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改革研究(3篇)

高职学前教育改革研究(3篇)

第一篇: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适应《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幼儿教师提出的复合要求

我国新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表层功能是准入、规范、发展功能,深层功能则是专业唤醒功能。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意味着幼儿园教师既要掌握三大部分知识,即基础修养知识、日常生活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能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并在日常保教工作中应用。因此,对幼儿教师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上都提出了复合性的要求。然而在现实中,学前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与实践结合不够,理论与实践成为“两张皮”,无法磨合在一起;实践教学环节时间短,学生实习见习期间很难将先前的理论学习进行有效结合。

(二)当前高职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上存在着与改革方向不相适应的问题

1.课程定位不明确。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关系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培养未来学前教育工作者专业技能程度的高低。但在实践中,本门课的重要性未被充分重视,存在诸如教学计划中学时过少,实训条件简陋等问题。

2.课程体系不完善。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内容分科式教学存在割裂和零碎的问题,在教学内容上大多采用把“五领域教学法”的课程内容进行分科式教学,五个领域的教学法内容上相对独立、各成体系。但是,五个领域的内容存在很多共性的部分,完全可以整合。

3.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

多采用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实践训练为辅。《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应用型课程。它注重学生实践的应用,是理论和实践双重性的课程,具有鲜明的理论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的特点,对实现高等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及促进学生向合格幼儿教师角色转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不利学生在学校掌握专业技能,就业时信心不足,上岗后适应困难。

4.教学方法陈旧僵化。

教师指导方式上习惯“以教定学”,学生学习方式多“被动听讲、接受”、少“主动体验、探究”。以学生为主体只停留在观念上,实践中还是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对学生的研究不够深入、细致,实质上还是摆脱不了“教师权威”意识,“教师中心”思想严重。沿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是“讲起话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操作起来笨手笨脚,捉襟见肘。”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为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中就教育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不断进行反思与改革,改革探索初见成效,具体策略归纳如下。

(一)提升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思想

要想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一定要贯彻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实现五个转变。

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怎样教,更要精心研究学生怎样学。

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培养学生“会学”“、乐学”。

4.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5.由教材的接受和传递向教材的开发和创造转变,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开发者和创造者。

(二)明确课程性质,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应用型课程,具有鲜明的理论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的特点,对实现高等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及促进学生向合格幼儿教师角色转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不利学生在学校掌握专业技能,就业时信心不足,上岗后适应困难。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要对学科性质进行科学定位和认识。在本课程第一节课上,可对学生提出“你为什么要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这门课?”这一问题,请学生讨论,并启发学生结合见习经验思考:做一个幼儿园的合格教师需要哪些专业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你已经具备哪些专业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自己还欠缺的有哪些?以此做铺垫,再讲解本门课的学习意义和价值,学生就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同时,把本门课程两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学习任务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本门课论理学习和实践训练学时的比重,对自己将要学习和完成的实践任务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穿插讲解往届毕业生实习就业案例,使学生认识到掌握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教学组织实践技能的重要性。

(三)构建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突出本门课的实践性

根据学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的性质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认知特点,参考多本教材的内容,对本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精选重构,形成兼具科学性、整合性、丰富性、实用性的三大模块。一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理论模块: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基本理论、幼儿园听课和评课理论、幼儿园教育五领域活动理论等。二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技能模块:幼儿园五领域七大类教育活动设计技能、设计方案评价技能模块。三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实践拓展技能模块:幼儿园教育活动五领域七大类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幼儿园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幼儿园说课展示、技能展示。

(四)实施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专业技能渗透。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技巧要求,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技能性和实践性特点,在理论内容部分的教学中,穿插渗透展示相应专业技能技巧小环节,如讲故事、朗诵儿歌、情境表演、唱歌、跳舞、拍节奏、喊口令、学做模仿操等专业技能。比如,讲故事能够集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然大方地在集体面前展示的能力,为试教活动打基础。可利用课堂前5-8分钟时间,按学号顺序让2-3名学生每人讲一个自选故事,其他学生欣赏,并做文字记录和评价,教师以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听故事情况,结合学生的讲与评做点评总结,为学生讲解故事评价的内容标准,示范评价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评)讲故事的方法、提高(评)讲故事的能力。通过讲故事技能训练,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讲一个小故事,欣赏到几十个小故事,了解和掌握了讲故事的基本技能要求,独白语言能力、自信心等方面也得到锻炼。同时,使学生专业技能的内容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内容进行有效互动和有机结合。

2.案例教学。

在学习幼儿园五领域七大类教育活动时,精选教学活动录像案例作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生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七类教学活动每一类都精选1-2个视频作为观摩案例,通过“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案例还原———案例评价”,引导学生还原教案,运用所学活动设计理论分析评价案例中活动设计、教学实施的亮点及存在问题。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案例教学部分,教师先采用示范法,引导学生讨论、还原案例、示范评价案例的内容和方法。然后,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案例还原和案例评价。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习难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听课、评课能力上逐步提高。

3.任务驱动。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学习“任务”,以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为引领,引导学生自己提出解决学习任务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实践训练操作,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一是设计任务,即要求学生设计七类教育活动方案。在学习设计教育活动方案之前,学生进行该类活动的设计理论学习和案例学习。在布置设计任务后,教师从目标的确定到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设计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提供设计思路,同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活动方案。每项设计任务都是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教师在课堂上检查设计方案完成情况,指出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挑选部分优秀方案进行点评。二是实践任务,即要求学生进行试教活动和说课展示。试讲任务在开学初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分组,每组同学试讲任务提前告知,学生自选活动方案、自制教具、自制幻灯片。在试讲时,小组内学生扮演幼儿,其余学生观摩记录并评课。说课展示任务作为期末考核的形式,在学习完幼儿园说课相关理论和说课案例后,学生自选说课主题,自主撰写说课稿,制作演示文稿,在期末按照序号顺序逐个进行说课展示,实践体验幼儿园说课流程,展示自己的说课基本功。三是评价任务,即要求学生评教和互评设计方案、说课稿。学生设计好活动方案和说课稿,收齐后再随机发给同学们,要求每位同学都在认真研读手中的方案后,在该方案后面写出自己的评语和建议,打出分数。教师再请几位同学在集体面前进行评价,随后进行点评和总结。每位同学试教过程中,其他同学做听课记录,并进行书面文字评价。每位同学试教结束后,教师检查听课记录,以提问方式要求学生在集体面前对试教同学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建议,随后教师进行示范性评价、提出优化建议。以上三个任务的实施,促使学生达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要求的现代型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写、说、授、评”四会综合教育教学能力。学生学习方式实现从“被动听讲接受”向“主动体验探究”转变,人人都有实践计划,人人都有实践项目,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在综合实践教学技能上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五)构建评价机制,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

为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要改变以往的期末一次性终结评价,变为注重过程性评价,把学生的讲故事技能展示、方案设计、试教活动、说课展示及评价任务完成情况都纳入考核的范围。期末考核以说课展示(满分100分)作为期终考核内容,平时考核(满分100分)包括讲故事(10分)、方案设计(20分、)试教(30分)、评价(20分)、考勤(20分)。另外,可在学期初就对学生提出奖励措施计划,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可对期末综合考核优胜者进行发放图书等小礼品的奖励。这种评价方式促使学生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认真对待每一项学习任务,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同时采用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形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罗丽丽 单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学前教育的毕业形式

一、台湾毕业专题的特色——以朝阳科技大学为例

台湾朝阳科技大学是台湾第一所私立科技大学,校内共设有管理、理工、设计、人文暨社会、资讯等5个学院、22个系,在当地教育管理部门的科技大学评鉴中,该校5个学院皆获得一等。2015年该校在籍学生16572人,助理教授级以上师资占93%,师资结构为私立技职院校之首。幼保系是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的特色系所之一,主要培育幼托机构教保人员、婴幼儿照护人员、幼托相关专业从业人员等三类主要专业人才。幼保系的办学特色为:突破传统课程思维,依循未来需求规划幼儿保育系本位课程;与幼托实务界密切互动,开展大量产学合作;举办各类研讨会、系“午餐研讨会”(BrownBagSeminar);承办台中市政府公办民营专案,设立“台中市保姆资源中心”;成立“台湾婴幼儿教保学会”;重视生命教育,落实“生活关怀互助家庭”和“服务学习”双重制度。幼保系的毕业专题,即内地高职院校的毕业汇报,它在该校幼保系是一门必修课程,其表现形式为“成果发表”,学生通过一个学年(大约30周)的准备,在毕业之前的一周内(通常是幼保周)把各自所学的特长展现出来。

(一)毕业专题的选择与互动

幼保系的毕业专题是学生与老师共同合作完成的。学生要在毕业时展示自身的特长,在学年的第一学期就会根据幼保系老师的不同特长结合自己的兴趣,决定参加哪个毕业专题小组。比如,幼保系的A老师擅长音乐韵律,B老师擅长营养学,C老师的特长是幼儿英语,那么学生会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挑选不同的老师为其指导。一位老师负责指导15名学生,如果有太多学生都选某位老师,那么这位老师就要选出15名学生成为其毕业专题的小组成员,其余的学生再去选其他的老师指导。毕业专题小组成员确定之后,教师就和学生一起商量毕业专题的主题,进而根据主题确定具体内容、表演形式,等等。以幼保系102学年度的毕业专题为例,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风格和特长,学生最后在毕业专题成果展呈现的内容也丰富多彩。幼保系的“毕业专题”课程不仅涵盖了学生整个大学期间所学专业课知识的主要内容及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还注重将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际接轨,起到与职业生涯无缝对接的效果。

(二)毕业专题的成果发表

毕业专题成果发表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形式。静态成果展就是在展示周的展台上摆放专题小组完成的静态成果,如图片、绘本、CD等。展台的设计很有创意,毕业生站在展台附近,向每一位来宾介绍专题的具体内容、目的、实施过程及感受,等等。动态成果展,即各个毕业专题在两天时间内在剧场展示动态成果,如音乐剧、舞台剧的表演等。成果展最重要的内容是团队成员介绍整个专题的创意、实施及分工,并交流实施过程中的感受。动态成果发表后,团队成员会与台下的观众有互动,接受观众的祝福、鼓励或提问。

(三)毕业专题的特点

综观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幼保系的毕业专题,可以总结出几个特点:(1)毕业专题是一门必修课,毕业成果展是这门课的检验途径,学生必须通过成果展示才能拿到这门课程的学分。(2)毕业专题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双方结合各自的兴趣和特长,教师会全程指导学生并提出专业的建议,学生则以最大的学习热情去完成毕业专题。(3)毕业成果展涵盖了幼保系不同阶段、不同层面的各类课程内容,能比较全面地向外界展示学生所学习的成果,也是学生自我能力的一种展示。(4)毕业专题把师生共同的课堂延伸到校外实践单位,学生通过毕业专题可以扩大教学实践经历及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比如:音乐剧“嬉游记”“落实‘弟子规’”实践教学就是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合作完成的,而“祖孙‘龄距离’”则是到老人院与老人、小朋友一起合作完成的。(5)毕业专题成果记录形式多样,有图片、录像,还有各种文本。每个专题组在成果展上都有一个文本册,记录专题的缘起、目的、内容、过程等,学生要回顾这一年的成果翻阅这个册子就会有详细的记录。(6)毕业专题能够反映出幼保系的教学特色。二、两岸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形式的区别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毕业专题体现了台湾高等技职学校的幼保专业的特色,其策划、实施的流程也已较为成熟。而在内地,高职学生要在就业中立足,学校职业素质培养是关键。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毕业汇演一直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主要途径。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为例,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汇演会邀请幼儿园园长、教育培训机构等用人单位一起观看,目的是希望用人单位看到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增强其对聘用该院毕业生的信心。毕业汇演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表现形式主要是舞蹈、歌曲和英语童话剧等。其中比重最大的是舞蹈和歌曲。毕业汇演整体策划由艺术专业的老师负责,学生接受这些老师的指导后进行排练并表演。教师利用课下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直至汇演结束。通过对比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的毕业专题与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的毕业汇演,我们总结了两者的主要区别和特色。从表2可见,两所学校都将毕业汇演或毕业专题成果发表当作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以及展示学生综合能力的平台,通过展示以期得到社会的认可,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幼保系将毕业专题列为一门课程,面向幼保系所有师生,成果发表重在知识技能的整合,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也深度参与。而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的毕业汇演重在学生才艺展示,并希望得到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的关注,与学生就业联系较紧密。

三、台湾毕业专题对内地学前教育教学的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两系毕业成果的呈现方式各有千秋,但幼保系的一些理念和做法仍然给我们不少启示。通过对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幼保系的毕业专题课程内容、形式及成果展示的了解,笔者认为其对内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和发展有以下启示:

1.要真正把毕业汇演当作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就必须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并将其贯穿于学生大学学习生活的始终。而目前我国大学普遍存在大学教育中学化(即不少学生的学习目标仅仅是为了修完学分,缺乏学习专业知识是为了进入社会的职业生涯准备的动力),或是学习目标模糊化(即学生普遍缺少明确的职业定位)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职业院校毕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而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幼保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定位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2.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教师的定位必须加以调整和明确。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职业化成长的参与者和引路人。幼保系的毕业成果展示,教师都深度参与,这不仅能发现学生学习中知识和技能的缺漏之处并及时改善,而且更能起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可以让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同时这也激发了每位教师的创造力,使其想尽一切办法让毕业成果的展示有新意,有内容,于教师本身而言也是一次挑战和再学习,教师能真正成为学生职业化成长不可或缺的助力。

3.当下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学前教育专业尤其如此。

专业教育内容的调整、社会对幼教职业重视度有待提高,以及学生就业期望值的不断增长,都要求我们要着力打造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社会竞争力。而社会竞争力的打造,既包括职业学识修养的提升,更包含职业技能、综合技能、社会技能的升华。在这个方面,幼保系的毕业成果展示的内容与呈现方式给我们的启发尤为可贵。

4.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启发。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的课程分为三大模块:艺术、学前和英语,而朝阳科技大学幼保系的课程模块中,艺术和英语类的课程内容相对比较少。可见,我们可以根据课程模块精心设计出能够培养学生技能的相关课程。以英语课程模块为例,以前该校设置的课程与其他专业开的英语课没有两样,都是听说读写相关课程。借鉴朝阳科技大学幼保系的课程设计的经验,我们可以开设“幼儿英语儿歌”“幼儿英语故事创意教学”“幼儿教师英语口语”等跟幼儿教育密切相关的课程。

5.关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汇演的启发。

可以邀请更多的老师参与设计,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成长。课程体系、教师团队、教学模式是毕业汇演得以顺利举行的三大要素。如果有更多的教师参与,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就可以寻求有效的帮助,并在解决困难的过程学习到宝贵的经验。同时这也可以增加师生情谊,毕业生会带着浓浓的师生情走向社会,对未来是一种潜在的正能量。毕业汇演的内容可以增加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与早教机构及幼儿园之间的互动和协作。同时,这可以增加学生的工作教学经验,获得宝贵的社会实践经历。毕业汇演能够反映学前教育系的特色。高职院校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思想,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嵌入职业核心能力,不断增强课程的适应性和综合性,在学生管理中注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从而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所培养的学生也具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台湾的毕业专题成果发表与内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汇演形式、内容各有千秋,了解前者毕业专题成果发表的有关理念和实际起到的作用,可以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借鉴和启示。

作者:张燕 单位: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

第三篇:高职学前教育儿童数学课程改革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一)课程改革目标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开发理念,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型人才。教学以实际工作情况为引线,突出教学的年龄特点,最终达到以下具体目标:一是进一步探讨和创建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努力创新的环境;二是优化并调整教学内容,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一步体现基础性、科学性和前瞻性;三是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合作的情境下完成学习任务;四是结合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实际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实现“工学结合”;五是让学生掌握对不同年龄段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二)教学内容整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通常包括:感知集合、量、几何形体、数概念、时间、空间等内容。本课程传统的教学思路为按照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再配合相应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此次课改,我们把各部分内容分别融入每个年龄阶段的教育中,使得学生能像在幼儿园教学一样,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同一内容的不同难易度的教育。例如,小班教育活动设计的内容包括: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集合元素的多少;能进行手口一致的点数;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三)教学方法探索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教学实践和生活体验,深入浅出地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幼儿听、说、读等方面的特点和需求。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注重教学的启发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心感受能力,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注重小组合作能力。除传统讲授法之外,还可运用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讨论法等。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无论使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每节课不单纯强调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己总结和归纳。例如,在大班教学活动“认识整点”中,课前将案例的教学过程发给每个小组,先进行案例分析,要求小组阅读讨论后补充教学目标和教学准备,课上分角色扮演,进行模拟教学,小组内进行试讲,所需教具、学具自行准备。最后,总结“认识时间”活动的重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四)考试考核方法改革

考试考核摒弃了以前的单一化理论考试,而采用多元化方式对学生进行测试。课程学习评价采取形成性过程考核与终结性结果评价相结合方式。形成性考核的重点是考察学生小组活动记录、到课率、课堂表现、阶段测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等反映学生学习过程方面的情况。考核中将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例如,对小组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首先由小组自评,总结本组教学活动表现,再由其他小组对该小组进行评价,然后教师点评总结,最后形成对该小组的综合评价。终结性结果评价主要考查学生设计课程和讲授课程的能力。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

(一)前期准备

针对本课程,通过与幼儿园教师以及部分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以往课程安排上的优势和不足。在进行课程整体分析和设计时,也相应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教材选定、人员分工、社会调研等。在课程设置上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进行了年龄阶段划分,并在每个年龄段选取比较重要的内容让学生研读、讨论,进行相关材料收集。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6~8人)完成任务。

(二)实施模块化教学,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路

整个教学分解为三大模块,第一模块以学生掌握必备的基本理论为主要教学任务,教师讲授理论时要大量结合幼儿园数学教育教学案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幼儿园数学教育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教学方法;第二模块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教学技能为主要教学任务,按年龄班划分,学生通过课堂模拟教学训练、幼儿园见习等形式的训练,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路;第三模块在前两个模块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主题在班级或幼儿园进行试讲,充分发挥小组合作能力完成教学。

(三)加强实践训练,实训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在课堂模拟训练之前,请幼儿园的优秀教师给学生上教学示范课,传授一名称职幼儿园教师的基本技能,创造机会让学生了解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个人教学能力,从而有目的、有步骤地逐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需要完成的实践训练项目有:编写教案、说课展示、模拟试讲、幼儿园见习等。其中,模拟试讲即模拟仿真教学。模拟仿真教学是一种具有实践性、动态性、交互性、协作性的教学方法。应用模拟仿真教学,能有效拓宽理论教学的视野,缩短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距离,培养未来教师的应用技能,克服面对教育现场实施教育活动时的紧张、慌乱心理,帮助学生尽早进入教师角色。

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

(一)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部分高职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持怀疑态度,表现出很低的自我效能水平,在学习中往往放弃尝试和应有的努力,进而影响学习成绩。而在本次课程改革中,学生由于经常要分组活动,小组每位成员都会根据自己不同的能力和特长承担任务,并且在合作过程中,有些能力突出的学生会主动帮助和指导其他组员完成任务。所有人都能为完成小组任务而主动参与,并尽可能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参与的乐趣,从而逐步增强自我效能感。

(二)锻炼了学生的教育实践技能

随着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弹、唱、跳、说、画这些传统教育技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幼儿教育教学的需要了。通过课堂教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应掌握以上这些基本技能,还应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学生通过活动设计、说课、模拟试讲、亲自到幼儿园观摩或组织教育活动,把在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三)提升了学生的课程开发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执行。这就需要教师有设计及统筹课程的能力,即课程开发能力。当前,幼儿园课程也随着新理念、新信息的不断更新而发生变化,教师要根据幼儿发展的年龄特点,用丰富多彩、充满趣味的活动吸引幼儿。

(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常幼儿园教师不是一个人单独完成保教工作的,需要与其他人共同配合来完成,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协作。在课改中,学生分成小组,协商决定组长。大家选择主题并确定活动内容,共同合作完成活动方案的设计。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相互启发,提出自己的建议,最终设计出合理方案。

作者:芮雪 单位:锡林郭勒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