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讨论法范例6篇

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范文1

一、高中化学讨论教学法的不足

1.学生准备不充分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采用课堂小组讨论法,对学生之间的合作有非常高的要求,各个小组成员之间应敢于提出问题并及时进行讨论,从而不断提高发现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做好重组的准备,但是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高中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不预习课本知识,在化学课堂上表现得非常被动,不能够及时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在进行课堂小组讨论时不能够积极参与到讨论当中,课堂小组教学法发挥不出真正作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不高[1]。

2.设计问题不合理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只有精心设计相关化学问题,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小组成员之间才能够更好地展开讨论,在讨论中不断学习化学知识,但是很多教师在高中化学课堂中运用小组讨论教学法时往往设计的问题不够合理,涉及的化学知识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讨论兴趣,一些问题虽然调动起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但是和化学知识结合得不好,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没有学到相关化学知识,降低高中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缺乏有效的分组和讨论时间

小组讨论教学法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很多高中化学教师对学生的分组不合理,有些小组成员学习很好并且性格外向,能够积极讨论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是有的小组成员性格十分内向,不能够积极参与到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在进行讨论时教师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往往是有些学生刚刚进入讨论状态,教师就停止了学生的讨论,导致讨论不够充分,降低了学生相互讨论的积极性。

二、提高高中化学课堂小组讨论教学法的相关策略

1.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只有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保证课堂小组之间的讨论质量。教师应在开展小组讨论之前先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上课之前熟悉组内成员,处理好组员之间的关系。学生在上课之前一定要提前预习课本,根据课本上的化学知识提前查找相关化学知识,为课堂上的讨论做好准备。如学习生产生活中的含硫化合物时,学生在提前预习课本上相关化学知识后,可以在网上查找课本上没提到的含硫化合物,查找一些含硫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含硫化合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等,这样可以保证课堂讨论时,学生根据自己查到的相关知识进行积极讨论,并及时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效率[2]。

2.精心设计课堂问题

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相关化学问题,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提高高中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力。教师设计的问题一定要与所学化学知识相关,同时设计的问题还要满足学生兴趣,保证设计的问题具有启发性,促进高中生发展。如学习硝酸的性质时,教师一边进行试验并让学生观察实验,可以提问学生在装有浓硝酸的试管中放有少量铁片开始时会产生什么现象?并让学生说明原因。教师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教师接着向试管中添加水,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并讨论产生的化学现象及其原因。这种课堂问题和化学实验相结合的教学,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提高了高中化学教学质量[3]。

3.合理划分讨论小组和讨论时间

在小组讨论教学中合理划分小组非常重要,教师要根据班内情况,以5人或6人为小组进行分配,在分配过程中保证每个小组内都有一个比较活跃的学生,同时不是一次分好组就不再变动,要定期分配小组成员,使整个班内的学生相互熟悉。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保证讨论质量。如学习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时,教师提问学生应该采取怎样有效的方式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学生讨论时可以进入小组成员内部,询问讨论情况,再决定是否终止讨论,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讨论质量。

课堂讨论法范文2

【关键词】思想政治 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

讨论式教学,为学生提供各抒己见的机会,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深化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下是我在开展讨论式教学法的几点实践总结:

一、思品课课堂讨论式教学法开展原则

1.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传统教学论虽认为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但它却否定了学生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将教学活动过于简单化了。这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使得学生过于拘谨,思维定势、从众心理、信息饱和等表现较为严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讨论活动的开展,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课堂活动为中心的主要形式,针对某些问题或课文重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

2.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课堂讨论式教学,同以往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相比较,讨论式教学更能激发、调动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有助于养成学生动脑、动手的好习惯。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表自己的观点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师生共同创新,共同发展。

3.形成知识的互补性。讨论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能紧紧把教师和学生连在一起,学生和老师都能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疑问,但同时又都在倾听别人对某一问题的阐述。这样以来老师在倾听学生发言的同时,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法,并用自己的言行把讨论引向高潮,同时也是在对课堂讨论进行协调。老师和学生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形成了师生之间朋友式的平等关系,形成知识的互补。

二、思品课课堂讨论式教学法开展方法

1.合理安排活动场所,营造民主的讨论氛围。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 “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从本质上讲,创造性活动必定是异样的,从而必定是异常的行为。对一个人的表扬赞许乃是促进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不会害怕表现和发展他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他可以在进行发散思维时无须处于防御状态,从而保持心理的自由。”因此,在讨论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的讨论氛围。

我在尝试课堂讨论式教学之初,曾发现这样的问题,每次学生的讨论都不是很积极,气氛也不够热烈,有些只是在应付形式。起初以为是学生不行,基础不好,不会配合。然而,看到别的老师上课时,讨论却是很积极的。

2.精心设计讨论问题,激发学生讨论兴趣。讨论的题目不同于一般的问答题,它需要我们在研究学生道德认识水平、生活水平,研究教学的需要和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讨论题目不仅要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接受,而且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使孩子有话可说。讨论题难易要适度,具有针对性、导向性和新颖性。如:在教学《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时,由于我们的学生都属于未成年人,这一课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课堂上我首先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结合你们的生活实际,你们觉得,我们未成年人都应享有哪些合法权益?”这个问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还有点愤愤不平,虽然他们的语言不够精练,表达不够准确,但是他们却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说出自己对“自己应享有的权益”的最深刻理解,这样,既拓宽了思路,又深化了他们的认识。这要比老师笼统地讲,学生机械地听的课堂教学效果好得多。

3.善于捕捉课堂亮点,把握讨论时机?。常言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讨论式教学也不是什么问题都讨论,从学生角度想主要是当学生产生疑虑的心理状态时或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要及时讨论。具体说来,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发生分歧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多样时、知识需要拓宽时,都最好能安排讨论。

4.适当的情感引导,延伸讨论价值。赞科夫说: “教学法一旦触及孩子的情绪、意志或触及孩子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必须具备浓厚的情感色彩,我们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对学生的讨论活动产生影响。因为品德生活本身就有情感,课文一般都是通过美好的大自然、幸福的生活以及学生周围的事迹来感染教育孩子,所以我们首先在备课时要进入“角色”,体会文中的思想情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撞击出心灵的火花。

三、思品课课堂开展讨论式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通过对讨论式教学法的实践,我总结了上述经验,但同时也发现了,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讨论式教学法,应该象市场,管理那样,“放而不乱,管而不死”。所谓“放”,就是老师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讲究课堂民主,不搞一言堂。让学生在平和的氛围中学有所得。

2.教师作为讨论课题的组织者,要采用“抛砖引玉”等方法,尽快使学生进入讨论课题的角色。?

3.在讨论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并不是说教师就不起作用,听之任之。相反,教师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要起到一个“暗线引领”的作用,合理调控讨论过程,一堂讨论课的成功,教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课堂讨论法范文3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课堂运用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理论指导

从教学法角度来看,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大系统。这个大系统有三个子系统:学习情景,刺激方式和评价手段。整体功能取决于三个子系统的结构功能。课堂讨论是改良和强化教学的一个具体方法,它能够改善学员的学习情景,把课文以外的信息和学员的意见引进课堂。这在学员的心理上冲破了某种桎梏,获得一种平等和谐的感觉,形成一种实事求是,各抒己见的气氛。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员心理由好动、活泼转为腼腆,由直率、外向变为沉默内向,思想逐渐趋向成熟。这些变化在英语课堂上常表现为:不愿意主动举手发言,但并非对问题无话可说;不满足“Yes”或“No” 的简单结论,而要求明白问题的所以然;不满足课堂教学的一般形式,希望有创造性的灵活形式,挑战教员权威,渴望表达自己的见解等。

二、“讨论式”教学法的使用目的

(一)改变传统的灌输性教学模式,体现学员的主体地位

英语学习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员成为课堂的主宰,教员不断向学员灌输知识点。学员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被抹杀,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无法在课堂中体现。而讨论法则为学员提供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勇敢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学员在讨论中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充分体现语言的功能。培养学员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帮助学员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信息时代的网络技术拓展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机会,信息交流也成为信息时代的特征。既然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那么英语教学就应在课堂上创设一种有助于培养学员进行交流的气氛,使学员在相互交流中提高信息交流能力,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学员会逐渐发现讨论可使原来许多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并获得了许多未知的知识,真正体念到学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二)增强学员思维的灵活性

学员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要应付其他同学突然提出的观点或问题,需要变通性。讨论是一个各抒己见的过程,当一个学员提出自己的见解后,同组的其他同学会提出异议,他需要对其他同学的异议进行思考并作出反应,这种学员之间的互动学习有助于增强学员思维的灵活性。

三、“讨论式”教学法的使用步骤

(一)确定话题,搜集资料

课本中是由多个话题组成的,如著名人物、音乐、灾难、自然保护、健康、男女平等等,教员可根据课文的话题设计讨论题目。SB2A U9设置讨论题:Saving the Earth As a student, what can you do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学员谈到植树,爱护草木,不乱扔白色垃圾,使周围环境整洁等。该讨论不仅仅达到语言的交际性目的,而且对学员进行了一次思想教育,使得思想教育渗透在学科教育中。

(二)帮助学员组成学习小组

讨论式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合作式的学习,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学习小组。学员应根据学员的意愿及水平,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小组的形成既要体现学员自由结合,又要体现学习小组的互相帮助,有助于学习的交流,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

(三)讨论的方式----陈述、倾听、提问和回应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讨论不是围绕一个话题漫谈,而是按一定程序进行,即陈述、倾听、提问和回应。陈述,即小组成员依自己的观点和论据;倾听,即小组的其他在讨论中扮演倾听者的角色,竭力抓住陈述者的主要观点并进行思考,为提出问题作好准备;提问,即倾听者认为陈述者的陈述有不当之处,或提问者本身对陈述者的观点不理解而提出疑问。值得一提的是,提问不是质问,它是以尊重对方及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为前提。回应,即陈述者对提问者做出的反应,回应的准确快捷可反映出陈述者的机智及思维的灵活性。

四、教员在“讨论式”教学法中的作用

(一)教员是设计者

教员应根据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科书内容设计贴近学员生活及社会生活的话题,话题应具有明确的目的。如在上完第一单元的Caring for our Earth后,教员可设计这样一个话题:Is it necessary to save the earth? Why and How? 设计此话题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员用英语交流热点话题Nature and Pollution,并在讨论中共同培养学员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员是指导者

教员在讨论中不是主持人,而是指导者。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教员说得太多了,教员可能认为学员没有能力进行讨论,或者认为自己的发言有价值,而讨论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员说得少一些,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员,教员成为讨论中的指导者,指导者不是旁观者,讨论式的课堂教学不是让学员自由分组讨论,而教员成为旁观者。教员的指导作用体现在:指导学员如何简明扼要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指导学员如何抓住别人发言的重点;鼓励不喜欢发言的学员积极地参与讨论;调控各讨论小组,使讨论有序地进行。将讨论融入到历史,政治及热门话题,加上教员的指导,学员将会兴致高昂,讨论意犹未尽。

(三)教员是学习者

在学员讨论的过程中,教员可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员。教师参与学员的讨论,可改变原有的师生关系,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树立以学员为主的新观念,创建课堂教学民主平等的学习气氛,使学员觉得教员是他们学习小组中的一员。教员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由于学员的思维、知识面有可能超过教员,所以教员参与讨论的过程也是向学员学习的过程,教员是一名学习者。

五、使用“讨论式”教学法的效果

这种讨论形式发挥了学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了学员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学习能力和学员学习英语的兴趣。这种讨论形式使得学员在轻松而具有挑战性的氛围中接受了文化、思想教育。在这种氛围中,教员是参与者、帮助者,强化了学员的主置,提高了学员的口语和听力水平。有助于学员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扩大词汇量,提高学员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课堂讨论法范文4

论文摘要:现代课堂讨论教学法是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本文着重探讨了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课堂讨论的组织形式,以及讨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运用策略。

早在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已经在巴堡雷什中学的高年级实行了一种“演讲——实验教学体系”。这种教学体系的主要特点,就是把讲解(获得、概括)理论知识的方法,跟旨在加深、发展和检查知识的实际作业的方法多样化地结合起来。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虽然没有用上“课堂讨论法”这个概念,但是实际上已经包括了这种教学法。

现代课堂讨论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独立地阅读教材、收集资料,并进行群体性的讨论,借以交流信息、深化知识,发展智能的教学方法。

一、现代课堂讨论法是一种研究型(或创造型)的教学法

它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1.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独立地去获取知识。这就是获取知识时的独立性。

2.学生不仅通过观察、阅读了解客观事物的表象,而且趋向于通过探索,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3.教学信息的输出和反馈,不仅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而且形成多维的态势,这就使交流信息多维性。

二、课堂讨论的组织形式

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倾听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见解,同时,他们也有许多机会来表达个人的意见和观点。课堂讨论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解答其他同学的疑问;

3.向教师和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以期得到合理的解释;

4.对整个阅读和讨论过程进行自我评价;

5.对讨论过程进行总结;

6.把小组讨论结果向教师和全班同学汇报。

通常情况下,课堂讨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这样可以使整个过程更加易于操作。在划分小组时,应本着学生“学科互补”“性格互补”的原则,每一个小组以4~6人为宜,在分组的基础上,还要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选出组长、记录员和发言人等,明确各自职责,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引用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打破在小组讨论中出现多数成员甘搭“顺风车”,少数精英学生“一言堂”的局面,使每个学生的发言机会得以平衡,在促进小组不断进步的同时,实现每个小组成员的共同提高。

三、课前准备

1.课前阅读。要求学生对课堂上要讨论的内容进行课前阅读。

2.准备好问题。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记录下遇到的问题,并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搜集各种相关信息,对阅读材料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理解。这样做,不仅确保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所提出的问题能够有的放矢,而且激发了学生对将要讨论话题的兴趣。

3.准备好观点。如果学生在课前准备中,就某一方面的话题,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独到的见解,应鼓励学生记录并加以思考:在课堂讨论过程中,他们将如何使用这些观点。

4.预测讨论过程。在充分准备好讨论中要提出的问题和使用的观点后,建议学生提前设想一下讨论将会如何展开。尤为重要的是,他们将以怎样的方式参与讨论,包括怎样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怎样对别人的观点加以评价等。总之,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在讨论过程中,他们表现得越自信,就越有可能取得成功。

四、课堂讨论

1.提出问题。在课堂讨论中,教师首先要设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讨论能否取得好的效果,问题的设置是否恰当,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内容的针对性。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问题。问题必须准确清楚,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

(2)诱导的启发性。提问的内容必须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诱导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3)难易的适度性。只有适度的提问、适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全体学生都能从解答问题中享受到乐趣。 转贴于

(4)兴趣的触发性。提问,最为重要的是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奋起来,产生一触即发的效应来。

要放手让学生直接参与提问设计,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提问时,学生除了充分考虑自己要说什么,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同时也要注意问题的质量。

2.表明观点。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别人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对阅读材料的缺点和问题提出质疑,对材料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有些同学在表达观点时心存顾虑,担心自己的观点不成熟,或是在表达中出现失误而招来别人的嘲笑,所以他们只有在确保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才会发言。其实,讨论重在过程,往往不存在绝对正确或错误的答案。或者哪怕有正确答案,而某些同学表达错了,别人也不会因此嘲笑他们,相反,大家会因为他们在讨论过程中畅所欲言的勇气而钦佩他们。另外一点要明确的是,在表明观点时,大可不必因为追求语言的完美而忽略了内容。

3.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习惯,倾听是一种礼貌,倾听更是一门艺术。著名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卡耐基说:“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善于倾听,才能积极有效的思索,更好地参与课堂讨论活动,与他人的智慧撞击出新的火花。只有会听、能听懂、能听出问题,才能更好地互动应对,达到教学目的。同时,倾听也是一个人文明交际的综合素养的体现。一个不能等对方把话说完就急于表达的人,经常打断别人讲话听不得反面意见的人,是很难与人成功沟通的。

4.适时回应。在倾听的过程中,对于别人所提出的观点和看法,要做出积极地适时的回应。这些回应,包括肯定对方的观点,并进行适当的补充;向对方的观点提出质疑,表明自己的不同意见;听不明白的时候,希望对方进一步解释。积极适当的回应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它会使发言者感到,自己的观点正在被别人关注,从而激励他们畅所欲言;另一方面,这些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发言者,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表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表达能力,改善沟通方式。另外,积极恰当的回应保证了交流始终沿着话题的中心延展,使讨论得以高质量地完成。要注意的是,在做出回应的过程中,尤其在中途打断别人的讲话时,一定要语言恰当、态度得体,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5.总结评价。讨论结束后,应当对讨论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归纳和概括。教师的评价要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既要肯定这次讨论活动的意义,也要指出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梳理讨论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和观点,正确理解有争议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原有知识的重新建构。另一方面,对于讨论中一般性和共识性的问题,应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讨论过程中的收获,并把它们诉诸笔端,在经历从说到写的过程中,使自己的见解更加完善和成熟,为学生主动积极地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讨论是目前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它体现着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使新课改的必然趋势。但是,如何适应教学内容的变化,把课堂讨论法与其他的教学方法配套使用,把它与听、说、读等训练课目结合,从而形成多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课堂讨论法范文5

一、不嫌麻烦,重组课堂格局

传统课堂总是桌列整齐,学生端坐。若有展开讨论也常是范围极小・或同桌,或前后桌之间进行,少有挪桌拼凑组合之事――这在老师看来,是很麻烦的事――殊不知,课堂过分死板,学生极易疲倦、走神,因为大多数学生的精力只能集中15分钟左右。倒是较大的“变动”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让课堂动起来,打破常规的课堂格局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创造更宽松的学习环境,刺激探求新知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具体做法是,可以以组为单位扎堆讨论,也可以“派”(意见趋同者)为单位深入探讨,亦可三桌五桌围圆或围方,等等,力求形式多样,范围较大,尽量把课堂生活化、生动化。比较成熟的课堂讨论可以借鉴演讲会或辩论会的形式,有主持、辩手等名号,更能激起课堂气氛,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二、不赶进度,要合理把握节奏

课堂讨论应根据教学需要而设置,一般要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来设置讨论的问题并以此为切入口激活思维,展开讨论。学生在根据文本获取信息以及合作探讨整合知识形成观点到辨伪去妄的过程中,能对教学内容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增强综合应用语文的能力。它的效果不错,费时也颇多,再由于课堂讨论,学生人多嘴杂,必然不完全合乎老师的预期,枝枝蔓蔓的情况难免会影响教学进度。不要紧,只要这是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过程,是个充满生气和乐趣,充满着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的过程,我们就完全有理由“放任自流”,我们老师可以当“导演”,“导”着教学主线让学生“演”。也许课时会拖了一些,但也应视为合理的教学节奏。从表面上看,讨论使进度慢了,教学任务好像没有很好地按时完成,但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来看,课堂讨论还是有效果的。不但学生对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而且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如在教学名篇《黔之驴》时,我组织学生围绕问题“驴能否避免自己的悲剧”展开讨论。结果发言五花八门,有说驴应找户人家避祸的,有说驴应找到驴群以集体力量保护自己的,有说驴叫来猎人击杀老虎的,等等。这些同学发言时态度认真,丝毫没有随便嚷嚷的意思。我们不能完全肯定他们的意见,但从那兴奋的神态和踊跃参与讨论的学习态度来看,我们能随便否定吗?我只是耐心地听完他们的表述,再组织其他同学提看法、作评价。下课后,我感到很满足,因为我感触到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律动。

三、不信马由缰,自然把控局面

课堂讨论是学生合作探究的一个综合过程,也是一次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展现,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存在着客观差别,讨论过程中,难免有些学生不积极参与,趁机歇闲甚至捣乱,而有些学生则乱发问,这是课堂讨论教学法有效实施的难点。我想,一方面是学校、班级要抓好校风、班风、学风建设;一方面是教师在执教中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教师要善于调控局面,学生讨论,老师巡查,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讨,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围绕讨论的话题。一旦出现“偏题”,教师要及时提醒提示,让学生抓住关键问题展开讨论;如果出现冷场,教师要出场主持,烘热课堂气氛,激活思维,使讨论不致陷入僵局;如果个别学生唱独角戏,教师就要在肯定个别学生的同时多多鼓励其他同学特别是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以获得锻炼口才、发展思维的机会。还要主动接近潜能生,不歧视不讽刺,给予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开导和指导,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如果因有的学生的问题听起来有点乱而老师不予关注和回应,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至于学生乱发问,只要他们不是存心捣乱,就不是坏事,说明了学生能放开思维,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信“润物细无声”吧,哪怕给他们一次友善与理解的微笑,一句肯定与鼓励的话语,一瞬间赞赏与期盼的目光,一个宽容与信任的手势,他们也会受到亲切而有益的教育。只要我们能大度而睿智地坚持下去,课堂终会在我们把控之中。

四、不轻易评价,注意激励学生讨论发言,老师作出评价,仿佛“古已有之”,仿佛己成讨论教学的定势。在这“评价”中,不知包含了多少老师的权威,不知抑制了多少欲发的新芽,不知使多少学生永远走不出“权威”的影子,不知使多少生动的生命失去个性而成为课堂这个统一车间生产的产品。这,都是“评价”的不慎啊!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鲁迅先生的文章,因其写作背景的复杂性和思想内容的战斗性,新时期的学生较难理解,学生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做的解读,难免有偏颇和错误,为了培养学生知人论文、知文论世的学习习惯,对这些偏颇和错误就不能简单地评以对或错,而应细心引导,热心呵护。讨论中,老师对学生的看法、想法要少评、精评,话语要富有感情,多采用激励语,使学生在科学的评价中学会认识自己,建立自信,使评价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主动发展要以兴趣、需要、动机为支撑。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希望自己的见解得到认可和赞同,而在具体讨论中,学生出错在所难免,这时老师应以宽容的心接纳学生的错误,并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力求让评价成为调动学生主体参与讨论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乐趣。可以说,老师对学生在讨论中积极的参与状态和不同看法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就是对学生最好的尊重,更能使学生思维开放,活力四射,主动发展。

五、不越俎代庖,放心组织交互学习

课堂讨论法范文6

关键词:讨论法;课堂;发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课堂讨论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的兴趣,它能实现师生、生生对话,让课堂成为学生观察、阅读、思考、表达的自由王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它的独特性使它被教师和学生喜爱。

具体来说,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对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或重点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讨论、交流,相互学习,从而获得知识,共同提高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如何有效地使用课堂讨论法呢?我进行了大量的实践。

一、选题是关键

认真研究和设计讨论话题是保证讨论有效的前提。每节课都用是瞎用,每个问题都用是滥用,那么课堂讨论选取什么样的话题呢?应遵循以下原则:(1)不能过简也不能过难。过简,学生不感兴趣,不但不利于训练思维,反而会导致思维的惰性。过难,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但不利于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反而会让学生失去信心。(2)应围绕教学的重难点来选题,能体现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训练。(3)所选的题目应有较为丰富的内涵或是学生能产生冲突的话题。

例1.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题西林壁》的寓意:

教学目的:采用“讨论学习”的方法探讨“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迷惑”的含义。

教学过程:探讨诗歌蕴含的深层含义。

师: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全诗的字面意思,现在你了解庐山了吗?你是否觉得本首诗含有更深刻的道理?是什么呢?我们先在小组内议一议吧。

生1:这首诗所写的庐山像个千面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她便展现不同的姿态。

师:恩,我也有同感。

生2:老师,我突然想起三年级我们学习过的《画杨桃》中的那颗杨桃,它也是从不同角度看样子也不同。

师:哦,好记性!同学们,你们也一起回忆一下那篇课文吧,再想想那篇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吧?(如果学生想不起来可以适时提醒。给刚才那个同学机会,让他继续回答。)

生2:对待事物要事实求事,因为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结果。

师:你不但记忆力好,而且会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这种学习方法既能帮助我们对新知识进行理解,还能把知识系统化。我们每个同学都要主动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各科的学习中去。(大家是不是该把掌声奖励给他。)

生:(全班鼓掌)

师:好热烈的掌声啊!好了,除了这些,你们还有什么想法?

生:读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使我想起 一句成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师:你一定看了不少课外书吧?因为你真是个知识渊博的孩子。真棒!那么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吗?

生:形容旁观的人看得清楚,当事的人反而看得不全面。

师:你一定有认真查字典吧!那么谁又能把这一成语和今天所学的诗歌结合起来说说它的意思呢?

生:老师,我知道,就是要想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就要走出庐山全面地看它。

师:是啊,不只是看庐山要这样,我们生活中的事也常常是这样的,想要全面正确地了解它就必须置身事外,冷静分析,全面了解。

生:老师,你说得太对了,每次你在处理我们同学之间的矛盾时,你就是这样做的。

师:哈哈,你真是生活的有心人,谢谢你夸奖。好了,孩子们,我们讨论了这么久,你们觉得庐山像个什么人?(教师可以适时提醒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

生1:艺术家,因为它的外表像艺术家,她变化各种美妙的姿势,你瞧,它从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各不相同,多奇妙啊!

生2:老师,我有不同意见,我觉得庐山应该像个哲学家,因为它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生3:老师,我觉得庐山像个科学家,可是我还没有想出该怎样说理由。

师:没关系,想好再告诉大家。老师目前比较赞同那两位同学的观点,因为庐山不但多彩的身姿令人流连忘返,其中蕴涵的深意更是令人回味无穷。那么接下来,老师要请你们把庐山告诉我们的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并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孩子们,开始吧!

师:同学们,写好了吗?可以展示你们的作品了吗?

……

师:是啊,你说得真好!庐山这位哲学家让我们知道了“看问题应该全面、客观,只有这样才能看清问题,获得正确的认识”的道理,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成为脍炙人口的古诗名句。

二、有序的课堂是保证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认为只有训练学生规范有序地讨论才可能产生高效。课堂讨论主要分为两种形式:(1)全班讨论和分组讨论。分组讨论时,可把学生组成几个适宜建立多向交往的学习小组,必要时可改变他们的座位形式,如组成马蹄形、半圆形、扇形等。无论哪种形式都要求学生做到:一是发言讲次序,切忌一窝蜂地抢着说。若是分组讨论,则要民主推选出小组长,组员要服从组长的统一指挥。(2)善于倾听他人谈话,目光注视发言人,边听边想,不中途打断别人说话,必要时还要做好笔记。(3)发言积极踊跃,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鼓励提出补充意见或批判性的建设意见,切忌人云亦云。

例2.讨论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80页――趣味语文。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能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积极发言,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

(1)你是怎样理解“坐 请坐 请上坐 茶 敬茶 敬香茶”的?

(2)你认为坡是个怎样的人?(要求学生不但会利用书上的知识,还会利用准备的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

(3)老和尚属于哪一类人?他最后为什么哭笑不得?

(4)给短文起个题目。

(二)组织学生讨论。

要求:(1)四人小组内先讨论,能积极踊跃发言,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总结后派代表汇报。

(2)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能提出补充意见或批判性的建设意见,不人云亦云。

(3)说的同学能流利大声地说,听的学生能仔细安静地听。

(三)教师总结。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关键

课堂讨论法的恰当使用,使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极为充分。然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可忽视,因为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养。首先,教师在语文学科的专业素养上应做到深刻、独到。其次,教师应博览群书,成为一个知识广博的人。指导时才能引经据典,左右逢源。最后,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机智,善于巧妙地化解教学矛盾,灵活处理偶发事件,使矛盾和事件转化为深化教学的契机。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应该提出阶段性和层次性的要求。首先,能畅所欲言;其次,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最后,让自己的谈话有一定深度和广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切不可急于求成。同时,通过采取一些激畲胧,让学生不断获取信心和动力。让课堂讨论成为一种有效的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

例3.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王二小》讨论的话题:

1.王二小为什么要“装做顺从”的样子?

2.为什么要“装”呢?骗人不是坏品质吗?(“装”。假装本来是不诚实的表现,可是为什么要“装”?这里的“装”和不诚实有什么区别呢?)

课堂讨论法是一种集多种优点于一体的好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它,是有效的,而且是高效的,但要慎用,因为它的运用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有可能进行深入有效的讨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