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技术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高职教育技术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职教育技术

高职教育技术范文1

中国的现代教育技术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目前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论文中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两种:①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教育大辞典》,定义为:“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的总和,包括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智能形态的技术两大类。”②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AECT)1994年的定义:“教育(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与实践。”AECT04新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权威学者南国农先生提出,现代教育技术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教学手段,而是一个系统性的组合,它包括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现代教育媒体);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媒传教学法);以及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教学设计)。因此我们应从体系的角度去研究高职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2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越来越凸显优势。

2.1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五年发展规划(2011—2015年)》从教育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的高度提出,要扎实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管理和教学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越来越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然而,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无论是教学信息化还是教育信息化都离不开以云计算、多媒体以及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水平。

2.2丰富教学手段

高职院校在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时多使用包括多媒体课件、视频、互联网等在内的现代教学媒体。这种教学方式形象生动,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往一些晦涩难懂、枯燥抽象的知识点只能通过教学模型、道具以及板书等方式向学生展现,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未必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而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技术,集声像字画动态显示于一体,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微观的理论宏观化,让学生身临其境。

2.3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大程度地提升课堂效率。现代大多数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替代传统板书,利用多媒体课件容量更大、方式多样、更吸引学生等特点,将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融合到多媒体课件中,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提升了教学效率。

2.4开拓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大多数高职院校已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通过资源共享和互联网等方式,将课程内容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书本上,更是呈现在网络上,打破了教室的框架,让教学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学生能够通过网络随时接收到教学信息。同时作为最新的教学方法,近几年兴起的慕课、微课教学模式利用交互网络技术,采用了“反转课堂”的新思路,不再是教师课堂上“拼命地讲”,学生“被动地学”,而是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在课下学习微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和检验学生课下学习的成果。这种新技术可以说是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的新变革,颠覆了传统教学,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3江苏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3.1应用现状

3.1.1现代教育技术受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江苏省是一个科教大省,现代教育技术一直深受重视。江苏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要举办全省高职院校信息化大赛、微课比赛等赛项,从竞赛的角度督促高职院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加强。全省还举办多样化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师参与培训的比例逐年增加。同时各高职院校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不少学校加大了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教学媒体数量,完善配套设施,引进教学软件,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基础保障。

3.1.2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比例增大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均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提出了要求,不少学校将教师参加相关竞赛取得的成绩纳入绩效考核甚至是职称评定。这也侧面推动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自我要求。经在部分高职院校进行的调研,受调研学院80%,以上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采用PPT等多媒体教学工具;有一部分专业还将信息化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开发信息化课程,实现教学、反馈全网化;少数老师能够结合信息化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完善教学设计。

3.1.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操作型应用技术人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通过多媒体、网络等手段能够使课堂效率更高;通过三维动画、PPT展示等方式能够使教学重点更突出,教学难点更易懂;通过微课等教学改革能够使复杂的教学知识更碎片化,接受程度更高。

3.2存在问题分析

3.2.1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内涵的认知度不够

在调研过程中,受访的绝大多数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理解不够,都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多媒体以及网络的应用,并未从完整体系的角度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多数还停留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软、硬件应用角度,尚未关注到现代教育技术潜件(教学设计)的应用,而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应该是教学设计。另外,由于有的学校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考核挂钩,因此容易出现教师被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主动性不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流于形式等问题。

3.2.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还存在较大差异

①地区差异。

目前江苏共85所高职院校,苏南等地区的职业院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程度和方法都略高于苏北地区的部分职业院校。

②年龄差异。

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比例较大,但是年龄较大的中老年教师应用比例偏低,而且手段也比较单一,主要是教学课件的使用。

③水平差异。

高职院校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也不一致。有的教师仅会制作简易版的PPT课件,也有的教师能够用Flash等更高级的软件实现教学过程的可视化。

3.2.3教师对多媒体课件依赖过大,更新速度慢

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采用了PPT等多媒体课件,但是有不少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只是点点鼠标,将课件内容读出来,而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有的教师对多媒体课件依赖性较大,甚至出现了没有多媒体课件就无法上课的情况。现代教育技术应该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应该代替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体。还有的教师制作完课程的多媒体课件之后就“高枕无忧”了,每一轮教学都使用完全一致的课件,并不对课件进行及时的更新和修改,使得课件的知识点陈旧、老化,甚至是过时的内容。

3.2.4对现代教育技术缺乏合理规划

有的高职院校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上还停留在喊喊口号,并没有付出实际行动。也有的学校虽然开展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但缺乏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结构规划,没有设立独立部门开展此项工作,仅仅将此项工作放在教务处等相关部门,但这些部门有的工作人员对现代教育技术并不了解,影响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部分学校由于建设经费限制,无法实现全网覆盖,也没有购买先进的教学软件和设备,导致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效果不佳。有的学校将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竞赛成果纳入绩效考核以及职称评定,容易造成教师急功近利,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流于表面。

4基于“三维四层”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建议

4.1构建现代教育技术“三维”应用体系

现代教育技术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应用体系,包括物化形态的现代媒体技术,智能形态的现代媒传技术以及教学系统设计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我们可以采用三维应用体系:维度一,以教育技术潜件建设为核心优化教学设计。《教育技术手册》一书提出了现代教育技术潜件的概念,提出教育技术潜件是指理论构想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是教育技术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中认为潜件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设计,这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最容易忽略的内容。高职院校的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该以潜件设计为出发点,结合高职教育以及岗位需求,设计出与课程、岗位相匹配的课程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系统地设计新型媒传教学方法,并将教学方法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出来。维度二,以教育信息化为背景开拓新型媒传教学法。媒传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利用了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利用这些媒体进行学的方法。常用的媒传教学法有:播放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成绩考查法、训练教学法。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出现,一种新型的媒传教学法也随之出现——微型教学法。国际上风靡全球的慕课(MOOC)改变了传统的教学体系,将学生体验、师生互动完整地结合起来。相对于慕课而言,微课更适合高职教学,微课是将完整的知识点碎片化、微小化,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对教师而言,微课能够通过反转课堂的方式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解决教学重难点;对学生而言,微课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实现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维度三,以现代媒体技术多样化为途径丰富教学手段。在当前,可以应用于教育中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模拟与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络通讯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对这些信息技术的选择使用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需要加以选择。既要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络等高科技;还要在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的条件下,积极使用视频、音像技术,如微课、慕课等。同时学校在对老师的日常考核中也不能仅仅向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技术倾斜,而应该鼓励老师采用多样化现代媒体技术,从而丰富教学手段,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4.2实现信息化与现代教育技术“四层”有机结合

信息化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平台和资源,现代教育技术又为教学信息化提供了保障,这二者应该是辩证统一的。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将教学信息化发展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结合起来,从网络、资源、应用、人才的4个层次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

①从网络的角度:

信息网络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重要内容,也是其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中国教育与科研网(CERNET)、中国卫星宽带远程教育网络。为进一步实现信息化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应积极打造“网络校园”,互联网全覆盖,实现课堂无界化。同时积极建设现代教育技术配套设施,引入更加先进的教学软件,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供条件。

②从资源的角度:

教育资源是信息化的核心。教育资源可以分为以教育信息载体为核心的教育软件资源和以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为核心的教育管理信息资源两大类。高职院校应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开发教育软件资源,建立专业课程资源库,实现课程微课化。

③从应用的角度:

一方面应做好现代教育技术潜件建设,这决定了现代教育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向,关系到信息技术应用的效果;另一方面应结合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未来就业岗位需求以及高职学生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教育模式,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实现这一教育模式;第三,应进一步提升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基本技能,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第四适时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研与实践,并将其作为高职院校信息化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主要任务。

④从人才的角度:

高职教育技术范文2

(一)有助于进一步深化高职教育教学管理运行模式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高职教育开始在我国兴起。近些年来,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细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化,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当然,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据统计,截止2012年底,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达1300余所,占全国普通高校的62%,1000多万在校学生,开设专业涉及工、农、理、化等众多专业,范围涵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甚至还包括一些新兴产业。然而,作为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却存在着照搬普通高校的教学管理运行模式或者参照原先中专院校的教学管理运行模式的现象,由于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有所不同,因而就出现了照搬模式后与实际不相符的情况。所以,在高职院校全面推进贯穿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的高职教育改革,有助于进一步深化高职教育教学管理运行模式,对于构建独具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有助于更好地发挥高职教育职能,完成高职教育使命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输送了大量职业技能型人才,在我国劳动力转移和再就业、三大产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现阶段的高职教育还不能完全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无论是在数量、结构、素质,还是在规格等方面。高职教育的产学结合、工学结合、订单教育等办学途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机制仍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与用人实际需要的人才还有一定的距离,用人单位与高职院校的地位不对等,前者处于买方市场的地位,后者处于卖方市场的地位。而扭转这种局面的方法之一,就是高职院校对现行的高职教育模式及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用人单位的意志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以及高职院校的上级主管部门需要尽快转变职能,为高职教育改革提供政策支持与理论指导,同时,为高等院校的办学模式、办学体制的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有力的支撑。在高职院校全面推进贯穿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的高职教育改革,有助于更好地发挥高职教育职能,完成高职教育使命。

二、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职教育改革的措施

(一)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更新高职教育观念

要想在高职院校全面实施高职教育改革,首先,必须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不断更新高职教育观念。一般的高职院校,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不太注重对学生各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造成学生出现职业技能很高,但综合素质不高的短板,既不利于他们自身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他们在职业竞争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因此,高职教育作为一种以职业教育为中心的高等教育,在为社会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培养。所以,高职教育将素质教育纳入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是是必然的趋势,也是适应高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并以素质教育理念为中心,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而更新教育观念应当先从转变教育观念做起。首先,高职院校要将单纯重视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学习,转变为既要重视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能力,又要重视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等的培训与学习。其次,高职院校要将为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培养德才兼备型人才为主的教育理念。最后,高职院校要将以学校作为单一培养主体的育人模式观念转变为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并行的育人模式观念。

(二)改革高职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

在高职院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职教育改革,还必须改革高职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高职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基地主要有理论教学课堂与技能实践课堂。高职院校通过这两大基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还应当积极探索其他的培养途径,比如,可以通过校外企业、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实践等途径来进行教学。要不断探索新的高职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突破现行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和不合理的课程体系,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实际需求重新构建新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和新的课程体系,分设基础能力课、基础职业能力培养课以及职业技能拓展课等。此外,还可以设置一些综合素质培养课程。素质教育课程可以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围绕“德育”与“智育”两方面展开,通过德育和智育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在教学方法上还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核心。高职院校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多尝试和采用探究式、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要结合各种要素对教学环境进行整合,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从传输和接收过程转变为主动接收和反思收获过程,让学生在转变后的学习过程中收获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开展“第二课堂”,鼓励学生通过多阅读、广阅读的方式,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讨活动,还可以结合阅读活动开展相应的社会调研和职业技能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途径和方式,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能够为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职业技能与素质培训,建设实践技能培训基地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还应当不断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培训,建设实践技能培训基地,在素质教育理念下不断探索能够和社会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学生实践技能培训基地的方法与措施,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设实践技能培训基地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培养。一般的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多是应用性、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若能与社会企业、用人单位达成合作关系,构建实践技能培训基地,对学生进行仿真实践操作,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实际技能。此外,高职院校的教师也可以通过实践技能培训基地所提供的设备与条件开展技术开发与研究工作,可以为社会企业和用人单位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及职业资格鉴定,使其成为行业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与技术使用推广基地。

(四)引进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其为高职素质教育服务水平

在高职院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职教育改革,还必须引进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其为高职素质教育服务的水平。在高职教育中引进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为教学提供很大的便利,而现代教育技术也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条件下,借助教育方式与手段的革新,能够为高职教育课堂教学带来更加明了、更加直观、更加逼真的效果。现代教育技术的引进,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途径和渠道,学习和获取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职教育改革,应当系统全面的开发和引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以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技术为平台的高职教育体系。

(五)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及软硬件设施建设

最后,在高职院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职教育改革,还要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及软硬件设施建设。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代表着高职教育发展水平,因此必须加强高职院校师资力量。高校院校可以定期安排高职教师去社会企业、用人单位开展专业实践、挂职锻炼等,一方面能提升高职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另一方面,高职教师能够将实践所学习的知识和得到的收获在课堂教学上传播和分享给学生,让学生也有所收获。

三、结束语

高职教育技术范文3

摘要:本文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高职物流教学模式探索进行分析,以期高职物流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高职物流;教学模式

为了使高职物流专业向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型人才,探索高职物流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创新形式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概述:高职物流教学现况

首先,当今高职物流教学模式较为单一。高职物流教学由于旨在向社会输送物流专业人才,重视技术教育,因此仍以教师为课堂教学主体,且利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致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入性较差,无法激发学习兴趣,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其次,高职物流教学模式存在实践与书本知识脱离的情况。高职物流教学理论知识所涉及的学习内容较为繁复,而有些教师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也尝试运用实践教学等创新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却收效甚微,主要是由于实践与理论结合存在脱节,导致无法达到既定教学效果;最后,当今高职物流教学缺乏资源整合。高职物流专业的教育主要是为了向社会推送专业性人才,而当今高职物流教学仍存在“闭门造车”的现况,在现代教育技术高速发展的趋势下,高职院校为了更好的向社会输送专业人才,应秉持以社会为导向、企业需求为主导的教育目标,从而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率,为缓解物流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做出积极贡献[1]。

二、探析: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高职物流教学模式策略

(一)利用“三段式”教学法推动高职物流教学模式的发展

所谓“三段式”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技术中较为常见且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形式,主要是指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通过“阅读、理解、练习”这三个阶段,达到落实教育目标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进行“物流学原理”教学时,可先给学生10分钟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并对存在疑惑的地方进行标注,在自主阅读结束后通过讨论等形式与学生交流自学成果,并在讲授中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在课程结束后则应利用10-20分钟时间引导学生开展课程练习,促使学习内容在清晰的教学主线下得以贯彻落实[2]。

(二)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推动高职物流教学模式发展

高职院校的教学主旨是向社会输送专业人才,而检验人才的专业性除了围绕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与扎实性以外,还应侧重于人才的实践能力,只有将专业知识可以灵活在运用在实践中,才可以成为更加全面的专业型人才。例如,教师在进行高职物流“物流市场营销策划”的教学时,在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后,应引导学生或以自身为单位,或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自己所感兴趣且与物流行业相关的主体进行策划实践,而教师则应以引导者身份合理高效的帮助学生完成营销策划,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可以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与此同时可以感受到策划成功的喜悦,为成为更优秀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自信心[3]。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高职物流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信息技术与各个领域的融合越发紧密,而高职教育也不例外。例如,教师在进行“高职物流信息管理基础”的教学时,可先利用“微课教学模式”利用5-10分钟时间,向学生展示物流信息管理主要作用、重要地位以及学习主要任务,促使学生可以更加明确学习重点。此外,通过微课图文并茂的课程先导,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可以更好的融入课程教学当中,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当学生带着“微课”中所布置的学习任务进入“高职物流信息管理基础”课堂学习中时,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先向学生播放一段传统物流管理与物流信息管理的对比,并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共通点与区别,使得学习侧重点更强、学习脉络更为清晰,而在课程最后,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总结学生在课程上的优秀表现与不足之处,促使学生得以通过信息技术对照自身学习情况进行查缺补漏,达到不断完善自身专业知识的目的。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这一现代教育技术编制习题,供学生课下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巩固与复习,促使教学质量更为高效[4]。

(四)寻求“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探索与创新

所谓“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将课堂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而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例如,教师在进行“物流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时,“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老师不仅提供了视频,还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而教师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具主观能动性,可以通过谈论、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认知掌控课堂教学节奏,而教师则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以及自身发展需求为出发点,通过认真观察学生的自学表现,明确教学重点、合理把控教学进程,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5]。

三、结语

总之,高职物流教学应秉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促使现代教育技术与物流专业学生的发展紧密集合,使得高职物流教学在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下,达到培育出更适合当今社会物流行业发展态势优质人才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付来.从现代教育技术角度探讨高职物流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3):56-56.

[2]刘志扬.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数学教学改革探析--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J].价值工程,2016,35(14):244-247.

[3]郭鹏.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微课模式应用与研究[J].新经济,2016(26):137-138.

[4]肖帅.多元智能理论与高职计算机课程的关联性研究--以《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课程为例[J].时代教育,2014(11):20-21,23.

[5]焦微家.“教、学、做、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化研究——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知识经济,2016(17):179-180.

作者:林朝阳 单位: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高中音乐新课程对教学模式和教育技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为了提高高中音乐教学质量,达成新课改的要求,高中音乐教师必须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为提升高中音乐教学质量而不懈奋斗。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高中音乐教学;应用效果

近年来教育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传统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对教育改革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现行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高中音乐教育发展提供了认知工具,对于发展学生的音乐潜能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课标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为学生创造不同形式的训练内容,让学生直观地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获得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从而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高中音乐教学是新课改下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有一些地区的高中音乐教学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具体表现为7个小点:(1)教学方式落后,教师过于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却忽略了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学习,学习动力有多少;(2)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没有展现出时代性特征,理论与实践脱离;(3)缺乏统一规范的音乐教学评价体系,没有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他们也无法根据评价改进自己的表现;(4)国家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力度不够,没有意识到应用这项技术的重要性,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都缺乏保障性;(5)信息化音乐教学资源不足,很多学校都没有配备专业化多媒体音乐教室,不论是音乐教学软件设计理念和还是设计质量都比较单一;(6)摆设过多,但使用率却不是很高。有些学校虽然知道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但是缺乏技术支持,导致某些教学设备成为摆设;(7)音乐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不足,对一些现代技术还不太了解,也不知如何使用,比如说计算机应用能力,很多教师都是停留在简单的办公软件使用和幻灯片播放上,无法更深层次地挖掘这些资源的作用,导致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无法发挥出来[1]。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高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音乐感受能力

音乐是声音艺术,音乐教学所需的一种手段就是聆听。而音响是创造听觉环境的关键因素,音质清晰的音响能够给人带来听觉上的快感,从而产生美感。美好的听觉环境对于音乐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审美气氛。如果教师过度依赖课本和乐谱,就只能开展枯燥烦闷的课堂教学,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无法展开想象抒发他们心中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学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入鲜艳的图片和新颖的乐谱突出文字说明,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对音乐进行数码采集和编辑,将所看到的所听到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处于声韵一体的环境中,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这样才能实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表现能力

表现音乐是一种具有实践性的活动,也是高中音乐教学需要达成的目标之一。要想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多多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因为脱离实践培养音乐表现能力是不可能实现的。音乐实践活动除了要选择合适的表演曲目,还要注意提升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的广泛性,趣味性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利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歌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在了解歌曲以后,就可以通过丰富的课件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激发出学生想要自己表现歌曲的欲望,在排演的过程中加深对歌曲的理解,进而准确地表现出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基调和音乐形象。比如说在演唱《天堂》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播放一些视频片段,让学生观看内蒙古广阔的草原景象,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学生在观看视频和音频以后,就可以领悟到音乐曲调下浓烈的感情,表达出创作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运用演唱技巧让聆听者产生情感共鸣[2]。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创造能力

从某种程度来说,音乐创造能力是音乐鉴赏和表演能力衍生出来的,因为不论是音乐鉴赏还是音乐表演,都需要音乐主活动主体拥有良好的想象力,其中就包括了音乐创造能力。因此,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尽量发挥出学生的创造性,让他们能够展现出自己的能力。比如说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观察与动物相关的视频和图片,然后要求学生模仿自己喜欢的动物以及动物的叫声,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他们把握动物的特征,表现出优美的音乐形象[3]。

三、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音乐教学的整合,并不只是把教育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而是将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资源与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这也是新课标人才培养需要达成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芝君.取之有益,用之有效-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新课程,2015,16(04):92-93.

[2]李玲玲,吴程程.浅谈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高效课堂[J].无线音乐,2014,16(04):25-26.

[3]柴吉才.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浅谈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的误区[J].课程教育研究,2015,18(36):183-184

作者:邱蓉 单位:四川省自贡市蜀光中学

第三篇:高职教育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数量逐渐增加,同时也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现代教育技术创新高职教育改革进行分析,旨在促进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创新;高职教育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使得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并促使高职教育从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如何将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合理的运用在高职教育中成为高职教育学校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现代教育技术创新高职教育改革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一、高职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所谓高职教育主要是指将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进行有机统一,同时将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等高素质、高技能的全能型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属于高等教育类型。高职教育与传统的普高教育不同,高职教育主要目的是为了向社会输送大量高级技能型人才,以直接就业于某种职业岗位为目的对学生进行综合性教育,是一项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注重将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主要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向[1]。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指将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并以此为教学依据对课堂教学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同时有效开发、利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资源,以实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大量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人才。

二、在高职教育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由于现代教学技术主要是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思想进行整合,优化原有的教学方案及方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与传统教学相比,现代教学技术可以有效促进高职教育学校开展变革,对教育的各个环节都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2]。通过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高职教育,改变了传统与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制定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更加符合我国社会需求的优质人才。此外,现代教育技术还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可以在丰富的课堂教学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以加深学生对各种知识的理解,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激发学生团结协作、自主学习的意识,以培养高水平的全能型优秀人才[3]。

三、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改革的有效措施

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将现代教育思想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这种教育方式更加符合我国现阶段教育变革的需要,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改革的过程,高职教育学校可通过以下措施进行改革:第一,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培训以转变教学观念。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想且不利学生的学习。要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学校就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使得教师可以充分认识到学生为课堂主体,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现代教学技术可以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第二,创新教学模式[4]。高职教育改革应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为目标,因此在进行改革时应从这一方面着手,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应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从传统观念中知识灌输者、讲授者的角色设定中走出,并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教师在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而现代教育技术为高职教育的变革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此外,现代教学技术还可以针对现有的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传统的教学过程只注重教,而不注重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也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可以充分接受课堂教学中所讲授的知识。因此教师应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第三,改善教学环境。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较强的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实时性等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活动,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具有活力,同时有助于教师更好的掌握课程进度,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互动平台,通过网上论坛、讨论等功能,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互动环境,使得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有关理论知识的实践,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通过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充实学习内容[5]。多媒体技术可以为教师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而教师与学生可以根据教学与学习的要求随时随地对教学资源进行搜索,以满足多元化的教学需求以及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随着我国时代的不断变化从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并充分的将现代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可以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学习,同时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为社会提供充分的优秀人才,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美灵.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高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职教论坛,2014(35):43-45.

[2]朱捷.信息化环境下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与对策[J].天津科技,2015(9):24-26.

[3]龙秋云.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发展与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2):251-251,253.

[4]陈炘.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高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才智,2014(30):70-70.

[5]梁昌洲.目前实现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16-16,17.

作者:韩爱群 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现代教育技术在会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改变传统会计理论教学课程中“灌输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地重复学习的现状,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勤动手,培养学生加工财务数据信息的能力、获取创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融合;财务;互联网;作用

1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会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1.1转变教育观念

转变教育观念是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运用到会计教学中的前提条件。教师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旧的模式,明确传统教学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且在此基础上,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会计教学充分联系起来,使得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更高地运用到会计教学中去,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校效率以及教学成绩的有效率。

1.2依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媒体

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得教学有效率得到提高,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升学习效率。怎样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怎样将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融入数学教学中以使的教学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成了教师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外表与内容不能相混淆,要一视同仁。刚设计课件时,比较容易出现一个错误的问题那就是就是:一味强调表面上的丰满.动画等效果,课堂上融洽活跃,学生惊喜不断,但教学效果却是真的不好。因此,教师在课件审计过程中要选择好的、适当、典型的内容;在制作上要掌握好音效、动画使用的度。在设计过程中,有些内容只是一般性展示给学生看的,有些内容是要重点强调的,有些是创设情境、制造气氛的,要做到心中有数,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展示方式。一般情况下,如果教学内容比较死板的时候,可以采用投影,当教学内容比较复杂抽象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多媒体的可借鉴。

1.3注重对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要在教学过程中将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就需要教师能够充分使用这些技术。因此,还要注重培训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在培训过程中,不断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教师只有达到这个水平时才能更好地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会计学教学中去。

2现代教育技术在会计学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2.1主题式阅读

会计学主要是为了贴近生活并且能将工作中的财务问题得到解决。现代会计学都是具有实践性的,以将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光靠理论和相关的实践使不够的,尤其是信息化时代对教学的冲击。而计算机网络解决了这一问题。它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资源,另外利用网络,也能更好地开展分工合作学习。比如说在学习会计要素时。我们可以进行如下教学设计。(1)确立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了解六大要素。让学生通过在网上操作、搜索资料等来了解会计对象。并且能够把会计对象具体划分。(2)教学过程。首先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模拟一个企业成立之初资金如何来源,在学生进行筹措资金时,提问:可以分成几个方向。让学生体会不同要素的不同感划分。随后让学生上网查找什么是会计要素,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出会计要素的概念,特征等。最后让学生基本学习的基础上,做大量习题以加深对会计要素的了解,除此之外,还让其寻找生活中的会计要素的具体体现。

2.2合作探究式

合作探究式模式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教学情境,在每节课中,教师要向学生提出若干会计问题;其次是合作。教师通过模拟企业的财务岗位分工来对学生进行分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尽力去挖掘学生的潜力。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知识面前能够去面对陌生的问题。老师要尊重学生,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让学生在一个虚拟的财务环境下学习,相互沟通。最后就是进行创新。教师将班上的学生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命名一名财务经理以及一名会计员。记录在合作过程中的情况。比如说在学习会计恒等式时。我们可以进行如下教学设计。首先,课堂是我们教师的主体,我们必须要活跃课堂气氛,为课堂的活跃气氛打下良好的基础,对绪论课、导课等环节要有足够的重视和理解,为以后的课节埋下伏笔。第二,每一堂课的重点和难点都需要我们进行讲解,因此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条件将我们的相关重难点讲解出来;第三,知识的延伸方面我们要力争取得好的效果。

3总结应用效果

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惊人,瞬间进入了教学、教育中。而我们教师在某些程度上还不够能驾驭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本身就应该要进行相关的程度决策,我们要讲信息技术的利用扩大化,让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共同研究,可以通过互动方式,将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发挥出来。达到真正的师生互动,学生将自身的专业知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更能展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学习。信息技术的演变方便了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让学生从传统的灌输式学习中走出来,丰富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刘志波,郑良栋.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主要误区及其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04(8).

[4]孔惠洁.走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误区[J].电化教育研究,2012(6).

高职教育技术范文4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问题与对策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高速发展,互联网+背景下掌握良好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信息时代高职教师专业素质的必然要求。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应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的课程形式如云课堂、雨课程、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等新型教学模式,不仅促进了高职教育的发展,也给高职院校的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在2003年我国的“中国教育技术标准(试行)”中就提出了教育技术对教育和教学的重要性,指出教育技术是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随后又颁布实施了“中小学教师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从意识和态度,知识和技能,应用和创新,社会责任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师技术技能标准的要求。2010年在“全国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行版)”中,更加具体地提出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从意识和责任,知识和技能,设计和实施,教学评估,科研和创新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2018年,教育部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进一步强调了教育技术在教学领域的重要意义,对教育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以上文件和标准的制定及,我们不难发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技术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教育技术的内容越来越规范。综合以上文件和标准,笔者认为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可以概括为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设计与开发,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优化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能力。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内涵

依据《中国教育技术标准》相关要求和《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具体内容,结合“互联网+”时代特征和高职教育教学规律,高职教师应具备强烈的教育技术意识与责任、完备的知识与技能、灵活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科学的教学评价能力、较强的科研与创新能力。

(一)强烈的意识与责任

高职教师应该从意识上强化教育技术的价值和意义,在教育技术上应该具备强烈的意识与责任,并且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辅助自身教学、改进教学实践的强烈意愿。作为高职教师首先应意识先进的教育技术在模拟高风险、高投入的大型实验实训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地位,传统教学过程中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可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应该清楚明白在“互联网+”背景下,作为新时代的高职教师,在越来越应用广泛的高职教育信息化和产业信息化中,更要充分利用教育技术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最后,应该意识到受益与责任同在,作为教育技术运用和受益者,在得到教育技术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知识产权保护,树立正确的技术观。

(二)完备的知识与技能

运用好教育技术的前提和保障是对教育技术理论和方法、技能和策略充分掌握,高职教师要想更好地运用教育技术,必须掌握其基本特点、内涵,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四点:首先,应掌握各种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功能,以及各种媒体的设计、制作和在教学中的运用。其次,应掌握利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和方法,能对所承担教学任务进行分析整理、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能依据课程模块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选择合理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根据教学内容利用教育技术设计、开发、选择和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再次,能够熟练运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和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交流互动学习环境,可以有效地与教学管理人员、教育技术人员进行交流、沟通。最后,能够熟练操作信息软件和教学硬件设备进行信息化教学,使用通用信息软件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提高教学效率。

(三)灵活的设计与实施能力

首先,高职教师应具有灵活的设计与实施能力,掌握教学设计的过程、方法和要点,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其次,高职教师能够恰当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能开发合适的教学资源,通过交流与沟通,更加高效地进行教学实践,提?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

(四)科学的教学评价能力

高职教师首先应该掌握不同类型评价操作方法,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进行科学评价。其次评价过程中能够树立科学公正的态度,依据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教学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功能,能够通过教学评价,指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最后,评价过程中能够打破常规,结合多种评价方式,不唯分数和考试评判,能够借助教育技术收集并处理评价数据。

(五)较强的科研与创新能力

首先,高职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了解专业发展动态与趋势,增强科研选题能力,能够借助教育技术手段熟练操作科研项目申报系统,运用项目管理软件统计软件辅助科学研究。其次,高职教师能够借助教育技术了解学术团体、专家、网站等信息,开展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提高科研能力水平,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习型团队,提高团队参与度和协作能力。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技术理论水平相对较低

许多高职教师认为教育技术就是信息技术,教育技术能力就是教学软件的操作能力。导致大部分教师对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模型掌握较少,许多教师对行为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不甚理解。教师现有的教育技术理论以及与教育技术相关的社会伦理知识仍然非常薄弱,教育技术理论水平相对较低。

(二)教育技术操作水平不均衡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的技能还不够全面,发展不平衡,需要进一步改进。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的教师也存在很大差异,尤其是文科类教师对视频、音频、图形图像、网页设计等软件使用率较低,使用效果较差。高职教师在教育技术和公共软件应用方面,不同性别,职称和学历,不同年龄段存在一定的差异,操作水平还不均衡。年轻教师更有可能获得信息技术的便利,并且更有兴趣学习,但年龄大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还不高。

(三)教育技术手段利用热情度相差较大

近年来,中国大学MOOC、云课程、雨课程等信息教学平台在教育技术领域蓬勃发展,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一波教育变革浪潮,传统课程的信息化以及在线教学平台的实现,有利于建立新的师生关系。但目前高职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学平台实现翻转课堂的还不多,部分年轻教师已经开始使用智能课程平台进行授课,年龄大的教师使用还较少。加上微课程,视频资源,在线课程等的制作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相对来说,年轻教师热衷利用信息教学平台开展课堂教学。

四、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对策

(一)加大支持力度,营造教育信息技术环境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教育技术在教学领域的作用得到了突出体现,有效地促进了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高职院校应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优势,分阶段建设,逐步落实的原则,确定和实施具有自身特色的信息技术建设规划。引进或开发优质数学化教学资源,积极配备先进的教育技术设备,营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以推进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的密切融合。

(二)利用教学平台,提高教育技术培训效果

教育技术培训不仅要开展专家讲座和操作软件培训,还可以借助目前很多国内信息教学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和爱课程等,使教师更容易学习教育课程与教育技术相结合的技能技巧,从而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技术培训,引导教师参加网络平台培训,学习教育技术理论和应用技巧,提升培训效果。

(三)构造教研共同体,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可以建立一个教学和研究的教研共同体,同一个专业的教师相互合作,相互帮助。教研共同体可由同专业的年轻教师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成。年轻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软件操作能力,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二者通力配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中通过不断讨论,反复修正,完成首次教学实施后进一步讨论、整理和完善,教学设计能力不断提升。

(四)鼓励参加比赛,促进教育技术自我提升

教师的个人发展和提高离不开教师队伍和学校的支持和鼓励,高职院校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竞赛方法以及激励和奖励政策,大力支持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教师在微课比赛、教学能力比赛等活动中,通过学习优秀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实例,促进教育技术自我提升。

(五)制定评价体系,提高信息化教学参与积极性

高职教育技术范文5

1.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演变

(1)从技术型人才转向技能型人才。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创建的职业大学。1982年教育部在《中国短期职业大学和电视大学发展项目报告》中提出“使学生将来可担任技术员的工作”。从中可看出,职业大学创建之初主要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5年在《三所高等技术专科学校座谈会纪要》中要求:“三所高等技术专科学校培养出大批中级和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于1987年在《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国发[1987]59号)中强调,高职教育要为企业事业单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由此可看出,高职教育发展初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技术型人才。1991年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国发[1991]55号)中明确提出,要办好一批培养技艺性强的高级操作人员的高等职业学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9年)颁布后,高职教育的地位得到确立,相关部门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进一步探索,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基本定位于技术型与技能型人才培养之间。如《关于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设立高等职业学校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发[2000]19号)指出,高职院校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要求,高职教育应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创办高职教育的最初任务是培养地方经济需要的技术型人才,然而,在高职教育大发展过程中,由于对高职教育定位认识的不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逐步转向技能型人才。

(2)由技能型人才回归技术技能型人才。

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将“高技能人才”列为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发[2004]5号)中提出,高职教育要“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中指出:“高职院校要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这标志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转向技能型人才。《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将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教育部、财政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中要求,发挥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作用。随后,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端技能型人才”。这一时期的重要制度政策,均围绕技能型人才培养展开,也是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界定不清的时期。直至2012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教发[2012]9号)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此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又重新回归技术型人才,高职院校对技术型人才培养实践活动进行新探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的颁布,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定位为“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高职教育服务面向、人才培养规格有了更加准确的定位。

2.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在探索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型人才实践过程中,首先要对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定位。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社会人才分类,按照知识和技能大体上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种人才。其中,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由于“技能型人才的智力技能成分不断增长,而动作技能成分相对减少”,导致两者之间存在交叉重叠现象。从历次政策制度对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特征规定看,技术型人才强调技术与技能、管理与应用、操作与创新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技能型人才侧重技能与实践、高端技能与应用及职业素养的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既有差异又有共性特征。因此,不管从人才分类层面,还是从政策制度层面,高职教育很难明确限定仅仅培养某一类人才。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人才结构中某一区域人才更为合理。由于个体差异和区域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应单一化,既可以技术型为主、技能型为辅,也可以技能型为主、技术型为辅,技术与技能并重。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技能侧重于高端技能,高于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高职教育在本质上应体现办学的高教性,帮助学生获得高等教育方面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术操作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高层次阶段,高职教育更需要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获得够用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理应体现高教性和职业性双重属性。另外,高职教育学制年限相对较短,以及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差异。在后示范建设时期,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应科学定位于重点面向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培养技术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具备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操作技能和组织能力,善于将技术意图或工程图纸转化为物质实体,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应用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拥有与技术应用能力相适应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二、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

1.深化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示范建设阶段,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需要深化产学研结合,通过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等方式产生造血功。”产学研三者联系紧密,但又是三种不同的社会性活动。“产”和“研”依赖于技术型人才完成相关实践活动,“学”则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实践活动,三者各有自己的任务。厘清利益相关者各方的利益诉求,是深化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的起点。企业产学研结合的根本利益在于与生产紧密联系的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员工培训等;科研机构产学研结合的根本利益在于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的根本利益在于把学生培养成技术应用型人才。由于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联系密切,从本质上说,“高职教育就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教育,其持续健康发展植根于它对经济社会的适应、调节和引领,其历史使命在于通过人才培养,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基于此,高职院校深化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对接区域支柱产业设置专业,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坚持需求导向,依据区域支柱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在调研和预测区域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优化专业结构,保持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同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型人才。二是转变办学理念,实现校政行企合作开放办学,主动开展校政合作、校行合作、校企合作,实现“三个合作”办学。三是积极服务企业,鼓励教师开展立地式研发,养成教学实践智慧。高职教师主动服务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成果转化、项目策划等“立地式”研发服务,不仅能满足区域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需求,还能及时更新课堂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紧密联系实践。在这个过程中,高职教师能形成教学实践智慧,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在胜任教学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

2.构建“三层次目标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能促使学生获得实践技能和感性知识,在具体工作情景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结合自身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综合评估课程体系开发与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已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偏离高职教育规律的现象。由高职教育本质属性决定,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不仅要充分体现职业性、高等性和区域性特征,还要依据学生技能水平递进规律,进行系统化、分层次设计,形成“三层次目标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第一个层次目标定位是学生基本技能训练。通过教师边教、学生边学边做,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第二个层次目标定位是综合技能训练,实施措施包括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校内生产性实训目的是实现以“学”为主的“工”,校外顶岗实习目的是实现以“工”为主的“学”。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形式上像工厂,实质上是教学场所;校外顶岗实习则是以岗代训,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第三个层次目标定位是创新意识培养。师生共同参与开展技术服务工作,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以“师带生”为组织形式,以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为考核依据,在具体的企业研发服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综合技能与技术应用能力。

3.建立“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

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关键是,提升学生运用技术技能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建立与基本技能、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基地。该基地的设备配置必须具有生产性、先进性和教学性,源于生产又高于生产,因为它具有教学功能。”然而,当前企业顶岗实习并不能有效满足这一需求,迫使高职院校尝试建立“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以“学做合一”和“生产性”实训为基点,以技术型人才培养实训为目标,以技术开发与服务企业为载体,由“课堂与实训合一”的学做合一基地、“实训与生产合一”的校企合一生产性基地、“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的技术服务基地三部分构成,即实现高职院校教室与实训室合一,实训教学与企业生产合一,学生毕业设计与企业技术或产品开发服务合一。通过学做合一基地,融合教学与实训,实现“边教边学、边学边做”的教学和实训互动;通过校企合一生产性基地,促进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完成产品生产和实训项目;通过技术服务基地,促使学生参加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完成应用性毕业设计。

4.创新多样化育人课堂

高职教育技术范文6

现代教育是当下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社会发展愈发迅速,应用型人才地培养与选拔更是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高职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培养出知识与技能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不但要施以功能健全的硬件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还应该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高职教学;教学实践;应用探究

时代在飞速发展,致使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想要获得较好的工作或就业机会,首先就应使自身成为一名全方面,多角度发展的人才。从主观的角度出发,可以加强个人自主学习相关知识与具体技能的能力;从客观的角度出发,现代教育技术也能够为高职学生提供不可多得的优良环境。该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合理应用才能使高职教育发挥其应起的作用,这也是高职教育发展中重要的一环。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况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具体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教学设计思想,可以将其简单理解为利用多媒体进行的新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现代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快,而这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则充分体现了高职教学中与时俱进的发展动向。该项教育技术的主要内容是采用较为系统的教学计划,利用相关的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平台以及多种传媒技术等手段,进行高职教学的设计与规划,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以此来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作用

1.利于高职教学模式的改革。社会在发展,想要高职教育取得更快更好的进步,相关部门就应当做到与时俱进,适时将教学模式与变化着的教学环境及其发展状况进行恰当改革。具体实施办法如下:首先,从教育教学的主体来考虑。学生是现代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施教育者应该鼓励并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再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去学习当下以及未来所需要掌握并熟识的知识和技能。除此之外,学生还应该针对自身的学习状况做出总结与反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现代教育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教师可以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具体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方便快捷的网络信息工具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好地整合,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进而使得高职教学改革愈发顺利。

2.协调高职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共同构成了现代教育体系,两者相辅相成,关系密切。“教”主要指的是教师在整体学校大环境下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关教育教学的工作内容。在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的情况下,相关教育者应该对其进行合理使用。因教师长期活跃在教学实践第一线,他们不仅掌握既有的专业知识,而且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正是因为这样,现代教育技术才能被教师充分利用,具体表现为:制作专业性较强的教学课件,把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相关教育技术结合起来,以创新试的手段来实现对学生更好的教育。“学”主要指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不仅要学好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这样才能够获得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学生们可以利用教育信息平台等技术找到利于自身发展的相关课程,既能够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又可以做到与时俱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可谓一举多得。

3.利于高职教学观念的转变。一些传统教育主要以教学理论为主,从某个角度来讲是有一定弊端的。在进行理论授课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事情要想实现真正的发展,就必须通过具体实际的检验。高职教学的主要内容即向学生传授实战操作技能,在培养并提高学生该项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坚持创新求发展的信念,这就需要学生灵活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创新科技更好地融入到日常学习中,逐步确立新式的教学观念[2]。

4.利于创新式教学的发展。创新促发展。如果高职院校出现资金紧张的局面,及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即可改善这方面的条件。比如:在教育硬件设施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更为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将相关的实验过程更为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既可以节省部分费用,也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限时间与场所,学生们便可以有机会进行自我学习,这也为其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高职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原则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效益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所强调的是方法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现代教育技术的效益原则,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恰当的“度”的范围,避免超出既定界限,而引起质的变化。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施教者应该用其解决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相关的问题,坚持效益原则,使得教育技术的利用效率最大化,最终获得更有意义的教学成果。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创造原则

社会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发展靠创造,为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坚持创造,这样才能提高当下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现代科技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其潜在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如此一来,便更能适应当下迅速发展的现代教育阶段。教师也应当遵循在高职教学中的创造性原则,不论在教学设计或教学方法中,都应该突破自我,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创新教学,实现自我与学生共同进步。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服务原则

现代教育教学的服务对象即学生与教师,一方面是学生学习与掌握相关技能,在高职学院的培养下成为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是教师向学生授课,传递这一阶段其应当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同样,现代教育技术融入高职教学的实践中,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服务于学生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辅助作用,教学中的服务性原则也是当下教育本质的最好体现。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

(一)网络信息平台教学

现如今,网络发展迅速,以网络平台为传播媒介的信息有着非常快的传播速度,在此基础上,可以为高职院校开发设立网络教学平台。在这个特殊的网络信息库中,学生们可以免费注册会员,进而在互联网这个大平台上学到更多的知识。还可以建立流言板块,与相关专业教师进行实时沟通,以最短的时间来实现最快的学习效率。此种做法不仅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还能够扩大高职院校的知名度,以吸引更多的学生来此进修。

(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堂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通常利用板书向学生们传递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学生感到乏味。为了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适时适当地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传统教学模式中,通过模拟实际的生产过程,让学生们在集图、文、声等要素为一体的课堂上,真切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3]。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不仅能够学习到相应的理论知识,还锻炼了实际操作的能力,从这一角度来讲是提高了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

(三)在实践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将理论合理应用在实践中,才是学生真正掌握技能的体现。高职院校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掌握所学技能,为此在实践教学中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授课方式会使学生不能更好地理解某个实验现象或不能明白某理论来源依据,那么就可以采用创新形式的现代教育技术,将实验或者理论分析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相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视频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

视频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视频技术相较于以往的教学方式来讲,前者更具优势。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时候需要进行一些难度较高,危险性较大的实验,为避免实验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能够将清晰完整的实验过程展示出来,这时候就可以将视频技术融入到传统教学中去,以此方便学生群体进行观摩。

四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是时代所需,它的融入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充分体现出我国高职教学发展与时俱进的良好态势。在高职教学新形势的教育环境下,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技术促发展,坚持现代教育技术理念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为高职院校的建设注入新鲜血液,才能使其更好更快地发展下去。

作者:史晓琼 单位: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陈蓉芳.现代教育技术与高职教学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8):56-57.

高职教育技术范文7

[关键词]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策略与路径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教学能力提升方面一直是需要重视的问题。很多高职教师是从高校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走向了课堂教学岗位,并且很多比例的教师是非师范类专业,应聘进入高职院校后作为新教师接受的主要是职业道德相关的教育与培训,在教学法方面没有得到及时的培训与提高,他们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延用自己在高校学习时教授们经常运用的较为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的最新理论尚不能与教学实践实现有效的结合,在教学的方法手段与策略方面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受自身教学水平的限制,新教师很难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有的学校由于硬件条件不足安排大班教学,因材施教更是无从谈起。

二、信息化教学能力

在信息化大潮的驱动下,高职教育领域的信息化进程势如破竹。信息技术随着高职专业课程正广泛应用于高职教育教学的。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影响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教师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最重要因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强化信息技术应用作为顺利完成纲要的保障措施之一,强调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以下简称《指南》)进一步明确了加强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升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要求。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教育信息化体系,显著增强教师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学术理论界,关于教学能力的概念和分类比较广泛。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主要包括教材处理能力、学情分析能力、教学活动组织能力等。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能力的内涵增加一项关键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即运用信息技术要素整合教材和教学资源的能力以及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组织教学活动并进行教学效果的能力等。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备课已经不像传统的教学过程那样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教学的内容通常以教学资源库和云平台上,教师要依据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与方法钻研和组织教材。教师除了善于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认知特点等因素之外,还要了解学生的信息能力是否足以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与新知识技能之间搭建桥梁,从而使新的教学内容能够内化。在教学活动组织方面,教师要能根据教学目标有效使用多媒体、网络、云平台等载体做好教学设计,组织好教学各环节的活动,教学活动兼具连续性、梯度性、层次性等特点。

三、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研分析

基于课题研究的需要,笔者以常州科教城5所高职院校为样本进行了一次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问卷调研。调研表明,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获得了可喜的进步。在全国、全省、本市的等各级各类的微课教学比赛、信息化教学比赛中各高职院校屡屡获得大奖,获奖教师经常被邀请在全国各地开展信息化教学方面的讲座;各高职院校的MOOC平台、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平台、在线开放平台等开发与建设均走在了前列。但是,高职教师的信息化应用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学校自上而下都非常重视信息化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建设,却忽视对软件资源的丰富与完善,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这一渐进的物理化过程认识不足。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知观念因专业、年龄、性别、学历甚至喜好等诸多因素而存在巨大差别,信息化教学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基本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对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施比较抗拒。少数教师教育信息化技能水平较低,无法在教学中熟练使用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信息化教学过程;信息化教学评价的能力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评价标准和体系,第三方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培训理念和目标还需进一步明确完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内容有的较为简单,出现与实际教学脱节的情况,不能够实现学以致用;实施以理论面授为主的统一培训培训,形式单一,未区分受训者的实际程度;对培训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力度不到位,缺乏对教师培训之后的测评考核,致使某些教师对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培训流于形式。

四、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技术技能型实用人才的重任。教师整体素质与能力的高低是人才培养质量重要杠杆。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培养具有信息化视野的人才的教育目标。高职教师主动顺应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改革趋势,培养并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势在必行。

(一)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制度化

高职院校顺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潮流,贯彻教育管理部门有关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文件精神,结合本校信息化建设实际和学科、专业特点,构建一个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翔实、规范、可操作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框架方案,建立健全相应的保证和激励机制,以制度规章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保驾护航,使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工作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二)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氛围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人机融合需要在外部环境促进下才能顺利实现。高校要努力为一线教师营造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外部环境,合理配置教学资源,让硬件、软件设施建设同步进行,两者并驾齐驱,共同丰富完善。

(三)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成长走向专业化

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舞台上,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主导者角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对学生主体质量生成的优劣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教师是教学关系中的主导因素,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运用自如的教学策略必将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信息化能力的高低对技术技能型实用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教师自身应该充分认清现代经济社会背景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必要性,增强教育信息化意识,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观念,以积极、创新的态度去接纳、学习该领域的新观点、新知识、新技能,努力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而在教学中娴熟地使用信息技术。

(四)教师信息化培训工作精细化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教师培训是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环境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终身学习的重要环节。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任重道远。学校领导、教师个人都要高度重视,与时俱进,常抓不懈,让其贯穿于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对于高职教师群体来说,首先要进行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培训,使他们能够进行合乎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活动。首先,有条件的学校应配置专业的信息化培训机构,专人专岗,负责培训的具体事宜。比如制定培训标准与培训计划、安排培训时间地点人员、确定培训内容和方式、负责培训的监督与考核等工作。其次,培训方式和方法应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是现在较多采用的专家面授的方式,也可为专家面授和上机操作相结合。专家讲授+上机实训+小组讨论的培训范式颇受欢迎;理论学习和案例实战结合能让教师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更加有趣、高效;可通过开展学习评比、汇报交流、案例分享等活动激励教师尽快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与技术。第三,应站在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高度制定培训计划、设置培训内容。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的计划设置应围绕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一核心,做到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硬件设施与软件培训相匹配、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融合。在培训内容设置上,不但要有现代信息技术的前沿理论培训,更要有结合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特点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使培训的内容与课堂教学实际接轨、体现“接地气”的应用价值。最后,学校应该对培训工作做全程跟踪指导。职能部门应对教师信息化培训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及时处理解决遇到的难点问题,以保证培训工作有条不紊、卓有成效。还应采用考核与激励机制,对圆满完成培训任务并在后期实际教学中“学以致用”的教师给予精神或者物质方面的奖励,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的业绩表现与岗位升降、职称评定、工作绩效等挂钩;树立典型,建立起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提升氛围,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其他教师。

五、结束语

信息技术与高职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及教学方式的变革创新,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当代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与能力。高职院校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培养大批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的教师。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观,通过系统的培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2011.

[2]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Z].2010.

[3]左明慧.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27-28.

[4]何圣平.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制度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

[5]刘?,尹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31-36.

[6]王燕.基于地方高校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内容框架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8):1765-1767.

高职教育技术范文8

在近些年来参加的外出培训学习以及到其他高职院校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不少高职院校的同行,我们通过交流沟通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主要了解了教师的教育技术理论知识、教育技术知识技能、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能力这三个方面的情况。

(一)教师的教育技术理论知识

和普通高校不同,在高职院校里,部分教师出身非师范,没有系统地接受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系统设计等知识理论学习,缺乏教学设计、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的理论、方法。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职业院校教师对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学习理论基本都不是很熟悉,对传播理论掌握程度也只是稍微知道一点。

(二)教师教育技术知识技能

根据问卷中教师所掌握教育技术知识技能这一模块的数据,我们发现在高职院校中,绝大部分教师能每天都使用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教师对计算机的使用主要有查找资料;制作教学材料,如大纲、教案、课件、试题等来辅助教学。我们的教师,通过自学、参加相关培训、同事朋友帮助、等途径,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能够比较熟练的使用WORD文档、PPT幻灯片、互联网搜索工具、电子邮件、QQ、微博等。这些应用仍然处于信息技术处理的初级阶段,绝大部分教师还不能充分使用各类专业软件和网络来提高教学质量,不能有效地利用这些技术做好教学活动。

(三)教师的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能力

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强调“教、学、做”为一体,以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时经常在实验实训教学中应用虚拟现实软件,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对这些软件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然而,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只有很少部分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使用到虚拟现实软件,据统计65%的教师不仅不会在教学中应用虚拟软件,甚至完全一窍不通。此外,由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更具有职业性、专业性、针对性,不是每个专业都有现成的或者是合适的教学软件,这就需要教师自己设计并开发教学软件或平台。虽然有超过60%的教师在教学中也能够根据自身教学需求,明确课件设计,但是却无法达成设计。当然也有少部分教师能够提出课件设计要求,也能做好相应的软件,但那毕竟是少数,其所占的比例不到10%。而另外还有差不多30%的老师,别说设计教学软件了,就连基本的课件要求也知之甚少。另外有三分之一的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能以教学的理论基础合理设计软件。在课件制作方面,绝大多数教师可以自己制作教学用PPT,但是大多数的教师还是单纯的从网上下载。

二、亟需提升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只有全面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教育技术能力,才能胜任这一工作。特别是在这一个各种教育信息更新速度快、发展快速的社会,更要具备这一基本的能力。从某一方面来说,不管传播媒介发生了什么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创新的技术、发明总能促进各种信息的进一步传播。而通过互联网的数字技术就能使各种信息技术传播得更快,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资源共享。可以说,对于相关教学工作者而言,之所以要引入教育技术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个人的教学质量,提高素质教育的效率,同时也为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教育提供了依据。高职教育主要的功能即产学相结合,其教育的定位就是服务,以指导广大学员的就业为出发点,综合培养各类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全面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才能符合高职教育的定位以及发展需要,才能为完成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三、提升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途径

基于上述的分析,我们认为要提升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必须解决好教育技术理论与观念层面和教学实践层面的问题。

(一)解决教育技术理论与观念层面的问题

领导是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者、计划者和组织者,特别是对于学样领导者而言,一定要深刻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对高职院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性。从而利用各种有效的途径深入高职信息化工作,建立健全生态理论系统,继而有利于高职教育者提高自我教育技术水平。其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首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培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性、意义。充分了解相关的概念、培训方法,从这一理念对学校改革的影响。在这一前提下,还要注意重点突出学校本身的特色。从而达到专业化、个性化、科学化。其次,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培养优秀人才的方法提高教职工的基本素质。比如结合顶岗实习、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等等方式。同时对教师的调控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这是由于教师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假设,教师的综合能力、调控能力不能达到标准,那么要想提高教育技术也将面临更多的问题。

(二)解决教学实践层面的问题

高职学院要加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建设,为提升教师教学实践层面的教育技术能力提供有力条件。在硬件建设上,要积极建设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挥的数字化平台。主要做好以下两点:一是保证学校配置能够符合国家标准,拥有较丰富的设备、设施。对于广大的学生们而言,能不能通过信息化建设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识与校园网的基础设施情况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普及信息化技术、建立多媒体教室等方式都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要特别加强对特色专业、品牌专业的引领作用。积极引入全新的教学实训软件,优化虚拟真实训环境、提高技能培训室的数字化、专业化,优化教学模式,继而产生点,通过点带动整个面,激发广大学生的创新热情。二是充分落实教学资源数字化。在高职院校中,不论是哪一个专业都要不断融入资源数字化,要多向国家示范校精品课程学习数字化资源,学习并借鉴相关示范作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总之,加大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部门一定要督促高职学院的教育工作者,积极展开软件建设。一是选择较为合理的培训目标,在目标的引导下,根据不同岗位,选择不同的培训目标。培训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提高教师教育技术,从而从根本提高其教学效果。此次研究,我们主要以高职教学工作者为研究对象。除了教学人员外,还要加大对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特别是一定要及时更新行政管理人员的观念,要让行政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缺点,认识到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性,从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二是,培训内容要科学。要特别注意培养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而这就需要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可以说只有内容质量有保证,才能真正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教育技术的能力。在选择培训内容、软件目标时,一定要坚持实事求事,要以教师的教学实践为选择的准则。比如从研究各种信息技术、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相关政策等方面入手。要让管理者能够从心里、从骨子里、转变教育观念,在自我提高教育技术水平的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相应的提高。可以说教育技术人员是决定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三是灵活应用各种培训模式。虽说传统的培训模式由于采用集中授课的方法可以让广大教师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更新知识系统。但是,这一种短时间内的知识更新,对教师个人的教学质量并没有多大好处。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传统的培训模式的优点,同时融合网上在线培训的的优势,从而大大提高培训效果。广大教师可以以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微课学习,此外,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留言板、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培训老师沟通。四是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通过这一评价方式就可进一步提高培训的效率,在评价过程中坚持“以评促学”充分利用各种方法。从而保证广大的教师一方面能够学以致用,一方面又可大大的减少其考核压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全新的评价理念在评价过程中更加注重突出个性,鼓励教师充分表现自己,甚至让教师本人对自己的培训做评价。五是做好培训后服务,保障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持续发展。培训后的支持服务很重要,教师参与培训的目的是想即刻在教学中发挥作用。教师在平常的工作中,如果可以利用专门的在线网络平台解决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从根本上完成教学创新。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