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问题解决方案范例6篇

财务问题解决方案

财务问题解决方案范文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204-02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财务也随之进入了信息化建设中。许多高校都成功将网络通信、数据库管理等信息技术应用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建成了财务信息系统。本文就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具体建设方案进行了浅析。

一、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财务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财务信息化对高校发展的影响巨大,也使传统财务管理、会计技术、会计组织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财务信息化建设成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财务信息化能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借助财务信息系统,各类财务工作都能大幅提高效率。预算在财务信息系统中编制、审批、执行、监控,取代了原EXCEL表格编制方式和系统外纸质审批方式,预算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会计核算工作也因财务信息系统实现了会计制单半自动化等功能效率大幅提高;各类数据查询统计工作在财务信息系统中变得多维、快捷、准确率高。

(二)财务信息化使财务管理精细化

原来简单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仅能实现制单、明细账、项目账等简单电子化,其系统数据库中数据分类字段不足以支持更精细化的管理要求。而更先进的财务信息化系统充分考虑了高校财务管理中的更多的细节要求,在系统数据库中设置了足够多的字段来支撑精细化管理需求。

(三)财务信息化能发挥财务人员的管理职能,提高其自我价值感

先进的财务信息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财务人员录单、复核等简单重复操作的工作负担,使其更多地参与到财务管理、决策、分析中来,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职能,提高财务人员自我价值感。

二、我国现阶段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大多数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缺乏全校层面的统筹规划,内部部门分散建设,未考虑部门间业务联系,各部门的管理系统处在“数据孤岛”中

大多数高校的信息化建设,都没有上升到全校层面的统筹规划,而是内部部门各自独立开发部门管理系统。由于各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仅根据本部门业务管理需求开发系统,未考虑与其他部门的业务对接需求,或者即使考虑了但仅凭一己之力无法推进部门间统筹合作开发,导致了各个部门有各自的系统,不能共享数据。比如财务部门使用科研管理部门的科研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项目成员、项目预算等信息时,就无法直接从科研系统获取,而必须先将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后才能获取。对接前的各部门的管理系统处在“数据孤岛”中。同时这种获取数据的方式还增加了数据异常的可能性。

(二)各部门数据传递不及时

缺乏全校层面的统筹规划,各部门无法在一个统一的平台共享数据,只能依靠其他各个业务部门的信息输出(如:人事部门的人员信息、学生部门的学生信息、科研部门的科研信息等),数据传递的及时性无法保证。

(三)基本信息差错率高

学校的很多基本信息如人员信息、学生信息、科研项目信息等是学校很多部门都需要使用和归档保存的,但现在这类信息的传递,往往依靠手工录入的落后方式,信息在几个部门反复输入,造成劳动力浪费;同时,由于信息更新不同步,或相关人员操作不当,造成同一信息在不同部门的数据不一致。

财务管理不但对外提供信息,同时也需收集其他部门的信息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但往往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由于理解不同、口径不同,导致同一个信息从不同部门反馈的数据,差别很大,引起各方面的矛盾,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四)缺乏财务管理信息化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财务管理人员既掌握财务知识,还必须熟悉网络通信、数据库等信息技术。而目前我国高校的现状是虽然拥有各学科的专家教授以及从事控制计算机方面的技术人员等,但缺乏同时具备财务管理与信息技术的人才。

三、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建立两部门的中间数据库

针对缺乏全校层面的统筹规划,如果短期内无法促成全校层面的信息化统筹建设,可以考虑建立两部门的中间数据库,即建立一个小型共享数据平台,从双方部门数据库中提取对方需要的原始数据,以双方都能读取的格式存储在中间数据共享平台中,实现数据共享。

比如财务部门在核算系统中的科研项目基础信息,需要根据科研管理系统输出的项目信息,手工复制粘贴到核算系统,设置好科研项目信息后,再根据科研管理系统输出的项目预算信息制作预算凭证下达预算。这种操作方式不但造成重复工作,而且容易出错。针对此类问题,可以考虑建立中间数据库,将财务部门需要的科研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项目成员、项目预算等信息从科研管理系统传递到中间数据库,财务系统再从中间数据库提取信息。科研项目组成员报销科研经费后,核算系统将项目支出等执行信息传递到中间数据库,科研管理系统再从中间数据库读取科研项目的预算执行信息。这样,即解决了数据共享问题,也同时避免了直接从对方数据库读取数据的安全问题。

(二)全校层面统筹规划,全面建设信息化校园

对于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考虑从全校层面统筹规划,进行全面信息化建设,这是最有效最彻底的解决方案。

目前,有少部分高校,在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已经率先进行了校园全面信息化建设。不过绝大多数高校的信息化程度是落后于先进企业的信息化程度的,但高校的全面信息化建设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对于有条件的高校,效仿先进企业开发一套类似于SAP等先进ERP(Enterprise-wide Resource Planning)软件,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以全校层级为系统开发出发点,把全校各部门业务统筹综合考虑,充分融合各部门业务需求,消除部门间数据“隔断”、重复录入等“数据孤岛”问题,为高校各部门提供数据共享及为决策层提供决策手段,成为解决高校信息化建设各种问题的最有效最彻底的解决方案。

(三)培养财务管理信息化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通过对有较好财务基础的财务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使其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具备应有的技术能力,在掌握高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财务业务知识的前提下,与开发商共同开发适合本校的财务信息系统。可以通过建立固定的培训制度,由本校信息技术人员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也可以参加专业的信息技术培训班。当然,掌握信息技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时间坚持努力。

同时也可以考虑引进人才,有些大学的财会专业也设置了较多计算机、数据库原理等课程,这些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不但具有扎实的财务知识,同时也具备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需的信息技术能力。

(四)做好安全维护工作

财务问题解决方案范文2

关键词:企业重组与并购 财务问题 解决方案

一、企业重组与并购中财务整合的必要性

(一)提高竞争力,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企业进行并购时,会调整企业的产权结构,同时在对财务进行整合时必须将各种资源的特征进行分析,从而进行科学管理,充分的发挥出财务管理的监督功能,使企业资源达到优化配置。财务整合是企业并购中最为关键环节。通过财务整合,才能使企业财务资源真正的实现最为优化的资源配置,提高企业财务系统的管理效率,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最终达到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同时,通过财务整合,加强企业资金的监督和管理,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加强控制,实现企业优势互补

企业并购实际上是一个企业通过有效的方式对另一个企业实现有效控制。通过财务整合,管理者可以根据每个企业的发展特点和优势,实现企业优势互补。从而追求整个企业的经济利益。财务整合可以利用会计信息系统获取企业经营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为企业领导者的决策提供数据依据。所以,想要对企业进行真正的控制,必须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有效控制,这就决定了企业并购时财务整合的必要性。

(三)获得企业核心技术

每个企业的发展都具有自身的优势,无论是技术,还是在管理方式上,都有自己的特征。企业为了在并购后能够得到稳定发展,必须引进先进的技术作为财务管理的技术支持。所以,通过财务整合,可以对企业的资金进行重新配置。使用先进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新的财务系统,使用科学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统一管理,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规模效率。因此,通过企业财务整合,可以获得更加科学的企业核心技术,从而保证企业快速,稳定发展。

二、企业重组和并购中财务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整合中没有形成核心的企业竞争力

很多企业在进行财务资源整合过程中,不断的扩大规模,经营的范围也向多元化发展,没有一个系统的体制和规划进行财务资源配置和利用,缺乏对企业竞争力建设的重视程度。在企业重组和并购中,对提高企业的收入和利润过分追求,虽然会有一定的成效,但长此以往,如果财务管理能力不能得到提高,重组双方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会直接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另外,有些企业在重组时,将被并购方的资金进行透支,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直接损害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在当前的企业并购中,企业管理层不能清晰的认识到企业的运作机制,不能从全局的观点把握企业利益,使并购方和被并购方的优势不能很好的发挥出来。领导层不能清晰的进行企业发展定位,无法确定企业发展的重点,没有将资源利用到能够提升企业优势的领域中,致使企业经营范围广,产品线长。虽然在涉及很多领域,但是没有形成具有品牌性和代表性的产品线,在市场上缺乏自身的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落后。

(二)重组后财务整合没有实质性进展

企业在进行并购重组中出现了并购战略不明确的现象,常常忘了自己为什么要进行企业并购,致使财务整合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重组只是成为外部联合的一种形式,重组的企业双方在财务管理目标上没有达成一致,都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忽视了集团整体的利益。同时,在财务整合过程中,忽视了财务管理体系的整合,很多工作人员和财务岗位出现了重叠的现象,权力和责任划分混乱,没有形成一个健全的财务监督管理体系,企业的财务制度缺乏统一性,财务管理办法相互矛盾,核算方法各不相同,在管理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致使企业管理层获得的信息不准确,难以作为决策的依据。另外,缺乏统一的资金调动制度,资金运作不灵活,大大降低了资金的使用率。

(三)财务整合前风险评估不到位

企业在并购时会存在很多风险,包括信息风险,管理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很多企业在并购前,没有制定一个科学的,周密的,详实的调查计划,由于调查中存在很多局限性,致使信息渠道受到阻碍,缺乏对被并购企业的情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一些目标企业隐藏的问题不能被发现,从而出现信息不对称,造成选择并购的对象不当的现象。特别在进行财务整合时,一些企业对目标企业估值,融资方式和支付方式等方面不能做出科学的评估,致使企业在融资和资金支付等方面都面临着很大的运营风险,从而让企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企业重组与并购财务问题解决方案

(一)制定科学的,正确的,清晰的整合战略

企业战略的重要实现方式就是并购重组,是企业进行市场开拓的重要手段。在进行并购重组之前,企业管理层会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和评估,结合市场发展的需求,确立一个符合企业自身需要的并购重组战略并选择与自己要求相符的目标企业进行并购。领导层必须对每个经济活动进行分析,考虑到这些活动是够对企业有一处,是否能够给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是否能够避免与同业发生竞争等等。只有制定正确的,科学的,清晰的整合战略,才能将资源投入到企业的核心产业和业务中,从而促进核心业务的发展。企业通过对自身竞争优势的分析和评估后,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的符合企业双方发展形式的经营模式的财务整合战略,从而将企业间的不同进行融合。在财务湛河战略实施中,既要保证战略的实施速度,同时要重视实施的质量,减少企业在工作中出现矛盾和摩擦,提高财务整合在企业工作中的整体效率,从而加强企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二)加强对财务知识和财务能力为主的无形财务资源的整合

企业并购重组后,需要从业务整合和财务整合两个方面出发,进行企业内部的改革。企业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各个要素。企业如果要打造自身的竞争力,必须将企业多种竞争力要素进行结合,从而使企业双方的优缺点进行互补,实现双方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对企业财务资源进行整合时,不仅要注重对有形资源进行整合,同时也要重视无形资源的整合。财务无形资源包括财务知识和财务能力另个方面。企业的财务知识不仅来自于财务人员的个体,也体现在财务组织的共同体中。财务制度,职责和业务流程是通过文字的形式体现出来的,这种文件属于成文的财务知识。而财务中的工作技能和财务人员之间的关系沟通属于不成文的财务知识。加强对这些知识的融合,不断的学习外来财务知识,并科学的运用到财务整合中,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稳定性发展。同时,需要对财务活动能力和管理能力进行整合,加强企业财务运作的有效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建立健全的企业并购风险评估机制

企业并购中,风险是伴随存在的。因此,企业在进行并购之前,必须做出科学的,详细的目标企业调查计划,特别是在企业的财务评估中,需要更加严谨,加强目标企业的财务审查工作。企业必须全面搜集目标企业的相关材料,明确审查目标,对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核对,确定重点审查对象,防止虚假账目,未决诉讼,未决索赔等财务风险情况的评估遗漏。所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企业并购风险评估机制,对目标企业各个方面进行严格审查,充分发挥企业财务的协同效应,从而保证企业在并购后能够健康稳健的发展。

四、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企业重组和并购成为市场中的一个常见现象。企业并购中,财务整合是其中的一项基本工作,也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财务整合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企业未来发展的稳定性。因此,企业集团管理者和决策者必须制定正确清晰的整合战略,及时发现整合中的财务问题并加以解决,加强企业重组后的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培先,胡书金.重组公司的财务整合[J].经济论坛,2013(11)

[2]陈共荣,艾志群.论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05)

[3]胡玲.复星实业并购整合策略分析[J].经济管理经济管理,2014(10)

财务问题解决方案范文3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5条规定,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本准则规定的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因此,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在母公司的账簿体系和单个报表中按照成本法核算,在母公司编制的合并报表中按照权益法反映。要正确编制合并报表,必须掌握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以及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如何从成本法核算调整为权益法反映。

根据以上规定,我们对合并报表程序做了内部讨论,总结出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1:

在合并报表前依据子公司当期利润及资本公积等净资产变动情况,调整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账面价值及投资收益,并调整母公司报表。

操作过程举例如下:

例1:X集团公司有A、B、C 3个子公司,X集团公司占A公司的股权比例为80%;占B公司的股权比例为60%;占C公司的股权比例为60%,200X年12月31日X集团对A、B、C公司的投资账面价值分别为1 200万元、1 500万元及1 600万元(其中B公司于当年1月1日投资1 300万元设立,并于200X年6月30日新增投资200万元折合200万股,同时引进新股东投入1 200万元折合1 000万股)。

(一)根据子公司当期利润情况,调整母公司投资账面价值

200X年,A、B、C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500万元、400万元、-800万元,在合并报表时,应对母公司报表做以下调整分录:(为方便理解,本文会计分录中数字以万元为单位)

调整对A公司的投资账面价值及确认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A公司 400

贷:投资收益 400

调整对B公司的投资账面价值及确认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240

贷:投资收益 240

调整对C公司的投资账面价值及确认投资收益:

借:投资收益 480

贷: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 480

(二) 根据子公司未分配利润外净资产变化调整母公司投资账面价值

如X集团公司下属A公司因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市场价格上升,本期确认资本公积1 000万元,在合并报表时,应对母公司报表做以下调整:

借: 长期股权投资――A公司 800

贷:资本公积 800

(三)调整子公司分配利润

如X集团公司下属A公司在200X年向母公司分配利润100万元,在合并报表时,应做以下调整分录:

借:投资收益 100

贷:长期股权投资――A公司 100

(四)调整对B公司的投资差额

新会计准则规定合并报表不允许出现负商誉,因此,在合并报表前必须对子公司的投资账面价值与子公司净资产母公司享有部分进行分析,如有差额要及时处理。

续例1:X集团对B公司增资前后情况见表1:

按以上计算结果,应做如下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120

贷:资本公积 120

(五)在备查簿中计算对各子公司投资账面价值并与调整后的母公司报表核对

经上述计算,母公司对各子公司投资账面价值见表2:

相应各子公司归属于母公司的净资产变化情况如下:

(六)核对无误后,以调整后的母公司报表为基础,按原合并报表编制方法编制合并报表抵销分录

方法2:

直接根据母公司持股比例、子公司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及净利润情况,计算少数股东权益、少数股东损益及商誉(合并价差),编制合并报表。

续例1:200X年12月31日,A、B、C公司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及净利润情况见表4:

(一)计算少数股东权益及损益

(二)在编制合并报表时,依据下列程序编制:

1.资产负债表

(1)抵销内部债权债务后,汇总出长期股权投资的资产、负债债项目。

(2)将长期股权投资中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部分扣除,作为合并报表的长期投资金额。

(3)将母公司净资产填列至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对应项目。

(4)将表4计算得出的少数股东权益加上子公司个别认定的少数股东权益,填列至合并报表少数股东权益项目。

(5)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差额作为商誉处理。

2.损益表

(1)抵销内部交易后,汇总净利润之前的各利润表项目。

(2)将计算得出的少数股东损益填列至合并损益表少数股东损益项目。

(3)根据净利润及少数股东损益计算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

(4)将母公司利润分配项目填列于合并报表对应项目。

(5)核对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及利润表年末未分配利润项目。

两种方法的利弊

(一)方法1:

优点:能够全面反映报表合并过程;容易发现合并过程错误;符合通常的合并报表工作习惯。

缺点:还原后的母公司报表与账面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合并程序复杂,工作量大。

(二)方法2:

优点:计算过程简单;母公司报表与账面数一致。

缺点:报表合并后若出现错误难以查找。

(三)鉴于大型施工企业集团内部股权结构复杂,采用方法1能确保合并过程的正确、完整,建议采用方法1。

二、子公司超额亏损的处理

新会计准则下的合并报表准则根据控制的要求,规定子公司发生超额亏损应当分别情况进行处理:公司章程或协议规定少数股东有义务承担,并且少数股东有能力予以弥补的,少数股东权益也应当承担相应份额的亏损;公司章程或协议没有规定少数股东有义务承担的,该超额亏损应当由母公司承担,在“未分配利润”项目列示。但是,该子公司以后期间实现的利润,在弥补了由母公司所有者所承担的属于少数股东的损失之前,应当全部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在实践中我们认为下述问题值得研究:

(一)未确认投资损失在集团内部母公司的承担比例问题

国有大型施工企业集团下属子公司的股权结构中母公司一般为绝对控股股东,另一股东通常为集团内部其他子公司,在法律层面上为母公司相对控股,若加上母公司间接持股比例,实际为母公司全资子公司。在这样的股权结构下,子公司的重大决策均由母公司决定,其他少数不影响公司的重大决策,相应其亦无义务承担公司的超额亏损,我们认为,结合国有大型施工企业集团的内部管理实际情况,下属子公司若发生超额亏损应由母公司全额承担。

(二)未确认投资损失在母公司如何确认的问题

例2:X集团公司控制的B公司200X年实现的净利润为-1 000万元,截止200X年12月31日X集团公司对B公司的投资账面价值为500万元,X集团持有B公司60%的股权,在合并报表时,X集团应做如下会计分录,调整母公司单独报表。

1.假设X集团对B公司有500万应收账款。

借:投资收益5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500

借:投资收益100

贷:应收账款――B公司100

2.假设X集团对B公司有500万元应付账款。

借:投资收益5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500

借:投资收益100

财务问题解决方案范文4

关键词:财务管理学 案例教学 素质教育

一、引言

近年来应试教育的弊端日益凸现,直接导致了我国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对改革教学模式、推行素质教育的呼声愈发强烈。财务管理学的教学也不例外。1990年美国会计教育变革委员会(AccountingEducation ChangeColnmission)在第一份公告中声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成为主动的参与者而非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应该界定和解决那些需要利用多种信息来源的非结构性问题。这在会计教育领域被视为是更多使用案例教学法的一种号召和呼吁。财务管理学是一门极具应用和操作性的管理学科,开展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是对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收的授课型教学法的一种突破,同时也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新途径。要实现财务管理学的素质教育,应该从教育思维、教学观念、课程设置编排、教学内容及其方法等进行全面统筹安排,本文拟从教学观念、内容及方法等角度对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的内容、利弊及相应措施等方面做一些探讨。

二、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法内容描述

(一)案例、案例教学及教学风格 案例教学法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其教学特点是;精选现实中经典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模拟、专题讨论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总结,将抽象的理论融于实务操作。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案例及其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基本要素。所谓案例是指人们试图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依赖的环境、事实、意见等;案例教学是指以案例为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处于决策者的位置,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的目的。财务管理案例表现为多种形式,大多数都用归纳法进行教学,或是情况诊断,或是决策研究,或是二者结合。具体可将多种形式的案例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评价案例,描述成功或失败等一系列案例组织起来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时候特定的管理抉择和管理风格是有效的;另外一种案例叫决策案例,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像管理决策者一样进行思考。当然,许多案例往往是把评价和决策联系起来,要求学生不但要分析情况,还要给出行动方案。因此财务管理案例教学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基本财务知识和基本财务分析技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进入特定事件的现场,通过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提高其分析、识别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及协作能力。另外,开展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另一基本要素则是要培育一种苏格拉底式的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职责是促进讨论而不是写正确答案,即使学生有正确答案,也不应轻易表态,而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机会和分析案例的责任感并对其观点进行评论和归纳总结。

(二)案例教学中学生的主要职责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学生的主要职责是准备和参与,让学生进入企业(公司)的财务管理角色模拟处境,面对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环境,学会采取某一种立场,做出财务决断或决定,即决定作什么或不作什么。具体操作过程如下:首先,阅读财务管理案例。分三步进行:粗读,为了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阅读,学生首先必须粗读案例,获得案例里所隐藏的基本信息;精读,即彻底了解案例中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和事实;进一步阅读和查找教师推荐的相关资料或根据自己的判断查找相关的信息来支持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其次,角色转换。在组织和整理财务管理案例中的相关数据和信息时,必须进行角色换位,以财务决策者的身份考虑问题。如案例的主人公是谁,由谁来做出决策,决策后的结果如何,案例中的企业(公司)性质如何,从事何种业务,其战略目标是什么,营销、生产、财务政策分别是什么等。第三,分析财务管理案例,形成观点与方案。分析案例过程是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站在财务决策者角度,在信息不完全或不确定前提下对案例做专题分析、引导性分析和综合分析。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推荐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案。第四,积极参与财务管理案例讨论。在现实工作环境中,―个人的工作能力大致取决于三个方面:分析、沟通和说服他人的能力,而这三方面的能力在案例讨论中可以得到全面锻炼。因为在财务管理案例讨论中,不仅要求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具有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而且要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去,具有主动性,能够以案例中的“身份”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运用职业判断,针对案例提供的资料充分思考、讨论,这样才能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目的。而且还能让学生与其他人观点共享,使自己的观点经受挑战,使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最后,写出财务管理案例分析报告。经过充分讨论后,学生应根据自己的观点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对以前的分析与讨论作一总结,加深理解,并使自己的观点在大量数据和事实的支撑下得到进一步提炼和修正。

(三)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可忽视,需要适当引导、详细记录和组织学生的案例讨论。具体而言,在案例讨论前不仅要详细了解案例的数据、事实细节和相关材料,还要精心准备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小组讨论。如每班分成5个小组,每小组约10人,小组中一人执笔,一人做交流发言,一人做必要的补充说明;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适当作些简短的评论,以提问的方式使讨论继续。当然,教师要避免成为案例讨论的中心,避免给出肯定的观点或答案。在案例讨论时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并予以记录,并时不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在案例讨论中,教师还需控制课堂讨论,使学生的讨论激烈、尖锐而又真诚、相互尊重,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并使讨论范围不偏离主题。

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与缺陷

(一)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案例教学旨在配合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通过教师讲授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和组织案例讨论,引导和督促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全面,经过调查研究、独立思考、独立决策,有序地完成财务管理教学规定的全部内容,使学生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较,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具有以下方面的优势:一是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向学生灌输大量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而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的应该是学生,教师只是发挥引导作用,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种交流、互动的立体模式。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会学比学会更重要,点金术比黄金更金贵。如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充分利用案例,结合社会现象来设计大量的全真模拟案例,运用“提出案例―掌握知识―分析案例―提出疑问―解答疑问”的教学模式,通过详细解读案例背

景资料,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展开讨论,找出案例涉及的知识点,并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评价、总结,并形成结论。因此,一方面学生不仅学到了新的财务管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运用财务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对知识的掌握不仅灵活而且牢固;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寻找、设计案例及案例教学;对每位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有更多了解,并在师生的相互提问中扩大了学生知识面。二是有助于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开展调查研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中,以案例为切入点,学生根据案例的需要收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在此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些信息资料的分类、整理、分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思维的不断深化中,既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有利于学生学会沟通与协作,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全球经济走向―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人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人的就业、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际沟通与协作能力是现代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从适应时展的层面上讲'提高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往往需要经过小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形成―种思维的相互撞击,擦出“火花”,从而形成合理的解决方案。因此,学生在案例讨论甚至是争论的过程中,能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认真、仔细地聆听他人意见,学会用语言去说服他人,有利于学生人际相处能力的提高。

(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的缺陷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较之传统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发挥着它明显的优势,同时也加快了高校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进程。但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和自身的局限性。一是缺乏适应案例教学的师资。我国高校的教师普遍是在完成学业后直接进入高校担任教师,往往缺乏实际工作的经验,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这样就缺少组织案例教学的能力。由于受传统教学思路的限制,形成了以“我”为主的观念,在课堂上不愿意放弃“主角”,而甘当“配角”。然而,案例教学对教师这一角色的要求较高,教师不仅对财务管理本身的知识要非常精通,对管理学、经济学、经济税收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也要有足够的了解。并且,教师还要具备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完成好课堂教学的任务。譬如在案例讨论前教师不仅要启发、引导学生;在学生发生争执时还要能运用一定的技巧结束争论,继续讨论;同时还要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越俎代庖,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因此并非所有的教师都能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教师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案例教学,不能为“赶时髦”而进行案例教学。二是对学生的要求也较高。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角,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发挥案例教学作用的重要前提。因此,案例教学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国外案例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针对的学生群体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整理、分析能力,而在我国高校继扩招后,学生素质普遍有所下降,其相关专业知识比较薄弱,适应案例教学显然具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真正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参与案例讨论的往往只有那么几个学生,其余学生则“搭便车”。三是财务管理案例教材的缺乏。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一部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规范的财务管理案例教材为提高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效果提供了基础和保障。但遗憾的是,目前财务管理案例教材并不能适应财务管理本科教学,针对中国财务管理问题的财务管理案例教材更是稀缺。具体而言,有些财务案例教材要么直接从国外引进,案例背景与中国企业实际情况相差很远,因为财务管理要受理财环境的影响,国外案例虽是好案例甚至是经典案例,但却不符合我国实际;要么就是编写的模拟案例,或是例题的“改编”或“放大”,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也不利于学生思路的开阔;还有一部分案例直接来自报纸、杂志等刊物上的内容,缺乏必要的专业性内容,没有针对性,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因此,一部既符合我国实际又融专业知识于一体的优秀案例教材是推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关键。

四、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完善的措施

(一)大力提高适合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师资质量 前文已述及,案例教学对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比较高,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可以胜任案例教学。因此为了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高校应打破教学工具、教学设备校园化的传统思维,积极与制度完善、管理科学的先进企业取得联系,让任课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上岗培训,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再回归课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二)教师有责任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技巧常言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改进做法的着力点,是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中最讲究有“活”有“动”,教学活动应是开放的、有序的、活而不乱的动态系统。因此,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对起专业支撑的基础知识也要有足够的了解。还要具备调动学生积极性,完成好课堂教学的任务。譬如在进行案例教学前,教师应作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预先发放案例,要求学生事先进行案例的熟悉和资料的查阅;熟悉案例中所涉及的主要经济、金融环境知识。在案例教学进行时,教师要具有启发、引导的能力,在学生发生争执时能够运用一定的投巧结束争论,继续讨论。同时,还要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越俎代庖,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必要时还需进行必要的启发和提示,避免“冷场”状况的发生。

(三)组织恰当的案例,撰写教材 为了撰写优秀的财务管理案例教材,在教材体例、案例选取、内容体系的设计思路上应充分体现财务管理在理论、实务与政策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在学习财务管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继续提升自身清晰的专业理念、高超的专业技能和敏锐的专业判断水准;充分体现财务管理活动对特定的理财环境和案例教学的实践性、操作性要求。案例来源尽可能选取带有“中国特色”的真实案例,并以上市公司案例为主;在案例的选取和内容安排在尽可能反映财务管理课程的基本问题、知识点,既要考虑全面,又要能突出重点,还要把握难点;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在案例写作和体例上,每个案例内容有教学目的与要求、背景知识、案例资料、分析思路、思考题及小案例等部分,这样既方便教师的教学组织和安排,同时也能使学生能自主阅读,因为案例中对每个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并得出结论,可供学生们分析借鉴和参考。另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和发现现实中的经典案例,学会筛选、甄别,整理出对自己有用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形成分析报告,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高,也无形中培养、锻炼了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撰写毕业论文的能力。

财务问题解决方案范文5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新型的多元化的案例化教学方法逐渐被应用到财务管理的教学过程中,与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案例化教学方法具有诸如趣味化、针对性、多元化等方面的优势,受到了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的广泛欢迎。本文将从财务管理案例化教学实施方法的角度进行论述,希望为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财务管理;案例化教学;实施方法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但是当前教师在开展财务管理的教学过程中,一直沿用着传统单一的理论讲解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实践操作,只是对理论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学生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是十分不利的。随着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案例教学法被逐渐应用到财务管理的教学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方法的采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而且对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目的

1.1促进教师教学定位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当中,对于教师的定位是知识的传授者,并且教师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案例教学的本质是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的一种学习模式,在这种学习模式当中,教师不再承担教学中的主体,而是将学生塑造为教学主体,让学生去主动对学习产生渴望感,继而去主动进行学习。所以在案例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应当积极地去引导每一位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利用每一个案例当中的问题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出解决案例当中问题的方式和方法,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促进教师教学定位转变的同时,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

1.2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构建

针对当前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欠缺有效的思维方式的状况,教师要积极采用有效的措施,鼓励学生独立学习,积极思考,而不是一味地呈现财务管理课本上的内容,给学生灌输记忆。教师首先要做到对理论知识和具体内容的讲解,厘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另外,应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课堂实践参与的积极性,做到以学生为本,利用案例当中的问题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出解决案例当中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教师在利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财务管理知识的讲解过程中,还应当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积极独立地思考,增强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增强,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可以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而且对于学生思维方式的构建,具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2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实施

2.1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提出

财务管理教师在利用案例教学方式,对学生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当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进行教学案例的选择。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收购案例的时候,可以选择美国的惠普电脑公司和康柏公司进行合并的案例。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引出和问题的设置,可以让同学们充分理解关于收购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2.2考核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应用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和强调任务考核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教师可以根据当前教育改革的目标和任务,采用学生互评以及自评的方式进行任务的有效评价。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日常表现、财务案例问题的解决以及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考核。在对理论进行考核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案例解决能力以及理论知识的掌握度进行考核,促进学生财务管理学习的不断提升。

2.3案例教学方法的创新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面对社会快速更新的知识技术,学科知识将会被高度分化,同时也会呈现出高度集成和高度综合现象,综合教育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和独立性,并且重视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水平,这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核心要素,也是当前高校开展财务管理教学工作的目的之一。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方式也应该被推向市场和社会的第一线,推向市场需求、技术发展的最前沿。教师在开展财务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将先进的财务管理教学案例应用到教学中,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促进学生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2.4案例教学体系的优化

在我国的大多数大学中常出现的现象就是财务管理课程设置的内容太过单调,教学方法陈旧甚至老化,没有创新出更实用的教学方法。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更多趋向于设置理论讲解的课程,在时代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之下,这一类课程的设置很难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这种情况的带动下,要提高财务管理教学的教学质量,就必须积极采取把财务管理教学的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调整课程结构,丰富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还可以按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将财务管理课程设置得更加细致,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学习到所需内容的机会,让他们了解财务管理的学习内容,增强他们进行财务问题解决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结语

尽管随着我国的教学课程改革逐渐深入,当前高校的财务管理教学在对关键环节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然而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对于教学案例的重视力度不足、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学方式依然较为单一等问题。针对上述这些问题,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实际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希望能够给予构建有效的财务管理案例化教学提供一些思路,不断地去探索财务管理教学中的一些有效方法,从而提高其教学水准,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作者:张方 单位:安阳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财务问题解决方案范文6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财务管理学;静态;动态

作者简介:张巍巍(1980-),女,山东烟台人,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讲师,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江苏南京210095)。(江苏

泰州225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编号:FIB070335-B11-2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1-0071-02

一、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学教学中的引入及重要性

案例教学法是指将案例应用于教学中,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和撰写分析报告等过程,以达到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法。其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l)于1870年首创,经过哈佛大学企管研究所郑汉姆(W.B.Doham)的推广,被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它甚至被看作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其在财务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始于1930年,此后便不断得到发展。目前,西方大学的财务管理教学均采用此教学方式。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学应用案例教学法是从西方学来的。20世纪80年代,在引进 MBA教育模式的同时,也把其带入了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学的教学课堂。自引入后,它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学生的喜爱,并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因为很多原因,案例教学法始终未能在我国高校中广泛地开展起来。

财务管理学是我国高校财经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其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因此,在其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具有重要意义。财务管理学的案例教学是指在学生学习、掌握了一定会计理论与财务管理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财务管理案例,让其把所学的这些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分析案例、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小组讨论、课堂发言和撰写案例报告等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学习财务管理知识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刚被引入我国高校时,出于对新生事物的好奇,教师们积极采用此教学方法。与国外相比,目前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法应用是形象而神不像。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四个问题造成的。

1.重视程度不够

国外著名商学院的财务管理学教学非常重视案例教学,其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比例多在50%以上,尤其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商学院竟高达90%。[1]而目前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学教学仍普遍采用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案例教学课时非常有限。同时我国高校对案例库建设的资金投入很有限,也没有健全的激励机制与之相配套。因此,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热情。大部分教师都把案例教学当作任务,流于形式,不能把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如此,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出来的学生多半也是只懂理论分析,缺乏实际财务管理工作所需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对综合性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

2.案例建设滞后

目前,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适合课程内容的案例很少,在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缺乏对企业财务管理过程的专业性审视和洞察,缺乏对案例教学理论的系统性研究。现有我国高校编写的案例教材,引用的案例与我国国情相符者较少,绝大多数都是源于国外的案例,并存在案例陈旧、缺乏代表性、案例翻译错误百出等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新的、有代表性的且与我国国情相符的案例,就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的效用不能得到最大发挥。这已经成为困扰当前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学教学中广泛开展的最大难题。

3.缺乏既有深厚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

案例教学相比一般的课堂理论讲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好的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教师不仅需要具备精深的财务管理学理论知识、娴熟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技巧以及敏锐的观察力,而且还需要具备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经验、熟悉企业财务运作的流程和各个环节。但目前我国大部分从事高校财务管理学教学的教师虽然理论知识深厚,但到公司、企业实践的机会较少,缺乏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经验,难以把抽象、晦涩难懂的财务管理理论放在实际案例中,使之具体化和形象化,很难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法。因此,大部分教师在案例内容选择、案例实施前的准备、课堂组织与引导、课后案例教学总结评价方面均存在诸多不足,无法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丰富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最终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学教学中的效果发挥。

4.缺乏科学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财务管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为闭卷考试,试卷的题型一般为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四种题型。在这种考核方式的激励下,学生只注重死记硬背,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缺乏学习案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案例的课前准备,在小组和课堂讨论中表现消极、被动,不能很好地参与到讨论中去。这种考核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多是只懂得数字分析,而没有实际工作能力,达不到这门课程的考核目的,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可见一斑。

三、改进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法的建议

针对上述谈到的诸多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四点改进建议,希望通过改革传统的财务管理学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起一个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导向、师生共同参与的高校财务管理学新案例教学法模式。

1.大幅增加案例教学课时

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教学法具有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和严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案例教学法可以挖掘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提高其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与人沟通能力,最终实现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高校的财务管理学教学中可以把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教学效果发挥得更佳。而要做到此点,重要的就是大幅调整案例教学的课时数。如果财务管理学是必修课程,案例教学至少应该占到总课时的1/3,高者可以达到1/2。如此,一方面,可以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把财务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其在长时间进行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精神疲劳”问题,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等晦涩难懂但有助于实践能力培养的章节。

2.编写和及时更新案例教材

选择或编写好案例,是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法能够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引导性、典型性、实用性和时效性强是一个好案例应具有的基本特征。通过分析好的案例,可以让学生掌握财务管理行业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将知识融于案例中,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其更好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如美国的哈佛大学,每年都要动员大批教师编写案例。尤其是新课开设时,学校要求教师至少要准备时效性较强的20至30个案例。[2]编写案例已成为该校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因此,我国高校应借鉴哈佛大学的做法,根据高校财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的需要,首先组织教师集中精力编写一部案例教材。案例可以是教师自己设计的,也可以是由选取国内外企业的实际资料而来,但必须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实用性。而后,每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选编一批新的案例,添加到案例教材中,并把时效性差的案例从教材中剔除。如当前,财务分析一章,教师可以采用青岛海尔等上市公司的财务作为案例分析;时间价值计算一章,可以采用个人按揭购买住房还款明细账单作为案例,加深学生对时间价值概念的理解,掌握时间价值的计算,并对等额还款法有进一步的认识;筹资决策一章,可以以韩国第二大企业集团――大宇集团的举债经营作为案例,分析财务杠杆的双刃剑作用,加深学生对资本结构理论的理解,等等。

此外,高校还应制订与案例教材编写相应的奖励政策,引导和激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或挂职锻炼,积极参与财务管理相关的各种实践与科研活动,为财务管理案例的搜集和编写提供有利条件。

3.建立“静态+动态”的考核制度

改革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学教学以考查基本理论知识为核心的考核制度,构建以考查能力为导向的“静态+动态”考核制度。所谓的静态考核就是传统的基本理论考试,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记忆公式和理论,掌握财务管理学的“知识+技能”。动态考核是指案例考核方式,让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和提交案例分析报告的形式,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灵活应用财务管理知识的能力。静态考核和动态考核的分数比重可以各占50%。构建这种“静态+动态”的考核制度,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考核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情况,引导其由“死学”变为“活学”,培养其利用已有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各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的决策能力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需求。

4.建立由政策倾斜、专家培训、外聘讲授和基地建设构成的创新发展模式

首先,高校应在教学酬金和职务提升等方面对实行案例教学法卓有成效的教师予以倾斜,提高其进行案例教学的积极性,鼓励其主动学习新的案例教学法、对现有的案例教学法进行创新。其次,高校应组织案例教学方面的专家,定期对教师进行案例教学法的培训,使教师明确自己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并不断提高案例教学的技巧。再次,高校应积极利用当地社会资源,聘请财务总监(CFO)进入大学课堂,专题讲解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或是让教师去企业实地考察、挂职锻炼,增强案例教学师资队伍的实力。最后,高校应通过建立稳定的科学研究基地和实验基地,开展财务管理实践与调研,支撑学科建设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以此带动财务管理案例的开发与研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