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推荐范例

课外阅读推荐

课外阅读推荐范文1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阅读氛围

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想得到他人的赞美。获得赞美,同时会获得自我的满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进而希望自己做得更好,改变自己的行为,再次得到社会肯定性评价。被他人赏识是每个学生的内在需要,如果把赏识渗透在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中,课外阅将不再成为教师的逼迫式阅读。赏识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需要赏识教育的助力,让学生从为教师读,转变为自己读。用赏识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让学生读得轻松,读得有趣,读得有收获。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语文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课外阅读则是学生进行“厚积”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素材,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更能引发学生对学习的思考。在今后的学习中,有利于学生语言感知力、表达能力及鉴赏力的提高,进而达到“薄发”。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十分明确,不仅对阅读的数量进行了要求,而且将阅读实践提升到了培养人文素养的高度。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1]。实际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被应试教育牵绊,常常重成绩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学生课内的作业负担过重,课外阅读时间不够、缺乏阅读环境,学生周围充斥着电脑游戏、手机网络媒体的干扰和刺激,存在着不用动脑思考即可获得愉悦感和获得感等低价值的刺激,在网络游戏面前,阅读不再有吸引力。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能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常常是被动地获取知识,等待教师的填鸭式教育,大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课外阅读能让他们获得自主的选择权,在教师的推荐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书目,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感受语言,让各种信息碰撞、渗透、积淀,学生通过课外可以逐步自主建构自己的文化,从而在自主阅读中逐渐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学生的学习越困难,他的脑力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就像感光力弱的胶卷需要更长的感光时间一样,成绩差的学生,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长时间的科学知识之光来照耀。不是补习,不是识字一样的督促,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三、基于赏识教育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策略

(一)以赏识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积极心理学指出,人依赖于社会环境,在和谐的氛围中可以获得更多的积极情绪的体验,有助于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因此,班级中也可以通过营造书香环境,如设置图书角等为学生带来良好的阅读氛围。由教师牵头,让学生利用校本课,在课程上推荐自己喜欢的好书。教师要多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主动进行推荐,同时也要肯定学生推荐的阅读书目,让学生有更大的信心继续阅读下去[3]。在这样的氛围下,大部分学生都愿意上来一试,说一说自己的推荐。因为不仅能获得教师的赞赏,还能得到全班学生的掌声。

(二)以赏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鼓励学生以书交友。依托班级图书交流会,开展共读一本书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一本书有了共同语言,刚开始只有三五个爱阅读的学生相互借阅,相互交流。教师根据情况及时介入,通过奖励和鼓励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学生交流的时候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不仅能走近学生,更是用实际行动肯定了他们阅读交流的行为。教师书面的交流评价,更能让学生形成阅读的亲近感。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完成写作笔记或名句摘抄,教师在阅读后写下对学生摘抄语句的鼓励,也可以表达对所读书籍的喜欢,或者对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行介绍,师生之间的赏识交流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满足感和亲近感。

四、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通过广泛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使学生获得知识积累、智力发展,乃至情感与审美的延伸。因此,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教师应以赏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营造阅读的氛围,让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高学生的阅读自主性,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爱与自由。

参考文献:

[1]刘桦洋,张相乐.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169-17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课外阅读推荐范文2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语文教学;重要性

众所周知,对青少年学习成长来说,小学阶段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对阅读、语言、思维、写作等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随着课外阅读越来越受认可和重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课外阅读教学模式不仅是课程革新的要求,也让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广受教育专家和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运用效果。

1.课外阅读教学的现状

(1)小学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根据对小学语文教师关于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的调查显示,百分之六十四的小学语文教师认为课外阅读教学很重要。统计显示只有百分之四十六的小学语文教师有参与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这项调查显示:小学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是在慢慢提高的,但是总体认识度和使用度不够深入和深刻,具体来看是由于教师对课外阅读教学的相关理论指导和课堂所授内容的结合度较低,并且有些教师觉得课外阅读教学的使用要额外地投入很多工作,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在实际的课外阅读教学指导中,很多教师由于对相应的阅读理论缺乏系统的学习,并且对所授内容缺乏多层次的理解和素材,因此,即使有参与指导课外阅读教学,但是使用效果也差强人意。

(2)课外阅读指导缺乏创新,情境阅读难以融合学生特征

在教师课外阅读指导调查结果中显示:年轻教师更能接受和使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年轻教师使用情境阅读的频率也更高。但是,也发现了另一个问题,年轻教师的教案和课件很多都来自网络。存在的一种情况就是,年轻教师在网上下载了教学资源与课件之后,并没有花很多时间进行吸收理解和更改,更没有进行创新,仅仅是生搬硬套。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指导体系老套、情境老套,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阅读兴趣。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钻研课本,去研究自己所带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接受能力,教学中处处以学生为发展来考虑,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不断地将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特点、阅读内容完美融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专业知识素养、其他学科素养、教育教学技能、项目情境资源的积累。只有自身的知识丰富,才可以创造出更好的情境。具体来说教师可从文学素养、课文解读技巧、阅读技巧等方面提升自己。

2.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分析

(1)课外阅读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融入课外阅读内容,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兴趣,提高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从而大大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一年级课文《地球爷爷的手》用童话故事的叙事方式介绍地心引力,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一定会对“地心引力”的概念充满好奇,这时教师除了可以结合牛顿被苹果砸到的故事给学生讲解相关概念和知识外,还可推荐一些与之相关的地球科学、物理知识方面的具有趣味性、通俗易懂的儿童科学读本,指导学生在课下进行延展阅读。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入理解了“桃子落地”的自然现象和“地心引力”的科学知识,还可通过课外延展阅读学习更多有趣的知识,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课外阅读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

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自控力差,课堂教学中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如果教师一味地讲解课本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感到枯燥以至于走神、不认真听讲,甚至对语文学习感到厌烦。这时,教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课前推荐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有趣读物,引导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前补充对课文内容相关的基础知识,并在课堂上增加“知识分享”环节,让学生将课外阅读到的知识在课文学习过程中与同学分享,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还可加深对所阅读内容的感悟,提高阅读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多推荐类似《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中外神话故事》等寓言、神话、童话类课外读物,不仅因为小学课本的文章体裁多为此类,通过阅读可以更多地熟悉文章题材和写作手法,而且这些故事性和趣味性很强的寓言童话类故事极其生动活泼,极易激发学生自发、持续地进行阅读,同时故事的启发意义也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进行思考、产生情感共鸣。

(3)课外阅读能极大地拓展知识面

学生仅通过课本教材的有限阅读难以达到全面认知世界、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结构的教育目的,通过海量的课外阅读就可以较好地弥补阅读材料单一的不足,有效利用课堂教学之外的途径全方位培养学生。例如,二年级上册《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介绍了宇航员如何在太空中睡觉、喝水、走路、洗澡等生活趣事,学习过程中学生都表示出惊讶和好奇,急切地想知道太空和宇航员的一切。这时,教师除了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有关宇航员的视频进一步讲解,还可以趁机向学生推荐一些关于太空和航天方面的读物和绘本进行课外延展阅读。特别是由图画绘制并佐以文字描述的绘本,因其符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认知能力,十分适合推荐给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阅读。

(4)课外阅读可以有效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生由于知识面狭窄、阅读和理解能力不强,无法深层次理解课文,教师在教学时常常会感到障碍重重、力不从心。大量且扎实的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增加知识积淀、积累丰富的语言和写作素材,同时也可以锻炼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是在一定量的阅读后学生的文字理解力会有比较显著的提升,这对语文课堂学习来说是很好的补充和支持。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不能只是为了“读”而阅读,教师应注意适当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理解文章内容、模仿写作手法。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掌握故事梗概后再一次深入阅读,同时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或其他自己喜欢的角色,在脑海中演绎故事情节、具象化文章内容,这样将纸面上的文字变成身临其境的角色扮演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一起探索文章所蕴含的寓意或揭示的意义,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阅读效率。

(5)课外阅读能帮助学生丰富和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要想写好作文,除了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之外,还要“言之有物”才不会让文章看起来空洞、无趣。对知识储备少、语言相对匮乏的学生来说,要做到写作时“有话可说”,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日常阅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通过大量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积累丰富的素材库。例如,在学习课文《珍珠鸟》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欣赏文中描写珍珠鸟的优美文字并摘抄好词好句,同时提出课后任务——收集并阅读描写某种动物的文章,并将自己喜欢的精彩语句摘抄下来在下次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反过来,也可以利用写作促进阅读。例如,可以布置一个“描绘你最喜欢的季节”的写作任务,教师应提供一些关于季节、天气、景色等方面的课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在写作前先广泛阅读这些描写季节的文字,揣摩写作手法并积累部分描写季节的词句,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阅读动力,也为写作积累了第一手资料,作文质量也会有明显提高。

(6)课外阅读可以极大提升文学素养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在语文的知、能、智的发展过程中提高学生整体的文学素质,包括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以及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文学素质也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存世众多且极具文学性和艺术性的文学典籍,像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教师都可以积极代地向学生推荐,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广泛阅读,在日积月累的课外阅读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7)课外阅读协助培养正确三观

课外阅读体量巨大、种类繁多,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多为新奇有趣的故事,很容易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注重把握这一优势,精心挑选适宜的读本推荐给学生。这些故事性读物中的人物形象多为正义、乐观、勇敢、善良等美好形象,学生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可以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高尚道德的鼓舞,树立起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教师在教授《孔子拜师》一文时,可以让学生课后通过查阅书籍、网络资料等途径,了解更多积极向学、刻苦读书、好学好问方面的古代小故事,并采取故事分享、绘画、演讲等方式在班内进行交流。学生在拓展阅读时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这些人物刻苦好学的精神影响,不自觉地产生向榜样学习的意识并主动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

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1)重视培养学生“好读书”的意识

前面已经了解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好习惯,也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内容和任务。在培养“好读书”的习惯时,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掌握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特点和喜好,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学生想象力丰富、爱幻想,情节丰富有趣的故事类读物会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如神话故事、科幻小说、童话故事等,这些充满幻想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很容易满足学生对探求未知世界的渴望和对神奇的虚幻世界的向往,充分满足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树立良好阅读习惯的初期向学生推荐此类读物容易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学生迅速培养起喜爱阅读的意识。另外,教师也有义务指导家长与学生共同阅读,在家庭生活中形成阅读氛围,也能帮助学生快速养成阅读习惯。

(2)注意培养学生“会选书”的能力

课外读物虽然种类多样、内容广泛,其中也不乏良莠不齐,不健康的读物,很容易影响到学生心智和三观的成长,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培养学生“会选书”的能力。首先,教师应主动筛选、推荐一些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如优美的散文、有趣的故事、经典古文古诗词等,通过不断地诵读并辅助讲解,帮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爱上文字。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即使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读物,不适合学生或漫无目的地阅读也不会产生很好的阅读效果。教师应推荐一些适合学生口味和阅读能力的儿童文学方面的读本,低年级学生可以多读一些童话寓言,高年级学生可以逐渐涉猎经典长篇文学,也可以向学生推荐《读者》《意林》等杂志。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会慢慢形成有目的阅读的意识,学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择适合且有益的读物,逐渐形成“会选书”“会阅读”的能力。

(3)特别培养学生“能阅读”的技能

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并不是说谁读得多谁的进步就更大,而是要看阅读效果和质量,要学生学会阅读、能够阅读,读完要能理解、有感悟、会运用,这才是真正掌握了“能阅读”的技能。培养学生“能阅读”技能的关键,是要培养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人们常说“好习惯受用终身”,阅读亦是如此。要培养好的阅读习惯,就要注重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一是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专心、要用心,多研究、多思考。不能囫囵吞枣、读过就忘,要注意文章的内容逻辑、写作手法和蕴含意义等,并想办法内化形成自我认知。二是要注意做好读书笔记。教师可以先教学生学会做简单的读书笔记,可以用圆圈圈出精彩词句,可以用横线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将这些词句段落誊写、剪贴到专门的读书笔记本上,还可以在书籍空白处、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想。三是教师要安排合适时机让学生分享或运用这些摘抄语句和内容,比如采取读书分享、命题作文、日记随感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表达和运用读书成果,提高阅读成就感,从而越发热爱阅读,形成爱阅读、会阅读、能阅读的良性循环。

4.结语

总之,具有丰富性和多元化的课外阅读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传授知识的渠道、拓宽视野的平台,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和语文学习兴趣,养成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全面提升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为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芳,李大全.基于课外阅读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的革新思路[J].中华少年,2017(32).

课外阅读推荐范文3

孩子们应该把课内所学之法,有效地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以求把方法转化为能力,使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有效提高,进而让孩子们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学习知识,拓宽视野,以求“以课外促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科书的特点,以知识拓宽见闻,以求“以课堂促课外”,使孩子们掌握方法;以优秀的课外作品引导孩子们创建阅读学习网络。首先,课前有效阅读。讲一篇课文,最理想的境界就是把孩子们迅速引入课文。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要导好。

1、巧设课前读背环节。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读背一些名言警句、优秀诗词、谚语等,每次一两句就可,重在平时积累。读背的方式不要单一,可以多种形式地进行个人读、背,也可以集体开展读、背,看谁读得好、背得快,激发兴趣。

2、改进导入手法。导入时,我们要精心设计导语,我们常常采用故事导入,抒情导入、记忆导入等。例如,我在设计《赠汪伦》导入时,要求孩子们阅读故事《汪伦请客》,这不仅激起了孩子们学诗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孩子们对古诗的理解。这样孩子们的思维就活跃了。下课后,没有找到资料的孩子纷纷向其它同学了解情况,极大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3、铺垫性课外阅读。这是以课文内容为基点,引导孩子们在学习课文之前的课外阅读,孩子们可以围绕文本内容阅读相关书籍,查阅有关资料,帮助孩子们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这样为教学的深入打下基础。例如,我讲《一夜的工作》这一课,孩子们阅读课文时,在理解内容和感情上都有一定的困难。课前我让孩子们积极开展课外阅读,了解到伟大、无私的一生,对理解文本重点做了有效铺垫。

其次,课中扩展阅读。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有效做到举一反三,我在教学中科学、有效地让孩子们阅读课外书籍,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与取舍能力,这样就能够使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课文掌握。例如,我在讲《咏柳》这首诗时,我有效补充了两首写春天的诗,让孩子们阅读时进行有效对照,这样可以让孩子们了解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春天的。使孩子们更准确掌握了诗文的内容。再次,课后有效延伸。

在孩子们学习与理解课文后,我们语文学习活动并没有结束,除了要求孩子们加强对课文内容有效积累与运用外,还必须进行有效课外阅读。可利用课文将要讲完的时侯,及时向孩子们推荐相关的课外书籍。例如:我们讲完《太阳》这课后,我让孩子们阅读一些与天文有关的书籍,让他们体察宇宙的奥秘,调动孩子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在讲完《平分生命》这一课后,我让他们去搜集有关亲情的小故事,并写出他们读后的心得体会。我们在讲完《赵州桥》后,我借此机会让孩子们去阅读那些有关特殊建筑的书籍。我们在讲完《妈妈的葡萄》后,我给孩子们推荐《昆虫记》作为本课的课外阅读的有效补充。另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文推荐课外书籍,如学了课文《海底世界》,可推荐《蔚蓝心脏》一书;学了《蝙蝠和雷达》可推荐《神奇世界》等。这些课外阅读,让孩子们对课内学习的理解更深刻、更准确了。我们要积极地向孩子们推荐各类好书,还要善于鼓励他们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有效运用到课堂,进一步调动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

课外阅读推荐范文4

关键词:初中生;校本课程;课外阅读;阅读能力;综合素养

当今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广泛,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发展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既要注重课堂教学,给初中生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鼓励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强初中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品质,使初中生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初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的机会和平台,陶冶初中生的情操,净化初中生的心灵,使初中生的思维得到提高,奠定初中生的人文底蕴。课外阅读是一项长期的自觉行为,并不是短期能够见效的,所以教师要做好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制定出个性化和层次性的课外阅读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然后阐述了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阅读的一片乐土。

一、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一)阅读取向不合理

有很多初中生对课外阅读不重视,他们认为有精力就阅读,没有精力就不用阅读,课外阅读与提高学习成绩没有关系,把课外阅读的时间放到文化课习题的练习上,这种错误的思想影响了初中生的发展,使得课外阅读陷入僵局,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而且初中生很少购买课外读物,即使购买也是买教辅书籍,导致初中生的阅读面变窄,知识面不够广,不懂得在阅读中获取必要的知识。还有些初中生课外阅读书目比较混乱,多趋向于娱乐消遣类的书籍,这就需要引起教师的注意。所以,教师要明确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取向,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书籍,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初中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二)阅读策略不科学

在课外阅读时,有些初中生没有任何的阅读策略和技巧,总是凭借着主观臆断去阅读,导致阅读条理不清晰,阅读效果不理想,学生只记得阅读材料中的故事情节,却不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的是什么。阅读的策略有很多种,包括精读、泛读等,需要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选择不同的阅读策略,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没有灵活地运用阅读策略,找不到阅读的重点和难点,不会总结和归纳,导致课外阅读流于形式。目前,市面上有大量的初中生阅读书籍,但是鱼龙混杂,有些书籍粗制滥造,不仅学不到知识,还会干扰初中生的思维。如果初中生不懂得鉴别和挑选,很容易选择劣质书籍,进而影响课外阅读的成效,不利于学生的阅读。

(三)阅读目标不明确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发现,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目标模糊,没有真正认识到课外阅读的意义,部分学生明确阅读目标,并且发挥积极性和能动性,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而对于没有阅读目标的学生,他们在阅读的时候会比较随意,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使课外阅读失去了原有的作用,成为初中生的娱乐活动。另外,由于受到教师的督促,很多初中生都是被动课外阅读,教师只追求短期效益,没有注意到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性,没有加强阅读技巧的指导和纠正。还有的初中生存在着盲从的行为,看到别的同学阅读什么,自己就跟着阅读什么,有些知识超出了自己的理解范围,会降低学生的阅读好感,使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学习情绪。

二、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

(一)明确课外阅读目标,培养持续阅读兴趣

新课程改革提倡初中生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把阅读作为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行为和主动要求。教师要将课外阅读目标落到实处,保证初中生拥有足够的阅读时间,实现“得法于课内,获益于课外”的目标,拥有正确的阅读态度。学校要加强宣传和普及,让初中生深入了解课外阅读,产生阅读优秀书籍的欲望,在茫茫书海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进而转变为学习的内驱力。初中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对学生的阅读方法、阅读过程、阅读成果等进行详细的指导,消除初中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乐于阅读,建立阅读自信。师生一起阅读会增加初中生的阅读体验,深化师生的感情,有利于初中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进而产生持续阅读的兴趣。制定课外阅读目标时,初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个性特点,设置层次性的目标,这样能够让全体学生都受益,满足初中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而且课外阅读目标要切合实际,不能照抄照搬其他学校或者其他教师制定的目标,避免对初中生造成误导。初中教师要具备开放性的思想和理念,在制定课外阅读目标时引入电子阅读,让初中生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掌握更多的知识,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教师和家长要做好监护,确保初中生的网络阅读时间,创造阅读条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初中教师要将学生的课外阅读目标进行量化,制作阅读记录表,把学生阅读的书籍名称、阅读中受到的启发、阅读后的自我反思等记录下来,便于全面把握初中生的阅读状况,使初中生能够坚持课外阅读。教师将阅读记录表发送给学生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动态,激发家长陪孩子阅读的兴趣。

(二)推荐有益课外读物,提高学生阅读品位

针对初中生阅读书目混乱的现象,初中教师要从实际学情出发,给学生推荐有益的课外书籍,涵盖不同的知识和不同的主题,帮助初中生改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逐步提升自身的阅读品味,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初中教师为学生推荐的书籍要全面,要为学生选择思想健康、语言生动、知识丰富的课外读物,让初中生接触到更多新鲜的事物,远离低级庸俗、漏洞百出的书籍。初中教师在推荐书籍的时候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为学生提供超出理解能力的书籍,不能好高骛远,使初中生从课外阅读中寻找精神和知识的补充。而且推荐的书籍应该贴近当代生活,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探索意识,在生活中寻找知识的原型,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初中时期是学生记忆力和求知欲最强的阶段,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增强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形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能够真正阅读震撼心灵的读物,滋养初中生的心性。初中生要把课外阅读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善于利用碎片化时间做阅读的主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书籍,但是要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把关,产生愉悦的阅读感受,提升初中生的人生境界。在学校的宣传栏、教学楼的走廊、教室的墙上悬挂一些名人警句或者励志故事等,使整个校园都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学风。当学生拥有了优质的阅读书籍后,为了增强阅读效果,初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将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知识点或者灵感记录下来,制作成阅读卡片,创建多样化的课外阅读活动,能够坚持进行课外阅读。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深入推进课外阅读。

(三)借助信息技术优势,追求深层阅读体验

如今,信息技术已经在教育教学中得到普及,推动了教育的全面改革。很多教学难题都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得到解决,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信息技术手段,发展学生的思辨力和创造力。课外阅读要与时俱进,做好课外阅读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利用信息技术便捷、高效的特点,给初中生带来新鲜感,让课外阅读更精彩和立体化。利用信息技术将课外阅读的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等融为一体,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初中生拥有了开放的阅读环境,交流渠道也更加丰富,真正做到了自主阅读。信息技术的出现实现了从文本阅读转变为超文本阅读,增强了初中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课外阅读成果展示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可以利用多媒体大屏幕进行循环播放,也可以通过群聊或者学习平台进行传递,让初中生更加坚定课外阅读信念,给课外阅读奏响新的乐章。初中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形式,使学生感受到鲜活的知识形象,学生的阅读水平自然会得到提高。网上有很多电子图书,这些资源要充分利用起来,教师要将文字变为多彩的图片和有声的视频,让初中生突破“书”的束缚,使阅读更简单、有趣。当初中生利用电子设备观看课外资料的时候,他们的大脑会十分活跃,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更深,逐步构建起知识体系,为深入学习打好铺垫。初中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阅读,在海量的知识中快速检索,获得深层次的阅读体验。师生之间也可以进行线上的沟通,互相分享阅读体验,让阅读真正变成了一种悦读。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教师既要看到它丰富的一面,也要注意到很多学生凡事都利用网络,产生了惰性和依赖,如果不加以规范和约束,将会对初中生的成长产生严重的危害。

(四)组织多样阅读活动,巩固学生阅读成果

课外阅读的任务就是积累,初中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增长见识,积累知识,成就自己精彩的人生。目前有些初中生不愿意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初中教师要细心询问,使全体初中生都能够在活动中进步,磨炼自己的品质,达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目标。在设计课外阅读活动的时候要听取学生的意见,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初中生的参与热情,在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能,巩固阅读成果。针对初中生的不同水平,教师要设计差异化的实践活动,让初中生在阅读中获得明显的进步。在班级里开展图书推荐活动,邀请初中生将自己的阅读书籍带到学校,与同学一起分享,这样学生就会阅读到更多的书籍,增强学生的阅读动力。初中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阅读活动,如可以让学生进行国旗下的演讲,学生自己准备发言稿,自己设计传达的精神和主题,给予初中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在演讲过程中锻炼初中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这是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机,可以使他们养成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良好品格。初中教师可以举办手抄报大赛,给学生提供不同的背景材料,让初中生发挥想象力,去创造具有个性化的手抄报,此时初中生就可以将自己在阅读中积累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为手抄报增加创新元素,增强了课外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最终评选出优秀的手抄报,在全校进行展示,以此激励初中生更好地投入到阅读中,促进自身的成长。

(五)开设校本阅览课程,锻炼良好阅读习惯

校外阅读要想取得成效,还需要对原有的阅读模式和阅读资源进行创新,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开设了校本阅览课,使集中阅读与个性阅读相结合,让初中生以书籍为友,把阅读当成一生的习惯。在校本阅览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引领初中生健康成长,在情境中尽情享受阅读的乐趣,使初中生更好地认识世界。教师要以“快乐阅读”为指导,关注初中生的精神成长,培养学生的智力水平。校本阅览课是学校推出的一个特色课程,首先,符合学校打造书香校园的定位,提倡初中生科学阅读,专业阅读,在阅读中点燃激情,振奋精神,用学生自己的方式诠释书香校园的魅力。其次,教师要做好率先垂范,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该给初中生做好阅读榜样,在闲暇时间多看书,在师生共读和小组共读模式下创设物态环境,让校本阅览课成为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助推器。教师要每周带领学生到图书室开展阅读指导活动,听取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意见,师生在融洽的氛围中交流,便于学生吐露内心的感受,使课外阅读的效果更突出,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不断阅读,由感性到理性,提升初中生的综合能力。初中教师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开设阅读指导课程,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阅读转变,接受优秀文化和思想的熏陶,显现课外阅读设立的初衷。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后,初中教师要设计检验环节,给学生提供一些阅读书籍,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完毕,并且归纳总结出相应的知识点,看哪位学生的总结最全面、最详细。校本阅览课的形式还可以更丰富,初中教师要带领初中生到校外的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在那里有更多可供学习的资源,让初中生成为优秀的阅读者,终身的阅读者。

三、结语

课外阅读推荐范文5

1.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质发展,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在利用教学过程中讲解的内容和课文与课外阅读内容联系,以课上阅读文章为基础,提出一些问题,在学生的心中埋下种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去阅读课外读物。比如,教师在讲授《晏子使楚》这一课时,晏子使楚这一个小故事选自战国策,战国策中还有很多的有趣的历史故事,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你们知道晏子生活的时期还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发生吗?有一本书叫战国策,里面有很多你们想要的故事,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去读一读。“教师还可以在课堂的阅读上渗透阅读技巧,让学生更高效的进行课外阅读。比如,在讲授《桂林山水》一课的学习中,文章总分总的结构特点明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首先读文章的总起句,通过总起内容,初步的认识文章的内容,为下文的理解做铺垫。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对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有重要的意义。

2.加强课堂上的课外读物推荐引导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教师已经认识到课堂推荐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是推荐的方法通常死板单一,而且推荐的读物不够科学,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教师首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的读物,注重书籍的教育作用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推荐一些适合该年龄段的学生阅读的书籍。比如小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喜欢读故事性强的书籍,喜欢一些有趣的科学探索书籍,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推荐读物。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内化和运用,将课外阅读的中体现的知识和内容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转换和运用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累自己在课外阅读发现的好词好句,并鼓励和启发学生将自己的课外积累运用到写作和课堂学习中。此外教师还要多与学生共同读书和研讨,时常与学社分享读书的心得体会和在书中发现的乐趣,带动学生的主动性。

3.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教学氛围

教师除了要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引导之外,还需要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同时注重家庭、校园阅读氛围的构建,通过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学生进行熏陶,让学生在阅读的氛围中主动向前,积极阅读。学校可以设置课外阅读教室,为学生创建阅读环境,提供阅读条件。同时学校要联合家长构建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积极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构建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通过多方面的配合,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无时无刻体会到课外阅读的良好气氛。教师可以联合家长,与家长共同和学生读一本书,并且在课后要求家长与学生共同阅读,共同交流。家长要注意减少手机使用频率,多和孩子一起读书,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

4.帮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思路

提高课外阅读能力,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思路,进而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爱上阅读,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教师要加强学生阅读思路的培养,而不是学生随意的阅读,既浪费时间,又得不到良好的阅读体会。只有学生主动的、自愿的接触阅读才能够起到阅读效果,提高阅读水平和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路需要教师在课上阅读文章讲解中贯穿,将阅读思路落实在阅读讲解中,通过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将读的方法传递给学生,进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

5.多方面提高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自主性

教师通过语文阅读文章的课堂教学将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传递给学生,通过课上教学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使用一些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学生从读物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学校也要通过多种活动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方法,比如举办,阅读竞赛,读书月,共读一本书等多种活动,来促进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学校和教师也要注重对借节日的利用,利用学生的寒暑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家长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也呈现出重要的作用,所以有必要联合家长,促进良好家庭教育形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书籍,提高阅读自主性。

6.结束语

课外阅读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意义重大,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等,同时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成起到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又必须将课外阅读渗透到课上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章芙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1(29):12-32.

课外阅读推荐范文6

关键词: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做法和体会

由于社会竞争不断加剧,人才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这对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语文作为中职专业教学的工具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化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有的语文教师只是一味向学生灌输语文理论知识,而忽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致使学生语文知识面太窄,阅读量不足,语文视野狭窄,不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应用,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基于此,笔者呼吁要通过引导中职生阅读课外读物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开展各种阅读和交流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任何事必须要有兴趣才能做的更好。中职语文教师要通过开展各种阅读和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拓宽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定期为学生推荐好书,慢慢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组织开展各种阅读和交流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比如,开设语文相关的社团,以兴趣小组的形式为学生搭建课外阅读的平台,提供课外阅读的机会。还可以组建班级图书角、学校读书廊,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爱看的书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还要定期组织开展阅读大赛,评选阅读大王,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班级与班级之间要加强沟通与交流,以开展课外阅读座谈会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探讨课外阅读的有效模式,推动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2创设阅读情境提高阅读效果

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上,教师不应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该通过创设阅读的情境,营造轻松活跃的阅读氛围。比如,在教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如果只让学生自己干巴巴的阅读不易收到好的阅读效果。可以设定情境,让学生把眼睛蒙住,想象书里面描述的情景,让学生对书里的内容有深层次的体会。学生经过这样的情境体验,可能会更深刻的体会到海伦凯勒失明的痛苦,从而增强阅读情感。教师也要借机告诉学生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懂得生命的珍贵。此外,在阅读指导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这样的阅读才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的效果,也有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进而提升写作能力。

3为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

由于语文课堂时长是非常有限的,只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根本无法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所以需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大量阅读。而有的中职生原来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可能对教师强制推荐的书籍存在抵抗心理。因此,为了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教师要准确掌握学生的阅读需求,向学生推荐他们感兴趣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书籍。

4重视课外读物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课外阅读推荐范文7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阅读现状;阅读对策

农村儿童阅读作为“全民阅读”重要组成,其现状及需求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与支持。2021年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指出,要“重视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城市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1]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关注留守儿童阅读是寻求“有质量的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对张家口农村留守儿童当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研,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以便有针对性、有效提高农村儿童的阅读能力、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内心,同时也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

一.张家口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的现状

从2022年7月至10月,就张家口地区宣化赵川镇、赤城县龙门所镇、蔚县西合营镇、沽源县平定堡镇等8所农村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的121名留守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10位教师进行访谈。学生问卷之中有115份作答有效,有效率为95.04%,其中包括一二年级21份、三四年级45份、五六年级49份。在调研对象中,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的占52.89%,一方外出务工的家庭占47.11%,因此隔代监护和单亲监护成为留守儿童监护的两种重要形式。学生问卷主要调查留守儿童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图书数量、阅读环境等情况,以下是问卷的调查结果。

(一)儿童阅读兴趣的调查

针对阅读喜爱程度进行调研,很喜欢阅读的儿童占46.96%,喜欢的占28.70%,较喜欢的占13.04%,较不喜欢的占6.96%,不喜欢的儿童仅占4.34%。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为22版语标)对课外阅读种类划分,发现低年级偏爱童话、寓言,中高年级偏爱科普科幻作品、诗歌散文、故事。走访中发现部分高年级小学生开始阅读言情、武侠、玄幻、恐怖内容的故事和小说,在同学之间交流共享并形成相对固定、组织松散的阅读群体。

(二)留守儿童阅读能力的测评情况

根据22版语标中关于阅读能力的具体要求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心理卫生研究中心编制的《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设计《留守儿童阅读能力测评量表》。针对二、四、六年级学生选取三篇文章,从阅读流畅、字词理解、梗概复述、标点指错和主旨情感理解五个维度、12个条目进行测评。评量采用5级评分,从未出现计1分,偶尔出现计2分,有时出现计3分,较常出现计4分,经常出现计5分。本次测评随机选择接受调研中的三个年级各10名学生,测试过程中测评老师要求学生首先默读文章,默读结束后示意老师并进行朗读,朗读结束后回答问题。在此期间,测评教师进行观察并记录。这些条目的原始分数越高表示阅读能力表现越差。将各条目的原始分进行求和,并转化为T分后[T=50+10(X-M)/SD],进行评价和比较。各因子的T分越高,反映儿童阅读能力水平越低,反之亦然。经过信度分析Cronbach’sα系数值为0.72,该测验量表信度较好。通过测评、计算和统计后发现,整体上农村留守儿童在阅读流畅、字词理解、标点指错三个方面儿童得分偏高,表明这三个方面阅读能力相对较低。

(三)校内外阅读环境的建设状况

阅读环境泛指影响读者阅读的所有外尽力量的总和,它由整个周围事物构成,是一个立体的多层级的子系统。[2]阅读环境是进行阅读活动的基础,包括家庭的藏书和书刊购置、周边图书馆及书店等情况。家庭、学校、图书馆为阅读者提供文献资料和阅读空间以及相适应的阅读设备,为读书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便于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教师推荐课外读物方面,有过推荐的一二年级占42.86%,三四年级占51.11%,五六年级占61.22%。近一年家人给孩子购买过课外读物的情况,家人有给买过课外书,一二年级占71.43%,三四年级占68.89%,五六年级占73.47%。多媒介阅读调查方面,曾有通过手机、平板或电脑进行阅读的经历和经验学生占总人数的80.87%,其中一二年级占71.43%、三四年级占80%、五六年级占85.71%。根据走访调查,有5所学校建有图书室,开馆时间不规律,有的只限于馆内阅读,低年级学生对图书室的运行、馆藏、规定等不够了解。6个村镇有农家书屋或文化活动室,有关红色经典、农牧生产、医卫生活的书籍较多,在教育类图书下有部分少儿类书刊,寒暑假会开放。

二.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和实地走访发现目前张家口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阅读兴趣初显自觉意识,但缺乏外界正向引导

在校内课外阅读中,学生会因朋辈效应的影响、阅读兴趣等因素自主形成若干个组织松散的读书群体。学生受到彼此影响,对加快阅读速率并对阅读技巧有所思考。部分教师对此有所了解,但因工作繁忙无暇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和组织管理。在校外课外阅读中,部分读书群体会持续发挥其影响力,但随着环境改变会导致影响力减弱。如部分留守儿童属于住校生,校外时间仅为周末休息。学生会选择看电视、玩游戏、看网络视频来度过周末,选择课外阅读的仅占15.3%。

(二)阅读指导方面,老师缺

少相关培训,监护人对此不甚了解在课外阅读指导方面,86.5%的教师能够认识到课外阅读指导的必要性,但在各级岗位培训中缺少必要的阅读指导培训。部分教师认为语文课中的阅读技巧可以直接移植到课外阅读。仅有51.7%的教师了解过2022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但具体书目名称和内容不熟悉。由于留守儿童监护人个人文化水平有限,多数支持学生阅读课外书并了解阅读对学习的重要性,但无法对被监护者实施有效阅读指导。

(三)留守儿童阅读能力在流

畅度、理解力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根据《留守儿童阅读能力测评量表》的数据,发现受访者在阅读流畅、字词理解、标点符号,具体表现为被测儿童在朗读时重复或者跳行、混淆形似汉字、正确规范使用标点三个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

(四)在课外阅读方面环境育

人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农家书屋虽然有较多的书籍,但童书数量较少且种类较单一。由于环境和经济的局限性,留守儿童的实体课外读物数量不多,大部分实体图书整体上内容偏陈旧落后。部分学生通过手机或电脑开始接触恐怖、灵异、暴力等不良内容的文章,好奇心、模仿力和尚未成熟的心智会使他们沉迷精神“毒物”中。整体上,农村留守儿童一方面需要面对成长中精神上的需求,另一方面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课外读物充斥在身边却让人不知所措。

三.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培养模式和对策探究

(一)构建“学校-家庭-基层图书馆”合作下的课外阅读推进模式

从政策出台情况来看,国家大力支持并鼓励在留守儿童中间实施课外阅读活动。在政策上倾斜,资金上支持,推动儿童阅读的开展和建设研究,努力在社会营造关注青少年成长、热爱课外阅读的氛围。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办法指出“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并针对欠发达地区规模较小的学校,“可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推荐”。因此教育局或学校要制定适合本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的课外书单。学校和老师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以语文课为主阵地,结合道德与法治、科学等课程布置阅读任务、开展阅读评比活动,利用寒暑假完成必读和选读书目。还可以尝试选择品学兼优、热爱阅读的高年级学生指导或陪伴中低年级学生完成课外阅读,以便发挥正向的朋辈效应。监护人除了在态度和情感上鼓励儿童课外阅读,还要在周末和寒暑假关心和监督课外阅读情况,如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购买一些课外书,有意识地减少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支持孩子与同伴到村镇的农家书屋共同阅读。有能力的家长还可以进行亲子阅读,一同阅读纸质书或聆听有声书,对存疑的内容共同思考和探讨。基层图书馆多以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和文化活动室的形式遍布全国各个行政村。农家书屋成为农村儿童课外阅读的“第二课堂”,向儿童阅读群体倾向,发挥农家书屋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作用,以儿童阅读带动同伴阅读、家庭阅读。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向童书倾向,除了在网站公布出版物推荐通知,还应向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征询推荐书目。建设并不断完善线上阅读环境。以河北省冀农书屋为例,在悦读和听书栏目中部分内容较为适合儿童阅读或倾听,总体数量大约一千左右。这与庞大的童书市场相比,还远不能满足儿童阅读兴趣的多样性。“学校-家庭-基层图书馆”三体合作模式的架构与运行不仅推动留守儿童阅读环境的建设,还营造浓厚的农村阅读氛围。

(二)积极推进课外阅读内涵式发展,不断细化、强化课外阅读

一方面,不断提高课外阅读书目的系统化与适应性。2020年4月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涵盖人文社科、文学、自然科学和艺术四类,涵盖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该目录的出台也是课外阅读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标志。改变过去课外读物推荐商业化、功利化倾向,从读物入手并配合相关专家学者的导读与介绍,从内在发掘课外读物的意义与价值。另一方面,加大教师关于课外阅读指导能力的专业培训。在22版语标中“整本书阅读”与课外阅读关系最为紧密,在教学提示中强调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同时,提出“兼顾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阅读”“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等教学策略[3]。因此在国培省培的教学内容中,要加大关于课外阅读指导能力的培训内容。这既符合实际教学需求,也是对现行课标的实践与探索。

(三)扎牢语文基础,关注课内阅读能力的迁移与转化

第一,从低年级开始,夯实语文基本功。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注意形近字、多音字的比较,选择字例可以是同一篇课文或单元的,也可以是课外阅读中遇到的生字。从字形、字音的角度比较相同和不同之处,再写一写、读一读,最后尝试组词造句。在阅读与鉴赏中,鼓励学生用普通话朗读喜欢的课外书片段,并体会标点符号在句中的作用。在朗读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总结怎样正确、流利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技巧。整体上,让儿童在字里行间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进而促进语文学习的健康发展。第二,教师要注意课内阅读能力的迁移与转化。语文课的阅读技巧直接“移植”到课外阅读容易产生“水土不服”。语文课阅读可以等同于“精读”,而课外阅读则是“泛读”。一“精”一“泛”,目的不同,方法也不同。精读需要从文章的“微言精义”作为出发点,细读多思、反复琢磨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吸取精华。泛读则是广泛地阅读,读者追求对作品的整体理解以及阅读速度,而不注重字句的深入剖析,也不会逐字逐句的理解整篇文章。因此在指导课外阅读时,教师要提醒学生阅读速度和效果。有的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有哪个人物、情节、片段还有印象,试着回忆并复述给好友,进一步鼓励学生二次阅读书籍。

参考文献

[1]史竞男.关于做好2021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N].人民日报,2021-03-18(004).

[2]曾祥芹,韩雪屏.阅读学原理[M]开封: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06

课外阅读推荐范文8

一、课外阅读应遵循的原则

1. 全面性原则

一方面,从内容上来说,课外阅读应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着手,保证学生阅读的内容能够具有全面性的特点,能够让学生的阅读层面与阅读角度更为广阔,最终让他们从阅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实现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另一方面,从表现形式上来说,学生既可以阅读传统的书籍,也可以阅读卡通、漫画等等。教师要关注的是学生阅读的内容,而不在于阅读的表现形式。相反,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表现形式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让教学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2. 科学性原则

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时候,教师应该遵循科学性原则。要想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价值和作用,就一定要让学生读好书,选择有价值的、契合学生身心发展基本规律的读物,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对此,教师就一定要科学地选择课外阅读书籍。在选择的时候,要考虑到书籍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阶段,要能够适应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与阅读理解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掌握。还要保证所选择的阅读书籍内容科学、合理、健康、向上,能够实现学生的综合、有效发展,最终落实学生阅读学习素养的提升。

二、课外阅读优化策略

1. 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首先,教师在指导学生展开课外阅读的时候,要注重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教授学生基本的选读法与精读法,让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课外阅读内容,灵活地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对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然后以目标作基准去展开课外阅读实践,提高读书的质量与品味。比如,在教学完《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之后,教师就可以有选择性地为学生推荐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经典著作《昆虫记》,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昆虫选择自身喜欢的课外阅读篇章,然后展开精读。而同学们基于这样的阅读实践,也能够更为全面地了解人类与昆虫之间的关系;其次,教师应该为学生安排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展开高质量的阅读实践,通过实践不断巩固自身所学习的内容。而学生在展开阅读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做好巡视工作,及时地回答学生在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逐渐掌握更为科学的阅读方法,进而激发出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渐增加更多的阅读方法,比如针对五六年级的学生,教师就可以给他们渗透浏览性的泛读、探求性的速读以及品味性的精读等阅读方法。甚至可以让学生在文章上进行旁批,记录自己的阅读见解,这样便能够让他们做到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实现以读促思。

2. 注重阅读内容的鉴赏

在展开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鉴赏。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阅读情景,让他们展开自主阅读,以更为科学的阅读方法去引导自己展开阅读实践,创新学生的感悟与体会。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推荐适合的读物,让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所推荐的读物展开高质量的阅读。对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为他们推选更加适合展开课外阅读的书籍;其次,教师应该为学生创建多元化的课外阅读情景,以情景来充分地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更为快速地进入到阅读作品之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与阅读内容相关的插图、配乐以及语言等等,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再者,在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的酝酿和激发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并且要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剖析,加深对文本内容与中心的深层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欣赏能力。在学生展开阅读实践之前,教师就要为学生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要让学生有目的、有层次地展开阅读。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两个阅读任务,分别为“快读初步感知”与“精读批注”,然后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动手,展开高质量的阅读实践。而这一个环节应该设置 15 到 20 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展开深沉的思考;最后,在学生结束阅读之后,教师再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整个阅读内容,理清楚整篇文章的线索,加深课堂互动,确保学生能够在回顾阅读内容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思考与感悟,进而表达对整个阅读内容的深层思考。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这些经典的阅读段落进行模仿创作实践,让他们能够实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能够充分地感受阅读的魅力,使得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去欣赏和体会课外阅读内容,最终实现阅读素养的有效培育。

 3. 注重阅读后续的汇报

在展开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学生阅读后的汇报实践,要让学生通过这一汇报实践将自己所阅读的书籍分享给其他同学,展示自己所获得的阅读体会,引导其他学生也能够去展开高质量的课外阅读。比如,在教学完《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之后,除了为学生推选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这一课外读物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漫游三国城》这一课外书籍。那么在学生阅读完这一书籍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展开以下汇报实践:首先,要让学生准备好汇报的提纲。对此,教师可以提前一周告诉学生需要汇报的内容,让学生谨慎地选择自己想要汇报的内容,然后列好提纲。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明确地列出汇报的重点。比如文章的中心思想、各个篇章的写作方法等等。甚至可以让学生结合一到两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心得,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分享,优化他们的汇报内容;其次,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与讨论,让学生彼此分享自身的阅读见解与看法,互相补充阅读认知。在此之前,教师就可以以生动简洁的语言来唤醒学生的汇报兴趣与积极性,然后给学生一些时间进行讨论,进而展开全班范围内的交流,最终落实高质量的汇报实践;最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展开个性化的阅读汇报实践,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阅读感悟。比如以诗歌朗诵的方式、情境表演的方式等等,以此让学生的分享方式更为多元,进而整体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