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体系建设情况范例6篇

制度体系建设情况

制度体系建设情况范文1

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目标任务和民心工程完成情况;市委、市政府有关会议的贯彻落实情况,以及专题工作的进展完成情况。

二、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一)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投融资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

(二)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加强区域合作,全面深化与东南亚、南亚的合作,通路、通商、通电、通关等“四通”工作开展情况。

(三)完善招商引资办法,改善投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的做法及成效。

三、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一)自主创新的投入情况及创新成果;科技合作项目取得的成效;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取得突破的情况。

(二)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情况;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情况。

(三)培养各类科技人才、中初级人才、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等情况。

四、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培育工业企业发展的环境,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推进企业的战略合作,鼓励企业积极上市融资,发展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中小企业和特色经济等工作开展情况。

(二)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推进二次创业及旅游新产品开发的情况。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水利、交通、电力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

(四)建立责任制推进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保持工业投资的较快增长,落实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完成电力、交通投资目标,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五、关于统筹城乡发展

(一)加大对农业投入的措施及实效,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及新成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民的基本生存问题的措施及成效。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特色产业开发,引进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深加工等情况;加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及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等情况。

(三)建立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农村救助制度建设,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等进展情况;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及成效。

(四)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实施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建设“民族团结示范村”和“兴边富民示范村”等情况;实施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跨境民族和“直过区”民族的扶持,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等情况。

六、关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加快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等情况;解决读书难、看病难、看电视听广播难、看戏难和学科技难等问题的措施及实效。

(二)落实优惠政策,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创造条件鼓励自主就业等情况;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廉租房建设,解决好失地农民和水电移民的安置工作,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等措施及实效。

(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进情况;加强医疗网络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搞好医疗市场管理等情况。

(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监管情况;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检查整治情况。

(五)开展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工作的新情况;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加强社区管理,推进平安创建活动,保障社会稳定等情况。

(六)稳定市场物价,确保节日各类商品供应的情况。

七、关于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一)全面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的措施及成效。

(二)退耕还林、天保工程、护林防火等生态建设和保护情况。

(三)发展循环经济,有效降低单位GDP能耗采取的措施及成效;各项节能减排措施的落实情况。

八、关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一)促进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体制改革等情况;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艺术精品、农村电影放映、文化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工程,加快“两馆一站”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二)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抓好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取得的实效;加强对互联网、网络电视等新兴传媒的管理,构建文化传播体系等情况。

(三)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开展情况;促进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壮大相结合,推动我省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新思路等情况。

九、关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

(一)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简化和规范行政审批程序等情况。

(二)完善重大决策的协商和协调机制,决策咨询、评估、公示、听证等制度体系建设情况。

(三)推行行政首长问责制和无为问责制,加强监督检查,提高行政执行力等情况;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情况。

制度体系建设情况范文2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12)02-0038-05

构建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评价体系是提高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指挥棒”和“助推器”,通过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我们判断党的制度科学化建设是否收到了预期效果,从而督促我们持续地推动党的制度建设的科学化。这在客观上也要求建构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但从目前看,这一方面的研究还很欠缺。本文试图从评价意义、评价主体、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角度,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一、构建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评价体系的意义

(一)有利于对党的制度建设的总体情况作出判断

我们必须认识到当前党的制度建设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有些制度过于抽象、笼统,缺少具体的条文和实施细则,有些制度出现难以适应环境的问题等。如何正确认识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对党的制度建设的现状进行评价。制度评价是以评价标准为准绳,对照、衡量党的制度建设的诸多方面,既可以使我们看到目前党的制度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同时又能使我们明确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原因的分析,找出症结所在。这样就会为以后改进工作采取富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坚实有力的根据。

(二)有利于促进党的制度体系的自我创新、完善和科学化目标的实现

党的制度科学化的目标是党的制度建设的核心问题,因此党的制度建设要围绕这一目标来展开。当然,这个目标是依赖若干方面任务的完成而共同实现的。相关各项制度从制定、修改、补充、完善到执行、监督检查等各个环节,也是一个长的过程。党的制度评估是以这个目标为总目标(或称为终极目标),并由此导出若干个分项目标。通过制度评估,不仅能够从总体上较为清醒地认识党的制度科学化的现状,而且还可以促使我们修正各项具体制度存在的不足,促使各项具体制度朝着科学化水平迈进,从而有利于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目标的实现。

(三)有利于党的制度建设和中国政治发展的良性互动

在我国,政党与国家的逻辑关系是:政党是国家的前提。中国共产党与国家这种逻辑关系决定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执政党,而且是领导党。在这种情况下,党的制度建设的状况直接关系中国政治的发展状况。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对于国家的法治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促进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样,中国政治发展本身又是党的制度建设的政治生态环境,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如提出:“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些目标不仅对中国政治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也是对执政党的制度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客观认识目前党的制度建设的现状,而这都离不开对党的制度科学化水平状况的评价。因此,党的制度科学化水平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实现党的制度建设和中国政治发展的良性互动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评价的主体

(一)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执政党对自身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进行的自我评价。由于中国共产党本身就是制度建设的主体,党的各项制度的制定、修改、补充和完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主导下完成的,党的制度执行和对制度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也是靠自身的力量进行的。因此,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的评价具有其他主体所不具有的优势,即使得评价者更容易把握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现状,因而这种评估方式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其不足之处是因为执政党既是评价者又是制度的制定者与实施者,所以有可能存在夸大成绩、掩盖缺点与失误的问题。

(二)对象评价

主要是指广大党员通过亲身感受来检验党的制度建设的效果。它的结果可以反映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党员态度的倾向,二是党员态度的倾向程度。这种测量可以对党员的思想态度进行分类、简化和浓缩,它可以把党员的主观态度用数字和符号表示出来。但是,对象评价也有不足之处,即由于有切身利害关系,在进行评价时,有些党员主观色彩往往过强。这就需要我们对对象评估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三)专家评价

在进行自我评价和对象评价方式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专家、学者等中间力量进行评价。他们拥有必要资源:信息、专业知识和评价能力。因此,组织专家对党的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进行调研,撰写评估报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估鉴定,是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评价的重要形式。

三、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评价的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固有属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条主线展开,通过制度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党的制度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同样,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的评价也有个坚持正确方向的问题,因此,对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问题的评价应该在借鉴国外政党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党的自身实际科学地设定评价指标体系,使这种评价真正有利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二)整体性原则

评价是一种综合信息的价值判断。当相关信息尚不充分,取得信息资料渠道不畅通时,评价只能根据有限的资料开展,就会出现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现象。因此,制度的评价应建立在广泛、充分、全面地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尽可能拓宽获取评估信息的渠道。获取资料的来源越广泛、多样,占有的资料越丰富、充实,制度评价的结论也就越可靠。

(三)差异性原则

党的制度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对之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从主体上分,有实体性制度和程序性制度;从内容上分,有党代会制度、党内监督制度、集体领导制度、干部制度等;作为执政党,还应包括执政制度。同样,党的制度科学化水平的评价也有全局评价和局部评价之分:全局评价是从宏观视角,从整体上评价党的制度体系的科学化水平;局部评价主要是从具体某一项制度的层面评价某一制度的科学化程度,如我们对党代会制度、党内监督制度、集体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执政制度科学化水平的评价。由于各项制度的构成、针对的对象、具体细则是不同的,因此在设计某一专门制度评价的时候,就要求我们奉行差异性原则,精心设计,否则就会影响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四)对比性原则

对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进行评价,其目的之一就是从中诊断存在的问题。因此,以有据可查的对比性对象作为评价参照系是极为必要的。这种可比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历史发展为参照系进行评价。提高党的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制度变迁离不开自己的历史,因此,对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评价要充分考虑其历史起点和历史发展,特别是纵向的各种因素和变量的变化。第二,以环境变动为参照系进行评价。任何制度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制度的有效运行必须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因此,对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评价,也必须随着环境变化以及由此提出的新要求而作出比较性判断。第三,以现实要求为参照系进行评价。

(五)反馈原则

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评价的反馈,一般有三个方面:一是向党组织反馈信息,通过反馈使党组织意识到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差距,为党组织进一步创新与完善党的制度奠定基础;二是向领导干部反馈信息;三是向广大党员反馈。党员是党的主体,党员有知情权、表决权等各项民利,向党员进行反馈,不仅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必要之举,而且也可以通过广大党员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作用的发挥,进一步提高党的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四、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评价的内容——以全局评价为考察对象

(一)制度体系构成状况的评价

党的制度建设的科学化首先要求建立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从而为制度化的动态推进提供结构意义上的文本保证。具体说来,科学化的党的制度体系构成需要呈现出的主要特点是:第一,系统性和整体性。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制度系统要具有共同基础。即各项制度的设计必须遵循党的性质和宗旨,必须与相一致。正是这样的共同基础,形成了和谐的整体制度。(2)制度作为一个系统,是一个立体交叉的网络。在这个制度的巨大网络之中,制度在各个层次以及在各个分散的位置上,从纵向的、横向的角度汇成一种制度互动。制度正是在这样一种网状的整体互动中发挥作用的。第二,完整性。科学化的内在取向要求党的制度建设要具有完整性,即不仅要求注重党的根本制度建设,还要注重党内法规的建设,更要注重党具体制度的建设,注重在制度“细化”上下工夫。

(二)制度可操作性状况的评价

制度可操作性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程序问题。程序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操作”。对操作的要求要具体、准确,做什么、怎么做,要有具体的规定。操作指令不能是原则性要求,而必须是精确的行为规则。二是制度是否符合党的实际情况。它要求各级党的组织在制度的制定、修改、补充和废止等各个环节都必须从实际出发,重视调查研究,确保党的制度符合现实的需要。

(三)制度创新状况的评价

党的制度创新是作为主体的中国共产党对制度的自觉创建和更新过程,也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辩证过程。它一方面要防止因“制度遗产”中糟粕成分的“纠缠”,从而使制度建设陷入一种“锁定状态”;另一方面要防止因制度创新成为一种无原则的创新,从而使党的制度建设偏离科学化的方向。

(四)制度权威和制度落实状况的评价

第一,关于权威和落实状况的评价。中国共产程,是以全党名义所确认的、包括党的纲领和章程的基本文献。它是全党最高的行为规范,具有最高的约束力。如果失去应有的权威,那么制度的权威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衡量党的制度权威的树立和落实状况首先就要对权威的树立和落实状况进行评价。

第二,关于党内法规权威和落实状况的评价。党内法规体系是指中国共产党颁布的全部现行的党内法规规范,是由作为主导,由在内的各个不同的法规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内在一致的统一体。借鉴法学中“法律部门”,我们可以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中国共产党颁布的现行的所有党内法规进行分类,即将党内法规划分为一定的法规部门。(1)部门。所规定的是党的建设和党内生活的根本原则。它所要解决的是事关党的性质和战斗力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2)组织法规部门。主要包括党的组织制度、党的中央组织、党的地方组织、党的基层组织。(3)纪律法规部门。纪律法规部门分为两个部分,即党的纪律规范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规范。比如《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03)就是党的纪律规范,《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2003)则是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规范。(4)党员和党的干部法规部门。它分为两个部分,即党员规范和党的干部规范。如《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2004)就属于党员方面的规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2002)、《关于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的暂行规定》(2005),则都属于党的干部方面的规范。(5)其他法规部门。有些规范无法准确地列入以上法规部门,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见》(2000),就属于这方面的规范。上述党内法规在实践中是否真正落到实处也直接关系到党的制度权威的状况如何。

第三,关于具体规章制度权威状况的评价。它主要是指中央组织以下的各级组织及其部门,根据的规定,按照形势的发展和阶段性党建的需要,针对某些新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制定一些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条例、通知、意见一类的文件,及时对党内关系和党员行为进行调节和规范。这些法规,一般只在一定范围内有约束力,它是对和具体法规的重要补充。因此,对其实际效果的发挥和贯彻落实情况也是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评价的重要内容。

(五)制度“内化”状况评价

所谓“内化”是要化制度为人的理性、德性、智慧、方法、也就是使制度内在化、主体化和人格化为人的素质的过程。因而,也可把其理解为规范所体现的价值转化为个人本身的内在需求的过程,这些规范于是成了个人自愿遵守并进一步演化成个人习惯的行为模式。因为只有人们把外在的制度规范看作是有价值的,是符合自己内在需要的,并转变为自觉遵守的一种行为模式时,制度才可能会真正“获得价值”。把这方面列为评价内容,有利于推进党内制度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也有利于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提高。

五、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评价的方法

(一)加法汇总法

这种方法将各评估项目所得分值直接相加,得出综合分数,公式为: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在不少场合可采用,但是,这种方法也有明显缺点,即忽视了各指标的重要程度,抹煞了指标的差异性,主次不够分明。

(二)加权求和法

这种评价方法主要对各评价项目按其重要程度分配权数,各项得分乘以权系数然后相加得综合值,公式为:

式中Wi为第i个指标的权重,其余各符号意义同加法汇总法公式。很明显,运用加权求和法,由于权重Wi的作用,突出了各指标的重要程度这一因素,是目前采用较多的一种方法。

(三)模糊综合评价法

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评估,必然会遇到一个问题,这就是有些指标本身不是很准确或无法进行准确描述,这就给评估带来很大困难,此时通常用模糊综合的评估方法。“在模糊综合评估中,首先要找出与评估问题相关的若干因素,将它们组成一个评估因素的集合,然后,将通过调查分析得来的对这若干因素的评判等级组成另一个集合,这样便构成了因素集和评判集两个集合。以这两个集合为基础得出各因素的向量,再根据这些问题构成评估矩阵,最终得出评估结论。由于各因素对评价问题产生的影响不一样,还要确定各因素的权重,给它们分配数额,每个因素得到大于0小于1的权数,且各因素权重之和为1。”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方法对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进行评价,我们首先可以考虑把党的制度建设的科学化分为5个等级:高、较高、一般、较低、低(对应优、良、中、较差、差)。其中,每个等级分值依次为1、0.8、0.6、0.4、0.2。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以下步骤:

第一步:确定评估因素集合。一般在评估开始的准备工作即建立指标体系时完成。在指标确定上,笔者主要以上述提出的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的评价内容为指标,即制度体系构成状况、制度可操作性状况、制度创新状况、制度权威和制度落实状况以及制度“内化”状况。于是得到评估因素集合:

U={制度体系构成状况,制度可操作性状况,制度创新状况,制度权威和制度落实状况,制度“内化”状况}

第二步:确定指标权重。即分清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具体方法如前所述。假定权重分配为:制度体系构成状况为0.3,制度可操作性状况为0.2,制度创新状况为0.1,制度权威和制度落实状况为0.3,制度“内化”状况为0.1,用公式表示:

A=(0.3,0.2,0.1,0.3,0.1)

第三步:设定评价指标指数。假定对上述五个因素都按五等评价,指标权数与分值相乘累积相加的结果即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的评估指标指数。分别对制度体系构成状况、制度可操作性状况、制度创新状况、制度权威和制度落实状况、制度“内化”状况五大指标进行评价。

第一,制度体系构成状况。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以为核心的党内法规的体系化得到了逐步完善,但另一方面,在当前党具体制度建设中,实体规定多,程序规定少;原则要求多,具体操作少的问题依然是存在的。以《关于党政机关县(处)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这一制度为例。由于没有规定核查干部申报收入虚实的办法和手段,也缺少对少报、瞒报者惩处的办法和手段,结果,绝大部分领导干部都是按照自己的工资单和奖金、福利的发放单填写的。这项制度在全国实施,耗费了很大的制度成本,却没有收到预期效果。鉴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将制度体系构成状况这一指标的考核定为“良”是合适的。

第二,制度可操作性状况。改革开放以来,党在汲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制度可操作性上下了很大的工夫,表现为:一是程序性制度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二是党的制度建设体现出有明确针对性的特征,更注重结合党内存在的实际问题,特别在制度制定之前更加注重调研,使党的制度更符合各级党组织的实际情况,这对于提高党制度的可操作性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制度本身缺少可操作性的问题依然是存在的。以安徽省六安市在全市开展的“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问卷调查活动为例,该调研通过走访、座谈,发放12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80份。问卷调查反映,“认为制度规定不符合实际、无法执行的有210人,占总数的17.8%。”有鉴于此,笔者将制度可操作性这一指标的考核定为“良”。

第三,制度创新状况。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制度建设进入一个全面恢复和不断创新的崭新阶段。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党的建设要走出一条不靠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十三大以后,一系列党内通知、决定和条例的相继出台,涵盖了党的领导制度、工作制度、生活制度、组织制度和监督制度等主要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党进行制度建设时,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创新周期也明显加快,创新成效也不断提高。鉴于此,笔者认为制度创新这一指标的考核定为“优”是合适的。

第四,制度权威和制度落实状况。我国学者林尚立指出:“客观地讲,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政党。这种组织化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有相当高的制度含量。”但“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有制度,但制度运行不正常甚至不运行,结果,制度虚置甚至失效。”以党内选举为例,目前党内选举中“组织定名单、代表画圈圈”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鉴于此,笔者认为可以将制度权威和制度落实状况这一指标的考核定为“中”。

制度体系建设情况范文3

校(院)委会:

校(院)2019年度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已基本完成,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9年度内控报告编报工作基本情况和主要变化

我XX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报告编报工作始于2016年,每年按照XX财政厅要求在4月底前报送上一年度的单位内控报表。今年由于受疫情影响,编报工作延后至7月份,并要求于8月30日前完成报送。XX财政厅于2020年7月1日了《关于做好2019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的通知》(辽财会〔2020〕154号)(以下简称为《通知》),并于7月8日开展了线上编报工作培训。

(一)基本情况

单位内部控制编报内容主要包括内控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的组成和运行情况、内控体系建设情况及权利运行制衡机制建立情况;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国有资产业务、建设项目业务和合同业务的制度和流程图的建立和更新、工作完成情况和管控情况的相关数据;内控信息化建设情况等。其中明确要求内控考核评价结果应用于:完善内部管理、监督问责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

2019年度内控报告编报系统共含11张表格。11张表格填写完成后,系统将对单位内控情况进行评价,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次,并自动生成本单位《2019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提出单位内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二)2019年度编报内容的主要变化

1.编报软件由单机版改为网络版,优化填报方式,简化填报程序。

2.增加内控评价事项。要求单位填写是否自行或委托第三方对单位内控体系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出具评价报告的情况。

3.强调加强结果应用和事后监督指导。2019年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报告编制完成后,XX财政厅将聘用专业团队抽取XX直和市县(区)各100家行政单位进行内控报告核查分析,并对核查结果进行通报,总结推广先进典型。

二、校(院)2019年度内控报表编报工作进展情况

XX财政厅《通知》下达后,财务审计部在财务内控工作领导小组和分管领导的指导下,向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和资产管理部等部门传达了文件精神,共同研究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分别落实相关工作,明确按方案开展工作。各部门指定专人就相关工作与财务审计部沟通协调,并于7月22日前向财务审计部报送相关材料和数据。财务审计部根据各部门提供的数据和佐证材料进行了预填报,并将预填报过程中遇到的疑难事项与XX财政厅沟通。预填报完成后,系统自动生成内控报告,整体初步评价等次为“中”。

三、2019年度内控工作存在的问题

预填报之后,内控报告填报系统自动生成的校(院)《2019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以下简称《内部控制报告》)指出,2019年我校的内控工作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存在单位风险评估覆盖范围不全面的问题。由于2019年度我校未进行全面的内控风险评估,只开展了资产类清查评估工作,且我校(院)内部控制信息化尚未开展,因此风险评估覆盖范围不全面。

二是存在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设定比例不高的问题。由于教师课题费、基建项目等不需向XX财政厅报绩效目标,因此在2019年度决算报表中我校(院)预算编制范围内全部预算项目数为7个,而我校(院)实际完成绩效目标申报项目数为2个,分别为干部教育和教育教学,从而导致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设定比例不高(28.57%)。

三是存在内控信息化系统建设问题。

由于2019年度校(院)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尚处于探索、调研阶段,内控信息化系统尚未建立健全,因此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未建立健全各业务管理内部控制信息系统;

2.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未全部实现互联互通。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和建议

我部根据内控报告评价结果对校(院)内控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工作经验,结合校(院)工作实际,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和建议如下:

一是继续完善内控体系,夯实风险防控基础。建议结合校(院)制度建设年的工作成果和工作实际,对校(院)现有内控体系查缺补漏,进一步完善内控体系建设。同时根据《内部控制报告》的建议:“单位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工作,且评估范围应全面覆盖单位和业务层面。”拟委托第三方对校(院)开展全面的内控风险评估工作,加强对内控建设工作的宣传,提高各部门对内部控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是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推动内控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内部控制信息化是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与落地的重要途径,通过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提升内部控制管理的集约化和科学化,从而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保证各项活动的合法合规和资金的安全可控,实现内部控制的程序化与常态化。

制度体系建设情况范文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精神,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通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着力整治各类事故隐患,强化安全措施,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有效遏制各类事故发生,促进局系统内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继续好转。

二、目标任务

(一)工作目标

为实现2014年安全生产事故“双降”、“双控”、“一杜绝”总目标。通过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进一步促进企业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主体责任以及局“一岗双职”各条线落实排查治理事故隐患监督管理责任,进一步加大隐患治理力度,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达到一般隐患整改率100%,跟踪督改到位率100%,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治理完成率100%,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现责任化、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

(二)工作任务

1、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责任。全面落实隐患排查治理的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局“一岗双责”包企各条线监管责任。企业建立健全并全面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员工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体系;行业主管部门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全面落实监管责任体系;我局“一岗双责、一把手负总责”包保企业各条线领导负主要责任的要求,健全监管体系。

2、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各企业要建立健全并落实单位安全生产检查制度、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资金使用制度、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制度、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等各项制度,确保隐患排查全员参与、重大隐患实时监控到位。局包保企业各条线要按照《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连安[2013]7号)要求,建立健全本系统内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各项工作制度,形成重大隐患跟踪治理和验收核销良好运行机制。

3、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各企业要按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第16号令)及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根据本行业标准化评分标准及风险辩识结果,对所有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做到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责任落实、整改资金落实、整改时限落实、防范措施落实、应急预案落实,确保事故隐患得到及时、有效治理。整改完成后要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验收及核销。

4、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信息体系。加强局系统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平台建设,完善以企业分级分类管理为基础,以企业自查自改为核心的安全隐患自查自报系统建设,实现局系统内企业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全覆盖,局安全办做好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按时录入和及时上报工作,实现县系统平网。

三、排查治理重点

局系统内所有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国家安监总局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规定,全面排查治理工艺系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隐患,以及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责任落实、劳动纪律、现场管理、事故查处等方面存在的基础管理类隐患和现场管理类隐患。局包保企业各条线要督促企业做好自查工作,并重点排查治理以下生产安全隐患:

(一)涉及安全生产的企业资质证照情况;

(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

(三)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及责任制情况,特别是隐患排查责任体系;

(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完善及执行情况;

(五)安全操作规程的齐全和适用性情况;

(六)教育培训的日常性和针对性,以及人员持证情况、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

(七)安全投入和应急管理情况;

(八)现场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情况;

(九)职业卫生管理情况,特别是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情况;

(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和职业卫生“三同时"执行情况;

(十一)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和关键设备、装备的完好状况及日常管理维护、保养情况;

(十二)有限空间等危险性较大作业审批、检测、评估、监管、防护、应急情况;

(十三)重大危险源或危险性较大的动力系统等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及监控情况;

(十四)生产工艺的合规性和安全符合性情况;

(十五)各停产倒闭企业、改制企业、破产企业、危旧厂房、宿舍的日常监管情况;

各企业、局“一岗双责”包保企业各条线要认真落实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管责任,加大对正常生产企业、停产倒闭企业、改制企业、破产企业、危旧厂房、宿舍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在倒闭、破产改制企业危旧厂房内非法建设、生产、经营行为,对严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存在重大隐患的企业要严肃查处,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且难以整改到位的企业依法予以关闭取缔,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力而引发事故的,依法严肃追究责。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县经信局成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领导小组。各企业要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分工,广泛动员,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工作方案于3月19日前报局安全办。

(二)突出重点,全面治理。各生产经营单位要认真梳理排查出的所有隐患,在进行隐患风险辨识基础上,充分发挥专家、中介等技术支撑作用,加大安全投入;落实治理措施,及时治理每一处隐患;对一时难于治理到位的隐患,要切实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应急预案"五落实;局包保企业、“一岗双责”各条线要深入现场和生产一线加强督促指导,综合运用全员排查、多轮督查、暗查暗访、专家问诊等手段,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制度体系建设情况范文5

我国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公司发展要求之间还有着较大的差距,观察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典型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目的不明确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目的不明确是目前很多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不同的目的决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方向以及重心,目的不明确的情况下,也就是意味着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失去方向。很多公司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都没有明确目的,结果影响到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小效果。

2.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完善

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本身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多种制度,举例而言,投资制度、审核制度等等,如果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本身不完善的话,必然就会影响到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有效性。而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不系统、不全面的问题,制度体系本身存在缺陷。

3.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

有制度不落实以及执行所带来的危害要远远甚于没有制度,这一理论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领域同样如此,很多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虽然比较完善,但是在具体落实方面却是不够到位,制度形同虚设的情况比较普遍,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效果,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的努力付之一炬。

二、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策略

针对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存在具体问题,结合制度建设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本文提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来提升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效果。

1.明确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目标

明确目标是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首要工作,企业需要根据财务管理的需要,全面分析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在此基础之上,明确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目标,并在此目标之下进行制度体系建设,确保制度服从以及服务于相关目标,从而实现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效果的最大化。

2.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需要做到全面性与重点性的兼顾,一方面要照顾到各项财务管理活动,另外一方面要突出制度建设的重点内容,兼顾各个方面,尽量避免出现某一制度方面存在短板的情况。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方面还需要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制度体系有效性。

3.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

制度体系建设情况范文6

一、基本估价

自1998年中央颁布《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以来,我区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并推动各级各部门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狠抓落实。总的看,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扣紧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思路不断拓宽,举措不断创新,反腐倡廉建设机制保障作用日益突出。但对照中央《规定》,对照市委、市政府20__年制定的《关于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意见》,各单位工作还不平衡,一定程度上存在被动落实多,结合自身实际谋划少;常规抓法多,源头治理的思路办法突破创新不够,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抓教育、抓制度和机制深化、抓有效监督主动性不够,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对新形势下反腐倡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问题,有对党风廉政建设对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保障作用认识不清、摆位不够的问题,也有因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点多、面广,对工作格局理不清,不会抓、不知怎么抓关键的问题。但认真分析,最根本的症结:

1、“一把手”的“第一责任”和作用发挥不到位。客观上毋庸置疑的是,各单位“一把手”总揽全局、谋划发展、亲历亲为担当关系全局的重点发展建设任务和稳定责任,压力大、任务重,在许多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上,由于对如何履行“第一责任”思路不清,都演变成了“谁主管、谁负责”,哪项工作上级抓而不放,哪项工作主要领导投入精力大的工作模式,从某种角度讲这无可厚非,但弱化“第一责任”倾向的问题是必须坚决避免的。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弱化“第一责任”,就会使其全局谋划落实的保障力降低,就会使非“一把手”亲历亲为不可的工作不到位,就会使该落实的工作和效果无督促而打折扣,特别是关系全局性、带有根本性的源头治本之策不能及时提出、问题不能及时有效解决。因此,解决各单位“一把手”总揽全局中履行“第一责任”思路不清问题,是强化“一把手”的“第一责任” 和作用发挥的关键。

2、推动有效落实的机制不完善。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三个关键环节。在结合实际、突出关键、合理有效搞好责任分解的同时,加强责任考核是强化责任追究的前提和依据,是推动责任制落实的关键。过来工作中,尽管也有检查考评,但由于机制不完善,使“点多面广”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检查考核,常常“陷入眉毛胡子一把抓”;考评力量整合不够,全局层面各项日常考评成果综合运用不够,促总结、找问题、给压力、促整改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强化;导向性不强,工作着力点和用力方向不明确;考评方法与时俱进不够,考评预期实现效果不能持续。

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必须解决好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机制上找出路,在完善机制上下功夫。个人认为,当前应着力健全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机制。

(一)要明确考评的目的意义

1、以考评促进责任制落实,强化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保障。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带有全局性的根本工作制度。加强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考评,就是要通过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严格执行和有效落实,进一步促进“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五年目标圆满实现。

2、以考评强化责任主体意识,推动解决实际问题。各级党委(党组)是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加强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考评,就是要推动各乡镇委局党委(党组)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切实认清责任、履行职责,从思想和工作实际出发,强化“四个意识”、解决好“四个问题”,即:强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意识,解决好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与各项建设发展任务“两张皮”的问题;强化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意识,解决好党风廉政建设齐抓共管合力不够的问题;强化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意识,解决好制度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缺乏创新,源头治理深度、广度不够的问题;强化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意识,解决好权责不明、失责追究不力的问题。以“四个意识”的强化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整体环境的改善,以“四个问题”的解决带动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

3、以考评明确工作导向,增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通过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考评,进一步明确工作导向,促使各乡镇委局围绕加快发展大局,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更准确地抓住党风廉政建设的阶段性任务和工作重点,更有针对性地选取工作着力点,找准用力方向,卓有成效地保障和促进“干成事、不出事”。要通过考评机制完善,引导出与自身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抓落实的意识,引导出围绕“干成事、不出事”目标真履责、出真招、求实效的落实之风,引导出“常规工作抓规范,重点工作抓突破,自身工作抓特色”,扎实推进惩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工作格局。

4、以考评推动“三个环境”建设,为全区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加强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考核,就是要推动各乡镇委局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把党风廉政建设放在发展的平台上来认识和把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合力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勤政廉洁的作风环境、优质高效的行政服务环境,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为全区“提升大环境”作保障。

(二)在机制设计上应抓住五个关键环节

1、围绕强化“一把手”的作用和责任设计考评要素。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一把手”处于关键位置。因此突出乡镇委局主要负责同志的关键作用和第一责任,才会促使主要领导履行“第一责任”到位,才会健全“两手抓”的工作格局,才会形成“一岗双责”、层层落实的责任格局,才会使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从全局高度改革创新,才会使领导自律和履责有机结合起来。

2、紧密联系武清实际,抓重点、抓关键。要着眼正在做的和必须做的,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最现实、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抓住重点、突出关键,纲举目张、以点促面,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兼顾与反腐倡廉建设系统性、导向性和目的性的统一,使考评同阶段性推进工作相结合,同有针对性解决问题、求阶段性效果相统一,同保障服务发

展大局相融合。3、体现齐抓共建合力。综合运用领导班子和干部考察、村民自治巡视督查、政风行风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专项检查、考核、考察、评议等工作的成果,实现有机衔接,使“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从考评角度落到实处,形成整体推进合力,避免以往考评工作的“单打一”,避免“一考定终身”、不全面,避免重复考评、加重负担。

4、强化考评的实际效果。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以肯定成绩、解决问题为主,不排名次,不分档次;实行单位自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通过机制设计,促使各乡镇委局把自查的过程作为认真总结分析、查找工作薄弱环节和问题、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的过程,坚持务实求真,不走过场、不文过饰非、不弄虚作假。重点抽查主要着眼于验证成果、总结经验、找准问题、督促整改,用机制推动各单位自觉将责任制工作摆上位、主动抓,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做好考评结果的运用,特别要坚持依纪依规严肃责任,失责必究。

(三)考评内容和程序

对乡镇委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考评总体框架:以强化主要负责人的关键作用和第一责任为主导,以抓班子、抓基层(机关)、抓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三个层面”工作情况为考评主体,兼顾惩防体系建设“六项任务”(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的系统性,兼顾“四个要素”( 部署工作抓落实、重点工作抓突破、制度机制抓创新、科学发展抓结合)的导向性,兼顾“两个效果”(制度机制创新和干成事不出事)的目的性,形成“四位一体”考评体系。

1、考评主体

乡镇委局围绕党风廉政建设总体要求,抓领导班子、抓基层(机关)、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三个层面”工作情况,是责任制考评的主体内容。

领导班子:

①班子勤廉建设措施和总体情况,督促班子成员执行廉洁自律规定措施和基本情况(以相关文件和记载、组织部门班子考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民主生活会资料、举报和案件查处情况等为依据);

②组织班子开展反腐倡廉专题学习教育情况,班子总结、分析、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情况(以相关记录、记载等为依据);

③按“一岗双责”要求,督促班子成员在建设发展重点工程(工作)中落实“干成事不出事”要求情况(以记录、记载、制度文本等为依据);

④主要负责同志对班子成员实施廉政提醒、警示教育、个别谈心谈话等情况(以相关记载及当事人核实为依据);

⑤按照全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责任分工》和年度任务部署,区直牵头单位或配合单位履行职责、开展工作情况(以工作督查、相关记载、相关文件、资料等为依据)。

基层(机关):

①落实区委《关于进一步强化村民自治制度落实和机制规范运行的意见》(津武党发〔20__〕23号),履行指导把关职责情况(以村民自治巡视督查结果为依据);

②有针对性地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情况(以相关制度文本、资料、记载、日常督查、行风评议等为依据);

③对村街班子及主要负责人、机关科所站负责人加强教育、廉政提醒警示谈话情况(以相关记载、资料和当事人核实等为依据);

④加强对党员、干部党纪条规、弘扬新风正气等教育情况(以党日活动、“”、相关会议记录、资料为依据)。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①对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加强制度建设,深化源头治理,强化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用制度保证权力干净运行的情况(以相关制度文本、资料等为依据);

②“三重一大” (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集体讨论做出决定情况(以会议记录为依据);

③在涉及国家集体投资、工程企业化运作的项目建设中,强化“干成事不出事”保证机制、措施情况(以相关制度文本、记载、资料和案件举报查处为依据);

④加强财务管理及国有和集体资产监管制度机制完善落实情况(以相关制度、案件举报和查处为依据)。

2、考评兼顾取向

在对“三个层面”工作的考核中,兼顾反腐倡廉的系统性、导向性和目的性“三个取向”:①是否体现围绕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系统推进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六项任务”;②是否体现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部署工作抓落实、重点工作抓突破、制度机制抓创新、科学发展抓结合,在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勤政廉洁的作风环境、优质高效的行政服务环境上,富有新特色新成效;③是否体现针对体制机制和工作薄弱环节,解决措施上有深化和创新,并在各项工作和发展建设中,实现了“干成事不出事”的综合效果。

3、考评程序

一是单位自查自评。为避免单位自查流于形式,要对各单位自查材料的框架、内容等提出具体要求,并特别设定“自查报告须经党政领导班子集体通过”的环节,通过集体把关,促使各单位深入研究和解决存在问题,明确工作方向。

二是重点抽查考评。抽查对象可随机抽取,凡自查报告质量较低,或综合分析(班子考察、行风评议、举报及案件查处等)反映出的问题较多的单位应作为抽查的重点。同时,着眼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帮助完善提高,对各单位的亮点工作可进行专项考核。通过以上方式进行考核,既可避免由于时间紧、工作量大造成的“走马观花”现象,又可避免由于不分重点、笼统检查造成的“埋没亮点”问题。

三是汇总报告。旨在通过总结分析被考核单位工作落实情况,为今后制定措施,深入落实责任制提供依据。

四是考评反馈。通过向被考评单位反馈检查考评情况,促使各单位正视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对考评中发现的存在问题较多、较严重的单位,要专门下达整改通知书,并加强指导和督查,确保整改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