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感恩教育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感恩教育

【摘要】感恩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贫困生作为受资助的群体,来自国家、社会、高校各级组成的贫困生资助体系让绝大部分贫困生卸下了经济负担,但还有相当部分学生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恰当的疏导和引导,极有可能会对其心理、生活态度产生消极影响,落实感恩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和贫困资助工作的良性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体系;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学,对当代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的贫困生比例约为20%左右,尽管来自国家、社会、高校各级组成的贫困生资助体系让绝大部分贫困生卸下经济负担,投入学习生活之中,但其中还有相当部分学生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恰当的疏导和引导,极有可能会对其心理、生活态度产生消极影响。

一、对高校贫困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1.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当下,人们对感恩教育存在一些狭隘甚至错误的认识,如将感恩和沉重、责任、负担联系在一起,感恩就是被资助者需时刻对施恩者“感恩戴德”,甚至人格地位上低人一等。有些学生认为被资助是在接受别人的施舍,将资助的善意视为自己不得不忍受的屈辱,为了维护自尊心,即便经济困难也不申请资助。有些学生对资助产生等、要、靠、赖等情感,认为获得资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缺乏自立自强的精神;还有部分获得助学贷款的学生毕业后契约意识不强,出现逾期还款甚至恶意违约等现象,种种迹象均反映了贫困生群体中感恩意识缺失。通过感恩教育首先能使学生认识到资助是一种善意的行为,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善意分配,资助者和受助者是平等的关系,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应正确看待来自国家、社会、学校的资助,从自卑、嫉妒、冷漠等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其次通过感恩教育使贫困生意识到来自外界的资助并不是理所应当,自身的努力才是改变困境的最好出路,从而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再次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形成知恩图报和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行和与人为善、宽容豁达的气度,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将感恩作为行为准则回馈社会。

2.弥补资助体系的制度性缺陷。笔者在开展高校奖助贷工作时发现:对于国家、学校、社会的资助,部分学生存有不拿白不拿的心理,甚至一些经济条件较为宽裕的同学也想法设法争夺有限的资助资源,开具虚假的贫困证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贫困生资助体系的设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贫困生评选、认定等难以做到绝对的客观公正,如民政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书,由于缺乏监督及责任追究,民政部门意见来源的程序正规性及信息可靠程度大大降低,未必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即使民政部门的证明力度可以保证,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所采用的证明标准也大不相同,生活水平较高的地区与生活水平较低的地区对贫困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程度的差别。

3.维护资助体系的良性运行。“受助于心,感恩于行”,感恩教育的推行,在全社会形成感恩文化,让有资助意向者的行为得到肯定和鼓励,受资助者可以继续传承。一方面受助者的感恩行为,让资助者看到正向的反馈成果,获得心理上的鼓励,使其意识到资助贫困生是一种高尚的行为,于社会大有裨益,从而为资助活动不断贡献力量。另一方面,通过感恩教育发扬“自强者奋进,受助者助人”的精神,现阶段的受资助的学生也可能是将来提供资助的潜在群体,贫困生接受资助后能够很好的完成学业,学有所成后再对需要资助的学生提供帮助,通过强化贫困生的感恩意识能促使其在经济情况好转的时候慷慨帮助他人,让资助行为得以发扬传承。

二、开展感恩教育的原则

在开展一系列感恩教育的工作中,应始终坚持“三个结合”原则,从而确保该项工作从点到面,从普遍到特殊,从理论到实践等方面全面铺开和实施。

1.坚持感恩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原则。虽然感恩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区分,但是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导致贫困生感恩意识淡薄、感恩行动缺乏,甚至诚信缺失等现象的根源是思想观念上的问题。因此要将两项工作紧密地集合在一起,二者形成互补互进机制,最终实现学生工作中心理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双发展。

2.坚持普适教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原则。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感恩教育应该分为两个工作层面,首先对于绝大多数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普适性的感恩教育,让大多数同学能够常怀感恩之心,常做感恩之事。此外,针对存在特殊家庭或者个性独特的个别经济困难学生,应采取“个别关注+辅导”的手段加以引导。

3.坚持感恩教育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感恩教育不能停留于课堂的理论或说教,在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还应该关注学生实际生活中面临的难题,将理论指导与解决贫困生面临的实际困难和心理困扰相结合,通过感恩教育经济困难学生感受到外界的帮助和关怀,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让从而达到资助育人的效果。

作者:李昊霖 单位: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