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安全课范例

中小学安全课

中小学安全课范文1

[关键词]中小学;安全教育;师资培训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中小学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都规定了中小学要开展安全教育,教育部先后颁布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其中,《纲要》对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目标、原则、主要内容、实施途径和保障机制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如明确提出要“把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等等。《纲要》颁布以来,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的实施情况如下。

一、中小学安全教育课实施现状

(一)安全教育常态化,但规范化欠缺

自教育部颁布实施《办法》和《纲要》后,中小学领导更加重视校园安全,经常强调安全工作。班主任每天都绷紧神经,担心学生是否“出事”,常常将“大家注意安全”“小心点”“别着急”等话挂在嘴边。如今,学校不再只是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三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当天才做中小学安全教育宣传,还会在开学初、期末、节假日、12•2全国交通安全日等专题时段或宣传日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并且通过墙报、板报、宣传栏、应急演练等形式普及安全常识。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安全教育在中小学基本实现了常态化。但常态化并不意味着规范化,笔者在多年的校园安全教育与管理中发现,一些中小学安全教育内容过于随意,教学时间不固定,教学效果没人在意,授课人员不专业,教学方法单一,疏散演练形式化等现象普遍存在,在安全教育课教什么、怎样教、教的效果如何等问题上,学校领导不重视,安全教育明显缺乏规范性要求。

(二)安全教育内容宽泛,但时代感和针对性不强

《纲要》规定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六个模块: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近些年,多地出现了一些涉及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新现象,如网络信息化及手机的普及带来了电信诈骗、不良网贷、滴滴打车隐患等问题,校内外出现的校园欺凌、虐童、校车遗留儿童闷死等问题,以及家庭方面的家暴、一氧化碳中毒、留守儿童溺水等问题,这些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却没能及时充实到校园安全课堂来,没有及时写进安全教育教材里,仅当有学校发生了事件才急忙开展教育。此外,学校安全教育的针对性也不够强,如夏季防范溺水和自然灾害的教育不足,冬季和春季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和交通事故的教育不足,农村住宿女生防范性侵的教育不足等。

(三)教材多样,但参差不齐、标准不一

学生领到的安全教育课教材通常属于地方教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选定,因而教材的编写风格、内容编排、设计思路、定价等各异。这与安全教育没有明确的课程标准有一定的关系,虽然《纲要》规定了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但对六大模块的教学要求过于笼统,不够细化和具体,留给编者和教材审查委员会很多自由发挥的余地。如《纲要》对小学4~6年级模块四“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的要求共三点:(1)初步认识网络资源的积极意义和了解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2)初步学会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3)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防止沉迷网络游戏和其他电子游戏。初中阶段对模块四的教学要求才两点:(1)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抵制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的诱惑,提高自我保护和预防违法犯罪的意识;(2)合理利用网络,学会判断和有效拒绝的技能,避免迷恋网络带来的危害。寥寥数语,就将“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这样一个风险较为严重和普遍的安全防范要求概括了,这无疑让教材编者有了比较大的发挥空间。

(四)安全教育进课堂,但未必进课表

《纲要》强调“学校要保证公共安全教育的时间”“确保完成本纲要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实施途径则是“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对无法在其他学科中渗透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可以利用地方课程的时间”。可见,《纲要》并未明确要求安全教育课进课程表,只强调进校园进课堂,而且是“充分利用班、团、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和演练等方式,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可以说,多种多样的安全教育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课程安排上,中学每周安排有1~2节地方课程,但未必明确哪节是安全教育课,有隔周上一次课的,有一个月上一次课的,也有由政教部门根据需要安排在班会课进行安全教育的。小学1~3年级多是在综合实践课中开展安全教育,4~6年级也多数在地方课程中轮流安排安全教育课。虽然课时有保证,但安全教育课未必讲的全是安全教育内容,中小学上安全教育课的基本上是班主任,可能讲一点班务,讲一点安全,写一点作业,在期末迎考的时段可能就全讲解考试内容了。

(五)有教学,但缺失教研和评价

学校虽然开展了安全教育,但缺失常规的安全教育教研活动。很多学校没有安全教育教研工作的强制性要求,安全教育课讲得是否精彩,学生是否喜欢,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教学方法是否有效等,这些都是次要的,更没有人去评课。学校关注的重点是班主任有没有留下安全教育的课件、照片、记录等“痕迹”,关心的是有没有“出事”,只要“无事”,皆大欢喜。

(六)注重安全知识传授,但缺乏体验感受

《纲要》强调“公共安全教育的形式在小学以游戏和模拟为主,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高中以体验和辨析为主”。但是,多数中小学还是以知识传授为主,安全实训和体验不足,学生的感受、领悟不深。究其原因,一是学校本身缺乏安全体验场所;二是学校资金有限,难以组织全体学生外出体验;三是空余的教学时间有限,如果组织学生外出体验,一般需要半天,被认为太“浪费”了。目前,中小学增强学生安全体验最普遍的方式是开展应急疏散演练,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规定“中小学校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可是很多学校演练前没有认真制定疏散演练方案,演练结束后也不进行评估,效果不佳,甚至有的学校一个学年只开展1~2次演练。

(七)有授课人员但没有专员,效果不尽如人意

目前中小学进行安全教育的教师多数是班主任和行政领导,毋庸置疑,他们绝大多数都不是安全相关专业毕业的。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干学科里,他们或是教学能手、骨干,但他们掌握的安全知识也不专业,甚至不少教师在上课前才从网络下载课件,直接拿到教室里照本宣科,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的措施

(一)加强安全教育督导和评估,规范安全教育课建设

中小学要严格落实《办法》和《纲要》要求,保障安全教育所需资金、课时、教学资源和师资,真正让安全教育进课堂,这是重视和加强安全教育最重要的前提。为防止学校做表面文章和走形式,教育督导部门要严格执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加强对安全教育课的考核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同时,教育部门应大力宣传安全教育成效明显、真抓实干的典型做法,推动安全教育规范化建设。

(二)改进教学方式,注重安全教育的实训、体验和感悟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绵阳市安县桑枣中学尽管校舍受损严重,但2300名师生没有一人在地震中受伤或者遇难,究其原因,是这所学校的时任校长叶志平长期坚持组织应急疏散演练,学生在平时的演练中切实体悟和练就了遭遇安全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应急疏散演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小学应不折不扣地组织好、开展好每月一次的应急疏散演练,切实增强演练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在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5•12防灾减灾日、119消防宣传日等时间举行应急疏散示范演练活动,召集所辖中小学领导和教师来观摩,相互学习、交流和提高。近年来,广西教育厅每年坚持在一个地级市组织开展一次中小学应急疏散示范演练活动,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效应。

(三)齐抓共管,发挥多种资源和力量开展安全教育

中小学的教学人员和资源是有限的,仅靠学校教师开展安全教育,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但学校可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在抓好安全教育课的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网络安全教育活动。近年来,广西教育厅接连举办了全区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网络竞赛活动,竞赛题目新颖,内容全面,富有情趣性,学生的参与率高,教育效果良好。二是课内外结合,既在校内上好安全教育课,也要尽可能组织学生参观各类安全教育基地,增强教育的体验。三是专兼结合,既要发挥好校内安全教育教师的作用,又要将社会上的专业人员请进校园来开展安全教育。比如,可以请消防部门来学校进行消防演练,这样不仅学生得到了体验,学校也节省了大量资金和时间。四是家校结合,让家长亲自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其效果更佳。如教育学生防范一氧化碳中毒,教师在课堂上讲一千,道一万,都不比家长带着孩子在家中检查煤气设备和通风情况,手把手教孩子如何防范及救护措施强。

(四)加强师资培训,健全安全教育的校本教研制度

县(城区)教研部门应设立专职或兼职的安全教育教研员,或成立教育系统安全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辖区学校的安全教育教研工作,组织开展安全教育类的培训和教学竞赛,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训能力。学校也要相应建立健全安全教育教研机制,保证必要的教研时间。从2015年开始,广西教育厅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安全教育“精彩一课”教学竞赛,明显增强了教师开展安全教育的积极性,提高了安全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乔媛.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研究[J].教育观察,2016(12).

[2]黄沛祥.大学生安全教育浅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S1).

中小学安全课范文2

【关键词】俄罗斯;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程;启示

安全教育关系到中小学生的人身安全,是中小学生的重要教育内容,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密切重视和高度关注。俄罗斯作为最早注重中小学安全教育并付诸实践的国家之一,将安全教育纳入正式课程,并将理论结合实际,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为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提供了参考。

一、俄罗斯学生安全教育的背景和目标

1、中小学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社会急剧转型,中小学生犯罪率上升,严重威胁社会秩序与生命安全。20世纪90年代中期,儿童和青少年身体健康状况不达标,交通事故频发致使儿童死亡率增高,俄政府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1]1991年,俄联邦教育部通过了《253号决议》,规定从1991年9月1日起,“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二年级、三年级、六年级、七年级、十年级和十一年级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对中小学生进行专门的、正规的、系统的安全教育。”[2]1994年俄政府决定在1-11年级开设生命安全基础课程。2003年,《俄罗斯普通教育国家标准》修订后将生命安全基础知识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生命安全教育被正式纳入国家课程体系之中。

2、俄罗斯学生安全教育的目标

俄罗斯小学《生命安全基础》(ОсноваБезопасностижизнедеятельности)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发展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面对危险和紧急情况发生时做出正确的行为;第二,良好习惯的养成,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三,培养对个人安全的责任感,对个人健康和生活的价值观;第四,掌握预见潜在危险的技能,并在事故发生时采取正确行动,使用医疗援助,为受害者提供急救。[3]中学阶段在此基础上稍作增加:一是培养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宝贵态度,尊重俄罗斯遗产及其国家象征意义,爱国主义和保卫祖国的责任感;二是增加国防与军事基础知识,包括服兵役期间的基础知识,培养公民在服兵役期间所必需的个人素质(情绪稳定,勇气,果断,超负荷准备)等的发展。[4]并针对每个阶段设立了教育计划与内容的最低要求。

二、俄罗斯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安排

1、课程设置

(1)课程内容与课时设置。1-11年级的学生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课堂教学,学习内容逐步深入与广泛。1-4年级:主要学习潜伏于住所中的危险;学校中的安全措施、城市中的危险因素;自然环境与安全。1年级的生命安全基础知识课程主要包括安全街道意外、水中安全、室内安全、实践课等五个方面的知识。4年级的课程还增加了医疗基础知识,一共包括十个方面的安全知识。5-9年级:包括个人安全;户外活动安全;恐怖主义威胁下的自身安全;自然、人为和社会性紧急情况下的安全;保护俄罗斯联邦人民免受紧急情况的影响;打击恐怖主义和贩毒活动;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良习惯;性别与家庭教育;医学知识基础;紧急情况的急救与大规模病变的急救十个专题。10-11年级:这一阶段的学习更加深入,借助“公民”的身份将安全教育上升到了国家与民族层面,相较于5-9年级,更多强调了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这一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个人安全;紧急情况下的人身安全;军事威胁与国土安全;俄罗斯联邦法律及公民责任、义务;打击恐怖主义;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其组成部分;道德与健康;医学知识和预防传染病的基础知识;紧急情况的急救;民防与国家防务;俄罗斯联邦武装部队与军事;征兵;服兵役;士兵;军事人员的日常生活等。(2)教材内容设置。[7]以A.T.Smirnova编辑的10年级普通教育机构学生的教科书为例,该书由Москва«Просвещение»出版社于2007年根据教育部下发关于生命安全基础教育的命令编撰而成,为10年级学生提供系统的安全教育。教材分为3个模块:个人、社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医学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以及确保国家军事安全。三个大模块下又分为6节16章,分别是综合安全基础知识、保护人民免受紧急情况的影响、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知识、医学知识和预防传染病的基础知识、国防基础知识以及兵役基础知识。教材每章节内容都包括对内容的概述、“警告”(对于错误行为的警示)、结论、问题、任务以及补充材料六个部分,最终使学生通过自身积极的思考掌握该章节内容。

2、其他活动的开展

除了课堂上进行的生命安全教育,学校还为10年级提供训练营(40小时),在此期间,学生可以加强和提高他们在军事训练(战斗,消防和战术训练)基础知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了解军人的生活。同时,生命安全教育为女孩传授的知识略有不同,有一部分专门为10-11年级女孩进行的医学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教育,两个年级略有不同。10年级包括: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知识(女性生殖健康、两性关系主要传染病、急救等)、医学知识和急救的基础知识(主要传染病与非主要传染病、预防传染病的健康生活方式、等)。在此基础上,11年级增加了妇女的地位和作用、女性生殖系统、父母健康对婴儿的影响、婚姻生活、怀孕、父母的权利和义务、婴儿护理等专题,教授女孩们保护自己的知识,并让她们感受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除在中小学校开设生命安全基础知识课程外,学校还组织专门的课外安全教育实践活动。联邦境内许多城市还设有一些防火灾宣传中心或机构,为学生进行安全培训,提供安全实践活动。如有40年历史的巴什基尔市防火安全与社会关系中心,借助其馆内俄罗斯最大规模的防火安全展览馆,为中小学生宣传防火知识,推广防火经验。同时,还有多种途径宣传安全知识,其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以便捷的在线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及基本技能。

三、俄罗斯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特点

1、以多种方式开展

俄罗斯的安全教育采取了多种方式展开教学,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推进安全教育,从行为和意识多方面强化学生的安全观念。有一些专业和学校的班组团体共同负责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安全教育,如每年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都协同俄罗斯乌德穆尔特共和国紧急情况总局一起举办消防主题的儿童创作比赛、夏令营防火工作组织竞赛、少年安全人才节。还组织地区和跨地区“少年救援员”野外训练营,定期举办少年消防队消防应用运动会,培养学生的实用安全生活技能,并且对消防救援工作更加尊重。

2、法律保障

俄联邦开始在学校开设《生命安全基础知识课程》,实施正规的学校安全教育之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定,系统实施安全教育。如俄罗斯联邦教育部令《国立普通学校开设新课程<生命安全基础知识>》(1991年)、联邦普通与职业教育部颁布的《国立普通教育机构中<生命安全基础知识>课程大纲》(1994年)等。1997年、2002-2003年、2004年俄罗斯三次颁发的《俄罗斯普通教育国家标准》中论证了安全教育作为必修课程的必要性,并规定了各个年级实施该课程的内容、学时及考核内容。有关安全教育政策的相关文件已经形成法规系统,这些文件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法律保障。

3、一贯式逐步递进

俄罗斯的生命安全教育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学习,且从1-11年级,每个年级都有相应的课程计划和课程大纲,对于每学年的学习内容也有较为详细的专题计划,根据不同年龄的不同学生拟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其教育教学方式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不仅契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内容编排也足够吸引学生注意与兴趣,值得我们借鉴。

四、俄罗斯中小学安全教育对中国学校的启示

1、整合多种资源

我国一般认为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完成学业,传授知识是学校、老师的主要责任,这一认识导致了我国青少年“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学校,而是应该通过多方面共同努力,如社区、家庭等,全方位、多方面的对学生展开教育。安全教育要将狭义的人身安全观转变为广义的社会安全观,不仅要保障学生作为个体的健康与安全,如生活方式问题、安全防范问题,还应当培养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责任感教育等,应从多个角度来理解生命安全教育的真正含义,整合多种教育资源,促进安全教育的全面性。

2、加大政府投入

尽管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我国政府对中小学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尚显不够。政府对中小学安全教育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投入不足,法律制度方面也有所欠缺,仅在一些教育法以及《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法律规定了如何保护中小学生的安全或伤害未成年者的处罚条例,未能从学生角度出发规定如何开展中小学安全教育。借鉴俄罗斯的中小学安全教育,一方面政府与主管部门要加大中小学安全教育相关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投入,另一方面,政府还需要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法律规章或制度、课程计划和大纲等予以支撑,规定安全课程应当如何开展,加大安全教育的政策、财政、人员保障。

3、形成完整体系

中小学安全课范文3

一、深入挖掘安全教育资源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安全教育。一般小学生的可塑性及知识接受能力较强,是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重要阶段。为实现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需要深入挖掘安全教育资源,确保教材具有良好的实践性,以现实角度进行分析和考虑,以此保证安全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例如,开展各种各样的安全教育活动,首先要保证学生能够掌握相关安全知识,也要学会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及生活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其次,需要提高学生对生命现象的认知,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促进学生自我教育,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定义、意义和价值。在进行“生命周期”这一内容的讲解过程中,需要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之处,真正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同时,在进行生命教育时,既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也要采取有效的安全教育途径,唤醒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通过对有关实际生活的案例进行整合,使学生能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逐渐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切实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为实现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需要深入了解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内容将科学安全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例如,在进行“热气球”相关知识的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自制热气球,点燃热气球中间的酒精棉,使热气空飞到空中,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看到热气球升起的时候,脑海中想到了什么问题?”有些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热气球可以飞起来?”有些学生提出问题:“热气球可以飞行的高度是多少?”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同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视频、照片等形式,将氢气爆炸的表现展示到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转变思路,参与到安全防范的讨论和交流中。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时,需要促进学生踊跃发言,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实现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

三、强化学生避灾避险意识

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避灾避险意识的培养,是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灾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课程资源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相结合,通过实例教学提高学生的防灾能力。例如,在进行地震自然灾害的防护工作时,需要以地球运动、地球表面变化等学习活动,将汶川大地震等有关地震灾害的视频播放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这种灾难中做好避灾避险。通过这种更加直观和形象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之处,进而产生良好的生命热情。同时,通过观察灾难救助的场景,能够让学生理解到死亡及灾难也是生命中的一个部分,并掌握一些基本的避灾、避险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灾难。

四、通过教学事件使学生懂得爱惜生命

中小学安全课范文4

关键词:海南省;中小学;游泳;实施路径

海南省位于我国最南端,四周环水,天气炎热时间长,溺水事件时常发生,给很多家庭带来致命的打击。社会、学校和家庭对中小学生游泳安全进行大量细致的安全教育工作,但宣传效果不理想,中小学生溺水事件屡禁不止。为了遏制中小学生溺水事件发生,提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安全游泳知识、游泳技能和生存技能,海南省办公厅出台《海南省普及中小学生游泳教育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到2020年,实现“全省中小学毕业生人人会安全游泳”的目标。《方案》虽已出台,但海南省中小学教学现状是怎么样?应该怎么落实《方案》,通过什么途径实现人人会安全游泳的目标是摆在眼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游泳教学现状分析

1.1开课情况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海南省中小学开设游泳课的学校并不多,海口市只有海口市第一中学开设了游泳课,其余地区的中小学均未开设游泳课,通过进步一了解发现,没有开设游泳课程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游泳场地缺乏、游泳师资不足和考虑学生游泳安全等。

1.2师资情况

通过对海南省中小游泳师资队伍调查发现,有22%的体育教师会游泳,其中35%的教师拥有社会体育(游泳)指导员证书,具有游泳教学资格;16%的教师具有国家二级游泳运动员证书,可以保证中小学游泳教学的正常进行。通过调查发现,游泳师资是限制海南省中小学游泳教学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实现人人会安全游泳的目标,就必须着力解决游泳师资问题。

1.3场地情况

通过对海南中小学游泳硬件设施调查发现,海南省大部分学校没有游泳池,只有海口市第一中学和三亚市第一中学两所学校具有较理想的游泳池,部分学校表示正在筹划建设游泳池,部分学校不准备建设游泳池,准备租借泳池完成游泳教学任务,还有小部分学校还没有拿出解决普及学生游泳教育的方案。

1.4学生情况

民革海南省委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海南有79.4%的学生不会游泳,女生不会游泳的比例更高达94.7%,问题严重性可见一斑。对不会游泳的原因调查发现,几乎一半的学生因为学业太忙,家长怕耽误学业,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缺少学习游泳的途径,剩下的学生表示因为怕水等原因。但对是否愿意学习游泳,85%的学生非常愿意学游泳,10%的学生觉得学不学习游泳无所谓,只有5%的学生表示不想学习游泳。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想学游泳的学生占绝大多数,为游泳教学提供良好的学生基础,也显示出有些学生对游泳项目的认识不够,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游泳技能,又要加强安全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游泳的重要性。

2.游泳教学实施路径分析

2.1加大政府管理力度

海南省政府出台《方案》,已经走在我国其他省份前列,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要想把好事做好,海南省政府还必须加大管理力度。首先,全省中小学在游泳池和游泳师资严重缺乏的条件下开展普及游泳教学,需要财政扶持大量资金来扩改建泳池和师资培训等,政府要制定相关文件,加强统筹管理分配这些资金,实现资金利用率最大化。其次,要定期对学校游泳教学进行监督检查,保持学校游泳教学有条不紊的实施。相关职能部门要联合执法,重点对学校的游泳教学场地、水质和环境的安全,对游泳教学师资的资质、教学文件和教学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中小学游泳教学安全顺利开展。最后,要加强泳池日常安全管理,明确泳池救生员、管理人员和游泳教师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风险管理,为中小学游泳教学安全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2.2完善游泳场地设施

游泳场地是游泳教学的场地和基础,也是游泳教学能否顺利开展的保障。海南省普及中小学生游泳教育,必须要解决的是游泳场地设施问题。首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财政的大力支持,在校园内新建或改建游泳场地设施,从根本上解决游泳场地设施短缺问题。校园土地资源较紧张的学校可以在操场上建设“拼装式”临时游泳池,集中供学生游泳教学使用。其次,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普及中小学游泳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吸收社会资本进行学校游泳场地设施建设,利用社会资本在校园内建设游泳池,由专门机构管理,但无偿提供给学生教学和练习使用;另一方面,利用财政补贴向高校、小区、酒店或其它学校的泳池购买服务,在这些泳池内上课,支付相应的费用,既可以达到在中小学中普及游泳教学,又省去泳池管理成本,提高了社会游泳池的利用率。再次,利用海南的地理环境,开发天然浴场,缓解普及中小学游泳教学中游泳池匮乏问题。海南四面环水而且城市中多河流,政府可以在安全的海湾或者城内河流中较安全的部位集中开发成天然浴场,供学生学习游泳技能和救护知识使用,既可以达到普及海南省中小学游泳教学,实现人人安全游泳目标,又可以提供给市民休闲纳凉,减少溺水事件的发生。

2.3强化游泳师资配备

游泳师资配备是普及中小学游泳教学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更是海南省普及中小学游泳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学校在招聘体育教师的时候应该多考虑游泳专项教师或者有游泳特长的其它专项教师,从源头上解决游泳师资匮乏问题。另一方面,解决游泳师资匮乏问题还可以聘请兼职游泳教师完成学生的游泳教学任务,既可以完成普及中小学游泳教学任务,又可以节约学校办学成本。另外,各中小学应该充分发挥现有年轻教师的优势,鼓励他们再教育,学习游泳技能和救生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参与到普及中小学游泳教育中,更好的发挥自身价值。游泳教师是游泳教学的主导,政府要统筹解决游泳师资问题,财政不仅要资金扶持,更要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的培训,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游泳技能和救生知识,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普及中小学游泳教学中。鼓励高校以市场为导向,增设游泳专业或辅修方向,扩大游泳人才的培养基数,保证中小学游泳教学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开展游泳教学又离不开救生员的保护和医护人员的监督,所以,中小学应该利用政府举办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加大对学校其它学科教师的培训,积极鼓励和吸引更多其它学科教师参与到普及中小学游泳教学中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4加强游泳课程设置

游泳课程包括游泳理论知识、水上安全救生知识、急救知识等,又可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要在海南省普及中小学游泳教学,必须安排好中学和小学的教学任务和衔接。根据《海南省普及中小学生游泳教育教学大纲和训练指南》要求,每个学生应该接受总数不少于20个学时的游泳教学并达到独立游泳25米的标准。小学期间,应该在低年级主要传授游泳安全知识、预防溺水等理论知识,对游泳有一定的认识,树立安全游泳的意识;在小学高年级开设游泳课,主要任务是学会一项游泳技能,达到独立游泳25米的标准,并能以此作为终生体育的健身手段。中学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会自救知识和技能,能够自由在水中游玩,在游泳过程遇到危险可以做到沉着冷静并运用自救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自救过程。高中阶段,学生应该学会急救知识和救护技能,充分认识溺水的危险性,在他人遇到危险时,不可能盲目下水施救,可以利用身边的工具救助他人。教师在游泳教学中要考虑到中小学生与大学生的区别,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多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要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鼓励胆小学生勇于战胜自己;授课内容要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游泳技能和救生技能,更好的在实际中运用这些技能实现自救和救护他人。

3.小结

普及中小学游泳教学任重道远,海南省中小学现有的游泳教学情况存在游泳场地匮乏、游泳师资缺乏和极少学校开设游泳课程等现象,按照现有教学条件很难实现普及中小学游泳教学的目标。要实现海南中小学生人人会安全游泳的目标,要依靠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完善各中小学的游泳硬件设施,增加游泳师资数量和质量,优化中小学游泳课程设置,逐步实现海南省中小学生人人会安全游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立新.厦门市中小学游泳活动开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2]李建军.哈尔滨市普通高校学生参与游泳运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体育科学,2005(8).

[3]喻学莲.成都市中小学游泳开设阻碍因素调查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

中小学安全课范文5

十年来,国内关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研究的热点集中在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概念、制度建设、开展的方式与途径、存在的问题、问题的原因以及改善的建议措施等方面。已有研究表现出视角多元、内容集中的特点,但也存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统一,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元研究不足,研究方法单一,实证研究不足,研究内容不全面、不具体,研究主体单一,研究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今后该领域的研究需要注重基本概念的统一化、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研究主体的多元化以及研究内容的全面化。

[关键词]

中小学;安全教育;研究述评

近年来,随着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安全事故不断出现,中小学生意外伤亡人数增加,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因此,研究与探索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学者也越来越多,他们提出的研究视角和不同的见解,丰富了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有利于我们充分地了解当前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更好地指导后续的相关研究。

一、十年来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概述

以“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为关键词,使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2005年到2016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共183篇。通过对国内主要教育学学术期刊、各级师范大学学报载入的论文以及国内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阅读分析,本文对十年来国内学者关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做如下概述。第一,从研究时间上来看,国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专门化研究时间还不是很长。新世纪以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同时中小学校园内外不断发生各类安全事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遂逐渐引起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但对校园安全教育的研究仍然比较薄弱。2005年,国内外200多位学者、政府官员和各非政府组织代表在上海出席了第五届“为了孩子”国际论坛,共同讨论“儿童安全与社会责任”。2007年2月7日,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以及2008年汶川发生的大地震,引发了教育界对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高度重视,国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逐渐增多。第二,从研究的主体来看,教育管理人员、一线老师、警察以及消防部门的工作人员等成为此项研究的主力。近年来,在个别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中也可看到对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例如作为教育管理者的竹溪县教育局王世鹏、甘新东在论文《安全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中提出了“安全教育要常规化、序列化、活动化、社会化”[1];一线教师李小文从班主任的视角,发表了《浅谈如何做好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金磊发表了《“国际减灾日”主题对我国校园安全文化教育的启示》等。总体来看,对该问题的研究并没有形成一支具有较高水平、比较专业、长期坚持的研究团队,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的人员参与此项研究的人数仍然较少。第三,从研究的视角来看,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进行了研究。有的从中小学交通安全教育、减灾防灾安全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等角度进行研究。如宋洋、王雪松开展的题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的研究,发现小学生和中学生在过马路和乘车行为上表现较差[2]。也有从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安全教育的现状、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改善安全教育的措施等角度开展研究的。如有学者发表了《论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的论文,探讨了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3]。还有学者从寄宿生安全教育、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等角度出发展开的研究。如陶海对寄宿生的安全教育进行了研究,提出要把安全教育及管理落在实处[4]。从不同角度出发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进行研究使该主题更加丰富、广泛,有利于我们更广泛地了解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现状。

二、十年来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透视

(一)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概念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关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国内还没有统一界定。欧文姬将学校安全教育概括为: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年龄特征、心理特征、文化程度、社会经验、学业安排、日常生活、生活环境等),对其在安全意识、习惯、知识、技能等方面分阶段进行的培养和训练[5]。蔡之青等人从安全教育目标的视角出发认为学校安全教育包括三个维度的目标:第一个维度的目标是领会安全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安全问题上建立起“是”与“非”、“可”与“否”的概念,从旁观者的角度去认识安全知识与技能;第二个维度的目标是掌握知识构建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与方法,也就是在操作层面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三个维度是培养正确的安全思想观念,理性支配自身行为,这是学校安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最终目的[6]。刘畅在其硕士论文中指出:中小学安全教育旨在加强中小学学生对周围环境中潜在危险的认识,增强防范与处理事故能力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提高其预见性和保护技能,减少意外伤害发生,提高生命质量[7]。尽管学者们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界定不同,但我们可以看出:中小学教育者和学校管理者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认知特点,增进他们对潜在危险的认识,养成他们应对潜在危险的技能、习惯和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以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等是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基本要义之所在。

(二)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制度建设研究

孙盼想在对中小学安全教育制度建设进行分析时发现: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形成一套健全、完善、科学的规范制度,导致安全教育的效果受到影响。主要表现有:学校缺少安全教育的专门负责人;学校没有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要求开展安全教育,相关政策、法规成为一纸空文;学校缺少有效的安全管理评估检查机制[8]。曹海永则认为当前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制度建设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制度内容不安全,不具有超前预见性和现实可行性;二是制度执行只要结果,使安全教育陷入了“堵截多、引导少,灌输多、启发少,训练多、体验少”的死胡同;三是制度检查走过场,致使学校疏于防范、教师疏于护导、学生疏于应对,发生安全事故成了“偶然中的必然”[9]。此外,还有学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制度建设应该怎样做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如王霞提出以下五种制度在学校安全教育制度体系中非常重要:强化政府及各级领导责任的制度;加大资金投入,落实经费的制度;对组织实施安全教育的教师进行培训的制度;安全教育与学校课程整合的制度;建立安全教育合作网络的制度[10]。学校安全教育制度建设是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忽略了这一环节,一所学校的安全教育就无法做到协调、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让我们认识到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为完善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相关制度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三)开展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方式与途径的研究

王玉政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开展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为主题班会,此外还有专题教育、学科渗透和以活动、实践为形式的安全教育实践课。同时,中小学进行安全教育的时间主要集中在班会课、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还有校长和政教主任、德育主任进行的讲话上[11]。易丹的研究表明目前国内中小学校安全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专门式和渗透式两种。就专门式而言,一般表现在《安全与健康》、《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这三门课程中,时间大部分集中在15分钟以内。就渗透式而言,学校一般会在安全事故多发期间、过节放假前或开学后以及在升旗仪式上进行口头的安全教育。此外还会在各科教学中渗透,渗透安全教育最成功的科目是体育课和语文课。同时也会利用营造安全氛围、通过小黑板及信息栏等介绍安全知识的方法渗透,但是大多数学校对这几种方法利用得不好,对学生也没有产生影响[12]。此外,也有研究表明食品卫生安全、防溺水安全、交通安全构成了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其他方面的安全教育则相对薄弱,网络安全、性安全和自然灾害的安全则根本没有涉及[13]。还有研究表明学校进行安全教育多是流于形式,往往在事故发生后才进行被动的安全教育,在平时并没有具体的目标安排和详细的教学计划,也没有具体、确定的课时安排[14]。方式与途径对教育教学效果有关键性的影响,如果方式不正确或者途径不科学,那么教育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国内学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实施方式和途径的研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改进与完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实施方法与途径,从而提高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质量。

(四)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存在问题的研究

近年来,国家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越来越重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编写了相关的教材、读本,也创建了专门网站并上传了大量的安全教育资源。可以说十年来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周定平认为当前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部分学校重管理轻教育,安全教育仅仅被理解为安全管理;二是安全教育难以得到家庭及社会的支持,造成“5+2=0”的结果(学校五天的“正面教育”,加上双休日两天的“负面教育”,其教育的效果就是零);三是安全教育没有突出安全特色,如时间不足、资源匮乏,而且实际演练少;四是安全教育大多是应景之用,只局限于纪念日和一两次的活动[15]。王玉政则认为当前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存在形式化突出,教学方法和手段简单,安全教育资源不足,安全教育工作者缺乏以及安全教育的教材使用随意,安全教育时间难以保证[16]等问题。欧文姬也认为目前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存在课程安排无视学生的心理、生理、年龄等特点,难以调动中小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校安全教育过度,“关起门”办学、“封闭式”管理成为很多学校规避责任和风险的一种方式[17]等弊端。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和部分学生家长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学生在放假期间的安全教育也属于学校及教师,并且学校承担对学生安全的无限责任[18]。这让“安全教育”变为“安全负责”,给学校安全教育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同时也导致家长和社会对学生安全教育的疏忽,这不利于学校安全教育的正常发展。除此之外,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还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前的中小学生很少接触手机、网络,学生大都处于一个相对闭塞、稳定和安全的环境里,而如今,手机、平板电脑等在学生中已经很常见。网络上散布的各种不良信息、网络诈骗等对中小学生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而应对这个新环境的方法策略却跟不上,所以这也是威胁中小学生身心安全的重要组成方面[19]。以上这些研究揭示了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现有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改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有利于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者提高学校安全教育的效果。

(五)改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对策与措施的研究

国内学者在改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对策与措施方面的研究所占比例是比较大的,提出的对策建议也涉及到了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方方面面。易丹从整体上对如何改善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进行分析,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建议:一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安全教育观;二是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培训;三是丰富和规范校园安全教育教学内容,把握中小学生特点,结合时代要求;四是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开展校园安全教育,注重实践操练;五是为校园安全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缩小地区差异,创建校本课程;六是做好校园安全教育管理的保障工作,加强中小学生校园安全教育制度化建设[20]。李开勇和冯维则认为改善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现状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要开展灵活、多样化的安全教育实践,对学生进行实地演练,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逃生技能;此外,还要注意家校合作,共同搞好对学生的安全教育[21]。牧兰还提出要使学校安全教育常规化、方式灵活多样化、系统化;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以及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合力的对策[22]。也有学者从某个具体的问题出发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杜德栎从师资问题切入,提出目前要提高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要充分发挥好职后的培训与职前的师范教育两个基本途径的作用。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教师公共安全教育素质缺失的现状,必须从教师素质培养的源头着手,在师范教育课程中加入学校公共安全教育课程,把它作为教师的公共必修课程[23]。高敬霞、许志青提出要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加大青少年安全教育知识学习,提高其安全素质。因为网络教育平台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并且有利于资源共享[24]。张伯邑提出应该将电脑游戏应用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中,因为电脑游戏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不同于传统学习环境的交互式、沉浸式的环境,学生能在自己的操作和及时的反馈帮助下练习,有效地接受安全教育[25]。以上这些研究范围广、内容宽、视角多,是改善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效果的重要参照。当然,在这些研究中涉及网络安全教育、信息安全教育和性安全教育的相对较少,甚至没有。就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而言,这些对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很有必要的。

三、十年来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十年来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主要特点

纵观十年来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可以看出有以下几方面的主要特点。一是研究视角多元。从搜集到的文献可以看出,十年来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展开了研究。有的学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强调在中小学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的学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制度建设进行了研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策;有的学者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切入,调查了当前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改善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措施;还有学者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角度着手,就开展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方式、途径提出了新的对策。多元的研究视角,丰富了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对推动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二是研究内容集中。十年来,虽然国内学者就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所做的研究角度多元,但是内容则相对集中。在搜集到的文献资料中,有相当比例的研究集中在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现状的研究,指向的是当前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有相当一部分的研究与改善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具体措施与对策有关。这对我们在中小学教育实践活动中改进学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升学校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十年来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够统一。到目前为止,关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概念的界定我国还没有一个比较清晰、权威的界定,这就导致在研究中出现“名同实异”的现象。从现有的研究中可以发现,一些学者研究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是交通安全教育;一些学者研究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是食品安全教育;还有一些学者研究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是防灾减灾安全教育。此外,由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概念内涵与外延的不统一,学者们在研究时所涉及的范围也不同。我们认为这不利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相关研究的开展,需要在日后的研究中加大对其的关注力度。第二,缺乏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元研究。十年来国内学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做了较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现状的调查,对其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对改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措施的探讨上。但就“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是什么,它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它的内容应该包括什么,它的研究范式应该是什么等问题的研究成果并不多,有些内容甚至还未曾涉足。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元研究对规范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促进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发展,提高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质量有着基础性的作用。而这方面的缺失,导致我国学者在开展研究时概念不统一,内容不一致,范围差距大,不利于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发展。第三,研究方法单一,实证研究相对不足。从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十年来国内学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大多数研究是经验、说理之谈,是学者的个人分析,且内容相近、观点相似,主观性较强。实证研究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篇硕士论文,其他研究主体几乎很少有人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导致关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也不够强,就改善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措施的研究而言,其缺少很强的针对性。第四,研究内容不够全面和具体。首先,目前中小学生处在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大都开始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对其开展信息安全教育以及网络安全教育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然而,国内学者关于“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几乎未涉及到信息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这些内容。长久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性安全教育也是缺失的,这导致很多问题,不利于中小学生的发展。《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在中小学开展性安全教育,但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推行或推行的不够理想。我们认为性安全教育作为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组成部分,应该得到重视,对其研究有利于推动中小学性安全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完整。其次,现有研究不够具体和深入,集中表现在对改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措施研究上。学者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多是宏观层次上的强调,并没有有效说明具体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等问题,致使所提对策不具有实践操作性。第五,研究主体单一,研究质量有待提高。目前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主体多是一线教师、教育管理者、社会交警或消防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学术界并没有形成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稳定专业的研究团队,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研究单位的相关研究人员参与到此项研究中来的寥寥无几。就研究成果发表情况来看,发表在权威及核心期刊上的成果也很少,这从侧面说明国内在此领域研究的成果质量还有待提高。

四、国内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展望

第一,廓清基本概念。研究者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概念的不同理解会使所讨论的问题简单化或者复杂化,也易于造成理论表述和研究主题的模糊不清,影响研究的有效开展。因此,今后的相关研究首先要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含义做出更为深入的分析,以保证相关研究能够在同一个层面上进行对话。第二,研究方法多样化。今后研究者要突破当前以文本分析、经验说理为主的方法,多做实证研究,创新研究方法。要克服过去单调化、简单化的倾向,使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整体的抽象分析层面,更要走进教育现场,深入教师、学生的教育生活情境中了解其复杂性与真实性。这样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其研究质量才会提高,研究的可信度才会增强。第三,研究主体多元化。一线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者等研究者的参与,使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研究现实性和实践性更高,是此项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理论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他们的参与可以规范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相关概念,夯实理论基础,从而使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相关研究更好地开展。因此,今后高校和教育研究机构的相关研究人员应该参与到此项研究中来。只有研究主体的多元参与,才能从多视角、多层面对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进行研究,才能真实、准确地揭示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改善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对策。第四,研究内容全面化。今后要拓宽研究范围,将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所涉及到的内容全部纳入到此项研究中来,推进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更全面地发展。要关注当前的社会现实尤其是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目前几乎未涉足的信息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性安全教育等给予充分的重视,弥补相关研究的空白,从而推动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的充实。这有利于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内容的全面化,有利于中小学生掌握更全面的、符合时代特征的安全知识。此外还要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关注,以全面推动我国中小学学校安全教育的发展。

作者:王等等 薛瑞英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参考文献:

[1]王世鹏,甘新东.安全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J].河北教育,2006(4):24.

[2]宋洋,王雪松.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155-161.

[3][21]李开勇,冯维.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9(5):86-87.

[4]陶海.寄宿学生安全教育探析[J].新西部,2014(14):122.

[5][17]欧文姬.应试教育归因下学校安全教育的异化[J].小学德育,2010(6):9-11.

[6]蔡之青,陶渊博,徐培全.安全教育三维设计的基本架构[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10(7):107.

[7]刘畅.中小学安全教育目标的构建与实现条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8][13][14]孙盼想.江西省潘阳县S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探讨[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12.

[9]曹海永.莫让制度管理成为安全教育的软肋[J].教学与管理,2010(5):6-7.

[10]王霞.学校安全教育制度———现代学校制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J].教育与教学究,2010(11):19-21.

[11][16]王玉政.中小学安全教育现状与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12][20]易丹.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校园安全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15]周定平.关于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2):24-25.

[18]顾世如.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2013(5):16-18.

[19]史鹏霜,麻稳炎.关于中小学生安全问题的思考[J].时代教育,2013(17):229.

[22]牧兰.内蒙古农村中小学校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巴彦淖尔地区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1.

[23]杜德栎.安全教育素质是教师必备的素质[J].教学与管理,2011(6):43-45.

中小学安全课范文6

一、义务教育

1、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投资8000余万元,改扩建第十中学,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设计规模48个教学班。目前主体已完工,正在内外装修,秋季开学前投入使用。投资2235万元新建学院附属小学,占地20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设计规模为30个教学班,可容纳1500名学生就读。目前正在办理开工前的各种手续。投入65万元新建两个标准微机室,新增笔记本40台。投入161万为城区中小学图书馆配备图书。

2、向上争取资金取得初步成效。1—5月份,累计向上争取资金1232万。其中,信息工程实训基地购置款100万元,中小学公用经费845万元,中职资助及涉农专业免学费款287万元。学前教育省政府助学金45万元,农村幼儿园建设专项资金280万元。

3、学校互动计划进一步深入。开展了以教育教学合作为主要形式的校校合作、对流活动。15所学校结成了城乡帮扶对子。组织区首席教师到黄河涯镇开展了对口支教系列活动。

二、队伍管理

1、师德教育进一步强化。完善了师德评价标准,严格师德考核,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坚决制止歧视差生、体罚学生和有偿家教等行为。

2、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积极选派校长赴上海等地学习。组织部分小学校长、教师参加报告演讲会。2月中旬和3月上旬,先后两次组织26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学校观摩学习课改当堂达标模式,与学校教师结成学习对子。组织了626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国培计划”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活动。今年在第六届全省中小学及幼儿园省级教学能手评选中,全区有18名教师获得省教学能手称号,占全市获奖人数的70%,我区被评为全市教育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3、积极做好教师招聘工作。3月13日起,组织人员赴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师范大学等4所教育部直属重点师范院校进行招聘签约,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我区就业。今年全区计划招聘教师120人,各项工作紧锣密鼓进行。

三、素质教育

1、全面做好学困生转化。召开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下发了《区教育局关于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意见》,对学困生转化工作进行了交流和部署。

2、认真组织重要活动。4月12日举办了区年中小学生春季运动会。5月30日举行了市暨区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庆祝大会。组织200余名学生参加了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3、组织“建团90周年”系列活动。举行了“弘扬精神,争做好青年”演讲比赛,46名选手参加。在第九中学、北园小学举行了“中华诵•经典诵读比赛”团体赛和个人赛。

四、教育教学

1、举办了系列教学活动。举办了小学语文优质课展示暨首席教师有效引领观摩活动、全市小学语文观摩课活动、全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等活动,启动了全国华人少年作文比赛仪式,邀请了教授作文教学大行报告会。

2、集中开展教学视导活动。先后组织教研员90多人次到各校检查常规落实、课堂教学情况,指导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举行全区中小学网络教研技术基本功大赛,426名教师参赛。在省市优质课评选中,84名教师获一、二等奖。

3、加强专题教研。组织了中小学“大英语教学”教学研讨会、初中九年级语文、思品中考复习研讨会、初中地理学科高效课堂研讨会等活动10余场。

4、加强初三毕业班的备课及视导活动和模考分析会。

五、依法治教

1、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召开了全区教育工作会议,区教育局与各中小学、幼儿园签订了安全责任书。

2、加强校园安保工作。多次到学校就校舍安全、饮食安全、疾病防治等进行拉网式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中小学安全课范文7

1、体育场地器材的安全性问题

据调查统计,闽西山区中小学校的体育场地与器材,完全符合国家规范标准的只有15.6%,基本符合规范要求的有30.3%,高达54.1%的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与国家规定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其中,13.1%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符合安全性要求,20.5%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基本符合安全性的要求,66.4%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存在安全隐患。上述调查结果显示,闽西山区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在规范性与安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是导致中小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2、中小学生体育安全知识调查分析

体育教师“主动让课”的现象在中小学校中仍十分普遍。调查统计,73.5%的体育教师表示自己曾主动让过课。高达83.6%的中小学校甚至出现了停止上体育课的现象。另一方面,此次接受调查的中小学生中,高达90.5%的中小学生认为体育活动前的热身准备活动是没有必要的。由此可见,闽西山区中小学生对体育安全知识的缺乏现象较为普遍。

3、中小学生运动损伤调查

据调查统计,2011年9月-2012年6月的2个学期中,闽西8县(市)的16所中小学中有23.4%的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发生过轻微的运动损伤(如肌肉轻度拉伤);9.3%的中小学生发生过较为严重的运动损伤(如韧带拉伤,需治疗等);5.7%的中小学生发生过严重的运动损伤(如骨折,需住院等)。上述数据显示,闽西8县(市)的中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且体育课上学生受伤人数较少,而课余体育活动中受伤人数更多,这一现象应当引起学校和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

4、校领导与体育教师的责任意识调查

据调查统计,认为体育活动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属正常现象的体育教师占68.7%;23.8%的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活动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只有7.5%的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活动过程,只要教师和学生都提高风险意识,运动损伤是完全可以避免的。85.7%的体育教师认为,教师对学生的运动损伤不负责任;9.4%的体育教师认为教师须承担一些责任;5.9%的体育教师认为学生发生运动损伤,教师应该承担完全的责任。另一方面,高达56.1%的体育教师表示,运动损伤事故发生后,校领导态度漠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26.3%的体育教师认为校领导相对还是比较重视体育活动中的运动损伤事故的;只有17.6%的体育教师认为校领导对此十分重视。

二、闽西山区中小学校体育安全应对措施

1、遵循教学规律,明确体育安全教育目标

中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指导学生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要做到亲自检查体育器材的安全性。同时,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国务院教育部门颁布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国家体育课程学习目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传授学生一些避免运动损伤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提高师生体育安全意识

体育安全教育要伴随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体育活动存在较多的潜在危险,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都应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按照国家相关制度要求进行教学,提高自身的体育安全意识与预见危险的能力,并且应掌握基本的意外运动损伤急救措施;另一方面,中小学生自身也应当提高预防伤害事故的意识;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体育安全教育方面的讲座,如常见体育安全问题的规避与应对处理,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不断完善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利用严谨的工作程序,确保学生的安全,将体育运动中运动损伤事故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3、加强体育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体育场地、器材是体育教学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物质基础。各级中小学校应加快体育场地与器材的更新,为中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在采购体育用品时,尽量购买质量好的品牌产品。其次,各级中小学校应当成立专门的体育场地与器材的维护与保养部门,并定期对学校所有的体育设施与体育用品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对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场地和器材要暂时停止使用,确保体育课上师生的人身安全。

4、提高家长的体育安全意识

家庭是孩子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体育活动行为与家长的运动习惯有着紧密的关联。现实情况表明,大多数家长虽然都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孩子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受到其自身体育知识水平的限制,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也缺乏正确的运动损伤处理方式方法,不能很好地督促孩子的体育锻炼。针对以上现象,学校和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可加强体育教育安全的宣传,向学生和家长传授一些简单的应急损伤事故处理方式。同时,使学生家长意识到运动损伤不仅仅只发生在校内,也可存在于学校以外的体育锻炼活动中。

5、了解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创建健康档案

中小学安全课范文8

关键词:安全教育;中小学;现状调查;优化对策

中小学安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救护能力,关系到广大中小学生人身安全的切实保障,是中小学校安全管理和学校安全风险预防体系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笔者以天津市中小学安全教育为调查内容,以学校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别制定了“学校问卷”和“学生问卷”。其中,“学校问卷”共发放84分,收回有效问卷84份,问卷有效率100%;“学生问卷”共发放2750份,收回有效问卷2701份,问卷有效率98.2%。调查样本覆盖天津市16个行政区域。问卷回收后通过SPSS19.0、EXCEL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一、中小学安全教育的总体情况

1.中小学安全教育内容相对丰富

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总体上可以分为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学生问卷中,96.9%的学生认为学校已开展社会安全教育,包括预防违法犯罪教育、禁毒教育、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教育;93.8%的学生认为学校已开展了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包括食品卫生安全、传染病预防教育、禁烟教育等;90.3%的学生认为学校已开展意外伤害教育,内容包括用电安全教育、溺水预防教育、煤气中毒预防教育、高空坠落预防教育等;84.7%的学生认为学校已开展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内容包括如何正确上网、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等;83.0%的学生认为学校已开展自然灾害安全教育,如台风、地震、洪水、雷电、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中的自我保护和救助教育。在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教育方面,86.6%的学生认为学校专门针对楼梯拥挤踩踏以及如何正确安全上下楼梯进行了安全教育,另有2%的学生认为学校安全教育还涉及了法制安全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性教育等内容。学校问卷中,100%的学校均认为本校已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安全教育。其中,100%的学校已开展社会安全教育和公共卫生教育,94.1%的学校已开展意外伤害教育和自然灾害教育,92.9%的学校已开展预防楼梯拥挤踩踏相关教育,89.3%的学校已开展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另有8.3%的学校列举了学校开设的实验课和体育课安全教育、防鞭炮炸伤教育、防硫化氢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防火与火警逃生教育、反恐防暴教育等。

2.中小学安全教育形式相对多样

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形式相对丰富多样,主要包括课堂安全教育、专题安全教育讲座、安全应急演练、实践参观、新媒体宣传教育和其他安全教育宣传形式等。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中,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形式主要包括利用班会、团会、升旗仪式等宣传教育,教师讲课,组织应急演练,利用墙报、板报宣传教育,聘请校外专业人员专题讲座,组织参观消防队、公安局等实践基地等,所占比例依次是86.8%、86.2%、85.8%、85.1%、79.5%、47.2%。学校问卷调查结果中,以上安全教育形式所占比例依次为100%、90.5%、97.6%、97.6%、91.7%、52.4%。此外,另有0.2%的学生认为学校安全教育的形式还包括校园广播宣传、网络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机结合等途径,7.1%的学校认为学校安全教育的形式还包括家长会、安全知识竞赛、致家长的一封安全教育信、观看安全教育片、军事训练课堂、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应急安全演练作为中小学安全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以教育形式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教育内容的明确性和教育主体的直接参与执行性,大大提高了学校安全教育的实效。对于安全应急演练的开展频次,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5.7%的中小学校至少每学期开展一次。其中,13.1%的学校每半个月开展一次,43.0%的学校每月开展一次,39.6%的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调查结果说明大部分中小学校开展应急安全演练的情况能够基本符合《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和《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的规定和要求,但仍存在少数中小学校未能依法依规开足安全演练教育的情况。同时,调研访谈中发现,天津市部分区县已探索尝试建立校际共享安全教育体验场馆,内设交通安全体验馆、消防体验馆等,以实景展现、培训模拟、游戏互动和知识问答等多种体验环节,让中小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责任意识。

3.中小学安全教育时间相对分散

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安全教育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学期初,学期中,放假前,开展集体活动或者体育活动时,其他时间如班会、校会、发生特殊安全事件或事故时等。学生问卷中以上各项时间所占比例分别是81.8%、73.8%、85.1%、75.7%和11.0%,学校问卷则分别是96.4%、78.6%、95.2%、94.1%和15.5%。中小学安全教育的时间与当前法律法规中关于学校安全教育的规定息息相关。一方面,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中小学校应当在开学初、放假前,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对学生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同时,中小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和体育活动前,应当事先制定活动计划,向学生讲解活动的注意事项和活动禁忌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教育部和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通常会在学校开学初、放假前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关于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相关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将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和安全管理列为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此外,由于每年度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被确定为“安全教育日”,每年春季开学初各中小学校均开展系列安全教育。综合以上原因,中小学校主要在开学初、放假前、集体活动或体育活动前开展安全教育。

二、中小学安全教育的效果与评价

关于中小学安全教育的效果与评价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当前天津市中小学安全教育的满意度总体趋于良好。其中,87.9%的学生认为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很好,89.5%的学生认为学校安全教育的形式很好,87.3%的学生认为学校安全教育效果很好。访谈中了解到,天津市中小学安全教育呈现为课堂教育为主、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一方面,中小学校充分使用《天津市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积极发挥课堂教学作为安全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班团会、校会,国旗下讲话,组织应急演练,墙报、板报、学校网站安全知识展示,聘请校外专业人员专题讲座,组织参观消防队、公安局等实践基地、校园广播宣传、观看安全教育影片等多种形式,向中小学生普及安全教育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自救自护技能,并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结合调查、访谈和中小学安全教育法律法规的要求,中小学安全教育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内容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一是根据《国家安全法》和《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规定,进一步强化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二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的规定,强化网络安全教育;三是根据《关于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工作的意见》的规定,积极探索多种途径开展性知识教育和预防性侵犯安全教育。其次,实践中仍存在一部分中小学校未开设或未开足安全教育课程,安全教育内容单一或不符合《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安全教育形式单一或者开展安全演练数量不符合《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和《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的要求等情形,中小学校安全教育在常态化、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方面仍有待加强。再次,中小学安全教育师资配备、师资专业化程度、安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等与新形势下对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三、中小学安全教育机制的优化与完善

1.理顺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组织体系与工作机制

一方面,理顺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的组织体系,做好区域中小学安全教育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通过学校安全教育相关行政部门的有机配合与合作推动,构建起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公安、消防、民政、质检、禁毒等部门应当有机配合的组织工作机制,推动区域中小学安全教育实现制度化、常态化。另一方面,探索制定和出台区域中小学安全教育专门性指导文件,明确区域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组织体系、课程设置要求、师资保障措施、督查与考核标准等内容。对全国各省市中小学安全教育政策法规检索发现,上海市、重庆市、陕西省、山东省的青岛市和东营市等地区均出台过中小学安全教育专门性指导文件,相关文件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作为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着力提高学校安全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推动区域中小学安全教育提供了法治基础和政策指导。

2.优化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源

首先,强化课堂教学作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主渠道功能,中小学校应结合办学实际和学校特色,积极开发、开设安全教育校本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探索将安全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机融合,在法治教育中要适当增加反欺凌、反暴力、反恐怖行为、防范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等内容。同时,进一步强化和丰富国家安全教育、性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的比重与内容。其次,中小学校应当把安全教育纳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贯穿于学校日常教育各个环节。一是探索安全教育的学科渗透内容;二是结合各类安全教育日、纪念日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如“5.12”防灾减灾教育日活动、“6.26”国际禁毒教育日活动、“11.9”消防教育日活动,“12.2”交通安全教育日活动、“12.4”国家宪法日活动等;三是适当增加学期中开展安全教育的次数和比重;四是强化与公检法部门、律师事务所的合作范围与合作深度,丰富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3.构建中小学家校联合安全教育培训体系

首先,重视教师在学校安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探索构建专、兼职教师和社会专家相结合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安全知识作为校长、教师培训的必要内容,提高培训力度并组织相应的考核。中小学校应当设置科学系统的教师校内安全教育培训体系,聘请校内外安全教育培训人员对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其次,积极探索中小学家校联合安全教育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家长的安全素养。家长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会直接影响中小学生的基本安全素养,是对学校安全教育的有效补充。中小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在构建家校联合安全教育工作机制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吸收家长参与到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中。

4.健全中小学安全教育考核评价与监督检查机制

首先,建立健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考核评价机制。一方面,把教师开设安全教育课程情况和参加安全教育培训的情况纳入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季度、学期考核指标,既包括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开设和开展安全教育课程的情况及学生课后测评情况,也包括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和安全教育技能训练情况,并以此作为对教师安全教育工作考核的依据[2]。另一方面,中小学校应当制定校内学生安全教育理论与实践考核评价标准,定期评估本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利用信息手段对学生安全教育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改进安全教育形式与内容,切实提高学校安全教育的实效。其次,建立健全中小学安全教育监督检查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开展中小学安全教育监督检查,将学校安全教育课程和培训的开设情况、专兼职安全教育教师执教能力、学校师生的安全知识水平作为对学校安全检查的重要内容,并列入对学校的年终综合考评。

参考文献

[1]张欢.小学生安全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