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范例6篇

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高职生; 人文素质培养;教学公关策略

一、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需要一定的教学公关策略

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而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容的复杂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内在地要求教师在对高职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过程中要有强烈的教学公关意识,要运用一定的教学公关策略。

(一)转变学生接受人文素质培养的观念需要一定的教学公关策略

人文素质培养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的思想观念是复杂多变的。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之下,他们对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认同感普遍较强;而对接受人文素质培养的认同感却大大地降低了。甚至有些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人文素质培养抱有逆反和抗拒心理。这无疑增加了对高职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工作的难度。所以,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增强自己的教学公关意识,运用一定的教学公关策略,以转变学生对接受人文素质培养的错误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技术、人文并重的正确观念。

(二)激发学生接受人文素质培养的动机需要一定的教学公关策略

加强高职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工作十分必要和迫切,但作为培养主体的学生能否认识到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有没有接受人文素质培养的积极性?有没有接受人文素质培养的内驱力?有没有接受人文素质培养的心理需求?所有这些问题无不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教学公关策略进行科学而合理地引导,以激发起他们自觉地接受人文素质培养的动机和需求。

(三)提高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效性需要一定的教学公关策略

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工作需要教师能够有效地调控培养过程,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效性。而这种效果的达成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公关策略。具体来说,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学生主体参与的有效性需要运用一定的教学公关策略;教师民主调控的有效性需要运用一定的教学公关策略;师生互动交流的有效性需要运用一定的教学公关策略。

二、教学公关策略有助于促进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

教学公关策略与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正确理解教学公关策略在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充分发挥教学公关策略在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对增强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趣味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公关策略有助于拓宽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内容

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内容相当繁多。在这一过程中,既要进行人文道德素质的培养,又要进行人文公关素质的培养,因为“在当今社会,公共关系素质已经客观地成为现代人所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所以,公关教育参与构成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包括提高人们的公关素质”;在这一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学的完整性,又要保证教师教的完整性,因为只有在两者的互动、互补中不断拓宽人文素质培养的内容,才能保证人文素质培养活动的连续性及其内容的完整性。但是,怎样才能更好地保证人文素质培养内容的完整性呢?如何将人文素质培养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地配置?如何把人文素质培养与公关素质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一定的教学公关策略。因为教学公关策略的运用,有助于迅速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架设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然后循序渐进地将精心安排的人文素质培养的内容有条理地向学生铺展开来,从而拓宽人文素质培养的内容。

(二)教学公关策略有助于改进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方法

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工作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要求教师必须灵活、务实地改善培养方法,从思想上和实践上彻底抛弃过去那种注入式的传统培养方法。只有采用科学的培养方法,才可能调动学生接受人文素质培养的积极性、主动性,才可能更好地提高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效性。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公关策略。因为教学公关策略有助于探索人文素质培养的导入方法;教学公关策略有助于改善人文素质培养的论证方法;教学公关策略有助于改进人文素质培养的师生互动方法。

(三)教学公关策略有助于活跃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氛围

活跃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氛围是高职教师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完素质培养任务,提高人文素质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虽然活跃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氛围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但关键还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有没有教学公关意识,在于教师有没有一定的教学公关策略。教学公关策略有助于教师及时而有效地找到活跃人文素质培养氛围的方法和切入点;教学公关策略有助于教师完善活跃人文素质培养氛围的课堂行为;教学公关策略有助于教师激发活跃人文素质培养氛围的学生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教学公关策略有助于教师建立活跃人文素质培养氛围的和谐师生关系。

三、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教学公关策略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公关策略的运用已经成为一种通用的管理手段和前沿管理艺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肩负着培养大量社会可用之才的高职教学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公关管理意识的渗透和影响;作为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主导者的教师要想很好地对高职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也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公关策略。

(一)增强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教学公关意识

“公关意识作为一种现代文化,已经成为高等学校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高校教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关活动,但其中蕴涵着许多公关因素……高校教师如果具备了公关意识,自觉地从公关角度去进行师生的交往和教学活动,必将对缩短师生距离和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人文素质培养的过程中,高职教师一定要注意调适自己的角色,把公关的观念深植于头脑中,不断地增强自己的教学公关意识。

1、增强领导的教学公关意识。高职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需要高职院校各级领导尤其是党、政一把手不断增强自己的教学公关意识。因为他们的教学公关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教学公关意识的高低和人文素质培养效果的达成,这是增强教师的人文素质培养的教学公关意识的前提和条件。所以,高职院校的领导应该像重视教师其他教学工作技能的培养一样来重视教师的教学公关意识的培养;应该像重视教师其他教学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和研究一样来重视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的教学公关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和研究。同时,高职院校的领导还要注意积极引导和善于鼓励高职教师学以致用,将他们所学的有关公关理论和技能自觉地运用到人文素质培养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强化自己的教学公关意识。这样以来,就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全体教师对教学公关理论和实践的高度重视,从而推动他们不断增强自己的教学公关意识。

2、增强教师的教学公关意识。增强教学公关意识,既需要领导的教学公关意识的引导,也需要教师自身的不懈追求。高职教师应该在自己参与的各种活动中自觉地培养和增强自己的公关意识,善于借鉴别人在活动中的公关方面的长处和经验,克服自己在活动中的公关方面的短处和不足。这样以来,就可以通过平时在各种活动中的公关意识的增强来进一步强化自己在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的教学公关意识。同时,高职教师在自己的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也必须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公关意识来开展人文素质培养活动,以提高人文素质培养的效果,并进而不断培养自己的教学公关意识。事实证明,在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只有那些具有强烈教学公关意识的教师,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接受人文素质培养的积极性,才能出色地完成对高职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艰巨任务。

(二)塑造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教学公关形象

教学公关形象是教师通过长期的教学公关活动修炼而来的,是教师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问题而对教学形象进行的一种特殊设计,是教师应该始终为之奋斗的重要的价值追求;教学公关形象是学生对教师在教学公关活动中的所有言行综合认识后形成的一种总体评价,是教师的内在特质与外在行为在学生心目中的综合反映,是学生和外部公众关注的焦点。根据CIS形象识别系统的相关原理,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教学公关形象塑造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塑造先进的教学理念识别形象。教学理念识别形象是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教学公关形象的核心和灵魂,它规定和指导着教学行为识别形象、教学视觉识别形象和教学听觉识别形象。所以,在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必须把塑造先进的教学理念识别形象作为塑造教学公关形象的首要的和根本的任务来对待。而塑造先进的教学理念识别形象,就要求教师科学地确立具有自身特性的人文素质培养的教学理念。如确立趣味教学的理念和人文价值追求的理念等,因为先进的教学理念识别形象很容易被学生识别、认可,从而有助于塑造教学公关形象。还要求教师准确地设计富有感召力的人文素质培养的形象口号。如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向学生宣讲的“素质+技术+能力+公关=成功”,就是一个响亮且富有感召力的形象口号,它有助于激发高职生对人文素质培养的共鸣感。

2、塑造突出的教学行为识别形象。教学行为识别形象是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行为举止等来传播教师的教学思想,从而达到树立良好教学公关形象目的的形象识别要素。塑造突出的教学行为识别形象,需要教师不断培养自身个性化的教学行为特质;需要教师逐步养成自身突显的教学行为规范;需要教师做好个性化的教学行为特质的有效传播等。所有这些做法,都是高职教师在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塑造突出的教学行为识别形象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同时,高职教师也需注意将这些教学行为识别因素进行整体优化,能够把这几个因素有机统一并综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帮助高职教师塑造突出的教学行为识别形象。

3、塑造特殊的教学视觉识别形象。教学视觉识别形象是将教学形象标识符号化、视觉化的传播过程,是教学公关形象的本质表象化的结果。在塑造特殊的教学视觉识别形象的时候,要求教师保持端庄大方而个性突显的穿戴;要求教师具有祥和自然而个性张扬的教态;要求教师富有充满朝气而富于变化的个性表情;要求教师具有飘逸洒脱而魅力四射的个性板书。所有这些都能够帮助高职教师在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塑造自己特有的教学视觉识别形象,从而为对高职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奠定良好的教学公关形象基础。

4、塑造鲜明的教学听觉识别形象。教学听觉识别形象是将教学形象要素通过声音的大小、语速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等途径进行传播的特殊识别符号形象。在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善于锤炼并运用自己富有韵味而又不失个性的教学听觉识别形象,以更好地吸引高职学生参与到人文素质培养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的具体活动过程中。可以说,在塑造教学公关形象过程中,教学听觉识别形象系统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教学公关能力

公关能力已经成为每一个现代人谋求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作为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主导者的教师,要想很好地承担起复杂而艰巨的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任务,就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公关能力。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教学公关能力。

1、提高教学公关表达能力。在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每个教师都需要借助一定的表达方式进行教学活动,需要提高自己的教学公关表达能力。教学公关表达能力主要要求高职教师在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既具有充分运用富有气势而又诙谐幽默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又具有充分运用滑稽而又形象的动作语言表达能力;既具有灵活运用夸张而逼真的肢体语言表达能力,也具有灵活运用直观而感人的情绪语言表达能力。而要提高这些教学公关表达能力,就要求高职教师必须在保持高度自信的基础上,一方面不断强化自己在这些公关表达能力方面的锻炼,另一方面也要善于总结其他教师在教学公关表达能力方面的经验和长处。高职教师只要自觉地、持续地从这两个方面不懈努力,就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公关表达能力。

2、提高教学公关交际能力。教学公关交际能力是各种教学公关能力的综合反映,直接体现了教师公关能力水平的高低,是教师教学公关成功的重要保证。正如“戴尔 •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 85%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做人处事能力”。所以,高职教师在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公关交际能力。而提高教学公关交际能力,就要求教师具有坚定的内在自信力和良好的外在自信形象,并具有一种乐观、幽默的性格和气质;要求教师对学生持有友善、关切的态度,并能够接纳学生在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的个性和独到的见解;要求教师创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交际氛围,并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敏锐而灵活地作出交际反应。

3、提高教学公关应变能力。在人文素质培养的过程中,随时都会出现教师意料之外的事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应付一切突发事件的教学公关应变能力。而提高教学公关应变能力,就要求教师具有精深的人文素质培养的学识,这是提高教学公关应变能力的基础,否则,教学公关应变能力将是无源之水、无米之炊;要求教师对高职生接受人文素质培养的需要和感受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为教学公关应变提供些许蛛丝马迹的线索;要求教师准确辨析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的各种情景,加强对瞬息万变的教学公关应变环境的掌握,以巧设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的教学公关应变对策,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公关应变能力。

4、提高教学公关协调能力。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的许多方面都需要高职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公关协调能力。譬如,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教学准备工作需要协调;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异常情况需要协调;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不和谐因素需要协调。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公关协调能力呢?这就要求高职教师不断培养和具备公关协调的理论素质,为教学公关协调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方向;要求高职教师不断强化对人文素质培养活动的公关协调实践工作,以公关协调实践促进公关协调能力的提高;要求高职教师了解有关公关协调对象的思想、个性等各方面的情况,以增强教学公关协调的针对性;要求高职教师学会尊重有关公关协调对象,以打开和奠定教学公关协调的情感切入点和情感基础。

(四)营造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教学公关环境

良好的人文素质培养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将是潜在的、深远的和不可估量的。所以,在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真诚坦率地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一定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公关手段设法营造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和谐的师生关系环境;一定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公关手段设法营造一个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中心的人文素质培养的教学公关环境。具体来说,需要教师作出以下努力。

1、营造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环境。在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教师要自然而随和地深入学生当中,尽快融入学生圈子,以提升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亲和力;教师要机敏而巧妙地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氛围,尽快架起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以增强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力。无论是提升亲和力,还是增强影响力,都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人文素质培养的积极探索状态,使“他们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进而激发学生对人文素质培养活动的强烈交流动机,从而创造一个和谐的师生沟通交流环境。

2、营造一个平和的心理接受环境。在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设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以消除学生对教师和教学的抵触情绪;感心者,莫大于情,在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教师也要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并与人文素质培养内容的感情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以引起师生之间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样以来,就为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创造一个十分愉快而舒适的心理接受环境,教师也就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其正在传递的人文素质培养的相关信息上来,也能够让学生对人文素质培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保持一种积极的接受状态,

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高职;语文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182-02

语文素养是一种综合素养,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既是高职生专业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其职业素养、实现其能力全面提升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一、提升高职大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并不是仅仅培养具有职业技能的“工具人”,而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职业人”和“社会人”。因此,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既要注重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又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要实现高职大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一定的基础,语文素养是高职大学生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高职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点和平衡点,对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将来顺利从事社会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语文素养既是语文教育的要素,也是职业教育中必须培养的能力要素。通过对高职大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全面提高高职生人文素质和全面素质,为培养行业企业、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社会人”和“职业人”打好基础。

二、高职大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现状及原因

高职教育突出职业性,是应用型教育,其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将教学的重心放到学生的专业技能上,把实践性教学作为主要培养手段,并且放在首位,应用性逐渐被突出、放大。高职语文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他能培养高职生文学修养和道德情操,肩负着提高高职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重任。但是,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普遍处于边缘化的状态。语文课时逐渐减少,有的学校设置为学生可选可不选的选修课。学生的语文兴趣不足,语文素养不高。学生投入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时间非常有限,听说读写能力明显不足。再就是教师因为教学模式、授课内容等不能与时俱进,造成教学成效不佳。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最主要的是高职院校重视不够,存在这样一种取向,即高职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办学以就业为导向,因此包括语文课程在内的人文课程都被划在“实用”课程之外。同时由于职业教育强调和倡导“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这也导致了高职大学语文教师等文化课教师向专业课教师转型过渡,向实用技术型的教师靠拢,这直接导致了高职语文教师师资的流失,也造成了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动力不足。高职生对语文的认可度不高,认为学好专业课就好了,语文可有可无;高职生对自身语文能力认知不足,高职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文学欣赏能力等普遍较低;高职生对语文的功能认识不清,高职语文的功能主要是提高语言文字能力外,对语文隐性提高人的文化素质的功能认识肤浅等等。

三、培养高职大学生语文素养的对策

1.厘定高职语文在高职教育中的功能定位。高职语文课程是培养高职大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高职语文教育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任,对于培育学生职业素养有着独特的、不可低估的作用。高职教育目标决定着高职语文课程的定位,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目标从本质上要求高职语文教育把职业素养渗透放在重要地位,重视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高职语文课程定位应该是为提高高职各个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人文精神,增强综合职业能力而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高职语文的科学定位有利于全面实现高职教育目标,形成健康和谐的高职文化和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职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要以“服务专业、服务就业”为目的,突出与就业需求密切相关的能力,与学生的专业学习或岗位需求密切融合,与学生所学的专业或就业的岗位息息相关,在职业素养层面上是从事该职业所需技能的必要条件,这个方面的语文素养,我们可以称为“专业语文素养”。针对高职生的综合素养普遍底子薄、基础弱的现实问题,培养“基础语文素养”也很重要。高职生的“基础语文素养”,包括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语文学习的习惯,还包括这种习惯对专业学习和构建综合职业能力所产生的潜在影响,以“必需、够用”为本。

2.创新开展高职语文教育教学改革。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要在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的同时,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高职语文教改要注意从职业性、人文性、工具性等维度去探索,要以生为本,改进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培养高职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其职业素养。①高职语文课的开设要强化职业性。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目的是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课程十分突出实用性和应用性。高职语文课程,其职业性需体现高职教育的育人理念,应遵循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规律。语文课程内容要与企业的具体工作流程相衔接,充分体现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切实提高高职生的语文能力。高职语文课,要实现语文教学与各专业的知识、技能教学相互衔接、相互融合,培养学生形成适应工作岗位职责所需要的、具有综合性和实用性水平较高的语文职业能力。②高职语文教学要始终体现人文性。高职教育不仅仅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培养高素质、有灵魂、有思想的职业人和社会人。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灵魂,高职语文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教育可以视专业需求情况,在面向学生开设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等实用性、技术性课程的同时,还一定要具备传承文化、提高素质、塑造人格等的社会职能。高职语文的人文性,体现了“以人为本”、以“人格为本”的理念,是对语文教育规律的基本遵循,有助于学生内在精神的培育和全面的发展。③高职语文的内容要充分注重实用性。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定位是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的课程也以实用性、实践性为重点,偏重于学习一些比较具有实用性的内容。那么,高职语文的教学内容,必须突出高职语文的实用性,要着重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应用文写作等方面的实用能力。要增强学生应用语言文字处理事务、交际应酬的能力,必须对高职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职业语文能力的强化训练。要结合语文课程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材料的搜集和组织能力,注重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注重口语交际表达能力的培养。相应的,高职语文要以就业为导向,强调知识的实用性,要与高职各专业相适应,注重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高职语文要考虑专业需求,以拓展能力为特点,适当扩展知识范围,满足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④高职语文的教学要突出实践性。高职教育注重实践性,因此,高职语文教学的核心也应突出实践性。要通过实践切实让高职学生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并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进行应用。在进行专业教育和语文教学的同时,要努力实现语文能力与专业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高职语文教师要将语文能力培养与学生专业能力、就业岗位群所需能力,以及学生将来人生发展需要结合,应主动了解所教学生的专业教育和就业情况;要将语文能力提升融合在“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中。在语文教育中要突出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提供有益帮助。要突出语文教育的现实功用,促进学生对未来职场、未来人生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语文教育对人生发展具有切实的功效。⑤高职语文的教学方法要强调自主性。教师在课堂上要改变角色,要充分体现高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学习积极性,要让高职学生的学习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自主学习状态。高职语文的教学需要结合独特的专业特点,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举办演讲比赛、专题研究等活动,采用专题形式、讨论研究、情境化教学等方法,发挥高职语文的素质教育功能,挖掘出课文中潜藏的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要引入具有时代感的课题,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学设备进行情境化教学,使所讲授的知识更具形象性和可感性。要培养高职生读书笔记、使用工具书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积极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高职语文课外活动。⑥高职语文教学评价要体现发展性。对高职生语文学习的评价,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要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把单一的、终结式的考核模式,变为多元、立体的考核模式,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评价要坚持动态与静态、过程性与终结性的评价方式相结合。学习评价可采取模块化考核,此外,对教师的评价要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对高职语文教学的评估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以利于改进教学,提高质量。

总之,语文素养是人才素质的基础,高职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关系着高职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和拓展张力。高等职业院校必须重视对高职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增强其人文素质,提高其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全面提升高职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高职大学生走向社会,更好的为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郅莹.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教学的三个维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

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范文3

一、文学素养与职业道德

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职业道德是第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在对中高职院校、技工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调查中显示,用人单位对学生吃苦耐劳、团队意识等职业操守的要求更大于对学生技术能力的要求。由此可见,对技能人才职业道德的培养是社会、市场的迫切需求,也是学校对于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著名教育家黄炎培把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范畴概括为“敬业乐群”。“敬业”指对自己所学习的专业具有强烈的兴趣;“乐群”指在专业活动中表现出高尚优美、快乐向上的道德情操和优秀的共同协作精神。“敬业”与“乐群”二者是密切联系的,如果离开职业道德、职业操守,那么培养的专业知识技能也就失去了意义。文学素养是一个人的审美、情操,是言谈举止之间流露出来的品质,拥有一定文学素养的技能人才在工作中、生活中也会有着良好的职业操守。文学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达成的,需要长期的积累。文学素养的培养也可以说是人格品性塑造的过程,对个性心理的建构、品性的完美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如果技能人才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却忽略了文学素养的培养,势必造成个人发展的不全面。

二、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作为人对外界事物的感官感受,不是考试分数能够评定的,而这种感官感受对于技能人才是必不可少的素质。当技能型人才在从事制造、维修等一系列工作时,从最开始的机械式工作,到后来逐步发展为产品设计师,这一过程对审美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在工作过程中细致专研,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态都会向身边的人传递出工匠之美,工作成品不再是功能部件的拼凑图,而是一幅完整的艺术作品,让人赏心悦目。我们的技能人才们需要一双有独特审美的眼睛,才能发现身边的工业之美,才能进行二次加工和创造,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职业技能工作升华为艺术创作。文学素养的培养是利用文学作品中所拥有的文化特质,对学生的感知、情感、想象、直觉等审美的感性素质进行开发和提升。美的感受力、想象力、鉴赏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要长期地、多方面地努力。文学素养的培养弥补了理工科大学生的教学只注重学生抽象思维训练,忽视学生在审美过程中的感知、情感、想象、直觉等感性素质的保护与发展的不足,并且避免造成学生感受能力低、情感平庸、想象贫乏。

三、文学素养与“工匠精神”

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活动;人文素质;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相比较以往有了质的飞跃和提升,但是精神文化水平相比较物质生活水平提升而言,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与我国新型社会发展理念以及创建和谐社会的政策不相符,因此有必要针对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加强培养和研究,增强人文素质教育。高校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和培养主体,对于提升全民的人文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可以以大学语文教学为突破口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以人才的高素质和人文化为契机实现全民精神文明整体素质的提升,但是纵观当下大学语文教学现状,与这一要求和目标还很不相符,存在教学观念不注重人文素质培养、教育考核未涉及人文素养内容以及语文教师素质培养教育技能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进行改进和提升,争取早日实现国民高水平人文素质培养的目标。

1大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教育是我国目前普通教育阶段中最高的教育阶段,也是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高水平人才的主要教育阵地,因此高校教育对于我国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小学、初中、高中教育阶段,学生成长的主要目标便是学习知识,这三个阶段学生与社会的距离较远,不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考虑过多的社会因素,但是大学教育阶段,毕业后要切实面临就业以及展现自身所学的问题,因此大学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绝不能像小学、初中、高中教育阶段一样,只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加强,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因为人文素养的优劣在未来步入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也是个人价值能否正确实现的重要因素,甚至决定了学生职业观念、社会观念以及价值观念的养成,决定了学生今后社会发展的走向,因此有必要加强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方面的培养与研究。

2当下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1教学观念不注重人文素质培养。理念是人们行为的先导。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其组织一切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当前,很多大学语文教师仍旧将语文学科看成单纯的工具性学科,而忽略了其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重大积极作用[1]。在调查中我们得知,当前很多大学生品鉴文学作品方面的能力十分低下,急需借助传统的经典文学教育对其进行提升与引导,并且很多大学生在人格心理及价值观念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都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与人文素质的严重缺失,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感染与熏陶,才能促进其人文素质的快速提升。2.2教育考核未涉及人文素养内容。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依然沿袭了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心,过于重视“语”,而忽略了“文”的价值,这就导致大学语文课程淡化了课程的人文性与审美性。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语文考核依旧将知识考查作为重点内容,这就与素质教育理念背道而驰,从而暴露出诸多弊端。有调查数据显示,在对我国三十多所大学进行调查中发现,有26所学校仍旧用书面考试作为考核学生大学语文学习成效优劣的唯一依据,并且教师设计的试题随意性很大[2],甚至同一个学校各个专业的公共语文课程考试题目各不相同,但是都局限于教材内容,题型也和中学基本一致,只注重分数,而忽略了课堂教学培养的过程。2.3语文教师素质培养教育技能不足。当下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还主要表现在大学语文教师素质培养教育技能不足的问题。对于当下的大学语文教师而言,基础的教学技能以及专业知识都具备,能够胜任大学教育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大学教师也是在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出来的高水平人才,因此难免在素质培养的教育技能和能力上有所欠缺,这种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学教师间的职业道德感以及自身素养参差不齐,许多导师存在利用自身教育权限以及职位权限胁迫学生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念,目前许多高校暴露出的“教育丑闻”便是例证;二是高校语文教师有时即便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但是由于缺少相应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条件,导致无法开展和缺少相应教学环境支持的情况产生,最终人文素质教育只能“纸上谈兵”,难以发挥实效,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育有名无实;三是在高校教师队伍内部并未形成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考核内容,教师也并未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平时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将重点放在了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职称的提升之上,忽略了人文素养教育技能的提升,导致教师人文素质教育能力较弱,越来越难以适应国家对于大学教育提出的目标和要求。

3提升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水平的建议和措施

3.1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要提升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水平,首先需要从思想观念入手。唯有先转变当前大学语文教育中不注重人文素质培养的观念,提升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思想认识,才能从本质上解决当前大学教育阶段人文素质培养能力不足的现状。为此,实现大学语文教育理念的转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要在全校大力宣传和营造人文素质教育的环境和氛围,让大学教育不仅成为教育的圣地,也成为学生培养生活乐趣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乐园,让学生在彼此的观察和集体生活中互相良性影响,从而无形中起到高校人文素质培养的目的;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大学语文教育实践机制,鼓励教师进行创新教学,摒弃以往的“PPT”式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学会运用更为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来提升大学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言传身教,用自身的影响力和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三是要注重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意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也增强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效果,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之外更加积极主动的锻炼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3.2针对人文素质设置相对应的考核目标和要求。纵观目前搞笑对于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考核,几乎绝大多数学校并未针对人文素养设置相应的考核和毕业要求,这种办学现状不仅导致学生对于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不高,还造成目前许多高校教师人文素养不足的现状,这种不足一方面表现在教育教学当中,另一方面表现在自身的教师道德观念当中,目前高校频发的各种关于师生关系的丑闻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由于缺少了高校人文素质考核而造成的,因此需要在高校中针对人文素养设置相应的考核目标,正式纳入大学教育体制当中。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不仅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考核,也要注重大学教师人文素养的考核,双管齐下,以此从整体上形成大学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学生成长的生活环境,实现人文素质培养的目标;二是对于教师而言,在行为考核以及业绩考核中加入人文素养部分,以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学生客观评价、同事客观评价以及在校工作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引起其对于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视;对于学生而言,要在部分有关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课程中加强素质实践方面的考核,如在《道德经》选修课程、《思想政治品德》选修课程结束后,除了传统的考试之外,还需要进行实践活动的考核来验证学生的人文素养情况,切实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3.3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人文素质培养教育技能。教师是大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其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教学成效的优劣。在实际操作中,高校应重视对教师以下几个方面的提升:一是人格魅力方面。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无声无息中熏陶与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方式与价值观念,甚至在学生的一生中都能产生深远影响。尤其对大学语文教师来讲,其教授的是一门文学艺术类课程,教给学生的是真理与正义,传授的是高尚的人文精神,因此自身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格魅力[3];二是积极情感方面。情感在人们的交流与交际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沟通是必不可少的,语文教师只有自身蕴含有丰富的情感,才能对学生的忧伤与快乐感同身受,才能具有感动学生的资本;三是学识方面识。学识是大学语文教师立足的根本,教师只有拥有广博而深厚的文学知识,才能在日常教学中旁征博引,为学生传递丰富的人文素养方面的知识。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如今新的社会发展阶段以及新的历史时期下,加强高校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研究,是实现和谐社会、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和必然举措,也是高校教育质量提升的是实现途径和方式,因此有必要加强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研究,总结现阶段高校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从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针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设置相对应的考核目标和要求以及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人文素质培养教育技能三个方面进行努力和提升,实现我国高校发展的教育目标以及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目标。但由于本人时间以及工作经验有限,本文内容并未过多涉及与大学语文教育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具体的教学实践和措施。

参考文献

[1]余新华.论大学语文教学在大学生人格塑造中的作用[J].湘南学院学报,2010,31(1):115-118.

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职业教育 文化基础教育 知识型技能人才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科学技术领域不断推出高新技术成果,科技成果的转化要求职业教育迅速为生产一线充实大量高素质知识型、实用型、技能型、管理型人才。但是由于传统职业教育受到重专业技能,轻文化素质教育倾向的影响,造成许多职业学校学生理论知识欠缺,文化基础薄弱,知识面窄,人文素养达不到应有的水平,思维简单呆板,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弱。这样的学生是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为了确保企业竞争力和产品质量,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加快培养大批知识结构合理,人才规格适需、职业道德高尚的建设者,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一、文化基础教育内涵

文化基础教育包括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和基础素质。其中基础知识不仅包括自然科学知识,还应包括人文科学及专业基础知识。基础能力指综合职业能力,它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要求学生除掌握专业技能外,还应涵盖运用该技能所必要的理论知识、工作态度、经验以及主动发现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基础素质包括思想、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身心素质等。

二、培养知识型技能人才的思考

时代要求职业教育应当将培养目标定位于把学生培养成既能适应专业技术要求的“职业人”,也能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的“社会人”。我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也认为,职业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谋个性之发展”,他提出“办理想职业教育者,必须注意于个性之发展”的办学原则。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就业教育、谋生教育和生涯教育,应将其重点转向“保障全民基本技能”,实现“学历社会”向“学习型社会”的根本转变。职业院校应从剖析专业人才所必需的知识、能力结构要求人手,对各专业职业岗位(群)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在充分调研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总结出专业人才必需的知识水平和职业素质,采取相对应的方法实现知识型技能人才的培养。

1.职业教育的现状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被定为技能教育,把培养学生的技能作为职业教育的重点,忽视了文化基础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没有处理好文化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使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被严重弱化。因此,打造职业学校技能教育和人文教育并重的双引擎,就成了当前的首要任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无论在教育观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文化基础课教学问题尤为突出,亟待改革。

2.职业院校学生特点

随着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的不断升温,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一定的歧视,认为职业院校的学生素质较低:首先,从知识水平上看,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不理想;其次,从学习心理上看,职校学生存在一定的厌学现象;第三,是从社会认识上看,进入职业院校是学生及家长的无奈之举。按照培养知识型技能人才的目标要求,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仔细剖析,职业院校学生一般来说,形象思维强于空间思维,具有一定的可塑造性。

3.职业院校办学方向

一些职业院校仅把培养学生的技能作为职业教育的重点,忽视了文化基础的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课的地位与作用。没有处理好文化基础教育与技能教育的关系。职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师傅带徒弟似的技能培训,职业院校也不是单纯的技能培训所,它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高等教育,必须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培养,必须实现“文化基础宽厚、技能素质全面”的职业教育目标。为毕业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和继续教育奠定基础。

三、培养知识型技能人才的措施

1.要确立知识型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

教育部《关于制定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强调指出: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具备一定文化基础,懂得生活,懂得欣赏,具有品味,有终身学习能力,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才。

2.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转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观念

我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黄炎培先生,曾对职业教育提出了一个比较完备的概念,即“职业教育的定义,是为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其目的:一为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由此可见,职业教育的目的首先是人的个性发展,其次才是能力发展。从关注人的社会属性来看,职业教育应重视学生生活能力的全面提高;从关注人的精神属性来看,职业教育应考虑学生精神世界的满足。确立知识型技能人才的新概念,提高对知识型技能人才培养重要性的认识,改变职业教育“重技能,轻知识”的现象,重视文化基础教育,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2)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

我们将课程设置分为:文化基础模块、专业理论模块、专业技能模块三部分。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基础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综合素质课的有机结合,要将文化素质教育融合到专业教育之中。在专业理论课及专业技能课教学中,要求教师将人文知识、文化素养融合到专业课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丰富知识内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人文知识,促进文化素质的提升。在专业理论课方面,要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方面下功夫。要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如组建各种兴趣小组,结合学生实际把高雅艺术请进校园,塑造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定期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在学生中开展各种能力或素质的竞赛等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必须加快培养一支高素质师资团队

树立知识、能力、素质融为一体的现代教育理念,以素质教育为主线,把培养师资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以高技能、强适应性为方向,加强教师技能训练,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高素质师资,以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职业院校 素质教育 语文 实践

在全国都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需要。那么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职业院校的学生现状如何呢?本文结合自身课堂实践来论述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和有效途径。

一、 职业院校教育面临的现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生源素质良莠不齐

职业院校生源大多来自农村,且多数为初中毕业,由于农村地区间教育质量存在很大差异,学生素质良莠不齐。所以必须狠抓学生思想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如果教师不能及时为他们进行思想品德和人生观的培养教育,只教他们专业技能,一些学生就很容易自暴自弃,更有甚者会中途选择辍学。另外,对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而言,大部分是第一次进城市学习和生活,面对许多新鲜的事物及各种诱惑,很难辨别是非曲直。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很可能走上歧途,甚至犯罪。在生活习惯上城市与农村有着很大的区别,如果不能在教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及职业道德习惯,他们毕业进入社会,也很难适应各种工作环境。

2.素质教育与职业院校发展密不可分

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职业教育有只重视职业技能培训的倾向,素质教育难以落实。职业教育素质化,是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所以在职业教育中学生素质教育比专业技能培养更重要。国内和国外许多企业的用人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对生产一线专业技术工人的要求,他们在招聘技术工人时不再把专业技能放在首位,而是把职业道德素质、个人道德修养放在首位。国内一家公司招聘时,在笔试中就有:请问你所在原公司的“成功秘诀”是什么?的问题。多数人都在奋笔疾书写答案,只有一个人早早交卷,最后只有这个人被录用。因为他的答案是:这涉及到原公司的商业机密,将其泄露违背我的职业道德。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就特别强调学生的个人品德修养及日常生活习惯,而把专业技能放在了第二位。三星电子某部门主管曾表示,学生的专业技能在进入企业后可以继续培养,但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则是在企业无法培养的。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的重要途径之一。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已是大势所趋。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

语文素质则是人的综合素质中最基本要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在语文课文中,就应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修养。

坚持我国科教兴国战略,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是单纯地从事语文知识的传授,而是必须加强语文综合素质培养,充分发挥其形成学生健康心理的作用,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因而还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要富有新颖性、启发性、直观性、创造性和兴趣性,渗透和体现素质教育。

1.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树立正确教学观与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保障:

(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现代教育思想是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和人的发展需要的教育指导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总称。素质教育着眼于发展,培养能力教育。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并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勇于实践。

(2)提高语文教师素质

素质教育的实施关键还在于教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人尚且懂得将传道作为教师的第一要任,身为当今语文教师,更要有超前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加强个人知识修养、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尊重学生,善于引导,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只要我们把握了正确的方向,便可让它成为现实。

2.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1)结合专业特点,强化学生实用写作能力

在信息时代,实用文体写作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重视,职业院校学生有必要提高这方面能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为此,语文教学有强化学生实用写作能力培养。如文秘专业应强化应用文写作,财会专业应强化财经类应用文写作等。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就业中学以致用。

(2)加大语言教学力度,培养交流沟通能力

在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同时,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例如,在《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拓展训练中,结合说明方法的应用,开展课堂的语言实践。这样的“说话”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能增加学生发言的自信和勇气。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抓住了语言训练的最终目标,也就提高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3)注重课堂细节教学,提高学生个性心理素质

个性心理素质,即个人的心理面貌。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可以利用细节培养学生个性心理素质。例如,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教学中,通过阅读海伦•凯勒凭借丰富想象所写下的光明世界,去感受精神的愉悦。让学生体会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乐观坚定,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同时还可利用鼓励表扬等激发学生奋进,从而培养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合格人才。

总之,在语文教学要多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参与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敢于实践的良好个性,把语文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如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归纳以及联想能力;在写作教学中,训练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在听说训练中,培养学生能言善辩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施语文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要根据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需要传授最基本的具有发展前途的知识和技能,致力于开发学生的潜能。要在语文教学中注入能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情境教育,使之成为整体性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催化剂,进而促进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