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教育与美育的研讨

高校美术教育与美育的研讨

1高校美术教育

1.1要使学生的美术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同样欣赏一幅作品,学生们的意见各不相同,各抒己见,但是当老师最后作完评价的时候,学生们的意见就再没有什么分歧了,他们全都听从了老师的见解,把自己的见解隐藏了起来。久而久之,也就变得一味地服从了。诚然,教师对作品的评价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并在教学中表现为一种灌输性,但任何评价都是对客观价值的主观选择和解释。虽然教师在讲解作品前已经参考了许多有关资料并对自己的判断做内省的理性分析,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更该注重的应该是学生的见解,而不是让学生掌握、熟记一些美术事件或画家、画派的名称、年代,更重要的是体验并感受作者的精神世界,对学生产生极强的感染力,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作品,让教师的经验变成学生感受作品的助推器,让学生也会自己分析作品,并了解哪些成分是永久的,哪些成分是暂时的,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判断和他人的判断进行对照,使其看到自己的评价哪些方面符合多数人的意见,而不是一味服从。如此,学生的美术心理素质也就得到了提高。

1.2要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力

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力是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通过美术鉴赏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基础史论水平及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及加强学生的政治道德修养。眼睛的训练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到底看到了什么,看到了多少和有多深刻,这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美术鉴赏力的提高。给学生看大师的作品,这样可以让学生从作品中领悟艺术。毫无疑问,对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必须以认识能力、想象力、直觉能力为基础,但是这些能力本身并不就是美术鉴赏力。从最本质的意义上来说,美术鉴赏能力不是那种能通过逻辑推理辨别出真假、善恶的能力;也不是那种通过长久的训练,仅凭直觉就能把握股市行情的能力。这意味着,欣赏教学要培养的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它们包括对艺术的审美态度,对艺术作品的形式、结构、语言特征、风格样式的感受力以及对艺术具有丰富的审美经验。我们已经知道,欣赏教学具有三个主要功能———认识、教育、审美。比如:我们如何理解儿童的视角,向大师学习什么,反省自己所接受的美术教育等。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有热情的学习,并从中得到了乐趣。鼓励有艺术个性的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就一些艺术上的问题展开积极的讨论。教学课程结束后,每位同学都要写一篇课后感想,表达自己艺术鉴赏的感想。我们教学最终都是一种手段,所要表达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美好的趣味,而是通过艺术形式直接感知及体验审美,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力。

2美育

美育有狭义与广义两种说法。狭义的美育主要是指艺术教育,而广义的美育是指一个人在人生境界中所达到的最高标准,也关系到每个人怎样去追求和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不仅追求“灵魂”完美,而且是超过这种完美的“天人合一”。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美育不仅是一种审美能力的培养,而且是人们思想感情、个人意识的再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句话:“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高校实施美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认识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教师应时时关心学生的成长,在加强德育、智育的同时实施美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把美育渗透在素质教育中,并使之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

2.1把美育与各个学科相结合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指出:“儿时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自幼稚园以至大学”,各科教学均“含有美育之元素”。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随视点转移,把美育渗入到教学实践当中,知识有了美丽的翅膀,学生也就有兴趣去汲取、去探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板书、语音、教态、仪表等都可以渗透美育。这种美的渗透由于教学风格不同,还有待于教育工作者在不同的岗位上作具体的探讨和实践。

2.2把美育渗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校园的总体设计、绿化、美化建设时时渗透着设计者美育的构思。班风、校风是学生学习美育的隐性课,让学生身处于一个优美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对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2.3加强艺术教育本身鉴于艺术教育本身在人性塑造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高校应继续保证并高度重视书法美术等课程,使青少年具有一定艺术修养。如果一个人连基本的艺术鉴赏能力都不具备,他就很难受到美的感染,从而由浅入深地得到“灵魂”的自我完善。

3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美术教育包含有美育的目的,甚至是更深层次的,但不等于说美术教育等同于美育。高校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美育肩负着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塑造完美人格的重任,我们应该着力把美术教育及美育有机结合,从而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作者:吴琳 单位:包头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与艺术设计系广告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