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范例6篇

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

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范文1

论文摘要: 我国商业银行进入了一个新的竞争 发展 时期, 这个发展时期也是商业银行的转型期。要实现新的发展, 必须实现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经营模式的转变, 主要体现为实现经营的集约化、管理的扁平化和对客户服务的专业化; 增长方式的转变, 就是要改变传统的规模扩张型的增长方式, 实现质量效益型、多元经营型、风险控制型的增长方式。要实现这样的转变, 商业银行要从转变观念入手, 理顺体制, 完善机制, 突出新兴重点业务发展, 整体提高经营水平和员工队伍素质, 切实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开发行上市, 尤其是我国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

( 3) 创新 发展 。由于商业银行业务同质性比较强, 业务要领先发展就需要不断地创新, 以适应市场,适应客户不断发展的要求。

同时, 转变观念要树立五种意识:

一是责任意识。各级银行领导都要有保持银行持续健康发展的责任意识, 以及对银行利益和员工利益高度负责的意识, 这样才能正确地对待工作和处理问题, 才能认真地思考问题, 积极想办法做好工作。

二是客户意识。商业银行要围绕客户做业务, 无论是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 最终都要以客户为中心来开展业务经营, 这样才能最终赢得市场, 赢得客户, 实现业务发展和效益的提高。

三是风险意识。商业银行经营的实质就是控制风险, 这就要求我们在做每一项业务时, 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防范和控制风险; 其次要考虑的是如何赚钱。只想赚钱而不考虑风险, 最终只有赔钱而不是赚钱。

四是人才意识。要在全行上下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要创造为人才脱颖而出的机遇和条件, 要选贤任能, 不拘一格地选拔和使用人才。

五是合规意识。坚持依法合规经营, 既是经营的要求, 也是一种文化。在经营发展过程中, 要完善制度, 严明纪律, 在全员树立依法合规经营的意识, 通过制度机制约束员工的违规行为。

2. 理顺体制

理顺体制, 就是要在体制上实现经营集约化、管理扁平化, 建立距阵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具体来说:

( 1) 实行业务操作前、中、后台的分离, 合理设置内设机构; 按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的要求, 建立组织架构。

( 2) 实行业务流程化处理, 合理设计操作流程;根据不同客户、不同业务产品以及风险可控程度, 设置业务操作流程。

( 3) 以客户为中心, 按客户类型实行专业化经营、系统化管理; 整合业务资源, 综合经营服务。

3. 完善机制

完善机制, 就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通过完善机制来促进和协调各项业务的发展。包括:

( 1) 建立分机构、分部门、分个人、分产品的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机制, 做到核算精细化; 同时加强对员工的思想 教育 , 强调大局观念和奉献精神, 强调部门间、同志间的相互协作与配合。

( 2) 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选人用人机制。要在全行建立起岗位竞聘平台, 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让那些努力工作、勤于思考、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新人得到发展, 实现自身的价值。

( 3) 建立风险预警和调控机制。如建立信贷资产的风险预警机制, 及时发现和控制风险。

4. 重点业务发展

重点业务发展是指在实现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中, 当前要突出发展的业务。包括:

( 1) 个人 金融 业务, 包括牡丹卡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个人金融业务是一个最广阔、最活跃、最具潜力的市场。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要通过创新和服务,为客户提供分层服务、综合服务以及灵活便捷的服务。

( 2) 电子 银行业务。发展电子银行业务, 扩大离柜业务, 不仅可以节约人力和费用, 最主要的是可以使银行金融服务得到延伸, 并提供24 小时服务; 同时, 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可以促进个人金融业务、银行卡业务、理财产品等业务的发展。

( 3) 投资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是银行利用金融服务的优势, 担任投融资顾问, 为客户出主意, 提供增值服务, 实现银行与客户的双赢。

( 4) 结算业务, 包括现金管理和结算服务。它既是传统业务( 结算服务) , 也是新兴业务( 现金管理) ,是银行基本的经营功能。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结算服务, 始终是银行不断追求的创新目标。

( 5) 票据业务。信贷资产业务票据化, 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比如流动资金贷款票据化。银行要适应市场的发展, 适应客户新的融资方式, 积极发展票据业务。

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范文2

一、混业经营下的商业银行及发展需求分析

1.混业经营下的商业银行

对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的概念理解,就要先对金融服务以及全能银行的相关内容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有深入的认识。对于金融服务来说,根据相应的规定,涉及到的内容上是比较广泛的,有对生命以及非生命保险服务,还有和保险相关联的辅助服务。在当前的金融服务涵盖的范围也已经愈来愈广泛。而全能银行的发展在当前也比较的突出,这是能够对多项业务得以同时发展的金融机构。在对于这一类金融发展机构,相对来说国外比较多。在对这些概念得到了相应了解后,就能对混业经营的商业银行有一个认识,主要是能够通过直接以及间接的方式了解资产证券化以及保险等方式存在的非金融服务行为。在混业经营过程中,就有几个重要的层次,即商业银行证券的混业经营,以及金融和非金融的混业等。

2.混业经营下的商业银行的发展需求分析

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的模式在当前已经愈来愈普遍化的存在,而对于我国的行业银行的混业经营的发展需求也比较大。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发展,在当前的经济全球化以及金融一体化的环境下,已经成为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各国的金融创新都在不断的加强,从而就使得资本的流动形成了全球化,在金融市场的发展也逐步的实现一体化的同时,金融的协调监督等也实现了全球化。各个国家的竞争发展就不再局限在单一化的产品上,混业经营的发展模式就在这一发展环境下逐渐的形成。混业经营的综合性以及高附加值的优势也比较突出,我国的商业银行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就要能在混业经营的模式方面加以积极应用。

再者,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金融发展也要向着国际发展方向上靠拢。面对金融全球化的发展环境,通过混业经营制度的应用,在金融服务方面就能够实现全方位的目标,在发展的竞争能力上也能得到有效提升。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分业经营发展中的优势已经不能良好呈现,对混业经营的发展模式应用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在金融的需求结构的变化下,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发展的需求也不断提高。

从我国的商业银行实施混业经营的动因来看,主要就体现在基础需求以及经济因素两个层面。其中基础需求的动因,是对规模经济发展的追求,以及对风险分散的发展需求,还有就是对客户创造的需求。对于经济因素的动因方面,主要是在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资本流动使得各国金融体制也对混业经营的体制有着需求,以及在货币政策的不断变化中的金融自由化等层面的因素。这些都使得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发展经营中,对混业经营的需求比较迫切。

二、混业经营下商业银行风险类型和风险的成因分析

1.混业经营下商业银行风险类型分析

在混业经营的条件下,我国的商业银行的风险体现在多个层面。其中的信用风险是比较突出的。在混业经营的模式应用下,信用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使商业银行的收入方式多元化,这些新增的收入来源通常是不需信用支持的。在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下,商业银行为能在新业务收入方面得到保障,就会在信用投放上作为重要的竞争手段;为能够获得客户证券承销业务,就会向相关企业提供相应的贷款,这样就在信用风险的范围上得到了扩大。商业银行混业经营中的风险还体现在操作风险方面。在以往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主要是通过分级授权以及单一法人的方式应用,在经营行为以及义务也是通过商业银行自身承担,在银行业务类型方面也相对比较少,以及内控的设计也比较简单化。在混业经营的模式应用后,商业银行就管辖着多个金融业务,并且在独立机构的业务特征上都比较鲜明,这样就使得经营的业务流程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变化,以及在经营评价体系方面也有着不同。由于经营管理部门的相对多样化,所以具体操作过程中,就比较容易出现操作风险。管理中的技术手段应用不恰当,造成的操作风险还会产生连锁反应,对整个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不利。

再者,混业经营下的商业银行风险类型中的市场风险也比较突出。在市场风险中,主要体现在质和量层面。传统商业银行只涉及到货币市场以及资本和外汇市场的长期信贷,在面临的风险方面也相对比较单一化。但是在混业经营条件下,对市场涉及到的内容就相对比较广泛,这就会使得市场风险的发生率比较高。在这一风险的发生后,对商业银行的实际经营就会在多个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商业经营条件下的商业银行风险类型中的环境风险也比较常见,在这一风险类型上,主要是受到银行体制的影响,或者说是在法律风险方面对商业银行发展带来的影响。在商业银行混业经营过程中,没有注重对相关法律的理解和认识,就有可在这一过程中造成很大的损失。在法律风险方面就会涉及到商业银行的不同部门。对于这一层面的风险类型就要得以充分重视,从多方面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有助于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2.混业经营下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分析

从混业经营条件下商业银行风险产生的原因来看,主要体现在多个层面。从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来看,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是很长,在各个方面都没有成熟,还比较缺乏应用的经验。面对当前比较动荡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商业银行的发展在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动力上还比较足,这样就使得对商业银行的管制规避带来的创新就会不断的进行交替。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模式以及盈利模式的应用还没有定型,对混业模式的应用还处在初期阶段,在这一应用模式带来的风险就要能够充分的重视。而且,在内部的发展中没有注重控制的有效性,就会比较容易在这一管理中出现风险。

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模式的应用过程中,要能通过相应的法律体系加以保障。但是从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在这一层面的法律体系的建设还没有得到完善,在行业秩序方面还没有理顺,这些方面都会对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模式的应用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我国的一些证券公司对业务的开展中,主要就是把客户账户和国内银行商户实施连接,但银行会承诺给予其返点,这就造成了返点高低成了证券公司对连接银行选择的一个重要标准。在这一发展下就会造成恶性竞争,对我国的整体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混业经营下商业银行风险有效控制措施实施

为能够保障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混业经营环境下得以良好的发展,就要能充分重视发展措施的有效应用。通过多方面的考虑,笔者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这就能对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1.将分业经营和混业实践进行综合实施

对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模式发展的促进,就要能够将分业经营和混业实践进行综合实施。要能够明确混业经营发展模式是金融发展的总趋势,但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混业经营的模式应用时机还没有成熟。这就要求我们要针对性的,科学的对待这一问题。当前,将分业经营模式的应用作为基础,并不断的将混业经营模式的应用逐步的实施,注重对混业经营风险以及收益进行作出科学化的权衡,通过多样化的措施实施,对混业经营的实践加以推进,这样也能保障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未来的混业经营模式应用中有着丰富的经验。

2.注重对商业银行混业经营风险的防范制度的完善化

注重对商业银行混业经营风险的防范制度的完善化,就要能注重信息披露的机制不断的完善化,这是对金融监管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发挥的制度。通过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建立,就能够为经营和购买者来提供比较准确和充分的信息,对其正确投资决策就比较有利。商业银行要能向公众在信息的公开方面得以强化,还要能建立信息披露责任制度,在监管的工作实施上能不断的加强,这一措施的实施就对混业经营下的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有着积极作用。

3.不断强化金融竞争层面

混业经营条件下的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措施实施,要能在金融竞争层面进行不断强化,从而促进其金融创新发展。对我国的金融机构竞争的促进,就要能够使其能够在创新发展的动力上加以激发。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就要能充分重视对垄断的现状加以改善,将竞争得以促进,为金融机构的发展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还要能够对地方垄断的现状进行打破,通过全国范围的公平竞争,以及鼓励先进等,就能够在竞争环境上得以优化。

4.注重防火墙制度的有效完善和优化

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要注重防火墙制度的有效完善和优化。从这一措施的实施上,就要能够对金融集团下的银行以及证券等相关业务和子公司的资金业务比例限制加以规定,还要能对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中的交易,需要在市场化条件下加以实施,并要对市场交易行为的规范制度进行科学化的设置。对混业经营运作的相关法律规范的制定要完善化,对金融机构的法律地位要能得以有效的保障,在法律的作用下将监督工作得以强化。

5.有效实施混业经营的特写许可制度

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发展中,对混业经营的模式应用经验还没有充足,这就需要在相关的制度支持下,保障商业银行的良好发展。要能从多方面对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特别许可制度的实施加以考虑,这是对我国未来的混业经营模式应用的重要基础。只有从多方面重视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模式的良好应用,才能保障商业银行的风险有效控制。

除此之外,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还要注重在行业自律的措施实施上得以重视。在这一方面就要对我国银行协会的完善建构得以充分重视,并要积极设计有利于银行协会履行服务以及维权功能的法律机制。这些措施的实施,对我国的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都比较有利。

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范文3

   关键词:分业经营;综合经营;商业银行

   引言

   进入90年代,国际金融业日益呈现创新化、多元化、国际化、功能化的趋势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纳入到全球一体化的经济体系中来。中国商业银行既要加快改革、完善和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和运作效率,不断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还要积极准备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浪潮。因此,深刻理解国际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变化的内在机制,掌握其未来演变的方向,及时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改革,提高对外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内涵

   所谓商业银行综合,是相对分业而言的,实质上是指商业银行内部的分工与协作关系。商业银行的综合既涉及经营层面又涉及管理层面。就经营层面而言,即人们所说的商业银行分业经营与商业银行综合经营问题,这是商业银行业经营模式的内核;就监管层而言,既分业监管与统一监管的问题,它涉及商业银行监管体制的选择。狭义的理解,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即银行机构与证券机构可以进入对方领域进行交叉经营;广义的理解,既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机构等商业银行机构都可以进入上述任一业务领域甚至非商业银行领域,进行业务多元化经营。

    其实,在商业银行创新日新月异的今天,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进军证券领域,而证券机构则可以通过创建共同基金的形式蚕食银行的存款。即使在银行内部,也可以开展一些非证券类的投资银行业务,如项目融资、结构融资、财务顾问、企业兼并顾问和商业银行创新产品等。各种商业银行机构也可以开展“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前的热身运动”——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通过银行转帐业务,开展网上交易业务,利用银行卡、银行存折直接买卖股票,券商委托银行网点代办开户业务,银行承担资金结算和基金托管业务以及在投资银行业务上的合作。

   二、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综合经营的动力

    银行实行综合经营或分业经营并没有一个固定、统一的标准。对于经营的选择,应该视具体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而定。自从九十年代初国有商业银行开始实行分业经营以来,至今已有近十年的时间,国有商业银行所处的环境及其自身的情况己经发生了许多变化,虽然目前银行实行综合经营要求的条件还不能完全达到,但是,从国际商业银行发展大潮看,银行综合经营己是大势所趋,况且我国政府在银行综合经营上的管制有所松动。现阶段,国有商业银行出于提高其竞争力的考虑,有着实行综合经营的强烈冲动。

    (一)应对加入WTO后的竞争

    加入WTO之后,中国银行业的开放进一步扩大,商业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正在出现重大的变化:

    1、在地域方面,中国加入WTO后将取消对外资银行经营外汇业务的地域限制;对于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中国加入WTO五年后中国将取消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

    2、在业务对象方面,中国加入WTO后将取消对外资银行经营外汇业务的客户限制;中国加入WTO后将逐渐允许外资银行向中国企业提供人民币业务服务,五年后允许外资银行向所有中国客户提供人民币业务服务。

    3、在业务范围方面,外资银行涉及的银行服务范围包括:接受公众存款和其他应付基金承对;所有类型的贷款,如消费信贷、抵押信贷、商业交易的和融资;商业银行租赁;所有支付和汇划服务,如信用卡、收费卡和借记卡、旅行支票和银行汇票;担保和承兑;其他商业银行服务提供者从事商业银行信息、商业银行数据处理及有关软件的提供和交换。以及对上述所有活动进行的咨询、中介和其他附属服务,如信用调查与分析、投资和有价证券的研究与咨询、为公司收购与重组及制定战略提供建议等全方位商业银行服务。

    4、在机构设置方面,中国加入WTO五年后,取消所有现存的对所有权、经营以及外资商业银行机构企业设立形式,包括对分支机构和许可证发放的非审慎措施,即允许更多的外资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进入中国。外资银行将逐步进入中国,最终于2006年可以在任何地点,经营任何商业银行业务。

    综合经营的外资商业银行机构进入我国市场,能够全面运用各种商业银行工具为客户服务。与我国商业银行相比,显然他们具有更强的服务功能和竞争力。与西方主要国家全能银行业务范围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局限在相当狭小的范围之内。业务范围存在的局限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提高,这种状况必然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提高。竞争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死存亡。

    从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来看,不仅在国际商业银行市场上根本无力与西方实行综合经营的银行进行竞争,甚至在国内商业银行市场上也难以应付由于外资银行进入而造成的竞争压力和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有必要根据国际经济商业银行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调整,认真研究和探讨采取综合经营模式。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银行业的保护期即将结束,在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面临进一步开放压力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调整也是为了提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使之能够在国内商业银行市场上与外资银行展开竞争。

    (二)应对国内其他商业银行机构的竞争

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范文4

一、 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定义

商业银行的综合化经营是指银行业开展传统银行业以外的金融业务,如保险、证券、基金、消费金融等,通过多元化经营实现收益最大化的目标,这是狭义的银行业综合化经营,也称为银行业的外部综合化经营。狭义的银行综合化经营通常表现为银行集团模式和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一般通过新设或控股独立的子公司来开展非银行金融业务,主要表现形式是多个独立法人、跨行业开展业务。

从广义来讲,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不仅包括银行外部综合化经营,还包括银行内部综合化经营,即商业银行内部通过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交叉销售等方式,为客户提供以传统银行业务为基础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在国外,商业银行内部综合化经营通常会涉及证券、保险、基金等业务。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综合化经营仅指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框架下开展业务,比如银行内部成立投资银行部,开展重组并购顾问、债券承销、结构化融资、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财务顾问等业务。

二、 综合化经营是商业银行转型的必然趋势

1. 综合化经营是商业银行应对不利环境的有效手段。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经济增速下滑、利率市场化、资本市场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金融崛起等多重挑战。经济增速下滑一方面减少了银行信贷需求,另一方面提高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增加了银行整体风险水平;利率市场化使得商业银行存贷利差收窄,颠覆了银行传统的依靠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也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一方面使得储户追求更高的金融资产导致金融脱媒现象愈发严重,另一方面促使优质信贷客户转向资本市场寻求更便宜的资金;互联网金融企业凭借较低的门槛和较高的服务效率吸引了众多客户,对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为了应对各种挑战,商业银行不得不通过多元化的经营服务来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以弥补利润缺口。

2. 综合化经营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主流模式。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最初都开展非银行业务,但由于银行经营者风险管理意识和水平薄弱,导致存款客户的利益受到严重侵害,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在大萧条后纷纷实施了金融分业经营模式。直到20世纪80年代,商业银行在资产端和负债端受到其他金融机构的冲击日益严峻,英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又重新恢复金融的混业经营模式,银行、证券、保险自此又相互融合发展。从发达国家银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开展综合化经营也是我国银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建国以来,我国金融业一直实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随着我国金融业不断与国际接轨,商业银行将会加快综合化经营步伐,利用自身品牌优势,拓展非银行金融业务,提高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可以有力的应对外部负面环境的冲击,还可以参与到国际市场中去。

3. 综合化经营能够有效的分散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银行集团通过发展非银行金融领域,可以改变收入结构,从而降低银行集团信贷风险的集中度。单一银行业务会导致银行集团的经营风险过度集中,不利于持续稳健经营。多元化经营可以使得银行集团的资产配置选择更为广泛,通过广泛的业务组合增强银行抗风险能力。例如,在次贷危机中陷入挤兑风波的英国北岩银行就是因为业务过度集中于住房贷款而最终破产。而德意志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这些实施综合化经营策略的金融机构,通过其他领域的盈利弥补了在次贷危机的损失。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具有显著的顺周期性,在经济形势较好的情形下,不良贷款率较低,商业银行承担较低的信用风险,在经济形势低迷阶段则恰恰相反。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多元化经营可以有效的分散和降低经营风险。

三、 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发展现状

商业银行最初探索综合化经营之路,很大程度受到监管政策的推动。自2005年开始,我国监管机构分别批准商业银行参股或设立基金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随着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综合化经营的步伐也逐步加快。

1. 银行集团模式和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并存。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积极拓展非银行金融领域,基本形成银行集团模式和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我国大型银行基本形成银行集团模式,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纷纷通过申请或并购等途径获得金融租赁、基金、保险、资管等金融牌照。如交通银行将“国际化、综合化,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两化一行)”作为全行长期战略,建立了以银行为主体,包括交银租赁、交银国信、交银施罗德、交银康联、交银国际、交银保险等在内的综合银行集团架构。一些股份制银行也积极打造综合化经营平台,如兴业银行布局期货、基金、租赁、信托、消费金融、?Y产管理以及研究咨询领域,通过统筹利用集团多牌照优势,实现了旗下所属机构之间的业务联动与优势互补,有力的促进了银行业务转型;民生银行布局金融租赁、基金等领域,努力向银行集团模式发展。

一些基础较好的公司或集团也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逐步形成金融控股集团。如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平安集团和招商集团,形成了集银行、保险、基金、期货、投资公司、金融租赁、信托、证券和资产管理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领域,金融业综合实力较强。另外,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也都向着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方向发展,如华融、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已经上市并获得了金融全牌照,长城和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也在扩展自己的金融全牌照版图。

总体来说,银行控股集团与金融控股集团模式各有优劣。在银行控股集团模式下,商业银行处于核心地位,非银行子公司依赖银行业务及营销网点进行业务拓展,有利于商业银行业务与其他金融业务实现战略协同和资源共享,但由于银行母公司无形中会为子公司提供信用背书,在风险隔离方面存在隐患。金融控股集团模式下,集团母公司并不承担具体业务的运营,只是在战略规划、资源配置方面进行统一规划,能够灵活的剥离、转让、重组资产,子公司之间能够很好的进行风险隔离,但子公司之间的业务协同与资源共享效果较差。

2. 综合化经营业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在外部综合化经营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不但将版图扩展到证券、基金、金融租赁等传统非银行业务,还涉足信托、养老金、消费金融等业务,如交行、建行和兴业控股信托公司;建行成立建信养老金管理公司;中行、兴业、华夏成立消费金融公司。

商业银行尤其是股份制银行还积极探索内部综合化经营。建设银行开展的投资银行业务快速发展,承销永续票据、资产支持票据、保险公司资本补充债等产品,2015年实现财务顾问业务收入达43.52亿元。广发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纷纷成立交易银行部,通过互联网技术将现金管理、供应链金融、贸易金融、资产托管等传统银行业务进行整合,为客户提供综合性银行服务,不但可以提高客户粘性,还为银行带来了廉价沉淀资金。

3. 综合化经营协同效应快速提高。随着商业银行在综合化经营方面的改善,集团子公司之间不断加强协同联动,对集团利润增长产生协同效应。以工商?y行为例,工商银行通过新设或收购方式,先后组建工银瑞信、工银租赁、工银国际和工银安盛四家公司。工银租赁通过“租赁+贷款”、“租赁+保理”、“租赁+理财”、“租赁+基金”、“保函+租赁+保理”等新型结构化产品,为工行境内外分行带来租金清算、汇划和结售汇业务,并拉动存款、客户理财和银行卡等业务。2015年,工银租赁实现净利润33.04亿元;工银瑞信基金公司和工银安盛保险公司分别实现12.9亿元和4.5亿元,分别较2014年增长155.3%和17.4%;工银国际实现净利润0.99亿美元,增长136.7%。

建设银行金融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截止到2015年末,建行的非银行金融领域业务已全面覆盖基金、租赁、信托、保险、投行、期货、养老金管理以及专业化银行等多个行业。2015年,建行综合化经营子公司资产总额2 665.96亿元,较上年增长40.65%,实现净利润39亿元,增幅59.01%,其中,建设信托受托管理资产规模10 968.39亿元,跃居全行业第一,实现净利润11.96亿元;建信人寿实现净利润4.13亿元;建信租赁实现净利润9.55亿元;建银国际实现净利润6.81亿元;建信基金实现净利润4.78亿元。

兴业银行在股份制银行中综合化经营步伐较快,协同效应的效果显著,其旗下子公司兴业国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依托兴业银行和兴业信托所拥有的数十万的企业金融客户和小企业客户,每年发行千亿计各类理财产品。民生银行布局金融租赁、基金等领域,并获得了较好的业绩。2015年,民生金融租赁实现净利润10.56亿元人民币,民生加银基金实现净利润4.99亿人民币。浦发银行进军金融租赁、信托领域,逐步完善综合化经营平台。

4. 商业银行加快综合化经营步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整体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但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都加快了综合化经营步伐。建设银行在2016年上半年筹建建信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并获准,建银国际还成功收购Medist75%股权,建信人寿旗下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正式开业。浦发银行进一步完善综合化经营平台的搭建,2016年3月完成对上海信托97.33%股权过户事宜。华夏银行2016年11月宣布拟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兴业银行进一步积极争取证券和保险牌照,完善综合化经营平台。从总体上看,具有全牌照的银行将会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和防火墙制度,其他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在加快金融牌照申请的同时,对银行内部基础业务进行创新,发展专业的、特色的银行业务。

四、 股份制银行开展综合化经营的建议

走综合化经营之路是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型商业银行在资金、渠道、股东背景等方面都具有天然优势,在开展基金、保险、证券等非银行金融业务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股份制银行实力相对较弱,需要结合自身优势,抓住机遇,以特定领域为突破口,对外拓展非银行金融业务,对内重组银行基础业务,逐步实现综合化经营的战略部署。

1. 完善相关业务牌照,走差异化经营之路。股份制银行应紧跟国有大行步伐,完善相关业务牌照,建立综合化经营平台。建立综合化经营平台不应盲目拓展,需根据自身经营情况、资源禀赋等条件稳步推进。股份制银行需做好行业研究和市场细分,对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等业务的投资前景、政策限制、投资规模以及经营难度等进行深入研究,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有所偏好,然后进行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通过新设或收购等方式获得金融牌照,制定差异化、集中化、特色化和专业化的综合化经营发展战略。

2. 树立先进服务理念,加强内部资源整合。综合化经营需要内外并举,既要完善金融牌照,还需要在传统优势业务基础上创新,开展内部综合化经营。股份制商业银行需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挖据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金融需求,为客户提供具有广度和深度的综合性解决方案。股份制银行的内部综合化经营需要加快向传统中间业务整合发展,推动理财、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全面协调发展。研究投资银行与交易银行设立的可行性,在传统优势业务基础上开展创新,梳理和优化现有产品和服务模式,加强内部资源整合,重构业务条线和板块。例如,当前国内银行业兴起的交易银行业务,能够切实帮助客户解决从支付结算到集团资金管理、流动性管理以及上下游融资服务等一系列问题,不但提高了客户粘性,还可以获得便宜的沉淀资金。

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范文5

关键词:互联网+;远程银行;岗位职能

2013年,我国商业银行启动由传统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经营模式转变的流程再造改革进程。目前,商业银行在前期流程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以招商银行为首提出了银行经营的“二次转型”,推行远程银行经营模式,转变以物理网点为主体传统经营方式,使远程渠道与柜台渠道并举,设立与物理网点具有同等功能的远程银行,构建全新远程服务体系。

一 、“远程银行”经营模式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1.全时段覆盖的远程服务模式导致物理经营网点业务受理量逐年下降

随着“互联网+”经营模式迅速普及,商业银行远程服务业务种类日益丰富,存贷款、转账支付、理财咨询等业务类型都能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远程终端向客户提供服务,因此客户已开始转变其享用金融服务的方式。由于各种远程服务渠道逐步被客户所接受并熟练使用,导致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由传统的8小时面对面模式转变为7-24小时全时段覆盖的远程服务模式。

2.商业银行客户服务模式由传统分散型向专业、集中化客户服务中心模式转变

在传统物理网点经营模式下,客户产生对业务的不解或疑问,都是网点工作人员分散地提供解决方案。而目前,由于远程银行兴起,客户通过远程终端享用银行服务时,产生业务疑问时,同样希望通过电话或网络等渠道以远程方式及时获得解决方案。因为“面对面”服务不仅存在滞后性,增加客户时间成本,还存在服务非同质化的问题。因此,在远程银行模式下,商业银行必然将过往分散管理的客户服务环节集中起来,以便于对客服人员进行集中、专业化管理,统一服务质量口径。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都成立以“电话客户中心”为主,“网络客户平台”为辅的客服中心。同时,客服中心服务渠道已由初期单一电话服务,扩展至电话、互联网、短信、微信、视频并举的态势,服务模式由传统分散型向专业化、集约化和智能化发展。

3.客户服务中心由最初接受咨询成长为集“咨询、营销、理财、风险控制于一身的远程客服中心

随着远程银行改革的推进,银行与客户沟通的渠道越来越多地集中于电话及网络等远程沟通方式,远程客户服务能够海量接触客户并聚集信息成为大数据时代银行优化服务、提升营销和风险控制重要依据;因此,在此过程中银行必然会改变以往的经营手段,将过去必须以“面对面”方式完成产品营销、理财、风险控制等业务模块融入远程服务方式中去,使集中化的客户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服务、联系、维护客户关系的渠道功能。

目前,商业银行远程服务内容已基本实现除现金以外的银行业务全覆盖,而客服中心已成为客户问题解决中心、产品营销中心、服务体验中心和信息采集中心,并且越来越贴近市场与客户,服务价值和渠道价值不断显现。

二、“远程银行”经营模式下商业银行岗位群变化分析

1.传统物理网点功能逐步弱化

在传统经营模式下,商业银行物理网点为主要经营场所,而其中的临柜交易岗、后台综合岗是两大基层核心岗位,是人力资源重点倾斜的领域,也是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基层岗位。但随着“远程银行”经营模式的推进,物理网点业务受理量逐年下降,核心地位不断弱化,其中临柜交易岗变革深度最大,核算与单证处等职能逐步移至后台,服务终端的功能也逐渐向后台远程终端转移。同时,伴随远程银行的发展,商业银行将组建集中型的后台中心,包括后台业务处理中心和后台客服中心。因此商业银行的基层岗位已由传统的分散型的物理网点岗位向后台客服中心和业务处理中转移。

2.后台的客户服务岗位和业务处理岗位成为商业银行主要的基层岗位

过去,商业银行主要的基层岗位为物理网点的临柜交易岗和后台综合岗,随着“远程银行”经营模式的推行,商业银行各大后台客户服务中心和后台业务处理中心相继落成,其中后台客服中心采取以“电话CALLCENTER”为核心集约化管理模式,并在传统的咨询功能上加入了营销、理财、风控等业务功能,据《中国银行业客服中心发展报告(2013)》显示,截至2013年末银行业客服中心从业人员达到4.5万人,2013年电话人工接听量达到9.7亿通,电话人工接通率高达90.14%,并且连续三年保持提升。而在后台业务处理中心方面,中国建设银行成立的营运管理中心,专门处理集中于后台的各类柜面业务,工商银行成立后台中心将集中承担电子银行、银行卡、业务处理等相关业务的后台处理中心,民生银行、农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也相为继成立各自的后台处理中心。由此可见,后台的客户服务岗位和业务处理岗位将成为商业银行主要的基层岗位。

3.电话客户服务专员岗将取代临柜交易岗成为商业银行人才培养基地

过往,商业银行新员工必须先从事临柜交易岗工作,该岗位一直以来者是银行人才培养基地,但随着远程银行模式的推行,该岗位数量不断减少,电话客户专员成为了商业银行员工需求量最大的岗位。可以预见,电话客服专员岗将取代临柜交易岗成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岗位之一,并因该岗位是商业银行最基层的业务岗位,能接触到商业银行几乎所有的业务类型,同时该岗位还是银行中与客户交互沟通频率最高的岗位,因此在商业银行员工的职业发展生涯中,该岗位将成为“远程银行”经营模式下银行员工首个就业岗位,并替代临柜交易岗成为银行人才培养基地。

结语

在远程银行经营模下,商业银行的基层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能必然产生变化,本文对此变化进行研究和总结,希望对向商业银行输送人才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范文6

关键词:中国商业银行 综合化经营 经营模式 问题及对策

1 我国的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现状

1.1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最新情况

首先来看中国四大上市国有商业银行工行、中行、建行和交行2009年3季度的净利息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情况:

2009年前三季度,中行实现净利息收入1,156.1亿元,同比下降5.43%;手续费及佣金收支净额为345.13亿元,同比增长8.39%;工行净利息净收入1,782.49亿元,同比下降9.42%;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10.61亿元,同比增长18.73%;建行净利息收入1,555.8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49%;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57.63亿元,同比增长20.94%;交行实现利息净收入470.68亿元,同比下降6.07%;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85.33亿元,同比增长25.2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09年前三季度,四大上市国有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小幅度下降的同时,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却大幅增加。这说明2009年我国商业银行在净利差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从传统的存贷业务逐渐转向理财、投资基金等非传统业务,综合化经营的步伐正在加快。

1.2 我国商业银行进行综合化经营的历程

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起步较晚。直到90年代中期,中国建设银行与美国四大投资银行之一的摩根斯坦利合资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金融公司——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标志着中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开端。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进一步确认了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是我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2002年底,集中了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嘉华银行和新诚保险的“中信控股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是我国成立的第一家金融控股公司。2004年,中国光大银行成为了国内第一家获得开办理财业务的商业银行。2005年初,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和中国证监会共同了《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该《办法》允许商业银行直接投资设立基金公司,是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历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随后,交通银行又先后设立了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和交银租赁有限公司,进一步推动了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发展。

2 我国商业银行进行综合化经营的最优模式选择

综观全球的银行业,存在着以下几种综合化经营的方式:

第一,德国的全能银行模式,即银行通过设置多个部门,每个部门分别经营银行、证券、保险、投资和信托业务,如德意志银行;第二,大型的银行收购其他金融机构成为其子公司,建立金融控股公司,如美国的花旗集团;第三,商业银行直接设立非银行金融机构或金融公司,如交通银行成立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和交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

由于我国金融业正处于由分业经营转向综合化经营的过渡阶段,那么以商业银行收购其他金融机构成为其子公司并建立金融控股公司应该是最佳的经营模式。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相比,商业银行有较多的资本和客户,能为子公司提供更多的资源;第二,通过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商业银行能加强与其他子公司的战略合作,增加金融控股公司的协同优势;第三,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还不能形成完善的综合化经营的法律和监管体系;在法律和监管体系不完备的情况下,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风险相对较小。

3 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存在的问题

3.1 商业银行实行综合化经营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够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制度。在此制度之下,以《证券法》、《商业银行法》和《保险法》等为代表的金融业分业法律体系框架逐渐形成。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起步较晚,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还没有制定出一个适用于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同时,当前金融各分业的法律的部分条款表达不清,给综合化经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带来诸多困难。

3.2 现有金融监管模式不利于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

在金融业分业制度下,我国先后设立了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分别对各自分行业的个人和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 然而,现有的金融监管模式不利于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发展,是因为:(1)缺乏一个能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经常化、系统化监管的机构;(2)在监管金融控股公司时,各个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责不明确,导致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无人管理。

3.3 金融市场尚不完善,金融创新程度不够

同成熟市场相比,我国的金融市场尚不完善,例如,2006-2008年股市“过山车”般的表现以及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的后遗症——“大小非”解禁和减持。另外,证券市场出现的“老鼠仓”、内幕交易、散布虚假信息、歪曲证券价格,保险市场出现的道德风险以及银行业的信贷资金未完全流入经济实体等等,都说明我国金融市场的建设还有很多路要走。同时,我国金融创新程度也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例如,我国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入与佣金及手续费收入的比率比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高近一倍。这说明我国商业银行投资渠道少,盈利主要靠传统的存贷业务。此外,我国金融衍生物的种类较少,而且以商品期货居多,反映了我国金融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创新。 3.4 部分金融控股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金融控股公司产生较晚,其法人治理结构不如一般的公司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金融控股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可能是同一个人,导致其董事会缺乏独立性;(2)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着股东与董事会、董事会与总经理之间潜在的利益冲突;(3)金融控股公司控制的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之间发展不协调,权利和职责可能相冲突。

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控股公司的未披露兼并、收购、重组和关联方交易的公司的重大事件或披露虚假信息;(2)金融控股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受到人为操纵;(3)金融控股公司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的道德风险。

4 相应的对策

4.1 修订新的金融法律法规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正处在综合化经营的初期,除了不断修订和完善《证券法》、《商业银行法》和《保险法》,还应该尽快出台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有效监管措施,适时推出《金融控股公司法》,从而扫清我国商业银行走向综合经营的法律障碍。