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认识

传统文化认识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学”的主干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儒学”是当时世界上一种较为成熟的人文主义,并成为当时连接不同民族和地域的精神纽带。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仁”是孔子学说的最高境界、理想和思想的最高标准所在。孔子的“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是我们所建立团结和睦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石。我国实施的“民族区域自治”、“一国两制”等都是源于我们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另外我们不断追求的“人格完善”的人文精神、我们强调“和合中庸”的和谐社会关系、我们开始越来越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基本思想和价值,这些都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起到了不言而喻的作用。当然,除了对本国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还远播世界。我们国家传统文化中的《孙子兵法》等典籍中所体现的中国兵家辩证法思想被世界的许多国家所关注,《孙子兵法》甚至成为国外许多大学的教材。

二、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是在它特定的自然环境下产生的,是以一个国家特定的生产方式为基础的,而我们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百年长存也有其特定的经济基础所在,那就是我国一直保持的农业文明。我们不能要求前人在唐宋之际,就能创造出适合我们21世纪中国现代化所需要的“先进文化”。任何一种文化的创造都需要以当时那个时期的经济基础为根本。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主要靠是当代人的创新,文化发展上要想有新建树同样需要当代人的努力与实践。在哲学界对传统文化的解释中有这样一种观点:传统的文化创造者有的是一种“初始的视界”,这是由当时的历史情境所赋予的,而我们却用了一种“现代的视界”去解读。达伽默尔主张要将两种不同的视界加以结合从而进一步达到既“超越初始的视界”又可以超越“现代的视界”的目标,最终可以达到一个更高并且更加优越的视界,也就是我们一直期待的“历史的视界”。一个尊重历史的民族,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而应该在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进行适应于现代化进程发展的继承和创新。第二,历史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无论是国之兴衰还是世界经济抑或是政治重心的转移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文化与经济、政治三者的相互作用都在推动着整个国家的发展。当然文化与经济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恩格斯曾经讲过:“落后民族也可以在思想文化领域演奏第一提琴。”世界历史表明,任何一种文化无论是多么的优秀也不可能保证这个民族长盛不衰。例如,从1840年后中国人从文化自信跌到文化自卑,于是我们的国人就有了一种不正确的潜意识,将一切都归到了我们的传统文化上。费孝通曾经说过,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与沉淀,我们的文化是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与宝贵经验所结合而成的,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完美的,这是我们所不能改变的。每一种文明都有它自身的“精华”与“糟粕”,所以面对涌进来的外来文化,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选择,达到一种“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最高境界。

三、结语

中华文明可以充分地展现中国人高度的政治智慧和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文明五千年源远流长,历尽沧桑,但是我们最终凭借着中华民族所特有的韧性重新站立起来,我们始终记得那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名言,我们与命运与不公决战。我们从民族精神的角度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两种基本功能所在:即精神纽带和精神特质。同时,传统文化还存在着教化作用,它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深深融入在一个民族的血液之中。虽说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会直接带给我们GDP的增长,但是它会给一个民族带来凝聚力,本土文化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根基所在,在我们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更要加强文化自觉的反省,深刻认识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建设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作者:白璐 单位:中共鞍山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