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项资金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专项资金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专项资金管理

高校专项资金管理范文1

一、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政府更加重视对高等教育的专项资金投入,惠及到越来越多的学校。然而,在公共事业得到全面推进的同时,高校的专项资金管理方面出现一些不和谐现象,事件、国有资产流失以及资金闲置等情况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的缺失而造成的。目前,许多高校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预算管理意识淡薄,资金支出随意性较大,项目负责人与财务人员缺乏必要的沟通,造成信息不对称,经费拨付时间有时滞后,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有些高校在执行完项目任务后,存在结余,由于高校项目繁多,疏于管理,造成资金沉淀,个别高校竟然挪用项目结余,违背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原则。另外,高校内部缺乏针对实际的专项资金管理机制、健全的绩效考核机制和监管机制等。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必须加强自身的专项资金管理力度,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才能确保专项资金款项的有效使用,实现高等教育学校应有的职能。

二、高校专项资金管理存在问题

1.高校主观层面。

(1)对专项资金管理重视不足。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直接取决于高校项目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对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然而,当前专项资金管理现状是,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对资金管理工作了解不够,关注重点出现偏移,重教学轻管理,重收入轻支出,仅仅认为专项资金落实到位后工作便算完成,而对于资金到位后的具体使用情况不够重视,对资金的监控力度不严。(2)预算管理意识淡薄,经费支出随意性较大。预算往往成为资金申报时的装饰工具,为了项目能够申报成功,预算编制的依据往往不是学校实际的情况,而是如何让预算表格看起来更符合需要,加上学校的业务主管部门很少参与到项目申请过程之中,使项目论证的科学性、合理性大打折扣。一旦项目获批,到了预算实际执行过程中,会出现预算偏离,甚至背离预算的情况时有发生,预算此时就形同虚设,经费支出的随意性较大。(3)财务管理职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有些高校管理人员未能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与财务人员缺乏必要的沟通,导致单位财务工作人员在专项资金管理中,仅仅是负责完成会计核算与资金支付等较为基础的管理工作,不能了解项目的决策和实施环节,只能按照规定程序办理资金的支付业务,进而财务人员无法判断项目实施进度,更不能对资金实际达到的效益进行评判,从而造成财务管理职能未能发挥很好的作用。(4)专项资金并未完全实现专户核算。专项资金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专款专用原则,然而,有些学校无视原则,有意无意将学院、部门的日常经费以建设项目的名义转移到专项资金的使用上,虽然分户,但财务人员无法识别业务的实际用途,只能按照审批流程记入相应项目,使得专项资金无法按照实际用途进行单独核算。

2.高校客观层面。

(1)专项资金拨付时间滞后,造成突击花钱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种种原因,专项资金实际拨付到高校时,多为每年4、5月份之后,而并不是跨年度。专项资金都规定了必须当年完成建设,有的项目到结项验收时仍存在较大结余资金等问题。出于对未使用的专项资金被收回的担心,高校在专项经费到达后,便立即组织各类论证、招标、有些仪器、设备购置方案根本就不成熟,或者实际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但出于尽快将资金用完的考虑,甚至来不及修改建设方案,而购置了指标性能不符的设备,造成部分资金浪费。(2)专项资金下达直至执行期间存在很多变化。比如购置实验室设备专项资金,为了采购更加先进的设备但有可能因为时间的变化而导致设备已过时或不投产,又或者价格发生差异,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对专项项目建设的成效产生很大影响。

3.制度建设层面。

(1)缺乏符合实际需求的专项资金管理机制。尽管很多高校内部已经设立专项资金管理机制,但具体管理办法、管理手段在实际应用上并不能符合当前项目。比如预算编制上设立大量招标课题,几乎占到总经费的三分之二,理论上应该是没问题,但是现实中有些课题最后根本达不到结题条件,撤项退回经费,一方面造成资金沉淀,另一方面几年下来延误了项目建设。(2)专项资金监管控制职能缺乏。专项资金的专项特殊性质决定了其不属于正常高校资金,专项资金金额的来源特点,使得其不能算高校正常资金,高校为了更好建设校园需要的资金量远远不足,这样容易形成高校管理者缺乏建设专项资金监管职能,即使有监管职能,也没有真正使用其控制职能。(3)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由于专项资金来源的复杂性,绩效评价标准难以统一,评价指标缺乏可量化性,很难对专项资金的社会效益和长远影响作出科学准确的评估,可操作性不高,这也就导致了监督机制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合理现象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三、优化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1.增强高校项目负责人对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视。

每一个专项的设立都要都要经过申报、筛选审批到批准立项的过程,每一笔专项资金的拨入都来之不易,所以要让项目相关人员熟悉专项资金申报、使用和决算业务流程,包括申报的资料、批复下来的正式文本、报账内容、项目期限。最后是项目绩效考核,要充分做好各个阶段前期准备,明确各个阶段的周期,做到有始有终。另外要设立专项负责人奖罚制度,对项目执行好、效果显著的负责人予以奖励,对项目验收不合格、经费混乱的项目负责人扣除负责人津贴,以此引起项目负责人对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视。

2.加强财务人员与高校项目负责人的沟通。

财务人员不仅要完成专项资金日常账务的核销工作,还应该肩负起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进度、支出范围以及资金结余等方面的实时掌控,并做到及时与项目负责人沟通。一要每月做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表,反馈到项目负责人,使其及时掌握资金使用情况,妥善安排下月支出;二要遇到经费调整、政策变化等特殊事项,项目负责人要及时与财务人员沟通,以免信息不对称,造成项目经费支出混乱,验收不达标。

3.强化预算管理,加强财务核算。

针对高校专项资金预算只重编制、不重执行所造成的预算执行结果偏离、甚至背离预算的情况,首先,学校应成立专门的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负责专项资金的申请、执行、验收审计及绩效评价,严格控制专项资金预算支持,提高预算的权威性、严肃性。其次,开发、运用财务软件的项目管理功能,按照专项资金项目批复的预算明细下达到财务系统里,用预算指标来控制各类专项资金的支出,加强专项资金核算的控制与监督,保证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使实际支出符合预算要求。最后,在专项资金预算执行过程中,不定期进行支出分析,及时掌握支出进度和结构,根据预算偏差幅度,分析偏离预算的主要原因,必要时可调整预算,杜绝违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事件发生。在会计核算规范上,要对专项资金设立单独的经费卡,实行专卡专用,单独管理,可将预算绑定到项目上,在报账流程、票据审核、及时记账方面更加规范、严谨,严格按照专项的预算编制执行财务支出。

4.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加强审计监督。

高校专项资金管理范文2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财政专项资金 绩效评价

一、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必要性

财政专项资金是高校为完成其特定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由财政、教育等部门根据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拨付的专项资金,具有特定的资金用途,专款专用。2006年开展至今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高职院校的“国家示范性院校”、“国家骨干校”、“省级示范校”等建设项目的专项资金在预算总额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例如,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与科研改革、人才培养、绩效奖补等专项经费补助,对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突出发展重点,实现战略目标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为落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求,进一步切实加强财政教育经费管理,优化教育投入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013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进一步用好管好教育经费的通知》,其主题就是“用好管好教育经费”,就是要科学配置、合理使用教育经费,这不仅需要强化外部监管,更需要健全高校的内部控制和内部监督。

二、专项资金管理的现状

(1)管理体制不完善。专项资金使用范围都有明确限制,一般都是实训基地建设及教学设备购置,对专业建设的教学业务及人才引进与师资建设等“软支出”比例太小。为了争取到尽可能多的资金支持,学校也只能按照规定的类别申报,不顾及此项目计划是否与学校发展规划相一致,大大削弱了专项资金的效用。高职院校治理结构还不完善,主要还是以行政为主导,财务风险防控意识不强,缺少从决策――执行――监督评价的全方位内控机制,教职工也不了解学校管理,没有全员参与监管的控制环境。

(2)资金预算编制不合理。学校在申报项目时,编制的预算不能准确地反映完成项目建设所必需的资金量。第一,项目负责的多数是教务处及各院(系),他们对经费预算不够重视,不以实际需求为依据,只为争取到资金,对预算应付了事,“重立项,轻预算”。第二,学校在申报经费时,各业务部门都只从部门利益出发,如实训室,同样是钢琴教学实训室,不同院(系)都要求单独配备,不考虑教学资源的统筹使用,一味追求高性能,不符合教学实际需要,造成重复建设,资金浪费。第三,项目申报部门和业务部门缺乏信息交流,财务事先不了解项目信息,没能进行预算的科学分析,导致预算缺乏论证,编制松弛、不合理。

(3)资金使用效益不佳、管控不严。由于专项资金多数在年中申报,等收到财政批复一般在下半年,这时学校才能启动相关工作,有购置设备的,受到政府采购程序的影响,常常会形成年终专项资金结余。有的理论性课题研究的经费,到项目结题了资金都没使用,有些仪器、设备购置时市场情况、技术情况或学校发展需求发生变化,但是专项资金用途又不可随意更改,只能按照计划进行,最终购买的设备已不完全适应需要,没能发挥专项资金最大的效用。学校只注重多争取到项目资金,面对经费使用情况和效果较少关注,对专项经费的性质认识不清,对财经法规等管理制度认识不足,开支的项目上随意支配,不按预算执行。例如,示范性专业建设经费,有的部门想用于支付教师的加班补贴、“三公经费”或者虚列讲座费、劳务费等账目套取资金。

(4)缺乏对专项资金的监管与绩效评价。国家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注重于学校教师素质、教学投入、实训室建设的规模、专业建设成果等,没有针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是否按预算进度及其绩效评价的考核指标,评价指标与评分上还存在很多主观性,不可量化,不便于效益评价。例如,实训室建设方面,只考核投入指标、建设面积与设备数量,没有评价使用率和产出价值,也使得学校“重项目、轻管理”。学校内部或监察部门,往往由于独立性或专业人员不足等限制因素,也不能起到应用的监督作用。

三、完善专项资金管理的建议

(1)完善政府和学校管理体制。政府应该从经济发展形势与教育发展规划出发,建立与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投入机制,贯彻国家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部署,落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统筹专项资金的项目,将专项资金按定额补助的方式拨给学校,给予学校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权,学校根据自身发展规划安排使用。改善财务管理权力设置体系,建立专项资金从预算――使用――结算――绩效评价的全过程管理机制,以学校财经领导小组为管理部门,建立专项资金管理经济责任制,学校法人承担领导责任、教务处、财务处、院(系)、资产处及项目负责人等对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负责,对项目预算的及时执行负责。

(2)深化预算改革。预算管理是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前提。必须强化预算管理工作,要将预算管理贯穿于整个项目实施过程。结合部门预算改革要求,中央提前谋划确定专项项目补助时,在编制预算的同期通知财政部门与学校,可将专项资金编入预算项目库,提高预算完整性,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在申请资金前加强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充分地进行经济论证及可行性、效益性的评估,促进预算编制与发展目标契合,使经费监督前移,抑制预算松弛偏差,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资金到位后,项目部门、财务部门要严格按照预算控制经费支出,利用财务信息平台实时反映预算执行信息,加强事中跟踪监控,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全过程的监督检查机制。

(3)加强专项资金核算管理。高校财务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演变为“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按管理层次建立健全学校各级人员经济责任制,各校要根据国家经费管理、会计法规为依据,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日常项目管理部门及时开展有关工作,财务部门设立专项资金管理专岗,对专项资金单独核算,准确、规范地审核开支情况,内审部门对大额支出进行跟踪检查,采购及基建的执行招投标规定程序,做到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在经济工作中既按规定行使权利,又必须按规定履行责任,从事权与财权的有机统一,预算的精细化要求,到各类资金使用的有章可循,再到审批和报账的规范化处理,最终体现于管理效果。

(4)落实监督与绩效管理政策。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高职院校要通过数字化校园、云会计平台建设,强化财务信息公开,从财政专项资金投入、使用和管理再到各项目预算、收支明细及决算信息。建立健全依法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高职院校治理结构,用好管好办学经费,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与绩效评价,推进专项资金规范化、科学化使用,确保专项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进一步优化绩效管理,根据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特点设定可操作的、科学的评价指标,评价预算编制与执行、实训设备投入与使用效益、教师培训与成果实现率等主要项目,以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核拨经费的重要依据。各高职院校也结合自身发展规划稳步推进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与部门年度考核相结合,促进资金规范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 龙英,韩光宇.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改革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5(1).

高校专项资金管理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项资金;管理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出台了多项创新举措,积极鼓励各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相应地拨给高职院校很多专项项目经费。高职院校专项资金是指除正常事业费以外的,由上级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拨入的,专门用于发展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如化债资金)、内涵建设或其他指定用途的各项资金。包括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专项资金、科研经费、重点学科(专业)建设专项资金、重点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课程建设专项资金、学生资助专项资金等。这些专项项目是需按照限定的时间,按预算指标和项目任务书规定的质量标准完成的一次性项目任务,其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对上级拨入专项项目的资金管理。高职院校如何管好用好这些专项资金,是当前内部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专项资金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对专项资金的管理相对薄弱,虽然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制约,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制度不全、程序不规范、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从专项资金运行的全过程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缺乏约束力

专项资金项目立项后,由业务主管部门根据资金分配额度,确定预算安排方案。而在项目立项时,对预算的认识理解不足,对资金使用进度和使用方向核算不准确,甚至没有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和经费使用方案,导致一些资金在使用时有很大的随意性,资金管理难度大。同时,项目主管部门对预算执行的刚性要求不足,预算执行缺乏约束力,从而导致专项资金使用不规范的现象。

2.专项资金拨付体制影响资金使用效果

专项资金拨付,主要通过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大部分资金都是通过财政国库网上拨付,少部分专项资金直接由财政或上级主管部门拨付到学校帐户上。目前,高职院校的专项项目大部分以相应的主管部门管理为主,但是由于项目从立项到审批、到资金配套有一个过程,因此,很多专项资金拨付到学校的时间都比较迟,甚至到年底才拨下来。这就造成会计年度终了时形成大量的资金结余,出现项目资金突击支出的现象,有的还要结转到下一会计年度使用,大影响了当年度项目预算的执行效果。

3.专项资金使用存在挤占挪用和浪费现象

一些高职院校以财政拨款不足、经费超支为借口,挤占挪用部分或全部专项资金用于学校的日常公用支出,或是将专项经费购置的设备或固定资产挪作他用。同时,由于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跟踪监督评价,使得一些专项资金在使用时超出项目任务书规定的开支范围、开支项目,列支费用、重复购置设备的现象。一些不常使用的设备形成或购置后,利用率不高、设备闲置,造成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低,甚至严重的浪费现象。现有的专项资金拨款一般都是有期限的,到期如果项目院校没有使用的部分按规定是要收回的,因此,有些高职院校就存在年底盲目大量采购、突击花钱的情况,年终账面不留结余,从而达到不上缴财政的目的。

4.会计核算不规范,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存在漏洞

有部分高职院校的专项资金没有按规定设定项目单独分帐核算,而是与本单位的日常业务合并核算;或是随意将本单位多个专项资金在项目间任意调整、互相占用。由于会计核算往往处于事后阶段,只能视原始凭证是否合法、合理给予报销,在衡量项目资金的支出是否符合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有无浪费现象时很难把握。在报销经费时,财务在审核票据时主要是进行票据合法性审核,很难对资金使用的真实性进行核查,项目负责人或项目资金使用人有可能将项目以外的合法票据挪到项目中报销,从而形成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的现象。

5.项目院校承诺的配套资金不配套或不足

上级财政或主管部门在项目立项时,很多项目都要求项目院校落实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如果项目院校不能落实配套资金,就不能立项,自然也应得不到专项资金拨款了。一些项目院校在立项时承诺的配套经费,在项目立项资金下达后却难以落实或不能足额配套,从而使得整个项目不能顺利实施,项目任务也应难以顺利完成。

6.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

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院校往往“重立项、轻管理”,在专项资金拨付后,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没有跟踪问效保证专项资金使用的经济性和效益性。少数项目虽然进行绩效评价,但是评价的时间往往也是在项目完成后,评价的结果只是作为项目主管部门项目档案保存,对项目本身没有什么影响。同时,由于专项项目的多样性,进行绩效评价的项目所应用的指标体系的设置也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绩效评价的作用不能发挥,不利于调动项目负责人的积极性。

二、加强高职院校专项资金内部管理的建议

专项资金拨付到位后,如何管好用好这部分资金,看似简单,却是当前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专项资金的管理,涵概了从项目立项、项目实施到项目完工验收的全过程,包括立项审批、资金的拨付、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以及事后的监督等等。从财务管理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对专项资金的管理,重点是要做好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绩效评价。首先应尽量保持资金使用进度与项目实施的进度保持一致,避免因资金缺乏影响项目进展或是突击花钱现象的发生;其次财务部门应按财政下达的经济科目和预算项目严格遵循专款专用的原则,划清与日常经费开支的界限,不得占用、变更项目支出范围和支出内容。在审核凭证的过程中进行分析判断,对项目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核查,严格控制费用(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交通费、专家劳务费等)支出,确保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一些院校的管理经验,当前高职院校对专项资金的管理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增强项目预算执行的约束力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专项资金一般都是金额较大的支出,其政策性强,合法性、合规性要求很高。项目院校应统筹安排使用不同渠道下达或筹集的专项资金,科学、合理编制本校建设项目的总预算及年度预算,要从预算编制的规范性、预算执行的约束力等方面加强专项资金铁预算管理。专项资金预算是项目院校综合预算的组成部分,应纳入学校总体预算。高职院校项目预算一般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的原则,由学校组成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年度项目预算的申报、实施、考核,同时根据预算申报类别,按职能分工确定相应部门作为项目预算的归口管理单位,负责组织相关类别项目预算的申报、论证、实施及绩效考核。项目任务书中对资金的安排是从项目出发对项目总预算和年度预算的安排,在编制校内预算时,应将专项资金分别纳入学校各个建设年度的总预算,并与日常经费分帐核算,通过会计核算来实现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应该确立“按项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规范项目支出范围,合理分配专项资金,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规范专项资金的核算。通过财务系统的项目管理功能,将项目任务书的每一个子项目与会计的日常核算建立起对应关系,从而把对项目建设总目标的控制落实到对具体建设项目的控制上。通过财务系统的项目编码,对专项资金的来源、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等指标进行管理。这样做,不仅能满足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要求,而且还能满足建设项目管理、项目验收时专项资金审计的要求。

2.加强内控体制机制建设,保证专项资金使用的安全性

专项资金具有政策性、专用性、效益性等特点,高职院校应充分考虑专项资金的特殊性,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健全立项申报制度。成立由分管校领导、财务、资产、招投标等部门负责人,以及专项项目负责人或熟知项目技术的专家组成的样钠评审小组;其次,要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的过程控制与管理。财务部门应将专项资金支出管理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将支出预算、支出审批程序、支出内容、专项使用进度、结余资金管理、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及绩效考评等内容,纳入学校的专项管理办法和财务管理办法中予以规范;再次,应当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严格专项资金支付流程控制,确保专项资金的安全。最后,还应加强高职院校内部牵制制度,使项目归口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纪监审部门既相互独立的开展工作、又相互牵制,一起对项目的申报、专项资金的使用、项目的实施、项目完工验收等各环节全程参与,防止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

3.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管理,提高专项资金管理的执行力

加强高职院校专项资金内部审计工作,规范高职院校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高职院校专项资金支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高职院校专项资金管理的努力目标和方向。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管理职能,加强内部审计责任制建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根据内部审计的结果,对专项资金绩效考评办法中的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和修正,同时建立内部审计结果公示制度,并将审计结果和项目负责人的业绩评价挂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专项资金管理的执行力。因此,高职院校应强化内部控制与监督机制,完善管理制度,掌握不同类别专项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切实做好内部审计工作。改进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发挥内审的过程控制功能、预防功能,强化专项资金全过程监督意识,实现内部审计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的转变。

4.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高专项资金使用的效益性

规范高职院校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使有限的资金产生最大的使用效益,着重应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要构建高职院校专项资金管理体制、机制,用科学、规范的程序来约束专项资金使用行为,用制度来管事,使专项资金的管理有章可循;其次,要完善项目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对高职院校专项资金绩效进行科学的计量和评价,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和归口管理部门进行绩效评定。再次,要依据不同的项目,设计不同的评价指标,并根据项目任务书、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完工验收报告以及项目预决算等资料,按照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和“按项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对项目资金使用的合法性、经济性、效益性进行综合评价。

5.加强专项资金的信息化管理,增强专项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目前,专项项目的信息主要是由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院校的归口管理部门掌握,这些部门与高职院校之间存在着信息资源的不对称,有很多项目信息在项目实施阶段项目院校和监管部门是很难掌握的。项目主管部门可以在部门网站上、财政国库网上支付平台上和财政预算管理系统上、项目院校的门户网站上公布相应的项目信息,条件成熟时还可以与财政业务应用系统及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系统对接,将项目的相关数据信息导入该系统,对专项资金实施动态监管,随时掌握专项资金流向,将对专项资金的事后监督,改为事前控制和事中监督,增强专项资金使用的透明度,防止专项资金被违规置换或挪作他用,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变目前专项资金的滞后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江苏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63号,2010-06-02.

[2].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卢正岁.试论绩效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J].时代金融,2009(4).

[4]王丽萍.高校构建新型绩效预算管理体系之探讨[J].财会月刊,2008(15).

[5]徐东.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财会通讯,2009(4).

高校专项资金管理范文4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专项资金;效益

专项资金是高职院校资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资金为改善办学条件、加快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教育专项资金投入的增多,这部分资金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加强专项资金监督和控制,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专项资金核算范围

高职院校专项资金主要是指为完成某特定工作任务或实现特定目标由各级财政下达、企业投入或捐赠、学校自筹形成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核算范围主要包括专项资金投入的基建、设备采购、科研、教学、学生奖学金、助学金、以及其他专项资金。

二、专项资金对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作用

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中央财政从2004年起投入大量的专项资金支持各地的职业教育建设。据资料统计,2004―2007年,中央财政拨款18.6亿元,地方投资19.8亿元,项目投资金额共计38.4亿元,支持了1 076个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的投入极大地激发了各地政府部门和各地职业院校的积极性,明显改善了办学条件,促进了高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高职院校专项资金的投入为解决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人才,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困惑和难点,其中资金短缺是最突出的问题;为了扩大招生规模,多数学校背上了巨额债务,部分学校资产负债率高达50%以上;专项资金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压力,改善了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条件。

(二)专项资金的投入促使学校积极筹措配套资金,支持项目建设

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2007―2009年学校以专项资金1 030万元为基础,通过学校自筹、校企合作等方式积极筹措资金,拉动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资金投入约1 500万元,达到专项资金投入的1.5倍,总投资2 540多万元;学校通过三年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从几十个扩大到三百多个,增加了近四倍,其中大部分校外基地与学校有深度合作关系;有合作协议的企业从一百多家扩大到五百多家,增加了三倍多;由于引进企业直接参与校内生产性基地建设,使得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管理理念、课程建设水平均得到较大提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涵得到进一步深化。例如:学校与珠海市金辉礼饰品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工业产品及礼品设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直接将金、银等贵重礼饰品设计室、生产线、产品陈列室捆绑建设,让企业办在学校里面,对工业设计(产品造型)专业的学生真正做到了教学做一体化;“计算机应用实验室”项目于2008年12月由中央财政支持、广东省财政配套建设完成,建筑面积1 000平米,总投资380万元,其中中央支持和省配套资金分别为130万元,学校配套资金120万元。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可以支持学校广州学院各专业共500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实验实训活动,解决了扩大办学规模后计算机应用实验室严重不足的问题。

项目建设带动了地方政府、学校以及其他方面的投入,使学校在基地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改研究等方面迈上新台阶,大大改善了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二、高职院校专项资金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对专项资金管理普遍缺乏必要的监督制度和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资金浪费和重复建设的现象,违规违纪现象也时有发生,影响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制度不规范

高职院校专项资金有很多不同的来源和性质,同一性质的专项资金可分为不同的大类,同一类别的专项资金又可以分为不同的项目,不同性质的专项资金有不同的管理办法,即使相同性质的专项资金项目不同,经费使用在细则上也有区别;这在资金管理上增加了复杂度,也给财务部门的核算带来困难;从高职院校经费构成来看,教育事业正常经费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资金管理上比较重视,相对比较规范;但由于专项资金来源和种类繁多,对专项资金的管理要求不够严格,甚至很难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导致专项资金在使用时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使得专项资金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项目单位管理权限不明确,职责不清

项目执行时,尤其是重大项目主管负责人的多头领导,多个部门的交叉管理,职责不清,往往造成项目建设或者是顾此失彼,有始无终;或者是重复建设,致使所建设的项目无效益,浪费严重,不能做到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据调查,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监督机制不完善

项目预算执行时,财务监督只注重事中审核,而忽视了事前和事后环节的监督;财务在审核票据时往往只注重票据合法性审核,而忽视资金使用真实性的审核,资金使用者有可能将项目以外的合法票据挪到项目中报销,从而出现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的现象。

三、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几点思考

针对高职院校在专项资金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笔者认为应该在规范专项资金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必须要在制度建设、预算管理、支出管理和监督管理等方面下工夫,才能确保专项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发挥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促使高职院校建立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体系,加强监督,跟踪问效,切实提高专项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健全内控制度

为了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保证资金专款专用,在项目管理方式上应实行“项目专账、资金专户、管理专人”的办法;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强化工作岗位职责控制,增加岗位间的约束力;强化审批权限控制,使各级人员权限和责任明确;加强预算管理,科学合理地制定资金使用计划,进一步明确资金使用的目标及项目建设内容,加强预期绩效目标的分析,保证配套资金及时到位,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这样做,不仅能在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等管理上心中有数,更重要的是可以从制度上防止随意挤占挪用资金的行为。

(二)建立专项资金项目管理责任制

学校应成立由校领导、财务、审计及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落实项目负责人,并签订项目建设任务责任书。

项目领导小组根据批准的项目预算,确定项目的总体计划,审批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协调项目建设中所涉及的外部和内部之间的关系、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项目建设负总责;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领导小组确定的项目总体计划和批准的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并组织实施,对项目建设负直接责任。

(三)建立严格的招投标制度

为了管好用好各项专项资金,学校应建立严格的招投标管理制度;在基本建设、设备采购方面严格执行项目管理制度,根据不同类型的项目要求,实行不同层次的招投标,运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手段,做到公开、透明、公正、合理,节省资金,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加强项目建设成本意识,建设节约型校园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在管理过程中如何有效地降低成本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有效地降低办学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应牢固树立“大学是一个办学经营的实体,同样需要经营”这一新的发展理念,精心地运作和管理学校的各种资源;专项资金是学校资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资金的使用必须按上级部门的要求正确使用,加强成本意识,项目负责人和校内监督部门要负全部责任,严格控制支出,注意节约成本,发挥专项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为了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合理配置资源,将专项资金纳入学校的综合财务预算,紧紧围绕机制与环境、投入与产出和资源的共享三个重要环节,把统筹财力与协调理财结合起来,把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结合起来,把节约财力与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坚持节约发展,健全制度,统筹规划,建设节约型校园。例如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措施、节约和控制教育成本制度等,正确处理好节约资金与学校的快速发展的关系,把节约型校园建设纳入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

(五)加强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全程监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专项资金实行全程监控既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动力。从本质上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树立绩效观念,明确认识“谁支出谁负责”的原则;应从项目申报、中期检查、结题验收、资金使用等过程都有明确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审核部门;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负责部门是否对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执行结果是否达到项目预期的目标和效益;项目负责人作为项目的组织者有完成项目的责任和义务,是否按规定使用项目经费,对项目实行追踪问效制度。有关部门对监督检查情况进行归集、整理、入档,以利于对整个专项资金的分析对比,以保证各项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最大化。

四、进一步完善财政专项资金分配方案的建议

(一)主管部门应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总量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全国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走向深入,财政部门应加大专项资金总量的投入,逐步建立政府多渠道筹措财政性教育经费的长效机制;把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2年达到4%落到实处,促进高职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优效优投,保证重点项目建设对资金的需求

教育主管部门应联合财政部门,每年对投入项目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教学及实验成果进行考核和评比,对能对严格按照规定管理项目和使用资金、成效显著的学校,在下一年度安排项目时给予优先考虑,重点扶持有发展潜力、有示范带动作用和有公共性的项目建设,保证优效优投、扶优扶强,保证重点项目的建设对资金的需求。

【参考文献】

高校专项资金管理范文5

关键词:本科教学;专项资金;管理;有效性

引言

高校本科教学专项资金是用于支持高校本科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资金,对高校的本科教学改革及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所指的本科教学专项资金一般是指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根据具体项目的建设任务和完成情况拨付,要求单独核算、专款专用。近几年国家对高校投入的本科教学专项资金呈逐年增长之势,包括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25亿元实施“质量工程”,在“十二五”期间投入33.5亿元实施“本科教学工程”,很多省级财政以及高校自身也不断加强投入。资金投入的增长必将深刻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那么,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的好与坏显然是重中之重。

一、评价本科教学专项资金管理的主要标准

(一)服务对象满意度本科教学专项资金管理的服务对象涉及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一线教师两个层面。一方面需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财务规定执行资金管理,实现项目运行监管;另一方面要满足学校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推动教师开展项目研究。(二)目标效益最大化本科教学专项资金管理的目标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一方面可以优化资金的内部分配,促进高校各项教学研究资源的开发,提高高校资金管理水平和科学研究的效率,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应重视专项资金管理产生的社会效益,有助于提升高校的整体水平,使学校的各项教研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从而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三)资金使用完成率所谓资金使用完成率是指专项资金实际支出数占资金预算数的比率,完成率越高,则表示资金的使用率较高,剩余闲置资金少。此外,从资金使用完成率的高低,还间接反映出项目研究的进展情况,以及在项目研究进展过程中高校对专项资金支出情况的调配控制能力。

二、影响本科教学专项资金管理的主要因素

(一)资金管理缺乏整体统筹高校本科教学专项资金管理一般存在多头领导,涉及财务处、审计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进而使得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明晰,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现象比较严重。各部门虽制定了比较科学详细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使用细则,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统筹管理。(二)编制预算审查不严经费预算的制定,不仅要保证项目建设的有效开展,也要实现资金使用价值最大化。目前,各项目经费预算在制定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特别是对各种开支用途的分配比例不尽合理,比如有的项目经费集中安排用于耗材、差旅费、劳务费或购买设备等。管理人员在对经费预算的审核过程中不够细致,没有严格把握经费预算与项目研究的关联度,导致部分经费预算较笼统或与项目研究的关联度不大,造成资金浪费。(三)执行预算控制不足经费使用管理不规范。在实际经费使用时,执行预算控制不足,没有按原有预算开支经费,在使用过程中随意更改经费的开支用途,或调配不同开支用途之间的金额比例。比如利用经费购置不在预算内的设备、家俱,或报销不应由项目经费开支的维修费、电话费、劳务酬金、差旅费等。(四)资金使用效益不高部分项目负责人重项目经费的争取,轻项目建设的管理。有些项目利用购买的发票集中报销项目经费,而没有实际开展项目研究。部分项目在专项资金到位后,没有及时利用资金进行项目建设,甚至在项目结题时间到时都没有使用经费,造成资金使用完成率不高。(五)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包括预算、审核、报销、验收程序等没有具体的管理办法。特别是很多高校尚未建立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评价体系,没有形成全套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至于对高校专项资金的综合绩效不能做出全面的判断分析。(六)管理信息系统未更新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把控项目的研究进展和经费使用情况。若管理信息系统没有根据项目建设管理发展需要实时更新,就无法及时掌握项目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过程监督管理不到位,而且部门之间缺乏信息共享,使得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相脱节。

三、提高本科教学专项资金管理的主要途径

(一)增强宏观调控管理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明确不同部门的职责分工,设计一套统一的原则、制度、标准和程序,以此作为资金管理的基本规范。通过宏观调控管理,根据建设需要和长远规划,科学合理地分配专项资金,避免项目的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二)加强预算审核管理强化财务人员的预算管理意识,将预算管理与项目研究计划有机结合,根据项目研究计划的安排核定项目所需资金,按照有关财务规章制度,科学编制经费预算。加强预算的审核力度,使得经费预算能基本反映项目的研究计划安排,满足项目开展所需要的经费保障。(三)强化预算执行力度严格按照原有预算安排经费支出,实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定期分析整理经费支出情况数据,发现支出偏离预算及时预警调整。针对符合项目研究需要确有必要调整预算的项目,及时告知项目负责人按规定程序提出申请,并由相关部门核准后备案。(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经费预算为基础,加强项目经费使用的绩效考核,对经费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管,分析项目经费实际使用的差异情况,评价预算完成效益,明确剩余经费的处置办法,提高资金使用完成率。(五)健全资金管理机制完善资金管理机制,包括项目预算审核机制、支出报账审批机制、项目结题审计制度、项目资产管理制度以及绩效管理评价机制等,实现从预算审核、报账实施到结题验收的全过程监督控制,通过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来约束资金的管理,确保资金管理不留死角。(六)更新信息平台建设通过软件开发更新项目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实现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时时对接。将项目经费的各项预算用途金额输入财务管理系统,通过系统设定支出比例限制和预算明细,时时把控项目经费支出情况。比如项目的设备费购置比例预先设定好,如果产生超支,则系统自动弹出提示。避免实际支出与经费预算不符的情况,达到事前预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利民,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初探,新智慧.财经[J],2014(6),61-64.

[2]王舒、张永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西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3(12),208-212.

[3]刘华群.信息化建设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应用探讨,管理视野[J],2014(2),169-170.

高校专项资金管理范文6

关键词:示范校;专项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一、示范校建设专项资金概况

示范校建设专项资金包括用于示范校建设的中央资金、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以及在示范校建设中获取的企业赞助资金及学校自筹资金。其中示范校建设设中央补助资金由中央财政划拨,各批示范校各获得中央专属的配套资金,分两年划拨,并要求在示范校建设的三年左右时间使用完毕该项资金。

二、示范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示范校建设任务书中已将该专项资金分解到各具体项目,本着专项资金专项管理的原则,我院财务处理上依据专项资金专账管理,并设置备查账的管理办法,设专账管理该专项资金,并制定《示范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依照项目书的级次建立明细账。

三、示范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示范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制度缺失

自示范校建设项目实施至今已有几年时间,而针对此项专项资金中央及各级地方均未颁布管理办法,各示范校建设学校均是依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互相参考,出台自已学校示范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

(二)原申报示范校建设项目时各明细项目与实际开支脱节

根据示范校建设要求,各学校在申报示范校项目时已制定出实施的详细目标、方向,包括各明细项目资金支出数额。而各学校在实际建设中由于申报时间较早,有的建设项目在实施时已发生变化,需进行调整,甚至个别项目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需进行较大调整,资金使用必然随之产生很大变化。以上原因会造成实际使用资金与原预算脱节。而各学校出于专项资金专项管理的考虑,一般会尽量按原计划用途开支资金,这样势必会造成不合理的资金使用情况发生,会出现个别明细项目资金使用不足,个别明细项目资金使用浪费。

(三)示范校建设专项资金下拨到使用完成时间性问题

根据示范校建设的时间要求,一般示范校建设单位要在三年时间完成示范校建设任务,同时示范范校建设资金使用达到验收要求,一般要达到开支90%以上,资金的使用率同时也是检验各学校示范校建设是否达标的重要标准。这样的时间性要求,使各建设院校使用资金的时效性要求严格,很容易造成建设任务完成前期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项目建设后期为完成任务资金使用而大量开支,容易造成浪费。

四、加强示范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的措施

(一)健全示范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示范校建设项目实施几年来,多所学校已为此建设项目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管理使用好此项资金也都分别制定了各自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及办法。但由于此项资金资金量大,涉及面广,要求严格,使各院校使用资金缺乏统一的指导性,本来资金是为建设项目服务,而建设院校却为管理此项资金耗用了大量人力,财力,应属得不偿失,资金主管部门有必要出台一系列具体的资金使用及管理办法,来指导各示范校建设单位的资金管理,使建设单位提高资金管理的效率。

(二)示范校建设项目单位依据财务制度、示范校建设项目管理相关制度,结合自身示范校建设的特点,制度相关管理办法

笔者所在学校在实施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发现,由于资金管理配套制度不完善,为使用该资金造成了很大困难,特别是各细分项目建设部门及人员使用该资金,办理申请及报销手续时环节复杂,操作起来比较困难。笔者所在学校在示范校资金管理过程中,参照其他示范校建设院校的做法,对该专项资金实行单独预算审批,报销审核凭预算审批单、相关原始凭证,经过使用资金部门复核示范校建设管理办公室审核会计主管审核主管财务院领导审批校长审批几个流程,完成报销程序。财务部门登记示范校建设专账、备查账,每月汇总统计各示范校建设项目资金使用完成情况。示范校建设单位建立完善的制度可以使资金的使用更加合理规范,资金使用人员使用资金报销流程更加清晰,提高报账效率。

(三)完善示范校建设专项资金的审批及监督机制

在过程管理中规范使用资金可以使资金的使用更加合理、安全,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完善示范校建设专项资金的审批及监督机制度对于资金使用尤其重要。由于示范校建设项目大,是对一所学校综合素质的考量,通过对重点专业、特色项的的建设来提高院校的师资水平,做出更适合学的教学模式。各示范校建设单位必须依据教育部审定的建设方案及任务书推进建设工作,但是,虽然建设方案设计得很科学,但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就需要修订,资金使用计划随之发生变更。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修订预算方案,经过合理的审核程序后执行能使资金使用更加合理。针对此问题,同时建立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会促进资金的管理过程更加规范。

参考文献:

[1]王官禄,张学英,韩宇骞.地主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规范化研究[J].会计之友,2013(10).

[2]祁兴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会计之友,2013(10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