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教学策略范例6篇

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课外阅读教学策略范文1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1新时期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阅读主动性不高

在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初中生对英语课外阅读不重视的现象。不能将英语课外阅读当作学业的一部分,并且阅读主动性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初中生学业压力过大,英语课外阅读时间较少,不能够合理安排课上与课下的学习时间。二是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英语成绩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三是初中生自我约束力较差,阅读需要平静的心态与坚持的恒心,但因学生自制力较差,无法安静与坚持进行英语课外阅读。

1.2盲目选择课外阅读材料

目前,初中生在阅读材料选择上,主要依赖于英语教材配套的练习题或者理解题,阅读材料渠道较单一,从而降低了初中生英语课文阅读量,不利于提高英语水平。与此同时,初中生对英语课文阅读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课外练习则是课文阅读,普遍存在题海练习中进行课外阅读的现象。另外,从市场角度来看,英语课外阅读书类型较多,学生在选择阅读类型上容易出现盲目性,不利于对英语难易程度以及词汇量的把握,往往会出现所选阅读类型超出了自身的理解水平,在花费大量时间阅读的情况下,还不能有效的提高英语学习水平。

1.3课外阅读指导不到位

在初中英语阅读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引导就是督促学生多做英语阅读理解题,忽略了对文章的写作风格、逻辑结构以及语言特色等方面的研究。在粗放式与单一式的阅读教学指导下,学生无法灵活运用阅读策略来阅读不同体裁的文章,不利于学生阅读技能的提高,更无法使学生从阅读中获取愉悦感与成就感。英语课外阅读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阅读类型,但是教师如果一味的采取粗放式的阅读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引导学生对阅读策略的掌握,更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2优化新时期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策略

2.1指导学生合理制定阅读计划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当指导学生合理规划课外阅读,并且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教师应当从阅读材料选择——阅读时间安排——阅读过程管理——阅读后评价反馈整个过程进行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制作阅读卡,并每周分发给学生,对英语课外阅读进行短时间的管理,通过每周反馈的阅读卡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表扬与鼓励按时完成课外阅读的学生。从对学生评价的角度来看,教师应当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学生互评以及自我评价等,使其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在阅读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学生在尝到阅读带来的愉悦感时,在无形中会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心与成就感,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动力。

2.2科学合理选择课外阅读材料

在初中生英语课外阅读中,阅读材料作为阅读的基础条件,对增强学生阅读兴趣与提高阅读效果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英语教师根据初中生的特征与阅读能力,科学合理选择课外阅读材料。一是选择难度适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初一学生而言,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主,建议学生选择篇幅较短、语法简单的英语童话故事,而初二与初三的学生可以适当的选择一些英文报刊。二是选择内容丰富的阅读材料,初中生英语课外阅读材料需要具备一定的赏析性以及拓展性等,选择叙述类、描写类、应用类以及议论类等形式的体裁。三是选择情感体验丰富的阅读材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热情。

课外阅读教学策略范文2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2-0133-03

阅读是一个人认识、思考世界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观照、完善自我的过程,可以说阅读影响着一个人素质中最核心的部分(审美观、道德观和价值观)。高中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祖国文化的熏陶、浸润,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以期达到个体的全面发展,语文阅读教学就不能囿于课堂,而应该与课外阅读教学有效链接。幸运的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就跳出狭隘的阅读教学观,明确地将课外阅读纳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教学相结合,以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2]。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立足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尝试就新课标背景下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策略提出自己的浅见,就正于方家。

一、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对于接受了多年语文教育的学生来说,阅读能力并非为零,但学生的阅读普遍处于被动、低效的状态,情况令人深思。笔者在对2010届学生做的一份课外阅读调查中发现:①从学生的读书动机来看, 大部分学生都没能真正认识课外阅读的意义。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为阅读动机的学生占仅总人数的12%;53%的学生将课外阅读当娱乐休闲的消遣;24%的学生带有较浓的功利色彩,只为了增强写作能力,应对写作,应对考试;有11%的学生选择“其他目的”。②从学生喜欢的书籍类型来看,很多学生对课外读物的选择缺乏理性思考。18%的学生选择中外名著,10%的学生选择武侠小说,20%的学生选择言情小说,10%的学生选择诗歌散文,29%的学生选择娱乐杂志,13%的学生选择“其他”。③从一周的课外阅读时间看,阅读时间甚少。一周阅读时间有三小时以上的占总人数的32%,阅读时间2至3小时的占总人数的23%,1至2小时的占总人数的25%,一小时以内的占总人数的20%。④大部分学生缺乏总体的课外阅读计划。有课外阅读计划的仅占总人数的6%,偶尔有计划的占总人数的20%,没有计划、随心所欲、想看就看的竟高达74%。“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么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阅读得少”[3],立足于学生们并不乐观的课外阅读现状,改善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采取有效策略把课外阅读教学落到实处,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话题。

二、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1.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正所谓“课外要在课内抓”,从兴趣入手,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来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可行的途径。语文课外阅读不能仅仅定义为课外时间的课外书阅读,教师能做的大多数工作其实都是集中体现在课内的,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阵地、教材这一资源,挖掘其中潜藏的人文底蕴,让学生因阅读而感动,进而感兴趣,这才是根本的、有效的途径。换句话说,就是教师得先把课本上的阅读教材教好了,上活了,讲到学生心坎了,学生才会有兴趣将之延伸到课外。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理性解析代替了学生的个人体验与理解,预设追问代替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实际上仍是以自己预先设定好的答案为最终教学目标,并以此锁定学生的想象思考,禁锢学生的审美评价。于是,阅读教学课逐渐变成一门纯粹的技能培训课,文章的艺术之美、情趣之美却逐日销蚀。可见,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内部联系,更要善于把蕴含在教材文本中的人文底蕴挖掘出来,引导学生感受文本描绘的形象、体味文本传递的情感、领会文本表达的道理,使学生在语言的熏陶、感染中,找到属于语文阅读真正的感动,从而真正喜欢上阅读。

2.潜移默化,创设良好阅读氛围。新的时代,阅读的形式及特点悄然变化,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不再局限于书本阅读。过去,书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现在,可借助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接受方式多样化,并且直接作用于视听,相比之下,读书就显得枯燥乏味了。而这些以视听刺激为主的信息接受方式最突出的特点是“快”,表现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泛泛而为,好比一次性消费的“文化快餐”,缺少深阅读时的感受、想象、审美和创造,会使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退化,从而削弱了他们对文学阅读的兴趣。尽管这些社会现象凭个人的努力无法改变,但教学艺术使教师作为一个审美客体出现在学生的审美视野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站在较高的视点上,通过言传身教,进而造成“晕轮效应”,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播下一种热爱阅读的思想,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并敦促学生形成优良的阅读习惯。恰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4]

3.正面引导,科学干预。语文教育是一门艺术,能给学生如雨潜入、润物无声的熏陶,也是一门科学,须给学生正面、显性的指导。阅读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没有时间的保障,那么阅读就只是一句空话。而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多,围绕考试的教辅书籍又不少,如何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坚持课外阅读呢?笔者认为,在时间的安排上,应鼓励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平常学习期间的课外阅读,以短小精悍的文章为主,如散文、短篇小说等,而大部头则应放在寒、暑假等时间充裕的时段去阅读。

在内容上,引导学生进行真正意义的课外阅读,读有真正意义的书。阅读有消遣型的,也有获得型的。消遣型阅读是为了调节高度紧张的身心,消除工作疲劳而进行的一种精神活动,对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主体更多地是从感觉和兴趣出发,而很少考虑文本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而获得型阅读中阅读主体则希望通过阅读获得知识,启迪心智。教师既要肯定学生的消遣性阅读,因为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但更应倡导学生进行获得型阅读,达到真正意义的阅读。

现代社会信息量迅猛增长,书海茫茫,人的精力有限,怎样才算读有真正意义的书呢?周国平在其作品中指出:如果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那么出于这个目的,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因为这些作品直接关注和思考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其影响得到公认,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笔者绝非否定其他书籍的价值,只是强调课外阅读需要选择,一个人得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自设阅读的标准,读有真正意义的书,才是成熟、理智的表现。

4.结合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指导的初期,可利用课堂作适当延伸,通过课内外衔接来进行课外阅读教学。由于有教本作依托,延伸轨迹与衔接指向比较明确,阅读目标与重点也相对明确,对课内阅读起着巩固与促进的作用,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相关文化素养的积累与培养。而对于课堂上学生感兴趣的、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可以形成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组织学生分成若干个专题研究性阅读组对课题展开研究,这既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增强互动合作精神,又能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来解决研究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如在上粤教版必修一“认识自我”这一单元时,笔者就做了如下尝试:首先布置学生课后与自己熟悉的人交谈自我,从他人的角度更深刻地剖析自我,并将访谈结果整理在笔记本上。接着布置学生课外利用网络或图书馆,搜索与 “潮汕人文特点”相关的文章,看看别人如何评价潮汕人,并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在笔记本上。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潮汕文学读本》(汕头大学出版社)中的相关文章(如《追忆粟芭村》《乡魂》等),组织学生结合课外搜集到的资料,在课堂上讨论总结“潮人特性”,并推选代表发言交流。最后以“潮汕人文特性探究”为课题,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课堂的延伸、课题的研究,一方面,引导学生从更高层面认识自我,认识家乡,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增强了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解惑、明知的意识。

5.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如举行辩论赛、读书交流活动等)。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成果和体会,是巩固课外阅读成效,提高课外阅读兴趣,形成课外阅读习惯的好办法。通过交流课外阅读的做法、收获、心得等,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成就感,而且,这种集思广益、群体互动的自我教育方式,对学生自我的教育和影响,常常比教师单向的教育更有力度。

笔者有幸指导高一年级的入学新生,开展了“读人物传记,立人生志向”的活动。该活动由学校政教处和语文组联合举办,旨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鼓励刚踏进青春门槛的学生以名人为榜样,点燃思想明灯,立下人生志向。首先,在活动的准备阶段,教师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结合课内阅读教学的内容,筛选、拟定读书活动的推荐书目,再就阅读的基本知识(如目录、序跋、索引等)和读书方法(如精读、略读、快读、鉴赏等)对学生进行指导。其次,在学生读书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做读书卡片,并定期抽查,然后选出优秀的文摘卡、阅读笔记参加学校评比。最后,在活动的汇报阶段,以现场电视直播的形式在全年级进行谈话式交流。整个活动,在校园掀起了读书的热潮,在学生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课外阅读使学生更关注人类命运和地球家园,能明辨是非、善恶、真假、美丑。在课外阅读实践中,学生自己看书,自己思考,自己领悟,在和作者的对话中达到自身的升华,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倘若通过阅读,让每一个学生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那么便达到了阅读的最高境界,也实现了阅读的终极价值。 诚然,对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探讨,还有许多很具体的问题有待深入思考,但有一个信念是坚定的:语文阅读教学不会在狭窄的圈子里窒息自己,相信在不断地探索、总结、革新中,定能走出一条理想的富于个性化的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路径。

参考文献:

[1]张孝纯.“大语文教育”刍议[J].语文教学改革,1986.

[2]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课外阅读教学策略范文3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误区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新课程对阅读图书的分类作了明确的规定,如,要求从长篇文学名著和“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几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教学已成为新课程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提高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来源。正是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以为,关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科综合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种种误区,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

1.语文课外阅读重在课外时间,课内是不可运用的

新课程语文教学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中,特别强调文化知识的积累对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有限的课内时间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无疑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也是学生获取上述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这样的思想认识使得很多的语文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认为,语文课外阅读重在课外时间,课内是不可运用的。这样,一方面,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激情和兴趣;另一方面,容易给学生的语文阅读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这样的认识误区,容易产生如下的消极影响:(1)容易使学生认为语文阅读只要注意课内的基本文本篇目即可,无须关注课外阅读;(2)课内阅读素材是考试的重点,只需要把握课内的阅读素材就能够获得高分;(3)既然是课外阅读,就应该在课外阅读,不需要予以多么认真的关注;(4)课外因受学习时间、学习精力等方面的影响,难以顾及有关课外阅读的文章篇目。

对此,笔者以为,既然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妨将课内与课外阅读时间进行有效互补,以达到优化相长的教学目的。这样的方法主要有:(1)阅读篇目进行适当量化,即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基本篇目,按照每天800字左右的阅读量进行适量阅读;(2)阅读时间长期化,即每天要求学生运用一定的晨读时间或者课外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阅读;(3)阅读时间选择自由化,即在学期初就将阅读的文本篇目以一定的任务形式布置下去,并要求学生能够写出阅读笔记和阅读心得;(4)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阅读定期进行检查,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自觉性。

例如,笔者在开学初就将所要阅读的《繁星・春水》、《鲁滨逊漂流记》、《朝花夕拾》以任务分解的形式要求学生进行长时间的阅读,主要是:(1)教师将文本的主要内容和精彩之处予以笔记的形式划出,并要求学生能够重点地阅读,以便帮助他们节约阅读时间;(2)要求学生在每天的早晨花15分钟进行连续的阅读欣赏;(3)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要求学生就自己阅读后的心得进行“成果展示”,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有效的阅读时间,还能够让学生有一定的阅读效果。

2.课外阅读资源匮乏,不如注重课内阅读

在社会现实中,课外阅读的文本匮乏确实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市场的文本多是学生的解题读物和一些所谓的高分作文范例,无不充斥着浓浓的急功近利性,似乎成了能够开启任何智慧的钥匙。这样的学习背景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容易使得学生养成好书难求,不如不读的阅读心理;另一方面,容易使学生养成浅阅读的习惯,不能够达到深层次的阅读思考。

尽管课外阅读资源匮乏,但笔者以为,发挥自身学习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元化的学习途径,不仅能够缓解上述出现的尴尬局面,甚至能够提高学习效果:(1)鼓励学生走进阅览室,学生能随时查阅解读各种图书,为他们的阅读学习提供方便;(2)利用网络进行现代化的阅读学习,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拓宽他们学习语文的视野;(3)教师可利用讲义的形式摘选部分文章的精彩之处,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反复揣摩,以增强他们阅读的效果;(4)建议学生利用手中的MP3、MP4、电子词典等设备进行阅读。

3.课外阅读只是阅读,不需要做深层思考与探究

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为,课外阅读只是阅读,不需要做深层思考探究,否则会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这样片面的教学思维,一方面,不利于发挥课外阅读文本的阅读示范作用,容易让学生觉得课外阅读就是阅读消遣和享受的时间;另一方面,容易让学生觉得阅读在学习中所占的作用并不大,可有可无。

阅读学习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不可缺少的步骤。它不仅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能够接受到更为直观和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还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提高,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在新课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上述存在的种种误区,注重优化教学资源和过程,激活学生阅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就一定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彭卫中.走出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误区[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07,(7).

[3]王冬梅.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调查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09,(1).

课外阅读教学策略范文4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已不同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训练,它是在学生早已掌握基础后的“上层建筑”,但同时又为中学语文的学习打下基础,那么这个基础的来源是什么呢?是课堂教学。中学语文教学重点在于议论文的写作以及阅读面的考查,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打好这一基础,扩展学生的阅读面。本文以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狐假虎威》为例,浅析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应怎样合理的结合。

一、拓宽阅读范围,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会发现学生的识记能力不高、字迹不工整、错别字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不积极、文字概括能力差等弱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不得不按照死板的方法进行教学,课标中列为重点的就讲,课标中列为星号的非重点,一般不会讲。再者,学生未对语文课产生兴趣,教师死板的讲法,使得学生被动地接受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东西,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应试教育这么多年以来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没有闲暇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就更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能在语文课堂以外为孩子们空出阅读的时间,毕竟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

课文《狐假虎威》,这是一则讽刺狂妄、昏庸愚蠢人的小故事。提到童话,相信许多学生并不陌生,但由于每天课业繁重,没有闲暇时间去好好阅读品味。那么,在进行这一课的讲解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去看一些有文学价值的故事,如《小鹰学飞》《青蛙看海》,在这样一个阅读的过程中,了解一些童话及其写作背景。小学生的思想还并不成熟,对于这样的教学既新鲜又有趣,自然会在课余时间努力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这样,既让学生在繁重的课业之外得到了放松,又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课堂上,教师需要完成大纲的既定教学目标,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课后阅读,为学生选择课后阅读的资料。选择可多种多样,不要拘泥于书本,可以选择报纸杂志,或者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去搜集。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被动地学习并不能使学生有多大幅度的提高,让学生主动地去获得知识才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二、每周安排一节由学生讲授的课

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向来被教师们所忽视,一直以来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有些学生不喜欢听课,甚至会调皮捣蛋。因此,教师每星期最好固定一节课为阅读课,由学生来讲讲自己在课外阅读中所收获的文章,可以是有趣的笑话,也可以直接将一些美文读给其他学生听。教师不要拘泥于课程的形式,我们要重在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教师则作为一名组织者,给学生一定的指点即可。

例如《狐假虎威》这一课,教师完全可以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将课文中的人物提炼出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进行生动的表演。这样,学生既能在课前充分预习,又能获得表演的乐趣。教师利用课件对文章做深一步的阐释,也可以让表演的同学分别上台说说自己所扮演人物的特点。

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既增加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还节省了很多时间。

三、教师要为学生明确阅读范围

课后阅读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课后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巩固,而课堂教学又是课后阅读的方向。小学生在心理、智力、判断力等方面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并不能很好地判断什么可以读,什么不可以读。而课堂教学可以为学生把好这一关,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有益身心发展的健康课外读物,可以投学生所好,选择一些哲理性、教育性比较强的故事,这样可以为学生在中学期间写作议论文打好基础,也能对课堂教学做进一步的巩固。

例如,在学过《狐假虎威》这一课后,教师总结出这一课所要揭示的哲理。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童话之王安徒生曾经说过:“最奇妙的童话都是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的。”那么,同学们在课后找一找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奇妙的童话,下一节课为大家来讲讲。

这样安排课程,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也为学生的课后阅读指明了方向。长时间的积累定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语文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课外阅读教学策略范文5

【关键词】 英语专业 阅读 自主性 策略

一、引言

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过去二十多年一直是外语教育界不断热议的话题之一。随着学习者对学习观念从课堂学习到终身学习的改变,以及对学生关注的增强,许多国家把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视为主要的教育目标之一。

阅读在语言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语言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作为主要的语言输入方式,阅读对其他语言技能的获取具有巨大影响。Holmes & Ramos (1991)提出,通过帮助学习者在自己的学习过程拥有更大自,需使他们认识到一些对自己可能有用的策略,并最大限度地鼓励自主学习。张殿玉(2005)认为有效地运用学习策略能力是英语自主式学习具备的特点之一。

二、研究方案

1.实验对象

本研究把云南某独立学院2013级英语专业一年级64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A班为实验班,有34人,B班为控制班,有30人。实验前针对所有实验对象组织一次阅读测验,两班平均分相差不大。教学过程中,实验班主要根据教材采用“基于策略的教学”讲授阅读策略,再根据自主学习的相关理论,帮助学生制定阅读目标,选择阅读材料并写阅读笔记等工作。控制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阅读策略并完成课后练习等。两个班选用相同教材,使用同一教师任课。在新学年开始针对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学生阅读中的问题、对阅读策略的认识和自主阅读的情况。

2.阅读策略培训的方法

笔者采用《英语教学中的学习策略培训:阅读与写作》中列举的八个策略对英语专业大一新生做为期16周的培训。阅读策略培训的方式采用Chamot等人(1999)的模式,即“基于策略的教学”(Strategy-Based Instruction,SBI)。由教师讲解入手,逐渐过渡到学生的自由运用。整个培训分成准备、呈现、练习、评估及扩展五个步骤。

3.实验方法

在研究之前,与实验班学生签订学习合同。此举意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增强学生对自身学习的责任感。约定学生每周自主阅读的时间、本学期的阅读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以及已有的阅读资源。要求学生做阅读笔记,旨在记录学生课后英语阅读情况,并反映课堂上培训策略的运用情况,以周(七天)为周期。在读书笔记当中,学生须记录下阅读的时间、阅读材料的大意、阅读中的困难、解决困难的方法、对阅读结果进行自评、对阅读策略的运用以及下次阅读的计划。在实验结束之前,随机从实验班按照1∶4的比例随机抽取学生进行策略培训和阅读自主性方面的访谈。

三、实验结果

1. 学生在阅读中熟练应用阅读策略的程度普遍较低

通过问卷,接近一半的学生反映对阅读策略部熟悉,在阅读过程中考虑不到用阅读策略来辅助理解文章,30%左右的同学表示虽然知道相关的阅读策略,但是不确定在什么时候能够使用策略,约10%的同学表示在阅读过程中虽然使用策略,但是都并非有意为之。在阅读中熟练应用阅读策略的程度较低导致学生阅读的费时、费力且效果不理想的情况非常普遍。可见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阅读的策略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2. 基于策略的教学对学生掌握阅读策略效果显著

通过一学期对实验班采用基于策略的教学对学生讲授阅读策略,从学生的课后读书笔记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在课堂上都能够基本掌握相关阅读策略的使用,并且有非常高的积极性将所学的策略用于其他课外阅读材料当中。

3. 基于策略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颇有帮助

通过与学生访谈,笔者了解到,随机抽取的同学都表示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自己对阅读有了新的认识,对文字的焦虑感有了大幅度的降低,课余时间还会主动找寻感兴趣的材料进行阅读。一名成绩优秀的同学还表示,之前自己的阅读虽然还不错,但是在阅读过程中总会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清楚文章大意,在系统学习了阅读策略之后,通过教师的课堂培训,阅读效率有大幅度的提高。此外,其他同学都反映阅读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课外的英文阅读对于其他方面的学习也有一定帮助。

四、结论

本研究表明,提高学生阅读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培训实现,基于策略的教学在策略培训方面有着非常高的实用性。在应用基于策略的教学培训学生阅读技巧之后,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策略应用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性。

【参考文献】

[1]Chamot・ A.U., Barnhardt・ S., El-Dinary・ P. B. & Robbins・ J. The Learning Strategies Handbook. White Plains, NY: Longman,1999.

[2]Holmes・J.L. & R. Ramos. Talking about learning : Establishing a framework for discussing and changing learning processes [A].InC,1991.

课外阅读教学策略范文6

关键词: 元认知策略 高中英语 课外阅读

1.引言

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Krashen认为:“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是提高英语能力的有效途径,你读得越多,词汇量越大,写作就越好,拼写越正确,当然成绩就随之提高了。课外阅读对口语能力和听力能力很有帮助。”清华大学知名教授吴古华认为:“从长远来看,大量阅读是扩大词汇量的根本途径――大量阅读上口的、地道的英语材料或书籍,是提高英语的根本途径。”阅读通常被人们认为是今后工作和学习中最有用的外语技能,已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中心。2003年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英语阅读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具体目标,语言技能分级目标方面,要求六级、七级、八级在读的技能上:“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分别达到20万,30万,36万词以上。”然而,调查显示,词汇量不足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障碍,其次是阅读速度慢,存在推理能力、理解能力弱和归纳能力不强,感受能力欠缺的现象。这些现象迫使高中生减少阅读量,从而导致阅读速度慢;反过来,阅读速度慢,致使阅读量减少,又阻碍词汇量的积累,于是就出现恶性循环。于是很多高中生对阅读出现畏难情绪,阅读时间、阅读量上普遍不足,严重缺少合作阅读精神,英语成绩难以提升。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阅读习惯、阅读心理、文化背景等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学生缺乏阅读策略的认识和运用,进而影响了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教师除抓好课堂阅读教学训练外,更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指导。本文试从元认知策略的内涵入手,谈谈在高中英语课外阅读中如何运用元认知策略来有效地引导学生阅读,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

2.元认知策略的涵义

据维基百科Wikipedia中有关元认知Metacognition(也译为后设认知)的解释,Metacognition is defined as“cognition about cognition”,or“knowing about knowing”。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ohn H.Flavell(born 1928)首先使用了“Metacognition”,他将元认知定义为:Metacognition refers to one’s knowledge concerning one’s own cognitive processes or anything related to them,e.g.,the learning-relevant properties of information or data.元认知由三个要素构成:(1)Metacognitive knowledge(元认知知识)(也称为metacognitive awareness);(2)Metacognitive regulation(元认知监控);(3)Metacognitive experiences(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是学习策略的一种,作为元认知和学习策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元认知策略的重要性得到了相当的关注。在对学习策略系统的研究中,J.Michael O’Malley和Anna Uhl Chamot把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高于其他两类策略。他们认为元认知策略就是利用认知过程中获得的知识,通过确立学习目标与计划,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结果等手段来调节语言学习行为。元认知策略是保证学习活动成功的更高级的执行技能,包括对学习的计划和管理功能,是学会学习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我国学者潘黎萍对元认知策略在二语课堂阅读中的可教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了元认知策略在中国外语阅读课堂中的可教性,认为元认知策略意识强,阅读效果也相应较好。《英语课程标准》把学习策略作为教学培养目标,明确指出高中生应掌握并不断调整学习策略。因此,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的指导关系重大,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学习、自主学习能力。

3.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课外阅读中的运用

英语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活动,既是语言文字的处理过程,又离不开阅读者已有的背景知识的参与和应用,更离不开阅读者依据所读上下文而进行的假设、预测、验证、确定等大量而复杂的逻辑理解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元认知对阅读理解的影响,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即计划、监控和评价体现出来。其中监控起着主要的作用,即读者必须把自己的阅读过程作为意识对象,积极加以监控,并且能够在必要的时候采取适当的补救策略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具体来讲,阅读中常见的元认知活动包括设立阅读目标、依据目标调整阅读策略和速度、评价阅读材料、补救理解失误、评估理解水平等。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文秋芳的研究表明,学生的管理策略(元认知策略或反思学习能力)在中学已经形成并趋向成熟,在高中阶段形成的管理策略对今后的学习非常关键,甚至对他们的终生学习起到重要作用。

在英语课外阅读中,应努力给学生创设学习和体验运用元认知策略的机会,即掌握计划、管理、评价等方面元认知策略的使用。

3.1指导学生了解元认知策略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3.1.1计划(planning)

指导学生自行制定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水平选取阅读材料,打算从这一材料中学到什么,花多长时间完成,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自己拥有哪些资源,遇到不能理解的内容时怎么解决,并列出可供选择使用的学习策略,产生待回答的问题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等。

3.1.2监控

指导学生明确阅读目的,监控阅读行为:在阅读进程中是否对文章内容进行了self-monitoring-questioning;是否边阅读边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并检验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是否找寻了文章的topic sentence和key words;是否采用了有效的阅读方法如略读skimming,通过扫描迅速掌握主旨大意;寻读scanning,用来搜索、确定信息,从而达到找出答案、解决问题的目的;粗读extensive reading,阅读较长材料,主要涉及整体的理解;细读detail reading,阅读较短的阅读材料,通常是关于细节的阅读;是否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以及词和句子的衔接连贯手段等;如果发现自己的预测与材料不符或某些地方无法理解时,是否采用了调节策略调节自己的阅读行为,如放慢阅读速度、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是重新阅读未理解部分以检查对词义的猜测是否准确,还是继续读下去,以期在后面的内容里找到有用的线索和信息。

3.1.3评价

指导学生对阅读进行反思评价,在阅读过程结束之后,学生要评价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过程和思维过程,及时作出相关的调整,以期更出色地完成下一次的阅读任务。如:评价所读文章是否满足自己的阅读目标或要求;是否对其确定的阅读计划与运用的阅读策略进行分析和评价,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重新调整阅读策略。

但是,了解策略知识不等于已掌握了策略,也不等于会灵活地应用策略,因此,元认知策略的指导和训练不是短期的、一时的行为。

3.2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使学生获得元认知能力

通过教师在平常的教学环节中示范来强化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在教学人教新课标模块6 Unit 4“Global Warming Reading”部分“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But Does It Matter?”这篇文章前,可给学生提出下列问题:(1)How many Sources of energy do you know?(2)What are Greenhouse gases?(3)What are the two graphs about?(4)What do you know about global warming?利用这几个问题挖掘并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并运用图表中信息和标题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预测,为成功地完成下一步的阅读做好心理准备和铺垫。接下来,教师帮助学生确定阅读方法,设置问题如下:(5)What is the main topic of the article?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材料,找出其内容梗概,采取的阅读方法为略读;(6)What are the names of the three scientists mentioned in the article?等,学生带着问题,根据材料的有关线索来判断和寻找信息,此时学生运用的阅读方式为寻读。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边思考边不断向自己设问,如:(7)How many parts can you divide the text into and what’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在学生完成相关的阅读和理解练习后,设置下列问题指导学生对学过程进行反思评价:(8)What did you learn from the passage?(9)What can we do about the global warming?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练习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完成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也可让学生讲述自己在阅读中的思维过程,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民主的反馈环境,以便可以自由地相互评价学习方法与策略。教师在给学生提供帮助与支持的同时,应当鼓励他们在课外阅读中主动地使用已学的策略,逐步引导学生从以教师为主导的外部反馈转变成学生自己的内部反馈,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另外,帮助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材料一定要注重趣味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读性(难度适合学生的水平)和真实性(尽量采用语言地道的阅读材料),还应当兼顾题材的广泛性和体裁的多样性。为了激发阅读兴趣,实现资源共享,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撰写阅读报告,内容包含:标题、内容简介、精彩语言、阅读推荐指数(1~5颗星)和读后感言。

4.结语

培养高中生的元认知策略,是帮助他们培养自我调控能力,进而走向成功的一条有效途径,只有学习者将外在的矫正性指示转变为自己的矫正性机能,才可以说真正学会了元认知学习。“Give a man a fish;you have fed him for today.Teach a man to fish;and you have fed him for a lifetime.”,只有能让学生跳出题海,徜徉书海,自行领会文化的差异,体会阅读的乐趣,体验阅读所带来的成功的激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外阅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The Power of Reading:Insights from the Research(《阅读的力量:从研究中获得的启示》by Stephen D.Krashen.Westport,Conn:Libraries Unlimited,2004.2nd ed.

[3]J.Michael O’Malley & Anna Uhl Chamot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4]Flavell,J.H.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a new area of cognitive-developmental inquiry[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9.34.

[5]潘黎萍.元认知策略在二语课堂阅读中的可教性实验研究[J].外语教学,2006(1):49-54.(相关).

[6]Kim,H.& S.Krashen,“Why Don’t Language Acquirers Take Advantage of the Power of Reading?”.In TESOL Journal,1997,Vol6:3: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