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范例6篇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范文1

1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以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

教学内容是教学中所传递信息的形式,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更新与完善。随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学科发展的步伐,无法满足学科发展的需求,因此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是进一步深入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1.1紧密结合学科发展、针对不同专业特色,改革教学大纲

以往的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和“物质代谢及调节”篇章,现在我们改革了教学大纲,将教学重心逐步向围绕“遗传信息传递”的现代分子生物学知识框架转移。因此压缩了“生物大分子结构”、“物质代谢及调节”中的教学内容,而在分子生物学知识框架方面,除了“遗传信息传递”外,增加了“分子医学专题篇”中的一些内容,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分子生物学内容不足的缺陷,以适应本学科中分子生物学理论和实验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此外,我们在制定新的教学大纲时,充分考虑到不同专业其学科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等因素,按照以基本的教学内容作为框架,对某些章节的学时数和教学侧重点进行微调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制定出适应不同专业的教学大纲。另外,为顺应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考虑到现有教学大纲“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在制定新的教学大纲时,我们还结合执业医师、执业护士、执业药师和临床检验师等考试大纲要求制定适合不同专业特点的教学大纲。这样,在我们所承担的各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中,其授课学时不同,教学内容侧重点不同。

1.2将科研活动融入教学活动,紧贴学科发展前沿,补充学科研究新成果

科学创新人才需要科学创新教育,教师作为教育者是否具有科学创新意识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3]。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这门学科发展的关键动力则来自于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科研活动,因此将最新科研进展和学科发展前沿作为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是深入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体现。此外,在教学中补充最新的科研成果更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多年来我们既从事教学,又进行科研,并且将二者有机结合,以科研促进教学,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存在的问题是学时有限,而且每一位老师的科研方向不同,如何能合理、有效地将科研新进展融入教学过程中,同时兼顾书本知识和学科发展前沿,还需更进一步的探索。为更好地深入以科研促进教学,我们的原则是学科前沿和科研新成果的补充应紧紧围绕日常教学内容,应作为日常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拓展。我们的解决办法是从书本内容出发,每位老师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编写几个大约3-5分钟的科研案例,在集体备课时进行讨论,结合各专业特点,在授课的适当时间补充科学研究新成果,并每年及时进行更新。至于科研案例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展开,不同的老师可自由选择,可以在理论课堂授课时补充,也可以在讨论课时开展,也可以在实验课中进行补充。

2改革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1深入开展PBL及CBL教学,加强病案库建设

目前,教学团队已在我校生物科学、医学检验、营养学、临床医学实验班等不同专业开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的PBL及CBL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正在逐步完善病案或案例的编写,比如将病案设计成一个故事,通常由3-4幕组成,一个案例中整合了生物化学多个章节的知识点,分次呈现给学生。目前我们所构建的病案库中病案的种类及数量还较有限,需不断完善和更新,并进一步加强病案库的建设。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一些最新、最前沿的理论与实验技术正逐渐被应用于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研究、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中。为适应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在丰富扩充病例资料的工作中将目光聚焦于近年来新发现的某些病种、或新的诊断与检查手段,紧密围绕遗传性、代谢性、中毒性、感染性、营养缺乏症等各类型的疾病编写案例,以充分体现“创新性”这一理念。此外病案库的撰写也要考虑到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我们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专业特点的基础上,病例撰写时具有“专业特色”,因材施教。例如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病案中着重讨论病例呈现的临床表现及相应诊断,学生运用生化知识围绕临床表现展开讨论,既加深了学生对生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对于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案例可以侧重于一些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和一些科研思维的培养中。例如在编写的“糖尿病”的一个案例中,我们将生物制药的概念及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胰岛素引入生物科学专业学生讨论的内容。而对检验系学生开展的案例式教学,则偏重于实验室检查,学生运用生化知识分析和讨论检查的基本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这样,在实施PBL、CBL教学时,教师就以具体的病案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在PBL教学过程中,学习更乐观主动,思维活跃、讨论热烈,探索问题兴致浓厚,团队协作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较大提高,多数学生自我评价中认为PBL教学锻炼了逻辑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了高层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

2.2坚持双语教学的应用

近年来,我们教学团队重视师资力量建设,引进和送出去培养了数位博士,师资力量逐渐雄厚,这些优秀的中青年教师,成为教学团队实施双语教学的中坚力量。几年来,我们鼓励各位老师坚持开展双语教学,精心制作英文教案和课件,并组织进行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及时交流双语教学中的经验。此外,教学团队还从国外知名高校及研究院所引进了2位特聘教授,指导青年教师进行科研活动和英语教学。

2.3大力发展网络教学资源

目前,国内外都积极进行有关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各种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一方面有利于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缓解传统教学学时少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另一方面网络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填充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目前,我们拥有多种形式的网络教学资源,从生物化学省级精品课程开始,又逐步完成了临床生物化学、酶工程、基因工程等网络课程建设,最近又获得了省级生物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资助。这些网络教学资源容量大、覆盖范围广,从生物化学内容到分子生物学内容,从理论教学到实验教学,提供了多种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进度、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测试、网络课堂等。

3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发展教与学一体化

3.1调整实验教学内容

在实验课程体系方面,我们拥有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实验等课程,除了生物化学实验是面向所有医学生开设,其他几门分别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以培养基本生化技能为目标,主要是把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技术如层析、电泳、光谱分析、离心、分离、提取、制备等融入教学内容中去。近年来,我们调整了该部分实验教学内容,删除了部分单纯性验证实验,增加创新性综合性实验,突出学生基本知识能力、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分子生物学实验主要面向生物科学专业及研究生开设,是以分子克隆实验技术为主,开设综合型实验内容,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实验课程则是面向医学检验专业开设,包含了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操作、以疾病为主线的临床常见疾病的分子诊断两部分内容。

3.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尝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打破了理论、实践课的界限,在教学中可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从而把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塑造紧密结合起来[5]。我们从各个实验班抽取一些学习优异,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实验动手能力的同学作为一体化教学的对象。这些同学组成实验小组,实验小组同学会先于其他普通同学完成学习任务。首先老师根据教材内容给小组同学制定任务。实验小组先预习实验内容,查找资料,弄清实验原理,拟定实验方案,完成预实验报告。根据预实验报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需参与试剂配制、实验用品准备、仪器调试等准备过程,然后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实验结果记录和分析等。实验完成后,这些同学可以回到各自实验班中,指导其他同学的实验操作,并且与其他同学一起对实验原理、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实验结果是否与预期一致展开讨论。教师也可以预先设定一些问题,让学生以问题为导向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最后教师梳理、总结讨论的内容。讨论课程可以分小班进行,也可以几个实验班在一起,每个实验班派出1-2个代表,制作成幻灯片后进行讲解、讨论。

4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生物化学范文2

关键词:创新能力;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1以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1学生主动学习兴致不高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其教学内容相对深奥抽象,而且理论概念较多,以往的教学方式不利于理解和记忆。实验教学采用教师课前讲解、现场演示、巡回指导学生动手这一模式。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只是按部就班的机械操作,影响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潜能的释放,致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不大,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1.2教学模式创新性不够

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的单调的“填鸭式”方式传授知识。伴随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飞跃发展,新方法、新技术、新思路不断涌现,以往的教学模式彰显出不足。在实验课程设置上,往往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教学内容创新不够;综合应用性、创新设计性实验内容占总实验课时的比例较低。这都导致学生的创新及探索意识欠缺,难以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操作的积极主观意愿。

1.3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单一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考核以期末测试总结性评价为主,以及实验教学考核还是以学生的实验报告批改为主。学生期末临时抱佛脚,集中短时复习,理解和掌握不到位。学生重理论轻实验,书写实验报告不认真甚至存在抄袭现象。这种考核体系存在单一性和片面性,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掌握程度。

1.4实验室开放程度不够

现有的实验室仅能满足正常的实验教学运转,一些实验只能以多人小组为单位完成,并不能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亲自动手操作;仪器设备更新较落后;存在“重临床,轻基础”的情况,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程度不够,对学生的科研兴趣及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匮乏,难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综上,要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就必须以新时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指导,对以往的教学弊端进行优化与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新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策略

2.1联合应用多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结合医学院校基础课普遍采用大班授课的特点,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中,坚持联合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扬长避短,彼此促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1.1坚持多媒体传授式教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抽象、内容深奥、章节之间极具连贯性。多媒体传授式教学法是首选的教学方法。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和成果,充分发挥任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辅以多媒体技术传授教学,结合板书,使抽象知识通俗化、形象化,进而使学生能快速、准确地掌握课程内容,减轻学生负担,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2.1.2建设在线网络教学资源

为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促进在线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可以设计制作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线开放课程,再结合蓝墨云班课应用。云班课是以电子设备为前提基础的教学班,脱离黑板粉笔的结合技术的教学,利用高科技教学工具,使教学效果外化,实现网络教育资源相互共享。一方面,可以建立班课,包括消息、上传研究热点、前沿资讯等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组织班课,包含作业活动、答疑讨论、头脑风暴、在线测试。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1.3引入临床案例丰富教学

培养和锻炼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是医学生教育重要目标之一[2],教学全程要重视医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生产、临床实践的内在关联。在处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病例结合时,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讲解疾病相关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机理与机制,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提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授课质量。

2.2加强创新性、综合性实践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特点,学生通过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勤记录,才能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3],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须删减部分陈旧验证性实验内容,将部分具有关联性独立实验整合为综合性实验,还可以增加一系列科研性的深度综合性实验项目,并结合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分层次分阶段选择性增设。这些综合应用性实验的开设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操作实践的系统性掌握,切实促进实验教学质量提升。同时,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设综合性实验项目,更有利于满足当今基础医学多层次人才培养需要[4],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

生物化学范文3

英文名称:Biomass Chemical Engineering

主管单位:国家林业局

主办单位: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工研究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3-5854

国内刊号:32-1768/S

邮发代号:28-205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61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生物化学范文4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以生活为中心,以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为背景,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学科知识,充分挖掘其中的生活内涵,在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实现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同归生活”。达到学科教学的生活化。生物课生活化教学实质就是密切生物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运用、拓展和提升,而并非所有生物学知识都能“生活化”,也并非所有生活素材都能为生物学教学服务,因此,教师不能为了“生活化”而生拉硬扯,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深人挖掘生物知识的生活素材,寻找教材和学生生活的结合点,通过生活学习生物课程,学好生物课程更好地造福于生活,这是生物课生活化教学的真谛。

2.生物课生活化教学的主要目的

生物课生活化教学的主要目的有:一是要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文本、科学世界和学生的生活世界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以降低学习难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一种生物课课程资源来开发,使其成为教师“修路”“搭桥”的材料,使抽象的文本内容形象化。深奥的教材内容通俗化,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易学好懂,其学习就积极主动。效率大大提高。实现文本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知识对接、融通、整合,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二是要用丰富多彩的生活事例为学生营造一个趣味盎然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欢乐与愉悦。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我们要积极开发校内外丰富多样的生物课课程资源。用各种有趣的生活事例为学生营造一个趣味盎然的学习情境,用多样化的生活现象来诠释抽象、枯涩的文本知识,使文本知识生活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也能使沉闷的课堂充满欢乐与笑声。三是要将学生置身于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向积极参与、体验感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将学生置身于具体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亲身体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互助.学生就会有感而发。这既易于引发学生交流争议,也有利于教师适时引导点拨。使教材内容得以完善,使学生的认识得以延伸,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知识.也有利于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四是要让学生直面社会生活,真实感悟生活,全面认识生活,培养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直面社会生活,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认识社会生活。这除了需要我们组织学生更多地开展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活动以外.也需要我们积极将生物课教材知识回归生活,让学生更多地、更真实地感受社会生活,更准确、更全面地认识现实生活,明白生活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残酷、不如意、不光彩的一面,也正是这种不如意、不光彩,才需要我们积极进取,勇于斗争。

不断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3.生物课生活化教学的主要途径

3.1精心设计生活化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气氛;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最终也是为了将来的生活。因此,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经常收集一些与生活有关教学资料。在教学中,认真分析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创造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思考、推理、交流等活动。把复杂抽象的生物问题生活化,以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去理解记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过程中,生物教学面向生活,创设生活情景,使课堂充满现实感,充满生命的活力,充满生活的气息。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让学生汲取更多的知识,满足学生的生活需要。

3.2补充鲜活多样的生活素材,丰富教材内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教材中也常常引入生活材料创设情境,但因受时空因素的制约,这种情境不一定与各个地方的实际相符合,往往容易给学生一种不切实际的感觉。因此,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补充鲜活多样的生活素材,为学生营造充满困惑的问题情境,将学生置于一个有巨大诱惑力的学习场境中,引领学生或以网络为平台,通过信息的搜寻、筛选、提炼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与途径;或以问题为引子,引导学生就问题进行争辩、讨论,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走出误区,澄清认识;或以竞赛为手段,让学生在相互竞争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快乐。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加贴近现实,就能化死记硬背为体验感悟,化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化独自苦思为合作交流,从根本上转变学习方式。

生物化学范文5

一、分析教材内容,寓教于生活实际

现行的冀教版教材中,有很多知识都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如七年级上册“形形的植物”所提及的食用藻类——海带、紫菜;肾蕨、油松、大豆、玉米等植物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七年级下册有关消化、呼吸、循环等人体相关知识更是与每个人都休戚相关;八年级上册所提及的种子的萌发与播种育苗、无机盐与植物的生活、动物的生活与饲养、食用真菌等内容经常出现在学生们的生活中;八年级下册所提及的酸奶、泡菜等发酵食品制作实例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植物的无性繁殖等方面的内容也是学生能在实际身边了解到的。

另外,教材中的青春期保健、食品安全、安全用药等医疗保健内容;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植树造林、大气污染等环保内容;杂交水稻、无土栽培、合理密植等经济及生产活动的内容都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初中生物的四册教材中,几乎每个章节都涉及生活实际的内容。所以说,生活实际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根基和源泉。

二、教学情境和方式生活化,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经验、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新课。如在讲“食品安全”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2008年焦点话题“三鹿奶粉”事件、学校食堂食物中毒事件,由此引出课题,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添兴趣,关注社会食品安全,也让他们感到生物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的教学,是教师一言堂。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批评的“这好比是在岸上做动作教儿童游泳”,学生缺少真实体验,所掌握的也不过就是空洞的理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如在学习“科学用药保障健康”一节前,教师可布置学生收集自己家庭常用的药品说明书,并让学生在收集药品说明书的过程中去了解药品的成分、功效、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而让学生去主动思考自己和家人什么情况下才能用、怎样用这些药等问题,使学生学会科学用药;又如,在学习“发酵食品的制作”一节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制作面包、制作酸菜、酿葡萄酒等,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知识不但在生活中真实地存在,而且用处很大,这将促进学生去审视学习生物学的意义,去体味自己在生活中的价值。

三、教学语言生活化

如果我们把枯燥的知识用生活化的语言去描述,就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时,用生活中的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和“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来形象地说明生物的遗传现象;“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和“十指有长短”来形象地说明生物的变异现象;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和“望梅止渴“来说明条件反射;用“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说明森林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作用。用这种言简意赅的生活化语言,就把生活现象与课本知识联系了起来。

四、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中,可以将复杂抽象的生物学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现象联系起来,可打消学生的畏难心理,学生学习起来会更加轻松。例如,在讲“植物的蒸腾作用”时,可以用人们常说的“大树底下好乘凉”来举例,为什么只有在大树底下更凉爽些呢?这是因为植物会进行蒸腾作用,植物本身蒸腾出的水分变成水蒸气时,会吸收大树周围的热量,所以会显得凉爽得多。再如,在讲导管和筛管的作用时,可以用文庙里的东坡双槐为例介绍,东坡双槐都空心了,为什么仍然郁郁葱葱,枝繁叶茂?这是因为大树中间部分的木质部虽然没有了,但周围部分仍有木质部,里面的导管能给大树运输水和无机盐,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东坡双槐的树皮没受到损伤,韧皮部里的筛管能向下运输有机物,使根得到营养,所以大树仍然郁郁葱葱,枝繁叶茂。这种变繁为简的方式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知识是有用的,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很多现象,解决很多问题,有利于为我们创造更好的生活。

五、教学中举生活化的实例

教师在教学之余,要经常收集一些生活素材,与教学相整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有所得。如学习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时,教师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小学自然课学过的知识入手,让学生思考:“用盐腌菜时不放水,过一段时间也会有很多水,水从哪儿来?”这样启发学生思考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再如,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时,教师可举以下生活事例:萝卜放久了会空心;水果放置久了,味道会变淡;大白菜堆放久了里面会发烫而且会很快烂掉。然后,教师可问学生:这是为什么?这些来源于生活中的问题会拉近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

六、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生物学教学不仅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出生物学问题,还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感受到生物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蒸腾作用”知识后,要求学生解释为什么人们在移栽植物时,要带土移栽(保护根毛,保证移栽后的植物仍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和剪去部分枝叶(减弱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在学习了“食物的消化”一节后,让学生解释“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话是否科学;在讲到“合理用脑”一节时,让学生讨论在平时的学习中怎样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惊奇地发现,生物科学离我们这么近,用处如此之大,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从而会更加喜爱生物学。

生物化学范文6

关键词:教育 生活化 兴趣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110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教育即生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也认为: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正如大师们所言,学习离不开生活,学习是为了指导生活,而生活是一切学习的源泉和兴趣所在。

国家颁布的新课程改革纲要强调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与我们的教学生活化的探索不谋而合。在多年的学习、探索和积累中,笔者获得了如下体会。

1 教学生活化,创设氛围,学习更有兴趣

生物学习的生活化,比其他学科更有优势,因为生物学科本身就与人的衣食住行,生产实践等各方面密不可分。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经常收集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教学资料,在备课时,认真分析教材,挖掘对学生有新鲜感、奇妙感的生活问题。课堂上以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实践为基础,积极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创设出富有生活情趣,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相关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学得有情趣、学有所得,将会使学生更有探究的劲头和兴趣。例如,在学习《空中飞行的动物》中,有一个环节,是探究鸟适行的特点。其中“长骨中空”。就可以让学生联系吃鸡腿时的感觉,鸡腿中间的长骨被咬开时,是不是就是空心的?“鸟类直肠短”这一特点,可以让学生回忆,有没有被空中飞行的鸟拉屎在身上或车上的经历。“鸟类胸肌发达”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鸟的胸部,然后夸张地设想如果自己也能飞,那么胸肌应该鼓起有多高,最后给出参考数据:大约要鼓起一米多高。这样学生在惊讶和爆笑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再例如,在讲到“人体的免疫防线”时,笔者首先问学生:“我们的周围处处都有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那你为什么不是时时都生病呢?”“小狗小猫受了伤,通常会用舌头舔舐伤口,有什么用呢”“大家都打过乙肝疫苗吧,大家知道打了乙肝疫苗就很不容易患乙肝,大家想这是为什么呢?”。这些现象,学生都亲身体验过或亲眼看见过,对这些现象的解密就是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生物学知识可以发散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有心,就可以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达到抛砖引玉,诱发思考,激发兴趣的目的。

2 教学生活化,去伪存真,体现知识的力量

生物学知识涉及到人类生活方方面面,指导学生健康的生活是生物学教学的一个教学目标。如果只是教条式的条条框框,肯定不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其在生活实践经验中体验生物学知识的好处,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为教材,而是为自己的生活,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知识就是力量”。在学“维生素”这一知识点是,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所以缺钙和缺维生素D的症状是一样的。为了配合这一知识点,笔者引导大家回忆“黄金搭档”的广告词:“维生素C和铁搭档脸色红润吃饭香,维生素D和钙搭档,腰好腿好身体棒。”然后,再引导学生查阅食品成分表,然后让学生找出含钙、铁、维生素C等最多的食品,结果学生发现,其实每天只要吃足够的大白菜就会吸收到足够的钙,而小小的青椒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完全不用去买什么昂贵的黄金搭档。顺势又提到其他的保健品广告。深海鱼油,号称健脑保护心脑血管健康,其实它主要成分不过是两种不饱和脂肪酸: DHA、EPA,这些成分不仅深海鱼油中有,在我们常吃的玉米中,小麦中都有。所以,我们只要到超市买玉米胚芽油或小麦胚芽油就可以补充同样的东西,完全不必花那么多钱去买什么鱼油。学生在这样的探究中,学到了正确的营养知识和和对事物批判接受的态度,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经济价值。同时看到了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真是大有用武之道。往往,学生还会把学校学的知识在家里谈论,获得家长的赞誉,心理上获得很大的成就感,能够真正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奠定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知识的信心。

3 教学生活化,灵活运用,作业更有趣味

大多数教师已接受新的 “倡导探究性学习”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但我们不能只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我们应该认识到,生物作业的生活化也应当是教学生活化的有机组成的一部分,作业应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充满生活的睿智、洋溢生活的气息的课外作业,不再呆板、枯燥,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了呼吸作用原理后,为了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我们可以再通过一些实验作业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如探究水果保鲜的条件。先由同学展开讨论,然后分组设计实验步骤:分别探究同样大小的新鲜桔子在下列三种情况的保鲜效果:室温,低温;隔绝空气,不隔绝空气;干燥,湿润。通过比较各小组观察到的现象,最后引导大家得出水果保鲜的适宜条件:低温,低氧,适宜的湿度。

日常生活方面,如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等,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很有亲切感,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试一试自己的动手能力,必要时露一手炫耀炫耀自己的手艺,而制作过程又需要一定的微生物知识背景,可以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到微生物的相关知识,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上一篇英语教学

下一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