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艺术论文范例6篇

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课堂提问艺术论文范文1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提问艺术性 阅读教学 发散思维

在初中语文阅读中提问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门教学艺术。它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有效性主要表现在它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快速回答问题的习惯。另外,它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及表达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开发智力有一定的好处。

一、提问艺术在语文课堂阅读中的重要地位

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提高课堂实效的重要保证。以往的语文课,老师的教学步骤往往是固定不变的,即介绍文章背景—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重点字词的注音与解释—老师讲析课文—安排作业。整节课中都是老师在说,说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课堂死气沉沉,缺乏激情。这样的一节课可以说是失败的一节课,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老师没有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教学实践证明,老师提问的艺术性越强,课堂效果就越好,越能提高孩子们的思维能力,进而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课堂上老师的巧妙提问对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语文课堂中,学生每次学习都是在一种半懂不懂的状态下,他们自认为自己已经学会了,课堂上便不认真听讲,这时老师如果提出疑问来,会激起他们的思考、求知的欲望。合理的提问使老师的教学目标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老师也能凭此掌控教学。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问题解决了,学生就会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如何使语文课堂阅读中的提问更具艺术性

1.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提出问题的目标要明确。设置课堂提问要依据教学目标,抓住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找准方向,学会重点内容,基本完成教学任务。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很难理解但又必须掌握的地方,它需要师生共同研究与探讨。抓难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需要老师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根据重点、难点设置问题,直接引入主题,省掉了中间的很多繁琐过程,也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2.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

学生对每篇文章的兴趣,并不是生来就有的,所以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采用多种方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提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以激活他们的思维,拓展他们的思路,如在讲授《记承天寺夜游》时,文中对景物的描述是“庭下如积水空明……”,虽然仅一句,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只是凭单纯的字面翻译理解,学生就很难准确理解,而且领会不到当时的意境。于是我在教学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是否能把原句改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这样一问,学生马上就明白了原句中的比喻的好处:把月光比做清澈的水,把竹子柏树的影子比做藻荇。这样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问题的设计要有曲折性

课堂提问如果总是过于直接,时间长了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甚至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果把问题以“曲问”的方法提出,就能促使学生发散思维。“曲问”就是让思维“拐一道弯”,从问题的侧面或反面寻找思路的入口。在阅读教学中,有时学生读一遍课文就说“都明白了”,那么情况真的是这样吗?这就需要老师能提出一些学生意想不到的、出人意料的问题,给课堂增添惊喜。如在学习《我爱这土地》一课时,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大家都热爱祖国,为什么作者满眼泪水,而我们却满脸微笑呢?学生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必须熟读课文,熟知作者的写作背景,从而体会到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

4.问题的设计要能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课堂提问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所以老师要善于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可以让学生掌握同一问题的多种回答方法,这样既能增长学生的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发散型思维。例如通过《桃花源记》的讲授,学生理解了作者抨击官场的腐败,充满了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学完课文后我问道:“你们愿意做陶渊明这样的人吗?”大部分学生回答:“如果谁都像陶渊明这样,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能进步。”这就很自然地概括出了陶渊明消极遁世的思想。

5.问题的设计要有创新意识

课堂提问艺术论文范文2

如教《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战士蹲防空洞吃雪一段时,若教师随便发问:这体现了什么精神?那是非常空洞、呆板、令学生乏味的。如果教师能抓住三笑”做文章,让学生思考:“笑了笑”、“笑起来”、“笑着”三者可以调换吗?各表达了什么感情?这就具体多了,细微且有趣味,学生的思维会一下子活跃起来:“笑了笑”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态度谦逊和蔼、胸怀宽广美丽和“苦了我一个,幸福千万人”的思想;“笑起来”表示志愿军战士对祖国的思念是刻骨铭心的;“笑着”表现了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且,学生还可从“三笑”不可调换的语言事实中认识到何谓用词准确的道理。

二、巧设“障碍”,制造“冲突”,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上海的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者在此基础上,接着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三、提问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切忌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在《老山界》一文中,引导学生分析红军战士在第二天吃早饭"抢了一碗就吃"中"抢"字用法时,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理解,那么可以换个角度来问:"’抢’字是否说明了红军战士不遵守纪律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抢’在这里该如何理解?例如小明今早起来晚了,当妈妈煮好早餐后,他抢了一碗就吃,然后急急忙忙上学去,小明的’抢’又说明了什么?"到这里,经过教者设置的"曲问"和引导学生的类比分析,学生对红军战士"抢"这一动作的理解自然明确了。所以说,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因此,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四、分层设问,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教者要站在高处,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也乐于接受。如《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者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五、巧妙设问,变“死”为“活”。

课堂提问艺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 提问艺术 原因 途径

课堂提问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学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文章对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途径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在动力。课堂提问的目的之一就是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趣味提问即是将趣味的元素融入问题及其提问的环节中,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语文学习、回答问题的热情。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对新鲜而富有趣味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情趣。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提高提问的艺术性,可以设计富有趣味而生动的问题,采用趣味性的提问方式,叩开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之门,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提问的趣味性并不是为了追求趣味而提问,要避免低俗趣味在提问环节中的出现。

(二)有效性原则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紧迫和有必要了。课堂提问的目的主要在于借助于提问、问题等手段、载体,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有所收获,能力得到提升。提问的有效性原则,需要老师在提问之前探究每一个问题的价值,考虑所提问题的教学意义,对提问的方向和重点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把握,确保学生了解所提问题的含义,对其具有思考、解决能力。一般情况下,为了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可以在学生感兴趣、有争议、有深度之处设疑提问,拓展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是提问应遵循的又一原则。由于学生在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和语文基础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造成了学生语文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针对这一客观现实,如果在提问环节“一刀切”,势必会造成一定的负面结果,大大降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某一问题而言,语文基础好的学生,稍加思索就能解决问题,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需要绞尽脑汁。如果课堂提问没有针对性,容易引发基础成绩好的学生“沾沾自喜”,而造成基础较差的学生“望而生畏”。为了照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满足学生对课堂提问的不同需要,老师在设计和优化课堂提问时,就要做到因人而异,提高课堂提问的针对性。

二、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途径

(一)抓住提问契机,激发学生的思维

课堂提问具有时效性,即是说什么时候提问、提问的时间长短等。提问的质量水平与提问的契机有着紧密的联系,往往在关键时候所提出的问题效果最佳,具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之效。因此,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就需要抓住提问契机,强化学生的思维运转。通常情况下,提问的契机也就是说什么时候提问,什么时候不提问,与教学内容、教学性质有着直接的关联。但一般来说,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设疑提问要设计在需要学生一番思考之后才能获得答案之处;反之,学生不加思索就能获知答案之处就没有设疑的必要了。另外,抓住提问契机的同时,还需要准确把握提问的时间,有意识地适当停顿,确保“第一等待时”与“第二等待时”足时、足量。

(二)提问方式多样化,优化提问的艺术性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普及,要求优化课堂提问的艺术性,采用多样化的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面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直问、曲问、反问等多种形式。直问即是直陈其义的一种提问方式,是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提问手段。直问有利于减少学生思考问题的烦琐头绪。曲问具有曲径通幽之效,运用迂回战术变换提问的角度,能够激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从问题侧翼寻找思维的切入口,有利于激发学生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反问即是逆向行驶,与直问相对,从相反的角度和方面提出问题。当学生从正面回答一个问题不容易时,老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反问,以此达到解决难题、启迪心智的提问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启发性提问、自由提问等提问方式,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三)提问难易程度适度,提问对象整体化

在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教学中,笔者发现回答问题的常常只是那几个同学,其他同学往往是一言不发,缺乏回答课堂提问的欲望和热情,造成了课堂教学气氛死气沉沉,教学情景亟须优化调整和改进。课堂提问的对象应面对全体学生,且提问对象要有所选择。选择提问对象除了个体学生之外,还可以有学习小组、小组代表、学生组合等。将提问对象整体化,确保每位同学有机会参与到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来,进而促进每位同学的进步和发展。另外,要控制好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使其具有层次性和梯度性。对于学习能力不同、语文基础层次不同的学生,提问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或者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问题,以此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课堂提问的需要。引路性问题要多问“优等生”;锻炼性问题要照顾“中等生”;鼓励性问题要考虑“学困生”,提高课堂提问的针对性,深化课堂提问的艺术。

三、结语

总之,要做好课堂提问工作,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问题的教学价值。优化课堂提问艺术,巧设问题,还应当抓住各问题间的相同点,举一反三,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瑞.初中语文教学研究之特色方法[J].东方企业文化,2010(06):108.

课堂提问艺术论文范文4

当代中国高等院校的学科教育中,高等艺术类学科教育的教学模式相对特殊,并且艺术理论课程教学一直存在较多争议。无论是艺术理论的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对于要不要学习艺术理论都存在不同的看法。例如’有人认为艺术创造无需艺术理论指导,并能将历史上一些艺术大师作为例证。

这种只要艺术实践而无需艺术理论的观点,是对艺术理论的轻视,也是缺乏艺术实践活动的表现。虽然个别艺术大师确实可以不受艺术理论的左右,但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却不能丢掉艺术理论学习。这是因为:艺术大师是个人行为,且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经验积累,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和创作原则;髙校的艺术类学生多是中学毕业直接考人艺术院校,他们没有积累大量的艺术经验,只能从学校学习中全面认识艺术,深人研究艺术,以此来指导下一步的艺术实践活动。故而艺术人才的培养,必须让学生系统、全面地认知艺术的基本原理,掌握艺术发展规律,生成的积极正确的艺术人生观,才能在纷扰复杂的艺术潮流中不迷失方向。

不可否认,艺术理论课堂教学是当前面临的较大难题。高校艺术类学生在学习艺术理论方面,普遍存在轻视或兴趣不足等问题。其中的原因,一方面与理论课本身的单调性、枯燥性有关,特别是与艺术实践课相比,这点体现更为明显;另一方面,艺术生在对艺术理论学习的认识、态度、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这也成为艺术理论教学中的障碍。

在“知识爆炸”时代和娱乐化时代,今天的髙校艺术类理论教学,存在着两种极端教学模式:学理化教学与娱乐化教学。学理化教学是指课堂上教师注重逻辑推演和理论讲解,但忽视理论结合实践、缺少课堂互动的教学方式;娱乐化教学是指课堂上教师注重营造活跃氛围,善于愉悦学生却忽视理论讲解的教学方式。虽然学生都喜欢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但并不是所有学习都能“寓教于乐”,回避刻苦学习的必要性。

比较来看,学理化教学方式是应试教育制度下的产物,娱乐化教学方式是当今娱乐化时代的产物。学理化和娱乐化教学都是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教师的主导性和权威性绝对化了,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学理化"满堂灌”教学方式下,不仅让基础差的学生无法提起学习兴趣,而且让基础好的学生也难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至于娱乐化“满堂灌”教学方式,则显然是在误导学生,应归为教师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迅速,文化、艺术领域也呈现繁荣景象,进人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新的艺术现象和艺术信息层出不穷。在我们的艺术理论教学中,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已经不符合实际,必须遵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多采用与时代契合的新思路、新方式进行教学改革。

二、艺术理论教学改革事项

1. 教学理念的改革:利用建构主义认知学习理论作为指导,推进高校艺术理论教学的改革。

建构主义原是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现成为最流行的认知学习理论,并且是我们深化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人们以往把学习过程视为对外部刺激的被动反应,强调刺激——反应论,学习者成为被灌输义化的对象,是被动承接各种知识信息的“容器”。但随着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更加准确地揭示出人类认知规律,也产生了新的认知学理论——把学习者视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

建构主义认知学习理论,很好地说明了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并回答了学习如何发生、概念怎样形成、意义如何建构等问题,指出进行高效学习的因素等。在该学习理论指导—F,将传统课堂上教师为主的“满堂灌”教学方式,改为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索学习,进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主动建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要利用高校艺术理论的课堂教学环境,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1-j创造性,引导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冇效建构的0的,

2. 教学内容的改革:从关注知识性的传授式教学,转变为关注思维性、思想性的肩发式和激发式教学。

如今世界已经步人信息网络时代,文化知识的传播与接受变得无比便捷。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知识的获取已经不存在任何问题,可谓畅通无阻且渠道众多,课堂教学中知识的魅力便自然降低。在这种新形势下,教师的艺术理论课堂教学,便要从注

重知识性传授,向注重启发性教学模式转变。笔者受到“文化创意逻辑提升图”的启发(如图1),画出了另一种“创新人才培养步骤图”(如图2)。由此可知,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素质是以“知识”为基础,“知识”是“思维”的基础和工具,“思维”是生产“思想”的基础和工具,“思想”是“创新”的基础和工具,“创新”是“文化力”的基础和T.具。当今中国高等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要注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就不应定位于传授“知识”这一最初的层面、最原始的环节;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应从“思维”这一环节进行积极努力,髙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应从“传授式”向“启发式”、“激发式”转变,从关注“知识”层面向关注“思维”乃至“思想”的层面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最为有效地培养髙层次创新人才。

                       

3.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将教师在前、学生在后的“教学”模式,改为学生在前、教师在后的“学教”模式。

中国近代学习西方建立学校教育制度后,老师在台上讲授书写、众多学生在台下聆听记录的上课方式,成为十分普遍和影响深远的教学模式。应该说,这对于自然科学的教授学习很有效率,短时间内可以把数学、物理等知识准确地传播给很多学生。与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唯一性、准确性不同,艺术是极其具有主观性、差异性、创造性的人文学科,因此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也就未必合适。而且这种陈旧的、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会使理论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我们必需通过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特别是加大学生的参与度,多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形式。

教学相长,教与学从来都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求知欲望,就要让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教与学的互动关系。艺术实践课提倡学生动手,艺术理论课则应鼓励学生动口。要充分认识和利用讲台的“教学”作用,讲台不仅是教师“教”的领地,也是学生“学”的场合。让学田1:文化创意逻辑提升图台上,能激发(或说是“逼迫”)学生由被动、滞后的听课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超前的讲课学习方式。

这种改革不仅具有必要性,也具有可行性。网络信息时代,知识的获取和学习变得简便易行,当代大学生完全有能力,在课堂之外实现对知识的独立搜集和整理,从而为其走上讲台做好准备。大学生走人课堂不是来“听课”,而是来“上课”,也许听课一年,不若上课一堂;发现和提出一个问题,胜于寻找和回答十个答案。通过这种“上课”方式,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全方面的锻炼。这才是上大学而非被大学上,高等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区别也由此体现出来。

4.教学目标的改革:中国的本科生教学目标应适当提高,与研究生培养教育更为接近。

在今天世界上很多著名的高等艺术院校,都非常重视开展艺术理论课程的教学,已经不再是将其仅仅作为基础性课程’学生大都是采取撰写学期研究论文的方式来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这也要求授课老师在学期开课之初,就根据所要完成学习的课业内容,划分并下达给各位同学相关的研究课题,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完成相关课题的论文写作。如此一来,学生在对艺术理论课程进行整体学习的同时,还能够对特定的课题内容进行较为深人的认知和研究。

目前中国高等院校的艺术理论(及其他人文学科)课程教学,大都采取通史性教育,而非断代史研究。这种通史性学习f项向于知识性博览,确实能让学生尽可能全面地涉猎艺术理论知识。但实际上,艺术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应片面强调多广,而更应重视精深,与其泛泛而谈,不如精言一二。所谓“广发”则“废”,“人专”乃“传”。况且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大学阶段艺术类学生对于艺术史论知识的全面学习,其实是全面被动的、消极的学习,艺术类本科生的理论素养并未得到有效提高。但很多人显然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依旧只是关注基础性、知识性教学。现在要正视这个问题,为大学本科阶段学习确立新的目标,可借鉴国际上的艺术理论教学经验,也可引人研究生的教育培养模式,通过提高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来提髙大学生的培养质量。

三、结语

课堂提问艺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激活语文课堂;语文提问艺术;辩证施问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它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的集中反映,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几年来,我们发现语文教师的提问无效、无序、无章的现象较普遍,教师的提问没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激活课堂气氛的效果,因而研究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话是很有道理的。“须教有疑”,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窦,引起积极的思考;而思考是深入学习的源头,启迪知识的钥匙,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

英国教育家爱德华认为:“教育就是教人思维。”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激疑时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思”。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有意识、有计划地采用多种激疑方式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创设问题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兴趣是教师启发。教师只有善于激疑,才能使学生的认识活动产生极大动力,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促进学生的思维运动。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就是说激疑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这就需要全方位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艺术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提问获得成功呢?这就必须讲究提问的艺术性。辩证施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艺术化的具体形式,它使提问这一教学手段充满了情趣和艺术魅力,并使提问的效能发挥到极致。辩证施问的方式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顺逆相辅

“顺”是顺问,指教师沿着作者的思路,从正面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教《智取生辰纲》时,教师可抓点睛之词“智”提问:

1.文章的题目是《智取生辰纲》,为什么要“智”取?

2.文章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智”取?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生可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水到渠成地领悟课文。

如在学习《杨修之死》一文时,课文把曹操写成多疑奸诈的形象,与《观沧海》中曹操的形象一样吗?怎样理解这两个不同的形象呢?学生在争论孰真孰假上激情倍增,教师抓住这个契机分析历史上的曹操和小说中曹操的区别。这样,学生不仅能记牢知识,而且分清了文学作品与历史的不同,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问”。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开篇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师在此基础上顺势引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

二、直曲相成

“直”是直问,直截了当,单刀直入,一语中“的”,是提问中最常用的方式。教《苏州园林》一课时,教师就提出问题:“同学们,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桂林美在山水,苏州美在园林,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呢?”直奔中心,直插要害,问题不转弯抹角,经济快捷。教师教《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一句,若直问“危”字是什么意思?必定索然无味,不如变直为曲,绕道迂回,问在此而意在彼,则可以增加思维含量,并使提问别具一格、新颖有趣。可问:作者登上百尺的“危楼”,心里不感到胆怯吗?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便理解了“危”不是“危险”,而是“高”的意思。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钱梦龙先生在教学中的“曲问”,可以说是创造了提问的最高艺术境界。曲问委婉含蓄,容量丰富,利于激趣砺智。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课堂辩证施问的实质是使问题更富启发性,令人食之甘腴,回味无穷。恰当运用,如水中投石,妙“问”连珠,将满堂生辉。教师在“善问”“巧问”的同时,还要善于导疑、释疑,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积极的、活跃的、有创意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出高效的课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章荣志.浅谈语文教学艺术[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7).

[2]方薇.论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方法与技巧[J].科技信息,2010(12).

课堂提问艺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中英语 教学艺术 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12

英语是高中教育阶段的基础科目,并且占据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是主要的教学任务。但是,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虽然学生可以掌握单词、语法知识,有一定的读写能力,但是运用能力却很差,不能恰当地使用英语,不愿开口说英语,学生的英语素养较差。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高中英语教学要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使课堂教学更加有艺术性。

教学是一门艺术,加强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就是指教师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对教学活动进行艺术加工,采用不一样的教法,让教学活动更加形象,学生由此受到感染和感动,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英语。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以人为本,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并且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高中英语教师,要研究英语教学艺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

一、提升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

教师的教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提升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一)提升教学导入的艺术水平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部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使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导入的形式有很多,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文中的标题或插图,通过问答和讨论的形式进行导入,新版的高中英语课本图文并茂,并且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教师可以对文中的插图进行讲解来导入。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提问和讨论,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让学生产生阅读文章的欲望。

其次,教师可以用一些实践活动导入。根据教材知识,可以由教师或者学生准备一个相关的小故事,在课堂上表演出来;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角色扮演或者五分钟演讲进行导入,以此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此外,教师还可以用直观导入、设疑导入等形式进行课堂导入,不断提高课堂导入的艺术水平。这里有个问题需要注意,不管采用何种导入形式,都要与教材内容的相关,避免喧宾夺主,学生就会被精彩的导入吸引,反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重点。

(二)提高教学语言的水平

高中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对课堂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教师授课的语言平淡无味,语调没有变化,会使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英语教师的语言艺术比其他科目更为严格,要做到发音地道、流利通畅、用词规范,讲解文章时条理清晰。首先,教师的语言要有启发性,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尽量用提示、提问、反问等引发学生的思考,多用启发性的语言,并且注意为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例如在学生出现错误时,用“Really?”“Are you sure?”等,启发学生思考正确答案。

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有情感性。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互通的过程,教师对学生使用饱含情感的话语,恰到好处地传递,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另外,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教学体态、提问方式等方面,努力提高艺术水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也有重要的影响,在枯燥单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从而影响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因此,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这也是提高教学艺术运用水平的一种表现。

(一)转变教学观念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进行教学改革,教师首先要树立新的观念,转变自身的角色。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在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高中生正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渴望得到尊重和关注,教师要与学生做朋友,与学生多交流,才能关系融洽,学生才能有更高的热情去学习,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其次,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掌控者和指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在以往的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处于重要的位置,学生容易处于被动地位,新型的教师应该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不仅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二)多为学生创造机会

作为教师,应该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成功,让学生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和喜悦。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敢于开口说英语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经常用一些“Very good!”“Great!”之类的词语;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不要马上纠正,否则会使学生不敢再开口,而是要进行了肯定和表扬之后,慢慢指出学生的错误。这样能够建立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学习英语更加有积极性。

(三)利用一些课堂活动来活跃气氛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举行一些小活动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例如开展演讲、知识竞赛、辩论赛、写作等活动,可以让学生展示自我,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气氛。

三、优化课堂教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把课堂变为展示自己的舞台,把课堂交给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