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团委建设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

高校团委建设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

【摘要】从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对于普及高等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越来越多的高校拔地而起,高校自身也在不断的扩招中,原来高不可攀的高等教育已经逐渐的走向了平民化,逐渐的开始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延伸和普及,现如今我国的高校毕业生每年都在呈现上升的趋势,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也拥有了更强的竞争力,但是即便是如此,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仍然在不断的下降,因此对于现如今的高校教育而言,当前需要主要考虑的问题停留在了如何有效的借助高校教育来实现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的提升这一点上,而这其中高校团委建设以及高校团委在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团委;大学生就业;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就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现状而言,伴随着高校扩招的开始,我国高校教育已经呈现普通化和全面化的特点,基本上高中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会走入大学校园,从21世纪开始,我国每年的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都在不断的增加,而从《2019年春夏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83.7%的毕业生处于正在找工作或已找到工作的状态,计算机/互联网/通信职业最受毕业生欢迎,一线城市仍然是2019年高校毕业生最热衷的工作城市。再加上历年来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统计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紧张的形势依旧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热门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虽然持续走高,但是一些冷门专业的学生在就业选择上依旧存在问题,再加上每年不断增加的高校毕业生人数,高校毕业生基数依旧在不断的增加,非本年毕业的高校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以及就业空间上依旧在不断的被压缩,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毕业之后没有找到适合的就业岗位,被不断的剩下,到明年有需要与新的一批毕业生进行竞争,竞争压力更大,这说明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在就业上已经有了更大的选择难度,就业的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大,就业要求的难度不断提高,大学毕业生之间的就业压力和就业竞争都在不断的增加。

二、团委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对策

(一)加强高校团委建设

对于高校自身而言,校团委的存在本质上就是为了引导学生的思想建设,并且能够促进学校自身校园文化建设实施和落实到职能部门,因此校团委本身对于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是有很大作用的,当然则需要高校团委认清自身,找准自己的定位,加强自己的内部建设,善于招纳优秀的学生人才,组织形成思想先进、团队突出的学生团体,加强在就业上的活动开展,通过结合学生组织,开展群体活动的形式来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找准自身的定位,从而实现团干部在大学生群体中起到的带头引导作用,强化学生个体的就业能力。

(二)提升就业能力

对于大学生而言,限制或者说阻碍他们找到工作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就业能力的缺失或者说是不足,大学教育不同于学生经历的其他教育,大学教育给予了学生足够的甚至是更多的空余时间,如果学生不能够好好的利用或者说是有效的运用这些业余时间的话,他们的绝大多数能力都很难得到锻炼,因此为了更好的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来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大学开始组织开展相关的协会活动,这其中就有很多是高校团委领导参与的,高校团委需要借助有限的有效的校内资源,通过开展相关的协会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通过利用校内资源来开展相关的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活动,比如开展就业指导协会相关活动,人力资源管理社团以及职业规划协会,组织邀请优秀的企业自身HR到校开展相关企业招聘讲座,学校自身组织并且开展相关的专业技能大赛,要求学生或者班级组织起来全程参与,积极投入等等,借助这样的社团活动来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社会企业知识,加强他们对于行业内部的认识和了解,帮助他们克服相关的面试中的紧张情绪。

(三)改良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实践

对于当前的高校教育而言,大学团委本身就是希望帮助学生有效的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的,因此对于高校而言是必须要全力推广的,但是全力推广也需要掌握方式方法,首先安排合格要求学生参与学习专业性知识,阅读课外书籍,进行科学实验,参加辅导班与培训班、选修课、学术专题讲座、座谈会、研讨会、参观艺术展及博物馆等。部分大学生继续从事与专业学习有关的活动,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文化素质,提升未来就业的竞争力。其次就需要高校自身积极跟校外优秀企业加强联系,针对性组织开展相关的校企合作项目,尽可能的给高校毕业生组织相关的企业实习机会,帮助学生走进企业进行专业实习,让学生能够在未来走出校园之前拥有企业以及社会需要的专业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跟实践结合在一起,同时学校也应该定期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郭文萱.强化高校团委建设,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J].北方文学,2016(2):229.

[2]陶锋,宋建.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研究[J].青年探索,2010(2):30-34.

[3]刘传雷,陈淼,赵英.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教育的理论溯源与实践探索[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吴迪 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