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建议

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建议

 

近十年,全球信息总量呈爆炸性增长,世界上每过一小时即产生二十项发明,每过一年就会新增7卯亿条信息,这是一个真正的新时代,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浪潮使全球实现资源、信息的互享共用。随着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逐步了解,电子计算机将进入到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的日常用品。电子计算机的多方面应用带给人们一个信息量大,打破区域界限的新知识、新信息、开阔眼界的学习与交流的崭新天地。它的应用会使青少年能高效率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从而走向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应用电子计算机对青少年进行教学辅导、科普知识传播、思想道德文化教育是一种现代“学习”的趋势。随着计算机的普及,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高职生自身的素质。因此,必须不断改革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   一、当前高职计算机教育的现状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社会覆盖面之广,为软、硬件及网络维护人员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既为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亦对我们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的变化。中国的职业教育是以现代化工业为起点,以信息化和知识经济为背景的前提下进行的职业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正逐步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中心,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志,以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最终目标,具有突出的职业和技术特性的办学模式。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从2003年开始招收计算机专业学生,学院过去编写和不断修改的“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教学计划”虽然为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安排提供了具体的依据,保证了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学生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培养出大批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然而,近年来,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导致了职业教育生源整体文化基础水平下降和学生差异程度的扩大。许多高职院校对之感到困惑,缺少对策;教师对之很不适应,常埋怨现在的学生难教、课难上;学生也学得无奈、学得苦闷。为此,职业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应对变化,积极进行制度创新。   二、高职计算机专业办学的定位和目的   高职高专计算机教育己成为计算机教育迅速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几乎所有的高职高专都设有计算机类专业,如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应用维护、电子商务、网络信息安全等。这些专业的课程建设五花八门。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课程建设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教学质量是课程建设的一面镜子、一根标尺。因此,搞好课程建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计算机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由于办学定位上的差别,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自然不同于传统的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的教学。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应以培养生产或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专门性、实践性应当是其课程设置的基本定位,应以工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来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和实施教学。因此,在知识、能力、素质三大结构方面,要打破工程学基础观,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应有自己特有的理论、模式和课程教学特色。   三、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方向   现代化企业需要现代意义上的技术工人,其主要特征是:理论水平不要求很深,但涉及面要广;实际操作技能娴熟,且技能面要宽;特别是强调综合能力在职业活动中的运用。为此,必须对现行教学课程和教学方式进行大幅度改革,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科中心”向“职’业能力中心”转变的问题,顺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的变化。中国的职业教育是以现代化工业为起点,以信息化和知识经济为背景的前提下进行的职业教育。因此,职业教育绝不可墨守成规,闭门造车,要勇于创新,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深入社会,认真调查与研究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的职业岗位,依据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及时完善和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体系,推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应走在各类教育改革的前列,代表着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反映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做到迅速地、有质有量地为社会培养急需人刁。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重心是要突出下作实践(完成T作任务的过程)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仅仅对理论知识的深浅进行调整是不够的,而是必须对原有课程进行结构性改革,对原有教学方式进行实践性改革,改变学历教育为主时灵活性、适应性不够的问题,必须用工作任务来引领理论,使理论从属于实践。   四、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建设与创新   (一)课程改革   现在许多高职高专都开设了计算机类专业。   由于办学时间短,师资力量薄弱,经验不足,课程建设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果任其发展,这将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影响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下面针对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课程建设现状及问题,提出几点具有实践性针对性的课程建设改革的措施及方法:   1、课程建设应听取相关专家及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2、明确课程教学目的,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合理安排学时。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一条指导教学过程的引导线,只有线路明确了才能把路给走对,才不至于浪费时间,合理的学时安排更是正确走好这条路的基本保障。公共基础课可采用模块化教学,选择适应专业的相应的模块,以必需、够用为度。从而节约课时,为主干课程教学提供充足的教学时数。   3、考虑突出技能的培养。高等职业技术的计算机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高等教育。毕业生主要到生产第一线从事计算机技术应用和运作。因此其课程建设,乃至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等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培养目标中应该提出多技能的要求。实验、实习应单独设课,单独评定成绩。这种课程结构就充分地保证了多技能培养的需要。#p#分页标题#e#   4、理论课为实践课服务,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深度以“够用”为原则。分析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建设,理论课与实践课学时之比应是1:1l;对重要的实践性的专业课,其理论课与实践课学时之比可达1:2,应该大胆的进行改革。   5、规范课程名称。避免把实质上的同一门课取成两个名称,这样不利于教学工作。   6、课程衔接合理.课程的衔接应该遵循山浅到深、承上启下、紧密相联的原则。   7、设置特色课程。根据以往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设置一至两门特色课程,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就能直接胜任.   8、设置一些能拓宽专业面的课程。进行通才教育,突出技能培养可以说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例如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不仅学习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如《信息管理学》、《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等;而且还应学习和本专业相辅相成的其它专业的相关课程,如《会计学》等,以奠定较为宽厚的技术基础。   9、课程考核方法与时俱进。可以采用卷面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实践操作成绩三者结合来评定最终成绩,至于三者所占分数的比例可视实际课程另定。实践课程可采用平时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结合作为最终成绩,其中实践操作成绩可以由三部分组成:基本操作、特色操作和面试情况,并将实践操作的内容刻成光盘存档。   (二)教学模式创新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时代的发展促使教育改革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一导者转变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引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建立以实验室、多媒体为战场的教学模式。计算机课程的操作性、实践性强,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室+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而采用以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6’.观地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这样也更适合用项目教学法或案例教学法,在这样的教学硬环境下,教师就更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视频、课件等)的软环境进行理想教学。例如,计算机组装现维护课程应在组装维护实验室中进行,教师在实验室中以实际操作的形式进行讲解,实验室中应有”开放式”的计算机供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练:计算机软件类的课程也应在多媒体计算机室以边讲边练方式进行讲解。   3、充分利用网络作为辅助教学系统。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已有校园网络,应该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采用远程教学、网络课堂等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如没有自己校园网站,也可利用其他网站提供如QQ聊天、博客等一些功能进行网络教学,比如可以进行网上辅导答疑、网上考试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将自己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放置在网络上,供学生参考学习。   总之,大部分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建设内容繁杂冗余,急需做出短期化、灵活化、明了化的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式枯燥单一,急需做出生动灵活的改革,才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而计算机应用的领域日新月异,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改进,才能让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紧跟社会需求,为社会服务。为此,我们应该根据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宗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建立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综合专业基础理论的教学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践工作经验,使学生具有扎实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为rr行业培养合格的中高级专门人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