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完善对策

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完善对策

摘要:高校承担着向国家建设输送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任务,劳动教育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五分之一,应该明确劳育定位,发挥以劳育人功能。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是实施劳动教育重要的环节。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适度运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方式,合理把握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内容,明确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目的,最终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的氛围,构建和完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

关键词:新时代;劳动教育;劳动形态;评价体系;对策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其中明确指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要“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在普通高等学校将作为必修课程,而且本科阶段要求不少于32学时。所以,无论是高校管理者还是教师,都要深入理解国家政策导向,把握劳育被纳入教育方针,教育目标的动向,有效地展开劳动教育教学,努力构建和完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这一重要环节。

一、适度运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方式

大学生阶段正是道德评价心理的“他律”阶段向“自律”阶段发展阶段,劳动教育课程实践性突出,其评价方式不能简单单一化以分数、等级认定,而应进行多元化的客观综合评价。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内容包括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教学理论内容与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教学参与实践两部分。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由两种考试与考核。理论部分为认知考试,参与实践为能力考核。主要是对大学生在劳动教育课程中的积极参与度、行为表现和劳动效果等进行客观评价,评价方式可借助于阶段考核、操作展示、成果展示、劳动技能竞赛、日常观察、作品评定等多种方式。对劳动强度、时间,劳动态度、劳动纪律、劳动技能的掌握,以及所学专业知识的运用等指标进行客观评价。对大学生劳动素养的整体综合评价,进行评价标准既要注重“结果”也要注重“过程”,强调结果与过程并重。劳动教育课程整体综合评价标准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综合反映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态度、劳动经历、劳动能力和劳动成果。评价标准的核心要义是要注重大学生劳动情感和劳动态度。

二、合理把握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内容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内容包括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教学理论内容与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教学参与实践两部分。其中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教学理论内容的评价,主要包括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价值引导,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优秀的劳动思想,借鉴和吸收国外劳动思想精髓,理解和把握新劳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最终服务于无限丰富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实施劳动教育重点不仅仅局限在系统的劳动思想知识的认知学习,还包括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教学中参与实践的考核,主要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关于劳动思想理论认知学习是基础,劳动教育课程化参与具体实践是重点。只有从认知层面高度认可,在具体实践中才会有正确的行动。二者缺一不可,知行合一。由于实践劳动的多样性,决定了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内容多元化。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作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教学的参与实践考核具有基础性特征,不仅仅关注大学生的个人生活自立意识,自理能力,也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进入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要求家长支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无论在校在家,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进行坚持不懈地自我管理地发展劳动技能,生活技能。服务性劳动教育,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包括公益劳动、志愿服务,注重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突出了公共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大学生在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时刻,能够积极主动担当,有所作为,有所奉献。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与服务性劳动教育属于非生产劳动教育,生产劳动劳动教育具有一定技术专业性,包括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群体劳动与个体劳动、创造性劳动与重复性劳动等。在专业技术实践中体味劳动艰辛,磨炼意志。当然,劳动并非一味地艰辛,它使人与社会的充分接触,只有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生活的艰辛、疾苦,才能更好地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感受劳动带来的幸福和快乐。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教育内容不同,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教学评价内容可以有所侧重,但从总体上看,三者都很重要,不能偏废。结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与时俱进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认识到劳动具有教育性价值,通过劳力达到劳心的效果,最终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彰显劳育的基础性综合性育人价值。以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为主要评价内容,推动大学生劳动观教育这三大模块,推进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的劳动观教育与实践层面评价的持续革新,加快完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评价机制。

三、明确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机制完善的目的

完善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机制,是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过程不是为了奖励或惩罚,而是一个反思提高、促进不断学习进步的过程,其真正目的在于导向和激励、发展和提升。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评价的作用,展示学生的劳动成果,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承认、鼓励和鞭策。高校应发挥考核评价的正面引导作用,教师更多是“赏识教育”,激发劳动兴趣,感受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劳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校可建立大学生劳动教育档案,包括在校大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毕业离校后劳动贡献度的追踪评价。以此,以更生动的事例,激励更多大学生对劳动热情。高校应将学生劳动素养评价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与大学生比较关切的问题适当挂钩,如评优评先、继续攻读研究生或就业推荐的重要参考。采取灵活多样地评价方式,对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进行多元化的客观综合评价,以达到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机制完善的真正目的即导向和激励、发展和提升,真正实现个体的自我实现和主体的全面发展。

四、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的氛围

把“尊重劳动、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置于社会评价体系中,让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劳动光荣成为共同的价值观。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形成尊重劳动风尚,是高校顺利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环境条件。这首先要加强劳动教育机制的顶层设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加强管理。其次,不仅要配齐专职必修教师,而且要建设一支具有劳动教育素养能胜任劳动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并保持这支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师资力量直接影响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不定期地组织在职培训,经常性地举办教学科研活动,推进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专职劳动教育课教师在教师聘评、工资待遇、培养考核、评选先进、队伍建设等方面重点支持。同时可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行业能手、技术工人等作为兼职教师,建设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在此,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还将创建一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高校应建好配齐稳定的劳动实践基地,可确认一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争取建立工农业生产、商业服务等各行业劳动教育实践场所,满足学生劳动实践需求。加强财政投入,建立健全经费投入机制。确保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经费的投入,同时鼓励劳动实践基地开展自力更生能力的研发,最终实现自给自足。劳动教育具有很强的社会性,要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精准对接社会和企业需求。建立与家庭、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协同教育共同体。形成全社会的教育合力,劳动教育的加强与改进才会真正落到实处。劳动教育的良好社会。教育、共青团和少工委等部门要加强劳动教育的指导监督,宣传推广劳动教育效果好的学校,在全社会营造热爱劳动、崇尚劳动重视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陈宝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J].江西教育,2020(13).

[2]卢晓东,曲霞.大学劳动教育课程框架、特征与实施关键:基于劳动要素的理论视野[J].中国大学教学,2020(Z1).

[3]赵健杰,刘向兵.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课程建设[J].北京教育(高教),2020(02):14-17.

[4]檀传宝.开展劳动教育必须解决好的三大理论问题[J].人民教育,2019(17).

[5]徐海娇.重构劳动教育的价值空间[J].中国教育学刊,2019(06).

作者:杜萍萍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