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武术教学范例

中小学武术教学

中小学武术教学范文1

1.1文献资料法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根据需要,广泛地查阅参考了与本课题相关的学校体育学、学校武术发展等学科资料,在中国知网上查阅关于岭南武术文化传承和中小学武术教育的文献,并做出总结,借鉴文中有用观点。

1.2访谈法

对2013年2-7月在广州市小学代武术课的广州体育学院武术系在校生20人进行电话访问。

1.3问卷调查法

在广州市随机抽取5所小学每所学校随机向学生发放60份调查问卷,共发放300份,回收293份,回收率97.67%,其中有效问卷280份,有效率95.56%。

1.4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软件与Excel软件对问卷所得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为文章的写作提供准确的数据。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岭南武术文化传承现状及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受外来文化冲击的影响,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承断层问题日益严重,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空间也逐渐被外来技击术(如跆拳道)所挤占,面对武术文化的流失,岭南地区武术工作者采取了很多措施,传承和保护岭南武术文化。借助影视作品,宣传和传播岭南武术文化;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岭南武术文化;通过体育局、拳会拳馆、高等体育院校等机构传授岭南武术。这些措施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黄飞鸿》、《叶问》等题材电影的热播,将岭南武术文化推向了新的高度,扩大了岭南武术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蔡李佛拳、咏春拳成为了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各级体育局、各类业余体校中开办的武术班、武术队等,在体质内强化了岭南武术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系统性,成为岭南武术社会发展的主流,是岭南武术存在的主要形式;拳会拳馆的蓬勃发展充分体现了岭南武术的社会功能和市场价值;高等院校的武术教育特别是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历教育(学士、硕士、博士),更是增添了岭南武术更多的文化意义,赋予了其更加强劲的生命力。

2.2岭南武术文化在广州市小学教育中传承的优势

2.2.1有利于岭南武术文化科学、规范、系统地传承

传承是传统文化的根本特征,是文化的延续。岭南武术文化如何薪火相传,使之得以延续,我们就必须找到更有利的传承途径。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教育,这其中,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学校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目的性、系统性等特点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方式,只有通过学校教育,进行辐射,才能扩大群众基础。岭南武术文化是广东省的地域文化,适合在广州市小学开展,我们可以根据广州市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把岭南武术文化纳入其中。学校完善的功能弥补了很多民间传承的不足,有利于构建一个科学、系统、规范且具有可行性的传承体系,为岭南武术文化传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以往我们把学校武术只当作一种体育项目来看待,认为学校武术只是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一种手段,忽视了其中蕴含的文化资源。因此,需要从传承地域文化的高度把岭南武术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引入广州市各小学,让青少年从小接受岭南武术文化的熏陶,从拳脚功夫中体会岭南武术所蕴含的文化意境。

2.2.2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目前,广州市小学的武术课内容多以长拳(如:五步拳、初级长拳等)为主,教学内容单调乏味,技击性不强,等到实际应用难以起到防身作用,以致出现很所学生热爱武术,但讨厌上武术课的现象。而岭南武术(如:咏春拳、洪拳等)技击性强、拳种丰富多样,常以吐气发声助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以往小学武术课,主要是以技术练习为主,缺乏对学生武德的教育,岭南武术文化包含丰富的武德内容,将岭南武术文化引入小学,可以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与意志品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武术自古以来就强调对武德的修养,习武先修德,通过武德的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不怕吃苦、坚韧不拔、尊师重道、诚实守信等优良品质。武德教育在小学的开展,还可以丰富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为提高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做出贡献,促进小学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

2.3岭南武术文化进广州市小学的可行性分析

2.3.1岭南武术在广州市小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调查分析广州市小学生了解岭南武术文化的途径主要集中在武侠电影电视方面,广州市小学对于具有地域特色的岭南武术的宣传教育不够,但小学生对于岭南武术的学习热情很高,这为岭南武术文化走进广州市小学奠定基础。

2.3.2广州市小学岭南武术教学条件调查分析通过对学生的调查表明:广州市小学武术课教师中,50.71%为一般体育教师,34.64%为专业武术教师,专业武术教师虽有一定数量,但不能满足武术教学需要。通过对武术教师的调查表明:广州市小学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据居于首位的是自编内容占65%;其次是按国家教材占25%;最低的是按校本教材占10%。由此可见,由于教材资源的匮乏,武术课的教学内容在具体的教学中有很大的随意性,教师往往根据自己掌握武术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内容。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岭南武术武术文化小学教育中传承,有利于岭南武术文化科学、规范、系统地传承,能够提高小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2)通过对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小学生对岭南武术的学习热情很高,这为岭南武术文化走进广州市小学奠定基础,岭南武术文化可以深入地引入到小学教育中来。(3)目前广州市小学武术专业教师匮乏,没有适用的武术教材,这些因素制约岭南武术文化在广州市小学教育中传承,需要进行完善。

3.2建议

中小学武术教学范文2

关键词:武术运动;小学;体育教学;目标

1提升传统体育运动的认知

知识的获取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小学教育中知识的学习是教育的首要目标,体育课程是我国小学教育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所有小学教育之中的不可或缺的课程。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典型代表,有着传统文化和传统体育活动的双重价值。武术从新中国成立伊始,就开始进入到我国体育教学的体系之中。武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可以看作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这种知识不单纯的限于武术本身,而是整体民族传统体育的知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不单单是一种体育活动,更是我国丰富民族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在小学体育教育中,需要对于学生身体强健的同时,更应该通过体育手段把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灌输,从而达到传统体育运动知识的了解。武术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最早、普及最广、师生最为喜欢的传统体育项目,所以具有了传统体育的代表性。武术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个典型个体,在小学体育教学之中,武术的作用与其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典型个体项目教学方式来普及整体性的民族传统体育知识。小学体育课程,面向了所有小学生,因此具有极强的广泛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武术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习武术技能、强健身体的同时产生对于传统体育文化知识的认识,在整个武术教育中,深刻学习了武术运动知识后更能产生对于其他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并去了解更多多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的知识。

2培养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及形成各类习惯的重要阶段,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是关键。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习惯的养成,关系到学生未来终身参与体育锻炼及身体健康水平。武术作为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而且是在中国人心目中一项极为特殊的体育运动,学生会对于武术有着更深的认同与接受,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猎奇心理较强的情况下,更会对武术的学习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武术是一项可以全面发展人身体机能的运动,小学生在认真的进行武术学习后,身体技能、精神面貌等都会有所改变,而这种改变是通过身体运动所获得的,因此学生会通过武术运动对于身体的改变来对于其他体育运动产生兴趣,并进行自主身体的实践。在小学体育教学之中进行武术教学从更为广阔的视角来看,是为了一种培养学生认识体育运动、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长期性目标。

3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

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首要目标。通过在学校期间的体育课程,让小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科学锻炼身体的手段,然后再通过体育课及课后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武术运动具有文化与体育运动双重属性,这也是武术高于体育也属于体育的重要特点。从体育运动属性来看,武术运动具有极强的竞技性、健身性及观赏性,特别是在健身性方面,武术运动对于人身体有着独特的锻炼价值。从人身体素质的构成来看,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是其核心构成,而从事武术运动的锻炼对于这些素质有着极好的锻炼。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核心的运动项目,所以无论是传统武术中进行石锁的力量训练,还是现代武术之中系统化的力量的训练,都表明了武术运动之中对于力量训练的重视。在现代武术运动之中,套路是其重要的一种重要的运动形式,套路是由武术攻防技击动作链接而成的演练方式,在演练完整套路后对于体能消耗极高。因此武术运动在小学之中可以看作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同时更是促进其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最好方式,而这也是小学体育教学之中进行武术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

4树立正确的个性观

在小学教育阶段,是对于青少年个性培养的重要时期,因为小学阶段学生思维与行为还没有产生固定模式,所以通过体育运动手段来对于青少年的个性进行“塑性”具有重要意义。体育课的目标任务不仅仅是促进学生体质的提高,更多是人格的完善,而个性的培养则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完善其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运动是培养人个性的主要方式,而在武术运动中以武德为基准的体系内是对于学生正确个性塑造的最好方式,因为武术教育可以很好的对于小学生个性的培养给予约束与引导,使其在小学阶段形成健康的个性观,甚至是个性的养成。由此可见,在小学进行武术运动可以好的完成小学教育之中对于学生正确个性培养的目标,并对树立正确的个性价值观起到辅助作用。

5促进学生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之中一直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更是进行德育教育教育的关键时期。在小学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一个目标就是通过体育手段来进行德育教育,从而达到小学教育之中的立德树人目的。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部分,本身就带有了极强的教化功能,而且武术运动是中国众多民族传统体育之中具有教化功能最强的一个项目,正因如此,武术会被中国各级学校所接受。武术之中的独特的武德内容,一直伴随着武术的发展。德行的培养,是在技艺学习之前必要的教育过程。武德的内涵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因此在小学之中进行武术教育,可以充分的发挥武术之中的“尊师重道”、“仁义为先”等传统武德思想对于小学生进行教育。因此在小学武术课程中,要把武德教育与技能传习同时进行,特别是把武德内容和小学得德育教育相融合,最大程度的挥发武德教育在整个小学德育培养中的最用,从而通过武术教学手段来实现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目标。

6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的价值功能除了最为根本的教书育人外,更担负了传承文化的任务,因为学校具有典型的人群集中性特征,便于进行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社会变迁中创造出了极为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愈发重视。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第报告中“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专门提到了要深入挖掘与传承传统文化的内容,这说明了弘扬传统文化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小学阶段青少年,是处于一个典型的知识启蒙及接受期,所以在中国的小学教育之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较为普遍,而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本身带有极强文化属性,同时也有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4]。武术在具有浓郁文化的同时,又是强身健体的一项运动,所以许多学校把武术作为体育教学的一部分,甚至是以武术代替体育教学,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以武术教学的方式来对于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从而达到传播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建营,邱丕相,杨建英.学校武术的定位及其教育体系的构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9):73-76.

[2]吴茂杰.刍议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2008,(10):118-119.

[3]周永红.小学武术教学中的武德教育探讨[J].体育师友,2018,41(2):18-20.

中小学武术教学范文3

【关键词】小学体育;武术操;实践方法

小学体育是提高学生身体机能,锻炼身体素质的课程,在小学体育中,学校普遍采用的都是一些比较常规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身体提升非常有限,并且没有结合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在教学当中,可以在相关体育课程当中设置武术操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提供足够的锻炼机会。使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感受武术操带来的运动乐趣,提高学生在体育教学当中的积极性,学生能够更主动地对自身进行锻炼,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详细分解武术操动作,减少学生练习难度

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在初次接触武术操的时候不能很好理解武术操的动作要领,认识武术操的具体形态,在很大程度上不仅使学生的武术操上手难度、练习难度增大,同时也让学生对武术操很难产生学习的兴趣。在小学武术的专业教师比较少,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没有办法将武术操科学地向学生进行传授,导致学生学习的效率普遍不高。因此,将武术操的动作进行详细的分解成为现在教学的关键所在,对分解的动作进行教学,可以减少教学的难度和学生的练习难度。例如,体育教师在向学生教学武术操的时候,应该详细的分解武术操的动作,针对性地根据不同的动作进行不同的讲解,将武术操分为上肢运动和下肢运动两大部分。在上肢运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拳、肘、肩、背,在下肢运动中,教师可以针对马步、弓步、踏步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循序的进行练习,从而减少学生练习的难度。

二、客观评价学生,提高学生练习动力

学生在学习武术操的时候,由于年龄比较小,对于自己的学习情况了解的并不深,这会导致学生在练习武术操的时候产生盲目的自信,或者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客观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在练习武术操的时候对自身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了解自己的优势以及不足,对优势继续发扬,对自身的不足进行完善,并且明确自己之后的练习方向。教师对学生的客观评价还可以引导学生,使教学前进、完善,激发练习动力。例如,教师每周可以根据学生在现阶段练习武术操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当中,教师要诊断指导,激励促进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能够了解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在面对优点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身的优点进行发扬,并且提供学生相关的帮助,让学生能够找到自己之后的前进目标。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缺点给予意见和建议,让学生能够在之后的武术操锻炼当中进行完善,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灵活性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当中,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主动性比较弱,并且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死板。而随着现阶段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灵活性,同时也使教学的效率能够得到更好地提升。通过其他的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进行补充,不仅为学生武术操学习提供了更大的帮助,也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大的保证。例如,教师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录音机播放武术操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进行武术操的节奏练习,这样可以使教学的氛围更加融洽。同时学生跟着音乐能够进行更加高效、节奏的练习,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学习积极性逐渐得到提高。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武术操练习的时候,通过录像和照片来进行记录,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标准自己的动作,同时维护教学的秩序。教师在课后可以将这些录像给学生进行分享,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练习武术操时候的样子,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让更多的学生可以更主动地对自身进行提升。

四、总结

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武术操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学生身体的各方面发展和锻炼都有非常大的帮助。通过开展武术操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教学、身体锻炼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习惯。教师在教学当中要详细的分解武术操的教学,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了解,降低学生的练习难度。同时,教师也要不定期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在练习武术操的优点和缺点,并加以发扬和完善。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武术操的教学更加灵活,为学生带来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林曼英.小学体育教学中武术操教学的实践与探究[J].教师博览,2020,10(15):91-92.

中小学武术教学范文4

关键词:舞蹈教育;舞蹈艺术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养

0引言

在舞蹈教育教学过程当中,舞蹈艺术实践可谓是最关键和最重要的一环。舞台艺术实践的过程,一方面能够使理论知识得到综合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学生在运用理论的过程当中更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目标。为更好阐述舞蹈艺术实践的重要性,本文将从以下4个方面来展开。

1有效加强学生的舞蹈理论应用

高校舞蹈教育是一门实践大于理论的课程,若在其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一味强调和重视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实践过程,那么就会导致学生只拘泥于教师课堂的模仿,不能够掌握舞蹈理论知识的核心和精华所在,缺少对舞蹈艺术实践的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因而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舞蹈艺术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将理论更好运用于实践,并通过实践来检验学生的理论掌握情况和效果。[2]学生的舞蹈学习模式就是通过练习课堂教学舞蹈内容来掌握,在这个练习过程当中存在训练模式较为单一的问题,故而使学生易感到枯燥。所以,通过增加舞蹈艺术实践环节的设置,来让学生更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自主改编,从而一方面增强舞蹈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其艺术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为学生的更好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2提高学生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舞蹈艺术的关键在于舞蹈的创作和创新,以此保持舞蹈艺术的生命力。在技能课程教学过程中增加舞蹈艺术实践,既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主动性,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当中通过亲自改编和编排舞蹈动作,来完成一个富有自我标签的舞蹈组合或舞蹈作品,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富有成就感,更好地去体会和发觉舞蹈的艺术魅力,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增强自身的艺术素养,将生活运用于艺术,让艺术贴近生活,让舞蹈艺术创作更加鲜活。[3]舞蹈艺术实践环节的设置,让学生能够多方位多角度地去理解和创造舞蹈艺术作品,这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舞蹈艺术的实践过程当中,一个舞蹈作品往往不是一个人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多个人员的积极配合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就形成了一个舞蹈团队。为了让舞蹈作品呈现出完美的效果,需要讲求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在舞蹈艺术的实践过程中,一方面通过舞蹈团队的形成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联络,提高舞蹈训练的主动性,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发挥艺术实践的作用;另一方面,在舞蹈艺术实践的过程中,让舞蹈团队的各个成员通过互相交流、学习和配合,提高团队的紧密型和合作性,进而提升每个成员的参与能力和合作意识,在互相磨合和交流的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此外,通过团队的合作也能够让不同的思想和思维发生碰撞,让舞蹈作品进行多次创新和提升,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同时,团队的合作表演也让学生相互感染,提升了其舞台表现力,让每一个学生在掌握舞蹈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自我舞蹈艺术综合能力。

4增强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在舞蹈艺术的教育发展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复合型人才。学生不仅仅需要掌握良好的舞蹈专业知识,更需要具备创新、创编、教学能力和表演等多方面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熟练和把控好各个舞蹈动作,又要查找和阅读大量资料来充分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内涵,以提高自己的作品构思和架构能力。此外,学生还需要去学习音乐和舞台舞美相关方面的知识,比如舞蹈背景音乐的旋律、类型、节奏和音乐所抒发的情感,舞台的环境设计以及灯光设计等等。在编排一个舞蹈作品的过程中,要使舞蹈呈现最好的效果,不单单要求舞蹈动作的到位,更要求舞蹈动作和背景音乐旋律的相互配合。同时,要求舞美意境和舞蹈内容的匹配,让舞蹈、音乐和舞台同舞者所抒发的情感达到共鸣,这样才能使舞蹈作品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品。这个学习的过程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多方面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舞蹈的团队排练过程中,也能够促进学生的相互学习借鉴能力,每一次实践排练都有新的收获,这也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起到关键作用。

5结语

舞蹈艺术实践是舞蹈教育的重要环节,一方面,舞蹈艺术实践能够让舞蹈教学内容得到更好的应用和掌握,另一方面,舞蹈艺术实践也能够激发学生的舞蹈创造能力以及综合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舞蹈艺术实践对舞蹈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萌.高校舞蹈教育中艺术实践的重要性浅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4):366.

[2]邱敏.论高校舞蹈教育中艺术实践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上),2014(04):239.

中小学武术教学范文5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快发展,尤其是新课程教学技术改革以来,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日渐普及,恰当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农村学校的教学现状,如何使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是值得农村物理教师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物理教学;中学物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初中物理教学尤其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课堂教学与生产、生活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和处理功能。由于物理学科具有自身的专业特点,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所体现的优势显而易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益又可以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创新人才。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一、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而它的知识比较抽象,有很多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更是难以想象,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既能创设物理情境,又可以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运动的描述》一节的参照物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放映了一个经典的动画故事《刻舟求剑》,故事看完后,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以往教学的枯燥与乏味,它“声、光、色并茂,情、景、意交融”,让学生能够更形象的理解现代信息,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乐趣。例如,在教学《电磁继电器》时,我单靠课本上的图片讲解,既抽象又单调,很难让学生理解,而采用多媒体动画模拟电磁继电器的工作过程,便会让学生一目了然,简单轻松地学会了所学内容,而且觉得这些知识生动有趣,有了探究意愿,有了学习的乐趣。

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丰富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教学以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为主。在教学中有一些无法或无条件完成的实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比如“马德堡半球实验”“三峡船闸的工作过程”“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等实验很难做成,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它们的工作过程,在结合实际过程进行讲解,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还有一些抽象的物理问题,比如在教学《分子热运动》一节时,学生对于气体、液体、固体之间的扩散现象觉得抽象、不易理解,我就用动画和视频的形式形象、直观地把这些现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方便、快速地让学生理解掌握了这部分知识,与以往直接讲解相比,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还有一些实物不方便展示的实验,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教师在前面演示不够直观,学生在下面也很难看得清楚,因此,学生自己实验时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故障,但是把它们做成相应的动画加以放大,就会直观、形象的面对全体学生,所有人都会看得很清楚,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它们的连接方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实验教学,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增大教学容量,又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实验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更好地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为生产生活服务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生认识物理现象,掌握物理规律,让物理知识改进大自然,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有些知识只靠讲解并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得课堂氛围显得单调、无趣,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创设既贴近生活又具有时代气息的实际情景,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见过但没有在意的场景,再一次展现在学生眼前,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教师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讲解,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大气压强的应用”时,我给学生先播放了一段“拔火罐”和“医生给病人输液”的场景,学生对这一过程看得非常认真,看完之后学生很好奇: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情景,与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关系吗?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让学生明白物理知识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有利于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能力,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将求知欲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课堂教学要恰当、适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并不是每节课都适合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水的沸腾》一节时,教师应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水的沸腾过程、现象和规律。若这节课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这一研究过程,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但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的能力,会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再比如,在教学《光的色散》一节时,关于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现象,我在两个班分别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一个班用视频把这一过程放映给学生看,多数学生也是比较有兴趣的,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另一个班我采用了学生实验的方法,把三棱镜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自己拿着三棱镜对着太阳光研究,全体学生都积极踊跃的参加到实验探究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还有一部分课程如果一味地追求课件的展示,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教师要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利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总之,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可以加大信息量,加快教学进度,使物理课堂形象生动,它已经表现出了它特有的优越性,为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学习条件,同时我们也要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充分而又恰当的开发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它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更理想,更生动活泼,更富有魅力。

参考文献:

[1]张丰.关于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定位的思辨[J].教育学术月刊,2001(10):8-10.

中小学武术教学范文6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仿真实验;微课;物理教学;有效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课程的实施,信息技术为物理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也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融入到物理课程是必然的趋势,也是物理教育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就是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把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加速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的整合,不仅可以推动传统教学模式和结构的改革,并且对于中学物理教育教学也有重要的意义。

1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效整合的实践

1.1应用传统多媒体技术优化物理教学

电脑组合的多种教学媒体是传统的多媒体技术,这些传统多媒体已被广泛的运用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组合的多种教学媒体在物理课堂教学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更不能轻易放弃。

1.1.1传统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内容

教科书里有很多需要教的内容无法在课堂上得到体现的,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把生活和实践中蕴藏的丰富教学资源,跨越时空和地域,呈现在我们的物理课堂,使我们的教学内容鲜活而有力量[1]。应用信息技术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将视频影像资源带进课堂,在平抛运动新课教学时,引入“飞越黄河”的视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机械波》新课教学时,播放一段实况录像(水波和地震波等),引入机械波课题;在《电场中的导体》新课引入教学时,播放“怒发冲冠”的科技实验和科技馆法拉第笼实验录像,笼外电光闪闪,而笼中的参观者却安然无恙,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引入《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新课教学时,播放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记录片,既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国防意识,又很好地衔接引入原子核的变化等等。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把教材中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情景。中学物理教材中许多的动态过程都是静态呈现:汽车的启动,渡河运动,人造卫星的圆周运动,小球的平抛运动,单摆、弹簧振子的运动等。若用信息技术表现这些动态情境,学生理解起来都简单方便,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给学生一个真实而不失美丽的物理世界。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前沿科技带进课堂,比如在学习万有引力与航天时,引入“神舟十一号”、“天宫二号”发射的过程,更新教材知识,优化教学内容。

1.1.2传统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等,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做这个实验,不但耗时长,数据处理也比较麻烦.所以很多教师选择不去做这个实验,往往是讲讲而已,如何解决这一棘手的教学问题?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与途径。应用传统多媒体技术可以突破以下教学难点[1]:(1)稍纵即逝的变化过程,比如:平抛运动。(2)物理模型的建立,比如:天体运动模型,物质结构中的“分子”、“原子”模型等。(3)物理知识的归纳和整理,建构思维导图。(4)化抽象为形象。比如:电磁现象等一些不可见的抽象内容。以上问题如果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可以弥补其中的不足。

1.2应用仿真实验室有力支持物理教学

“仿真物理实验室”是一款工具软件,是物理课堂教学一个很好的辅助平台,是教师教学、学生探究的学习平台。仿真物理实验室可以提供完备实验器具的虚拟综合实验。对于逻辑性较强且抽象的物理学科,借助这一平台可以创建许多的物理场景,可以在任意组合的物理环境中搭建自己的实验[2]。在《仿真物理实验室》工具软件中,提供了大量的实验器件,供使用者任意的组合和搭配,组合出多种多样的物理模型.而且实验数据可以实时输出,大大节约实验时间,提高实验研究效率。比如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需要在光线较暗的实验室环境下进行,而且实验现象很不明显,同时遮光片和激光源等实验器材比较容易损坏,导致实验效果不佳。本实验若改用在仿真实验室进行实验,不仅能创造实验所需的环境,无须考虑仪器安全问题,而且实验结果或现象更清晰可见,效果明显。仿真物理实验室涵盖物理学中的力学部分(运动及动力学等内容)、光学部分和电学部分等章节的核心内容,对物理教学有很好的支持作用。

1.3应用微课促进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深度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应运而生。所谓微课就是以物理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作为教学目标,将其录制成微视频展开教学的过程。微课一般时长较短,主要用于复杂知识点或较难的实验题目的讲解,微课具有主题鲜明、交互性强等特点。根据物理教材的核心内容制作成系列微课,通过微课导教导学,变革课堂教学的组织方式,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应用微课促进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深度融合。课前,利用微课引导学生前置学习,通过问题引导和任务驱动,把一堂物理课的重点内容录制成微课,让学生课前开展个性化的学习。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记录学习困惑。老师课前查看学习困惑,把问题进行归类总结,提炼教学内容,以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提高教学针对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课上,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合作学习,解决自主学习的难点,同时对个别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合作学习后再进行展示交流和成果汇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效整合的思考

2.1防止信息技术形式大于内容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并不是排斥传统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二者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3]。信息技术的核心特征应该是“辅助”,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无论选择何种信息技术,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否则就无法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开展课堂教学,只能以信息技术为中心按部就班的操作,偏离教学的主体。所以这样的教学只能华而不实,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学而不实,披着信息技术的外衣,这样反而影响实际的教学。

2.2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师生交流平台

即QQ群、微信群等,教师利用该平台上传优质教学资源,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学习,对于不理解或掌握不透彻的知识点以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反馈。

2.3信息技术的使用要与时俱进

随着移动媒体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各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断出现,如: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相干波的叠加过程;导体在外电场作用下达到静电平衡的过程等等,对拍摄下的现象进行后期编辑和加工的软件,可以利用360度全景摄影技术对天体运动等拍摄情境生成逼真的虚拟情景,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信息技术正在悄悄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整合的教学改革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必将改变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极大的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进而推动教学改革的进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将成为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成为新时代我们学校教育教学的主导方法。

参考文献:

[1]曹义才.多媒体信息技术让物理课堂“活”起来[J].中学理科园地,2005(4):63-64.

[2]陈森林.新课程背景下“仿真物理实验室”对物理教与学的促进作用[J].中学物理,2015(1):44-45.

中小学武术教学范文7

关键词:高校;物理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策略

素质教育背景下,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及提升,则需要使得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因此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及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形式的革新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内容。目前,多媒体技术是在教学活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手段,在高校物理教学中可以有效的辅助教学活动的展开。本文在对多媒体技术在高校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在实际应用中所具备的特点及优势,并提出如何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来提升多媒体技术在高校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

一、高校物理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应用的措施

1.在物理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进行合理的设计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影音图像的方式更好的对知识内容进行展示,因此可以使得物理知识内容更加具象化,并且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可以有效调动起课堂氛围。因此,教师要针对教材内容、教学大纲及教学要求来制定完善的多媒体技术应用方案,保证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效地改善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另外,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教师要充分分析物理教学课堂的特点,对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环节进行确定,使多媒体技术合理地穿插于教学课堂中。

2.制作高水平的物理教学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的教学主要集中于课件的存在形式,老师在使用多媒体时首要的就是制作高水平的课件。课件的内容要具有简单易懂的特点,因为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简化认知的难度。同时课件的服务对象是物理专业的学生,因此课件的制作原则就是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他们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制作。此外,物理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实践对物理教学多媒体课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并且根据新的物理教学需求完善、发展这些课件,使之更好地适应物理教学的需要。同时教师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教育目的的完成。

3.与其他教学模式进行结合应用

为了提升多媒体技术在高校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必须要考虑如何将其更好地融入到物理课堂教学中。目前,在高校物理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的教学模式种类较为多样,因此在实际中可以考虑将多媒体技术与其他教学手段进行融合,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展开。同时在现今高校物理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学模式都需要多媒体技术作为支持,例如翻转课堂就是一种需要有多媒体技术参与的教学模式。高校物理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对此种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选用,通过录制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之后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在网络化的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学生在信息平台上进行沟通,学生在多媒体环境下也可以获取更多的教学知识及资源,这样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其更加自主积极地参与到物理知识的学习及探索中。

4.重视物理实验演示的作用

受实际的教学条件影响,高校物理教学多数都偏重于理论教学,物理知识本身就具有较高的抽象性特点,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进行结合,因此对一些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差,针对此种情况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尽可能地融入物理实验视频的演示。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的对物理实验进行展示,因此学生可以及时地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结合,并且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的演示可以使实验中的重点更加清晰的表现出来。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需要注意将理论知识与实验展示的结构进行优化,以此来突出多媒体技术在高校物理教学活动中的优点。

二、高校物理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应用需要注意的事项

1.教学思想一致性

在高校物理教学活动中要想保证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效率就必须要确保其在应用中与教学思想具备一致性。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可能存在着对物理课堂教学需求分析不到位的情况,而这也使得一些物理课程并不适用多媒体技术的情况下仍然应用多媒体技术的问题存在,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要充分考虑教材内容及课堂教学目标,保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与教学思想的方向相一致,这样才能使其应用价值体现出来,避免多媒体技术滥用的情况存在。

2.课堂分配的合理性

在课堂分配中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必须要分析如何可以使得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一般情况下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来减少板书书写的时间,同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对物理实验过程进行演示。但是在实际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中还需注意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展示,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长时间的应用多媒体技术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其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度降低。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在高校物理教学活动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效率,同时在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还需注意到此种技术手段主要是为了进行辅助教学,因此需要避免在实际的高校物理教学活动中对多媒体技术的不当应用,使得此项技术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起到更好的实用效果。

参考文献:

[1]罗春霞.如何有效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中[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25).

[2]薛丽媛.大学物理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J].现代交际,2016(3):233-234.

中小学武术教学范文8

与传统的高校生物课堂教学相比,引入多媒体技术能够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高校生物教学带来更高的效率,但是应该客观地看到,多媒体技术并不是万能的钥匙,其优越性是有局限性的,只有清晰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高校生物教学改革中的利弊才能真正做到扬长避短,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

1.1多媒体技术在高校生物教学中的优越性

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生物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能够首先为课堂教学内容带来极大的丰富性。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让课堂教学速度加快,教师不再依赖于粉笔板书,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将上课内容直观便捷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极大程度地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其次,多媒体教学还可以通过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生动、形象地感受到原本书本上刻板的生物知识,促进学生在声、光、电的综合氛围中更好地学习。

1.2多媒体技术在高校生物教学中的有限性

虽然多媒体技术能够为高校生物教学提供方法论上的改革创新,但是其自身的不足也会在给高校生物教学带来局限性。一方面,多媒体教学在给课堂教学带来知识和信息极大丰富的同时也会在另一方面可能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影响。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多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现,而幻灯片的版面有限,课程的大纲内容不容易通过幻灯片展现出来,可能给学生的理解带来障碍。并非所有教师都适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

2多媒体技术应用在高校生物教学改革中的对策

2.1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水平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生物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有着极大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前提是教师要不断提高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高校生物教学的改革水平及其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技术。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应用在高校生物教学改革中的目标,不断加强自身对于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掌握水平,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质量,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从而为学生更好地学习高校生物课程提供坚实保障。

2.2把握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原则

在高校生物教学改革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必须要充分把握目的性、结合性、可操作性、主导性、系统性等原则。只有充分把握使用原则才能更好地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推进高校生物教学改革的有效开展。目的性原则要求教师在使用多媒体体技术时要充分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切忌在使用时盲目采用而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甚至造成学生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而忽视学生主动性的调动与发挥。结合性原则要求在高校生物教学改革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要充分尊重二者的独立性,找到多媒体技术与高校生物教学的结合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带动高校生物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可操作性原则要求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可操作性,认识到整合高校生物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本质是提升教学效果,因此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艺术性必须要注重可操作性。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