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培训范例

课外阅读培训

课外阅读培训范文1

关键词:课外阅读;初中语文;农村地区;家校社

语文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审美以及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然而,办学条件、教学理念等诸多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乡村课外阅读的开展,H乡G中的语文课外阅读现状仍然不乐观,当下乡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问题值得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1调查设计与实施

H乡G中是一所位于中部省份,经济水平比较落后地区的偏僻寄宿制初中,留守学生居多。为了对现阶段G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有一个整体基本了解并获取有效数据,笔者采用了问卷抽样调查的方法和访谈法。问卷共由老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部分构成,参与问卷调查的抽样语文老师人数为25人,其中七年级老师10人,八年级老师7人,九年级老师8人;学生人数为120人,七、八、九三个年级学生数量各40人。本次问卷共发放145份,回收145份,符合抽样调查的标准。

2调查结果分析

2.1课外阅读现状

在被调查的25名教师中,年龄在25周岁以下的占80%;教龄在3年以下的占96%;专科学历占68%、本科学历占32%;所有老师参加教师职业培训频率均为三年以上一次。由此可以看出,G中语文老师年龄呈年轻化趋势、教龄较短、学历偏低且参与教师职业培训次数较少。在阅读教学中,大部分老师认为学校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滞后,阅读教学资源匮乏,在课外阅读教学指向明确的情况下,教学的目标仍然不够明确,不够重视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仍然停留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层面,阅读教学有明显的弊端与局限性。在被调查的120名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偶尔进行课外阅读,少数学生从不课外阅读,极个别学生会经常课外阅读,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并不重要,课余时间用来上网或睡觉。阅读的书目主要以教材为主,对阅读的技巧以及方法的掌握不够理想,阅读过程不太重视字、词和句子的积累,多数同学的阅读目的是想提高成绩取得高分;课外读物的来源主要是自己买书或者同学之间相互借阅,喜欢故事类文体的学生最多,绘本其次,国内外名著以及科普类读物相对较少。

2.2课外阅读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2.1乡村阅读资源有限

由于经济原因,大部分农村学生没有条件通过自己的能力购买课外读物,大多数农村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淡薄,不愿给孩子购买课外读物,所以学生的阅读主要依赖于学校。然而,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乡村寄宿制学校的课外读物收藏较少,有的学校甚连图书馆都没有,致使学生的基本课外阅读无法得到保障。再加上不少乡村学校禁止学生使用电子设备,学生的阅读只限于语文课本,进而影响了课外阅读的开展。

2.2.2应试教育色彩浓厚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生活在乡村的孩子,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加之乡村寄宿制的学校中留守学生比例普遍偏高,学生由年迈的老人监护,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没有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不利于开展课外阅读。也有些重视学生学习的家长,但他们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着眼于孩子的分数,始终看重孩子的成绩,认为掌握好书本上的知识是最重要的,课外阅读与考试无关,忽略了课外阅读对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重要性。

2.2.3学校条件保障不足

寄宿制乡村学校受当地理位置、经济状况、教学环境、学校性质等一系列复杂客观因素的影响,师资力量偏薄弱,老师教龄低,教学经验少;由于学校学生数量相对较少,且重视“主科”,忽略“副科”,所以学校在师资配置方面未能做到学科均衡化,出现了一名老师教授不同学科的情况,比如语文老师在负责本学科教学的同时,还要承担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不仅如此,寄宿制学校的老师除了负责基本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照顾住校学生生活上的大小事宜,工作量大,事情杂,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开展课外阅读。有关部门对老师进行职业教育培训的频率不高,导致教师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感到困惑与迷茫,不知道哪种材料学生接受度高,更适合学生阅读。

3提升乡村语文课外阅读的途径

3.1优化配置乡村课外阅读资源

3.1.1有书可读。相对于城市的图书资源来说,乡村图书资源整体薄弱。在G中,不仅没有专供师生阅读的图书阅览室,而且老师与学生手中的书籍不太适合作为课外读物,要么理论性过强,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要么书籍陈旧,内容跟不上时代步伐,学生可以看的书少之又少。因此,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向当地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大力加强科学绿色的阅读资源保障系统建设,满足学生最基本的阅读需求。学校在置办课外阅读书籍的过程中,不仅要紧扣新课标列出的必读书目,也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与心声,选择适合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读本,做好合理的书籍规划,避免出现资源资金浪费现象。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开展电子阅览室的建设。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向社会寻求帮助,大力鼓励企业对偏远地区以及不能满足基本阅读条件的学校进行资助,发挥企业的社会价值。

3.1.2规范管理。一个学校的图书阅览室是否能够有效运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必不可少。学校在遵循《中小学图书馆规程》的同时,也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一套符合自己的管理标准,健全各种管理制度,配备专职图书阅览室管理人员,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正常有序地开展阅览、借书、还书等活动,以此确保图书阅览室的正常运行。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培养学生图书管理员,提倡同学们积极参与图书管理工作,这样不仅能增加了学生对书籍的热爱,也加强了学生对书籍的保护教育。

3.1.3有时间能读。语文的功能,最基本的是培养读书的习惯[1]。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课外阅读往往比课本更加重要,但由于繁重的课业,学生拥有的课外阅读时间并不多,所以学校在拥有图书阅览室、可供选择的书籍、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应根据课程设置,合理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积极将阅览室投入使用,合理安排开放时间,大力鼓励并引导学生走进阅览室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充分发挥阅览室的作用。与此同时,学校也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引导家长观念的转变。

3.1.4构建网络共享师资平台。学校不是一个封闭的环境。面对滞后的教学问题和优质师资短缺的问题,构建优质师资共享平台势在必行,其中,网络资源共享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学校根据师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网络课程,比如学生观看名校教师录课,或者上远程网络直播课等。不仅有利于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也有利于学生获取更多优质信息,使学生更好地进步成长。

3.2提升教师阅读教学水平

阅读教学在智育、德育、审美教育等诸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是,乡村教师受落后的教育理念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并不是所有老师都具备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的能力,尚在“教什么”和“怎么教”之间摇摆。更有老师认为学好课堂知识最重要,课外知识一概不教,一概不管,课外阅读的开展仍然处于停滞状态。因此,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是推进乡村语文课外阅读的首要任务。

3.2.1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师的专业化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是指教师内在的专业素质与能力[2]。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特殊之处在于对教师的专业内在要求比较高,偏远地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确实较为落后[3],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再提升仅仅靠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环境和平台也非常关键。因此,可以由学校牵头,对乡村教师进行系统地培训,提高教师与时俱进的践行能力,夯实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促进专业发展,让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与新课程的改革得到同步提升,以此切合新时代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3.2.2探索课外阅读教学路径。G中的语文教师团队偏年轻化,对于教材的研究还停留在表层,许多语文老师认为,教材是教材,课外书籍是课外书籍,两者是独立的部分,但事实上,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并非对立关系,课内与课外也无轻重之分,两者关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缺陷可以被课外阅读弥补,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先更新优化教育观,利用专业知识,对语文教材与课外阅读之间建立联系,构建教材与课外阅读一体化的教学,这就要求老师要掌握教材编排原则,梳理教材体系结构,吃透教材编写理念与特点,并将其熟练运用到每一堂课中。G中使用的是部编版语文新教材,与原来的人教版相比,课外阅读部分发生了变化。阅读教学呈现出“三位一体”的模式[4],构成了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的体系,完成了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名著导读从之前的附录部分变成了阅读单元的内容,由“读书方法指导”“专题探究”“精彩选篇”“自主阅读推荐”四个板块构成,均按照每册两部必读名著,三至四部推荐阅读作品的课标要求设置,其中,课外必读书目12本,推荐阅读24本。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朝花夕拾》和第六单元的《西游记》都是必读名著。根据两部作品的相似性,又给出了《白洋淀纪事》和《湘行散记》两部自主阅读作品,更加注重了课内与课外的配合,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在吃透教材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变化特点,搭建从课堂到课外的阅读教学。

3.3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围绕学生设置的课外阅读,不仅要紧扣时代背景、课程标准,最重要的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尽量避免“填鸭式”的阅读教学。为此,教师要明确课外阅读的主题,选取合适的读物,围绕主题开展兴趣活动。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后,老师就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并对其指导,这样才能保证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基础好的学生,老师可以推荐他们读一些逻辑性较强,稍微有点难度的书籍;基础薄弱的学生,老师安排一些入门的简单书籍,先打基础,再逐步增加难度。在学生课外阅读质量能获得保障的前提下,教师也应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先设置文本的阅读目标,学生根据目标指向去读,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做标记,记录所思所想,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以获得更多体验。综上所述,提高乡村初中语言阅读教学水平,应将更合适、更科学、更先进的理念注入课程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舒晋瑜.总主编温儒敏谈“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新思路[N].中华读书报,2017-09-20(007).

〔2〕朱旭东.论教师的全专业属性[J].教育发展研究,2017,37(10):1-7.

〔3〕臧艳美.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审视与提升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0,37(12):59-62.

课外阅读培训范文2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阅读现状;阅读对策

农村儿童阅读作为“全民阅读”重要组成,其现状及需求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与支持。2021年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指出,要“重视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城市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1]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关注留守儿童阅读是寻求“有质量的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对张家口农村留守儿童当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研,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以便有针对性、有效提高农村儿童的阅读能力、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内心,同时也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

一.张家口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的现状

从2022年7月至10月,就张家口地区宣化赵川镇、赤城县龙门所镇、蔚县西合营镇、沽源县平定堡镇等8所农村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的121名留守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10位教师进行访谈。学生问卷之中有115份作答有效,有效率为95.04%,其中包括一二年级21份、三四年级45份、五六年级49份。在调研对象中,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的占52.89%,一方外出务工的家庭占47.11%,因此隔代监护和单亲监护成为留守儿童监护的两种重要形式。学生问卷主要调查留守儿童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图书数量、阅读环境等情况,以下是问卷的调查结果。

(一)儿童阅读兴趣的调查

针对阅读喜爱程度进行调研,很喜欢阅读的儿童占46.96%,喜欢的占28.70%,较喜欢的占13.04%,较不喜欢的占6.96%,不喜欢的儿童仅占4.34%。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为22版语标)对课外阅读种类划分,发现低年级偏爱童话、寓言,中高年级偏爱科普科幻作品、诗歌散文、故事。走访中发现部分高年级小学生开始阅读言情、武侠、玄幻、恐怖内容的故事和小说,在同学之间交流共享并形成相对固定、组织松散的阅读群体。

(二)留守儿童阅读能力的测评情况

根据22版语标中关于阅读能力的具体要求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心理卫生研究中心编制的《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设计《留守儿童阅读能力测评量表》。针对二、四、六年级学生选取三篇文章,从阅读流畅、字词理解、梗概复述、标点指错和主旨情感理解五个维度、12个条目进行测评。评量采用5级评分,从未出现计1分,偶尔出现计2分,有时出现计3分,较常出现计4分,经常出现计5分。本次测评随机选择接受调研中的三个年级各10名学生,测试过程中测评老师要求学生首先默读文章,默读结束后示意老师并进行朗读,朗读结束后回答问题。在此期间,测评教师进行观察并记录。这些条目的原始分数越高表示阅读能力表现越差。将各条目的原始分进行求和,并转化为T分后[T=50+10(X-M)/SD],进行评价和比较。各因子的T分越高,反映儿童阅读能力水平越低,反之亦然。经过信度分析Cronbach’sα系数值为0.72,该测验量表信度较好。通过测评、计算和统计后发现,整体上农村留守儿童在阅读流畅、字词理解、标点指错三个方面儿童得分偏高,表明这三个方面阅读能力相对较低。

(三)校内外阅读环境的建设状况

阅读环境泛指影响读者阅读的所有外尽力量的总和,它由整个周围事物构成,是一个立体的多层级的子系统。[2]阅读环境是进行阅读活动的基础,包括家庭的藏书和书刊购置、周边图书馆及书店等情况。家庭、学校、图书馆为阅读者提供文献资料和阅读空间以及相适应的阅读设备,为读书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便于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教师推荐课外读物方面,有过推荐的一二年级占42.86%,三四年级占51.11%,五六年级占61.22%。近一年家人给孩子购买过课外读物的情况,家人有给买过课外书,一二年级占71.43%,三四年级占68.89%,五六年级占73.47%。多媒介阅读调查方面,曾有通过手机、平板或电脑进行阅读的经历和经验学生占总人数的80.87%,其中一二年级占71.43%、三四年级占80%、五六年级占85.71%。根据走访调查,有5所学校建有图书室,开馆时间不规律,有的只限于馆内阅读,低年级学生对图书室的运行、馆藏、规定等不够了解。6个村镇有农家书屋或文化活动室,有关红色经典、农牧生产、医卫生活的书籍较多,在教育类图书下有部分少儿类书刊,寒暑假会开放。

二.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和实地走访发现目前张家口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阅读兴趣初显自觉意识,但缺乏外界正向引导

在校内课外阅读中,学生会因朋辈效应的影响、阅读兴趣等因素自主形成若干个组织松散的读书群体。学生受到彼此影响,对加快阅读速率并对阅读技巧有所思考。部分教师对此有所了解,但因工作繁忙无暇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和组织管理。在校外课外阅读中,部分读书群体会持续发挥其影响力,但随着环境改变会导致影响力减弱。如部分留守儿童属于住校生,校外时间仅为周末休息。学生会选择看电视、玩游戏、看网络视频来度过周末,选择课外阅读的仅占15.3%。

(二)阅读指导方面,老师缺

少相关培训,监护人对此不甚了解在课外阅读指导方面,86.5%的教师能够认识到课外阅读指导的必要性,但在各级岗位培训中缺少必要的阅读指导培训。部分教师认为语文课中的阅读技巧可以直接移植到课外阅读。仅有51.7%的教师了解过2022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但具体书目名称和内容不熟悉。由于留守儿童监护人个人文化水平有限,多数支持学生阅读课外书并了解阅读对学习的重要性,但无法对被监护者实施有效阅读指导。

(三)留守儿童阅读能力在流

畅度、理解力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根据《留守儿童阅读能力测评量表》的数据,发现受访者在阅读流畅、字词理解、标点符号,具体表现为被测儿童在朗读时重复或者跳行、混淆形似汉字、正确规范使用标点三个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

(四)在课外阅读方面环境育

人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农家书屋虽然有较多的书籍,但童书数量较少且种类较单一。由于环境和经济的局限性,留守儿童的实体课外读物数量不多,大部分实体图书整体上内容偏陈旧落后。部分学生通过手机或电脑开始接触恐怖、灵异、暴力等不良内容的文章,好奇心、模仿力和尚未成熟的心智会使他们沉迷精神“毒物”中。整体上,农村留守儿童一方面需要面对成长中精神上的需求,另一方面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课外读物充斥在身边却让人不知所措。

三.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培养模式和对策探究

(一)构建“学校-家庭-基层图书馆”合作下的课外阅读推进模式

从政策出台情况来看,国家大力支持并鼓励在留守儿童中间实施课外阅读活动。在政策上倾斜,资金上支持,推动儿童阅读的开展和建设研究,努力在社会营造关注青少年成长、热爱课外阅读的氛围。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办法指出“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并针对欠发达地区规模较小的学校,“可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推荐”。因此教育局或学校要制定适合本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的课外书单。学校和老师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以语文课为主阵地,结合道德与法治、科学等课程布置阅读任务、开展阅读评比活动,利用寒暑假完成必读和选读书目。还可以尝试选择品学兼优、热爱阅读的高年级学生指导或陪伴中低年级学生完成课外阅读,以便发挥正向的朋辈效应。监护人除了在态度和情感上鼓励儿童课外阅读,还要在周末和寒暑假关心和监督课外阅读情况,如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购买一些课外书,有意识地减少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支持孩子与同伴到村镇的农家书屋共同阅读。有能力的家长还可以进行亲子阅读,一同阅读纸质书或聆听有声书,对存疑的内容共同思考和探讨。基层图书馆多以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和文化活动室的形式遍布全国各个行政村。农家书屋成为农村儿童课外阅读的“第二课堂”,向儿童阅读群体倾向,发挥农家书屋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作用,以儿童阅读带动同伴阅读、家庭阅读。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向童书倾向,除了在网站公布出版物推荐通知,还应向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征询推荐书目。建设并不断完善线上阅读环境。以河北省冀农书屋为例,在悦读和听书栏目中部分内容较为适合儿童阅读或倾听,总体数量大约一千左右。这与庞大的童书市场相比,还远不能满足儿童阅读兴趣的多样性。“学校-家庭-基层图书馆”三体合作模式的架构与运行不仅推动留守儿童阅读环境的建设,还营造浓厚的农村阅读氛围。

(二)积极推进课外阅读内涵式发展,不断细化、强化课外阅读

一方面,不断提高课外阅读书目的系统化与适应性。2020年4月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涵盖人文社科、文学、自然科学和艺术四类,涵盖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该目录的出台也是课外阅读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标志。改变过去课外读物推荐商业化、功利化倾向,从读物入手并配合相关专家学者的导读与介绍,从内在发掘课外读物的意义与价值。另一方面,加大教师关于课外阅读指导能力的专业培训。在22版语标中“整本书阅读”与课外阅读关系最为紧密,在教学提示中强调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同时,提出“兼顾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阅读”“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等教学策略[3]。因此在国培省培的教学内容中,要加大关于课外阅读指导能力的培训内容。这既符合实际教学需求,也是对现行课标的实践与探索。

(三)扎牢语文基础,关注课内阅读能力的迁移与转化

第一,从低年级开始,夯实语文基本功。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注意形近字、多音字的比较,选择字例可以是同一篇课文或单元的,也可以是课外阅读中遇到的生字。从字形、字音的角度比较相同和不同之处,再写一写、读一读,最后尝试组词造句。在阅读与鉴赏中,鼓励学生用普通话朗读喜欢的课外书片段,并体会标点符号在句中的作用。在朗读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总结怎样正确、流利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技巧。整体上,让儿童在字里行间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进而促进语文学习的健康发展。第二,教师要注意课内阅读能力的迁移与转化。语文课的阅读技巧直接“移植”到课外阅读容易产生“水土不服”。语文课阅读可以等同于“精读”,而课外阅读则是“泛读”。一“精”一“泛”,目的不同,方法也不同。精读需要从文章的“微言精义”作为出发点,细读多思、反复琢磨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吸取精华。泛读则是广泛地阅读,读者追求对作品的整体理解以及阅读速度,而不注重字句的深入剖析,也不会逐字逐句的理解整篇文章。因此在指导课外阅读时,教师要提醒学生阅读速度和效果。有的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有哪个人物、情节、片段还有印象,试着回忆并复述给好友,进一步鼓励学生二次阅读书籍。

参考文献

[1]史竞男.关于做好2021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N].人民日报,2021-03-18(004).

[2]曾祥芹,韩雪屏.阅读学原理[M]开封: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06

课外阅读培训范文3

(1)学生若想扩大自身的词汇量,课外阅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词汇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难关,显而易见,词汇量如果缺乏,阅读理解也会变得有难度。有些学生认为只要背诵单词就可以提高自身的词汇量,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这样做也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巩固词汇量的最佳方法其实是阅读。通过阅读的情境与情节,学生可以自然而然地掌握词汇量,并能在具体的学习中有效应用。学生可以将课外阅读中累积的词汇添加到日常的背诵单词中,利用业余时间再巩固记忆,这样不仅丰富了业余生活更提高了自身的英语词汇量。

(2)学生其他领域的知识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得以丰富。学生学习英语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制约因素一般为:背景知识、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以及语言来源。这些都是课本无法满足的,多而广地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程度,了解西方社会的风土人情,更好地掌握东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渠道、不同形式学习和掌握英语。

2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教育体制怎样都逃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响,所有普通高中的英语教学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学习内容也大多围绕灌输语法、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英语词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现象少之又少,普通高中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状况不容乐观。其中最普遍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现阶段大多数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都较为功利性,学生们进行英语课外阅读多数是因为课外阅读可以提高英语考试成绩,他们阅读的材料大多与高考阅读理解方面有关系,如果阅读材料与高考成绩无关,学生们一般是不会进行阅读的,除了极少数的学生对英语感兴趣以外,大多数的学生只是通过英语报纸的订阅来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真正对英语课外阅读感兴趣的学生少之又少,那些本着兴趣进行课外阅读的的学生,都认为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写作能力,这样考试成绩自然会有所提高。其实这也是他们阅读英语课外阅读的功利性具体表现。

(2)大多数学生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他们一般都对英语课外读物进行泛读,他们大多数只是很随意地翻阅阅读材料;每每遇到较为生僻的词汇就会停止阅读,他们一般不会进行词典查阅,很少一部分学生会根据上下文的段落大意对生僻的单词进行大概意思的猜测,很多学生会跳过那些遇到的生僻单词。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漏掉很多句子的意思,使得阅读理解的效率较低,收获较小,对学习英语的帮助也小。

(3)学生课外读物的来源较单一,很多学生所选择的英语课外读物都是与教材相互同步的辅导书,选择的一些英语报刊也是较为常见的,那些较为纯粹的英语文学杂志与相关书刊学生们都会敬而远之,由此看来那些学生选择阅读材料都带有较为强烈的目的性,材料的来源相对单一、固定,总而言之学生们选择的阅读材料都是根据教科书而选择的。

3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施

(1)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

1)英语报纸报刊具有时事性强、内容新颖广泛的特点。学生可以依据个人喜好,选择个人比较感兴趣的报纸进行阅读,从而丰富自身的各方面知识,比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或体育等。2)英语杂志或期刊内容广泛、知识性和趣味性都比较强,学生阅读此类课外读物,更有助于他们了解世界。3)学生往往对英文小说或简写本有着浓厚的兴趣,因为简写后的英文小说既没有失去原著的含义又相对降低了文字的理解难度,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如若发现难点可以随时查看注解。学生阅读此类读物不仅可以了解这些作品的背景知识,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同时使得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2)课外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应当注意培养自身几个方面的能力:1)快速获取信息能力。学生要做到看到文章就可以做到快速阅读,并迅速了解大致含义。2)精准地找到关键语句的能力。3)巧妙理解生词的能力。学生要能依据文章的上下文或构词法猜测词义。4)合乎逻辑的判断能力。5)总结文章主题的能力。学生要有能力理解文章的第一个段落的大意,并能指出每个段落的含义。迅速的在课外阅读物上捕捉信息,是课外阅读的重点,因为课外阅读不同于课本阅读,课外阅读讲究的是泛读,泛读的特点是广泛、大量、快速。所以,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如果看到不认识的词汇,最好不要立即去查阅词典,更不要在不认识的词汇上长时间停顿,这样会严重影响阅读的速度。建议在阅读时将不认识的词汇进行记录,之后再研究。如果学生在阅读中遇到较长或者相对较难的语句,可以根据文章整体的含义进行相关理解,同时也可以与同学进行讨论。在阅读结束之后,最好将自己认为比较优美的语句进行摘抄背诵,这样在丰富学生自身词汇量的同时可以增强英语的语感。教师应该培训学生针对不同的文章应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学会有逻辑有方法的进行课外阅读学习。

(3)教师做好读后检查或反馈

教师应该针对学生课外阅读制定一系列的检查,以保证学生的阅读效果,这样做不仅可以监督学生坚持课外阅读,还可以使学生清楚自己在课外阅读方面取得的进步。针对检查,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摘抄:将那些优美、精彩的语句或者段落进行摘抄,积累语句素材。2)列提纲:将文章的主题或者框架梗概进行罗列,以此培养学生的总结分析能力。3)写读书体会:在阅读结束后,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写出文章的主要思想与心得体会,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概括能力、鉴赏能力。

4结语

课外阅读培训范文4

1问题的缘起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英语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和行为有了较大的改观,课程意识、生本意识在阅读教学中逐步得到显现,但是不得不承认,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基础比较薄弱的农村初中学校,英语教师钻研意识不强,缺乏对阅读文本的深入解读,自身的英语素养停留在原有水平上,思想、观念和文化意识更新也不快,而比较突出的问题还反映在对课标中阅读教学要求的理解与领悟缺乏深度与广度。在与一线教师的交流中发现,很多教师知道阅读很关键,但是教材讲不完怎么阅读?读课外书需要时间会不会因此影响学习成绩?

2学生视角分析

学生不同于成年人,他们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方式,而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看问题的视角也不尽相同,就英语课外阅读而言,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都存在较大差异。基于学生视角的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必须清晰地了解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和认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困难,才能做到寻求难点突破。

3课外阅读教学策略实践尝试

3.1从指导正确处理教材入手确保开展课外阅读的前提与条件

3.1.1提高课程意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前面提到,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基础差,教材学不完,怎么进行课外阅读?”。面对这样的疑问,首先转变唯教材论的观念,帮助教师跳出教材看教材,让教师意识到只学好教材是学不好英语的。因此,提高教师的课程与课标意识刻不容缓。

3.1.2组织集体教研,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笔者认为,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做到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发挥集体力量、团队合作以及名优教师引领辐射作用。考虑到乡村学校每个年级学科老师人数太少,难以进行集体教研,笔者借助培育站平台,把就近的学校组织起来形成片区教研组或集团教研组,除了定期开展面对面的集体教研,还充分利用线上微信群、QQ群等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与研讨,大大提高了集体教研的效率,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措施落在了实处。

3.2从教材阅读课入手打磨常态课堂阅读教学基本模式

3.2.1基于学生视角,制定阅读教学目标

为了确保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首先要明确教材中课内阅读教学的地位与作用,更要明确课堂教学改革是研究阅读教学的主阵地。

3.2.2开展示范活动,助推引领辐射

为了帮助教师深入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究,笔者通过乡村培育站制定的系列研讨活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教材进行全方位的梳理与解读。

3.2.3分析与研究优秀课例,形成阅读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依托培育站平台研修活动,开展听评课、同课异构、示范研讨课、演课与优课评比等给老师提供更多的研讨、交流与展示机会。

3.3从重视语音教学入手引导学生能利用词典等工具书进行阅读

3.3.1语音教学缺失,“学困生”增加速度过快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称课标)关于语言技能五级目标中第六条对“读”明确指出:能利用词典等工具书进行阅读;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笔者在大量的听课、观课中发现不少教师到了九年级还让学生跟读单词,离开教师学生就不会读。可见,拼读规则没掌握,语音没过关,学生根本不会查词典,更谈不上能利用词典等工具书进行自主阅读,这给阅读尤其是课外拓展阅读造成了巨大障碍。

3.3.2重视语音教学,从培训教师抓起

自2012年以来,初中英语新教材把语音教学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际教材使用过程中并没有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最重要的原因是很多教师本身语音教学知识就缺失,没有形成教学体系,所以避而不“教”,图轻松省事。如果三年的初中英语教学是这样的教学观,后果可想而知。解决了语音关,进而就很容易突破词汇量,可以说为课外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又迈出了一大步。

3.4从选择合适的英语课外读物入手给学生以正确的方向引导

3.4.1采用“滞后法”,灵活处理阅读难度高于学生水平的读物

课外阅读形式多样,阅读读物繁杂,容许学生自由的选择视频、App、听读等网络学习形式,而我们老师主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书籍读物。首先以本区域推荐的黑布林英语阅读系列为重点,阅读任务分配在每年的寒、暑假,开学后利用每周1-2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来进行阅读指导。

3.4.2精选题材、体裁多样化的读物,体现“杂”而有趣

除了经典书籍读物以外,笔者认为一定要让学生去体验和感受各种不同题材、体裁的语篇。如,文学类、叙事类、科普类、说明类、新闻类、诗歌类等。如,二十一世纪报、上海学生英文报等让学生根据自身水平选择既能读懂又感兴趣的时文。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有可读的内容,鼓励学生通过不断努力向更高阅读层次“晋级”,从而获得阅读带来的成就感。一句话,就是本着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原则。

3.5从展示学生阅读成果入手给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利用学校宣传栏、年级(班级)黑板报等定期展示学生的读书心得、好词好句、精彩故事片段等,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督促、共同进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体验氛围。奖励阅读习惯好、阅读速度快、阅读能力进步明显的学生,让学生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

4反思与总结

课外阅读培训范文5

教育的主要阵地便是课堂,立足课堂,充分发挥三尺讲台的作用,便成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新时代下,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的人才培养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课改的指引下,“自主、合作、探究……当一个个新理念被旧课堂一次次地放逐,人们往往不是归咎于旧课堂的低效,而是埋怨新课堂的无用。”的确如此,旧的思想已经不能适用于新课堂,而新的理念一时难以达到全面普及,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路途,而在学习课本教材内容之外,应打破这一旧模式,积极拓宽学生视野,这必将成为主导,这是大势所趋。

一、课外阅读现状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重要途径。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个人修养,乃至全面实现语文课程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初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普遍存在着阅读兴趣不高、阅读目的不明确、阅读方法缺乏指导等问题。

二、课外阅读比重小的原因

应试教育使许多教师忽视了对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举个例子来说,四大名著可以说是我们文化食粮的精髓,在文学史上占据着不可逾越的高度,每个孩子在成长的历程中都要了解名著常识,而且在月考、地区联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试卷上,最后一道名著阅读题,经常会涉猎,但是语文教材中并没有过多涉及相关的知识,就拿初一来说,涉及的文章有《童年》《昆虫记》。因此学生提不起重视,有的老师课堂上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于是要求学生反复背诵课内古诗和文言文,基本涉及不到课外名著,那么就会导致学生知识面断层,这不是一个小问题,我们常说“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一分两分很可能关乎一个学生的命运,影响到该生能否考上重点高中,这样说绝没有夸张,因此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必须提高,现在学生课业比较繁重,深受着应试教育的荼毒,而且教师盲目大量留作业,往往是无用功,导致孩子课余时间浪费在老师布置的“题海”之中,可以用于阅读的时间被大量的作业所侵占,更不用说读名著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到底‘教什么’,起决定作用的常常不是大纲和教材,而是教师对阅读教育内容体系的认识。”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更新理念,合理安排作业。

三、提升课外阅读比重的重要性及对策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从语文单独成立学科以来,可以发现,语文课的主要载体和支撑是“课文”,而目前的教育形式是以单篇课文研读为主,学生能在45分钟短时间内完成相对完整的教学内容,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缺少对整本书、对作者、对写作大环境的把握。只是盲目地进行一个小片段的阅读,比如说阅读鲁智深,大家耳熟能详的是“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但对其他故事情节一无所知,无法从整体上把握这个人物形象。作为一名奋战在教育一线的初中教师,我们有责任为学生打开一个广阔的阅读世界,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引领其乐读、好读,并从中获取知识技能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其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逐渐成长为一个能够适应新社会发展的青少年。

(二)加强课外阅读的策略

首先,政府和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应该有针对性地对乡镇语文教师进行培训,转变其陈旧落后的语文教育理念,提升其阅读指导能力。其次,开放学校图书室。校内图书室的建设至关重要,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有助于学校教学质量提升,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各校要把图书室建设好,并且各校图书室的应用、开放及借阅情况应落实到位。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筹建电子阅览室,使学生开阔视野,了解更广阔的世界。最后,语文学科教师或班主任可以为孩子指定阅读书目,提出要求、指点方法等,借助师生共读,发现问题。还可以通过读书沙龙、阅读考级等活动的开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总而言之,课外阅读现状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地推广阅读。在此过程中,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该通力合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作者:刘芮彤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篇2

只要稍微留心每年的高考,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理科考生,城乡差别不是特别明显,文科考生,农村学生高分少、录取率底,与城镇学生的差别日益加大。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局面?是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开展课外阅读的情况不容乐观,在某些学校几乎是一片空白。现针对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可以采取的措施谈谈自己的看法。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到底是怎样的呢?

第一,阅读无书

从家庭层面来说,大部分学生家庭,没有书房,没有书柜,甚至没有藏书,拥有一两本文学名著的家庭都不多,也不订阅杂志。从学校层面来说,学校虽然有图书室,却很少开放,即使开放,图书室的大部分图书,也都是学校为了应付“两基”达标验收而大量购买的书店压仓图书——这些图书,可读性不强。

第二,阅读无时

农村中学有两类学生是比较典型的:一是基础差,学业跟不上。这类学生连正常的学习都无法完成,就更谈不上课外阅读了。一是成绩较好,学校、老师、家长都寄以升学的厚望,在应试的重压下,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练习,根本就挤不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而另外一些基础尚可但升学无望的学生,由于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及有效的辅导,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的课余时间也大都花在自己喜闻乐见的事上,如看电视、玩游戏、上网等。

第三,阅读无伴

首先,是家里无阅读伙伴——农村孩子的父母大多在外打工,没有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即使在身边,也是忙于生计,忙于生活;不忙的,也大多把心思放在玩牌等娱乐消遣上,陪着孩子阅读的父母凤毛麟角。其次,是学校无阅读伙伴——做作业的多,玩耍的多,打游戏的多,就是阅读的少。

第四,阅读无“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初中学生应掌握的阅读方法。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

但实际情况呢,这些方法,很少为现在的学生所掌握;大多数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是随意读读而已,过目就忘,不留半点痕迹。要改变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我认为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如今,我国已经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是高素质的。如果我们的教育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中心,我们的学生又有什么能力去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呢?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站在全局的高度,为素质教育的推行保驾护航。政府应该加大农村村政文化建设的力度,加大农村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的建设投入力度,为课外阅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让每一个热爱课外阅读的孩子,有个课外阅读的地方,有可读的书。

第二,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这是不错的。可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不是单纯以文化成绩为依据的。说一所学校拥有自己的文化底蕴,这关键的“文化”二字,是以阅读为基础的。如果站在学生成长的长远角度考虑,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是最有效的选择。所以,学校要转变观念,在课程编排与图书室、阅览室的充分利用等方面,为学生课外阅读开绿灯,大力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

第三,需要家长转变观念

家长,应该着眼于孩子的长远发展,更应该着眼于家庭的长远发展。“书香门第”是怎么来的?是读书读来的。对于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而言,应该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怎么做?首先,挤出时间来陪孩子阅读,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其次,花点钱买书,买课外书,买适合孩子阅读的课外书,订阅适合孩子阅读的杂志,让孩子有书可读。花10块钱为孩子买零食或玩具,一定比不上花10块钱为孩子买课外书。可问题是,现在不少家长宁可花几千块钱为孩子买苹果手机,也不愿花10块钱为孩子买书。所以,家长观念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需要老师以身作则

目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缺失,语文教师难辞其咎。一个称职的语文老师应该认识到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名学生课内语文知识学得再好,如果没有课外阅读作为辅助,那么他(她)的语文能力也是很难上升到某个高度的。同时,语文教师自己也得以身作则,博览群书;只有自己的知识丰富了,才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第五,需要老师进行有效的指导

课外读物浩如烟海,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往往无从下手。盲目地阅读,其效果会大打折扣。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这里讲的合适,首先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好处的。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各种出版物,琳琅满目,良莠不齐,其中有一部分不适合学生阅读,甚至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这类读物,就不宜选择。其次,就是学生喜欢的,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在课外阅读的初级阶段,有没有兴趣至关重要。

2.建议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时间。课外阅读,之所以叫做课外阅读,是以不影响正常的课程学习为前提的。在学习基础课程的课堂上,是不允许读课外书的。有时,老师反对课外阅读,家长痛恨课外阅读,主要就是部分学生因课外阅读影响了正常的文化课程学习。另外,要告诉学生,课外阅读不能影响自己正常的生活与休息。

3.指导学生具体的阅读方法。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毕竟有限,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对所有的书籍都细嚼慢咽,所以方法的指导就显得特别重要。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中学生在课堂里也接触到许多,哪一种阅读的效果最好,也因人而异,不必强求一致。课外阅读的方法主要有浏览、略读、选读、跳读和精读等,学生应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对一般性的文章,只要粗读、快读即可;而对一些名篇名著,则需要耐心细读;如果篇幅太长,实在没有时间读全文,则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选择地读一些精华部分。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一定要注意提醒学生学会积累,如摘抄名言警句、对重点段落圈点批注、做读书笔记等。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会有实效。多读书,多读好书,其意义是十分明显的。我们只有正视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认真分析其原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缩小城乡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差距。

作者:胡献平

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篇3

中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掌握、阅读量的积累等的实际状况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距甚远,语文课程标准重视阅读,注重扩大阅读量,倡导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最主要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2022年4月至7月,课题组对黔东南州部分中学采用问卷随机抽样调查方式,发放500份问卷,共收回问卷473份,回收率94.6%,调查人员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调研结果如下。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一)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态度

根据调查显示,认为课外阅读非常重要的学生占67%,他们能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对于课外阅读的目的较为明确的学生占63.2%;其余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是为了休闲娱乐、应付考试;甚至还有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分散精力。从调查看学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学生认为课内学习是学习重点,却不明白课外阅读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语文学习中应把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有许多学生还没有转变观念,这方面尚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二)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从上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是喜爱阅读的,阅读兴趣也很浓厚。学生逐渐具备自主阅读能力,在与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他们课余时间也很喜欢看书,这与他们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相关,希望通过阅读获取各种信息。因此,学生有阅读的动力。在书籍的选择上,学生多能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正因为如此,喜欢读漫画的学生偏多,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认为漫画好看易懂,读图比读文字更容易。也有小部分学生对武侠小说、网络小说很迷恋。虽然阅读中外名著的学生也较多,但普遍是教师和家长要求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相应指导。书籍来源以书店购买为主,学校图书馆的书籍种类少、更新慢,很多学生也没有到图书馆借书的习惯。

(三)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式

从上数据可看出,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式方法比较随意,缺乏主动与同学相互交流读书心得的行为,没有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学生在阅读课外书时没有掌握有效的方式方法,无法提高阅读质量,也难达到把书记知识真正转化成自己的阅读内容。

(四)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有时间阅读是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最主要的原因。在询问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是多少?”时,能保证每天阅读时间在30分钟左右的占29%,不确定的占55%。学生的自由阅读只有在节假日或者校外进行。

二、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阅读目的模糊

课外阅读是伴随终生的一种行为,阅读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充实精神生活、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能够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更快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由于七到九年级的学生缺乏正确的独立思考和正确判断选择的能力,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阅读,一部分学生只喜欢读一些漫画、言情、网络小说,重视故事情节和自己喜欢的片段。问题所显示学生阅读目的性不强的主要原因第一是学生侧重于消遣型阅读,只看一些有意思的小说或漫画作品,阅读只是一种休闲方式。第二是学生为寻找答案而阅读。在追求“答案”的影响下,只阅读与考试相关的内容,其余的较少问津。

(二)课外阅读缺乏有效指导

通过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是喜爱阅读的,有自主阅读的能力,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但在课外书籍的选择上多凭个人兴趣、好奇心或盲目跟风,导致所选读物良莠不齐。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正确指导,容易导致以上情况的发生。同时,学生阅读的方式方法较随意,缺乏主动与同学相互分享读书心得的行为。这除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局限性外,更主要是缺乏正确、有效的阅读指导。因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难以成形,导致学生的阅读成效性不高,学生虽花了很多时间去阅读,但事倍功半,影响了课外阅读的有效实施。

(三)缺少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调查中发现,学校的图书馆图书量少,更新慢,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学生没有到图书馆借书的习惯;部分家长认为学好课本知识就行,不太支持孩子阅读课外书籍,或者家里基本没什么藏书;还有受到网络、电视的影响,学生空闲时间多用于上网、看电视,难以静下心阅读。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学校和家庭缺乏良好读书氛围,使学生没有养成良好读书的习惯,家长对课外阅读的不够重视,也成为学生不能静心阅读课外书籍的阻力。

三、优化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策略

(一)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

前面的调查显示学生课外阅读目的性不强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消遣性阅读和应试性阅读两方面为主。要改变现状就应该引导学生由消遣性阅读向获得型阅读转变。首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定下阅读目标。例如,教师可以规定学生每学期要完成教材规定的两本必读名著的整本书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一周要自选阅读美文2篇,并写出阅读感想。教师还可以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进行对比阅读,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堂学习的延伸,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针对所上的篇目,有意识地让学生去阅读与所学的课内篇目在内容、结构、情感、语言、表达等有相似之处的同一类型的课外阅读材料,或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在课堂教学的引导下,教师让学生能将课内所学迁移到课外阅读,更深地体会作品的内涵,提高扩大认知领域。

(二)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教师应为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选择把好第一道关,教师要推荐有价值的书,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教师要从给学生编写适合其年龄阶段的阅读目录做起,让学生按目录进行选择,进行有的放矢的阅读。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简单方法快速地判断否是一本好书,比如可以看封面上的图画是否精美,关注作者或者出版社。第三,在阅读方法上,学生要根据不同的阅读需要,合理运用不同的读书方法。比如阅读中常用到的精读法,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还要边读、边思、边注。此外,还有略读法,这对当今阅读时间较少的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这能培养学生迅速筛选信息的能力,学生阅读作品时可以先看序言、目录、评介、读开头—中间—结尾等,从整体了解作品,把握作品脉络,明确主题。然后再对所需的信息进行筛选。以《骆驼祥子》的阅读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用略读法从整体了解作品,把握作品脉络,明确主题。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根据阅读的主题需要进行精读,如专题品析作品的“京味儿”,对作品中老北京人情风俗、市井生活、独特的语言习惯等体现“京味儿”的部分进行精读,并在阅读中随时采用批注法进行批注,深入体会作品中那些细致入微的描写。教师还要重视读书笔记的写作指导,由浅入深、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地勤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和记忆读过的书的内容,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写作水平。教会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是课外阅读的关键,教师可以先从摘抄笔记开始,让学生从摘抄好词好句到模仿句子;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提纲笔记,把阅读到的内容进行归纳,用纲要的形式罗列出来,提纲挈领;最后可以上升到写心得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或赏评文章,好的有深度的作品可以进行交流展示。读书笔记的内容和形式上由简单的抄写、模仿逐渐上升为自己创作,真正实现了知识的有效转化,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教师还可以以讨论与辩论为依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中学生的思维活跃,是个性与思想形成的关键期,由于经典名著意蕴深邃,学生对作品的解读颇多,教师可以组织讨论与辩论,让学生各抒己见,达到求大同存小异,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的目的,这也能养成学生对作品的深度阅读和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创建宽松的阅读环境

教师可以在教室、走廊、楼梯处张贴古今中外名人名家关于阅读的名言,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还可以开展每周推荐新书书籍活动,设立“名著长廊”介绍古今中外名著和著名作家等,以此达到对名著的推广,让学生能通过介绍来选择阅读,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建立“读书角”,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地精心布置,打造校园里的“读书天地”,不仅局限于图书馆里的小天地,还可以利用过道、走廊较空旷处安放书架、放置图书,学生取用方便,也免除了去图书馆借阅的不便,使学校的回廊、休息区都能成为学生快乐阅读的场所。

四、结语

课外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语文教学应当贴近学生的“语文生活”,让课堂阅读教学往课外阅读延伸,在课内外相互交叉、融入和整合,连成一体。教师要关注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语文教学的目标可以从不同层面阐述,但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同时,全社会都应重视阅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本华.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谈中学生课外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2(1):53—57.

[2]龚露,张诗亚.贾理:苗族传统社会内部的“官学”体系[J].广西民族研究,2021(1):89—99.

课外阅读培训范文6

一、多重读写教育观:新媒体时代的创新型读写教育观

多重读写教育观(Multiliteracies),源于1994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新伦敦市举行的语言教育研讨会,是“新伦敦学派”倡导的一种教育理念。近年来,在信息通信技术和教育要求方面的进步已经改变了“新伦敦学派”最初提出的多重读写教育的概念,因为学习者面对的是一个更具有挑战性的环境,既是社会、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和对差异的承认,也是各种数字技术在学习中的介入和融合。因此,多重读写教育观是指要运用新数字技术和当代设计理念,帮助学生运用多重模态表征形式,即多种多样的表达和交流媒介,包括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符号系统,超越传统纸质媒体的局限,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以适应变化和创新。

二、课外阅读教学的现状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培养读写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但学校在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读写素养方面仍存在问题。第一,大多数学校都缺乏课外阅读反馈系统。在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只有少数学校会存在反馈系统,而在少数存在反馈系统的学校里课外阅读反馈系统大多数又是线性的。从评价的角度来讲,这种线性的反馈系统可以被界定为“终结性评价”。显然,终结性评价与阅读过程是分开的,终结性评价的反馈系统是阅读过程最后的一种管理工作,是一种回顾性判断,它对进一步阅读学习几乎没有直接作用。读写素养与我国研究较早的读写结合理念不同,它更多地关注阅读行为,强调的是一种持续的过程,所以在课外阅读教学中,线性的“终结性评价”是不符合读写素养的培养。第二,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运用“说教式教学法”。这种方法通常配合教师自身经验对考点的判断使用,且在考前集中复习中适用率较高。但这种方法的适用受制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程度的有限性,所以教师在使用“说教式教学”手段将阅读文本的重点进行灌输,学生死记硬背后,仍然存在部分学生的不理解。新媒体时代,根据世界教科文组织的要求,“创造”是读写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我们要摆脱“说教式”的灌输,培养学生对阅读文本的主动知识创造。第三,技术探索存在滞后性,教师和学生缺乏数字化的阅读思维和方法。目前绝大部分课外阅读教学依旧固守传统课外阅读的思维,其所谓数字化模式也仅停留在形式的“数字化”,这只是形式上的巨大进步,而并未触动教师和学生课外阅读思维上的“数字化”。

三、新媒体技术:新时期认识课外阅读的应有视角

“媒体”是沟通个体发生和人类系统发生间知识的桥梁。追溯“媒体”的词源得知,媒体是促进人们进行“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交流的中介性的物体、条件或技术,是不同文化之间的者,是跨越时空地产生和传播意义的物质手段。在21世纪,我们正处于一系列新的变革之中,而这些变革的中心是文本、图像、声音和数据的数字化,以及通过互联网媒体实现这些数字化意义的全球互联,我们称之为“新媒体”。与静止的、单向的大众媒体相比,新媒体的文化和认知中介被改变,认知劳动和文化劳动的旧的等级角色划分正在变得模糊,读者同时也是作家,观众同时也是图像制作者。今天的教师面临着使用多媒体技术和多模态文字来提供整体学习体验的挑战。值得注意的是“文学在本质上是多模态的——是视觉和语言设计的问题”。教师必须重新设想他们的教学,把学生的多样性融汇在情境中。从以纸质印刷为基础的阅读实践向多模态、多文化的转变,要求教师在课程、规划和教学的方式上有所改变。书面文字正在被各种口头的、听觉的和视觉的手段补充,而不是被取代。尽管如此,我们也要意识到,虽然新媒体已经进入教室,但并没有引起什么实质性的改变,因为我们很快就把这些技术塑造成“说教式教学”的形象。我们扔掉印刷的书籍,代之以电子书,但仍然将学习者定位为知识的消费者,而非参与者、创造者,这并没有打破“唯技术至上”的壁垒。而根植于新媒体技术的多重读写教育观则为新媒体时代的课外阅读教学提供了超越纸质材料的崭新视角。

四、多重读写教育观:超越纸质材料的课外阅读教学启示

21世纪的课外阅读已经从纸质印刷转变为多模态融合的阅读。虽然学校仍然主张以纸质印刷为主要的阅读材料,但新媒体时代的学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多模态、多媒体的阅读中来。一些教师已经不再只关注印刷文本,而是将语言、空间、视觉、手势和听觉等多种设计模式结合起来,为今天的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全面的学习。因此,多模态(语言、视觉、音频、空间和手势)被认为是当代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成为阅读教学革新的重要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多重读写教育观的核心是“设计”。设计表达了“阅读者在利用现有资源构建新意义方面的积极作用”,它要求“生产新的知识而不是复制旧的知识”。在设计中,阅读者积极地创造和再创造,同时在阅读中有选择。设计的模式有:语言设计、视觉设计、听觉设计、空间设计、手势设计和多模态设计。其中,多模态设计具有特殊意义。在澳大利亚的一所学校进行的一项研究中,一名阅读教师向我们提供了一个基于多重读写教育观实践的阅读教学的多模态设计范式,我们将其梳理为以下的五个阶段。第一阶段:阅读推荐书目,检查书的各个方面,如词汇、视觉效果线索,讨论叙述的各个方面——开头、中间和结尾,讨论人物、角色和故事进展。第二阶段:通过以下问题讨论角色、主题进展和结论——如果故事中有不同的角色会怎样?从中引出他们喜欢的角色,标出故事的顺序,列出引言、过渡句和结论所需要的句子,列出学生决定包含的任何术语或短语。第三阶段: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或新媒体设备的准备、兴趣和知识,讨论关键的操作技能,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准备工作,展示和讨论数字制作故事的例子,并允许学生探索PPT和绘图软件。培训学生使用PPT、Word和绘图软件的基本技能。第四阶段:组成小组来研究故事的一个方面及其视觉特征,邀请小组从课堂上产生并展示的共享叙述中选择一个句子,给每一组一份共同制作的叙述,并让他们选择他们认为的句子想要关注文本和视觉效果,要求创造多模态的知识作品(如:视频、音频、图像等),然后转移到PPT。第五阶段:完善PPT并练习汇报。在语调、风格和手势方面进行个人阅读练习和训练。然后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进行练习,最后在课堂上演示属于自己阅读后的知识作品。在此过程中,它说明了教师基于多重读写教育观对多模态的建设性使用,以及学生通过不同设计模式参与而产生的生产性结果——数字化多模态的知识作品。其核心目标是让学生从单一的个体转变为积极主动、善于对话的人,创造意义,并改变整个课程的阅读实践,这也对我国的课外阅读教学革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五、结语

课外阅读培训范文7

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开放式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得力措施。

一、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

1.课外阅读条件落后。学校在课外阅读方面的投入远远不够,图书室图书数量少、书目老旧,既无法满足国家对中学生要达到人均至少25本图书数量的要求,也无法提起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图书室不能保证按需开放;

2.应试教育占据主导地位,课外阅读不被重视。农村学生基础弱、学习能力较差,教师为了提高成绩,把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教材上,学生难有时间阅读;学校虽安排了阅读课,但大都是走形式,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没有多大作用;学校提供给学生的读物主要是中外名著及中国古典诗词名篇,篇幅较长、内容深奥,学生阅读艰难,影响孩子的阅读胃口;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让孩子读课外书,课外阅读不被重视;

3.课外阅读方法不当,技巧欠缺。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大多教师以应试教育为准则,阅读教学被放置一边。一些教师自己不进行课外阅读,或者没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淡化对课外阅读的引领和指导。且大部分农村学生课外阅读意识淡薄,兴趣不高,阅读方法欠缺、水平较差,严重影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发展。

二、提高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策略探究

(一)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书籍可读

学校因地制宜,倡导当地政府部门加大读书投入,多方集资,置办图书馆,扩充书源,在保证质量的同时经常添置新书;教师向家长宣传读书的重要性,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倡导学生自己购书,并交换阅读,把自己的“死书”变成经常流动的“活书”,让学生有书可读。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有兴趣阅读

1.尊重学生的阅读自由,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者要转变教育理念,切实开展素质教育,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适当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外阅读,留足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比如开设课外阅读课、安排20分钟或半小时晨读,可以教师引导,也可以师生共读等,形成书香校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教师要尽力改变家长对读课外书“无用论”“耽误学习成绩”的看法,可以开展亲子阅读、评选书香家庭等活动,激发家长的阅读兴趣,带动家长参与阅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政府部门要响应国家号召,开设图书馆,推动全民阅读,形成书香社会,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带动学生阅读。

(三)引领指导,让学生有方法可读

1.粗读通大意-略读。培根说:“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对于叙事类、语言浅显易懂的书籍,一般只要知其梗概,理解其主旨就行。具体步骤:一是先看书名,然后看序;二是看目录;三是如果书中有索引,浏览一下。这是为了让我们注意书中出现的高频词汇,在以后阅读中碰到的时候要多加注意;四是阅读书衣的出版社介绍;五是挑几个自己感兴趣的章节来看;最后一步,在书中挑选段落看一看,尤其是理论性书籍。

2.细读品思想-精读。对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阅读的过程就是把我们与作者的差距控制到一个可以交流的范围内,从而更方便地接受作者的思想。这可遵循四个步骤:第一,找关键词,与作者达成共识。第二,从书中重要句子中寻找主旨,把握主旨。第三,找出重要论述。第四,提出自己的观点、评论。

三、结语总之,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开放式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及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作者:李红霞 张晓龙 单位: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玉都中学

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篇2

大量阅读能让学生丰厚语言材料,提高写作水平,增强语文素养,甚至对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纵观农村中学生阅读实情,还存在着兴趣缺乏、时间不足、途径有限、方法欠缺、评价缺失等现状,我结合自身教学探索,从更新理念、创设氛围、培养兴趣、方法指导、强化激励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对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是阅读兴趣缺乏。我随机调查了本校200多名学生,得出以下数据,喜欢读书的占12%,不喜欢读书的占59%,一般的占29%。认真读完一本课外书的占21%,从未读过的占42%,读过一些的占37%,大多数学生根本不读书,尤其是课外书,相反大多数学生宁愿看电视剧也不喜欢读小说,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贫乏,尤其文学名著阅读量不足,导致学生知识面不足、思维不灵活,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很多问题因学生没接触过而无法展开讨论,教师不得不越俎代庖,学生的能力因而无法得到锻炼。

二是阅读时间不足。问卷数据显示,有42%的学生认为“课业负担过重,没有时间”是影响课外阅读的原因之一。虽说素质教育的实施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在农村学校唯分数评价教学实绩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教师为了片面追求成绩,随意加重课业负担,盲目布置重复性作业,导致学生很少有自主支配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同时,由于实行所谓的素质教育,很多特长项目被列为考试范围,所以更多的家长宁愿把时间放在各种特长辅导和训练上,所以,使很多想阅读的同学苦于各种各样的培训而无暇阅读。

三是阅读途径有限。在调查中了解到,家中有四大名著的只有2%,有1~2本的有6%,他们所谓的课外书无非是基础作文书、教材辅导书而已。虽然当下农村家庭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但家长主动投资为学生购买课外书籍的意识依然很淡薄,除非在教师的极力倡导下才会被动购买一两本。就学校而言,为了应均衡发展的要求,虽已配备了标准化的图书室,但很多学校在行动上并没有把阅读真正重视起来,没有定时开放向学生借阅,也很少开展具有实效性的阅读活动,长期如此,学生得不到浓厚的阅读环境的熏陶,阅读兴趣势必缺乏。

四是阅读方法欠缺。在分数依然占据评价主导地位的今天,教师为完成学校下达的教学目标,只顾眼前利益,不留时间给学生看书,更没有心思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有效指导,导致学生连基本的跳读、浏览、批注、对比的阅读方法都没掌握,这也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据调查,教师比学生更清楚课外阅读对提高综合素养的重要性,随着中高考制度改革的变化,很多学校也在阅读教育方面大做文章,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日常阅读任务也有布置,但出于多方因素,这种良好的开端很难坚持下去,往往是有布置无检查,学生阅读中遇到的障碍、笔记撰写中出现的问题等得不到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最终导致阅读效果大打折扣。

五是阅读评价缺失。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阅读评价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阅读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重。然而就阅读教学的现状看,阅读评价的缺失甚为严重。学生的阅读机会极少,阅读评价更是几乎为零,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点滴阅读感悟,教师并没有给予评价及指导,阅读评价的缺失导致了学生阅读兴趣的丧失。就算有所评价,也存在评价方式单一、评价缺乏激励性等问题。评价的缺失导致教师无法准确掌握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无法考查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针对以上现状,结合自身教学探索,我认为要加强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更新理念,拓宽阅读渠道

为了更有效地加强课外阅读,语文教师必须进行理念上的转变。要以实际行动,真正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给学生足够的课外阅读时间和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要研究课外阅读的理想方式,逐渐形成学生重视课外阅读、喜欢课外阅读的良好风气;要争取学校领导加大对图书的投入,加强图书室、阅览室的建设与管理,不断丰富书籍刊物;要认真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语文教师还要加强自身的阅读,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才容易形成一个喜欢阅读的班级,而一个充满阅读氛围的班集体,才有可能师生共享阅读的喜悦和感动。

二、丰富活动,创设浓厚氛围

学校可根据教学实际开展阅读活动,如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利用早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评;开展“小导游”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三、精心引导,加强兴趣培养

教师在推荐和引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了解和把握他们阅读的动向,找到既是学生喜爱又有阅读价值的读物,重视引导和保护学生阅读的热情,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阅读,让他们能在课外阅读的海洋中成长。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由于初中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了什么。学生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要注意读书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适合学生的口味,学生才会对阅读感兴趣。

四、掌握方法,重视个性体验

在指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跳读、浏览、批注等阅读方法的同时,还可将课内外内容对比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对阅读课的喜爱。如教学《孔乙己》时,要求学生读《范进中举》和《阿Q正传》;教学《皇帝的新装》时,布置学生读安徒生的《丑小鸭》等其他童话故事。此外,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要鼓励学生放开“思维”手脚,对阅读作品进行个性化的批注摘记,这种“放任”的阅读法,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参与热情就会大大提高。当然,一开始教师还是要点拨,提示学生一般在有所感悟处注上感想体会,在思维困惑处写下疑点和困惑,提出质疑,尝试修正,也可以和同学、教师讨论交流,交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独树一帜;鼓励学生互相争论,与教师争论。允许学生随时质疑,自由表达,敢于标新立异,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五、促进长效,强化评价激励

为了提高阅读实效,我们必须把阅读评价贯穿于学生整个阅读过程中,根据我的实践探索,总结了一套课外阅读的评价体系:即一讲、二查、三评、四测、五奖。一讲,我将每周一语文课前5分钟定为课前演讲时间,集中展示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可以向同学们推荐一篇美文,讲讲读后感受,也可以与同学们分享读到的故事等。3分钟演讲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二查,查读书摘抄笔记,查《课外阅读记录卡》《课外阅读自我评价和反思表》,每月对学生的阅读数量进行抽查、评价。三评,评阅读随笔,评自由写作情况,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以及在阅读过程中的素养提高情况。这一部分评价也可由学生完成。四测,主要是采取开卷考试,考试时间相对宽松自由,学生可自选文章,自主命题,自主作答。由教师评分,也可由学生代表组成评价小组评分。五奖,通过以上的讲、查、评、测之后,再按A、B、C、D四个等级综合评定学生的阅读等级,并作为期末成绩评定的一部分。同时评出班级“阅读之星”和小组“阅读之星”,以奖励先进,激励其他学生。

六、结语

总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还存在着兴趣缺乏、时间不足、途径有限、方法欠缺等问题,作为乡村语文教师一定要认清现状,努力转变观念、营造阅读氛围、加强兴趣培养、突出方法指导和评价激励,相信农村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

作者:王建锋 郭雅娟 单位:甘肃省灵台县星火中学 甘肃省灵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篇3

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文化课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对课堂知识在课余时间做一个有益的延伸及补充。课外阅读对农村中学生开阔视野、发展智力以及提高素养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它能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及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课外阅读时间少。目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有两类问题比较突出:一种反映在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身上,另一种反映在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前一类学生,自身正常的学习及课后的作业都无法完成,就更谈不上课外阅读了;后一类学生,教师以及家长都对他们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在教师的监督和家长的催促下,他们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习题等,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2.课外阅读氛围较差。课外阅读的氛围是指阅读的环境与客观的外在条件。在当今大多数农村中学里,有许多因素妨碍着学生的课外阅读。一是从学校软硬件设施上看,校园建设比较薄弱;二是从农村中学教师素质情况看,教师本身的课外阅读能力不足以承担指导中学生课外阅读的重任。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3.阅读物资缺乏。由于农村许多中学办学经费捉襟见肘,学校可给学生提供的阅读物资十分紧张,使得课外读物更新的速度跟不上学生的阅读需求。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家庭没有给学生置办课外读物。这一系列原因导致了农村中学生在课外阅读物资匮乏。

二、解决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问题的策略

1.帮助农村中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对于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问题,教师应给出正确的引导,那些与课内知识相关的读物才是学生所需要的读物。教师要利用课堂实践,在教授教科书知识时,利用一些有利于将学生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的精彩片段,充分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比如,在讲解《出师表》时,教师就可以透过《三国演义》里的“三顾茅庐”等一些相关的故事来进行讲解,以此来引导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

2.丰富课外阅读的资源。第一,办好“班级图书角”。建设班级里的图书角是一种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的思维模式,鼓励学生把家中好的书籍带到学校放进“班级图书角”来与同学分享,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需求,还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资源共享的美好道德品质。教师也可以将班级里的班费拿出来,购买一些课外读物供学生阅读。第二,鼓励学生用互联网模式进行课外阅读。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中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可因势利导,教育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指引他们在网络上阅读健康的内容,查找相应的资料,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这也是对传统阅读方式很好的补充。

3.正确的方法指导是重点。如何对农村中学生进行课外的阅读指导?一是教师应由课内向课外展开延伸,二是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三是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有限,不可能花大把时间细细阅读众多书籍,所以阅读方式指导就显得特别重要。阅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大可不必强求统一。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但许多中学生不能将课外阅读转变为自觉行为,教师就应该想办法提高他们的这种能力。譬如可以用合适的方法来监督学生阅读,其中“以写促读法”就是一个较好的办法。它是通过片段写作、记日记等方式来迫使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阅读量逐步增大,知识面自然会扩大,课外阅读能力也会增强。

三、结束语

读书可使人启迪智慧,收获成功。对于农村中学生而言,完全可以通过扩大课外阅读量的方法提高其文化素养。农村语文教师应该踊跃地肩负起这一重任,用积极的态度、可行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阅读。诚如此,我们相信,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沈成荣.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实施策略探微[J].文教资料,2017(1):32-33.

课外阅读培训范文8

关键词:初中生;课外阅读;阅读质量;阅读动机;阅读方法;阅读环境

阅读质量,早期主要是指学生学业考核中有关阅读题型的得分情况。随着人们对阅读价值与意义的理解,阅读质量则更多地偏重于学生对作品的感悟。20世纪末,OECD进行了一项国际成人阅读素养调查(IALS),调查结果的表述中出现了阅读素养的概念。2000年,OECD将阅读素养纳入PISA测试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能力领域的重要构成部分。针对阅读质量的影响因素,国内外已经做了相当多的研究与实践,但已有研究多集中于单因素分析,多因素之间的关联研究则较少涉及。因此,笔者将以现有的阅读动机测量结构为基础,以“阅读质量”为因变量,以“阅读动机、阅读过程(阅读时间、阅读方法)、阅读环境和阅读评价”为自变量,假设了初中生阅读质量影响因素模型;借助已存在的量表,通过电子问卷定向和在线收集数据来论证初中生阅读质量影响因素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改善初中生阅读质量的相关建议。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理论模型与假设

测量阅读动机、阅读过程(阅读时间、阅读方法)、阅读环境、阅读评价对初中生阅读质量的影响,标明初中生阅读质量结构模型变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假设1(H1):阅读动机对初中生阅读质量有积极性影响。

(二)研究对象与数据

本研究随机抽取江苏省初中学校的1103名初中学生为被试,通过电子问卷定向和在线收集数据。调查对象中有男生666名,占60.4%;女生437名,占39.6%。

(三)变量测量

本研究中的因变量“阅读质量”,以及自变量“阅读动机、阅读过程(阅读时间、阅读方法)、阅读环境、阅读评价”,主要是根据王蕾的研究、何丽伟的《阅读动机量表》〔1〕〔2〕,同时结合柳长友的《中学生阅读动机发展的研究》中问卷调查以及学生的阅读情况〔3〕而改编,全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9以上,说明正式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笔者据此设计了调查问卷,以保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问卷所有题目要求被试均采取李克特五级量表,从“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针对每个项目进行自我评定。在分量表上的得分越高,表明被试在该方面的阅读动机水平越强。

二、实证分析

(一)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

在进行假设检验之前,本研究采用Amos24.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以检验测量模型的结构效度。所有测量指标的因子负荷量均在0.50-0.90(p<0.001),组成信度(Compositereliability,CR)也均在0.7-0.9,平均变异数萃取量(AVE)基本上都大于0.4。测量模型总体上具有显著的区分效度,各指标的组成信度和萃取量结果如下,阅读动机:CR=0.83,AVE=0.41;阅读时间:CR=0.75,AVE=0.39;阅读方法:CR=0.71,AVE=0.45;阅读评价:CR=0.85,AVE=0.49;阅读质量:CR=0.86,AVE=0.55。模型的拟合度指数检验结果为:模型的卡方值χ2=1627.56,自由度df=362,卡方与自由度比值χ2/df=4.50<5。其他关键拟合指标GFI=0.90,AGFI=0.90,CFI=0.91,IFI=0.91,TLI=0.90,均达到>0.9的要求;RMSEA=0.056<0.08,SRMR=0.05<0.08(Hairetal.,2010)。结果表明,所有研究变量均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适合做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二)初中生阅读的基本情况

针对初中生阅读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初学生阅读动机相对较强(3.72),阅读质量较高(4.24),但在阅读内容上得分明显偏低(3.01),阅读方法和阅读评价的得分也不高。

(三)初中生阅读质量的影响因素

如表2的检验结果显示,阅读动机对阅读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366,P<0.001);阅读方法对阅读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339,P<0.001);阅读环境对阅读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304,P<0.001);而阅读评价和阅读时间对阅读质量没有显著性影响。因此,假设H1、H2b、H3通过检验,假设成立,而H2a和H4假设不成立。

(四)研究结果分析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影响初中生阅读质量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三个:阅读动机、阅读方法和阅读环境。在提高阅读质量的过程中,阅读动机是至关重要的内部条件,阅读环境是需要重视的外部条件,阅读方法是提升阅读质量的关键因素。而且,阅读动机、阅读方法、阅读环境还存在着协同、交互关系,三者共同作用于阅读质量的提升。比如,优质阅读环境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阅读动机,内在的阅读动机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阅读理解、反思与运用能力等。与此同时,尽管阅读时间和阅读评价对初中生的阅读质量没有显著的直接关系,但是阅读时间和阅读评价仍然是影响阅读质量的因素。阅读时间受到阅读动机、阅读方法和阅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应当通过对动机、方法和环境等因素的提升,有限度地延长阅读时间,以提高阅读质量。

三、初中生阅读质量提升的建议

依据研究结果,围绕阅读动机、阅读环境和阅读方法这三个直接影响阅读质量的因素,结合初中阶段不同年级学生具有不同的阅读特征,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强化自主阅读意识

研究表明,初学生阅读动机之所以薄弱,很大原因在于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存在偏差。而学生阅读行为的实施,多源于外在因素的推动,如学校、父母、培训机构等。外在因素确实可助推学生阅读行为的实施,但如果外在因素成为学生阅读的唯一推动力,则极易弱化学生的阅读动机,消解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从这个层面讲,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是提高阅读质量的首要任务。首先,根据行为主义者倡导的强化理论,要求教师合理地利用奖励和惩罚。对初中学生可以采取对阅读成果的奖励来强化学生对于阅读的热爱,建立有效的助评机制,从而提高阅读质量。其次,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一些“可能自我”的观念性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班级读书交流会或开展给名篇、名著编写推荐词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以“对话”的姿态阅读名著,规避陷入“被动阅读”的困境,体味“对话”带来的尊重与被尊重的阅读幸福感,从而意识到自我具有多种的可能性,生发出探索名著构建的广博世界的热情。第三,根据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个体成就动机,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对于力求成功的学生,要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阅读任务,安排竞争的情景,并设置可量化的评价方式;对于避免失败者,要安排少竞争或者竞争不大的情景,并对他们的阅读成果进行及时的表扬,多采用定性的评价方式。这种阅读评价模式,极大地彰显了学生的阅读主体性;阅读感受获得认可与尊重的学生,也将愿意投入更多的热情到阅读之中。

(二)根据年级特点设计阅读环境,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环境在学生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结合初中不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及阅读兴趣变化,营造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阅读环境。首先,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初一学生,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和未知,因此,既要通过校本课程的设置,树立阅读的意识;也要通过社团组织、读书会等,扩散阅读的影响;还要通过树立阅读榜样,营造阅读的氛围。其次,对于初二学生,强化学生自觉的阅读参与意识是教师这一阶段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具体来说:一方面,可引导学生组织阅读活动,让学生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自我存在的价值,从而能做到主动、自觉地营构良好的阅读环境;另一方面,要通过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分享探讨,形成互帮互助、争相阅读的环境。第三,对于面临升学压力的初三学生,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在试卷中设置课外阅读的题型,来促进阅读环境的延续和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可依据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针对性引导。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阅读指导,须以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为前提,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舒缓学生的备考压力为目的。

(三)依据学习任务优化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因阅读要求、阅读内容的差异,适合他们的阅读方法也有所不同。首先,对于初一学生,他们有充足的时间且需要打下坚实的阅读基础,因此,要强化整本书阅读的意识。如经典名著的整体架构、文体章法、线索分合、人物个性的动态走向等,都需要学生有整本书阅读的统照能力。为此,教师可以通过“鱼骨分析法”引导学生勾勒整本书的结构模型,通过阅读序言和后记领悟作者的写作意旨,通过绘制“人物族谱图”“性格走向图”等宏观把握整本书的人物情节脉络,通过创意拟写“大事记”“词条索引”“章回目录”等方法引导学生剖析整本书的结构章法。其次,对于初二学生,学科增多且难度增加,同时其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此时,培养学生阅读批注习惯将成为阅读教学的中心任务。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指导学生从语言、内涵、人物性格和情节铺垫等不同角度进行批注;给予学生阅读批注的榜样示范,授予学生简单的批注模式;搭建学生批注交流的平台,充分利用微信、QQ等平台即时展示学生的阅读批注成果,生成可以效仿的、动态互补的阅读方法。第三,对于初三学生,训练其理性的思辨能力,既符合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又适用于中考的要求。具体来说,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检索相关书目,并根据摘要、目录等信息对整本书的内容框架有所了解,带着问题去阅读,以提高阅读质量。特别是对于一些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相关名著在中考考试内容所占比重足以引起家长与教师共同对阅读名著的重视。总之,改善初中生阅读现状,需要家庭、学校等各个方面的关注与帮助,以形成教育合力。首先,家长与学校都要意识到,课外阅读对于孩子精神成长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精神丰盈的孩子,将会突破以考试分数为取向的狭隘格局,视探索世界为学习之动力。只有家长与学校都意识到精神健康的重要性、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才有可能尝试改善孩子的课外阅读环境,保障孩子充沛的课外阅读时间。其次,学校与家长要经常沟通、对话,从而在关于优化孩子课外阅读环境上达成共识。不同的家庭、学校,为孩子提供课外阅读环境的条件是不同的,不同的孩子对阅读的需求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学校与家长必须通力合作,使孩子的课外阅读环境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校内外的阅读环境如能合为一个整体,将有助于走出“教辅书”为中心的阅读误区,发挥阅读动机、阅读过程、阅读环境和阅读评价等影响阅读质量提升因素的协同效应,形成“学校—家庭”阅读链,给孩子一个无限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王蕾.初中生英语阅读动机调查〔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

〔2〕何丽伟.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动机调查与策略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