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实践活动范例

家庭教育实践活动

家庭教育实践活动范文1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变革和发展,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课堂上的有效教学,同样应该注重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进而促进学生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

家庭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地位

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学生家长给学生提供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但需要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同时需要家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探究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就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家庭教育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特别强的学科,同时它对学生文学品位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包含了大量的人文知识,并且这些知识大多都是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然而学生的实践经验还比较匮乏,因此学生对这些文化精髓的获取和吸收都需要语文教师的传教和指导,但是小学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比较有限,学习空间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在教学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也就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对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学习和需求了。同时,小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完成形成,而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中有很多内容都比较抽象,再加上课堂教学的制约性,就使得小学生很难通过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有效获取并吸收这些人文知识。然而这些人文知识通常都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这时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就突显出来了。家庭的环境、家长的生活习惯以及行为规范等都会对小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家庭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延伸。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然而教学课堂上的时间比较有限,学生投入到阅读活动中的时间也很少,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的家长跟学生一起阅读,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作业,让家长跟学生一起阅读,这样家长在辅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他们的文化素养也能得到很好的提升,也能更好地辅导学生的学习,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同时家长的社会经验也比较丰富,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行为规范,将一些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化,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家庭教育是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拓展

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并且它的综合性很强,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所以小学语文目标的实现,仅仅依靠教学课堂上的学习是很难完成的。小学生的思维和行为规范还没有完全形成,如果只是依靠学生的自制力是很难补充教学课堂上内容的缺失的。而小学生除了白天在学校学习之外,其余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因此家庭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周末,以及寒假暑假,小学生在家里的时间就更多,所以,家长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来有效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是学生在其他一些领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更好地发现、探究、学习,从而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而促使学生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如家长周末可以带孩子去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等去参观、展览,积极跟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还可以在这些活动之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记笔记习惯,这样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暑假、寒假的时间很长,家长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孩子去旅游、参加一些拓展活动,从而更好地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也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知识。

三、家庭是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场所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家庭是小学生展开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因此家长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并根据小学生的发展需求,有效补充语文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课外辅导。课外辅导不仅包括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的辅导,还包括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很少,并且学校所提供的实践教学设备也比较有限,这样都会制约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但是在家庭中,小学语文的实践机会很多,并且家长也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到实践活动中的机会,这样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能有效理解并掌握一些语文知识。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积极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些实践活动中,进而促使他们更加全面的发展。如在吃饭的时候,家长可以告诉学生要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并给学生做好榜样,这样就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周末去公园玩耍的时候,家长可以告诉学生不能乱扔垃圾,要随手将垃圾扔进垃圾桶,并身体力行的去执行这些,还应该积极监督学生的一些行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坐公交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要积极给老人让座等。家长只有积极为学生做好榜样,才能有效规范学生的个人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总结

总之,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家庭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也是非常显著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进而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邓翠云 单位:吉林省汪清县大兴沟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家庭教育实践活动范文2

2001年5月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6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拉开了综合活动课程的序幕。2001年至2004年,我国的教育改革进入实验形成阶段。《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课程设计原则是"均衡设置课程、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加强课程的选择性"[1],除去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目,其他科目占49%~60%,这就保证了学生多方面学习、实践的机会。在新课改的基础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校活动为基础,以学生自身体验为中心完成教育过程。课程的结果表现为思维中的记忆和身体的记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综合思维与身体记忆进行教学,使直接与间接经验达到统一。经验的获得与建构需要学生以原有经验为基础,通过同化、重构的方式完成经验的建构。综合活动课程的中心在于建构,而建构的关键在于反思,学生反思自己参加活动课程带来的教育成果。

一、学校综合实践课程与家庭教育的冲突

1.教育思想落后

教育思想的落后与家长的自身经验相关较大。家长都是站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评价孩子的学习和综合活动课程,没有从发展和以人为本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教育成长,这种思想限制是家长长时间处于应试教育形成的惯有思维模式。在没有专业教育人员帮助下,家长很难走出落后的教育思想界限,综合活动课程在家长眼中也成为学校工作的简单变化。

2.教育角色混乱

现代家庭结构导致家庭中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比例严重不协调,一个孩子往往要面对两到四个教育者,家庭无法形成教育核心,孩子的教育时常出现矛盾。通过对家庭的访谈调查,研究者发现祖辈与孩子父母会产生教育分歧,孩子父母由于孩子祖辈的干扰,没能在孩子心中形成教育权威,孩子的教育往往摇摆不定,不知道哪种教育是对的,以致孩子的教育认知、教育行为会产生前后不一致。

3.综合活动课程进行不彻底

在深入到学校的过程中,研究者发现综合活动课程在学校中还处于进行状态,学校教育难以冲破旧的教育思维、习惯。教师教育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学校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促进新教师的成长,所以每个学校教师往往具有这一学校的特征。学校教育的传承一方面继承了学校的教育风格,一方面也由于旧有教育的特点阻碍了综合活动课程的进行。学校教育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逐渐改变学校的教育传承,在这一过程中综合活动课程的效果可能会打折扣,综合活动课程的进行会不彻底。

4.缺少家庭教育支持

总结中外课程改革,家庭一定会被当作一个重要因素考虑,家长和孩子的意见也被广泛采纳。我们的综合活动课程在取得家庭支持上却很失败。专业的学校教育是综合活动课程研究者关注的重点,然而"非专业"的家庭教育较少进入综合活动课程研究者的眼目,在家庭教育与综合活动课程结合的研究上极为缺少。无论是在实践,还是在理论上,家庭教育与综合活动课程的结合都被忽视。所以,综合活动课程要想再深入,必须将以前未重视的家庭教育当作一个改革重点,获得家庭教育的支持。

二、活动课程与家庭教育契合的途径

1.转变家庭的个体教育观念

家长的个体教育观念和基础教育的社会教育观念的冲突造成孩子的教育责任划分不明确,家长逃避教育责任,而学校教育责任过重。转变这种状况的最好做法就是转变家庭教育的个体教育观念,帮助家庭教育建立社会教育观念,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还是为了提高整个社会的教育水平,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完成孩子的个体发展,还需要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2.组织家长参与综合活动课程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综合活动课程绝对无法逃避家庭教育的影响。如若综合活动课程要进行下去,必须在实践上解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产生一致作用。综合活动课程下一步需要进入到家庭,允许家长参与到课程中来,帮助家长建立家庭教育结构,让家长承担起教育的责任。

3.减少智育课程

我们现在的智育课程太多了,多到学生想要有点自己的时间都是奢侈,学生根本不可能再在智育之外发展其他的素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先从减少智育课程开始,先给学生参与其他活动的时间。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并不是教师"放羊",而是减少教师的教育责任,使教师能够有时间、精力照顾到学生的独特性。智育时间减少了,那么教师就需要将精力集中到学生的素质培养。

家庭教育实践活动范文3

关键词:国外家庭教育;模式借鉴;本土化;改良

多年来,我国的家庭教育往往侧重于对子女的智育,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家庭的教育主导地位一度丧失,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学校教育,家庭与学校之间缺少具有可操作性的合作方式,降低了家庭教育的信度与效度。为此,应充分借鉴国外家庭教育的优秀做法,进一步实现国外家庭教育经验的本土化改良,推动我国家庭教育的创新发展。

一、国外家庭教育模式经验分析

第一,家庭教育侧重对子女独立性的培养。美国是研究家庭教育以及家校合作教育起步较早的国家之一。在美国的家庭教育理念中,培养子女的独立性尤为重要。独立性教育在子女的幼儿时期便已经开始,包括独立吃饭、独居一室、独立出行、独立克服困难等等。与此同时,美国的独立性教育往往与家庭责任教育相结合,家长要求子女承担相应的家庭责任,分担家务和通过勤工俭学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美国的家庭教育注重与学校教育之间的配合,为确保学校教育的成果,家长往往支持和鼓励子女参与学校的有益活动。同时看重对子女正当心理需求的尊重,避免使用侮辱、讽刺和谩骂甚至暴力的家庭教育方式,体现出了家庭教育的柔性力量。第二,采用全面培养型家庭教育方式。国外家庭教育十分看重对子女的全面培养,例如日本的家庭采用了“四重”教育的方法,即礼仪亲情教育、挫折与意志教育、自信自立教育、创新创造教育。日本对青少年的教育并不完全以学校为主,重视道德教育、自律教育以及家风传承教育是日本家庭教育的一贯风格。日本的家长明确自身在教育子女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有着强烈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意识,注重培养子女的伦理教育和坚强的耐力与意志力。主张子女应该通过劳动获得回报,并有方法地培育子女的自信心和自理能力。同时日本的家庭教育注重与社会教育的密切往来,例如与工厂、企业、图书馆、大学等社会实践场所的配合,为子女提供更多发现和创造的机会。第三,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深度合作。国外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主要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此时各国开始进行了深度的教育模式调整。学校教育开始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提出了系列提升家长参与的策略,迫使学校改变过去与家庭相互隔离的方式。”西方国家一直以来将家庭生活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价值原则,并注重对学生家庭观念的培育,帮助家庭教育实现更高的价值。同时,学校教育也十分看重对家庭教育经验的借鉴,例如在教室的桌椅布局、教育内容素材的选择等等,都更加贴近家庭生活,力求实现一种保留家庭温情与舒适又兼具学校教育系统性的教育模式,值得我国学校与家庭教育积极学习与借鉴。

二、国外家庭教育模式在苏州的本土化改良对策

家庭教育实践活动范文4

2001年5月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6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拉开了综合活动课程的序幕。2001年至2004年,我国的教育改革进入实验形成阶段。《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课程设计原则是"均衡设置课程、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加强课程的选择性"[1],除去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目,其他科目占49%~60%,这就保证了学生多方面学习、实践的机会。

在新课改的基础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校活动为基础,以学生自身体验为中心完成教育过程。课程的结果表现为思维中的记忆和身体的记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综合思维与身体记忆进行教学,使直接与间接经验达到统一。经验的获得与建构需要学生以原有经验为基础,通过同化、重构的方式完成经验的建构。综合活动课程的中心在于建构,而建构的关键在于反思,学生反思自己参加活动课程带来的教育成果。

一、学校综合实践课程与家庭教育的冲突

1.教育思想落后教育思想的落后与家长的自身经验相关较大。家长都是站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评价孩子的学习和综合活动课程,没有从发展和以人为本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教育成长,这种思想限制是家长长时间处于应试教育形成的惯有思维模式。在没有专业教育人员帮助下,家长很难走出落后的教育思想界限,综合活动课程在家长眼中也成为学校工作的简单变化。

2.教育角色混乱现代家庭结构导致家庭中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比例严重不协调,一个孩子往往要面对两到四个教育者,家庭无法形成教育核心,孩子的教育时常出现矛盾。通过对家庭的访谈调查,研究者发现祖辈与孩子父母会产生教育分歧,孩子父母由于孩子祖辈的干扰,没能在孩子心中形成教育权威,孩子的教育往往摇摆不定,不知道哪种教育是对的,以致孩子的教育认知、教育行为会产生前后不一致。

3.综合活动课程进行不彻底在深入到学校的过程中,研究者发现综合活动课程在学校中还处于进行状态,学校教育难以冲破旧的教育思维、习惯。教师教育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学校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促进新教师的成长,所以每个学校教师往往具有这一学校的特征。学校教育的传承一方面继承了学校的教育风格,一方面也由于旧有教育的特点阻碍了综合活动课程的进行。学校教育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逐渐改变学校的教育传承,在这一过程中综合活动课程的效果可能会打折扣,综合活动课程的进行会不彻底。

4.缺少家庭教育支持总结中外课程改革,家庭一定会被当作一个重要因素考虑,家长和孩子的意见也被广泛采纳。我们的综合活动课程在取得家庭支持上却很失败。专业的学校教育是综合活动课程研究者关注的重点,然而"非专业"的家庭教育较少进入综合活动课程研究者的眼目,在家庭教育与综合活动课程结合的研究上极为缺少。无论是在实践,还是在理论上,家庭教育与综合活动课程的结合都被忽视。所以,综合活动课程要想再深入,必须将以前未重视的家庭教育当作一个改革重点,获得家庭教育的支持。

二、活动课程与家庭教育契合的途径

1.转变家庭的个体教育观念家长的个体教育观念和基础教育的社会教育观念的冲突造成孩子的教育责任划分不明确,家长逃避教育责任,而学校教育责任过重。转变这种状况的最好做法就是转变家庭教育的个体教育观念,帮助家庭教育建立社会教育观念,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还是为了提高整个社会的教育水平,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完成孩子的个体发展,还需要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2.组织家长参与综合活动课程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综合活动课程绝对无法逃避家庭教育的影响。如若综合活动课程要进行下去,必须在实践上解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产生一致作用。综合活动课程下一步需要进入到家庭,允许家长参与到课程中来,帮助家长建立家庭教育结构,让家长承担起教育的责任。

家庭教育实践活动范文5

关键词: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形塑

在培养青年群体文化自信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至关重要。采用文化形塑的方式,促进文化因素与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融合,为青年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奠定基础,最终实现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因此有必要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形塑路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形塑条件

1.明确核心价值观要素

核心价值观要素具有多元化特征,涵盖了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层面的导向。核心价值观的要素应当反映社会个人的价值诉求,表现为一种真实的价值序列。核心价值观应当融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全球文化的精髓,在文化层次处于前沿。核心价值观带来的共同感知应当是双向的,涵盖“自上至下”和“由下至上”两个方面,与此同时也是宏观与微观理念的集合。通过文化形塑方式,帮助青年明确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为认同核心价值观打好基础。

2.推动核心价值观内化

若要青年认同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核心价值观“内化”的关键作用,引导青年明确并适应核心价值观的各种要求,实现内化效果。以“推动核心价值观的普遍承认”为出发点,注重利用主流意识形态,引导青年回顾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进程,在体会到传统文化伟大之处的同时,在文化体系中定位自身。另一方面,信息化、网络时代带来多种核心价值观共存的局面,进一步强调意识形态的重要性。青年以对话沟通的姿态,适应核心价值观多元化共存的场景,并能定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实现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效果。

3.强调凝聚力和包容性的作用

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作用在于引导个体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为社会环境中的个体赋予更强的凝聚力。在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强调社会个体共同价值的重要性以及对个体发展的意义,认识到个人行为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另一方面,核心价值观的包容性特征值得关注,借助包容性特征,不仅促进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并将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合在个体的一言一行中,为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外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形塑路径

1.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对中国人的思考与行为方式有明显的影响,应当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并为传统文化赋予更强的生命力,促进形成青年的核心价值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出发,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德价值观高度融合;从传统文化中挖掘精神道德资源,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道德价值取向,通过世代传承,已经深入到中华儿女的骨髓,带领着广大中华儿女共同面对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发展新成就,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越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依托于传统文化,方可具备极强的生命力,并能唤醒青年群体的文化自觉,强调文化自信,使得青年群体更加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的情感,并自觉落实核心价值观的各项要求。当代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时空间距”,应引导青年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以及通过生命力展现出来的不卑不亢的姿态。在社会主义文化对话场景中,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盲目崇洋媚外,在坚定立场的前提下采取“兼收并蓄”的策略,积极吸收外国文化的先进元素,充分融合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不仅为传统文化赋予更强的生命力,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奠定坚实基础。[1]西方享乐主义思潮借助互联网环境不断渗透,侵蚀着青年的思想空间。新时代青年对于网络环境中的各种复杂思想应当有辨别能力,始终保持个人定力,坚定中华传统文化自信,并为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贡献自己的力量。

2.善于应用网络新媒体模式

网络环境显著拓展了青年群体的信息接收渠道,青年获取各类资讯的渠道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报和广播,新媒体已经成为青年群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对新媒体的监管力度高低不一,部分新媒体缺乏有效的监管,也为负面价值观内容的渗透和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有不利影响。青年群体“亚文化”现象值得关注,这类文化游走于主流文化的边缘,部分价值观明显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新媒体管控势在必行。[2]新媒体资源利用要恰到好处,应当将新媒体资源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的重要平台,促进文化形塑过程与青年日常生活的融合。当前新媒体平台中的“主播”多为生活经验相对匮乏、受快餐、低俗文化影响较大的年轻人,“主播”群体为了博眼球、吸引流量,在直播过程中采用低俗手段,意图吸引更多的观众。由于网络直播是近年来兴起的新行业,相关监管措施尚不到位,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行业制度,人气、点赞数等评价“主播”能力的标准,也在深刻影响着广大青年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有消极影响。与此同时,要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宣传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合在亲近动人的文化产品或者文化形象中,发挥媒介载体的重要作用,拉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青年之间的距离,帮助青年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加强对价值观的认同。文化宣传部门应当准确定位青年群体的价值接受规律,提升青年群体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真正从心底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发挥家庭场景的作用

家庭在青年成长历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反映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进文化形塑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家庭环境的重要作用。青年正处于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家庭环境融合,强调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若能塑造优质的家庭氛围,有利于青年的健康成长,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创设良好环境。由于青年家庭环境相对复杂,部分青年家庭环境并不和谐,家庭结构可能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我国传统家庭教育观侧重于家庭榜样的影响,在《郑氏家规》等著作中均有所体现,但这种家庭教育思路并不吻合当前社会对家庭教育的要求。现代青年家庭环境多为三口之家,青年多数是独生子女,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长效、永久的。[3]家庭关系伴随着青年的一生,同样说明家庭环境在的青年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形塑,始终不能脱离家庭环境的支撑,在充分吸收家庭教育环境优质资源的基础上,发挥优质家庭文化的关键作用,长期扎根在青年内心深处,为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当然家庭教育内容未必全部吻合新时代的社会发展与价值观要求,对于家教、家风中与时代精神相违背的内容必须及时摈弃,确保家庭教育与时代精神高度融合,并推动优质传统家庭观念的转化。尽管现代家庭环境中的“榜样”效应并不突出,但在家庭教育中仍然要注重家庭榜样的作用。青年群体的家长应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个人修养,在家庭环境中起到榜样的作用,在青年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促进青年真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强调青年的叙事建构能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青年反思性的认同密切相关,对青年群体的叙事建构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关于青年群体的叙事建构,强调青年的主动参与,摈弃盲从或者无端猜想思维,在深刻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叙事建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青年群体扮演着生力军的角色,同时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取得伟大成就。青年在叙事建构能力的支撑下,能够明辨异同,逐步形成符合青年群体的价值准则,并在多种文化的对比与较量中,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有生命力的核心价值观,不仅要获得社会主体的认同,还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4]在多种核心价值观共存的环境中,能够占据竞争上风并更好地体现自身的价值。由此可见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关键点,就是彰显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和内容,真正赢得社会主体的认同。从青年认同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出发,培养青年的叙事建构能力,则是认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前提。青年主体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通过叙事建构能力认清自身的定位,并能在多种核心价值观并存的环境中,反思辨别自身的各种行为。在培养青年叙事建构能力的过程中,应当站在彰显核心价值观的层次和角度,引导青年在纷繁复杂的核心价值观中精准定位价值规则,感受到来自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5.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与引领效应

关于意识形态,可以理解为观念领域的科学概念和定律。西方文化霸权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冲击不容忽视,在稳固意识形态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真正发挥意识形态在核心价值观认同过程中的引领作用,消除西方文化霸权对意识形态的影响,将意识形态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彻底根除各类“淡化”“泛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因素。从文化形塑的角度出发,当代青年处于多种文化因素复杂交汇的环境中,各种文化因素都在影响着青年的思维空间,导致部分青年的“茫然失措”“惶恐不安”的情境,间接弱化了个人的价值取向,以“佛系”的态度面对价值取向问题,显然不利于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实际上反映出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不足的问题。若要促进青年认同核心价值观,获得更好的核心价值观文化形塑结果,必须要重视意识形态的关键作用,不能以“无所谓”的态度面对各类文化因素,不能有“什么都行”的思想,要认识到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核心。青年身处多种文化交汇的场景中,始终强调价值立场的重要作用,为青年认同核心价值观打好基础。

6.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

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环境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也与人类的伟大实践关系密切,融合了中国建设实践经验的精华,也为今后的建设实践指明了具体方向。培养青年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必须重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引导广大青年积极参与实践,通过实践过程中的切身体会,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从内心深处认同核心价值观,体现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当前青年的社会实践舞台非常广阔,从学生群体的角度出发,校内的社团活动、校外的实习实训、志愿活动等等都属于实践活动范畴。与此同时,社会公益事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更多的青年提供了社会实践机会。在举办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促进实践活动与传统文化因素的融合,为青年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文化形塑注入更多的力量。为保证实践活动的质量和导向性,建立红色文化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为青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优质平台,有助于青年在红色文化环境中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文化才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更到位的认识,间接增强认同感。依托红色实践活动基地资源,建立配套地方特色产业,并与革命老区建立长期合作对接关系,为青年领略红色精神、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青年有更多的机会领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有利于形成认同感。

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不能脱离文化因素的支撑。以优质的文化土壤为载体,多措并举促进青年群体的核心价值观认同,帮助青年群体在多种文化因素并存的环境中强化文化自信,体现文化形塑的重要作用,也为核心价值观认同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吴智文.新时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文化形塑[J].教育评论,2021(5):6.

[2]曹莉莉,姜敏.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的情感认同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8(5):4.

[3]王亚科.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路径选择[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3):4.

家庭教育实践活动范文6

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基石,由于家庭环境和教育理念的不同,儿童的发展千差万别,用时也暴露出家庭教育中的许多问题,如何让儿童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走出家庭教育误区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

家庭教育;儿童;探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方式更加个性化,生活价值取向也更加多元,观察养育问题,不难发现父母的教育观念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孩子来自亿万家庭,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基石,是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三部分共同组成的系统工程。随着孩子的出生和成长,中国式家庭教育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走出家庭教育误区已刻不容缓。

1我国当前家庭教育的现状

1.1给孩子过分关爱和给予忽略规则和约束意识的培养

由于中国特殊的独生子女政策,带来了独特的家庭4-2-1结构。很多父母对孩子过度溺爱,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孩子在行为上不受任何约束。有爱同时规则的权威型教养模式,是现在倡导的主流,就是父母在孩子需要爱的时候给与反馈,同时要树立规则,比如玩具玩完要归位,饭前便后要洗手,父母长辈落座后再一起动筷子吃饭等,在这个过程中把父母认同的社会文化和规则传递给孩子。

1.2父母教育理念陈旧,扼杀独立人格的树立

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有着注重孩子教育的传统,但这种中国式教育一直是一个狭隘的概念,我们一直认为教育就是教孩子认字,教学生做数学题,学习科学知识。但实际上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体系和人格、人力。我们对于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重视和培养毫无疑问是缺失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再把知识本身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孩子完全没有树立起独立的人格。既是家庭教育的失败,也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1.3父母的家庭教育应以一套成熟的价值观为指导

父母在孩子的教育理念上带有更多的随意性。如接受要鼓励赞美孩子,无论孩子的事情做得好坏,都给予没有道理的赞美和肯定。或用物质刺激来表达。考试成绩好,给孩子买玩具和礼物;要是能在全班排名中靠前,更是用金钱奖励。方式不同,但刺激效果却惊人的相似。当孩子人生观的追求转化成物质上的贪婪,我们又从何谈起独立的竞争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呢?又如接受惩罚教育,“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等等,于是一个崭新的轮回又开始继续着。应试教育广受诟病,父母们只看重孩子的好成绩,其他一切都可以忽略,有多少家长真正了解自己孩子的内心需求。这个现象有两个极端,一是家长完全替孩子做主,孩子被任由摆布,二是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问,完全“野蛮生长”。但无论怎样,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漠视或过分重视,对孩子都是巨大的伤害。

2家庭教育探究

2.1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

家庭教育是孩子智力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儿童知识获得的主要途径,孩子的情感获得则更多来自于家庭。学校教育有利于儿童集体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形成发展,让孩子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大家的事情一块做的理念。校内生活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学校的日常规章制度,是加强儿童自理、自立能力和行为训练,实际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儿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他们形成健康人格、独立精神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2把家庭教育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缺少伙伴的成长环境,让许多孩子变得非常自我。替代伙伴的是游戏,影视,是不受控制的互联网环境。父母要带孩子走出家庭,走进社会,了解国情,志愿者活动、为特殊群体的爱心募捐等实践活动是对孩子爱心教育十分有效的手段。它更能增强人的亲身体验。当前教育存在重理论传授、轻行为养成的现象,父母要引导儿童从身边的具体事情做起,遵守公共次序,逐渐走进社会,熟悉生活,逐步培养起公共责任感和公德意识。

2.3把家庭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一个儿童的教养如何,体现在他日常生活中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细节当中,父母和长辈是孩子义不容辞的第一任“教养导师”。孩子接受了怎样的家庭教育,通常会在公共场所得到检验。例如:孩子会使用文明用语;在公共场所不打闹、不大声喧哗;不闯红灯遵守公共次序等。反过来,公共场所的一些偶遇场景和突发事件,也可以成为家长教育孩子的契机,家长一旦错过这样的机会,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沦为空洞的说教。家庭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决定着国家的未来,他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综合实力。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都要随之改变,遵循教育规律,让教育回归到他本质核心上,那就是健康人格、理性、判断力、独立思考、精神自由,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培养他们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者:陈白冰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中区幼儿园

参考文献

家庭教育实践活动范文7

关键词:班级管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随着家庭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家长参与学生教育过程的意愿也得到了明显提升。在此,笔者仅以个人日常班级管理经验为例谈谈小学班主任如何才能在班级管理中真正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还望能够以此作为抛砖引玉之用。

一、家庭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众所周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思想意识、行为习惯的形成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无数实践证明,性格急躁的家长往往会带出性格急躁的学生,而慢性子的家长往往会带出慢性子的学生。如果家庭环境良好,那么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往往能够形成积极、乐观的性格,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勇敢地面对未来生活中的挑战。反之,在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学生往往容易形成自卑、内向、消极、悲观等性格,这对其未来的学习和成长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家庭育人价值发挥的现状及其原因

就目前状况而言,虽然很多教师和家长都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在挖掘家庭教育潜力的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造成了不利影响。在此过程中,家校之间的沟通问题、教师与家长的自我定位问题以及不同家庭的教育差异等问题都会对家庭教育价值的挖掘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小学班主任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配合教育工作的家长,他们不是以工作太忙,就是以在外地工作、鞭长莫及为借口将学生全权委托给学校和教师管理,难以真正履行家长的教育职责。与此同时,一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采取了不恰当的教育管理方式,如棍棒教育、溺爱教育等,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等都造成了不利影响。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因为学生的家庭教育理念不科学。教师对家庭教育价值的挖掘过程缺乏系统、完善的理论指导。例如,在家校合作过程中,教师未能及时将一些科学的育儿理念传授给家长,也没有引导家长展开有效的家庭教育。部分班主任即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往往也只是通过偶然性的指导来启发家长,并没有将这种指导变成一种系统性的教育培训,促使家长在持续、稳定的教育引导下养成积极健康的育儿心理以及良好的教育行为习惯。第二,受家长文化水平、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影响。由于个人文化水平、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部分家长在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并且往往会因为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发展规律的不理解而展开一些违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认知发展规律的低效教育或者无效教育。例如,由于部分父母在家庭环境中的缺席或者不作为、胡作为等情况,很多学生难以在生活中、学习中得到父母的陪伴性指导以及科学性引导等。在此境况下,很多学生为了更好地表达自身情绪而逐渐走向一条叛逆之路,有的学生甚至逐渐养成了逃课的不良行为习惯,这不利于其进行后面的学习。

三、在班级管理中发挥家庭教育作用的策略

家庭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意义重大。在深入领悟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小学班主任必须在班级管理以及家校合作中给予学生家长恰当的指导与引导,使他们能够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引导作用与陪伴作用,从而使学生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双管齐下之下获得更加全面的指导与综合性的提升。

(一)注重家庭教育理念的宣传,强化家长的家庭教育责任感。理念对行动有着指导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的所有行动都是在某一理念的支持下发生的。因此,小学班主任想要更多的家长积极参与到高效率、高质量的家庭教育中,就必须引导家长熟练掌握一些科学的教育理念以及相关教育技能。为了在班级管理中实现这一目标,小学班主任不仅可以借助家长会、班级网络论坛、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教育方式等向学生家长推荐一些科学育儿的理念和技巧,使他们能够在科学教育理论指导下实施更高效率的家庭教育,还可以通过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如QQ、微信等)深入了解家长的育儿策略和育儿理念,并据此给予他们更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引导。例如,在家长会上,笔者不仅将一些成功人士的家庭教育方式分享给其他家长进行参考,还邀请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家长就其教育经验、教育故事做出讲解性分享与交流。在这种交流与分享中,小学班主任不仅能够引导家长牢固树立“一个成功的学生背后必定有一个成功的家长”的教育意识,还可以在精彩、有趣的教育故事分享中让家长有所感悟、有所获益,从而勇于担负起教育职责,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在家长会上,小学班主任还可以将一些印有家庭教育小技巧的宣传册、宣传单页等免费分发到家长手中,使他们能够在成功案例的影响下,对自身教育管理方式进行积极的反思以及有效的改进,以确保能够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起到极为积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小学班主任不仅能够在班级管理中有效联合家长的力量,帮助家长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塑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环境的熏陶下养成积极、乐观、勇敢的性格,还能在强化亲子沟通效果的同时,对和谐亲子关系的构建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家长的有效监督与全力支持下,不断获得更加令人欣羡的成绩。

(二)打造家校互动的信息化渠道。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里,信息化渠道的构建对于家、校的互通互联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班主任想要在班级管理中充分挖掘家庭教育的优势,就必须重视家校沟通渠道的信息化,以确保家、校双方能够在及时发现学生问题的基础上给予他们及时、有效的指导,将他们及时拉回学习的正轨,从而真正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保驾护航,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更大的进步。然而,如何才能打造家校互动的信息化沟通渠道呢?在笔者看来,想要实现这一目的,小学班主任首先就要对家长的有效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例如,在班级管理中,小学班主任可以拟订电子版和纸质版的家长备忘录,将家长的有效联系方式,如手机号码、QQ号、微信号、微博等常用账号在电子档案中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新与整理,这是打造信息化沟通渠道的基石。其次,小学班主任也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问卷调查的优势,借助问卷对家长的教育能力、知识层次以及教育心得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例如,在班级管理中,小学班主任既可以根据家长的个人能力以及知识水平为其量身打造一系列的教育引导策略,帮助他们实施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家庭教育,也可以根据家长方面的信息反馈,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共同拟订一份更加科学且更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同时,小学班主任也可以根据职能软件的问卷调查对学生的生活状态、思想状况等进行更加客观、全面的整合和分析。

(三)在班级管理中融入亲子互动游戏。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借助精彩有趣的亲子类实践活动,小学班主任不仅能够对学生与其家长的相处模式有进一步的了解,还能借助实践中的诸多信息给家长一些有效的育儿建议,使他们在家庭生活中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然而,有部分父母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并未意识到自身的不当之处,这样一来,学生家长难以积极踊跃地参与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之中。例如,由于在亲子实践活动中配合不到位,来自某家庭的爸爸和妈妈便在活动场地上当着学生的面相互指责、埋怨对方的失误,看着矛盾爆发的父母,该学生脸上残存的愉快神色渐渐被一种无奈和厌烦所笼罩。看到学生表情的一瞬间,笔者忽然明白了,家长在学生面前的争吵绝非第一次了。可见,无论是这位爸爸,还是妈妈都并未意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妥之处。看到学生难过的样子后,笔者在心疼之余便主动上前终止了两人纠纷,让他们调整一下投入接下来的活动中。在游戏结束后,笔者便找时间和两位家长详细且认真的聊了聊。在意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当之后,这两位家长纷纷表示,以后一定在学生的面前注意言谈举止,努力做好学生的榜样。其实,在教学中引入亲子游戏的目的并非是胜负,而是需要创造一个父母和学生倾力合作、相互理解的契机。亲子互动游戏的引入不仅能够搭建亲子沟通的桥梁,增进亲子情感交流,还能使教师在见微知著的观察与分析中为家长的教育方式提出一些更具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在此契机引导下,家长势必会更加努力地为学生创造好的家庭环境,让他们能够无忧无虑的健康成长。综上所述,无数的实践一再证明了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情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班主任必须要在深入领悟这一事实的基础上优化班级管理的策略,以期能够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家庭教育的价值与作用。在此基础上,小学班主任不仅能在使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保障下获得更高质量的生活与更高效率的学习,还能在减轻负担的同时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自身技能的锤炼与提升中。

参考文献:

[1]薛亚冬.小学班级管理与家庭教育的结合探讨[J].中华少年,2017(14):22.

[2]潘均明.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技巧探讨[J].新校园(中旬),2017(4):12—13.

家庭教育实践活动范文8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问题;解决方案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因而德育教育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在实际的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一、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时树立正确小学德育教育的教育理念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大部分家长普遍重视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意识不足。主要原因是家长和教师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认识不全面,德育教育的观念不科学,没有形成健全的示范和评价体系,很难利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严重影响了各个方面的工作进展。对于小学德育教育的任课教师来说,首先需要树立起正确的教育理念,加大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加强培训力度。在促进小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制定出健全的素质培养计划,以此来弥补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不足,建立符合时展要求的现代化教育管理体系。学校需要按照德育教育的基本规范,把德育教育的教学纳入到教师的考核当中,组织小学德育教师参与先进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的培训活动,根据小学生的实际表现科学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二、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时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时,没能有效指导小学生进行德育知识的学习,教学方案与教学的制度并不完善,德育教育的水平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除此之外,由于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一些小学生很容易产生抵触的情绪,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明显不足。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小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思想素养以及心理承受的能力大小,革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换位思考,一切教育活动都将以小学生为中心,耐心倾听学生的反馈,对小学生的优秀表现作出表扬和鼓励,增强小学生们的信心。

三、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时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统一

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有限,再加之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只是单纯的靠课堂教学对小学生开展教育工作,没有做到将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德育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除此之外,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不正确,德育教育的参与积极性不足,多种原因导致德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德育过程没有按照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制定出健全的家校共育的机制,没有办法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展开德育教育工作,教学的质量较差。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融合在一起,创建合理的家庭教育体系。学校德育过程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影响,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学生生活在学校、家庭、社会之中,为此,要从全方面多层次构建德育教育网络,才能够影响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可以发挥多方面德育力量,起到的德育作用也更大。正因为德育教育有独特的价值,所以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加强对小学生的引导教育,纠正他们的不恰当的行为。除此之外,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还应当加强联系,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家长需要充分发挥榜样带头的作用,对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建立起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令教学管理的水平可以进一步提高,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率[1]。

四、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时完善教学方法与评价标准

农村小学的德育任课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没能选择科学的指导方法开展教育工作,致使教学的效率不高。与此同时,德育教育的环节中,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管理的方案不统一,教育方法不科学等等原因,都严重影响着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为确保教学手段的有效性,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在教学的内容方面,可以按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特点的教育体制,选择最适宜的管理方案,创新教育的形式,采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比方说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课堂的导入,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创建德育交流平台,为学校与学生家长德育经验交流提供便利,可以进一步促进家校共育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成长空间。

五、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时积极组织德育教育的实践活动

在农村小学的德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合理地安排德育教育相关的实践活动,建立起多元化、现代化的控制体系,第一时间发现小学生在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采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引导,根据小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建立实践活动的机制。比如组织小学生到污水厂进行参观,令德育教育活动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促使小学生们养成节约用水、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综上所述,目前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针对问题,提出对策,才能提升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