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聋生语言文字应用障碍的因素及对策

论聋生语言文字应用障碍的因素及对策

一、因素

(一)熟字生词的障碍:课文中熟字生词较多,导致学生很难理解句子的意思。 查字典也只是做做表面文章,不过是用生词来解释生词,而实际上词语、句子的意思,学生还是不能理解,学生自学的困难仍然很大。

(二)抽象句子难理解的障碍:一些抽象的句子与学生记忆中的表象很难挂钩, 更难理解,从而导致不能正确理解整篇课文的意思。

(三)语法规律不一致的障碍:课文中句子的语法符合正常人的表达方式,但与聋哑人的语法规律大不一致。 聋生的语法规律是根据他们的手势语翻译过来而进行表述的。特别是一些表示动作过程的语言。例如,他们看见一位小姑娘在洗衣服。 他们会这样表述:姑娘小一个衣服洗或(姑娘小一个在衣服洗)。 因为他们靠眼睛首先看到是姑娘,这个姑娘是大还是小呢? 经过简单逻辑判断:是小,所以表述为:姑娘小。 姑娘几个呢? 一个。 在做什么呢? 他们凭眼睛搜索又看到衣服,所以又先把衣服这个词语表述出来,然后才感觉到小姑娘的动作“洗”。 其中“在”字为什么容易漏掉呢? 因为“在”是介词没有实际的意思,所以在聋生印象中没有特别的意义,他们也就忽略了。

(四)相近手势语较多的障碍:有些地方手语相似或相近的较多(即便两本《中国手语》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再加上有些教师打得不到位或不标准,导致出现很多笑话。 我曾看到一位教师让四年级一个班的学生回家买洗衣粉并要求学生记下来。 笔者看了每位学生的记载,其中一位聋生这样写着:回家洗衣土买。 笔者想了半天,终于明白:因为“粉”和“土”的手语差不多,这个学生就把洗衣粉写成了“洗衣土”了。 低年级的词语量还较少并且比较直观,到了高年级阶段,抽象的词语越来越多,而手势语则越来越少,很多的词语都是用指语来打的,这些词语在指定的文章或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出现时能较清楚地认出,但到了一学期结束时,有些词语的指语相同,学生教师都混淆了,这也就是一些高年级的聋生打出手语而教师却不能看懂,教师打出的一些手语而学生都要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知道是哪个词语的原因,这样大大阻碍了聋生的语言的发展。

二、对策

我在教学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高年级的聋生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上减少了一些障碍。

(一)教师的“翻译”功效

聋生的知识面狭窄,思维单一,缺乏言语基础。 如何使聋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翻译功能不可忽视。 通常聋生有自己的一套语法,这些语法与常人是不同的,与课程所体现出来的语言文字的语法是不同的,聋生能理解聋人之间的对话,却无法理解正常人的之间的语言。 如何把常人的话与聋人的话划上等号呢? 这就是教师翻译的功效。 学生拿到一篇课文,先自读,说说哪些句子不能理解? 为什么不能理解? (找出有关的生字新词及熟字生词)如何理解呢? 一些教师通过先让学生查字典来理解,笔者认为这不是对于每个聋生都能适用的方法。

1.教师讲解。 一些词语在学生查字典后还必须由教师进行“翻译”讲解。 例如,聋校第十三册第十四课“成年企鹅、未成年企鹅”中的“成年”“未成年”学生不能理解,查字典提知“成年”指人发育到了成熟的年龄,也指高等动物或树木发育已经长成的时期, 只有通过教师的举例翻译讲解, 学生才能正确理解。“老师、爸爸、妈妈都是成年人,九年级的学生也是成年人。 而一二三四年级的学生是未成年人。 ”

2.与聋生的表达方式时刻保持一致 。 理解有些语句 ,笔者联系聋人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打比方、举例子,然后与聋人的表达方式划上等号。 如,第十三册第十五课中“小郑和都要缠着祖父和父亲他们讲故事”,“缠”字的意思不懂,整个句子也不能理解,查字典“缠”即纠缠,学生还是不能理解。 教者了解某个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总拉住妈妈讲故事,妈妈不讲故事,就不让妈妈做事。 把这个学生都知道的事情告诉学生,并要求学生用语言来表述:我想听故事,就拉住妈妈讲故事。 教师再出示简单的语句:我缠住妈妈讲故事。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缠”的意思。 再如,某个同学想买个新书包,非让妈妈买不可。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我想买新书包,拉住妈妈买书包,妈妈不同意,我就在卖书包的地方不走。 教师再以简单的语句出示:我缠住妈妈给自己买个新书包。 这样,学生的表述与教师出示的语句划上了等号, 学生也立即明白了课文中的句子。由于长期的翻译,常人的语言经过教师的翻译变成聋人思维方式的语言,常人的语言一说出来,聋生自动翻译成自身的表达方式来理解。 学生思维敏捷、懂事知理,这不仅弥补了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点燃了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 长期以往,学生的表述与常人几乎不存在差异,与常人的交往的障碍也逐渐在减少。

(二)教师手语的规范

我认为,教者的手语很重要。 因为手语不是花架子,是实实在在的交际工具,不是摆好看娇柔的姿势,是打给聋人看的,必须符合聋人手语的特点,要让聋人看得懂才行,所以必须到位、规范。 阅读教学要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聋人的阅读教学同样如此,对聋人的语言不能按照常人语言直接翻译了事,要注意同样的字在不同词语中字义不同, 那么手势语也可能不尽相同,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词意也可能有变异,那么手势语也可能不尽相同, 那么应该尽量使用直观形象的手势语,少用指语。

(三)多采用书面语言

与学生用纸笔进行交流, 能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又可及时纠正聋生的语句中出现的错误,还可把语言文字与聋生的手势语划上等号。 长久下去,学生的语言和手势语跟常人的差距也就缩小了。总之,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书面语言,又要加强与聋人手势语的沟通。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补偿聋生语言文字的运用和理解的缺陷。

本文作者:殷燕 单位:泰兴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