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

摘要: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劳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学生劳动教育倍受重视,高职院校更要把劳动教育纳入到立德树人的体系中,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的过程中体现劳动教育的意义,通过整合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实施对策,真正发挥劳动教育在新时代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时代;劳动教育;人才培养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做出了详尽系统的安排,对于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有了可以遵循的依据,是新时代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加强对学生的劳动观教育势在必行,这对于以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高职院校来说,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于劳动不关注、不热衷,甚至不接受,这与当今社会对青少年劳动教育的弱化有直接的关系。在当今的社会经济环境下要想加强和改善当代青年人对劳动观的认知,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覆盖大中小学的劳动教育体系。要在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师培养等诸多方面全面规划。《意见》中提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建设”本身也含有劳动的含义,从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过程看,劳动教育的缺失与社会、家庭、独生子女政策以及学校教育等密不可分,一部分大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想劳动

这种表现的深层原因与大学生从小到大接受的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社会上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个孩子不好好学习的时候,家长就会指着正在劳动的清洁工、建筑工人、农民、小区保安等对孩子说,“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会和他一样”。这种瞧不起劳动者,认为体力劳动低人一等的思想会潜移默化地负面影响孩子。社会上有这种想法的人很普遍,在这样的舆论环境里,孩子自然瞧不起劳动,不想劳动。大学生如果在这样的模式中成长起来,自然而然不会理解甚至不认同“劳动不分贵贱,只有分工不同”这些理论观点,在求学和择业过程中挑挑拣拣,脏活累活不想干,只想贪图安逸。因此在实际步入社会之后在面对真正的劳动考验时捉襟见肘,仓促败下阵来,这与真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的培养目标产生差距。

(二)不会劳动

当今社会由于独生子女居多,家长对孩子的娇生惯养现象比较普遍,很多家庭不会系统地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没有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理念,孩子上小学了还不会扫地、不会洗碗的大有人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值日生打扫制度甚至被雇佣保洁人员而取代,孩子从小被剥夺了劳动体验的机会,没有流汗的经历,怎么能体会劳动的艰辛!等这些孩子上了中学,又因为学业压力大,家长更不会让孩子参与劳动。在学校教育中,以智育为主的大环境下,学校很少有时间对中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这样的结果就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青少年。大学生中不会叠被、不会洗衣服的虽然为数不多,但也有个别学生因为不会劳动而无法参与寝室内轮流值日,导致由于动手能力差而带来的人际关系紧张。在大学毕业后这些学生眼高手低,生存能力差,不敢于吃苦,不能吃苦,这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岗位上去”这些能力目标产生差距。

(三)不珍惜劳动成果

没有亲自体会农耕的艰辛,就不会珍惜粮食;没有亲自去清扫街道,就不会理解随手乱扔垃圾给清洁工人造成的负担。现在很多年轻人劳动意识缺失,这对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让大学生在缺乏体验劳动艰辛的成长历程中补上劳动教育课,让他们既从理论上获得间接经验又能通过开展劳动教育,真正获得直接体验,加深对劳动的认识,用汗水书写青春,让劳动完善成长。劳动的教育价值不仅能够创造财富,而且也能造就合格人才,大学生通过劳动教育能实现自我价值认同,也能完成自我约束,通过劳动能将社会的外部控制转化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为人才培养筑好真正的人格约束堡垒。高职院校的功能之一是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人才的定义中除了德智体美,更不能缺少了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和对劳动成果的珍惜,只有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才能为高职院校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高级人才提供保障。

二、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品德

我们人类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财富都是通过劳动取得的,通过劳动让人们取得物质财富,同时也让人在劳动中获得无限的精神财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正是因为无数劳动者勇于探索、躬身实践,通过劳动淬炼了精湛的技艺,使劳动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彰显巨大价值。劳动中形成的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坚韧不拔的精神形成了可贵的美德品质。劳动的社会性和越来越精密的社会分工使得劳动不再是一个人的事情,劳动者越来越认识到团结与协作的重要性。团结、友爱、互助甚至牺牲的美德品质在劳动中被逐渐培养出来。在人类社会的任何时期,劳动者都是社会中的大多数,只有尊重劳动者的社会才是更趋于平等的社会,按劳分配的原则对劳动者平等参与社会分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反衬出“不劳而获”的可耻。新时代讲好劳动故事,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这样的劳动教育对于树立勤劳勇敢、自立自强等美德无疑会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

(二)通过劳动教育,增长学生智慧

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动物,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类形成并总结出了诸多经验智慧,这些经验智慧的取得,单纯依靠智育很难做到。因为在劳动过程中,人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为了解决困难。人们总是能够创造性地想出各种应对措施,在应对困难的过程中,人们不仅磨炼了意志,形成了高超的劳动技术,而且培养了创新精神,提高了动手能力,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1]。除此之外,劳动过程中人们还通过挖掘自身潜力,发现了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无限可能,自然观、宇宙观等生存智慧、劳动智慧在劳动过程中凝结出来。通过劳动教育,能让青年的创新能力与实际劳动体验融合,进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三)通过劳动教育,强健学生体魄

近日,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考察调研时指出,现在的学生由于劳动和体育锻炼少,身体健康程度有所下降。体育和劳动是锻炼学生体魄的重要方式,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劳动教育能在智育教育的同时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年轻时到陕北农村梁家河村插队,种地、拉煤、打坝、挑粪,什么活都干,这些年轻岁月里的劳动生活让在劳动过程中对我国的社会发展现状有了深刻的认识,也锻炼了他的劳动能力,坚定了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努力的信心和决心。用亲身经历教诲广大青年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要坚信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必须要加强锻炼、强健体魄,才能更好地为祖国贡献青春和力量[2]。劳动教育和其他教育形式一样,也有着时间和空间的广延性,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其作用会在将来以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风貌展现出来,劳动教育能为大学生实现完整的社会化进程保驾护航,并提供身体素质方面的保障。

(四)通过劳动教育,培育学生审美

同志曾经指出,教育“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3]而最近下发的《意见》中提到的促进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最美丽”的劳动审美观,这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同样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劳动教育中的体现。美育教育主要是让大学生在劳动创造中提升发现美、体会美、鉴别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要让大学生真正理解劳动者是最美丽的[4],因为劳动者是生动社会生活的创造者,应该得到最大的尊重,只有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珍视劳动成果,才能形成以劳育美、以美育人的良好模式,大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不仅体现在美育理论中,更要体现在劳动实践中,“千淘万漉虽辛苦,吹进狂沙始到金”的人生哲理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美育哲理。

三、对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高职院校顶层设计方面

鉴于目前青年人对劳动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高职院校在顶层设计上,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和素质教育的轨道中,从提高全员认识的高度,从提高学生整体思想素质入手,将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产生的劳动教育短板补齐,弥补以往学习阶段中的的劳动教育不足,为高级人才培养续航充电,对劳动教育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辩证关系在理论论证的同时,在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类劳动教育中体现出来。在这方面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如前苏联和日本等国家的成功经验,这些国家通过长期的教育改革与实践,已经确立并形成了一些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的劳动教育指导方针和具体政策[5]。当然,在借鉴这些成功经验的时候要切记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生搬硬套。高职院校的智育教育离不开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在高职院校顶层设计中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必要的考核,提升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理性认识,而不是像以往那样把参加必要的劳动教育视为惩罚,学生思想观念的改变与高职院校顶层设计中劳动教育的价值表述和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法息息相关。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方面

劳动教育通过顶层设计纳入到高职院校正常教学内容的范畴,可以通过给予劳动教育一定比例的学分,并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开展实验操作训练和其他科学研究,完成高职院校内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劳动,或者在其他社会实践中通过参加服务性劳动等项目完成劳动教育任务。大学生在校园内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和发展的校园活动,也可以在本科阶段的教学安排中体现出来,每个学年可以固定学时来完成。教育主体应将实践教育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形成动态、开放、递进的发展路径[6]”。教师将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化,可以极大地提升劳动教育教学效果。同时,我们还需要把今天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跟以往“以干带学”的做法区别开来。从前一个时期我们对抓教育质量和进行生产劳动是有误解的,认为二者是对立的,其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的教育工作一直实行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由于在执行过程中出现过这样那样一些问题。总有人认为是错误的,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大的方向是正确的,对青少年的成长还是非常有利的,不能一概否定[7]。

(三)高职院校实习实践方面

高职院校跟其他学段的教育目标不同,除了完成专科和本科阶段的教学工作,也要完成实习实践工作。高职院校引导学生通过在实践中协作以实现成果创新[8]。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创办校办工厂或者与企业联合办学等形式,建立劳动教育综合体,这样的教育综合体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参与一线生产劳动的机会。高职院校中的计算机、机械制造、汽车修理、通讯、道桥架设、给排水等专业都可以通过这些教育综合体来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9],帮助大学生了解现代生产的原理,掌握劳动技能和技巧。学校还可以通过设立劳动日等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勤工俭学和勤工助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各种勤工俭学和勤工助学活动形成劳动观念。还可以通过共青团、学生会等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服务活动,将劳动教育同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10]。高职院校是为现代科技发展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只有把教学、科研和生产劳动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促进科学发展。高职院校承担的使命,不仅要培养人才,更要培养出具备良好劳动素质的一线产业员工。

作者:邹丹 张锶 赵凯 单位:沈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