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建职业农民培养体系探究

高职院校创建职业农民培养体系探究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以及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缓慢,教育主体模糊不清,培训体系欠缺,严重影响了新职业农民培养的工作进展。2019年高职扩招的政策实施,虽然落实确定了以高职院校为新职业农民培养的教育机构,但是高职院校关于培养三种农民群体的课程体系、专业分类、课程标准等几方面还没有健全的、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符合三种农民群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农民群体需求的课程内容,是我们职业院校当今需要积极探索重点。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农民;德育教育

新型职业农民是加快推进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微观主体和关键力量。2019年3月,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高职院校大规模招生100万人。5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出台: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对高职扩招进行系统设计,并明确提出今年将安排两次高职扩招的补报名工作。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高职扩招转向工作实施方案》,培养乡村振兴带头人,启动实施“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随着2019年国家的职业教育扩招100万的政策实施,职业教育参与到新职业农民培养体系队伍中是势在必行的事情,尤其涉农类高职院校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教育机构和力量,为现代化农业建设培育人才责无旁贷。2019年高职扩招的政策实施,虽然落实确定了以高职院校为新职业农民培养的教育机构,但是高职院校关于培养农民群体的课程体系、专业分类、课程标准等几方面还没有健全的、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符合三种农民群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农民群体需求的课程内容,是我们职业院校当今需要积极探索重点。

1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途径及人才培养模式

1.1培养对象及专业分类。根据国家政策,重点培养现职农村“两委”班子成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社会服务组织带头人、农业技术人员、乡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农民工等,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先进知识、先进技术,能从事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爱农村、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经过调研,将农民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分为三类,即创业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三种农民群体。职业农民在培养教育中根据个体情况分类,坚持以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经营需求为目标建立专业分类:职业农民高等职业教育分为种植、养殖产业、花卉、蔬菜和果品五个专业类,每个专业类包含若干专业方向。

1.2多元化培养方式方法。职业农民培养课程体系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差异化问题。通过学生对象的分类,建立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内容,才能建立有效的培养机制,提高职业农民教育的高效性。1)充分考虑三种农民群体(特别是务农农民)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实施弹性化授课,有效学习时间为2-3年。2)针对高素质农民和乡村干部的实际现状,遵循农民特点和成人教育规律,农闲季节以专业理论教学为主,农忙季节与教学环节相结合,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分阶段完成学业。3)网络化教学与指导模式,长期建立互助机制,随时通过网络解决农民技术问题。4)模式多元化,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线上线下授课模式,在肺炎特殊背景下,高职院校展开了全面覆盖性的线上教学,在线上教学手段提升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可以灵活运用的职业农民培训教学上,解决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的空间、时间、地域限制。5)将新职业农民课程体系与现代化农业产业紧密联系,实现“产教一体化”。对于社会服务型农民学生,主要进行综合知识培训,技能、服务、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培训。肺炎疫情背景下,医护人员、基层工作人员,还有很多很多逆行的背影,他们向我们展示了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有着爱党爱国家的情怀、有着胸怀天下的忘我精神,这些都是多年的文化熏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基石塑造的。所以,除了培养技能知识,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是职业农民培训中重要一环,我们不仅仅是提高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文化素养,培养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新时代职业农民。对于专业技能型农民学生,主要进行专业技能以及文化素养培训,专业方向要根据市场需求设定,符合现下职业农民求职需要。实现“校企联合”,当地政府、企业、高职院校全面衔接,为专业技能型农民提供实践就业机会。对于创业型农民学生,主要是从参加前两类培训的学员中,选拔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优秀学员,通过政策、信息化、技术、贷款资金等支持,帮助他们发现商机、开拓市场。肺炎的背景下,线下全部转型,产销模式得到了突变,更加体现出科学务农、科学经营、多元化经销的好处。所以,职业农民培训针对“产教一体化”、“互联网+”的营销以及职业农民的文化素质培养要重点规划。6)授课内容,一定要因地制宜、因农业种植、养殖有地域性和季节性,结合实际需求,从种植、养殖到生产,从生产到销售,形成产销一条龙,科学的种植、养殖、科学的经营、科学的销售会带来高效的、高能的变化。

2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课程体系

设置根据农民学生特点,将课程划分为三个部分,即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技术课模块、实训实践模块。将三个模块有机的联合起来,实现“产教一体化”模式。

2.1公共基础课模块。公共基础课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程,根据情况不同按课时量完成。公共基础注重三个方面的建设:第一、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方面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整个学习课程,课程中加入德育教育,“立德树人”作为课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第二、法律+农业方面的培养,重点培养乡村带头人、产业带头人、两委班子带头人等,将法律意识全面覆盖农村建设,建立“点——线——面”的覆盖网,实现依法务农、依法生产、依法经营;第三、职业价值观+农业方面的培养,所谓职业价值观,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工作中,与社会环境在互动中逐渐形成的对于这一职业的工作状态、职业价值和发展趋向的认可与肯定。

2.2专业技术模块。专业技能课,根据三种农民群体的不同需求进行设置,并且分为初、中、高三个类别。初级重点学习职业素养、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服务技能、经营管理等知识,侧重精神文化和服务技能的提升;中级重点学习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点和关键技术,种植、养殖产业、花卉、蔬菜和果品专业等课程内容,针对专业技能的提升;高级重点学习创业知识、市场经营管理、经济法规、时事政治等知识,针对创业能力、创业意识提升。

2.3实训实践模块。实训实践课是必修课程,学生必须按课时量完成。实训实践课是为巩固加深职业农民所学的专业知识,掌握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技能,提升工作能力和生产效益而设置的课程。课程内容必须与农业生产实际项目链接,分为技能实训、实验实习、岗位实践三个方面,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三个方面相结合进行。

3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外部环境

1)政府要加大力度建立完善的政策制度和经济基础,引领、支持、配合高职院校完成对职业农民培养机制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2)广泛宣传职业农民的意义,广泛的宣传当代职业农民的特点和优势,宣传新时代职业农民会在哪些方面带来经济的变化、生活质量的提升,大量宣传积极的实际案例,让青年农民能够看到真实的事例,吸引高素质的农民在农业建设上发展。3)宣传新时代农村建设的意义,将文化素质培养普及到每一个农民,实现“点——线——面”的覆盖,改变农村的不良风气,提高每个人的基本素质,这将会对职业农民的培养在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

4结语

针对传统的全日制教育无法完成的在岗农民职业教育,培养不出新型职业农民的事实,无法更好的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的现状,高职院校要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探索一条可发展可持续的培养机制。2019年,我院从第一批农民入学开始,我们全面认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的特点和发展方向,确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创业型三种农民群体的教育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组织管理,明确三种群体分别对应的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包括课程设置、核心教学内容、教育培训计划、师资遴选、教学方式、教学组织与管理等,并结吉林省四平市农村农民的实际情况与特点,找到一条确实可行的道路,坚决执行国家政策,利用高职院校足够的教学设备、教学人员,以及完整的管理制度和规章,把高职院校的资源作为构建农民技能培训长效机制的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沈柳.高职院校应成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要力量[J].江苏农村经济,2011(1):64-65.

[2]何晓琼,钟祝.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支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78-83.

[3]王磬,商丽媛,郭楚楚.乡村振兴视角下高职院校参与新型职业农民电商创业技能培育路径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450(4):243-244.

作者:李文津 单位:吉林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