学改革更加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新技术的发展使数学教学有了较大改变,新一轮课改中的教学思路逐步转为以学生为核心。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发挥技术层面的优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信息技术,植根于理论实践,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设计了相关具有代表意义的新型设计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浅谈当前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借鉴了国内外课堂模式中的相关案例,进行了课堂中翻转模式的研究。

关键词

翻转模式;数学教学;实践结构

翻转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主导,构建一个个性化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以及小组合作解决困难。翻转课堂教学解决了传统授课方法不能满足学生求知需要的难题,在学习中,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在现代技术的引领下,网络和多媒体逐渐走向人们的视野,翻转课堂模式将学生课堂获取的知识延伸到课外的学习中,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更新了学生的学习观念。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简述

1.教学模式的起因与特征

翻转教学模式一词最早来源于美国一所高中。2007年,该学校的两名化学老师为了帮助学困生学习,而研发的一种教学模式。老师通过视频进行课堂内容的录制,将视频上传至网络,这样使得没有在课堂学习的学生能够看到视频,也能够使得其他学生进行知识复习和强化。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教师通过构建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颠倒了课堂教学中的传授模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由学生、教师、教学内容、环境等几个方面构成的。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对学生进行课程改造中完成知识的传授,通过课堂协作以及互动交流完成知识的内化。传统教学中老师以布置课后作业的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翻转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授课+课后练习这个流程,课下借助学生的自主学习完成传授知识的过程。翻转课堂也颠覆了班级授课,在翻转模式中教师根据学生需求进行个别化教学,将不同的学生分组,这加大了课堂学习中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在翻转课堂中,常常会看到老师授课以微视频的模式展现,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可以暂停亦可回看。课堂上,学生可以观看视频记笔记,遇到难题可加以思考,同时自己控制进度,此教学模式丰富了学校中的课堂学习资源,提供的云端资源为学生的课后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知识积累。翻转课堂的教学多元化评价改变了以往的纸笔测试,加强了对内容、学习方案的记录及展现,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以多元化的评价手段评价翻转课堂中的学生和教师。

2.教学模式的设计与研究

有学者提及,将教学目标划分为认知、动作技能以及情感三个部分,而翻转课堂在此基础上被划分成记忆领会、分析应用以及评价三阶段。在记忆领会阶段,学生通过对所掌握的概念、法则、原理等初步的记忆,从而归纳、概括出所获取的知识,并且找出知识间的联系。翻转课堂中将教学视频作为知识的载体,学生通过自身学习可随时调整学习节奏,当然统一的教学活动较难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应用阶段,老师将时间都用于学生的探索与组织两方面,通过个性化分析前阶段的学习,促进知识的内化。在综合阶段,学生依据对知识点的理解,作出相关有价值的评价,将各个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汇总整理,达到综合评价的效果。

二、当前课堂教学模式的案例研究

1.国外的案例实践

2011年,美国著名学者构建了翻转课堂四个模型,该模型将翻转课堂分成参与、体验、概念、探索4个阶段,以学生登录教学博客,观看教师的视频、论坛博客、教学网站上的自主讨论为主,把老师对学生在线传道授业作为构建的意义所在。国外的实践案例中,比较典型的有2010年美国一所高中的教师,在两年的教学实验中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推广,由于两年来学生学习成绩大幅提高,于是得到了全国范围的推广。学生在家里观看教学视频,视频的时间一般是5~7分钟,学生将观看视频中产生的疑问反馈给老师,老师进行总结。

2.国内的实践案例

我国的翻转课堂教学包含学生的课前、课中两个步骤的学习内容,信息基础与学习活动作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支撑,保证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在我国重庆,聚奎中学对美国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关借鉴,这改变了我国传统的教师授课模式,向教学改革积极迈进了重要的一步。学校针对师生的状况进行适当调整,以科技打造高效课堂,这使得学生在课堂实验中重获自信。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老师依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使得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在重庆该学校的课堂教学中,一般老师每节课的教学时间不会超过15分钟,其他的时间都交给学生。学生在老师授课完成后开始作业练习,遇到难题时,学生小组课堂讨论。

三、初中数学中反转课堂的模式研究

1.实验的目的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翻转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本文选取了B学校九年级的两个班进行对比研究,甲班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乙班采取的是翻转课堂的教学,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能力、合作交流意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来研究该模式的教学成效。本文以一元二次方程以及等腰三角形章节为例,以具体案例来分析教学框架设计的必要性,将实践与理论结合在了一起。

2.初中数学的研究案例

教学中,教学要遵循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变化规律,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使学生可更好的进行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案例一:经过前情导入以及情境的创设后,老师在PPT中展示了几道题。题目一:一个长方形的地毯长8m,宽5m,其中地毯中心有个长方形图案面积为24平方,求这个花边宽度。如果学生尚未学过一元二次方程,可能会以死方法从24入手,如24=1×24=2×12=4×6,然后进行推算。但是这种方法很容易出错,而且浪费时间。我们可以将花边的宽设为X,因为长方形图案在中间,所以图案的长为8-2x,宽为5-2x,然后列方程(8-2x)×(5-2x)=24。题目二:A2+B2+C2=D2+E2,其中ABCDE均为连续的自然数,请找出几个连续的自然数使得前面三个数的平方和=后面两个数的平方和。这道题中,我们可以设首数为X,那么会有X2+(X+1)2+(X+2)2=(X+3)2+(X+4)2。上述问题的构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以上两个方程可以看出,他们都是只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方为2,这种方程我们称之为一元二次方程。那么,问题又来了,如何判断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呢?如何理解方程的一般形式呢?学生经历了这类方程的理解与概括,学生的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提高了,老师通过讲解例题,归纳出每节课的知识要点,然后引导学生解决不同的问题。通过总结与反思,以及对新知识的固化,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便于学生更好吸收。案例二:在等腰三角形的学习中,进行充足的课前准备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的准备。本节课在进行PPT的录制中导入音频讲解,形成完备的教学视频。通过展示等腰三角形,引出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再进行例题的讲解,如三角形ABC中,已知AB=AC,且角B为70度,求角C及角A的度数。本节课,以师生互动取代以往课堂中的教师讲授,这种个性化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机会。在新课改的模式中,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老师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及时引导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化的学习。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以暂停、倒带等形式对教学进度进行控制,取代课堂中老师对学生的反复讲解。学生学习与自主观看视频之后,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然后根据测试反馈决定是否再度观看视频。课代表对学员学习中不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概括,再汇总给老师。老师根据学生遇到的情况作出科学务实的分析,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这方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老师又针对性的布置作业,学生自行完成练习,学生就一些不会做的题目可以向老师求教。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遇到困惑或无法自主解决的问题,可以小组协同合作。小组成员的交流合作,能够帮助学生发挥思维能力,增强沟通意识。

3.实践结构分析

以翻转课堂学习模式进行教学的班级,教学成效显著,大家普遍赞同这种教学模式。教学调查报告显示,翻转课堂较从前的教学模式能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们希望在自主学习环境中能够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希望学校能够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在对教师的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老师都普遍接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学校的微机房设备尚不够完善,学生的信息素质没有得到充分培养,在当前环境中进行大规模的普及不太现实,但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定会普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中的课程改革思想已深入人心,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新崛起的一类教学模式,此类教学模式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基础设计,这为未来的研究奠定了相应的基础。本文的研究借鉴了前人的相应研究成果,但是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特征方面,对于翻转课堂的设计与实践主导还是相对比较匮乏的。本文在前人的理论指导下,以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主导,为教师提供了相关可供操作的模型,以实例验证了理论的实用性。

作者:段振桃 单位:合肥市永红路小学北城分校

参考文献:

[1]杨晓宏,党建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策略研究———基于中美教育文化差异比较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101-110.

[2]田爱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转变与综合素养提升[J].教师教育研究,2015,(05):84-88.

[3]吴忠良,赵磊.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14,(04):121-126.

第五篇: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次教学探讨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具有针对性及人性化特征。毫无疑问,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功能对提高不同层次学生数学成绩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基于分层次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意义,对其的具体应用策略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分层次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众所周知,教育的目的即在于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最大限度的获得提高及发展。然而,分层次教学模式的融入俨然对这一目标的实现具有促进作用。针对初中数学学科来说,基于其本身就存在的鼓噪、乏味特征,其通常都难以难以受到学生的喜爱,但倘若将分层次教学模式引入到其中,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推动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发展。

一、分层次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意义

(一)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教学的要求

人才,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不同人才对数学的需要也是不尽相同的。根据国家国定,初中毕业学生应严格按照高中与职业中学1:1的比例进行分流。这也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学必须在学生完成数学学习的基本任务之后,严格依据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就业发展来进行区别性培养。基于此,分层次教学就势必就成为了设备会对教学的要求。

(二)是体现因材施教的前提与基础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长期都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潜能的发展,甚至让部分学生逐渐失去了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具体来说,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如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都是以统一的信息传递形式与速度来向每一个学生传授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个性不同的因素,很多学生只能够被动的接受知识。也正因为如此,在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接受能力之间就出现了不协调、不同步的问题,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状况。究其原因,即是没有真正观察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基于此,要想着实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就必须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要以为学生不同层次的认知水平为基点,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不同层次学生思维为目标来开展教学活动。只有这样,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才能够得到实质性的提升[1]。

二、分层次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学生方面的分层

要引入分层次教学模式,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分层。具体来说:第一步,以各种方式(如学生座谈会、访谈、家访等)来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第二步,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前提下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学生为优等生,此类学生不仅能够牢固掌握课本知识、可以独立完成相关练习以及教师布置的强化题目,并且还乐于助人愿意帮助其他学生学习。第二个层次为成绩中等的学生,此类学生同样可以牢固掌握课本知识,并独立完成相关练习,但对教师布置的强化题,则需要在一定的启发下才能完成。第三个层次的学生为所谓的“后进生”,此类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的尤为困难,通常都需要在教师与同学的指导与帮助下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课本知识[2]。

(二)教学方面的分层

所谓分层次教学,简单来说就是严格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将教学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来进行,以此来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并让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基于此,在分层次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具有差异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说,目标的分层并不是全部分层,而是要明确哪些目标是共有的,哪些目标是需要进行分层的。

总之必须严格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比如说,针对“因式分解”一课的教学,教师首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层次来将教学目标划分为三个类别,层次一:在正确认识并理解因式分解概念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对因式进行分解,并且运用它去解决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灵活性的问题,此层次教学目标适用于优等生。层次二:能够正确认识并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可以熟练地对因式进行分解,此层次教学目标适用于成绩中等的学生。层次三:能够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可以因式分解最简单的整式,此层次教学目标适用于后进生[3]。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分层次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势必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在在应用分层次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理应对学生分层的有效性引起高度重视,必须保证学生分层的合理性,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对备课、授课、作业以及评价等方面进行分层,以此来让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效性得到全面提升,构建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为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的进一步推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王岳峰 单位:宁夏固原市隆德县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刘丽君.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王林林.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4):120.

[3]叶卫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6(05):119+121.

第六篇:初中数学课堂学生生活经验研究

摘要:

数学教学与生活经验的联系十分密切。数学中的许多知识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同时可以通过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数学教学必须要重视教学与现实生活经验的联系,让数学贴近生活。本文探讨的重点是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结合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作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中领悟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让初中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使初中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关键词:

学生生活经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在课程标准改革这一背景下,教育重点强调了学生生活经验的重要性。所以,在探讨如何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时,引导学生通过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更好地理解生活问题,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同时使初中数学课堂更加多彩。

一、数学与生活联系

课标初中数学教材的编写,主要是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依据,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把数学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根据生活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体现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会遇到很多需要解决的难题,此过程必然要用到数学。因此,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到生活中数学的作用。

二、生活经验与教学课堂生活化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源于生活经验,平常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现实世界就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能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一系列内容,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使学生明确数学的作用。

1.例题设计生活化。

让学生感知数学的作用,数学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数学通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发挥自己的魅力和作用。因此例题设计需要从生活中进行提炼,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让数学为实际生活服务,培养学生用带着问题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感悟获得知识,通过学生的直接经验,从认知、理性范畴,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相关领域,会使学生拥有更高层次的聪明才智。

2.数学素材生活化。

通过选用生活化的数学素材,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完美。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特别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在学生的生活经历方面缺乏关注,偏向于从抽象到抽象,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性。因此,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选取素材:

(1)就地取材。数学素材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就可以发现我们身边的数学素材。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角》这一课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在教室里,寻找到各种角,比如黑板、桌子、铅笔盒、黑板擦等都可以找到我们生活中的角。

(2)化静为动。数学不仅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将静止的图形通过动画等方式呈现给同学们,比如旋转、平移、对称、折叠涉及到的一些变换方式,会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简洁,学生易于接受,学习也会更加轻松,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3)数学故事。数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数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应牢记历史以及对数学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比如八年级上册,教师讲述到完全平方公式,其系数关系属于是杨辉三角的一种最简形式,其中包括一些公式在数形结合中的证明,这些知识都是古代数学家聪明才智的结晶。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网上找一些与课堂知识相关的故事或趣闻,开拓同学们的视野,同时让学生体味数学的魅力,提高课堂趣味性。

3.作业设计生活化。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从网上找一些模板,设计一些图画等新鲜素材,使知识具有新鲜感。并且找寻一些数学历史或经典例题供学生探索研究,同时,教师应亲自做一下所设计的作业,精选习题,先易后难,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情况,可对作业进行人性化的分类处理,如对成绩好的学生可全部完成,而对成绩不甚理想的学生要求适当完成即可,这样所有学生都能完成作业,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收获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把生活经验与初中数学知识相结合,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在生活经验中体会数学的巨大作用和魅力。

作者:周兆权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尹海涛.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3(2):25-25

[2]谷新婷.基于学生发展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5.22(6):25-26

[3]李晓菊.学生生活经验的分析运用与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经验研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5(2):113-113

[4]唐奉怀.浅谈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3

第七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作用

摘要:

教学过程中是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从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我们利用学生动手动脑、生活实例、趣闻典故等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数学来源生活、回归于生活的数学理念,体现现代教育的本质。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引导;探究;学生;实例

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这句至理名言充分揭示了探究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每个人对未知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都有探个究竟的想法。初中数学学科的基础性的特点为我们运用“探究”“引导”等提供了丰富的教材。教师在课前要精心安排,合理把握,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对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以达到学的目的。

一、动手动脑,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兴趣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好好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以“奇”“怪”“趣”“疑”来做好引导,这也要求教师在备课中找准学生的“兴趣点”,运用各种方法精心设计出富有兴趣性、好奇性的引导方案。比如,我在教“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先让学生在草稿本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自己用量角器量出每个角的度数,计算出三个角的和,再让学生用剪刀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并拼在一起,观察能否组成一个平角,与开始计算出的三个角的和比较;同学之间讨论并比较各自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因为每个学生做的图形不同,可能是锐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者钝角三角形等,同学自己交流就形成了“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的定理。这样就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中设计问题情境,可以利用实际问题,这样能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会设身处地的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把教学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教学目标。比如,我在教“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中,列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仁寿美加好超市和国贸超市为庆祝端午节都进行了促销活动,其中美加好超市是全场商品打六折销售,国贸超市是买200送100.请问到哪家购物更划算?这一问题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用好数学,学好数学,而且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主动的求知。

三、趣闻典故,培养学生人文情怀

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趣闻、典故等等,其中很多是很经典的数学应用的事例。如果在数学课堂中引用这些,无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有效地作用,更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比如:在讲“黄金分割”时,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课前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为什么维纳斯被公认为最美女神?”其关键在于维纳斯塑像的设计运用了黄金分割;主持人在舞台上的位置给人们一种与舞台一体的感觉,是那么的和谐,其关键也在于主持人的位置运用了黄金分割。

四、利用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学中形成探究的定势

在讲解新知识点之前学会从周围空间或者生活环境中去寻找相似的来进行判断,有利于知识点的熟悉和实际的运用。比如:我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自行观察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并有纸片动手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把班上同学的图形进行比较,引导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推导也一样,让学生观察,讨论手工制作的四边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不是平行四边形,并说出理由,然后自己证明。在这些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为主探究学习。通过“平行四边形”的探究学习,在后面对“矩形、菱形与正方形”的教学中,就形成了一种探究定势,学生自然而然就知道该如何去探究矩形,菱形与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了。

五、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在数学教师的指导下之,由学生开展集体学习的一种形式,呈现一种立体式、相互交注、互相学习的学习氛围。一般由4—6人组成1个学习小组,由数学教师拟订数学目标题纲。小组合作的学生围绕目标,开展讨论、探究,教师指点迷津,指导解答疑难。是开展初中数学的一种好的学习形式。

总之,“探究”“引导”是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的学习过程。在探究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开发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学习的互动过程。这种数学课堂教学,着眼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本质,也给学生提供了开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这里,我们还要特别作一些强调:其一,我们的数学教师要深刻认识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重要意义。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素质教育的新时期。教育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唯有让学生去积极探究,学生才能创新;唯有让学生去探究,学生才能发现数学中的奥秘与真理。其二,我们要为学生探究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比如:①思想上的鼓励;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人人都积极投入探究学习活动;③引入高科技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探究活动。

作者:格西王姆 单位: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第二中学校

参考文献

[1]《培养学生探究的几点体会》李民2013年《中学数学参考》

[2]《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傅道春2012年《现代教育研究》

第八篇: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教学设计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对初中数学教学关注力度也越来越大,如何在新形势下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进行设计并实践,增强初中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是我国教育部门和初中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情境创设教学也是顺应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教学课堂情境创设教学设计及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教学的有效设计及实践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初中数学;情境创设;设计实践

创设情景教学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任务进行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了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吸收和掌握,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并且适合学生主体进行自主学习的良好的学习环境,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对知识、原理等进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过程。情境创设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逐渐设计应用的过程中也得到了中学的认可。对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教学设计以及实践,能够完善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追求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和理念,保证从根本上提升初中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为了以后进一步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情境创设教学已然成为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教学设计及实践的重要性

1.能够强化老师的综合素质

现在新课标十分注意对初中数学教材教学情境的设计,这就要求老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其他方面的能力,结合数学教材创设相关情境进行教学。结合初中数学教材中规定的重点和难点,创设符合初中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情境,并将创设的数学情境的功能更好的展示出来,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等,都考验了老师的专业水平。老师通过对教材中的要点进行情境教学创设的过程,也是老师逐步完善自身综合能力的过程,同时,对课件进行创新和改进,帮助老师去钻研初中数学知识,从而拓展初中数学的知识面。在很大程度上还能促进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互相促进、互相借鉴,更加有助于创设情景教学。

2.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

学校和老师创新数学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自身学习数学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模型,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为学校和学生未来稳定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对于教材中需要掌握的要点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能够贴近初中生的实际生活,将抽象的数学原理等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切身体会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能培养学生对深层次数学原理的思考,形成一种热爱数学的课堂氛围。

3.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和标准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和深化,将创设情景教学设计和实践也纳入其中,更加注重学生施加能力的培养。所以对初中数学创设相关情境教学也是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同时也能够不断创新数学新课标教材,不断补充中学生应具备数学素养的相关知识,最大限度的发挥新教材的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体制,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准备。

二、情境创设教学的有效设计及实践策略

1.创设实践情境

学校和老师应该重视实践教育活动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观察、讨论等,形成数学思维模型,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在创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在灌输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数学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数学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相互结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主进行观察和思考,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抽象的数学公式、数学论证题等,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观察,多观察,多思考,然后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发现其中的奥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钻研数学的兴趣,从根本上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同时,老师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划分,勇于对老师提出质疑,然后大家进行讨论,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问题,老师也能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能力,从而合理的设置教学任务,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的知识点时,老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两点之间什么最近?然后在黑板上画两个点,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构建数学思维模型,然后老师将两个点之间相连,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从而引出勾股定理的学习;同时,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思考和推理,加深对勾股定理的印象,有了初期的思考的这个过程,在加上老师的引导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这样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活跃数学课堂氛围。

2.创设生活情境

现在生活元素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是顺应新课程标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对于现阶段的初中生来说,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还是比较高的,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列举贴近初中生生活经历的例子对数学中的知识进行讲解。数学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拓展学生的视野。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并进行解决,可以增加学生的数学知识层面,更好的加深教材上规定的重点。根据相关调查表明,很多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不高,主要就是因为对抽象的理论知识没有理解,没能将数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导致现在一部分的初中生对数学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面积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周末布置一个任务,发现家里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并对其求体积等,让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自己进行解决,然后老师在下次上课的时候,对这项任务进行检查,让同学发表一下自己的思路,使整体共同进步协调发展。

3.创设竞争情境

对于初中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加以利用,可以转变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促进课堂上学生整体的协调的发展,同时老师可以定期的组织比赛等形式,对速度、解题思路方法等方面进行竞争,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竞争意识,还能加深对数学理论知识的运用。展开相关的比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强化学生心理素质,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节奏。同时通过小组形式进行竞争类的比赛,还能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激发初中生的好胜心,在协作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各个小组的解题方法、思路进行借鉴学习;通过创设竞争讨论的教学情境,也能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个和方向,及时的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及时的对教材中的难点、要点进行拓展等相关训练,为学会高中的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结束语

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情景教学,不仅是顺应社会教育快速变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保证数学教学任务能够正常的进行下去。同时,创设数学教学情境,也能将数学知识更加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作者:马立艳 单位:河北唐山市第五十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陈凤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5,78(8):24-24.

[2]钟君.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情境教学与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

[3]冯永美.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化设计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4]陈海燕.情境视野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实践与探索[J].理科考试研究,2015,22(8):48.

第九篇: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思考

【摘要】

新课标提出,要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方面获得不同的发展。这就需要针对当前一刀切的数学教学进行改革,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运用分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措施

当前,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大方向,素质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让学生能够学习更多知识,还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然而,在众多学科当中,数学较为特殊,因为学生在获取知识、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性,再加上初中数学知识难度的不断增加,使得学生之间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要想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当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分层教学增强教学实效。

一、分层教学模式概述

1.分层教学模式的含义

分层教学主要是基于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重要体现,能够有效解决一刀切教学模式的不足,能够为各个层次学生提供健康、积极的教学环境。从本质层面上看,分层教学模式主要是在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依照实际情况,针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实施改革,以此来满足各个不同主体的需求。

2.分层教学模式的原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工作本身不能强求一律,采用齐步走的方式。每个学生受生活环境、家庭环境及遗传基因等相关因素的影响,自然也会存在很多差异。考虑差异因素,也是因材施教的客观要求。许多智力与能力优秀的学生并不喜欢常规的教学进度与教学模式,而智力与基础较为一般的学生则不喜欢进度过快的教学模式,初中数学课堂必然面对这些方面的矛盾,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会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因此,教师应当认可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针对成绩一般的学生,应当偏重基础知识方面的教学,弥补他们在基础方面的缺失,使他们跟上教学进度;针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应当尝试更高层次的教学模式,使他们获得更大的突破。

3.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中的意义

新课标要求初中数学课堂体现发展性原则,要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分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解决统一课程标准与学生个体差异的矛盾,将学生的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与此同时,在了解学生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差异性的基础上,利用分层教学模式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潜力。

二、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1.学生能力分层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中心,综合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数学成绩等,把学生划分成A、B、C3个不同的层次。C层次的学生,数学能力与基础相对较差,学习态度需要端正,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与学习能动性需要提升,思维模式与学习方法需要改进;B层次的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为一般,成绩属于中等水平,但具有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发展潜力较大;A层次的学生,拥有极为扎实的基础知识与极强的学习能力,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较为浓厚,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非常强,具有一套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2.教学目标分层

针对学生能力进行分层以后,教师还需要注重教学进程中的目标定位,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基于数学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严格遵循课标要求来针对教学目标实施具体的分层设计,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能够完成对应的目标,进一步掌控知识与数学方面的能力。例如,教学“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依照教材内容设计教学目标:掌握勾股定理的具体内容,利用该定理进行相关的计算。针对A、B、C3个层次的学生分别设计教学目标:针对C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勾股定理的基本内容,同时可以应用勾股定理开展综合性运算;针对B层次的学生,则必须要在有效掌握勾股定理的基础上,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解,同时可以利用勾股定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针对A层次的学生,不仅需要理论层次方面的掌握应用,还需要在实践方面进行有效的理解、掌握、应用,并且需要进行有效拓展,可以将勾股定理有关的知识应用于相关的证明题、运算题中。通过分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在完成各自目标的过程中获取相应的成就感,实现促进学生整体成绩提升的目标。

3.课堂练习分层

课堂练习是初中数学课堂至关重要的部分,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还能帮助学生纠正学习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有效地反馈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分层教学模式同样需要覆盖课堂练习,通过分层次的课堂练习设计,帮助各个层次的学生加深印象。例如,教学一次函数时,教师可以设计下面几个层次的习题:①尝试画出一次函数y=4x+1的图像(C层次);②点(1,5),(4,15),(-2,-7),(3,11)是否处在y=4x+1的图像上?(B层次);③一次函数y=kx+b,k的取值和一次函数图像之间的具体关系?当b值为0的情况下,一次函数的图像具有怎样的特征?(A层次)。

4.评价模式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短期内通过努力获取的成绩也存在明显差异,所以评价不能一概而论。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则需要从不同层次学生对应的学习目标着手,综合参考学生对应的表现来实施指导、鼓励及肯定,各个层次的学生只要通过努力,均能够获得相应的肯定与赞扬,以此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热情与积极性的不断提升。针对A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尝试竞争性的评价模式,督促他们始终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在自信的同时,还应当始终保持谦虚乐学的良好态度。评价模式分层是保障分层教学得以不断开展的重要保障,评价不但需要注重结果、过程,还需要重视鼓励、重视发展,真正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享受进步带来的成就感。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是一个漫长、系统的工程,一蹴而就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教师意识到分层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真正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在“抓两头,带中间”的过程中严格遵循因材施教的相关要求,通过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数学教学,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作者:冯建钊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杨晶.分层次教学模式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2).

[2]梁萌.浅析分层次教学模式下高职高专数学课程的考核方式[J].福建质量管理,2016,(1).

[3]王辉.基于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2012,(20).

第十篇:初中数学课堂优质教学开展

摘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平台,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维模式养成和学习心态的塑造。本文探讨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优质教学,进一步改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程;课堂教学;优质教学

所谓优质教学,是指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以三维目标整合为主要发展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倡导主动和创新学习,将教师的传授者身份转变为促进者身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结合教学现状,积极采取高效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优质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1.教师方面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不当是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部分初中数学教师未备课就直接开始讲课,认为备课与否并不会影响教学质量,在讲课过程中照本宣科,导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重、难点内容安排不合理,课堂任务布置不科学,甚至数学逻辑不够严谨。此种情况下,数学基础好的学生能够理解新知识,而数学基础差的学生则处于半懂不懂的状态。部分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导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部分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仍采取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难以保持长时间的精神集中状态,时务会出现走神现象,严重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部分教师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导致课堂中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2.家长方面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对孩子产生深刻影响。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家长承担着赡养父母和抚养孩子的重任,为了赚钱养家,往往忽视对孩子的心理教育,只关心孩子的成绩,而忽视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关心和帮助,初中孩子正处于叛逆期,部分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僵化的情况比较严重。

3.学生方面

初中学生正处于向成年人的过渡阶段,自制力不完善,好奇心强烈,自尊心强,叛逆心理比较明显。若教学方式不得当,则学生难以长时间保持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二、初中数学课堂开展优质教学的有效策略

1.调动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正所谓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促进优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为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可靠的基础。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准确把握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心态,促使学生充分认知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充分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以便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以此为依据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掌握好课堂教学节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塑造优良的初中数学教学氛围,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应当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机融合,促进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采取丰富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良性竞争的形成,切实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重要性的认知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领域发展均呈现出信息化、科技化,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及信息设备的操作,都离不开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通过社会实例与学生探讨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重要性的认知,促使学生自觉努力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塑造优良的逻辑思维模式,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优质教学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的细心指导,更需要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好奇心和自尊心比较强烈,喜欢表现自己。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准确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优良的学习氛围,并为学生创建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帮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在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

4.建立优良的师生关系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往往是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一项重要因素,社会生活中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喜好,并将这种喜好表现在行动上。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优良的师生关系往往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尤其是那种和学生打成一片的教师,学生更愿意从心底接受,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优质教学,应当建立优良的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社会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初中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阶段,尤其是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优质教学的开展,应当结合教育内容及学生特点,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策略,丰富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切实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熊艳梅 单位:乐至县中和场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陈虎.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5(77).

课堂教育教学范文3

本项目立足于成人高等教育,提出基于微信平台的SPOC翻转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在教与学上创造了一个移动学习生态系统。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项目预期。

关键词:

成人教育;SOPC翻转课堂;移动学习

2016年12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从2018年开始,普通高等学校将不再举办本校全日制教育专业范围外的学历继续教育;没有举办全日制专科层次教育的普通本科高校,不再举办专科层次的学历继续教育[1]。当前成人高等教育也可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变革。本研究立足于成人高等教育脱产学习者,其生源特点,学习者学习习惯等方面与高等职业教育有相似之处,研究结果可以供参考。

一当前教育形势下成人脱产学习者学习特征

经过长期的教学研究发现,当前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成人脱产这种教育形式已经被逐渐边缘化,入学学习者年龄段已经等于或小于高中毕业生。生源成分不一、成考入学分数偏低等因素造成成人脱产学习者的学习属性有不良学习的习惯,再加上对知识的探究动力不足的重要的特点,难以构建更高层次的知识体系[2]。在教学模式上,成人专业与普通高校的专业课程建设也有很大的差距,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滞后,理论课偏多、实践课很少或者实践环节落实不到位,教师授课偏重知识点的讲授、没有对学习者学习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培养。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模式的延续从而导致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和动力没有真正形成。从课程性质来看,《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基础学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传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课堂教学方式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通过课程实例来讲解软件的具体功能,当讲解操作时间较长时,学习者听前顾后,知识掌握往往效果不佳。其次,学习者对课程的学习过于片面,或者把课堂上老师的操作步骤记录下来,掌握了在课堂上的少数几个实例,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无法培养学习者的创造力。少数能力较差、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的学习者则会感到无从下手,甚至放弃该项目实训。最后,在教师实验室上课,基本上是教师布置实验项目学习者完成项目任务,学习者之间少有交流与拓展。

二基于微信平台的SPOC翻转课堂设计

为解决在前文中提到的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基于微信平台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SPOC是伯克利大学分校计算机科学教授ArmandoFox在2013年基于MOOC的发展提出的感念[3]。SPOC可以作为载体,教师把课程资源与教学设计深度整合,致力于针对不同教学课堂开展混合式学习。在SPOC环境下,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发生变化,实现翻转。教师充当主持、引导、协调、总结的角色[4];学习者的角色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变为如今的主动汲取。学习者在课堂上自己动手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相互讨论、解决问题,在自学与互学的模式中,真正达到对知识完全掌握的教学目的。本研究以浙江电大成人脱产专本一体化教育中《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例,设计基于微信平台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模式以翻转课堂为指导依据,并把课程实践与教学理论学习相结合,目的在于有效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和熟练应用,增强学习者的学习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5]。基于微信平台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项目设计包括以下三个部分:SOPC系统平台开发与数据统计、教学内容碎片化设计与序列化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活动与案例设计、教学成果评价体系设计与比较。

三基于微信平台SOPC的翻转课堂构建原则

本研究旨在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老师和成人学习者之间打破原有传统,创造一个基于移动设备的新的学习生态系统。开发一个基于微信的SPOC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环境,可以为学习者的课程知识和学习过程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与帮助,从而形成了线上先导学习教学、课堂实践教学、课后巩固拓展的良性循环的动态学习生态系统。研究提出的教学模式,融合了多样化学习空间,通过移动教学平台、教学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团队、教学环境等各种要素,为学习者营造了独立思考、自由探究、相互探讨的学习氛围,增强学习者对Photoshop软件的应用和自主学习能力。在翻转课堂的课内面授过程的设计中加入强调教学过程中以学习者为主导,注重学习者探索能力、思考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总体架构与翻转实施过程

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微信公众号的SPOC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学习者拥有的移动互联设备资源,将线上课程先导学习与线下课堂翻转教学相互融合。线上先导学习资源包括课程知识点视频资源、知识点评价与阶段性测试、课程检素材与测试、课程任务说明等。经过翻转课堂教学重点解析、讨论研究与课程实训后,学习者再回到SOPC平台做知识点的复习,任务总结、作业提交、优秀作品展示等功能模块。每次课程的总结评价是相辅相成,环环相扣。

五翻转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与实践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通常在大一或者大二第一学期开设。项目结合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将课程教学模式设计拆分成三个方面:

(一)先导学习策略的设计

授课教师综合考虑教材章节、所学知识点内容、学习者的认知顺序,将课程内容进行序列化处理。学习者在先导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查看课程任务计划单,观看项目组自行录制的视频微课,每节微课时间在8-10分钟,本项目共录制32讲微课。学习者可以通过移动设备点播SPOC平台中教师录制的资源进行学习,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可重复播放,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学习者在播放完课程视频后,完成本节知识点的考核评价测试,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和反映学习者的认知情况,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根据学生先导学习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二)翻转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师在课堂中先讲授和分析课程任务,师生之间和学习者之间围绕课程相关知识点进行讨论和研究,相互启发,实现交互教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在课程中完成相关实训教学要求。在翻转课堂的项目设计中以能力培养与社会你能需求作为主要目标。同时,考虑成专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将课程分为10个基础工具训练项目和6个综合训练项目,这些项目基本能够涵盖《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基础工具训练项目和综合训练项目相互独立,但又彼此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将知识学习循环推进,使学习者最终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在项目内容的选择上力求使项目设计贴近生活,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加强学习者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三)课后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

通过先导课程知识点评价与翻转课堂项目实训,对课程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在微信SPOC平台上,设置知识点复习、任务总结、利用微信的交互功能实现实训任务提交、优秀作品展示等模块,加深学习者对知识点的掌握。最后通过各项分数进行分析计算,对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的有效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将课前知识点的掌握测试统计和课后综合应用综合评分进行对比,在翻转班和普通班之间对综合应用的熟练掌握进行比较。同时,制定了学习效果调查量表,为证实问卷调查结果,抽取翻转班的学习者进行访谈,分析相关数据,以便深入分析本研究有效性。

六结语

课堂教育教学范文4

一、做好小学教育教学的准备工作,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与综合管理能力

(一)构建学生动态学情资料库,加强对学生综合学习诉求的统计与分析

为了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教师首先应该构建起学生的动态学情资料库。不仅需要掌握学生的最基本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着的思维困点以及方法短板;同时还应该结合每一节课程来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具体到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的了解与掌握情况,实现对学生动态化学生能力以及学习实际效率的熟悉,进而为教师安排具体的教学辅导计划以及教学活动提供有效的教学依据。

(二)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与引导能力

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与教学组织管理是影响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提升教师的教学综合素质将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对此不仅需要提高教师对小学阶段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内容进行细节化与片段化的分析与拓展,还应该强化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的综合性掌握与灵活性实践,促使教师不仅掌握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还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来合理选择教育教学形式。

(三)加强对小学学科教学内容研讨,收集并整理多样化的小学学科教学辅助资源

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构建学生基本的学科意识以及基础性学科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其基础性认知方式以及思维技巧具有一定教学要求。因此教师一方面应该充分分析小学学科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地解构以及教学研讨,保障教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全局性认知与管控;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收集与整理相关的教学辅助资源,促使小学教学资源丰富化与多样化,进而增强课堂教学深度与知识厚度。

二、立足于学生学习实际与小学教学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转变小学教育思想,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思维方式作为现代教育出发点

为了构建好小学高效教学课堂,首先就应该转变小学教育教学思想,尤其是应该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以及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小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将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科思维能力,进而保证学生可以在小学阶段形成良好的学科基础能力与学科自学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将小学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学科思想作为教学拓展的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运用学科思想解决学科问题的意识,进而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采用多样化的小学教育方法,全面丰富小学课堂教学形式,激发课堂教学活力

在组织小学教育教学活动时,教师还应该采用多样化的小学课堂教学方法,尤其是需要采用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进而激发小学课堂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来。教师可以充分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小组研讨式教学法、学科游戏教学法、生活情境教学法等,利用其中的教学逻辑以及教学思想来进行小学教学活动设计与创新,进而拓展小学学科教学形式,提高小学教学的综合教学效率。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积极帮助学生构建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学习能力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小学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教育内容,尤其是应该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实际以及学生的心理素质来构建新型教师与学生互动关系模式,促使教师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基本学习诉求,同时可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学习主动性。同时针对部分学生出现的学习心理障碍,教师还应该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并制作针对性的教学辅导方案,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

(四)加大预习教学活动设计力度,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高效联系与针对化互动

课堂教育教学范文5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护理教育;教学实践;教学特色;教学改革

我国于2012年3月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将“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独立成章,将信息化技术与教育相结合作为推动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我国教育领域未来发展的重点与热点。翻转课堂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数字资源形式为载体,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课上参与同伴和教师的互动活动并完成练习[1]。目前国外已在多个学科应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近几年,国内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和探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翻转课堂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翻转课堂在护理教育领域实施的效果进行总结。

1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

1.1录制教学视频

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实施的核心要素。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并不是简单的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上课内容录制下来,而是目标明确、精炼简短的视频。有研究表明,视频时长在10~20分钟最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视频中应清晰地介绍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观看视频时目的性更强。教学视频录制要避免听觉上的干扰,保证麦克风和录音的质量。视频中以PowerPoint演示文稿为重点,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关注教授的知识点。如果视频中出现教师授课画面,背景不应过于杂乱,教师着装也应尽量朴素,以免干扰学生的注意力[2]。另外制作过程中要考虑本校学生的特点,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教师也可以在网络上选取与自己教学内容相符的视频作为教学内容,但可能存在与自己教学目标不相符的情况[3]。

1.2学生课前练习

除教学视频外还应配备相应的练习题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自学视频后,在网络平台进行自测练习,以检验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并通过留言板、QQ群等聊天工具与同学、老师及时沟通,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与困惑之处。同时自测结果也会反馈给老师,使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到监测,了解哪些知识点掌握良好,哪些知识点需要重点讲解,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活动。为督促学生自学,可以通过网络技术设置限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使学生自由学习而不是散漫学习。

1.3设计课堂活动

翻转课堂的课上教学是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完成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拓展.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安排教学活动,如案例教学、情境模拟、PBL等。这些活动可以采用交互式、参与式的方式加强知识的理解。教学内容来源于课程内容及学生课前自学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具有探索的价值[4]。不管哪种类型的教学活动,均可以小组为单位,对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交流,通过小组合作、互助进行同伴学习。为了保证课堂活动的质量,有研究建议课前应进行测验,可以确保学生自主进行课前学习,起到督促作用,同时使教师了解学生课下自学效果,及时有针对性地在课上对学生进行辅导[5]。

2翻转课堂的特点

2.1有利于个性化学习

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从课前准备到课上学习都可以充分体现。课前学生通过教学视频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时间安排和控制学习。在观看视频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掌握学习节奏,简单易于理解的内容可以快进,难以理解的困惑之处可以反复观看,可以暂停做必要的记录,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中授课时因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填鸭式教学,而是以每一个学生为中心,解决每一个学生的困惑之处,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知识内化过程。

2.2改变师生关系

翻转课堂以一种独特的教学过程成功地翻转了师生关系。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真正地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民主平等是师生之间进行互动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最为重要的特征,成为时展的客观要求。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播者,而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的支持者。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难点为教学中心,学生不再是被动听课和记笔记,而是主动提问,将自己课下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削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无法体会到学习的乐趣[6]。

2.3增加课堂互动

翻转课堂丰富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和内容。课前师生、生生主要通过网络交流互动,将视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老师、同学探讨,留言板、QQ群、微信都是沟通良好的现代媒介。课堂上,没有了知识传授环节,有的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讨论,聆听他人的见解,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学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既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益,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在小组展示成果时,又在小组的层面上交流,各组竞争合作,更加深入地挖掘知识内涵。课堂上,教师走下讲台,实时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

3翻转课堂在护理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目前翻转课堂在护理教学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的研究包括将翻转课堂与护理课程相融合,探讨其教学效果;将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发现翻转课堂存在的优缺点,使其更加完善的应用于护理教育。总体上,翻转课堂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3.1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翻转课堂可以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主要是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充足的课前学习和准备也有助于提高成绩。张金萍[7]将翻转课堂应用于《人体形态学》教学中,学生的平均成绩、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的正确率均比对照组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KathyMissildine等[8]为了探究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将其应用于《成人健康护理》中,采用类实验设计方案,研究表明,运用翻转课堂的学生成绩明显提高,丰富的课堂活动有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3.2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和情绪氛围,保障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但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其影响因素较多,但医患沟通缺乏是重要原因之一,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沟通技巧是缓解医患关系的关键要素。翻转课堂对学生沟通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书面沟通能力,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困惑整理成文字形式与同学及老师沟通,可以锻炼学生提炼中心问题,凝炼重点的能力,这些技巧对日后临床工作中书写高质量的护理文件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表现在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中,在课上讨论时,学生要充分的表明自己的想法,辩证的听取他人的观点,这一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目前的研究中主要采用教师他评或自制量表来反映学生沟通能力。谢海艳等[9]将翻转课堂应用于《老年健康照护》中,通过教师的课堂反馈分析发现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以及课堂展示讲解环节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而传统课堂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不多,缺乏有效的沟通。有研究[10]在护理研究生课程中实施了翻转课堂,学期末对学生进行访谈,学生表示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明显提高,同时也掌握了更多的沟通技巧,教师认为小组讨论时和谐的氛围以及学生最后精彩的总结也有力的证明了学生沟通能力的改善。

3.3自主学习能力提高

现在我们已经迈入“学习型”社会,医学知识每一天都有新的进展和成果,目前蓬勃发展的循证护理对护理人员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翻转课堂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翻转课堂的自主学习主要是在问题驱动下促进的,课前老师确定问题以后,需要学生首先独立探索问题,这个过程包括问题的分析、确定要解决问题所应完成的子问题、查找资料解决子问题、得出解决方案等步骤[11],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张春梅等[12]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后,采用中文版护理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对学进行调查,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改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再停留在简单的书本知识掌握与理解上,而是开始进一步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3.4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

批判性思维是护生必备的思维能力。提高批判性思维可以让学生主动听讲,积极思考,敢于向老师的观点提出质疑,对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保持自信。学生日后进入临床,将要面对日益复杂的工作内容,提高护生的批判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护生需要保持质疑和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才能为做好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有研究表明护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越强,在临床上收集资料、评估和诊断的能力也会越强[13]。翻转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课下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分析推理解决问题,课上表达意见,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分析判断,这一过程中促进和培养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而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知识灌输,很少主动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陈雪蕾等[14]在《护理学基础》中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问卷来收集资料,翻转课堂组在寻求真相、开放思想、系统化能力、认知成熟度4个维度得分高于传统教学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ulieHanson[15]在药理学中运用翻转课堂,学期末学生表示自己对药理学有了更好的理解,而且自己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这得益于翻转课堂的整个教学设计,给了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

3.5提高实践能力

护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培养实用型人才是本专业的要求。操作技能的培养是护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的护理操作水平直接影响临床实习的效果及今后在护理专业上的发展,也影响实用型人才的质量。学生课前观看操作视频,通过信息呈现给学生,形成多种感官上的反复刺激;同时视频可以暂停和反复观看,有助于学生仔细观看操作中的细节。而传统的课上演示方法,一名教师示范,多名学生围观,细节之处往往无法观察清楚,导致操作不流畅,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刘书华等[16]在护理人员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中进行类实验研究,试验组应用翻转课堂,对照组采用PPT讲解的培训方式,试验组护士心肺复苏考核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操作更加及时、准确、有效,能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CPR。颜丽霞等[17]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护理综合技能训练中,学生操作更加熟练,操作中更加注重护理礼仪,通过对临床带教老师的调查发现,采取翻转课堂教学的护生临床护理能力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的护生。

4启示与展望

课堂教育教学范文6

摘要:   随着我国高校的持续扩招,大学毕业人数逐年递增,直接导致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供不应求。行之有效地开拓大学生创业之路开始成为我国有效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更加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主要方式。结合翻转课堂在“广谱式”创业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情况,通过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方法,厘清创新、创业、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推动年轻人认识创业本质,调整年轻人创业动力,提升年轻人创业能力,更加希望在本研究基础上能够对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翻转课堂;广谱式;创业教育;就业压力   现阶段,我国高校都非常重视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并积极与企业之间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同时建立各种类型的创业孵化基地。但是,一些独立院校在开设相关课程的过程中受到师资等条件的影响,造成学生对创业类型的课程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区,对相关专业知识掌握不足,甚至会阻碍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相关数据显示,兴趣对认知过程能够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现阶段,高职院校之中的学生在自我管理方面能力不强。单纯采用传递知识的方式无法令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更加会降低学生的主动性。因此,训练在校阶段的学生形成创业品质以及创新思维方式,掌握创业环境,就显得十分重要。学习创业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实践之中掌握实践经验,获得实践能力。学生应当成为信息的探寻者,教师则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对有用信息进行筛选与整理,并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学习创业的过程中还应当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只有在良好环境之中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发展。   一、翻转课堂模式分析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探究如何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移动终端方式进行学习,并将传统课堂纳入到移动课堂之中促进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   1.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   翻转课堂也可以被称为是反转课堂。从本质上看就是教师从课堂之中的主角身份转变为导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直接指导以及建议学生的混合模式[1]。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自我学习的机会,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之中,同时能够获得个性化的教学发展,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交流与沟通。这种理念的产生最早是在美国,属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基础上形成的全新教学模式。从2007年开始,美国的教学学者开始使用屏幕捕捉的方式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并在课堂之中完成相关教学任务,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进行讲解。   2.教学模式分析   翻转课堂同样属于一种教学模式,作为当前阶段大多数学校都在广泛使用的一种模式,其主要是指教师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分析教学重点,并根据重点内容形成教学视频,通过网络途径观看视频能够极大程度上节省时间,提升效率[2]。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够结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适当的引导,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自我探究问题的能力。此外,因为教师制作的视频时间相对较短,同样会在5—7分钟时间内将教学内容讲述完成。因此,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形成探究欲望。大多数学生普遍反映翻转课堂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学生形成及时反馈,能够促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决。学生则能够通过观察视频的方式对相关问题进行记录,并能够想出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不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促使教师以及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参与到小组学习之中,教师与学生甚至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更多的互动。而互动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则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锻炼。   3.信息技术及活动学习   信息技术以及活动学习属于翻转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创设形成的重要杠杆。因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现需要利用信息平台完成,信息技术活动以及学习互动都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个性化的环境,因此能够对形成创新性的学习文化提供帮助。随着当前阶段新概念以及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以及课程之间相互融合愈加密切,因此形成的教学设计也开始出现。教师需要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教材重点内容,设计形成精品教学资源,例如通过微课、精品课程等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在此阶段,学生则可以进行相互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可以进行资源上的共享,充分发挥创新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教师以及学生方面的双向发展,例如PBL等教学方法的使用。除此之外,通过翻转模式教师能够对不同学科以及创业教育课程内容进行融合,包括市场营销、会计等。学生在问题的作用下能够进行自我探究,并积极参与课程互动。需要注意的是翻转课堂模式需要充分考虑到自身时效性特点,这种时效性也应当与学生实践效果有效相连。学校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大力倡导利用教育资源,辅助学生完成不同阶段的学习。除了通过借助网络教室进行学习之外,相关虚拟企业平台的搭建同样十分重要。例如通过借助ERP沙盘虚拟课程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对企业的了解程度,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关于创业过程中应当必备的条件与影响因素。促使学生能够对企业生产与制造、销售与管理等形成理性认知,真正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与综合素养[3]。   二、广谱式结构的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广谱式创业方式通过与专业教育之间形成深度融合,则为学生的创业素养形成提供了重要基础。更加是广义创业教育与创业技术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表现,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岗位立业以及事业拓展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引导学生实现创办企业,发展创意的能力提升。因此,应当从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建设:   1.发展创业教育模型   通过构建广谱式结构模型,将不同类型以及水平的高校纳入到内容框架之中。针对教育对象,广谱式的创业教育模型强调对所有学生进行教育,但是,因为学生的水平与层次存在差异性,能力与综合素质也明显不同,高校以及专业在教育中应当充分考虑相关因素,不能够忽视培养的综合性。构建“广谱式”创业系统需要结合相关理论以及从教学实践角度出发,深度探究关于我国当前高校教育之中的创新与创业元素问题[4]。不断培养学生形成创新与创业精神,进一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等的融合。构建符合高校教育中专业需要的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创业教育中的管理长效机制。   2.不断完善创业发展观   基于“广谱式”思维不断深化我国专业教育发展的改革。首先从知识体系角度出发,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够排斥知识教育以及专业教育,而是应当坚决依靠知识教育以及专业教育两个方面。这是因为创业教育需要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够脱离知识教育以及专业教育两者独自发展。人所具有的创造性有别于某一项技能,更加不能像普通技能一样进行传授,而是需要通过科学知识以及人文知识之间的结合,潜移默化地影响最终形成。专业教育属于是创业技能实现的重要前提,要想能够在本层面中开展更加深入性的创业教育,就应当明确教育发展的主题方向。创新与创业教育系统的根本应当实现个人的发展,因此,学生创业的基本定位应当实现个人的综合发展,将创新与创业发展观以及整个过程作为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最终以全新的创业发展观念作为指导,并进一步探究实现专业教育发展的主要路径。   3.完善差异化的教育方案   通过利用“广谱式”教育方法进一步提升创业教育的培养水平。基于方法论的角度分析,创业教育属于当前与我国社会经济以及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一种教学培养模式,从本质上看其属于将创业教育理念以及相关核心内容融合到教育工作中的过程。因此,创业教育一方面不能够完全依靠高校,但也不是简单在当前课程基础上增设几门课程。针对一门专业的教育无法培养充分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创业教育需要一所高校动用综合资源,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才能够实现[5]。为此,创业教育应当是在教育教学改革基础上实现的一种教育质量的总体升级,并因此形成培养经济时代的创新性人才的重要工程。实施广谱式教育模式之后也需要充分重视学生个体特性,不能够忽视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引导。这是因为,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以及岗位差异具有普遍性,这就需要能够对创业能力内涵以及基本素养等加以界定,同时也能基于此形成综合测评与有效分类。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需要以“岗位、社会技能,道德素养以及自我意识”等要素作为支撑,并因此形成创业能力综合量表,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具有差异性的教育指导方针。   三、广谱式创业教育框架建设及基本内容   基于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当前国情的分析,综合教育方针以及教育对象的多元特点,针对广谱式创业教育所具有的深刻价值进行了重新定义,是以人的自由获得全面发展为前提的教育。需要能够引导学生形成大创业观,充分实现全覆盖性的与差异性的教育。这也是采取广谱式教育模式体系的重要定位。因此,确立起来的教育体系以及实践活动才能够有章可循。   1.价值体系分析   首先应当充分明确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以及主要价值取向。其中的关键是应当如何看待创业教育,如果对其进行更加精准的认知与定位。某学者曾阐述,创业教育属于比较深层次的教育体制,不是枝节而是根本。创业教育应当是实现其他教育的基础,将创业教育视为总体性的以及根本性的教学改革内容,并应当认可其在实现全球化以及信息化发展之中的重要性地位。另有黄伯云先生提出,创业教育一方面属于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或者增加,另一方面则是在教育功能上的进一步完善与定位,具有全面性以及结构性。上述的科学认知都产生于创业教育价值,以及针对其理论的高度认知,更加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重要历史需要。结合这样的认识高度,就可以从四个侧面充分构建创业教育的价值体系。首先,准确界定关于“广谱式”模式的内涵,并形成“大创业观”的基本思路。其次,应当理清国际环境中有关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的典型案例与模式,针对特定目标,从多角度出发探究广谱式教育模式构建的理论以及实践基础。再次,教育以个人自由与发展为前提,对话中国式广谱式创业教育的构建。最后,深度分析创业教育的具体实现方式。   2.课程教学体系分析   课程建设属于创业教育系统之中的关键与核心,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决定了教育培养目标所实现的程度,并是创业教育面向纵深方向发展的社会价值的表现。一些学者强调,现阶段创业教育开展中所面临的困境已经不是如何对这个方面进行范围上的拓展,而是如何推进现有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并更进一步创新与完善课程品质。通过对“广谱式”创业教育的建设进行分析可以知道,目前比较重要的是科学建构这个课程内容。首先,构建具有多层次性以及多维立体的功能模块。结合对国内外成功创业教育课程经验的考察,分析经典研究理论,并借鉴研究成果,具体探究构建专业学习、通识课程、隔热体验以及创业试验的四位一体的创业教育课程框架模型。其次,通过进行案例分析,对创业教育模式的具体实现途径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哈佛商学院管理案例库之中的标准化建设以及应用模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创业园区、高校以及学生创业典型进行案例研究,结合创业精神、机会把握、能力提升与资源协调等,建立不同的构建标准,并因此探究应用模型的内容。再次,需要通过与社会需求以及教育发展规律之间相一致,科学设定教育模式的培养目标。高校之中进行人才培养,需要相关体系构建能够满足社会责任、创新、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等几个方面总目标。   3.实践教育体系分析   创业教育开展中强调理论与实践之间相结合,彼此互动,保持联系,因此表现出更加突出的实践性特点。一些研究者指出,创业实践活动可以被认为“创业教育与相关教育形式”之间存在显著区别。通过探究创业教育实践所具有的本质属性,相关研究者认为,基于创业教育实践开展,形成的“机会”学习模式,与其他类型学习方式之间彼此融合,这就客观上决定了创业学习应当是一种经验积累的学习过程,并应当能够在利益关系对象的处理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错误与反思之中获得经验[6]。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针对创业能力结构开展深入性探究。依据能力构成情况,确定多维度的功能与作用。第二,开展实践教育平台建设,并从就业市场、园区等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分析。第三,创业实践教育活动的研究。第四,不断对创业实践活动以及实践教学之间的融合角度进行研究。   4.运行体系的分析   创业教育属于十分典型的具有开放性特征的教育。因此,在有效运行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应当将视野放在更加宽广的方面,综合政府、社会以及学校等三个方面的资源,并形成具有广谱式特点的教育保障。第一,应当对教育环境构建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有助于提升大学阶段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问题。重新梳理创业构建环境的实现途径。第二,对创业教育组织与管理相关机制内容进行探究。对创业教育理念以及内容等融入到专业教学主渠道的制度以及载体之中,形成与核心课程之间相互融合的具体方法。除此之外,也应当加强创业教育过程中师资队伍方面的研究。   四、总结   综上所述,现阶段高校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创业教育属于高校实现这一创新目标的重要课题。因此,高校应当明白开展创业教育并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培训,而是在不断培养具有创造性能力的创业者。不断提升高就业质量,能够进一步增强高校的竞争能力以及影响力。总之,应在发展课堂教学模式之中发展传统教育方式以及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并使两者之间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融合创业准备仿真平台,以及岗位模拟以及创业管理实战对抗平台等,最终能够实现基于基础知识内容的综合渠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莫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84):175.   [2]王亮成,石博,王迎胜.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中的应用[C]//今日财富杂志社.2016年第一届今日财富论坛论文集.今日财富杂志社,2016:2.   [3]李斌.信息化背景下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尝试[G]//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深化教学改革•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8.   [4]王莹.翻转课堂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6(8):89—90+102.   [5]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论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2(3).   [6]李海龙,邓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3(9).   作者:余求根 鲁曼 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课堂教育教学范文7

关键词:教学诊断;基础教育;课堂教学

一、课堂教学诊断的概念界定

(一)课堂教学诊断的主体

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活动。[1]因此诊断的主体可以是授课对象即学生,也可以是授课教师,除此之外,基于课堂观察对课堂教学诊断进行研究的诊断主体也可以是旁听者。根据医学诊断的“望、闻、问、切”的理论,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旁听者的角度进行诊断,概括来讲就是“望行”“闻声”“问思”“切质”的过程,诊断主体可以通过教学诊断进而发现实际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问题成因,探究问题本质,从而针对实际问题制定解决方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本研究主要选择以旁观者为诊断主体,探寻有效地课堂教学诊断策略,制定合理的操作程序进行课堂教学诊断。

(二)课堂教学诊断的对象

以旁观者的角度,针对课堂教学的诊断对象是课堂教学全过程,从教学活动参与者的层面分析,诊断对象包括授课教师的课前准备行为,课中实施的授课行为,课后进行的反思评价行为等,同时也包含学生的课前自我检测,课中的学习反应反馈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度等。从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层面来看,结合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细化课堂教学的内容,诊断的对象建立在两个方面,学科知识教与学的目标达成度,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与学的目标达成度。

(三)课堂教学诊断的内容

从诊断对象为授课教师的角度出发,课堂教学诊断的主要内容包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的教学理念的科学性,教学态度的客观性,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内容的准确性,教学方法的合理性,教学反思评价的有效性等。从诊断对象为学生的角度出发,课堂教学诊断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观念,学习方法,学习能力,自我反思检测,以及课堂教学的反应反馈等。

(四)课堂教学诊断的标准

本研究主要以旁观者为主体,通过课堂观察,遵循基本的诊断原则,选择恰当有效地诊断工具,诊断方法,诊断策略,诊断程序,观测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行为,发现课堂教学中具体的实际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建议。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要全面具体,不仅要诊断存在的问题,还要在诊断的过程中发现课堂教学的亮点、可取之处,存优去劣,从而达到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保证学校教育质量的目的。

二、课堂教学诊断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的有效性策略选择

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分为三阶段进行,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反思评价。本文按照“采样”“定量”“对照”“定性”的四步操作程序进行。“采样”即依据课程标准与科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指导,从而采集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效地教学信息作为教学诊断的样本,要求诊断主体掌握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包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以及科学的教育理论知识;“定量”即使用调查表进行数据调查收集、测量表测量行为表现等方法,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客观的数据调查收集,进而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得出偏差值等,对教学活动进行定量的初步诊断;“对照”即将采集到的教学活动样本和定量分析结果与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对照,与教学目标、预设的教学过程进行对照;“定性”即将所诊断的教学活动定性诊断为某类教学,明确该教学活动的优缺点以及待解决的问题,进而针对性的提出有效地问题解决方案。本研究选取一实际教学案例的课前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诊断,说明“采样-定量-对照-定性”四步诊断操作程序在基础教育教学活动中实施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该教学案例为“国培计划”的一堂数学示范课,所选课题为“中位数和众数”,所用教材为北师大版数学上册6章第2节。采样:采集课堂教学中,在进行“学情分析”的教学设计时,授课教师用于研究学情所设置的课前检测题为诊断样本。样本内容如下,授课教师在课前首先对某普通中学七年级班级的42名学生进行了知识点检测,检测的内容为下设问题。问题1:你知道中位数和众数吗?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所理解的中位数和众数;问题2:找出(1)7,2,3,6,8;(2)5,6,2,4,3,5;(3)2,2,3,3,4这三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问题3:某鞋店一段时间内销售女鞋如下表,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信息,提出自己的进货建议。定量:采用难度模型法对采集到的样本即授课教师的课前检测题进行分析诊断。从探究水平的层面分析,属于“识记”水平的题目占30%,属于“理解”水平的题目占40%,属于“探究”水平的题目占30%。由此看出,授课教师针对学生基础知识应用的检测程度偏高,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检测程度偏低。从背景水平的层面分析,设置背景的题目占20%,无背景设置的题目占80%,属于“个人生活”背景的题目占10%,属于“公共常识”背景的题目占0%,属于“科学情境”背景的题目占10%,由此分析得出,授课教师设置的课前检测问题较少来源于生活实际。从运算水平的层面分析,“数值运算”的题目占70%,占有较大比率。从推理水平的层面分析,简单推理的内容占70%,复杂推理的内容占30%,因此这一部分推理水平的要求相对较低。从知识含量水平的层面分析,属于“2个知识点”的题目占70%,属于“3个知识点”的题目占30%。对照:对照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能够计算“中位数和众数”,结合实际的生活情境,了解“中位数和众数”是数据的集中趋势。并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认识、抽象、运用等活动,引导学生准确表述“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并通过观察、分析、计算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定性:此处结合两种诊断策略对课前教学活动进行诊断,一是目标控制诊断策略,即教学目标的制定影响着授课教师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针对授课教师行为产生的学习反应,和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的选择等。因此,进行课堂教学诊断时,始终要关注授课教师的教学步骤设置、教学环节顺序、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运用等是否偏离了教学目标。二是针对性诊断策略,即诊断过程中,对于不同层次水平的授课教师,诊断的标准也应该不相同。比如,对于公开课教师、研讨课教师和示范课教师等,对应的诊断标准也应当适度调高,对问题的诊断和分析上,要求也需要相对严格。由此,从课程内容明确这是一堂数学学科的概念课,要求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概念课的教授理念,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遵循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课程形式明确这是一堂示范课,因此,授课教师层次较高,诊断标准也较高。授课教师在课前使用课前检测的方法便捷高效,可以基本了解授课对象即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发现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从而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继而针对学生的检测反馈情况,在之后教学过程中界定知识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利于授课教师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能够更加精准的落实课程教学内容的讲解、操作、练习和交流合作。参考“定量”的数据分析,对照课程教学目标,该教学环节中,授课教师能够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合理的设置课前检测题目的题型与数量,作为课前检测,题目整体难度适中,数量适中,用于调查学情,所选题型具有代表性,且切合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要求,可快速高效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综合来看,案例中作为示范课的教学活动,是优秀的但仍需改进的。

三、结束语

在基础教育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能够选定恰当的教学诊断主体,具体教学诊断内容,针对教学诊断对象,拟定合适的教学诊断标准,运用有效地课堂教学诊断程序,选择恰当的诊断策略,能够提高教学诊断能力,将课堂教学诊断内化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为,从而促进专业教师的成长,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更高地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课堂教育教学范文8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高效课堂构建;进行浅析

一、引言

新课改理念的出现,其实也是时展的必然结果,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必须要发生转变,从而也才更利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对于学生而言,自身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学习能力也更是得到了有效提高。相信只要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之下,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高效课堂将很快得到构建。

二、关于高效课堂的基本定义

所谓“高效课堂”,其实就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学效果的良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所获得受益量,通俗而言,就是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优化,即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程度,一般表现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

三、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高效课堂构建的途径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知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更注重高效课堂的构建,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也要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更注重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以《乌鸦喝水》这篇小学课文为例,在教学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发现很多学生对于“鸟”和“乌”,“喝”和“渴”的书写,拼读都存在混淆。于是,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比如:“乌”表示黑色,且“乌”比“鸟”少一点,大家可以想象下乌鸦全身都是黑的,是不是很难看到它的眼睛呢?对于“喝、渴”的区别,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喝水”要用嘴巴喝,而且必须把口张大,所以是口字旁,而“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但是想喝水并不一定就是在喝,因此是三点水旁。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掌握生字的同时,其巨大想象力也将得到有效地激发。

(二)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

构建高效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毕竟,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知识,很多学科也都是在此基础上才能展开教学的。如果学生不具有较强的语文表达能力,其实也体现出学生并没有满足“学以致用”这一新课改要求。以《大江保卫战》这篇文章的教学为例,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探讨,表达热情,就可以提出一些比较实际性的问题,比如:很多乡亲失去了苦心经营的家园,如果你面临着眼前这样的情况,你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学生在讨论之后,接着就是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捐出自己的零花钱帮助灾区人民;发动全班全校同学共同捐款捐物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但能够学有所获,并能够培养助人为乐的善良品质,而且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有效提高。

(三)利用语文课本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一直以来,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构建高效教育教学课堂的时候一定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语文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形成小组合作意识,这样面对课文上的很多问题,也才能更有效且及时地找到解决办法。比如:在教学《丰碑》这篇课文的时候,文章中就有很多的问题是没有给出直接答案的,为此,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在《丰碑》中,第一个值得学生思考的问题就是“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后,“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那么此时的将军到底在想什么呢?而第二个问题则是每当红军战士穿着军需处长发下的棉衣从这座晶莹的丰碑下经过时,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这些问题并不是课文上的,教师只需要根据课文对问题进行延伸,然后再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即可。为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在教学时间足够的情况下,还要让小组成员分享讨论的结果。

(四)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

高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课堂的构建,很明显的一点就是教师教学所使用的方法必定是多样化的,而不会像以前那样单一。比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清楚了解小蝌蚪的长相,以及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的过程,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技术,并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对于小学生而言,不但能够加强对小蝌蚪的认识,自身的语文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有效激发。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以《去年的树》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在了解学生基本性格的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角色分配。对学生而言,深入角色扮演之中,比如:扮演小鸟的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往往能够更深入体会到失去大树这个朋友的悲伤,而扮演大树的学生,则能够体会到信守承诺的重要性。总而言之,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是一种颠覆,同时也更能有效满足新课改的要求。

四、结语

新课改是时展和进步的必然结果,小学语文学科知识教学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实际教学中却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加上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贯彻,小学语文教师在构建高效教育教学课堂中,除了转变自身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以外,还应该要意识到提升小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王惠.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7(6).

[2]包晓娟,高新华.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6(10).

[3]张彦红.浅议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现代农村科技,2016(6).

[4]李玉兰.对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建议[J].学周刊,2015(10).

[5]赵甫,李伟.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