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书阅读方法指导范例6篇

课外书阅读方法指导

课外书阅读方法指导范文1

一、存在问题

1.被动阅读。由于学生课业负担沉重,较大部分学生基本不看课外书,只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阅读,没有形成自觉阅读的习惯;而一小部分有看书习惯的也只是看一些时下流行的书籍,可称其为“不磨脑的书籍”,这部分书籍往往与课堂教学无关。特别是对一些需要动脑思考而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他们更不感兴趣。

2.盲目阅读。由于学生缺乏明确的阅读目标和教师的有效引导,鉴别、分析能力不强,阅读缺乏目的性,加上不善于有选择性地去阅读课外读物,往往采取的是随手拿来,不论是武侠言情,还是侦探小说、卡通漫画等五花八门的消遣书刊,上手即读,且这类书刊占了较大比重,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3.阅读指导存在误区。一是教师光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必须扩大阅读面,否则语文水平很难提高。可到底怎样阅读,阅读什么,训练什么能力,学生根本不知道,甚至连教师自己也心中无数。二是部分教师虽有一定的指导,但很粗浅,缺乏系统性。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以指导,帮助他们选择恰当的阅读内容,为他们的课外阅读创造良好的环境,探索出一套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法,以适应大语文教育的变革。

二、解决对策

1.结合教材,推荐课外阅读的读物。课外读物丰富多彩,其中也不乏一些无聊乏味的东西,如果不加选择,那读的效果也是事倍功半。因此,我们在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的同时,也要经常性地了解学生在读哪些书,并且根据课内阅读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比如在学习了《藤野先生》后向学生推荐《朝花夕拾》;学习《再塑生命》后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在教学《背影》后,可推荐学生阅读龙应台的《目送》……在推荐课外读物的时候,教师也要有所选择,要推荐一些思想内容健康、语言文字规范、写作技巧高超的读物。同时,也要避免简单化一,要尽可能地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不仅推荐寓言故事、童话小说,也要推荐科技知识,政治常识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知识;除了推荐现代读物外,还要推荐少量的比较通俗的古代读物。要让学生在各种不同的读物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2.借助教材,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教师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速读的方法,品词品句的方法、边读边想的方法、联系前后文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理清事物脉络的方法,特别是进入文本学习的方法。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学会阅读各种文体。在课内阅读时,经常性地和学生一起总结各种文体文章的不同阅读方法。逢到相同结构的文章,可以采取先老师带着学,然后放手让学生学,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方法,从而慢慢地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逐渐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3.上好指导课,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适时地上几节阅读指导课,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阅读指导课上,可以通过讲述名人专心读书的故事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也可以向学生讲明课外阅读的好处、要求、方法,还可以介绍如何做摘抄、写读后感。另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指导。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读书指导课向学生介绍读书四步法:拿到一本书,第一步是浏览,即先大致浏览一下书的内容提要,看看内容简介和目录,对整本书有个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第二步是阅读,就是通读全文,做到边读边思考,加深理解;第三步是摘抄,阅读完全书,回过头来把书再翻一遍,并有选择地摘抄文中的名言警句或优美的段落,以巩固加深;最后一步是回顾,把书合起来,想想自己从这本书上学到了什么东西,如果有部分遗忘的话可以再翻阅一下,达到记住并为自己所用的目的。

4.加强阅读交流,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强调的是知识的运用。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学生只有感到阅读有用,有意义,才会越读越起劲,越读越愿意。通过一个阶段的阅读,学生有了自己的“所得”,就应该及时创设条件,搭建平台,让学生的成功体验飞扬起来。因此,每个学期,我们可以组织1-2次读书交流会,引导学生把读过的好书带到教室进行交流。在读书会上,可以让学生向同学推荐自己读过的优秀读物,谈谈自己采用的阅读方法,讲讲阅读到的生动的故事,说说阅读中的收获。

课外书阅读方法指导范文2

关键词:课外阅读 书香班级 创建策略

在实施“以人为本班级文化建设与评价实践研究”课题过程中,我们开展了加大课外阅读实践,创建书香班级的特色文化建设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创建书香教室,营造读书氛围

班级是学生学习的摇篮,教室是学生成长的空间。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创建书香教室,让书香弥漫教室的每个角落。教室布置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室正前方布置突出班风、学风及学校的整体要求,右侧黑板及墙壁布置突出课堂文化建设的要求,教室后方及左侧墙壁布置突出书香文化。教室正后方是课外阅读园地,由各小组轮流值周筹办,每周内容都要按照课外阅读的要求适时更新。开辟“好书推荐”“读书报告”“阅读小论文”“佳作园地”“读书之星”“阅读知识”“手抄报”等栏目。也可以根据清明节、五一节、世界环境日,世界读书日等节日活动开办专题学习园地。教室正后方黑板上方及左侧黑板窗户之间的墙壁张贴读书口号和读书名言等。这样通过教室物质文化建设营造课外阅读的书香氛围。

二、配备班级图书专柜,建立班级图书馆

为了给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保障,学校给每个班级配发了图书专柜,建立班级图书馆。图书管理借阅实行小组轮流值周制度,设立馆长、管理员各1名,由各小组正副组长分别担任,其他组员协助。图书由学生捐出和校图书室提供。对于学生捐书图书管理员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年龄特点、阅读能力认真筛选,确保质量。对于学校图书室提供的书籍,每周一由图书管理员借出,同时归还上周借出的图书。制定《实验班级图书馆图书借阅制度》《实验班级图书馆管理制度》《实验班级图书奖励制度》。准备两个借阅本,对学校图书馆借书和学生捐书分别进行分类、编号、登记,制作借书卡(学生捐书),建立阅读书目,方便管理员工作和学生借阅。图书馆运行初期教师要对全班学生进行培训,认真学习有关规章制度,指导学生如何浏览书目,填写图书卡、借书卡。这样,班级图书馆管理有方,运行有序,既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又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开设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实验班级每周安排一节阅读指导课,由语文老师负责,主要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目、掌握阅读长篇名著和单篇佳作的策略,召开读书交流会,介绍精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和圈点批注、摘录批注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撰写好书推荐卡、阅读记录卡、读书报告、读书笔记,整理阅读成长记录袋等。按照九年义务教语文课程标准学段阅读要求和语文教材进度,安排学生阅读课标推荐书目和教师推荐书目,当然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在建设书香班级的过程中,我们构建了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基本课型和操作模式。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基本课型有:好书推荐课、阅读方法课、阅读实践课、好书欣赏课、成果展示课等,每一种课型都有基本的操作模式。如好书推荐课,主要由老师和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课前老师和学生撰写好书推荐卡。上课伊始学生在组内交流,每组选出优秀好书推荐卡1-2份,然后教师和各组代表上台依次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推荐的内容有书名、作者、基本内容、写作特色、阅读感想、阅读方法、推荐理由等。通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实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提高了阅读效益。

四、开展课外阅读竞赛活动,激发学生阅读潜力

课外书阅读方法指导范文3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是指教师从学校学情出发,研究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这一策略在运用中需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综合性。选择或制订指导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第二,可操作性。指导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和僵化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要有明确具体的内容。第三,灵活性。指导策略根据不同的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状态,选择最适宜的内容、形式、方法,保证指导过程的有效进行,完成特定的指导任务。这一策略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具体内容。

一、激发阅读兴趣,增强阅读欲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读书兴趣?一方面,从师生情感的共鸣上激发。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激发学生深层的内心震撼,使学生产生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的强烈内驱力。另一方面,从知识本身的吸引力上激发。通过师生共同挖掘探究古今中外佳篇妙文,感受美的存在;通过朗读精彩片段、讲述创作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具体做法。

1.作品介绍性鉴赏――引发兴趣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阅读作品的介绍,引发学生的兴趣,如利用文学作品中精彩的情节创设悬念,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开展进一步的拓展阅读;利用课堂阅读牵引出课外阅读,学了小诗《雨后》,可介绍学生阅读冰心的《寄小读者》《小桔灯》,学习了《鸟的天堂》后,介绍阅读巴金的《家》《春》《秋》;利用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求愿望,推荐学生阅读科普、科幻读物等。

2.方法指导性鉴赏――拓展兴趣

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读、记、思”套餐式阅读方法,使学生懂得鉴赏、学会鉴赏,在阅读课外优秀作品中拓展自己的阅读兴趣,并借此鉴赏不同类型的作品。诵读式阅读,在阅读一些抒情性较强的诗歌、散文作品时,可指导学生采用此种方法,即在阅读中利用眼、口、脑的协同活动,使书面语言有声化,而且是声情并茂地有声化;记录式阅读,教师可指导中高年级学生运用符号标注、卡片摘录、图表再现等方式进行鉴赏性阅读;思考式阅读,则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逐层深入、分析理解、品味体察、质疑求异、反思拓展等多样化的思考方式实现深入的阅读鉴赏。

3.活动引领性鉴赏――维持兴趣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期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收获明显,得到教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获得成就感。为了稳定、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获取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回馈信息,我们采用了多元化的展示方法。如:通过开展课前5分钟演讲、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交流、读书笔记展评、文学作品创编等活动,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在对话中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收获。

二、培养阅读习惯,促进阅读动力

习惯是经过反复训练养成的行为倾向。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才能自觉、高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活动。在实施本课题研究时,课题组主要通过以下做法加以开展:

1.定向诵读,指导学生选择阅读内容

居里夫人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指导学生阅读好书,才能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感染和陶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低年级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初始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推荐合适的读物,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自己的鉴别能力,自主地选择阅读内容。例如,课题组就根据香港姊妹学校的阅读评价手册,经过改编、创作,编制了一本适合学生、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课外阅读指导手册《我阅读我快乐》,按学生低、中、高年段拟定了各年段课外阅读的目标和具体书目。

2.以读促写,巩固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

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如,在书中圈点勾画;在空白的地方作批注;利用课余时间写好读书笔记等。根据年级的差异,我们让低年级学生学会写摘抄式笔记,将优美的字、词、句、段、篇或名人名言、俗话谚语摘抄在读书笔记上;中年级则是指导学生在读过书时编提纲、作批注,在读书后制作读书卡记录读书心得;高年级则在写好读后感的基础上,能写出有个人见地的书评并进行再创作。课题实施以来,学生养成了较好的读书习惯,既巩固了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也促进了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3.家校联动,创设课外阅读的立体时空

本着“教育多主体”的理念,以家校合作的方式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既为父母提供了一个拉近亲子距离的契机,又为培养孩子的良好读书习惯奠定了家庭基础。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探索:一是,合作沟通,搭建桥梁。通过家访、给家长写公开信、召开家长会、个别交流等形式,向家长推荐教育类书籍,和家长达成共识,实现家校共管;通过举办阅读讲座,指导家如何参与亲子阅读,指导孩子整理书籍等方法,让家长学会参与、学会指导。二是,方法引领,和谐关系。为家长们设计《亲子阅读指南》,引导家长初步掌握亲子阅读的方法。三是,亲子互动,趣味盎然。开展一系列家庭活动,如“家庭读书节”“家庭读报”“家庭读书俱乐部”“家庭读书大使评比”等,促进彼此情感交流,营造阅读的快乐氛围,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质量和阅读技巧。

三、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从读书内容到读书方法上的引导与点拨,解决“读什么”与“怎样读”的问题。一方面要坚持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做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即课堂上教师结合阅读教材的特点,落实重点训练项目,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课堂外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另一方面坚持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即通过布置写日记、写读后感等多种形式,督促学生对读过的课外文章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1.构建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的基本课型

基本课型包括以下几类。一是,课外阅读推荐课,即要告知孩子如何选择好书,可以通过讲解主要内容、朗诵精彩片段、讲故事、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介绍自己喜爱的文章等多样化的形式加以推介。二是,课外阅读指导课,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及如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启发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想象创新的能力;指导学生如何做内容摘要、批注、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等。三是,课外阅读欣赏课,引导学生欣赏阅读材料,可以通过配乐朗诵、任务表演等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审美能力。四是,课外阅读分享课,即在学生课前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汇报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基本模式是“自主阅读――合作交流――课外延伸――综合实践――成果汇报”,主要形式有:读后叙述、开展辩论赛、交流评论、表演展示等。

2.指导学生灵活掌握“三读法”

教师在阅读中要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使学生能够实现自主阅读。课题组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出阅读的“三读法”。一是,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方式大致了解主要内容,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二是,探求性的速读。利用“东海一览”速读软件,逐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本领,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时间阅读尽可能多的信息,吸收尽可能多的资讯。三是,品味性的精读。对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品味妙词佳句,将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除了“三读法”外,我们还针对学生各年龄段的特点,设计了一些具体方法的指导,如:在低年级,让孩子们掌握记住故事梗概。并加以复述的方法;学习课外读物部分词汇,加以领悟和解说等。在中年级,教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语言技巧、语言美感的鉴赏方法;学习针对书中有疑义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在高年级,应学会深入领会语言类型、各种写作方法的运用以及浓缩知识的方法等。

四、保障阅读时间,营造阅读氛围

1.纳入课程,强化指导

鉴于新课程对学生阅读质量的要求与生活中学生阅读表现的极大反差,学校大胆地尝试改革。2007年9月开始,在征询语文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意识地将课外阅读引入日常的课程计划,尝试每周把一节语文课调整为课外阅读指导课,低年级是与口语交际相结合,中高年级是与作文相结合,以此督促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著,在大量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此外,学校还规定在低年级的口语/阅读课至少每两周一次到图书室,中高年级的作文/阅读课至少每两周一次到电子阅览室/图书室,既为老师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又有效地保障了学生在校的阅读时间,为量的增多、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设立快乐阅读时间段

随着课题的开展,我们发觉高年级的比较好操作,但时间还是嫌少,而刚进入学校学习的一年级学生,识字量低,限制了读书活动开展。因此,我们将每周一、三、四的下午2:10-2:30这一段时间定为“快乐阅读时间段”,每当“快乐阅读时间段”一到,学生们就会拿出自己心爱的读物开始阅读。在同一时间段,我们还开展了“大手牵小手”活动,让五六年级每班派出阅读小能手,到一二年级朗读课外书给低年级的同学听。“快乐阅读时间段”的设立,目的在于给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每天保证在校内有20~30分钟的阅读时间,从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经常读书的良好习惯。

3.共度“读书月”“读书节”

为了进一步加强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学校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同时,我们还设置相对固定的月份让全校学生共同参与,一齐体验、经历“读书月”“读书节”。如我们把每年的十月设为“读书月”,设立不同的活动项目,让全校学生积极投入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既激发了学生爱书、读书、知书、用书的学习兴趣,畅谈阅读的乐趣与收获,又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在活动中得到培养。

4.创建书香浓郁的校园

为了营造读书氛围,学校充分利用“红领巾”电视台、广播站、黑板报、橱窗、学校出版的《菩小春苗》等宣传阵地推荐好书、介绍读书方法、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感悟,让同学们在无意有意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学校还不断完善两级图书管理制度,一方面不断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另一方面要求各班建立班上“图书角”,构建班级读书会。我们希望阅读能成为学生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五、关注阅读过程,优化阅读评价

评价也是一种激励、指导的方式。只有建立常规化、科学化、多样化的课外阅读评价形式,才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和鉴赏的水平。我们主要从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式方法着手,积极倡导激励性评价,以评价促发展。

1.评价原则

在课外阅读评价的过程中,我们注重评价的有效性、过程性、导向性、激励性,努力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从课外阅读的过程来看,它是一个“积累于现在,得益于未来”的过程,其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收效。因此,我们评价时要注重课外阅读的过程的评价,收集能够反映学生阅读过程的资料,淡化课外阅读结果的评价。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对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使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评价内容

为了有方可,有效地评价课外阅读,我们从课外阅读的读物和数量、课外阅读的效果两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从2006年9月开始,我们每学期为学生拓展阅读的书目,必读书目近七十本,选读书目近八十本。我们引导学生建立制订好自己的课外阅读计划:内容包括与语文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名篇名著、报刊、科普读物;时间可分设周阅读、日阅读;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检查的形式来了解阅读状况,在评价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随时调整阅读计划。采用故事会、片断朗读会的形式考察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记忆情况;采用谈读书体会等形式考察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领会和表述的能力;通过读书笔记的交流,剪贴本、摘抄本的展示考察学生的积累与运用情况。我们利用学校每年举办校园读书节的活动,定期开展“古诗词知识竞赛”“儿童诗的表演朗诵”“编诗歌小报”“诗配画”等一系列的读书专题活动,用这个办法来督促、激励学生进行大量阅读。还开展了读书系列活动,如好书会、读书故事会、人物评论会、优秀诗文朗读赛、经典美文欣赏会等。同时让学生编写自己的作品集,邀请爸爸、妈妈、老师、小伙伴走进自己的“诗意童年”,分享创作的快乐。

3.评价方式及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价值取向,考查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一是,学生自我评价方式。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渐学会独立评价自己的言行。学生自我表现评价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自我表现完善的过程。可采用自我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自我评价。二是,学生相互评价方式。学生互评可采取多种方法,如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以及自由配对互评等。在生生评价这一环节,课题组的教师们有的采取每周一评,以三人一学习小组互评方式展开的,用小卡片的记录方式将自己小组里的学习伙伴这一周的阅读行为如实地记录下来,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或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三是,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在整个课外阅读评价中占据主导地位,可以说大部分的评价工作都需要教师来操作。教师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开展阅读活动、准确使用评价用语等评价手段,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四是,家长评价。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亲子阅读”,让家长能有效地监督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及时向教师提供反馈意见,纠正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五是,借助考级制度进行定量评价。根据规定的读书篇目和阅读要求制定出考级细则,以书面测试和口头表达为主要形式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定量评价,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外书阅读方法指导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语文素养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可见阅读对于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小学时期是学生知识打基础的阶段,需要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知识、掌握方法,提升社会经验。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如何引导学生去糟粕、留精华,就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课外阅读指导。

一、引导循序渐进,培养阅读兴趣

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分析出小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知识和情感需要,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实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需要基于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由年级为基础,划分年级目标、上与下学期目标,每月阅读目标及子目标。如四年级的课文阅读能力目标是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每分钟达到200~250字;能够学会运用工具理解较深的字词;且能协调好略读与精读的关系;能分析出文章的主旨思想;能自主提出问题并探索解决;书写阅读笔记,每次笔记500字左右;能根据笔记内容插图。再将总目标细化到学期,学期目标细化到每个月、每周中。通过科学制订目标,引导学生循序渐进,促进读有目标。

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采取科学的指导方法。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需要从满足学生好奇心这一方面出发,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并获得知识的满足。可以采取角色表演、讲故事比赛、分享交流会等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组织学生在阅读周中阅读《三国演义》,邀请学生讲述其中的故事,对优胜者给予奖励。又如,要求小组表演《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在惟妙惟肖的表演中,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二、推荐优秀书籍,使得读有内容

课外阅读是开阔学生视野的关键元素,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属于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小学生阅历少,免疫力低,认知水平有待提升,不会选取读物,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选择适合学生的读物,使得课外阅读完成后,能提升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储备社会经验。可以选取以下几类读物

一是探究类书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也为了引导学生应用语文知识于实际生活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探究类书籍。如科普类读物《一粒种子的旅行》《动物王国大探秘》《科学家故事100个》等。引导学生从书中获得知识,并在生活中展开实践探究。

二是拓展性阅读。小学生处于天真浪漫的年龄,也处于知识和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语文课内教学,对于学生知识的增长需求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实施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低年级学生拓展阅读童话、诗歌、故事、语言等,《中国神话故事》《安徒生童话》等,中年级拓展阅读写景叙事类书籍,高年级学生拓展阅读科普文章和应用文,《父与子》《丁丁历险记》等,如《万物简史(少儿版)》。通过教师推荐优秀书籍,使得学生读有内容。

三、科学授之以渔,引导读有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素材中的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如何从课外阅读中获得知识,收获经验,提升能力的方法。作为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阅读,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卓有成效的阅读办法。课外阅读方法有很多,根据去粗存精的原则,可以分为如下几种:一是选读法。也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写作要求科学、合理地选择要阅读的内容,包括书籍、报刊、杂志等。如学习《神奇的克隆》后,指导学生借阅有关图书,阅读科普文献,写作科普文章,提升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二是精读法。即为对美文、优秀的文章展开咬文嚼字,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有很大帮助。文本语言优美,情节曲折,引经据典,就可以用这些文本作为阅读的教材,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中。三是速读法。即为快速阅读方法,只为了解故事梗概和文章大意。需要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且身心合一,在短时间内快速收获大量信息,并将其中的精华吸收进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帮助学生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辅助工具。小学语文教学阶段,需要加强对学生良好课文阅读习惯的培养,优化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外阅读指导时,需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身心发展规律,选取科学的指导策略,引导学生读好书、会读书,教给阅读和分析方法,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成长,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课外书阅读方法指导范文5

一、立足课堂,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重点在课堂,收益于课外”。课内语文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课外阅读的范例,学生在课内得到的阅读知识、规律与方法都是对他们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

1.利用课文引发课外阅读兴趣

语文课本中的许多课文都有教育意义,也容易引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课文同学们都爱阅读的优势,推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书目,还可以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帮助他们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学习了《海底世界》之后,可以推荐他们阅读《海洋》一书;学习了《赤壁之战》等历史故事,可以推]他们阅读《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古典名著;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推荐他们阅读《安徒生童话》等。还可以精心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阅读儿歌、童话、科普知识、历史故事等。例如:结合各单元主题让学生出版主题手抄报等,学生需要各方面的资料,便会自行阅读有关知识。多推荐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丰富学生的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2.利用故事悬念引发课外阅读兴趣

小学生也是儿童,有爱听故事的特点,老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在课堂上给他们讲一些小故事,相信同学们必定会热情高涨,都会坐直了竖起耳朵听。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把学生带入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同学们沉浸在故事悬念中不能自拔,想快点知道故事真相时,教师便可不动声色地卖个关子: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让同学们迫切地想自己拿出书本自己阅读。如出示《安徒生童话》这本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自己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同学们被悬念百出的情节激起了浓厚的阅读兴趣,纷纷要求借书来看。从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效果实实在在看得见。

二、教给方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学生“爱”读了,还得“会”读。因此,科学、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很重要。

1.课内外相结合,学以致用

学生的阅读方法来自于老师课堂中的指导,阅读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也来自于老师的课堂教学。课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句,还要抓住重点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多读,低、中年级可以朗读,高年级进行默读,培养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地挑选一些既贴近生活又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段(这些文段或信息要求是学生想知道的社会内容、热点问题,又是文字优美),在语文活动课或适合的时间指导学生阅读,从而满足学生阅读欲望,激发学生积极阅读报刊书籍,积累自己的资料信息。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并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外知识的联系。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的阅读习惯逐渐养成,阅读能力不断提高,思想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

2.选择有益的课外阅读读物,扩大阅读视野

小学生课外阅读书刊往往带有随意性,喜欢新奇、有动感的图画书籍。求快,阅读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不切实际地乱读,缺乏辨别能力,容易受不良刊物及互联网上不良信息毒害。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确立阅读的内容和题材,要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教会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和信息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三、培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课外书阅读方法指导范文6

[关键词] 农村小学生 课外阅读 现状 对策

课外阅读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满足学生渴望广泛认识自然、社会、人生的心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应当成为孩子掌握知识的极为巧妙的工具,同时又是丰富的精神生活的源泉。”阅读这些作品对孩子来说,不仅能认识世界,有助于培养扎实的技能和技巧,而且也是培养感情和道德的学校。此外,课外阅读还可以巩固课内所学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规定超过以往任何一套教学大纲,如“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然而,目前广大农村小学的课外阅读现状,与这些规定相距甚远。那么,影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如何加强和促进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为此,笔者对本校几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和分析并研究对策。

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1.缺乏阅读兴趣,阅读质量不高

通过对本校152名学生(四(1)班、五(1)班、六(1)班的全体学生)的调查问卷发现,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不喜欢,只是没办法,不得不看”。这种阅读兴趣的丧失,造成了阅读量少,语言的吸收和积累不够,阅读质量不高的局面。

2.阅读资源匮乏,阅读内容不丰富

在152名学生中,家庭共有综合性知识藏书120本,连人手一本都不够。家长所买的书,多为课后习题、作文书等。由此不难看出,“家庭藏书量太少”、“书包内习题集多”等现象,使得学生课外读物甚少,近乎无书可读。

3.选择读物和阅读方法有误,负面效应大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分辨是非能力差,只要是书便读,再加上那些书又都有花花绿绿的外包装,对不成熟的小学生很有吸引力。学生们如不加选择地读,很容易被这些书引入歧途。少数学生由于对某些课外读物的偏爱,便不分时间、不分场合读。上课时也偷偷读,严重影响了学业。

4.自由空间太少,阅读时间不足

在这次调查中竟发现学生一天的时间安排得异常紧张。像现在是夏季,早上7:00早操,而很多班级都规定6:50之前就要到班进行早读,但事实上,6:30左右学生就基本到校,有老师“看班”,学生读的当然就是课本;中午,学生要完成语、数作业,并要自主复习、预习;下午4:30放学,学生的语、数家庭作业合起来要一个小时才能完成。如此一来,看课外书的时间就少之又少。

二、造成现状的原因分析

1.学习观念的不适应

虽然课改实施多年,但观念不会在朝夕间转变,老师们依然对课堂学习和课本一往情深,连午自习也舍不得拿出来,几个平行班中,只要有一个班级利用午自习时间上课,其他班级马上就会效仿。而且学校年度考核、评职称等,教学成绩的考核仍占很大比重,在这样的指挥棒下,自然就出现了部分领导和教师只重视学生的分数,忽略了课外阅读。

2.学生阅读环境的不适应

笔者就农村学生家庭阅读环境这一情况对本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六(1)班学生56名。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过程:共发调查问卷56份,回收56份,有效问卷56份。

问卷分析:

通过以上数据发现作为一所农村小学,笔者所在学校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家庭的学习氛围几乎没有。那么我们教师所期待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关注和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也只能是一种主观的美好愿望和期待。

3.课外阅读的指导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有的教师自己没有阅读的习惯,自己的藏书也少。加上教师在课堂上仍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自己阅读时也就无从下手。

三、解决对策

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指导农村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笔者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大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先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榜样激励。根据学生仰慕英雄、名人的特点,可以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们爱读书的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营养和精神食粮。

(2)好书引读。根据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好奇心强的特点,可以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了什么,或者读一读其中的精彩片段,学生被吸引了,就会热情地去阅读。

(3)竞赛促读。为了使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高涨,教师可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利用班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或者指定背诵文章的某一部分,看谁背得快,背得好。把阅读活动转化为一种竞赛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2.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的效果不但决定于阅读的内容,还取决于阅读的方法。一般来说,教师对于年级较低或缺乏独立阅读能力的学生,应特别注意其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对于年级较高、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应注意引导其对读物内容的深入钻研探索。教师在指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端正阅读态度。读书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只有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教师应指导学生要通过阅读掌握科学知识,获得思想认识。

(2)指导学生选择读书方法。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粗读和精读,并掌握粗读和精读的方法。

(3)指导学生编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一般有两种做法:一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将书中的重要结论或精彩部分摘录下来。二是在读完一个章节或全书作概要性的系统归纳或者写出读书体会。

(4)指导一般课外阅读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由教师帮助阅读过渡到学生独立阅读,正是阅读指导应采取的步骤和应达到的目的。

(5)指导学生在阅读书刊后应进行集体讨论,解释疑难问题,报告心得感想,或对书刊内容加以评论,或适当开展辩论,增进阅读效果。

(6)指导学生从小开始阅读,并培养阅读技能。儿童开始阅读越早,阅读跟他们的精神生活的有机联系越密切。教师应着手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使他们善于读书。

3.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学生选择的课外读物要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因为只有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并能促进他们的进一步发展的东西,才能打入儿童的精神世界。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选择阅读优良读物,保证高度的教育效果。我们一般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思想修养书籍的阅读。让学生阅读一些好的思想修养的书籍,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很有必要也是很有意义的。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阅读的书也应该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是阅读一些革命故事、革命领袖传记、英雄人物的事迹等比较形象而又有教育意义的书籍,中高年级则可以阅读一些哲理性比较强的书籍,甚至于经典作家的名著名篇。

(2)文学修养书籍的阅读。文学修养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重要标志之一。文学素养只从语文课去培养是不够的,学生必须有足够的课外文学阅读作为补充。在选择阅读哪些文学作品时,要注意尽量涉及古今中外,并尽可能先读名家的代表作,让学生能在一开始就接触到文学的精华。

(3)配合课堂教学的阅读。这种阅读是紧密配合课堂教学进行的,通过对教材内容相同或相关的书籍的阅读,从不同的角度去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选择推荐配合课堂教学的课外阅读应该是科任教师的工作,教师应该在新课开始之前就将这类参考书介绍给学生,并作必要的指导。

(4)结合兴趣的课外阅读。由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多数是处于萌芽的初始阶段,因此这方面的阅读一般应以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和报刊杂志为主。如为低年级学生选择带有拼音、图文并茂的读物,内容有儿童生活故事、儿歌、童话等。为高年级学生选择读物,除了儿童文学读物和大量科普读物外,还涉及中外文学名著。

4.挖掘学生课外阅读书源

身处农村,受条件限制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无法让学生拥有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待遇,所以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我们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1)借书促读。我们可以发动学生到亲戚朋友家借书,教师也可以联系其他学校,借得一部分书,交给学生,告诉他们,几日便要还回去,因为马上要还,学生便会抓紧时间看,这样也许会有更好的效果。

(2)相互传阅。农村小学藏书少,农家子弟购书少,但是“少”不等于没有。如何让“少”有的图书充分发挥大作用,这就需要互相交流了,可以同学之间传阅、小组之间传阅、班级之间传阅、校际之间传阅……这样所看的书就多了,有效解决了农村学生无书看的问题。

5.提供学生课外阅读时间

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必须保证学生有自由阅读的时间。农村孩子上学较早,我们可以规定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与交流。放学后,可要求学生进行阅读,农村孩子的家长大多外出打工,无法监督孩子读书,我们就可以采用小组阅读的形式,同村的孩子一起阅读,互相监督。开展“天天读书10分钟”活动。试想,如果每分钟读150字,那么,10分钟就可读1500字,一年就可以读55万字,九年就可阅读495万字,这样,就很容易超过《语文课程标准》中“九年课外阅读总量400万字以上”的目标。长期以往,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养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