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总结范例

课外阅读总结

课外阅读总结范文1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很多学生在作文学习过程中都觉得力不从心,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日常积累作文素材较少,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无材可用”。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作文素材储备量,必须要适当增加学生阅读量,使学生在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加大课外阅读力度。不仅如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提升课外阅读效率。

一、课外阅读对作文教学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是实际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与家长衔接的重要桥梁。由于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大都是教科书上的内容,所以趣味性、实用性相对较差。而课外阅读刚好与课内学习互补,充满了自主性、趣味性。首先,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将兴趣作为学习原动力,提高学生语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其次,阅读课外读物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模式,利用材料让学生对于学校以外的事物进行了解与认识,同时还可提高学生的阅读材料储备量,真正将阅读材料应用到写作过程中,充实其写作内容,提高写作质量。

二、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当前学生实际情况有简单了解,而后以此为据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以下是我在多次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些经验。

1.利用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课外阅读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可以利用课外读物为学生营造出“书海”学习氛围,比如在班级里设置“小小图书馆”“阅览角”,让每个同学在想要阅读时都可借阅班级里的课外读物。使学生感受到“书海”氛围,体会到课外阅读乐趣,而后将其应用至实际生活中,进而提高其阅读兴趣。其次,要将课堂知识进行“转化”。在六年级上册《牛郎织女》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课本为出发点,向学生介绍其他神话故事,由于各个故事描绘人物的手法多种多样,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比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故事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神话人物”,而后可以开展“如果我是xx”“我最崇拜的神话英雄”为题的写作活动,进而有效活跃当前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最后,可以应用“评书”引导学生学习。为了有效维持学生对于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选用议论、总结方式,让不同学生总结出自身认为有用的写作技巧。比如,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看过的课外书为中心进行写作。内容不限,题材不限,可以是课外读物中的中心内容,可以是作者多种手法的写作特征,也可以是自己的读后感。而后将其进行收纳总结,放置班级的“小小图书馆”,让学生进行写作交流。

2.利用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实现素材积累

素材积累是决定学生文章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是实际小学语文学习程序化较为严重,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而应用课外阅读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会积累到很多词汇、句式,可有效提升自身储备量。在长期课外阅读影响下,学生可以对课外阅读中的文字素材进行整合运用。比如在《大自然的文字》教学完成后可以让学生自行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对其中的好词好句进行总结归纳并应用。这样学生在写作训练过程中,一旦遇到相关题目就会联想到自身文字积累,进而将其有效应用到写作过程中。不仅如此,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笔记记录,对一些优美语句进行摘抄。笔记除了可以为学生写作提供素材,还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有效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3.利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还可有效培养学生语感、锻炼其逻辑思维,帮助其更好地对自身积累素材进行应用。比如,当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阅读到《三毛流浪记》时,张乐平先生笔下的三毛非常生动,将旧社会时期流浪儿童的悲惨经历描述极为真实,由于刻画人物与小学生年龄相当,所以学生在阅读时会更为投入,加深印象。如若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描写一个较为悲情的人物形象,就可利用自己在阅读《三毛流浪记》时的切身感受,来提升当前文章风采,提高写作质量。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应用课外阅读,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现素材积累、提升写作水平。不仅如此,学生还可利用课外读物培养自身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进而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目标。

参考文献:

[1]董彬芳.浅谈如何使课外阅读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7(32):95+89.

课外阅读总结范文2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总结丰富经验,创建科学化的课外阅读教育模式,重点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凸显出课外阅读教学价值以及积极作用,除了可以做好课内阅读教学之外,还能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培养其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分析

对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而言,主要是基于课内阅读教材,利用合理的方向向着课外的内容进行延伸,使得小学生合理使用课外时间更好的阅读文本内容,提升阅读量,并获取更多的信息,积累语言信息量,在课外阅读期间养成良好习惯,提升学习效果,满足当前的教学发展需求。对于小学课外阅读而言,其具有以下几点特点:第一,开放性的特征。对于小学课外阅读而言,不会受到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开放性的特点较强,可以打破以往课堂阅读的限制性。从阅读内容方面而言,除了可以进行课内文章的阅读之外,还可以无限进行延伸以及扩展,开发性很强。第二,具有自主性的特点。对于小学的语文课外阅读而言,小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自主的针对阅读内容进行选择,并在教书的引导之下,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参与到课外阅读中,总结丰富的阅读经验,养成良好习惯。第三,具有有效性的特点。目前,对于课外阅读内容而言,其质量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加之在图书馆中尚未普及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家长没有养成良好习惯,难以正确的引导小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导致小学生的阅读效果受到影响。而教师基于课外阅读进行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形成良好的指导作用,使得小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正确辨别课外阅读文本信息好坏,并形成科学化的阅读模式,提升学习效果。

二、基于课外阅读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建议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利用课外阅读的渠道完成相关工作,以此提升课外阅读教学效果,充分发挥核心素养的培养价值,满足当前的实际教学发展需求,全面提升教育工作水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具体建议为:

(一)针对阅读资源进行开发

在课外阅读方面,教师需要正确进行阅读资源的合理开发,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拓宽教育指导思路,转变以往的课外阅读方式方法,打破传统教学资源局限性。除了要针对苏教版语文教材之内的阅读资源进行应用之外,还需针对社会的课程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凸显形象性以及实践操作性特征,使得小学生在实践操作期间,可以提升核心素养。例如:引导小学生阅读一些民族类型的课外书籍,有利于培养其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精神;引导小学生阅读爱国类型的书籍,有利于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尤其是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观念认知,教师可以在拓宽课外阅读资源的过程中,利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其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中,提升学习效果,并通过阅读形式提升核心素养[1]。

(二)激发小学生的参与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玩乐的天性,所以,教师应创建多元化的课外阅读环境氛围,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提升小学生参与兴趣,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更好的完成目前阅读教育任务。例如:在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确定阅读书目之后,进行一段时间的课外阅读,然后选择某一时间进行讲故事比赛。如阅读《上下五千年》这本书时,先布置学生利用每天晚上的大约半个小时进行阅读,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对书中的故事有了一定了解,然后在班级中开展讲故事比赛,讲的精彩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这种做法,除了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之外,还能促进课外阅读积极性的全面提高,以便于开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2]。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生实际阅读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采用课外阅读方式培养其核心素养,应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极参与到相关阅读活动中,正确进行阅读分析以及交流,提升学习效果,满足当前的教学工作要求。在此期间,应指导小学生采用正确的浏览方式、略读方式以及精细阅读方式等参与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鲁滨逊漂流记》等课外阅读活动中,养成正确的课外阅读习惯,以便于提升其学习能力。与此同时,还需指导小学生针对阅读材料进行鉴赏,提升审美素养,达到预期的教育指导目的[3]。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总结丰富经验,养成良好的教育习惯,重点关注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利用科学化以及合理化的方式提升其核心素养,编制完善的计划方案,提升整体教育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代娣,王振贤.基于课外阅读基础上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探究[J].神州,2018(15):114-118.

[2]吴云新.课外阅读基础上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探究[J].课外语文(下),2018(6):46-52.

课外阅读总结范文3

(1)学生若想扩大自身的词汇量,课外阅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词汇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难关,显而易见,词汇量如果缺乏,阅读理解也会变得有难度。有些学生认为只要背诵单词就可以提高自身的词汇量,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这样做也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巩固词汇量的最佳方法其实是阅读。通过阅读的情境与情节,学生可以自然而然地掌握词汇量,并能在具体的学习中有效应用。学生可以将课外阅读中累积的词汇添加到日常的背诵单词中,利用业余时间再巩固记忆,这样不仅丰富了业余生活更提高了自身的英语词汇量。

(2)学生其他领域的知识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得以丰富。学生学习英语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制约因素一般为:背景知识、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以及语言来源。这些都是课本无法满足的,多而广地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程度,了解西方社会的风土人情,更好地掌握东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渠道、不同形式学习和掌握英语。

2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教育体制怎样都逃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响,所有普通高中的英语教学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学习内容也大多围绕灌输语法、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英语词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现象少之又少,普通高中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状况不容乐观。其中最普遍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现阶段大多数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都较为功利性,学生们进行英语课外阅读多数是因为课外阅读可以提高英语考试成绩,他们阅读的材料大多与高考阅读理解方面有关系,如果阅读材料与高考成绩无关,学生们一般是不会进行阅读的,除了极少数的学生对英语感兴趣以外,大多数的学生只是通过英语报纸的订阅来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真正对英语课外阅读感兴趣的学生少之又少,那些本着兴趣进行课外阅读的的学生,都认为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写作能力,这样考试成绩自然会有所提高。其实这也是他们阅读英语课外阅读的功利性具体表现。

(2)大多数学生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他们一般都对英语课外读物进行泛读,他们大多数只是很随意地翻阅阅读材料;每每遇到较为生僻的词汇就会停止阅读,他们一般不会进行词典查阅,很少一部分学生会根据上下文的段落大意对生僻的单词进行大概意思的猜测,很多学生会跳过那些遇到的生僻单词。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漏掉很多句子的意思,使得阅读理解的效率较低,收获较小,对学习英语的帮助也小。

(3)学生课外读物的来源较单一,很多学生所选择的英语课外读物都是与教材相互同步的辅导书,选择的一些英语报刊也是较为常见的,那些较为纯粹的英语文学杂志与相关书刊学生们都会敬而远之,由此看来那些学生选择阅读材料都带有较为强烈的目的性,材料的来源相对单一、固定,总而言之学生们选择的阅读材料都是根据教科书而选择的。

3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施

(1)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

1)英语报纸报刊具有时事性强、内容新颖广泛的特点。学生可以依据个人喜好,选择个人比较感兴趣的报纸进行阅读,从而丰富自身的各方面知识,比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或体育等。2)英语杂志或期刊内容广泛、知识性和趣味性都比较强,学生阅读此类课外读物,更有助于他们了解世界。3)学生往往对英文小说或简写本有着浓厚的兴趣,因为简写后的英文小说既没有失去原著的含义又相对降低了文字的理解难度,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如若发现难点可以随时查看注解。学生阅读此类读物不仅可以了解这些作品的背景知识,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同时使得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2)课外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应当注意培养自身几个方面的能力:1)快速获取信息能力。学生要做到看到文章就可以做到快速阅读,并迅速了解大致含义。2)精准地找到关键语句的能力。3)巧妙理解生词的能力。学生要能依据文章的上下文或构词法猜测词义。4)合乎逻辑的判断能力。5)总结文章主题的能力。学生要有能力理解文章的第一个段落的大意,并能指出每个段落的含义。迅速的在课外阅读物上捕捉信息,是课外阅读的重点,因为课外阅读不同于课本阅读,课外阅读讲究的是泛读,泛读的特点是广泛、大量、快速。所以,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如果看到不认识的词汇,最好不要立即去查阅词典,更不要在不认识的词汇上长时间停顿,这样会严重影响阅读的速度。建议在阅读时将不认识的词汇进行记录,之后再研究。如果学生在阅读中遇到较长或者相对较难的语句,可以根据文章整体的含义进行相关理解,同时也可以与同学进行讨论。在阅读结束之后,最好将自己认为比较优美的语句进行摘抄背诵,这样在丰富学生自身词汇量的同时可以增强英语的语感。教师应该培训学生针对不同的文章应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学会有逻辑有方法的进行课外阅读学习。

(3)教师做好读后检查或反馈

教师应该针对学生课外阅读制定一系列的检查,以保证学生的阅读效果,这样做不仅可以监督学生坚持课外阅读,还可以使学生清楚自己在课外阅读方面取得的进步。针对检查,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摘抄:将那些优美、精彩的语句或者段落进行摘抄,积累语句素材。2)列提纲:将文章的主题或者框架梗概进行罗列,以此培养学生的总结分析能力。3)写读书体会:在阅读结束后,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写出文章的主要思想与心得体会,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概括能力、鉴赏能力。

4结语

课外阅读总结范文4

关键词:初中生;校本课程;课外阅读;阅读能力;综合素养

当今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广泛,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发展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既要注重课堂教学,给初中生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鼓励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强初中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品质,使初中生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初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的机会和平台,陶冶初中生的情操,净化初中生的心灵,使初中生的思维得到提高,奠定初中生的人文底蕴。课外阅读是一项长期的自觉行为,并不是短期能够见效的,所以教师要做好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制定出个性化和层次性的课外阅读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然后阐述了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阅读的一片乐土。

一、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一)阅读取向不合理

有很多初中生对课外阅读不重视,他们认为有精力就阅读,没有精力就不用阅读,课外阅读与提高学习成绩没有关系,把课外阅读的时间放到文化课习题的练习上,这种错误的思想影响了初中生的发展,使得课外阅读陷入僵局,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而且初中生很少购买课外读物,即使购买也是买教辅书籍,导致初中生的阅读面变窄,知识面不够广,不懂得在阅读中获取必要的知识。还有些初中生课外阅读书目比较混乱,多趋向于娱乐消遣类的书籍,这就需要引起教师的注意。所以,教师要明确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取向,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书籍,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初中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二)阅读策略不科学

在课外阅读时,有些初中生没有任何的阅读策略和技巧,总是凭借着主观臆断去阅读,导致阅读条理不清晰,阅读效果不理想,学生只记得阅读材料中的故事情节,却不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的是什么。阅读的策略有很多种,包括精读、泛读等,需要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选择不同的阅读策略,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没有灵活地运用阅读策略,找不到阅读的重点和难点,不会总结和归纳,导致课外阅读流于形式。目前,市面上有大量的初中生阅读书籍,但是鱼龙混杂,有些书籍粗制滥造,不仅学不到知识,还会干扰初中生的思维。如果初中生不懂得鉴别和挑选,很容易选择劣质书籍,进而影响课外阅读的成效,不利于学生的阅读。

(三)阅读目标不明确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发现,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目标模糊,没有真正认识到课外阅读的意义,部分学生明确阅读目标,并且发挥积极性和能动性,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而对于没有阅读目标的学生,他们在阅读的时候会比较随意,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使课外阅读失去了原有的作用,成为初中生的娱乐活动。另外,由于受到教师的督促,很多初中生都是被动课外阅读,教师只追求短期效益,没有注意到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性,没有加强阅读技巧的指导和纠正。还有的初中生存在着盲从的行为,看到别的同学阅读什么,自己就跟着阅读什么,有些知识超出了自己的理解范围,会降低学生的阅读好感,使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学习情绪。

二、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

(一)明确课外阅读目标,培养持续阅读兴趣

新课程改革提倡初中生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把阅读作为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行为和主动要求。教师要将课外阅读目标落到实处,保证初中生拥有足够的阅读时间,实现“得法于课内,获益于课外”的目标,拥有正确的阅读态度。学校要加强宣传和普及,让初中生深入了解课外阅读,产生阅读优秀书籍的欲望,在茫茫书海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进而转变为学习的内驱力。初中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对学生的阅读方法、阅读过程、阅读成果等进行详细的指导,消除初中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乐于阅读,建立阅读自信。师生一起阅读会增加初中生的阅读体验,深化师生的感情,有利于初中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进而产生持续阅读的兴趣。制定课外阅读目标时,初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个性特点,设置层次性的目标,这样能够让全体学生都受益,满足初中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而且课外阅读目标要切合实际,不能照抄照搬其他学校或者其他教师制定的目标,避免对初中生造成误导。初中教师要具备开放性的思想和理念,在制定课外阅读目标时引入电子阅读,让初中生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掌握更多的知识,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教师和家长要做好监护,确保初中生的网络阅读时间,创造阅读条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初中教师要将学生的课外阅读目标进行量化,制作阅读记录表,把学生阅读的书籍名称、阅读中受到的启发、阅读后的自我反思等记录下来,便于全面把握初中生的阅读状况,使初中生能够坚持课外阅读。教师将阅读记录表发送给学生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动态,激发家长陪孩子阅读的兴趣。

(二)推荐有益课外读物,提高学生阅读品位

针对初中生阅读书目混乱的现象,初中教师要从实际学情出发,给学生推荐有益的课外书籍,涵盖不同的知识和不同的主题,帮助初中生改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逐步提升自身的阅读品味,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初中教师为学生推荐的书籍要全面,要为学生选择思想健康、语言生动、知识丰富的课外读物,让初中生接触到更多新鲜的事物,远离低级庸俗、漏洞百出的书籍。初中教师在推荐书籍的时候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为学生提供超出理解能力的书籍,不能好高骛远,使初中生从课外阅读中寻找精神和知识的补充。而且推荐的书籍应该贴近当代生活,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探索意识,在生活中寻找知识的原型,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初中时期是学生记忆力和求知欲最强的阶段,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增强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形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能够真正阅读震撼心灵的读物,滋养初中生的心性。初中生要把课外阅读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善于利用碎片化时间做阅读的主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书籍,但是要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把关,产生愉悦的阅读感受,提升初中生的人生境界。在学校的宣传栏、教学楼的走廊、教室的墙上悬挂一些名人警句或者励志故事等,使整个校园都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学风。当学生拥有了优质的阅读书籍后,为了增强阅读效果,初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将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知识点或者灵感记录下来,制作成阅读卡片,创建多样化的课外阅读活动,能够坚持进行课外阅读。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深入推进课外阅读。

(三)借助信息技术优势,追求深层阅读体验

如今,信息技术已经在教育教学中得到普及,推动了教育的全面改革。很多教学难题都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得到解决,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信息技术手段,发展学生的思辨力和创造力。课外阅读要与时俱进,做好课外阅读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利用信息技术便捷、高效的特点,给初中生带来新鲜感,让课外阅读更精彩和立体化。利用信息技术将课外阅读的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等融为一体,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初中生拥有了开放的阅读环境,交流渠道也更加丰富,真正做到了自主阅读。信息技术的出现实现了从文本阅读转变为超文本阅读,增强了初中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课外阅读成果展示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可以利用多媒体大屏幕进行循环播放,也可以通过群聊或者学习平台进行传递,让初中生更加坚定课外阅读信念,给课外阅读奏响新的乐章。初中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形式,使学生感受到鲜活的知识形象,学生的阅读水平自然会得到提高。网上有很多电子图书,这些资源要充分利用起来,教师要将文字变为多彩的图片和有声的视频,让初中生突破“书”的束缚,使阅读更简单、有趣。当初中生利用电子设备观看课外资料的时候,他们的大脑会十分活跃,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更深,逐步构建起知识体系,为深入学习打好铺垫。初中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阅读,在海量的知识中快速检索,获得深层次的阅读体验。师生之间也可以进行线上的沟通,互相分享阅读体验,让阅读真正变成了一种悦读。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教师既要看到它丰富的一面,也要注意到很多学生凡事都利用网络,产生了惰性和依赖,如果不加以规范和约束,将会对初中生的成长产生严重的危害。

(四)组织多样阅读活动,巩固学生阅读成果

课外阅读的任务就是积累,初中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增长见识,积累知识,成就自己精彩的人生。目前有些初中生不愿意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初中教师要细心询问,使全体初中生都能够在活动中进步,磨炼自己的品质,达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目标。在设计课外阅读活动的时候要听取学生的意见,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初中生的参与热情,在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能,巩固阅读成果。针对初中生的不同水平,教师要设计差异化的实践活动,让初中生在阅读中获得明显的进步。在班级里开展图书推荐活动,邀请初中生将自己的阅读书籍带到学校,与同学一起分享,这样学生就会阅读到更多的书籍,增强学生的阅读动力。初中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阅读活动,如可以让学生进行国旗下的演讲,学生自己准备发言稿,自己设计传达的精神和主题,给予初中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在演讲过程中锻炼初中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这是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机,可以使他们养成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良好品格。初中教师可以举办手抄报大赛,给学生提供不同的背景材料,让初中生发挥想象力,去创造具有个性化的手抄报,此时初中生就可以将自己在阅读中积累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为手抄报增加创新元素,增强了课外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最终评选出优秀的手抄报,在全校进行展示,以此激励初中生更好地投入到阅读中,促进自身的成长。

(五)开设校本阅览课程,锻炼良好阅读习惯

校外阅读要想取得成效,还需要对原有的阅读模式和阅读资源进行创新,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开设了校本阅览课,使集中阅读与个性阅读相结合,让初中生以书籍为友,把阅读当成一生的习惯。在校本阅览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引领初中生健康成长,在情境中尽情享受阅读的乐趣,使初中生更好地认识世界。教师要以“快乐阅读”为指导,关注初中生的精神成长,培养学生的智力水平。校本阅览课是学校推出的一个特色课程,首先,符合学校打造书香校园的定位,提倡初中生科学阅读,专业阅读,在阅读中点燃激情,振奋精神,用学生自己的方式诠释书香校园的魅力。其次,教师要做好率先垂范,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该给初中生做好阅读榜样,在闲暇时间多看书,在师生共读和小组共读模式下创设物态环境,让校本阅览课成为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助推器。教师要每周带领学生到图书室开展阅读指导活动,听取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意见,师生在融洽的氛围中交流,便于学生吐露内心的感受,使课外阅读的效果更突出,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不断阅读,由感性到理性,提升初中生的综合能力。初中教师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开设阅读指导课程,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阅读转变,接受优秀文化和思想的熏陶,显现课外阅读设立的初衷。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后,初中教师要设计检验环节,给学生提供一些阅读书籍,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完毕,并且归纳总结出相应的知识点,看哪位学生的总结最全面、最详细。校本阅览课的形式还可以更丰富,初中教师要带领初中生到校外的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在那里有更多可供学习的资源,让初中生成为优秀的阅读者,终身的阅读者。

三、结语

课外阅读总结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实施途径

语文基础弱和课外阅读能力不足,是教师发展语文课外阅读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在这一背景下,教师有必要坚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着力为学生打造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模式,消除学生参与语文课外阅读的思维阻滞和心理障碍。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学生的认知经验和阅读学习需求放在首要位置,加强实践阶梯式课外阅读模式,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学习中收获新知、发现乐趣,从而促进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下面我就针对这个目标展开简单教学路径探索。

一、初中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的实施意义

阶梯式课外阅读是一种具有创新性和科学性的阅读教学模式,尤其对初中生课外阅读能力和兴趣的培养来讲,其表现出非常强的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经过细致的分析总结,我们将初中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的实施意义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阶梯式课外阅读模式更适合学生语文学情,有助于扩充学生的阅读知识储备。初中生在语文阅读思维能力和语言知识储备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过于程式化的课外阅读模式很容易脱离实际学情,难以有效弥补学生语文素养的弱势环节。阶梯式课外阅读模式与学生的实际学情匹配度更高,可以兼顾学生阅读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综合思维的发展。

第二,阶梯式课外阅读模式融合了分层教学思想和认知理论,可以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从宽泛向精准发展。教师想要显著增强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必须加强整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思想和手段,阶梯式课外阅读模式依托分层教学和认知理论两大根基,可以使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目标得到重塑和确立,从而促使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从宽泛向精准发展。

第三,阶梯式课外阅读模式侧重于构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思维体系,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和能力。强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教师优化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模式的重中之重,实施阶梯式课外阅读模式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提升学生阅读思维品质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也有助于构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思维体系,从而促进学生课外阅读意识和能力的自主发展。

二、初中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的实施途径

(一)分析学生学情,为学生精准选择阶梯式课外阅读材料

阶梯式课外阅读最大限度利用了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为学生设计有层次、有梯度、有步骤、有计划的阅读计划。无论教师以何种手段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教学,都应该建立在透彻了解实际学情的前提之下,阶梯式课外阅读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也不除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思维和阅读教学目标之间存在明显的壁垒,学生的语言知识储备和阅读理解能力都存在很大的扩展空间。而且,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个性差异已经较为明显,因此,在整体层面结合初中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也应对不同学生的语文阅读学情进行分析,进而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可以通过阶梯式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必须精准把握实际学情,策划设计完整的阶梯式课外阅读教学方案,才能借助阶梯式课外阅读模式的实施,切实改善初中生的语文学情。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践阶梯式课外阅读模式时,应该分析并明确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学生精准选择阶梯式课外阅读材料。经过深入的分析研讨,我们基于学生的语文学情,总结了甄选阶梯式课外阅读材料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趣味原则。初中生对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趣味元素的需求量是无限大的,这些趣味元素主要表现在课外阅读材料中,教师只有在搜集和选择趣味化课外阅读材料上倾注更多精力,才能真正迎合学生参与课外阅读学习的心理期待和兴趣需求。如教师可以从课外阅读资源中为学生搜集一些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等,这类阅读材料情节生动、富有意趣,可以满足学生在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中的趣味需求。

第二,适宜原则。契合学生认知经验和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目标,是阶梯式课外阅读模式的根本思想。教师在为学生甄选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素材时,应该全面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认知经验。对课外阅读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与教材课文同题材的课外文本,意在巩固这类学生的基础阅读能力,阶梯化发展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对课外阅读经验较为丰富的学生,教师可以向他们推荐语言风格和题材多样化的课外读物,使这类学生的课外阅读视野和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拓展。

第三,循环递进原则。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模式存在明显的循环递进特征,强调循序渐进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思维,培植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所以教师应该避免在课外阅读教学伊始就给学生提供内容过于艰深的阅读文本,如教师可以先关联教材课文内容,为学生推荐同作者、同题材、难度不高的课外阅读材料,待学生适应之后,再逐步引入难度更高的课外阅读资源,这样也能逐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课外阅读经验和语言知识[1]。

(二)合理划分学生层次,为学生设计开发阶梯式课外阅读任务

进行阶梯式阅读教学引导,不仅要帮助学生通过阅读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更要在阶梯阅读模式引导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结合任务驱动法帮助学生开展阶梯式阅读学习,这会有效提高学生的自觉阅读性。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的适用领域非常宽广,尤其适合与阶梯式课外阅读模式搭配使用。具体的策略实施路径主要有两条。

第一,教师应该优化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评测指标,根据学生的语言知识储备、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课外阅读兴趣等,将学生合理划分为A、B两个层次,为阶梯式课外阅读任务的策划和设计做好准备工作。

第二,在明确两个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后,教师应该对这两个层次的学生设计开发针对性课外阅读任务。如在阅读同一篇课外文本过程中,教师可以向能力稍差些的B级生合作朗读、运用工具书了解文本中陌生字词的阅读任务,使这类学生的语文基础和自主阅读能力得到强化。同时,教师可以向能力高些的A级生分析文本语言特色和思想情感的阅读任务,提升这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和情感体悟能力,收获理想的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教学成果。

(三)旁征博引教学资源,唤醒学生参与阶梯式课外阅读的心理期待

研究调查表明,由于受到民族文化和语言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初中生在语文课外阅读学习中经常出现语言负迁移现象,对阅读文本的语境认知也存在一定的偏差,致使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活动难以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这种局面如果得不到妥善的改观,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势必会陷入培养困境。激趣导学在阶梯式课外阅读模式中占据重要地位,浓厚的阅读兴趣是教师强化学生阅读思维品质的基本保障,教师唯有引领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中体验乐趣,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火花和个性风采的碰撞和激扬,打造更加富有生机的语文课外阅读课堂。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践阶梯式课外阅读时,应该依托于各民族人文艺术的相通性,为学生旁征博引教学资源,丰富语文课外阅读任务的呈现形式,从而培养初中生的人文情怀,促进学生课外阅读思维和文化品格的突破性发展[2]。具体的教学操作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教师应该根据语文课外阅读材料的具体内容,为学生引入多媒体音画资源。如课外阅读文本是描绘祖国名胜古迹和山河风光的,教师就可以在多媒体资源库中搜集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在直观、具象的音画情境中,充分了解课外阅读文本所描绘的景观和风光,让学生切身体验到课外读物中的无穷意趣。第二,教师应该根据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教学需求,适时引入乡土文化资源和民俗资源。如课外阅读材料的内容是表现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呈现有关的节日庆祝场面以及民俗歌舞表演,使学生在贴近生活体验的阅读情境中,对课外文本内容产生深刻感知,从而逐步涵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品格,提高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四)科学设置分阶阅读目标,使学生在阶梯式课外阅读中有所收获

将语文课外阅读目标进行分阶,不但符合阶梯式教学原则,同时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过程中每攻克一个小目标,都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强化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阶梯式课外阅读过程中,应该科学为学生设置分阶阅读目标,优化课外阅读流程的层级分布,引导学生按部就班地参透课外阅读材料的内涵和精髓,深度体验阅读思维横向和纵向发散过程,从而使初中生在阶梯式课外阅读中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在具体的策略实施上,教师可以将语文课外阅读的总目标分解为文本初读、生词解释、文脉梳理、重点段落细读以及思想主旨概括五个阶梯目标,同时利用微课或思维导图,将每个阅读目标的具体内容完整、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就能按照阅读流程开展自主、合作式的课外阅读探究,通过阶梯形式逐一攻克五个分阶阅读目标,这样既深化了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内涵理解,也促使学生掌握了科学的课外阅读探究流程和基本方法。

(五)重视发展合作阅读活动,以阶梯式阅读促进学生的思维对话

在传统的语文课外阅读课堂上,师生课堂角色地位翻转效果不够理想,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单方面知识灌输,无法自主生成随机性学习资源。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阶梯式课外阅读模式时,应该重视组织学生发展合作阅读活动,使学生在自由自主的理想阅读环境中逐步形成主体意识,这样既能够以阶梯式阅读促进学生的思维对话,提升学生阅读思维发散的多向性和灵活性,也能帮助学生汲取同伴的思维亮点,用于弥补自身思维品质的弱势环节,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合作探究精神。在具体的策略实施上,教师仍然要坚持分层和阶梯式教学原则,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模式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如在归纳总结课外阅读语篇的主题思想环节,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设问:“同学们,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和剖析,你能说一说文章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吗?文章想要表达何种思想情感?”提出问题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回顾文章的重要情节和情感线索,合作探讨、归纳总结文本的思想主旨,进而解答教师提出的探究性阅读问题,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思维以及合作完成课外阅读任务的能力,增强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教学实效性。

(六)教师主导作用不可偏废,要向学生渗透有效的阅读技巧和思维方法

虽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阶梯式课外阅读模式,强调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培植学生的主体意识,但是教师自身的教学主导作用也不可偏废。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阶梯式课外阅读模式时,必须兼顾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及自身的主导作用,及时向学生渗透有效的阅读技巧和思维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阅读风格,巩固学生的基础性阅读思维和技能,从而显著增强阶梯式课外阅读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功用[3]。初中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中应用最广泛的技巧和方法主要有两种。

第一,批注法。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批注法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探究时,可以让学生将课外阅读文本中的好词佳句摘录下来,或是在存在疑惑的部位标注特殊符号,等教师在文本细读环节深入讲解,从而培养学生在阶梯式课外阅读中勤于批注和思考的良好习惯。

第二,情感代入法。情感代入是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的基本思维方法,侧重于锻炼学生的高阶阅读能力。如在引导学生把握课外阅读文本的情感线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想象为文章的主人公,使学生将自身情感代入到文本人物角色的精神视域,这样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情感体悟能力,使学生逐步进入文本情境,顺利揭示课外阅读材料的主旨奥义。

三、结语

总而言之,虽然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目前陷入革新发展困境,但是只要教师对实际学情提起高度重视,加强实施阶梯式课外阅读教学模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以及阅读思维能力都可以得到高效的培养。教师必须明确阶梯式课外阅读模式的实施价值以及核心思想,依托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等理论基础,为学生精心筹划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方案,从而提升课外阅读教学模式和初中生学情的适应性,循序渐进地完善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和自主阅读意识。

参考文献:

[1]郭杰.初中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实施途径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7(9):97.

[2]姜琴.初中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实施途径分析[J].读写算,2018(36):95.

课外阅读总结范文6

关键词:课外阅读;有效性;农村小学

高效的课堂能够让学生在特定时间段完成本课的知识目标,不过仅仅完成课堂所学,对于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帮助并不大。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其阅读水平,必须通过更加广泛的途径。但是,社会、家庭、办学条件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发展。

一、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受到制约的原因

(一)对课外阅读重视程度不够高

拓展课外阅读对小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且必要,然而,现实生活中,农村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度都不够高,这是制约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拉大了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的差距。城市小学生涉猎图书范围广,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读书角有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图书,家里也有各种类型的课外书。农村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相对较小,图书内容陈旧、数量有限、图书更新速度慢、日常利用率低,因此农村学生在校课外阅读拓展面小,无法达成有效阅读的目的;另外城市学校更加重视课外阅读,经常举办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课外阅读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农村学校开展的课外阅读课类型少,次数少,课外阅读时间短,在短期内学生的阅读效果差,最基本的读书笔记也多数出于应付,追求数量,忽视质量。在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和空间双重受限的情况下,课外阅读的有效性自然是无法保障的。

(二)课外阅读氛围不浓厚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才能建立起和谐的阅读平台,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感受到文章带来的乐趣,氛围的形成和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距离最近的人有直接关系,他们对学生的影响十分大。生活在农村并且在农村学校就读的小学生,家长大多文化程度较低,没有意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加之一些家长常年离家,在外务工,孩子由年迈的老人照顾,不能督促孩子学习,更不用说保证课外阅读有效性了。不能开展亲子阅读,无法及时指导学生读书,就很难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孩子的阅读体验远远不够。而且部分农村教师自身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也未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平时很少给予学生科学有效的指导,所以不能为其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三)课外阅读量不足

家庭因素制约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升。农村小学生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不能随时随地购买课外书,所拥有的课外书数量有限;有些同学购买本数不少,但是类型比较单一,辅导类、习题类、故事类、漫画类图书数量较多,经典名著、社会人文、伦理道德、哲理类书籍购买数量少;农村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体系不完善,未能全面关注学生课外阅读的薄弱点,提供丰富的资源,图书数量少,种类不齐全,数量和类型的欠缺使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进而影响了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四)课外阅读方法指导不充分

教师和家长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没有全面、科学、系统的规划,指导得不够充分,因此学生的课外阅读没有章法。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模式简单随意,没有好的读书习惯,往往是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想读几天就读几天,读书时不愿意动笔做读书笔记,不主动进行读书交流。这种自由散漫式的读书方法根本体验不到阅读带来的乐趣,自然称不上进行了有效的课外阅读。

二、提升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策略

虽然农村小学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但这不是难以跨越的鸿沟,我们应当积极探索,深入研究,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寻求可行性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好的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良好的作用,课外阅读的氛围直接影响着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既然目前氛围不浓厚,我们就应当通过多种形式营造良好的氛围。首先,从提高家长课外阅读意识入手,教师在班级微信群发送与课外阅读相关的信息,可以选取通过课外阅读改变价值观,从而取得进步,获得成功的事例,以这种方式吸引家长注意力,然后给学生布置亲子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和家长共读一本书,每隔一个星期交流个人感受,家长接收到相关信息就会按教师要求进行课外阅读活动,会主动给孩子买书,自觉参与到亲子活动当中来,这样就提高了积极性。其次,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其中重要的一项是分享读书期间的心得,不在家的家长可以采取录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示,阅读交流会现场的图片和视频可以分享到家长群,起到宣传带动作用,看到别的家长乐在其中,其他人就不会再把这些事当成无用功,甚至会想办法参与下一次交流会。最后,每个月进行读书活动评比,为表现突出的家长和学生颁发奖状,在校会和班会上对他们提出表扬。循序渐进,长此以往,家长和学生就会形成习惯,让自己徜徉在阅读的海洋,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也会随之提升。家校共育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家长阅读意识提高的同时,教师也应该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素养,读好书、好读书,让改变从阅读开始。教师同学生一起读书,认真做读书笔记,阅读课上和学生分享读书体会,畅谈人生感悟。教师在完成课内阅读既定目标后,可以采取比较阅读的方式,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有针对性地选取和课堂所学文章同一作者、同一类型、同种思想感情的文章或者相反的文章,作为课后延伸作业,既能巩固所学,又能提升课外阅读能力。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极大地解决了在校课外阅读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家长在家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校开展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多样性活动,学生将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发自内心地融入这项集体活动中,并且享受这种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带给他们的成功和喜悦。当学校、家庭、学生统一战线,合力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时,提升课外阅读有效性就变得水到渠成。

(二)教师推荐书目,提高阅读质量

阅读策略单元的设定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采取必要的阅读策略进行阅读。教材还加入了单元名著篇目,以及快乐读书吧这样的板块,可见编写者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不过课堂学习的读物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阅读课外书目也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一部分,这些书目不仅要跟课堂有所关联,还要让学生增长见识,领略书外的世界。学生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无法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读书存在局限性,教师就要帮助家长为学生选择合适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图书,每学期可以根据学生所处学段推荐具体的几本书目,可以选择阅读策略单元提及的相关文章,也可以选择快乐读书吧板块推荐读物。学生确定自己要读的书目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不论课上还是课下,都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阅读,不规定做读书笔记的时间,倡导学生写读书心得,提高课外阅读质量。

(三)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

学生读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这个解惑者要适时发挥作用,教会学生读书,让他们读得更好,更有收获。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点拨、渗透和讲解,所以作为引路人,教师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学习,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在摸索中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读书指导,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可从读书习惯、课外阅读时间安排、课外阅读量、课外阅读目的、课外阅读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最后落实到学生读书笔记、读书分享上,读书笔记不能拘泥形式,不要求学生按条摘抄好词、好句、好段,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倡导学生读书笔记多样化,允许自由设计,如为人物和事件配插图、续写结尾。交流会上可以画读书手抄报,做幻灯片,图文并茂的形式更能吸引注意力。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会读书的能力,才能实实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有效性。

(四)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总结范文7

一、小学课外阅读教学问题

1. 缺乏针对性、计划性

小学语文教师通常认为课外阅读是一种放松和娱乐的方式,无法系统地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应由学生自主安排课外阅读。如此一来,课外阅读变便可能成为无针对性、计划性的学习活动,也难以高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2. 指导趋于形式化、模板化

部分语文教师可能会给学生一些关于课外阅读的指导,推荐学生选择什么类型的读物,并指导其将课堂阅读方法应用于课外阅读中。这样的课外阅读方法指导显然是片面的,可能导致学生课外阅读模板化、形式化,阅读兴趣逐渐降低。

3. 缺乏健康阅读环境的建设

网络信息虽给学生学习带来便利,但也有潜在的危害性。一方面,在网络阅读过程中,网页广告或垃圾信息经常会弹出界面,影响学生阅读,使阅读断断续续,知识积累浅层化、碎片化。另一方面,网络阅读资源甄别筛选难度较大,许多阅读资源良莠不齐,一些网络平台中存在一些内容不堪、价值观扭曲的文章,阅读这样的内容就很可能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 缺乏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大多数老师和家长主要关注学生的主课成绩,忽略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甚至有的教师和家长认为网络课外阅读可以减少,这就削弱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不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此外,在课外阅读中,有的学生自制力较差,而家长又没有做好监督,学生只顾着上网聊天和玩游戏,这是不利于完成课外阅读任务的。

二、网络环境下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1. 挖掘阅读资源,满足个体需求

若想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发挥网络信息的优势,就需要了解网络阅读资源的特点,制定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阅读计划。例如,在完成《小摄影师》的教学任务后,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挖掘名人故事的阅读资源,如《爱读书的孩子——亚伯拉罕•林肯》《伟大的一步:尼尔•阿姆斯特朗》《高空走索人》《自由的苹果:海莉•塔布曼》《星际信使——伽利略•伽利雷》等名人故事,也可以挖掘一些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以吸引学生的阅读注意力。将收集的网络阅读资源制作成具有精美图片和排版整齐的电子书,发至微信群或QQ 群中,让学生自主选择2—3 篇进行阅读,阅读后可以在微信群中分享一下读后感。

2. 注重阅读指导,提高媒介素养

除了充分利用网络阅读资源以外,还要注重课外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阅读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收集阅读资源,并根据所阅读的内容制作阅读笔记。首 先, 教 师 以 课 内 阅 读 内 容 为例,如《和时间赛跑》这一篇课文,先引导学生略读一遍课文,写出课文表达的主旨;再精读课文,找出该课文的重点内容和具有修辞手法的语句;后默读一遍课文,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这篇课文要表达什么观点,或是什么道理。这样,学生就能从课文中理解时间的可贵,也获得了珍惜时间的道理。其次,教师指导学生课后在网络上搜索与时间有关的阅读资源,并将课内阅读方法应用于课外阅读中,判断哪一篇文章质量最高,细致地将文中精华的部分记在笔记里,同时写上对该文章的阅读总结和感想,将阅读笔记上交,由教师检查和评价。结果,有的学生采用微信读书软件收集到朱自清写的《匆匆》,并在软件提供的阅读笔记中积累好词好句;也有学生采用网页收集到席慕蓉写的《成长的痕迹》,并制作精美、可爱的阅读手抄报。由此可见,教师加强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既能培养学生判断和选择阅读资源的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举办阅读活动,提升阅读能力

阅读交流是课外阅读总结与学习的重要环节,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价值和发扬个性的机会,引起学生阅读共鸣感,使其获得精神层面上的陪伴。同时,相互探讨阅读成果,还可以让学生发现别人优秀的阅读方法和分析、总结的方式。例如,在文化周中,教师可以举办一次课外阅读视频日志拍摄活动,指导学生用手机记录自己日常的课外阅读情况,也可以让家长帮忙拍摄视频,并适当分享和表达自己对某篇文章或每部作品的看法。同时也可以向同学们推荐阅读作品,并说一说推荐的理由。课外阅读视频日志拍摄周期为一周,视频时长限制在3 分钟左右,并将视频上传至微信群或QQ 群,由教师收集学生的视频日志,并制成一个汇总视频,用班级的多媒体播放,让每位学生都能观看其他同学日常的课外阅读情况。此外,教师也可以举办“我最好的课外阅读经验”的阅读经验交流会,让每个同学对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喜爱之情。听完所有同学的分享和交流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阅读此次活动中所有同学提到的作品,或者由学生在微信群或QQ 群分享阅读资源,并在网络投票评选中选出最佳阅读作品。这样一来,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可以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认知,也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 加强家校合作,培养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总结范文8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固始县之前是部级贫困县,同时也是劳务输出大县,在当地,隔代抚养的留守儿童比例在80%以上。随着近年来乡村小学的撤并,大量农村留守儿童涌入县城学校。笔者选定的样本学校是城区最大的一所小学,在校生近4000人,生源遍及全县各个乡镇,留守儿童1500多人。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73份,回收有效问卷373份。我们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2~6年级每个年级各抽取2个班的留守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同时,通过访谈的方法调查了20名一年级留守儿童。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发现:在阅读时间上,有半数以上的农村留守儿童偶尔进行课外阅读,有少数学生几乎从不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目的,主要是“提高考试成绩”和“消遣”,很多是基于老师规定的被动阅读;读物的来源,大多是在书店购买或同学之间互相借阅;阅读类型,以卡通、漫画为主,其次是作文选,文学名著和科技读物位次相对靠后。课外阅读环境主要指家庭阅读环境和学校阅读环境。家庭方面: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有高达32%从没在家看过书,有38.5%的留守儿童没有自己的书房或书柜。学校方面:93.3%的农村留守儿童所在班级没有图书角,只有6.7%的农村留守儿童现在或曾经的班级设立过图书角;37.5%的教师没有上过专门的阅读课;经常布置课外阅读任务的教师仅占15.8%。调查表明:农村阅读条件参差不齐,很难满足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需要。

(二)课外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1.课外阅读时间少。农村留守儿童每天都进行课外阅读的比例较低,课外阅读随意性很大,他们没有形成自觉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达标。2.课外读物匮乏。农村留守儿童课外读物拥有量少,班级很少建立图书角,学校图书室藏书少且很少对外开放,农村书店分布率较低,阅读资源稀缺。3.课外阅读环境差。学校和家庭的阅读环境不能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需求。许多教师和家长不重视营造课外阅读的环境和氛围,尚未形成引导和督促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的合力。

三、对策和建议

(一)创建阅读条件。1.班级建立图书角。班级建立图书角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对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意义却非同寻常。建立图书角,一方面可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另一方面可让学生自带图书,这样有利于书籍的流动,实现资源共享,且这种方式简单有效,易于操作。2.保障课外阅读时间。对于家庭本就缺乏书香的农村留守儿童来说,让他们在课外阅读显然是纸上谈兵。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时间:①下午上课前半小时课外阅读。农村留守儿童到校时间往往比较早,抓住这一时间段让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对于孩子们心灵的成长、精神世界的丰富将大有帮助。②每周一节课外阅读课。在阅读课上,全班同学一起自由阅读、交流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这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兴趣的提升必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③每天布置至少半小时课外阅读任务,并坚持下去。3.鼓励家长创建“书香家庭”。教师要指导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按照孩子的要求为其提供读物,建立家庭书架,并不断丰富家庭书架的内容;引导家长给孩子留足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尽量加强自身修养,主动参与孩子的阅读活动。

(二)加强阅读指导。1.激发兴趣。教师通过课堂上的阅读指导,有意识地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引领孩子们到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去遨游。2.推荐好书。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写道: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可见,推荐好书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农村留守儿童是多么重要!因此,教师要帮助他们遇到“自己的”那本书。比如《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3.指导写读书笔记。教师指导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每人建立一本“读书成长册”,将读书活动中遇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及自己的心得体会等记录下来,并定期进行展评,这是激励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