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培训总结范例

制度培训总结

制度培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企业;财务管理

引言

新会计准则是影响企业财务工作运行特征的主要因素,在新会计准则实施的过程中,企业的财务管理实务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新会计准则实施背景下财务管理实务的问题加以分析,并制定改进策略,是很多企业财务专业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

1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影响

1.1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资产重组的影响。在新会计准则实施的过程中,企业的资产充足环境将会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化,劳动力和资金的整合模式将在新会计准则的指导之下按照更加规范的方式进行运作,新型生产经营模式也将在这一过程中暴露出自身问题。在财务管理工作推进的过程中,资产重组相关工作的突出价值很大程度上显现出来,实现会计核算原理的合理掌握,有助于企业价值计量方案的改进,可以为企业资产重组相关工作的改良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在新会计准则对原有的财务工作准则形成替换情况下,公允价值将受到更加有效的约束,企业的盈余管理工作将因此具备更高的规范性,企业的日常管理措施也将更具正规性。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还会使上市公司的股权分配受到较大的影响,股权价值的分配会因此具备更大的弹性空间,企业的资产充足也会在这种情况下拥有更大的灵活性。

1.2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在新会计准则快速普及的过程中,企业财务工作的风险特征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因此,企业需要通过财务管理具体方法的调整以应对新型风险的考验。在企业财务风险防控措施创新过程中,企业的资产转回和资产计提工作十分重要,尤其在企业的账面价值相比于资产回收金额更高的情况下,企业财务风险因素的应对将变得更加困难。在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股价的上涨对于企业的影响将暴露出来,企业的财务工作者将会对债券的可转换属性进行详细考察,并以此进行经济损失的核算。如果企业难以使用债券购买的情况实现股价的灵活调节,则很有可能产生较为严重的财务风险。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得企业必须将构建风险防控意识作为主要工作,尤其需要保证公允价格符合新会计准则的各项需要,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的方案将会因此得到细化。

1.3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设计是影响财务工作基本运行状况的基础性工作。在新会计准则实施的过程中,企业的财务报表应用方式将较以往更加灵活多样,各类研发性质的费用是否纳入损益计算也会拥有更加明确的规定。在新会计准则的影响之下,企业的价值分配环境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如果依然将最大利益作为唯一关注因素,则难以充分的满足财务工作的高水平运行需要。从当前国内市场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来看,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于财务工作的影响来自很多方面,唯有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大幅度调整,才可以有效满足国内经济的发展需要,并满足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

2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管理实务存在的问题

2.1财务会计信息化水平较差。信息资源的高水平应用不仅可以实现财务工作方法的改良,还可以为新会计准则的高水平贯彻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基础。但是,在一些企业的财务工作创新处置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条件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很多企业的财务工作在信息化技术应用过程中,无法实现对会计信息造假等问题的全面规避,导致信息技术的应用难以与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实现全面对接,难以为企业财务工作的高水平改良提供有力支持。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具体创新过程中,对于软件和硬件资源的投入情况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进行先进设备引进的过程中,未能实现对相应财务信息系统的有效构建,导致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无法与新会计准则实现全面的结合,也使得新型技术因素的突出应用优势无法得到展现。

2.2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创新存在不足。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财务工作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但是,一些企业的财务专业人员在进行财务会计制度建设过程中,缺乏对财务工作具体开展情况的重视,未能实现对现有财务管理工作机制局限性的有效总结,导致财务会计制度的设计难以保证与新会计准则的相关需求实现完整结合,难以开发出新会计准则的应用价值。一些企业的会计工作者对于财务信息的供给情况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进行财务信息报告设置的过程中,缺乏对各项基础性财务工作职责落实情况的总结,导致财务会计制度的创新无法实现与新会计准则要求的完整对接,难以为会计信息造假或会计职责落实不力等问题的规避提供必要保障。

2.3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不够完善。一些企业在贯彻新会计准则的过程中,缺乏对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实际建设情况的重视,在进行企业管理体制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对会计准则重要价值的有效总结,导致会计工作方法的选择需求无法得到明确,也使得财务工作制度的指导性价值难以得到更加完整的开发。在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实际建设过程中,没有从制度层面实现对财务监督机制的有效落实,导致新会计准则的应用难以有效结合财务工作的实际需要实现创新,也使得财务工作团队的各类责任无法得到充分完整的落实。

2.4财务工作人员培训活动的组织存在不足。新会计准则对于财务工作团队成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一些财务工作者对于新会计准则的内容构成情况分析考察存在不足,在进行新会计准则具体应用过程中,缺乏对财务工作中具体问题的识别分析,相应的财务工作考核机制难以得到更加有效的构建,无法为财务工作团队成员素质的高水平培育提供支持。一些财务工作人员对于财务工作团队的激励机制与考核机制合理性调查研究存在不足,缺乏对现有培训工作方法局限性的分析,导致财务工作团队的培训经验无法得到有效积累,不利于培训工作的调整优化,也使得新会计准则的执行难以拥有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3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管理实务的改进策略

3.1提升财务会计信息化水平。在新会计准则实施的过程中,企业的财务工作者一定要对信息技术应用所具备的多方面应用价值予以分析,尤其要对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财务会计环境的状况加以分析,使新会计准则应用所具备的多方面价值能够得到明确,并保证财务会计信息化等级得到优化。在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结合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规律进行技术变化趋势的分析,并对会计信息造假或会计信息精准度不足的危害加以总结,使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能够为基础性财务工作的调整提供精准支持,并借此满足新会计准则的相关需要。要加强对企业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投入情况的关注,尤其要对各类设备的配置状况进行考察,使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能够在新会计准则贯彻过程中发挥更大的应用价值。

3.2提升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创新水平。企业的财务专业人员务必将财务会计制度创新作为主要关注的问题,尤其要对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企业现有财务工作的运行原理加以考察,使财务会计制度的建设价值可以借此得到优化构建,并保证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可以具备更加精准的目标。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需要对财务信息的公开状况具备足够的重视,加强对财务信息供给需求的研究,尤其要对基础性财务工作的职责落实情况进行详细考察,使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可以得到优化,并借此体现出新会计准则的应用优势。

3.3提升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的完善程度。企业应用新会计准则进行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企业会计准则实际作用的考察,尤其要对财务制度调整创新所具备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使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的建设能够在制度因素的影响之下具备更高的规范性。一定要加强对企业各类资产产权状况的重视,并对各产权的关联予以研究,使财务监督机制的建设可以在明确各方面权利和义务的情况下得到改进,并保证会计工作各岗位的相应责任可以得到充分明确。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的建设还需要实现对会计控制与会计核算等工作的研究,确保财务管理工作得到更加有效的监督。

3.4提高企业财务专业人员培训质量。企业在制定财务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方案过程中,一定要将新会计准则的贯彻落实作为主要关注的问题,并按照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进行现有财务工作运行原理的调查分析,确保培训工作细节的设计可以与财务工作的创新发展需求相适应,进而满足新会计准则的实施需要。要加强对财务专业人员知识储备情况的重视,尤其要对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进行灵活的调整,使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可以得到更加高效的组织,并为新会计准则应用价值的完整开发提供帮助。一定要加强对外部人才引进作用的总结,并对其他领域新会计准则的贯彻经验加以学习,使培训工作可以更加准确地按照新会计准则的相关需要得到改良创新,并借此满足财务工作的调整优化需要。

4结论

企业的财务工作受到新会计准则的影响较大,唯有实现财务管理实务相关影响的总结考察,才可以为新会计准则相关影响的有效应对提供精准支持。因此,对新会计准则实施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实务存在的问题加以研究,并制定相关问题的改进策略,对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实务的运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欣.研究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J].财会学习,2020,(09):7-9.

[2]张霄.浅析新会计制度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经界,2020,(24):157-158.

[3]吴利群.刍议投资风险控制与企业财务管理[J].商业时代,2012,(09):83-84.

制度培训总结范文2

建筑施工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人员数量多、流动性大、项目分散、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特点,企业安全质量管控难度较大,本文从企业安全质量管理体系、队伍素质、安全投入、教育培训、方案策划等十个方面出发,探讨如何推进施工企业安全质量精细化管理,确保企业安全质量形势稳定可控。

关键词:

施工企业;安全质量;精细化;管理

1引言

近年来,国家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质量主体责任,加大事故处罚和责任追究,安全质量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2014年,中国中铁作为国家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为加强工程项目管控,大力推行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在安全质量管理方面,推行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有利于企业不断夯实安全质量管理基础,提升安全质量管理水平,打造本质安全型建筑施工企业。本文简要介绍企业如何以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为基础,推进安全质量精细化管理,仅供大家参考借鉴。

2建全管理体系,明确管理标准

(1)建立公司层面规章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制度建设是基础,公司层面应根据国家、行业、地方法律法规及上级规章制度规定,建立健全安全质量规章制度,制度至少应包括安全质量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以及目标管理、组织机构与职责、安全投入、制度管理、教育培训、生产设备设施、作业安全、隐患排查、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应急救援、事故报告与责任追究、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等方面的制度,保证安全质量管理有章可循。(2)规范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公司层面要统一制定项目安全质量管理标准,规范项目安全质量管理要求,实现公司和项目安全质量管理一套体系,一套标准,保证前台与后台无缝衔接,且公司、项目安全质量管理标准不得与上级管理制度相冲突。

3注重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1)健全考核体系。一支高素质的专职安全质量管理人才队伍是做好安全质量工作的基本保证,要建立包括安全生产总监、安全质量管理机构负责人、专兼职安全质量管理人员和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在内的全员考核体系,定期进行考核评价,实行优胜劣汰。(2)完善激励机制。要采取措施提高专兼职安全质量管理人员的岗位待遇和工资标准,鼓励员工参加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对取得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的人员要给予津贴补助,对优秀的安全质量管理人员要进行表彰和奖励,充分调动安全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加大安全投入,完善防护措施

(1)建立投入台帐。公司和项目部应按照项目类别,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安全生产费用投入台帐,对安全生产费用使用相关图纸和支撑性票据进行搜集存档,每月进行定期更新,动态掌握公司安全生产费用投入情况。(2)进行投入分析。公司应每季度根据安全生产费用投入统计台帐,对各项目安全生产费用投入情况进行一次分析评价,分析投入比例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定要求,指出投入不足的地方及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保障现场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到位,确保施工安全各项防护措施到位。

5创新培训方法,增强安全意识

(1)利用远程视频信息系统。由于项目工点分散,公司应建立视频信息系统,利用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组织进行安全质量教育培训,培训结束后及时设计制作试卷进行上线实时培训考核,保证培训效果。(2)利用OA及微信信息平台。建立OA、QQ、微信群,利用信息平台及时传达国家、上级安全质量管理的最新动态,宣传管理知识,交流安全质量管理经验,通报事故案例,让安全质量管理要求和信息传递更快捷、更迅速。(3)实行新员工轮岗制度。安全质量工作需要全员努力,为了提高员工的安全质量意识,除了在岗前进行必要的安全质量教育培训外,对新员工要安排到安全质量部门进行轮岗实习培训,以进一步增强员工对安全质量工作的认识。(4)坚持“送教上门”活动。公司层面要定期组织安全质量管理专家,组建安全质量管理讲师团到项目开展“送教上门”培训,增强公司本部与项目之间的联系。(5)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公司与项目之间,项目与项目之间要定期召开安全质量管理经验交流会,按地域划分片区,实行片区交叉检查与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安全质量管理水平。

6强化方案策划,防范安全风险

(1)进行方案评审。项目开工前要组织对施工安全质量进行策划,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质量策划书,并按规定进行分级评审,经评审通过后方可实施。(2)进行管理交底。安全质量策划经公司评审通过后,公司要根据策划内容,组织对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进行交底和专项培训,以保证管理人员能充分理解和掌握策划意图,利用过程中严格落实实施。(3)进行危险源辩识。每月进行危险源调查、分析、评价,按照分级管控的原则,对其中较大及以上等级危险源,应由公司统一公布,并列入公司层面进行动态监控。

7实行后台督导,严控高危项目

(1)成立督导机构。公司层面要成立安全质量专门的督导机构,组建有丰富项目管理经验人员担任成员的督导团队,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加强项目安全质量督导工作。(2)划分督导片区。要根据项目特点及不同地域,督导成员对项目实行分片区督导制度,明确片区督导责任人,落实督导责任。(3)明确督导重点。根据公司本月重大风险源,制定本月安全质量督导计划,明确项目安全质量督导重点,进行有针对性开展督导工作。(4)实行驻点督导。根据项目风险情况及预警级别,督导专家应进行进驻项目现场进行驻点督导,协助并督促项目部加强项目安全质量管理,管控安全质量风险,并直至风险解除。(5)进行督导总结。督导结束后及时召开总结会议,总结督导成效,分析存在不足,持续提升督导质量。

8加强隐患排查,消除事故隐患

(1)进行认真检查策划。检查前要对检查进行策划和分工,要组织人员学习规范、标准和要求,提高检查人员的素质和水平,要仔细研究检查的目的和内容,逐项制定专项安全检查表,提高检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进行检查质量评估。检查结束后,坚持“谁检查、谁签字、谁复核、谁负责”的原则,对检查质量及检查整改质量要进行评估,以持续改进检查方式方法,提高检查成效。(3)进行检查总结通报。检查结束后进行检查总结,总结检查发现的共性问题,通报检查整改情况,提出改进建议,检查结果要与相关人员履职考核挂钩,作为全员考核的依据,要从深层次分析产生的原因,制定防止重复发生的预防措施。

9召开专题会议,做到警钟常鸣

(1)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每年组织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总结回顾上年安全质量工作情况,分析当前安全质量面临的形势,指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部署年度安全质量重点工作计划。(2)召开季度专题会议。每季度组织召开安全质量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上级单位有关安全质量文件精神,通报警示事故案例,总结季度工作情况,部署下季度安全质量工作重点。(3)召开月度视频会议。每月组织召开月度视频会议,要借鉴经济活动分析的理念,通过“晒数据、晒风险、晒亮点、晒不足”的方式,对月度安全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分析评价,持续提升并改进安全质量管理工作。

10明确管理目标,严格考核兑现

(1)年初下达管理目标。每年年初根据上级下达目标,要细化分解下达各项目安全质量管理目标,制定考核奖惩办法,并由公司党政主要领导与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联合签订责任状。(2)年中考核目标。每季度要对各单位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要进行通报,考核结果要与单位绩效工资分配、部门负责人、精细化管理考核等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相挂钩。(3)年底复盘目标。根据年初下达目标,每年年底要进行一次复盘,根据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年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项目班子期薪考核、项目经理分级考核的重要依据,并实行“一票否决制”。

11严肃事故问责,严厉追究责任

(1)严肃事故问责。对事故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对发生事故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严肃问责,对事故相关责任人要依据企业规定进行党纪、政纪处分和经济处罚。(2)严肃隐患问责。坚持“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对检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对相关责任人要进行问责,对上级检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要加重处罚。要通过事故、隐患问责,警示全员切实履行安全质量职责,落实安全质量责任。

12结束语

安全质量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新常态下,企业安全质量责任将更加重大,安全质量工作任重而道远,唯有牢固树立安全质量“零事故”理念,大力推进安全质量精细化管理,抓执行,强管控,坚决杜绝安全质量事故,才能有效促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作者:罗奉有 单位: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制度培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工作

引言

从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实际情况来看,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可以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下发生深刻变化,制定符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的会计工作改革策略,可以使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突出优势得到进一步显现。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主要影响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提升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工作将具备更高的规范性,事业单位将可以有效地实现会计标准体系的统一化构建,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得到相应的提升。与此同时,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事业单位会对权责发生制具备更高水平的关注,使会计核算性质的工作具备更高的科学性,并提升盈亏计算相关工作的准确度。受到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收入因素和费用因素受到了更高水平的关注,当期的会计事项也因此变得更加重要。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之下,会计核算工作的范围和内容将发生变化,会计工作的可靠度与全面性将因此提高。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折旧摊销工作环境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更加有效的衔接,使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促进了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的改良。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工作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固定资产的价值将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更加有效的确认。事业单位会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处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并对初始确认和再次确认的差异进行了总结,以此提高了固定资产的市场价值。此外,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固定资产支出信息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固定资产价值评估的相关工作也将变得更加复杂。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之下,事业单位需要按照公允价值的情况下对固定资产进行入账处理,在公允价值缺失的情况下,会在合同的引导下处理入账工作。此外,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之下,固定资产的价值将会实现更加有效的评估,双基础核算模式也将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更加成熟的构建。受到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将出现更大程度的分析,会计核算系统会在这种情况下出现较大的变化,平行记账手段的突出价值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显现。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下,现金收支业务将会成为预算会计核算的重要参考依据,财务报告与决算报告的信息来源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发生变化。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改变了会计核算内容。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国家财政改革政策的影响力会得到进一步延展,尤其在会计核算内容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收支分类与部门预算的重要性更大程度上凸显出来,会计核算内容也将与改革内容具备更高的统一性。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之下,会计核算的主体内容会发生变化,国内财政体制改革的有利条件将得到更好的显现,事业单位会计基础性工作的运行效率会因此大幅度提升。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之下,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可以具备更高的准确性,尤其在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会计要素可以实现更好的分类,会计核算相关工作的质量也将因此大幅度提升。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质量较差唯有切实提高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质量,才可以有效地提升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水平,并使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显现。但是,一些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虽然具备对新《政府会计制度》影响力的关注,但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多方面应用价值重视程度较低,缺乏对预算管理收支情况的详细考察,导致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无法与平行记账方法相符合,导致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应用价值难以得到更加完整的开发,不利于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化构建。一些事业单位在探索财务信息系统的改革途径过程中,对于会计记账和数据分析等基础性工作的特点重视程度较低,缺乏对财务软件供应商业务特征的分析,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系统无法得到更加有效的调整,难以为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高水平应用提供帮助。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对于财务信息报表的规范性重视程度较低,缺乏对财务核算可靠性及其影响因素的总结,导致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无法顺应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

(二)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培训存在不足。目前,一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制定会计人员素质培训策略的过程中,对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影响力认知存在不足,缺乏对会计工作人员综合能力构成情况的研究,未能对会计工作信息进行全面地收集和管理,导致事业单位无法结合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为会计人员的素质培训提供指导,也使得会计工作人员无法在明确制度变革相关影响的基础上,保证会计人员培训工作具备更高的有效性。一些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于兴趣因素在培训工作中的应用情况缺乏有效关注,未能对高素质会计专业人员进行有效聘用,未能有效应用新《政府会计制度》进行会计人员培训工作的改良,导致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无法得到优化,难以凸显出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指导性价值。

(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复杂度较高。目前,一些事业单位的会计专业人员在开展核算工作的过程中,对于新会计制度的各方面影响力重视程度较低,缺乏对财务核算工作运行方式变化情况的研究,未能对权责发生制的相关影响进行妥善应对,导致会计核算方式的设计与收付实现制的对接不够充分,无法在降低核算复杂度的基础上,满足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改革需要。一些事业单位在制定会计核算工作的具体改革策略过程中,对于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差异分析存在不足,虽然具备降低会计核算复杂性的愿望,但对于不同类型核算方式的分离举措认知存在不足,未能对平行记账等手段进行充分应用,导致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引进无法在改良会计核算原则方面发挥更大的影响,也使得会计核算相关工作的复杂度无法借此得到管控。一些事业单位在处理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对于双重计算方法的价值认知存在不足,缺乏对会计人员工作总量和工作难度的关注,导致新《政府会计制度》无法对基础性会计工作形成更高水平的引导,难以在预算功能得到完善的基础上,借助新《政府会计制度》进一步降低财务核算工作的难度。

(四)事业单位财税体制缺乏合理性。目前,一些事业单位在贯彻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过程中,虽然进行了会计工作的改革探索,但对于财税体制改革的相关需求重视程度较低,缺乏对税收制度改良基础上纳税工作环境变化特点的研究,导致财税体制改革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需要,也使得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难以得到充分明确。一些事业单位在探索财税体制改革途径的过程中,缺乏对收付实现制相关影响的重视,未能对现代税收管理机制的重要性进行充分总结,导致财税体制改革无法充分适应税务管理机制的构建需求,难以在强化财务会计核算功能的情况下,保证新《政府会计制度》得到更加全面的贯彻落实。部分事业单位在制定财税管理体制的具体构建策略过程中,对于预算管理制度体系的构成情况关注程度较低,缺乏对预算制度透明度的关注,未能结合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实施特点,制定财税体制改革的具体方案,导致会计科目与会计报表制度的建设无法凸显出其价值,难以在提高财税制度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出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指导价值。一些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者在尝试财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对于资产负债和预算收支等关键性信息的构成情况缺乏足够关注,未能对财税体制改革过程中行政机构权责体系进行改良,导致事业单位无法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开发出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无法为财税体制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改良策略

(一)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质量事业单位在探索应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具体策略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财务信息系统构建和使用情况的关注,尤其要对信息化技术所具备的多方面应用价值加以总结,使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相关需求相符合,并保证在平行记账法得到合理应用的基础上,更好地满足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还需要对财务软件的多方面应用价值加以总结,尤其要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具备足够了解,以便能够在会计信息系统得到改良的情况下,为会计记账和数据分析等工作提供帮助,以便能够为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贯彻落实提供有力支持。事业单位还需要加强与财务软件供应商的联系,结合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影响,对财务信息系统的具体改革策略进行有效构建,以便能够在财务核算工作具备更高可靠性的基础上,切实提升财务工作的运行效率。

(二)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培训质量。事业单位在创新会计人员技能培训方案的过程中,务必加强对会计人员综合能力构成情况的考察,尤其要对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工作信息进行完整的统计和梳理,以便能够充分结合政府改革的相关需要,制定会计工作改革的具体策略,使会计专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可以获得更高水平的培育。在事业单位制定会计工作改革的具体方案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新会计制度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切实提高会计专业人员对培训工作的兴趣,以便能够在获得专业会计人员支持和引导的基础上,凸显出新会计制度的重要价值,保证财务专业人员具备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灵活应用能力,进而提升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

(三)降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复杂程度事业单位一定要将管控会计核算工作复杂性作为重点关注的问题,尤其要对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差异进行有效区分,使不同类型会计核算方法的差异可以得到进一步明确,保证为会计核算相关工作的改良提供有力支持。在事业单位贯彻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过程中,务必加强对平行记账原则的关注,尤其要对部门预算管理工作的运行需求进行考察分析,结合现金收支的实际情况,制定降低会计核算复杂性的具体方法,并保证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会计专业人员工作量的有效控制。

(四)提高事业单位财税。体制的合理性事业单位在进行财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务必加强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相关要求的研究,尤其要对事业单位的经济属性进行全面总结,使税收管理主体行为的影响力可以得到进一步明确,以便能够为改良财税体制提供有力支持。事业单位一定要加强对收付实现制的关注,尤其要对财务核算相关工作实施过程中,会计信息的特征加以总结,使财务体制改革可以使事业单位的税收管理机制与新时期的市场需求相符合。一定要对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多方面影响加以总结,尤其要对财务会计核算相关工作需求进行完整的分析,使财务会计核算功能可以得到进一步加强,以便能够在有效改良预算管理制度体系的基础上,保证现代预算制度具备更高的透明度。要加强对事业单位财税体制改革各方面影响的总结,加快调整会计科目与报表制度,以便能够在维护事业单位财税管理稳定性的情况下,提高资产负债及预算收支管理质量,使事业单位可以在合理设置事权的情况下,保证财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并使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结语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运行环境,也使得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得到了大幅度改良。唯有明确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影响,才可以保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更好发展。因此,结合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展开对新《政府会计制度》影响力的分析,对保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高水平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李媛珊 .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难点分析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 (06):53–55.

[2] 田静 .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资产核算的影响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1 (05):72–73.

[3] 周红梅 .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研究 [J]. 中国产经,2021 (14):190–191.

[4] 王巍 . 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J]. 会计师,2019 (08):62–63.

制度培训总结范文4

(一)学生方面

1.对实习机会不重视、不珍惜,抱怨多实习过程中一遇到困难,就想放弃,不懂得珍惜这是一次利练与成长的机会。对实习工作岗位挑三拣四,偷懒,眼高手低,不愿意从基层做起,抱怨工资低、劳动时间长,心态不端正,工作态度不积极,对酒店辛苦工作感到厌烦,成就感降低,有的甚至顶撞客人与领导,出现迟到、早退、矿工的现象。

2.人际交往能力差,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多数学生不善于沟通,人际交往能力差,工作协调能力有待提高,缺乏与人交谈、倾听的艺术和技巧。对老师依赖感强,遇到问题找老师,独立能力较差。

(二)学校方面

1.对学生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足

实习前教育培训不到位,仅仅依靠实习前的动员大会。学生法制观念不强,不懂劳动法,心理健康教育缺乏。

2.缺少高水平的专业指导教师队伍

多数指导教师任务繁重,既要保证学校的课堂教学,又要分身指导实习,实习效果难以保证;有些指导教师负责几十个学生的实习工作,沟通交流不及时;有些指导教师缺少实习管理指导经验,或指导方法不科学,遇到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把指导责任推给酒店。对实习指导教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奖励机制,有些指导老师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实习生疏于管理。

3.实习基地的选择和合作机制不理想

选择实习基地时片面强调酒店的星级、品牌、所处城市等硬性指标,没有考虑到酒店的软性指标,如酒店文化、内部管理是否人性化、是否接收过实习生,是否有专门的实习生管理规章制度与福利制度等。经常更换实习基地,合作缺乏稳定性,酒店从经营效益考虑,对实习生的数量要求变化大。

4.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不够完善

实习计划与实习管理、考核制度是实习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尽管很多学校都有实习计划,但很多都不够周详,完善,缺少应急预案,具体实习期间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也够完善,实习管理的主动权多是在酒店手中,学校较少参与。

(三)酒店方面

1.对实习生不够重视,缺少系统的实习培训体系

有些酒店对学生培训时间过短,仅仅培训两天就上岗;有些酒店将实习生培训与新入职的正式员工一起培训;学生对酒店历史、文化、部门规定等不是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就上岗,没有循序渐进地进入工作岗位。

2.对实习生的管理不够系统完善,缺乏激励机制

没有充分调动实习生工作的积极性,当实习生的工作受到肯定与嘉奖时,积极性、示范作用才会起到作用,才会更愿意出色的、积极地、主动地去完成工作,缺少针对实习生的奖励与激励机制。

3.对实习生的考核不到位

考核项目不全面,仅有硬性指标,缺少个人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发展潜力地考核。酒店认为实习生实习几个月后就离开,没必要浪费人力物力去对实习生进行全面的考核。

4.人力资源潜流失

相当一部分实习生认为在酒店实习时很苦很累,只看到了辛苦的一面,对未来从事酒店行业信心度低,毕业后不愿选择酒店行业,造成了潜流失。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顶岗实习优化对策

(一)学生方面

要调整心态,转换观念,合理、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明确实习目的和实习意义,认识到酒店实习是课堂理论知识学习的一种升华和补充,加强对酒店行业的认识与理解,准备迎接各种挑战。在实习期间要有吃苦的精神,树立大局观,摆正心态,不患得患失,不怕脏不怕累,爱岗敬业,多看多学多问,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积极参与酒店的各种活动,如参加酒店技能比赛、足球赛、联欢会等,融入酒店这个大群体,理解酒店的企业文化。工作中要学会思考,思考如何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如何更好地服务客人,培养酒店职业人的意识、能力,不断思考、总结,提高实习收获,通过自身的不断总结与教师指导分析,找准职业发展方向。

(二)学校方面

学校承担着重要的管理和教育的职责,应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身份的转换与过渡。关注整个实习阶段学生的心理成长、专业成长,关注学生的职业选择心态和职业规划。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管理体系,提升实习效果,优化实习质量。要选择有经验、认真负责的专业指导教师,做好酒店与实习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要精选实习基地,选择有接收实习生经验、有实习生培训系统、管理制度、重视实习生发展,软硬性条件均适合的实习基地。在实习准备期,做好周密的实习方案,包括实习目的、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实习成绩的考核、突发事件的预案等等。让学生客观、全面、准确地了解酒店行业的工作性质与具体工作内容,培养学生的行业意识,服务意识,在日常的教学生活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酒店行业是一个需要从基层做起的行业。坚定学生顶岗实习的信心,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化被动为主动,既要避免过份自卑又要避免盲目乐观,要帮助学生预见实习中的各种困难,知道如何应对、如何处理。在实习初期,指导教师要与酒店、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帮助学生心理上、身体上适应酒店的环境,学会与人沟通,微笑乐观面对工作。学校要健立、健全实习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度来考核、管理学生。实习中期,要加强过程指导,此时学生们已适应工作环境、工作岗位,对工作可能会有新想法,如想轮岗换岗,想得到更多锻炼的机会,想参与技能比赛等,学校应鼓励、支持学生的新想法,不要怕麻烦。实习末期,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浮躁、偷懒、想家等的心理,要加强引导,珍惜实习机会,为将来走上社会,积攒更丰富的社会经验。实习结束时,要注重实结,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在以后的实习避免这些问题与改进。

(三)酒店方面

制度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医院感染;综合干预管理;满意度

在饮食结构调整和生活压力增加等因素影响下,多种疾病谱发生改变,且在治疗期间需要使用多种医疗器械,侵入性操作次数较多,使医院感染(院感)较为多发。院感被认为是医疗质量的威胁性因素,且会影响护理效率,容易导致护患纠纷[1]。护理人员是护理活动的实施主体,其操作技能直接影响院感发生率,需要严格规范消毒隔离制度,最大程度上控制院感发生率。2019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我们将综合干预管理应用于住院的189例患者和19名护理人员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11月1日~2019年11月30日住院患者97例和护理人员19名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住院患者92例和同批护理人员19名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男51例、女46例,年龄22~62(42.58±1.34)岁;研究组男51例、女41例,年龄23~64(42.31±1.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男11名、女8名,年龄23~37(29.32±0.48)岁。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后准许开展。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管理,即监测患者病情,记录其年龄和既往病史等情况,筛查感染高危因素,并不定时观察感染征兆。研究组给予综合干预管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完善管理机制:多角度分析卫健委相关管理制度,划定院感管理的重难点,根据院内管理现状完善管理制度。②强化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参加院感培训,使其明确院感相关知识。岗前培训及岗内技能考核期间纳入院感防控知识,并强化护理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使其完全掌握自我防护要点。③拟定院感记录单:告知护理人员明确记录院感发生情况,包括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和诱因等,明确记录感染者的基本资料,记录监测项目、医生临床诊断结果和预防措施等,完善感染患者的基本信息。④成立院感质控小组、技术干预组,设置护理兼职员:组长为护士长,组员为科室主任、监控医生与护士。组员负责不定期抽查某个护理单元或科室的院感控制效果,并上报现有问题,追溯责任。同时设立技术干预组,分别为集中培训考核组,管理惩罚组与现场监督组,每组3~5名组员。其中,集中培训考核组的职责为:拟定培训内容,统一编制相关教材和培训/考试方案,每周总结1次培训考核情况,优化培训考核制度。管理惩罚组的职责为拟定惩罚标准,对各个组的院感控制实施效果进行监督与指导,执行惩罚方案。现场监督组的职责为:拟定院感相关制度,质量考核标准与院感操作技术,现场指导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并定期总结院感控制效果。各科室设置护理兼职员,即病区选择2~4名护士长,兼职员的职责为协助科室护理人员执行护理操作,积极总结护理问题。⑤拟定院感防治计划:质控小组、技术干预组应根据各个科室的感染类型、高发因素制订预防方案,组内护理人员负责定时监测患者的脉搏、体温和血常规等情况,若出现感染症状需立即上报医生。尽量减少家属的探视次数,减少有创医疗器械或物品的使用率,筛查易感人群,并高度关注其病情动态。⑥定期举行会议:每周组织1次多个小组集体会议,分析现阶段抗生素的用药情况,对组内成员进行感染知识教育,并讲解病房和基础护理要点,讲明消毒隔离制度,优化院感防控方案。

1.3观察指标。①护理人员院感防控意识:由科室护士长和院感质控组成员对护理人员进行不定期抽查,评估其日常护理工作中的院感防控意识,共计100分,>80分为意识较强,60~80分为意识一般,<60分为意识较差。②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由科室护士长评价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无菌操作、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感染监控与消毒隔离,各项均为100分,>60分为合格。③患者感染情况:包括胃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和其他。④患者满意度:经自制评价表评估患者满意度,包括服务态度、感染防控、知识讲解等,共100分,>85分为十分满意,60~85分为一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率(%)=(十分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完成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院感防控意识比较。见表1。

2.2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比较。见表2。2.3两组患者感染情况比较两组均无护理人员感染,患者感染情况见表3。

2.4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4。

3讨论

制度培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山岭隧道;班组培训;管理标准化

0引言

随着交通建设的逐渐发展,山岭隧道工程日益增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隧道工程数量最多、通车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1]。与其他建设工程不同,山岭隧道施工具有特殊性,加之劳务班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亟需建立标准化培训管理体系。许多学者对不同行业的班组培训进行了研究。李超等[2]分析了煤矿企业班组存在的问题,基于成人学习特征,提出了解决对策。徐睿等[3]分析了传统电力班组培训的不足,基于胜任力模型,搭建了班组移动学习平台。李来福[4]突破传统培训模式,提出了火力发电班组培训的改进方式。然而,隧道施工班组培训的研究少有涉及。本文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频次、培训流程、培训效果考核五个方面对山岭隧道班组培训管理进行了标准化分析,并研究了山岭隧道班组培训管理标准化对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农民工产业化的意义。

1标准化培训管理

1.1培训内容标准化。(1)施工安全培训一线隧道工人拥有良好的安全意识主要在于教育和培训,“平安班组”建设需要施工现场的每位工人携手共建。隧道施工班组安全培训除了本岗位的生产技术和安全生产知识,还要紧密结合施工实际和一些典型事故案例,对班组全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以及遇到突发事故时的自救技能。(2)施工技术培训隧道施工技术是不断进步的,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引入必然会对隧道施工的方式、过程等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新技术、新设备都是在已有的技术设备上进行的技术突破,已有的技术是根本,因此,应更加重视对施工技术的培训。同时,新技术、新设备的培训要具体到不同的工种,使培训更有针对性。(3)职业健康培训隧道施工职业健康培训主要从班组成员的职业健康意识、职业健康内容,以及如何保护自身健康方面着手。①职业健康意识。职业健康意识的培训主要是使班组成员对职业健康有初步的认识。②职业健康内容。职业健康内容主要包括隧道建设职业病的概念、隧道建设职业病危害来源、隧道建设职业病危害后果。③自我保护。职业健康培训主要目的在于指导隧道班组成员如何预防职业病,如电焊尘肺、噪声聋等。(4)企业规章制度培训隧道班组作为一个有纪律的组织,其良好运行需要必备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隧道班组常见的制度培训主要包括安全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请假销假制度、劳动纪律、岗位职责等。

1.2培训方式标准化。培训方法的选择应把握“内容第一,方法第二”。培训的目的是为了使工人快速、扎实地掌握培训内容,培训方法是为培训内容服务的。(1)网络视频教学由于隧道工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培训基础知识,对一些知识扎实、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来说意义不大,强制性授课非但不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很有可能打消老员工培训的积极性。网络视频教学更加适合班组成员接触新知识、新技能或者对旧知识、技能的巩固,是一种良好的基础知识培训方式。(2)工人夜校工人夜校主要用于工人隧道安全生产、施工技能、职业健康、维权等知识的培训。工人夜校培训要做到“短、频、快”,即“教育时间要短、上课频率要高、教育成果运用于施工实践要快”[5]。通过工人夜校的培训,能够提高工人综合素质,促进班组规范化管理,提升隧道工程质量,建设隧道品质工程。(3)导师带徒导师带徒的实践指导模式是现在很多大型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方式。从实际出发,通过师徒结对的模式,加快每一位新员工的成长速度。营造出“学技术、练本领、强素质”的良好氛围,使每一位新员工或岗位技能不娴熟的员工迅速成长,早日成为班组的中坚力量。导师带徒要坚持“一对一”的原则,让师傅以高度的责任感帮助徒弟,提高每一位徒弟的业务技能,在带徒弟过程中与徒弟共同进步,师傅与徒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提高。在导师带徒过程中,师傅要严格实施培训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徒弟要不断提高自我。(4)短视频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未来的生活必然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爆炸对每一个岗位都造成了冲击,产生了更多的碎片化时间,如果将碎片化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可以使每一位员工都得到长足的进步。相比传统的现场授课、网络视频课程,短视频的课程更具有吸引力。因此,可以通过“抖音”、“快手”等App将工人的业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5)现场示范现场示范的培训模式不同于理论授课,其更具有直观性和实操性。理论授课只有理性的认知,而现场示范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对事物的认知更系统、更全面、更符合客观实际。(6)案例分析法我国目前已建成的或在建的隧道数量众多,针对隧道班组培训,案例分析法以隧道施工中的真实案例为蓝本,让工人对隧道施工有更加清楚的了解,以此提高班组成员的技能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7)安全体验安全体验馆是实地体验项目,通过模拟现场施工环境,针对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地方进行现实演示,体验人员通过自身参与性,了解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1.3培训频次标准化。(1)岗前培训。隧道施工危险系数较高,安全事故易发。然而,新进场人员中超过1/3的人没有从事过隧道施工工作。岗前安全培训能使广大作业人员熟悉隧道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增强预防事故、控制职业危害和应急处理的能力,进而减少隧道施工安全事故。(2)转岗培训。转岗培训指对变换工作岗位的人员进行培训。隧道施工专业性较强,每一个岗位都有自己的特色,对于特殊岗位,如爆破作业等需持证上岗。临时转换工作岗位会出现不适应情况,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因此应对转岗工人进行安全培训。(3)定期培训。安全意识决定安全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人安全意识逐渐淡化。通过定期安全培训,可以提高隧道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减少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4)不定期培训。不定期培训应有特定的主题,通常在以下情况会进行不定期培训:颁布最新的法律、法规、条例和相关政策;隧道施工环境发生变化;采用新工艺、新标准、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上级领导要求;本项目发生安全事故。

1.4培训流程标准化。完整的班组培训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确定培训需求→设定培训目标→确定参训人员→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准备工作→培训实施及协调→培训项目评估与总结。1.5培训效果考核标准化隧道班组培训效果考核包括培训考核准备、培训考核实施、培训考核总结三个阶段。(1)培训考核准备阶段培训效果考核的准备阶段是培训过程必不可少的阶段。以特定目的为起点,对培训内容及对象进行方案准备。在准备阶段,要设计好有关考核的文件、表格、问卷等相关文件。(2)培训考核实施阶段培训考核是为了对培训效果进行总结。以一定的形式将培训结果,如受训员工的认知能力、技能水平、绩效成果等更为直观地展示给受训者。(3)培训考核总结阶段培训考核的最终阶段是对整个培训进行总结。对本次培训的成果作出总结,并总结经验教训,为下次培训的方式、内容及时间安排等作出调整。

2隧道班组培训管理标准化的意义

2.1保证工程质量。当前隧道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大多工人未受过专业培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大型机械设备、新的施工技术引入隧道施工,传统的施工技术以及经验固然能够满足隧道施工的要求,但已达不到当下对新技术以及品质工程的要求。打造隧道品质工程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各个方面的培训,标准化培训管理规定了培训内容、培训频次,班组培训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施工人员掌握施工技术。同时,标准化培训管理能够确保每位施工人员培训上岗,为品质工程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2安全管理需要。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最终落脚点是每一位班组成员,提高每位员工的安全意识是实现安全管理的本质所在,对班组的稳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事故原因分析来看,大多数事故是由安全措施不到位,自救、急救技能掌握不充分造成的。一些劳务企业或者班组长未将安全培训工作纳入优秀员工培养计划中,造成一线工人安全意识淡薄,自救技能差,遇到突发事件无法及时有效地处理等问题;还有的劳务企业为了利益最大化,缺少相关隧道施工安全知识培训,新招聘的员工未接受系统规范的培训就上岗实操,因此会造成安全隐患。标准化培训管理规范了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频次以及培训流程,因此,可以有效避免上述原因造成的安全隐患。

2.3农民工产业化方向。隧道工人要成为产业工人,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施工作业技能,更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只有作业规范、服从管理、服务企业,才能打造一支高效、稳定的隧道产业工人队伍,而这些都离不开职业培训。标准化培训管理可以帮助一批农民工顺利转变成隧道产业工人,身份的转变使其愿意接受更多的培训去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民工通过职业培训成为隧道产业工人。

3结语

本文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频次、培训流程、培训效果考核五个方面对山岭隧道班组培训管理进行了标准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山岭隧道班组培训管理标准化对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农民工产业化均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钱七虎.地下工程建设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31(10):1945-1956.

[2]李超,郭慧敏,成连华.煤矿企业安全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煤矿安全,2019,50(6):281-284.

[3]徐睿,王蓝苓,张俊玮,等.移动学习平台在供电企业班组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20,27(19):89-91,93.

[4]李来富.关于火力发电厂班组培训方式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26(35):156.

制度培训总结范文7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即开发管理、过程管理、后期管理,每个阶段、过程所涵盖的内容都非常系统、细致。一是开发管理。开发管理是继续教育培训的前提,主要包括继续教育培训的市场可行性分析、明确培训目标、确定培训主要对象、授课教师的选取以及确定招生宣传方案,培训方案、培训地点的选择与确定等相关的问题。二是过程管理。过程管理主要指教与学全过程的监督与检查,确保规范、有序、有效地完成继续教育培训,对学员来说,主要是对他们的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程考核,以及课程毕业设计等情况进行跟踪、了解、管理,对任课教师来说,主要涉及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反馈、管理。三是后期管理。后期管理主要是做好培训的总结评估、资料存档工作,培训结束之后的总结必不可少,只有总结才能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发现培训过程中的一些优势做法,才能为今后的培训积累宝贵的经验。同时,做好收集工作主要包括培训学生名单、成绩档案、培训授课教案、考试试题等材料。

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内容所涉及的三个过程,涵盖面广,牵涉到学校很多个部门,比如招生计划主要由培训处完成,教师的安排由教务处、甚至需要院系来配合,所以培训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否则很难做好。因为过程复杂,也就暴露出很多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继续教育培训的工作实际,就目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一是机构身份不明。高职院校关于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身份、职责没有统一的规定,有些高职院校培训机构从属某个院系,有些从属于机关,如果把它作为院系的一个机构,基本上很难发挥它的职能,会出现上下协调沟通不畅,学校资源很难整合,运行效率低,服务水平差的局面,有些高职院校只是把培训机构作为创收的主要来源,无视专业分散、学员学历参差不齐等问题,完全丧失培训机构本身应有的职能,严重挫伤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积极性。二是管理模式落后。管理模式落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性,没有真正重视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也就疏于对继续教育培训的管理,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或者制度不完善,没有信息反馈的畅通渠道,没有工作的有效监督等等,事实上,继续教育培训必须要有规范的管理和优秀的教学质量,才能赢得激烈的市场竞争,因为继续教育培训面临学历水平低、生源构成复杂等困难。三是师资力量薄弱。部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的师资力量相当薄弱,大部分学校都没有专职的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都是在学校正常教学任务的教师安排好了之后,才会安排继续教育培训的课程教师,没有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继续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另外因为部分高职院校对教育培训思想上不重视,这方面的教师招聘流程标准不透明、不公开,导致管理师资力量也非常薄弱。

三、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完善的有效途径

针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这项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重视。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继续教育培训在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要明确机构所承担职责和历史使命,要给予相应管理机构职权,教育培训机构主要负责人更是要端正认识,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资源优势,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校和社会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二是完善制度,严格管理。逐步完善继续教育的管理制度,根据学校实际,可以考虑实行教育培训分级管理架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只是作为职能部门进行监管,所有的教学组织与管理由下一级的院系继续教育机构完成,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只是作为职能部门对教学效果、学员的满意程度等进行跟踪、考核,确保教学质量。同时要经常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的研讨会,总结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三是加强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为了提高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应该定期组织继续教育的管理人员与教师进行培训,比如讲座、考察、研修等形式,更新知识,更新教学手段,提高师资水平、业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四、结束语

制度培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师;素质提高;PDCA思想;培训程式

一、引言

为加强职业学校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实现新跨越,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专兼结合的高专业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然而,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与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之间矛盾突出[1],中职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以下简称“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已经成为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是我国推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构建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流程实践模式,增强教师培训吸引力,提升培训质量是摆在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组织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李新发提出了依据不同教师需求建立分层分类的立体化教师培训体系[2]。赵俊梅指出要基于系统培训,关注成果转化以增强职业学校教师培训的吸引力[3]。李响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4]。杜鹃在现代学徒制课程质量保证体系应用了PDCA循环思想[5]。一般认为,PDCA循环最早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并完善[6]。在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实践过程中,学者较多聚焦在培训课程的质量保证、培训成果转化、培训效果评价等方面,未能提出动态的逐步完善的培训流程实践模式以形成长效机制。中职素质提高计划是系统的动态工程,培训项目需要可持续开展,培训时间的有限性和受训者的能力差异决定了项目实施者必须重视培训过程的长效性和持续改善。本文基于PDCA思想构建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程式,整个培训组织工作按照计划(plan)、实施(do)、监控(check)、改进(action)顺序进行,将具体任务落实到各环节,形成环环相接,不断向前运动的循环机制[7]。同时,借助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平台,采取线上线下双线并举的措施,在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项目规划、具体实施到返岗研修的全过程中,实行全面的监督、总结、反馈和持续改进,促进中职学校教师培训质量的提升,实现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培训程式动态完善。最后,对比最近两个年度的参训学员综合评教指标,验证了本文提出的PDCA循环改进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程式的有效性,以期对部级、省级及校本培训提供参考。

二、中职国培项目培训面临的挑战

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培训实施流程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培训效果,如何达到教育部、财政部设置的中职教师培训目标任务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虽然诸多学者提出了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培训实践经验与探索路径,但在中职教师素质提高培训实践中仍面临种种挑战。(1)培训项目时间紧培训面授周期一般为两周,如何合理设计教学计划,编排教学内容,直接影响中职国培培训效果。(2)涉及的干系人多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涉及多个部门多方面项目干系人,包括参训的全省各地中职教师,教学部门、网络与技术中心、后勤保卫、财务部门及分管的学校领导等。一个培训项目一般设项目主要负责人和项目执行负责人。项目主要负责人通常为分管领导,负责统筹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执行负责人一般为承办部门领导,主要任务是根据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标专业和预算金额开展具体的项目实施工作,包括科学拟定培训方案,精心组织方案实施,配备保障服务体系等。网络与技术中心负责机房管理、设备调试、网络保障等;教学部门负责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实施等工作;一般还配备一定比例的教务人员跟班导学。项目干系人之间的沟通协调势必影响培训的实施开展。(3)培训的需求高好的培训实践模式必然要建立在教师的参训需求之上。工作负担、生活压力等因素促使教师对培训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专业性差异需要培训实践者还要关注培训的个性化需求。虽然培训的面授周期短,但是提升专业实践教学能力是参训教师的“长期需求”,由于行业的发展,持续获取新技术、新理念、新标准是“动态需求”,如何融合“动态需求”和“长期需求”也是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实施的一项挑战。(4)培训成果应用方式欠缺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旨在促进培训成果应用和转化,切实提升参训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促进培训成果向教学和科研一线应用和转化,但目前培训成果应用方式欠缺。

三、PDCA思想在中职国培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既要对接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又要结合区域、学校教师队伍现状,其培训目标主要分为理论认知、技能培养和成果应用等方面。为应对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面临的实践挑战,本文将利用PDCA思想构建以培训目标为导向的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程式,改变以往单线程流水式培训模式,为中职国培提供一条循环改进的实践新路径。

(一)计划阶段(Plan)

PDCA的计划阶段是根据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实施要求,考察学习提高计划的实施和管理经验,组织专家论证会对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基于上一年度参训教师的问卷,提炼群体普遍共性需求基于本年度参训学员训前线上问卷调查,对参训专业技能需求、参训方式、参训期望获得等进行调研,确定培训目标、研讨实施方案,确定线下授课+线上研修的双线模式。确定方案后,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实用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培训计划是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成功实施的前提。制定计划时要求:(1)不仅要明确培训目标、教学任务还要精选培训专家团队,保证教学质量。(2)建立培训管理制度,如制定中职国培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工作职责、学员管理制度、网络与技术中心支持服务规范等,形成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项目管理制度体系。

(二)实施阶段(Do)

PDCA的实施阶段指根据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开展培训活动,完成培训任务。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实施需要牵头部门来组织,其他部门积极配合,有效衔接,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保障培训质量。项目实施进度的安排是否合理,决定了能否在培训周期内获得预期的效果,达到拟定培训目标[8-9]。该阶段包含了培训硬环境和软资源建设:(1)根据审批的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启动培训的程序性工作,对机房、后勤、支撑软件平台模块进行统一申请和分配;(2)依据教学计划和实训安排,完成教学任务设置;(3)专业培训专家团队开展线下培训教学活动,设计实验项目、执行教学任务、开放课题训练等;(4)录制线下课程视频资源,供学员线上研修,免费提供专业相关课程资源,解决教师的长期培训需求。

(三)监控阶段(Check)

PDCA的监控阶段总结培训执行计划的结果,并与培训目标进行对比,肯定成绩,找出问题。该阶段的核心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来监控每个阶段的培训成果:(1)培训执行方案科学合理,符合以培训目标为导向;(2)培训的成效评价要有成果,包括实验项目的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成果的可视化呈现等;(3)培训教学任务要认真执行,对培训课时数、参训出勤率、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等进行统计分析;(4)对网络研修课程资源,教师答疑、作业批改等进行评价。通过多角度的监控检查确定培训目标的完成与否,保障培训任务的顺利圆满实施,获得预期的培训效果,打造良好的培训口碑。

(四)改进(Action)

PDCA的改进阶段主要是对培训计划进行改进,对监控结果和评价总结进行反馈、整改和处理,不断完善培训计划、培训管理制度,对监控结果和评价总结进行反馈、整改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过程,最终达到提高培训质量,提升培训品牌效应的目标。PDCA四个阶段涉及主体职责及监控指标参见表1。总之,将PDCA的思想贯穿培训实践的全过程,在计划中实施,在实施中监控,在监控后改进,形成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良性循环改进模式。

四、PDCA思想的应用效果分析

以我校承办的2018年度和2019年度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具体实施后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2018年度培训仅采用线下授课方式,包含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网络技术2个专业,学员综合评价优秀率见表2。2019年度我校承办了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动漫制作与设计3个专业,采取了线上结合线下双线培训方式提升了参训积极性,显著提高了参训满意度。分析2018年度学员评教综合评价数据,为方便对比,取两个专业的优秀率的平均值,得到评教结果为93%。2019年度三个专业学员综合评价优秀率见表3。比较看出,2019年度评教指标综合满意度较2018年度提升超过4个百分点。分析发现,2019年度,在计划(plan)阶段,调研学员学习需求,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总结上一年度培训经验,结合网络研修模式,将培训从线下延伸到线上,克服了时空限制,极大满足了学员迫切的技能提升愿望,学员的综合满意度大幅提升。在培训实施阶段,将现场授课内容录制成视频资源,供学员线上反复观摩;在监控阶段,根据测评结果,实时调整教学方法,调控教学节奏,同时开通网上答疑模块,切实加强师生交流,提升学员培训参与感与积极性,提高了学员对课程和教师的评价效果。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