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内部审计研究(3篇)

高职内部审计研究(3篇)

第一篇: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研究综述

摘要:

随着人们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的提高,内部审计工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管理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国内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研究的必要性、存在问题和主要对策等方面进行细致的梳理和整理,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国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综述

0引言

我国对于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研究是随着国家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而建立和发展的。1983年我国开始推行内部审计制度,1985年内部审计制度推行至高校。1990年5月3日,国家教委了《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通过中国知网文献搜索,上个世纪末期,已经出现了零星的关于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方面的文献,但直到21世纪初,这方面的研究数量才逐渐增多,研究的角度也逐渐多元化。具体来说,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开展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必要性的研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深入,人们对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最初的发展到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认为内部审计是高校管理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黄君乐(2008)认为,随着高职院校经费投入渠道的增加和总量的增长,学院发展模式逐渐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加上办学自主权的进一步扩大,伴随职业教育体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不断推进,对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朱放军(2014)认为加强内部审计犹如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机制的“360安全卫士”。高职院校开展内部审计是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根本需要,是加强职业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客观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创新职业教育管理的现实需要。

2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大多数是通过“三改一补”而形成的,管理上基本继承了原有的管理体制。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审计方法和范围、内审制度建设等方面均存在许多问题。

2.1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足,内部审计意识淡薄

周波林(2011)指出部分院校领导认为高职院校不是生产经营单位,无需开展成本核算,高职院校的收入主要是根据相关的政策法规获取的,学院大型的支出主要通过政府采购,因此,没有必要开展内部审计。同时有些领导认为内部审计职能和纪检监察差不多,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认识模糊不清。曹金臣(2012)指出对有些人把内部审计仅仅定位于“监督”,停留在“查错防弊”的阶段上,认为内部审计工作是财务审计的翻版。部分审计部门把审计对象看作是自己的“对立面”,没有站在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起点和定位不高。

2.2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缺乏相应的审计权限

薛钰(2010)对全国50所高职院校进行调查发现,其中单独设置审计机构的占16%,没有设置审计机构的占36%,将审计与纪委、监察合并的占46%,将审计与财务合并的占2%。陆宏如(2014)对江苏省52所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中只有8%的学院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了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其他高职院校中,大多数将内部审计的职能并入了纪检监察机构;少数高职院校,由纪检人员兼任内审工作,没有专职的审计人员。

2.3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谢小春(2012)对87为湖南省内高职院校的领导及内审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发现只有1个专职人员占70.11%,有2个以上专职人员的仅占4.01%,部分高职院校1个专职审计人员也没有。陈建平(2014)对浙江省17所公办高职院校进行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17所高职院校共有专职内审人员24人,其中3家高职院校没有专职内审人员,能组成3人内审工作小组的仅有2家。在17所高职院校24名专职内审人员中,财会和审计类专业的有13人,占62.5%;工程专业的有2人,仅占8.33%,其他专业的有9人,占29.17%。

2.4内审范围狭窄,审计方式单一

谢小春(2012)通过调查发现,湖南高职院校目前内部审计以传统的财务审计和基建维修类审计为主,缺少较高层次的绩效审计和鉴证服务等管理审计。在审计方法上,只有4.6%使用了计算机审计软件,其他高职院校基本停留在手工审计阶段。陆宏如(2014)通过调查发现,在审计方式的选择上,所有被调研的高职院校都采用了事后监督;79%的高职院校在大型项目上,采用事中控制审计。在审计信息化方面,使用审计软件只有16%,完全通过手工审计的高达84%。

2.5内审制度不够完善,审计意见和建议难以执行

周波林(2011)指出,目前国家审计机关还设有对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制定具体的审计准则和实施细则,部分高职院校本身也没有结合各单位实际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制度的缺失使内审人员在执行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时,时常受到被执行部门的抵制,而审计人员也无可奈何,这直接导致审计意见和建议难以落到实处。高松玲(2013)认为内部审计制度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规章制度在内容上不够详尽明确;二是规章制度的修订、更新不及时,致使内部审计制度的制定滞后于业务发展,从而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

3改进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对策

3.1转变内部审计观念,加强内部审计的组织领导

谢小春(2012)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更新高职院校内部审计观念。审计理念由内部审计是检查系统的认识转向控制系统的认识;审计职能由单纯的监督转向监督与服务并重;审计目标以查错纠弊为主转向以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能力为主;审计内容由以财务收支为主要审计内容逐渐向业务领域和信息系统拓展;审计方式由以结果导向为主转向与过程导向并重,由事后监督为主转向与事前、事中全过程监督并重;审计手段由手工操作为主转向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主。陈建平(2014),建议各省教育厅对内审工作领导管理体制的建设情况予以刚性的规定和考核,并且普通高校的内审工作由省教育厅统一管理。

3.2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明确提出要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高职院校应从职务不相容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出发,尽可能在以较低成本的前提下,发挥纪委、监察、审计各自的职责。谢小春(2012)指出目前很多本科院校已尝试建立由总审计师、外部审计师、独立审计委员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直接对校长负责,审计机构由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但根据现在高职院校的发展规模和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建议逐步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并由院长直接领导,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朱放军(2014)建议建立由上级主管单位、财政部门和高职院校联合组成的审计委员会,改善和解决目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制于管理层的问题。

3.3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郑萍(2010)建议各院校要按要求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内审人员不但要有财务审计人员,还要有基建审计人员;不但要有经济、法律、会计等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外语等专门技能。内部审计人员要通过培训和继续教育及时更新知识。陈建平(2014)建议要有计划地实施内审人员职业化,完善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要“以用为本”,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内审人员的才干。要充分利用各级审计协会团体,通过交流研讨,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各个学院还要制定内审人员的考核与激励机制。

3.4拓展内审工作范围,创新内审工作方法

章振东(2007)指出高职院校可以尝试“审计项目外包”,可以把高职院校自身审计优势不明显以及可能会严重影响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审计项目全部或部分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同时他强调,内部审计必须加强对“审计项目外包”的适用范围和质量控制问题的论证,加强对外包审计项目的质量监督。朱防军(2014)认为需要不断拓展内部审计工作范围。需要加强经济效益审计、项目的专项审计、对敏感问题的具体审计,从而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3.5完善审计制度,规范内审工作

许宜湛(2012)建议各高职院校可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适合本院的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职责和权限,使各高职院校内审机构在保持相对独立的情况下行使其职责。高松玲(2013)认为审计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集,并建立健全以风险管理平台为载体的规章制度,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要加强对制度的动态管理,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4结语

学者们对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从不从侧面、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但目前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大多数还停留在现状描述,许多对策处于建议层面,许多高职院校的内部审计工作并没有得到真正重视并发挥其审计职能,关于高职院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面的文章也较少。因此,如何强化审计职能,拓宽内部审计范围,改进和创新内部审计方法,建立和完善内审质量控制系统,是当前高职院校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作者:汪青青 包国祥 蒋汝根 单位:江苏建康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建平.对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看法[J].新智慧财经版,2014,(2):86-88.

[2]章振东.国有公办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7,(24):35-38.

[3]朱放军.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管理的优化对策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6):299-300.

[4]黄君乐.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5)44-46.

[5]薛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J].人力资源管理,2010,(6):110-112.

[6]郑萍.广东高职高专院校内部审计开展情况调查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7):199-201.

[7]陆宏如.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0-22.

[8]周波林.论当前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1,(11):187-188.

[9]谢小春.浅谈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相关问题[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技财经,2012,(8).

[10]曹金臣.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路径[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0):74-75.

[11]许宜湛.广东公办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经济研究导刊,2012,(36):101-102.

[12]高松玲.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15):281

第二篇:高职院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

摘要:

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是内部审计存在的基础。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只有加强了质量管理,才能降低审计风险,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达到预期的审计效果,进而促进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加强其质量管理是一项长久的工作,在现有条件下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可能是解决当务之急的一个好办法。

关键词:

高职院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

一、高职院校实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一)防范审计风险,保证审计效果

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不断重视,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断增加,新业务不断攀升,对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教育经费投入增加了,预算执行却越来越严格,部分高职院校存在预算执行不完、剩余资金被收回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部分高职院校不惜违规执行预算,这给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也增加了审计风险的发生。通过高职院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可以及早发现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及时应对可以减少不良因素的发生,从而达到防范审计风险保证审计效果的目的。

(二)提高业务能力,促进执业水平

高职院校实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可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而促进内部审计人员的执业水平。“严师出高徒”的理论在我国流传已久,对内部审计质量严格管理也是对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的严格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只有不断学习、勤于思考才能适应新要求,保证内部审计工作高质量的完成。

(三)提高审计效率,发挥内审职能

内部审计工作要讲求经济效益和效率。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效益体现在以较小内部审计投入取得较大的内部审计效果,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满意的内部审计效果。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就是以不断提高内部审计效益和效率为目的,即提高内部审计效益和效率有赖于做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

二、高职院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一)审计人员配备不够合理,缺乏内部审计奖惩机制

人员配备不够合理主要表现为高职院校的专职内审人员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师生规模扩大和业务不断增多的需要。一般高职院校内审人员只有3-5名,有些内审人员还存在专业不对口、不懂审计的现象。高职院校的人员配备与发展所增加的工作量严重不匹配。人员配备不够合理也成为了内审人员不作为的借口。个别高职院校内审部门中存在做与不做、做多做少、做好做坏都一样的现象,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就是缺乏内部审计奖惩机制。

(二)内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审计技术方法相对落后

各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多元化、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业务不断增多,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大部分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人员都是专业型人才,在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的情况下难以形成人员优化组合,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堪忧。如果不能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建设,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将难以提升。在审计技术方法上,仍以传统手工审计模式为主,计算机辅助审计在高职院校中应用不广,远远滞后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技术手段,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长期在低水平徘徊,审计业务质量难以提高。

(三)内审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审计业务流程尚不规范

内部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大部分高职院校只是根据需要出台一些相关制度,对于制度建设没有考虑系统性、全面性和前瞻性。由于内审人员配备不合理,出台的制度基本都是照搬照抄上级文件,不适合本单位的实际需要。制度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审计尤其以内部控制制度为首要审查内容,如果审计自身的制度建设没有做好,没有系统全面的制度做导向和保障,就不可能产生高质量的审计结果。审计业务流程尚不规范。大部分高职院校能够按照编制年度审计计划、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终结阶段业务流程进行审计工作,但是在各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制定年度审计计划时不考虑学校发展规划。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为了完成年度审计计划编制工作不从实际出发,借鉴网上或其他学校的计划进行修改,这样的计划很难真正执行,即使执行了对本院校也不会有太大的帮助。在审计准备阶段不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导致审计计划不切合实际,难以开展具体审计工作。在审计实施阶段突出表现为审计工作底稿不规范。工作底稿要素不完整、内容不充分,导致审计证据不足,最终导致审计结果不准确。在审计终结阶段没有进行质量控制复核和跟踪检查。具体表现为内部审计提出了问题和审计建议,但是不去检查问题有没有真正得到解决。

三、在现有条件下加强高职院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措施

(一)合理配备内部审计人员,建立内部审计奖惩机制

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的配备,尤其要重视内部审计负责人的专业素养。内部审计负责人是审计部门的灵魂,他的工作思路和专业素养决定着内部审计部门的发展方向。如果内部审计负责人不懂审计,审计工作就无法开展也不可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内部审计队伍应由具备审计、财务、经济、管理、法律、资产评估、信息系统等方面专业素质的人员组成,业务素质必须高精尖,年龄结构要合理,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并且要保持内部审计人员队伍的长期稳定。建立内部审计奖惩机制,杜绝吃“大锅饭”作风。对不能胜任审计工作的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可以选择一些本院校内部审计经典案例,并按业务进行分类,组织内部案例教学,该方法可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水平。对出具错误内部审计报告或者不作为的内部审计人员实行责任追究,对优秀的内部审计项目和工作积极、不断进步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做到赏罚分明,并以此来调动内部审计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

(二)综合培养内审人员素质,科学运用先进审计方法

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关键是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各高职院校普遍受到整体人员编制数量的限制,短时间内很难做到增加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现有条件下只有培养现有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高质量的完成内部审计工作。首先,对内部审计人员实施职业道德教育。保证内部审计人员能在独立、客观、公正的前提下完成审计工作。其次,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内部审计需要综合型人才,统筹规划实施技能培训可以快速提高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比如: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会计师事务所学习、请内审工作业绩突出的兄弟院校来做案例剖析、请计算机专家进行EXCEL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专题培训、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参加注册会计师、审计师、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等。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最主要措施。目前主要运用制度基础审计技术方法,风险导向审计技术方法还没有全面运用。高职院校内审部门应逐渐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将审计风险加以量化,从而科学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同时要全面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高职院校会计核算已经全面采取会计电算化方式核算,为计算机软件审计提供了数据保障。目前市场上审计软件相对比较成熟,很多的审计软件都能满足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需要。采用审计软件进行审计不但可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还能规范审计业务流程,提高审计质量。

(三)逐步完善内审制度建设,严格规范审计业务流程

制定完善的审计规章制度是做好审计工作、控制审计质量的根本保证。制定审计规章制度既要遵守国家审计法律法规、审计协会制定的审计准则和指南,又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行性。在内部审计人员难以完成审计制度建设的情况下,也可以聘请外部的审计机构帮助高职院校完善审计制度建设。社会审计机构经验丰富,对存在的审计风险也比较了解,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有效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严格规范审计业务流程。审计项目过程由编制年度审计计划、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终结阶段构成。编制年度审计计划,要根据学校的整体规划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审计计划要具备前瞻性和可行性。前瞻性体现在可以制定内部审计三年规划,根据三年整体规划制定本年计划。可行性表现为计划不能不切合实际,应该是在现有条件下能实现的规划。准备阶段要做好审前调查,编制总体和具体审计计划。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机构在编制审计计划前,应根据审计项目的规模和性质,安排适当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有关情况进行充分的审前调查。实施阶段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规范审计工作底稿。完善的审计工作底稿可以指导审计人员的工作,即使审计知识有所欠缺,只要能按要求完整填制审计工作底稿,也能得到正确的审计结论。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三级或四级复核制,但需要明确各级复核人员的具体复核内容和应承担的责任,确保每一份审计工作底稿规范、完整、证据充分适当、结论准确。终结阶段要对审计报告进行质量控制复核。检查审计报告是否完整,审计结论是否客观公正,审计建议是否适当和可行。

作者:刘浩博 单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

基金项目: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创新研究”(RJ201516)

参考文献:

[1]胡玉玲.高校内部审计研究[J].财会通讯,2011(11).

[2]王小力.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体系建设[J].中国内部审计,2012(12).

[3]卢茜.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4).

[4]王兵,张丽琴.内部审计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5(1).

[5]钱华.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0(7)

第三篇: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策略

[提要]

高职院校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规范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提高高职院校的管理效率,我国高职院校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规范内部审计行为。本文以分析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涵义、探析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明确加强内部审计对高职院校管理的重要性,进而探究关于健全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策略。

关键词:

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探究策略

完善高职院校的内部审计制度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意义深远。通过长期的努力,我国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制度已日趋完善。但是我国高职院校对内部审计制度的开发起步较晚,经验不够丰富,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等问题,使我国高职院校的内部审计管理发展进程缓慢。毫无疑问,健全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制度,探索内部审计管理策略是高职院校加强审计管理,提高审计建设,完善审计制度的紧迫任务。

一、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涵义

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是通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监督,评价本校及所属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济管理有效性的过程。加强高职院校内部审计能够反映校内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提高校内经济行为的合法性,从而达到促进校内审计管理,提高高职院校综合管理能力的目的。

二、加强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一)内部审计有利于营造高职院校民主的校园环境。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其严谨的办学作风,民主的政治氛围,和谐的校园环境都反映着我国教育的核心理念。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使财务管理公开化、透明化,这是极大程度尊重广大教职工民主权益的表现。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正是维护教职工个人权益,营造民主校园环境的有效手段。

(二)内部审计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审计制度的开展。

为了促进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顺利开展,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监督管理。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有效实施也同样促进了我国教育审计制度的顺利开展。一方面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促使审计法规的现实化、合理化;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保障了审计法规的有效执行。

(三)内部审计降低了高职院校的腐败现象,保证了资产安全。

随着近年来高职院校经济案件的频繁发生,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实施迫在眉睫。高职院校的权利划分缺乏制约和平衡导致部分院校领导权力过于集中。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是对管理进行内部监控,对经济进行强效综合治理,防患恶性经济犯罪,健全防腐体制的重要途径。只有进行彻底的管理,强化内部审计才能最大限度降低高职院校腐败现象,从而保障高职院校资金的有效使用,保障资产安全。

三、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国家教委对我国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比较重视,并通过制定相关规定突出教育审计的作用与地位,完善内部审计管理,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规范内部审计程序,明确内部审计法律责任等。虽然我国高职院校在不断探究健全内部审计管理的措施,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对内部审计缺少全面的、客观的、正确的认识。所以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设备资源、人员配备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一)高职院校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

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是推动高职院校发展的动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正确认识内部审计的作用,才能不断健全内部审计管理。但高职院校的领导以及教职工对内部审计仍缺乏主观的、全面的认识。大部分高职院校普遍较为注重内部审计的监督特性,片面地认为审计就是对财务的强制性监督管理。所以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难免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忽略了内部审计的作用与潜在职能。高职院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客观分析内部审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加强内部审计的管理与建设,提高教职工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二)高职院校对内部审计的重视不够。

高职院校对内部审计的认识程度低导致了对内部审计实施的重视性不够。高职院校一直把丰富学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主要工作目标,而忽视院校内部审计的完善。实际上,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是健全学校管理制度,规范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的重要措施,高职院校只有具有完善的管理,雄厚的办学实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与发展。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三)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方法落后。

高职院校目前内部审计的发展水平不是很高,内部审计的方法主要以传统的财务审计为主线,缺少高级的绩效审核、管理审核等先进手段。传统的审计方式注重对资金的支出核算,而忽视事先预算的重要性及经济活动实施过程与绩效管理的有机结合。这种模式不利于高职院校对其经济活动的准确审计监控,也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现代化的内部审计强调的是审计职能的转变,内部审计要服务于高职院校的管理机制,因此只有掌握先进的内部审核方法才能促进高职院校的平衡发展。

(四)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主要以财务管理和经济管理为主,而内部审计需要工作人员要掌握财务支出、经济效益、基建维修、经济责任、预算决算和内控制度评审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内部审计要想顺利开展就必须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这才能精确审计工作,减少审计失误,降低审计风险,提高高职院校内部审计质量。

四、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策略探究

(一)以国家审计法律法规为依据,创造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环境。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关于高校审计的法律法规,并结合实际高校内部审计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法律法规,以保证为高职院校实行内部审计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高职院校完全可以以法律为后盾,开展适合自己发展的内部审计管理。首先,高职院校要提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高职院校想要不断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离不开校领导及教职工对内部审计的充分认识,只有领导的大力支持,教职员工的积极贯彻才能为内部审计的实施创造和谐的环境;其次,高职院校要建立自己的内部审计监控组织。任何工作有效性的实现都需要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高职院校涉及的部门多,自然更离不开审计监控组织的有效监督。

(二)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优化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管理结构。

高职院校的各级领导者要洁身自好,以清正廉洁的精神领导校审计人员强化内部审计,完善校管理体制。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实施是否有序,开展是否顺利,一方面取决于内部审计管理结构是否规则清晰,权责明确;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校领导的个人素养、道德观念和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而后者所占的比重更为突出。因此,高职院校各级领导要时刻坚持道德底线。审计人员要不断学习先进的审计技术与方法,提高自身的审计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学习先进的内部审计方法,创新内部审计管理。

正可谓“:活到老,学到老”。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组织都要坚持长足学习才能保证自己的不断成长。我国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从起步时间就不占优势,因此高职院校要学习先进的内部审计方法,通过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大胆创新,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五、结语

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开展有其内在动力,提高高职院校经济水平管理、优化高职院校管理模式、突出高职院校管理特色等因素都是内部审计工作得以开展的必要条件。我国高职院校内部审计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但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使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内部审计策略的探索,使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建设。

作者:孙洁 单位: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汤静.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