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工作方案范例6篇

语言文字工作方案

语言文字工作方案范文1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坚持以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为核心,以普通话初步普及、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为目标,加强依法管理监督力度,建立和完善语言文字工作机制,提高语言文字工作管理水平,为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和建设和谐*作贡献。

二、评估的范围与内容

我市城区部分(包括双塔区、龙城区和开发区)的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主要公共服务行业。

评估的内容和标准按《辽宁省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指标及评分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规定执行,即全市语言文字工作的综合管理,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主要服务行业的普及普通话,社会用字管理三部分内容,总分260分。其中:

1.综合管理:包括组织领导、工作机构、管理措施、法制建设、宣传工作五个子项,分值60分。

2.普及普通话:重点考察党政机关、广播电视、学校和公

共服务行业使用普通话的情况,分值100分。

3.社会用字管理:重点考察党政机关、学校、出版物、影

视屏幕、公共服务行业和公共设施的用字情况,分值100分。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20*年4月)

制发全市开展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实施方案,召开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成员会议和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工作动员大会,广泛深入地宣传动员,使相关部门和人员深刻领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有关评估的文件精神,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二)自查自评阶段(20*年5月—8月)

1.语委会各成员单位对照《辽宁省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指标及评分标准》进行全面对照检查,找出差距和不足。

2.组织开展*大街语言文字示范街创建活动和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3.举办各行业语言文字工作专兼职干部业务培训班和各受检单位负责迎检业务人员培训班。

4.组织机关公务员、教师、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和服务行业工作人员进行普通话培训和测试。

(三)初评阶段(20*年9月)

对各单位迎省检准备情况进行检查,根据检查情况召开现场会,进一步寻找差距和不足。

(四)整改复查阶段(20*年10月)

通报初评检查结果,下发整改意见,各单位根据整改意见进行整改。

(五)申报评估阶段(20*年11月)

市语委在确认我市达到合格标准并具备接受上级评估条件后,向省语委提出受评申请,接受评估。

四、评估办法

(一)确认评估对象

市评估组采取定点和随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抽取部分单位和对象进行评估,具体如下:

1.党政机关:定点检查3个市级委(办、局),随机检查1

个市级委(办、局)、1个区政府。

2.学校:随机检查1所幼儿园、1所小学、2所非师范类中等学校,1所师范院校。

3.新闻媒体:定点检查市电视台和电台;抽看市电视台和电台任一频道的2个新闻节目、2个专题节目、8条自制广告;定点检查市党报,随机检查1个其他市级报社,抽看当年报纸任意2期。

4.公共服务行业和公共设施:随机检查1火车站或长途汽车站,1银行或邮局,1影剧院或公园,1体育馆或纪念馆,1医院,1大型商场;随机检查街牌、公共交通站名牌、公共设施标志牌、交通指示牌3处。

(二)实地检查评估方式

1.听取受评部门、单位关于开展语言文字工作的情况介绍;

2.查阅有关文件及落实情况;

3.与有关人员座谈、随机访谈;

4.问卷调查或测查;

5.按照《标准》规定的指标项目,在规定的抽样范围内进行实地检查;

五、基本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城市的语言文字水平是城市文明的标志,搞好城市的语言文字工作,是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提高市民文化素质,塑造城市良好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推动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重要性的认识,把评估工作纳入本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好此项工作。

语言文字工作方案范文2

学校是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阵地,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大理州教育局  大理州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达标建设的通知》(大教语〔2018〕3号)及《洱源县教育局  洱源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达标建设的通知》(洱教字〔2019〕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创建目标

(一)总体目标。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两种意识”。“一种能力”即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两种意识”即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

(二)教师目标。熟悉党和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普通话水平达标,汉字应用规范、书写优美,具有一定的朗诵水平和书法鉴赏能力,熟练掌握相关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普遍具有自觉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和自豪感。

(三)学生目标。普通话水平达标,口语表达清晰,交流顺畅;掌握相应学段应知应会的汉字和汉语拼音,具有与学段相适应的书面写作能力、朗读水平和书写能力;具有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组织领导

成立语言文字规范化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负责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达标建设工作。

三、创建时限

按州、县教育局要求,2019年完成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达标建设任务。

具体步骤:

1、根据《洱源县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达标建设进度安排表》要求,对照《中小学语言文字工作指导标准》于5月10日前完成自评工作,向县教育局申报复评。申报材料一式两份,包括:①大理州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达标学校申报表;②大理州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达标学校自评表;③大理州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达标学校自评报告(即对照自评分撰写出我校语言文字工作总结)。

2、5月底迎接洱源县教育体育局的复查,复查达标后,向大理州教育局上报验收材料,接受省、州级验收和复查。

四、工作要求

1、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通过设立“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工作”宣传栏、永久性宣传标语、提示信息牌;开展汉字书写竞赛、朗诵活动等,把国家、省、州各级有关开展学校语言文字达标建设工作的文件精神及时传达到学校广大师生,增强师生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提高师生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让师生充分认识到在所有学校开展语言文字达标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长效机制。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纳入日常管理。通过培训、考核等形式提高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通过各学科教学培养和训练使学生熟练规范的使用普通话,掌握和使用应知应会的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书写规范。最终达到每名教师在授课、教案、板书、课件、试卷、作业批改等教育教学活动中用语、用字和书写规范。普通话成为校园日常使用语言。

语言文字工作方案范文3

一、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

1.组织单位全体职工认真学习《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作实施方案(2012-2020年)》,创设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和巩固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使全乡语言文字工作取得长久效果。

2.继续做好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贯彻宣传工作,努力强化语言文字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全体干部职工达成“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共识,并养成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

3.加强环境建设,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语言文字工作的良好氛围。乡镇机关直接面向广大群众,必须注意讲普通话、写规范字,乡中心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必须讲普通话,形成了浓厚的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氛围。

4.认真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在县语委的统一部署下,围绕争创语言文字目标,联合乡中心校扎实开展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

二、加强管理,完善机制,进一步提高语言文字工作规范性。

1.加强组织建设,形成合力抓重点。乡机关、站所院校要进一步增强对语言文字工作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做到分工合作,齐抓共管,使普通话成为全乡的日常语言,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语言文字工作的顺利实施。

2.加强制度建设,措施得力抓落实。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要全面审视、修改、补充、完善各项语言文字工作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语言文字工作的有关规定,实际工作中具体体现,提高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3.严格各项制度,大力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乡机关、站所院校用字要使用规范汉字,符合汉语的语法要求,包括新闻、栏目、广告以及文件、通知、标语、标牌等,将语言文字纳入乡镇常规管理。

4.加强档案建设,日积月累见成效。建立语言文字工作专项档案,做到专人专管、分类明确、内容充实、及时整理,注意保留原始资料,充分体现日常工作的细致与扎实,促进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三、以基本功测试为抓手,进一步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语言文字工作方案范文4

2022年洞井瑶族乡语言文字工作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区教育大会精神,加强语言文字法制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提升语言文字工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一、提高政治站位,推进语言文字事业发展

1.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领会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作用,努力构建大语言文字工作格局,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

2.积极谋划,周密部署。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全国、全区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国家语委《关于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在圆满完成“十三五”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认真谋划落实“十四五”灌阳县语言文字工作。

二、强化目标责任,全面助力脱贫攻坚战略

3.推进推普脱贫攻坚工作。加大“推普脱贫乡村行”“学前学会普通话”“小手拉大手”等工作力度,继续举办“人人通”推普脱贫培训班、“普通话+职业技能”培训班,聚焦普通话普及率低的偏远山区和青壮年劳动力人口,消除因语言不通而无法脱贫的情况。

4.精心组织第23届“推普周”活动。加大宣传力度,紧扣“推普周”活动主题,深入偏远山区开展推普宣传、培训和中华经典诵写讲等活动,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相关法律法规的社会知晓度,夯实推普脱贫工作成果。

三、加强体系建设,提高语言文字服务能力

5.做好语言文字督导评估工作。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暂行办法》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方案》和《桂林市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方案》要求,继续开展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推动我乡语言文字事业可持续发展。

6.继续推进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贯彻落实《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语委关于加强全区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桂林市语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县委政府相关方案精神要求,采取“属地管理、学校主导、分类建设”的方式,全面推进我乡各中小学幼儿园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水平。

7.加强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加大利用信息化平台的作用,提高语言文字信息的宣传。

四、抓好常规管理,夯实语言文字工作基础

8.加强语言文字队伍建设。结合推普脱贫攻坚工作重点和难点,针对普通话未达标的中小学教师,加大培训力度,采取校本培训和强化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帮助他们提高普通话水平。组织参加各级普通话培训班、语言文字管理干部培训班、经典诵读指导教师培训班,提升基层推普工作队伍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言文字工作方案范文5

瞿秋白、吴玉章和拉丁化新文字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人在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时候,碍于汉字的难认、难记,认为正是汉字的难学,才造成了中国老百姓文化水平低下,国力不强,于是纷纷提出改革汉字的要求,希望能够借此节省国人学习文字的时间,好从事实学的学习,以求国家富强。1892年,福建同安人卢戆章完成了《一目了然初阶》,这是中国人编著的第一本拼音著作,其中的“天下第一快切音新字”是中国人制订的第一套拼音文字方案,此后,各种拼音方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这些拼音方案最大的缺点就是,它们的形式多数都是减省和草化汉字笔画而成,虽然较之学习汉字所费的时间要少得多,但难学、难记、不合习惯的缺点依然存在。

直到1928年,当时的南京政府大学院公布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宣布“国语罗马字”作为“国音字母第二式”,这种局面才有所改观。可是,这套拼音系统也有不小的毛病,它的拼写规则太过繁琐,以至于连知识分子都需要花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掌握,更不要说目不识丁的老百姓了,再加上当时的国民政府对推行国语罗马字并不热心,尽管知识界在宣传、推广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但是进展不大,始终没有走出知识分子的圈子。在社会上,它没有走到广大人民群众中间;在教育部门,就连小学也进不去。1934年以后,国语罗马字的推行就走向了低潮。此时应运而生的,是拉丁化新文字运动。

拉丁化新文字是一个在中国文字改革运动中起过重要作用的拼音文字方案,它是由当时在苏联工作和学习的瞿秋白、吴玉章、林伯渠、萧三等中国学者与龙果夫、郭质生等苏联汉学家合作研究制订的。对于这段历史,吴玉章1940年回忆说:“中国新文字的创造,虽然钱玄同、赵元任等有些功绩,而实际上是开始于1928年。因为19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员到莫斯科的很多,因此1928年就开始了根本性改造中国文字的工作。我也曾参加这个工作,经过一年的研究,作了几次草案,结果由瞿秋白通知作成一本小册子,叫做《中国拉丁化字母》,规定字母和几条简单的规则。”

1929年2月,瞿秋白在大家的协助下拟订了第一个中文拉丁化方案,并在10月写成《中国拉丁化字母》,由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引起了苏联语言学界的极大关注,希望中国的同志能够继续改进这个方案,以便对在苏工作的中国工人进行扫盲。可是,1930年7月,瞿秋白因为工作上的变动,携妻子回国,这项工作的重担就落在了吴玉章等人身上。

吴玉章后来深情地回忆:“我在伯力工作一学期后,1931年1月回到海参崴党校同林老(指林伯渠)一起工作,这一年六月,刘斌同志到海参崴和我谈拉丁化新文字问题,因为苏联正在进行扫除文盲的工作,想用新文字来扫除中国工人的文盲,海参崴党部要我做一次新文字报告,报告后引起了许多人的兴奋和注意。……我曾写了一本《新文字的新文法》,和一本《中国旧文字的起源和新文字的创造》。当时海参崴新成立一个苏联科学院分院,推举我为该分院中国部的主任。”

正是在瞿秋白拟定的方案基础上,吴玉章、林伯渠、萧三等中国专家和苏联专家一起经过反复研究和比较,拟定了“中国的拉丁化新文字方案”。1931年5月,这个方案经全苏新字母中央委员会批准,并于9月26日在海参崴召开的“中国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式通过。在苏联,拉丁化新文字自1931年在海参崴会议上被通过后,有关部门就成立了“远东地区新字母委员会”,负责其推行工作。大会以后,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就在苏联远东地区的中国工人中传习开来,后来,又在撤退到苏联境内的东北抗日义勇军部队中传习。次年10月,中国文字拉丁化代表大会召开第二次会议,讨论拉丁化新文字的出版和教学问题,并成立一个由11人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对方案和写法进行了若干修正,这一系列改革,吴玉章都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在此前后,“远东地区新字母委员会”举办了许多新文字的学习班、补习班和短期学校,编辑出版了课本、教材、读物和工具书,据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1933年统计,三年中出版的课本、读物、文法、词典共10万多册。拉丁化新文字方案,在苏联的远东地区的有力推广,为后来党在陕甘宁边区推广这一方案积累了经验。

拉丁化新字母在边区的推广

拉丁化新字母之所以能够推广开来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一方面得益于当时苏联政府的支持;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易学、易记,系统也比较简洁、科学。正因为如此,它引起了国内文化界的注意,从1934年开始,上海文化界人士鲁迅、陈望道、胡愈之以及叶籁士都积极宣传和推广拉丁化新文字。此后,北平、广州、香港、武汉等大城市也先后开始推行拉丁化新文字,直到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这期间,不但拉丁化新文字得到很大推广,而且各地群众还根据本地方言制订了方言拉丁化新文字方案。

在敌后,中国共产领导下的边区,拉丁化新文字的推广也如火如荼。对于新文字运动是积极支持的,并给予了极大的赞赏。他在1940年1月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言语必须接近民众,须知民众就是革命文化的无限丰富的源泉。”同年2月,陕甘宁边区成立“新文字运动委员会”,吴玉章被推选为主任。1941年1月,边区政府成立“新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式宣布新文字与汉字有同等的法律地位。1940年,在延安出版的 《SinWenziBao》(《新文字报》)第一期上,发表了的题词:“切实推行,愈广愈好”,也题了词:“大家把实用的新文字推行到全国去”,吴玉章亲自撰写发刊词表示。陕甘宁边区的其他领导人如徐特立、林伯渠、谢觉哉等都是拉丁化新文字的积极倡导者。据统计,此期间间陕甘宁边区出版的拉丁化新文字图书有16种,报纸1种,并举办了多所冬学新文字班,而这些工作的具体领导人正是吴玉章。

正是因为党的领导人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边区的拉丁化新文字运动才得以胜利开展。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展开,一方面适应了当时的政治需要,既能够提高干部群众识字、学文化的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全党的学习风气,在党的生活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它也为建国后的推广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从拉丁化新文字到汉语拼音

拉丁化新文字系统,虽然是党的老一辈革命家集体智慧的结晶,也在逐步实践中获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它并不是没有缺陷,因为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而拉丁化新文字的致命弱点就在于它的“不标调”,如sinwenz(新文字),shxou(时候),shulian(熟练)。也可以理解成“寻蚊子”、“事后”、“熟脸”,这反而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另一方面,这套方案的创制者之一――老革命家吴玉章也在思考新文字问题,1949年8月他给写信就中国文字改革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信中,吴玉章向主席汇报了近两年来各界对新文字问题的意见,希望中央尽快推行文字改革工作。吴老的来信立即引起了的重视,他特意派秘书胡乔木参加文字改革协会,以便随时了解和指导文字改革工作。1951年初,又明确指出:“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同年5月,中国文字改革研究会筹备会在北京成立。次年2月,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这个机构后来承担了组织汉字改革和制订汉语拼音方案的任务。1954年10月,总理提议设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并指示:“拼音方案可以采用拉丁化,但是要能标出四声。”1955年2月,文改会又成立了拼音方案委员会,专门负责组织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

正是在中央最高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吴玉章的直接领导之下,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和长时间的研究,1956年初,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表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即《汉语拼音方案》的第一个草案。同年1月20日,中央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在会上作了关于文字改革的发言。然后主席发表专门讲话,对吴玉章领导制订的汉语拼音方案表示支持,他指出:“我很赞成在将来采用拉丁字母。……因为这种字母很少,只有二十几个,向一面写,简单明了。……拉丁字母出在罗马那个地方,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用……凡是外国的好东西,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我们就是要学,就是要统统拿过来,并且加以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

此后的时间里,吴玉章领导下的文改会一方面组织大家讨论汉语拼音方案的优缺点,另一方面,文改会的专家们也在不断地改进方案。汉语拼音方案审订委员会终于在1957年10月提出了《汉语拼音方案修正草案》并获得了政协全国常委会扩大会议的同意。1958年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决议》。决定批准汉语拼音方案,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并在实践过程中继续求得方案的进一步完善。自此,在新中国半个世纪语文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的汉语拼音方案诞生了。

语言文字工作方案范文6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河北省汉语言文字应用管理条例》,落实石家庄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暨语委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我校在创建国家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应用达标工作中,有计划,有步骤的对语言文字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对我校语言文字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为了全面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建立健全了学校领导机构: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教导处主任、教育处主任任副组长,各教研组组长为组员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和由各部门组成的语言文字工作网络,语言文字具体工作由教导处负责、教导处副主任兼管。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做好教师、学生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的指导工作,在学校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新格局。为使这一工作落到实处,年初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语言文字工作计划,按计划有序的开展好各项工作,并做好记录,年终对语言文字工作做好总结。除此之外,加大对语言文字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成立了由已达一级乙等水平的教师组成的语言文字监督小组,对师生用语用字和学校周边环境用字及时监督,并予以指正。这一工作的开展,更好地促进了学校普及普通话,使用规范字工作的落实。

二、 宣传环境

我校十分重视普通话宣传工作,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站的作用,利用校园广播每周分三次对学生进行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知识广播,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创设以“一角”、 “一语”、“一橱窗”为固定形式的宣传环境。“一角”:即各班的黑板报每期都设有以语言文字为主要内容的“推普角”,向学生介绍语言文字的有关基础知识;“一语”:即楼道、会议室、教室等公共活动场所都设有“学说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警示语;“一橱窗”:即学校设有“语言文字”专用宣传橱窗。这一宣传环境的设置,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师生学说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自觉性,为广大师生营造了良好的语言文字使用氛围。

三、档案工作

我校语言文字档案工作按达标评估细则建档,档案资料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文字资料,包括上级机关下发的语言文字的文件、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机构、工作网络、工作计划总结、奖励制度、监督制度、师生各项活动的原始资料、学生获奖证书复印件以及校园内外用语用字监督资料。第二类是图表资料,包括教师上岗情况、普通话培训、语文教学情况、口语实践、宣传环境等登记表、统计表。第三类是教师和毕业班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等反映师生普通话水平的资料。这些档案资料全面详实的记录了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情况,档案管理由教导处委派专人负责,及时收集各种资料、保存完好,确保推普用字工作落到实处。

四、教师工作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高教师对语言规范化的认识,帮助教师树立说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法律意识,使教师充分认识到普通话既是教师职业语言,又是校园语言,增强教师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自觉性。

2、制定教师普通话培训工作计划,每学期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不少于4次,每年模拟测试1次,认真落实教师普通话持证上岗工作。经过培训,我校现有省级普通话测试员一名,区级普通话辅导员一名,全校教师普通话水平全部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其中6名语文教师100%达到一级乙等水平,非语文教师15名,达到一级乙等水平的有9名,占60%,二级甲等水平6名,占40%。

3、为了更好地监督教师规范用语用字,把普通话合格列入录入教师的条件之一,把教师说普通话,用规范字列入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之中,要求教师课上、课下与教师学生交谈使用普通话,板书、教案使用规范字,通过推门听课随机进行规范用语用字的检查,并将普通话合格做为教师评优、评先、评职、晋级、参加各级评优课、观摩课、示范课以及教师业务考核条件之一,凡语文教师达不到一级乙等水平,科任教师达不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均不得参与各级评优课。除此之外还组织教师开展“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比赛和普通话比赛,规定每年11月9日为我校教师“普通话比赛日”,教师全员参与,互相打分,评出奖次。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使用普通话规范字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五、学生工作

我校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属于借读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市,普通话基础较差,为了使这些学生也能较好的使用普通话,学校把学生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班主任工作常规管理,要求学生课上课下交谈使用普通话,书写规范字,并把这一要求作为“班集体评先”、“学生评先”的重要条件之一。为了使这一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用语用字能力水平,主抓了如下几方面工作:

1、班主任对本班学生语音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并对其按使用普通话情况进行分类登记,对普通话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建立对个别学生的帮教档案,以利于跟踪指导。

2、发挥课堂教学,尤其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要求语文教师把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纳入语文教学全过程,既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又注重给学生创造朗读和口语表达的机会。如:低年级利用每周一节的说话课,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专项训练,使学生基本能用较完整的一段话来表述一件事;中、高年级开展课前“五分钟”新闻活动,把自己从广播、电视里获取的新闻用简短的语言,准确予以表述,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结合重大纪念日,组织学生开展以校、班为单位的丰富多彩的口语实践活动,以调动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如:组织开展“忠心献给祖国”演讲、庆“教师节”诗朗诵,“故事大王”比赛等活动,每学期各类比赛1次,这样既加强了对学生的各方面的思想教育,又提高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4、充分发挥学校语言文字监督小组的职能作用,在校内外广泛开展“不规范用语、用字稽查活动”。对学校的标牌、宣传橱窗、班内的黑板报、教师的板书、同桌的作业进行不规范用字稽查:对教师、学生课上、课下交谈用语等进行不规范用语纠察,将所查写在纸条上投进监督箱,每月末汇总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这一活动有效的促进了学校用语用字的规范化发展。

5、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语言文字工作,紧紧抓住每年“推普宣传周”的有利时机,组织学生到跃进路桥头、建华商场广场进行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的宣传工作;查找跃进路两侧店铺标牌、广告牌的不规范用字,还同四汇文化用品商店达成协议,在此建立“红领巾”监督岗,每年对这里的用语用字进行四次检查并做好记录和反馈。鼓励学生在家做父母的“小老师”,帮助家长说好普通话。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而且也使学生用语用字水平得到锻炼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