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学习感想范例6篇

传统文化学习感想

传统文化学习感想范文1

关键词:语文 教学 传统文化

前言

中华文化像中华民族一样是多元和丰富多彩的,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与独特的思想内涵。时代的发展前进,一方面要兼收并蓄传统文化,一方面更需要保持和发展传统文化。认识国学、呼唤国学、振兴国学成为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的历史责任。语文教学是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将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新课程教学中,做到既丰富文化知识,又不断地进行创新。

1.语言认知:知晓民族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做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

首先应该让学生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具体的内容及丰富的人文内涵价值。我们教师应该让学生从具体的文章学起,从诗经到现代经典的文章。现在,出现一私塾,从“三、百、千”到《论语》、《易经》都学,这大可不必,也没有必要。目前,语文教学不能另起炉灶,而应该根据时代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作深入细致的探讨研究,应该在语文教学上扩展一些人文知识,背诵一些经典名句,开发一些知识创新,解决语文教材承载的文化知识数量少,注重的文化底蕴力度小,对传统文化较为回避淡化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教材文本内容中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提炼传统文化的内涵,寻出传统文化的价值。比如,民族传统文化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化节日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了整个民族的憧憬。历代的文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的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了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灿烂瑰宝。如清明节前指导学生收集古人描述清明节的诗词,收集阅读革命先烈为国捐躯的历史故事,了解中国人民千百年来每逢清明节怀念先人、纪念先人的传统习俗。这样的语文教学,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爱国认清。再如我们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中秋节的民俗风貌,让学生通过对传统佳节的独特感悟,从而体会人们的那种“每逢佳节倍思亲”浓浓乡情等。

除此而外,我们还可以从教材文本经典中扩展传统文化的知识,这种扩展势必能进一步地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优秀作品的阅读面越来越广,其精神视野也越来越开阔,精神境界越来越高远,语言解码能力也越强。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想要使学生能学有所感,仅课内阅读是不够的,必须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知识天地,引向丰富的情感世界。学习《关雎》一文时,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诗经》诗句,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等;也可以与《木瓜》比较阅读,延伸对民族文化的认识;还可以查阅《诗经》中学生喜欢的经典诗文进行阅读。

2.理解感悟:感受和理解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

感悟:一是感受,二是理解。感受就是感受思想情感;理解就是理解文章含义。例如:《江城子》是通过作者出猎的场景来表现作者精忠报国的豪情壮志;《破阵子》是通过作者梦想中经历的描述来抒发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两首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写作的境遇是一样的,都有想报国却无门的遭遇;写作表现的情感是一样的,都是在豪迈之中带有深深的遗憾。《渔家傲》中“长烟落日孤城闭”所表现的景象与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有异曲同工之妙。

语文教学在联想感悟中学生横贯往来、经纬古今,学生的文化素养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当然,感悟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多多地交流。我们教师在学生“手欲写又止,口欲言

又停”的情况下,应该积极地加以引导,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热情与思维想象能力。

3.阅读积累:文化的积淀在于积累,积累的目的是要强化文化的底蕴。

语言文化的积累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内容可不断掌握一些文化知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目前语文课,学生读得少、背得少、积累得少,就连我们的教师积累得也不多。学习积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地阅读,特别是对那些有着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知识应予以阅读,甚至要会背诵其中的名言语句。

笔者曾看过上海特级教师步根海《鲁迅为白莽做拉尔卡序》,钱梦龙的《雁》,湖南汩罗伏小卫《紫藤萝瀑布》,都是教师背诵课文,很精彩,很有感染力。传统的语文教学就是从积累开始,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到《增广贤文》、《文龙鞭影》,都是先识记后背诵、再感悟,进行积累。我们要传承语文教学特点与经验。

4.写作应用:将所积累知识运用到学习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形式予以展现。

应用就是让学生将识知感悟积累的传统文化精髓应用到写作实践中去。其实这种应用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与创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这种方法一方面可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与激情,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的综合素养。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要求学生就一些特定的文章环节作必要的引章摘句,增强自身的语言运用水准与能力。学生通过上述方法的实践,更利于将民族传统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融为一体。这对自己的写作水平的提高更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学生们通过运用传统文化的经典,模仿一些富有鲜明特色的语言特点和文章风格,定会让人倍感新鲜,更能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当然我们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时更要学习健康的思想情操和人格,可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5.新课程下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运用的注意点。

(1)将传统文化的教育作为语文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一方面,要强化文言文教学,强化传统文化的教学;另一方面,要注重挖掘当代优秀散文中的中华文化传统内容,做到文道相统一。

(2)拓宽语文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吸纳一些经典的古诗文和当代的优秀文章补充到教学中去,扩大传统文化的比重。

传统文化学习感想范文2

关键词:传统文化 高校人才 素质培养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1

一、高校人才素质培养现状

(一)传统文化的精神教育受到忽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高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迎合社会期望、追随社会热门,如国际贸易、艺术设计等。在课程设计上为考虑学生就业需要,多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大学中多为专业课,而思想教育课程偏少,停留在几门最基础的通识课程,如思修、大学语文等。语文课程虽然涉及传统文化,但文言文式的教学课文在教学过程中被语法教学剖解得支离破碎,加上古文翻译程白话文使得原来课文美感全无,更谈不上文化熏陶。这种知识型教学本就不应成为教学方式的主流,哪怕因高考制度的弊端也只是在中学时期因为需要知识的积累而死记硬背,大学语文仍旧这样学习完全与学习语文本身本末倒置。由此窥见我国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单一、内容孤立、与现实脱节,不成系统。本身是一门传统文化、传统语言的学习,结果脱离了文化背景,就只成了一个冰冷的工具,丧失了学习者对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浪费了优秀文化的情感内涵。加之这些纯理论课程比较枯燥,学生对这些课程学习积极性不高,课程设置达不到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效果。大学中传统文化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影响较小,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熏陶严重缺失。

(二)高校学生人文素养缺失

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良好的大学氛围学习知识、充实自己、锻炼能力、树立价值观。但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却造成大学生道德素养低、精神信仰缺失的局面。快餐文化带来的侵袭、社会世俗风潮影响学生注重享乐,学习只是为了通过考试拿到一纸文凭,日常生活铺张浪费,追逐奢侈生活。

(三)西方文化侵蚀造成崇洋

文化输出是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全球霸权战略的实施手段之一。西方经济国家实力雄厚,强势宣传其国家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更多的被青年人订上过时的标签,象征着没有古老、落后。西方文化传播的意识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都在深层次的作用于中国青年的生活和思想之中。中国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尽管很多现代青年自幼受到中国传统教育熏陶,但长大后又受到很多西方文化影响,英文歌曲、欧美电影、时尚时装等大量充斥于现代年轻人的饿生活,文化的矛盾使得大学生普遍对传统文化失去兴趣,表现为思想浮躁、追求新鲜刺激,热崇于西方文化。

二、传统文化对于高校人才素质培养的作用

(一)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提高高校人才伦理道德思想

我国古代一直坚持道德教育,崇尚以德治国,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社会坚持遵守礼制规范。古代文人对传统伦理道德不断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孝敬父母、兄弟相敬、尊师重道、仁爱之心等伦理道德传统。因此,高校在进行全面素质教育过程中,应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进日常教学之中,以独立的课程加入大学课程设置或专门开设国学专业,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一片专业的土壤。注重大学生道德素养和文化修养的提升,从古代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在大学中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促进高校人才素质培养。

(二)传统文化能有效抵制西方文化侵袭

西方文化带来的过分自我、道德缺乏、自私自利等严重伤害了大学生,也影响了社会变得世俗化,对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产生极大的冲击。现代教育强调全面素质低培养,传统文化应在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情况面临着严峻考验,高校应当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使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得到进化、使思想意识得到提高、使言行举止得到规范,以传统文化的优秀素养来塑造有价值追求、有精神寄托、有文化品位的高素质人才。对西方快餐文化进行有效的抵制。

(三)传统文化是丰厚的精神财富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拥有的丰厚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因传统文化之优秀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建立起强大的民族自信和发展源动力。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当给与足够的重视,理性客观的对待传统文化,努力学习以将其更好地继承、发展和弘扬。做法之一就是将传统文化纳入高校教育系统,鼓励大学生学习,使得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三、传统文化对于高校人才素质培养的措施

(一)建立传统文化对高校人才素质培养机制

良好的教学机制、学习方式是深入学习、深层提高的关键举措。传统文化对高校人才素质培养机制可以帮助传统文化以正式的、系统的、全面的姿态进入高校教育系统,执行教育感染功能。在教学目标上不仅要求学生在专业领域达到应有的要求,还要在传统文化学习上具有一定成果,在思想熏陶上产生明显的作用。这些成果和作用或许不能通过具体的量化数据说明,但是一定可以在大学生内心帮助他们成长成材。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引导者的作用,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教师在备课时要将传统文化设计参与到课程教学环节之中,课堂教学以传统文化为主体进行发散,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全方位受到传统文化洗礼。

(二)注重精神文明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爱、礼、智、信”是人们普遍称颂的道德规范,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会受到普遍尊崇,人的道德品行高低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为人处世、与人交流的基本保证,不论思想家、高官还是何种名人,无一例外都重视道德追求,在古代如此,在当今更应如此。高校应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且着重强调精神文明教育。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水平,提升道德修养。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大学期间形成的道德意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伴随他们一生的成长。因而在此期间的思想道德教育应注意在学生的道德观念形成上多下功夫,指导其思想意识、道德观念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传统文化学习感想范文3

一、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对于高中生来说,对生物学进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高中生物学本身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很多学生在接触生物学学科的时候,认为其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意识到这一问题,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学科知识,而且能够真正将生物学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应用到生活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基于当前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开展多元化的教学,全面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生物学学科知识和学习技巧之外,教师还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与融合。教师应该仔细分析生物学学科的特点,在教学的时候巧妙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学生在接触生物学学习的时候,能够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意识和传统文化修养,而且学生也能够真正地把握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全面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思想意识的引导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真正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加大科学创新的力度,运用科学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压力大

新课标一直要求相关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进行转变,要求教师应该真正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但是高中生物学教师在实际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时候,依旧遇到一些问题,其中较明显的问题是当前高中生所承受的学习压力较大,所以在实际开展渗透教学的时候,会存在一定的难度。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依旧没有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片面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成长和过程。尤其是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高考,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往往会下意识地增加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多门学科,整体的学习压力是比较大的,而且教师和家长也会给学生施加一些无形的压力,在这些无形的压力下,学生的思想负担是非常重的。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关注到学生较大的学习压力,只是一味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求学生加大学习力度,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仅不利于生物教学的开展,而且对学生整体的学习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教学与传统文化不融合

在高中阶段的生物学教学中,除了学生存在较大的学习压力之外,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整体的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之间也有一定的隔阂,没有真正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没有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导致传统文化渗透的效果不够理想。仔细观察当前高中阶段的生物学教学情况,很多学校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生物学理论知识的灌输,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对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进行挖掘和融入。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生物学教学和传统文化是可以融合的,教师在这方面的教学存在一定的漏洞。由于高中生物学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之间的融合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的时候不能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意识到传统文化和高中生物学教学之间的联系,应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生物学教学中,让学生在接受生物学教学的时候,能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师也应该将优秀的美德和时代精神进行结合,让学生具有较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能够全面提升高中生的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三、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

(一)创设情境

在高中阶段的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实现生物学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和渗透,首先应该重视情境的创设,巧妙地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也能够真正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之前,首先应该从根本上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应该准确地把握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思想,迎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地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当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之后,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体的学习质量。例如,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物质循环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比较有意境的诗句来跟学生描绘某一种情境,从而引发学生对生活和经验进行思考。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学生更能够深入诗句中的意境进行思考和研究。教师也可以创设一些有趣的阅读素材,让学生在阅读素材的时候,能够对生物学学习以及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应该准确地把握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全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不断对传统文化进行探索和研究。

(二)深化思想

在高中阶段的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化思想,重视学生的思想培养和思想引导。高中阶段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高质量的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学习能力。在高中阶段的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严格按照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和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观念和价值观念,促进学生良好心态的发展。另外,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还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目标,要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只有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之后,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才能够按照目标的内容开展学习。例如,在带领学生一起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要让学生意识到科学作息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强的时间观念,珍惜时间,合理地利用时间。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良好的作息和较好的身体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高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在实际开展高中生物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深化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从根本上意识到生物学学习的重要性。不断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可以在教育过程中融入一些礼仪、修身、爱国的传统文化内容,全面提高生物学教学的科学性。

(三)传承文化

在实际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入生物学教学中,全面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仔细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一直以来人和自然都是统一的,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只有严格遵守自然发展规律,才能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其实早在之前,我国古代的文学思想家就针对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也涉及相关的内容,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有一部分是关于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教学观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将这部分观点与古代的文学思想进行全面的结合,结合在一起之后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生物学学科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古代优秀思想家的名言,让学生在课上针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让学生意识到在当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教师通过合理的讲解,能够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产生兴趣,能够让学生有更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生物学学科教学之后,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意识,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生物学学科学习的乐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文化渗透

传统文化学习感想范文4

一、挖掘数学的数形之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1.创建数形的“传统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应是充分揭示数学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还原、再现这一过程,重建被割裂的数学知识与现实背景之间的联系,带学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追寻知识发展的足迹,感受数学和社会的变化。如在教学中《乘法口诀》时,笔者在课前让学生自己去网上收集、筛选资料,形成交流的材料,到班级交流。笔者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制作成课件,在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中,将《乘法口诀》的发展、演变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又如,在教学《数学方广角――对策》时,引用“田忌赛马”的故事,播放这个故事的Flash影像,回顾赛马过程,利用课件演示对阵图,在归纳、比较的过程中,学生清楚地经历了每一个回合的过程,体会了最优化的思想。创建这样浓浓的“传统文化味”,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增添了学生的自豪感与使命感。

2.挖掘数学图案的数学思想 体会传统文化之美。我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它既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世界文明艺术宝库中的巨大财富。从那些变幻无穷,淳朴浑厚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代的工艺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在教学《图形与变换》时,先展示给学生一些战国时期的铜镜、唐代花鸟纹锦、瓷器、剪纸、年画、脸谱等等吉祥图案,然后让学生搜集有关图案的资料,了解每幅图案的出处、年代以及代表的含义或者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学生们经过调查、上网、查阅书籍等方法,知道了图案的来历和发展;了解了祖国灿烂辉煌的文化,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二、渗透名人成长历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反映我国历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作出巨大贡献的实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这些古代数学家们为追求真理而坚持不懈,面对挫折仍执著追求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正确看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家的优秀品质。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介绍祖冲之发现圆周率过程的“小知识”:若设想他按刘徽“割圆术”的方法去求,就会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需要花费的时间和付出的劳动,以此让学生体会祖冲之的聪敏才智和顽强毅力;介绍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果和付出的辛苦卓绝的劳动;介绍古代和现代数学家成长的励志故事,激励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学习,从小树立起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而发奋读书、顽强拼搏、积极奉献的责任感。

三、开展数学研究活动,体验传统文化的价值

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还应与课外探究有机结合。为此,笔者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数学研究性学习和数学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传统文化学习感想范文5

【关键词】传统文化 教学理念 道德培养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13-01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有着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的根基,作为人们思想进步的源泉,传统文化从古至今发挥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在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一些深受传统道德影响的人们坚守信仰,可歌可泣;也有一些背弃传统文化的人们毒化社会,失园艿隆<忧看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大中专院校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衡量学生是否有健全的人格,是否有高尚的道德,离不开对学生德行素养的考查,离不开对学生心灵家园的关怀。大中专院校开展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宣传和实践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重新认知和理解传统文化,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当代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大中专院校对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再认识尤其重要,要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入学生的思想,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

一、增强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自学意识

当前,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内容比较少,以衡水市大中专院校为例,即便是文科类的学生,也只是个别专业会接触到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哲学史等课程,而且学科课程设置时间短,内容含量少。对理科类的学生来说,选修课也很少会有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艺术生更是很少接触传统音乐、传统绘画方面的基础知识,更多侧重的是现代艺术。

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过《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教材的学习,而在大中专学习阶段对《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音韵学教材,《说文解字》、《尔雅》等语言学教材一无所知。由于传统文化涉及的范围很宽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分散于各学科的传统文化加以强化,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教育,可以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学到更多的传统文化。同时,选修课程中加重传统文化课的分量,用学分考核的方式要求学生自觉进行学习是有必要的。学生在教师的强化引导或是个人兴趣的支持下,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将会由被动逐渐转化为主动。

二、转变教师教学理念,以文化育人

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与言行。一些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传统教育培训,比如在参观市里的一些私塾学校的过程中,感受不一样的教材和教法;到同类院校参观学习,借鉴成功教学经验;邀请市里知名学者来校开设文化传统教育系列课程,感受名家的心得等。这些学习培训开拓了教师的视野,教师逐渐学会从多方面、多角度审视传统文化,解析传统教育中的问题。

在以文化育人的过程中,经典诵读是较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在衡水市大中专院校进行经典诵读的活动中,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增强,文学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在诵读的选材上,引导学生不去选择网络中的肤浅文学,多关注有文化深蕴的作品。在诵读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智慧解读经典的内涵,用情感体会经典的真谛,用声音把握经典的色彩。在活动反思中,引导学生将对经典的理解写成文字,在师生的交流中领悟经典。实践证实,大中专院校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收到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三、注重德育管理,以道德教人

德育教育是文化传统的重要精神核心,传统的道德学说规范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比如仁爱的思想有“仁者爱人”,从善的思想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敬老的思想有“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这些传统思想对大中专学生的成长及成才具有重大意义,不仅需要学生继续传承,也需要将其发扬光大。

事实上,由于一些家庭教育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情况,学生的为己思想和功利意识表现过于突出。在实践中,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思想教育是相互关联的,学校教育的实效性正是通过学生在家庭、社会中的言行表现出来的。衡水市大中专院校注重将学校的德育管理重在落到实处,用小环境影响家庭和社会。比如开展的“社会现象之我见”活动,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的经历写感想,谈感受。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导向下受到积极思想的感染,现代教育的人文内涵得到诠释。

四、组织并参与社会活动,丰富学生阅历

大中专院校在开展相关宣传活动中,对传统节日、传统礼俗的认识方面给学生多做一些知识普及,同时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活动推动教育。在参加文化活动中,学生可以去体会、展示、丰富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活动中提高了文化素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传统文化观念,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和文化归属感。

衡水市大中专院校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交流活动,比如组织“我们身边的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有剪纸手工展示、摄影比赛、家风家事演说、毛笔字书法展示、创办京剧社团、去博物馆参观、成人礼仪式、感恩父母等活动,这些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净化了学生的心灵,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唤起学生对实现青春价值的渴望。

通过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探究,教育者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品质,培养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中,开阔了知识广度,提高了人文素养,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从大中专院校教育层面来看,把中华传统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对教育体系的完善与补充,是培养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呼艳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J]].商业经济.2012

传统文化学习感想范文6

2004年5月9日,中国人被一件事刺痛了神经:韩国人向世遗组织申报端午节为他们的“世界遗产”。正如某人所说的那样:等牙痛了才意识到牙的存在。中国人这才有了切肤之痛:原来我们的汉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中国人的如此冷遇!我们也经常听到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孩子吃的是肯德基、麦当劳,看的是日本、韩国的动画片,过的是洋人节!

文化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步的,然而,我国的许多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正在消失,今天的青少年很少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做好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呢?

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传统文化精粹篇章,其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学习材料和内容。马克思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进步。”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我国著名学者吴宓先生指出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是“涵养心性,培植道德,通晓人性,谙悉世事,表现国民性,增长爱国心,确定政策,转移风俗,造成大同世界,促进真正文明”。作为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学习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仁不让的使命。

首先,语文教师自己要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要有文学根基和艺术修养,不但能把古典作品中美的东西表达出来,挖掘出其丰富的内涵,而且还要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学生喜欢了,愿意去读去欣赏,自然就会去传承了。

其次,要向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我们不妨试试下面几个方法:

一亲近古诗文,在古诗文的诵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苏辛的豪迈,屈李的浪漫,建安的风骨,易安的婉约,我们的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这么多举世无双的珍宝,

我们就应当在诵读的过程中领略古今相通的永恒的情感和思考,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注重营造“传统文化课堂”氛围。语文教材充溢着伦理道德、艺术审美、哲学思想等元素,融载道、载情、载史于一体。引导学生阅读它们,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思想,感受他们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创造的力量。这就要求我们深刻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不只是简单地学习教材内容,更要深入领会其中的精神特质。学习那“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德原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