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慧教育范例

高校智慧教育

高校智慧教育范文1

摘要:为了更好地开展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推动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转型和创新,文章以创新教育为背景,以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创新教育、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创新教育与高校图书馆的关系,构建了创新教育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概念模型。

自“智慧图书馆”首次在国际上被提出后,国内外图书馆界研究者从理论、实践应用、技术方法等方面对其展开了研究和探索,使智慧图书馆的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成型,在实践应用方面也得以深入发展,特别是RFID、NFC、Wi-Fi、Beacon及大数据等技术方法的应用,促使智慧图书馆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党的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我国强大的必由之路,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成为“十三五”期间高校的重要任务。在创新教育背景下,智慧图书馆服务创新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对智慧图书馆的创新服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笔者以创新教育为背景,以智慧图书馆服务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未来智慧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可行模式。

1创新教育与智慧图书馆

1.1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涵

“创新”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史•后妃传上•宋世祖殷淑仪》中,是创立或创造新东西的意思。创新的内涵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前所未有的,即创造发明的意思。二是指引入新的领域产生新的效益。而关于创新教育的含义,众说纷纭,尚无定论。笔者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从微观层面上说创新教育主要是指教学内容的增减、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或教学成果测评模式的转变;从宏观层面上说,创新教育是一种全局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是对教育功能进行重新定位,以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为重要教育价值取向,进而实现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的教育发展目标。

1.2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基本内涵

关于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基本概念和定义,目前图书馆界有多种观点:梁光德认为基于图书馆员智慧的知识服务可以称为智慧服务;张延贤、王梅认为图书馆智慧服务是图书馆人对读者工作的一种积极进取的自主选择,是图书馆在信息化时代读者服务的一种或多种新理念、新能力与新服务方式。智慧伴随人类文明的诞生而产生,与“形而上谓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处,它来源于信息、知识,贵在创新与发现。综合图书馆界对图书馆智慧服务的观点,笔者认为智慧图书馆由智慧资源、智慧管理、智慧技术、智慧服务和用户五大要素组成,智慧服务是基于图书馆丰富的智慧资源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智能型、智慧化技术和设备,图书馆人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智慧,为用户提供的新型服务。

1.3创新教育与图书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2014年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后,我国不断出台新政策,降低创新创业门槛,鼓励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不断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丰富创新创业活动的形式,并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场地、服务、资金等支持。自党的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强大的必由之路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成为“十三五”期间高校的重要任务。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人类文明成果与智慧的集散地,在培养大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创新意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创新教育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抓住发展机遇,创新智慧服务模式,强化创新教育职能,积极参与创新教育活动,一方面推动服务转型与自身发展,另一方面助力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创新教育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

2.1创新教育对智慧服务的影响

高校图书馆具有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育育人三大职能,高校图书馆与智慧的结合让其育人功能得以进一步深化。在创新教育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开展智慧服务需拓宽服务视角,以培养用户的创新意识为重要教育价值取向,进一步丰富智慧服务的内涵。2.1.1智慧馆员需挖掘创新潜力。智慧馆员,即智慧的图书馆员,是整个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创造者和执行者。智慧馆员应在较好完成现有服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快速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环境,了解国内外图书馆界的热点与趋势,掌握读者的实际需求,关注、吸收并引入新技术与新的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因此,图书馆员要想成为智慧馆员,就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图书馆员要想真正成为创新教育第二课堂的导师,就必须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优化已具备的知识和智力,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素养,在为用户提供智慧服务的同时,也要引导用户挖掘自身的创新潜力,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智慧服务价值。2.1.2智慧资源需激发创新思维。智慧资源包括实体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的所有资源,如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处理整合的信息资源、智慧空间、智慧馆员等。在创新教育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要想提高用户的创新能力,就需要利用智慧资源协同营造一个能激发创新思维的大环境。高校图书馆需要深度整合加工各种文献信息资源,尤其是专利文献,挖掘文献信息资源的潜在价值,并将相关信息推送给用户,激发用户的创新热情。高校图书馆智慧空间要以用户为中心,注重用户活动需要、用户体验等,强调融合、交流和共享,满足用户的创新需求。2.1.3智慧管理需传递创新意识。智慧管理是指高校图书馆引进各种智能系统、智能设备及移动网络,对读者、图书馆员、纸质文献资源、数字资源、空间设备等进行统一的智能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高校图书馆在对所有资源、技术、用户、服务等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高管理效率,为智慧服务提供支撑,还要在管理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并传递给用户。有的高校图书馆针对学校的重点学科建设配置了专业的学科馆员,这些学科馆员在为用户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中,也应向用户展现自身强烈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

2.2创新教育背景下的智慧服务概念模型

在创新教育背景下,引入创新教育思维必然会对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产生影响,其中对用户的分析也会影响智慧服务的效果。因此,笔者将创新教育纳入智慧服务过程中,在分析智慧图书馆五大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智慧服务概念模型。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概念模型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创新教育背景下,高校大学生要注重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提高自身的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这是我国在新时代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对大学生的要求。高校大学生是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分析他们对创新教育的认知和需求,是高校图书馆开展智慧服务的基础。其次,高校图书馆应结合对用户的分析结果及创新教育对智慧服务的影响,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最后,高校图书馆应对智慧服务进行用户需求分析及满意度调查,从而形成一个可循环的智慧服务环路,构建一个开放、动态、可完善的智慧服务概念模型。

2.3基于创新教育的智慧服务

2.3.1加强高校图书馆智慧馆员的培养。任何一个智慧图书馆都离不开智慧馆员,高校图书馆要想真正开展创新教育背景下的智慧服务,就需要培养具有较强预测能力、数据分析挖掘能力、学习创新能力、网络信息安全维护能力的智慧馆员,这对于单个智慧馆员来讲要求过高,且有一定难度。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可将智慧馆员分为研究型、技术型、业务型三类,对他们进行针对性强的培训。高校图书馆可为研究型智慧馆员提供学术研究的平台与环境,让他们多参加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及时掌握国内外图书馆界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图书馆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并将最新的理念和技术应用于智慧服务。对于技术型智慧馆员的培养,高校图书馆可聘请相关专家对他们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与指导,也可让他们到其他高校图书馆参观学习,吸收新的想法与创意。高校图书馆可选取业务熟练的馆员担任业务型智慧馆员,通过短期培训的方式让他们不断学习与图书管理、读者服务相关的新知识、新理念,为智慧服务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撑。2.3.2健全智慧管理体系。高校图书馆可从管理制度、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式三个方面健全智慧管理体系。在创新教育背景下,智慧管理制度不仅要保证高校图书馆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还要适应时展要求,对一些新技术、新设备、新形态等制定详细合理的规定。另外,高校图书馆可引进智能管理设备和技术,对资源、读者和馆员进行智能化管理,提高用户的阅读体验。智慧管理还应以用户的新需求为基础,适当调整管理模式,为用户阅读提供方便,吸引用户爱上图书馆,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2.3.3注重构建长效动态的反馈机制。用户是接受服务与评价服务的群体,同时也能为构建新的智慧服务模式提供信息。因此,在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模式下,高校图书馆注重用户满意度调查,构建长效的反馈机制,将推动智慧服务的高效持续开展。

3结语

在创新教育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要想创新智慧服务模式,助力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需强化创新教育职能,积极参与创新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氛围,为高校师生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创新教育[EB/OL].[2019-02-24].

[2]梁光德.智慧服务: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服务新理念[J].图书馆学研究,2011(11):88-92.

[3]张延贤,王梅.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概念、内涵与分析[J].现代情报,2013(4):34-38.

[4]王家玲.基于智慧要素视角的智慧图书馆构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7):41-44.

高校智慧教育范文2

关键词:智慧城市;高校音乐;教育改革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音乐教育已经成了我国高校的主要教育内容之一。通过开展音乐教学高校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现阶段,我国多数高校及相关工作人员对于音乐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其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有了充分认识,随着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给高校的音乐教育改革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路。

1智慧城市的概述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预测在2025年我国的城市居住人口将占全国总人数的2/3,标志着我国已经逐渐进入城市社会,在此背景之下,我国学者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随着城市承载人口的数量增加,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必然,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在部分国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如我国的智慧上海、智慧双流以及新加坡国家的智慧国等。现阶段,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还有一定的实施难度,由于其需要较多外在基础设施作为支持,如云计算、物联网、信息技术等。智慧城市是通过通信技术及信息技术对城市的运行核心系统信息进行检测分析及整合,再对民生商业、城市服务等各种需求进行智能响应,为我国城市人民的幸福生活创造有利条件。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应不断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及知识服务体系等进行改进,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的,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综合能力的专业人才,投身到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中。

2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校开展音乐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音乐教学本身便具有组织性、多变性的特点,通过音乐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受到音符传递的思想内涵及丰富的情感,感受音乐艺术带来的心灵震撼,通过音乐教学可以促使学生精神受到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高校音乐教学的作用主要包括:(1)音乐教育可使学生的眼界更为开阔。通过音乐学习,高校的学生可以接触和了解不同风格及类型音乐带来的美好感受。音乐艺术是相通的,不同国家的音乐有不同内涵、风格特点,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不同民族地域的文化背景及社会风俗有更深入的了解,拓展自身的音乐文化视野。通过对不同的音乐进行感受和体验,可以提高高校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及对音乐的再创造能力。(2)通过音乐教学可以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专业教学,音乐教学的核心是向学生传授精神和文化,因此,高校的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完成与音乐家精神上的沟通交流。随着音乐艺术的不断熏陶,学生的气质能够明显改变,思想层面变得更丰富,提升艺术修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鉴定良好的基础。(3)通过音乐学习可以释放高校大学生的压力。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竞争,如学习成绩的竞争、每一年优秀学生奖学金的竞争等,这些竞争均会给其带来较大的压力。此外,毕业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压力较大,如果没有对这些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会造成一系列的严重后果。一些具有正能量和积极情绪的音乐,可以感染在校大学生,使大学生能够受到鼓舞,可以缓解大学生的各种压力。

3我国高等院校进行音乐教学的现状

3.1音乐教学过于表面化。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我国各大高校对音乐教育愈发重视,积极进行了教育方法的改进和创新。由于我国高校的音乐教学任务较为繁重,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做到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分析,音乐教学的内容仅停留在表面。比如,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音乐教学,未将音乐教材更深层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没有互动环节,无法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无法激发大学生的自主创造性。

3.2教学效率有待提高。现阶段,部分高校的音乐教学模式采用的还是传统的一对一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可以取得一定的教育成果,但存在耗时长的缺点,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现象。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音乐教师资源稀缺,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音乐科目,我国各大高校的音乐专业学生均已经呈现出饱和状态,但教师资源依然处于紧缺的状态。如果还是利用以往的一对一教学模式进行音乐教学,无法达到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需求,是造成音乐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因素。

3.3未对音乐专业学生制定精确的培养目标。部分高校是近年来逐渐开设了音乐教育专业,自身没有一个专业系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其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用的多是音乐类院校的教育模式,在进行教育模式的借用时并没有对自身进行明确的定位。普通高校在进行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时,应以培养综合性人才作为最终的目标,可以填补专业音乐学院学生走向社会的缺陷,普通高校在进行音乐教育时,应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选择教学模式,应根据高校的发展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现有的音乐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4智慧城市背景下改革高校音乐教学的措施

智慧城市建设的策略重点主要有发展城市特色、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对相关单位的公共服务进行完善、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作用是引导、示范、创造及发展环境,因此,高校在进行音乐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与发展策略有效结合,教师是新教学模式的建设者。任何学科的改革均须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应与社会的发展理论保持一致。

4.1普通高校要建设特有的创新教学模式。普通高校和音乐学院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具有高校特色的音乐教学模式,而不是将音乐学院的教育学模式照搬到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学中。比如,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师资源相对匮乏,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模式的选择时,应摒弃以往的一对一教学模式,改用对学生整体音乐教学的模式,可以有效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

4.2应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主。教师应将音乐课堂教学作为基础,将音乐实践和理论知识有效结合,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中的艺术性和人文性进行了解和掌握。教师应对音乐教学资源进行丰富,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一步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在逐渐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4.3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进行结合。高校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在学生掌握足够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音乐实践的机会。通过实践高校的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在音乐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音乐学习理论,对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应对知识服务体系进行完善。高校应进行智慧图书馆资源的建设,将校内关于音乐的所有资源均进行优化和整合,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快速地查找和应用图书馆资源。

5结语

高校智慧教育范文3

关键词:高校体育;智慧平台;数据库设计;教学管理

伴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技术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的传统运行模式和架构都在进行着潜移默化的转变,便捷化、网络化也势必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1]。作为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前沿阵地的高校,更应该大力推进互联网信息化建设[2]。随着招生规模地不断增加以及测试种类和方式地不断更新,手工记录和日常管理的简单办公软件已远不能满足当代高校体育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当中,教师希望通过一站式的访问实现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科学管理,这样将减少大量人工处理过程,规范、简化流程,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学生也希望通过集成化、便捷化的互联网+移动平台完成从平时考勤、体测数据、理论考试等一系列数据整合填报记录。本文主要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智慧管理平台进行功能需求分析,完成平台数据库部分的设计构思及实现。

1平台的需求分析

无论采用面向过程还是面向对象的方式进行系统软件开发,首要之事便是进行功能需求分析。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智慧管理平台是对体育学生及相关被测人员从选课、考勤、体测、理论考试、活动参与、课外跑步、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统一管理的平台,使用智慧管理平台的对象主要有系统管理员、被测者(学生)、管理者(教师)。1.1使用对象需求分析系统管理员主要进行数据库系统的管理维护,包括分配用户权限、系统数据的备份与恢复、设置更改系统环境参数、收集系统审计记录、生成数据库阶段使用维护监控分析报告、保证数据完整和系统网络服务畅通等。学生可以通过平台选择课程、打卡考勤、进行体测数据记录上传、参加体育类理论考试、提交评教反馈、完成课外跑步任务、查看跑步排名及查询成绩信息等。教师在系统中主要负责教学任务、设置考勤规则、设计考试题目以及查询管理所辖学生的考勤、完成跑步情况、理论作答成绩等一系列基础数据。1.2数据需求分析主要内容包括了教师、学生的个人信息,学校教学班级的设置信息有所属院系、专业、班级、学期等,而学生用户数据则主要包含活动得分、考勤分数、理论考试分数、课外跑步数据及其分数折算、体测项目数据等主要信息。

2平台功能设计及划分

通过对平台功能需求进行分析,整个系统由使用的用户对象可被划分为三大部分,每个部分又通过更小的功能模块所构成,这些功能模块相对独立地实现平台的部分功能,但又通过读取数据库中的数据表进行相互关联。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智慧管理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系统设置模块系统设置模块主要是负责进行平台的运行、管理、维护工作,包括添加、修改、注销用户信息,完成数据库中数据的备份和恢复,进行数据库的安全防护工作,收集分析运行日志等操作。(2)体测管理模块体测管理模块主要是负责对学生用户进行体质体能测量工作,包括用户的各项体测项目设置、体测环境参数设置、各项体测数据采集、数据分类比对等操作。(3)课程选择模块课程选择模块主要负责数据库中高校教学部分的框架设计,对参与的对象包括管理者用户和学生用户进行所属对应,管理各学期对应的课程信息,完成学生-教师-课程的关系对应操作。(4)课外跑步监测模块课外跑步监测模块主要负责平台中对学生课外跑步情况的监测工作,包括学生课外运动习惯监测、学生运动任务完成情况记录、单次及累计跑步时间距离等数据测量、用户跑步排名查看等操作。(5)理论考试模块理论考试模块主要负责体育教学理论部分的测评工作,包括体育理论试题类型设置、题目选取、题目分数设置、答题统计和得分查看等操作。(6)教学评价模块教学评价模块主要负责进行学生用户对所属体育课程及教师的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实现对体育教学活动情况的价值判断,包括教学评价题目设置、评教信息查询和教学评价结果分析等操作。(7)成绩管理模块成绩管理模块主要负责完成学期末各项成绩的整合,将各分项的情况进行分数量化并整体统计,包括各项分数规则设置、理论考试分数生成、考勤分数生成、课外跑步分数生成、教师用户对所授课程成绩情况查看修改和成绩单导出等操作。(8)数据查询模块数据查询模块主要负责进行各项基本数据的查询,包括用户个人信息查询、考勤情况查询、体测数据查询、课外跑步排名查询以及目标完成度查询等操作。(9)统计分析模块统计分析模块主要负责对数据表中各项数据进行汇总、呈现和分析的工作,包括成绩信息报表生成、各项信息导出、统计信息的可视化呈现以及打印等功能操作。平台的模块结构图如图1所示。

3数据库的设计创建

数据库是根据人们各种需要来存放管理各项数据的地方,在整个应用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据库设计的关键在于对于用户需求的详尽分析,将其抽象对应为一个完整的、便于维护的关系模型。随着近年来系统数据量的几何倍增,这对数据的存储乃至数据库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库设计中容易存在与需求不符、字段设计不合理、数据完整性丧失、前期设计不重视等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3]。本平台采用Mysql这种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后台管理。

3.1设计方法

数据库的设计采用信息建模的实体-联系方法,即E-R(EntityRelationship)方法。它提供了表示实体、属性、联系的方式,是用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其中实体对应现实中的真实对象或抽象概念,同类实体型具有相同的性质属性。根据前面需求分析,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智慧管理平台主要涉及的实体有教师、学生、学院、课程、体测项目、跑步、理论考试、教学评价等。属性是实体所具有的某种特性,一个实体由多种属性来描述。历数上述实体的各项属性,例如课程的主要属性有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任课教师、上课时间、上课地点、开课学期、课程人数、课程所属单位和课程简介等。联系是实体与实体间互相连接的方式,即为关系,主要有一对一联系(1:1)、一对多联系(1:N)、多对多联系(M:N)这三种类型。例如学生与课程即为多对多联系,学院和教师则为一对多联系等。

3.2数据表建立

设计数据表时,应该在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的同时满足数据库的延展性,将不同数据用不同数据表存储,并建立对应数据字典,保证用户数据查询的方便快捷。数据表中字段也应根据需求设计为长度最小的数据类型,避免因为设计不合理导致在数据量增大的情况下大量占用内存资源,使得数据库效率低下。同时要将前面实体间建立的联系转化为关系,并将关系进行规范化处理,达到实际可用的关系模式所满足的最低范式3NF(ThirdNormalForm)[4]。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智慧管理平台数据库规范化处理后的主要关系模式有:用户信息(用户编号、姓名、性别、身份证、生日、民族、所在地址);修学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任课教师名、课程时间、授课地点、所属学期编号、课程活动编号、所属学院编号、课程类型、课程限制人数、课程起止日期);课程考勤规则(数据编号、总有效次数、最低签到有效次数、作弊监测标志、计分类型、课程/活动考勤、学期编号、自定义扣分、几次缺勤扣分、初始分数);班级信息(数据编号、所属学院编号、年级编号、班级名称、学生编号);考勤分数(数据编号、考勤用户编号、考勤活动编号、活动类型、学期编号、开启签到次数、用户签到次数、一次签到次数、二次签到次数、签到作弊次数、请假次数、考勤分数、有效签到次数、签到总次数);理论考试设置(数据编号、所在学院、学期编号、考试项目编号、开考时间、结束时间、单选题个数、多选题个数、判断题个数、答题时间、题目分数);理论考试题目(数据编号、题目类型、题干、选项描述、答案、使用题目次数、答对次数、选项被选次数、是否使用);理论考试答卷(数据编号、所属学院、学生编号、题目编号、学期编号、试卷详情、答题起始时间、提交时间、试卷得分、作答耗时);跑步信息(数据编号、跑步用户编号、有效距离、有效次数、跑步类型、跑步耗时、跑步得分、学期编号);体测环境(数据编号、测试名称、测试关联班级编号、关联教师编号、测试方式、设备名称、测试时间);体测信息(数据编号、用户编号、身高cm、体重kg、BMI得分、肺活量、肺活量得分、立定跳远cm、立定跳远得分、引体向上/仰卧起坐个数、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得分、800/1000米时间、800/1000米得分、50米时间、50米得分、坐位体前屈cm、坐位体前屈得分、加分项、加分备注、最终得分、左眼视力、左眼屈光、右眼视力、右眼屈光);教学评价题目(数据编号、关联学院、关联项目、学期编号、评教题目类型、题干、选项、数据状态);教学评价结果(数据编号、评教学院、评教学生编号、评教课程编号、评教题目编号、评教答案)。在数据表设计时要注意数据表结构的设计,包括字段名、字段类型、字段约束条件、备注说明等内容。因为文章篇幅原因,本文仅以跑步信息数据表为例。

4结语

随着步入信息化阶段,互联网技术被应用在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大量重复性、数据性的传统工作模式都被去纸化、信息化的互联网+模式替代。本文通过对平台使用对象和用户功能需求展开细致分析,完成了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智慧管理平台的数据库设计。综合实际使用情况对系统不断完善和修正,平台的数据库设计已满足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基本需求。若后期还有相关功能需要拓展延伸,可在此设计方案基础上直接进行修改或添加。

参考文献:

[1]王红梅.移动互联网现状与趋势浅析[C]//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年会.2011.

[2]邓明亮."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基于智慧校园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7(11):135-137.

[3]时学东.浅谈数据库设计在系统设计中的重要性[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7(3).

高校智慧教育范文4

关键词:高校教师;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教师要想很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需要率先垂范,用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常思民族之安危、教育之兴衰、学生之疾苦,努力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远大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对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对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信赖,培养“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

一、从坚持“铁一般信仰”的维度,着力提升高校教师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举旗定向性

1.以信仰铸就灵魂。高校教师要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努力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理论的基础之上。对此,高校教师必须在三个方面下足功夫。一是在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论上下功夫。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原著,从源头上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理解。二是在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只有认真学好讲话、全心践行讲话精神,才能称得上具有时代精神的、合格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马克思主义者。三是要在深入学习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上下功夫。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扎根民众心灵的重要基石,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价值认同。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理解,我们的信仰才能自觉而稳固。2.以信仰催生素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把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需要教师以身作则。一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学习与专业前沿知识的学习相结合,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社会知识以及管理知识体系,不断扩大充实自身的知识面,着力塑造博闻强志的良好形象,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过程中不“触礁”、不“搁浅”。二是把强化个人修养与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相结合,坚持学以明理、学以树德、学以修身、学以睿智、学以致用、学以育人,以德艺双馨感染学生,以强烈的政治敏锐目光正本清源教育学生,以昂扬明快的生活情怀开导学生,当好学生的“领路人”。三是把理论武装与指导实践相结合,以创新的思维、前瞻的意识、发展的眼光,研究解决立德树人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运用辩证思维,透过事物的矛盾现象,认识把握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理念做好教育工作。

二、从坚定“铁一般信念”的维度,着力增强高校教师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坚定性

1.坚定对实现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念。目前,西方敌对势力采用“西化”“分化”“文化冷战”“政治转基因工程”“娱乐至死”等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其价值观。这就需要高校教师以身作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中,在高校教育事业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绩中,在师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显著变化中,强化情感认同,产生强烈共鸣,形成广泛共识,筑牢信念之根基,引导大学生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有效抵御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不断增强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进一步筑牢与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思想根基。2.坚定对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度忠诚。历史的经验证明,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文化多样、地域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唯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形成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优秀品格。如何衡量忠诚?主要看“五个是否”,即是否树立“四个意识”,是否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否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是否忠诚干净担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培育,贵在践行。一是要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教育,不搞两面派,不当两面人。高校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天职,以全心全意服务学生为宗旨,立足三尺讲台,用饱满的精神状态干好本职工作,做到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出版发表有要求。二是把“两个坚决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要求。个人无论成长到什么地步,都离不开党组织的培养,不管组织把你放在哪个位置,都是党的信任和工作的需要,所以要用满腔的感恩之心回报党组织的培养。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一切工作都以贯彻中央精神为前提,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做到令行禁止。

三、从尊崇“铁一般纪律”的维度,着力增强高校教师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条规约束性

1.强化敬畏条规的自我约束。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中国共产党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一个人如果有才无德、德不配位,就可能本事越大、危害越大。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必须自觉加强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不断端正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一是要在正风肃纪上做表率,要敬畏誓言、敬畏组织、敬畏党纪,老老实实,守纪律,讲规矩,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立德树人,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求真务实抓好各项工作。二是要做到“五心”,即以淡泊之心对名,以知足之心对利,以敬畏之心对权,以进取之心对事,以平常之心对位。要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教书。只有这样才能够在金钱名利的问题上站得高一些,看得淡一些,想得通一些,做到“重利不足以变其心”“临大利而不易其义”。三是要确定合理的“期望值”,不作非分之想,常思贪欲之害。要平衡心态,克服吃亏失衡心理,增强自我约束能力,不为钱财所动心,不为酒色所忘形,不为升迁而困扰,严格自律,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2.培养令行禁止的号令意识。“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贯彻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是否坚决,是衡量一名教师党性强弱、能力高低的重要尺度。当前,有少数教师对学校党政决策部署和政策规定采用实用主义态度,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打折扣、搞变通,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针对这种情况,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强化教师的号令意识、执行意识。凡是法规制度明确规定的,都要毫不含糊地执行。要处理好无条件服从与解放思想的关系,不能以“思想开放”为名在执行政令上搞变通;处理好保持高度一致与发挥民主的关系,不能以“讲民主”为名各行其是;处理好严守政策制度和创造性落实的关系,不能以“创造性”为名钻空子。要带头讲党性顾大局守纪律,宁可牺牲个人和局部利益,也不能影响上级的决策指示规定的贯彻落实。3.健全着实管用的长效机制。高校教师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思想教育、舆论引导、文化熏陶和典型示范等方面做工作,需要健全长效机制,努力达到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在浓厚环境中感悟,在舆论引导中启迪。要把健全长效机制作为系统工程,增强培育践行工作的主动性、科学性、时代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发动集体智慧,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激励师生注重日常培育,坚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岗位上践行,在培养人才实践中锤炼,在教学科研服务经济建设中检验,在文化传承理论创新中体现,以个人的殚精竭虑、无私奉献、主动作为、创新有为不断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层次。

四、从强化“铁一般担当”的维度,着力赋予高校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履职主动性

高校智慧教育范文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架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用马克思主义主导大学生思想阵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指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坐标;中国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夯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一、用马克思主义主导大学生思想阵地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决定了它对大学生思想引领的地位。马克思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进行了科学解释。用马克思主义主导大学生思想阵地,确保大学生真正接受马克思主义根本世界观、方法论,自觉信仰马克思主义,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青春力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明确指示。应对复杂的国内外局势及多元思潮冲击,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发挥了航标作用,指引思想政治教育方向。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应与不断出现的新的实践相结合,创造的理论成果积极指导实践,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入大学生内心、融入大学生头脑、进而在大学生实践中转化为自觉行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指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坐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包括大学生在内全民族的共同意志。大学生在把共同理想变成现实的实践和奋斗过程中担当重任。大学生应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奋斗的集体主义思想,具备为实现共产党主义而奋斗的崇高志向。在大学生中用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使其既看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辉煌,又看到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大学生应铭记我国的历史、熟知国情,坚定实现共同理想的信念。

三、中国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

塑造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使之奋力投身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之中,必须培育中国精神。就是要广大大学生自觉担当起沐足复兴的重任,努力做忠诚的爱国者和勇于创新的实践者。民族精神要世代加以传扬,大学生要自觉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心中有国、忠诚家国、心系中国梦。大学生要自觉成为改革创新的践行者,培养创新责任感,打破墨守成规的观念,大胆探索未知领域,树立以创新为目标的志向,增强创新能力,积极投身各类创新实践。

四、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夯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让大学生明确“八荣八耻”德道准则,让大学生明辨是非、对错、美丑,知晓何以为荣、何以为耻。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使其言行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每名大学生,都应该视祖国利益和集体利益于第一位,牢固树立爱国的观念,将个人荣辱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大学生要在走上社会岗位之前就具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爱岗敬业的责任感,同任何损害人民利益的恶行斗争。大学生要成为努力学习、勤劳工作的人,摒弃任何好逸恶劳的不良行为。大学生树立正确义利观,抵制任何损人利己的行为,以诚相待、重信守诺。大学生应提高法治观念。大学生应继承发扬艰苦奋斗传统,彰显中国精神。

作者:李金玲 曲雅鑫 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88.

[2]《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1094—1095.

高校智慧教育范文6

首先,词汇教学应该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表面上看,英语词汇之间似乎并没有等级区别,然而实际上在使用频率上英语词汇是有很大区别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首先掌握那些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核心词汇,然后才是频率较低的词汇,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来掌握词汇的用法。另外,一个词语往往有多种意义和搭配方式。有些学生试图一劳永逸地记住一个单词的所有意义和所有搭配,实际上这种方法如果用克拉申的语言输入理论来解释就是“i+2”。试图一次性地记住所有意义或者绝大部分意义,这已经在原有词汇储备基础上突然跳跃到“2”的语言输入量,其结果是事半功倍,到最后甚至一个意义或用法也无法记住。因此,当学生在识记一个新单词的时候,应该首先记住一到两种意义和用法,进而再记住其他的意义和用法,从而以i+1的原则来扩展词汇量。

其次,语境原则。克拉申的i+1这一公式是极其笼统的,他并没有详细解释到底什么是“i”,也没有具体说明什么是“1”,事实上因为理论的高度概括性他也无法一一具体解释说明。笔者认为,就词汇学习来说,“i”可以看做一种学习者基本能够理解的语境,这包括句子语境、段落语境、篇章语境、情景语境等。简言之,词汇的学习应该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例如,将一个新的单词放在一个句子中或者段落中来记忆效果会更好,因为这个新的单词是“1”,也就是稍微高于学习者现有的水平,而能够理解的语境恰好是“i”。两者结合起来正是遵循了i+1原则。在语境中学习词汇看似增加了学习者的信息输入负担,实际上是更能够加强大脑的记忆力,所记的单词也更加牢靠,同时学生还能知道词汇的具体用法。这就是为什么不能通过记词汇表来记忆单词,因为这种词汇输入已经完全超过了“1”的难度范围。

第三,重复性原则。实际上,我们应该将克拉申的i+1理论理解为一种动态的过程,即语言水平的提高应该是从0到“i”,然后到“i+1”,再到“i+1+1”的持续性动态过程,语言水平以这种滚雪球的方式不断提高。换言之,更高层次的语言能力基础“i”实际上就是上一个浅层次的“i+1”,只有这样外语水平才能一直提高。然而,鉴于人类大脑特殊的记忆模式和存储能力,人们几乎不可能在对一个单词进行一次性记忆后就永远牢固地记住了这个单词,人们总是在记忆、遗忘、再记忆、再遗忘这一过程中最终牢固地掌握词汇。研究者指出(焦燕,2006),人类的遗忘大体遵循“先快后慢”的原则。因此,一次性的记忆可能让我们的词汇水平短暂地增长到i+1的水平,然而一段时间后因为遗忘的规律,又很可能会退回到原来“i”的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对学过的词汇不断进行重复,以巩固i+1的成果。

二、基于i+1理论的英语词汇教学具体策略

在指出高职院校英语词汇教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笔者对于如何提升英语词汇教学质量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首先,教师应该向学生解释英语词汇学习的科学理念。大学生的理解能力都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教师完全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抽出一部分时间将一些英语教学理论,如克拉申i+1理论向学生做简要介绍,让学生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词汇学习。以往的英语教学主要是学生跟着教师转,学生并不知道学习的基本原理,很多学生要么盲目地跟随教师亦步亦趋,要么对教师所给出的方法和建议采取完全排斥的态度不予配合,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对基本的科学有效的方法完全没有认知概念而造成的。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将某些教学理论传达给学生,不仅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还要让他们彻底清楚“为何要这样学”。

第二,选择合适的教材,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大学英语教材适当与否不但影响到新模式、新教法的展开,而且终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柳华妮,2003)教材是词汇学习的重要载体,英语教材的选择对词汇教学有着重要影响。根据克拉申的语言输入理论,教材的词汇量和词汇难度既不能太难,否则超出了“1”的难度范围,也不能太简单,否则会在“i”的基础上徘徊而难以提高。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教材中一篇课文的生词量在5%左右是比较合适的,这种生词量的课文基本是在i+1的范围内。这种课文的词汇学习是一种可理解性输入,因而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不同的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己学校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来进行教材选择,最好是在对本校学生英语水平调研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的教材。

第三,运用多种语言输入形式和途径来扩展学生的词汇量。通过课堂教材扩展词汇只是有效途径之一,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外应该尽可能多地搜集各种语言资料来扩大和巩固学生的词汇。调动各种感官进行具体的实践是最有效的外语学习方式。例如,教师个人或者学校组织力量在网上搜集音频、视频、文本英语资料,建立自己的语料库。这种多媒体语料库应该有意识地以学生词汇量扩展为中心,而非传统的语料库形式。因此,在材料本身词汇量的选择上同样应该遵守克拉申的i+1原则,生词量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并通过布置作业和定期检查的方式来给予学生压力,敦促其完成课外学习任务。

第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对自己课堂上所使用的英语话语做出适当调整。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两种极端现象,第一是所使用的英语非常难以致只有少数学生可以听懂,尤其是教师英语口语词汇选择上,不少教师倾向于使用那些比较生僻的词汇或者意义。这种课堂授课口语已经超过了“1”的范畴,让大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因而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另一种极端的例子是教师总是试图使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表达意思,这种模式停留在“i+0”的阶段,也不利于学生词汇量的扩大。最好的途径是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选择使用相对于学生来说为i+1难度的英语词汇来表达意义,这不仅能让学生能够基本理解所讲授的内容,还能扩展学生的词汇量。尤其是教师应该多使用最近一段时期学生刚学习的词汇,这既是一种巩固也有一些挑战,可以有效扩展学生的词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口语时既不能完全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也不能一味迁就学生的惰性思维。

三、结束语

高校智慧教育范文7

(一)思政教育工作理念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全球化使得资本、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等要素的流动穿越了国界。这种多元的文化要素、信息资源、意识形态观念等随着全球化的不可逆转的趋势,注入到生活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根据国家意识形态的需要开展工作,是以社会为本位的同化教育,往往片面重视灌输和说教,没有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要,也没有尊重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对大学生高度关注和深感困惑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涉及甚少,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受到影响。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多为“85后”“90后”青少年,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两种非常鲜明的个性化群体特征:其一,强烈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意识、求新意识;其二,一定程度的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消极偏激。因此,原有的强调传统、单一、刚性、权威理念和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已难以适应作为思维活跃、思想开放、好奇心强、追求多元价值的大学生群体的需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忽视青年学生的个体价值取向

市场经济强调经济理性、利益最大化、竞争等理念,区别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具有的属性。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进程给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和水平。但是,与之相伴的是,原有的以单位制为核心的共同体生活结构逐渐解体,“国家—单位—个体”三位一体的结构变成“国家—个体”二元结构,中间力量或组织的缺位,导致中国社会的原子化倾向成为现实。同时,市场化导向的经济发展格局,又催生出了明显的个体化社会,即一方面鼓励社会大众创造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又将市场的经济理性、物化、功利主义等思想渗透到个体之中。原则上,这种个体化倾向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关注和重视青年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现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相对忽视青年学生的个体价值取向。因此,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追求学生个性发展与受集体主义思维约制的矛盾,个体化、个性自由、主体性、自主性与集体主义原则未能得到整合与超越。

(三)消费社会带来的生活方式变革和挑战

国际上先发现代化国家和地区在上世纪已进入消费型社会状态,体现了一种重要的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日益受到这股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把获取物质消费当作生活的目标,而这些物品的获取未必是出于他们对生活的必需,而是为了获取他们的某种身份认同。由于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形塑与生成的重要阶段,他们对这种以消费为导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追求和模仿,极大地彰显了其不同于其他群体的独特特征。但是,现行的高校思政工作并没有有效回应消费主义体现的对于通过消费所追求和获取的身份认同、群体认同等。

二、优势与因应: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重构

虽然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体系,且后者是传统上占居主导地位的学生工作手段,但是已有很多学者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践基础,初步论证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优越性和可行性。本文认为,社会工作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回应后者在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背景下所遭遇的困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理念优势。

(一)强调服务学生而非教育学生的工作理念

社会工作自诞生之日发展至今,逐渐从单一的慈善救济功能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成为现代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科学方法与社会制度。“服务为本”的工作理念是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核心。相较于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教育、管理学生为核心的理念,高校社会工作以服务学生为逻辑起点,从而达到育人自育的境界。

(二)强调学生为本而非学校为本的工作重点

社会工作本质上是要重构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生。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扮演了重要的福利制度功能,以人为本的福利观念成为社会工作实务的重要指南。社会工作在看待和介入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时,能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来开展工作,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积极适应高校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以及未来的工作环境。

(三)强调增权赋能而非控制约束的工作导向

增权理论是社会工作学科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其核心在于:挖掘个体自身内在潜力和资源,实现个体权力的本来面目,改善个体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力状态,促进宏观上的人际和谐和社会公正,最终达致社会的平等、和谐状态。因此,在开展学生工作中,社会工作注重整合学生自身及周遭存在的有利资源,从个体、群体、组织层面,协助学生达至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状态。

(四)强调学生参与而非消极被动的互动机制

社会工作被视为一项福利性行动,这种行动需要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共同成为行动主体、平等参与、协力探寻和应对服务对象所遇问题。因此,“与服务对象一起”成为社会工作的重要实践机制。社会工作在看待学生所遇困境和需求时,强调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需求评量、问题界定、方案设计、服务开展与评估等全过程。

(五)强调全面发展而非片面僵化的教育目标

社会工作的目标在于帮助有需要的个体、团体、家庭和社区,并进一步整合相关资源,促进各主体的发展,发挥其发展性功能。同时,通过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维护社会秩序,发挥预防性功能。高校大学生整体上处于身心发展和价值观形塑的重要阶段,发展性任务是大学阶段的核心要旨。因而,社会工作在介入学生工作时,通过积极整合有利资源、促进学生发展,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发展。

三、互构与共生: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逻辑

当前,尽管不少学者呼吁将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以发挥社会工作对高校思政工作的补足功能。但是,他们在强调社会工作向高校原有学生工作体制进行嵌入时,更多地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调社会工作向高校学生工作体制的强势嵌入,体现了一种专业霸权主义的倾向;二是强调社会工作的单向嵌入,忽视了高校学生工作体制的接纳、主动导入;三是强调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二元分离。本文认为,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实上可以存在融合互构的关系。在学校场域推动思政工作与社会工作理念、方法之间的相互体验与功能互构,将为大学生提供有别于传统的教育内容和服务体验,有效弥补传统思政模式的不足,回应学生需要,协调和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理念互构

在传统学生工作领域,常坚持管理型、约束型的工作理念,如对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等方面的评价更多强调学生对于意识形态的顺从、规则的接纳和秩序的遵守。事实上,培养各种规训和服从秩序的顺从者,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教育效果。社会工作坚持尊重与平等、助人自助、服务至上,以及个性化等理念,这些理念本质上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参与平等,鼓励服务对象自觉基础上的自主发展;强调服务,尊重个体差异基础上培养社会主义公民。一些研究也表明,坚持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形成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伙伴关系,为进一步培养现代化公民奠定基础。

(二)功能互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功能在于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一系列教育活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继而指导他们的行动和行为习惯,以成为教育者所期望的群体。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对学生进行政治、道德和思想教化。但是,其在实践过程中常忽视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结机制,忽视调动与大学生个体有关的其他系统和资源来协力助推学生发展。社会工作的工作逻辑在于通过对服务对象处境、问题和需求进行科学、客观、系统的评估,与服务对象一起寻找问题解决之道,帮助他们成功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困境和挑战,并积极适应社会环境,即实现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之中,注重从学生及其周遭环境来看待学生所遇困境和需求,通过整合学生个人、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等多元系统环境的互动,共同协助学生成长与发展。

(三)内容互构

事实上,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小学时代就已开始,一直贯穿至大学阶段。学习周期过长,学习内容重复,且与实际生活脱节情况严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突破传统框架,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内容体系和多元育人形式。相比而言,社会工作没有一成不变的服务内容,从微观层面讲,它借助个案、小组、社区工作为有需要的个体、团体和社区提供专业性服务;从中观和宏观层面讲,社会工作发挥着评估社区需求、整合社区资源、进行政策倡导等功能。社会工作在实践中坚持证据为本原则,通过科学、客观的评估方法,以学生需求为前提,借助生态系统理论、优势视角、增权理论、抗逆力理论等理论和方法体系,为大学生个体、群体,乃至校园提供内容多样、形式多元的专业服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机制互构

现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多个主体几乎同时开展工作,包括“两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校心理咨询教师等。实施者存在多元且分化的情况,虽然分工明确,但基本上没有形成有效协作的实践机制。现代社会工作注重对多元主体关系的整合,强调多主体之间的合作与良性互动。社会工作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可以有效发挥其整合多元主体优势,调动多元主体积极互动与合作。

四、重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土化创新路径

如前所述,尽管在主体、理念、功能、内容和机制等维度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不足,但是社会工作的介入并不否定其作用与优势,而是尊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内在属性和本质特征,调动思政工作相关主体的资源互动与积极合作,以形成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互构格局,共同服务于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

(一)探索和建立主客体之间的平等地位和伙伴关系

在社会工作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主体互构,意指强调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形塑、互相作用以及角色互换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有效回应当前挑战并进行创新,需要改变传统上坚守的主客体对立局面,借助社会工作的主客体之间平等关系理念,搭建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平台,形成师生之间的和谐伙伴关系。只有坚持平等参与和互动,才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能。

(二)坚持和施行以学生为本的公民教育实践

强调理念互构,意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借鉴社会工作的相关理念,逐渐改变原有的管理导向型工作理念,形成服务导向型的工作理念;逐渐改变消极的教育方式,探寻积极的公民教育方式;逐渐改变将学生视为被动的个体,而将之视为积极主动的个体。唯有如此,才是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标的内在前提。

(三)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及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在实践中强调功能互构,意指在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借助社会工作具有的支持、服务与发展等功能定位,强调对学生的无条件接纳与支持,强调对学生的服务供给而非灌输说教,强调对学生的发展性关怀而非病理性治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有效服务于现代高等教育目标,就必须从自身功能定位上进行创新和变革。

(四)构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与多元整合的教育内容

强调内容互构,意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应该对目前的教育内容和方式进行反思和总结,提炼出有效的教育模式和实践经验;同时,应该借助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内容体系,对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进行梳理、扩展和整合,加强对学生的社会实践与社会责任教育、社会职业与生涯发展教育、多元文化体系和价值观教育。新的历史时期,需要对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进行全方位的重构与创新,以符合时展所需。

(五)建立多主体之间的协作治理与良性互动机制

强调机制互构,意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要搭建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和合作网络,包括学校层面、“两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咨询教师、专业课教师、学生干部、大学生等,对于目前多元主体之间分离的关系格局,有必要汲取社会工作在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方面的原则和优势,形成学校多元主体之间的协作治理机制,共同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以提升高校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根本目标。

五、结语

高校智慧教育范文8

【关键词】语境;英语词汇教学;青少年文学作品;学习态度;词汇测试成绩

一、引言

随着英语教学研究的深入,语境理论被引入到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应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时刻以融入到句子和语篇为目的,这样才能掌握其用法,深化对其的理解。为了有效地进行英语教学,本研究采用基于语境理论的英语词汇教学,倡导以英语文学作品原著作为手段,这里主要指英文青少年文学作品原著作为手段,将语言语境,情景语境以及文化语境融入到英语词汇教学中去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研究来证明两个问题:1.基于语境理论的英语词汇教学是否可以改善学生的词汇学习态度?2.基于语境理论的英语词汇教学是否可以提高学生的词汇测试成绩?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为了验证两个研究问题,本实验选取了甘肃一所职业院校经济管理系18级会计1班和2班共56名一年级学生进行实验。本实验选择1班为实验班,2班为对照班。每个班各有28名学生,年龄从18岁到19岁,有6年的英语学习经验,教育背景也非常相似。在实验过程中,他们使用相同的课本和阅读材料。为了证明实验班在实验前是否与对照班的成绩有显著差异,实验前进行一次英语能力测试,能力测试采用SPSS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F=0.002,P=0.996>0.05。由此可知,实验班和对照班之间的英语水平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也就是说,可以将这两个班作为对比进行实验。2.研究过程(1)前测。前测包括能力测试和问卷调查。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都参加能力测试,目的是为了证明在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英语水平是否有显著的差异,也就是说,这两个班可以作为对比进行下面的实验。能力测试采用全国英语应用能力的考试真题,这是教育部批准的一项标准化考试,主要考查职业学院学生在日常和商务交流中使用英语的能力。考试分为A级和B级,能力测试采用英语应用能力B级真题。能力测试内容包括①听力理解②结构③阅读理解④翻译——英译中⑤写作。问卷调查只是在实验班进行,目的是为了了解实验前实验班学生对英语词汇学习的态度。问卷调查参考了顾云清和Johnson的词汇学习调查问卷(VLSQ)(1996)。(2)实验阶段。实验每周进行一次,共16节课。除此之外,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英语课仍然按照原有的教学大纲进行,实验班和对照班使用的材料都是英语文学作品原著,教学目标均为目标词汇和目标文化知识的习得,但两个班的教学方法却截然不同。实验班采用基于语境的词汇教学,以英语文学作品原著作为手段,这里提到的英语文学作品原著主要是指英文青少年文学作品原著,将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融入到英语词汇教学中去的教学方法。在对照班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逐句来讲解青少年文学作品原著。(3)后测。实验结束后进行后测。后测采用词汇测试、问卷调查和访谈作为研究工具。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都参加词汇测试,目的是为了测试实验班学生的词汇测试成绩是否优于对照班。内容包括本学期所学的单词。词汇测试包括五个任务。任务1参考了Laufer&Nation(1999)的产出性词汇知识(CPKT),Task2、3、4、5参考了Webb(2009)的词汇测试,既包括了产出性词汇知识又包含了接受性词汇知识。词汇测试成绩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只有实验班的学生再次参加问卷调查。目的是调查实验班学生的词汇学习态度在实验后是否较实验前的数据有所改变。除问卷调查外,研究者还对实验班学生进行访谈,进一步分析学生对英语词汇学习的态度是否发生了变化。

三、结果和讨论

1.能力测试的结果与讨论。表3.1显示在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的能力测试的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目的是确保测试的效度。实验采用SPSS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从表3.1中可以推断出F=0.002,P=0.996>0.05则说明两组方差齐性,无显著差异。此外,我们可以看到“t”值是-.109,未达到临界值1.987(t(df)0.05=1.987)。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两个班的能力测试成绩没有显著差异,也就是说,可以将这两个班作为对比进行实验。下表3.2显示了在实验前进行的能力测试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可靠性分析结果,以确保信度。从表3.2中不难发现,Alpha值为0.800。如果Alpha值大于0.7,这就说明有很高的内部一致性。也就是说,能力测试有很高的信度。2.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问卷调查其中包括10个问题。所有问题可分为两类。从统计结果看出,所有的P值都小于0.05(P<0.05)。统计结果有显著的差异,实验后实验班学生词汇学习态度较实验前有了明显的差异。3.访谈的结果与讨论。除了从问卷调查中得出结论:基于语境的英语词汇教学对实验班学生的词汇学习态度有所改善。研究还需用访谈来证明其可靠性。因此,研究者在后测中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一次访谈,访谈内容如下:1.今后你还会用阅读英文文学作品原著的方法来提高英语词汇能力吗?为什么?2.遇到不认识单词时你会怎么做?3.你用什么样的方法记忆单词?访谈结果证明进一步证明实验班学生对英语词汇学习的态度有所变化。4.词汇测试的结果与讨论。表3.3显示在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的词汇测试的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目的是确保测试的效度。实验采用SPSS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从表3.3中可以推断出F=5.209,P=0.026<0.05。由此可见,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词汇测试成绩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在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英语能力水平没有明显的差异。我们得出结论:基于语境理论的英语词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词汇测试成绩有着明显的作用。不难发现,Alpha值为0.811。如果Alpha值大于0.7,这就说明有很高的内部一致性。也就是说,词汇测试有很高的信度。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