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课堂活动在高职院校学生素质中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拓展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是基于“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内容,“第二课堂活动”作为学生第一课堂理论知识学习的课外实践活动补充,通过制定“第二课堂活动成绩单”,多方面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丰富学生校园学习生活。
关键词:“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成绩单”;综合素质”;课外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承担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高等知识的专业技能人才重任,有必要开展丰富多样、完整有效的课外实践活动为学生素质教育提供高水平的精神和智力支持。课外实践活动作为高校校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和激励学校师生的重要力量。高职院校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面临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活动组织方无法监管课外实践活动开展情况以及活动结束后,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参与活动后反馈意见等情况,不利于提高课外实践活动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2018年6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课外实践活动通过“第二课堂”方式进行管理和建设,旨在开展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之外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课外实践活动[1]。为高职院校提高课外实践活动质量提供新思路,高职院校普遍结合自己学校情况,探索研究落实“第二课堂活动”意见,争取做好课外实践活动的策划、管理和建设工作,应用“第二课堂活动”是拓展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
1以“第二课堂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文化的传播不仅体现在课程内容额学习,同时体现在人文素质的提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学生课外活动的实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通过新媒体渠道了解世界新事物存在快速性和及时性,需要良好校园文化正确引导学生在自立意识和成才意识上有进一步提高,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具广泛凝聚力的活动带领学生走出宿舍,融于群体、展现自我,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更好地提高思辨认识水平、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完善、开展有效,不仅是凝聚和激励了学生群体,良好的效果同样会反馈作用于教师群体更好把握学生活动组织要素,较好促进开展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活动种类需要教师和学生结合学生群体新事物和新动向进行设计和丰富,在学生多参与活动、多交流思想的过程中,满足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和自身内涵需求。
2以“第二课堂活动”促进职业核心素养提高
职业核心素养自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颁布,开始成为高职院校培养满足社会新需求和个人终身发展重要范畴。职业核心素养特指学习者在学习终端阶段应培育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直接与职业环境和岗位能力相对接,关涉个体的社会适应性、岗位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性等[1]。在高职院校开始探索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新通路时,“第二课堂活动”作为课外实践活动版块加入“第一课程”理论学习补充的实践教学中,立足“立德树人”的工作目标,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实践活动,促进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多方面结合,建构学生适应社会变迁的职业核心素养。通过线上课程学习、参与线下实验室项目、技能大赛等课程外实践活动项目不同分值的“第二课堂活动”成绩单设计,将成绩单分数学生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指标补充,使得学生客观了解自己动手实践能力,旨在改变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的问题。同时专业教师根据学生年级、认知水平和环境不同,通过定制化设计实践活动环节让学生将课堂抽象的知识变换为生产力,使学生全面了解知识,并在参与实践过程中,提高对知识实践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做好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教育。
3以“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创新人才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创新放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大学生是最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潜力的群体,高职院校注重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创业能力,首先要形成一个适宜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包括在物质、人文以及制度上。在作者本校班级组成人数大部分为三四十人,“第一课堂”采用传统式课程教学方法,学生难以形成对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反思。教师通过线上平台搭建课程资源建设,课后开设专业兴趣工作室等小组辅导模式,可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应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相关专业课程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创新思维在实践活动进行创新能力的提高。“第二课堂活动”注重学生实践活动,可统筹和整合较多资源,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最大范围的物质活动空间,包括教室、阅览室、活动室以及实训室等实践基地,配有专业老师的指导和考核方法。在人文方面,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构建“第二课堂活动”体系,定期举办科技节、艺术节以及讲座等大型活动,营造学术氛围。在促进创新人才发展的制度方面,举办“互联网+大赛”、创青春“挑战杯”创业大赛等比赛,去拓宽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成功做法进行规范化和制度化[4]。进一步在实践中让学生用创新思维去思考问题,用创新能力去解决问题,使得学生全方面发展,做到理论课程教育等活动无法替代的作用。
4加强“第二课堂活动”管理与建设
“第二课堂活动”作为“第一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补充,运行方面做好管理和建设。领导重视牵头制定相关标准,设计合理的“第二课堂成绩单”,落实各二级学院管理学生活动教师共同开展施行“第二课堂活动成绩单”制度[3]。制度制定范围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进行设计,在“纵向”贯通,将学生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为主线,重点培育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即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专业选修课等方面的实践活动进行科学分类,建立优化且有机联系的专业课程课外实践活动体系;在“横向”拓展,注重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与学科进行联系,更好互相渗透于交通,强化学科实践育人环节。转换教学方法,改变传统式老师的教授办法,让学生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构建属于自己的实践活动,教师仅在一些活动关键节点予以指导,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做好教师“导”的工作,鼓励学生“演”的积极主动投入到课外实践活动中。“第二课堂成绩单”总共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思想成长与价值引领、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和素质养成。在思想成长与价值引领方面,体现在学生参与主题教育讲座、主题演讲类比赛、辩论赛、生涯规划大赛。在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方面,体现在学生获得研究成果,;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参加“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竞赛比赛;学科课外专业技能课程学习和技能大赛。在职业精神与素质养成方面,体现在文艺类竞赛和体育竞赛以及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方面。依靠“互联网+”背景,搭建“第二课堂活动”平台,在平台上不同类别活动,根据校级、院级和班级不同设定活动可参与对象的报名权限,学期末对“第二课堂活动成绩单”进行积分核算,同时规定不同类别活动合格积分。辅助做好“第二课堂活动”宣传活动,在平台后台查看学生参与活动后的反馈,形成有效反馈,更好开展有益活动。考虑“以学生为中心”为出发点,让学生通过累计“第二课堂活动成绩单”积分获得相应成就感,解决学生参与不积极以及参与活动内容结构不平衡的问题。综合对“第二课堂活动”的结构进行调整,进一步做好组织和引导,发挥它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应用。
5总结
高职院校培育学生,更多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第二课堂活动”的应用极大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专业课堂辅助模式进一步做好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打造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践行国民素质教育的培育方向,使学生成为具有专业技能、具有创新思维与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第二课堂活动”的提出,目前还处于各高校试运行的情况,还需要不断探索与改进,需要各级领导给予足够的重视,增加相应的投入。学生作为活动参与者甚至主导者,更应整合所有的教育资源,例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行业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有机整合,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同时“第二课堂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立足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体现学生静态课堂和动态课堂的学习结合,在今后的运用中,仍要不断探索其在活动内容设定上要科学、项目设定上要合理,同时活动难度上要适度,只有如此,才能发挥“第二课堂活动”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效果。
作者:刘璐 陈娇 单位:重庆工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