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分析

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分析

摘要: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措施,高校实行预算绩效管理既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高校发展的内在要求。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对提高高校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通过分析当前高等学校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优化建议,强调实施全面的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平稳、快速地发展。

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

1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

我国高校的预算管理改革起步较晚,对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也比较低。但是随着高等教育和财政预算改革的持续推进,高校逐步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对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首先,实施绩效管理是高校资源配置优化的需要,高校作为非营利性机构,往往具备公益性的特点,一般都存在经费不足或者资源有限的情况,有效的绩效管理有助于资源优化配置,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学校分配预算资源时应从全局出发,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其次,实施绩效管理能有效降低财务风险,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发展,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可能会遇到各种风险尤其是财务方面的风险,完善的财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可以对高校预算执行过程中各项资金的运用进行监督,有效控制高校的预算计划,为制定相关战略目标提供参考,从而有效规避各项财务风险,促进高校预算管理体系的完善。

2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高校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重预算执行,轻绩效评价的情况,在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坚持“投入、控制”的传统预算管理理念,部分高校对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入,对资金的使用效益不够重视,缺乏节支增效的主动性,使得绩效管理流于形式。另外,认为绩效管理是财务工作的观念仍然普遍存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缺乏沟通,财务人员缺乏对业务的深层次了解,业务人员缺乏对绩效管理的正确认知,导致绩效评价指标与项目无法融合,其根本原因在于多数人员缺乏绩效管理意识、低估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程度,导致无法量化体现高校的财务预算投入、使用和产出的实际成效,不能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和价值。

2.2高校缺乏科学、系统的财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高校绩效管理的核心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由于高校的特殊性质,高校的绩效评价应该更多的关注社会效益,然而社会效益的量化具有较高难度,相关可比数据的获取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人才培养周期、科技成果转化等都需要较长的周期,这也使高校的财务预算绩效评价更加复杂,绩效指标的选取难以统一和标准化。另外,高校作为非盈利性质的单位,仅使用财务指标进行预算绩效评价是片面的、不完整的,甚至会影响高校的整体战略目标,因此预算编报单位应该根据高校的整体目标和重点任务确定符合本部门基本情况和工作规划的绩效目标,克服绩效目标不清晰、指标设计不严谨、执行控制不严格等问题,建立包括定性与定量、财务与非财务等指标的科学可行、重点突出的综合性绩效评价体系。

2.3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未覆盖预算执行的全流程

高校应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价机制,在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过程中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并改进问题,但是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绩效评价未覆盖预算执行的全流程等问题在很多高校依然存在。一方面,在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中缺乏明确的职责划分、完善的绩效评价制度、详细的工作流程及要求,同时没有有效的监管机制和问责机制,评价结果未得到利用,发现的问题未得到反馈整改等,无法发挥绩效评价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高校各部门均把重心放在预算如何分配以及如何按照预计进度完成支出,未充分考虑预算执行带来的效益以及资金下拨后的管理责任,同时预算绩效评价的低参与度和激励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相关者在参与绩效评价的管理上缺少动力。在上述两方面综合影响下,致使高校的绩效管理未能覆盖预算执行的全流程,无法及时有效地对预算执行的效率和效益进行考核评估,不能深入剖析管理缺陷,因而无法为下一年度预算编制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

3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建议

3.1转变传统管理观念,加强对财务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视程度

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具有较高的系统性、复杂性和专业性,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相互协调,共同努力。高校实施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必须加强相关人员对财务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视程度,同时加大对高端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育力度,从而更有效地参与、贯彻执行相关决策。一方面,高校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宣传普及教育工作,广泛宣传绩效管理的相关内容,促使全体工作人员全面、充分认识绩效管理工作,了解绩效管理的重要程度,明确自身职责,树立绩效管理观念;另一方面,高校应当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和各项投入,对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培训、考核,不断提升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牢固绩效管理理念,为实施全面绩效管理夯实基础。

3.2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应参考一般企业的预算绩效评价原则,如科学性、相关性、全面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要求指标的设计要遵循客观规律,指标明确,能科学、客观地反映经费的使用效率和管理特征;相关性原则要求充分分析项目预期目标和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度,选取能反映学校在预算管理上的共性指标,进而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性原则要求相关指标应当贯穿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做到选取指标不遗漏和不重复,指标种类需包括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等财务指标及非财务指标;可比性原则要求相似项目要确定通用的考核指标,保证能够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确保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可操作性原则要求确定指标时,要综合考虑现实条件,保证指标体系所需要的财务及非财务数据均能够获取。

3.3构建科学完善的财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高校绩效管理的核心是建设财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可用,与自身情况相匹配的绩效评价体系是绩效管理的重点。首先,要明确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的责任主体,绩效管理工作是需要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积极配合的工作,而非仅是财务部门和财务相关人员的工作,高校应当成立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直接负责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各学院及职能部门应作为成员,负责组织协调绩效管理的具体工作。其次,建立绩效考核审计制度和预算执行监督制度,对财务预算的执行程序、执行效率进行考核分析,保障预算编制和绩效目标的合理性,必要时可将绩效评价工作委托给第三方机构并形成书面报告,高校应综合利用评价结果,根据绩效评价报告完善绩效评价制度和问责整改机制,落实奖惩机制,提高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形成计划、执行、评价、改善的PDCA循环。

作者:王俊杰 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划财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