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益处范例6篇

课外阅读益处

课外阅读益处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277-01

在新的课改环境下,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衔接,使学生真正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是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实践的。

一、以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构建大语文教学观

语文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教师应该着眼于课堂,放眼于社会生活,从客观的角度建构语文教学观,挖掘社会生活的教学资源,拓展语文教学渠道。

我们通过课内阅读打基础,学方法,再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赏文学之美,激生活之趣,品生活之味,作生活之文,感悟生命的真谛,积淀生活的底蕴。

二、内引外联,探索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点

找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这是研究的关键所在。建立了这个衔接点,及时地引导学生用课内掌握的阅读方法、培养的阅读习惯去进行课外更为深入广泛的阅读,拓宽自己的视野,充实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境界。

1、释疑解惑,以教材疑难问题为衔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指导学生阅读。

阅读教学中,学生会遇到疑难点,教师适时地出示相关材料,学生就进行阅读、比较、分析、整合,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由古及今、由物及我、由人及己的自塑性拓展,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建构个性的意义理解。

2、比较鉴赏,以与教材有一定联系的课外读物为衔接点,进行比较阅读,培养文学鉴赏水平,提高阅读的能力。

选取相关的教学资料,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使学生由此及彼、组合积累,实现类化、迁移,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3、拓展延伸,以课文的一个教学内容为衔接点选择课文阅读材料,更深刻理解课文,更广博阅读精品名著。

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课文学完后,当学生意犹未尽时,教师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一些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将语文的视域打开,把语文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调动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

4、联想想像,引导学生结合课内阅读的主观感受进行拓展与创造,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升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三、研究实践,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教学新模式

课堂是阅读教学的主阵地,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探索出以下几种课内外阅读衔接的课堂指导模式。

1、读物介绍课。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基础,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推荐,与课文有关的读物、原著、作者的其他作品、或者相同体裁的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2、疑难点指导课。注重培养学生善于审视文本、发现阅读障碍,能先自行释疑解惑的习惯,把学生的“阅读菜单”分为“生字新词是基础”、“不动笔墨不读书”、“善思会问多查找”三大块。

3、阅读欣赏课。教学时主要指导学生抓准文章“美点”,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欣赏优美的语言,吸收丰腴的营养,发展个性,学会以欣赏的眼光阅读,以评判的思维体会。

4、综合评点课。这类课型对所读内容不面面俱到,而是选择一两个阅读点进行专题式评点、赏析。

5、赏析创写课。这类课型,主要是针对适合学生想象性写作的文本。

6、成果汇报课。这类课型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展示。

四、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外联延伸,阅读拓展,生活处处皆语文

将课内所得之法,运用于课外阅读中,拓宽语文学习的外延,使学生的“阅读经验”与“生活经验”在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接触、碰撞、交流中升华。课内课外,内引外联,生活处处皆语文。

1、开展系列活动,保持阅读期待。开展阅读活动,保持持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将课内所得之法运用于课外阅读中,化方法为能力。

2、倡导广泛、自主、个性化的阅读。充分开发各种阅读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改善学生的阅读环境,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

3、提倡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做学生阅读的领路人。提倡亲子共读,培养家庭的阅读氛围。

课外阅读益处范文2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师指导;阅读新天地

【中图分类号】G63

语文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通过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语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英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读书足以冶情,足以,足以长才,怡情也,最见独处幽居之时,其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之际。”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培养课外学生阅读能力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现实中,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状况是令人担忧的,特别是在农村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学校和教师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少,学生课外窄小,学生圈内没兴趣、没氛围造成学生阅读能力偏低,阅读资源缺乏,地域条件差异等等诸多因素造成边远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近乎空白。

我本人在边远的少数民族水族地区农村中学工作十余年以来,一直担任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由于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甚至没有,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学生没有得以实质性的提高。在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得到了和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一样的答案:“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会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看课外书”。为走出这一困境,开创边远农村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新天地,结合本人的一些实践和感悟,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切实转变教师观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相当一部分教师由于思想观念陈旧,错误地认为课外阅读会浪费学生时间,不但不鼓励学生读书,而且阻止学生阅读课外书;一部分教师认为课外阅读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与教学大纲和要求无关,故对学生也不作什么具体的要求,放任自流,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最终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有些老师则认为阅读纯粹是为了应试的需要,教师一味的生硬的强求按照考试阅读模式训练学生,学生则十分被动地接受,最终学生还是得不到个性情感体验和创新潜能的开发。因此,教师应切实转变观念,让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展开回到理性的轨道上来。

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学和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秘方。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加以引导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通过开展一些活动去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同时,还要给学生推荐一些阅读素材,以不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边远农村初中孩子现在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学生心理稳定性较差,我们要鼓励和引导好学生,加强督促和检查,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使学生养成每天和定期进行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推荐课外阅读内容,指导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效果。

当今各类书籍,形形,应有尽有,如果不加以有针对性的择书而读,则开卷未必就有益,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农村初中学生知识文化偏低,缺乏一定的判别能力,这就需要我们这些农村初中的语文老师能根据与课内内容相联系,考虑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实际,帮助学生选择反映学生生活和心里需求,符合当代农村少年阅读口味的书籍。可根据学生在初中三年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状况以及学生的鉴赏水平状况,分阶段分层次并结合学校图书室藏书情况和学生实际,通过整合课外阅读资源,科学地给学生推荐一些书目:如《弟子规》、,《少年文艺》、》《名人传记》、《西游记》、《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三国演义》、《朝花夕拾》、《红楼梦》等等。

凡事得讲究方法,因为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农村初中学生阅读面狭窄,方法更谈不上,因此,教师非常有必要对学生作一些必要的方法方式的具体辅导,根据不同的读物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对可作一般的知识性了解的书籍,可泛读或略读;如果所选择的是美文佳作,想品味作品的优美文字并有所感悟,则采用精读或细读。要注意学会圈、点、钩、画一些重要词句段。

同时,还应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培根:“笔记不但可以加强记忆,而且使人精明”,要让学生养成读书时摘抄好词佳句、记录读书心得的习惯。指导学生做到适当抄写所阅读的好词、好句、好段;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阅读材料的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学习所读内容的描写方法,对好词句段要适当进行仿写;记录课外阅读内容的心得等等。这样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积累了,习作和阅读能力的提高了,自然就形成水到渠成,厚积薄发了。

三、加强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良好的平台。

课外阅读益处范文3

1 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

1.1 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我首先进行一次课外阅读情况家长调查、召开家长会,扭转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取得家长的配合,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课外阅读有人监督。有条件的家庭,提倡家庭阅读,这对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

1.2 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布置班级读书角,图书的来源除到学校图书室借以外,再就是通过学生揍。同学之间可交换阅读书籍,提高读物利用率,同时也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每周要求一个学生要推荐一本好,这样就大大激发学生们读书的兴趣。

1.3 教师以身垂范,与学生共读。教师通过阅读可以使自身的文化底蕴日渐丰厚,思维逐渐地活跃起来。久而久之,教师的身上就会带有某种特殊的精神气韵和文化归属感,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与教师共同阅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也便于教师进行及时引导。

2 帮助学生选择健康、适合的课外读物

2.1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他们大多喜好不同。因此,我要求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

2.2 选择健康、有价值的书。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老师要对学生读物加以甑别,并引导他们读健康、有价值的书籍。

3 有机整合、减轻课业负担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事实证明在社会上处处有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并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 特殊的节日, 特殊的事件, 特殊纪念日等拓展阅读。

课外阅读益处范文4

一、略读课文切入拓展阅读的时机

略读课不同于精读课,与精读课相比,教学对略读课的文本熟悉程度、学习课时、教师指导等方面的要求都略低。略读课更加侧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于略读课应该全程“放手”,略读课强调的是高效、省时、简明,这对教师的教学指导要求更高,教师要兼顾学生自学过程与实际收获两个目标,要通过略读课来提升拓展阅读的实效,必须注意略读课文切人拓展阅读的时机。

1.课始拓展,激趣导读,切入文本

小学生的阅读以趣味性为主要动力,因此在开展略读课文学习时,教师应该在开始上课之际做好导读工作,通过导读内容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全身心地投入略读课的自学过程中去,从而实现拓展学生阅读的教学目的。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时,首先,在上课之际,教师先总结略读课文的内容,概括内容,这样能够使学生快速明白课文的大致内容,但是教师一定要注意导读内容的具体程度,切记不可喧宾夺主,让自己的导读环节代替学生的自学环节,教师的导读内容既不能过于抽象简短从而失去导读意义,也不能过于明确充实。其次,教师还应该注意通过自己的导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讲解自己在日常读报过程中所收集的信息和读报习惯,让学生们了解读报的益处,从而激发学生对读报的兴趣。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阅读,通过提问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不仅能监督学生自主阅读,还能通过问题指导阅读方向。教师的激趣导读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略读文本。

2.课中拓展,指向目标,多元解读

我们已经强调,略读课对教师的指导技巧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通过略读课来提升拓展阅读的实效,不仅需要教师课始拓展、激趣导读、切入文本,更需要教师能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进行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技巧,目标指向明确,并对略读文本进行多元解读。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一《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法间接指导学生阅读,通过问题来为学生指明阅读方向。在学生正式阅读之前提出以下问题:本文讲了什么内容?看报纸有什么好处?应该怎么读报?读报后应该注意什么问题?通过这四个问题形成阅读线索,学生在找答案的过程中快速了解了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高效、省时、精炼地进行阅读,事半功倍地完成学习要求。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对文本进行解读,对于课文中的表达形式、修辞手法等进行解读。比如,通过第二段的首旬来解读设问旬这一句型,通过第二段最后一句来解读反问句。对于“看报也要讲文明”进行重点解读,这是让学生学会为他人思考,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格,将文本内容升华。

3.课尾拓展,回归课本,拓展运用

略读课的终极目的是学以致用,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只有感受到阅读课的实际作用,学生才能更直接地感受到阅读的益处。因此,略读切入拓展阅读应该利用好课程结束之际的时间,回归略读课本,立足略读课本拓展运用。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略读课本――《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时,教师应该将略读文本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学生阅读完成之后,让学生讨论读报的其他好处,让学生在讨论中对读报形成良好的印象,进而对学生提出养成读报习惯的要求。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将课文中所学习到的内容(比如读报后应注意的事情)运用到自己今后的读报生涯中,比如文明读报,读报后将报纸整理归置好方便他人阅读,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读报应该注意的其他问题,教师也可以补充,比如对于报纸的广告应该防止上当受骗。这些思考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集思广益,给予同学们更多的读报知识,拓展阅读知识,提升了阅读实效。

二、略读课文进行拓展阅读的主体建构

通过略读来拓展阅读应该遵循基本原则,采用合理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明确略读拓展的主体建构方法。简而言之,教师应该做到:在学习困顿处拓展迁移、在矛盾冲突时拓展迁移、在“语感”培养处拓展迁移。下面我们通过实际案例进行详细分析。

1.在学习困顿处拓展迁移

在学生略读过程中,当略读内容与学生可接受学力相矛盾导致学生对阅读拓展内容难以理解时,教师应该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不对学生难以接受的部分进行深入拓展,而应该迁移略读内容,拓展其他略读内容,解决学生难以理解之处。

比如,在学生自读《读书要有选择》时,学生往往很难学会正确的读书,包括不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这不利于学生通过略读课收获知识。对此,教师应该在这一方面进行指导拓展,指导学生学会正确读书,包括在读书的过程中养成摘抄好词好句的习惯,对于阅读过程中的生字词,自己通过查字典能够读写并做记录,积累生字词,等等。这些内容需要教师在学生自读《读书要有选择》时进行拓展,学生才能慢慢B成习惯,才能更好地进行略读。

2.在矛盾冲突时拓展迁移

除此以外,在略读文本内容与学生平时所学知识相矛盾时,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进行拓展迁移。教师要对此进行判断,对于错误知识进行指正,但对于矛盾但说法正确且有意义的知识点,应进行拓展迁移。

比如,在学生阅读《读书莫放“拦路虎”》这篇自读课文时,对于文章提及“阅读过程中遇到生字词要学会查字典”这一观点,教师应该进行拓展,简单查找字典解决生字词这个“拦路虎”是不够的,学生更应该将生字词查找之后,了解并记住生字词的形音义,做好记录,这与文章提及的观点是存在差异的。可见,我们对于与阅读文本内容相矛盾的地方,教师也应该选择性地进行拓展迁移,拓展学生的阅读内容。

3.在“语感”培养处拓展迁移

略读文本作为精读课的重要补充,能够增加学生在校阅读时间。阅读不仅是增长见闻的主要途径,也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感”、增强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但是,仅仅依靠学生的自学阅读课来积累语感是不够的,教师要指明略读文本的好词好句以及优秀表达形式,提醒学生积累。总而言之,在“语感”培养处拓展迁移在学生学习略读文本时有积极意义,因此,教师要借助这个时机做好“语感”培养教育。

课外阅读益处范文5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仅仅依赖教材是不行的。教材固然是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它并不是唯一的途径。如果没有课外阅读这一途径作补充,学生的读写能力是难以提高的。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中考试题逐渐能力化、课外化,重视课外阅读已严肃的摆在语文老师面前,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在此谈一孔之见。

一、生活中吸取课外阅读的甘甜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语文尤其如此,新课标明确指出:“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因此,电视、广播、电影、戏曲、广告、电话、书信等,无一不是语文课外读物。面对减负的呼声,我们要将课外阅读置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中,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就是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的美,也可结合写作,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写起,去发掘其中的意义,养成向生活学习的好习惯。

二、新课标、新教材,加强指导,让学生得到益处

1.抓单元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新教材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将阅读能力训练重点分散安排于不同的分册和单元中,形成阅读的序列。教师可结合这些重点,概括要点、理清思路、把握文意、揣摩语言、筛选信息、融汇贯通、创新感悟、质疑问难……

利用课堂教学,尽可能做到“一课一得”,让学生学到阅读的方法并能将这些方法延伸到课外阅读中去,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真正“得法于课内”,才能最终“得益于课外”。

2.以教科书和《语文课外阅读》为纲,落实训练重点

与课本配套发行的《课外阅读》是一本很不错的阅读材料,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单元教学重点把课内学到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更易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作品,就可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当然,看《课外阅读》也可以结合听说训练来进行。例如,课前三分钟学生谈读书体会,要求学生结合单元教学重点进行评析,使《课外阅读》的文章和单元教学重点真正落到实处。

3.分阶段、有步骤地指导学生由阅读节选向阅读原著或由阅读课文向相关篇目扩展

例如:学了鲁迅的《风筝》一文,可以让学生读他的《朝花夕拾》;学了《金色花》一诗可以推荐学生读泰戈尔的《新月集》、《飞鸟集》;读了冰心的《纸船》,推荐学生读《繁星 春水》;学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可以推荐学生读他的《骆驼样子》等。阅读长篇文学名著可以“不求甚解”,随着年龄和知识的阅历的增长,到了适当的时候学生就会豁然开朗,它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生活情趣、思想品德产生的是潜移默化的效果。文学名著正是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蕴和精湛卓绝的艺术特色经久不衰的。扩展阅读可以让学生由“窥一斑而知全豹”,由学节选到阅读整部经典名著及相关作品,如:《西游记》《水浒传》《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名人传》等。小学一二年级,可以指导学生读一些文字较浅。故事情节较强的作品,如《伊索寓言》《爱的教育》《繁星·春水》《格列佛游记》等。小学三四年级,可根据鉴赏能力的要求,将读作品和提高欣赏水平结合起来,指导安排阅读《水浒传》《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小学六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提高了,但面临中考的压力,可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短小精悍的美文。

4.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学鉴赏活动,让学生领略文学艺术的精妙

课外阅读益处范文6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课外阅读早已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它是获取知识、处理信息、学会积累的渠道,是语文教学的课外延伸。但同时,阅读教学又是小学语文教育的薄弱环节。目前,越来越多的信息载体介入,以及信息量的扩涨,至使有些小学生出现了“阅读迷失”。随着时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以“以人为本”。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和研究阅读教育。

一、小学生阅读也“迷失”

作为信息受体的小学生也存在“阅读迷失”的情况。

首先是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每天在我们所生活在的这个世界出现了大量的信息。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能接触到飞速增加新闻的信息,急剧攀升娱乐信息,铺天盖地的广告信息,以及快速更新的科技信息,小学生作为个体接受的信息严重“超载”。

其次是因为我国应试教育习惯,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取得好成绩,为了升入更好的学校。学生们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主体的地位,老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语文阅读出现了学生不阅读,只听老师在讲课的怪现象。小学生的“阅读迷失”需要引起我们语文教育者的注意,并在教育教学思想与实践行为中努力变革。

二、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1.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学习中最好的老师。

这是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也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之处,同时,兴趣也是学生终身受益于语文的最佳途径。用良师益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人是有情感的,尤其是对于还没有完全形成思想意识的少儿来说,情感尤为重要,他们对教师都有一种神圣的崇拜。所以作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心灵上的“良师”,更重要的是学生心灵上的“益友”,讲台上是“良师”,讲台下是“益友”。一位好的语文教师,总能善于理解和尊重学生,总能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总能善于了解学生的困难。通过这些努力,就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教师和学生心灵上的隔阂,从而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期盼感。这样,教师的言行举止、点点滴滴都会深深地扎根于学生心灵深处,学生也会将对教师的崇拜、神圣、渴盼转化成一种新的阅读兴趣。

2.引入情境,激励思维

这是由阅读思维的情境性所决定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规律与其他学科有根本的不同。其他学科的思维训练只是把语言作为媒介,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则是直接通过语言训练来实现的。用语言教语言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表现形式,语言本身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媒介,更是教学内容。学生接受、理解课文语言所传达的情感信息,不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首先需要通过感知、体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方式,进入情境,才能真正领会和理解。阅读教学的这一特殊规律要求阅读教学,尤其是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必须遵循情境熏陶、激励思维的原则,同时赋予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特定内容和形式,即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声色、情态、情节、场面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使其产生思维乐趣。

3.注意课外阅读的延伸

对于小学语文的阅读训练, 除了在课堂中加强之外, 我们还要注意阅读延伸教学, 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把现有的延伸到过去或者未来。对于小学语文的阅读学习,紧靠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教材上的课文是无法让学生锻炼出良好的阅读能力的,所以我们要把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要鼓励学生通过课下的时间多阅读一些和课文相关联的资料,这样不仅对补充他们的语文知识有所帮助,同时还可以巩固课内阅读的效果。通过课外阅读可以让小学生累积到更多的好词好句,为他们今后写作业奠定了基础。如今很多学生惧怕写作,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素材可写,或者不知道写什么能打动读者,如果之前有过丰富的阅读经历的话,在大脑当中就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写作素材,等到用的时候就可以信手拈来了。

4.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参与推荐读物,激发阅读兴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们才会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并能自觉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得到教益。作为小学生,他们天真单纯,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针对低段学生,教师从内容上应推荐一些浅显易懂的儿歌、童话、寓言、童谣等,并让学生结合读,画一画、写一写;中高年级则要推荐趣味性、情节性、知识性更强的读物。我们还可采取让学生来进行“好书推荐”,要求推荐好书的同学把书的名称、作者、大概内容,利用每天放学后几分钟上台推荐。在推荐同学绘声绘色的讲解中,学生定会被深深吸引,听的津津有味,从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对这种形式不仅不拘谨,还会跃跃欲试争着向大家推荐好书。这样激发了学生看书、读书、找书的热情,逐渐养成了课外阅读的兴趣。

总结: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对于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而言, 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教师对孩子们的教育就是帮助其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孩子们来讲,从小培养对语文的阅读能力是头等大事,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只有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才会得以体现,小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才会得到提高。 语文教学只有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完美结合,两者才能相得益彰,只有这样,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以很好地提升, 才能让小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感受到阅读带给他们的乐趣,最终收获阅读带来的小小成就。

参考文献

[1]广州市净慧小学语文课题组.语文阅读教学“自主中发现?协作中发展”的研究和探索[J].教育导刊, 2005,(07)

[2]徐春凤.让阅读课堂教学呈现生命活力[J].教育艺术, 2010,(03)

[3]徐敏.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J].云南教育(继续教育版), 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