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农村环境治理范例6篇

开展农村环境治理

开展农村环境治理范文1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现状;问题;措施

近年来,各级政府以生态示范创建为载体和抓手,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创建活动,突出抓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持续加大农村环境监管工作力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环境安全保障。

1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城市环境与农村环境唇齿相依,农村环境保护不好,不仅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还会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

1.1农村环境保护现状分析。(1)农业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有序推进。加强对农业土壤环境污染调查,开展高污染用地的环境监测和评估,通过法律、政策、技术、工程等多种手段防治污染,不断提升了土壤环境污染防治能力和水平。(2)农村饮用水环境逐步得到改善。高度重视农村饮水环境安全工作,合理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科学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加大风险防控工程资金投入,重点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问题,着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切实保障农村人畜饮水安全。(3)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积极开展。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强化养殖业污染防治。加强畜禽养殖环境监管,科学规划养殖园区,突出抓好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实现畜禽养殖由庭院式分散养殖污染向集约式集中治理污染转变,积极引导畜禽产业在农业生态系统内的良性循环。(4)农村生态示范创建工作效果明显。生态示范创建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工程。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原则,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村生态建设活动,积极开展治理“三乱”(乱倒垃圾、乱泼污水、乱堆杂物)、清理“三堆”(柴草堆、粪便堆、垃圾堆)、推广“三改”(改水、改厕、改厨)、美化“三口”(村口、路口、门口)活动,净化了农村环境。同时,通过大力开展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和绿色文明单位创建等系列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推进。

1.2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1)环境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农村水环境污染表现较突出,农村作坊式企业生产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农村生活污水随便倾倒,造成“二污合流”,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污染饮用水源或用于农田灌溉,严重威胁着村民生命健康和农作物安全。农村生活垃圾、废弃物基本上未进行无害化处理,“脏、乱、差”现象仍十分普遍,严重影响农民正常生产、生活环境。(2)化学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农业生产中化肥的过量施用,造成土壤养分比例失调,理性化性质恶化,肥力下降。农药的高强度使用造成高毒、高残留,不仅会加重农作物生长环境污染,而且存在严重农药残留持续污染。非降解农膜碎片残留土壤后,滞留时间长,将严重影响土壤透气性,阻碍农作物吸收和根系生长,导致减产。(3)面源污染防治任重道远。我国农业生产特别是畜禽养殖造成的农村面源污染逐渐加重,“三废”排放很难有效控制,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土壤污染,甚至导致部分水体、土壤功能丧失;农村生活垃圾的肆意堆放,垃圾解析、淋溶导致大量污染物渗入地下,将对农村地下水质量构成严重威胁。(4)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相对淡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十分薄弱,环境监管工作机制不健全,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投入不足,导致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法制观念淡薄,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氛围尚需时日。

2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措施

2.1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重视环境保护科技支撑。从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农药、化肥控制,坚决禁用超标农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积极扶持生产企业开发生产生物肥等新型高效肥料品种。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科技支撑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大力研究、开发、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农村健康危害评价等方面的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将清洁生产和废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大力扶持并建设一批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化废为利的生物科技企业,通过“压小上大、扶优汰劣”提升产业层次,延伸产业链条。推广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重视对塑料农膜的污染防治。采取适时揭膜技术,提高塑料地膜的回收率;要提倡使用可降解地膜,鼓励开发农膜再生加工技术。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评估,掌握水质状况,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

2.2 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农村保护实际情况,抓紧研究、完善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饮用水水水源地污染防治、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的规范、条例和制度等。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研究制定农村区域间、城乡间的生态补偿政策。推广应用农村污染防治适用技术根据农村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现状,研究、开发和推广适合不同区域特点的农村污染防治适用技术。

2.3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升农民环境保护意识。大力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扩大环境宣传教育领域,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及危害,让群众了解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治理污染的紧迫性,提高村民环境保护意识、道德水平和环境保护法制观念,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新风尚,构建人人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新格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2.4 推进环境连片整治,着力改善村容村貌。(1)加快推进生态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生态文明村镇创建是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立足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突出城镇规划与农村规划统筹考虑、城镇建设与生态建设统筹考虑、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统筹考虑、快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统筹考虑,努力构建生态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的新格局。(2)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问题。大力实施农村连片整治工程,积极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3)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按照“硬化、净化、绿化、亮化、文化化、有序化”的“六化”标准,强化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垃圾乱倒、粪便乱堆”等脏、乱、差现象进行集中整治,逐步建立起村镇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3)加强畜禽养殖集中整治。科学布局畜禽养殖园区,加强对畜禽养殖散养户的引导,积极推动集约发展,逐步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鼓励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3 结束语

保护农业资源和改善农村环境在建设生态文明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深入研究农村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对策与措施,对保护农村生态,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开展农村环境治理范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建设生态为载体,按照城乡统筹、生态保护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标本兼治的原则,全面推广环境友好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维护群众生命健康,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变农村环保落后状况,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根据农村环境特点与经济发展水平,统筹规划,重点抓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饮用水水质安全、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农村地区工业污染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生态示范区创建和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等工作。

2.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结合我实际,按照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居住布局、生活水平、环境状况等,制定切合实际的治理方案。依靠新农村建设项目,推动清洁生产和农村环境保护。

3.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大力推广引用农村环保实用技术。以农村环保实用技术的应用促进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积极创新农村环境管理机制,优化整合各类资金,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

4.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落实政府保护农村环境的责任,维护农民环境权益。加强环境教育,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民及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三、主要目标

1.开展农村饮用水源地整治工作,对饮用水源地周围环境进行全面治理。建立水源保护区企业名录,有计划地逐步关闭和搬迁保护区内有污染的企业。

2.加强农村地区工业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地区工业污染源专项整治和执法检查活动,从源头上避免污染事故发生。

3.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示范工程建设,年内完成垃圾中转站和北区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建设。

4.提高农村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利用率,确保辖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5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75%。

5.进一步开展农村生态创建工作,确保年完成6个部级生态乡镇的创建申报工作,完成4个省级生态乡镇和10个省级生态行政村的创建申报工作,建设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6.开展农村饮用水源地、农村环境空气和地表水环境质量定期监测工作。

7.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鼓励农民建设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生物发酵床生态饲养模式和农村“四位一体”工程,逐步减少农村地区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8.加大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全农村环保资金投入要达到全年GDP的0.6%以上,保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健康有序开展。

四、实施步骤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实施阶段(年月日前):根据《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见附件1)中的各项指标要求,将具体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各责任单位按照要求组织实施。

(二)申请考核阶段(年月日—年月日):各责任单位在完成目标任务后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提出验收申请,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考核验收。

(三)总结表彰阶段(年月底前):总结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对表现突出的责任单位和具体负责人进行表彰。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政府成立以分管副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和乡镇领导为成员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的组织协调(见附件2)。

(二)明确职责分工。各有关单位和乡镇要根据各自职责,按照《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要求做好各自承担的工作。

开展农村环境治理范文3

[关键词]农村环境;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1农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各级政府以“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能源”为目标,以生态示范创建为载体和抓手,把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农村环保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创建,不断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环境安全保障。

1.1生态示范创建取得积极进展

生态示范创建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工程。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原则,通过大力开展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和绿色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环保工作的整体推进。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村生态建设活动,积极开展治理“三乱”(乱倒垃圾、乱泼污水、乱堆杂物)、清理“三堆”(柴草堆、粪便堆、垃圾堆)、推广“三改”(改水、改厕、改厨)、美化“三口”(村口、路口、门口)活动,优化了农村环境,推动了生态示范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1.2农村饮用水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把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保障饮水安全作为重中之重,予以高度重视。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和户用沼气工程建设,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1.3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积极开展

大力推进绿色生态养殖,强化养殖业污染防治。强化畜禽养殖环境监管,不断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引导畜禽业生产在农业生态系统内的良性循环。

1.4土壤污染防治初见成效

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使得土壤养分比例失调,土壤有机质、钾和微量元素严重失调,土壤理性化性质恶化,稳定性差,肥力下降。过度使用农药,不但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而且污染环境。非降解 农膜碎片进入土壤后,会严重改变土壤物理性质,影响土壤透气性,阻碍农作物吸收和根系生长,导致减产。加强对农业用地的环境监测和评估,通过技术、工程等多种手段,积极防治土壤污染。

1.5农村大气污染和工业企业监管力度不断加大

加大区域大气环境整治力度,取缔非法加工企业,捣毁一些非法加工点,建立了联合整治扬尘污染的工作机制及空气质量预警机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办法,强化了对城镇工地及渣土拉运车辆的监督检查。特别是秸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成效显著。加大农村工业企业治理监管力度,使农村老百姓呼吸的空气更清新,居住的环境更舒适。

2农村环保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2.1农村生态创建工作有待深化

要实现“村在林中,院在绿中,路在树中,人在景中”的农村生态格局,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好生态建设。而目前大部分农村的生态建设工作尚处于示范阶段,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在一些地方仍然突出,“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

2.2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不高

目前,农村饮用水源主要采用地下浅层水源及地表水,农村生活污水长期污染浅层地下水。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既污染环境,又污染水源。

2.3化肥、农药和农膜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不容忽视

化肥的应用对农业的增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使用技术落后,导致大部分化学元素进入环境和土壤,对生物多样性破坏的严重后果已经显露。同时,随着农膜使用量的逐年上升,非降解农膜破碎部分残留在地表和土壤中,不易分解,污染了环境。

2.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保投入不足

多数农村没有垃圾填埋场或是垃圾填埋场比较简陋,一些村子没有污水排放设施,垃圾清运车辆数量不多,保洁人员以及垃圾桶的配备并未覆盖全部村庄,仅限于重点村镇,有待大面积推广,以及农村环保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机制不完善等。

3对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几点建议

3.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环境意识

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渠道,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保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努力形成人人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良好氛围。要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相关内容编成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通过举办文艺汇演、“下乡”等活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以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要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生态环保教育活动,通过青少年文明素质的提高,带动家长,影响社会。要加强对农民等生产者的科技文化教育,把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系列标准和生产技术、生态环境保护基本知识作为农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的重要内容,引导农民逐步从传统的耕作方式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

3.2建立长效机制,完善监管体系

农村环保是一项跨部门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到环保、发改、财政、农业、建设、卫生、水利、国土、林业、科技等部门。因此,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完善农村环保机构建设,建立城乡一体化环境监管体系,环保机构要向乡镇、街办延伸,形成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街办以及村组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农村环保工作机制。根据受益者付费、破坏者赔偿、开发者补偿的原则,逐步建立完善公平合理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制定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考核办法,把生态环境保护状况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以落实好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任务。积极探索加强农村环保自我管理的村庄保洁机制,鼓励、支持村民建立村规民约,增强村民的自主保护环境能力。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要广泛听取农民的意见与诉求,尊重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农民的环境权益。

3.3发展生态农业,重视科技支持

要从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农药、化肥控制,坚决禁用超标农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积极扶持生产企业开发生产生物肥等新型高效肥料品种。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科技支撑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大力研究、开发、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农村健康危害评价等方面的环保实用技术,将清洁生产和废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大力扶持并建设一批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化废为利的生物科技企业,通过“压小上大、扶优汰劣”提升产业层次,延伸产业链条。推广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重视对塑料农膜的污染防治。采取适时揭膜技术,增加塑料地膜的回收率;要提倡使用可降解地膜,鼓励开发农膜再生加工技术。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评估,掌握水质状况,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

3.4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能力建设

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逐步增加农村环保的资金投入,加强能力建设,着力解决农村环境中的突出问题。要在财政安排、城建和预算内资金补助、各专项资金等向农村倾斜,围绕重点小城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民培训、产业引导等制定明确的支持政策,形成长效有力的支持新农村建设机制。在每年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保工作,重点支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质改善和卫生监测、农村改厕和粪便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及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的开展。逐步建立“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支助、农民自助”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将资金更多地投入到解决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影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上。

3.5加强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

要把农村环保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落实目标责任。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整治工作,明确整治的重点区域,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治规划和方案。一要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垃圾乱倒、粪便乱堆”等脏、乱、差现象进行集中整治,力求短期内见成效。按照国家农村户厕卫生标准,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二要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村垃圾处理系统,努力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问题。逐步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方式,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三要加强畜禽养殖集中整治。科学布局畜禽养殖场(点),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坚决落实养殖业禁建区、禁养区的要求;加强对畜禽养殖散养户的引导和扶持;把养殖与改善燃料结构结合起来,把农村污染治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同发展清洁能源结合起来,大力实施改厨、改厕、改圈,实现“一池三改”,推广“猪-沼-果”、“四位(沼气池、畜禽舍、厕所、日光温室)一体”等能源生态模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推广秸秆利用、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等措施,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四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示范村、生态村、文明村创建活动,出台支持创建活动的奖励办法,推动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升农村环境面貌。对一些有条件的村镇道路两侧、房前屋后及废弃的晒场等闲置地进行全面绿化或硬化,营造优美整洁的村居环境。

开展农村环境治理范文4

一、进一步认清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农村环境形势严峻,农村生活废水、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等环境污染问题突出,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村环境管理体制不健全,环境监管能力薄弱。农村环境保护既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又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坚持不懈地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领域,是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方面,是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全县上下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扎扎实实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二、农村环境保护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按照国家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村生态文明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题,以环境保护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各类生态创建活动为载体,实行“以奖促治”政策,认真落实农村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夯实工作基础,推广实用技术,健全队伍机构,创新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着力解决危害农村群众身体健康和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按照省政府意见要求,我县农村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严重危害农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管理进一步完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粪便污染治理水平明显提高,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处理率和资源化水平达到8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重点建制镇建有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农村土壤环境保护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得到加强,化肥和农药利用率提高5%;医疗废物、农药包装物等危险废物安全处理率达到80%以上;生态示范创建活动迈出较大步伐,至少建成5个省级以上生态乡镇,每个乡镇要至少创建5个市级以上生态村;农村绿化美化稳步推进,60%以上的村屯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农村生态恢复和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监管得到切实加强,农民的环境意识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为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着力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

(一)切实加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的环境保护。科学划定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优先治理水源保护区周边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严禁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保护区。加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的监测,确保饮水安全。到2015年末,全县农村所有集中式饮用水源都要按要求建成保护区,并实现规范化管理。

(二)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在生活污水的治理上,有条件的建制镇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建立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县城周边村镇的污水可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统一处理。居住比较分散的村庄,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方式进行处理。在生活垃圾的处理上,逐步实行县域垃圾处理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积极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方式,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居住分散、距县城较远的村庄,建立就地分拣、综合利用、就地处理的垃圾治理模式。要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营管理,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保障日常运行费用,使设施稳定运行。自2012年开始,每个乡镇每年至少建成一个符合上述标准的村。

(三)积极开展农村土壤环境保护。按照国家、省、市的总体部署,协助开展农用地土壤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估,建立土壤环境档案。环保部门要严格控制农业区和农产品产区周边的工业污染。环保、农业等部门严格控制主要粮食产区和蔬菜基地污水灌溉,强化对化肥、农药及其废弃包装物以及农膜使用的环境管理。

(四)推进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和污染减排。要把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同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结合起来,采取技术、工程、管理措施,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要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及周边、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等敏感区域内发展畜禽养殖业。鼓励农民施用农家肥,提高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环保、牧业、农业等部门和各乡镇要加强指导和鼓励各类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通过发展畜禽粪便制沼气、生产有机肥和堆肥还田等综合利用方式,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环保部门要以规模化养殖场(区)为重点,严格环境监管和环保审批。新、改、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环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制度,对违规建设、不执行“三同时”制度和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养殖场(区)要实行限期治理。各乡镇要在环保、农业、牧业等部门的配合下加强对养殖专业户的管理,加大宣传引导力度,鼓励其至少采取防渗、防淋失等措施,减少地下水等环境的污染。要确保完成省市环保部门下达的畜禽养殖减排任务。县政府将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予以支持。

(五)有效控制农村工业污染。结合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引导农村工业企业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在构建循环经济链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实现污染物集中治理。发改、环保、土地等部门要负起责任,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要求,严格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环境准入标准,坚决防止落后产能和污染向农村转移,严格控制“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项目在农村建设。

四、积极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各乡镇要积极争取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资金,积极筹措配套资金,整合相关涉农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治理成效。要加强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的管理,在项目可研、环评、设计、招投标、验收等环节,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确保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严禁浪费、挤占、挪用、截留专项资金,严肃查处渎职失职和行为。

五、深入开展各类生态创建活动

各乡镇要把生态示范创建作为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载体,紧紧围绕“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目标,积极开展生态村、生态乡镇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活动,带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全面提升农民的环境意识,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县财政将对成功创建省级以上生态乡镇、生态村的乡村予以补助。

六、推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

按照国家及省的规定,农村环境保护将成为市、县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将以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畜禽养殖业主要污染物减排、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生态创建、土壤环境保护等为主要内容,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指标体系、考核机制和问责机制,并将制定严格的奖惩标准。我县要据此实行乡镇政府农村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并将重要指标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体系。县政府要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做到目标任务明确、责任清楚、奖惩分明,充分调动各乡镇政府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工作局面。

七、开展环境宣传、环境监测、环境执法“三下乡”

在环境宣传教育方面,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通过环保宣传进农村、环保知识进农户,倡导和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调动村民自觉、自治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在环境监测方面,要积极开展农村饮用地下水源水质、空气质量监测,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开展土壤监测,全面掌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区域环境质量变化情况。适时开展农村人口集中区环境质量监测,为有效开展农村环境保护提供依据。在环境执法方面,要严格农村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禁不符合区域环境功能定位、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农村立项。加大农村环境执法监督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定期开展专项督查,使农村环境保护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

八、加强农村环保实用技术的推广

要推广适宜农村的生活污水、垃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环保实用技术。要培养专业化的农村环保技术队伍,以适应农村环保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九、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机构和队伍建设

县环保局要设立农村环保科,负责农村环保工作。各乡镇政府成立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设一名副职领导具体抓环保工作,由乡镇建设助理员兼任环保助理员,具体承担辖区内的环境宣传、环境、生态创建、协助监管等职能,配合与独立开展工作;每个行政村确定由治保主任兼任环保监督员,村民小组长兼任环境管理员,配合乡镇与环保部门开展环境管理工作,形成县、乡、村、组四级环保网络。乡镇环保科员实行双重管理,人财物归乡镇管理,业务工作归环保局指导,共同开展工作,工资福利由当地乡镇政府负责,环保局对其进行年度业绩考核,并给予奖励补助。县环保局要加大对农村环保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环境执法、环境管理能力。

十、以“联保共建”为载体,积极探索和建立农村环保工作模式和管理机制

根据农村环境保护的特点,以“联合保护城乡环境,共建绿色宜居城市”为载体,建立政府主导、农民参与、部门协调、联合推动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机制。县政府要成立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发改、财政、环保、农业、水利、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卫生、林业、畜牧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组织编制城乡一体化的环境保护规划,加快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制定有利于农村环境保护的各项政策,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方式转变。

开展农村环境治理范文5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jasonanger”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关于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为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4月23日,县政协主席鲁晓芳带领部分县政协委员深入西岔河村、谭家河村、十亩地村、五四村、郭家坝村和龙寺村,对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专题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进情况

通过视察,委员们认为,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镇办和县直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发力,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促使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乡容村貌明显改观。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工作体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及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委办、组织部、住建局、环保局等23个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先后制定印发了《佛坪县人居环境综合整治2018—2020年三年行动方案》《佛坪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夯实工作职责。同时各镇办及各村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形成了县、镇、村三级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为保障整治工作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多措并举、抓点示范,充分发挥样板作用。各镇办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统筹推进”的原则,均选择1—2个条件相对较好的村作为整治工作推进示范村,不断创新工作举措,确保整治活动取得实效。如,袁家庄街道办成立了检查组,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指出,责令限期整改;西岔河镇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月检查、月评比制度,实行流动红旗管理制度;陈家坝镇实行“门前卫生”三包制度,明确了村民的责任义务;大河坝镇、石墩河镇制定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标准,实行“红黑榜”动态管理。通过抓点示范,为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发挥了带动作用。

(三)加大投入、突出重点,整治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加大环保项目建设投入力度。近两年来,县委、县政府整合力量,累计投资7278万元,新建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垃圾热解气化站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167个,积极为各镇村配备垃圾车、垃圾箱,为各户配发垃圾桶等垃圾处理设施,垃圾基本实现了户分类、村收集、镇办转运、县处理模式。二是不断强化环境卫生管理。积极探索制定卫生保洁等制度,各村均配备了2—3名保洁员,建立了日常保洁机制,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三是突出重点集中整治。各镇办紧盯农村集镇、移民小区、交通要道和人口集居区域,通过扎实抓好“八清一改”、切实做到“八不八保”,利用“清明”“五一”“端午”等节假日和旅游旺季,积极组织开展“村庄清洁攻坚战”“生活垃圾歼灭战”“庭院卫生保洁战”“乱贴乱画乱搭乱建清理战”等特色活动。同时,县农业农村局等职能部门通过通报曝光、建立红黑榜、下发督办单等方式,定期对全县7个镇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专项检查,进一步激发了各镇办、各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积极性。通过集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四)广泛宣传、正面引导,积极营造良好氛围。自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相关职能部门和各镇办利用电子显示屏、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召开群众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要意义及有关环境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全县44个行政村累计悬挂张贴标语98条,召开群众会议53场次,通过移动公司群发短信10万余条,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做法和工作亮点先后被《陕西农村报》《汉中日报》省市媒体刊载,营造了良好工作氛围。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体向好,但与新农村建设及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要求相比,仍然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渠道单一。一方面,由于自然条件制约,我县农村居民居住分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点多面广,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造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范围广、所需投入大、运行成本高,且仅仅来源于财政资金的投入,难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镇村受制于某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引进社会资本投入农村环境整治难度较大,目前全县各村不同程度存在主导产业弱、村集体经济积累不足等问题,致使各村自筹资金整治环境卫生的能力不足。

(二)工作推进不均衡,环境整治不彻底。一是部门、镇村之间工作进展不均衡。个别部门和镇村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重视程度不高,没有从巩固脱贫成果、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高度去认识和站位,存在等待、观望心态,整治工作仅停留在应付性、临时性的层面。二是部分镇村农户房前屋后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排乱倒现象仍比较严重。三是部分移民集中安置点绿化率低,质量不高,环境美化不够。

(三)协调配合不紧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一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农业、环保、住建、水利、林业、旅游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各职能部门协作配合不够,没有形成“一盘棋”的思想。二是缺乏有效考评奖惩机制。目前,各镇村还缺乏长效管理、监督和奖罚机制,存在时松时紧的现象。三是大部分村聘用的保洁员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管理相对松散,缺少考核、监督、激励等一整套机制。

(四)宣传教育氛围不浓,群众积极性不高。由于受传统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部分农村群众的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差;加之宣传教育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对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义认识不足,配合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识不强,等、靠、思想严重,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影响了整治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几点建议

(一)统筹资金、拓宽渠道,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整合各类相关资金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使财政资金的引导、支撑和保障作用,得到充分显现。同时各职能部门要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的争跑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垃圾处理、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硬件基础。二是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探索通过村企协作共建、金融资本参与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并积极探索政府直接购买服务的模式,委托专业公司参与环保设施管理维护工作。三是按照县委、县政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9-2022年)》的通知要求,探索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通过“一事一议”和以免代奖的办法,向村民适当收取垃圾污水治理费用,由村级集中管理使用。四是正确处理发展和治理的关系,充分认识农村环境改善和产业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通过良好的生态环境、整洁的村容村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发展,积极发展养老养生、休闲观光等产业,进一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与人居环境改善的良性发展。

(二)明确重点、厘清责任,确保整治工作统筹推进。一是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规划,重点围绕整治环境污染、完善基础建设、提升村容村貌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划,并综合考虑各村地域分布、基础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合理设定整治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推进。要进一步细化各镇办、各职能部门及各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任务和责任,重点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扎实开展“八清一改”,做到“八不八保”,着力解决全县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二是加强环保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制定管理制度、落实责任人,切实解决农村环保设施重建轻管的问题,确保各类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充分发挥作用。三是加快农业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提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促进农业绿色循环发展,资源持续利用。四是严格按照《陕西省异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及县委、政府要求,积极推进旧房拆除、旧宅腾退、土地复垦工作,拆除闲置破旧房屋,进一步提升村庄整体面貌。同时加强对群众集中居住点公共绿化的建设力度及农户庭院绿化美化的指导,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开展农村环境治理范文6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政〔20**〕3号)精神,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示范生态创建为载体,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重点搞好农村饮水安全、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二)总体目标。通过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农村环境监管能力、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等措施,力争到20**年,全市农村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有所遏制,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摸清全市土壤污染与农业污染源状况,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一定进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率提高**%以上,农村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率均提高**%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5%,严重影响农村环境健康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农村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农民生活与生产环境有所改善。用2—3年时间,完成部级生态县(市)创建任务,**镇成为部级环境优美乡(镇),2—4个乡(镇)成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0—20个村成为**市级以上生态文明村。到20**年,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加剧的势头得到遏制,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和公众环保意识明显提高,农村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着力解决农村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切实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和建设。各乡(镇、区)要把保障饮用水水质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制订切实可行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保护目标和管理责任,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市水利部门负责抓好农村供水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做好村民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水源地水质变化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村生活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市环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掌握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对集中饮用水水源要划定保护区,重点抓好环境保护、水质监测与管理,严禁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对分散供水水源要加强周边环境的保护和监测,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防止水源污染事故发生。市卫生部门负责做好村民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的卫生技术评估工作。

(二)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各乡(镇、区)和市新农办等部门要积极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引导农民开展村庄绿化,改变村容村貌,改善居住环境,逐步消灭“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垛、畜禽乱跑”的现象。市水利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小城镇和农村污水治理的指导,在有条件的乡(镇、区)和村庄开展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试点工作。市建设、农业、环保等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垃圾污染治理的指导,积极引导农村建立垃圾站,实行生活垃圾定点存放,逐步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镇、区)运输、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方式,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市卫生部门要按照国家农村户厕卫生标准,通过开展改厕,逐步推广使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市发改和农业部门要把农村污染治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发展清洁能源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提高建设标准,实行“一池三改”,推广“猪—沼—果”、“四位(沼气池、畜禽舍、厕所、日光温室)一体”等能源生态模式,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三)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各乡(镇、区)要制订和完善村镇环境保护规划,按照环境功能区划和工业企业相对集中的原则合理规划村镇工业企业布局,按照村镇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合理布局发展村镇

二、三产业。坚持有计划开发矿产资源,严禁私采乱挖行为,对生态已遭到破坏的矿区要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市发改、环保、国土资源、水利等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村工业企业监督管理,新上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标准和水土保持标准,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水保方案审批、“三同时”制度和入河排污口设置同意制度,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严防污染严重、工艺设备落后的“十五小”和“新五小”等企业死灰复燃。工业园区同类企业、同类行业要实行集中建设,农业园区特色产业要实行集约化、规模化、循环化生产建设,努力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四)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市发改、环保、畜牧等部门要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综合利用方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市环保部门要会同畜牧部门对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实行规范的环境管理,对新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现有超标排污企业,必须限期治理到位。

(五)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市农业部门要在做好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摸清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和农村生活产生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排放量及其去向。摸清农业污染物排放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掌握农业污染的动态变化趋势,为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指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源头上控制农业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推行田间合理灌排,发展节水农业。鼓励农膜回收再利用。积极推行秸秆还田和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的秸秆沼气、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秸秆生产饲料肥料等,严禁露天焚烧。

(六)防治农村土壤污染。市环保部门要做好全市土壤污染状况的调查,摸清土壤污染现状,建立适合我市实际的土壤环境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主要农产品产地、污灌区、工矿废弃地等区域的土壤污染监测和修复示范。市农业部门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加大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力度和生产基地灌溉水源、农药和化肥使用的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七)加强农村自然生态保护。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为重点,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农村生态环境。加强对矿产、交通、水利、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等开发建设活动的监管,防止出现新的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现象。重视自然恢复,保护天然植被,加强村庄绿化、庭院绿化、街道绿化、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沙化。加强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逐步恢复农村地区水体的生态功能。

(八)大力开展创建示范工程活动。把生态示范创建工作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导一批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实力强的乡(镇、区)、村率先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区)、生态文明村,推动全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开展。从20**年起,市政府将把环境优美乡(镇、区)和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纳入环境保护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实行目标考核。对完成创建任务的乡(镇、区)和村庄,比照**市政府奖励资金同等给予奖励。

三、切实强化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建立农村环境保护机制。各乡(镇、区)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把农村环境保护列入重要工作日程,积极创新农村环境管理机制,探索建立乡(镇、区)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的年度和任期目标责任制。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靠科技、创新机制,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原则,逐步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和“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环保牵头、部门协同、联合推进”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机制。

(二)加大农村环保投入力度。农村环境保护是公益性事业,各乡(镇、区)每年要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重点支持饮用水源地保护、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无公害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以及生态示范创建活动。同时,要研究制定乡(镇、区)、村庄投入及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完善农村环保基层队伍建设和农村环境监测监管。完善农村环境保护体制机制,逐步建立覆盖农村的环境管理体系。各乡(镇、区)要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分管环境保护工作,并逐步建立环保监察员制度,制订村规民约,组织村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把环保工作职责落到实处。市环保部门要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环境预警监控体系,重点做好环境监测站硬件设施、技术手段和人员队伍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和农村环境健康危害监测网络。全面开展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环境管理“三下乡”活动。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和基本农田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监测,定期公布区域农村环境状况。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等环境管理制度,禁止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的项目立项。开展污染物与健康危害风险评价工作,提高污染事故鉴定和处置能力。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