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京剧脸谱的艺术特征范例6篇

传统京剧脸谱的艺术特征

传统京剧脸谱的艺术特征范文1

【关键词】脸谱 传承 发展

传统脸谱,特别是京剧脸谱,集聚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体现了戏曲艺术的共同特征和美学观念。其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独有的艺术特色成为我国戏曲艺术的一朵奇葩。脸谱自诞生以来,经过历代艺人的不断完善,成为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今天,加强对传统脸谱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探讨其传承与发展,对弘扬祖国优秀民族文化,振兴戏曲艺术大有裨益。

追溯脸谱的历史,先秦时期已有脂粉妆,汉代已十分盛行,这对脸谱艺术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到了宋代、金代和元代,杂剧日益繁荣,进而使唐五代时期的涂面化妆获得了发展。虽有“素面”化妆和“花面”化妆之分,但还不是成熟的戏剧脸谱。直至明代中叶到清代中叶,由于剧本创作的繁荣和更加完备的角色行当的划分,戏剧脸谱基本成熟。到了清代中期,地方戏空前繁荣,慢慢形成了以京剧为代表的大型地方剧种。到了清末,脸谱已成为一种具有高度象征性的舞台化妆艺术。其中谱式最丰富、艺术最完美、影响最大的当属京剧脸谱。京剧脸谱共有百余种,不同的脸谱色彩、图案各异,集结构性、夸张性和程式性、表现性为一体,具有艳而不俗、繁而不乱、形神兼备、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洋溢出变幻无穷的艺术魅力。

毋庸置疑,民间文化是脸谱的催生地,更是脸谱艺术发展的重要基础。陕西社火脸谱比其他戏剧脸谱更为古老,是陕西地区民间艺术的代表。它的表演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特点是脸谱重在前额、鼻子及嘴巴上的造型和色彩的变化。皮影戏属于傀儡戏的一种,是从说书讲史变成声形并茂的特殊戏剧样式,其发源地在中国,13世纪开始陆续传入南亚群岛、波斯、埃及、土耳其、法国、德国等地。皮影戏在造型上风格各异,陕西的皮影即以戏曲脸谱的生、旦、净、末、丑分类,形象生动可爱。在我国民间艺术种类中,很多都包括传统脸谱的题材或形象,如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等地的年画,江苏无锡的惠州泥人,以及陕西、山东等地的剪纸、民间玩具等都有大量的戏曲脸谱作品。山东潍坊杨家埠风筝艺人从小受戏曲文化的熏陶,加之家传身教,耳濡目染,所扎制的串式脸谱风筝小的形如鸭梨,可室内无风放飞,大者长近百米,放于空中,蔚为壮观,惟妙惟肖。四川的变脸艺术是在传统脸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曲脸谱特技表演。演员在短短的时间内可以变换出多种脸谱,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充分显示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力和戏曲脸谱的艺术感染力。

脸谱是历代戏曲艺术家辛勤创造的劳动结晶,是中国戏曲艺术乃至中华民族的骄傲,它拥有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地位令世人瞩目。如今,脸谱作为一种视觉文化形式,尽管与所有古老的传统艺术一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却能在现代审美的大环境下寻找自身的生存发展之道。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有识之士努力传承,锐意创新,虔心播种,精心耕耘,用自己的行动和成就证明这门艺术仍然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尤其是近些年来,传统脸谱作为独立的视觉文化元素,与民间文化和群众的生活娱乐结合起来,在我国的文化教育中拥有一席之地,起到了积极的传承作用,促进了脸谱艺术的应用和发展。

首先,脸谱与民间传统工艺相结合,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找到了有效途径。脸谱艺术与风筝相结合,使我国的风筝艺术推陈出新,焕发出新的风采;脸谱与烧瓷工艺相结合,生产出的陈设品美轮美奂、效果绝妙。其次,在象征性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脸谱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装饰元素,在服装、广告、卡片、工艺品、装饰品包装,甚至汽车表面都能欣赏到它的靓丽色彩。在前几年“中华杯安莉芳国际内衣—沙滩装设计大赛”决赛上,河南的李昂设计的京剧脸谱图案内衣系列作品让人耳目一新。多彩公司新开发的“DLC—MF411脸谱机箱”,远看其面板就好像一张表情丰富的京剧脸谱,在电脑产品设计中首次实现了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的巧妙结合。这些方式不仅美化了人的生活环境,在传承和发展传统脸谱艺术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再次,京剧脸谱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已经成为带有中国含义的象征符号,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在“柏林亚太周·中国主宾国”活动期间,新柏林街头挂满中国京剧脸谱,引发路人的浓厚兴趣。可以说,脸谱已被广泛用于传扬中国特色文化并成为中国形象的独特象征。

源远流长的中国戏曲催生了国粹京剧,孕育了脸谱这一具有中国戏曲特色的艺术造型。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冲击,京剧虽然不像过去那样辉煌,但脸谱艺术与人们的审美趣味相吻合,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应对时代的挑战,走出困境,认真研究脸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已经成为社会有识之士共同关心的课题。这需要我们一是树立创新意识,迎合当今社会人的生活环境、文化环境和审美观念。我们现在市场上所看到的一些京剧脸谱工艺品还缺乏一定的设计理念和创新意识,显得有些生硬。我们的设计师应该既是传统艺术的传承者,又是新时代艺术的开拓者,要敢于打破门户的局限,虚怀若谷,博采众长,在融会贯通中发扬和创新传统。只有创新才会创造出适合人民群众口味的艺术作品。在创新的同时,还需要尊重传统,学习传统,这样才能使我们传承的艺术始终保持着民族的特色,保持独特的审美特性;二要适应社会的变化,走市场发展的道路。发挥全国各地文化市场平台的优势,将产业化的优秀脸谱艺术品进一步推向市场,使其走进千家万户,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传统京剧脸谱的艺术特征范文2

关键词:戏剧脸谱;谱式;程式化;象征性

中图分类号:I82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3-0031-02

“脸谱”是一种用于戏剧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它既具有戏剧的个性艺术特征,又具有美术的图案形式美。脸谱有其相对固定的图式及应用范围,即净、丑和少数生、旦行当。净、丑要在演员面部勾画出丰富多彩的图案,生、旦一般要描眉、吊眼。这些谱式是历代画谱艺术家们根据历史、小说、民俗、传说等,从戏剧背景、人物角色与个性出发,用艺术夸张的手法,从面貌上揭示出戏剧中人物的类型、性格、气质等。

脸谱的发展与中国戏曲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据《旧唐书》记载,约南北朝时期,就有“代面”的出现。这里的“代面”即“假面歌舞”。据相关史料表明,唐代歌舞《兰陵王入阵曲》中,兰陵王高长恭的饰演者就戴有面具,这可视为戏曲脸谱的鼻祖。兰陵王为何戴上面具?笔者认为是戏剧场景的需要,带上面目狰狞的面具,可以威慑敌人,而且增强了舞台美术效果。此后,戏曲演员在演出前常勾画脸谱,用以显示扮演人物的面貌特征、身份地位和个性特点,以此来彰显戏剧人物造型特点和丰富舞台美术效果。伴随着舞台美术的发展和民俗文化的融入,戏剧脸谱逐渐形成为一种独特的舞台美术符号。

一、写形传神的艺术手法

作为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化妆手法,脸谱不仅是戏曲表演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和欣赏性。

纵观古今中外的各类舞台演出,我们发现,几乎在所有的演出都会追求外部形式上的美感。在外部形式的具体形态、呈现样式等方面有很多差异。如传统戏曲中,希望与现实中的人物形象保持一定的距离,即非写实的人物造型设计,往往更加追求外部形式美感,有时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刻意去追求这种外在美。从而达到化妆造型写形、传神的作用。

戏曲脸谱是一种极尽变化的化妆艺术。脸谱造型的写形是建立在对人物面貌自然形的改造基础上的。所以脸谱的变形首先要“离形”,即拉开与自然物象的距离,对自然形态进行大胆地夸张、变形,以达到预想的装饰效果。这种“离形”主要表现在脸谱色彩上不是运用自然色,而大量采用主观色。比如黑十字门花脸的张飞,正鲜明地刻画出他鲁莽豪爽的性格和神韵。“黑色正整脸”的包公,则刻画了他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性格。这里勾画脸谱所用的颜色,是对人物进行极具夸张的表现,完全摒弃了自然物象的色彩。而且,这里所勾划的脸谱都是极富个性色彩的图案化,装饰性极强的“形”。

其次,脸谱的变形还要“取形”,即对脸的自然形态进行适当的夸张,使之特征化、抽象化,并具有一定的象征和寓意。例如关羽的“卧香眉”、关胜的“宝刀眉”、项羽的“怒目”、曹操的“疑目”、姚期的”老眼瓦”、张飞的“笑脸鼻窝”,都是通过改变脸部对象的自然形态,使其成为抽象的图案,具有很强的个性和浓烈的装饰味。由于抓住了人物面貌的典型特征,所以能将人物神态刻画的惟妙惟肖。

通过装饰化、图案化、个性化的“离形”、“取形”,脸谱达到了外部“写形”与人物内在“传神”的统一。齐如山就曾论述了脸谱的这一特征――“传神的气味”,认为脸谱“是由像真的化妆又进一步为美术的化妆”,还对此进行了分析:“扮演某种神怪,则将某种形象涂绘于脸上,其不能涂绘者,则将一二物事,画于脸上,以作代表。”由此可见,脸谱通过对脸的自然形态进行变形、夸张、装饰来达到揭示人物内在精神的目的。

戏剧脸谱的“形”是建立在人脸的基础上,是在写实的基础上兼具写意的特点。在写实的基础上还要“传神”,传神对脸谱揭示人物性格特征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舞台上,戏剧人物出场时,观者仅凭对戏剧人物相貌的初步审视,就可以大致了解这个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身份地位等。这主要是因为脸谱的不同“程式化”特征反映了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和身份地位。

二、象征性的用色特点

脸谱是在利用了生活面像中的基本形象与色调,将五官比例夸张化、性格化、图案化,更增添了许多装饰性、象征性的色彩,寓意了人物角色身份特征,是人物性格化的表征。

戏剧脸谱十分讲究色彩,脸谱的颜色都有一定象征意义。脸谱艺术家采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以“情于衷,表于外”的象征形式,让人物内心的感情通过脸谱外化,其目的在于让人物外部形态和内在精神得到高度统一。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认为象征符号“是一种在外表形状上就已可暗示要表达的那种思想内容的符号”。田这一说法表明,象征是一种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符号。脸谱就是一种特殊的象征性符号,它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透视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脸谱间接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道德情操,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伦理道德观。以脸谱色彩为例,红色表示忠勇、黄色表示勇猛、暴躁,黑色表示刚直、白色表示奸邪、紫色表示威武等等。这是人们对脸谱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共识,脸谱所使用的这些寓意个性特征的色彩,不仅表达了戏剧对人物的道德评判,而且使观众对人物的性格一目了然。我们可以从脸谱的“形”、“色”两个方面来理解脸谱的象征、寓意特征。“形”,即是以上所讲脸谱中的“离形”和“取形”,“色”即是脸谱色彩的精神内涵。

脸谱一般用几种基本颜色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红色脸谱一般表示忠勇义烈,如关羽、姜维、常遇春;黑色脸谱一般表示刚直不阿、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黄色脸谱一般表示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庞涓;蓝色、绿色脸谱一般表示桀骜不驯、粗豪暴躁,如窦尔敦、马武;白色脸谱一般表示奸臣、阴险,如曹操、赵高。

虽然脸谱的色彩约定俗成地表达一定人物的性格特征,但有时会因戏剧人物角色和场景的需要而做一些特别的调整。如戏剧《野猪林》中的鲁智深,本是忠义勇猛之正面人物,理应勾成红脸,而戏剧化妆时却勾成白脸,白脸一般表现奸诈之人,在这里却有相反的寓意。所以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戏剧《海潮珠》之崔杼是弑君的朝臣,理应勾成白脸,而该戏剧中却勾成红脸,勾红脸是讽刺齐王荒淫,这里我们要准确理解戏剧脸谱色彩的内涵,不能以僵化不变的观点看待戏剧脸谱的色彩表达。再如戏剧《法门寺》中的刘瑾是反面人物,一般勾白脸,但是在这部戏剧中却勾的红脸,表示戏剧人物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作了点儿好事。所以说,脸谱创作的用色特点,即按既定的程式从人物的实际出发进行整体设计。同时,也会根据戏剧人物角色和场景的变化来布置色彩。

三、程式化的构图特征

我国的传统艺术大多具有很强的程式性,脸谱艺术也不例外。脸谱艺术吸取了工笔画双钩填彩的手法,勾勒精湛、设色浓艳、生动传神,其表现手法工整细致、概括简练,造型上具有很强的程式性。

《辞源》中提到,“立一定的准式以为法,谓之程式。”,这里的程式是指约定俗成的法则,“谱”一般都带有一点程式化特征。脸谱的程式指约定俗成的画谱规则与方法,脸谱虽然形式多样、变化丰富,但在创作程序上都具有很强的程式化特征。从其构图来看,谱式类型虽然多样,但都具有几何、抽象特征。比如关羽的“整脸”、夏侯惊的“三块瓦”、姚期的“十字门”等。脸谱的构图除了讲求基本形的变化以外,在形式处理上还讲究疏密、虚实、方圆等对比。在勾画笔法上强调轻重缓急、提按顿挫,注重线条流畅性与力度感,要求节奏鲜明、传神准确。这说明脸谱在笔法上与中国工笔画有很大关系。另外,脸谱艺术谱式与样式程序缜密,说明脸谱的创作既具有程式化特点又要遵循一定的艺术表现规则。

从剧种类别来看,戏剧脸谱可分为京剧脸谱、川剧脸谱、滇剧脸谱、闽剧脸谱、粤剧脸谱等等。虽然这些脸谱形式多样、变化丰富,且各具特色,但京剧脸谱是这些剧种里最出色的脸谱。下面以京剧脸谱为例,从设计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其图案式、装饰化的特点。京剧脸谱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历史演绎,凭借中国悠久的历史与民俗文化,融合了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的特点,逐渐形成了富有图案化、装饰性特点的脸谱,从传世的脸谱来看,历代脸谱艺术家试图将谱式达到最大限度的抽象画、几何化。这些抽象、类型化的“谱式”符号,更有利于直观地传达人物个性特征。脸谱图案主要设计在额头、眉、眼、鼻、嘴处,每个部位的图案又因人物性格特征的不同而有各自的变化。脸谱的特定图案设计在戏曲中有着特殊意义,它可以生动、夸张地展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不仅具有刻画人物外貌形象的功能,而且还能揭示人物性格的善恶、正邪、美丑。

四、独特的审美与收藏价值

脸谱艺术是千百年来历代艺人集体积累创造的结晶,是社会、民俗文化发展的产物,戏剧脸谱不仅是以“谱式”符号存在,作为一种民族、民间文化,在当今社会文化发展中更显示其独特的审美和收藏价值。

传统京剧脸谱的艺术特征范文3

    一、京剧脸谱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符号

    京剧是我国的一门传统舞台艺术,它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武术、杂技和表演等艺术形式为一体,在吸取了昆曲、秦腔等剧种的优点演化而来,有“国剧”的美称,现今已成为对外文化宣传的一张特色名片,受到了国内外人民的好评和喜爱。作为京剧舞台上的第一应用,也是最引人注目的化妆方式——脸谱,在方寸之间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典故,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被称为“国粹中的国粹”。通过对京剧脸谱艺术特征的提炼和概括,并将之运用于平面设计,不仅可以很好的体现形式美感,也更能体现民族特色,为设计师的创作和表达提供更强的动力。

    二、京剧脸谱艺术符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京剧脸谱作为艺术符号在设计中的应用由来已久,特别是在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之后,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产品在市场上遍地开花,中国风在世界范围内空前盛行。当时,奥运纪念品的设计定位是:要体现中国传统风格和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于是,有着独特魅力的脸谱形象作为最有特色的民族艺术符号元素由舞台市场转战到经济市场,对当时的纪念品产业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目前,京剧脸谱也作为艺术符号被广泛的应用在平面设计之中,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常见的应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对脸谱元素的直接应用

    京剧脸谱色彩艳丽、谱式多变,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在平面设计中的直接运用是最为普遍的,取其整体或是一个局部,便能够体现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如今,在形形色色的工艺品市场的柜台中,在各种各样的艺术展览中都有京剧脸谱的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家庭装饰、日用品、玩具、纪念品、时装上处处可见,城市雕塑、装潢设计等中也屡见不鲜;国外举办与中国相关的节庆活动时也经常悬挂京剧脸谱,甚至在法国巴黎的大游行中打头彩车上也出现了中国京剧脸谱的影子。可见,京剧脸谱已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得到了海内外人士的认可和欢迎。

    (二)对脸谱元素的抽象运用

    对元素的应用若仅仅是对形态的照搬,那么对其应用就仅停于表象,无法达到更深层次。因此,将京剧脸谱的艺术特征归纳总结,对其色彩、线条和组合进行符号化应用将会有更广阔的空间。如在一款国产汽车的“面相”设计中,车灯和栅格设计就宛若脸谱炯炯有神的眼睛和生动的嘴唇,生动的向消费者传达着设计师的传统理念;另外,2011年度的上海创意产业博览会上,就有将京剧脸谱元素抽象运用的优秀作品,从巨幅油画到水墨小品,只有一个元素——京剧脸谱。在或被拉伸、卷曲,或被组合、穿插后,传统元素被赋予了新的视觉体验和生命力,赋予了画面静中有动的感觉,使得整幅画看上去像是色彩鲜艳、充满动感的抽象画。这样的画风着实让人耳目一新。

    (三)对脸谱元素的重构运用

    重构是设计中重要的造型方法,它是一个将原图形分解变异,再中心组合形成新的图案的过程。京剧脸谱本身块与面之间的分割和组合和格局具有很强的规律性,按谱式上图案的分布排列可以分为整脸、三块瓦脸、花三块瓦脸和碎脸等,这就为打散重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过对脸谱原始形态中各部分图案的打散和分解、转换与重构、强化与装饰,经过二次设计和修饰完善,使原形更加简洁、凝练,更富有现代形式的美感,应用在设计中,不仅保留了脸谱艺术原有的特征,既借其形,又离其形,也体现出了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的交叉和融合,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张力。

    三、京剧脸谱艺术符号在设计中应用的积极意义

传统京剧脸谱的艺术特征范文4

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

Visual Context of Facial Sketch

CHEN Chuan

只要一提到鲜明的色彩、夸张的图案的妆容,你一定会想到脸谱;或者一提到戏曲,你一定会想象到舞台上涂画上五彩脸谱、身着各色戏衣的人物形象。脸谱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戏曲艺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态特征之一。

究竟什么是脸谱?我国前辈戏剧家张庚先生说:“脸谱是一种中国戏曲内独有的、在舞台演出中使用的化妆造型艺术。从戏剧的角度来讲,它是性格化的;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它是图案式的。在漫长的岁月里,戏曲脸谱是随着戏曲的孕育成熟,逐渐形成,并以谱式的方法相对固定下来。”

① 脸谱是中国特有的,所以戏曲脸谱有着她独特的迷人魅力。

一、戏剧的符号――脸谱

(一)脸谱符号的滥觞

单就脸谱而言,其历史比戏剧出现要早很多,其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人类文化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研究戏曲脸谱的滥觞有助于理解中国戏曲脸谱的文化内涵。中国的戏曲脸谱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除运用写实手法,还充分运用想象、象征等表现手法。这对中国戏曲脸谱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所有民族都经历过自然崇拜,鬼神崇拜的阶段,都有过祭祀活动和驱鬼避邪的习俗。最早的脸谱文化就是巫师所带的面具。后来延伸到祭祀,乐舞,戏剧等很多人类活动中,成为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原始社会就有“涂面化妆”的说法,而戏曲的“涂面化妆来自于倡优女乐的脂粉妆和粉墨妆。

②从一些迹象来看,面具与脸谱的关系最为密切。所有脸谱都只画脸面而不画耳朵,这就给人的感觉很像面具。特别是从侧面来看尤为明显。在不同历史时期,纹面、面具、塑像、涂面、皮影等等,都给脸谱以影响。

(二)脸谱符号的构成

戏曲脸谱的形成深受中国古代图案的影响,但戏曲脸谱的图案却有自己的定律。

脸谱具有图案化的特色,就是以图形为准则。例如戏曲中的武将多用“三块瓦”和“十字门”等近乎整齐规矩的图案花纹。神妖脸谱图案多来自于傩戏及佛家造像。

脸谱还具有程式化的特色。程式化不仅表现在图案花纹上,也表现在色彩上。色彩与图案是以实为本,以虚为表,虚实结合。体现了戏曲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这一基本美学原理。戏曲舞台上把人的面貌脸谱化了,图案化了,色彩、图案花纹侧重于表现人物内在的本质。

脸谱图案不仅塑造了角色的形象,还可以表现戏中人物的内心活动。所以在戏曲脸谱的创作要求“人可以貌相”、“知人知面就知心”,这就是戏曲脸谱的标识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性格化特征。但是我们不能机械地理解,不能把张飞的笑脸和项羽的哭脸图案当作死板的公式到处套用,应该根据人物性格来构思图案花纹。

虽然脸谱具有程式化特色,但也丰富多彩。一是艺术家对剧中的角色的理解和艺术处理方法的不同,脸谱也各有特色。二来各种地方剧种的脸谱艺术又各有地域特色。如东汉名将马武,京剧勾蓝花脸,汉剧勾绿花脸,赣剧勾红花脸。再如三国时期东吴老将黄盖,赣剧勾紫脸,京剧勾红脸。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很多,简直不胜枚举。

全面理解戏曲中角色的内心世界和外表关系,把两者统一在一张脸谱设计之中:以程式化的图案、色彩来表现角色的内在本质,又表现角色的外部特征,是中国戏曲脸谱在艺术上的成熟的重要标志。

二、脸谱符号的意义

符号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创始人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把符号定义为“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

③索绪尔的观点被后人不断发展,较有影响的是法国罗兰•巴特尔的解释:“能指是表达面,所指是内容面,二者构成意指关系,与客观事物一起构成一个语义三角 。”

④符号代表它本身以外的事物。可见符号有两项要素:表示者与被表示者。脸谱符号是人工符号,是人为的集体约定俗成的。所以只有懂得其中的关系,才能了解脸谱符号的意义。

(一)色彩意义

中国的戏剧博大精深,剧种繁多。当然每个剧种的人物脸谱谱式亦不尽相同,同样一个程咬金有不同的扮相,则是很正常的事了。但有些规矩是无法改变的,就像那首颇为流行的“说唱脸谱”歌词:

蓝脸的多尔礅盗玉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上面的歌词说的就是脸谱的色彩意义。脸谱的色彩是经过历代人文的传承,存留在人们心中的民族文化内涵。

蓝色――象征人物刚强又有心计,如多尔墩、朱温;

红色――象征人物忠义、勇敢,如关羽、黄盖;

黄色――象征人物勇猛凶暴,如典韦、宇文成;

黑色――象征人物刚正豪爽,如张飞,包拯;

白色――象征奸诈,如曹操;

金色――一般象征神,如如来佛,迦蓝神。

从符号学的角度,戏曲脸谱的色彩符号不仅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产物,同时其能指和所指间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二)固有意义

各种眉眼鼻窝,不少都有固定意义,如螳螂眉表示人物好斗,三角眼窝表示人物阴险,花眉、花鼻窝表示人物豪放等等。

各种谱式也都有各自的使用对象,尤为凸显的以下几种:

水白脸――适用于上层统治阶级,而且多为坏人;

六分脸――适合用于正直果敢的老将

碎脸――适合用于性格暴烈的武将和绿林好汉。

还有前面提到的“三块瓦”和“十字门”脸一般用以武将;还有些专谱,仅用于某一角色的脸谱,如包拯、关羽、项羽。这在戏剧界称为“无双脸”。

三、脸谱的民族文化

(一)脸谱与民俗文化

戏曲脸谱与乡风民俗是分不开的。“民俗”一词,是英国学者威廉•汤姆斯在1846年提出来的。什么是民俗?我国民俗研究专家钟敬文认为:“民俗现象是指广大民间群众的那种集体所传承和拥有的文化现象。”

我们国家是文明古国,与西方国家相比,在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幼辈要尊敬长辈,谓之“孝”。

古时流行一种有文有图的《二十四孝图》,鲁迅称之为“孝戏教科书”。有孝子戏,自然有孝子脸谱。

忌讳,各个国家都有忌讳,种类繁多。特别是中国古人颇多。而这许多忌讳中,最大的忌讳莫过于死亡忌讳了。对于活着的人们来说,死是最大的凶祸。因而在言谈、文字中都避开。古时候皇帝死了叫崩;大夫死了叫卒等等。现如今人们死了也用“走了”等词代替。古人对死的这种忌讳,也一定程度的反应在戏曲脸谱上。有不少戏曲脸谱都用“寿”(篆体)做装饰(图1)。如项羽战败自刎,京剧脸谱以寿字做眉;山东梆子脸谱则用四个大小各异的寿字做装饰。

图1用“寿”(篆体)做装饰

(二)脸谱与民间艺术

我国民间艺术及为丰富:寺庙彩塑、年画、剪纸窗花、木偶皮影、蜡染等等。戏曲本就植根于民间,本质上也是一种民间艺术。因此民间艺术影响着戏曲脸谱。

彩塑是很有影响力的。我国寺庙、宫观,星罗棋布,大大小小,不计其数。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各地寺庙宫观中的各种彩塑形象,绝对是戏曲脸谱装扮的重要参照。如很多神、鬼脸谱,自然不必细说;就是一些和尚脸谱与罗汉彩塑也有着很大的联系。在中国一提到民间艺术就可以想到剪纸。平民百姓在过年期间,将他们贴在玻璃窗上,渲染节日气氛。据了解,脸谱就曾局部用过剪纸。如福建梨戏《江中立》中的周君,传说是青蛙转世,演员就以绿纸剪成青蛙贴在鼻梁上。所以我们不能排除戏曲借鉴剪纸的可能。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四、脸谱与国际化

脸谱也作为一种潮流与时尚接轨。

New Balance 576京剧脸谱系列灵感来源于中国国粹――京剧。将配合表演的脸谱作为设计的主轴,运用脸谱的不同涵义来表现576系列。把古老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文化融入运动鞋的设计中(图2),运用有活力的当代平面设计,融会中西文化、时尚运动,完美地呈现出中国脸谱文化的精髓,并用其自身的独特设计重新诠释了这个概念。

图2脸谱文化融入运动鞋的设计中

图3BMW“脸谱”系列广告

例如BMW“脸谱”系列广告(图3),它具有非常中国化的元素,但是具有国际性。因为这个广告不仅仅是照搬中国元素,而是进行国际化文化的融合。BMW中国市场部总监朱力威表示:我们设计部门曾经挑了关羽、张飞、曹操的京剧脸谱给宝马的全球设计师看,问他们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他们说关羽是坏蛋,曹操是好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白色在欧洲代表的是美好的东西,而红色是最糟糕的,是冲动、凶恶,例如警示灯、股票下跌都是红色。最终BMW做出了一个国际化脸谱。国际化脸谱是什么概念?就是结合宝马新车蓝白相间、红色尾灯的特征,做出白、黑、蓝、红间隔的广告“脸谱”设计。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相信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戏曲艺术能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同与推崇,发挥其独特而深远的影响。

五、结语

总的来说,戏曲脸谱是中国前辈留下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我们迷上脸谱,未必是件丢脸的怀旧情绪,也可以是一件潮流的行为。就像我们现在追捧BAPE,其实它也不过是一介猿人脸谱而已,但它所构成的潮流符号,却成为我们心中的图腾。我们要将脸谱文化发扬光大,使之从小舞台走向国际化大舞台。

① 《戏剧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② 《宋金元戏曲文物图论》,陕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出版。

③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第102页。

④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三联书店,第134、169页。

⑤ 《民俗学与古典文学》,上海文艺出版。

参考文献:

黄殿祺中国戏曲脸谱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16

栾冠桦角色符号――中国戏曲脸谱.北京:三联书店,2005.

赵梦林、阎继青京剧脸谱(修订本)北京:朝华出版社,1994.

盛华中国京剧脸谱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

传统京剧脸谱的艺术特征范文5

1.在独特的设计之风下,彰显民族特色,弘扬民族优良传统

京剧脸谱是中华民族戏曲文化的结晶,它以经典之姿屹立于民族文化之林,凝聚了浓烈的民族归属感。将它运用于广告设计中,一股全新的艺术之风渐渐刮起,风中飘逸着亲切的民族气息,留下了一阵阵向传统致敬的流风余韵,演绎着一段段民族情怀,感染着驻足者的心扉,如此一来,传统文化便在无声无息中深入人心。

2.装点消费者的审美心境

审美本就是人们放松自我,享受生活的活动,所以舒适化、轻松化的审美更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消费者的审美意念日渐丰盈,京剧脸谱的古典诗意融合现代广告的时尚潮流,形成了一种轻松、舒适的视觉享受,迎合了消费者的审美欲望,装点了他们审美匮乏的心。

3.扩大京剧艺术的知名度

商品的消费对象是面向全世界的,因此广告的创作也应面向全世界。融合京剧脸谱的广告走向世界,意味着京剧艺术在世界上有了一个广阔的传播平台。渐渐地,京剧脸谱也会广为人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由此来看,将京剧脸谱融入广告设计中可谓是一举两得,既发挥了宣传的作用,又推广了民族文化。

二、京剧脸谱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举例

“宝马之悦”这则广告,由一开始的“纯粹驾驶乐趣”向“BMW之悦”转变,加入了散发着中国味道的元素,以饱含亲和力的办法,向消费者解析了宝马品牌的完整概念。车的前方模仿了京剧脸谱,从高贵的蓝白配色向满面油光的转变,遮盖了金属光泽映射出的高冷气质,凝聚了浓重的亲切感,使本来冰冷的难以靠近的感觉顿然消失,浮生的是深沉内敛淡定从容的意味,并吸取了中国人内敛从容的气质,令人赏心悦目。该广告创意的挖掘,展示了宝马公司品牌全方位的升级,它运用震撼所有人的创意元素,展现了宝马品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信心,从内心共鸣的角度与消费者达成了一致,利用浓厚的人文气息使宝马汽车顺利驰骋在中国市场,这是宝马广告设计的高明所在。某则廉政管理局的公益广告设计充分融合了京剧脸谱的色彩寓意。头戴乌纱帽的的脸谱出现在画面中央,作为官员的象征,图中蓝天白云之下映照出红色的脸谱面容,电闪雷鸣乌云笼罩下映射出的则是白色脸色,整幅画体现了官员在廉洁与腐败的临界点上做出的激烈的思想斗争,喻示着廉洁必将活在光明正大之下,阴险腐败只能承受雷电的抨击与乌云的笼罩。简洁明晰的创意表达,形象具体地警示了官员言行、品行的重要性。广告中对京剧脸谱的色彩特征巧妙运用,使看似单调的设计蕴含着高远的意义,将京剧脸谱传神表意的特征存进画面之内,不费周章便把广告的设计理念挥洒得淋漓尽致。

三、京剧脸谱在广告设计中的不足与建议

传统京剧脸谱的艺术特征范文6

关键词:歌舞伎;隈取;京剧;脸谱

中图分类号:J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033-02

在东方戏剧艺术中,日本的歌舞伎和中国的京剧分别作为最能代表本国民众艺术水准的戏剧,在东方戏剧舞台上散发着各自的魅力,而二者有一相似之处:为了表现出角色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把角色人物做为载体,通过显而易见的视觉符号向观众传播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这种视觉符号就是歌舞伎的“隈取”与京剧脸谱。下面将从三个方面介绍两者的异同。

一、形成

(一)“隈取”

歌舞伎是日本四大古典艺能之一,四大古典“艺能”就是指“傀儡戏(伎乐)”、“能”、“人形净琉璃”、“歌舞伎”。歌舞伎形成的最晚,所以其包容性也是最强的,吸收了其他三种艺能的优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质。这是歌舞伎具有大众性的缘由,也是最能反映日本民族独特的性质和审美观。

“隈取”是指歌舞伎中用于特殊类型的人物的面部化妆的化妆术语。具体画法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渲染:用水白粉底加红、蓝、褐等颜色渲染,或者用油性染料加以渲染。“隈取”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面具。而且事实上,歌舞伎以前的艺能也都可以称之为面具戏剧,“傀儡戏”、“舞乐”、“能”都使用面具。歌舞伎,其自身革命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摆脱了面具的制约。“隈取”基本上都是演员自行勾勒,这就像中国京剧演员自己画脸谱一样。

日本著名戏剧理论家郡司正胜先生,曾经说过日本歌舞伎“隈取”化妆的方法,是从中国戏曲“脸谱”的化妆手法启示而来的,我们姑且不去探讨这种说法的真实性。发明日本“隈取”化装术的人,被认为是创造武戏的第一代市川团十郎(1660-1704年)。他最初“隈取”的画法,是在扮演金太郎时,把整个面部涂成鲜红色,然后再用黑墨描画出两道浓眉。“隈”,指的是阴影部分,“隈取”就是用红、蓝色勾画出膨胀起来的血管和肌肉的阴影部分。发明“隈取”画法的是第一代团十郎之子,第二代市川团十郎。传说他在欣赏牡丹花时,观察到其花瓣的颜色变化从而想到把边缘模糊起来的画法。

(二)脸谱

脸谱泛指戏曲中净角、丑角的面部化装。以前把这种化装叫做勾脸儿、开脸或打脸。因其颜色及线条表现具有夸张和变形的特点,又称为花脸。生角和旦角则只有很少一部分勾画脸谱。

脸谱始于古代涂面。涂面最早记载是在唐代,古时驱摊逐疫之舞都戴面具,到了唐代,则有了以“涂面”(即染面)来化装鬼怪形象。到了宋代,则有了更多的关于鬼神舞蹈用面具与涂面的记载。如《硬鬼》、《哑杂剧》中的鬼魂形象,为“面涂青绿,戴面具金睛”,或以“粉涂身,金睛白面,如骼骸状”。在唐宋时代,涂面主要还是用于滑稽表演。后来宋杂剧、金院本中的滑稽角色,就是沿着这种路子来化装的。

戏曲形成后,最早的脸谱见于山西明应王庙的元代杂剧壁画中,后来昆曲和弋阳诸腔中明显区别了正净、副净和丑这三个行当,而且正净中又分化出红面、黑面和白面,可以扮演大量不同品质性情的人物形象。这对脸谱艺术的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

京剧把脸谱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乱弹(清代地方戏)之后新兴起的京剧吸收了昆曲和乱弹的传统,博众家之长。把净行重新划分,并且发展出一批勾脸武生戏,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为脸谱的多样化和精细化做出了贡献,从而形成了今天的京剧脸谱艺术。

歌舞伎的“隈取”与京剧脸谱一个关键性的区别,那就是京剧脸谱是用色彩在面部上画上各种图案,其色彩浓度是一致的,不同颜色之间的界限非常也分明,就好比是一副面具。与此不同的是,“隈取”的画法则模糊界限,采用渲染的手法。

二、种类

(一)“隈取”

歌舞伎的“隈取”,与中国京剧的脸谱按角色的分类不同,是按人物的性格来划分的。如以红色为主的红隈,主要是表现人物所具有的勇敢、正义、热情的性格;以蓝色为主的蓝隈,主要是表现人物所具有的阴险、奸诈、残暴、凶恶的性格。有一些正面人物则不用“隈取”,仅在面部涂些白粉的叫“素面”,主要是表现人物善良的性格。歌舞伎的“隈取”使人物性格明朗化,具有善恶界限分明的特点。

其中,“筋隈”(以红色画出肌肉的筋肉纹理多用于正面角色)由初代市川团次郎创造、 “般若隈”(把眼角与口涂红,表示女鬼)由山中平九郎创造、“猿隈”(以红色在额头画三条红线,用于勇猛的武士或超人的鬼神)由中村传九郎创造出、“公家恶”(以蓝色为主调,表示与武家对立的朝廷中的恶役)由中岛三浦右卫门创作出。另外,还有“一本隈”(用红色从额头两侧到眼角再到脸颊画上一根粗的红线条,用于勇士或鬼神)、“剥身隈”(用红色晕染眼角到眉的部位,多用于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火焰隈”(模仿火焰的筋隈画法)等。其数目可达百余种。

(二)京剧脸谱

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面部的化妆。京剧脸谱以象征性和夸张性著称。脸谱根据描绘着色方式,分为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揉脸:历史比较悠久,一般为整色,庄重威风,加重面部五官的纹理勾画。勾脸:非常的华丽,颜色多彩,图案丰富,非常绚丽,有的还贴金敷银。抹脸:面部涂粉不示人以真面目,突出角色的阴险奸诈,多为浅色。破脸:多用于面貌丑陋或反面角色,其画法脸部不对称,多左右不一。

京剧剧脸谱图案非常丰富,大体上分为眉型图、额头图、眼眶图、鼻窝图、嘴叉图、嘴下图。每个部位的图案有规律而无定论,变化多端,如:赵公明是财神爷所以面画金钱。赵匡撤为真龙天子所以面上画以龙眉表示。典威、窦尔墩等人的脸谱上有其最擅长的兵器图案。包拯为表示公正清廉,黑色的额头上画一白月牙。夏侯惊画上红点表示眼眶受过箭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