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建筑工程范例

高职建筑工程

高职建筑工程范文1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训项目;开发

现代学徒制是指通过工作而学习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国际上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功经验,近些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现代学徒制发展也十分迅速,经过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对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稳步推进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对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来说,现代学徒制与其非常契合,学生在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下,其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1现代学徒制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学徒制度是把传统的师徒制度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我国许多高职院校都与社会企业建立了合作的关系,为现代学徒制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机制和有利的实施条件。现代学徒制通过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起教师、师傅联合传授的教学体系,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非常有利,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建筑工程行业、建筑工程企业参与到教育的全过程,利用其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现代学徒制可以实现专业课程与专业需求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证书的对接,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1]。

2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度实训项目开发探究

2.1现代学徒制实训项目开发条件准备。现代学徒制实训项目的开发需要一些必备条件,才能确保现代学徒制有效开展,其主要的开发必备条件有以下内容:1)实训师资队伍准备。在现代学徒制中,教师也就是师傅是至关重要的角色,以此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双师型骨干教师的培养模式,积极开展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教育,使教师队伍的教学理念能够紧跟建筑工程技术的前沿与职教改革前沿,聘请更多的教师人才,使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力量具备开发现代学徒制实训项目的核心能力[2]。2)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是现代学徒制实训项目开发的硬件条件,是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开展的主要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现代学徒制能够顺利开展,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建设集教学中心、研发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为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不断提高校内实训基地的硬件设施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同时要积极与合作企业配合,建立深度合作的教学平台,不断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与交流,通过现代企业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能够得到较高水平的教学和辅导,为校企合作开发现代学徒制实训项目提供坚实的基础。

2.2现代学徒制实训项目开发的主要内容。在学徒准备实训项目期间,每位教师也就是师傅要选择一定数量的能力,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讲授基础平台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建筑工程核心技能,并积极开展工学交替的教学活动,明确每次实训的教学主题,比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常见的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地基工程、室内装饰、建筑防水等,有企业师傅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为学生讲述主要的工作流程,校内教师讲解相关的施工技术和具体的设计构造,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每次实训课程中都能获得一定的收获和实际操作经验,学习到更多的新技术、新工艺,认识到更多的新建筑材料和新设备,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专业技能都能得到更新,紧跟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3]。

2.3现代学徒制实训项目具体实施方案。首先高校要与企业联合制定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并签订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培养招生的协议和合同,确定企业招生的数量以及合同年限等,保护高校、企业与学生多方的基本权益;其次要按照创新校企一体化的培养模式进行实践,落实招生与招工一体化、上课与上岗一体化、课程与项目一体化、毕业与就业一体化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并建立现代学徒制的考核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保证考核标准能够体现出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意义,对学生、教师和师傅都制定相应的考核体系,才能确保现代学徒制真正发挥出其实际作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学徒制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能够有效推动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体系的共同发展,拓宽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渠道,是深化企业与学校融合、推进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职业道德精神的教学模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我国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事业发展所取得的重大突破。

参考文献

[1]彭星星.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实训基地建设探讨——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中国房地产业,2019(19):186-187.

[2]项林,田德胜.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运行保障制度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24-25.

高职建筑工程范文2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两者的结合,其主要的目的是为生产、服务以及管理行业培养出高水平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也是建设行业的主干专业,这个专业设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出更能与国家经济建设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与建筑工程事业相关的岗位工作能力与专业技能,并且能与建筑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岗位需求适应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对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的掌握,还需要具备较高的工程实践能力、广泛的建筑工程基础知识以及超强的团队意识与沟通协调能力。高职工程院校想要培养这样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就需要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建筑工程的技术应用能力与基本素质为教学的主线,注重要工程实践教学,以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2.传统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师资水平较低

在我国,很大一部分的高职院校都是由普通的中专发展而来的,还有一部分则是成人高校发展而来。因此,很多高职院校都存在定位不清、师资水平较低以及教育投入不足的情况,并且大多数的高职院校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工程的实践应用教学。就以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总课时通常都在2500小时左右,但是这其中工程实践的课时却只占了25%,而工程力学、地基与基础、建筑结构以及抗震等和设计相关的内容则占了绝大部分。

2.2教学计划设置不合理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数学基础则有较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学生,使得录取进来的学生大部分成绩偏低,尤以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导致学生在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理论课程进行学习时比较困难。就目前而言,多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到设计单位工作的机会相对较少,大部分都是进入监理公司或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基层,从事施工员、材料员、造价员以及质检员等工作,学生非常清楚这一就业方向,因此,对于学校设置课程没有太多的兴趣,而高职院校在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制定时也忽略了这一点。

2.3重理论、轻实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工程实践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让学生进行建筑制图、识图的训练、施工组织设计、测量、工程预算、水电安装以及生产实习实训等;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些实践课程往往得不到学校的重视,甚至还可能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压缩或者取消,而将大部分的教学内容都放在理论教学上;这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安排,让学生对工程中实践教学的内容掌握不透彻,降低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造成了毕业生难以适应建筑工程用人单位需求的被动局面。

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3.1加强建设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校外实训基地对工程实践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建筑工程技术专校外实习和实训基地建设,依据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则,建立出一批比较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提供给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工程实践教学。但在对实训基地进行选择时,应该进行全面考虑,对于不同的课程选择不同的实训基地,以确保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可以全方位的接受工程实践教育。另外,高职院校还应该学重视校内的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如,每年定期的投入实践教学专项基金,以对校内的实践和实训条件进不断的改善,对校内现有资源进行适当的整合与优化管理,完善各专业的实训室和实验室,对相关的新工艺、新技术、标准图集、新规范的手册以及图书资料等进行及时的更新,进而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工程实践教学提供优质的物质保障。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实践教学改革都取得较好的成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工、读”结合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3.2积极开展工程实践教学,并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

工程实践教学的开展,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把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培养,让学生在就业后更好的适应自身工作岗位的需求。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工程实践教学环节中,应该要求学生从思想上接受工程实践教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工程实践教学活动,将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的发挥出来。如,将工程实践教学交给专业的教研室组织进行管理,安排专业的指导教师对实践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具体检查、指导以及协调,并让实训基地安排资质较高的人员进行现场指导。高职院校也可以从专业对口的设计院、施工企业以及研究院等聘请一部分经验比较丰富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实习或实训的指导教师,以构建出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建筑工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工程实践课程完成后,要求学生提交实习日记与实践报告,让学生对工程实践的内容、体会以及收获等进行记录。之后再依据学生的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和实际业绩,让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给予评定,最后交由主管部门进行签章。高职学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指导教师应组一个考核小组,依据学生工程实践过程中的表现给出成绩,并将成绩依次划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以及不及格四类,并将其记入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中。

3.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师应积极争取承担工程实践的教学任务

高职院校想要将学生培养成为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皆备的双重性人才,授课教师是否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至关重要。就目前而言,很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师都是大学毕业之后就直接进行就业,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因此,这部分教师应该积极承担起工程实践教学的任务,在完成日常的教学管理的同时,在工程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的学习,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实践水平,为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4.结束语

高职建筑工程范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课程教学;实践教学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我国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我国目前建筑工程实践教学存在着体系错位等问题,制约着我国建筑行业人才的培养。以下具体分析实践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并寻求应对的策略。

1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的教学偏重于为学员日后的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所对接的也是学生的就业岗位。因此应当在日常的实际教学中加强对于学员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以不断适应日益增长的建筑行业的技术要求。这体现了高职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教学的综合性以及实用性的特点。因此在专业的实践教学中不应仅仅围绕专业的实际要求来进行,同时应当注重实践教学的工具性以及经验性知识的教授,发挥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辅助作用。以下以实践教学的经验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特点为切入点,具体分析我国高职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教学的教学现状以及问题,从而分析探讨教学的应对策略,以期对我国高职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教学工作产生起到指导作用[1]。

2高职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建筑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与之不相匹配的是我国并没有相应的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储备。就我国目前的现状而言,我国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普遍存在与本科建筑工程专业极其相似的现象,但由于两者对于学员日后发展定位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以至于我国的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现状,因此教育体系的错位问题对于建筑人才的培养及为不利。

2.1实践教学相关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我国职业技术教学工作起步较晚,相较于德国等老牌职业技术教学发达国家而言,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同时,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师大多数来自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建筑工程一线的技术骨干较少,大多数应届毕业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但由于缺乏实际的工作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高职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教学教师的实践经验相对匮乏,并不能很好的胜任这一教学工作。同时,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薪资水平不高,很难做到吸引相关的人才投入到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教学的教学工作中来,这对我国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的培养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2]。

2.2有关部门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足

我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相对于德国读职业技术教育学强国而言,实践教学的机制的建设并不完善,有关部门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在学校具体资金安排以及师资力量投入方面并不会对于实践教学进行应有的侧重。排除硬件设施方面的条件限制,在具体教学工作中,一些教师也往往是注重理论内容的教学而忽视了对于学员实践技能的培训以及锻炼。即使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对于实践教学给予了应有的重视程度,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审核机制,实践教学往往沦为面子工程,并不能发挥其对于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对能力的综合发展的促进作用。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对学生实际的掌握情况难以做到准确的了解,也导致学生对实践教学提不起兴趣,难以正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3]。

2.3对于实践教学的定位不准确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的实践教学工作相较于本科的建筑工程教学工作而言,它不同于本科教学工作的偏重于理论知识的教授,高职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教学更加侧重于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以及综合性的,以为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目的来进行教学的,但就我国目前的实践教学现状而言,许多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实践教学偏向于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其实践性的特点,这源于学校有关教学部门对于院校建筑工程实践教学的工作定位不准,没有考虑到学生实际的要求而盲目进行教学工作,其结果亦必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4]。

3高职院校建筑工程实践教学工作所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3.1加强实践教学人才的培养工作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实践教学应当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组织正需要人才,这就要求我过需培养一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实践教学教师。只有具备的雄厚的师资力量,才能在具体的时间教学工作中有更多的教学方案,真正做到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助力。

3.2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

学校应当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对于教学成绩优异的教职员工应当给予奖励,以增强其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对于教学工作怠惰的教职员工给予惩罚,从而规范教职员工的日常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对于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也更有利于具体实践教学工作的稳步推进。

4总结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目前存在的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学校方面应当给予应有重视,改善具体的教学环境,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建筑工程实践教学工作良性发展。作者简介:张春雷,1979年生,男,本科,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造价和工程技术。

参考文献

[1]丁陇云.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亚太教育,2015,(28):160.

[2]于萍,鲁春梅.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7,(7):248.

高职建筑工程范文4

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已经成为其刻不容缓的问题,高校的人才供应与市场上的人才需求脱节的情况才能得到根本上的改善。本文从其教学模式如今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其未来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可实施性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教学改革

1引言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于城市建筑的规划与设计有了新的要求,以往传统的建筑工程设计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新月异的精神需要了。但我国现有的建筑设计行业的教学模式依旧处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水准和学生素质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于此方面人才的要求。高职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应体现以培养学生的建筑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的高职教育特色,根据“够用为度,注重实用”的原则,整合专业课教材和课程设置。

2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

2.1重理论教育,轻实践技能培养

现行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往往基于课堂教学的培养模式,教师主要通过室内理论教学来达成学生对于专业水平的提高。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实际面临的问题往往不是课本和书面材料可以解决的,需要学生实际上手操作,才能对问题与知识进行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严重缺乏实践环节,成为了限制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进行自我突破的瓶颈,导致许多学生需要在正式进入岗位后还要进行二次学习,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2.2传统观念浓厚,教学创新缓慢

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采取中西结合的手法,对西方的教学经验和传统教学理论相结合,但是依旧存在传统落后,以往固有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理论经验掌握,以及其专业理论框架的构建。且传统教育模式对于知识系统的讲授,缺乏系统逻辑的教学系统。使得在学生教育的最终结构上面,缺乏统一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参差不齐,无法满足其日后进行深度学习,且缺乏实践和创新,教学模式陈旧。

2.3实践性教育基地,实践设备和设施不足

许多学校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上,已经发现其缺乏实践无法满足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但是受观念、资金等问题的影响,造成了其硬件设施不够健全,如实践基地不确定、实验室建设滞后、实验设备严重不足,现有实验设备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推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推进。

3提高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质量的对策与措施

3.1突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特色

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特色主要体现在其实践性上面,高校在推进此专业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突出此特色,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作为重点,使学生更加符合社会对此专业学生人才实践性的要求。

3.2加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为了保证学生对于理论基础框架的构建,给学生进行深入的的学习提供帮助,校方应该为学生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安排。在总结国内课程和国外经验的基础上。

3.3引进教学设施和高层次人才

为了保证高职工程专业的实践性,需要从引进专业性的硬件设施,从而为学生提供其实践的场所和场地,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帮助其更好地将知识进行实践。同时,为了保证学生的专业素质,学校应该按照需求,按批次的因此此方面的高层次技术型人才,提高整个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才能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理念和前沿的理论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在专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作者:田春雨 单位: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陈平,付慧娟.浅谈高校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新西部(理论版),2013,11(30).

[2]薛宝恒.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以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学院建设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甘肃科技,2015,1(15).

[3]邹伟峰.浅谈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于顶岗实习过程的毕业设计改革[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8(28).

[4]黄学慧.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12,9(20).

高职建筑工程范文5

[关键词]高职学校;建筑工程技术;项目实训;改革

引言

建筑工程技术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现如今,我国建筑结构形式越来越丰富,高层、超高层建筑物逐渐增多,并成为各地区主要的标志性建筑,而人们对于建筑物的质量要求也大大提升。所以,高职院校中建筑专业人才成为培养的重点,只有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综合实训效果,才能够提高专业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建筑行业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1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改革背景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产业升级改革,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其总产值迅速增长,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建筑行业的发展受到相应的制约,需要注入新鲜的活力。高职院校中的建筑专业较为热门,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建筑专业进行深造学习。随着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高柱院校必须要正视人才培养,应对接踵而来的挑战,确保毕业生质量符合企业的要求。教育部高度高职教育,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实训的重要性与途径。这对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改革指明方向,为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就需要应用加大实训改革力度。

2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现状

现阶段,高职院校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无法充分参与到项目实训之中。这是因为建筑产品通常具备较长的生产周期,规模较大,风险极高,涉及到的内容与参与人员很多,若是在学校中开展真正的项目教学,则必然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无法实现真正的项目实训教学。实训少,则必然会限制学生对技能与知识的掌握,其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实训教学环节,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缔造逼真的实训环境,加强工程技术专业建设。

3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为了实现高职进驻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实训的改革,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能力,从专业基础课程内容中入手,不断改进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具备良好的实用性。

3.1建筑制图课程与房屋建筑学课程相结合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建筑制图课程主要是以工程视图为主,该课程侧重培养学生了解视图产生的原理,学会解释原理即可。制图教学中主要以几何学为基础,通过投影理论确定平面、立面、剖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正确的绘制出图形。在绘制图形过程中,必须提高对基本体概念的理解和认识,要意识到图形是由基本体组合形成的。而房屋建筑学课程是介绍了房屋建筑的设计原理、分类方法、建筑的主要组成及常规构造。根据上述教学内容来看,如果单纯一一进行灌输,就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为这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若是能够展现出更加直观的知识,就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相关的原理与标准。这就需要教师将一些实际的施工图纸展现给学生,选择房屋建筑中的组成部分,将其巧妙融合到教学之中。可采取多媒体教学方法,以视频、图片等方式展现教学内容,使知识更加直观。为了更好地巩固知识,可在课后安排学生抄绘施工图纸,使学生能够对图纸中的内容更加了解,提高其实践能力。

3.2建筑材料课程与建筑力学课程相结合

建筑材料教学阶段,应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技术标准、检验以及试验的标准、依据以及相关方法,因为该课程的内容是建筑材料,材料是建筑的核心,只有掌握其性能,学会选择,方可在工作中熟练应用,提高建筑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侧重培养学生的使用能力,而非仅限于理论层次。如果只讲解建筑材料内容,必然会存在枯燥、单调的问题,学生也不容易掌握建筑材料的应用能力,因此,将该课程与建筑力学课程相结合,就可以确保学生的应用能力大大提升。在建筑力学中,主要包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材料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结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力学知识在工程中的应用四大部分。因此,在讲解建筑材料内容时,就可以通过受力分析,进一步了解材料的性能。

3.3以实践为主改进建筑工程测量教学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实用性很强,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实践为主,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的技能。由于工程测量需要由大量的数据做基础,这就需要突出测量的精确性,结合施工需求开展测量。除了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之外,还要有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师要为学生讲解测量仪器、设备的功能,使学生学会操作全站仪和水准仪,真正学会测量。可采取视频展示、现场实践等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专业的测量技能。

3.4加强混凝土和砌体结构与基础工程的教学

为了加强《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和《基础工程》的教学,要结合《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回顾力学知识和受力分析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要引导学生识别施工图纸,使学生能够结合力学知识了解混凝土、砌体结构与基础工程的原理,掌握其相应的构造。

4加强实验室建设增大专业项目实训力度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技术含量很高,专业性很强,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若是缺乏良好的教学方法,则必然影响其对知识的掌握,在学习中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用于克服困难,就需要采取直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设置专业实验室,组织学生动手搅拌混凝土,搅拌砂浆,弹线,砌墙,绑扎钢筋,混凝土配合比。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逐步形成对知识主动探索的欲望,积极探索,提高实践能力。要做到理论与实践课比例设置合理,还要加大实践力度。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搭建仿真模拟教学平台,建立仿真实训室,为学生缔造良好的教学平台;开发模拟实训项目,突出教学重点。

4.1仿真实训室的建设

建设仿真实训室时,需要以学生需求为主,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仿真实训室中随时随地汲取知识的营养。通常会搭建仿真模拟教学平台,在该平台上设置丰富的学习资源。仿真实训室的建设意味着学校的实践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因为该实训室融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实现校企合作。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培养,使学生不仅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有专业的实践能力,既会看图,又会计算,掌握专业的技术,还了解先进的管理知识。要明确实训目的,建立专业仿真实践教学体系,按照虚拟企业、虚拟场景、虚拟设备以及虚拟工程项目、企业生产工具、生产对象、生产场景、基地管理制度等原则,培养与时俱进的人才。

4.2模拟实训项目的开发

加强实训项目的开发,构建符合教学目的的教学模式。加强理实一体化教学,将教与学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相关技能。将施工管理教学内容与建筑技术应用相结合,设置模拟实训项目,使学生可以进行模拟操作,这样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之间了解相关技术。在项目中要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之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仿真技术构建学习场景,使学生可以主动探索和实践。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线上训练,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跟踪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数据库技术进行记录和统计,这样就可以提高评价的客观度。实训项目开发过程中,为了满足教学需求,应建立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资源库系统、题库系统、数据管理系统,通过完善系统功能,提高实训项目操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同时,建立统一登录用户界面,完善数据信息系统,有利于教学信息共享,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实现平台功能与内容的嵌入,这样就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对学生的科学评价,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模拟实训的效果。加强实训项目建设,可以改进传统教学汇总存在的不足,实现多元化教学。在虚拟平台中,会有许多教学资源,得益于信息技术的优势,虚拟实训项目可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学习、训练的机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训项目内容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难度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依托先进的技术对项目进行精心设计,结合企业需求设置教学内容与资源,制定相应的教学标准,严格要求学生。根据先进的数据管理系统,合理安排课程教学,确保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通过数据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与分析,这样就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课程,采取针对性的训练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5实现人才专业与多元化培养

5.1加大对学生的培训力度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通过严格的培训与考核,使学生能够做到带证上岗。由于建筑行业日益规范,企业对于从事建筑相关工作的人员专业能力十分看重,如施工岗位、监理岗位均需要人员持证上岗。因此,要加强对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训,切实提高其职业素质。

5.2培养多元化人才

当前,建筑市场的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各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格外欢迎多元化人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审时度势,将专业进一步细化,使其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与企业要求。要按照专业特长,培养学生湖北必要的理论知识,在本行业中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以施工、监理、预算方向的多元化人才。结合施工企业的需求,积极培养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技术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可以具备丰富的一线施工与管理经验。要培养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人才,比如,监理工作人员。了解工程项目的进度、安全与投资等内容,可以对其进行合理控制。培养以在建设项目投资经济评价、工程概预算、投标报价、工程结算等一系列造价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建筑工程单位的造价员为主要就业岗位的人才。

5.3聘请一线技术人员授课

在培养多元化人才的过程中,除了本校教师授课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考虑聘请一线技术人员进行授课。这些人员大多数具备丰富的经验,将其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就可以使学生迅速了解知识,掌握技能。由于书本中的许多内容与实际教学脱节,因此,就需要一线技术人员前来授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于这些人员了解行业内的最新信息,如新的技术、新的工艺和新的建筑材料,将这些内容被学生所知,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带领学生去企业实习,积极锻炼,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实训改革成果

6.1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高职院校在开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项目综合实训改革后,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学生。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不仅可以掌握专业知识,还可以熟练应用知识与技能,在未来的就业中具备核心竞争力。在实训项目中,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搭建虚拟实践平台,这一平台中有许多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获得更多的知识,使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更有针对性。在该平台中融入岗位要求,还原工作场景,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般,可亲自进行操作,继而实现对知识的串联和理解。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可以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加顺利掌握知识与技能,可以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具备优秀的职业素质。

6.2实现信息化教学,促进专业建设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项目综合实训改革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教学信息化,促进专业建设。在教学过程中,会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这些技术不仅可以直观展现教学内容,还可以对一些施工细节与操作进行演示与还原,促进学生尽快掌握知识和技能。信息化教学还可以促进专业建设,使专业改革有明确的思路与途径。

6.3促进学校与企业接轨

高职院校与企业相结合,可以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改革,实现资源优化与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可以充分分享彼此的优势,对专业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学校与企业顺利接轨。综上所述,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若要实现对人才的培养,就需要加强实训改革,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改革实训课程,就可以培养出社会与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还可以提高高职院校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侯正伟,柯辉.基于项目课程理论的高职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实训项目设计初探[J].农家参谋,2017(18):111.

高职建筑工程范文6

1.1课程教学内容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读是研究建筑工程图样的绘制、表达和阅读的一门应用科学,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画法几何、制图基础、建筑工程图识读和计算机绘图等四部分。学习利用正投影法的原理和方法表达空间几何形体和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贯彻有关制图国家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制图基础;训练学生用仪器和徒手绘图的操作技能,学习建筑工程图样的识读与绘制。

1.2课程职业能力

建筑工程专业对口就业单位有:土建类施工企业、土建类监理企业、土建类其他相关单位;主要就业部门有:工程部、质检部、技术部、安全部、设计部;学生毕业后初次就业岗位有: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以下基本职业能力:绘制和阅读中等难度房屋施工图的能力、三维空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AutoCAD绘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2建筑工程制图与识读课程教学现状实例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针对建筑工程专业的大一学生和教师,采取随机发放形式,总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68份,其中有效问卷62份,有效回收率为62%。基于回收的有效问卷,我们就建筑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对教学互动的注重与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当前大班教学是建筑工程制图与识读课程教学的主要形式,有相当大一部分被调查的师生认为小班教学比大班教学效果更好;教学方法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当前建筑工程制图与识读课程教学中使用的方法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比较多的教师认为项目教学和分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更受学生青睐,教学效果远高于其他方法;尽管几乎所有的师生都认为教学互动重要,但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对自己教学中的教学互动的注重还不够;学生普遍认为教学内容虽与专业联系紧密,但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现不够突出、全面,被调查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排序依次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职业能力与专业联系不够紧密”等等。

3建筑工程制图与识读课程教学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1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体现学生为主体、育人第一的主导思想,结合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对建筑工程制图与识读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多补充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对课程教学的方法、手段进行创新,构架融合经典内容与高新技术的画法几何教育教学方法;针对课程概念多、难点多、知识点分散、实践性强的特点,有效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使画法几何、工程制图、AutoCAD绘图三部分内容融会贯通,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3.2合理运用教学方法,积极开展课堂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插入视频文件或者动画技术手段等来帮助学生建构新知识体系,同时适当运用肢体语言、板书作图等方式来强化学生对新知识和重点知识的理解;教师通过运用项目化教学法,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任务驱动小组互助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课堂讨论是教师比较喜欢的一种教学方法,事实上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常组织学生就教学内容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并配合开发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游戏,多方位开发学生智力,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实效性。

3.3依据职业岗位重设职业能力

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建筑工程制图与识读教学,应该明确该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和毕业设计、综合实习间的关系,将建筑工程制图与识读课程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相衔接。依据学生未来实际工作岗位所从事的绘图工作情景来重设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绘制和阅读投影图的基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AutoCAD设计绘图能力、初步具有解决本专业工程制图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学生应该牢固掌握我国常用的专业制图标准,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设计意识得以全面提高。这样学生在校所学的技能更贴近实际需求、更容易适应工作岗位、更能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

4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建筑工程制图与识读课程教学实施———以“建筑平面图的识读”单元教学为例

4.1结合职业岗位需求优化教学内容

结合职业岗位需求优化教学内容,及时变化更新。在“建筑平面图的识读”单元教学中,根据学生掌握建筑平面图的形成、用途以及表示方法,具备识读一般建筑平面图的基本能力为主线,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用来做教材的建筑平面图最好是来自于实际工程的真实项目,用工程实例讲授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设备施工图等,每一模块的内容在教学中围绕设定的项目展开,有利于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工程资料和实物,以拉近课堂与工程现场的距离。在注重建筑识图的技能训练同时,还应把建筑构造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融入教学,以便使学生所学更加贴近建筑施工操作的实际,传授给学生工程一线真正需要和最接近实际的知识。

4.2适当推行小班项目教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一般适合小班教学,在当前大班教学依然是主要的教学形式的情况下,适当推广小班教学将有利于开展项目教学。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培养学生识读建筑图的实际能力是本课程的核心目标,以任务驱动模式展开教学。“建筑平面图的识读”单元教学过程如下:首先由教师布置识读建筑平面图的项目任务;然后教师讲解应该从哪些方面识读建筑平面图的知识点;接着学生按就近座位分小组,展开小组讨论,抽选小组代表发言展示识读成果;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理解上的不足,将此次任务进行总结概括。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动手、动脑有机结合,实现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和人格培养的转化。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使学生掌握具备识读一般建筑平面图的基本能力。

4.3设置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的专项课程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确定学生成绩、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建筑工程制图与识读课程实践性较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和训练,因此,课程评价注重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以考核学生职业能力为主要评价目的,设置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的专项课程考核体系,以过程考核为主,将课堂纪律、出勤、任务完成过程和结果、识图课程实训的过程和结果、认识实践的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综合纳入考核范围,突出过程评价与阶段(以项目任务模块为阶段)评价,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从多方面有效地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及工程的职业能力。“建筑平面图的识读”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主要以考核学生是否掌握识读建筑平面图的能力为主,评价过程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抽选小组代表展示识读成果,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在评定时给予鼓励,使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得到有效调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与动手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职业能力。

5结论

高职建筑工程范文7

成果导向教育(OBE)是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终所取得的学习成果;而课程体系构建对学生取得学习成果十分重要;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根据本专业最后获得的能力,依据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按照反向原则设计课程。

关键词:

成果导向教育;建筑工程管理;课程体系

成果导向教育是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终所取得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代表了一种能力结构,这种能力主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OBE最早出现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改革,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成为了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课程体系构建对学生取得学习成果十分重要。能力结构与课程体系应有明确的对应关系,每一种能力要有相应的课程来支撑,课程体系的每门课程要对实现能力结构有确定的贡献;使学生完成课程体系的学习后就能具备预期的能力结构。

一、课程体系构建设计思路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主要面向建设单位、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中介公司等单位,培养具备有建设工程招投标策划、投标报价、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能力,从事建筑工程项目承发包及项目管理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根据本专业最后获得的能力,依据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按照反向原则设计课程。

(一)课程设置过程中,首先要根据企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定位

再通过对大量校企合作单位的调研,归纳整理出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具体的岗位职业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根据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提炼出岗位核心能力为:工程项目审批管理、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工程项目设计图纸管理、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安全控制与管理。然后根据能力确定所需的课程,通过仔细筛选,认真分析,选定专业核心课程.

(二)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确定主要就业岗位的同时,还要分析就业迁移岗位和未来发展岗位,由专业选修课来承担这些岗位所具备的能力;这些岗位也包括了学生自己按个性设计的未来发展岗位,所以选修课数量设置的较多,保证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体系建设特色

(一)反向设计课程体系

反向设计是根据建筑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学生毕业要求,再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通过学院对建筑领域相关单位的调查和走访,结合长三角大都市经济圈发展要求,对建筑领域人才需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目前最紧缺且需求量最大的主要是土建施工过程中的现场技术管理人才,以及施工组织设计、招投标、工程概预算、项目管理、工程监理、工程咨询等各类专业人才;需要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建筑工程技术理论及工程管理知识。因此得出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项目管理、工程监理、工程咨询、房地产开发与管理、项目代建等方向。“需求”既是设计的起点也是终点,对建筑市场用人需求的准确把握,既保证了课程体系构建的合理完整性,也保证了教育目标与结果的高度一致性。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选课制度

课程体系构建中设置的较多的选修课,是为保证推行学院实施的“完全学分制”下的选课制度。这种选课制度首先允许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随时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或其他需要选择不同的专业学习方向,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个性的发展,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决定每学期的学习量,在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学生选择不同的授课老师、上课时间等,改变被动接受的地位,形成一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良性运转。而学院准备推行的职业导师制,在指导学生适应这种灵活弹性的学习制度,了解学习的内涵,告知如何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构建知识结构、拓展知识视野、克服选课的盲目性等方面,会起到必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每个学生都可以按照各自的学习经验、学习风格、学习进度,逐步达成目标,所有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成功。

(三)基于全过程的实习安排

根据本专业的特点,采取开放式办学的理念,充分利用社会和企业的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与企业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合作,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全过程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全过程实习培养模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认岗,入校后首先对学生进行始业教育,通过讲座报告的形式了解整个专业的知识体系和行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在校内学习岗位基本知识,具备初步职业基本能力后,由学校安排到校企合作单位参观认知,了解企业办公场所,与工作有关的岗位进行初步接触,了解岗位工作大致内容和工作流程,请企业人员进行具体讲解,使学生逐步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体验真实的企业文化;第二阶段为跟岗,在校内学习岗位核心知识,初步具备职业专项能力,由教师根据学生已具备专项能力分配任务,要学生带着任务在企业进行跟岗学习,并在跟岗结束后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使学生了解岗位需学习掌握的知识、能力,通过回校继续学习锻炼;第三阶段为顶岗,在校内学习完岗位核心知识以及拓展知识后,在企业进行顶岗工作,使学生最终形成就业所必须的岗位职业能力,实现就业的办学目标。

三、结语

建筑业用人需求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和变化也在不停的调整变化中,成果导向教育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随着建筑工程管理行业调研及本专业学生历届的跟踪调查,能够持续地改进培养目标,以保障其始终与内、外部需求相符合,而且围绕着工程管理人员岗位任务和能力要求,会不断深化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继续优化课程体系。

作者:吴秋水 单位: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怡.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4(08).

高职建筑工程范文8

【关键词】实践教学;创新型应用类;改革

前言

我国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其他学科一样依然采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书本,而知识的来源来自于老师的授课,重点也都在理论教学上,缺乏实践教学。因此为培养创新型的应用类人才我们应将重心转移到实践教学上,但重心的转移并不意味着忽略理论知识。除了实践教学还应该注重工训与实习,这样才能使得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向着创新型应用类发展。

一、当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的教学现状

(一)缺乏实践教学

与其他教学内容相比,建筑工程技术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应穿插实践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在当前建筑工程技术教学中,大部分院校只注重对知识理论的传播,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学生虽然在课堂中学到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却很难在实际工程中学以致用。

(二)师资力量不足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急需大量的建筑工程技术人才,但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技术教师力量却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除此之外,建筑工程技术老师的综合素质也亟待提高,一部分老师虽然具有过硬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知识,但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另一部分老师却正好相反,掌握了过硬的理论知识与丰富教学经验却缺乏相应的实践能力。

(三)实践工训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

工训是除了实习以外,同学真正近距离接触自己专业工作的方式。但现今工训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除了学生自身来说对工训缺乏兴趣,老师无法兼顾每一个学生以外,工训教材和工训教学存在着差异,而且工训方面缺乏场地,器材。这就使得工训大部分时候,是在迁就器材与场地,而并不是按照应该发展的方向进行。总之,现今形势下的工训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所需的能力

现今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以后大多从事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等。这就要求学生在高职院校上学时期便培养好自己的理论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获得在专业方面的经验。

三、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一)完善校企合作体系

学生的成绩不再仅仅是由在学校里的成绩决定,而是加上在企业里实习的表现。在学校里的成绩可以重点体现出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量,而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学生与在职人员一起工作,合作甚至存在竞争。由企业指导老师进行打分,这个分数重点在于体现学生的工作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等。两项成绩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更加适合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使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与时俱进

科技的快速发展是绕不开的问题,科技快速发展带动了许多行业的发展。在建筑行业方面,一些高科技产品也大多开始了运用。学会充分运用高科技,这样才能培养出我们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除此之外,还要增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会在技术上创新,而不是完完全全的学习老师所教的内容,不去改进。

(三)融入装配式建筑和BIM技术的核心知识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行业对施工效率、绿色环保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装配式建筑也就应运而生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离不开BIM技术的支撑,BIM技术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做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应结合前沿的建筑工程技术,使教学与科技、实践相结合,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四、总结

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创新型应用类人才的缺乏,需要我们对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的课程进行改革,为培养创新型应用类人才做准备。对于现今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不足我们要进行改革。例如: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加大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投资,加强企业合作,与时俱进的教学,加入装配式建筑和BIM教学等等。总之,为了培养出建筑行业的创新型应用类人才,我们应坚持改革,勇于探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