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算管理模型的SWOT思考探讨

高校预算管理模型的SWOT思考探讨

摘要:本文介绍了高等学校常用的几种预算管理模型,结合当前高校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通过SWOT法结合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分析了不同预算管理模型具备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大背景下,为高校选择预算管理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绩效

1高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高校预算管理是通过对有限资源的综合运用和优化配置,从而实现学校制定的发展目标的有效手段。预算模型是目标、资源、活动三个重要要素之间的逻辑体现。有效的预算模型有利于合理规划目标以及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最终使高校的战略发展目标得以实现,预算模型是高校预算管理的重要方法和工具。

2六种预算模型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一种综合内外部环境等各类要素对研究对象采取的不同预算模式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的分析,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全面的发展战略的分析方法。以下是通过SWOT分析法对高等学校中普遍使用的六种不同预算模型的分析。

2.1增量预算模型

增量预算是指以上个预算年度的收支情况为基础,分析预算年度有关影响因素的变动情况以及业务的变化,通过调整项目及金额,编制相关预算的方法。优势:增量预算曾经是高校常用的预算方式因为它易于执行,并能保持预算的稳定性,并能让各部门及各学院规划未来几年的发展。劣势:增量预算模型由于视野有限,很难确定在何处产生了成本以及这些成本如何为收入和价值的创造做出贡献。从最基本的意义上来说,各学院有权对自己的支出做出决策并对此承担责任,缺乏有效的约束。威胁:增量预算容易陷入固化的思维定势,不容易随着高校的战略发展而改变。

2.2零基预算模型

零基预算是在每一个预算周期开始,将每个部门上一年的预算都清零。不考虑过去的预算项目及其执行情况,逐条审议预算当年的各类收入和支出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结合本校的财经状况,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编制全校预算的一种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优势:不受以往预算安排情况的影响,不受历史期经济活动中的不合理因素影响,一切从实际需求出发。能够灵活应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有助于增加预算编制透明度,有利于进行预算控制。零基预算是控制不必要成本的有效方法。由于各学院各部门不会每年自动获得一定数量的预算拨款,因此所有拨款在分配时都需要足够的理由做支撑,这样可以减少浪费从而将可支配支出保持在较低水平。劣势:零基预算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准备,并且可能太过激进,无法解决当前的任务。

2.3基于活动的预算模型

基于活动的预算是将有限的资源分配给能带来最大收益的项目或活动。包括与校领导沟通协调各部门根据项目来分配预算。建立筹资小组,设计预算流程,让校领导能通过活动分类法来计划和分配资源,使之与学校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实施基于校园活动的预算分配流程。优势:如果学校能够准确地确定收入来源及金额,并将这些收入与更宏观的战略目标联系起来,这种预算模型从长远来看可以增加收益。劣势:实施基于活动的预算模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这对于一些高校来说可能无法实现。尤其在经济大环境不好的背景下,此预算模式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2.4责任中心管理RCM

责任中心管理(RCM)可能更接近于一个管理理念而不是预算策略。它旨在保障高校内学术活动的优先实现,并将与之相关的预算优先安排。优势:RCM将管理权限授权给职能部门和学院,从而使二级单位能优先保障他们的学术任务。每个学院能获得他们的独立收益包括其在校生的学费,同时也获得一部分的财政支持,这样各学院就能积极得进入良性竞争。同时,各学院也需要承担自己产生的全部费用以及分担一部分学校基本运营的费用。一些大学的管理者正将RCM当作经济衰退带来的预算困境的解决方案。在责任中心管理中,每个学院都要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做出努力,从而追寻新的收益来源。劣势:RCM可能会导致低效率的产生。各部门只专注于本身的效益,使得合作变得困难,从而造成全校范围内的资源浪费。

2.5集中式预算

集中预算要求所有决策权都掌握在高层管理人员手中。通常,高校会采用几种统筹与归口管理部门二次分配相结合的形式。优势:集中式的预算管理是应对困难财务状况的审慎方法。这是因为高级管理人员集中统筹的预算方式可以在财务状况艰难的时候将学校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考虑,从而选择最适合当前状况的决策。集中式预算的理论基础决定了在与其他预算流程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中,应该选择哪些部门来进行集中式预算。例如,当集中式预算和基于绩效的预算模型相结合的时候,学院可能将对那些无法确定绩效指标的部门实施集中式预算。另一个实施集中式预算的原因是,一些保障学校基本运行的费用是刚需,必须在全校范围内统筹,以保证把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例如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购买计算机、打印机及软件等的费用,学校校园治理所需支付的水电费、物业管理费等。劣势:集中式预算管理消除了竞争,会让各部门失去积极创收的动力,从而其他收入减少。

2.6基于绩效的预算

基于绩效的预算是以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为目标,将绩效理念融入到预算管理的全过程,运用一系列绩效管理方法实施的管理活动。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是指预算编制部门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根据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标准,运用合理且有效的绩效评价方法对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并以此作为预算编制和资金拨付的依据的预算管理模式。优势:基于绩效的预算很清晰的展现了投入的资金是如何转化为与学校战略目标相符的成果的。由于基于绩效的预算系统将投入的预算资金与其达到的结果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了学校预算支出的透明度,也加强了预算执行的效率。劣势:该预算流程必须包括审核绩效指标的时间,这包括一些需要事先进行的收集和分析流程以及讨论绩效与期望的时间。这样的预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设定可行的绩效目标,在绩效实施过程中予以监控,在项目结束后进行评价和反馈,再将绩效评估结果运用到下一财年的预算资金分配中才能切实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率。机遇:教育部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推动绩效预算的重大契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挑战:全面实施绩效管理需要相关管理部门的有力推动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和制度,需要让所有管理人员树立绩效思维,需要逐步建立规范且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还需要培养绩效管理相关专业人才,也需要信息公开、透明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实现绩效预算是一个长期推进的过程。

3预算模型在高校中的应用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国高校在实践中选择预算管理方式时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和相关监管要求,选择适合的预算管理模式。由于每种预算管理方式都有自己的局限性,高校在展开预算管理时不能局限于单一的预算模式,应结合几种不同的预算模型,应用在不同的场景中。在高校财务状况艰难时应选择集中式预算,由高校领导者统筹决策安排预算,使其渡过难关;在业务模式相对成熟稳定时选择增量预算结合基于活动的预算,保持学校发展的稳定性,使各部门的长期计划得以实现;在学校进行重大变革时可选择零基预算,对于归口部门管理的二次分配项目采用基于活动的预算等。最重要的是,在预算编制的流程中应融入绩效管理的概念,让绩效预算深入到预算管理的每个环节中,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最大限度的发挥有限资金的作用,提高高校的预算管理水平,助力高校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研究》作者:胡洪斌,廖明智,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7,(06).

[2]《高校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作者:张盼盼.来源:《财会学习》,2021,(2).

[3]《基于SWOT的高校绩效预算实现路径研究—以广东省S大学为例》

作者:王雅珣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财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