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文化论文范例

高职文化论文

高职文化论文范文1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主要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线索,高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主要面向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通过开设这门课程,可以提升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高职传统文化课程的教育功能表现为: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国情教育,人文精神培育,思想道德教育。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展了一系列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实践:优化课程内容、推行多样化考核方式、构建立体课程体系及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等;提高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思想认识,丰富课堂形式,融入地方元素等;建立有高职特色的传统文化课程体系。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要通过讲授中国传统文化整体体系和内在,使学生准确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自身修养。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丰富性、深刻性、传承性和独特性等特点,可以从多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内容进行分解。本文期望结合高职教育特色,展开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的分析。

2高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分析

2.1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要改变之前只将传统文化课作为现行专业课程体系的补充模式,要将传统文化课程提升到整个课程体系的基础性地位。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仅开设以“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为主的理论课程,并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选择其中某些内容深入讲授,开设更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内容。西北大学在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中就形成了一套自己成熟的体系: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哲学精神、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文化、中国宗教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传统文化课程是民族性教育的直接体现。哈佛大学通过一系列的道德推理和社会分析课程来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俄罗斯也将祖国史、俄语与言语文化作为大学的必修课程,这表明俄罗斯大学对本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传统文化课在我国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原因就是“重科技轻人文”的影响,认为只有理工课程才能生产实际效益,人文课程没有实用价值。但是,我们发现,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科技相融合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因此,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

2.2高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建设

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主要由两种结构模式构成:一是以基础课与专业课为主的“实质构成”;二是以必修课与选修课为主的“形式构成”。本文主要从专业课程体系的“形式构成”进行分析与探讨。高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是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优化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结构,可以设置专业必修课与公共选修课课程。高职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等特点,但是缺乏一定的学习积极性与耐力,因此,结合高职教育对象等特点,可以设置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公共选修课,增强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本文在参考现有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建立以中国传统文化必修课为主,以特色鲜明的选修课为辅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其中,依据高职教育特色,应重点关注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

2.2.1专业必修课为主。

专业必修课是教育人才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保证,可以满足学生共性发展的要求。比如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学生应该能够基本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及发展历程,儒、佛、道家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国古代宗教、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中国民俗文化等内容。无论是高等本科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都必须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理论知识。尤其针对高职学生缺乏自学能力的特点,更要制定详实、系统的教学计划,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新颖的教学方法增强高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内容的兴趣。

2.2.2重视公共选修课建设。

公共选修课是为满足学生个人兴趣与爱好,促进学生个性需求发展而自主选择的课程。提高公共选修课的比重,是实现中国传统文化课课程改革与优化的趋势。选修课是围绕专业必修课进行的有效延伸,可以扩展知识面,使学生深入掌握专业技能。开设中国传统文化公共选修课课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面对高职学生兴趣广泛的特点,建设中国传统文化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尤为重要。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应该重点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建设。虽然选修课起着对专业课程的辅助作用,但是并不能随意设置,不能只追求课程的热点与新奇。高职院校学生容易对传统文化课程理论知识感到枯燥,发展特色鲜明的公共选修课尤为必要。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设置符合本校特色的公共选修课课程内容。由此,高职院校设置中国传统文化公共选修课要求如下:①强调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内在联系。公共选修课的设置要符合专业教学总体目标,使学生能够在专业理论基础上,通过拓展新的知识内容,完善巩固专业知识。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在打造以“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为主的基础上,开设了《文学欣赏》、《美学与艺术鉴赏》及《古代文学专题》等课程,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论文学知识内涵与表现形式的融合。②选修课设置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地域是孕育传统文化的摇篮,不同的地域延续着不一样的文化传统。赣南师范学院结合当地地域特点,开设了“中央苏区文艺研究”“、客家音乐”及“客家民俗研究”等课程,实现了地方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传承。③选修课设置应该注重专业背景。高职院校一般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强调专业技能。比如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普遍欠缺人文素养,针对这一现状,可以通过设置具有人文特色的公共选修课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针对本院工科背景,开设了《中西方文化比较》、《茶与茶文化》及《诗词之美》等课程。

3结语

高职文化论文范文2

(一)网络行为中的法律道德意识淡薄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高职学生对于网络法律规范不甚了解。有不少高职学生表示遭遇过网络侵权行为,比如,个人隐私被随意披露,遭受过网络诈骗等,但同时又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承认通过微博等方式披露过他人的隐私。

(二)高职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分辨能力差

由于网络信息五花八门,相比本科生来说,高职学生的是非分辨能力更欠缺一些。面对大量的网络信息,高职学生难以适从,对网络交流平台中的各种观点不能理性的分析评论,逐渐形成麻木盲从、人云亦云的心态和方式,从而成为信息的奴隶。

二、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的主要影响

(一)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的积极影响

1.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

网络文化具有前沿性,能够将最新知识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网上的许多虚拟图书馆、各种在线参考材料、电子书籍等资料都唾手可得,对高职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有调查显示,有30%的高职学生上网是为了看新闻,查学习资料,极大地开拓了学生视野。

2.缓解压力,平衡心理

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虚拟世界里,高职学生可以与自己相识或者不相识的有着共同兴趣的人交流畅谈,可以“毫无顾忌”地吐露自己的真心话。特别是有的比较内向甚至孤僻但内心又渴望能与人交往的学生,在网上这样一个开放、自由的空间里,也会变得幽默、开朗。

(二)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的消极影响

1.学习成绩下降

网络挤占了高职学生的大量的读书和思考的时间,调查显示,一有空就上网的高职学生占35%,每天上网时间在2-5个小时的占45%,上网时间在5-8个小时的占10%,利用上课时间上网的占27%,有95%的学生利用手机上网。高职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屡禁不止,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上课质量和学生的听课质量,厌学、逃学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网络的开放性和便捷性也导致部分高职学生自己不思考课后作业,习惯从网上寻找答案。

2.道德信仰偏差

高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的道德信仰也处于不稳定状态,特别是在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下,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各种价值观的碰撞和学生之间的网络模仿,导致部分高职学生的信仰的扭曲。另外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通过网络传播,导致学生过分追求物质财富而不顾道德底线。

3.网络性心理障碍

由于高职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有的学生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网上持续聊天、打游戏,以致损害身体健康,并在生活中出现各种行为异常。有少数学生甚至是连续几天通宵达旦地上网,而出现身体衰竭和死亡。

三、应对措施

(一)从社会的角度,加强网络管理

1.网络技术安全防范

由于网络信息的五花八门让学生难以辨别。公安机关可以会同相关网络信息部门联合开展依法打击网络有害信息的专项整治活动,过滤有害信息。同时国家应该鼓励和扶持适合未成年人的健康有益的网络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2.完善网络安全相关法律制度

我国于1987年开始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网络信息方面的法律法规,但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还是存在立法滞后等问题,而大部分高职学生对我国网络法规不了解。所以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梳理网络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系统地进行网络立法,并进行全民学习。对于网络犯罪的应采取严厉措施,并进行有效的反面宣传教育。

(二)从学校的角度,加强学生的网络教育

1.进行专业建设,占领校园文化阵地

专业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建立网络教学资源,从而建立校园文化阵地。对专业前沿结合社会热点话题,学校可以指导性地在校园BBS上开展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减少学生无节制的上网聊天游戏行为。同时通过这些网络平台,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学生关注的话题,不仅可与学生打成一片,还可以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

2.加强网络法制教育,提升网络素养

由于高职学生对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缺乏了解。高职院校应加强网络道德行为的宣传教育,请网警或者是网络律师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开展网络文明知识主题班会等,增加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念。

(三)从家庭的角度,合理引导学生上网

高职文化论文范文3

1.寝室时间利用率低

每天在寝室里6小时以下学生占5.28%,6小时~8小时学生占22.64%,8小时~10小时学生占43.40%,10小时以上学生占28.68%。累计有72.08%的学生每天在寝室时间超过8小时,寝室已成为学生课余休息、生活、学习、娱乐的最重要场所。但是学生在寝室除睡觉外,做得最多的事情是:上网、聊天、看电影,占43.58%,玩电脑游戏,占36.23%,两项累计占79.81%。另外,看小说杂志的学生占10.75%,做其它事情的学生占9.43%。

2.寝室人际关系存在不和谐现象

当问及“寝室成员关系如何”时,27.36%的学生选择“非常好,有很强的整体意识”,65.66%的学生选择“较好,有自己的圈子”,6.23%的学生选择“冷淡,自己管自己”,0.75%的学生选择“很差,常发生不和”。可见,不少寝室人际关系不够和谐,虽然寝室里只有几个人,但还有小圈子,甚至较为冷淡或有矛盾。寝室交流情况的调查也说明了这一点,有较多的交流占54.53%,一直有很多话要交流占33.77%,偶尔有交流占9.62%,极少有交流占2.08%。

3.部分高职学生生活习惯较差

从早晨起床时间看,72.26%的学生早晨7点以前起床,14.91%的学生7点至8点起床,9.25%的学生8点至9点起床,3.58%的学生9:00以后起床。从晚上关灯睡觉时间看,22点以前占17.55%,22点至23点占50.19%,23点至24点占27.92%,24点以后占4.34%。这说明不少学生的作息时间没有规律,这必然影响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身体健康不利,对于熄灯晚睡觉迟的学生要加强教育管理。从寝室卫生打扫看,每天大家一起打扫占20.75%,每人每天轮流打扫占50.19%,不定期,脏了就扫占16.79%,有老师来检查的话就打扫占12.26%。说明部分学生卫生习惯较差,卫生意识不强。

4.部分高职学生基础文明较差

如有的学生在寝室里乱扔垃圾,10.38%的学生经常乱扔,16.42%的学生偶尔乱扔;有的学生在寝室里抽烟,1.13%的学生抽烟严重,27.55%的学生偶尔抽烟;有的学生在寝室里使用大功率电器,2.08%的学生经常使用,9.62%的学生偶尔会使用。抽烟和使用大功率电器易引起火灾,这是所有高校严格禁止的,但少数学生置他人和自己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不仅基础文明较差而且安全意识和纪律观念淡薄。值得一提的是,调查中发现,抽烟的不仅有男生,还有女生。

5.高职学生寝室文化格调较为低俗

学生在寝室内谈论最多的是异性、情感类话题,占31.13%;其次是游戏娱乐类话题,占20.75%;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占17.17%;时尚、明星和八卦类话题及时政新闻类话题分别占14.15%和13.02%;其它话题占3.77%。这一方面说明学生在寝室里身心放松,展示了较为真实的自己,另一方面也说明高职学生寝室文化层次不高。寝室攀比现象也较为严重,39.62%的学生有攀比心理和攀比行为。学生电脑使用情况是:QQ聊天占26.42%,看电视、电影占22.64%,打游戏占22.26%,学习占15.66%,看小说占13.02%。这些情况都说明高职学生寝室文化格调趋于低俗。

6.学生参与寝室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对于学校举办的寝室文化活动(文明宿舍评比、公寓文化节等),认为“完全没必要,浪费时间”的占5.85%,“没什么太大的意义”占21.51%,“还过得去,可以看情况参加”的占50.00%,“很有意义,积极参与”占22.64%。可见,寝室文化活动参与意识普遍不强。这就要求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公寓管理人员在组织寝室文化活动时要丰富活动形式,增强活动吸引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让学生成为寝室文化活动的主体,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寝室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二、高职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原则

当前从总体上讲,高职学生寝室文化较为健康积极,但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对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解决高职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的问题,需做到“六个统一”。

1.物质与精神相统一

通常认为,高职学生寝室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但说到底,高职学生寝室文化建设首先要保证物质和精神相统一。各高职院校要继续加大投入,对于老的公寓楼要进行改造升级,寝室内部基础设施和生活学习设备要配置到位,过于陈旧的家具要及时更新,对公寓楼周围环境要进行绿化和美化。新建的公寓楼可参照家庭式公寓标准进行设计建造,电视、空调、热水器等安装到位。在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更要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寝室文化的引领、激励功能,提升寝室文化品位,实现寝室文化育人功能最大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个性与共性相统一

当今的高职学生成长于经济市场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再加上他们来自不同地区和家庭,他们的价值取向多元,个性鲜明,兴趣爱好各异。调查显示,对寝室内人际关系影响最大的因素排前三位的是:个人性格差异、生活习惯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分别占35.47%、19.81%和17.74%。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要加强引导,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又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学会主动沟通,相互理解,彼此包容,相互适应。只有实现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相辅相成,才能建立融洽和谐的寝室文化氛围,为和谐校园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3.局部与整体相统一

首先,单个寝室文化氛围要与整个公寓区文化氛围相协调,要服从整个公寓区的统一管理和要求,模范遵守公寓管理、寝室检查、水电使用等方面的制度。寝室布置要积极融入整个公寓区的规划,积极参加公寓管理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将公寓文化建设目标变为自觉的追求。其次,寝室文化建设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统一,要自觉体现学校文化的理念和核心追求,体现校风、学风,将校园精神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融入寝室文化的构建当中。只有实现局部和整体相统一,才能建成和谐高雅、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

4.管理与服务相统一

学生寝室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阵地,学生公寓管理是学生工作的难点和热点。高职院校在寝室管理上往往投入了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制定了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但效果却不是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90后”大学生许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个性突出,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很强,不愿意接受一刀切式的管理,有时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另一方面,高职学生因缺乏自信,没有目标而变得放任散漫。再加上后勤社会化的推进,现在住校生每年都要缴纳1000多元的住宿费,学生已成为消费者,他们希望得到更多更好的服务,享受到作为消费者的权利。因此,高职院校在寝室文化创建中要突出服务育人的功能,在做好服务的基础上,提倡人性化的管理,这样效果会更好。

5.高教与职教相统一

高职教育具有高教和职教双重属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更强调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具有强烈的职业性特征。高职寝室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育人使命。在寝室文化建设中既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体现高等教育的层次要求,又要遵循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和一般要求,强调应用性和职业特色。

6.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统一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遵循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内在规律,要求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融入企业文化的元素,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在寝室文化建设中也要围绕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统一的原则,在寝室布置、寝室管理制度、寝室文化活动等方面都要植入企业文化的元素和印迹,让学生在寝室生活和学习中了解和逐步适应企业文化的要求,为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高职学生寝室文化建设路径

随着学分制的加快推进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学生公寓已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应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把让学生满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不断创新学生公寓管理和寝室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寝室文化育人功能。

1.高度重视寝室文化建设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已从注重规模扩张转为加强内涵建设,重视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寝室文化建设在学生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只是将寝室定位为学生休息和生活的场所,在公寓管理中重视卫生检查和安全稳定工作,没有对寝室文化进行系统的规划,更没有得力的建设措施,没有将寝室文化建设上升到育人的高度。其实,小宿舍却是大窗口、大舞台。学生寝室是展示学生精神状态、品德修养和基础文明的窗口,是学校管理和服务水平的窗口。寝室也是学生工作者和全体教师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舞台。寝室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改变着学生的行为,构建健康向上、和谐高雅的寝室文化是高职院校一项重要的办学使命。

2.加强学生寝室硬件建设

首先,对老化的电线进行及时更换,安装智能控电系统,保障用电安全,在寝室里配置书桌和床铺一体化木质家具,安装空调和热水器,改善学生学习和休息条件。其次,学生公寓区配套设施也要跟上,在公寓区成立学生活动室和学生干部工作站,学生活动室里配备必要的娱乐实施,方便学生集会和休闲。在物管值班室配备电吹风、微波炉等生活设施,在公寓楼内安装开水器和洗衣机,为学生提供生活上的便利。再次,要加大公寓绿化和美化的力度,在公寓楼周围栽种树木花草。最后,在公寓楼大厅安装电子显示屏,在墙壁上安装宣传橱窗,增强公寓区宣传教育功能。通过不断改善硬件设施,提高学生寝室服务育人水平。

3.健全规章制度

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本身就是寝室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可以有力推动健康高雅寝室文化的形成。通过制定文明寝室评比办法、学生公寓管理规定、学生公寓安全管理规定、学生公寓报修规定、学生公寓物业管理考核办法、学生公寓管理员岗位职责、学生公寓保洁员岗位职责、学生公寓楼管理委员会章程和大学生公寓文明公约等系统配套的制度,为公寓管理的规范化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将寝室卫生守纪情况和学生在寝室内的各种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各项评奖评优,充分发挥制度育人的功能。

4.组建系统的管理队伍

一是成立专职公寓辅导员队伍。公寓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及时了解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教育和疏导。二是建立班主任进宿舍制度。要明确班主任进学生宿舍的次数要求。三是物管人员主动联系班级。分学期选出若干名业务精、素质高的物管人员联系班级,通过联系班级,物管人员可以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四是成立学生楼委会。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录取,建立学生自律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五是加强寝室长队伍建设,选派优秀学生担任寝室长,加大对寝室长的培训力度,将寝室长纳入班级学生干部队伍统一管理。通过组建专门的管理队伍,为强化寝室管理和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5.积极开展寝室文化活动

高职文化论文范文4

1.1中华传统文化是高职护生德育教育的人文资源

如何加强高职护生的护德教育,进而增强她们的医护人文精神,一直以来都是高职护理专业的难点和重点。中国传统文化无疑为高职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极富价值的人文资源。首先,从“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传统医德理念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了德与术的高度统一,注重人文关怀,更是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取之不竭的人文资源[4]。其次,中国传统护德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其倡导的人文关怀、人文精神,更符合我国文化、价值取向,更有利于民众接受认可。

1.2高职德育教育是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发展的基石

随着时代的变迁,新时期对医疗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行为道德规范标准,学习和借鉴古代医家的高尚医德,不可囿于其具体的言行和标准,一成不变地效仿只会导致复古和倒退。作为高职德育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吸纳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弘扬和发展与时代相符的观点,择其善而为之。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加以梳理,提炼出与职业道德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内容;另一方面,吸收采纳西方医学伦理学中有价值的内容,使之更符合当今时代和医护发展的需要[5]。因此,高职护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加强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德育教育的发展,必定会促进中国传统医德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又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加强创造条件。

2凝练中华传统文化精粹对高职护生开展德育渗透

高职护生正处在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塑造和定型期[6]。卫生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未来优秀护理工作者的基地,对提高道德教育方面,并将中华传统文化渗入到护理职业道德教育中,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1以“仁”、“爱”构建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和道德标准

国际护理学会1973年修订的《国际护士守则》中,规定护理人员的职责为:“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这一职责既体现了护理的本质,也反应了护理职业道德的实质.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与“爱”理应成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永恒主题[7]。“仁”就是医者仁心,仁义济世,儒家思想认为人是“仁”的存在本体,而仁者必须有爱人的意识和情怀,要求护理人员具有人道主义情感和同情心。“爱”是贯穿全程的基本道德品质,即要求护士应具有对生命的热爱、对患者健康的热爱、对护理事业的热爱。患者受疾病困扰,极容易产生焦虑感、恐惧感,迫切需要护士的关爱和帮助,其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护士必须对患者有着特殊的情感要求,要求护理人员掌握专业的知识和娴熟的技能回馈社会[8]。

2.2以“精”、“诚”树立学生高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精”特指精专治患,精益求精。护士具有精湛的技术,才能在操作中做到准确、快捷、高效。护理工作容不得半点粗心,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差错、事故,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或延误诊断治疗,甚至危及生命。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确保各项抢救手段及护理措施准确、及时、有效,同时培养学生具有慎独善思的良好心理品质以及高度的责任感。“诚”就是诚善服务,以诚相待,这也是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之一。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取得患者信任的基础,学校要着力培养学生诚信的职业态度,使其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做到与病人以诚相待、以信相处,将“以人为本”的护理思想落到实处,密切维护护患关系,帮助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9]。

3以中华传统文化对高职护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具体举措

3.1构建校园文化环境

教育环境在卫生高等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着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创造良好的育人条件。在洋溢着浓厚文化气息的环境下学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环境中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培养她们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以我校为例,我们紧密围绕“具有护理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心打造校园文化环境。例如,凝练出“仁、爱、精、诚”的专业精神,做成宣传画放置在校园中;积极在校园内打造绿化景观区“药苑”,选择性的栽种一些可以入药的植物,并做好标注,是学生在欣赏植物的同时对其药性有一个了解;通过树立李时珍等中医药名家的雕塑表达出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尊重;在校园内竖立“理念碑”、张贴宣传画,向同学们宣传中医药文化的名言古句,例如“人命至重,贵逾千金”、“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等等,以此构建具有浓郁医护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

3.2营造校园人文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催人奋进的教育力量,潜移默化学生的精神世界、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校园文化对德育教育起到了指导性作用和制约性作用。校园精神不是硬性灌输、不是纪律约束,而是一种无形的文化约束。我校非常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的德育教育功能,在全校范围内积极制定学校理念。例如,制定了“厚德崇真、博学强能”的校风,“慎思笃行、敏学笃学”的学风,“仁、爱、精、诚”的专业精神。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主题班会、晨会等形式,将具有护理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入日常德育教育中。例如,结合时事新闻,运用正面案例分析让学生们感受到医护人员正直博爱的情感、谦虚谨慎的态度、勤奋好学的精神、忠于医业的道德,激发学生内心的道德追求;运用反面案例让学生对那些缺乏职业道德的医护人员产生反感厌恶,以此督促医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3打造校园精品活动

高职文化论文范文5

1.工作差异。教师的工作是教,学生的工作是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感受可能会完全不同。教师的最终目的是让自己的授课内容能为学生所接受,学生的最终目的是学到在自己看来有用的知识。但是这两个并不完全对等,教师所讲述的内容有可能不是学生所感兴趣或者愿意接受的,学生所感兴趣或者愿意接受的东西教师未必会讲述,更何况教师的课堂教学还要受到教材、学校规章制度等的制约。

2.社会差异。由于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教师与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不同。受一些消极思想的影响,有的学生会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假、大、空”,实用性不强,再加上职业技术学院注重技能的培养,在一定层面上更加深了学生的这一认识。而作为教师,因为职业和认识的原因,可能会反复强调思政理论课的重要性。

二、高职学生的特点

与其他大学生一样,高职学生是一群充满朝气的年轻人,他们非常乐意接受新东西并且接受新东西的速度非常快,同时对于知识有着非常强烈的渴望。这些都是教育得以进行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这个阶段所学的东西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而思政理论课可以使这种影响更加积极正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高职学生也有着自身的特性。

1.学习能力。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层层筛选,一些高职学生学习能力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对一些学生来说学习并不是他们值得自豪和骄傲的领域。

2.自律性。有的学生会厌学,对学习和教师有一定的抵触情绪,甚至有的直接站在对立面,对于教师来说教学难度就提高了很多。

3.理性思维能力。理性知识较感性知识难于掌握,这就使得一些高职学生更乐意接受感性知识,而对思辨性较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度不高。

三、师生融入同一课堂文化场域的策略

1.缩缩短师生距离。在信息化时代学生与教师获得信息的途径很多,但是教师与学生的关注点却不尽相同,其中往往存在差异,对信息的加工、筛选方式也不一样。因此,面对相同的信息所得到的东西千差万别,理解深度也不同。如果要使得学生与教师处于同一课堂文化场域,教师与学生就要有交集,并且这种交集越多越好。这就要求教师主动去了解学生的主流思想,去了解他们的关注。首先,了解学生的喜好、他们的关注点。学生与教师属于不同的年龄段,有的甚至跟学生相差三十多岁,不同的年龄段所经历的时代不同,关注的焦点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多用一些时间去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关注点与喜好。其次,改变简单的说教式交流方式。作为教师不能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面对学生,这样可能很难得到学生的真实想法。在这个多元化、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学生由于接触到很多东西,思想也相较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具有很大的活跃性。对于学生的很多想法不能简单直接否定,要以理服人。再次,创建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与学生作为平等的独立个体,在课堂上应让学生畅所欲言,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他们说话权利,面对质疑,应重视其想法同时也要审视自身。如通过提问、课堂调查、专题研讨等让课堂变成学生与教师共同的舞台,课堂才能起到真正的育人作用。

2.教学手段多样。教与学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模式,教师教得再好,学生学的效果不好也没有任何意义。目前,有的学校会给老师规定各种条条框框,比如规定一节课里必须有几分钟的视频、要有提问、要有互动等。这些做法有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教学规律,使得原本就不相同的教与学模式渐行渐远。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的是:教师按照程式化教学,课堂上教学内容看似丰富多彩,实则学生无精打采。因为这样往往缺乏变通性,没有重点,难以吸引学生。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教师在课堂上随时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使教与学同步起来。首先,让学生真正走入课堂。思政理论课往往思想性、哲理性较强,理解起来较难。因此课堂上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学生坐在那里,心思却在别处,对所讲内容表现得漠不关心。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改进教学内容是一个方面,另外一方面就要求学生能够真正对课堂内容感兴趣,能够走入课堂,在这里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者研讨效果比较好。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深度思考,才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其次,发掘学生的兴趣点。通过论坛、聊天工具等去了解学生,适时插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使得学生更加易于接受所讲内容。再次,教学应该不再仅仅只局限于课堂。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以及教师通过通讯手段与学生的交流都是课堂生命力的延伸。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人文类知识非常广博,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课外书籍以及视频再学习的同时也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课后也可以被看成是另外一个课堂———教师回答学生的疑问或者探讨问题都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高职文化论文范文6

(一)网络行为中的法律道德意识淡薄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高职学生对于网络法律规范不甚了解。有不少高职学生表示遭遇过网络侵权行为,比如,个人隐私被随意披露,遭受过网络诈骗等,但同时又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承认通过微博等方式披露过他人的隐私。

(二)高职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分辨能力差

由于网络信息五花八门,相比本科生来说,高职学生的是非分辨能力更欠缺一些。面对大量的网络信息,高职学生难以适从,对网络交流平台中的各种观点不能理性的分析评论,逐渐形成麻木盲从、人云亦云的心态和方式,从而成为信息的奴隶。

二、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的主要影响

(一)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的积极影响

1.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

网络文化具有前沿性,能够将最新知识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网上的许多虚拟图书馆、各种在线参考材料、电子书籍等资料都唾手可得,对高职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有调查显示,有30%的高职学生上网是为了看新闻,查学习资料,极大地开拓了学生视野。

2.缓解压力,平衡心理

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虚拟世界里,高职学生可以与自己相识或者不相识的有着共同兴趣的人交流畅谈,可以“毫无顾忌”地吐露自己的真心话。特别是有的比较内向甚至孤僻但内心又渴望能与人交往的学生,在网上这样一个开放、自由的空间里,也会变得幽默、开朗。

(二)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的消极影响

1.学习成绩下降

网络挤占了高职学生的大量的读书和思考的时间,调查显示,一有空就上网的高职学生占35%,每天上网时间在2-5个小时的占45%,上网时间在5-8个小时的占10%,利用上课时间上网的占27%,有95%的学生利用手机上网。高职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屡禁不止,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上课质量和学生的听课质量,厌学、逃学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网络的开放性和便捷性也导致部分高职学生自己不思考课后作业,习惯从网上寻找答案。

2.道德信仰偏差

高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的道德信仰也处于不稳定状态,特别是在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下,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各种价值观的碰撞和学生之间的网络模仿,导致部分高职学生的信仰的扭曲。另外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通过网络传播,导致学生过分追求物质财富而不顾道德底线。

3.网络性心理障碍

由于高职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有的学生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网上持续聊天、打游戏,以致损害身体健康,并在生活中出现各种行为异常。有少数学生甚至是连续几天通宵达旦地上网,而出现身体衰竭和死亡。

三、应对措施

(一)从社会的角度,加强网络管理

1.网络技术安全防范

由于网络信息的五花八门让学生难以辨别。公安机关可以会同相关网络信息部门联合开展依法打击网络有害信息的专项整治活动,过滤有害信息。同时国家应该鼓励和扶持适合未成年人的健康有益的网络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2.完善网络安全相关法律制度

我国于1987年开始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网络信息方面的法律法规,但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还是存在立法滞后等问题,而大部分高职学生对我国网络法规不了解。所以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梳理网络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系统地进行网络立法,并进行全民学习。对于网络犯罪的应采取严厉措施,并进行有效的反面宣传教育。

(二)从学校的角度,加强学生的网络教育

1.进行专业建设,占领校园文化阵地

专业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建立网络教学资源,从而建立校园文化阵地。对专业前沿结合社会热点话题,学校可以指导性地在校园BBS上开展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减少学生无节制的上网聊天游戏行为。同时通过这些网络平台,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学生关注的话题,不仅可与学生打成一片,还可以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

2.加强网络法制教育,提升网络素养

由于高职学生对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缺乏了解。高职院校应加强网络道德行为的宣传教育,请网警或者是网络律师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开展网络文明知识主题班会等,增加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念。

(三)从家庭的角度,合理引导学生上网

高职文化论文范文7

(一)高职学习型寝室文化的本质特征是通过社会实践实现对学习者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与转变,以适应快速发展变化的世界。

依据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一个人的职业能力包括分析性智力(analyticalintelligence)、创造性智力(creativeintelligence)和实践性智力(practicalintelli-gence)三个方面,其中分析性智力可通过教学实践方式培养,创造性智力与实践性智力则主要在社会实践、教学实践中习得。高职院校以培养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高等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通过日常教学使学生获得专业技能的同时,可在学习型寝室文化建设中培育寝室成员参与社会实践主动学习的意识与习惯,积极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获得自身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全面提升个人的职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

(二)高职学习型寝室文化的核心要素是终身主动学习。

在传统社会,人类的学习活动被局限在一定的时段和正规的形式之中;当今时代世界飞速发展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人们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就必须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变为生活的方式。人生已经不能截然分为接受教育与从事工作两个阶段,个人自少至老都要不断地学习。高职院校作为高职学生正规学习的终结场所,应努力培养学生公寓组织成员终身学习、学会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个人持续学习力是今后参与社会竞争、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发展的必备能力,进而形成终身主动学习理念、做好终身学习规划及付诸实际学习行动。

(三)高职学习型寝室文化的外在形式是促进学习者成长成才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校园活动)和高职寝室文化载体等。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它独特的外在表现形式。高职学生寝室成员树立寝室主人翁意识,在高职学习期间将自己定位为准职业人,强化职业责任感,广泛参与各种校园及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提升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各种素质和职业能力;学校各职能部门极力为学生架设多种高效的实践活动平台,并在学生公寓设置具有企业鲜明特色的文化理念、公寓励志标语及各种规章制度等文化载体,间接提升寝室成员今后的职业理念和素养。这些都是当前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构建具有鲜明特色学习型寝室文化体系的外在表现形式。

二、构建高职学习型寝室文化的功能

在当今学习型社会,高职学习型寝室文化应成为高职寝室文化的主流。高职学生公寓是培育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一块肥沃土壤,高职院校以企业文化与高职寝室文化融合为切入点,完善高职寝室文化建设,将有利于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高职学生社会竞争力的提升和满足社会企业对人才基本素质的需求。

(一)构建学习型寝室文化有利于促进新时期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高职学生寝室是高职学生学习、生活、交往、休息的主要场所,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寝室文化建设水平和程度直接影响和体现着校园文化的高低。当今高职校企已深度融合,但由于高职教育的大众化,高职学生入学时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等原因,高职院校学生整体来说主动学习氛围不浓,学习风气缺失。高职院校通过以先进企业文化与寝室文化融合为切入点进行学习型寝室文化建设,提前让学生接受先进企业文化、职业素养的熏陶,使学生意识到主动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重要和责任,有利于高职德育环境的优化与校园学习文化的提升。

(二)构建学习型寝室文化有利于促成高职学生社会竞争力的提升。

对高职毕业生适应社会工作岗位能力的调查显示,高职学生从校园进入企业工作初期,对企业的工作环境、规章制度、工作节奏、人际关系等方面不适应或不太适应的分别占到63%、44%、62%和56%。这一现状说明高职毕业生适应社会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还有待加强。高职学生在高职学习期间将自己定位为准职业人,树立寝室主人翁意识,强化职业责任感,积极主动投入以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为重点内容的寝室文化建设,有利于自身团队合作意识、敬业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及创新思维等职业能力的培养,对个人今后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三)构建学习型寝室文化有利于满足社会企业对人才基本素质的需求。

通过对与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企业(如深圳富士康、等)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已不再把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放在首位,而更加重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如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等。根据权威企业对技能人才基本素质要求的调研得出:当今用人单位对不同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要求不同,但对毕业生肯学习、能吃苦、工作认真、踏实、诚信、有责任心、有团队合作意识等这些基本要求却惊人的一致。企业重点提出以上基本要求,其实反映了一个很现实的社会问题,也迫使各级各类学校反思,高职教育绝不能紧紧盯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同时须重点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意志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先进企业文化与高职寝室文化融合为切入点进行高职寝室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敬业、责任心等职业道德素养和人际沟通等职业能力,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促成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的无缝对接,从而促成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构建高职学习型寝室文化的策略

(一)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博世班”企业文化融入校园(寝室)文化成功经验

2006年,世界500强企业德国博世(Bosch)在遍访湖南几十所高职院校后,选择与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培养人才;同年10月,德国博世汽车部件(长沙)有限公司与学院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组建首批“博世班”,之后博世(长沙)公司与学院保持长期校企合作,采取前两年由学院教师和公司委派的专家在学院对博世班学员实施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训、毕业学年在博世公司进行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2011年学院与博世公司合作进一步深化,采取“双元制”教学模式,首先从特定专业中进行学生的筛选,学生在校即成为企业的准员工,教学过程中实行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场景、教学师资等的校企定期交替,在专业教学的同时,校企还共同向学员宣传博世的7大企业价值观(责任感,开放性和信任感,公平,可靠、守信、守法,聚焦未来、确保硕果,原创性和持续性,文化多样性),加强对学员企业文化的熏陶;同时,开展以寝室为团队的项目协作、素质拓展、企业文化设计比赛,使学员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强化企业文化理念,最终实现准员工思想上对企业文化的自觉认同和行动上的主动遵守;此外,博世还提供给学生参加国际AHK(德国商会认证)认证的机会。德国博世这种校企联合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了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深受企业文化熏陶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了省内高职校企合作的典范,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和企业、学生(家长)、兄弟院校的广泛认可,实现了学生、学校与企业的三方共赢。实践证明:高职院校要办出特色,一是必须走校企联合办学之路;二是必须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尤其是企业共性文化);三是企业文化的熏陶要贯穿于高职学生的学习场所(教室、实训室)、生活场所(食堂、寝室、校园文化长廊、校园主干道)及工作场所(企业)等全过程。高职寝室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要经过潜移默化才能形成,而学生在寝室的时间几乎占据了在校时间的一半,因此,思考如何在寝室这样一个狭小而至关重要的空间去构建体现企业文化特色的高职学习型寝室文化,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满足企业人才素质基本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构建高职学习型寝室文化的策略

针对当前高职寝室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校企联合办学企业文化融入校园(寝室)文化的成功经验,笔者提出以下构建高职学习型寝室文化的策略。

1.引入先进企业文化元素,加强寝室物质文化建设

目前,各高职院校寝室内基础设施已比较完善,寝室外楼道生活设施也日趋配套,但寝室内的文化氛围还很淡薄,学生公寓里只有少部分寝室以励志名言、个性化装饰来装点寝室,多数寝室个人单元空间单调,这跟现代化生活水平有一定差距。因此无论是作为寝室主人的高职学生还是学院学生管理部门,都应积极主动提升寝室文化载体品味,如高职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生活空间张贴励志精技的标语、行业名人名言、跟自己今后职业生涯相关的图片以及专业作品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部门也可以指导寝室成员进行寝室单元空间物化载体的设计。当今各高职院校教学场所尤其是实训场地均挂有中外著名企业家图像名言,标注有企业化标语,像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还以校企合作企业名字命名校园各主干道,校园里企业文化元素浓厚。但高职学生寝室文化载体则显得相对简陋,企业文化元素缺乏。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院类型和各院系特点在学生公寓宿舍楼栋加强蕴含企业文化元素的物化载体建设,如在学生宿舍公共区设立活动场所、休息室,增强人性化建设,在每栋学生公寓内张贴著名企业理念标语、学院往届校友风采录,介绍宣传其职业成功经验,在各学生公寓楼道挂设专业对应企业的工作生活场景图片等。

2.引入先进企业管理制度,规范学生行为,强化职业人的价值理念

寝室制度文化作为高职寝室文化的重要部分,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因此建立健全寝室规章制度,塑造寝室制度文化是寝室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制度文化作为一种约束企业与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在文化性质、追求目标、文化主体地位、文化载体性质等方面有类似之处。高职院校努力将企业制度文化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治理方式等精髓融入高职院校寝室管理显得十分必要。近年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博世”班、“远大空调”班等订单班均引入合作企业的管理与考核机制,如寝室企业文化装饰、寝室内务整理、学生言行举止、着装要求等,很大程度地调动了班级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强化了学员职业人的价值理念。

3.高职院校要极力营造蕴含企业文化风格的寝室精神文化氛围

培养具有精湛职业技能、良好职业道德和科学创新精神的一线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要使其培养的人才走入社会后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就要在学生公寓极力营造蕴含以人为本、终身学习、沟通合作及创新务实等企业文化风格的寝室精神文化氛围,努力营造一种亲和力强、合作进取、积极向上的高职寝室人文环境。在该环境中,高职学生人人都能真切感受到民主、平等、友善、亲情,体验到做人的尊严和学习成长的快乐;能充分意识到个人持续学习力是参与社会竞争、实现自我发展的必备能力,进而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和举动;能充分认识到竞争合作对个人成长发展的巨大作用,积极培养自己跟其他寝室成员团结进取、通力合作的团队意识和精神,在团结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创新能力。

4.充分利用校企联合办学企业文化资源,以职业指导教育为导向展开综合素质教育

当前高职院都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的办学方针,这使得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为高职院校对全院学生展开综合素质教育提供了宝贵资源。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企业的文化理念、竞争意识、团队精神等方面的资源,通过学院思想政治课、职业指导讲座和辅导员德育课等形式,开展向企业先进人物学习、积极参与企业仪式、关注企业经典故事等,鼓励学生收集企业优秀员工的典型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合作基地的企业文化,提炼出企业文化的共同特征,并引入企业文化来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让学生直观地领悟到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是社会的普遍要求,增强学生对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5.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并积极为学生架设多种高效活动平台

当今社会的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随着人才被推向市场,大学生的自我优越感将逐渐消失,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拥有特殊的教育功能,它是大学教育的补充和延续,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和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独立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当前各高职院校校园里,大学生社会实践取得了积极效果,但还存在着诸如学生个体社会实践活动意识淡薄、主动活动积极性不高、专业联系不紧密等问题。因而需要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社会实践活动的更高成效。就高职院校本身而言,一要通过思想政治课、辅导员德育课等途径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使学生产生主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识和付诸社会实践活动的举动;二要积极为学生提供架设多种高效社会实践活动平台,让学生乐于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会成长的快乐。

四、结语

高职文化论文范文8

1.寝室人际关系存在不和谐现象

当问及“寝室成员关系如何”时,27.36%的学生选择“非常好,有很强的整体意识”,65.66%的学生选择“较好,有自己的圈子”,6.23%的学生选择“冷淡,自己管自己”,0.75%的学生选择“很差,常发生不和”。可见,不少寝室人际关系不够和谐,虽然寝室里只有几个人,但还有小圈子,甚至较为冷淡或有矛盾。寝室交流情况的调查也说明了这一点,有较多的交流占54.53%,一直有很多话要交流占33.77%,偶尔有交流占9.62%,极少有交流占2.08%。

2.部分高职学生生活习惯较差

从早晨起床时间看,72.26%的学生早晨7点以前起床,14.91%的学生7点至8点起床,9.25%的学生8点至9点起床,3.58%的学生9:00以后起床。从晚上关灯睡觉时间看,22点以前占17.55%,22点至23点占50.19%,23点至24点占27.92%,24点以后占4.34%。这说明不少学生的作息时间没有规律,这必然影响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身体健康不利,对于熄灯晚睡觉迟的学生要加强教育管理。从寝室卫生打扫看,每天大家一起打扫占20.75%,每人每天轮流打扫占50.19%,不定期,脏了就扫占16.79%,有老师来检查的话就打扫占12.26%。说明部分学生卫生习惯较差,卫生意识不强。

3.部分高职学生基础文明较差

如有的学生在寝室里乱扔垃圾,10.38%的学生经常乱扔,16.42%的学生偶尔乱扔;有的学生在寝室里抽烟,1.13%的学生抽烟严重,27.55%的学生偶尔抽烟;有的学生在寝室里使用大功率电器,2.08%的学生经常使用,9.62%的学生偶尔会使用。抽烟和使用大功率电器易引起火灾,这是所有高校严格禁止的,但少数学生置他人和自己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不仅基础文明较差而且安全意识和纪律观念淡薄。值得一提的是,调查中发现,抽烟的不仅有男生,还有女生。

4.高职学生寝室文化格调较为低俗

学生在寝室内谈论最多的是异性、情感类话题,占31.13%;其次是游戏娱乐类话题,占20.75%;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占17.17%;时尚、明星和八卦类话题及时政新闻类话题分别占14.15%和13.02%;其它话题占3.77%。这一方面说明学生在寝室里身心放松,展示了较为真实的自己,另一方面也说明高职学生寝室文化层次不高。寝室攀比现象也较为严重,39.62%的学生有攀比心理和攀比行为。学生电脑使用情况是:QQ聊天占26.42%,看电视、电影占22.64%,打游戏占22.26%,学习占15.66%,看小说占13.02%。这些情况都说明高职学生寝室文化格调趋于低俗。

5.学生参与寝室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对于学校举办的寝室文化活动(文明宿舍评比、公寓文化节等),认为“完全没必要,浪费时间”的占5.85%,“没什么太大的意义”占21.51%,“还过得去,可以看情况参加”的占50.00%,“很有意义,积极参与”占22.64%。可见,寝室文化活动参与意识普遍不强。这就要求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公寓管理人员在组织寝室文化活动时要丰富活动形式,增强活动吸引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让学生成为寝室文化活动的主体,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寝室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二、高职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原则

当前从总体上讲,高职学生寝室文化较为健康积极,但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对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解决高职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的问题,需做到“六个统一”。

1.物质与精神相统一

通常认为,高职学生寝室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但说到底,高职学生寝室文化建设首先要保证物质和精神相统一。各高职院校要继续加大投入,对于老的公寓楼要进行改造升级,寝室内部基础设施和生活学习设备要配置到位,过于陈旧的家具要及时更新,对公寓楼周围环境要进行绿化和美化。新建的公寓楼可参照家庭式公寓标准进行设计建造,电视、空调、热水器等安装到位。在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更要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寝室文化的引领、激励功能,提升寝室文化品位,实现寝室文化育人功能最大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个性与共性相统一

当今的高职学生成长于经济市场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再加上他们来自不同地区和家庭,他们的价值取向多元,个性鲜明,兴趣爱好各异。调查显示,对寝室内人际关系影响最大的因素排前三位的是:个人性格差异、生活习惯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分别占35.47%、19.81%和17.74%。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要加强引导,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又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学会主动沟通,相互理解,彼此包容,相互适应。只有实现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相辅相成,才能建立融洽和谐的寝室文化氛围,为和谐校园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3.局部与整体相统一

首先,单个寝室文化氛围要与整个公寓区文化氛围相协调,要服从整个公寓区的统一管理和要求,模范遵守公寓管理、寝室检查、水电使用等方面的制度。寝室布置要积极融入整个公寓区的规划,积极参加公寓管理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将公寓文化建设目标变为自觉的追求。其次,寝室文化建设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统一,要自觉体现学校文化的理念和核心追求,体现校风、学风,将校园精神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融入寝室文化的构建当中。只有实现局部和整体相统一,才能建成和谐高雅、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

4.管理与服务相统一

学生寝室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阵地,学生公寓管理是学生工作的难点和热点。高职院校在寝室管理上往往投入了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制定了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但效果却不是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90后”大学生许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个性突出,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很强,不愿意接受一刀切式的管理,有时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另一方面,高职学生因缺乏自信,没有目标而变得放任散漫。再加上后勤社会化的推进,现在住校生每年都要缴纳1000多元的住宿费,学生已成为消费者,他们希望得到更多更好的服务,享受到作为消费者的权利。因此,高职院校在寝室文化创建中要突出服务育人的功能,在做好服务的基础上,提倡人性化的管理,这样效果会更好。

5.高教与职教相统一

高职教育具有高教和职教双重属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更强调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具有强烈的职业性特征。高职寝室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育人使命。在寝室文化建设中既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体现高等教育的层次要求,又要遵循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和一般要求,强调应用性和职业特色。

6.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统一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遵循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内在规律,要求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融入企业文化的元素,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在寝室文化建设中也要围绕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统一的原则,在寝室布置、寝室管理制度、寝室文化活动等方面都要植入企业文化的元素和印迹,让学生在寝室生活和学习中了解和逐步适应企业文化的要求,为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高职学生寝室文化建设路径

随着学分制的加快推进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学生公寓已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应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把让学生满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不断创新学生公寓管理和寝室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寝室文化育人功能。

1.高度重视寝室文化建设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已从注重规模扩张转为加强内涵建设,重视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寝室文化建设在学生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只是将寝室定位为学生休息和生活的场所,在公寓管理中重视卫生检查和安全稳定工作,没有对寝室文化进行系统的规划,更没有得力的建设措施,没有将寝室文化建设上升到育人的高度。其实,小宿舍却是大窗口、大舞台。学生寝室是展示学生精神状态、品德修养和基础文明的窗口,是学校管理和服务水平的窗口。寝室也是学生工作者和全体教师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舞台。寝室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改变着学生的行为,构建健康向上、和谐高雅的寝室文化是高职院校一项重要的办学使命。

2.加强学生寝室硬件建设

首先,对老化的电线进行及时更换,安装智能控电系统,保障用电安全,在寝室里配置书桌和床铺一体化木质家具,安装空调和热水器,改善学生学习和休息条件。其次,学生公寓区配套设施也要跟上,在公寓区成立学生活动室和学生干部工作站,学生活动室里配备必要的娱乐实施,方便学生集会和休闲。在物管值班室配备电吹风、微波炉等生活设施,在公寓楼内安装开水器和洗衣机,为学生提供生活上的便利。再次,要加大公寓绿化和美化的力度,在公寓楼周围栽种树木花草。最后,在公寓楼大厅安装电子显示屏,在墙壁上安装宣传橱窗,增强公寓区宣传教育功能。通过不断改善硬件设施,提高学生寝室服务育人水平。

3.健全规章制度

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本身就是寝室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可以有力推动健康高雅寝室文化的形成。通过制定文明寝室评比办法、学生公寓管理规定、学生公寓安全管理规定、学生公寓报修规定、学生公寓物业管理考核办法、学生公寓管理员岗位职责、学生公寓保洁员岗位职责、学生公寓楼管理委员会章程和大学生公寓文明公约等系统配套的制度,为公寓管理的规范化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将寝室卫生守纪情况和学生在寝室内的各种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各项评奖评优,充分发挥制度育人的功能。

4.组建系统的管理队伍

一是成立专职公寓辅导员队伍。公寓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及时了解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教育和疏导。二是建立班主任进宿舍制度。要明确班主任进学生宿舍的次数要求。三是物管人员主动联系班级。分学期选出若干名业务精、素质高的物管人员联系班级,通过联系班级,物管人员可以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四是成立学生楼委会。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录取,建立学生自律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五是加强寝室长队伍建设,选派优秀学生担任寝室长,加大对寝室长的培训力度,将寝室长纳入班级学生干部队伍统一管理。通过组建专门的管理队伍,为强化寝室管理和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5.积极开展寝室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