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助工作总结范例6篇

高校资助工作总结

高校资助工作总结范文1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胡总书记和温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去年,胡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帮助贫困家庭学生上学的资助制度和扶持政策,保障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去年,温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宣布,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5月,国务院下发了《意见》。市委、市政府一贯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在市第九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张高丽同志在谈到教育时强调,“要完善教育助学体系,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在相龙市长主持下,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下发了《通知》,这是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之后,为促进教育公平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我们要深刻领会,充分认识这一政策的重大意义。

(一)建立健全资助政策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要着力发展社会事业,重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切实减轻经济困难家庭的教育负担,让这些家庭的孩子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和生活困难群众的关心,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建立健全资助政策体系,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保障人人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政策,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就是通过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各项助学政策,扩大受助学生比例,提高资助水平,从制度上基本解决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促进教育公平。

(三)建立健全资助政策体系,是落实科教兴市战略,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客观要求。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需要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各级各类人才队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就是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大门必须向每一位具备资质的青年敞开,决不能让他们因经济困难而被拒在校门之外。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就是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读得起书,接受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帮助他们当中一些有潜力的孩子成长为创新人才,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做出贡献。

(四)建立健全资助政策体系,是履行政府公共财政职能的重要体现。

公共财政的核心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教育是重要的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教育是政府的重要职责。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国家和我市财政逐步调整和优化了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必须更加注重维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权益,更加注重农村的教育发展。建立和健全资助政策体系,充分体现了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是政府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重大举措。

二、全面理解和把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内容和特点

市财政局和市教委结合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认真总结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在充分论证和详细测算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形成现在这个《通知》。办好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必须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通知》的内容和特点。

(一)加大资助力度,正式建立资助政策体系。

我市的《通知》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规定的国家资助政策,共包括三项,即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在此基础上,我市加大资助力度,提出了九个方面的资助内容,其中有四项是新设立的资助政策,有五项是根据国务院《意见》的精神,对原有资助政策作了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两个层次3项国家资助政策和9项我市配套的资助政策,从系统上和制度上构建了由中央、地方政府、学校和社会资助组成的我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完整、立体、多元的资助政策体系,资助面基本覆盖了我市所有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四项新设立的资助政策分别是:1.设立“市政府奖学金”。为引导和鼓励优秀学生勤奋学习、积极进取,使他们脱颖而出,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通知》提出,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设立“市政府奖学金”,用于奖励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别优秀的学生。经测算并参照国家奖学金的奖励标准,每年奖励800名,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2.设立“市政府服务基层奖励金”。用于奖励没有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并志愿到我市艰苦和边远农村地区工作的大学生。我市每年奖励500名,奖励标准为每生5000元。3.设立“市政府助学金”。我市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职业教育要走在全国前列,起到示范性作用。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吸引优秀的初中毕业生报考中等职业学校,达到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学生比达到1:1的目标,结合我市实际财政情况,《通知》提出,在中等职业学校设立“市政府助学金”。用于资助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全日制在校生中没有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资助面平均约占在校生总数的10%(加上国家助学金资助的90%,我市中等职业学校资助面也扩大到100%)。资助标准设定为每生每年500元,资助两年,第三年实行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4.建立“市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制度”。为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到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从事第一线工作,对我市符合条件的学生,毕业后自愿到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从事第一线工作,且签订就业协议五年以上(含五年)的,从第三年起,其在学期间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及利息,由市财政分三年代为偿还,代偿还款比例按年度为30%、30%和40%。

其余五项新修订和完善的资助政策分别是:1.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我市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我市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继续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并规定已经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在办理国家助学贷款时只能申请学费和住宿费,每年贷款金额不超过5000元。学生在学期间贷款贴息资金和风险补偿金由市财政、学校负担。2.《通知》提出,学校要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要求,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学费减免、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校内无息借款、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3.《通知》提出,学校要按照《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市政府38号令)第三十一条中的有关规定,对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学生减收学费50%。4.《通知》提出,学校要组织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结合各自专业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勤工助学,获取合理报酬。5.《通知》提出,要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开展捐资助学等活动。

(二)着眼于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制度设计。

《通知》从系统性和长期性的角度,对资助工作做出了制度设计。一是既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又鼓励优秀学生。国家奖学金奖励对象是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别优秀的学生,这个奖励名额比较少,不论是不是家庭经济困难,只要满足条件都可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资助对象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品学兼优的学生。国家助学金主要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费用问题。二是既增加财政投入,又注重多渠道助学。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在强调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要求拓宽助学渠道,完善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学校从事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经费用于助学工作,落实和完善鼓励捐资助学的相关优惠政策措施等。三是既扩大资助面,又提高资助强度。让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更多必要的帮助。四是既增加教育投入,又注重改善教育结构。助学政策不仅是帮助国家经济困难学生就学,而且鼓励学生学习国家最需要的专业或接受职业教育。

(三)确立了合理的资金分担机制。

《通知》明确了各方资金投入责任,这点至关重要。对于市属学校,由市财政全部负担。对于区县属学校。按照财权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区县属学校所需资金应由区县政府负担,考虑区县财力状况,市财政对区县给予50%的专项转移支付补助,对财力困难的区县最高补助70%。对于民办学校。所需资金应由学校自筹解决;由于民办普通高校收费标准高于国办普通高校,民办职业学校收费标准与国办职业学校基本持平,为体现市政府对我市民办学校的支持,对民办普通高校所需资金由市财政负担30%,其余资金由学校从事业收入中解决;对民办职业学校所需资金参照国办职业学校筹集。《通知》中还明确了学校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助学,强调了学校在资金投入上的责任,同时指出了这部分资金的主要用途。

(四)提高了资助保障水平。

一是财政投入大幅度提高。年,中央和市财政直接安排的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资助经费只有1亿左右。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建立后,中央和市财政2007年全年投入的经费将达到约4.12亿左右,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1亿元,地方财政投入约3.02亿元左右。年全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将在此基础上翻一番。这是自建国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助学经费数量最多、力度最大的一次,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亲切关怀。

二是资助强度明显加大。国家励志奖学金由过去每生每年4000元,增加到5000元。高校国家助学金由过去生均1500元,增加到生君2000元,具体标准由地方在每生每年1200元至2500元范围内分档确定。中职国家助学金由过去生均1000元,增加到生均1500元,不分档次;中职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前两年享受国家助学金,第三年则实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五)扩大了资助范围。

原中央财政设立的国家奖学金,每年奖励资助高校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0.3%;新设立的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年将奖励资助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3%,资助面相当于过去的10倍。原中央财政设立的高校国家助学金,每年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3%;新设立的高校国家助学金每年资助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0%,资助面相当于过去的7倍。原中央财政设立的中职国家助学金,每年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5%;新设立的中职国家助学金,每年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90%,资助面相当于过去的18倍。

(六)体现了政策导向作用。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特别强调了政策导向作用。一是通过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资助力度,吸引更多的初中毕业生报考中职学校,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二是在国家奖助学金的安排上,不搞平均分配,要考虑不同类别学校和不同专业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国家最需要的专业,促进高校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三是通过实施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引导毕业生到艰苦地区基层单位就业,促进我国人才资源分布的合理性。四是发挥中央与地方经费分担比例的杠杆作用,鼓励学校面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增加招生数量,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各项资助政策落到实处

新的资助政策自年秋季开学起在全国实施。新生已经入学,落实各项资助政策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有关部门和各学校务必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全力以赴把这件好事办好。在此,我强调以下几点:

(一)各负其责,紧密协作。

新的资助政策体系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各市有关部门以及有关学校要共同努力,精心实施。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要密切配合,按照国务院《意见》精神,尽快相关配套文件。教育部门要将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情况纳入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组织做好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评审。区县人民政府要尽快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将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各有关学校要实行校长负责制,设立专门的助学管理工作机构,选拔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建立完善的学校助学工作管理制度,各项工作要落实到人,确保学校助学工作顺利进行。市教委牵头负责,倒排工作日程表,9月15日前,《通知》配套的10个《实施细则》要下发,9月25日前,完成对资助工作人员的培训,确保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得到资助。

(二)落实资金,保障投入。

确保资金按时足额拨付到位是此项工作成败的关键。中央和地方财政要根据规定的经费分担办法,足额安排应当负担的资金并及时拨付到位。一定要落实好应负担的资金,做好统筹协调,按照具体的分担办法,完善对下转移支付制度,确保应承担的资金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各有关学校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学费减免、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勤工助学、校内无息借款、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方面的开支。

(三)严格管理,强化监督。

今年,各方面对财政支出需求都很大,特别是在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免费教育以及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等都需要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的情况下,国家能下决心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拿出这么多钱,实属不易。按照新的资助政策要求,我市财政每年用于助学的资金投入达3.02亿元左右,这些钱是给那些家庭经济困难孩子的读书钱,是他们实现梦想的希望。一定要把这些钱管好、用好、真正用在那些贫困孩子身上。以后每月25日要作为学生的助学金发放日,我们会随时去学校检查学生是否按时拿到了助学金。要通过完善制度,严格程序,细化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资金落实不到位、挤占挪用资金、弄虚作假套取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各有关学校要严格收费管理,规范收费行为,自觉做到不乱收费。绝不允许一边加大助学力度,一边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

高校资助工作总结范文2

为进一步规范学生资助管理,推进精准资助落实,确保资助资金使用效益,提高资助工作成效,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全省学生资助工作落实情况核查的通知(鲁教财函〔2021〕85号文件)精神,我校扎实开展专项清理工作,整个清理工作严密把关,不漏任何环节,确保专项治理、清查工作不走过场,顺利完成自查自纠工作。现将2019-2021三年中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说明

我校是包括初中和普通高中的完全中学,资助工作主要分两部分,高中部分主要有普通高中助学金、普通高中免学杂费和高考学生贷款预申请等工作。初中部分主要是非寄宿生和寄宿生生活补贴的评审发放工作。

我校本着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平,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互结合,坚持公开通明和保护隐私相结合,坚持积极引导和自愿申请相结合的原则。积极贯彻上级文件精神,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出发,将各项学生资助工作做到实处,切实保障学生不会因为家庭经济问题导致学业中断的情况发生。

我校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成立以书记周生英同志为组长,工会主席杜善学同志、总务处主任马洪进同志、资助中心主任高春贤为副组长,高春贤主任、胡光宇为成员的资助领导小组,并配备专门的资助办公室,其中专职人员2人负责推进学校资助各项工作。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出台了鄄城县第一中学资助管理办法。明确了以班主任和级部人员为主的评审、评议小组成员,全方面保障资助工作的顺利推进落实。

在过去的三年中,我校累计发放普通高中助学金3986人次,共计发放3986000元;高中减免学杂费1688人次,共计减免学费1350400元;初中寄宿生生活补贴377人次,发放资金236200元;初中非寄宿生生活补贴935人次发放资金291800元;以上累计发放资金5864400元。有效的保证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二、存在的问题

过去的三年中,虽然我校的资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本次自查自纠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档案管理还不够专业,规范。存在资助工作过程中有些环节没有留存纸质档案并规范存档的问题。

三、整改措施

高校资助工作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公益劳动;德育教育

学生资助工作在高校非教学工作里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学生也尤为重视,每年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办理人数众多。高校如何高效、合理地利用目前的资助政策,科学整合各项资助资源,最大化地发挥资助工作的助困与育人效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为高校助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逐渐完善

“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失学”,这是党中央对全国高等教育系统提出的一个有力要求。在此要求下,全国各政府部门、教育系统及金融单位都认真履行各自职责,组建了以助学贷款、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大学生困难补助为重要构成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从2007年5月国务院下发文件开始,出台一系列资助举措,开始实施国家新资助政策。五年来,我国已建立起从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全覆盖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基本实现了应助尽助。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实行了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助学贷款、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校内奖学金、校内无息借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减免学费以及确保家庭经济贫困学生顺利入学的“绿色通道”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资助政策。目前各高校基本做到了没有一个学生因为贫困的原因失学,达到了国家目的。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中,国家助学贷款主要目的是提供贫困生学费和住宿费用支持,通常贷款额度为6000元,对大学生大部分需求提供支持。而助学金金额为2500元或3500元一年,对一个贫困生在校期间十个月生活花费资助额达到50%以上,加上勤工助学、学校家庭困难补助,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还能提供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各类学校企业奖学金,这些资助体系基本维持一个大学生学习期间学习生活。

二、高校贫困生资助存在的问题

1、感恩回报意识不足

目前大学生在校活动主要集中为三类:不参加各类活动、参加自己感兴趣的非学校组织活动和参加国家学校组织的活动,如挑战杯、各类竞赛、创业大赛等活动。

在高校里不参加任何活动的学生不在少数,无论经济情况好坏都有此类学生。这种学生在校主要活动除了正常教学计划外主要在校园活动,日常行为包括校内体育锻炼,图书馆自习室自习和宿舍生活。对其他活动尤其公益活动不感兴趣。这类学生感恩回报意识最为缺乏。

高校里参加学校活动学生人数虽然有学生报名但报名积极性不高,对比赛参加目的也局限于获奖为以后评奖升学或找工作增加奖状。这类学生参加高校积极性不高,对比赛准备不足,如果被淘汰也不会总结失败继续努力。这类学生虽然具有感恩回报意识,但受比赛局限性较强导致公益性差。

以个人兴趣为基础社团联合方式参加各类活动的学生在高校中人数众多,目前各高校此类学生参加活动积极性高,参加活动多,参加活动集中在各类自驾运动、各类探险、贫困资助、家教志愿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这些学生参加活动以个人兴趣为主要目的,希望发挥自身作用既锻炼自己个人能力也对社会进行自我价值奉献。由于害怕学生出事,高校对此类活动不鼓励,所以学生都是以个人身份组织,因个人能力欠缺使活动公益目的未能达到优化。

2、公益勤工助学劳动方式简单

目前高校提供的公益劳动或勤工助学,以体力劳动和校内活动为主,基本上集中在帮助校内老师处理校务工作。通常可提供的岗位主要以校内环境清洁、图书馆书务整理、实验室仪器清理以及一些文秘工作。这类工作高校需求量大,而且相对简单,因此各个高校大量学生从事此类工作,并且在学生资助工作德育培育方面也以此为中心展开教育为主。

但目前随着大学生公益劳动心理的增加,此类活动已经难以满足大学生公益劳动需求。此类活动以体力劳动为主,而且交流性、合作性差,加上现在大学生生长环境本身不从事体力劳动,所以很多大学生不愿意从事此类活动。

3、课堂德育教育局限性大

高校德育教育体系比较健全,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理论课有各类思想道德修养和个人发展课程,还有集体公益劳动参加。但目前开展情况不足,问题集中在集体活动以安全为主,教育的意义降低,对学生启迪不足。学校集体活动方式较为单一,以集体劳动、演讲讨论会或者演出方式。此类活动以学校安排表达方式,学生参与这种模式,学生主动性差,因此吸引力差,学生被动参加为主。

4、公益性实践活动缺乏

与国外先进公益性活动相比,我国高校公益活动逐渐开展,集中在以环保、扶贫帮困、支教和个人锻炼等几个方面。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此类活动校方组织少,学生参加名额有限。而这种活动学生最为积极。因此,学校应该注重此类活动,大力发展此类活动。将实践活动归为高校教育的一部分,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加上教师辅导,真正将德育教育与实践结合起来。

三、从公益角度实现高校贫困生资助与大学生德育教育相结合的对策

1、提升传统勤工助学岗位,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岗位

高校网络化发展让教师学生对网络开发和管理需求大,这类活动可以交给对计算机技术熟悉的学生开发管理,既锻炼学生技术应用也为学校做出贡献。可以考虑将校广播台部分节目、校报部分版面交给学生主编,编写学生喜爱的新闻。这样的工作才能引起学生兴趣,并充分发挥主动性。学生在工作中也得到锻炼,对提高自身责任感、工作能力也有很大帮助,利于未来走向社会,达到德育教学目的。

2、高校实践活动活动应更注重社会性

与传统实践活动相比,高校活动应更注重社会性,将学生从校园带入社会进行实践。与各地政府、社区或者各单位联系,以学校统一协调、学生自主组织方式、教师随队负责联系和安全这种方式,这样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以自己的能力去完成预期目的。可能在初期活动效果不足,但随着教师和学生不断总结,不断改进,逐渐达到预期目的,并创造一种学生自我负责、自我完成的个人责任感。目前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德语教育一个重要部分。

3、增加公益劳动的合作性和技术含量

高校安排学生实践活动需改变观念,将传统个人劳动付出考核转变为学生合作性与技术性方面考核。过去高校考核学生实践活动主要以参加次数和参加时间为主,注重个人所做。但现在社会分工更加细化对人才的要求以合作性和工作技术含量需求为主,所以高校培养大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方式来增加大学生之间工作合作性培养,通过以组织形式、人人参加和分工配合方式共同完成一件工程,既发挥人多力量大优势,又培养学生自身素质。

4、课堂德育教育方式应更趋于多样化

传统教学以课堂讲课为主,兼有讨论总结会、演讲比赛等其他形式。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总结经验十分重要,通过不断总结吸取经验,在对学生进行相应教育。这种教育方式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明白面临的问题,意义十分重大,教学效果也明显。所以多次开展研讨会、座谈会,通过对平时实践活动视频记录,然后开总结会教师学生点评方式,让学生指导自己缺乏什么,怎么改进。培养学生自我总结错误积极改进的良好习惯,也是学生德育培养一个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高校资助工作总结范文4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了工作机构。

为了抓好扶贫助学工作,农场成立了扶贫济困工作领导小组。农场教育总支书记刘斌同志任组长,总支成员及各学校校长具体落实,开学初,教育总支提出“百名教师进千家,温暖送进每一户”教师家访,要求各学校开展对贫困生的摸底工作,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好所有有学生及贫困生的建档工作,明确助学思路,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二、深入思考,认真总结,对全年农场贫困生助学工作的回顾。

一年来,在农场教育总支在上级部门的亲切关怀下,在农场各学校的共同努力下,2011学年度,农场资助贫困学生生活费 元,共计 多人,100%的学生享受”两免“,我们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捐助,资助,共计 人。农场全体师生爱心捐款 多元。

1、规范操作流程,狠抓过程管理

① 对困难学生实施减免相关费用及实施补助的工作是农场实施义务教育的经常性工作,任务重,责任大。一年来,我们实行资助活动公示、公开,增强资助工作透明度。公开、公正做好贫困助学金的发放工作。对助学金的发放,我们严格按制度办事,经过申请、评选、公示、审核确定等几个阶段,接受监督,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放到最需要的贫困学生手中。教育总支负责对各学校资助工作及资料档案进行检查。

②为了进一步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助困名额的确定、教材发放等各个环节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减免资助均由学生本人、学生家长提出审请,班主任签字,校长审核盖章后,资料档案总支和学校各存一份。通过将贫困生档案资料建立专档,加大了资助面,避免多头资助,重复救助。

2、落实专项资金,狠抓好资金筹措

①规范“三免一补”减免工作,严格按上级文件要求对所属学生进行减免,将政府的温暖惠及到每一位学生。

②加大救助的争资、引资工作力度。坚持政府救助为主、社会捐赠为辅的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逐步落实补助贫困学生的补助。广泛开展经常性助学筹资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读方面的积极作用。

3、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监督检查

① 加大资助贫困生政策的宣传力度。一方面开学初,农场教育总支要求各学校通过专栏、新生入学须知以及利用会议向贫困生宣传国家、省和学校资助贫困生的政策、措施,让家长、学生、教职工对有关资助措施应知尽知。另一方面农场教育总支加强对助学工作操作程序、资金管理等环节的监督检查,杜绝违法违纪行为,公布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②救助资金要严格执行帐务管理制度,分配、使用和发放实行集体研究制度。严格规范程序,确保救助金发放规范,杜绝救助资金在发放过程中代签、代管、托管、隔期发放、滞留、截留、顶冒等违规违纪行为,确保救助资金发放及时、足额、准确,总支负责对各校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良好的救助保障环境。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

贫因生资助是一项长期系统而艰巨的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创建人民满意教育的有效保证。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想长期做好任重而道远。今后,我们要注意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1、进一步加强对贫困学生资助的宣传工作。助学贫困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光靠几个人是无法做得最好的。因此,利用武湖的资源优势,深入宣传,积极联系社会各界,发动社会力量,来帮助贫困家庭学生。

高校资助工作总结范文5

一个学期又在忙忙碌碌中过去了,现在又到了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时候了。回顾一个学期以来的工作,本人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制度,全心全力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我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管分配到什么任务,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办好事,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接受每一项任务。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提高认识、端正工作态度

我始终坚持后勤工作必须服务于教学工作的理念,进一步明确职责,强化思想素质,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投入到后勤工作中。根据学校的工作指示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落实工作。

二、 坚持做好后勤服务常规工作

1、开学初安排好全校班级的清洁卫生包干区,组织学生搞好校

园、教室清洁卫生工作。

2、多次组织人员为学生损坏的课桌椅、门、窗、水电进行维修,保证学生正常上课。

3、同时做好校园清洁卫生环境宣传教育,努力创建优美校园环境,进一步美化校园、绿化校园。

4、本学期强化财产管理,使学校财产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严防学校财产的流失和损坏。负责指导学校公共财产、学校公共设施的管理、维护和调配。

5、按上级要求标准做好学校防控防疫的各项物资保障。

三、 学生资助工作落实完成

高校资助工作总结范文6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的不断普及和深化,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公平、公正、合理的分配资助资源,落实国家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逐渐成为了各高等院校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从我国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现状入手分析总结了在认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动态管理的策略,为高等院校制定统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建立动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提供了安全便捷的管理途径,对于全国高等院校建立健全资助体系,优化教育结构,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现状 问题 动态管理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国家已经建立健全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但是就如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科学的认定和管理,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还尚未形成科学系统的统一方法。为了使高等院校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得到国家的资助,顺利完成学业,本文在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和管理方面做了认真的思考和探索。

1.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现状

目前全国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20%,特别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8%。少数地区、部分高校和某些特殊的专业中,上述两个比例甚至超过40%和20%。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现状主要表现在家庭情况、消费情况、心理情况、人际交往情况和学习工作情况等五个方面。

2.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资助对象是否“合理化”问题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两种:一种学习用功,生活艰苦,为减少家庭.负担而努力,害怕因为自己的不努力辜负了父母的期望;一种是追求时髦,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生怕在哪一方面输给了别人。第一种人可敬,值得学习;但第二种人只会给人以反感,让人们怀疑给他们物质上的资助是否应该。

2.2资助过程是否“规范化”问题

2.2.1认定依据缺乏规范性:目前,高等院校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要模式是“学生申请+班级讨论+老师意见+院系评定+相关部门审核”。但部分辅导员不能把较多的精力集中在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导致根据个人的主观意见对多项资助进行分配。

2.2.2证明材料缺乏真实性:个别学生填写认定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内容与真实情况不符,《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可信度下降。这就使真正困难的学生享受不到资助,而不困难的学生却享受着“免费的午餐”,有限的资助资源无法实现最优化配置。

2.2.3认定后期缺乏监督性:奖助学金的发放本意使家庭困难的学生在校期间不为学习和基本生活费用多担忧,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但是许多学生得到奖助学金后,却用在了其他地方,很难判定是否真正家庭困难。

2.2.4资助形式存在局限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殊的生活体验,常常会使他们陷入对物质利益的过分早熟和狭隘理解之中。促使家庭摆脱困难的往往不是大学生的经济收入,而是他们带回的思想和观念、知识和信息。

2.3受助学生是否“诚信化”问题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然而,个别学生填写认定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内容与真实情况不符,《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可信度下降。校园一卡通的实行,很大程度上记录了学生的消费情况,但是,仅看受助生一卡通消费也存在不足,有些学生校外隐形消费等就极难进行跟踪。一般情况下,毕业时,各高校都将卡内金额以现金方式退还,许多受助生平时少用不用一卡通,到毕业时进行套现,很难判定是否真正家庭困难。

3.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动态管理策略的探究

3.1寓规范于认定细节,让各类资助管理工作不断完善

3.1.1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辅导员要通过查阅学生档案,了解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利用班会、查课、查寝等日常生活观察等多种方式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

3.1.2实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动态管理;跟踪调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情况,注意他们的表现,对生活上铺张浪费,学习上不求上进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进行思想教育,教而不改的取消对他们的资助。同时,还要关注其他同学是否因突发事件等而造成新的家庭经济困难,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动态化;

3.1.3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发放后的调研工作:对伙食补助等采取按月分发,对助学金等采用集中发放的方式,集中发放和分散发放相结合有助于解决不同时期的困难需求。但是,资助发放后,要详细了解资助是否被正确使用,能否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需求及解决的程度。

3.2寓育人于管理工作,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

3.2.1让“典型”激励学生:学校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和其他品学兼优的经济困难学生为成员组成小型报告团,面向全体学生作先进事迹报告,形成学习典型、争做典型的良好氛围;

3.2.2让“诚信”植根学生。学校要将诚信教育作为认定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讲座、库谈会等形式营造重视诚信、践行诚信的氛围,教育学生根据家庭和个人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申请认定;

3.2.3让“自强”感染学生:通过邀请优秀校友和社会知名人士到学校做报告等方式,让学牛懂得物质的贫困往往是暂时的,只有自立自强才能改变命运。同时鼓励申请经济困难认定的学生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教育他们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

根据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探索和实施经济困难学生工作考评体系,开辟经济困难学生档案信息化动态管理系统,建立健全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开展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教育、心理咨询、学习辅导等多方位的援助工作,尝试经济困难学生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新形式,建立奖、贷、助、补、免有效结合的方式,努力探索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管理实践工作是时代的要求。学校要按照国家要求,切实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扎实做好,着力加强学生认定工作的内涵建设,创新理念、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更好地把认定与教育结合起来,把帮困助学与育人成才结合起来,努力开创学生资助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太原理工大学.大学生入学指南(第二版).太原理工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实施细则.

[2] 田彩霞.对我国高校贫困生认定的几点思考一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8,(6).

[3] 田军鹏,对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4,(29):47.

[4] 纪尚革.西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方法及资助体系探讨[J].内江科技,2008,(29)5:14-15.

[5] 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2008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6] 河南省教育厅.2008年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7] 于建业 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贫困生的界定及助学体系研究[期刊论文]-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