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感悟总结范例

培训感悟总结

培训感悟总结范文1

1.从角色体验中感悟道理

角色体验,感悟道理,就是针对班上学生的不同德育情况,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扮演相对的角色,让他们体验角色不易,感悟做人的基本道理。如针对学生讥笑残疾人的行为,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聋哑人、盲人、肢体有残疾的人等,做各种正常人所做的极平常的动作或事情。在学生亲身体验、产生共鸣的基础上,让他们判断那些讥笑行为是否正确。实践证明,只有体验,才能加深对道德观念的认知,才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德育没有体验不行。

2.从实践活动中感悟道理

德育要想取得成效,实践活动必须开展得具有现实意义,否则,一切皆空谈。如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实训,让他们感受企业的氛围,从意志上渗透作为将来职业人的理念,使学生时刻想到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从而按照职业人的标准规范自己,让他们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挣钱的不易;再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环保活动,从身边的清洁卫生做起,然后到公共场合清理垃圾,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切实体会环保的重要性,提出环保建议。总之,遵循学生的身心和教育发展规律,组织开展好实践活动就能迸发出德育的火花。

二、切实利用好家庭教育,有效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多渠道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可以利用网上家长学校这个平台,广泛发动宣传,让科学的教育理念传递到每个家长心中,让家长学会育人,能够育人,能够育好人。同时,还可以通过家长会、通讯设备、家访、班级会诊会等方式,把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效果及时传递给家长,让家长及时反馈信息,实现家校携手、共育新人的目标。

2.强化培训,让家长掌握德育教育方法

可以通过校迅通、家长会现身说法等方法,教会家长掌握不同德育教育方法。利用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比任何教育载体都更具优势,关键是父母要提高认识,采用正确有效的方法。理论灌输型,善于把大道理化成小道理,能够用通俗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加深孩子对道德的理解,激发孩子的自觉性。身体力行型,正确的行为引导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成员,父母必须随时随地起榜样、表率作用。通过亲历亲为,孩子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能够模仿。身传言教型,边讲解边示范,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起到传授教育作用,使孩子在理性和感性两方面都有直观感受,并依据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理解和模仿,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总结

培训感悟总结范文2

体验式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教学过程中互动交流,可以弥补现存的传统培训存在的种种弊端。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并结合新培训方式、互联网和新媒体开发拓展训练、微信微博以及网络远程培训三种新型培训方式,以此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加快缩短城乡教师教学水平落差,最终早日落实国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

关键词

体验式学习理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

体验式学习理论启蒙于20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学家约翰•杜威“做中学”的教育思想。20世纪80年代,美国心理学教授大卫•库伯在吸收杜威在经验的过程学习思想,并结合其他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在《体验式学习:让经验作为学习和发展的资源》一书中提出了四阶段的体验学习圈模型,并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培训中。库伯把学习划分为相互独立但密切联系的四个环节:具体的体验、观察和反思、形成抽象的概念和在新情境中去测试。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培训实践的深入,人们对学习过程的认知、人们的学习途径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传统的培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师发展的多样化和专业化需求。体验式学习的前提是为学生创造体验学习的情景,体验式学习培训,弥补了传统教师培训中以传授知识为主,忽略教师个人主体地位导致的培训效果不明显的弊端。本文基于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理论,试图寻求农村中小学培训模式的创新。

一、基于体验学习理论的农村教师自我效能培训模式:拓展训练

所谓拓展训练是以体验式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的自我效能为基础的一种培训模式。在培训过程中,对待不同的教师分别实施不同的拓展训练策略,主要包括主体性策略、问题解决策略、反思性策略以及个性化策略这四种策略。培训过程以学习者的具体体验为基础,通过学习者自己探索,通过观察和反思学习,达到经验改造和充足的学习目的。具体的体验指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活动,获得各种知识,产生相应感悟;观察和反思是指学习者回顾自己的经历,对体验进行分析、反思;形成抽象的概念是指学习者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意义建构概念和理论;在新情境中测试是指学习者在新的情境中对自己的理论假设进行检验。这四个环节相互影响,体验为观察和反思提供基础,观察和反思促进抽象概念的形成,抽象的概念会影响在新的情境中测试,在新情境中的测试又会产生新的经验,产生新一轮的学习过程,如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每一环节中,拓展培训又有相应的策略与之结合,彼此促进。主体性策略。主要针对的是农村教师的培训,必须以教师为中心,将培训的重点放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和体验上来。不仅要精心设计培训活动,还要同步创设真实情境,让教师能够主动地参与其中,实现在分享和合作过程中进行知识的构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个性化策略。由于农村教师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经历的不同,每个个体之间都存在差异,因此,对农村教师进行的拓展训练应该注重教师的个性化学习。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每一名教师所获得的体验和感悟都会有所不同,拓展训练要及时注意到这些微小的差异,并观察每一名教师的情感和心态变化,尽可能让每一名教师都能参与体验,感受最具体真实的成功。与此同时,农村教师培训的拓展训练中的活动设计与实施,必须以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结合农村教师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活动时间,从设计活动,到实施活动,再到最后的活动总结,整个流程都贯穿体验协助和感悟反思,从而确保农村教师的培训效果。反思性策略。教师专业发展的永恒途径就是反思,拓展策略就是有目的地引导教师进行反思。这里的反思不同于平常的反思,它需要以精心设计的活动为骨架,以教师主动参与体验为前提,在此基础上,结合同伴集体的力量而进行反思,这样有目的的反思更有利于教师情感和意志力的升华。问题解决策略。由于农村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比如教学成绩问题、缺乏设备,等等,而农村教师又长期处于文化如此匮乏的农村,身体精神上都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拓展训练模拟的往往就是这些困扰农村教师的问题,当农村教师接受有效的拓展训练以后,将大大有利于解决他们面临的形形色色的问题,从而使人格得以提升,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农村教师廉价便捷培训模式:微信微博

现如今,微信微博已经成为社会上一种非常普遍的交流联系方式,由于它们的私密性、及时性、交互性以及价格低廉等特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微信微博。由此,农村教师的培训也可以充分利用微信的这些优点,将其与培训融合,这样,不仅可以随时随地的将培训内容以发朋友圈的方式及时分享给大家,还可以建立微信讨论群,关注名校名师,邀请教育专家以及培训教师加入,共同搭建教育评估平台以及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微信微博促进农村教师培训主要以朋友圈教师交流和关注名校名师微博的实践形式。朋友圈形式。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在于农村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到朋友圈里,这往往是农村教师最真实的感受,如此一来,一方面不会使教师将呈现的问题忽略掉,另一方面也方便了培训专家对农村教师实际生活状态的了解,在下一次培训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对于严重或者急切的问题,还可以通过评论的方式及时进行指导评价,并利用收藏和转发的功能将问题分享给其他专家和教师,完全不受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此外,针对一些有共性的问题,还可以建立讨论群组,群主可以是培训专家,可以是普通的培训教师,也可以是当地的骨干教师,每个人都可以建立群组,也可以加入多个讨论群,不分学科与年龄。群与群之间也能形成互通,保证一定公众性的同时,也保证一定的私密性,根据不同需要,每个群可以是暂时的,可以是永久的,可以是专门讨论课题的,可以是培训教师交流培训收获与经验的,也可以是专家与培训教师互动,等等,形式多样,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关注名校名师微博。自古以来,名人、名师效应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现象,当然在教育培训当中,名师指导往往也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农村教师大部分都会认为,最有效实用的培训莫过于被指导一节课究竟该如何上,一个知识点究竟该怎么处理,才会让学生一听即懂,恰恰名师在这方面都处理得恰到好处。然而,问题在于,首先,农村教师几乎没有机会深入到名校内部去听一堂名师的课。其次,一次或者两次的听课并没有什么作用,有些讲课习惯和风格甚至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农村教师需要与名师建立师徒关系,能够经常就课堂上的问题进行研讨,这些在实际的生活当中都是不现实的。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在微博上关注名师的策略,通过关注名师,模仿名师,进而超越名师,这无疑是一个省时省力且有效可行的方法。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名校的名师都会公开自己的公众微博,并会经常在上面更新一些自己近期的教学感想或独特的教育构想和思想,等等,农村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这些名师分享的内容,影响自己并一步步地渗透到自己的教学习惯当中,实现超越榜样的目标。

三、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农村教师创新科技培训模式:在线远程培训

在线学习发展迅猛。由于在线学习是借助于互联网进行的,它很好地解决了学习的随时随地性和公平接受等问题,从而为教育的普及化和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根据农村的现实条件,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面授式培训是一项耗时耗力的艰巨的工作,远程教师培训恰恰弥补了这些不足,与传统的培训方式相比具有不言而喻的明显优势。首先,网络的远程教师培训不受人数限制,可以同时对多名教师进行培训,而且不需要支付额外的培训费用。只要教师有能够上网的计算机,就可以随时随地的接受远程教师培训,极大地缓解了农村教师边工作边学习的巨大压力,也为农村教师提供了平等的学习机会。其次,为了突破传统的灌输式培训,网络的远程培训采取的是教师群体间的协作性学习。教师可以借助讨论平台畅所欲言,将自己发现的难解问题或是教学经历过程当中积累的经验,与大家分享,达到共同进步。最后,远程培训能够实现优秀培训专家共享的愿望,培训教师不仅可以在培训时与培训专家在网上进行交流,培训结束以后,还可以将自己的感悟或不懂之处发送给培训专家,无论是本地的或是外地的,甚至是国外的培训专家都可以通过网络远程培训这一平台进行交流,相比于传统的面授培训模式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然,建设网络远程培训机构也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根据相应的专题计划邀请专家教师以及课程家,集中进行备课,汇集大家的备课方案。其次,可以将全体参加教师培训的教师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征集起来,从中选取优秀的部分编入远程培训资源包当中,并上传于网络远程培训的平台上。网络远程培训的运行机制是围绕每期不同培训主题,通过教师对资源的学习、对问题的反思与研讨等环节来组织教师参加网络远程培训。在培训过程当中最关键的一步是要求班级的管理员要及时管理培训专家的及时辅导,这也是影响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培训教师所在的单位或学校也要积极配合该领域的远程培训,积极组织学校的全体教师参与到远程培训当中来,监督学校教师是否能够把培训获得的教学经验应用于实践当中,做到网上网下一致。随着培训实践的深入、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更新和互联网络和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拓展训练、微博微信以及在线远程培训,这三种全新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为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创造了体验学习的情景,让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有机会亲历、感受、分享并总结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和不足,并在学习教学知识、体会教学艺术方面,甚至在促进个人全面发展方面,提供高效的学习途径。计算机技术以及新媒体的加入也解决了农村教师培训经费短缺、地域偏远难以集中培训等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

四、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新型培训模式实施的几点建议

体验式学习的前提是为学生创造体验学习的情景,体验式学习培训,弥补了传统教师培训中以传授知识为主,忽略教师个人主体地位导致的培训效果不明显的弊端。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应该在有效发挥传统培训模式的基础上,有效实施农村中小学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充分利用网络远程平台,将面授和远程教育方式相结合,保证培训功能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使得培训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任何一种新模式能否有效地实施,关键还在于是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体系,教师培训机制也不例外。为了达到新型培训模式的预期效果,重点应该在组织、制度、师资、基地和经费五方面加以保障。首先,要把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列为全农村各教育部门党政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完善考核方法,搞好计划、总结、检查和评比工作。要把教师培训作为农村教育工作做得好不好的一项重要举措。要把培训任务责任落实到领导,明确到个人。其次,结合教师管理、培训状况、职工队伍素质现状,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日常业务学习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奖惩制度、岗位技能动态管理、“一体化”考核等。深化落实关于教师工作、培训方面的一系列文件、制度、措施的实施。第三,加快培养以专兼职教师为主、以部分专家师资力量为辅的高素质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师资队伍。尤其重视和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和改善教师队伍的文化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为提高教师工作技能培训质量打下坚实基础。此外,要根据教学的需要,不断充实教师教育培训的专门师资力量,组织好师资培训,建立既有教学能力又具有实践指导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农村教师培训提供基础支撑。第四,坚持优化整合与新建开发相结合。完善专业基地建设方案,完成远程教学系统的设备配套及功能开发,逐步建立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管理配套的培训基地。同时充分利用现有培训资源,建设校内培训、校外培训基地,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教师培训演练基地。第五,建立明确的经费使用制度。教育科长负责经费的统筹安排,年初制定经费分批使用计划,每次专项培训、考试、技能竞赛拨付专项资金,资金使用账目清楚,专款专用。设立农村教师教育培训专项基金。主要是通过设立基金,重点支持示范点建设,组织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补贴教师进修深造,表彰和奖励教育培训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总之,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应该在有效发挥传统培训模式的基础上,有效应用创新式培训模式,发展农村中小学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充分利用网络远程平台,将面授和远程教育方式相结合,保证培训功能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使得培训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作者:孔繁成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2]冯志辉.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农村教师培训有效性[J].培养培训,2015(2).

[3]陈庆伟,蒋伟锋.拓展训练在农村教师培训中的设计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14(6).

[4]辛欣.微信辅助农村教师培训模式的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4(8).

培训感悟总结范文3

【关键词】气象干部教育培训;拓展课程;特点;应用

拓展课程是一种创新的培训方式,气象干部教育培训在学员入学教育时开展拓展课程教学,对于促进学员间的交流沟通、加强学员自主管理、促进各项教学活动开展、提高整体培训质量起重要作用,因此,拓展课程成功与否往往直接或间接影响培训班的整体培训效果。拓展课程不同于其他培训课程,具有独特的教学环节和特点,在教学组织中,应根据拓展课程的特殊性,把握好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拓展课程在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方面的作用。

1.拓展课程的特点

拓展课程是体验式学习方式的一种,又不同于其他体验式学习,具有独特的课程设计。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以体能活动为引导,引发出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要求学员全身心投入。拓展项目强调集体合作,但又能在集体中突显个性,力图使每一位学员竭尽全力为集体争取荣誉,同时又从集体中吸取巨大的力量和信息,在集体中显示个性,两者相辅相成。[1]拓展课程具有如下特点:投入为先:要求学员全情投入才能获得最大价值。挑战自我:训练项目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员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跨越“心理极限”。熔炼团队:体验团队力量,增强团队成员的责任心与参与意识,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和群体合作意识。高峰体验:拓展项目通过精心设计的体能活动,可以诱发特定的思维活动、心理活动和交往活动,通过真切的体验与反省,往往可以改变个体的认知、态度、情感、思维力和交往力,改变不恰当的心智模式,对于个人的组织能力、协调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都有极强的拓展作用。自我教育:拓展项目非常重视学员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培训师只会在训练前把课程的内容、目的、要求以及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向学员讲清楚,在活动中不提出建议、不指责、不评论,在课后总结中点到为止,让学员完全发挥,学员在拓展训练中以主角身份完成体验式学习过程。

2.拓展课程的必要性

拓展课程是通过精心设计,以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目的的课程。在教育培训中,拓展课程主要通过破冰活动,使学员消除顾虑、集中精力,打破人与人交往中怀疑、猜忌、疏远的樊篱,从而使团队融合,帮助学员放松并乐于交往和相互学习。[2]气象干部教育培训是成人教育,强调新旧经验的结合,提倡小组成员相互协助,注重互动研讨经验交流。从教育学理论来看,成人学习的特点与拓展课程完全契合,拓展课程在气象干部教育培训多方面起积极作用。一是有利于培养团队意识。拓展课程多为集体项目,需要全员参与完成团队任务,学员通过教学活动强化团队意识,提高顾全大局意识,形成遵守纪律的组织纪律观念。二是有利于提高决策能力。拓展项目实际上是精心设计的完整的决策过程,团队形成决策中心,决策者准确判断形势、分析团队的资源,学员通过拓展项目学习和感悟领导决策的知识与经验,提高决策能力。三是有利于提高执行能力。拓展课程中的项目,需要每个团队成员认真按照规则要求不折不扣地完成自己的任务,通过训练,执行能力得到提高。四是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多数拓展项目需要学员充分挖掘潜能,创新思维,大胆探索,因此,通过训练,可以开发、培养、提高学员的开放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拓展课程的应用

拓展课程应用到学员入学教育中,到目前为止,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湖南分院已在将近80个班次中开展,让陌生的学员建立友谊,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为后续学习培训开展打下良好基础。拓展课程力图通过独特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培训的教学目标。

3.1团队组织形式

拓展课程是以团队学习为组织形式,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和载体,积极促进学员身心健康,进而使学员不断丰富知识、熟练技能、完善人格的一门以体验式学习为主导的课程[3]。教学活动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对全班学员进行随机分组,通常以8-10人一组为最佳,每组人数基本相当,然后按照以下三个阶段进行:组建团队阶段、小组展示阶段和总结与归纳阶段。总结与归纳阶段是由培训师对各团队表现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评析,运用相关理论对拓展活动进行阐述,并上升、归纳为相关的理论,这个阶段是该课程的关键和点睛之笔。

3.2教学环节设计

在实践中,应当根据不同培训班型设计拓展课程的教学环节。在拓展课程中一般设计五个既独立又密切联系的标准环节:训练—感受—分享—总结—应用。训练。即初始体验,学员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去经历一种模拟的场景,去完成一项任务,并以观察、表达等行动的形式进行,是拓展课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和不可逾越的阶段。感受。学员置身于模拟场景时,容易得到最真切的感受。每位学员由于自身认识水平有高低、认识问题的角度或切入点不一致,在活动的体验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看法。分享。学员获得亲身体验与感受,主要采用回顾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让受训学员把自己的看法、感受与同伴分享,每个学员都会从他人的回顾中得到数倍的经验,从而对事物有清晰认识。总结。培训师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把学员的认识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讲解与点评能真正反映出拓展师和培训机构的质量水平。应用。培训师启发学员将拓展训练中所获得的经历体验和理论认识放回到实践中去检验与运用,这是最终目的,也是拓展训练的延伸。

3.3课程教学特殊性

在拓展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体现体验式学习的基本思想外,无论是在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原则的贯彻上都应以拓展课程的基本特点为主。[3][4]拓展课程教学组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教学目标,根据目标主题遴选拓展项目;二是场地器材等教学资源配置,注意安全避免风险;三是学员个性与共性特点。拓展课程重在实施前的准备工作、课堂的把控,才能科学发挥拓展课程的作用。拓展课程与气象干部教育培训有机结合,在提升气象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增强团队合作能力与交流沟通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充分发挥了作用。在气象干部教育培训中要更好地遵循成人教学规律这一特点开展拓展训练,充分利用拓展课程的特点制定贴合气象部门特色性的、有针对性的拓展训练,引导学员善于把拓展训练成果转化到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经理人培训项目编写组.拓展培训游戏全案[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5:1-3.

[2]广西社会主义学院教学改革课题组.加强“破冰之旅”教学活动,提升党外代表人士培训实效———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开展“破冰之旅”教学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04):93-96

[3]闫闯.我国高等院校拓展训练课程教学理论的研究.[D].2012.06.

培训感悟总结范文4

案例教学作为理论与实践相契合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提高培训效果进而提高参训人员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新教学观念,培养一支案例教学师资队伍,规范案例编撰及教学流程,建设案例库等,是税务干部院校应用和推广案例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税务干部培训;案例教学;教学方式创新

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教学改革,创新培训方法,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是税务干部教育培训发展的新要求。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第三十条提出:干部教育培训应当根据内容要求和干部特点,综合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明确要求: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加大案例教学比重,2015年前省级以上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案例课程占能力培训课程的比例不低于30%。《全国税务系统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实施办法》第二十五条提出:税务干部教育培训应加强研究式教学,加大案例式、体验式教学的比重,开展专项培训和个性化、差别化培训,因人施教,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效果。第三十六条要求税务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加大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将税收工作中的典型事例编写成案例,应用于教学。案例教学是以教员应用相关的理论与知识,通过引导学员对实际发生的典型案例进行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以提高学员界定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实践证明,案例教学作为理论与实践相契合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提高培训效果进而提高参训人员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某税务干部学校近年来推进案例教学为切入点,通过研究,旨在总结出一套适合税务干部院校需要的具有操作性的案例教学基准和流程,为兄弟院校开展案例教学提供参照。

一、案例的选取及编撰

实施案例教学,除了有掌握了案例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巧妇”外,还要有巧妇可炊之米。这里的“米”就是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选编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案例教学能否成功。

(一)教学案例的选题

案例是为满足教学需要而编撰的用于引发讨论、训练技能,帮助学员深化理解知识、掌握分析工具、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材料。教学案例的选题应该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提高税务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为目标,符合培训教学需要,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二)教学案例编撰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案例必须来源于社会实践,反映的是真实事件,描述的是真人、真事,人物的姓名和事件发生的地点可以不呈现或者以虚拟的形式呈现,但是绝对不能臆造。

2、典型性原则。案例选题应有代表性,体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税收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问题,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实践、最新经验和典型经验。案例是以记叙的方式呈现出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事件的典型性不在于它能提供解决问题的“共同经验”,而在于它所反映的情景带有普遍性。一个好的案例能引发学员对某些问题的关注,并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具有反思性特点的案例容易唤起学员的回忆,便于学员在实际中加以应用。

3、针对性原则。案例的选编要充分考虑培训对象的特点和培训的目标,案例内容的组织应当实现理论与税收工作实践的结合,能用于培训教学。要针对不同班次、不同层级、不同地域选用不同的案例,即使是同一个案例,其切入的角度也应有所差异。

4、广延性原则。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件置于特定的时空框架内,按一定结构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内容展示出来。对于事件的描述应当具体化,要突出细节。因为细节是开展案例分析的信息源,透过对信息源的梳理可引出多种多样的问题,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才能充分地展开。因此,案例素材要完整准确、文字简练、通俗易懂、逻辑性强,给出的材料应有足够信息使读者从中可以分析出相应的结论。这样的案例才能将学员思维带入到现实的场景之中,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全心身地投入到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之中。

5、引领性原则。案例选择应有一定的难度,不能过于简单。管理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在其中,众多来自不同方面、不同环节、不同层次的信息、诉求和冲突以千变万化的方式混杂在一起,反映管理活动的案例也必然是复合性的和非结构化的。因此,教学案例要体现税务工作中具有前导性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这样的案例教学既能激发学员的参与激情,又能为学员应用于今后的工作中提供借鉴和指引。

(三)教学案例的分类及要素

从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和教学目标等维度看,可以将教学案例分为技能类案例和决策类案例两个大类。教学案例的内容千差万别,格式可以灵活多样,但应符合教学案例编写的一般规范,结构必须完整。

1、技能类案例的要素。技能类案例的教学目标是以案学术,主要用于训练学员掌握较为复杂的工作程序和方法,通过操作练习,促进学员举一反三,掌握工作规程、提高工作能力。其要素包括:(1)案例编写者、适用对象和范围、具体教学目标、教学时长及版权说明。(2)案例正文:案例名称、背景信息、案例内容、面对的问题、判断或练习所需的辅助素材和数据等,篇幅一般在4000字左右。2、决策类案例的要素。决策类案例的教学目标是以案悟道,主要用于呈现复杂、疑难的工作情境,通过课堂研讨,帮助学员观大势、懂全局、知本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处理矛盾、提出解决方案,达成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其要素包括:(1)案例编写者、适用对象和范围、具体教学目标、教学时长及版权说明;(2)案例正文:案例名称、背景信息、对做法及过程的客观描述、面对的问题与决策困境、对决策成效的归纳总结、分析与启示、思考题、附件(相关理论知识:参考文献、拓展阅读和相关链接)。可配插图片、图表,以增强阅读的直观性,采用的数据应为国家权威部门最新公布的数据,篇幅一般在6000字左右。另外,除发放给学员教学案例外,还应编撰供教员使用的教学手册。教学手册的要素主要包括案例摘要、课前准备、适用对象、教学目标、课堂讨论问题、要点分析、课堂教学流程、后续情况、参考书目等。教学案例应充分展示作者的相关研究积累。作者应将自己与本案例相关的研究内容(分析框架、方法研究、理论发现或案例研究成果)纳入教学手册中,以清单形式列出。

二、案例教学组织实施的流程及规范

案例教学是通过实施一系列教学活动来实现的,这些教学活动的不同组合,自然形成多种不同的流程及规范。

(一)案例教学实施的基本流程

1、案例导入。教员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初,应把案例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流程向学员讲清楚,使学员对案例教学有所认知,为学员参与案例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2、个别化解读。学员独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案例中的信息源进行解剖,以自己的方式分析问题,重在个别化与差异性,思维越发散越好。这一过程一般安排学员在课前完成。

3、思维碰撞。以小组研讨的方式让学员对自己的个别化解读予以表达,通过思维碰撞,拓宽思路,产生新观点。小组研讨时,让每一名学员有机会发言,这时学员所作的发言不需要系统完整,但要有自己的见解。

4、集中交流。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就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在全班进行交流。集中交流陈述观点意在扩展和深化学员对案例问题及决策的理解。

5、整合提升。教员应该对学员的陈述与交流进行整合,整合并不是给出正确的答案,案例分析本来就不存在唯一正确的解答。教员所要做的就是将学员的观点进行归并,理出几条比较清晰的线索来,将学员的思维引向深入,使其从中获得启迪,实现理论上的提升。培训学员来自实践一线,具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对工作自有其独到的理解和感悟,他们的经验和知识为案例教学注入了动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员经历了从个体到群体再到集体的不同组织形式,学员的思维也经历了从个别化的主观思维到多元化的群体思维再到系统化的理性思维之旅,伴随这一流程,学员的能力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案例教学各阶段的基本规范

1、学员课前准备阶段的要求。提前将案例材料及教学实施方案发给学员,要求学员认真阅读,并查阅必要的相关信息,积极地思索,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之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教员可以在这个阶段给学员列出一些思考题,让学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准备工作。这一步骤是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的,如果学员在这个阶段准备不充分的话,会影响到整个案例教学的效果。2、小组研讨阶段的要求。根据学员的地域、年龄、性别、学历、职位等因素,将学员划分为10人左右组成的几个研讨小组,明确小组长负责组织研讨。小组成员的构成应尽可能差异化,因为差异化是思维碰撞的基础和前提。各小组的研讨地点应该彼此分开。小组以他们自己有效的方式组织活动,教员不应该进行干涉。各组认真做好记录,并综述小组观点。

3、全班集中交流阶段的要求。全体学员集中,由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完毕之后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并作出解释,此时本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代替发言人回答问题。这一过程为学员集中交流思想的过程,此时的发言和讨论是用来扩展和深化学员对案例的理解的,教员充当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教员可以提出几个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处理方式,引导各个小组对这些问题和处理方式进行重点研讨,将学员的注意力聚集到方案的合理解决上来。

4、总结阶段的要求。全班集中交流完成之后,教员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员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以进一步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学员这时的总结可以是总结所发现的规律及经验,也可以是总结获取知识和经验的方式。教员还可以让学员以白板纸或PPT等展现自己的总结,这样学员的体会可能更深,对案例所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有一个更加清晰和更加深刻的认识。教员对学员的发言进行点评,同时表达自己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的看法。但点评的重点不是讲标准答案,关键是看研讨的思路是否对头、分析的方法是否恰当、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否正确,让学员从案例教学中获得某种决策的经历和感悟。

(三)案例教学的用时分布

1、技能类案例,教员引导说明和总结补正可分别占10%与20%左右的时间,其余时间主要用于学员练习。

2、决策类案例,教员引导说明不超过10%的时间,学员分组开展研讨、提交解决方案占40%左右的时间,各组陈述解决方案占30%的时间,教员点评占20%左右的时间。

三、教学案例库建设及管理的几个问题

为了推进案例的研发和案例教学的应用,税务干部院校应开展教学案例库建设。

(一)教学案例的研发

案例研发实行个人研发和团队研发相结合,鼓励团队研发,特别是与税务实际工作者共同研发。案例研发是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大力支持和鼓励教职工研发培训教学亟需的各种教学案例。重大案例的研发列入学校年度重点科研课题,实行招投标和立结项研发。除了自行组织案例研发外,案例库也可以通过对外采购或交换等方式来充实。

(二)入库案例的评审

学校定期开展入库案例评审。申报参评的案例必须是编写人员运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或消化吸收创新等手段研发的,并已在培训教学中使用过不少于一个教学单元,且第一作者是本校教职工。入库案例的评审程序为:研发人(团队)申请、教研部审核推荐、学校组织不少于五人的相应学科专家评审小组,对所提交的案例进行试讲性评审。评审合格的案例进入案例库。

(三)入库案例的管理

入库的教学案例,其知识产权归学校所有;研发人优先使用,其他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使用,并负有保密责任。案例研发者对入库案例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如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或弄虚作假行为,撤销入库资格,并承担相应责任。学校对每个入库案例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用于研发人员的图书资料、调研差旅、咨询、劳务和研究成果发表等开支。教学案例的研发和评审组织及案例库的管理工作由教务处负责。

作者:余跃进 单位: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N].人民日报,2015-10-19(6).

[2]史美兰.案例式教学在干部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EB/OL].

[3]小劳伦斯•E•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郄少健等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张志明,刘炳香.中央党校案例教学教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

[5]王名.中国公共管理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徐春夏.国内外领导人才培训机构教学模式之比较———以美国哈佛、法国埃纳和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为例[A].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教学方式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上海:中国浦东干部学院,2007.159—169.

[7]肖文涛.公共管理案例教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

[8]常健.公共管理领导科学艺术案例分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培训感悟总结范文5

一、项目管理的主要特点

项目管理就是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以系统管理的方法,通过临时性、专门性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评估,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优化。项目管理的主要特点有:一是项目管理基于项目需要,把原组织中不同部门分管的工作整合,建立项目组织,依据责、权、利相结合原则,采取项目负责制。二是项目组织是一种临时性的柔性组织。它打破了传统的固定建制的组织形式,根据项目需要配备人员、划分职责范围、整合组织资源,项目结束,组织随之解体。三是项目管理本质上是一种目标管理,通过将组织总体目标或大的任务目标层层分解到具体的项目目标,使组织总体目标或高层次的战略目标具备可行性、操作性。四是项目管理是基于绩效评估的活动,重视对项目实施过程和结果的评估,按照权责利统一的原则,对项目承担主体进行奖惩。

二、项目管理在培训党校干部培训中的应用

兰州局集团公司党校近几年在干部培训中引入项目管理,强调人性化、标准化、精细化的管理和服务,及时回应学员诉求,调整培训安排,实现教、学、研、管有机结合,切实做到了按需培训、因需施教,提高了培训质量,并有效降低了培训成本。

(一)培训项目的启动

1.培训项目的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是整个培训活动的第一环节。培训的成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培训需求分析,它决定了培训能否瞄准正确的目标,能否设计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需求调研与分析就是广泛收集培训对象的需求信息并进行系统分析。近年来,我校大幅改进以前的培训需求模式,不仅细化了培训需求的内容,而且拓展了需求调研的层次,分别对学员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三个阶段进行调研,既包括学员学前综合需求情况或学员单项需求情况的调研,又包括学员综合培训效果、对组织的绩效及培训成本的调研,极大地提高了需求调研分析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培训项目的开发设计。进行培训项目的开发设计实际上就是确定培训的目标和策略,为培训的实施和评估提供依据。由于项目团队参与了培训需求的调研和分析,所以我校培训项目在开发设计过程中就能够更好的把学员需求结合起来。如针对干部培训需求规律及学员参与学习的特点,我校把拓展训练引进“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团干部培训班”和“青年人才骨干培训班”的培训中,提高了学员参与的热情和团队凝聚力的营造。3.培训项目的质量控制。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培训的运行实时跟踪监督,严格执行培训计划,排除影响培训目标的不利因素,保障培训项目顺利实施。我校在实施培训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负责人(教务科长)不断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和校正,有力的保障了项目的有序进行;项目执行人(班主任)按照项目负责人的意见,化解项目风险,并及时收集学员意见建议,积极反馈,快速反应,保障每个学员的需求都能尽量满足、每个影响培训的因素都能尽量化解;另外就是项目进行过程中,项目组成员及时沟通学习,分析项目实施情况,分享经验,营造团队文化,保障培训质量和效果,保障培训项目的有序进行。

(二)培训项目的规划

1.培训项目组织的建立。建立培训项目组是培训项目规划的第一步。一个培训项目组至少包括项目负责人、班主任、教务工作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所有人员应分工明确,相互协作,这样才能确保组织运行顺畅有效。2.培训组织策略的设计。培训组织策略指有关培训内容应按何种形式组织、次序应如何排列以及具体培训活动应如何安排的策略。设计过程重点要围绕培训目标,确定培训内容的范围、知识深浅的程度及培训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培训内容的设计并非是简单地罗列几门课程,而要采用整体性思维科学安排培训各环节,尤其重视课外碎片时间的设计安排。一是重视开班、结业典礼。培训班开班与结业典礼活动是干部培训教学与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培训开班典礼又被称为“黄金半小时”,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战前总动员,直接关系到培训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培训的效果。开班典礼议程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阶段主办方领导讲话。该阶段主要是要体现主办方领导对培训班的重视程度,帮助学员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转变角色。第二阶段由班主任主持,着重介绍培训的目标,系统介绍培训班具体事宜,强调与学风建设相关的制度等,让学员尽可能全面了解培训班,做到心中有数。培训结业典礼不仅是培训的尾声,更是教学过程的延续。成功的结业典礼,会给整个培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二是重视课前10分钟。统筹规划好每堂课前的10分钟,围绕某一主题,设计一系列活动,如诵读、表演、歌曲欣赏等,并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实施。我校近两年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团干部培训班”和“青年人才骨干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培训过程中,把课前活动的主题安排“中国传统文化赏析”“经典诵读”“唱红色经典歌曲”等活动,创设了一种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员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注意力提高,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接下来的正式学习。三是重视课前导言。课堂教学的导言如同戏剧的“引子”,影视的“序幕”。课前导言可由有经验的班主任完成,运用不同的方式引出授课主题。课前导言要凸显出授课教师的独特性,让学员对授课教师的话题高度关注,以达到先声夺人的教学氛围。四是重视课余活动。丰富的课余文化活动,可激发学员的创新意识、团结意识、团队意识。一方面可杜绝培训期间学员相互宴请的陋习,加强干部培训的学风建设,另一方面为学员搭建起更多的交流渠道,进一步增进学员间的友谊。3.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成人学习是探索和解决工作、生活难题,同时获得新的知识,掌握相关技能,转变思想观念的过程。近年来,我校尝试“2+1模式”即讲授式教学与体验式教学相结合,2小时由教师采用讲授式的方式授课,1小时由班主任围绕教师的授课主题组织开展体验式学习。体验式教学过程包括体验、研讨和点评三环节。体验环节是学员参与体验式教学并得到体验和感悟的重要环节。研讨环节是学员将参与体验式教学得到的体验和感悟梳理、总结、提升,并与所有参与者分享的重要环节。点评环节是体验式教学“画龙点睛”的重要环节。点评可先由学员互评,再由班主任点评。班主任在点评过程中深挖主题,引导学员同自己的工作实际相结合。4.学员管理的设计。学员管理是整个培训组织与实施的关键。如何做好学员管理工作,可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主办方主要领导要重视培训项目。领导在观念上的重视与支持,在执行中的参与和指导,对激发学员的行为表现非常重要。二是加强学员管理的制度建设。贯彻中组部印发《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精神,结合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际,提出具体的要求,使学员管理做到有规可依。三是加强学员自我管理。学员管理中要合理运用考核激励措施。通过团队文化建设、设置奖惩机制等方式,由组织者管理学员转变为学员自己管理,将严格的学员管理规定真正“落地”。我校在主体培训班中,采用“学员分组、个人争优”的方式,将团队建设贯穿整个班级建设中,在培训结束时评选“优秀学员”。实践证明,培训中设置适度的内部竞争,可充分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

(三)培训项目的实施

1.建立积极有效的沟通机制。培训项目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人员较多,且实施阶段中难免出现无法预知的问题,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建立起积极有效的沟通机制,保证项目信息及时、正确的提取、收集、传播、存储以及最终进行处置,保证项目组内部的信息畅通。2.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任何一项培训计划都是经过深入调研、精心设计制定出来的。因此,项目参与者都必须坚持培训计划的严肃性,以确保培训效果,决不能因个别人的主观意见就随意更改培训计划。3.跟踪监控,及时调整。培训实施过程中,项目负责人要跟踪检查项目的执行情况,培训中期组织团队成员召开碰头会,互相反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以便及时发现与既定计划之间的偏差。一旦发生偏差,及时调整,使事态发展步入正常轨道。

(四)培训项目的总结

培训感悟总结范文6

我国传统的体育课程内容较为局限,主要是以体能训练为主,缺乏注重学生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且主要以个人竞技项目为主,一些集体项目也没有充分发挥项目的核心精神———团队合作。《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拓展训练以体验、经验分享的教学方式出现,打破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有针对性,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并且丰富和完善了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符合现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那么,高职毕业生作为高技能人才,就更需要积极进行自我完善。拓展训练课程引入高职体育课程中,深受广大青年学生的喜欢,对于高职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开拓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帮助。体现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工体结合、服务专业、终身体育”的现代教育思想。通过体验式的培训让学生产生团队互动,在活动中促使每一位参与者都能体验在活动中所扮演角色的感受。让学生消除因为陌生而产生的隔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服务于社会的适应能力的提升。

1关于“拓展训练”

风靡全球50余年的素质拓展,1995年走进我国,不断发展,逐渐被列入机关、事业单位、外企和其它现代化企业的培训日程。拓展训练,又称素质拓展,外展训练(Outward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去战胜一个个困难。这种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一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的袭击。许多缺乏经验的年轻海员葬身海底,针对这种情况,汉思等人便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撞礁后的生存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拓展训练课程以培养合作意识与进取精神为宗旨,崇尚自然与环保。利用崇山峻岭、湖海大川等自然环境,通过创意独特的专业户外体验式培训课程,帮助企业和组织激发成员的潜力,增加团队活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达到提升团队生产力的目的。“二战”结束后,许多人认为这种训练仍然可以保留。

外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由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群体。训练目标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拓展训练在经历了40年代的创始、50年代的扩大规模、60年代的长足发展、70年代的稳固和80年代的国际化之后,1995年我国北京出现了第一所拓展学校。我国的拓展训练运动以独特的方式,将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与我国自身的人文环境相结合。吸取了国外的先进经验,以体验式的学习循环理论为基础,通过参与形式多样的、生动有趣的互动游戏和挑战高难度的户外体验项目,通过分享讨论,把枯燥的管理活动理论在活动之中融会贯通,让每一位参与者亲身体验经历,从中感悟到平衡生活的魅力。拓展训练在我国逐渐开展起来并已形成体系。作为一种体验教育,它是我国现有传统教育必需和有用的补充。近年来拓展训练在学校教育中的发展也已逐渐步入正轨,受到教育界人士的推崇,拓展训练的课程也将开展得更加丰富。伴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拓展训练必将在高职院校里得到发展,根据学生学习专业的领域不同开设不同主题的拓展训练课程,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符合高职课程项目教学的需要。

2高职院校开展“拓展训练”的意义

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现代人应有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人人格特质的两大核心内涵。拓展训练并不是所谓的“娱乐体育”、“魔鬼训练”。它不仅是体能,更是意识;不仅是个人,更是团队。高职学生面对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就业已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活着”,更要注重怎样“活着”,从长远意义上来讲,作为一个社会人的个人素质决定了本人的生存“质量”,而团队的素质则决定了一个企业或集体的生存“水平”。高职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技能这种有形的资源,更需要坚定的信念,强烈的进取心、顽强的意志力、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合作精神这种无形的内涵素质。要使每一个学生的个体有限知识技能释放最大能量,拓展学生的潜能,提升和强化个人心理素质,为将来融入企业团队建设,培养团队意识,并能在工作合作中发挥应有的潜能效应。深刻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破除“个人自我”中心概念,增进社会适应能力,通过设计独特的富有思想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户外活动,培训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养成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是高职院校开展拓展训练的动因。

高职学生通过拓展训练,力求使参加训练者在今后社会工作中有如下方面显著提高: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认识群体的作用,体会有效沟通的重要性,提高对资源利用的有效认识,增进自我参与意识和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懂得珍惜、感恩,更融洽的与群体合作;学会欣赏、关注他人,快乐地工作、生活。拓展训练项目内容不仅丰富而且实用,贴近生活,形式上灵活,方法上多样,把趣味性与人文体育资源融入到现代体育课中,使高职生在挑战各种困难中提高身心素质,在协同解决问题中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更符合就业压力大环境中学生对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的需要。

3“拓展训练”在教育实践中的主要功能

列入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如通用电器、IBM、惠普、柯达、摩托罗拉、诺基亚等都在员工培训中开展拓展培训活动,国内知名企业如联想集团、清华紫光、北大方正、海尔等企业也都把这种培训课程做为员工教育的必修课。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工商管理学院、暨南大学等学校的MBA/EM-BA教育中也纷纷把拓展训练作为指定课程内容。拓展训练在我国逐渐开展起来并形成体系,适应了现代人的工作、学习的内在需求。

3.1拓展训练直接来源于体验式学习理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体验式学习理论对设计和开发终身学习模式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个理论已经成为很多拓展训练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核心理论。这种强调在“做”中学的体验式学习,正是高职学生将来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学习模式。#p#分页标题#e#

3.2拓展训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利于自我教育

整个拓展训练活动的参与、操作、体验和总结,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很好的展示了人的主体性,既开发了潜能素质,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3拓展训练通过高峰体验模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拓展训练过程就像是一个安全、真诚、充满挑战的群体心理实验场,通过强烈的体验,在特定空间环境和团队氛围中,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塑造良好意志品质。如“跳出真我”这个项目要求参与者站在离地8米的空中,从跳台上凌空跃起,抓前方一臂以外的空中悬着的一根单杠。只要及时调节心态,建立临危不惧的自信心,就能完成任务。因此,拓展训练是对传统体育教学中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补充。

3.4拓展训练培养积极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拓展训练以其特有的方式、内容和特点使团队中的每一位学生在实现共同目标中体验成功与失败,在参与中懂得团队力量、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使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只要能具有同理心,加上熟练的技巧,建立共同的目标还是不难的,这对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对于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大有裨益。

3.5通过拓展训练整合团队,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和创造力

这是素质教育的重点,针对高职学校学生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培训内容,对学生的体力、智力、心理都是严峻的考验。例如,项目任务的解决只能依靠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团队交流与沟通互助解决问题。培训师进行引导,学习者不断整合自己的知识,并迅速将其转化为行动。培训虽然没有直接给学习者灌输知识,但训练所引发的心灵感悟会让他们自身潜能充分挖掘出来,今后将受益无穷。

4高职院校“拓展训练”的实践国内外的经验为学校开展拓展训练提供了成功的借鉴。

4.1拓展课程必须要完善安全管理措施和制度

这是我们指导思想的基础部分。安全与不安全之间没有过渡,培训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只要课程开始了第一步就要时刻注意安全细节,认真讲解、规范操作,严格按照安全程序、紧密监控活动全过程,确保活动的100%安全。“科学系统的课程设计、高度负责的安全意识、国际认证的器材装备、严格规范的操作方法、丰富实用的经验、灵活有效的安全预案”是拓展训练的安全保障方针。只有安全问题落到实处,我们才能享受拓展训练课程带给大家的快乐与收获。

4.2根据职业特点,确立拓展训练计划

拓展训练项目本身只是师生共同学习知能与完善自我的一个载体,参与人员的职业特点,能够参与何种项目,努力达到何种目标,团队参与中可能出现的不同认知与分歧,在课程计划之初都必须考虑周全。拓展训练虽然以模拟情境让学生感受,但能在特意设计的情境下让学生获得较强刺激的体验,理论水平提升,行为得到发展。拓展训练设计的场景与环境,是将生活中的许多可能遇到又可能发生的问题在时间与空间上进行科学的控制,给学生一个新奇、有趣、觉得有能力完成,但又需付出努力的过程,而且这种努力需要合理的个体与团队行动方式才可完成,这就引起了学生心理上的需求,促成了学生心理的矛盾运动,成为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力,推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种状态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会使学生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例如,在潍坊职业学院2010年第一期教师拓展训练中,都感受很强的心理挑战,至今还对成功喜悦的分享和团队合作的融洽回味无穷。

4.3搞好训练前沟通,实现团队精神的正向迁移

拓展训练师在设计课程时就要与参训学生的辅导员沟通,观察和了解初步情况,需要做某些方面的改变,将培训中可能出现的情形与特点提前交流,并需要领导和辅导员配合。如果不能很好的进行前期的分析与研究,培训活动有可能会变成一种反悖与抱怨,如果这种情况不能很好的控制,培训后会出现新的团队文化的假象,这种假象会导致小团体的互相认可与对立,并可能给团队组织结构的发展带来冲击,形成负迁移。因此,在实际培训中必须将感悟与理论结合,能够从中学习并达成和谐锻炼。

4.4潍坊职业学院的拓展训练工作

拓展训练的挑战性是魅力之一,活动中确实存在高风险,我们可以规避风险,将对学生产生较强冲击的项目,合理贯穿课程培训之中,完成项目,达到预期安全效果。拓展项目的设置,也应该考虑到个体体能消耗与心理活动冲击的合理比例与承受力,要对项目进行比较、分析、实践、验证。

培训感悟总结范文7

关键词:现代舞;教学实施;高校教学

现代舞是20世纪兴起于西方的一种舞蹈派别,按不同条件可分成摩登舞与拉丁舞,而摩登舞和拉丁舞又可细分成多种舞步。现代舞提倡求同存异,鼓励对现实生活的宽容大度和乐观向上的心态。现代舞并没有固定的理论限制,最主要的就是表达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自然美的追求。现代舞的动作体系十分多样,自诞生以来,现代舞的种类层出不穷,姿态各异,寓意丰富多彩。当前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现代舞蹈与传统舞蹈在表达形式方面的不同。现代舞自身独具优势,并能够利用这种独特的优势结合各种舞蹈元素直接表达出各种信息,使舞蹈欣赏者能够更快地在舞蹈中寻找到自己,从而产生共鸣。“因为肢体语言没有语法,很多编导都不满足于纯身体的表演,语言、声音、表情、日常动作等就都成为舞者用来表达讯息的工具。”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宋卉婷说道。她在北京参加舞蹈双周活动时,亲身感受到了现代舞的魅力。过去的现代舞更为强调和关注由舞者的肢体动作所带来的视觉美感传达,忽视了身为艺术核心的情感体现和精神共鸣。随着科技进步,现代舞的形式也不断更新,结合戏剧、实验影像、摇滚乐、电子噪音等其他媒介进行多领域的融合发展,为舞蹈艺术形式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高校舞蹈教学中引入现代舞,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思想、夯实其艺术舞蹈基础;学生也可以通过练习现代舞来培养基本的艺术舞蹈技能。

一、我国高校现代舞教学现状

(一)师资较薄弱

普通高校的现代舞课堂教学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现代舞领域的专业舞蹈教师。一线城市舞蹈院校教师的水准基本可以满足现代舞教学的需要,而三四线城市一般院校的现代舞教学的师资能力却相对单薄。与此同时,舞蹈教材上对于现代舞的教学内容往往都是一笔带过,教师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没有系统性地讲解,从而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现代舞。

(二)教学方式不匹配

现代舞不仅是一门特殊的舞蹈文化,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但在现实情况中,不少院校未能充分认识现代舞,也未能针对现代舞的具体特征选用恰当的课程与教学作品。舞蹈教师对于现代舞教学也只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舞蹈学习激情,也无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舞蹈学习习惯。总体上缺乏完整的课程体系和与其相匹配的教学方式,从而导致高校现代舞课程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现代舞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教学硬件不齐备普通高校往往会利用体育场内的边缘地段进行练舞房的改造,使得练舞房的活动区域不够开阔,无法满足舞蹈教学的实际需要。此外,练舞场地内的相关设施也较为陈旧甚至不够齐全。这些硬件不齐备也影响了高校现代舞教学效果。

二、新时期我国高校现代舞教学的实施策略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舞蹈教学方式也在发生转变。高校舞蹈教学中涌现出多种舞蹈类型,尤其是现代舞的引入,创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现代舞的主要内涵是摆脱旧的舞蹈模式,通过创新的舞蹈形式表达自我情感和思考,崇尚自由和科学。现代舞最为独特的地方就在于,现代舞自身具有节奏感、时代感和灵活多样的变化形式以及创新的舞蹈动作,所以很快就被广大舞蹈爱好者所熟知并喜爱。将现代舞融入高校舞蹈教学中有利于完善高校舞蹈教学体系,推动高校舞蹈教学全面发展。

(一)提高对现代舞课程教学的重视

舞蹈教学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人体舞蹈动作来表达和传递美,属于艺术门类的范畴。随着现代舞在高校的进一步普及,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对现代舞教学工作的重视。首先需要改善办公环境,建设宽敞的现代舞练习场地,提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建成适合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教室,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再通过加强对现代舞师资的专门培养,并采用青年教师进修培训和外聘专门的现代舞师资的方法,提升现代舞的教学水平。同时积极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促进多媒体技术的熟练运用。现代舞教育是为适应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一门新兴艺术表现形式,能够适应群众的精神需要,充实人们的日常活动。所以在舞蹈教学过程中,首先,学校必须充分考虑到现代舞的时代性、流行性和创造性特征,根据学校自身的学科特色和社会发展趋势,科学合理地开设现代舞教学课程,积极改革现代舞教学方法,以发挥现代舞的特有吸引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现代舞学习习惯,提升舞蹈水准。其次,学校需要积极改变中国传统的舞蹈教育理念,从民族文化教育入手,认真剖析和评估现代舞的审美价值,主动探索现代舞的艺术形式与情感色彩,科学合理地选用现代舞课程,提高现代舞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现代舞课程更加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完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一门舞蹈艺术,现代舞和文化、音乐等专业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所以高校发展现代舞课程时,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合理的课程安排将各个专业间的互通性体现出来,以更好地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学校对现代舞的基础教学知识要进行系统性的重新设计,对原有的基础教材及辅助材料加以修订改版,增加以前缺乏的基本知识点,并增设一些重要的现代舞剧发展历程、流派特色、代表人物等方面的基本历史人文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必须针对现代舞课程的特殊性,科学合理地设定并积极地丰富现代舞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忱,以达到艺术教育目标。教师可运用现代舞具有欣赏美感、肢体动作美的特性,适当介绍现代舞的审美价值、音乐特色和肢体动态等,以扩展学生的视野[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舞课程一般包括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课程两部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往往会针对培训课程的不同,合理地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现代舞的基本知识,并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以提升现代舞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基础理论知识课程中,高校舞蹈教师需要通过细致的介绍现代舞的形成、发展历史以及有关基础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现代舞的时代感和流行性。学者李佳就曾发表过针对舞蹈专业学生的时间分布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些学生中,有近一半的学生将课余时间用于娱乐。这个结果应引起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意识到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激发他们主动了解并学习新的舞蹈内容,丰富课余生活。高校舞蹈教师可以在介绍现代舞基础知识时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直接具体、生动形象地看到现代舞的舞蹈动作,使整个授课过程更为直观生动。在实践课程中,舞蹈教师可以采用演示的方法,介绍舞蹈动态,采用独立练习、合作教学的方法,使学生熟悉现代舞的动态,从而练就更加坚实的舞蹈基本功。另外,在现代舞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还可以采用比赛的形式,使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表演特长,通过比赛碰撞出新的灵感火花,以此激发学生对现代舞的兴趣,从而创造出新的舞蹈动作,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舞蹈内涵的理解和感悟。

(四)合理运用对比教学

高校学生是当今社会的生力军,但社会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不仅需要具备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也需要具备对生活和自然的思考与感悟。舞蹈并不只是用动作体现美感,学习现代舞可以提升学生对舞蹈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感知力,这些对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现代舞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简单比较不同舞者的优点分析现代舞的特色;可探究现代舞在不同时代的特点,并总结归纳其精华;也可通过比较国内外文化特点拓展学生的舞蹈知识面,进一步增进学生对舞蹈艺术的认识,从而丰富学生的舞蹈感受[2],通过关键动作的对比欣赏与模仿,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舞蹈水平。学生能够融合其他舞蹈的特点去创新发展现代舞,从而为现代舞注入全新的舞蹈动作,更好地欣赏舞蹈语言,展现出舞蹈的魅力所在。这样既能够丰富现代舞的舞蹈品种,又推动了中国现代舞的发展。

(五)科学安排现代舞课程

现代舞在高校中的进一步普及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表现自我的空间,使他们可以切身感受到舞蹈的真实魅力。当今社会的大学生忙于学业,急需可以释放精神压力的途径,而现代舞课程的开设恰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合适的选择。但由于不同学生的舞蹈能力是不同的,包括基础功底、舞蹈天赋和对舞蹈的感悟能力等,这种差异就会导致学生截然不同的舞蹈表现能力,所以,学校要科学地安排现代舞的教学,根据不同学习者的舞蹈能力设置分批、系统化的训练课程,采用科学合理的培训手段,尽量避免学生在舞蹈练习的过程中出现损伤。科学合理的训练课程设置使学生在现代舞的学习过程中,既可以领略到现代舞的艺术思维,又可以锻炼舞蹈技能[3]。所以,高校现代舞教师必须不断总结课堂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合理规划现代舞课程。

(六)丰富现代舞的种类,调整课程结构

在当前时展的大背景下,大众对现代舞的表现形式多样化逐渐有了更高的接受度。因为现代舞的类型很多,在各个时代也产生了不同的风格,现在已经有了机械舞、踏手舞、电子布吉、新派街舞、豪斯舞、爵士舞、放任式舞蹈等[4]。学校可以根据实际的教育资源状况以及学生的兴趣偏好,合理地发展各种现代舞课程,或者通过合理分配教育资源,调整现代舞教学的课程结构,对选修不同类型现代舞的学生实施分班教学。同时,学校也可以丰富现代舞的动作系统,通过教师与学生一起创作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这样也充分鼓励教师对现代舞教学方法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三、现代舞引入我国高校舞蹈教学的意义

舞蹈是以动作来表达情感的艺术。现代舞不仅要求借助动作来表达美感,更加强调对舞蹈内容的感悟。这就要求表演者能够在熟悉舞蹈动作的同时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创新性,只有透彻地理解舞蹈动作及其蕴含的情感,才能使舞蹈有更加完美且充满生命力的呈现。但因为现代舞不强调标准的舞蹈表现形式,所以更加考验舞者的思辨能力、感悟能力、创作能力与情感表达能力。现代舞对舞蹈动作的全身协调性要求相当高,而且姿态各异、技法多样,对头部、四肢、躯干、脚部的动作展现能力都有着高要求。同时,现代舞也十分考验表演者的舞蹈基本功。学生通过对现代舞的欣赏与模仿,再结合自身的情感感悟能力,能够进一步增强对舞蹈的理解。现代舞蹈思维对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大学舞蹈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学生的精神状态和个人感悟能力决定了他们对现代舞课程内容的接受程度。因此,高校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在舞蹈中放松身心、开阔思维,让学生在舞蹈中将思维和动作进行统一,使舞蹈更富有艺术内涵。

(一)增强学生自信心

自由是现代舞所提倡的宗旨。我国高校舞蹈教学引入现代舞可以使学生在完成舞蹈练习的同时,提高肢体动作的敏捷程度,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可以通过现代舞的学习自由展开创意,挖掘自身潜力,提升自信心,也能够展示带有自身特征的舞姿,无需拘于场合和形式。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气质都有着多样性[5],同时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强,思维也十分活跃,而现代舞教学刚好可以给大学生表达自我情感以及展示自我的平台。现代舞融入大学艺术舞蹈课程中不仅可以丰富现代舞蹈教学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当今高校艺术教育也在不断革新。因此,现代舞在高校教学中的引入是我国舞蹈教学走向多元化的表现。现代舞作为艺术门类中的一个分支,强调学生在活动身体的同时开启心智,促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现代舞的引入将为高校教育开辟出新的发展道路,使教学内容更具有扩展性和丰富性,拓展了高校教学的内容。更重要的是,现代舞教学融入大学课程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摆脱呆板和固定的思维模式,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提高学生创造力

因为现代舞的形式较为自由,既不受环境制约,也不拘束于固定的动作,因而具备了其他舞蹈所缺乏的灵活性。在现代舞蹈教学课程中,学生通过对现代舞蹈的练习得以释放心理压力和放松躯体,从而更为深入地发掘自身的现代舞蹈潜能,进而在持续的舞蹈练习过程中逐步形成自身的现代舞形象与魅力,极大地提高创造力。高校课程中的现代舞教学不但充实了课程内涵,也给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即在自身舞蹈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创造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舞蹈风格。这样不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舞蹈素养提高,而且有助于他们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并挖掘创新能力。

四、结语

在学校的舞蹈课程中融入现代舞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能够丰富高校舞蹈教学的内涵。但由于当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不够成熟,所以就要求高校舞蹈教师发扬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提升高校现代舞教学水平,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绪栋.高校舞蹈教学中对现代舞的引用[J].北方音乐,2017(37):172.

[2]郑碧松.论高校现代舞教学中情景化训练模式的实践方式[J].艺术评鉴,2017(17):119-120.

[3]董双玲.新时期高校现代舞的教学方式探讨[J].戏剧之家,2017(8):199-200.

[4]朱济光.高校现代舞教学中的情境化训练模式[J].新校园(上旬),2017(6):134-135.

培训感悟总结范文8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从孩子抓起则会更好地带动家庭影响社会。丰南区文化馆自推广传统文化教育以来,提倡并坚持从一本书,从一个人,从一个家开始传递经典文化,建立多个平台,让更多的人接近并使用经典文化,使传统经典文化产生广泛影响。免费发放《国学经典选读》书本、建立家庭亲子经典诵读沙龙、招募和培训志愿者,建立沙龙QQ群(301753530)和论坛。平台建立后,利用网络每天进行志愿者老师、家长、孩子之间的互动交流,开展经典诵读的课程、感悟、方法的总结和汇报;利用每周休息日开展各项沙龙活动,在官方网站和微信平台开设“我读经典”的栏目。通过这些方式,大大吸引家长和学生的广泛参与,弥补了学校教育的空白。启发孩子诵读经典以带动家庭,从细节入手,从家庭入手来实现幼儿养性、蒙童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的理想。在陪同孩子读诵经典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竞相背诵经典,在家庭生活中感悟经典。家长们纷纷感慨,通过这些几千年流通最广、指导最强的篇章,指导了工作和生活,获得了深厚的教益。

二、以兴趣引领学习,以活动打造体系

经典不乏枯燥,将经典融进现代生活,并用通俗的形式加以阐释,经典才易于青少年所接受,才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充分发挥文化馆的职能,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以“演绎经典”、建立特色辅导基地、开设国学艺术辅导培训和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等内容,构成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几年来,为社会培训各类师资330人,创建特色教育基地22个,创编、辅导经典短剧多部,建立“乐学园”国学艺术普及班,亲子诵读沙龙,明德读书会等分支项目。每年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的各类培训辅导、讲座、演出、比赛等活动百场以上。“演绎经典”活动,是结合全区中小学经典诵读工程,广泛开展演绎经典活动,提倡自编自演、师导生演,先后推出“弟子规”“三字经”“道德颂”“红色少年”等十余部文化短剧在全区上演。实小西校区特色基地大型诵读节目“少年中国说”,荣获2012年“中华诵”全国诵读经典大赛一等奖;“小丑娃”舞蹈基地红色经典舞蹈《草原英雄小姐妹》《映山红》《闪闪的红星》等作品多次参加唐山、丰南等地的大型演出活动。传统文化辅导基地,是联合优秀社会文艺团体、文化志愿者所建立。目前建立以经典诵读、舞蹈、民族器乐、民间剪纸等为特色的传统文化辅导基地22个,分布在庠瑞国学馆、柳树圈小学、稻地小学、西葛中学、尖字沽小学、小丑娃舞蹈学校、爱尚舞学校、育才民乐团。“乐学园”国学艺术培训班,是文化馆开设的假期国学艺术普及班,培训内容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配合多彩的艺术课程,既解除假期家长无暇管教孩子的忧虑,又让孩子们学有所得,乐在其中。培训班里设立中华经典诵读、心性静定训练、少儿瑜伽、书法、合唱表演练习、手工绘画制作、少儿故事讲读表演、经典电影赏析等多项课程,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明德”读书会,是在亲子经典诵读沙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公益性学习团体,由社会各界传统文化爱好者组成。在“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主题下,通过阅读共同的书籍,分享心得,讨论观点,体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自身修养,进而扩大生命空间。“明德”读书会每周六早7点在户外开展诵读活动。

三、以创新促进发展,以试点推动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