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范例6篇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范文1

本文作者:张庭洁工作单位:乐清市柳市职业技术学校

”坐在下面听课的我,差点以为这5分钟就这么虚度下去呢,这随机应变出乎意料。第三,营造了一种新型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体会教学的苦和乐,感同身受教师的辛苦。当三位小教师上好课之后,他们无一例外提到,当老师不好当,很辛苦。有个还套用了一句广告语:做人难,做老师难,做一个认真负责的老师更难。当这几位学生多次准备,精心修改的教案、课件在班内展示后,其余学生一片哗然,都说:上一堂课要准备这么多,实在累人。生生之间的配合更融洽更协调了。第四,调整教师的教学状态,激发教学热情。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且也是课堂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者。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教师素质高低,与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有着密切关系。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的众多因素中,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占据了重要地位。在这次实践过程中,我心有所思,亦有所感。下面就谈谈自己在这次实践过程中的想法。多年的教学生涯,职高生的现状,难免让人产生疲软,教学的激情大大减弱。但仔细想来,其实职高生并不是一无是处,或许成绩不理想,或许言行不端正,但是仔细观察,都有他们的闪光处。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学生对文本的一些看法,有其独特性、可取性。对文本的处理,随着与学生多次的探讨,也常常会有新的认识,对自己的教学更是一种进步。学生的心得体会也有其认识的深度,出乎自己的意料。“小教师”上课中,不少学生向我提议:“老师,我也想尝试当回老师。”这积极性使得学生上课投入,也激发了我的教学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职学生虽然文化基础薄弱,但是智力素质并不差,他们思维敏捷,信息来源广泛,且动手能力比较强,敢于尝试,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这个“小教师”的实践,以点带面,以少数学生的行动带动影响整个班级,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符合中职学生的个性发展,符合他们的学习特点,收到了意料之外的效果。这次的实践,就基于有效教学的理念进行的。有人说,学情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出发点,要做到因材施教,学有所得。职高学生的学习现状,使得我们教师不能一味地满堂灌。就算教师在台上讲得激情四溢,学生大部分无精打采,何谈成效?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的过程。《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一句话:“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教学是个双边关系,“教”是“学”的过程和手段,“学”是“教”的归宿和终极。“教”的立足点、出发点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我们教学要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必须关注学生。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是实施素质教育、落实课程改革的主阵地。

职高学生大多数好动,敢于尝试,惟有结合职高学生的特色,结合职业高中的学业特色,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的有效性。如今社会是一个讲究团体合作的社会,有竞争也有合作。这次的研究可以增强“学习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为他们主体性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动力。当我们教师习惯性的将课堂的沉闷归罪于学生的时候,可曾想过我们的教学是否与学生有互动、有交流?教师与学生都希望经历这样的课堂:在愉悦中传递知识,在愉悦中增长智慧。一堂好课,都应该是教师与学生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特级教师李观博说过:教学不只是直接给学生知识,还要唤起学生自己求得知识的强烈愿望。都说构建合作学习模式,其实,生与生的交流,师与生的交流,就是很好的合作学习,在平等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中,使得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多留心、多观察、多反思、多总结,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行为举止、思想感情、学习情况等,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加以适宜的鼓励评价,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能借助各种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我的追求。

课堂教学范文2

        误区之一: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深耕密植” 

        由于面对新高考,多数教师不知如何把握高考难度和深度,一些教师认为课堂容量大,学生即使只记住了课堂的一半内容,效率也相当高。这样导致他们的英语课成为“压缩饼干”。这种认识主要是受以往高考这一“指挥棒”的影响,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高考怎样考就怎样教,英语课唯“考”是从。这种教学,其致命弱点在于学生不需要发现,也不需要创造,因为所有的问题教师都讲了。现代教学论认为:“无论教师或学生,教学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发现与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讲,面面俱到的教学不仅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违背了现代教学论的教学设计原理。面面俱到的教学不仅模糊了教学重点,严重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极大地影响了教师对教学深度的把握。那种“满堂灌”容量虽大,但就培养学生的素质而言,没有什么效率可谈。 

        误区之二:认为指导学生学习浪费时间,不能完成既定教学任务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时量,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一些老师备课时更多的是在“教”上下功夫,自以为课上得很认真细致,知识讲授也十分透彻,课堂效率自然很高,而不愿意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多投入时间,惟恐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由于教师忽视了学生“学”这一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一环,教学效果反映在学生身上收获总是差强人意,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不高。目前,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学生始终是学习行为的被动者,而教师必须都承认一个事实:无论教师讲多少课,总有讲不完的课,所以,教师还应该着重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也就是通过教师点拨,让学生掌握开启未知问题的钥匙。虽然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并非一天两天就能养成,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影响教学进度、减少课堂容量,但也只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长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误区之三:认为提问是保持学生注意力的最好办法 

        一些教师认为,课堂提问可以长时间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而注意力集中了,课堂效率自然就会大大提高。遗憾的是,由于有的教师对所提问题的逻辑缺乏了解和研究,课内提问随心所欲,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他们认为提问效果怎样是课堂上的事,备课时没有深入钻研教材,提问偏离教学目的,不利于学生理解。实践证明,课堂提问设计得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关系着学生积极性的强弱。明确教学目标,深入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提问数量,是课堂提问的关键。真正有教学意义、能提高课堂效率的提问,在于“质”而并非“量”。

         误区之四:把课堂教学当作一个纯技巧问题 

        一些教师认为注意了教学技巧便可提高课堂效率,他们十分注重教学环节的花样翻新,其实不然,那种“作秀式”的课堂教学根本无益于效率的提高。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课堂教学效率,课内学生活动质量,并不以多少、新旧为衡量标准,关键在于所有的活动是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是否有助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误区之五:教师的表达设计与课堂效率没有必然联系 

        有的教师课堂教学唠唠叨叨,启发学生喋喋不休。对于这种教学风格,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曾作出尖锐的批评:“唠叨是一种不仅教师浪费时间而且增长学生淡漠与消极情绪的课堂管理趋向。这种教学行为在课堂里流行,学生的趋向是对真正重要的学习失去兴趣,……在教师过多统治的条件下,大多数学生必须学习如何遵从、听命和按照指示办事,但他们很少可能学会解决问题的启发式的方法,或是将概念的技巧应用到课堂以外的情境中去。”也就是说,教师不注意表达设计,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不可能提高。教师的唠叨源于对学生的统治心理,这类教师在内心深处仍把自己视为教学的主体,不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在课堂上不敢大量让学生思考,忽视学生的淡漠情绪,始终坚信自己的讲解才是有效的。要摆脱不良的表达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于更新教学观念,健全自己的教学心理,在教学设计时不仅仅要备好教材,还要认真备好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认识到“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几个误区,面对课改初期的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如何让每位英语教师深入新课程改革,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效率,落实素质教育?目前,切实可行的方案之一就是使广大英语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否则,即使新课程改革中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中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率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有效教学中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就英语教学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日常英语教学当中,学生出现厌学现象则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的表现之一。

        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要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英语课堂语言使用的适度性,教师过于流利地使用过于深奥的语言都不便让学生理解,反而会使英语教学成为无效或低效。

        新课改中的高中英语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

        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

        首先,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所以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其次,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它是评价有效教学与否的重要依据。学生的“参与”意味着介入、投入、卷入、浸入的状态之中,是主体能动性作用的过程,是能力和倾向的统一。所以,主体参与绝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种状态。

        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要关注教学效率,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率的观念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率”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率不同于生产效率,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英语学习结果与英语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量化

        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便是检验教师工作效率的量化标准之一。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有效教学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高中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情景作出决策。

        (一)针对英语学科的特点,全面、具体、明确地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并实施目标。

        日常教学中,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认真的裁剪,确定教学重点,把握难点,分散疏导,使教学教有目标、学有目标,课堂在有的放矢中进行教学。

        以必修4 Unit 5Theme Parks为例,在阅读课课堂教学中,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 Ss are helped to develop their listening, reading abilities, especially reading ability, learn to use some reading strategies such as skimming and scanning;

        2. Ss are given chances to learn certain kinds of theme parks.

        3. Ss are trained to cultivate their creativities and the spirit of cooperation.

        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Train the Ss’ reading abilities---skimming and scanning.

        教学难点为:Make clear the definition of theme parks and design a fantasy theme park.

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目标展开,教学内容的增减,教学方法的设计、应用,教学环节的衔接都始终如一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另外,还要注意到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流程,教学目标存在着生成性和不可预知性,让课堂在动态生成中进行。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求知欲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思维的张力,活跃教学气氛,大大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二)改变教学结构,巧设活动,使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教学结构既要考虑趣味性,又要考虑有效性。教学结构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制订,要遵循教育规律。本着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难易渐进,使教学结构明确,形式多样,形成梯度。例如,用于激发思维、促进理解的英语课堂提问模式可以有如下几种:

         1.设置阶梯性问题,课堂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2.设置探究性、开放性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进行独具英语特色的课堂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和课堂内的“课题式研究性学习”的尝试,积极构建体验、过程和开放的课堂模式。

以必修2 Unit 5 Music这个话题为例,在导入环节中设计一些有阶梯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如:

        Q1: Do you know what kind of music it is?(List at least three kinds.)

Q2: Which kind of music is your favourite? Why?

         总之,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不断期待,一切学习活动才能落到实处,而不流于形式,教学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三)调控课堂教学节奏,优化时间,提高效率。

         利用节奏调控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时间优化和效率提高。教师应精心设计英语课堂教学的流程节奏,合理分布教学内容的节奏,周密安排课堂教学的情感节奏,精确把握课堂教学的情感节奏。

          如高中英语写作课一直是容易沉闷的课型,通过三个教学环节的节奏调控,可以把这一易于沉闷的课堂形象生动化。下面以Music这一话题的写作课为例,阐述教学节奏的调控。

         1.呈现——积累素材。Brainstorming导入为课堂教学描绘情景:播放不同种类的音乐。这一活动情景贴近学生生活,创设了学生情感体验的氛围,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使他们明确写作目的和要求,积累写作素材。

          2.实践——独立写作。利用素材进行独立写作,教师巡视,给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并分层教学。

          3.点评——优化作品。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小组成员间讨论后,小组长呈现组内观点,以小组竞赛的方式修改作文中的典型错误,然后教师进行点评,最后张贴范文,在全班欣赏、学习和模仿。

 这样的课堂教学波浪式推进,有波峰也有浪谷,写作教学效率提高了。这样的课堂教学留出了充分的空白,让学生去认识、联想、体会,沉入意境。总之,节奏调控使课堂教学时间优化了,学生思维密度匀称了,参加时间增多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因而课堂效率也提高了。

          (四)合理配置课堂教学资源,使课堂构建与之互位与融合。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资源是指一切有利于或有助于实施英语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英语教材、教学设施、文字音像、网络信息等物质条件,以及包括学生、教师、家长和有助于英语课程实施和发展的一切可利用的人文环境、人才及其智力资源等在内的非物质条件。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是促进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辅助条件。有效教学力求配置的教学资源一定是课堂的资源,课堂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英语的课堂资源与英语课堂是一种动态的互位和融合。教师要吃透教材,资源配置须以教材为本,明确知识点,找准资源与教学内容的融合点,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文本理解力和整合度出发,配置恰当的资源。课堂教学资源需服务课堂效率,拓宽课外延伸的广度,注重课堂教学的适度。

         (五)合理使用多媒体,发挥其作用,正确使用多媒体,注意其技巧。

课堂教学范文3

关键词:中学地理; 课堂教学效率; 探究

近年来“满堂灌”、“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仍然存在教师讲得多、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少,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当今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如何妥善处理既要保证学生的升学又要兼顾减轻学生负担的两难问题呢?这就要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呢?这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突出而紧迫的问题。

一、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兴趣都是最重要的,它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学好地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从培养地理学习兴趣开始。

首先,巧插趣味故事。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用趣味性较强的地理故事来增强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我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气候》一节时,讲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诸葛亮不仅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位地理学家。他并不是祭神求佛得来的风和雨,而是他具有渊博的天文与地理知识,知道天气变化情况,所以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战略的胜利。从这个故事中学生明白地理知识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就更加高涨了。

其次,紧密联系日常生活。生活中的衣着打扮、建筑设施、天气变化、旅游出行和生活习惯等都与地理有密切的联系,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学习世界各地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时,首先展示生活在不同环境下的人们经过长期的生活适应,所形成的各具特色的服饰。如热带沙漠地区,阿拉伯人传统服装是宽大的白色长袍,头带长纱,主要是适应本地炎热干旱的气候。因纽特人习惯穿毛皮做的衣服主要是适应本地寒冷的气候。我国藏民的藏袍,藏民在白天劳动时多脱掉一袖或双袖,左右盘扎于腰间,主要是为了适应温差变化大的气候条件。使学生掌握各地的传统建筑不仅是本地经济水平的反映,更可以看出主要是本地的气候与地形等自然环境条件对建筑有影响。在热带沙漠地区墙厚窗小,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房屋顶尖,多高脚楼。我国南方的房屋尖顶,北方地区的房屋多平顶。使学生认识到旅游出行要了解本地的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条件,准备合适的衣服,并且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交通条件与特产等地理知识。

再次,巧用古诗文和歌曲。把古诗中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这些诗犹如“调味剂”一般使地理课堂增添了一番韵味。在学习“季风”时我引入了《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然后我问,歌词中唱到的西北风,东南风,黄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东南风,西北风吗?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为什么会有这些风?用这样的方法把问题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热情。单纯的文本知识是枯燥而乏味的,“一切学习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情境是指具有特殊意义的教学环境,反映学生学习的主观愿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让学生在学习中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1],教学中充分利用地理学科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积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如在学习我国农业部门时,大多数学生生活在城市中,对农业比较陌生,课堂上我采取了“你表演我来猜”的活动方式进行,让学生假设自己从事某种农业活动,根据自己对某种农业活动的了解,表演从事不同农业活动的动作,其他学生根据表演动作进行猜测属于哪个农业部门,学生情绪高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学习《澳大利亚》一节时,我采用和学生一起到澳大利亚参观旅游的形式,先后参观澳大利亚的野生动物园、然后是羊毛博物馆,再是矿石开采场等,学生进入自己喜欢的情境中。学生全神贯注的倾听、激烈的讨论、踊跃的回答问题,完全没有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对这一节课的知识反馈的也很好。回想起来,新课标当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情境“来源于生活”,生活让我有了灵感。本节课后我不断的试图从学生身边的生活角度设计地理课,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要上好一节新课,要不断尝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整学生的情绪,全身心的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地理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搭起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桥梁”[2]。

二、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注重合作探究式教学

“合作探究式教学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形式的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而不是一般的记忆、理解和掌握,学生通过参与探究问题的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使他们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都得以升华”[2,3]。教学中采用提出问题―自学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组织教学。

如在进行《世界人口问题》一节的教学时,我提前在上节课学习完《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时,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想一想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这么快,这是否会给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居住的地球带来什么影响呢?自已作为地球的主人,为地球来把把脉,请大家课下收集相关图片视频等材料,分小组写成相关调查材料”,课下学生合作收集资料,探究人口增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课堂上我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把学生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四个小组,来竞选“地球村长”。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好的调查材料、图片等,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的讨论、交流分工和合作,然后请各小组分别推荐一名代表,为大家发表本小组对“世界人口问题”的看法,不同小组的同学进行集体交流,同学们理解和掌握了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学生觉得到知识不是死记硬背的,而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收集整理资料以及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教学中“将探究式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的地理问题”[2],对于不同学生的“调查成果”,不是简单地去做是非评价,而是尽力去肯定同学们的一切努力,表扬同学们的思考,通过鼓励学生,培养同学们自尊、自信、自强,追求上进的精神,更好地保护和激励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勇于尝试的积极性。“学生在共同探究的学习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尊重他人的意见,提高课堂的效率”[4]。

三、三生的设新的、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重视地理图像的运用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面广,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把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和地理教学图片和视频图像资料等直观教具优势,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5]。此外,“人地关系,空间概念和地图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体现地理味的三个突出表现,其中地图教学是关键。运用地图教学,则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曾经有人说过“无图不地理,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在地理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指导学生阅读地理图像是地理教学的特点。把握用图的重点是教学的关键。教师应综合用图,发挥图像系统协调配合的整体效果,对学生进行填图、绘图、用图训练,既省时又清楚,较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中我们学习区域地理时,例如西双版纳、珠江三角洲、黄土高原等地区后,学生不能确切地把握这些地区在全国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学生缺乏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能力,因此通过读、划先行的“思维描图法”,再进行填、写结合图的“地理事物定位法”,达到图文合一,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水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起到深化和巩固地理知识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集图、文、声、像和动画等各种信息表现方式于一体,实现了教学内容简化和直观化,改变了现有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弥补了学生在学习书面间接知识时的呆板乏味,提高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趣味性”。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提供大量形象化、动态化的地图等图片资料,更重要的是可以提供视频的功能。例如在学习《地球运动》一节时,通过flas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学生更直观、清晰、明了地理解抽象的地球运动过程,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地理教学形势是严峻的,对于教师来说把每一节课都上成精品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教师熟练地驾驭教材和整合教材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爱生敬业是搞好教学的前提条件”[10]。我们只有抓好课堂教学,善于思考研究,勇于实践探索,找到合适的教法。学习活动是学生的主体行为,课堂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态度程度以及对活动的体验,“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内容,全面调动学生课堂上听、看、做的动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主动体验信息刺激的情绪状态和意志状态,并保持稳定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9],真正做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风格,突出了‘有趣、多能、重情、务实、高效’的特点,通过其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以达到培养人才,适应社会,适应未来需要的目的”。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并采用新办法、新途径、新方式,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做一个智慧和学者并重的复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 宋建龙,苏保中.把探究式教学引入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6期第3页.

[2] 王正勤.活用新教材,改革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4期第45页.

[2] 王必亚.把探究式教学引入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年第3期第18页.

[3] 徐学福.探究学习的内涵辨析.教育科学,2002年第3期第33页.

[4] 唐伟光,邱林英.构建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互动―探究教学模式”的探讨.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增刊第227页.

[5] 谢春燕.浅谈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第3期第43页.

[7] 王向阳.浅论新时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风格.科教文汇,2008年第2期第113页.

[8] 杨新月.试论培训期怎样提高中学地理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1期第32页.

课堂教学范文4

计算机技术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人们的各种教育观念在不断更新,计算机教育的内涵也在日益丰富。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应当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如何优化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方面大胆尝试、不断创新。

一、利用导课技巧,创设良好情境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导入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它包含了教师的智慧,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不好的导入则窒息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一种消极的心理定势,成为教学成功的障碍。

1.导课要有针对性

具有针对性的导课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好的导课既要针对教学内容,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

2.导课要有启发性

富有启发性的导课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都有体会,当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起来后,那么这种带有感情的脑力劳动不但不易疲劳,而且反应敏捷,所以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就要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3.导课要有新颖性

具有新颖性的导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新颖性导课往往能出奇制胜,但切忌为导课而导课。

4.导课要有趣味性

具有趣味性的导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趣味趣味,既要有情趣,又要有意味才好。学生笑过之后,要能引起进一步的深思。

5.导课要有简洁性

具有简洁性的导课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课堂教学的导课要精心设计,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间距离。

二、应用项目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讲授Photoshop这门课时,现有的教材,大多是按照课程体系的逻辑顺序进行编写的。通过社会调查,我们发现,用人单位通常使用Photoshop做一些实际需要的项目,如海报、广告等,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用人单位反映,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足,不少学生会技法,却无法完成工作项目。所以我从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以社会需要的典型项目为核心,将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理,根据典型项目和重组后的知识点重新组织教材,编写了《Photoshop7.0设计与创作》一书,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在整个授课过程中都围绕一个个完整的项目,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注重学生亲手操作、亲身体验,强调学生全程参与,重视每个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制作等实践活动获得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校学生在2005年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技能大赛中取得了团体总分全省第四名的好成绩。在2006年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二维动画设计”技能大赛中取得了团体总分全省第三名的好成绩。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多媒体进入课堂后,老师板书、作图等工作量减少了,节省了时间,优化了效率,使课堂信息容量大增,教学节奏加快。老师如果一味的满堂灌,会产生学生“吃”得下,但“消化”不了的现象。这样一来适得其反,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有机会、有时间对所授内容作出判断、比较、分析、综合应用,从而得到充分吸收和消化。计算机信息贮量大,处理迅速,具有良好的工作界面和人机交互功能,这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构建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系列性、针对性的练习。比如在练习中编出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让学生进行单机练习、人机对话,这些软件可以反复使用,并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而且,在学生答对问题时,电脑会给学生“笑脸”或“掌声”,使学生得到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答错问题时,电脑会提醒学生,并给予必要提示,通过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即能及时加强练习、巩固知识,又能及时得到反馈,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早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使师生之间能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令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四、讲究提问设计,激活学生思维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突出授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有选择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上,使自己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向学生提出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问题。如何使问题成为教师驾驭课堂的有效手段?

1.问题设计的目标要明确

课堂问题包括新课导入的问题、学习指导性问题、知识理解的启发性问题、触类旁通的发散性问题、归纳总结的聚敛性问题和温故知新的复习性问题等,问题的设计应根据教学目标有选择地设计。

2.问题设计的层次要清晰

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按照教学程序、课堂结构精心设计。所设计的问题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体现出层次感。

3.问题设计的难度要适当

课堂问题设计必须做到难易适度。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需求。

4.问题设计的角度要新颖

为避免学生感到乏味,同样的问题可变换角度提问,使之新颖奇特,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总之,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把学习的理论知识切实地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总结、反思、改进,逐步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范文5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状态 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状态是指课堂教学系统中所包含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师生关系等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呈现的状况。

有效课堂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哪怕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如何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状态,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根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我们要改变传统理念,把提供知识结论改为提供学习平台,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个性。在教学中,用划一的目标要求学生,并要求学生齐步前进绝非有效的行为。应该使学生感受到课堂是他们的精神家园,是他们体验自我、获得精神价值的乐园。因此,在实施教学策略中,要找到整体目标与个体之间的结合点,通过结合点来拓展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状态。这个结合点,可能在文本中,也可能在学生学习过程的发现中,这样既有共同关注的兴奋状态,又蕴含了个性的张力。一个成功的结合点,不仅敞开了学习的大门,而且点燃了学生学习状态的火焰。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创造活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对文本都会有不同的解读和理解,因此,教师不能按既定的“结论”限制学生思考,而要因势利导,让学生的学习状态得以延续和发展。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结合这次活动,就如何使教师进入教学状态,学生投入学习状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谈谈我的见解。

一、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状态

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的不够,就算不上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的探究。就所听之课可以看出,我们的老师是这样提的,也是这样做的。王老师在教思想品德课《多彩的民间艺术》时,从师生共同学习到学生自主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前台,学习的主体性位置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考察,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加强审美情感教育,注重人文性课堂状态

各科教材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注意挖掘,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育是“人”的事业,必须以人为本,让人成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人的丰富、和谐、完美的发展,把握准了教育的生命意义,让教育焕发出生命光彩。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体现开放性课堂状态

多媒体课件越来越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由于其直观性、能动性、交互性等在教学中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认知主体的发挥,在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辅助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更新了教学观念,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已逐渐地进入课堂。好的多媒体的运用,能够为教学锦上添花。姜老师在教英语课的时候,以传统教学为主,重视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和语法的把握,而在教学本课的精彩片段,恰当地运用课件,这一次多媒体的运用是画龙点睛之举,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

四、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彰显收放性课堂状态

就今天所听之课可以看出,参赛教师在上课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对教材非常的熟悉,在课堂教学中达到形散而神不散。在此基础上,能够敏锐地抓住训练重点,环环相扣,始终围绕这根主线进行,使得课堂安排紧凑,活而不乱,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既可以像骏马奔驰,又可以像人慢慢行走。无效的课堂对新教材的上法,就像我们在戏剧中看到的焦赞和孟良,不是会放火而不会收,就是会收而不会放。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正确的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真正地做到了各抒己见。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什么想法,可以及时地说出来,同学之间反馈交流,改变了被动接受的局面,做到了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而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静心、耐心的倾听,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始终面带微笑,静静地等待,巧妙地引导。特别是当老师提出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的反应不够踊跃的时候,教师能够及时地放松学生的紧张情绪,激活大脑,一句“此时无声胜有声”、“眉头紧皱、用心思考,想必已经有答案了吧!”这时课堂上气氛又活跃起来,同学们受到鼓励,不担心说错,便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

还有课堂上的组织教学,是建立良好教学秩序,构建有效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组织教学的手段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活动有序地进行,不能随意组织、随意发号施令。(例如:学生练习以前要组织到位,不应在活动中不断调整指令,干扰学生活动或造成活动的无序性。)教师要注意随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的精力集中到教学环节中来。老师在教学时,针对小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学语言十分亲切,提醒学生的坐姿和书写习惯,做到了教学活动组织有效。

五、课堂师生的有效互动,培养自主性课堂状态

随着新课标的贯彻实施,教师经常运用到分组讨论的学习方法。如何让讨论有效?课前,教师应该给每组指定中心发言人,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一定要走下讲台,倾听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的讨论状态。在很多课堂中,学生的讨论看似热闹,实际上因为组织无效,学生有的相互推辞,有的根本就说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话,结果讨论时间白白浪费。这次的好些课,特别值得学习的是,当学生的观点有错误的时候,教师的反应不像我们来一个大变脸,而是一如既往的信任学生,引导学生。看来,学生越出问题的地方越要重视指导,这样的讨论,课堂上才能高潮迭起,说出各自对问题的不同理解。舍得给同学们时间,舍得让同学们交流,把外在的知识变成为自己的内力,抓住了要害,突破了难点,掌握了重点。

课堂教学范文6

关键词: 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数学思想

2013年5月,我参加了以“课堂教学取舍与有效课堂教学”为主题的“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参赛教师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改革之路,规范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且能够把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渗透和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形成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典型案例,为我们向有效教学要质量、要效益,走科学高效之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下面我结合这次主题竞赛活动,谈谈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取舍与有效教学的理解。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核心在课堂,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致力于课堂教学取舍的把握。课堂教学效果好了,学生学习就轻松了,学习热情高了,学习效果也好了。要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数学课堂既真实朴素又亮丽鲜活,让师生点燃智慧、激发创新,以真正关注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时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行为的归宿。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定位,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它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对教材内容的再加工,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也直接关系到教师采取何种教法。所以我们要转变单一的目标体系,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除了要确定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外,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差异,进而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比如:一位老师利用白纸条将线段的性质及比较线段的长短方法等关键内容写在上面,贴在黑板上,突显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组织有层的认识序列,让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逻辑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比较过程中发现方法,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教学目的。

二、合理取舍教学资源

数学教学资源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事不在,我们应当把握每一个时机,加以合理开发和利用。当前,过多的教学内容与有限的课时形成了突出的矛盾。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认真研究课标,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与精心取舍。通过重新整合以重构数学教学体系,使课堂教学的主题更集中、更突出,更好地体现数学发展的时序性和整体性。通过合理取舍以强化主干知识,突出重点,把握核心,以取得高效、优质的教学效果。在关注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出现了非数学本质的东西,缺乏数学味,学生越扯越远,教师不加制止,看似尊重学生的个性,实际上是浪费时间,使学生的思考难以深入。这样的数学课看起来热热闹闹,实则是花架子。例如一位老师在教比较线段的长短的过程中,5cm和7cm的线段哪个长,列举出的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占三分之一的板面,只注重了数学的理论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的能力,冗长繁杂。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技能训练。数学味丢失了,数学的“魂”也丢失了,忽略了学生的感悟过程,省略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丢失了学生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数学课要有数学味,是广大教师应关注的话题。这是数学教师新课程理念认识与实践回归数学本位的重要标志。

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并不是要教师按教材的安排按部就班地教,而是要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推敲,挖掘教材知识内在的联系,对教材的组织、呈现方式进行灵活调整,并构建弹性化的教学设计。所以,数学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经验,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合理取舍处理教材,整合教材。

三、恰当选择教学方式

要在45分钟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数学教学有时需要通过学生的操作实验、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一定的形式完成,恰当的教学形式有利于数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但是,数学教学不是“作秀”,不能盲从跟随潮流,什么课上都追求讨论、合作、探索等学习形式。比如,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没必要分组的却安排小组学习,这样做只有形式而无实际意义。教学要达到我们期望的良好效果,必须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认识的一般规律出发,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组织和展开,如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有的老师精心选择了将弯曲的河道改直,可以缩短航程,是因为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例子,使学生形成了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有的老师利用学生互比高矮、比竹棍长短等生活中的实例,使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的数学事实,使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掌握知识。有的老师利用纸条对折找中点,量长短,比大小,得结论,简单、有趣、高效。

四、恰当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知识博大精深,学之不尽。小学所学到的只是数学基础知识中最基本的东西。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数学知识里,是无形的,并且不成体系地散见于教材各章节中。教师讲不讲,讲多讲少,随意性较大,常常因教学时间紧或怕场面无法控制而将其作为一个“软任务”舍去。对于学生学习这方面知识的要求是能领会多少算多少。因此,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从思想上不断提高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重要性的认识,把掌握数学知识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同时纳入教学目的,把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要求融入备课环节。要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可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各种因素,对于每一章每一节,都要考虑如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怎么渗透,渗透到什么程度,应有一个总体设想,提出不同阶段的具体教学要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运算等一些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或理解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学会掌握一些研究数学的基本方法,从而发展自学能力。

五、注重激励性评价

教育要善学于发现学生进步,及时加以表扬,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对于学生的错误的答案,要指出错误原因,并指导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同时也要善于发现其解题过程中的合理性因素,及时加以肯定;教师善于在学困生身上寻找闪光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评价注重激励的同时,不能无视学生的错误,对学生的错误必须明确指出。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勇于标新立异,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大胆尝试,寻找一种不同的解题途径和新颖独特的解题方法,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快乐的需要,学习的需要,成功的需要。

六、促进学生的智慧生成

上一篇生物化学

下一篇识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