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企业信息化范例6篇

中小企业企业信息化

中小企业企业信息化范文1

既然可以悉数信息化的种种好处,可众多中小企业的老板们却暗自揣摩:没有信息化我的企业不是也发展起来了吗?现在不是也挺滋润吗?何况还存在很多家喻户晓的“信息化先烈”,何必没事找事呢?等到没有信息化企业就不发展的时候再考虑吧(或者受到足够的刺激)!中小企业的老板有这些想法既合理也不合理,其没有信息化的发展历史是合理的,但用这种观点把握企业的未来是不合理的,如果将这种思路变成行为就更不合理了。

中小企业的发展造就了无数企业家和老板成长的神话,一方面中国近十年的发展环境让无数创业者成为了企业家和富翁,另一方面中国的崛起给予了这些企业家足够的发展空间,当然这些成名者的智慧和努力不可磨灭,毕竟侥幸很难孵化出成功的企业。但据可靠数据显示,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四年,这也印证了笔者的观点: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普遍存在脆弱感,老板曾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智慧、机会、关系、经验等因素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面前显得无能为力,而对于很多企业发展所必须考虑的因素如果企业不能深刻的意识到,而将思维定格在昔日的成功和习惯,那么企业的发展势必陷入困境,到那时再“亡羊补牢”可就来不及了.

要分析这个悖论的成因并不复杂,先回顾中国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背景:中国的政策虽然让中小企业经历了从疑惑到坚信不移的变迁,但给中小企业提供了多方位的保障和支持,甚至可以称为偏爱,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或九十年代初期,随着国有企业本身的改革和垄断地位的退化,各个领域都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国家对多种经营体制的鼓励使创业者的眼光和行为都获得了肯定,不可否认这是“时势造英雄”;随着国门的进一步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蔓延,加上中国的投资环境相对稳定和劳动力成本的低廉,很多需求转移到中国实现,在国际巨头的带动下,一系列配套企业和其他国家不愿生产的企业在中国诞生,强劲的需求造就了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否认这是“英雄辈出”的年代;中小企业在被推向市场的过程中,“第一桶金”的获取相对容易,创业者的成功变为企业的经典和“定律”,那就是个人的魄力(亦被标榜成为魅力)、胆略演变成为企业的“唯我不败”之情结,对于管理和变革、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俨然不屑一顾,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支撑的力度不够时,才弄明白为什么五千万的销售额可以盈利好几百万而销售额到两亿时发现赔了几百万,甚至面临倒闭的危险,这时才悟出“治理江山”的道理,这并非个别现象,而且十分普遍,竞争越激烈,中小企业越容易发现问题,而真正出类拔萃的毕竟是少数,如果按照现有的竞争态势很多不注重管理的企业仍然可以生存和发展,只能评价竞争还不够激烈,只能说明市场不对称还残留的少许空间,不可否认这是“英雄所见略同”。

如果说信息化管理不能很快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但忽视信息化却一定产生负作用,与已经实施信息化的企业或竞争对手相比就已经落后了很多,没有信息化管理的企业不可能具备长期竞争力,更无从谈及“优秀”和“卓越”。企业规模大小并非人们仰视的标准,因为市场本身有大有小,但长久的生命力和随需应变的能力才是老板追求的目标,相信再过两到三年,企业发展与信息化管理将无法割舍,一旦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变慢或者竞争环境更加激烈,通过信息化快速反应和决策的企业将获得突围的先机。

价值悖论:

中小企业老板的价值观直接反映了企业的价值观,老板希望企业保持良好的赢利能力,却不知道如何及时控制成本;老板自己不断充电和加强学习,甚至不惜代价获取荣耀的名头,却难以理解信息化管理的价值;老板希望企业长盛不衰,却因为落后的管理将企业变成快速折旧的奔驰或宝马;老板希望管理创造价值,却在骨子里播种“空手套白狼”的思路;老板希望规范管理,却担心信息化管理削弱其尊严;老板期盼企业达到行业标杆的水平,却等着有了“闲钱”才解决管理和信息化的事情;老板一方面通过信息化申报获取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将可贵的资金资源挪做他用,冠冕堂皇的“实现了”管理信息化;老板希望加强管理减少管理漏洞,但以通过信息化管理堵漏需要付出成本为由继续存在漏洞的管理,等等。不客气的说,这些价值观实质上就是自欺欺人。

中小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少得可怜,通过抽样调查发现不到企业销售额的千分之三,这个投入水平很难提升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达到预期的成效。其实并非中小企业的人都不重视信息化,管理人员或IT人员都清楚信息化的必要,但老板不同意谁也没办法,只能等待,所以价值悖论主要体现出老板的意识。在老板的眼中,企业需要花钱的事很多,很少有老板将信息化作为重点提上日程,或许本身很排斥信息化。

并非信息化解决企业的所有管理问题,但有些关键问题通过信息化可以很好解决已经成为事实。中小企业的老板都希望企业快速发展和扩张,这个过程中如果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或方法必然存在问题而影响企业的发展,“期望发展”和“制约发展”的搏弈往往导致事与愿违,尽管中小企业有足够的理由为其信息化的价值观辩解,但有几个难以取舍的问题将打破价值悖论。

首先是集中与分散的矛盾。中小企业从几个人起家发展到一定规模,老板不可能继续事必躬亲,那么就引发了管理悖论“一抓就死,一放就乱”,老板花很大精力在“集权与分权”的度量方面摇摆不定。归根结底老板没有突破思维定式,靠“人管人”的管理思路和手段来左右权衡和制约,效果并不理想,因为管理人员毕竟是按照职能和业务分配权利和责任,不按照信息化实现流程管理模式,要准确把握“度”是十分困难的,而且“人治”本身充满变数,即便中小企业靠起家的亲信来掌控局面,但这种平衡还是显得乏力。信息化本身还有促使企业规范管理的效能,关键就是促使企业在“责、权、利”的匹配上趋于合理与平衡,这种手段打造的平衡才是坚实的,而且是连续和良性的。其次,传统“人管人”的方式必然受到管理幅度的限制,那么按照这种幅度设置管理岗位一方面增加了管理层次,另一方面增加了管理职位的数量,这势必降低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决策效率,导致整个企业的反应速度降低,中小企业常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公司起初阶段能够很快决策许多事情,但发展之后,往往一个并不复杂的事情反复开会讨论没有结果。因为每个人掌握的信息或数据不完整,难以达成一致,而且大家还心安理得说为公司考虑和担忧,结果是沟通成本和没有价值的内耗消耗了企业的财富,可是很多企业的老板习惯了这种低效率的“充实”,习惯了效率降低导致的成本耗费,再优秀的管理者和老板,完全按照传统管理指导企业实践都将无法规避这个矛盾。第三,企业存在服务与成本的矛盾。理论上任何一个客户都需要企业提供完善的产品或服务,但提高服务水平将增加成本,可能导致企业无利可图甚至亏本,特别是个性化需求逐渐成为主导的年代,企业如何决策服务水平与合理成本之间的定位,仅凭人的经验是不足够的,需要准确的数据作为决策依据或执行依据,并且能够准确计算每个定单的成本,这样满足个性化需求才能在符合企业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对于中小企业几乎存在一个共同的事实:管理费用及综合成本的增长幅度比销售额的增长幅度大,所以到一个临界点就出现亏损,而企业好象发展得不错,规模见长,“产品卖得越多越不挣钱”,老板们百思不得其解。

日常生活的价值悖论同样被中小企业的老板所遵循:小病不及时就医,导致大病出现和治疗费用的急剧增加,何苦呢?信息化帮助企业尽快解决企业的很多问题,目的就是避免“积重难返”,如果企业真的病入膏肓,信息化也就无效了。所以,老板们不走出信息化的价值悖论和管理怪圈,要长期健康成长是不现实的,只是很多企业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企业已经需要治疗(治病与保健共存)。

结局悖论:

同样有许多中小企业在信息化方面进行了投入,也具备信息化的管理思路,但效果不甚理想,这也是时下普遍存在的问题。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有这样几个问题理当引起关注。

第一,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老板们尽管签批了信息化预算,但认为这是信息部门的事情,而信息部门只能硬着头皮应付,确实了信息化的真实目的而要求,信息化也就形式化了。笔者参与了很多省市组织的企业信息化论坛,来者95%以上是企业信息部门人员,只有不到5%的参会人员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或决策者,其实信息化一定围绕管理而论,IT本身的内容更多在实施中体现,既然中小企业老板的影响力很大,参与也很关键,但老板不真正重视怎能有良好的效果呢,信息化的结果就是“用了某某软件”。第二,动机不纯。很多中小企业习惯在政府的关怀中成长,申请政府的信息化资金支持再合理不过了,加上政府的大力宣传和支持,形成了信息化是做给政府看的不利局面。很多中小企业想着法子向政府要支持,但如果动机不合理,结果就不可能合理了。第三,信息化是为了撑面子。一些中小企业老板希望信息化给自己的企业长脸,但不在实质和内涵上下工夫,那么结局也给这些企业开了许多玩笑,“花钱不讨好”反而成为了企业的心病:废掉可惜,继续使用又难以满足管理要求。觉悟的企业倒是有魄力重头再来,但毕竟浪费了资源、感情和信心,比起没有感觉的企業而言,这些企业反而成熟。

中小企业企业信息化范文2

中国中小企业数量为3350万户。中小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繁荣城乡市场、增加财政收入、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中小企业在困境中的突破方向

2008年至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形势的走弱以及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大大挤压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一批中小企业逐步退出市场,部分中小企业陷入了发展困境,受2010年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和通胀压力影响,部分行业尤其是更多依赖外贸的中小企业经营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在中小企业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政府提出两个重要的政策指导和扶持方向:一是财税政策支持;二是鼓励信息化应用。

2012年“中小企业服务年”我国将出台一系列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措施,重点支持创新型、劳动密集型、创业型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加强引导,完善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需求

截至2011年年底,无信息化应用(无PC采购、网络构架和企业网页)的中小企业比例已大幅缩减至20.7%。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普及程度在迅速提高。据计世资讯统计,2011年中国中小企业IT投资保持稳步持续增长,增幅达到15.2%,规模达到2581.6亿元。然而尽管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已经普及,但总体应用水平有限,且中小企业涉及面广,信息化需求五花八门,这直接导致有限的信息化手段很难满足个性化、多元化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需求,专业的高效的适用性强的信息化工具更是屈指可数。

电子商务行业网站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典型应用手段

电子商务服务业作为“重要的新兴产业”,在帮助中小企业拓展新市场、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率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电子商务行业网站是电子商务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普及深化电子商务应用的主力军。目前,在众多的电子商务模式中,很多中小企业并不是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的企业,而是一些中间产品的提供者,因此,只有行业网站这种电子商务模式才能给他们提供更高效的网络销售渠道。此外,多数中小企业通过行业网站还可以获得更丰富和更有效的产品供应信息,而这将大大提高他们的采购效率。

B2B商业搜索与行业网站联盟价值凸显

随着电子商务如火如荼地发展,电商大战陆续拉开帷幕,如何降低推广成本,将更精准、更细分的广告投放策略贯彻到底,已是每个电商企业所必须直接面对的问题。

网站联盟作为社会化营销实践的代表和雏形,被称为各大电商网站推广的尖刀排。信息获取更加丰富、把握商机更加迅速、满足了企业跨行业的业务需求,同时具有不可估量的广告价值,这些优势都成为了行业网站发展无形的推手。2010年4月,铭万发起成立了中国B2B联盟,截至2011年底,大约有3000家行业网站加入。这种性质的联盟,通过严格的资质认证,有效地保证了资源和信息在联盟成员之间的流动性。

B2B商业搜索是联盟的统一入口

信息爆炸使得用户对行业信息内容专业度的依赖性增加成为必然。面对这样的信息过载,用户将会越发依赖行业网站内容的专业性来更高效地找到需要的内容和资源,而这恰好是行业网站联盟的搜索引擎区别于其他知名搜索引擎的最大区别和价值――更高的信息准确度和到达率。

多行业网站间搜索是获取更多专业信息的重要保证。搜索引擎的信息搜集基本都是自动的。搜索引擎利用称为网络蜘蛛的自动搜索机器人程序来连上每一个网页上的超链接。从少数几个网页开始,连到数据库上所有到其他网页的链接。若网页上有适当的超链接,机器人便可以遍历绝大部分网页。由此,多行业网站间的搜索,可以使用户得到更多的专业信息,使得用户更加依赖搜索引擎。

B2B商业搜索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大展示平台

融合化:电子商务将由最初的全面开放走向新的融合。每个网站在资源方面都是有限的,但客户的需求又是全方位的。所以不同类型的网站以战略联盟的形式进行相互协作势在必行。

纵深化:随着电子商务的各种配套设施日臻完善,交易环境逐渐趋向规范化,用户对于基于行业网站联盟的这种专业的B2B商业搜索的认可度也会越来越高,同时,用户对于专业搜索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强烈、越来越细化。所以它代表着网络营销方式的纵深化发展。

行业网站及联盟借助互联网服务平台,实现供应链交易过程的全程电子化,彻底变革传统的上下游商业协同模式。完善企业的信息管理,通过平台帮助企业快速地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全方位管理和监控。企业借助行业网站及联盟,可以帮助企业分享从内部管理到外部商务协同的一站式、全方位的服务,从而解放企业资源、显著提升企业的生产力和运营效率。

面对互联网上泛滥的虚假信息,行业网站及联盟应当保证其提供数据的真实性,才能赢得用户的信任。行业网站诚信机制应当逐步地建立和完善。首先,有关政府部门应出台一套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网络交易的基本保证。其次,行业联盟应当起到一定的规范商业环境的作用。行业联盟不仅可以加强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还可以群策群力,相互监督,共同维护行业市场秩序。另外加强网上客户档案管理,建立动态数据库也可以有效规范网络市场秩序。

以中国B2B联盟为基础的B2B商业搜索引入了企业实名认证的有效措施,此举将有效建立诚信的网络交易环境。

中小企业网络推广的最佳平台

中小企业企业信息化范文3

一、中小企业与中小企业信息化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06年10月底,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其中,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达到430多万户,个体经营户达到3800多万户。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不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而且已成为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的主体和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在繁荣城乡市场、增加财政收入、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实现信息化,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内在要求。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根本性举措。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认识到信息化的作用。根据经合组织(OECD)和欧盟的有关数据,经济发达和一些较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正在逐步向纵深发展,中小企业互联网接入的普及程度已近饱和,宽带接入日渐普及。进行网上交易、尤其在线采购的企业,也已达到一定的或较高的比例。在互联网应用上,已从前期的电子邮件和商业信息搜寻逐步扩展到通过网络信息、商务采购、寻找潜在客户和市场、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网络电话及传真、视频会议、获取订单、实现支付等一系列功能。

各国政府的引导与推动在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中起到积极而重大的作用,形成了政府、中介机构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形式多样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模式,从法律法规建设、规划、政策、示范推广、宣传培训、研究开发等多个层次上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应用和发展。

国外中小企业信息化值得关注的若干发展动向:一是强调技术应用与业务创新、管理创新相结合。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文件管理、员工考勤和生产时间管理、需求预测、库存管理、合作设计、个性化定制,整合企业阿部各种资源。二是以电子商务和外包切入,优化供应链。2006年以来,欧盟国家约有2/3的中小企业在网上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在线开展询价、采购,销售确认等电子商务活动,其中,约有10%的中小企业已将公司的ICT系统与其供应商或大客户联网。三是ICT产品与服务厂商更加面向中小企业多层次需求,提供物美价廉,简便宜用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创新中小企业服务模式。四是基于移动商务和移动支付等新技术的应用对中小企业产生示范影响。五是重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六是加强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绩效的测评和研究,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绩效的显示度。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PC普及程度不仅远低于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也低于亚太其他一些国家,包括泰国、菲律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信息化的观念方面,仍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效果以及政府支持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不甚了解;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虽然有高达80%的中小企业具有接入互联网的能力,但用于业务应用的只占44.2%,只有9%左右的中小企业实施了电子商务,4.8%应用了ERP;在发展环境方面,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服务的覆盖面较小,服务的内容不完善,除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外,还有很多领域没有形成完整的服务网络。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经历了从大企业向中小企业扩散的历史过程。根据推进重点不同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世纪之交,为信息技术单项应用和企业上网前的准备阶段。第二阶段,从2000年“企业信息化工程”到目前,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尤其是网络化建设与应用的导入阶段。第三阶段,从2008年到2015年,为普及深化阶段。第四阶段,自2016年,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信息化及其推进工作,将进入以生产智能控制、供应链及客户关系的优化管理及协同商务为标志的高级阶段。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已基本渡过起步阶段,开始进入大规模应用普及阶段。

二、2006年以来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情况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自身发展情况

调查表明,当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已程度不同地拥有了信息通信技术装备,但将已有信息化能力应用于各项业务的比例不高。在互联网应用方面,80%左右的中小企业具有了互联网接入能力,但以此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业务应用的比例不高。对信息化培训的重视程度较低,仅有10%的企业派人参加信息化相关培训,其中企业领导参加培训的只有8.9%。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外部的社会化服务。因此,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推进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环节。2006年以来,在政府的大力引导下,ICT厂商和各种社会服务机构,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发挥各自优势提供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一是电信运营商凭借其独特的网络资源优势,实施综合业务转型,大规模带动了中小企业低成本、低风险迈入信息化门坎。

二是产业集群发挥中小企业高度集聚的优势,由信息化领先企业成批带动其他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提高集群的规模效益。

三是骨干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链信息化的整体优势,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四是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发展推动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电子商务对企业的生产制造、运营管理、资源调配、质量控制、整体效率提出更高要求,从而由外及内地促进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

五是信息服务平台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先导力量。信息服务平台满足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初期对信息流的需求。互联网已成为中小企业网上采购的主要载体。

六是应用服务提供商(ASP)模式具有节约应用成本、简化实施过程、提供专业服务等特点,得到更多中小企业的欢迎。

七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科研机构、大学以及法律、会计、专利等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的技术研发、推广和支持服务推动了新技术的应用。

八是信息化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和宣传普及和教育培训的实施力度不断加大。

九是大型IT企业和社会各类服务机构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ICT企业强强联合,建立信息化服务联盟,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提供一体化

解决方案。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环境营造情况

1、政策法规环境建设有突破性进展

继《电子签名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之后,2006年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先后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总理签发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商务部《关于网上交易的指导意见(暂行)》等,信用管理、在线支付、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研究正在全面展开。

2、技术标准环境建设逐步完善

截至2006年,我国已制定信息技术方面的国家标准732个,行业标准118个,已经基本覆盖信息技术所有领域。信息产业部制订了《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体系,包括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规范、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规范、协同产品商务系统(CPC)规范、制造执行系统(MES)规范、办公自动化系统(OA)规范,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指导。了《二维条码网格矩阵码》(SJ/T 11349―2006)和《二维条码紧密矩阵码》(SJ/T 11350―2006)两项二维条码的行业标准,是我国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条码码制标准。

3、财政税收环境建设有所改善

在中央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都安排了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内容。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也体现了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信息化发展等内容。一些地方设立了专项扶持资金,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特殊优惠政策,不同程度上改善了当地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投入环境。

4、信用服务体系建设越来越得到重视

建设信用体系,营造信任环境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保障,主要有两种主要途径,一种是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共信任服务(G2B模式);一种是社会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任平台服务(B282B模式)。目前,全国各类征信机构大约100多家,资信评级机构近80家,信用担保机构2000多家,其他专业信用服务机构500多家。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并已实现全国银行间联网查询;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建立了拥有近600万户企业基本信息的共享数据库;国家税务总局正全面实施“金税”工程三期建设,目标是实现对纳税人进行综合管理和监控;全国整规办建立了“中国反商业欺诈网”,归集和公开市场主体的负面信息;最高人民法院正在积极建立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社会化信任环境、监督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5、电子政务服务带动了中小企业信息化

2006年,随着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运行,我国政府已形成自上而下的电子政务网站体系。各级政府以网站为手段政务信息,实行政务公开,为企业和公众办事服务,扩大社会参与,密切了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电子政务在服务于广大中小企业的同时,也带动了他们的信息化进程。

6、中小企业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等国际交流活动,成为中小企业开展信息技术交流、实施电子商务的平台。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实施情况

2005年8月,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国务院信息办推广应用组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遵照“政府倡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共同启动实施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制定指导意见,开展课题研究。会同科技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关于强化服务,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见》,提出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鼓励和支持社会化服务,积极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开展调查研究,组织编制发展报告。先后完成了《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政策环境研究》、《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研究》、《电子商务模式研究》、《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政策研究》、《中外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政策比较研究》以及《中小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研究》、《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研究》等多个课题,形成了一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二是发挥大企业的优势,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和支持大型rr企业强强联合建立服务联盟、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开发中小企业适用产品、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组织大企业和服务厂商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和中小企业信息化论坛。

三是调动社会资源、引导推进活动,促进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的规模化应用。

四是加强公共服务,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中央财政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资金计划中,安排了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内容。由国家发改委主办的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已有100多万企业会员,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网络体系,每天网上信息上千条,并举办了四届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共有10万多户中小企业上网了招聘信息。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和推进工作的重点

信息化使中小企业获得了与大型企业平等竞争的机会。世界500强企业可以通过规模和辐射效应,形成竞争优势;中小企业同样可以通过信息化和集群式发展,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综合效益,焕发出巨人的能量,成为隐形冠军。

(一)现阶段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与对服务的满意度之间存在距离。二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技术覆盖率高而应用普及率低的反差。三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在经济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间呈现出发展不平衡。四是中小企业因规模不同,信息化发展也不平衡。总之,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到了以提高素质为主的时期,信息化在提高中小企业素质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信息化在中小企业中大规模应用普及,同时引导已经进入信息化大门的中小企业深化应用,成为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的重点

一是要以需求为导向引导服务体系建设。对中小企业用户需求的分析与研究,对中小企业市场需求特征的准确把握,是广大供应商和服务商的首要任务和必做的功课,也是政府部门的政策目标。

二是推进规模化的服务体系建设。以共享的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低成本、高效率地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需求问题。

三是加强信任保障环境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消除网络信息安全环境隐患,建立监督保障机制。

四是引导企业将信息化与企业业务有机融合。向集成、共享、协同转变,建立核心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中小企业企业信息化范文4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ERP;基于SaaS模式的ERP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01

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业务流程、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具体如下:一方面,改变企业的传统管理模式,实行扁平化管理和网络化管理,实现面向客户的集成化管理目标。这就要求对企业管理进行重组和变革,重新设计和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使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传输更为便捷,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使管理者与员工、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更直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另一方面,运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的物资资源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人流)、财务资源管理(财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逐步实现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同步发展,打破原来的管理金字塔体系,实现扁平化的流水线管理方式,通过这个主线条衔接并重建每个员工、每道工序、每个部门的信息化基础,并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可随时调用生产、采购、财务等部门所有数据,既实现资源共享,又实现实时监控,同时能防微杜渐。如此,在新的管理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信息化管理才能成为企业走向网络化,信息化的坚实基础。

信息化管理的精髓是信息的集成,其核心要素是数据平台的建设和数据的深度挖掘。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把企业的设计、采购、生产、制造、财务、营销、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集成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有效地支撑企业的决策系统,达到寻找潜在的客户,降低库存、提高生产效能和质量、快速应变的目的,同时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来寻找潜在的客户,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企业管理信息化过程中,ERP、CRM、BI、PLM等都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应用系统。在这其中,ERP正在向高度整合的全程管理信息化迈进。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是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Gartner Group Inc.根据当时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及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需求,预测在今后信息时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即将发生变革,而提出的概念。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已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内外部资源合理调配、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企业所有资源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上,从而实现信息数据标准化,系统运行集成化、业务流程合理化、绩效监控动态化、管理改善持续化。

在中国,自1981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进中国第一套MRPII软件(制造资源计划,ERP前身)到现在,ERP管理软件在中国已经发展了超过30年。从最初单一的会计核算软件到现在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ERP系统,ERP已经逐渐成为中国企业最主要的管理软件之一,广泛应用于大中型企业。发展到2010年,中国ERP软件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69.56亿,占到管理软件整体规模比重超50%。虽然企业越来越离不开ERP,但ERP本身却越来越少被媒体提及和关注,而随着像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概念的兴起,ERP已被当为“信息技术行业中的传统行业”逐渐冷落。2012年管理软件全年财报的,更是让人为ERP的发展前景堪忧,众多ERP管理软件企业纷纷出现了业绩下滑、甚至亏损现象。30年后的今天,中国ERP管理软件企业不得不以创业者的心态重新思考传统ERP的未来。

“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柳传志的这句名言几乎成了中国企业信息化的“魔咒”。从中国中小企业的角度来看,当今后金融危机时代,面对用工荒及不断缩紧的银根,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面临转型。或者脱离制造业转做其它行业,或者从企业自身找到更多突破口、寻求创新。信息化在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都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几乎所有想实施企业信息化的中小企业都面临着两难的选择:价格过低,则担心服务问题,担心ERP厂商无法按承诺为企业提供ERP实施服务;价格高,又担心实施的风险,毕竟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如何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难题,成了中国ERP管理软件企业的心头之痛。一方面,中小企业信息化已经迫在眉睫,但高额的投入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阻力因素;另一方面,受诸多因素的限制,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一直没有找到突破之路。调查显示,有50%左右的企业还未进行任何的企业信息化,而实施了ERP的企业甚至还不到10%。在ERP界,管理软件企业同样面临两难选择:价格过低,自己的利润就成了问题,毕竟开发一套好的ERP软件系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此外还必须投入大量的实施人力帮助客户实施;但价格高了,客户又不接受,何况还有来自竞争者的压力。这样,供需双方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从而导致了一方面确实有大量的中小企业想上ERP,但又不敢上;另一方面,ERP厂商由于价格过低服务质量下降,反过来又导致了企业更不敢上。于是众多的厂商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商业模式。

一个新兴的概念: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进入了大家的视野。软件即服务(SaaS)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软件的成熟,而在21世纪开始兴起的一种完全创新的软件应用模式。SaaS的模式是厂商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软件,厂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根据实际需求,向厂商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按定购的服务多少和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费用,并通过互联网获得厂商提供的服务。SaaS 应用软件的价格通常为“全包”费用,囊括了通常的应用软件许可证费、软件维护费以及技术支持费,将其统一为每个用户的月度租用费。

将ERP与SaaS相结合,构建基于SaaS模式的ERP,就是解开ERP厂商与中小企业之间供需死循环的一把钥匙。SaaS管理软件,将电子商务与企业内部业务管理相结合,专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了“一站式电子商务信息化服务平台”,目的在于向中小企业提供全程电子商务服务,内容包括客户关系管理、购销存业务管理、连锁业务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管理、企业商铺、供应链管理和商业情报服务等。ERP这样的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其部署和实施比软件本身的功能、性能更为重要,万一部署失败,那所有的投入几乎全部白费,这样的风险是每个企业用户都希望避免的。而在SaaS模式下,ERP供应商为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软件及硬件运作平台,并负责所有的前期实施、后期维护等一系列服务,企业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即可通过互联网使用信息系统。传统的ERP、CRM项目的部署周期至少需要一两年甚至更久的时间,而SaaS模式的软件项目部署最多也不会超过90天,而且用户无需在软件许可证和硬件方面进行投资。同时,传统软件在使用方式上受空间和地点的限制,必须在固定的设备上使用,而SaaS模式的软件项目可以在任何可接入Internet的地方与时间使用。相对于传统软件而言SaaS模式在软件的升级、服务、数据安全传输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此外,大量的新技术,如Web Service,提供了更简单、更灵活、更实用的SaaS平台。因此,对于广大中小型企业来说,SaaS是采用先进技术实施信息化的最好途径。

具体来说,SaaS与ERP相结合可以为中小企业客户及ERP厂商带来如下价值:

1.企业无需承担初期搭建高昂的硬件投资、软件授权费用,降低了企业的资金风险,一旦软件不好、服务不好就可以更换;

2.企业可以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自己所需的软件和服务,真正做到按需配置;

3.由于是租赁,所以也就没有传统ERP客户所抱怨的升级费用,一方面,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又能随着技术的发展享受更好的软件和服务;

4.由于租赁服务的倒逼效应,必然会迫使ERP厂商提供最优质的软件和服务,从而增强企业实施ERP的信心,让更多的企业选择ERP;

5.客户需求的满足,软件价值、服务价值的体现,能让客户更容易接受为服务付费的观念,同时为优质ERP厂商带来稳定收益;

6.对于能长期提供优质的、满足客户需求的软件和服务的厂商来说也就获得了竞争中的蓝海,市场会越来越广阔。

随着基于SaaS模式ERP市场的快速发展,基于公司业务自购系统型ERP市场已呈萎缩状态。根据Forrester预测,在2011年至2015年间传统ERP市场每年萎缩2.5%;与之相对的,基于SaaS模式ERP市场每年将增长22%。相信,经过全行业共同努力推进基于SaaS模式ERP市场,通过分工协作不断提升产品范围和质量,提供标准化、人性化、不断协助企业成长的咨询实施服务,必将改变ERP行业的困境,促进中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在不断提升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同时,软件厂商也将获得丰厚的回报。

中小企业企业信息化范文5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经营管理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偏低、财务风险显著、经营成效和盈利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也普遍存在,而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与其经营成效息息相关,提升会计工作效率,优化会计管理质量,对于促进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盈利水平、经营效果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逐步配备信息化设备,信息化系统在日常办公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其会计信息化建设却普遍进展缓慢,以下将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概述

1.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指的是为了迎合社会信息化,而实现信息技术与会计的融合,是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企业会计管理过程中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与会计电算化相比,会计信息化的内涵更丰富,思路与方法更为灵活和广泛,可以说会计信息化是建立在会计电算化基础之上的,也是对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拓宽与发展,同时,会计电算化将企业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解决了单纯应用会计电算化所带来的“孤岛”现象,提升了会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促进了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2.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背景

《中小型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指出,从年末职工人数、年产品销售额和资产总额几个指标作为评估企业规模的重要标准,从新的评估标准中可以知道:“企业职工人数在两千人以下三百人以上,年产品销售额在三亿元以下三千万元以上,同时企业资产总额在四亿元以下四千万以上的企业归之为中型企业”;“其他范围内的企业可以称之为小型企业。”可见,中小型企业的企业资产总额、销售额与企业职工人数相对较小,因此中小型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通常偏低,这对中小企业会计工作质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只有对总量相对较小的资金、资源进行合理筹划、分配、审核,才能确保中小企业经营的稳定经营,同时尽可能地规避经济风险。

信息时代下,信息化设备、互联网等逐渐普及,在中小企业各类业务开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会计信息化更是通过对各类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应用,和对企业会计管理实务的数字化运作,实现了对中小企业经济活动、资金流动、资产管理等各项活动的优化管理,并通过对上述各项流程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形成了相应的数据信息资源,为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决策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为提升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不断优化企业经营战略和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小企业只有做好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才能做好应对市场竞争的准备,实现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生存和健康发展。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信息化意识淡薄

信息化意识是否牢固,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进展与成效。目前,受企业管理者知识水平、思想认识、管理能力、信息素质等因素的限制,许多中小企业全员尚未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由于不具备系统的企业管理知识,因此常常满足于眼前利益,得意与企业经营现状,而未认识到市场竞争的激烈与残酷,未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企业会计管理水平停滞不前。此外,有的企业管理者虽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意识,但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较为肤浅,认为配备信息化设备,应用信息化技术就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建设,仅仅将会计信息化建设视为一种减轻会计人员工作负担和提升会计信息准确度的手段,因此未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给予持续、充分的关注,也未采取人才引进、完善组织构架等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配套措施。

除此之外,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活动普遍存在较强的随意性,而缺乏合理的长期规划。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管理者与会计部门负责人对企业现有的会计工作基础,信息化建设基础把握不准确,尚不能对自身会计信息化水平进行准确评价,从而导致企业领导和会计部门难以制定科学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目标,更无从制定科学的会计信息化建设规划,从而导致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活动混乱无序,资源浪费与重视不足的情况并存,严重制约了会计信息化作用的发挥。

2.信息化建设效率偏低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效率偏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部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配套设备更新换代较慢,不足以支持其会计信息化建设活动的开展。究其原因,一是部分企业对会计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足,资金投入有限,导致会计部门不能结合信息化建设需求及时购入和更新设备;二是部分企业会计部门和IT技术部门对现有设备与系统的维护力度不足,部分设备存在故障导致闲置浪费,且信息系统软件、功能不能得到及时更新和拓展,因此使用价值迟迟得不到提高;(2)中小企业的会计等方面的数据报送错误较多,这是数据在传送中计算机故障或者打印机等方面的问题引致的;(3)中小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就信息化建设的协调配合不足,导致会计软件的安装、应用仅仅在会计部门开展,而其他部门对相应软件与程序的了解和应用不足,导致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利用仅局限在会计部门而效率偏低。

3.信息化风险管控缺失

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由于会计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对会计信息化风险的认识尚不充分,因而导致其信息化风险管理控制机制不健全。造成会计档案内容不完整,归档不及时,会计磁盘与会计资料丢失损毁,会计信息被认为篡改、损坏、泄露等问题屡屡发生,严重威胁着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更对企业的经营与决策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黑客的攻击、病毒的感染,也有可能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崩溃、瘫痪、数据丢失、数据被篡改或泄露的严重后果,而目前受技术水平和认识水平的限制,许多中小企业尚未就此采取充分的安全管理措施。

三、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改进对策

针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现状,目前应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树立信息化管理意识

提升中小企业全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对于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长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应针对企业各级管理人员、会计人员、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采取针对性的培训、教育措施,以使企业全员牢固实力信息化管理意识,对此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企业一把手应以身作则,主动到优秀企业参观、学习,以充分认识会计信息化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主动学习会计信息化管理理论、知识、技能,找出企业自身水平与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并积极倡导企业全员了解、学习、重视信息化管理;其次,应对企业会计部门负责人,IT部门负责人及相关技术骨干人员进行有计划的、系统性的会计信息化知识、技能培训,以不断提升他们的会计信息化的认知水平,并对照企业会计信息化现有基础不断采取技术上、流程上、模式上、方法上的改进措施,进而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除此之外,会计信息化建设不但需要企业领导的支持,企业会计、技术部门的主导,还需要企业全员的支持与配合,因此,可通过广播、海报、企业微信公共号、企业官方微博等途径开展广泛的、全面的信息化知识宣传,以提升企业全员对信息化管理方法、技术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积极配合企业会计、管理人员进行相关信息、数据的收集和录入,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资源建设活动提供丰富的信息来源。

2.强化业务流程再造

为了解决当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效率偏低的问题,首先要加大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确保企业会计信息化设备充足,确保相关软件、程序、系统的先进性,对强化对软、硬件基础的维护管理,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性能稳定、功能完善。

除此之外,应通过系统的业务流程再造手段,全面提升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与企业业务流程的契合性,进而提升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此过程中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业务流程再造要充分针对企业基本业务的内容与特点展开,为企业管理和决策者提供最可靠、最有价值的会计信息;(2)要尽量打造简洁而高效的会计信息化业务流程,以控制成本,提升效率;(3)应将企业各项业务的会计信息进行统一途径、统一格式的存储,以确保企业会计、管理人员获取、处理、利用会计信息的效率。

3.完善信息化风险管理策略

完善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管理工作,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全面防护,一是采用防火墙技术,阻挡非法、可疑入侵;二是采用合理的数据备份技术,防治企业关键会计信息的丢失;三是强化病毒识别与查杀,最大限度地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2)完善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方面,应通过完善会计信息化操作系统,强化操作者身份认证、采取部门之间的隔离措施等手段减少人为失误造成的会计信息错漏、损毁等情形;外部控制方面,应强化远程处理控制、大众访问控制、病毒和黑客的识别与防控等,有条件且有需要的企业还可建立远程数据灾备系统,以将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四、总结

综上所述,信息化背景下,积极强化会计信息化建设对于中小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受管理者认识不足、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且建设效率偏低、安全风险管理不足等因素的制约,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水平普遍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会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对此,积极强化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结合目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当前应着重从提升信息化意识、强化业务流程再造和完善信息风险管理工作三个方面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以促进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实现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齐莲花.重构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2).157-159.

[2]迟金凤.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3(3):57-58.

[3]张启晨.基于“云计算”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新取向[J].现代经济信息,2013(22).

中小企业企业信息化范文6

关键词: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据《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2007)》的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状况如下:①信息化建设方面:80.4%的中小企业具有互联网接入能力,其中,44.2%的企业已经将互联网用于企业信息化;但是,只有16.7%的企业有自己的网站,14%的企业建立了企业门户网站,有的网站只是做一些宣传,有的网站在上面开展业务、贸易、流通。32.8%的企业具有电子邮件系统应用,管理层有39.3%使用电子邮箱。其中老板为32.4%,基层员工为15.6%,还有26.2%的群体不使用电子邮箱,在使用电子邮箱的人员中,57.5%使用免费邮箱。电子邮件和其他的通信方式已经是现代企业,甚至每个人都常用的东西,但是在中小企业还不是很普及。②信息化应用方面:52.3%的企业具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应用,但是核心业务应用还不到10%。。已经应用ERP的中小企业仅为4.8%,86.2%的企业还没有用ERP,两个数字相加不够100%,就说明还有一些企业没有回答,可能也搞不清什么是ERP,而ERP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工作。中小企业网站以信息为主,其次才是开展电子商务。只有9%的中小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应用。③认识和信息化需求方面:中小企业首先关注是的市场与营销,说明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主要需求集中在解决眼前急迫的生存问题上,对于发展、创新和竞争力,应该说不是中小企业最关心的。我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平均生存周期大概只有两三年,每年的变化都很大,所以他们更关心今年,最多考虑一下明年,第三年有可能就倒闭了,所以生存是他们最主要的问题,所以他们显然有别于更多关注长期效益、无形效益、战略和管控等问题的大型企业;其次,17%的企业强调管理方面的需求;第三,13.3%的企业更关注客户管理方面的需求;第四,11.2%的企业强调生产与研发方面的需求。

二、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不温不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问题和人才问题。还是在于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管理认识模糊。我国广大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和介入程度尚不令人满意。尽管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不同程度开展了信息化管理建设,但他们并非全都对什么是企业信息化管理、如何实施信息化管理有透彻的了解,许多企业以为只要建了一个财务管理系统或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算实现信息化管理了。面对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抵制与阻碍,他们往往是用现代化的手段去重复、模仿传统的业务处理流程,而没有或者不敢去触动所有的管理方式、管理模式,更不用说变革组织结构了。一些中小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往往只是从加强数据处理能力、减少差错或节省成本等表面的作用去理解和认识。

2.建设资金和投资规划问题。目前很多中小企业不能合理利用有限资金,在现阶段,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的普遍困难。在有限资金的合理使用方面,我国中小企业尚处于摸索阶段。很多中小企业对硬件的投资占到整个信息化投资80%以上,而配套软件投入相对滞后。这种“重硬轻软”的做法不仅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也使硬件设备收益-投入比偏小。有些由于前期论证不足,建了信息系统之后缺乏科学合理的应用,造成投资浪费。由于自身特点,中小企业在做信息化管理建设时往往是走一步看一步,缺乏在分析企业现状和经营策略的前提下,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借助咨询公司的力量,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周期漫长、实施复杂、耗资巨大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

3.外部环境问题。中小企业管理程序变动很大,限制了企业管理软件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由于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自身的局限,使得目前市场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解决方案过于昂贵。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管理软件产品还不多或者不能很好满足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软件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后续服务也没有跟上。国外企业管理软件存在“水土不服”等问题,很难为中小企业所接受。以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为特长的咨询机构极少,专业从事企业信息化工程监理机构太少,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项目质量无法保证。

三、解决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为解决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顺利实施,我们认为应着重从政府、中小企业本身以及信息化专业服务商三个方面共同努力,解决上述问题。

1.政府方面。整合政府要整合社会资源,支持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具体来说主要有:①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在信息化过程中,信息基础设施如通讯设施等不可能由中小企业自己来承担建设,为了提高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化程度,政府应投入资金加强信息基础建设,改善信息化应用环境;②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方法解决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针对信息化建设中,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可采取多种形式来解决。建立专项扶持资金,增强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扶持力度。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政府应鼓励和支持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乡合作金融机构等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鼓励各大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加强信贷支持。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各类依法设立的风险投资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投资。积极采取措施逐步扩大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另外应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③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培养专业人才。推动信息化,人才是关键,政府应构建一个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在职培训为重点,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结合,公益培训与商业培训相互补充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各类专业人才掌握信息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具体来说:首先要加强企业培训和各种资格认证,组织典型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专业咨询公司和系统集成商等专家资源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其次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加强大专院校对信息人才的培养,尤其重视复合型信息人才的培养,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输送专业人才。④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专业型的服务,由IT专家、学者组建专家组,联合各种咨询中介,硬件供应商等多方资源力量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的咨询和论证,帮助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给予技术支持等服务。

2.中小企业本身。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管理信息化强调的不仅是计算机软硬件,更强调人、管理、技术之间的有机集成,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特别是企业的领导层,一定要让中小企业领导层对信息化管理有正确理解和足够重视。成功的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应成为推动企业管理变革的契机,从而促进企业管理的优化。然而不少中小企业对这点认识不足。必须明白,企业管理信息化应致力于从深层次触动企业进行管理变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重塑企业。从实质上看,信息技术的挑战是如何认识信息技术对开发普及知识并使之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潜在能力。中小企业高层管理者面临的主要挑战不在于设计一种更高效的数据处理系统,而在于创造一种能使人们能更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的管理环境。②合理安排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作为中小企业,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肯定不会太多,应该考虑怎样“少花钱、多办事”。中小企业绝不能盲目追求最新技术和产品,而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滚动式”的投资方法,认真分析自身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实施路线,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计划。中小企业一定要摆脱以硬件设备为主的投资方式,要硬件、软件同时并重。由于中小企业涉及行业广泛、企业内部管理方式以及业务流程多变,在系统选型时要坚持“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③整体规划,选择合适的突破口。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设规划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中小企业建设信息化管理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寻找合适的突破口,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目一方面财务软件大多实现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且财务体系比较固定。另一方面建立企业网站可以向社会展示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产品销路,而且有助于加强与客户的相互沟通。此外,中小企业产品更新换代非常快,急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CAD)设计新产品。

3.信息化专业服务商方面。中小企业的现实条件决定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必须依靠IT厂商所提供的社会化与专业化IT外包服务。由于外包企业有通畅的软硬件渠道,中小企业可以得到更低价格的硬软件,这比企业自己设立IT部门成本低,而且企业可以专注自身业务;由于外包企业有专职的咨询和方案论证,可以保证管理信息化投资能够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外包企业能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化培训,可以提高中小企业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对于业务流程相对简单、应用需求相对单一、经营状况经常变化、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中小企业来说,不可能选择使用那些系统复杂度高、使用难度大而又非常昂贵的信息化产品,这要求服务商要提供个性化服务,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规划方案和解决方案同时要脚踏实地、客观地为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的性价比分析,以中小企业的目标为己任,携手合作,期待双赢。

作者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