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武术教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中小学武术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中小学武术教学

中小学武术教学范文1

1.1文献资料法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根据需要,广泛地查阅参考了与本课题相关的学校体育学、学校武术发展等学科资料,在中国知网上查阅关于岭南武术文化传承和中小学武术教育的文献,并做出总结,借鉴文中有用观点。

1.2访谈法

对2013年2-7月在广州市小学代武术课的广州体育学院武术系在校生20人进行电话访问。

1.3问卷调查法

在广州市随机抽取5所小学每所学校随机向学生发放60份调查问卷,共发放300份,回收293份,回收率97.67%,其中有效问卷280份,有效率95.56%。

1.4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软件与Excel软件对问卷所得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为文章的写作提供准确的数据。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岭南武术文化传承现状及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受外来文化冲击的影响,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承断层问题日益严重,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空间也逐渐被外来技击术(如跆拳道)所挤占,面对武术文化的流失,岭南地区武术工作者采取了很多措施,传承和保护岭南武术文化。借助影视作品,宣传和传播岭南武术文化;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岭南武术文化;通过体育局、拳会拳馆、高等体育院校等机构传授岭南武术。这些措施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黄飞鸿》、《叶问》等题材电影的热播,将岭南武术文化推向了新的高度,扩大了岭南武术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蔡李佛拳、咏春拳成为了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各级体育局、各类业余体校中开办的武术班、武术队等,在体质内强化了岭南武术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系统性,成为岭南武术社会发展的主流,是岭南武术存在的主要形式;拳会拳馆的蓬勃发展充分体现了岭南武术的社会功能和市场价值;高等院校的武术教育特别是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历教育(学士、硕士、博士),更是增添了岭南武术更多的文化意义,赋予了其更加强劲的生命力。

2.2岭南武术文化在广州市小学教育中传承的优势

2.2.1有利于岭南武术文化科学、规范、系统地传承

传承是传统文化的根本特征,是文化的延续。岭南武术文化如何薪火相传,使之得以延续,我们就必须找到更有利的传承途径。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教育,这其中,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学校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目的性、系统性等特点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方式,只有通过学校教育,进行辐射,才能扩大群众基础。岭南武术文化是广东省的地域文化,适合在广州市小学开展,我们可以根据广州市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把岭南武术文化纳入其中。学校完善的功能弥补了很多民间传承的不足,有利于构建一个科学、系统、规范且具有可行性的传承体系,为岭南武术文化传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以往我们把学校武术只当作一种体育项目来看待,认为学校武术只是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一种手段,忽视了其中蕴含的文化资源。因此,需要从传承地域文化的高度把岭南武术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引入广州市各小学,让青少年从小接受岭南武术文化的熏陶,从拳脚功夫中体会岭南武术所蕴含的文化意境。

2.2.2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目前,广州市小学的武术课内容多以长拳(如:五步拳、初级长拳等)为主,教学内容单调乏味,技击性不强,等到实际应用难以起到防身作用,以致出现很所学生热爱武术,但讨厌上武术课的现象。而岭南武术(如:咏春拳、洪拳等)技击性强、拳种丰富多样,常以吐气发声助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以往小学武术课,主要是以技术练习为主,缺乏对学生武德的教育,岭南武术文化包含丰富的武德内容,将岭南武术文化引入小学,可以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与意志品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武术自古以来就强调对武德的修养,习武先修德,通过武德的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不怕吃苦、坚韧不拔、尊师重道、诚实守信等优良品质。武德教育在小学的开展,还可以丰富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为提高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做出贡献,促进小学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

2.3岭南武术文化进广州市小学的可行性分析

2.3.1岭南武术在广州市小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调查分析广州市小学生了解岭南武术文化的途径主要集中在武侠电影电视方面,广州市小学对于具有地域特色的岭南武术的宣传教育不够,但小学生对于岭南武术的学习热情很高,这为岭南武术文化走进广州市小学奠定基础。

2.3.2广州市小学岭南武术教学条件调查分析通过对学生的调查表明:广州市小学武术课教师中,50.71%为一般体育教师,34.64%为专业武术教师,专业武术教师虽有一定数量,但不能满足武术教学需要。通过对武术教师的调查表明:广州市小学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据居于首位的是自编内容占65%;其次是按国家教材占25%;最低的是按校本教材占10%。由此可见,由于教材资源的匮乏,武术课的教学内容在具体的教学中有很大的随意性,教师往往根据自己掌握武术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内容。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岭南武术武术文化小学教育中传承,有利于岭南武术文化科学、规范、系统地传承,能够提高小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2)通过对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小学生对岭南武术的学习热情很高,这为岭南武术文化走进广州市小学奠定基础,岭南武术文化可以深入地引入到小学教育中来。(3)目前广州市小学武术专业教师匮乏,没有适用的武术教材,这些因素制约岭南武术文化在广州市小学教育中传承,需要进行完善。

3.2建议

中小学武术教学范文2

新课改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是现代教育重要理念。本课题从素质教育理念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进一步分析与探讨了中学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为提升中学武术水平提出科学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素质教育;中学武术;教学改革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也得到较大的发展。这些年,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要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目标,就要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到日常中学教学中。这些年,很多中学都将素质教育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随着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得到了学校重视,因此加强中学生体育锻炼,是现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最新举措。但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是枯燥无味的,尤其是很多体育教师,经常采用田径、篮球等教学,而且课堂上经常是高强度的训练方式,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方式是十分枯燥无味,尤其是中学生是充满生机与活力,对于新鲜的事物比较有好奇心。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许多学校开设了中学武术课程。由于中学武术课程比较晚,因此武术教学方面依然出现比较多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对中学武术的教学改革,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并为提升中学武术教学水平提出科学对策与建议。

一、素质教育理念下中学武术教学存在问题

1、中学武术师资力量薄弱

韩愈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要保证中学武术的教学质量,就要有一批优秀的武术教师,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武术技能的任务,同时承担着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目前,中学武术师资力量薄弱,根本达不到素质教育的水平。一方面,很多武术教师都是半路出家,并不是武术专业出身,而是其他体育教师兼任,因此在武术技能上是不够的。其次,很多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不过关,在武术教学中经常出现各种不文明用语。武术教师的人文修养不过关,部分教师的身上有着拜金主义、自私自利等影子,假若这种教师长期进行教学,将严重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别说进行素质教育。同时,一些武术教师自身的沟通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比较薄弱,这些都会影响武术教学的素质教育。

2、中学武术硬件设施比较差

中学武术教学水平不仅受到师资力量的影响,同时更重要的是受到中学武术硬件水平的影响。目前,很多中学的武术教学都是在日常的篮球场或者足球场进行,也有部分教师的武术教学在学校的舞蹈室进行。其次,中学生进行武术训练的时候,大部分是没有穿统一的武术服装以及武术鞋,例如教师进行太极训练的时候,学生是穿校服进行训练,这样是远远达不到训练的水平。

3、中学武术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一般来说武术的教学,前期时间能够吸引较多的学生报名参加,学生在武术课堂中的积极性也比较高,但是时间长了,学生也会对课堂逐步失去兴趣,主要原因是现在很多中学武术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大部分教师都是采用高强度的训练方法,一般来说武术教师会示范各种动作,其他同学就直接模仿训练,这种训练方式比较枯燥无味,长期下去,中学生会逐步失去对武术课堂的兴趣。

二、素质教育理念下中学武术教学改革措施

1、完善中学武术训练硬件环境

要提升中学武术训练水平,学校就应该为武术训练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学校应该要有专门独立的武术训练室,有条件的中学甚至可以设立专门的武术训练馆,包括太极馆、空手道馆等,同时学校应该为上武术课程的学生购置统一的服装以及鞋子,这样才能保证太极拳训练的效果。武术教学训练的环境,应该根据中国武馆的风格进行设计,大力要改善武馆的环境,例如武馆的灯光、空调、风扇以及武馆内部的装修等。同时,武馆要配备专门的音响、电脑等,方便教师的实际教学。

2、加强中学武术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要提升中学武术质量,就要加强中学武术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招聘教师方面,不仅要考核应聘者的武术技能、教学方法,同时要严格考核应聘者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在招聘的时候还要考察教师的应变能力、沟通能力等,对于存在思想道德问题的应聘者,要实行一票否决制。其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对于现有的教师,要给以更多培训与学校的机会,可以组织教师到国内或者国外名校去交流学习,并将学习到的经验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提升武术教学水平。中学还可以邀请一些海外武术名师给本校武术教师进行培训,同时加强对武术教师的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要加强对武术教师的考核,对于教师的考核,不仅要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武术课堂的检查与监督,了解武术课堂的上课气氛以及学生的课堂的表现情况,同时要加强对教风师德方面的考核。另外,要加强教学评价,组织学生座谈会,邀请校外专家进行教学评价,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去检验武术教师的教学水平。

3、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影响中学武术教学水平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方法的问题。中学武术的教学,应该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武术教师,可以采用驱动任务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法,这些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性为,加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武术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例如空手道,将整个教学环境营造为真实的空手道比赛场地,有助于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另外,现代是信息技术社会,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例如可以制作一些武术课程的微课,让学生课后自行训练与学习。举办校园武术比赛,可以设计专业组比赛与业余组比赛,鼓励广大的学生积极参加武术比赛,通过武术比赛,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比赛中强化自身的武术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总结

总的来说,素质理念是现代中学教育的重要思想,素质教育理念下中学武术教学存在着硬件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以及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陈旧,要进一步提升武术教学水平,就要进一步完善中学武术训练的硬件环境,加强中学武术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作者:段永星 单位: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参考文献】

[1]张峰.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探骊[D].上海体育学院,2015.

[2]于洪波.佳木斯城市初中武术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仝伟.和谐教育思想下的我国中学武术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9.

中小学武术教学范文3

关键词:武术运动;小学;体育教学;目标

1提升传统体育运动的认知

知识的获取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小学教育中知识的学习是教育的首要目标,体育课程是我国小学教育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所有小学教育之中的不可或缺的课程。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典型代表,有着传统文化和传统体育活动的双重价值。武术从新中国成立伊始,就开始进入到我国体育教学的体系之中。武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可以看作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这种知识不单纯的限于武术本身,而是整体民族传统体育的知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不单单是一种体育活动,更是我国丰富民族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在小学体育教育中,需要对于学生身体强健的同时,更应该通过体育手段把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灌输,从而达到传统体育运动知识的了解。武术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最早、普及最广、师生最为喜欢的传统体育项目,所以具有了传统体育的代表性。武术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个典型个体,在小学体育教学之中,武术的作用与其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典型个体项目教学方式来普及整体性的民族传统体育知识。小学体育课程,面向了所有小学生,因此具有极强的广泛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武术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习武术技能、强健身体的同时产生对于传统体育文化知识的认识,在整个武术教育中,深刻学习了武术运动知识后更能产生对于其他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并去了解更多多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的知识。

2培养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及形成各类习惯的重要阶段,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是关键。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习惯的养成,关系到学生未来终身参与体育锻炼及身体健康水平。武术作为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而且是在中国人心目中一项极为特殊的体育运动,学生会对于武术有着更深的认同与接受,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猎奇心理较强的情况下,更会对武术的学习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武术是一项可以全面发展人身体机能的运动,小学生在认真的进行武术学习后,身体技能、精神面貌等都会有所改变,而这种改变是通过身体运动所获得的,因此学生会通过武术运动对于身体的改变来对于其他体育运动产生兴趣,并进行自主身体的实践。在小学体育教学之中进行武术教学从更为广阔的视角来看,是为了一种培养学生认识体育运动、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长期性目标。

3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

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首要目标。通过在学校期间的体育课程,让小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科学锻炼身体的手段,然后再通过体育课及课后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武术运动具有文化与体育运动双重属性,这也是武术高于体育也属于体育的重要特点。从体育运动属性来看,武术运动具有极强的竞技性、健身性及观赏性,特别是在健身性方面,武术运动对于人身体有着独特的锻炼价值。从人身体素质的构成来看,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是其核心构成,而从事武术运动的锻炼对于这些素质有着极好的锻炼。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核心的运动项目,所以无论是传统武术中进行石锁的力量训练,还是现代武术之中系统化的力量的训练,都表明了武术运动之中对于力量训练的重视。在现代武术运动之中,套路是其重要的一种重要的运动形式,套路是由武术攻防技击动作链接而成的演练方式,在演练完整套路后对于体能消耗极高。因此武术运动在小学之中可以看作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同时更是促进其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最好方式,而这也是小学体育教学之中进行武术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

4树立正确的个性观

在小学教育阶段,是对于青少年个性培养的重要时期,因为小学阶段学生思维与行为还没有产生固定模式,所以通过体育运动手段来对于青少年的个性进行“塑性”具有重要意义。体育课的目标任务不仅仅是促进学生体质的提高,更多是人格的完善,而个性的培养则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完善其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运动是培养人个性的主要方式,而在武术运动中以武德为基准的体系内是对于学生正确个性塑造的最好方式,因为武术教育可以很好的对于小学生个性的培养给予约束与引导,使其在小学阶段形成健康的个性观,甚至是个性的养成。由此可见,在小学进行武术运动可以好的完成小学教育之中对于学生正确个性培养的目标,并对树立正确的个性价值观起到辅助作用。

5促进学生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之中一直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更是进行德育教育教育的关键时期。在小学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一个目标就是通过体育手段来进行德育教育,从而达到小学教育之中的立德树人目的。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部分,本身就带有了极强的教化功能,而且武术运动是中国众多民族传统体育之中具有教化功能最强的一个项目,正因如此,武术会被中国各级学校所接受。武术之中的独特的武德内容,一直伴随着武术的发展。德行的培养,是在技艺学习之前必要的教育过程。武德的内涵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因此在小学之中进行武术教育,可以充分的发挥武术之中的“尊师重道”、“仁义为先”等传统武德思想对于小学生进行教育。因此在小学武术课程中,要把武德教育与技能传习同时进行,特别是把武德内容和小学得德育教育相融合,最大程度的挥发武德教育在整个小学德育培养中的最用,从而通过武术教学手段来实现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目标。

6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的价值功能除了最为根本的教书育人外,更担负了传承文化的任务,因为学校具有典型的人群集中性特征,便于进行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社会变迁中创造出了极为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愈发重视。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第报告中“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专门提到了要深入挖掘与传承传统文化的内容,这说明了弘扬传统文化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小学阶段青少年,是处于一个典型的知识启蒙及接受期,所以在中国的小学教育之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较为普遍,而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本身带有极强文化属性,同时也有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4]。武术在具有浓郁文化的同时,又是强身健体的一项运动,所以许多学校把武术作为体育教学的一部分,甚至是以武术代替体育教学,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以武术教学的方式来对于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从而达到传播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建营,邱丕相,杨建英.学校武术的定位及其教育体系的构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9):73-76.

[2]吴茂杰.刍议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2008,(10):118-119.

[3]周永红.小学武术教学中的武德教育探讨[J].体育师友,2018,41(2):18-20.

中小学武术教学范文4

关键词:传统武术;学校教育;中小学;民族传统文化

说:“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它凝聚了民族的精气神。”[1]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体系。无论从哪方面(物质方面、精神方面、制度方面),武术的核心价值观(刚健有为、道德至上等精神)始终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要义相吻合。传统武术经过历史的洗涤早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实用技艺,而内化、上升为一种教化之学。[2]学校承载着教育的使命,传统武术走进校园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传统武术在学校的开展有着深远的意义。[3]

1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

据文献记载,早在五帝时期出现了名为“成均”和“庠”的教育场所。夏朝有了学校的设置,即“序”和“校”,祭祀礼仪、射、御、书、数的教育是其主要内容。因为战争的原因“军事武艺”成为学校的主要教育内容。商代,奴隶主们以军事武艺竞赛、军事演习的形式检验学校武术教育的效果。周朝现出重文轻武,且规定了专门训练的时间及训练内容。春秋战国时期,据《孔子家语》引《乡射》曰:孔子“与门人习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焉”,讲的是孔子带领弟子参加射箭比赛的热烈场面。[4]后来出现“文武分途”,重视“拳勇”“技击”的热潮,武术逐渐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

2赋予学校教育的职能

2.1学校教育的时代含义

“学校教育”是一种丰富的生活形态,蕴含着丰富的生命资源,它充满意识的自觉,有制度保障着生活。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影响毋庸置疑,而且是直接的,不需要任何中介,我们要对它的生命责任保持积极的意识,同时,它也为提高生命的质量提供了可能[6],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奠定了基础。

2.2学校教育的完整统一

当代社会所呼唤的文明形态是一种新型的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状态,个体的成长,同时意味着他人的成长,文明的成长,这是一种整体性的演进。[7]个体的发展是在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的影响下形成的,学校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场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个体传授思想文化信息,提供价值标准、规范社会行为、创设社会交往环境和遵循整体性原则,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具有全面、系统和深远的影响。

2.3学校教育的文化内涵

叶澜认为文化教育中的功能更注重的是学生对周围世界和自己形成一种积极而理智的,富有感情和探索、创造、超越意识的态度方式,是激发学生潜能的一种力量。[8]中国在悠久的历史中,文化是历史发展 的主线,是民族繁盛发展的根基,而教育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力手段,学校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学校教育使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系统、更规范,效率更高,影响更广。

2.4学校教育的体质建设

梁启超曾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学校教育中的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能,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指导学生身体锻炼,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掌握身心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身心卫生的习惯。

3新时代学校教育的使命:武以载道,武以化人

3.1天人合一:和谐统一的整体观念

中国传统哲学讲求“天人合一”,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和天地万物组成一个整体,人的活动要遵循自然界规律。而中国武术重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武术拳理强调“内三合”与“外三和”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为贵”“协者和也”的价值观不谋而合。例如:六合拳、太极拳、形意拳中所要求的内外三和,以及长拳所要求的“内外协调,得心应手,形成一个整体”;八卦掌要求“皆要以腰为轴,周身一体,内外相合,外重手眼身法步,内修心身意气力”等都体现出内外协调一致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提倡整体的思维方式,注重事物的统一、协同,强调从统一的角度去观察事物,而武术的每一个动作在注重规格和细节的同时更注重动作之间的衔接流畅,讲究一气呵成(尤其体现在太极拳中),这与整体的文化精神相吻合。

3.2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秉性

武术的民族文化特点让武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独放异彩。刚健有为的民族文化精神使武术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周易大传》提出武术的刚健有为包括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个方面。[9]武术所承载的刚健有为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精神的基石。其中,自强不息是自立之道,厚德载物是立人之道,自立是立人之基,立人是自立之申。中国武术吸收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武技(戚继光对日本刀的改良)丰富自己,不断发展,这种刚健有为的精神在武术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刚健有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刚柔并济同于一身,体现出健全的人格,而且影响着世界,尤其表现在文化多元化。

3.3内外兼修:内化于心且外化于行

谚语“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表明中国武术既注重外练,又注重?练。武术的健身价值在武术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到清末武术的社会功能发生了质的变化,武术与导引养生术有了特殊关系,它强调“精、气、神”这是武术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武技的健身价值。这与党中央提出的增强人民体质、全民健身的目标一致。武术在校园开展能增强学生的体质与健康,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使其充满着傲气、骨气和斗志,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此外武术的防身自卫功能和健身养生功能是武术特有的,特别是武术作为一种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全民族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背景下,传统武术对提高民族自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

3.4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武术本身是一种武技、技击术,其内涵对弘扬传统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重在对人的武德教育,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注入生命活力。从练习武术的过程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例如尊师重道是中国传统道德中极其重要的一条,虽然并非只有习武的人所特有的,但它是中国人非常重视的一种美德;“然诺”即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一种美德,在习武之人道德准则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条等等。武德是习武者为了把握社会、实现社会价值而建立的自我约束与自律体系。在学习武术中注重武德,可以增强人的社会责任感,可以提高自我修养,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社会秩序提供助力。

4目前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武术发展缓慢

国家自1915年提出很多有关武术进校园的政策,早在1916年就开始进入学校,不同时期又不断地编排教材、列入大纲和课程,但是,今天却在学校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普及,甚至许多还有了名存实亡的说法。[10]调查显示,我国大约占70.3%的中小学没有开设武术课,甚至部分学校把武术课改成跆拳道课程。另外,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搁浅了传统武术的发展。

4.2武术认知模糊

不管是学生、家长还是教育者对武术的认知都存在模糊的现象,尤其学生对武术的认知也比较模糊。[11]学生喜欢武术,但是不喜欢上武术课,学生认为练习武术只是为了养眼或者防身,对于武术要传达的武术精神及其文化内涵领会的不够深刻,形成只知其形不知其意,逐渐加深了人们对武术的误解。

4.3武术人才匮乏

就目前中小学的体育教师中的教授武术的教师的武术专业水平普遍较低,有的只是在中学或者大学阶段学习过一段时间,并不是很长,而且学习的都是武术基本的技能,对武术动作的攻防含义并不清楚,在教授过程中虽然教授了动作,但动作的内涵并没有传授,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武术在校园的推广。传统武术的传承人引进校园的措施实施的不是很理想,对武术传承人进校园的门槛较高,影响了传统武术的原生态。

5“武术进校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武术进校园”在中学采取“一二一”策略,具体如下:

5.1“一”人手一本武术教材

就目前中小学中并没有独立、专门的武术教材,只是出现在《体育与健康》的教材中,因此要创编一本适用于中小学的武术课本,在创编武术教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本着“健康第一”的理念,均衡发展的目的,且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2)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教师的水平,注意武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例如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武术基础理论等,提高教材的科学性。(3)在保持武术动作的经典性和传统性的同时注重动作的创新性,使武术教材与现代体育方法融合,便于武术的发展。(4)创编具有实效的攻防动作组合,注意武术的实用性与教育性的统一。(5)注重武术教材内容的多样性,丰富武术的人文价值,发挥武术的教育功能。

5.2“二”自选一种基本拳术和一种基本器械并掌握

据20世纪80年代对武术的挖掘整理工作显示,符合“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特征的拳种就有129个。[12]器械也不止18样,显然这么多的拳术、器械不能都列入学生的学习的课程中,选择具体代表性的、普及性高的拳种、器械供学生选择。首先在这么多的拳术中选择适合学生阶段学习的拳术套路、器械,在开课之前进行问卷调查,根据统计结果选取频率较高的拳术和器械开展武术教育活动。这样既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对武术教育的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3“一”熟知一项传统拳(地方拳种)

每一种拳术都有它自身的技术、文化、和理论体系,它们承载着武术的历史、文化和精神。[13]每个拳种在其地域文化形态、社会因素、创拳者自身修养水平、传统文化熏陶等因素的影响下,凝结着“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中国文化精神,在学校开展地方优秀传统武术,并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让武术成为地方特色课程,不仅有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而且对传统武术的保护、传承、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5.4人才引进

引进高质量的武术人才,对武术专业的人才进行筛选,保证武术及其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准确性,弥补武术人才的空缺。将当地传统武术的传承人聘入学校,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指导,传承人是传统武术的传承主体,能保持传统武术的原生态,传统武术都是靠口传身授的,单靠教材是不能把传统武术精髓充分表达出来的,因此对传承人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要保持传统武术的原味,又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保持传统武术的新鲜活力。6

6结语

武术作为我国的国粹,早在2004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功申遗项目,如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因此中国传统文化若想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继承和发扬民族本土的传统优秀文化,学校要承担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文化,有着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加大传统武术进校园的力度,真正让传统武术成为中国的品牌,更重要的是武术要服务于学校教育,助力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振奋民族精神,放大武术民族符号。

参考文献:

[1].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J].中国人才,2014(09):2.

[2]王岗.武术教育应注重人文之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6-3:第12版.

[3]张峰,赵光圣.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01):77-80.

[4]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1.

[5]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5.

[6]李家成.关怀生命[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

[7]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M].上海三联书店,1999:195.

[8]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争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17-18.

[9]王岗,李世宏.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05):84-87.

[10]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1]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447.

中小学武术教学范文5

关键词:高校武术教学;素质教学理念;教学改革分析

1什么是素质教学

1.1素质教学的概念

素质教学就是对人的各方面的素质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与教育。这种培养贯穿人类生产生活的始终,人的行为完全由他这个人的整体素质所决定,包括他的性格的养成还有其它方面。现在社会发展非常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是独立的个体。素质教学也会教会大家如何自己去解决一些问题,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现在社会有一种这样的现象,各个国家越来越重视自己国家孩子的教育了。从中国的现状来看就可以发现。现在的年轻父母花在孩子教育上的钱是非常多的,让孩子去学音乐学武术都是为了加强孩子各方面素质。现在的教育花费可以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了,什么奥数班、武术班、美术班、音乐班。这说明现在的孩子光学好科学文化素质还远远不够,必须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以后为祖国做出贡献。这些特长班的出现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的学校根本不重视学生全方面素质的发展,只重视成绩。素质教育只是嘴上说说,实际操作很少有学校能做到。还有很多学校依然只抓孩子的德育和智育,其他方面老师也不想过多的对学生进行培养。这也是应试教育的一个弊端。很多中学生上完高中到大学都是一个样子,没有什么特长,非常普通,如果一旦遇到什么事情其自身的解决能力是比较弱的。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还是学生都应该要把素质教育重视起来。

1.2素质教学的特点与类型

素质教学可以是全方面的教学、无论是教学的主体还是被主体都可以成为教学的主体。首先,学生自己可以对自己进行素质教学。自己去网络上查找素质教学所需要的资料,自己在家或者在学校以外的地方进行学习。自己主动学习的效率一定比老师教或者家长督促的效率高。而且还可以自己举一反三总结自己学习的弱点,不断地进步。其次,除了学校以外,社会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和东西。在社会上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的人,他们不同的特点可以让自己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能学习到除了自己身上的优点外的其他人身上的优点。在群体中还能接收到很多社会的信息,增长自己的见识,提升自己的社会经验。在社会中一定有学校教育。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在学校的素质教育中,当然如果学校足够重视的话学校一定是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素质教学环境让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最后,再往更大的方向发展就可以提到国家对学生的素质教学影响了。国家一直以来都在不断调整教育方针政策,为的就是适应社会的发展,因为时代在不断地进步,教育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生活。国家的教育方针包括教育体制、教育政策、教育制度等,这些都是为了实现真正的国家教育。而且国家教育还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有一定的实施保障。素质教学也有很多的特点。比如素质教学有全面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培养;素质教育有针对性,针对的都是21世纪的学生;素质教育还有不可逆性,所有的教学都是循序渐进的;素质教学还具有灵活性,教师或者自己可以在限定的范围内自由发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或者教学。

2高校中武术教学出现的问题

2.1武术在高等教育中的问题

武术是一项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中国人发明,中国人传扬。中国武术博大精深,融入了道家和中医两个门路的知识与动作,实是国之精粹。在很多影视节目里外国人也对武术产生了兴趣,纷纷练起了武术在国际上掀起了一股武术热潮。在古代男子考官有文试和武试,可见古代人对武术的重视。而中国历代的皇帝大多都是能文善武,而且武还优于文。而且古代武官比文官更加吃香。在当代社会武术好像变成了老年人的一种健身爱好。大多数玩武术的人都是老年人。而青年人一般都只是听说过没见过,没碰过。中年人生活压力比较大,即使是想通过武术来锻炼身体,可生活节奏也不允许。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达不到这样的程度而且学习压力大。大学生这个群体有一种特性,大学生的学业压力不大,生活压力也不大,课业轻松,平时闲的时间比较多,所以大学里社团俱乐部也比较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武术其实在很多大学里都被列入了体育选修的科目里。大学也是比高中初中和小学更注重素质教育的高等学校,这些社团都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有很多学校乃至一些武术体育运动员都想把这项运动坚持传扬和发展下去。所以学校都在开展这项运动。学校一般的武术运动都是以大保健、武术套路、搏击这几部分为主。这些动作难度相对较小,学生学起来也比较容易。

2.2武术发展的窘境

武术运动发展其实面临着很多考验。武术这项体育运动如果对人进行简单的训练也可以,但是如果想学好必须有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以及专业的器具训练和专业的动作训练,这些都需要专业人士来做指导,而且需要学生对武术这项运动十分热爱才能继续坚持下去。这二者缺一不可。武术虽然在很多学校都有普及,但是真正感兴趣并且坚持下来的人很少。这就面临着武术运动传承后继无人的现象。如果找不到传承人那么武术这项运动将会永远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其实武术运动也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在河南、湖北等地区对武术是十分热爱的,人们十分喜欢观看武术表演,这已经是中原地区人们的生活的一部分。但是人们只是喜欢观看,至于系统的学习更是少之又少。在高校中学习武术的学生可能有100~200个。但是武术教练也许只有一个,而且还不是专业的。老师不专业,那么注定教学的内容也不会是很专业的。想学的学生可能也会不想继续学下去,因为当他学完了所有的项目之后武术对他来说就已经学完了,他也没有必要再继续学下去了。但实际情况是老师再也教不出更难的动作,学生也没有继续学下去的动力,武术运动的发展就会止步不前。

2.3武术运动发展的详细问题

将上文提到的窘境进行细化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学校在面临这么多问题的情况下还是没有想办法去解决,说明学校不重视武术运动的发展。高等学校追究到底还是比较重视科研和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的。而且在运动这个项目上,学校一般会比较重视的是赛跑、跳高、跳远等这些常规项目,不会重视武术运动这种冷门的运动项目。学校会开设这项运动项目完全是在其他项目饱和的情况下想再设立一个体育项目供大家选择,这样才会均衡体育项目的选择,减少一部分体育老师的压力,减少学校体育选修课的乱象。其实学校这样想这样做也可以理解,就是不重视武术运动,在思想上还是应该做一个提高。第二,说道体育老师的压力就可以看出其实高校的体育老师一直都很紧缺,一所大学里可能体育老师不会超过20个,大学一共有四个年级,每个班一星期至少要上两次体育课,体育选修的项目有很多。体育老师最多会两到三种体育项目,其他的他也不会、不精。像武术这样的体育项目能会的体育老师更是少之又少。学校的体育老师少也是一个大问题,专业程度不高又是一个大问题。老师只会一些简单的武术套路动作,可能有些学生对武术浓厚的兴趣也会被抹杀。说到老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又可以想到老师的专业化还会影响到上课的内容和质量。老师自己的专业素质就不行更别说这门课程的专业化程度了。高校的武术教学内容简单、不精确,学生学到一定程度老师教不了了,学生也不想学了,就会丧失很多学武术的苗子,对武术的发展也有影响。

3素质教学改革的方法分析

3.1高等学校应该重视起来

高校在资金方面要运用到培养专业的教师或者招聘专业的教师上面,还要筹备专业的学习武术的器材与一切能用到的工具。高校在教学理念方面也要改进。教学理念应注重素质教育,还应该重视武术的宣传,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一项体育运动,后人应该把它发扬光大,它的历史底蕴十分深厚,值得大家去学习,而且学校的其他任课老师也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在学生做早操或者体育课上起到带头作用。系主任、学科带头人还有各班班主任应该充分宣传武术运动的好处,让学生充分了解这项运动并发自内心的喜欢上这门运动。因为武术有很强的实践作用,比如女孩子可以用来防身,男孩子可以用来强身健体非常的实用。在学校拟定武术教学大纲时应该把重心放在武术与防身术的结合上来。

3.2扩大体育教师的力量

这个扩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给体育老师多一些的权限,体育老师可以创造学生上早操的动作内容,体育老师对教学大纲的要求更灵活些。另一方面体现在要增加体育老师的数量与专业化程度,对体育老师定期也要送出学校到更好的学校去研修,回来之后对学生进行更加专业化的训练。

3.3提高教学内容质量

在简单的武术套路的基础上应该适当地根据不同班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更高难度的训练,循序渐进的教学。在教学方式上既应该有理论的教学,也应该有实际的练习。理论教学包括带学生看一些专业动作的教学视频、一些专业比赛的视频、一些大师的专业化讲座等增长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储备。在实战方面,教过学生一些基本套路之后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比赛,互相取长补短,老师再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和进一步的教学这样才会让学生有动力继续学下去。

4结语

在当下这个高校的武术教学的环境中,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对教学方式的改变是必要的,而素质教学的提倡将是一个很好的政策支持,高校的武术教学改革在素质教学的基础上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其他各方面的素质一定会有所进步。

参考文献

[1]蒋丽芳.浅谈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武术教学改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9):27-28.

[2]王才船.素质教育理念在高校武术教学改革中的考量[J].当代体育科技,2016,6(4):28-29.

[3]岑海龙.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校武术教学改革探析[J].新丝路,2016(6):104.

[4]高洁伦,范鸿雁.浅谈在“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下高校武术教学的创新[J].中国职工教育,2012(14):153.

中小学武术教学范文6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意志品质;音乐抓手

一、创设音乐情境,淡化体育训练的“苦”感

对于培养意志品质,不少体育教师会认为,只有通过让学生参加运动负荷较大,且具挑战性的各种项目,才能锤炼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只有吃大“苦”,才能提升他们的意志品质。其实,通过那些大强度的,有挑战性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培养意志品质,仅仅是培养意志品质的一个手段,如果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语言冷漠,那些项目对小学生而言往往会变得苦不堪言。其实,小学体育教学还可以引入音乐元素,通过创设音乐情境淡化体育训练中的“苦”感。良好的意志品质往往是在与困难作斗争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只有不畏惧困难,并在困难面前作出最大的意志努力,才能取得锻炼意志的效果。但是,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他们往往表现出持久性和坚韧性不足的情况。因此,教师应设法营造良好的情境予以配合,可以通过恰当的音乐融入体育教学。例如,在教学队形队列时,有经验的教师都能预见到会有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或者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够长,或者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对规定的动作打折扣,不能持久等。有位教师则利用事先观看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背景音乐视频,让大家感受军人的钢铁意志和良好的品质,训练上能取得较好成效。

二、在体育训练中增加玩的“甜”感

众所周知,爱玩是学生的天性。不要说是小学生,哪怕是中学生、大学生,甚至是成人,都有“玩”的需求。体育教师如果只会上严肃的“军事课”,那会让学生慢慢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甚至产生畏惧感。但如果像部分不负责的教师,完全不进行组织教学,放任其自由的“玩”,又容易让他们无所适从,久而久之,也让人生厌。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培养“玩童”的意志品质,教师要既懂得学生们的心理,进行张驰有度,又严肃活泼的教学;又要让他们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给点“甜”,让他们玩得认真投入、玩得痛快尽兴。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队列、田径、游戏、球类、武术等)选择适合的音乐,例如:在教学武术和武术表演中,类似《真心英雄》《男儿当自强》《中华武魂》等歌曲不仅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亦有积极的作用。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畏难的学生在音乐的渲染,教学的鼓励和其他“玩童”的影响下,也逐渐融入其中,“玩”得不亦乐乎。

三、通过音乐训练培养体育训练中的节奏感和美感

1.体育运动训练和音乐训练之间的共同点

体育运动训练和音乐训练都需要遵守“规则”(有准确性、规范性、节奏性和要求),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还需要有激情、专注力、持续性。通过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体育比赛和游戏,并在体育课中进行音乐训练,看似“混搭”,其实运用得好,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亦有积极作用。例如,学乐器、学声乐的学生对音乐中的强弱快慢把握得较好。因此,在队形队列训练中,他们(相对)容易就掌握节奏、速度、整齐等元素;而在乐队(或合唱等)训练过的学生也有共同点,他们需要相互协调、配合,需要刻苦努力,需要意志坚强。同样的,他们在集体的体育项目中表现也相对其他学生出色。

2.运用音乐训练进行培养意志品质

体育项目中的球类运动具有技战术结构复杂、运动环境变幻莫测、对抗性强的特点,运动过程中充满了刺激和挑战,深受青少年学生喜爱。[1]此类的比赛,两队在场上激烈地对抗,同时存在强弱的转换变化,这就需要有好的教练(与乐队指挥相同),需要队员们有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迅速决策的能力。而好的教练,往往能运用好战术,把控好进攻的节奏,做好防守。笔者与音乐老师配合,在教唱《红领巾飘起来》时,要求边唱边练习踏步和队形队列训练。没想到的是,学生居然歌学得快,踏步的动作也比平时规范和准确,个别动作不协调同学也“旧貌换新颜了”。音乐有两种表现方式,即口头发音和身体的动作,这两者都要有适度的调节。有的音乐家将发音区分为节奏(rhythm)和旋律(melody),前者与节拍有关,后者与歌声及音调有关。[2]教师善于用音乐训练进行体育项目训练,往往能达到较好效果。笔者还尝试在足球赛前给队员们听《凯旋进行曲》等,同时让学生根据乐曲作准备动作,并要求任何动作都必须把控住乐曲的节奏点。通过多次的训练,队员们在场上表现出明显的敢打敢拼精神,传球果断,进攻认真,防守心细的特点。通过实践,笔者发现运用音乐训练进行培养意志品质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新鲜感,一些学生在教学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对体育和音乐学科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意志品质的培养也有益处。

四、用“音乐语言”提高“趣”感

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当前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喜欢体育,但却不喜欢体育课。究其原因,有方方面面,但其中重要一点,就是一些体育教师“呆板、无趣”。因此,体育教师要设法优化体育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这就必须对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研究,对心理学、对创新思维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对学生们喜欢(感兴趣)和不喜欢(不感兴趣)的事物要了如指掌。特别是在“音乐语言”上去下功夫。“音乐语言”往往能生动的再现情景,也可以联系生活,激发想象。音乐语言有很多要素: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总之,如果教师能在体育课堂中用“健康向上、优美动听”的旋律,并利用恰当的“音乐语言”为媒介,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锻炼。师生关系不仅能和谐,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也会提高,课堂气氛也会更活跃。不仅如此,它还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力和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美感。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05.

中小学武术教学范文7

作为培养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师资的高师体育卫生教育专业,培养出的学生是否适应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需要,直接影响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开展。因此,探讨我国高师体育卫生教育专业办学方向和模式,深化教学改革,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急切的。

1高师体育卫生教育专业的现状

1.1体育卫生教育专业还未能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国家教委关于《“九五”期间农村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意见》规定:完全小学以上的学校,均要按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计划开设体育、健康教育课。并要求到2000年各省会市、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健康教育开课率要达到100%,县镇以上学校要达到80~90%,县镇以下学校要达到70~80%;凡开设健康教育课的学校,其健康教育师资均应接受培训并达到规定的要求。那么,学校体育与健康相结合师资就更加奇缺。据调查,现在我国农村不少乡级中学还缺乏合格的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教师,缺乏卫生保健教师。学校卫生工作根本无法实施,严重制约着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发展。即使有的中小学校开设了体育与健康教育课,也面临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缺乏专业师资的情况。目前,我国学校健康教育师资主要由校医、保健教师、班主任、大队辅导员、培训后的体育教师担任。但这些师资不是缺乏卫生保健知识,就是缺乏体育知识,根本不能完成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任务。因而,迫切需要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出既能上体育课又能上健康教育课的大量专业师资。这为我们开办的体育卫生教育专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广阔的“市场”。尽管如此,体育卫生教育专业仍未能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和大力发展。

1.2体育卫生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师体育卫生教育专业自创建以来,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为培养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师资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由于该专业起步晚,发展参差不齐,有关理论、思想、方法、资料、文件等几乎没有建立,至今全国尚无统一教材、大纲,教材奇缺,教材内容、范围不能确定,严重影响教学,制约着专业的发展。加之体育卫生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照搬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而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理论较为混乱,课程设置不合理,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线的教材内容繁杂、重复,还没有从根本上建立以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为中心的新的课程体系。此外,体育课程与健康教育课程相互独立,各自为政,不能互相促进,体育与健康教育两类课程内容没有融为一体。还未能使该专业学生明白,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能促进人的体质和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体育意识和终身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并能帮助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和健康观,有利于改变不利于健康的各种行为和生活习惯,增强自我保健能力。

1.3体育卫生教学观念陈旧

一方面,体育教学仍以运动技术教学、运动训练为中心,把教学工作的重点放在单纯传授知识、技术、技能上,忽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方法和综合能力的严格培养和训练,更谈不上加强对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陈旧繁杂,缺乏筛选和更新。必修课与专修课重复过多。术科教学中过分强调动作的“标准化”,练得多,讲得少,甚至把专项选修课变成运动训练课。考核评分方法缺乏科学性,带有严重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另一方面,健康教育教学基本上停留在单纯传授知识这一个层面上,培养学生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的问题没有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重视。教学手段单调,讲课“满堂灌”。显然,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现代化体育卫生教学的发展需要。

2高师体育卫生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

在1992年国家教委的《高等师范院校体育卫生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专业培养目标是:“本专业的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师资。”这一目标较为概括,宜根据现代体育教育思想、课程发展趋势、中小学校实际需要制定明确、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为此,笔者拟将体育卫生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表达如下: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合格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师资,使体育卫生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师资既能用体育锻炼(方法和手段)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又能用卫生保健知识来维护健康,发展体能;具有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素质提高的能力,具有培养中小学生终身体育观和终身健康观的能力,具有熟练操作体质测试和健康测试的能力,具有从事全民健身指导工作的能力。在培养规格方面,应根据21世纪对体育与健康教育人才素质的需求和我国的国情,要求该专业学生应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本学科的发展有所了解;懂得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科学方法,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班级组织管理能力;能胜任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开展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动手能力,树立劳动观念,热爱劳动,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3加强高师体育卫生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3.1合理调整课程结构

它包括两大方面的课程:一是体育课程;二是健康教育课程。首先,体育课程应根据终身体育教学总目标(完善体格,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重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使体育经常化,成为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并以此目标为原则,改革体育课程结构,增大体育课程的总体弹性。注意增加选修内容,将健身、健美活动以及民族传统体育纳入体育课程中,加强实践课时,改革运动教学大纲,编写出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主的体育课程大纲。在新大纲指导下,编写出能增强学生体育意识、提高健身能力、培养终身坚持参加身体锻炼习惯为主线的新的教材体系;做好竞技运动教材化的工作;增加身体锻炼知识、方法等内容的教学,运动处方原理、运动生理的效果、运动的健康效益等教学内容,编好教材。其次,健康教育课程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以便该专业学生掌握较为系统的医学、卫生、保健知识,并能诊治学校常见病、传染病等,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健能力,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促进和保护身心健康为目标,编好医学、卫生教材,注意《临床医学概论》、《基础医学概论》、《预防医学概论》、《护理学概论》、《学校健康教育学》、《精神卫生学》等课程内容的广度,掌握好深浅度,注意内容的实用性、实践性、科学性、趣味性。为此,我们经过反复研究、实践、论证,制定了高师体育卫生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其中,核心课程为: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基础医学概论、预防医学概论、学校健康教育学、学校体育学、田径、球类、体操、体育心理学共10门;基础课程为:政治理论、思想品德、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学、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创伤学基础、武术、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科研方法、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健身健美操、临床医学概论等14门;选修课有:体育概论、体育绘图、护理学概论、精神卫生学、运动营养学、体育游戏、体育康复、推拿按摩、体育社会学、群众体育学、艺术体操、乒乓球、游泳等14门。教育实践8~12周,其中体育教育实践5~8周,健康教育实践3~4周。#p#分页标题#e#

3.2建立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实效为中心的成绩考试制度

在体育课程评价中,应改变过去的运动技术、技评和达标考核体育成绩的体制和做法。注重将体育课程评价与体育教学结果评价紧密结合,树立身、心、群三维综合评价观,建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体育考试。改变单纯用外部行为度量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并以此作为衡量教学效果和健身效果依据的评价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先天条件、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区别对待。允许学生按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根据自身的特点、起点和潜能,设计制定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保底但不封顶,因人施教,不拘一格地促进其最优发展,切忌忽视个体差异的教学武断,以及绝对化指标对学生实施强求一律的“一刀切”,使体育教学真正转向素质教育。在健康教育方面应以理论、行为和实践结合起来考核,确保课程评价更好地为体育卫生教育专业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服务。

4高师体育卫生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要办好高师体育卫生教育专业,使其充满生机和活力,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支教育素质好、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适应性强、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然而目前体育卫生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现有教师队伍“专才”多,“通才”少。而现代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首先是一个“教育专家”,然后才是一个“理论专家”和“技术专家”。如何尽快提高专业教师的教育素质、科学素养和理论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首先应加强思想建设,提倡敬业爱业精神,加强师德教育,增强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加强理论学习与教改结合,以新的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和科研。其次加强学科建设,培养骨干教师。要以学科建设为载体,通过学科群点的组织和建设,通过立项的科研课题和研究室的建设,为广大教师创造展露才华的广阔天地,使他们得以在较高层面上的学术环境中增长才干,催生出高水平的学术梯队,从而建立一支数量足、层次高、素质好、后劲大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再次,加强教师在职培训,尽快提高队伍素质。中青年教师要自觉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中小学武术教学范文8

摘要:

现如今,社会要求能够以较高的效率完成工作任务,即是追求工作有效性的极大提高,这也是当前社会得以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该理论同样适用于课堂教学,只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保障,教学的最终目的才能够顺利实现,因此,研究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主要对于如何实现高效的小学体育教学展开了分析,并且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高效性

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带动了社会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注,而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而言,其教学有效性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方面有关,此外还有学生在课下是否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是否在体育运动、身心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得到了提高,是否取得了真实可见的效果等等,这些因素都对体育教学效果进行了反映。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而言,应该注意到这种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是体现在身体、运动等方面的进步,更加重要的是其能力、情感等方面是否得到了提升。那么对于小学体育教师而言,应该通过何种方式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使得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如下分析。

1不断更新其教学理念,符合时展精神

1.1促进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主导者,而学生则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接受知识,这就使得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对于学生能力培养也造成了不利影响。对于教师而言,应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而实现学生积极的、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活动中,以推动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1.2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观念,激发其学习兴趣。一位外国教育家对于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认识,认为教学最终的目的不是完成本领的传授,而是能够实现对学生潜力的激发、鼓舞。兴趣能够带动学生进行更加积极的学习,而学生只有形成了良好的锻炼意识,才会以更加积极热情的姿态加入到体育运动中。

2对场地器材进行合理选择,确保教学过程的安全有序性

对于体育课而言,在课前需要对将要展开教学的场地和运动所使用的器材进行确定,这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对于学生的兴趣培养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下面就对应该如何确定场地,以及如何选用的器材进行分析:

2.1因材设计。在确定教学场地时,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其教学内容,以此为基础对场地进行选择,同时在设计时一定要坚持是切实能够为教学提供服务的,也就是要求场地时有实用性的。

2.2充分发挥体育器材的作用。体育教学基本要素包含了体育器材,在教师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辅助教学作用。同样的,教学器材的质量好坏、功能状况也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应该注重合理的使用体育器材,充分发挥器材在教学中的作用。同时,在摆放器材时,还需要考虑便利性与安全性的问题。

2.3检查器材安全状况,确保实现安全教学。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对将要使用的器材进行检查,确保其数量、安全性能都是能够满足课堂活动需求的,以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实现。简而言之,应该结合学校的资金状况以及教学的实际需求来确定所需要的场地和器材,始终坚持实用、安全等原则,确保能够为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服务。

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教学的实现必然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但是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没有对学生的情感感受进行足够的考虑。对于体育教学而言,应该积极探索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并且能够保证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符合学生发展实际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应该能够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场地、器材等课堂参与因素的有效统一。以实心球的体育教学课程为例,如很多学生在开始学习阶段不能够准确的把握出手角度,因此,教师可为学生选择恰当的参照物,实现对其动作反射的有效固定。此外,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基础知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以此为依据确定科学的教学方法。此外,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学法指导,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增强对其创造意识、竞争意识的培养,推动其学习动机的不断增强,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4优雅标准的动作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是必须的,动作示范并不是专指教师为学生进行的示范,还包括了以图片形式或者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的教学示范。标准、优美的示范,不仅能够为学生展示标准的动作,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模仿欲望,进而实现对其学习兴趣的有力引导。以篮球教学为例,可以在课前以多媒体的方式对于国内外知名的篮球赛进行播放,从而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视频观看过程中还能够感受到篮球运动的魅力所在。此外,还可以请动作熟练的同学进行相关动作的示范,这对于其他学生的带动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最后,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动作进行分解讲解,并且对技术要点进行归纳总结。

5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的目的是能够推动学生能力的有效提高,能够实现知识的学以致用,这也是教学活动应该持有的价值理念。新课标中对此进行了明确界定,在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时,评价的主要内容是教学活动是否具有有效性,也就是教学活动对于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程度。在判断教学活动是否有效时,学生是否取得进步是重要的衡量指标。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注重从学生需要的角度进行考虑,而不是为教而教。新课标在教学评价方面的内容发生了较大改变,原来的评价机制中将结果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而新课标中则更加注重过程评价,虽然对于具体该如何实现过程评价还未形成系统的体系,但是新课标的这一改变意味着对于教学评价活动应该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进行,并且需要对学生体育学习状况进行真实的反应,同时合理的评价机制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都是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的。本文的论述是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展开的,主要对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高效的体育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增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创新,需要在小学生快乐成长的同时,有效的获取知识。进而形成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作者:孙冬梅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纪家镇春华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杨丽.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科技信息,2011(7):281-282.

[2]卞春艳.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成才之路,2012(35):93.

[3]汤玉凤,汤玉莲,沈明.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在福建省小学体育课程中应用的探析[J].电子世界,2013(4):160-161.

第二篇:小学体育教学兴趣培养

摘要:

在素质教育的改革下,体育课程已经改变了传统教学观念中的地位,在小学教育体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应当针对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从而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实现身心素质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

小学体育;体育教学;学习兴趣

体育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并对他们的综合能力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实现学生的体育高效学习,需要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升体育学习效率。

一、科学导课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体育课而言,精彩巧妙的课程导入不仅可以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热情,还可以为整堂课的教学效率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有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充分结合教学内容的特性和小学生的性格爱好,对课程导入进行精心、细致的设计和实施。比如,在导入排球课程的时候,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运瓜”的游戏。学生两人一组,把排球视同“瓜”背对背夹住。等游戏开始后,学生从起点向终点边跑边运“瓜”,并且保证在运送时“瓜”不能掉到地上“摔碎”,否则就要重新回起点运送新的“瓜”。比赛可以通过小组对抗的形式进行竞速比赛,最先将“瓜”运到终点的小组获胜。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排球的特性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且激发对排球的兴趣和好奇心,极大地提高了教学导入的成功率,为接下来的课程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充分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中心,通常采用强制灌输的方法进行教学。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是这种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不仅难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甚至还造成很多学生的学习逆反心理。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地位,小学体育教学也是如此。体育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热情,从学生的角度、立场出发,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针对这一点,教师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还应当正确引导学生的体育习惯,让他们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教学、快乐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地全身心投入到体育锻炼的课程之中。

三、和谐关系营造轻松氛围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由于年龄和阅历的特征,小学生大多会对自己的教师拥有崇拜和喜爱之心,倘若他们喜欢自己的任课教师,自然会对该教师的课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在潜意识中希望通过努力学习和获取成功得到老师的青睐和认可。针对学生的这个特征,小学体育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在课堂中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进而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为融洽师生关系,给学生树立积极的榜样作用创造必要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应给学生制造心理压力,而应通过亲切的语言、文雅的举止与和蔼的态度,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体育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提高自己对教师的喜爱与崇拜之情,进而提高学习兴趣。应当注意的是,由于部分体育项目具有要求高、难度大的特征,学生在掌握的过程中会很艰难,有时错误不断,还有的学生因为体质差异难以实现教学要求,甚至有的学生害怕辛苦,故意逃避锻炼。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当循循善诱,以耐心、负责的态度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同时激励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获得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差异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在体育上获得成功与进步的机会,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在潜移默化中,学生能够深深地激发对体育教师的热爱,学习兴趣随之增加。

四、体验成功实现热情提升

在体育课程中,成功就是让学生通过运动获得胜利。尽管小学生都拥有争强好胜、希望获得成功的特性,但是他们的自我约束力较低,注意力容易被干扰,很难为了成功而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对他们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在日常的体育课程中,教师应当经常更换教学的方式和内容,让每堂课都拥有新的内容、新的活动。例如,在队列练习时,教师如果总是用喊口令进行命令,学生不免会觉得无聊,进而失去练习的兴趣。可是,假如教师通过体育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通过“跟我学”的游戏,教师做出某个队列动作,看哪个学生反应最快,做得最标准,可以有效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产生练习的兴趣。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音乐节奏、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练习,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师需要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课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发展。

作者:马玉香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敦煌路小学

参考文献:

[1]王翠芝.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课学习兴趣[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36).

[2]贾海涛.中小学体育课学生兴趣培养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2(3).

第三篇:小学体育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摘要:

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体育课程的设置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放松,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阶段,体育教学应该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高度重视。但是就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教学方式过于老套,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不到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应该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进行改善。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创造性思维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前进,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过程中,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追求。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其中很典型的一个代表,近几年来,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体育教师都在改变教学方式,希望以此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更好的培养。下面本文就将围绕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为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出具体的建议。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是学生接受正式教育的最初阶段,因此,在这段时间内,教师的一切活动都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教师如果能在这段时间内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可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会让学生渐渐养成自主思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小学阶段,养成教育是最主要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培养,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发展方向,帮助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防止学生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误入歧途。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养成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这种教学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及学习能力制定教学计划与内容,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的培养与发展。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1.利用提问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问的方式是最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在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的答案的时候,自然会积极思维来进行探究,这样一来学生经常用脑,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很好的积极作用。小学生由于年级较小,在心理和生理方面还不是很成熟,这样一来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使学生的思维被激发出来,得到更好的锻炼。提问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最好的选择,教师可以在正式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内容上来,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例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长跑活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正式进行跑步技能的训练的时候向学生提问:“大家是否热爱跑步?有没有喜爱的长跑运动员?”等,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之后对跑步的具体动作进行示范,在示范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问“什么样的动作可以使跑步更加轻松?”类似这样的问题就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且在思考答案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2.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

就目前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来看,很多学校仍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对学生的吸引力上面会有很大的不足,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就更加困难,因此,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应该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才会有更好的效果。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学玩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使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在“学玩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作为课堂的决策者,也就是说,要由学生来决定玩什么,怎么玩,让学生来思考怎样设计课堂的游戏环节,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想象力等得到很大的提升。在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后,教师应该对其进行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采取什么样的建议,防止课堂教学过于游戏化而失去了教学的意义。具体措施:体育教师在课堂正常的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可以采取学生的意见组织开展一些小游戏,如丢手绢、抢凳子等,可以抛弃传统的游戏规则,由学生来制定新的规则,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体育教师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以此来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韩勇男 单位:吉林省通化县朝鲜族学校

参考文献:

[1]陈天文.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周刊,2016(29).

[2]石宝山.小学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的有效结合[J].赤子(中旬),2014(18).

[3]蒋齐.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

第四篇:小学体育教感觉统合训练学启示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环境都在不断提高,舒适安逸的生活使儿童的身体缺少锻炼,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在小学阶段发生儿童感觉综合失调症的概率最高,因此小学阶段是儿童感觉综合失调症最佳防治时期。研究显示,体育活动能够有效防治及改善儿童感觉综合失调症。所以,以身体锻炼为基础的小学体育教学,不仅要重视小学生的“三维健康”,还应关注学生感觉综合失调症,并及时防治,充分发挥小学体育教学的作用,实现“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

一、感觉综合训练的最佳时期与必要性

感觉综合失调大多发生在小学阶段,感觉综合是大脑对从人体各部位的感觉器官传递的信息多次分析处理,从而做出准确判断,使整个机体动作有序进行。当大脑对感觉信息无法判断时,会使机体动作发生改变,不能有效进行,便称作为感觉综合失调症。体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害羞胆小、动作笨拙和不协调,无法集中注意力,看书漏字和漏行,行动拖拉等行为,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感觉综合训练尤为重要。

(一)对小学生实行感觉综合训练的必要性

第一,满足孩子成长的需求。通过大量教学实践表明,感觉综合训练能提高儿童的协调能力,发展其中枢神经。尤其是在受到刺激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更为明显,使儿童审判与掌握知识的能力得到反复锻炼,从而提高儿童机体的协调性。然而感觉综合训练并非单一模式训练,而是对小学生感官系统的综合训练,所以能够在促进学生身心良好发展之余,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效帮助。

(二)感觉综合训练的最佳时期

人的神经系统第一阶段高速发展是在7-10岁,也就是小学阶段,这个时候人脑具有较强的发展性和可塑性。从运动生理学方面来看,小学阶段是运动神经与前庭神经的高速发展时期,因此应充分利用体育平台,对学生实施感觉综合训练,增强小学生各感官系统的综合发展。

二、将感觉综合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一)以“健康第一”为教学理念

身体素质教育是实现“健康第一”教学理念的基础,在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以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为前提。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算,健康是未来一切活动的基础。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应始终以“健康第一”为教学理念,让小学生了解到健康的重要性。适当添加生活中的案例,引起小学生的共鸣,从而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例如,在体育课堂上,教师指导小学生如何正确跑步,大部分小学生普遍认为“跑步太简单了,根本不用学,老师多此一举”,这时教师不要批评学生,要为学生讲解“有氧运动”的概念,告诉学生如何科学地跑步,使学生对体育运动有新的认知。接下来教师继续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有氧运动呢?”大部分学生都会回答“锻炼身体”“减肥”等,此时教师应继续引导学生“为什么要锻炼(减肥)身体呢?”学生会说:“为了健康”。这时,学生逐渐进入到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逐渐明白了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然后再继续开展体育教学,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从现实生活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提升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增强实践教学

体育教学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主要是由教师向学生传播一些体育理论知识,强调体育教学的目的与理念,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思想。而实践教学主要是在室外体育活动中进行的,教师教给学生正确的运动方法,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者密不可分、相符相成。然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导小学生进行感觉综合训练,则需要充分利用实践教学,使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有效防治儿童感觉综合失调症,充分保障小学生的身体与神经系统得到有效锻炼,使小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例如,在体育教学“篮球”的过程中,大部分小学生对球类运动都有较高兴趣,但是却很难集中注意力。因此,在感觉综合训练的目标下,体育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分组,组织篮球运球赛,并定下三局两胜的规则,学生将会在比赛中不知不觉提高了注意力。接下来由体育教师作为裁判,指导学生进行比赛,第一局比赛结束后,教师纠正学生在运球过程中的错误动作,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皮球上,在之后的两局比赛中学生的速度会明显加快,比赛时间也随之缩减。可见,在小学体育活动中融入感觉综合训练对体育教学有着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有效防治小学生的感觉综合症,还增强了小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为小学生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开展游戏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适当融入游戏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完全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利用各种集体游戏,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例如,在开展集体游戏“滑板推球”的过程中,不仅能促进学生背部、颈部肌肉的收缩,还能对改善儿童感觉综合失调症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对小学生综合感官的训练具有重要作用,为保证小学生能够健康成长,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采用有效合理的教学手段,使小学生感觉综合系统得到有效锻炼,从而达到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

作者:王喜来 单位:前郭县查干花学校

第五篇:小学体育教学体育游戏研究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体育课程也进行了改革。为了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用体育游戏具有一定意义,现就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希望对其他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

体育游戏;小学体育;课程设置

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中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健康体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近年来国家更加重视学校体育教育。如何改变内容枯燥、传统的体育课教学,增强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问题,笔者经过深入研究认为将体育游戏应用到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

一、引入体育游戏的作用

1.体育游戏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游戏教学在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兴趣的扩展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体育游戏还能够消除学生的精神压力和不良的学习情绪,从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青少年的发展阶段体育游戏的加入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引入体育游戏符合新课改的新方针

新课改在实施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多的关注学生本身,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其为课堂的主体,体育游戏的引入使得课程的主体变为学生,让他们在授课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

3.体育游戏能够促进课程的完成

小学体育课堂所要传授的知识相对简单,所要传授知识的本身就具有一定游戏成分,因此在内容上就适合做成游戏进行教学,这种寓教于乐是适合小学生教育的。因此其课程具备运用体育游戏的可能性。

4.体育游戏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体育游戏的游戏属性符合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参与进来,在参与的过程中他们也能够获得愉悦的感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更好地完成学习的计划,这对于课程发展也是有利的。

二、如何在教学中引入体育游戏

1.熟练掌握所要教授的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引入体育游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教师本身对于所教授的内容要熟练掌握,为此教师在将体育游戏应用于体育教学中时,必须仔细研究所讲授的教学内容,这样在教学设计时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

在打算将体育游戏引入体育教学的时候,教师本身就需要对如何将游戏与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进行思考,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才能既达成教学的目的,又使得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同时对于课程的设置也不能生搬硬套,应该使学生感受到课程设置的自然性,从而使其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更高的课程参与度。下面以小学“篮球”这一课程作为案例进行教学分析:(1)教学对象:小学生。(2)教学目标:使得学生掌握双手胸前传球、运球以及投球等基本知识。(3)教学设计: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学习中的基础动作之一,也是学习过程中初学者较易掌握的技术,而且这一技术对于其他篮球技术的掌握也有衔接作用,为掌握传接技术等篮球的进攻技术奠定基础。而运球、投球则是篮球学习的基本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应该让学生拿到篮球以后自己先进行一定的尝试,将他们分为不同的教学小组让他们各自进行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不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授,讲授完让学生再加以练习以后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立分组,然后就各组完成的情况进行评比,这样在给学生以最大的自主空间的同时保证了授课的效率。游戏教学强调的是学习的时候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由浅入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学习,主动性得以发挥,能够大幅度提升其学习效果。教师还要想办法调动学生课下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例如,可以在下课时告诉学生下节课会举行篮球赛,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会由“要你学”转变为“我要学”。然后下一次上课举行篮球赛的时候教师要关注学生动作方面的缺陷,进行一定的批评指正。

3.设立正确合理的评判标准

学生对于课程的参与需要合理的评价标准,其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重要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设立科学的标准,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有相对合理的尺度,不应该只关注学生所体现在指标上的成绩,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并就他们的表现作出合理的评价,力争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会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体育教学要结合课程的需要进行课程设计,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积极创新,教师对于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恰当的鼓励,使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获得最大效益。

作者:罗万祥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第一小学

参考文献:

刘敬群.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3).

第六篇:小学体育教学武术课程资源优化

摘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树立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阶段,结合当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何创新体育课程教学成为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研究了开发武术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重点详细论述如何通过开发武术课程资源来优化小学的体育教学实践,从丰富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降低体育课程对体育器材的依赖性、拓宽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渠道以及引入对学生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四个方面进行武术资源的开发,为小学阶段体育课程教学的开发、发展和创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小学体育;武术;课程开发

武术是我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重要代表,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武术课程的开发和应用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研究方向。武术课程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更对武术文化的弘扬、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开发武术课程资源来优化小学体育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小学体育的具体教学实践适当予以安排和创新。

一、开发武术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武术资源的开发是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和重要内容,开发武术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现论述如下。

(一)有利于弘扬中华武术文化

武术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学习武术不仅是强身健体的途径,更是帮助学生学习中华博大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渠道。开发武术课程资源对于弘扬中华武术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激发学生参与武术体育锻炼的兴趣

传统的体育锻炼项目趣味性较弱,而将武术融入体育教学实践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

(三)保护武术文化遗产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使中华武术脉络繁多,支脉数量巨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旁支武术文化逐渐没落,甚至有着完全覆灭的危险。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开发武术资源,有利于保护武术文化遗产,提高武术的传承度。

二、如何通过开发武术课程资源来优化小学的体育教学实践

在明确武术课程资源开发重要性的基础上,如何进行开发,从什么角度进行开发,怎样开发更加有利于小学的体育教学实践等,这些问题成为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优化的重要问题。

(一)丰富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

从武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从教学内容方面丰富小学武术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武术是一种系统多样、招式较多的体育锻炼活动,而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有限,教师在开发体育课程时,一方面,要考虑将武术资源最大程度简化,创新成为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形态;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考虑将武术精髓予以保留,并丰富武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如,将招式繁多的武术进行精炼,总结出锻炼不同身体部位的武术操;将武术和健美操进行融合,提高健美操的力量性,降低武术的学习难度等。

(二)降低体育课程对体育器材的依赖性

传统的体育课程往往对体育器材、体育训练场地、天气环境等要求较高,如,排球训练要求排球器材和排球场;而跳马则需要鞍马和塑胶操场以及保护垫等,而武术体育教学对体育器材、体育场地的依赖性不高。教师可以针对武术教育的这一特点进行武术资源的开发,从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如,在下雨、下雪等恶劣的天气情况下,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在室内进行武术练习,降低小学体育教学受天气环境以及器材的影响,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三)拓宽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渠道

传统体育教学在学生参与渠道方面比较单一,大部分局限在学生只能在体育课堂中参与体育锻炼。而武术教学的开发可以通过拓展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渠道得以实现,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渠道的拓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频率的提升以及参与积极性的提升。如,在武术体育锻炼开发中,可以将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练习的武术动作以及武术操的流程进行录制,制作成微课,上传到学生的学习平台,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自主在平台下载,从而促进学生在体育课堂之外参与体育锻炼。

(四)引入对学生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小学生往往具有好胜心强的特点,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从学生武术体育锻炼资源的开发方面予以应用。如,教师可以在学校范围、年级范围以及班级范围内组织武术比赛,通过比赛训练的过程让学生不断参与武术体育训练的过程。引入对学生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武术体育课程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小学武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需要教师站在学生体育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磨炼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等方面将武术教学融入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从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的针对性,从而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吴镇 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田旭.论小学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的有效开展[J].新课程(小学),2012(6):103.

[2]祝艳.新课程改革下武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发展研究[J].体育时空,2016(12).

第七篇:小学体育教学武术课程资源利用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小学体育教学得到了重视。但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武术课程存在场地、器材不足的问题,体育教学资源需要及时改进,并开发新的武术课程资源。主要从小学体育教学中武术课程资源的开发现状出发,分析开发小学体育教学中武术课程资源的意义,从而进一步提出开发利用的策略,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体育;武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在新课改的不断影响下,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受到了教育部门的重视。只有合理地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才能保证小学体育教学的顺利实施,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效率。诸多学校都没有开设武术课程,所以本文就如何开发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武术课程资源做详细分析,以提高武术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武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

小学体育教学的课程资源主要包括人力、体育设备以及自然环境。如今,小学体育教学的武术课程资源开发情况不容乐观,存在师资不专业、教材不足、场地设备缺乏、经费不足等问题。除此之外,教师对于武术课程的认知不够,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参与性不高。一系列武术课程资源开发问题使武术课程的开课率不高,结构组织不固定。一些学校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没有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且教学内容较单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小学体育武术教学中,教师一般会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武术学习中,也就不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武术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武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存在诸多问题,这对于开发武术课程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不断开发武术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从而进一步实现全面且针对性的教学。除此之外,对于小学体育教师来说,开发武术课程资源不仅可以增强自身的综合教学能力,还能改善体育教学意识。通过不断开发武术课程资源,从而丰富小学体育项目,形成独具一格的体育文化,促进小学生接触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实现全面发展。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武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

(一)适当增加武术课时

武术是所有体育项目中多种传统文化的浓缩,其中蕴含了社会哲学、美学、气功等。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具有东方文明的科学艺术性,同时具备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作用。所以,小学体育教学有理由将武术作为体育的必修课程,适当增加武术课时进行武术传播。除此之外,传统的武术教学内容没有新颖性,且难度很大,导致教师不易教,学生不易学。教师可以根据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适当增加武术课程的新内容。武术教材的编写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且教材要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加深,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生参与武术活动的积极性。

(二)加强武术教师队伍建设

小学武术课的开发为很多体育毕业生提供了就业的机会,是展现自我价值的有利场所。在小学体育教学的武术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教师起到了主导性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武术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首先,教师要不断树立自己的课程意识,课程意识可以充分反映教师的教学行为。其次,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武术课程资源开发能力,这就需要学校的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对武术教师进行培训,邀请知名的武术大家传授武术技术,不断地更新武术教师的水平,使教师对于武术教学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对开发目的有一定的把握。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书籍的方式加强武术理论知识的储备,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武术课程资源开发能力,这样才能使教师更好地胜任武术教学的任务。专业的武术教师是开发小学体育教学中武术课程资源的关键,所以学校应多招聘专业的武术人才,将武术精神全面传递给学生,从而提升武术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强化了武术教师的意识。

(三)确保武术课程资源开发的条件保障

武术课程资源开发的条件保障直接决定了武术课程的顺利实施,这主要包括场地设备、开发经费等。武术不同于传统的体育项目,不再局限于部分场地,而是需要固定的训练场地,同时要不断发挥体育器材“一物多用”的特殊性质,并可以对传统的训练器材进行一定的改造创新,从而开发出独特的武术训练器材,实现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对于开发经费,社会与学校要给予足够的支持,从而保证武术课程资源的顺利开发。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教学中武术课程资源的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创新对原有的武术课程资源在人力、场地设备、自然环境等方面加以改进,可以使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武术课程具有趣味性,并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在小学阶段就可以为身体健康打下基础,从而实现小学生素质的全面健康教育发展。

作者:徐煜哲 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田菁.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D].上海体育学院,2007.

[2]赵吉峰,赵晚霞.新形势下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湖北体育科技,2003(22).

第八篇:小学体育教学兴趣培养与疏导

【摘要】

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体育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小学生又正处在一个好奇心比较强并且比较好动的阶段,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小学生学习体育兴趣充分调动起来,才能够保证对学生体育能力锻炼起到一定作用,本文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措施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小学体育;兴趣培养;疏导;措施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接受能力比较强的阶段,对事物的好奇心比较旺盛,针对小学生这一特点,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时候,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培养起来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小学阶段,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体育能力锻炼培养,而且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利用小学体育教学来辅助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也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师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在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只有从根本上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保证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小学体育的学习当中,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体育教师要积极的创新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以及措施培养来提高和疏导学生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的整体兴趣,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一、利用游戏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处于一个比较好动和好奇心比较强的阶段,最大的特点就是比较爱玩,而在实际了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找寻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够从根本上调动起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而在整个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上,游戏教学可以说是比较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之一。游戏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将小学生的兴趣点充分的调动起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生动性,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去,比如在进行跑步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游戏来进行实际的教学,在具体的游戏中,教师可以将快跑、慢跑、加速跑、减速跑等等设定不同的口令,让学生根据教师不同变换的口令来进行跑步联系,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充满游戏性的教学活动中逐渐了解跑步的技巧,而且也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小学体育的学习当中[1]。

二、利用体育比赛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体育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具有竞技意义的活动,包括学生时期的运动会,还有国家之间举办的奥运会,不仅是为了能够弘扬体育精神,而且能够提高竞技比赛的深刻意义。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更是如此,由于小学生处于的阶段,所以导致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相对来说都比较强,所以利用这一特点,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些比赛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而组织小学生参与比赛,不仅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体育知识的重要性和体育技能的重要性,而为了获得比赛的胜利,很多小学生都保持高涨的情绪,从根本上将自身的运动细胞合运动能力提升上来,这样学生能够保证兴趣度高涨的状态来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和掌握体育技能的能力,而且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教学效率。比如在进行跳绳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在跳绳的教学中,一般来说,传统的跳绳方式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很多学生对跳绳的兴趣度很低,甚至很多学生不愿意参与到跳绳的教学活动当中,而面对这种形势,教师可以利用比赛的方式,组织一个花样跳绳的比赛,从根本上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2]。教师可以逐渐的引导学生自己编排跳绳的相关动作,小学生由于自身的特点,所以对于一些事物仍然保持着高度的关心和兴趣,所以在听到教师让自己编排跳绳动作的时候,会大大的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并且在整个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充分的展示出来,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三、教学多样化

在小学体育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多样化也是能够充分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有比较可取的一面,但是也有很多不适用于当前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是根据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来设定的目标。所以在体育教师进行实际的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按照基础的部分来讲解体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有效的开展体育活动教学。体育本身可以说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某种程度上学生需要进行不断的实践体验才能够充分的感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体育活动,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当中,充分的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兴趣度,这样才能够对小学体育教学的整体教学效率提供强好有效的保证。开展有效的体育教学系统能够充分的保证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的系统中,不仅能够保证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度有所上升,而且能够提高课堂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当前的体育教学活动当中,教师首先要对小学生的全身心特点进行相对应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制定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或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于学习体育的兴趣以及参与程度,结合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进行教学,选择一些比较适合小学生并且能够被小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比如游戏教学或者是加入一些体育比赛,都能够从根本上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这样长此以往的进行体育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体育技能和体育水平,而且能够保证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都能够有所提高。

作者:陈晓明 单位:无锡新吴区实验小学锡梅分校

【参考文献】

[1]陈余军.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好家长,2015(04).

[2]陈圣福.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策略[J].新校园(阅读),2015(08).

[3]周银龙.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山海经,2015(09).

第九篇:小学体育教学比赛法应用

摘要: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采用枯燥单调的传统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会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烦心理。要提高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就要采用能调动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运用“比赛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比赛法;小学体育;体育教学

人们对体育运动非常关注,是因为体育比赛的场面动人心弦,最能吸引人的兴趣。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采用枯燥单调的普通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提高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就要采用能调动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运用“比赛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比赛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比赛法”能培养学生顽强勇敢、积极向上的品质和精神,增强体育课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对体育训练的积极性,通过多年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它能产生许多积极的教学效果。

1.增强体育练习的对抗性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赛法”,能增强学生在体育项目练习时的对抗性和训练的激烈程度,从而让学生能够快速巩固所学运动项目的运动技巧,进而提高运动能力。

2.解决共性问题

通过“比赛法”在体育课的实际运用,能够发现学生在体育项目的学习中所存在的一些共同的问题,能够发现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教学难点,以便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3.吸引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赛法”,增加了体育学习的趣味性、娱乐性,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体育训练上来,增强训练的效果。

4.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运用“比赛法”进行小学体育教学,能够发挥班干部的作用,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对学生的组织管理,充当教师的小助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5.提高训练成绩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引入“比赛法”,能满足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从而提高体育训练的成绩。

二、“比赛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分组比赛,提高体育训练成绩

在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中,教师通过采用分组比赛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充分的竞争,能提高学生体育训练的成绩。例如,在学习“前滚翻”这个体育项目时,在经过课堂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的运动技巧基本稳定后,不少学生就产生了满足感,就不愿意再继续深入练习,来提高训练的成绩,任其发展,就会影响自己训练成绩的进一步提高,并且还会对其他同学的训练造成干扰。如果采用分组比赛的方法,把学生分成几个实力水平相当的小组进行比赛,比赛以完成“前滚翻”动作的质量高低来计算各组的总分数,以决定小组胜负。通过这样的分组,使每组获胜的可能性相当,再者由于每个人的成绩的好坏影响小组荣誉,使每个人都有了训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为了取得名次、为小组争光,学生就会提高训练的质量和强度,在比赛时学生们全力以赴,表现出顽强勇敢的精神,赛出了水平,提高了教学成绩。

2.单个比赛,提高训练的自觉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存在这样的问题,一些学生在学习自己擅长和喜爱的体育项目时,心情比较兴奋,接受知识的速度比较快,做出来的动作比较协调优美、质量更高,学习的速度质量都比其他学生好。然而,另外一些学生在遇到自己不喜欢的项目或自己的弱项时,学习情绪就不高,学习的效率和速度非常差、非常慢,运动技能也会比其他学生要差,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体育成绩。例如,在教学生进行“跳高”项目时,一些学生在某个高度上多次练习后仍不能通过,此时学生的训练情绪和积极性就会一落千丈。如果此时教师采用单个人比赛的方法,学生的训练情绪就会立刻高涨,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人人都会自觉加大训练的次数和强度,通过教师和同学的帮助,训练成绩较差的学生很快就能提高。由此可见,适时应用“比赛法”能提高成绩和学生训练的自主性、自觉性。

3.合理比赛,提高训练的吸引力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应用“比赛法”,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和体育项目训练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来应用“比赛法”,要注意控制比赛对抗的激烈程度,以免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比赛法”的应用特别适合那些单调枯燥的项目和日常的素质训练。通过“比赛法”进行训练,能适应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改变学生对某些体育项目的厌恶情绪,从而提高体育课的吸引力,让学生积极参与训练。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通过合理、灵活运用“比赛法”,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收到较好的训练效果,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作者:段雁锋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第一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陆萍,窦春华.浅谈成功体育教学在中学体育课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2013(7).

[2]蔡华强.解析成功体育教学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5).

第十篇: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渗透

摘要:

德育并不是要求学生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让学生形成一种道德信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行为方式,旨在引导学生过上一种健康、良好、向上的生活。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意志,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优良的心理品质。从结合教材特点引入德育;根据课堂常规进行德育;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以及注重榜样力量实施德育等方面着手,将德育渗透于小学体育教学中。

关键词:

小学体育;德育;教学;渗透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贯穿于每一门学科的教学中,尤其是对于个性还未稳定、道德品质还未成型的小学生而言,德育更是举足轻重。体育是一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科目。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小学体育课程被注入新鲜血液,要求与德育相辅相成。那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呢?笔者就从以下方面谈谈具体做法,抛砖引玉。

一、结合教材特点引入德育

在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上,无论是合理、科学的组织教学,还是灵活、多变的应用教材都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直接体现,同时,也是渗透德育的良好途径。体育教师要善于将学生的身体运动与心理活动有机结合,尊重学生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来对学生进行德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体育教材大致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首先,是理论部分,属于体育运动的基础,其内容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如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树立积极的思想,从而能够在各种自然环境中坚持锻炼,增强适应能力,培养锻炼习惯,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次,是实践部分,属于体育运动的技术。体育锻炼中的每一个技术动作都有其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利用这些技能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篮球、足球项目,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能力等优秀品质。长跑项目,能够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精神,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等。

二、根据课堂常规进行德育

马卡连柯认为:“制度越明确,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行为习惯的基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常规课堂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其中渗透德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能够让课堂更加规范化、制度化,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文明懂礼等优良的思想品质。首先,在课堂常规认识上进行德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每一节课的开始,要求学生听到铃声后保持安静,按时进课堂等,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在上课期间,我会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稍有波动,我会主动和他聊天,纠正他们的不良思想或行为;其次,从课堂纪律的遵守上进行德育,让学生知道纪律的重要性。如在每次上体育课之前,都让学生按秩序排队、报数,时间长了就逐渐养成好习惯,提高他们对于组织纪律的认识。这样,将思想教育和体育教学中的组织和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既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增强德育效果。

三、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

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利条件。在体育教学中,各个训练项目的内容不同,也就导致在其中渗透德育的效果也不同,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并深入挖掘深藏其中的德育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如,体育项目田径运动,在多数学生看来,它枯燥、乏味,然而坚持进行田径运动,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顽强、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再如,足球、篮球项目,这样团体作战的运动项目深受学生喜爱。他们在同伴的帮助、配合下进行,既能通过输赢,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竞争意识,又能通过互帮互助,增进学生之间的团结有爱。

四、注重榜样力量实施德育

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言传身教,做好学生的榜样,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要求学生做到,自己要首先做到。在日常生活中,举止大方,谈吐文明。在教学过程中,讲解清晰,示范准确,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师者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学生行为。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教学中注重寓情于教,以身作则,以情感人;另一方面也要运用体育的先进事迹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多向学生介绍一些我国的运动健儿在国内外大比赛中的成绩,为祖国争得荣誉,使学生在平时的锻炼中也能以健儿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体育教育观念革新的需要,教师在重视体育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德育的渗透及教学效果。

作者:李高强 单位: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第二十三小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