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人事管理的特点范例6篇

传统人事管理的特点

传统人事管理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传统人事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比较

人类社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人力资源的竞争方面。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机构,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传统的人事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只有建立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才能使机构在发展中脱颖而出。本文对传统人事管理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比较,以探究更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以促进社会更快发展。

1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分析

1.1管理思想方面的不同

传统的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管理思想方面存在着差异。传统人事管理,重视教育员工遵守共同的规章制度,引导员工共同关心组织机构的整体发展,重视对员工的统一要求,不重视对员工的思想和个性的分析,以统一性的强制手段实施对员工的管理。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重视对员工思想的教育引导,重视对员工进行人性化管理,能够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其管理工作更具有针对性、人性化和个性化,能够以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思想问题为出发点进行人力资源管理,重视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通过激励方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更重视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而不是靠硬性要求对员工精细管理,能够针对员工的个性要求采用相应的引导策略,引导每一个员工都能朝好的方面发展,能够打破共同性,突出个性,这就是传统人事管理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管理思想上的差异。

1.2行为约束方式方面存在差异

无论是传统的人事管理还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都需要对员工进行行为上的约束管理,都需要通过特定的条例约束员工的社会行为,使员工行为能够发挥最大的价值。但在员工行为约束方式上传统人事管理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传统人事管理习惯用较为保守、集中、单一的条例约束员工的社会行为,通过制定员工行为准则、职业道德、服务承诺等方式,约束员工行为,使之更为规范,更符合机构的利益。这种人事管理方式对于规范员工行为确实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员工行为的开放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在这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不利于机构的创造性发展。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的约束条例呈现出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制定的员工行为条例更加人性化,通过人性化的员工行为准则、职业道德条例和服务承诺条文等方式,对员工行为进行约束,这种约束能体现出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特点,更利于员工的创造性发展,尤其是能够极大地激发出高职称人员的工作潜能。现代人力资源对员工行为的约束方式,只要是员工能够遵纪守法,就可以得到更多的自我发展的空间,践行了“不管黑猫、白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

1.3创新管理方面存在的差异

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创新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般而言,员工的知识优势形成后,如何使之发挥更大优势,做出更大的贡献,就需要依靠创新管理。创新管理的核心是能够通过有效管理充分发挥员工的特长,能够使员工创造出尽可能多的新价值。无论是传统人事管理还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都很重视创新管理。但二者之间的实施方式和实施效果是不同的。传统人事管理,一般都是通过组织员工开展科研活动,或者是制定一些科研奖励条例,激发员工的创新积极性,但这种管理不够系统,内容不够全面,所发挥的价值也不是很大。这种创新管理没有根据员工的特长组织个人进行创新活动,采用的激励方式单一,因此,这种创新管理效果不能有效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管理能够根据员工的特长规划组织创新管理方式,通过全程跟进有效处理好相关问题,协调各种关系,能够通过有序、快速、高效的创新活动,激发个体员工获得多方面的发展。现代人力资源创新管理需要制定科学、系统和全面的管理规划,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调动所有员工的潜能,使他们根据自己的优势创造出不同的产品,这种管理方式更适应社会的发展。

2构建新型的人事管理模式

在对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能够综合二者的优势构建新型的人事管理模式。在对员工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较大规模的人事管理中,需要借鉴传统人事管理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以积极组建稳定规范的人力资源团队。但我们更要有效借鉴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优势,能够对职工队伍进行有效分析,了解组织成员的特点、特长、兴趣、爱好,能够针对人力资源队伍制定科学的人性化的管理策略,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员工都能把个人的发展与机构的发展有效结合起来,都能在工作中发挥最大的价值。这样,通过构建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促进企业机构的有效发展,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总之,在现代社会,进行人力资源创新管理对于促进机构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有积极的作用。作为机构,要积极研究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创新方式上存在的差别,能够根据机构特点,在分析两者差别的基础上,积极创新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这对于机构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李凌,周应蓉.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J].新疆有色金属,2008(3).

传统人事管理的特点范文2

(一)由“管理”导向转向“服务”导向

“管理即服务”,这是时下在众多管理部门中流行的一句话,它反映出作为管理者对自身角色的清晰认识;传统中公路系统的人事管理,仅仅负责“管档案、管工资、管调动、管考核”,突出“管理”的功能,在新时期,公路系统人事管理要突出对广大职工的“服务”,在热情而周到的服务中调动广大职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以“管”作为人事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责,其基本假设为:人是被动的,必须用铁的纪律来规范人的行为;以“服务”作为人事部门的基本职责,其基本假设为:一个人在被服务的过程中,将会持续成长,将会变得更健康、更有智慧、更自由、更自理,以及更倾向于服务他人。

(二)由“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转变

国外企业一般将人事管理称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目前我国一些企业也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将人事管理部门改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部;这不仅是部门名称的改变,实质上是管理理念的变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将人力资源视为宝贵的战略资源,其工作重点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做到人-职匹配、各尽所能,这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是一种相对静态的工作,技术含量低,不需要技术专长,谁都可以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需要发现、培养员工的潜力,需要将员工按能力、性格、年龄等因素匹配到合适的岗位上,以最大限度实现员工的价值和组织的目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视情况适时调整。

二、当前公路系统人事管理策略与方法的转变

传统的人事管理政策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现代经济发展,传统的人事管理越来越体现出其局限性;我们需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与方法,在各个行业开发适合本行业的创新人才,使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转变。结合公路系统人事管理的实际,需要对传统的人事管理策略与方法进行一些调整。

(一)做好人力资源调查与规划

对全系统的人力资源进行全面清查,这需要对全系统进行需求调查与供给调查;通过对公路系统的需求调查,了解全系统各个部门需要的人才的质量要求与数量要求,制定各个岗位所需人才的素质模型;通过对公路系统的供给调查,了解现有职工的能力、性格等人力资源要素特征;需求调查与供给调查是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这也是人-职匹配的基础,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也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

(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地位与作用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对提高职工的归属感、积极性、提升组织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部门应该具有比人事管理部门更大的职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责应该包括对职工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人力资源的管理;要改变传统的人事管理部门缺乏独立性的特点,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地位,参与本系统总战略的制定。

(三)做好工作系统与人员系统研究

传统人事管理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校园安防系统智能化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领域巨大延伸,人为的治安问题日趋动态化和复杂化,自然灾害也呈现突发性和严重危害性的特点,高技术犯罪上升,新安全问题突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受到来自于多方面的威胁。为避免人身受到伤害、财务受到损失,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不受干扰,针对各种主要安全威胁的综合安防系统就应用而生。综合安防系统是指利用各种高科技的监控手段和信息处理技术,对各种居住环境加以监控,及时反馈环境中的各种事故、灾害和违法事件信息,从而对治安和安全进行预防和有效处理的安全防范系统。高校校园作为特定的人群居住环境,保证该环境的安全和稳定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整体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1校园安防系统的概念

校园综合安防系统就是以一般人居环境安全防范系统为基础,结合高等学校建筑物多、人员密集复杂、环境功能主体繁杂的特点,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根据国家教育部门和公安部门的有关规定,对大学校园中重点要害部门进行实时监控,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使校园安全管理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安全防范系统。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1.1重要性的特点。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高层次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在高校校园生活的学生属于特殊群体,其人身和财产安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的稳定,因此在高校校园建立的综合安防系统较其他人群居驻地有着独特的重要性,属于重点监控和防范的区域,不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认识上都具有重要性的特点。

1.2高技术的特点。在我国,高校本身是技术生产的重要场所,与此相对应的治安案件、灾害事故也有着同样的高技术性质。学校聚集的人群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其知识水平造就的治安案件或者违法事件以及灾害事故的技术水平也相应较其它区域有所提高。因此防御此类事故的发生必须与其相对应,使用高技术的手段和措施加以预防和处理,决定了高校校园综合安防系统的高技术的特点。

1.3广泛性的特点。在其他人群聚居地,进行综合安防系统设计与管理的时候,公安部门或者安全保卫部门独立工作和行动的特点很突出。但是在高校这一特殊的环境中,综合治理的特点十分明显,它需要有着广泛地参与,调动环境中一切有利于系统实施的因素协同进行工作。因此便决定了高校校园综合安防系统的广泛性特点。

1.4预防为主的特点。其它环境之中的安全防范系统除了强调预防功能之外,更加注重事件的事后处理问题,而系统主要是提供事件处理的各种重要信息。但是在高校校园这一特定的环境中,考虑到对整个社会的突出影响,一般不允许重大不稳定事件发生。因此高校校园综合安防系统必须注重于事前预警和防范功能,使各类事件的发生最大可能的被消灭在萌芽状态。所以说,高校校园综合安防系统必须是以预防各类治安案件的发生为主要功能。

2校园综合安防系统的组成

为了更好的营造高校教学、科研氛围,保证良好的治安和安全环境,在高校校园建立综合安全防范系统越来越显得十分必要。按照当前安全防范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三个主要部分。通过这三个部分的正常运转,及时将各种有利于解决校园安全问题的信息传递到相关职能部门,促使相关职能部门做出正确的安全管理决策,有效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灾害事故。

2.1信息采集部分。信息采集部分的功能主要是在第一时间获得校园区域内各种人员及事件的信息,其实现途径主要是通过电视监控系统或红外探测系统完成。信息采集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通常的采集渠道不仅仅限于单一的途径,往往在安全防范区域内设置多重防线,分层管理和布控,获得有利于安全决策的相关信息。

2.2信息传输部分。当信息采集设备收到的各种有用信息之后,需要将这些信息及时传送到信息处理系统,以便决策设备或机构及是获取正确信息。信息传输部分对整个系统的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必须考虑信息传输介质,如光缆、电话线等;信息传输介质的分布也是在设计安防系统时必须仔细研究的问题,例如,如何使传输距离最小化、传输信息损失最小化等。

 2.3信息处理部分。信息处理系统是整个综合安防系统的核心和心脏,承担对所采集到信息进行处理的全部工作,并且为安全管理决策提供最直接的信息支持。通常信息处理部分在安防系统中被称为“监控中心”。它负责整个安防系统的动态图像监控、显示、控制、记录、指挥、调度、电力供给等任务。

不论校园综合安防系统的功能如何,其组成部分均为上述三个内容,在高校这一特定的环境区域中,安防系统的主要功能集中体现在对人的防范和对事的防范上。这里所说的对人的防范主要是通过电视监控系统来完成,通过电视监控系统的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实时了解和掌握各种嫌疑人作案的治安隐患;对事的防范主要是通过报警系统来完成,报警系统负责收集校园内各种灾害事故发生的前兆信息,以便有关部门作出及时正确的事故判断和安全管理决策,其实施的过程也是通过上述三个组成部分来完成。因此,一个完整的校园综合安防系统应该是包括有电视监控系统和防盗及灾害报警系统两大部分、三个阶段的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

3建立智能化校园安防系统

建立智能化校园为基础的综合安防系统除了应该具备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周界防盗报警系统和消防报警系统之外,还应该包括对讲/可视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门禁系统和公共广播系统等内容。

3.1对讲/可视控制系统在各个办公楼或建筑物及教师住宅的单元入口处安装防盗门和对讲装置,以实现访客与建筑物内人员(住户)对讲/可视,可以实现语音/图像传输;通过室内分机可以遥控开启防盗门电控锁,也可利用门口主机通过密码、钥匙或者感应卡开启防盗门;在有火灾报警的情况下可以自动开启楼梯门锁以及向所有室内人员群发报警信号。该系统主要用于校园教职工的住宅楼中。

3.2电子巡更系统该系统可以指定保安人员巡更校园各区域及重要部位的巡更路线,并安装巡更点。保安巡更人员携带巡更记录机按照指定的路线和时间到达巡更点并进行纪录,将记录信息传送到监控中心。管理人员可以调阅、打印保安人员的工作情况,加强保安人员的管理,实现人防和技防的结合。

3.3停车场管理系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校园区域内的车辆也越来越多,因此停车场管理系统也应该是未来综合安防系统的发展目标。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校园停车场的出入口进行控制,对校园内人员和外来人员的车辆进出及收费进行有效管理,包括记录各种车辆进出及存放的时间,对内部车辆进行存放管理,对外部车辆进行收费管理等。

3.4门禁系统主要应用于重要部门的入口。用户采用非接触感应卡出入大门,通过电脑编程在控制主机上进行开门/关门的设定,系统可以任意对卡片的使用时间、使用地点进行设定,对门户的状态包括门的打开/关闭、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等都被记录在电脑之中。系统还可以通过硬件触电联接或通过网关与闭路监控,防盗及消防报警实现系统间协调联动。

3.5公共广播系统在校园的广场、草坪、绿地、道路交汇处等位置设置音响、音柱等放音设备,由监控中心和其他有关部门共同控制,在每日早晚及特定时间(课间、休息时间等)播放音乐、通知、娱乐节目等。在有紧急事件发生时监控中心可以强制切换至紧急广播状态,进行各种灾害报警或者事件消息广播。以智能化校园为基础的综合安防系统建设必须以校园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既要符合校园区域的安全要求,还要考虑合理的经济性,不能盲目建设,求大求全。以上所列的是构建智能化校园安全防范体系的一些可选择的子系统,在资金投入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加以应用。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社会快速的进入信息化的时代,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者众多的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正是这种情况使得高校校园的安全管理成为不仅涉及自身区域环境的问题,而且成为影响整个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愈来愈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和核心,成为众多学者关心的重要课题。

对于高校校园这一特定的小区环境,必须利用有效的科技手段和管理方法对其进行稳定的、长期的实时监控,保证高校校园的安全,积极寻求改变学校的安全防范手段和途径,使校园的安全防范模式不断向信息化、综合化、网络化和主动化方向发展,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国斌.校园安防系统建设方案[M].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1):99.

[2]王军,马青波,隋虎林,赵辉.火灾自动报警监控联网技术的应用于发展[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8(12):5-10.

[3]刘光德,一种报警系统的设计方法[J].机械与电子.2008.(7):72-74.

[4]陈海燕.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途径研究[D].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刘宏.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对策[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3月.

[6]赵有生.国外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给我们的启示[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8月.

[7]陈昭明.关于提升高校教育质量的若干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8期.

[8]吴建设.丁继安.高等职业教育核心技能培养:意义、现状、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11月.

传统人事管理的特点范文4

论文摘要:随着现代先进的管理理念在组织中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也随即显得极其重要起来。我国组织先前大都是运用人事管理制度,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这种人事管理效率总体水平比较落后,做好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对组织的生存发展极其重要。文章主要讨论了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区别及转变。

人力资源管理是对组织人力资本的管理,其具体含义包括:根据员工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对员工的思想及其行为进行有效的引导、激励,从而对员工进行比较合理的分配、运用及管理,以使组织达到对员工积极因素的充分调配和利用,从而取得最优的效益,并且使员工到全面的发展。相对于传统的人事管理而言,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以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为基础的科学。我们应该从人力资源和人事管理的区别及转化入手深入探讨。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区别

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的职能都包括对员工的招聘、录用、考核和薪酬分配等相关内容,但是人力资源管理和传统人事管理还是有很多差别的,这些差别表现在两者的本质、管理重点、职责重心、出发点等等。

(一)本质区别

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的本质区别在于人力资源管理比传统人事管理更具有整体性、战略性和未来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把整个组织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当组织需要作出决策时,它可以给组织提供一个可以长远发展的建议。而传统的人事管理在组织中的地位基本上属于行政事务,活动范围十分有限,它不能考虑到组织的整体性和战略性,人事管理部门不可能给整个组织提供具有重要意义的策略和建议,从而人事管理很少能涉及组织的高层战略决策。

(二)管理的重点

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重点放在了注重员工的有效使用,在使用员工前要对员工进行很科学细致的检测,发挥员工的特长和优势,使员工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这样既做到了组织可以最大化地利用人力资本为自己创造价值,员工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潜能和才智,获得了自我实现感。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重点考虑到了组织和员工这两层因素,并且最大限度地使其二者产生共赢的效果。而传统的人事管理忽略了人力资源管理具有能动性的特征,对员工的使用单一化、机械化,没有考虑到员工的独特性。传统人事管理的管理重点明显没有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重点的科学性和可利用。

(三)职责重心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重心是在考虑到整个组织的前提下,为组织的成员发展做出科学的决策。它致力于调整组织的所有部门的优势及人员安排,并且对各个部门的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和分配,使各部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整个组织成为一个密切不可分割的整体。其实人力资源的职责重心是为组织出谋划策,为组织未来的长远发展配置人才;传统的人事管理是组织中职责范围比较具体的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其职责重心是对组织各部门人员进行调配、考核、人事档案管理等制定,没有能动性地把整个组织看成一个整体,各部门员工之间没有更好地了解及融合,这样各部门就比较独立,不能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作用。

(四)出发点不同

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的管理其最突出的原则是实行“人本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把组织的员工看成是“社会人”,真切的考虑到员工的需要,实行“人格化”管理,很关注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在使用员工同时很注意员工自己的发展;而传统的人事管理把员工看成“经济人”,它站在组织的角度,单纯的追求组织绩效的最大化,而忽视了员工个人的发展需求。

二、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

(一)从执行到战略的转变

传统的人事管理是立足在执行层面上的,它的工作重点是对员工的招聘选拔、分配岗位、工资福利发放、档案管理等事务性上的工作,这种人事管理只是执行其上级的命令,没有主动地从组织整体考虑的决策权;而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整体性、战略性。它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而相应地制定人力资本战略,为组织战略与策略管理起决定性意义。现在的组织越来越感觉到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人力资源应该从战略层面上为组织尽力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执行层面上来为组织服务。

(二)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开发的转变

人力资源管理把人力资本看成是组织的第一资源,非常注重人力资本的开发,非常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员工的主动性。而传统的人事管理往往只强调对人力资本的单向管理,忽视了人力资本作为一种资源具有可开发性,忽略了人力资本具有能动性,从而忽略了对组织中员工能动性的开发。目前,很多组织对人力资本的继续教育看的越来越重,对其投资成本也在不断增加。人力资本开发和培训的方式也有较大改进,培训内容越来越丰富。员工进行岗位轮换制、员工职业生涯的(转上页)(接下页)规划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新方法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三)从行政管理角色向咨询、服务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人事部门很大程度上属于行政管理部门。人事管理将员工视为其管理的对象,对员工进行

单向的管理,其更偏重于对组织员工的监管和控制,存在着“官僚式”的构架。在这种人事管理模式下,人事部门被认为是不能为组织创造直接价值的成本部门。而在当前组织中人力资源部门积极充当组织决策层,而且为其他部门提供内部服务、咨询,协调内部关系,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士气,成为劳资双方沟通的媒介。

三、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显着特点

(一)以人为本

人力资源管理把人作为第一资源加以开发,让员工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既考虑员工的个性、需求的差异,又考虑客观环境对员工的影响,用动态的观点开展工作,从而达到人力资本合理配置、员工与事的系统优化。

(二)动态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属于动态管理,重视员工的开发使用,强调人员的整体开发。结合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情况,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不断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岗位职务调整,充分发挥员工个人才能,从而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乌家培.知识信息与信息经济[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

[2]曹雁翎.IT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研究[J].哈尔滨:北方经贸,2004.

[3]罗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的胜任素质[J].北京: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

[4]谢亚平.浅论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深圳:特区经济,2005.

传统人事管理的特点范文5

论文摘要: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必须要转变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这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通过转变管理观念,建立科学的考核管理机制,合理有效的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优化人才结构,调动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传统人事管理制度普遍存在的缺陷和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要发展就必须要更新管理观念,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管理观念做为发展的指导方针.实现最终的发展目标。

近年来,我国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和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绩,为竞争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计划经济下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所以有很多尚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成为管理者共同面对的艰巨任务。

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演变

人事工作从有了人类的社会性、群体性就已经存在,只不过是形式上的差别,从早期的以情感考虑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这种带有主观色彩的人事管理,到中国封建社会人事制度的文官制度。由任人唯亲的文官制度到任人唯贤的科举制度的转变,实现了人事管理理念的第一次革命。科举制度否定了贵族政治,理论上是强调人人平等,唯才是举,是一项世界性的革命,因此西方社会对科举也称为中国文明之一,是现代文官制度的始源。但这一制度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平等的现象,因所出的试题并不是科学化、客观化、规律性的内容,而是以儒家经典为主,完全取决于主考官和评判官个人的喜好,所以也不是一个很公平合理的选判制度。

随着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及市场要求,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步入了一个以经济价值来衡量人的价值的时代,人是否能给企业资本带来效益则是一个重要的用人前提,用了人以后如何激励人更好的创造价值,这就诞生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知识与能力为主的人事管理就是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它是把人的知识与能力当做一种资源来看待,从而来开发、应用到管理中来,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劳资关系的转变,人事管理工作内容不断扩充,工作重点发生了转移,人们逐渐认识到,劳动力不仅是生产过程的一种成本,更重要的还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一种资源,甚至是第一资源,于是发生了从传统的人事关系管理到以人力资源为第一资源的管理、利用和开发的总和即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了传统的人事管理走向全面的人性化、人本化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传统人事管理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基本理念

传统的人事管理是指对人的服务、协调和管理的总和。从狭义上讲。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指的是各单位成立的人事部门所承担的职责,如人员的招聘录用,人员的日常管理、调配,人员的考核,职称评定,工资的核定,人员的辞职、辞退和退休等一系列的动态服务管理的协调工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人事管理其方式与体制是行政命令式的,“以事为本”是传统人事管理的基本理念,它在管理过程中强调事而忽视人,是一种先确定要做的事如:定编定岗、岗位职责划分等,然后再选用适合做这些工作的人员,这种理念只重为工作而用人,忽视了因人而开展工作的理念。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开发和利用,充分调动人力资源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最有利的优化组合达到最有效的发展目的的全过程。“以人为本、任人唯贤”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奉行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表明了将人不是视为单纯的生物人,而是视为全面的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及自我实现人,提示人是从单一的经济动物发展成为具有生理、心理、社会等多种特性,内涵丰富的人,承认人既是一种劳动力又是一种资源。任人唯贤,体现出用人的公平合理性,文凭只是衡量人贤与否的重要依据之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既重文凭,又不惟文凭”。强调在实践中不能单看一纸文凭,必须采取有效的方式测试文凭拥有者的实际能力,在此基础上决定人员的选择,这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针。现实中,许多组织在人员选拔上采取了“赛马不相马”的选人机制,体现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所倡导的竞争精神。

传统人事管理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同特征

(一)在人性假设上有着不同的特征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假设是建立在以下几方面。社会人:它的理念是以“人本善”为精髓,是一种重人轻物的理论;自我实现人:它主要要求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创造一个使之“自我实现”的工作环境,其“需要层次论”共有五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复杂人:它是一种“权变理论”的思想。传统人事管理的人性假设是建立在一种“经济人”的基础上,它认为“人本恶”,是一种重物轻人的理论。

(二)在管理原则上有看不同的特征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管理原则上,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原则。其出发点是把人视为最宝贵的资源和完成组织目标的关键因素,并遵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注重人力资源的规划,对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者心理与人力资源关系进行充分的研究,同时考虑人对组织的归属感,使员工和单位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并且不断地向更为合理的方向演变。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到员工的现代培训和潜能的充分开发以及对员工合法权益的保障等。传统的人事管理则偏重于比较具体的、技术性的事物管理,其出发点是把职工作为管理和安排的对象,而对人的思想、心理、行为、主观能动性、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对共事人之间的相互协调、人和组织的关系等并不予以重视。

(三)在管理方式、方法上有着不同的特征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方法的指导思想是:要使其具有战略性、远程性、规划性、主动性、创新性和可开发性的管理职能,它的管理工作是由专职管理干部和各级领导干部及员工互相配合来完成的。传统的人事管理的方式方法是比较具体性的、技术性的、被动性的、管制性的和保守性的,它的管理职能通常是由专职人事干部行使的。

(四)在管理内容上有着不同的特征

传统的人事管理基本工作内容包括:毕业生接收、人员调配、人事任免、考核、委派、工资、福利、教育和离退休管理,以及其他人事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等。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内容除了上述人事管理的基本工作内容外,还要注重人力资源的规划、预测、开发、培训和战略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各种层次不同员工的心理需求、潜能挖掘和澈励的作用与效果;并且对内外环境的协调及文化建设也在侧重思考之中。

(五)在企业管理部门中的地位上有着不同的特征

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单位中处于主导地位,是经营和生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效益不可缺少的部门之一,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部门。传统的人事管理部门在单位中处于附属的地位,在整个经济管理活动中,是一个需要经济投入的部门,是一个增加管理成本的部门,是一个次要的部门。

(六)在管理的任务和目的上有着不同的特征

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通过人与事的有效结合,激活人的发展潜能,使人走上发展自我的道路,在此基础上根据人的能力,合理安排人的工作,根据人的贡献合理分配相应的利益,以此来激发人们不断进取的心理,起到服务于事也服务于人的发展目的。传统人事管理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被动的执行和完成上级部门和本部门领导所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管理工作只是陷于琐碎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没有工作目标、没有积极向上的工作激情、得过且过的思想贯穿在整个管理工作中。

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探索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把对人、对物、对事的管理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关心人、尊重人、满足人的合理需求来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及事物全面发展的全过程。

(二)建立健全各项激励机制

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时代,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通过激励机制,吸引、开发和留住人才,激发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主要包括:完善人才配置机制。按照分工和适才适用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合理配置,使员工学有所用,让他们有成长的环境,以增强他们对用工单位的向心力;完善酬薪机制。其主导是遵循“按业绩付酬”的原则,采用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相结合的分配办法,浮动工资与本人业绩、单位效益拄钩,也可采用按比例提成、利润分成及其他更为灵活的付酬办法;重视精神激励制度。激发员工主动性和创造性仅仅靠物质激励是不够的,要重视精神激励,应该深入员工的内心世界,通过构建符合人性的精神激励机制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当然,这里所说的精神激励,不只是那种传统的给予表扬或荣誉的精神激励,而是一种新型的赋予更大的权力和责任,使员工能够意识到自己也是管理者中的~员,由此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三)不断调整组织结构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模式是打破过去垂直水平的管理模块,部门关系要从垂直或水平线型变为平面网络型再变为以知识资产为主体的矩阵型,管理层次上从多层次的金字塔变为以技术和专业人才为重点的扁平型,同时具有了灵活发展与外界合作关系的扩展型组织结构。这种结构不仅重视、发挥单位原有人类资源的作用,而且为各单位发展中的人力资源留出灵活拓展的余地。

(四)重视员工培训

在当今知识竞争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这对单位和员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新员工必须接受教育培训,而且在职员工也需要不断接受培训,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保证单位及员工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所以教育培训对于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树立长远的教育培训的战略思想,形成一套科学长远的教育培训计划,对职工的智能、技能开发、培训、考核、监督、检查等各个环节,都作出硬性规定,这些规定要与单位的劳动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直接挂钩,鼓励员工增长知识和技能以实现单位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之地。

(五)重视文化建设

传统人事管理的特点范文6

学习型企业管理是一种以动力学原理为基础而构想出的企业组织形态,它具有层次扁平化、系统开放化等特点,调整了从属关系使原有的从属关系转变成为了一种伙伴关系,能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对结构关系进行调整。当前,创建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大型企业的重要工作。

一、传统企业管理的特点分析

通过对传统企业管理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组织内的分工十分明确,每一个职位都由专门的人员负责;第二,各个组织都有着十分完善且严格的规章制度,并以此为基础来保证各项工作能够协调有序的进行;第三,每个组织都自下而上的建立了级次组织,从而形成了指挥体系或者组织级次体系;第四,管理人员在工作时,必须要抛弃个人的情感;第五,对企业内人员进行任用或提升都需要以专家的意见参考依据,不能够随意的开除组织人员。

二、传统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首先,由上文所介绍的传统企业管理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特点将会增加企业的投资成本,例如:沟通成本、检查督促成本等。从相关的调查研究的结果来看,一个管理者能够有效管理的人数大约为10人左右。因此,伴随着本文由收集整理企业规模的不断增大、员工不断增多,企业的管理人员也会急剧增加,继而就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伴随着管理人员的增多,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时间也会增加,沟通的成本也会随之上涨,而且这样的情况还会造成企业信息失真。其次,传统企业管理会阻碍企业取得整体的最优工作效益。在企业的传统管理组织制度下,管理的过程会被分割并交给各个子部门处理,造成了子部门利益高于整体利益。最后,致使企业不能够更好的应对市场的变化。

三、传统企业管理和学习型企业管理的特点比较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学习型企业管理是一种十分新颖同时有效的管理模式。与传统的工业经济下的管理模式相比,其具有以下的特点:首先,从管理目标上来看,传统的企业管理侧重于通过数量和质量来赚取经济效益,以产量和利润作为目标;而学习型企业管理则是侧重创新,以加快创新和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来提高经济效益。其次,在管理资源方面,传统的企业管理是以物质资源作为管理的主体,而学习型企业管理则是以知识为主体。第三,在管理思想上,传统管理是以制定制度和加强控制为主,限制了员工的发展;学习型管理则注重工人的全面发展,力求工人能够自觉地参加工作,并不断学习实现自我发展。第四,在管理组织方面,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企业有着十分严明的等级制度,呈现为“金字塔”型的结构;学习型组织则是强调团队合作,以共同的愿望为基础建立管理组织,是一种扁平化、具有良好弹性的管理组织。第五,从管理的策略上看,传统的企业管理侧重于通过技术和奖惩来驱动员工,实行的是刚性的策略,而学习型则是以学习作为驱动力,实施的是以快变来求胜的柔性管理策略。从管理的对象上来看,传统的企业管理的对象是从事简单的重复性劳动的人,而学习型的管理则是从事智力性和创造性劳动的人。

四、与传统企业管理相比学习型企业管理的优势

首先,其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改善了原有的因组织结构不合理而带来的各种问题,例如成本增加等。当前,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的中层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的功能正在被其一点点的代替,新型信息的沟通幅度原则正在慢慢地取代原有的管理幅度原则,管理者的信息沟通的幅度正在以十倍、百倍的速度增长。学习型的企业管理就是通过逐渐的减少甚至是去除管理层来拉近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距离,继而实现企业组织扁平化发展。

其次,用工作小组来消除因应变能力不足而带来的问题。在传统企业管理中,一个部门要等到上一个部门将工作完成后才能够接受工作并开展工作,而组建学习小组后,小组内的成员就可以根据各个方面的反馈意见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

最后,学习型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当前,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员工也不再是过去那种重复“拧螺丝”的机器人了,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他们了解工作,对工作充满了希望,既能够因为工作上的成功而喜悦,也能够因为其失败而丧失斗志。对学习型企业管理来说,其能够更好的体现员工的价值,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主管能动性,在这一管理模式下,能够有效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使他们能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继而以高度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